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9 16:09: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基础知识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基础知识教案

篇(1)

在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辅助教学,以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自觉运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法律基础知识这门涉及一些相对抽象法律理论的科目,是一种极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当下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作用

1.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案例教学由于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知识予以具体化,而且相比于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能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必将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注意力的集中,从而可以很好地保证和提升教学效率。

2.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鉴于法律理论抽象较难理解这一情况,借助丰富生动的案例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法律知识点,均通过相应的案例进行理解,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通过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这一循环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达到对知识较好程度的吸收效果。

3.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可以借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展开教学活动,利于学生熟悉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法律案例,对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如果注意在教学中选用丰富典型的案例,对学生全面地把握各种社会法律现象具有实践性意义。

二、提升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运用效果的方式

1.选用经典富有实效性的案例,利于法律理论的精准阐释

运用案例教学法应选用典型的案例,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盲目选用并不十分贴切的案例,对法律理论的阐释不全面,或者阐释不够准确,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降低课堂效率。教师在选用案例时,应充分拓展视野,不仅要参照案例教案书上的相关案例,且应密切关注当下最新发生的、更具实效性的案例,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如,在讲解刑法相关内容时,可以以今年水落石出的赖长青案为例。由于当下信息渠道的畅通,学生一般对赖长青案件已经耳熟能详,教师此时若选用此案例,将案件的来龙去脉再进行细化讲解,以此来阐释法律理论,可加深学生对刑法相关知识的理解。借助最新的案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且可帮助学生比较透彻和精准地掌握法律知识。

2.选用生活化的案例,利于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案例的选用上,教师还应注意选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更加生活化的案例,通过熟悉的环境以及熟悉的人物形象,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且可以让学生为自身敲醒法律警钟,明晓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帮助学生明白如何处理相似事件,提高学生面对社会以及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较大裨益。在讲解民法时便可以选择具有生活化的一些案例,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以下有关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案例:春节期间,小朋友王某在燃放鞭炮时,不小心将马路边的一家商店引燃,店主张某自己迅速脱身,但却并不积极采取扑救措施,临近居民赶来帮忙时,张某不仅不感谢,反而还制止:“没事,烧吧,我已经入了保险了,这商店我早想改头换面了。”最后消防队伍赶到扑灭后,商店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当张某匆匆赶到保险公司领取保险时,却被保险公司以张某没有遵守法律中的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化的相关规定,而拒绝在弄清人为扩大化数额之前给予赔偿。借助以上案例,可以让学生明白在保险合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民事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制约、共生并存的,任何一方不认真履行合同的相关法律性条文,都会受到对方平等权利的约束,而必定承担相应的义务予以平衡二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张某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参与抢救,而是任事故扩大化,造成的损失按照法律合同,必然受到保险公司具有的权利的制约,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损失。这种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动案例,必然会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能通过案例,让学生自觉树立起法律意识,在平常的生活中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3.组织课堂案例讨论,拓展学生法律视野,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法教学中,为提高运用效果,以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而课堂案例讨论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并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知识。首先,教师应选用合适的案例用于课堂讨论,案例的选取一则要与课堂法律知识紧紧照应,再则不应过于深奥,应选择具有普适性的案例,以让所有的学生均能参与到讨论中。其次,应尽量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提高讨论的效果,并能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自由平等地展开讨论,能无拘束地各抒己见,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再次,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思考,并最终将具有典型性的想法汇总出来,利于全班学生均能了解适宜的法律解决途径,以拓展学生的法律视野,并同时提高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升。

结语

在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法律理论素养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借助经典富有实效性的案例、生活化的案例,以及课堂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均可以加强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促进法律基础知识学科教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2、道德具有:认识、调节、评价、服务的功能

3、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4、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6、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7、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8、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9、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客观条件:社会关系

10、道德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内心信念

11、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关系的反

映,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且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2、道德因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13、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都应表里如一、恪守诺言、讲求信誉、遵守职业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的要求

14、在公共场合中不是还看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15、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优于私有制社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16、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以集体为重,保障他人和个人的正当利益.

