学生工作管理规范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9 16:09: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生工作管理规范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

篇(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244-02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档案主要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从事教育活动,日常管理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整体概况,它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发展历程,对学校今后的壮大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因而,规范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升学校的管理层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1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学校发展历史记录的见证,以及重要知识载体之一,学校档案承载着文件资料管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教职员工的档案管理,模范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交流视频,学生学籍管理等等。这些资料汇集着最能体现出学校真实现状的原始数据,对于学校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学校档案作为记录学校的现有成果及发展历程的积累,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改进具有非常大的利用价值,通过对学校档案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整理分析,可以比较科学理性地推导出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而给学校的教学领导者提供借鉴及改进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今后学校的形象的提升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2 当前各大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情况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虽然一直以来是学校日常工作的基础,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档案工作了解的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档案工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基于这样的大环境,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应资源及管理方法都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和改进,本文对这一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并整理如下:

第一,学校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热情不够,意识不够到位,对于档案的利用率存在着普遍不高的形象。由于受以往档案工作氛围的影响,档案管理人员常常体会不到档案工作对于学校日常管理及建设的重要性,因而使得原来就不为各方所重视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不为人知晓。

第二,学校的档案管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纵观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临时抽调,匆忙上阵的居多,很少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去从事此项工作。这些临时抽调的人员,由于其专业知识的缺乏,而在从事档案管理之后,正规的系统培训也未能跟上,这些因素常常会导致他们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很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最终将会大大制约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三,学校的档案管理缺少相应的硬件支持。我国当前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直接导致了在实施档案管理工作时资金难以完全到位,资金不足使得档案在保存过程中很难得到正规的保护,因而极容易造成档案的缺失,损毁。另外,档案的现代化,电子化进程也必然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这就使得档案在整理过程中,还得按照比较原始的方法进行,这样的结果不仅使得档案管理很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档案的管理效率。

3 如何改进当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

档案管理虽然存在着种种不足之处,但是随着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认识的逐步加深及了解,档案管理工作也得到比以往大得多的重视。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最为普遍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一,继续加强对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到学校管理层的面前,以引起学校管理层的足够重视,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完善档案管理的制度,将原来比较松散的管理方式予以制度化,细则化,正规化,使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机制,从而推进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第二,提供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相当业务素质的管理人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校档案的管理效率及利用率。而要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位,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而精深的业务素养同样重要。因而在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其上岗后的专业知识强化培训,另外对于现代通用的现代化管理技术,方法也要随之跟上,这样就能让高职院校的档案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代自然和谐地接轨,从而全方面地提高学校档案的管理水平。

第三,完善学校档案管理的必要硬件设备。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在进行档案管理时,要保证档案不会受潮,不会过渡暴露在强光下,不会受到过高温度的侵袭,不会受到虫类的侵蚀等等。此外,将档案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归纳归档的综合档案室也必不可少。通过完善这些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和设施,可以使得保存的档案得到最为妥善的保管,为今后的利用提高可靠的保障。

第四,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为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档案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所有的领域现代化,信息化势头不可阻挡。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要将原来手工管理的原始方法一跃而成为无纸化的现代化管理方法,要实现这一飞跃就必须得实行档案管理电子化。在纸质档案实现电子化后,所生成的电子文档就能非常便捷地提供给学校领导层,便于他们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了解,让他们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到档案信息的实用价值,加深他们对档案的了解,从而加大对档案管理的支持力度。另外,电子档案对于其他使用者而言,其方便程度也将远远高于纸质档案,使用者还能比较方便地通过网络对于他们所需要的档案进行远程调用。这样的改进可以极大的盘活原有的档案资源,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了解和支持。

第五,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与当前的高职院校自身的校园文化实现完美结合。将学校管理作为学校形象及价值观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在此基础之上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加以合理化地处理,使之与德育教育活动和谐结合,从而催生出具有时代特色,同时又不背离高职院校办学精神的合作产物出来。这样将最大范围地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的文化特色及历史底蕴,为高职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充足的素材及强大的资源支持,从而达到智育,德育两手抓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所有档案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中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的前提下,还要做好将整理好的档案资料实现其资源化,以方便提供给使用者相对快捷的服务。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以现代化的手段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管理方法高效化,档案程序正规化,同时确立出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将档案的利用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推进学校教学事业向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一、加强宣传,深入发动,充分调动项目职工区群众的积极性

始终坚持“围绕开发抓宣传、搞好宣传促开发”的指导思想,切实把宣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业综合开发整体工作之中。通过宣传积极争取职工群众参与、支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提高项目区干部职工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思想认识,为营造良好的农业综合开发环境,同时强化宣传载体的作用,在宣传的主体、方法、手段上求创新,着力扩大农业综合开发的社会影响,通过召开职工大会、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宣传农业开发政策,大造舆论声势,充分调动项目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

