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沟通技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9 16:09: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交流的沟通技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交流的沟通技巧

篇(1)

沟通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以及知识的互动,人类具有人性、情感交流的需要。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农村中小学校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救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处于师生沟通主导地位,其沟通观念、技巧及态度直接决定教育交往和教育活动的效果。对于情感有所缺失的留守儿童而言,与教师的良好互动沟通,可以帮助增强其心理弹性并促进其自我保护性因素发挥作用。师生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者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本文仅就非语言沟通在留守儿童师生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进行探讨。

一、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仪表、体态、声调、目光接触、手势、表情、距离等非语言方式进行信息表达与交流。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姿态都可以向对方传递信息。师生双方在运用言语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常需要借助于表情、目光、行为、姿态等配合、深化言语表达的效果。

二、非语言沟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柏尔?梅拉别恩认为,一句话的信息传达效果中只有7%依赖于文字本身,而93%通过声音和体态表达。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留心观察留守儿童的体态语,比较准确地觉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读懂隐匿在对方体态语中的暗示信息。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情感更加敏感,更注重细节信息的收集处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4]。他们可通过对教师言行的观察,了解教师,获取知识和情感。且非语言沟通有利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激发,可有效促进师生双方相互理解和接纳,促进留守儿童个性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操控自身体态语,娴熟地掌握并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发挥非语言沟通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中的作用,更为准确具体地表达,以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育。

三、非语言沟通的基础

1.尊重

尊重留守儿童,不把他们看作问题儿童是最根本的沟通基础。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易于出现学习焦虑、沟通焦虑、敏感、悲观、孤独、胆怯等情况,但不能谈及留守儿童,就等同于有问题的孩子。要充分尊重留守儿童,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为他们提供公平、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真正促进他们成长。尊重留守儿童,就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帮扶他们。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帮助不能用施舍的、高高在上的心态,而应用尊重的心态去看待和理解留守儿童,给他们真诚的帮助。

2.爱心

如果说尊重是教师与留守儿童沟通的基础,那么爱心则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即便有了尊重的态度,如果没有爱心去激活、维护留守儿童的心灵,那么他们的行动必定没有说服力,也坚持不长远。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有的教育者态度不好,其实这正反映了他们内在爱心的缺乏、没有付出真情或者是情感输出不够。只有付出爱心,才会在行动中显现出平和与关切;也只有付出真情,才可以获得留守儿童的信任与支持,最终让教育效果最大化,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四、非语言沟通技巧

1.善用目光接触沟通

目光接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目光可以传达恨、恐?帧⒛诰巍⑾苍玫惹樾饕约氨泶镄判摹?爱与支持等。教育者真诚的眼神是获得留守儿童信任的基础,善于沟通的教师,重视目光接触与学生保持联系,眼神中流露出热情和尊重,以博得留守儿童的信任,真正叩开他们的心扉,使双方能够得到心灵的沟通。

在与留守儿童沟通过程中,应以期待的目光,注视他们的面部,杜绝面无表情的斜视,或不停地上下打量。注意目光接触时间不能过长,而形成凝视。因为凝视往往能够表达多重意思,有时带有敌意,有时表达痛苦。长时间凝视,会让留守儿童感到紧张。而留守儿童对教师的凝视则多是充满期望与求助,教师应借助其他肢体语言或行动予以回应,让他们感受到关心与爱。

2.注意面部表情沟通

面部表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和习惯过程。弗洛伊德曾说过,“没有人可以守住秘密,即使他缄默不语,他的手指尖都会说话,他身体的每个汗孔都泄露他的秘密”。因此,教育者应当善于表达与留守儿童沟通的面部表情,更要细心体察他们的面部表情,根据面部表情辅助观察他们的身心状况[5]。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也是面部表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沟通中,教育者的微笑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友好、善意的表达,能给对方带来一种美的感受。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情感上非常脆弱,需要人性温暖。教师真诚热情的微笑,往往可以消除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恐惧感,增加他们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留守儿童更加振奋、意志更加坚强。相反,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则会导致留守儿童紧张,并且会使他们认为这样的老师难以接近,而不愿透露生理和心理的问题,教师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阻碍彼此的沟通。

篇(2)

关键词 高中班主任;沟通交流;技巧

班主任的职责不但要管理好班级的各项事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肩负着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品质与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重任。高中生虽然心理素质己然渐渐趋于成熟,行为举止也慢慢向成年人靠拢,但位于青春期,情感易于波动,时常怀有叛逆心,对人对事容易偏激,有的个性强,狂妄不羁,有的性格孤僻,不喜言笑,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及时的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走上正轨,帮助高中生树立良好的性格和端正的品行,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一。

