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09: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妇产科学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前言
正是因为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之中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护理专业技能水平,而开放性互动教学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又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所以做好开放性护理教学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则尤为重要。为此本文笔者即选取我校40名妇产科学生作为研究分析目标,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教学方式,实验组采取开放性互动教学模式,对两组妇产科护理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分,操作技能得分加以比较分析,以此进一步剖析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开放性互动教学的应用价值。
1.研究方法
本文笔者随机选取我院40名妇产科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目标,并将这些学生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妇产科护理教学模式,也就是说以妇产科教师的实际讲授为主,根据妇产科教材编程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实验组则采取开放性互动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将妇产科护理学生作为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妇产科教学始终遵循着教师指导作为教学基本原则,即:护理带教过程中,要依据教学目标将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依旧一个目标建立互动性质的工作模式。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护理人员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激发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护理人员能够形成一个较大的内部驱动力,而以目标作为妇产科护理带教中的线索,恰恰能够推动各项互动活动顺利满足目标的实际需求;要贯彻合作学习目标,要让妇产科护理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目标,并且通过小组学习、团队学习等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互帮互助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点评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以此激发学生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创造力,并且也能够让学生们更为深入的了解到自身所获得的成果,了解到自身还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加以改善与优化。完成一个周期的教学任务后,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得分与教学满意度。在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的数据统计上,可以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加以处理,对照组与实验组妇产科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得分均使用±标准差进行表示,行t检验,p<0.05,具有显著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护理工作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男护士进入到了医院的临床工作中。但是在护理教学中,尤其是妇产科教学,男护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问题现象。对男护生在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过程中进行心理疏导,成为帮助男护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及毕业后能更好的的承担护理工作刻不容缓的事情。
1 男护生妇产科护理学课程学习的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男护生在学习妇产护理学的情况,笔者采用了观察法和访谈的方式,对某校高护2011级36位男护生作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1)逃课:36名男生大多坐在教室的后三排,在课程的开始人比较齐整,但每逢天气不好或是节假日时,总会有男生逃课现象。考试也只能靠最后的临时抱佛脚,妇产科的最终成绩也不理想。
(2)上课时思想不集中 男生在上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时有玩手机、说话,特别是讲到女性内外生殖器官及分娩相关知识时,大多男生会伏在课桌上,提问他们也大多说不知道。
(3)相对客观的妇产科教学内容,男学生都表示听不懂。男护生曾反映过讲到不明白女性的月经呈现和下丘脑—垂体—卵巢有什么关系。
(4)实验教学时,一旦涉及到女私部位的时候,男护生一改积极的态度,采取回避的态度。例如骨盆测量时都是进行相互测量,但是测量时寻找的骨性标志不可避免地会碰触到女性的隐私部位,女护生是不愿意让男生作为被测量的对象的,而男护生相互测量的数据都是不符合书本的正常范围,以及在做会阴擦洗时,男女护生同时在一个实验室里操作练习时,男护生会选择避开操作,或借故离开实验室。
(5)临床见习时,有些见习医院的妇产科室直接拒绝男护生来见习。即使有同意见习的妇产科室,也会有患者和患者家属是否能接纳和配合的问题。即使见习医院同意男护生见习,或患者接受男护生护理,男护生也是躲躲闪闪,不愿意直接处理患者病况。
2 男护生妇产科护理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分析
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决定行为,行为是心理的体现。根据以上的现状调查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1)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我国传统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基本所有女性患者都会拒绝男性对其进行隐私部位的护理。在妇产科室里,在查房时,患者及家属大多不愿在诊疗过程中,有男性的医护人员在场,甚至当面让其出去。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妇产科的带教老师都是采取妥协处理,甚至连争取患者和家属的同意言语都没有,就让男护生在病房外等候,假如有男护士定科在妇产科科室,也会被人认为是“不正经”。这些现象都让男护生在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和质量明显下降。这些都是传统思想和社会偏见所致。
(2)在学校中,在学习妇产科科目中,大多男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会到妇产科工作,认为这门功课对于他们本身而言完全没必要,没有生活实用性,也就更没有学习积极性。有极少的男护生表示对妇产科科室表示过兴趣,但都不能坚持,怕被男女同学笑话,甚至男护生曾有表示过如果选择妇产科室工作,怕以后会没有女朋友,家里人也不会理解他。