二、加强项目库管理工作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搞好项目建设的基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项目工程,项目库的建立结合团场连队的现状,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相结合,通过项目建设使每个项目区之间达到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提高机耕路的通达率和防护林的覆盖率。同时由于项目要求上报的时间相对较短,要在较短时间内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实做细,完成高水平的现场踏勘,避免临时拼凑项目,减少和避免由于前期工作仓促所造成的决策失误,在短时间内高质量上报项目的有效办法,就是建立高质量的项目库,作为满足农业综合开发连续不断进行选项而设立的一项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做好开发规划的基础上,择优储备项目,择优筛选,使申报立项工作规范化、经常化。

三、科学布局,认真规划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功能和作用,以高标准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为切入点,按照有利生产、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的原则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运行的目的,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工作。一是因地制宜搞规划,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突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进行综合治理。按照田块方整化、沟渠标准化、道路网络化、建筑物配套化、田间林网化、灌溉节水化、渠道防渗化、作业机械化进行规划设计,并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广纳民意搞规划。充分听取项目区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遵循他们的种植传统,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完成项目初步规划,进行公示后进一步完善。三是邀请专家搞规划,邀请农业、水利等部门的技术专家,对项目区进行系统考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规划,确保项目区"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做到项目区结构调整、作物布局、科技推广科学合理。

四、严格施工管理

在项目实施中,始终把“质量第一,规范施工,力争质量管理创优,工程施工创优”作为工程建设的目标,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做到程序清晰,有章可循。工程质量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施工单位是否按图施工,是否按规范施工,为此,农发办的工程技术人员,长期驻守在工地,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使各施工单位真正能够做到目标明确、程序清楚、组织合理。各施工单位均配备了现场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检员,切实履行好自检自查的职责。此外,按照“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原则,授权监理公司,全权委托监理公司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监理公司派出了一名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工程师常驻工地进行现场巡视检查,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基础处理等关键隐蔽工程实行旁站监督施工。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为了督促监理、施工各方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我们将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工程进度的快慢与施工、监理单位的经济效益紧密挂钩,使得利益与风险同存,从而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如期进行。

篇(3)

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是高校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方法与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服务活动,逐步实现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工作评价和工作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开展学生工作规范化研究,对高校学生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学生工作机构,明确岗位工作职责,科学制定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是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理论的发展。将规范化的相关理论运用到高校学生工作中,从而进一步把学生工作提升到科学化、规范化的水平,为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的实践,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引。

三是有利于高校各层次学生工作者素质的提升。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素质水平,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学生工作规范化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工作者需要加强规范化意识,必须学会应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学习科学的教育和管理理论,认识和掌握学生工作的内在规律,掌握现代化的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方法。

四是有利于高校学生工作实际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内部工作的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促进人才培养。通过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问题研究,可以找准改进和发展的方向,明确工作流程和程序,进而使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的学生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高校学生工作规范化的目标制定

(一)工作目标与目标管理理论

工作目标是工作目的的具体化,是工作主体依据组织的性质、要求及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所确定出的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目标管理是把组织的任务、目的转化,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成员进行量化的可控的有效管理,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并达到预期的目的。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也对目标管理概念进行了阐释,其基本内涵是通过设置目标来激励人们的动机,引导人们的行为,目标的实现可以满足个人的需要与期望,还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旦确定管理目标,则整个管理系统就有了运转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就要围绕这一目标逐渐展开对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协调。

因此,工作目标的科学性将直接决定系统运行的过程及结果,工作目标是否科学的关键因素则受制于制定者的素质、目标是否符合规律的运行以及执行者的落实效能等因素。

(二)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的制定

首先,工作目标的制定要有科学性。其依据是科学预测,科学预测如果出现问题,所确定的工作目标的方向将是不符合实际的,后续的工作落实就有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混乱。例如:就大学生培养目标来说,应该根据大学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特点等合理制定好大学生培养的具体要求,包括思想品德、专业学习、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各个方面,以便于教师的培养和大学生的自我发展。

其次,目标制定难易要适度。所谓适度,就是指实现目标的难度指标难易适合,以能够恰当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积极开展工作为准则。在学生工作中,管理者要实施目标管理就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度目标。学生工作目标要尽可能制定得合理和可行,这样才能够保证对目标执行过程的有效指导以及对其结果的准确量化评估。例如:每个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生源质量等合理定位学生的宏观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型高校和教学研究型高校要有所区分。每个具体高校又要根据大学生的所在年级、学习状况、自身特点等制定不同群体的要求不同的培养目标。

再次,制定目标要具有超前性。目标虽然不能预测未来,但科学合理的目标却能为工作的开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所以,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生工作的目标,提前为学生工作的发展指明方向。例如:大学对辅导员的发展规划就要有前瞻性,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因此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就必须予以超前性的明确,这样才能稳定辅导员队伍。

最后,制定目标要具有平衡性。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平衡:一是保持长远目标与当前目标之间的平衡,二是整体目标下子目标之间的平衡,三是要保持目标内部的协调与变化的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平衡性是目标合理性的前提,是目标贯彻落实的保障。例如:高校在制定辅导员考核政策的过程中,要注意辅导员各项工作的平衡考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组织发展、奖学金评定、学生干部任命和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都要全面考虑。