1.高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人与人之问的沟通与交流是社会交往的最基本形式,没有人可以绝对孤立地存在,孤独与自闭定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喜悦的心情需要与人分享,遭遇痛苦时需要找人倾诉,常言道“说出来就好了,憋在心里会难受”,可见交流和沟通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问题的解决。师生间的交流也一样,正值青春期的高中生,更需要班主任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解决心理上的疑问和烦恼,健康地迈向成年。不仅如此,高中班主任要想将班级管理实行得健全而有效,几乎无时无刻不需要跟学生进行沟通,把学生的心拉拢在一起,全班上下拧成一股绳,而并非威严专断地管理。没有沟通的班级,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得不到消减和转化,长期下去会使得班级的执行力下降,看上去一片散沙,或者班级秩序有名无实,学生敷衍地执行,没有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思想跟觉悟。鉴于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状况都不尽相同,这就为高中班主任的沟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中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在跟不同的人交流时,人们的态度和内心开放程度往往是不一样的,高中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对沟通的深度、沟通的效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高中班主任若要想与学生在交流中实现思想的对勾与感情的通畅,必须选择合理正确的角色定位。传统印象中,班主任作为师长,一般都是以学生的直接教管人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其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带有明显的家长式口吻,具有较强的威慑性,使学生通常不敢畅所欲言。而一些睿智、有觉悟的班主任会选择以朋友或亲人的角色来跟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放下戒心,认同班主任的建议和忠告,学生能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便会虚心地接受教育和指引,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3.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与高中生进行心灵沟通

沟通通常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而沟通与聊天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有目的性的,所以通过沟通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还在于沟通的技巧与方法。高中班主任只有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运用合理的沟通方式,才能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在良好的沟通环境中促进彼此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各类问题。沟通时掌握以下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留意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

班主任要时刻留意班上学生的行为动态,学生正处于青春躁动的年纪,对其关注丝毫不能放松,一旦发现学生的状态异常,就要及时展开沟通谈话,了解原因,充当心灵的开导师,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给出正确、光明的指引。举个例子,在一次考试之前,发现某学生状态不佳,此时班主任就应找个机会单独与其谈话,询问状态不佳的原因,通过沟通,得知该学生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担心考试成绩不佳,所以表现出忧郁的状态。此时班主任就要对该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白考试的目的只在于帮大家查漏补缺,认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使该学生能够放下包袱,以轻松的心态迎接考试。千万不能置之不理,任其发展,最终酿成无法收拾的后果。

3.2尊重学生,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

在传统的师生沟通中,学生对于班主任“命令式”的谈话只表现出唯唯诺诺,并没有从内心感激并接受老师给出的意见,所以,高中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首先要尊重学生。在沟通交流时,班主任应放下架子,把沟通建立在平等的地位上来进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观点和想法,用商量的方式来给出建议,让学生感觉自己是一位朋友,是一位可以信赖的人,从而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

3.3说话要有亲和力,多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

以往高中生畏惧甚至逃避与班主任的交流,并不是他们不愿意与班主任接近,而是因为班主任的说教过于刻板和威慑,使交流气氛难以融洽。例如:在沟通中班主任不要总皱着眉头、板着脸,而是应该面带微笑,以关注、认可的神情跟学生进行交流。在沟通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赞许,用点头、竖姆指以及鼓掌等肢体动作,使学生能感受到班主任真挚的情感,沟通自然变得畅通无阻。

结语:

育学生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更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高中班主任应该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仔细分析,掌握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通过有效的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师生感情的靠近,为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谭庆宁浅析中学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技巧[J].青年与社会,2013,10:213.

篇(3)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120-02

编辑是一个全能的职业,绝不仅仅是坐在办公室编辑稿件这么简单。从民国时期著名的出版人,到如今各大出版社的策划编辑,与作者交往的能力是工作的敲门砖,也是决定一本书成败的关键一步。那么,编辑与作者交往的艺术,与其他行业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共通以及不同之处呢?如何才能成功地与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呢?