17、国家干部遵纪守法,照章办事,不论远近亲疏;教师平等待每位学生;售货员公平对待每位顾客。这是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要求

18、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慎带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19、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这是社会提倡的社会公德的要求之一

20、“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体现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简明性

21、“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体现了道德修养的自主性

2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励志图强,崇尚道德境界的精神

23、认为应该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去说明道德的起源的理

论是:辩证唯物主义道德起源论

24、“孝敬父母”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在社会主义任然是一种美德,体现了道德的继承性

25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26、有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有序化状态,称为公共道德

27、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为人民服务,基本要求:无爱教育

28、集体主义在道德实践中,认为:每一位公民应有的基本道德要求使义利兼顾;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应有的普遍道德要求是先公后私;党员干部和先进分子应有的道德要求是无私奉献

29、社会道德要求的基础层次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遵纪守法

30、人道主义的反映,是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人的标志是:助人为乐;有时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关系到人格、国格大事的是:文明礼貌

31、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的是:社会公德

32、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员工职业技能,增强企业竞争力。他是从侧面反映人的道德素质

3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古以来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34、作为一名优秀员工,要求在有能力的前提下,还要具有良好的敬

业精神。(给论述题以提示,一名合格的教师:专业素养、教师职业道德)

35、尊重、尊崇自己的职业和岗位,以恭敬和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到工作专心,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尽职尽责,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义务感,以上描述的是爱岗敬业

36、诚信是一个集体和从业人员个体道德底线

37诚实守信代表一个人的人格;对于政府来说,诚实守信代表政府的威望。因此,诚实守信是做人是本、立事之基、为政之根

38、在无人的情况下,人能坚持道德观念去做事的行为称之为:慎独

39、职业道德要求的目标指向和最终归属是:服务群众

40、处理职业内外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是:办事公道;职业生活的基本规范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是:诚实守信

41、职业道德的核心与基础:爱岗敬业;本质特征:奉献社会

42、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是:勤俭持家;社会主义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男女平等。

43、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它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组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44、《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对家庭的要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其中“钟礼郝法:——妯娌和睦;“六尺巷:——邻里和睦。中国传统家庭美德的核心是:孝

45、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我国现

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46、个人道德发展的子能够使归根到底取决于:道德实践

47、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社会道德风尚。

二、多选

1、公民道德其主要内容: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道德规范

2、道德的本质特征:社会性、阶级性、共同性、继承性、实践性

3、道德主要职能:认识职能、调节职能、教育职能、服务职能

4、道德的社会作用:巩固经济基础;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影响阶级社会的政治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5、社会经济市场的有序性,依靠:完善的市场法制、市场主体良好的道德素养来实现

6、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感召力、引导力和说服力

7、集体利益的主要内容:集体利益处于首要地位;尊重个人正当利益;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8、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协调

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10、集体主义在道德实践中的不同层次:义利兼顾、先公后私、无私奉献

11、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12、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改革开放,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13、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14、爱祖国的实际行为,体现在:学习了解祖国历史,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15、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相对稳定性

16、职业道德的特点:适用范围有限性、发展历史继承性、表达形式多样性、兼有强烈纪律性

17、爱岗敬业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职业偏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扎实工作;终于职守,尽职尽责

18、诚信:“诚”是真实不欺,不自欺不欺人;“信”是遵守约定,践行承诺

19、服务群众要求做到:热爱人民群众,尊重群众,方便群众,让群众满意,要文明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精益求精

篇(3)