(三)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的管控

制定目标是为了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管理控制,决定着目标能否实现和实现程度,因此目标管理的意义十分重要。目标的管理过程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应随着工作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主动调整和完善。对高校学生工作来说,目标的管理控制措施主要有指导要求、落实调整、监督检查、总结反馈和表彰批评等。

首先,要明确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在学生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以及权利、义务等。每学年初学校最好都要进行部门、岗位任期目标或工作职责责任状的签订,以强化工作目标。

其次,要将各层管理者的作用发挥好,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沟通和个人交流,使各方参与人员都能在和谐、团结的氛围中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共同目标任务的完成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再次,要根据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定期召开学术报告会、案例分析会、工作技巧培训会和工作交流沙龙等,以此来加强交流和互动。

篇(4)

党的十七大以来,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战略重点的地位进一步确立,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增加投入和办学条件等硬实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也随之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连年上升,校舍更新换代、设备设施增加等显性指标的质与量提升,中等职业学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较为复杂的群体,考量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智慧。本文通过实践管理育人的教育理念,探索实践班级目标管理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控基本技能和基本态度,进而想学、爱学、乐学。

1 目标管理的支持理论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恰恰相反,应该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目标管理旨在通过自我控制促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完整与统一,打破等级制度、个人主义和沟通的障碍。目标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包含丰富的激励因素。因此,目标管理可以向学生传递班级目标管理的远景目标,在入学之初班主任应组织引导学生对目标进行规划。

1.1 目标管理的意义

班级目标作为班级管理的导向、学生个体行为的指引,班级成员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所有工作、学习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目标开展的,可以看作是一种顶层设计。班级目标在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1.1.1 班级目标设计原则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也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在班级目标管理的设计上需要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目标与目标之间联系、目标与目标之间衔接。如对一年级学生侧重于行为习惯教育、生活指导教育、立志成才教育等;二年级阶段重点职业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行为教育等;三年级则应是关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各层次教育既有其目标和重点,又注重系统性,三个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中等职业教育班级目标管理的整体。同时,班主任在班级目标设计还应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制度,所在班级具体情况,主要是学情、班情、校情。

1.1.2 实施班级目标设计

班级管理目标应该成为整个班级别集体智慧的结晶。班级管理目标的设计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养成参与管理的意识,这是班主任追求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理念,也是本文探索的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方法是通过班级活动师生共同就班级管理目标达成一致,也就班级管理目标分解成可观测、可量化目标管理方法的过程。具体做法是:学生入学之初,通过班主任设计班级主题班会等形式就班级目标、个人目标师生共同展开探讨。班主任先面向全班学生传递班级远景意愿及目标,然后发动学生展开充分讨论,活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建立一种师生平等、互信、互动的场境,保证活动目的实现。这相当于对学生提供一种内在赞赏,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管理参与者、一名管理员,这样的意义是使活动参与行为更有趣、更有意义,这相当于给学生一种内在奖赏,在过程中相当程度上建立师生之间信任关系,同时在有助于学生自信心重建和参与管理意识。这样做目的是使班级管理目标在形成过程中班集体共同参与有利于班级管理目标深入人心、有利于学生对班级管理目标认同感,有利于日后日常管理、执行。班级管理目标就成为了整个班级别集体智慧的结晶。

1.2 学生个人目标

有研究表明,一个好的目标: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有助于积极向上;有助于可以鼓舞学习者坚持不懈。学生个人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增强作用。班级管理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相辅相成,班级管理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学生个人目标则指向班级管理目标,两者之间存在统一的联系。学生个人目标就是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生活自我设计,如一年级的自治自理能力的自我养成目标等。

学生个人目标设计:

学生个人目标管理是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参与管理、体验学习生活的一种形式。学生个人目标管理就是要把学生从被动的他人管理变为自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治”为“自治”,为学生今后积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进行学生个人目标设计时,要在班级管理目标形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基本情况就班级管理目标提出看法,主要是学生个人对围绕班级管理目标提出学生个人自己的目标,学生个人目标是指向班级管理目标的,是在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认识基础上由本人提出,注重学生个人目标管理自主性。

2 目标管理运行机制――管理规范

班级管理规范是班级目标管理的运行机制,也是班级目标管理的行为标准。

2.1 班级管理规范设计原则

班级管理规范设计是遵循校园文化、专业特性、班级情况以及学生个体特性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制度规则规范班级行为,进而影响学生个体行为。班级管理规范是实现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基础,是确保班级目标管理正常运行的手段,其核心是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也就是以生管生、以生带生、以生促生、以生律生的管理方法。

2.2 班级管理规范设计方法

本文所述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别于学生日常管理规范。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通常习惯使用外来成型的班级管理制度或者班主任自己包办代替或者由班委等几个人炮制完成的规章制度,这样的规章制度学生被动接受或者说基本不知道。笔者认为规章制度要得到学生的认同并接受规章制度管理制度,同样应当考虑学生有参与管理的需求,这是现代职业教育所倡导的平等对话、合作互动、民主的理念。班级管理制度的形成同样地建立在班级目标管理基础上,具体做法是:紧紧围绕班级管理目标,根据中职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意识的形成。其次是利用制定班级管理规范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掌握、熟悉自主管理的方法。最后,管理规范应是可执行、具体化的。