一、编辑与作者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渠道及应对技巧

1.电话投稿。编辑结识作者的第一步,一般是从电话沟通开始的。如果是坐在办公室接到作者的投稿电话,编辑一定要询问清楚对方的书稿题材、内容、作者的身份、写作情况等。由于投稿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很多作者并不了解出版社的情况,很有可能他们的作品并不符合编辑的出版方向。经过简单询问后,编辑应简明扼要地介绍下出版社及自己所在部门的工作情况,并请对方发来书稿后仔细阅读以作进一步判断。书稿最好要求发送电子版,如作者实有不便,只能邮寄纸质稿,一定要与对方约定纸稿是否需要退还,以避免本社未能出版却将对方原稿丢失的情况发生。

2.在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场合约稿。去参加这样的活动之前,必须提前做好准备。着装上要偏正式,庄重大方。参会前尽可能多了解下主讲人或者参会人员的名单、单位、研究领域、已出版作品等,有目的性地接触作者和进行约稿。若未能提前看到参会名单,会上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与作者灵活交往。遇到作者发言的主题符合自己的编辑出版方向的,或者日后可能成为潜在约稿对象的作者,交谈时主动留下联系方式。现在参加研讨会经常都是互换名片,会后名片收到一大叠,回去一放,或许就忘了进一步接触。笔者有个经验,接到对方名片,用手机给对方发个信息,说清楚自己的单位和姓名。对方收到信息,顺便就可以保存联系人,存入通讯录,使得互换名片真正转化成建立实际的联系。

3.主动出击联系作者。作为策划编辑,经常会根据市场热点和潜在的市场需求中策划出一些选题,要实现这些想法,就必须找到好的作者。还有时候获悉了某位作者正在完成一部作品,或者某部作品到了版权期,想获得其版权,也得联系到作者。这些都需要编辑主动出击。首先就要找到作者的联系方式。目前的信息社会,互联网上信息丰富,搜索功能强大,找到作者的单位、家庭、他的人际交往圈子有没有自己共同认识的人,这些都是联系作者的方法。笔者曾经通过一位采访过某作者的记者,成功要到了作者的联系方式。约稿本身对作者也是有益的,一般你能找到的人都会帮助你牵线联系。第一次去拜访作者,可以准备些自己策划出版的图书,这是编辑真正的名片,向作者展示下你的工作,让他们可以放心把书稿交给你。同时可以准备个用心的小礼物,并非价格昂贵,而是要能体现你的重视和心意。比如到从事文学创作的作者家里拜访,送上一束鲜花,怡人的芬芳必能给作者留下较好的印象。

二、编辑与作者所共同追求的理想合作关系

作者完成作品,交到出版社之后,不管书稿内容本身如何好,也需要编辑的慧眼和二次加工,使得藏于深巷中的美酒香飘四方。作者是为了自己的作品实现最大的价值,成为驰骋疆场的千里马。而编辑就是这个伯乐,赏识千里马,并将其潜能发挥到极致。编辑和作者之间必须遵循一定的交往原则。

(一)相互尊重

任何著名的作家都是从无名时成长起来的。很多大作家都经历过出版社的屡屡退稿。而对于编辑来说,对于所有的作者当一视同仁,不能捧名人而轻视新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编辑都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和出版方向。遇到这样的稿子,绝不能以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而去妄自批评或者非议作者的作品。如仔细权衡选题并和出版社达成一致,不能出版某部作品时,也不能据此否定对方,而应该客观分析其作品的优缺点,如有可能,给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并诚恳地说明本社不能出版的原因。这样即使一部作品未能合作,编辑和作者也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功夫在书外。或许作者的下一部作品就是交给编辑编辑的下一本畅销书。

(二)相互理解

作为作者,创作一部作品如同怀胎十月,一旦完成便如孩子般珍爱,甚至对于一个字、一个标点都很在意,不希望编辑改动。而作为二次加工主力的编辑,则更多从编辑规范、市场需求等方面考虑,如书稿内容是否符合编辑出版规范、字词语义是否准确、有些描写是否精炼。双方角度不同,难免在改与不改的问题上有所异见。还有些作者因为出书多了,对后期的排版设计等流程比较熟悉,也希望封面等按照自己意思设计,以表现自己所期望的意境。而编辑为了照顾读者的感受,有另一种期待。这些问题,就要求编辑和作者互相理解,双方多换位思考,不管是讨论还是争执,都要牢牢把握大家都是为了作品好的一致原则。编辑多考虑作者的创作意图,尽量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作者也要跳出自己的创作思维,站在读者角度想想编辑为什么建议这么修改,改了是不是确实对作品有益。这样一来,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也就并非难事。

(三)专业合作

一部作品从策划到出版,就是作者和编辑付出智力劳动的过程。我们现在更提倡编辑不仅仅是作品完成之后的审稿人,而应该是作品创作过程的参与者。尤其有些策划是编辑找到的作者,这种专业合作关系就更加明显。编辑想到一个选题,在对市场调研及对市场上同类图书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自己心中应该有个大致的框架。和作者沟通时,这些想法作者可以有效地吸收。作者创作过程中,有些事件或者人物关系不知如何走向时,不妨和编辑聊聊,跳出创作框架,以编辑的专业经验,必能激发出作者的创作灵感。成稿之后更是编辑发挥的时候了。同样的书稿交给不同的编辑,必会做出不一样的感觉。在整体的设计上,对作品的几大主题要筛选出关键的表达话语,比如爱情喜剧文学作品,编辑过程中如果只表达了爱情或者喜剧,元素不全面,作品的内涵就会缺失掉关键部分而变得不完整。好的编辑,一定是锦上添花,将优秀的作品提升一个层次。