近几年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考形式转变为“3+X”,在这个过程中,考题由难变易、由考查单科知识变为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适应新的高考形式,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他们从高难度题中解放出来,不要忽视基础知识.这一转变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们往往认为只要难题会解了,那么基础题或者说是比较容易的题自然就能做出来了,这样就导致了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解决难题上,而基础知识或是课本上的东西,很少有时间去研究.这就造成了好多学生在高考中吃了亏.所以说转变学生的这种思想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就非常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但是还有好多学生认为课本上的东西一看就懂了,没有必要再去研究它了,还不如钻研几道难题(其实有好多都是偏题、怪题)有挑战性.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那时在我刚刚参加工作两个多月时,在一个晚自习上一位学生拿着一道题来问我.当时,我一看那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中范围内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而且以他们的接受能力来说,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考虑到不能挫伤他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就对他说:“这道题有些超纲,高考并不要求,你解不出来是很正常的.我建议你还是放弃此题.”但他仍追根究底,一定要让我给他讲解,似乎我不给他讲是因为不会而搪塞他.为了杀杀他的锐气,更为了教育他要抓好基础知识,少做偏、怪题.我给他详细地讲解了此题的解法,看到他似懂非懂且有些佩服的表情,我就趁热打铁,对他说:“不是老师不告诉你,而是这道题与高考相去甚远,可以说做这类题没多大收获.”看到他不高兴地转身离去,我想还应该给他继续深化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于是,在几天后的一次晚自习课上,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几道涉及已学过知识的前几年的高考题拿给他做.看到他绞尽脑汁也得不到正确答案,我觉得时候已经到了.我把这几道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提示给他,并告诉他应抓住哪些“题眼”去解题.看到他解题后冥思苦想的样子,我问他:“怎么样,这几道题难吗?是不是都是我们课本上基础知识的深化呢?这就是高考题,高考题考查的重点就是我们课本上的知识重点,你之所以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因为你对基础知识的挖掘不够,在这方面下的工夫不够.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做偏、难、怪题上,那对你成绩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并且我们现在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只有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才能在高考中拿高分.”听完了我的这番话,该同学心服口服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今后该怎样学习了.”在以后的学习中,该同学的确很注重基础知识,因此成绩提高得很快.

像上述这种情况的事情,我遇到过很多次.经过我的一番教导之后,他们都能转变思想观念,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深入挖掘上,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浓厚,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成绩与入学时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看到学生的这些可喜的变化,我更加坚信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化基础知识的讲授.

[大庆实验中学 (163316)]

篇(4)

1.使学生理解分式的意义,会求使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使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将分式变形。

教学分析

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的变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分式?

2、使分式有意义要有什么条件?

二、新授

分式的基本性质

我们知道,分数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通分和化简繁分数的理论根据。

分式也有类似的性质,就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个性质叫做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是: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号法则。通分,约分及化简繁分式的理论依据。就是说,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恒等变形的理论依据。

例1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2).

解:(1)c≠0,x≠0,

,.

例2填空:

(1);(2).

解:(1)a≠0,

,即填a2+ab。

(2)x≠0,

,即填x。

注意:

(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添括号法则: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课时安排:本课题约需3课时,分配如下:

三、练习练习:P63中练习1,2。

四、小结本节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作业作业:P66中习题9.2A组1,2。

另: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从回忆算术里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

篇(5)

2005年下期**市基础教育工作布置与安排 文章作者:李牮宏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11月9日11:9 一、德育工作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为优化育人环境,着力营造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达到抓德育、促智育,抓德育、促教学,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今年下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抓家长学校建设——探索德育机制 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其抚养人为主要对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教育机构;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场所;是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体教育工作,联系学校、家体、社会,促进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作桥梁;是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已经成立家长学校的城区学校,要进