2.3 班级管理规范设计

班级管理规范作为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一种途径,应内化规则,通过讨论或商讨的形式制定班级管理规范,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共同商讨班级管理规范:班级奖励管理办法、班委管理规范、课堂管理规范、实训实习管理规范、宿舍管理规范、个人内务管理规范等。

2.4 执行班级目标管理

“水无常态”。班级目标管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执行班级目标管理应是动态的,同样班级目标管理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其自身进行调整和修正。但是这种调整和修正应保持谨慎态度,至少不在学期中进行调整,可以采取过度的办法,比如用类似于政策的方式。当班级目标管理中出现沟通不畅、日常管理工作不能发挥效率或是没有效率时考虑需要对班级目标管理进行微调和修正。

3 班级与学生个人的绩效管理

3.1 目标绩效管理

在班级与学生个人目标的管理过程中,引入绩效管理理念,是基于开放性教育评价理念。绩效管理是用来支持学生实现学习效能,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系列能力标准,其主要强调学生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能力和核心行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在于沟通,班级目标管理与学生个人目标管理沟通、师生之间就目标管理沟通、生生之间就目标管理沟通。通过不断地沟通,可以增进班级目标管理与学生个人目标管理有机融合、统一,创造友好、开放的目标管理氛围,这对班级目标管理至关重要。

3.2 目标绩效管理方法

目标绩效管理包括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绩效辅导。绩效监控是为绩效考核提供条件,在过程管理中要准确及时记录并定期汇总目标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为日后的绩效考核奠定事实基础,并就执行目标管理情况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绩效反馈是就执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情况向学生反馈,为绩效辅导提供支持,也就是目标管理过程的沟通,绩效辅导是师生共同探讨绩效现状,目的是就绩效问题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寻找改进绩效方法,指导学生努力达成目标。

4 结语

实施班级目标管理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班主任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增强自我管理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班级目标管理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能力的发展;通过班级目标管理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自我激励、导向、自我监督的平台;通过班级目标管理学生可以不断地自我调整行为方式,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班华,王正勇.高中班主任[M].2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篇(5)

1关注服务思想:饮食安全管理规范化的着力点

每个学期,学校领导多次组织召开食堂工作人员会议,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跟服务一线的职工讲清道理,知晓服务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强调食品卫生安全,切实做到服务育人,保障有力。办好学校食堂是一项“民心”工程,要意识到食堂工作是事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之大事。假如师生的生活不舒心、工作学习不安心,久而久之,信誉下降,将影响到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所以,食堂的一切工作则都要围绕服务这个中心,树立为师生生活服务的宗旨,树立信心,振奋精神。搞好安全营养的伙食,办好学校食堂,使师生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今天的中学生,明天的建设者―― 祖国的未来!”从生理的角度看,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在这期间,学生在校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学习做人,学习任务繁重,生活较紧张。而校园生活的熏陶,将影响人的发展。作为生活服务单位的学校食堂来说,就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关注他们的健康发展。保障卫生营养的饮食,服务好学生的生活,就是我们学校食堂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服务思想明确,才能有饮食安全的提高,才能有师生生活服务保障。因此,关注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思想,服务理念,是我们做好饮食安全管理规范化工程建设的着力点。

2抓好关键环节:饮食安全管理规范化的落脚点

2.1 关键环节一:工作场所

食堂实施“五常法”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就是创建一个卫生、有序、整洁的环境空间。所以,我们则通过常整理,防止食品交叉污染;常整顿,给用品具摆放在一定位置,使其也有“家”,方便取用;常清洁,工作场所当然要洁净,清除脏乱,保持环境、工具等清洁;常规范,养成坚持的习惯;常自律,人人依规定行事。这样,才能使场所的物品、卫生、维护、清洁用具和垃圾等管理得到落实。简言之,就是把工作的地方卫生搞得干净,看去整齐清洁雅致,科学合理的效果。“五常”管理也好,保证饮食安全也好,最基本的就是要搞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其实,只要我们平时认真地整理清洁,把工作场所卫生的这一关键环节做好了,有些安全隐患也就消除了,同时,其他的问题也就都解决了。

2.2 关键环节二:从业人员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务工人员的聘用也显得比较困难,严重影响食堂服务工作的开展。在每个新学期,都有一些人员流动了。所以,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也增加了难度,素质亦参差不齐。据此情况,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对所有的人员按“五常法”管理的模式进行责任分工,并进行个别指导,使其掌握要点,适应食堂工作。其次,通过会议学习教育,强调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及时进行健康检查,更换或办理健康证,持有效健康证上岗。第三,就是对员工的饮食安全知识进行培训,明白个人卫生的要求和一些具体做法,同时对每一个服务员工签订饮食安全责任状,提高她们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对学校食堂饮食服务的安全保障。总之,从业人员健康证、晨检、培训、洗手、工作服的管理,则是学校食堂饮食安全管理规范化的基本落脚点之一。