(一)明确双方目的的同一性

编辑和作者虽然立场不同,可是工作的目标是统一的,都是为了书稿的尽善尽美。在沟通过程中明确了这个原则,就不会出现意气用事、非要争出个高下来的低级错误。沟通书稿不能本着一定要说服对方的预设立场。多换位思考,倾听下对方的“为什么”。问问作者这样创作的意图、不愿意修改的理由。作者毕竟是书稿的创作者,他的坚持一定有自己的原因。而编辑是给予书稿二次生命的人,提出来的修改意见是比较客观的,也是综合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的。双方都抛弃自己的成见,退一步海阔天空。

(二)认清自我角色,摆正思维心态

或许编辑有好的文笔,但是作者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接受了稿子就必须尊重和保持作者的风格。那种觉得自己写的比作者好、恨不得把对方稿子推倒重写的想法要不得。对于作者来说,交了稿子不等于就得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出版。编辑作为第一读者,有着丰富的审稿经验,跳出创作思维,站在客观立场,往往能发现稿子的结构不合理、体例不清晰、情节前后矛盾等问题。指出来,有道理的,作者虚心接受就好。美国格罗斯主编的《编辑人的世界》中曾经提到:“作者必须明白,编辑是激发他们、鞭策他们,有时甚至是逼迫他们达到创作巅峰的必要力量。编辑有他们自己的创造力,而这种能力是作家很少具备的。编辑通常具备了批判性的分析能力、超然的眼光,以及作者应该善加利用的卓越表达能力。……作者应该对这种编辑才能抱着敬意,肯定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才华,同时从中受益。”

(三)尊重作者原作,尽量不改、改必有据

孙犁曾经说过:“作者原稿,可改可不改者不改。可删可不删者不删。不代作者作文章(特别是创作稿),偶有删节,要使上下文通顺,使作者心服。”这就是编辑的最高境界。不得不改的,必须有所依据,是不是有著作权问题,是不是违反了相关编辑规范等。改动的部分,最好告知作者,请其核对和认可。不能确定到底改不改的问题,及时跟作者沟通,在掌握更多创作背景的基础上,修改会更加客观。

(四)提升专业素质,取得作者信任

对于初次合作的编辑和作者,建立信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是编辑展示自我专业素质的过程。笔者曾经在策划一本教育类图书时,根据书稿结构,在梳理作者所给的上千张照片中迅速挑出几十张与内容吻合的照片插入文中。作者一筹莫展的照片问题解决后,对编辑的专业能力马上增加了信任感,合作也变得顺利愉快。编辑提出修改意见要有理有据,要能看到作者忽视的方面,避免稿件出现政治倾向等严重问题,这样的专业素养是合作的良好保障。

作为编辑,掌握了与作者交往的艺术,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与作者一起打造精品图书,才能创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篇(4)

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接受可以使学生深思,表露自己的感情;不接受则使学生心生焦急,甚至反抗。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举起左手想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当老师让他回答时,他却答不上来。课后,老师问他为什么,这个学生说:“别人都会回答,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嘲笑我。”老师听后,私下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回答就举左手,不会回答就举右手。从此以后每次看到他举左手,老师都会尽力给他机会,举右手时从不让他回答。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学生变得开朗很多,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很好地接纳了这个学生,并没有因为该生的成绩落后而讽刺甚至训斥,让孩子意识到了尊重,这样的沟通方法效果非常明显。

二、尊重学生

有经验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从来不会讽刺和诋毁学生的人格。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

例如,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差而没做作业,老师会如何处置呢?

教师甲:“为什么不做作业?这样懒,将来怎么会有

出息?”