一步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即组织家长读一本书,给家长上一堂高质量的课,举行一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开展一次亲子活动;要建立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要建立家长学校活动档案。全市各乡镇中小学及城区幼儿园要在今年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要有牌子、有教室、有活动安排。全市将评选3所示范性家长学校。新建立家长学校的单位要做好《家庭教育读本》的征订工作。 2、抓骨干——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德育师资队伍。为了推进德育队伍建设,全市各中小学校要明确要求全体教师“立终身从教志向,树为人师表品行,兴教学研究风气,尽教书育人职责”,形成“人人承担育人重任,堂堂渗透德育内容,处处蕴含德育寓意,时时贯彻德育思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和格局。 今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探索班主任等级评价工作。即建立班主任等级(优先班主任、合格班主任、见习班主任)评价机制。评价方案要在9月底前交教育局基教股。 3、抓规范——培养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为此,各学校要抓《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要向蓼江中学、完小那样,把《规范》细化为校纪校规、班纪班规,贯穿于教学、日常生活、学习、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明确学生一日常规,包括进校、离校、集会等校园规范,起床、用餐、就寝等家庭规范,上学、放学、行路途中的交通规范。要向市立中学、鲤鱼江完小等学校那样,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仪表仪容检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每学期要组织多次全校性的检查。通过对学生仪表仪容的检查,规范学生的穿戴,体现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对新生报到注册后要组织学习《学生手册》,遵守《学生手册》的教育活动。总之,在“抓规范”的落实过程中,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着手,力求让学生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4、抓活动——创设德育情景 今年九月是“全国第二个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各学校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德育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要建立专项活动档案,12月底要上报德育活动总结到基教股。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作为改革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备查。 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等校,要尽快实施,形成特色,做出成效。 全市九月将举行中小学生新童谣、新儿歌、新诗歌学习诵读和演唱活动。举行国旗下的讲话,如:《把握每一天》、《成功始于足下》、《每天进步一点点》、《冲刺》、《你努力了吗》、《青春永不言败》、《生命就是时间的积累》、《尊人者自尊》、《学会关爱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等专题演讲材料评选活动,通过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化为学生现实的具体行动——勤奋努力,提高素质,报效祖国。 二、“星级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各学校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学习安全教育法规知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护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出险率”的安全工作方针,坚持“制度保证,重在预防”的安全工作思路,以“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确保学校安全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5、抓学校食堂安全信用等级建设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筑一道食品安全的保护墙。我市被确立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城市,试点行业包括粮食、肉类管理,严格辍学学生报告制度,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登记制度和劝学制度,对辍学率达3-4.5%以上的学校进行专项督查,保障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切实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 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及其配套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普通高中的学生档案,应实事求是地全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表现情况,为高校招生、军队征兵、社会招工等提供参考。 10、要进一步完善普及程度统计、普九资料和贫困生档案。制定贫困生资助管理办法,做好“两免一补”工作。 11、进一步加强对公民办幼儿园的指导,实施幼儿园评估年检制度,规范其办学行为。 12、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工作,制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建立初升高比例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乡镇目标考核制度,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的考核力度。 四、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13、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一是全面落实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开全学科,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开设小学英语的学校,每周要开足4课时。 二是建立对新课程的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未来三年将是我市的质量年,将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路子,指导学校实行学生成长档案评价方式,完善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模式与手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4、加强对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与学校教育工作现场督查。 充分发挥教研部门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指导与服务功能,引导教师进一步加快角色转变步伐。为准确掌握实验进展情况,组织教研部门开展新课程实施情况视导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反思,总结经验,研究困惑,着眼小问题,不断改进,使教研工作真正贴近实际,解决问题,讲求实效。要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做好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估工作。 教育局的调研与现场督查,除对学校的安全卫生、校纪校风现场督查外,今后将重点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实现“三个转移”,是否把握“三条途径”,是否突出“三个重点”,即实现“素质教育由重课堂教学形式向重课堂教学质量转移,教育科研由重形式、重立项向注重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转移,现代教育技术由注重“装配”向注重“管用”转移;把握“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条途径;突出“校本教研、评价体系和课堂改革”三个重点。 15、改革教学常规管理,形成新的有利于新课程实施和教师成长的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学校对教师备课、研究教材、钻研教法的评价管理力度,提高教师课前准备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五、科技创新教育与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 16、科技创新教育 在青少年中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使他们从小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起崇高的科学理念,对培养跨世纪人才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举办了十多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奖励活动;2001年起,每年五月份第三周规定为“科技活动周”;教育部于2002年了关于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的高中生保送普通高校的通知;2004年又了省级以上该大赛获奖的高中生高考录取加分政策。 为提升我市科技创新教育在**的地位和水平,推动我市青少年创新教育的发展。一是要谋划好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项目、设施设备,为青少年创新教育开辟活动场所,经常对师生开放,让学生在“科技园”中不断受到熏陶,培养科技创新兴趣。二是改组**市教育系统科技辅导员协会。各学校要聘请教育系统老科技辅导员一名,在职教师2-3名,组成科技创新教育辅导小组,建立以物理、化学、生物、