2.3 关键环节三:采购贮存

按照市食安委、市教育局的要求,我校属于第一批食品统一配送的学校。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落实食品统一配送工程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认真选择配送企业,实施食品定点配送,建立食品及原料采购索证台帐,与配送单位签订饮食安全协议,不断规范完善食品及原料卫生安全的源头关。使学校所采购的食品有据可循,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假冒、劣质食品的购入,促进师生的饮食安全。

学校重视食品统一配送工程的实施,以“食堂食品定点采购配送为契机,以食品卫生为突破口,以服务育人为重点”的工作思路,作进一步的改革,不断完善学校食堂的管理机制。按照食堂食品验收参考标准,严格控制,层层把关。原料食品严格分类、分架、隔墙、离地放置有序规范,防止贮存污染,遵循“先进先出,左进右出”的原则,避免原料变质,继续落实“五常”,做好“五常”,规范操作,切实保证食品原料的卫生安全。

2.4 关键环节四:制作供应

制作供应这一环节,特别重要。操作人员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进行加工食品,所使用的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辅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食品必须充分加热,四季豆、青皮红肉鱼等必须确保煮熟煮透后才能供应学生。禁止使用河豚鱼、发芽马铃薯和有毒的野生蘑菇等含有毒素的原料加工食品。严禁加工和出售以猪内脏特别猪肺、猪肝等原料制作的食品。肉类洗涤池与蔬菜洗涤池分开使用,不得混用。蔬菜必须在流动的水浸泡30min后方可用于加工。禁止在粗加工间内进行餐具的洗涤和消毒工作。生熟食品以及存放和加工生熟食品的容器与工具要分开,且用颜色或标识标明。剩余食品的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h,冷藏食品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处理后,方可继续出售,剩余食品应与新加工食品分开出售。

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上述注意事项,根据食堂管理人员从师生反馈的情况,不断完善,要遵循“低盐少味精”的原则,精心细致的加工,科学合理的烹饪,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营养与健康。

2.5 关键环节五:餐具用具

对学生用餐回收后的餐具用具放在专用洗涤区清洗,遵循“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原则,把餐具用具洗涤干净,强调勿单追求速度,要讲究质量效果,严格按流程进行,操作细致规范。通过检查督促整改后,达到洁净的要求。洗涤清洁后的餐具用具进行略超过规定消毒时间的蒸汽消毒,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记录每餐的消毒时间等。在配菜间安装紫外线灯,进行定时的紫外线消毒,对保温柜同样进行定期的消毒,防止食物污染。同时,采取措施,保持餐具用具的清洁,勿被污染,确保餐具用具的卫生要求,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

3坚持宣传教育:饮食安全管理规范化的生长点

学校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食堂工作会议,进行有关食品安全、饮食卫生、健康意识的教育,有关劳动纪律制度的教育,有关节约节能方面的教育,如何在服务活动中进行育人活动的学习等。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学习时,可以培训如何做好个人卫生?生熟为什么要分开?怎样防止食物中毒?“五常法”是怎么回事等?这样,经过学习培训,使她们更加关注饮食安全,知晓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安全是事关师生的身体健康与身心发展,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事,关系到学校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大事。尽管一些员工的文化水平不高,但经常的教育学习活动可以让她们懂得一些道理和知识。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饮食卫生必须安全。根据学校的有利条件,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广播、媒体、集会、条幕、警示语、宣传橱窗等载体,对全体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食品安全消费意识。教育学生“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不食路边摊点和来历不明的食物;教育学生如何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染,增强学生的饮食安全意识和卫生知识。同学们在校讲饮食安全,在家也要讲健康安全,每年的暑假我们都把食品安全资料发给学生,让他们带回家,带向社会,做卫生安全知识的义务宣传员。

4提高保障水平:饮食安全管理规范化的出发点

学校食堂必须要为师生的饮食着想,而食堂的饮食生活,是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办好学校食堂,是学校办学的基本前提,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领导思想解放,管理者的态度明朗,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抓食堂管理工作。学校重视职工饮食安全意识的提高,服务态度的改善,服务质量与保障水平的提高,经常性的开展饮食安全教育培训。重视基础设施的整改,在校舍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着力抓饮食安全的规范化建设。

学校以创建饮食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为契机,成立学校食堂饮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进一步研究部署,深化学校食堂“五常法”管理,使学校食堂管理再上新台阶。配备教师兼职从事食堂管理,聘请兼职营养师共商食堂菜谱,积极开展卫生知识培训,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食品安全事件报告制度。严格把关,加强食堂安全防范,按照规定要求做好餐用具消毒和食品留样工作。抓好关键环节的基础事项,加强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饮食安全的隐患。通过创建活动运作的实践表明,食堂的服务比较规范,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师生反映良好,家长比较满意。这也正是饮食安全管理规范化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所孜孜追求的管理目标。

总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规范管理,从严把握饮食安全的问题,决不能轻心,要牢牢绷紧饮食安全这根弦。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食堂的实际,并在市教育局和卫生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对照市饮食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验收细则,认真完善落实,并进行跟踪追击,以达到市饮食安全管理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目标。只有认真、踏实规范地做好服务,才能保质保量、万无一失,才能办好学校食堂,才能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

参考文献

[1]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国食药监食[2011]395号)[S].