教师乙:悄悄把他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脑袋说:“慢慢来,尽量把会的题目先做好,不会的题目找机会向学生和老师请教吧。”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甲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而是借题发挥。这样的做法没有任何作用。而教师乙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没有伤害学生。

三、理解学生

教师和学生对于任何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自己的个人观点,忽视学生的心理想法,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学生最苦恼的是平时不被人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一旦接受了你,沟通才会有效。

课上,一位学生拿出一本小说偷偷摸摸地看,老师走过去什么也不说就拿走了小说。这位学生又掏出一本杂志看,老师又拿走他的杂志。此时,学生又故意趴在课桌上睡觉。老师当众训斥:“再不听话,就打电话让你家长来!”“你想怎样就怎样!”学生回答道。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首先这位学生基础差,课上听不懂,于是就干脆看课外书。教师可以走过去轻轻地说:“小说里可能有你喜欢的内容,但上课不能分散精力!实在想看,在放假的时候,或做完作业再看不是更好吗?”我相信这位学生一定会收起小说,专心上课。

四、赞美学生

篇(5)

沟通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人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主要途径,通过沟通,我们能够对彼此的思想、兴趣以及爱好等进行了解。对于中职班主任来说,沟通就是工作成功的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教育工作转型的新时期,对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交流工作进行了重新的规定和要求,以求更好地促进班主任教师工作内容的完善和达标。

一、心理沟通和交流在师生之间的重要性

沟通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沟通,生活就没有快乐,事业就没有成功,工作就没有乐趣。没有沟通,人与人就不会相识,就不会有理解,更不会有信任。沟通在班主任工作管理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沟通是其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基础,没有沟通,就谈不上管理。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时期,因此表现出较强的逆反性,同时他们还具有闭锁性的特点,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此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尤为密切,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交往、生活等各个方面,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引导。另外,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家庭背景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有所不同,这就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职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的原则和技巧

1.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始终保持主动性,多询问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班主任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

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力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举个例子来说,在某次考试之前,发现A学生的状态不是太好,此时班主任就要单独与他进行沟通,询问状态不佳的原因,在交流过程中,获知该学生最近学习心理压力大,因此导致状态不好,怕考试成绩不好。此时班主任应当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白此次考试只是对前一阶段学习情况的考查,目的在于明确自己以往学习中的疏漏,为以后的学习明确重点和方向,能够以轻松的状态迎接考试,并在考试中获得稳定的发挥。另外,在考试之后对成绩进行总结和分析,与成绩有大幅度变化的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谈一谈失误与成功的原因,要注重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能够以更加轻松的态度面对学习。另外,中职院校学生正处在各种叛逆或者青春思想萌芽的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以及人格方面的动态也要予以密切的关注。

2.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意交谈技巧的把握

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交谈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谈场合和时机

交谈的场合可以在如办公室、课堂等正式场合,也可以在课间将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交流,也可以在操场、劳动场地等非正式场合,甚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也可以边走便说。场合的选择主要依赖于交流内容的选择。沟通时机的把握对于沟通效率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抓住了这个正确的时机就会使沟通的效率事半功倍。

(2)交谈方式

沟通一般是两个人之间进行,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集体沟通,比如班委会集体和学生的沟通,或者是班主任个人与几个同学之间的沟通。举个例子来说,在某次考试结束之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开一次班会,在班会中班主任先让成绩比较稳定的B同学传授考试经验和方法,让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的C同学向同学们传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让D同学在听完之后发表自己的感想,最后班主任对班会内容进行总结,指出他们叙述中的优点和缺点。在沟通中,班主任要以微笑面对学生,用温柔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这样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体现教师的亲切、和蔼、自然和平易近人的态度,学生则会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与信赖、亲切与真诚,进而彻底打开心扉,与班主任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3.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多观察学生的状态

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这不仅限于对整个班级集体动态变化的观察,更需要通过对每个学生细微表现的观察,分析其思想本质的变化和发展,真正做到见微知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在进行沟通和交流工作之前做好准备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加以妥善处理。

教育学生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更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沟通和交流在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职院校班主任,能够与学生成功地进行谈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应该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学生思想发展的个性,在沟通中注重技巧性,通过沟通有效地促进师生感情的靠近,同时为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保驾护航。

篇(6)

进入21世纪,语言交流能力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重点。公共关系其实是一项社会管理职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建立、公共的沟通、理解、接受、合作的关系形式,其中沟通和交流更是一种公共关系活动展开的重要形式和方式。通过利用这样的形式,可以将其重要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传输,从而建立的了信任、理解等良好的合作关系。由此看来,公共关系作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形式,其交流和沟通技巧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公共关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交流的形式和技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交流和沟通困难的现象,确保了公共关系的正常运行。

一、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的特征

其实,公共关系与语言交通也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的。因此,在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交流技巧和特征。语言最为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重要形式,其中包括有:狭义语言、表情语言、形体语言、装饰语言等形式,运用这样的形式将其信息进行全面的传递,凭借着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的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语言交流的能力。下面就对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在大部分的时候,公共关系中语言交流不仅仅是为对我国合作者、竞争者。并且,在沟通的过程中,其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对象和真个过程都是具有一定的知识作为背景的,并且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利用自己自身的特殊新嫩,对其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传递,适用于各种场合,通过利用这样的形式,将合作者和竞争者等各个方面的群体,进行全面的结合,从而形成公共组织形式。由此看来,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不管的沟通的对象,还是沟通的场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也是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重要特征。