(3)男护生自身专业认识不足。对本职业认知度的缺乏,有研究表明,男生选择护理专业大多都不是主观选择,很多都是因为高考分数低而被调剂进入到本专业,或是看中了护理专业的高录取率,还有就是家长让其选择就选择了。一开始就对护理专业认识度不高,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大多男护生认为护理专业科学性不高,技术含量低。几乎所有的男护生都认为护士职业社会地位低,地位低于医生,是作为医生的从属者。感觉到所选择的专业“没面子”。原来高中的同学问其自己所学专业时,大多都含糊其辞,说自己是学医,明确表示自己是护理专业的极少。有些男护生表示对未来以后的发展没有规划,仅只是为尽快找到工作,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有其他的工作机会就会辞职,甚至有的男护生说准备一毕业就找别的工作,一刻也不想呆在护理岗位上,仅仅是为了拿到毕业证。
3 男护生的妇产护理学学习中的心理疏导
对现今妇产科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应该对男生在学习各时期进行对应的心理疏导。
(1)传统观念与社会偏见的改变。女性拒绝男护士护理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涉及到女性的隐私部位,但这些思想上的转变并非朝夕即可解决,还需要社会大众媒体对男护生这个职业的大力宣传,医院应积极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教学工作的意义已取得患者配合,学校通过宣传栏或学报宣扬优秀男护生的事迹并强调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男护生认为妇产科护理是女性的工作,自己在妇产科科室留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论在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医院见习妇产科科室的过程中,都不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旦当患者拒绝男护生进行观摩或护理时,男护生便认为很正常无所谓而放弃学习的机会。但是这些男护生在医院真正工作时,一旦遇到和女患者相关的疾病就会束手无措。例如在男护士最可能待的急诊科室,肯定会面对女性患者的急性疾病,像宫外孕,卵巢巧克力囊肿蒂扭转破裂等等,这些都是急性病症,如没有短时间内采取对症措施,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很可能会导致女患者的即时死亡。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系统器官、各专业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你从事哪个专业都会涉及到女性患者,都必须具有全面的知识,包括扎实的妇产科护理学知识,才能正确地对患者进行护理诊断,全面对患者进行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2)从观念中消除性别顾虑。作为一名护生,无论男女,也不管以后是否最终会到妇产科室工作。都有可能会有护理女性的可能,也不可避免地有护理操作会涉及到女性的生殖器官,比如很简单的会冲洗,很多男护生就会觉得很害羞很难堪。作为一名护士应知道,我们是一名医护人员,我们是无性别人群,我们没有男女之分,我们的代名词只有“护士”。而同样我们面对的是“患者”,而不是男人或女人。所以我们必须从根本上须解除男护生的害羞心理,提高男护生对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必要时可进行心理疏导。
(3)在教授妇产科护理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男护生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理论教学中要让男护生认识到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性。首先妇产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作为护士资格证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另外男护生认为妇产科护理学与他们没有任何关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或是在课后对男护生进行观念上的纠正。男护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是会结婚、建立家庭、赡养老人的,而妇产科是一门贯彻女性一生所有可能发生的疾病的概括,掌握这门功课能够对自己的妻女、母亲、甚至朋友亲戚有着辅助指导意义。还有虽说现在妇产科科室的男护士极少,但并不表示以后男护士不能从事妇产科的工作。毕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护理事业的进步,男护士也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这些都揭示着任何一个职业是没有男女限制的,就算是我们目前认为最不可能招男性的妇产科科室,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会迫切需求男护士。
而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在教学的一开始,护生教师可以集中所有男、女护生说明,让他们了解他们现在虽然是男、女护生,但是以后他们就只有“护士”代表他们所有,而面对的也只有“患者”,没有男、女之分,现在的认真学习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护理患者,让患者能早日康复出院。带教老师可以考虑到男女生同时同地教学,会导致男护生的尴尬和女护生的害羞情绪。在涉及到女私部位的教学时,可以让男、女护生分实验室练习操作,并在开始示教时,也尽可能做到男、女护生分开示教。在课中,鼓励男护生进行操作练习。
(4)创造出浓厚的妇产科学习氛围,激发男护生对妇产科学习兴趣。课余时间可以组织所有的男护生进行读书报告会及宣传妇产科界优秀男专家的事迹,消除男护生对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顾虑,增强他们能学好妇产科护理学的信心。
(5)对于即将见习妇产科科室的男护生,带教老师尽可能给男护生提供便利,在进入妇产科科室前,先取得患者的同意,这样在观摩的过程中避免男护生被患者和其家属“请出”病房,以免打击到男护生对妇产科护理学的学习的信心及积极性。
综上所述,男护生在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过程中确实会有许多的问题,但是作为一名妇产科专业教师,不能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就对男护生妇产科护理学的学习有所忽视。改变教学方式和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合男护生的学习兴趣与期望,消除男护生在操作练习中的性别顾虑,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与忽视,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帮助他们学会应对压力,激励他们勇敢、自信地面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培养出高质量的男性妇产科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教学;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要求人才培养从“知识型”向“创造型”方向转变[1],护理教育要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护理人才,必须进行创新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创造,尤其是注重临床实践的妇产科护理学,对护理工作更有特殊要求。因而妇产科护理学临床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例如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计划不合理,现代医学、现代科学课程薄弱,课程体系不能反映时代特色等等。因此我们要积极贯彻“着重素质、面向临床”的基本理念,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改革妇产科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逐步建立起有一定特色的妇产科护理教学模式。笔者就近年来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实践做一回顾。