篇(6)

二、安全管理规范化 “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我校时刻将安全工作放在常规管理的首位,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利用国旗下讲话、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由于小学生活动范围广、活动内容丰富,自我保护知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学生的日常休息时间(即早、中、晚休息时间、课间活动时间及课外活动时间)是安全工作最难保障的时间,容易发生突发性事故。因此,在这些时间里,值日领导和值周教师就在校园内找个至高点,全方位监控学生当天的一切活动,尽可能的把学生都监控在自己的眼皮之下,若发现学生做的游戏或体育运动存在有安全隐患,就会立即进行制止,确保把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晚上,学生睡眠前,值日领导和值周教师第一件事就是到各宿舍询问宿舍长就寝人数,发现有不明去向的学生,坚决追根到底,直到清楚为止。同时,不定时地到各宿舍进行巡视,少则两三次,多则五六次,看看学生是否睡得好,是否盖好被子,是否有身体不舒服的同学。遇到学生生病,当班老师都会及时处理,遇到棘手的、个人处理不了的,就及时报告学校,由学校领导做决定并及时进行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三、教学管理规范化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与“减负”要求

严格按国家规定开设课程,开齐上足各类课程。贯彻落实“减负”要求,学生作业适时适量。每年定期举行校运会、文艺汇演活动。2010年5月,香港苗圃行动为我校学生配置了30台计算机,县教育局帮我校学生购买了电脑桌,为我校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搭建了平台。山区的孩子通过互联网认识了大千世界,看到了祖国的变化,体验到了知识的力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切实抓好质量监控

篇(7)

所谓科学性,一方面是指按照高校管理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另一方面,是指以先进的理论为依据,又切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即理论上先进,实践上可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行政管理规范化应建立在扎实的管理统计的基础之上;行政管理规范化应建立在师生的承受能力之上,与思想政治水平相适应。

2.激励性

规章制度和规范不能成为师生的枷锁,它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范去引导师生,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民主性

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高等学校一项带有根本性的管理制度。行政管理规范化一般采取分级管理的形式,它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来确定和执行。行政管理规范的建立、修正必须经教代会,职代会、学代会审议通过,同时它进行分级治理,形成全校上下关心学校、人人关心管理、大家自觉遵守行政管理规范的格局。

4.超前性

超前性应是高校管理硬件规范最显著的特点。高校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规律。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又是一项重要的生产力,因此,高校管理就更应该具有开拓性、创新性。高校行政管理规范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造自己独特的管理优势,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超前性。

二、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的策略

高校行政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是保证整个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统一协同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的重要手段。

1.加强高校制度管理

一整套完整的高校管理制度体系对学校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它是高校的最高法规。它涉及学校行政管理各个方面,包含行政工作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大学生(研究生)招生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等一整套系列规范,它对学校的各项活动的规范运行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高校管理的各项制度中,行政工作管理制度是龙头。它应明确对各级领导的工作要求,遵循的准则以及相应的请示、报告制度。在逐步完善高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顺应改革的潮流,改革那些不适应高校管理和教学发展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师生员工最敏感的制度条例。

2.建立目标责任制

目标责任制是各个职能部门(处、部、办公室等)和纵向部门(学院、系、专业学科)的目标管理制度,是对高校总体目标的分解化。高校的各项工作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及管理方法,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分类采用不同的责任制形式,如教学目标责任制、科研合同承包制、党政管理目标责任制、后勤服务目标承诺制等形式。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目标责任的不同将工作目标层层分解,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方向和内容,做到分级管理、自我控制、层层负责。

3.严格岗位责任制和学分制

(1)岗位责任制是目标责任制的具体化。它包括每个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工资内容、岗位规范、考核方式、奖惩条例等,是加强高校管理、实施目标责任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圆满完成高校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学校内部人员的构成情况,我们可以将工作岗位划成不同的序列:行政、党群、教学、科研、后勤等,每一个序列岗位都有相应的要求,而每一个岗位人员的选定又以聘任为前提,以考核为依据来加强管理。

(2)学分制是高校实行教学改革以区别学年制的一项教学管理制度。专业定向是许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存在着不想学和不热爱所学专业的问题。学分制的实行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为大学生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实行学分制是高校快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学分制的实行以实现教学目标管理为前提,要不断促进大学生、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4.明确校内津贴制与奖学金制