(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语言沟通作为公共关系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手段,为竞争者和合作者的等各个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服务形式。换句话说,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在发展的过程中,仅仅是一种手段,并不最终的目的。因此,在利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对不同形式和场合的沟通形式与手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制定,不能是一层不变的,要针对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沟通形式和手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分的展现了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中的灵活性,为人们在进行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提供了相对便利的条件。

二、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技巧分析

技巧是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要想全面提升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能力,就要对其技巧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且进行有效的运用。下面对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中技巧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沟通技巧形式

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发展的形式,其中沟通语言技所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技巧内容,例如:表达技巧、倾听交技巧等个方面。人们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要在针对不同的沟通的对象和场合,制定交流和沟通的形式。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场合进行全面的判断,对于那些相对正式的场合,那么在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程度上的严谨性。但是,人们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对于那些非正式的场合,可以使用一些柔和的语气,这样可以充分的加强交流之间的气氛。另外,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沟通对象的不同和差异性,制定良好的交流形式。但是,对于那些较为敏感的人群,要尽量使用的缓和的语气,这样的可以有效的避免沟通过程中的尴尬,也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形式,可以顺利的进行。

(二)非语言技巧形式

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说话的才是交流的唯一形式,非语言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流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有:眼神、表情、行动等各方面。因此,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形式。往往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若是具有良好的默契,那么一个眼神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抵过很多句话的表达。并且,若是在相对较大的正式场合交流的过程中,眼神的交流也是对对方的尊重。所以,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人们应当对该项交流形式和技巧,给予高度的重视。另外,在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过程中,肢体上面的动作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身体上的语言形式,加强对自己语言的表达,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公共关系中语言沟通的特点和语言交流技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以此促进了我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形式,更进一步的促进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娅菲.试论公共关系中的语言沟通[J].云南行政学院学

报,2013,01:80-83.

[2]余尚清.公共关系沟通文章的特点及撰拟要求[J].郑州轻

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61-63.

[3]殷佳忆.公共关系中的有效沟通技巧[J].商业文化(上半

月),2011,07:394.

[4]郭惠民,廖为建,格鲁尼格.关于公共关系学若干基本问题

的国际对话[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4,01:37-44.

[5]王宇放.公共关系语言的特点[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篇(7)

护患关系;护士;沟通

沟通贯穿于整个护理程序,有效的沟通是接受者所接受到的信息与发出者所表达的信息内容正好相同。用有效的沟通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儿科护理工作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需要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 现对儿科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总结如下:

1 沟通前的准备

1.1 要掌握患儿家属的特点 包括文化程度、年龄段、性格脾气、身体状况,通过了解患儿家长的文化程度,你可以采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沟通。要使用礼貌性语言,语言诚挚温和,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

1.2 良好的外在形象 护士的仪容、服饰、精神状态,无论是给患儿还是患儿家属都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护士每天打扮得干净利索,漂漂亮亮、态度和蔼,举止优雅,无疑会给患儿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1.3 以扎实理论、精湛技术作保障加强有效沟通,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广大医务人员应加强三基知识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 规范医疗护理操作程序, 加强在职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采取岗位练兵、考试考核三基知识, 外出学习与进修相结合, 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为医患间有效沟通提供技术保障。

2 沟通方式与技巧

2.1 语言沟通技巧 在使用语言沟通时,因人而异,避免难懂的专业词汇,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要注意语调适中,语速不要太快,语音清晰,语气神态中充满关切。并鼓励家长说出其内心的感受及疑问,注意合理提问,引导话题朝着有用信息的方向发展。适度的幽默使双方沉浸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

2.2 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是以人体语言作为载体的信息交流。非语言沟通是一种比语言沟通更为真实的信息,它更趋向于自发。

2.2.1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以微笑待人是人际交往中解决生疏、紧张、恐惧的第一要素。护士在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时如果能够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患儿家属会感到你亲切可信,她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患儿的病情信息,这样的沟通就是很有效的沟通,有助于达到目的。

2.2.2 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但我们要注意使用眼神与患儿家属沟通时目光应柔和亲切,略带微笑,要把目光虚化,不要锁住对方面部某个部位。谈话时适当的音量配合一定的手势,会减轻交流的难度和障碍,可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充分使用肢体语言表达难以表达的意思。

2.2.3 亲切的触摸 抚摸是非语言交流中非常重要的形式,是人类情感表露方式之一,也是沟通交流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如: 安慰、体贴、关心可通过抚摸表达,握住交流对方的手,通常要比通过词语表达更能使人得到安慰,尤其是你能亲亲患儿的脸或小手,抱抱患儿,那患儿家属会感到格外高兴,她会感到你亲切、可信,直接缩短了沟通的心理距离。