1 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手段简单落后,师生交流不足,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与自身的培养相关,而且更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临床教学的根本所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实现新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领的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智慧和意志的发展[1]。
1.1 加强教师自身知识储备 实施医学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扎扎实实的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教育专业、信息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仅具有一定知识结构,而且还必须具有快速吸收、转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提高。通过定期培训、进修、学术会议、自学及函授等多种途径,接受继续教育和强化培训。争取拥有大量丰富、多层面、多侧面的知识,为医学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要将现代教育理论同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树立科学研究意识,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诸种问题,并寻求答案;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等。通过潜心研究,尝试摸索,在研究中升华,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综合素质的发挥要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课堂上授课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授他们丰富的妇产科学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1.3 转变教师角色观 传统妇产科护理教学都是由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即“填鸭式教学”,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主张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引导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精选妇产科护理教学内容
精选妇产科护理教学内容,是我们讲好妇产科护理学的基础。面对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必须在一些原则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有序和有效的选择,教研室在临床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各位授课教师要作好资料收集,充分备课。对各位授课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明确的分工,授课教师备课完毕后,教研室对授课内容进行统一整理,一方面避免授课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另一方面避免某些授课内容的遗漏。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授课内容,运用教学语言、选择教学模型用具、使用多媒体等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用最能让学生理解的方式传授知识。教科书是实施教学的依据,但它不能成为束缚教师授课的枷锁。既往授课一直沿用按教科书顺序及内容讲解,制作课件时有意打破过去的框框,将关系密切的内容融合一起讲授,既便于理解、又避免了重复。如:流产的病理与临床表现,处理原则与护理措施等。课程内容选择性讲解,余下内容留为自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自我学习和不断学习的能力。在自学前,向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检查及总结,对重点、难点内容要给予讲解,以保证自学的效果。适时增加教科书以外的内容,主要介绍本领域的新进展,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学科前沿知识。每次课节省5~10分钟,用于习题的演练,以巩固当堂课的内容,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 改进妇产科临床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妇产科教育来说,创新教育就是要引导医学生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留下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新知识,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
3.1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帮助学生设定讨论的主题,并参与指导学生讨论。在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中,提前选定讨论的题目,如“怎样指导产妇科学度过产褥期”。并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查询手段查阅相关资料,鼓励他们不因循守旧,大胆创新,在学习中求新求异,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相关材料和全面思考后提出自己深思熟虑的见解,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形成,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多方面的沟通和了解,促进教与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2]。