自然、模型、科幻绘画、信息技术等为主的学科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小组,把有兴趣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经常性的创新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特别是各高中学校,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发挥“科技活动周”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实践。三是开展一年一度的学校科技创新大赛,展示成果,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建立稳定的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竞赛活动及激励机制,鼓励师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多出成果。四是组织好《中学生百科》的征订工作。 17、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 学校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育系统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意志力和终生锻炼的自觉意识。 今年的主要任务一是在10月份前做好**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二是推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的质量,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各学校要配置一套《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器材,一套《健康标准》管理软件(学校版)。三是认真做好迎接**省教育厅中小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督导检查,按照通知要求和《中小学校体育卫生艺术与国防教育督查纳入和评价标准》,认真抓好落实。 文章出处: 自己创作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篇(6)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图像的数字化原理,掌握图像的基本概念,了解静态图像的两种存储方式,能区分位图和矢量图,认识图像文件的不同格式,了解网络上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图像数字化与还原的层层对比、观察分析,得出结论,验证原理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条不紊、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图像的基本概念(像素、分辨率、颜色),区分位图与矢量图。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像素、分辨率、颜色的概念,以及它们与图像真实性和存储空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带动学生主动思考

师:计算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图像?计算机能直接处理模拟图像吗?计算机是如何将模拟图像存储成数字图像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对比理解,分析概念,探究原理

对比一:相等采样点数,不同黑白图像

活动1:准备一张十字形的黑白规则图像,对其进行采样3×3个信息点(以每个区域的中心点为样点),存储样点颜色,然后量化(将颜色信息采用数字表示),黑色用0表示,白色用1表示,那么该图像就用二进制存储了;反过来,将该数字化图像还原成模拟图像,可以获得与原始图像基本一致的模拟图像。如图1所示,这就是图像的数字化原理过程的简单模拟。

设计意图:用具体的图像将采样量化过程模拟出来,化枯燥的理论学习为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对比还原图像与原始图像的差异性,以便与下一个例子形成对比。

活动2:准备一张圆形的黑白不规则图像,按照以上过程进行采样和量化,存储成数字化图像。如图2所示,我们将该数字化图像还原成模拟图像,发现还原后的图像与原图像相差甚远。

设计意图:对比不同的图像采用相同的采样点数,可能导致图像信息不能较真实地被存储和表示。思考要真实的存储图像信息,该如何操作?

对比二:相同黑白图像,不等采样点数

活动3:仍采用圆形的黑白不规则图像。如图3所示,改变对原图的采样信息点,将采样点数提高到6×6,然后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存储,还原得到锯齿状明显的“圆”,与活动2中数字化图像还原后的图像进行对比,进一步将采样点数提高到140×140,观察采样量化后所存储的数字图像的真实性。

设计意图:对比相同图像不等的采样点数,采样点数高,存储的数字化图像就更接近实际图像,从而得到采样点数与图像真实性的关系。

在图像数字化存储的过程中,采样点数直接影响着图像存储的真实性,也影响着图像的存储空间。学生通过前面层层对比,对于基本概念(像素和分辨率)的理解也就清晰明了了。

对比三:相同灰度图像,不等颜色数

活动4:如图4所示,准备一张灰度图像,对其采样200个信息点。如图5所示,如果分成4种颜色数进行量化,然后将数字化图像还原成模拟图像,得到的灰度图像不能很好表示原图,更不能很好地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灰度的颜色。如图6所示,如果将颜色数增加到256种,可以将256级灰度图像进行采样量化,还原后的灰度图像与原图像非常接近。一般情况下用256种灰度颜色足以表示自然界中的各级灰度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颜色数量化后得到的还原图像进行对比,可以得出颜色数越多计算机描述存储的图像越真实。用2位二进制可以表示4种颜色,用8位二进制可以表示256种颜色……用n位二进制可以表2n种颜色。那么,彩色图像就需要更多的颜色数来表示了,一般的计算机用24位来存储真彩色图像。

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图像文件,对比总像素和颜色值,思考文件大小和总像素、颜色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实践探究图像存储空间与总像素和颜色的关系,对比得出结论,提升理论认识。