儿科护士面对的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特殊群体-患儿,所以儿科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就更为重要了,沟通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护理效果及患儿的痊愈。针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掌握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技巧。

篇(8)

3月份落实卫生部“三好一满意”的活动原来,医院在门诊窗口下了很大的决心,并在门诊开展了优质服务活动,这样护士与患者接触更频繁,因此掌握沟通技巧对于缓和护患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该具有自我形象

良好的第一影响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护士的仪表、姿态、言行、举动都直接影响着每个患者。在优质服务活动中,护士应衣着整齐、淡妆上岗、举止应端庄大方、热情、自动去迎接患者,从而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沟通的先决条件,也是护士良好修养的表现,而护士的良好形象往往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关键起点,它使患者对护士有一种亲切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沟通技巧

学会倾听:倾听是沟通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技巧。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要耐心,专心去听患者的倾诉,注意保持眼神的交流,在交谈过程中,护士要使自己成为有效的聆听着,从而做好患者的诊前分流。

运用语言技术:①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针对不同的患者应采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对文化程度不高的解释,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对新来就诊的患者需要耐心解释、正确指引,使护患沟通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②使用礼貌性、体贴关怀的语言,首先要尊重患者,礼貌用语,主动上前迎接患者并问一声:“同志,您哪儿不舒服”当患者多时,要做好就诊秩序,应使用“对不起”、“请稍等”等礼貌性语言,并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③注意说话的语速和语调,护士与患者说话时要根据不同的患者使用的语速和语调,对老年人语速要慢,声音要大,对年轻人说话语调勿过硬过高,否则会影响护患沟通,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正是语言可治病也可致病[1]。

非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沟通技巧是指伴随着语言沟通时的一些非语言行为,也称为体态语言[2]。在门诊护士工作中,患者可以从护士的面部表情、目光接触中得到关于疾病的信息,因此护士要提倡微笑服务,以微笑接待每1例患者,从而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心要求,改变服务态度,缩短护患距离,特别是对儿童、老人给予必要的触摸,来体现对患者的关怀,从而对沟通交流都有促进作用。

在护理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与患者沟通时,一定要抓住不同的沟通契机,恰当地应用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技巧,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篇(9)

1 护患沟通概念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2],交流的内容包括与病人相关的治疗、护理信息,同时也包括双方的思想、感情与要求等方面的沟通。

2 护患沟通

不足及后果相关文献报道[3],我国护士无论是绝对或相对数量均严重不足,由于护士数量不足,工作量超负荷,工作单调重复性强,又要求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责任感,致使护士身心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常易将自身压抑情绪传递给病人。护士在工作中有时存在缺少热情,表情冷漠,语言表达欠得体,健康指导不全面,输液巡视不及时,遇到特殊情况时,灵活应对能力不足等现象。门诊部分病人病情相对较轻,对“药到病除”的心理特别强烈,打一针就希望痊愈,症状无缓解就认为用药不当。护士进行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或输液完毕拔针后,穿刺部位出现出血、血肿时,患者往往对其产生不信任心理,导致护患关系紧张,这样既影响病人康复,又影响护士的职业形象。根据目前护患沟通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认为促进及培养护患沟通技巧非常重要[4]。

3 沟通技巧

3.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注意语言沟通 护士美好的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都能给病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护患沟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护士应保持服饰整洁,以微笑对待病人,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病人。语言交流具有特殊的魅力,准确而亲切的语言是护患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语言的本质是声音,发出的声音要让别人听得清楚才有交流的意义。人们用语言表达现实,言能达意才有利于进行思维,传递信息,因此要求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语速适中,用词要朴实,讲话要口语化,不要文章式而影响交流。语言应具有灵活性,在临床工作中的语言交流方面应根据病人的性格、年龄、文化修养及所患疾病的不同而异,保持严肃而不古板,活泼而不轻浮的态度,从而取得病人的配合,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语言应具有感情性,护士不应将个人生活和家庭中的纠纷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入工作中,要用安慰性和礼貌性语言对待病人,做到轻、柔、细、缓,从而显示护士较深遂的情感修养和对病人的同情、体贴与关心。语言应具有心境性,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及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等因素,常常造成情绪复杂,再加上文化修养等因素,比正常人有更多的心理不稳定和过激行为。护士应宽容大度,绝不斤斤计较,绝不冷眼旁观,更不要与其针锋相对,要体谅患者,多用疏导性语言以体现良好的职业素质。素质语言应具有技巧性,护士与病人交谈时要耐心倾听病人的谈话,不要随意打断,让病人彻底暴露其想法及观点。与老年病人交谈时语速应慢,音量稍大,表情要丰富,让病人感到亲切可信;与年轻人和孩子沟通时语言要活泼,让他们消除陌生感与隔阂;与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沟通时,要慢慢解释、不厌其烦,并注意对方的反应及理解程度。