(1)校内津贴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高校按照内部人员类型的不同,实行不同的职务等级工资制。校内津贴作为工资总额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的运行必须真正体现教职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业绩、责任大小和任务质量。运用经济杠杆能起到激励作用,强化教职员工的工作动力,激发工作热情。校内津贴的制定,要与部门的目标管理及个人岗位责任完成情况挂起钩来。对评定出的合格单位、先进集体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应分别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励。校内津贴应向重点科研、学术、学科方面适当倾斜,向苦、脏、累、有毒、有害等工种(岗位)适当倾斜。要将工作质量与劳动报酬挂钩,要严格考核,用一系列科学、公平、合理、定量化的指标体系去评定每一个教职工,真正实现公平、协调、稳定、发展。

(2)奖学金制。奖学金制度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通过建立奖学金制度使品学兼优的学生受到奖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效率。要利用经济杠杆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机制,通过经济利益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奖学金是奖励学生成才的有力杠杆,在制订分配制度和方案时,要遵循导向原则、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原则、以智育为主的原则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

5.抓好学校“”建设

(1)校风高校的校风是指高校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实践活动中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行为风尚,是高校精神的综合体现。高校精神(校风)的规范化反映了一个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标志着高校在德、智、体各方面的质量水准,也是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良好校风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具有强烈的导向功能、激励作用、凝聚团结作用、规范约束作用。抓好校风建设对于维护高校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把高校建成培养新时期人才的坚强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风大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它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生应作为主人翁,积极参与,勤奋进取,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是被动接受约束的对象,使自己早日走向社会。

篇(8)

1、校领导组带领全校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局和教办《关于开展“规范管理重落实”专项活动》的相关文件。

2、学校成立了“规范管理重落实”专项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沈建校长负责整体工作;

组员:王高级负责实施课程优化工程;

胥保林负责实施安全关爱工程;

胥欣、卓剑负责实施校园美化工程。

二、认真组织,边学习,边贯彻,边落实,边反省。

(一)校园管理

1、学校制订了《校园管理制度》、《卫生制度》等,加强管理。领导组具体分工,责任到人。

2、少先队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利用橱窗,专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美化绿色学校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大队部倡仪,每一个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3、各室制度健全。谁管理谁负责。要求各室管理人员要确保室内卫生,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尽大可能的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4、 实行卫生包干制度,评比制度,长期坚持开展校园“一天三扫”制度,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等评比活动,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清理校园卫生死角(每周四),修剪花木, 始终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美观。

5、环境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1)、严格训练。学校对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包括学生在爱护环境、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如“四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浪费粮食等。使每一位学生成为自觉维护学校优美环境的“使者”。

(2)、环境熏陶。加强校园的文化环境的建设,利用各种标语牌,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等。这些标语时时警示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爱护环境,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师德垂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环境教育中,我们注意教育的实效性,以具体的行动来教育学生。钱校长以身作则,以高尚的的爱护环境的行为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广大教师也深刻认识身教重于言教的真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举动,如春风化雨,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二)、课程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所有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严格落实《五严规定》的相关要求。

2、抓好集体备课,重点检查二次备课的使用。定期和不定期对教师业务进行检查量化并计入考核档案。

3、严格落实教学“五认真“:

(1)备课管理:要求教师备课严格按中心校规定的备课要求去做。要求备课栏目齐全,尤其是语文和数学备课要写好修改栏及教后记,做到实际实用 。建立课前教案检查制度,督促教师超前备课。

(2)上课管理:规范教师教学常规,保证学生活动时间,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精讲到位,优化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形成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优化学法指导,并建立课堂评估制度。

(3)作业管理:学校统一作业格式及批改方法,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督促每位教师做好此项工作。

(三)、加强安全管理

1、认真学习并严格落实“八条件措施”、“七项要求”,确保学校师生及财产的安全。

2、加强学校的值班管理 ,确保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严格实行外来人员来校登记制度、校园安全巡查制度,坚决把闲杂人员拒之门外,从源头上止住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安全无事故。

3、加强校园安全稳定,我校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强调分工到位,责任到人。对全校范围的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定期对周边环境进行排查及时整改,作好记录。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晨会、队会、活动课、讲座、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安全知识和自救自护技能。我们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交通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还利用学校橱窗、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

5、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6、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成立组织机构,细化工作内容及要求,责任到人。并定期宣传、教育、演练,尤其做好学生疏散演练,确保突发灾害时,全校师生能及时有序疏散。

7、加强路队管理,班主任及值班领导护送学生到东侧公路,并目送学生,确保学生放学途中的安全。

8、学校、班主任及时了解教师、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排查将可能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学校虽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但资金的投入不够,校园建设还没达到目标的要求。

2、制度健全,执行不到位。

学校虽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但忽略了管理过程,制度执行力度不到位。

3、个别教室的物品摆放不整齐,教室卫生保持不太好,学生仍有乱扔垃圾的现象。

4、个别教师对此次专项活动不够重视,没达到此次活动的目的。

5、教师值班不到位,小门有时不上锁。

(二)整改措施

1、学校尽最大的能力加大校园建设,按照规划循序渐进,逐一实施完善。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在制度的执行力度上下功夫。将制度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做到可操作性。加大对制度的执行检查力度,确保校园有形管理制度化、常规化。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树立学校良好形象的重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强化训练到位。