对比四:位图与矢量图

学生从计算机中搜索*.wmf文件,并找到一张指定文件名的文件(内容与教师的图像一致),对比教师给定的图像文件,观察扩展名、文件大小、放大若干倍后的效果。

对比五:常见的文件格式对比

让学生打开素材文件夹,对比snow.bmp与snow.jpg的扩展名和大小。

3.课堂总结

师:通过以上的对比学习,我们初步理解了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对图像的数字化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图像处理中,我们将继续体会像素、颜色、分辨率对图像质量和存储空间的影响。

4.课后作业

将高考作文《绿叶对根的情义》文字表述转变成用图画来表达。思考选择哪些素材,如何获取,选择什么图像处理软件,具体如何实现。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一味地告诉学生基本概念是什么,而是在简单介绍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基本概念的内在特征进而掌握基本知识。对比教学策略在理论学习中不仅轻松,而且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相关内容。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事物的对比中要求“同”存“异”,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和比较点。

2.不仅要进行广度对比,更要加强深度对比,进一步理解基本概念,提升理论认识。

3.参与对比分析的主角是学生,教师不能喧宾夺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的知识,才能真正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篇(7)

2.各种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包括客货运输车辆、特种车辆或特殊用途车辆和超限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

客货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又分为车辆、旅客、货物和客货运输车辆驾驶员的安全运行要求。 运输车辆满足安全行驶要求,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指机动车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结构尺寸、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车祸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货物受损的能力。提高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有:配置安全带、安全气囊,安装安全玻璃,设置安全门、配备灭火器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04),规定了机动车的整车及主要总成、安全防护装置等有关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及安全检验方法,还规定了机动车的环保要求。

篇(8)

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推进素质教育,一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公安院校作为培养未来预备警官的摇篮,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公共基础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体现在它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训练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和发展良好的个性,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苦乐观、大局观,对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方院校大学生相比,公安院校大学生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因此,应根据公安院校学生的特点,深化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更新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探索、有益的尝试。

一、准确把握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定位

目前公安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工具类课程,如数学、信息技术、外语、应用文写作等;德育类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人文类课程,如大学语文、美学等;职业素养类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等;身心健康类课程,如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这几大类课程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种形式,以满足学生学好专业课、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与潜能的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公安职业教育往往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关于公共基础课的定位问题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按照公安院校公共课程有用、够用、实用,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定位,公安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学科体系被打破,现在普遍设置的基础课程将解构之后融入专业学习领域的各个学习情境之中。但目前对这种公共课程改革模式质疑的声音很多。因为公共基础课不仅仅具有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工具,更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人文教化功能。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工具价值,体育的现实和潜在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导向功能等,都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促其欣赏体悟,进而“由己及人”,扩大到对人、社会的更深层的理解与认识,而这正是当前公安院校教育所缺乏的。当前公安队伍中的种种不良现象说明,公安干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法律和政策知识的欠缺,他们缺乏的还有对人的尊重、关爱、同情、仁慈、公正等。要改变队伍素质低下的现状,就应该在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