3.2 认真倾听,注重非语言沟通 认真倾听是护士对病人关注和尊重的表现。倾听不只是听病人的询问,而且要通过病人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行为真正理解病人所表达的内容,体会病人的真实感受。护士在倾听时应全神贯注,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动作;距离适当,保持与病人的眼神交流;适当地对病人谈及的内容表示回应,如点头及轻声说:“是”,表示你接受其传递的信息并希望他继续说下去。

3.3 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在护理工作中,有些病人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反应,需要护士应用沟通技巧,灵活地与此类病人沟通。(1)愤怒的病人:一般病人愤怒都有一定的原因,多数情况下不是病人无端地指责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而是知道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或感受到身心的痛苦,以愤怒来发泄自己的害怕、悲哀、不安全感。此时,护士沟通的重点是对病人的愤怒作出正面的回应,视病人的愤怒、生气行为是一种健康的适应反应,尽量为病人提供发泄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的空间。应用倾听技巧发现病人愤怒的原因,针对原因及时做出理解性反应,及时满足病人的需要,减轻愤怒情绪,使病人的身心恢复平衡。(2)不配合的病人:此类病人表现为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愿意与医务人员配合,不服从治疗等。由于病人的不合作,护患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有时会使护士感到沮丧。此时,护士应克服自身情绪,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不配合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使病人更好地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3)语言沟通障碍的病人:非语言交流是语言沟通障碍病人治疗护理的需要,护士应根据不同的患者给予护患共同认可的方式进行沟通,如卡片、写字板、体态语言(包括目光、眼神、口型、面部表情、手势等)、触摸和他人暗示等。非语言交流作为一种特殊的方式应用于这些患者,可得到病人情感、信息及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支持,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总之,门诊是人群集中、流动性大的场所,病人都希望尽快看诊、接受治疗,易导致忙、乱,甚至发生护患或病人之间的争执。因此,这就要求护士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借助真诚的语言化解矛盾的发生。同时,护士要有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失时机地、适度地与病人进行交流,以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激励其潜在的热情,消除疾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 张玲,叶文琴,席慧君,等.门急诊输液室现状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63.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7-8517(2011)13-0071-01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包括意见、情感、观点、思考等的交换过程,以此取得彼此间的了解、信任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间的沟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服务,减轻患者痛苦的具体体现。正确运用语言性及非语言流,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倾听的技巧

倾听并不单纯是护士听听患者的语句,而应“整个人”参与进去,并且观察、了解患者的非语言行为所表达的信息。

1.1 参与与患者保持适当距离,一般保持在0.5-1米距离较为适当,保持放松、舒适的姿势,全神贯注的倾听并与患者保持目光交流,避免注意力不集中的动作,给对方以及时的反馈和适当的鼓励。

1.2 核实核对自己的理解,已经获得或给予反馈的,在核实时给予短暂的停顿,以便患者纠正、更改或明确自己所说的话,运用核对的技巧,可以协助护患建立良好的关系。

1.3 反映将对方所说的全部内容,回述给对方,使对方明确你已理解他的意思。

2、语言沟通技巧

语言沟通是使用语言或文字进行的沟通,是护患之间主要的沟通方式。

护士在患者的心中往往享有很高的声誉,患者有很多话愿意问护士,而护士在与患者的交谈中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则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护理顺利执行。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要对自己语言本身负责还要对语言产生的效应负责。所以使用的语言就因是亲切、温暖、善意、礼貌的语言,不能使用影响护患关系的直、快、粗的语言,应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方式,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而选择适当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也是体现语言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集体沟通可以采取工休座谈会的形式。对于病情特殊的患者,需采取不同方式、方法给予关怀和交流沟通。

3、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是指举止、行为、表情的沟通,与患者交流时要保持目光的接触,以示尊重和诚意,要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要适当的反应,表示对交谈感兴趣和鼓励。因此非语言交流在护理工作中也非常重要。

表情:微笑是护患交流时最常用的表情,它应无声,可体现尊重、友好的情感。目光:要求护士目光要亲切舒适、轻松。触摸:是非语言交流的特殊形式,是补充语言沟通向他人表示关心的一种重要方式,但要应用恰当,防止产生误会。

上一篇: 农村社区管理 下一篇: 企业的经营之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