3、继续贯彻和落实《守则》、《规范》。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9)

1、在江校长亲自主持下,学校首先组织中层干部认真学习,将《管理规范》印发给每一位管理人员,分部门强化学习,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等部门认真对照本科室分管工作,全体成员一起学习分析。

2、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印发文件至每位教职工手中。通过学习,每位教职工明确文件中规定的目标和任务,明白文件中对学校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

3、将学习《管理规范》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成绩纳入教师年终考评。

4、在相关部门和宣传栏等相关地点悬挂、宣传《管理规范》精神实质。用《管理规范》中的具体要求来审查、度量、指导我校的各项工作。

二、基本做法

(一)校务管理

我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认真依法治校,严格遵守教育法规,按教育规律办事,坚持“一费制”,从无乱收费现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

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室领导学校的全面工作,决定学校大计,坚持xx管理,推行校务公开。校长室聘中层,健全岗位制度。

(二)教师管理

1、加强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教育教师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教学工作“六认真”的各个环节,从细节上严要求,从流程上抓管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出台规章制度,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有偿家教。

2、所有教师皆有合格的教师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学生管理

1、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得到不断丰富,如:精神、红岩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再现,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用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充分利用饶守坤将军墓地等地方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2、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往往与民族精神教育相结合进行,精神、红岩精神等都教育学生通过缅怀先烈的足迹,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每个班级墙上张贴名人名言,黑板前后壁专栏写每日格言,都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好形式,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3、公民道德教育

在学生中我们广泛进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使之成为人人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其中,特别强调社会公德意识。学生遵守公德是一个人社会化成功的起码表现,也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在“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已见,提出“要严于律已,防微杜渐,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要从现在做起,想到就做到;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等等。

4、法律纪律教育

我校多年来坚持在学生中开展法纪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作法制报告。同时,我们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劳动等各个方面均作了评细的纪律规范,重点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

5、规范学生行为

①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新修定的《守则》和《规范》出台后,我校立即组织学生逐条学习,在校园橱窗张贴,并印到每位学生手上,还专门组织了知识抢答。

②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将使人终身受益。在常规教育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20xx年x月,我校制定了“关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实施方案,对学生“不说脏话,走路右行,不乱丢乱抛,走路不吃零食,主动问好”五个方面的行为习惯进行具体的规范,并组织专人考核、评比,受到良好效果。

6、坚持全员育人

目前,“全员德育,全员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氛围在我校已初步形成。

(四)教学教研工作

1、①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所有课程。

②地方和校本课程有体现。

③体育、艺术课开设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④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为课间操30分钟、活动课40分钟,共计70分钟。

2、改进教学方式

①有符合课改要求的“小组合作”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②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③成立各种艺术小组、训练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3、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控制学生教辅资料的征订。

②学校规定减少课外作业量,指导学生预习和阶段性总结,增加学生自学反馈消化时间。

③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

4、建立学校评价制度

①学校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②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典型事迹。

③制定科学的评价制度。

a、课堂评价表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的评价。

b、建立学生评价课堂教学制度,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

c、建立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制度。

d、建立骨干教师、教科研、校本研究和开发评价制度。

e、建立“看起点比进步”的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成绩进行评价。

5、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严格执行休学复学等手续。

6、进一步缩小教学点的办学规模,优化学校教学资源,一切为学生的良好教育、健康全面发展着想。

(五)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确立了以学校法定代表人为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度。与班级、教师都签订《安全责任状》;有保卫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制度及应急预案;微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教学楼、教室、阅览室安全管理制度;为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杜绝恶性伤害事件的发生,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突击进行一次管制刀具的禁携检查。

(六)财务管理

对照上级要求,推行“阳光财务”,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公用经费管理,增强教育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以建设节约型学校为理念,防范学校财务风险。

三、存在问题。

篇(10)

一、紧紧围绕年度计划中提出的四个方面内容,继续有计划地开展对各校执行《管理规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专项督导。

1.构建规范长效管理的机制,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2.落实“三项规定”,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活动时间,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还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利用大课间,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自觉规范办学行为,严禁开设各种名义的重点班、实验班、特色班,做到免试就近入学并均衡分班,严格执行“一费制”,无乱收费现象;

4.加强行风及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组织教学活动,尊重爱护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督导室将分阶段及时把各校执行情况进行通报,以此不断纠正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推动和促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精细管理的意识,构建规范长效管理的机制,形成以制度管理的运行模式;将各校在落实《管理规范》中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及时推广、宣传;

二、继续对部分学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及使用情况的调研。

三、根据苏教督〔**8〕4号文件精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安排和执行情况的专项督查的自查工作,迎接省市对我区的抽查。

四、根据苏教督〔**8〕9号文件精神,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对我区老年大学创建“苏州市教育现代化老年大学”的复评、申报工作,迎接市教育局对我区现代化老年大学建设标准的督导评估。

五、以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为依据,开展对全区各校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实施“学生阳光体育工程”的专项调研。

上一篇: 产业发展概况 下一篇: 节能降耗措施和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