二、精心选择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公共基础课教学存在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切实提高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效益,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选择,作出科学的取舍。其中关键是要在引导学生课内外学习的基础上,按不同课程不同内容精心选择,精讲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从而以点带面、由此及彼,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精髓。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归纳讲析屈原的高洁品行和上下求索精神,讲析杜甫关注社会和舍生取义的精神;在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系列时,我们讲析陆游的忠愤,讲析文天祥和于谦的忠烈等;在讲述思想道德修养中的“修身精神”时,我们强调人文精神中的重视修身做人之道,强调“独善其身”这一传统美德对个体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公安院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特点,一方面性格外向,充满青春的活力,个人意志较顽强,注重义气,有集体观念等。另一方面,有时又显得自控力差,不拘小节,往往易于以兴趣为导向,兴趣广泛却不持久,敏捷但不深入,不少学生会凭对任课教师、使用教材的印象而改变学习兴趣。因此公安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更需要注重教材、篇章的选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篇章选择上应注重通俗性、人文性、教学性。如果公安教育缺乏深厚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就很难培养出充满人文情怀的人民警察。因此,公安职业教育应加强、重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中要坚持“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业务水平,善于挖掘蕴涵在教学内容中的有效资源,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公安院校公共基础课门类繁多,任课教师水平差异较大,加上课程服务于整个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需求千差万别,众口难调,使得公共基础课在纵向深入、横向拓展的程度上都很难把握。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仅仅传递观点、手段和结论,将教材内容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传授给学生。应力图改变这种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主体责任和主体力量,从而形成自觉、强烈的创新意向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我们必须清楚的事实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素质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和选择性要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大力推行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直观形象教学等教学方法,帮助他们自觉、主动地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力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第一位,强化思维训练,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的话题,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当今的社会状态写成文章。比如围绕人这个中心,讨论古人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名言警句体现了人类崇高的人格和爱心。在现实生活中,人民警察头顶庄严的国徽,作为政府工作的门面,其道德素养、精神风貌往往成为人们洞察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难以想象一个没有“仁爱”之心,不会“做人”的警察,能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而自身未有高薪待遇的条件下,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不谋私利。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要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群众的贴心人,必要时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显然就更不可能。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设置,不仅可以使学生提升和内化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尝试教学手段改革

传播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结合有助于信息的摄入和吸收。为改变一块黑板、两支粉笔、三寸不烂之舌的落后教学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如结合教学内容可放映电影、宣传片,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还可举办朗诵会、作品展览等,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以利于欣赏水平、表达能力的提高。另外,投影仪及幻灯的使用可以在有限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一种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它不仅能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集合为一体,使教学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促其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的认知难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地过渡到抽象思维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人文素质是多种途径教育的合金,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现实存在、情感、价值、命运,即对人的生存状态、发展的关注,它与人的生命、生命意义等问题紧密相联”[2]。人民警察的职业充满着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人民警察用其对法律尊严的维护,用对生命的敬畏演绎着人文素质的最高境界。公安职业教育培养合格警务专业人才的关键在于素质教育,使未来警官具有适应公安工作发展需要的人文素质、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体能素质。随着时代的前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也在发生变化,关于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研究与探讨,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尽管公共基础课程在公安职业教育中备受冷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公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涉及公共基础课程领域。伴随着革新传统模式,探索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新体系的课程教改实践,有些公安院校在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方面作了大胆的实践与尝试,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特色且有成效的课程改革经验与做法,这些做法对探索公安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意义重大而深远。

篇(9)

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村长今天带了一些饼干要分给羊村的小羊们。请同学们帮村长算一算。

(1)村长把2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他们每人得几块?(1块)

(2)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他们每人得到几块?(块)

(3)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得到几个?()

小结:1块饼干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把“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2.揭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讲述:一天,羊村来了小猴一家——猴妈妈和一对可爱的小猴,村长特意买了桃子招待它们。

出示一盘6个桃子图,提问: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

指名汇报,说出想法。

师小结:把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

(2)提问:如果是4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吗?

让学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

(3)追问:如果是8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吗?

得出:把8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

(4)思考:对比上面三道题,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

2.教学例2。

谈话:如果村长要把这6个桃平均分给猴妈妈、猴哥哥和猴弟弟,那么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出示6个桃图,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交流反馈学生分出的图形,指名说说是怎么分的,并解释表示什么意思。

3.试一试。

出示教材第77页“试一试”题目,谈话:那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先分一分、填一填,再和同学交流。绿色圃中小学教育m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学生交流反馈,说说是怎么分的。

讨论:都是12个桃,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为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把一些物体和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7页“想想做做”第1、2题。

(1)第1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要把几个看成1份,每个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第2题:让学生填写分数,说说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2.完成教材第7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根据分数,在每个图里分一分,并涂色表示。然后说说分数表示的意义,再独立填写,集体反馈。

3.完成教材第78页“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

(2)教师提出要求: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和。

(3)提问: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提要求,另一人拿小棒。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主要教学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平均分的问题,主要是借助对图形的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我并没有直接利用课本例题,而是通过复习上学期的分数知识,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圆的1/2。进而引出把一些圆平均分,也可以得到分数这一个新的知识。我这样做是想将新旧知识作一个衔接,分圆片比分桃子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然后再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在分圆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真正理解把一些圆看作一个整体在平均分。

篇(10)

由王永吉、吴春一主编的《经济法基础知识》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经济法概述、经济法律关系、财产所有权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企业法律制度、破产法、合同法等。虽然要求为“基础”,但中职学校的学生要掌握好这门课程也并非易事。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无论是“从例到理”,还是“从理到例”,都应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从而发现概念,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较好地解决今后工作中的法律问题。

一、课前吃透教材,重视典型案例的选择

教材中的内容知识性强、案例少,多数为理性知识,中职学校的学生对此确实较难理解。根据认知规律特点,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都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仅用教材中的内容教学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感到抽象、枯燥,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做法是首先吃透教材,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精选案例上很下功夫。选择案例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有明确的目标性。即要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选编案例,要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2.有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既要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要包含一定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

3.具有典型性。教材中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要完成教学目标,使用的案例必须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利用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感知具体的知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上升到理性知识。因此,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知识点上,将重要概念和原理蕴涵在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中。每个案例必须简洁、贴切、离学生的距离(指内容和时空)越近越好;案例可以来自课文中,除此外还可以选择教师用书和其他有关法律书籍或中国法院网中的案例库等;每个案例后设计好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应适中。

二、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课堂重要环节中的应用

在新的知识教学过程中都应经历课题引入、新课教学、巩固小结、课后作业等环节,其中课题引入及新课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两个环节。

1.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现行中职《经济法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编排来看,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一节内容安排一课时。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每课时按照课本上的顺序讲解,就显得枯燥、无味。一节课的开头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特点在课前设计一些案例(后附问题),在新课前呈现给学生作为导入课题的重要材料,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到第八章“合同法”的第四节“合同的履行”时,我出示如下案例:合同规定甲公司应当在8月30日向乙公司交付一批货物。8月中旬,甲公司把货物运送到乙公司。乙公司应如何处理?[1]A.拒绝接受货物;B.不接受货物并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C.接受货物并要求承担违约责任;D.接受货物并要求对方支付增加的费用。学生看了这个案例,急于想搞清案例中的问题。我暂时不告诉他们答案,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抓住这一时机再引出课题。

2.理解掌握新知识。在新课教学这一环节,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法律知识联系起来。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些见解后,组织学习进行讨论,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我认为应突出下列两个问题。

(1)在讲解新知识点时紧密结合案例来让学生理解。

中等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文化理论基础知识较缺,学习主动性也较差;《经济法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又较多。基于此,教师在新课教学时应与其他课程教学有所不同。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利用案例分析结合知识点讲解是可行的。例如,在学习第九章市场管理法律制度第一节产品质量法中的“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时[2],我就选择了如下案例:张某从某商店买回一箱啤酒,放在家里的墙角边,一天有一瓶啤酒自动爆炸,炸伤了张某的儿子。问题:张某可找谁要求赔偿?(既可找销售者,又可找生产者)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学生对“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利用案例来让学生区别相近易混的法律知识点。

在教材中有较多的法律知识点极为相似,例如第八章“合同法”的第五节“合同的担保”一节中的“抵押”和“质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区别,很容易混起来。鉴于此,我认为可举一些案例结合概念的实质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从而使学生对这些易混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经济法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学年的时间里完成。首先,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都应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一般是一章的内容学习完后就进行一次测试。虽然教材在每一课后都安排了复习思考题,但我认为作为一门必修课,学生对它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今后参加财务工作,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教师应另外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题给学生练习,选择案例应结合要考核的知识点紧密联系。教师在出测试题时案例题应占较重的比例。其次,教师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教材中“想一想”的问题,同时根据每课的重点再补充一些案例题(因教材中的作业题太少)。最后,可以请会计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到班级以工作中的真实案例教育学生。通过以上的考核、练习、教育对提高学生解决今后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利用案例中的教育和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案例中所隐含的信息,以学生为根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必将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育人功能。随着中职法律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也将不断更新,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育人理念。

上一篇: 干部档案管理要求 下一篇: 智慧档案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