3.2 研究性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例如,选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对产程进展的影响”—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让他们自己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到临床上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分娩期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使学生重视产妇的心理活动,把产妇真正当作一个“整体的人”,为产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这种教学法可以锻炼学生科学设计调查表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数据统计及分析能力,为学生今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3.3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 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3],妇产科护理教师可以选择典型病案,并根据病案的阶段性变化分段编写,就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和临床实践中易出现的失误对教案进行设问。如在讲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这一内容时,课前让学生自学书本内容,课堂教学中展示典型的临床病例,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一系列问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学所得知识对问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使整个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可以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3.4 探究性教学法 教师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最终解决问题,以激发探究和创新欲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会阴擦洗”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会阴擦洗的模型和操作用物,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会阴擦洗的步骤和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少数学生会对书本上的内容产生质疑,并且产生对操作步骤的不同看法,形成了一种创新意识,从而为以后进行各种科研和创新打下牢固的基础。
3.5 合作学习法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要求教师有指导地进行小组教学,让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要尽可能小,并尽可能使组员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对每组给以具体任务及分工,使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例,请每组学生根据所给出的资料进行讨论、提出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最后教师自己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法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每个人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能积极活跃主动地发散思维、评判思维,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4]。
3.6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在讲授“孕期营养与保健”这一内容时,从临床请来一位患有妊娠剧吐的孕妇协助进行教学,在征得她的同意后,请她就自己在孕期出现强烈恶心、呕吐、甚至不能进食进水、身体严重脱水的具体情况向学生一一说明,学生根据这位孕妇的情况列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感性认识,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5]。
3.7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育部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也明确提出应用多媒体授课时不低于15%。利用现代的教育理论和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内容以最有效方式传授于同学[6]。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在讲授“胎儿分娩时”利用教学碟片先播放胎儿分娩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是怎样从母体分娩出来的”,“是不是所有的都可以经阴道分娩”、“在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哪些工作”等),使电教手段的趣味性牢固在学生形象中,使学生从趣味活动中获取知识,激发求知欲。
4 总结
妇产科护理教学是护理专业临床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充分认识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的特点和面临的困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的水平,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临床创新型、高素质的妇产科医学人才。
第2期高学军,等.妇产科护理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董克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48-1149.
[2] 林少健,李东海.整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2):123-124.
[3] 刘亚玲.中国学生应用PBL学习方法可行性论证[J].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007(1):3-4.
妇产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医院每年均会有大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来医院实习,实习生一般接受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由于妇产科比较复杂,与外科、内科、儿科等均有密切的联系,其护理工作也相对复杂,实习生的积极性也相对较低,导致实习生的学习效果不佳[1]。我院妇产科采用问题式教学对部分来我院妇产科实习的学生进行带教,探究问题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在我院妇产科实习的大专护理专业学生72例,在我院妇产科实习的时间均在2014年2月~12月,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传统组实习生均为女生,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34±0.19)岁,在本次研究前的考核分数为(62.34±2.41)分;问题组实习生35例女生,1例男生,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39±0.14)岁,在本次研究前的考核分数为(62.25±2.49)分。两组实习生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传统组 传统组实习生接受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即实习生跟随带教老师进行护理,带教老师一边对患者进行护理,一边讲解,在实习生了解后,让实习生动手护理,带教老师指出实习生的错误,进行评价总结。
1.2.2问题组 问题组实习生接受问题式临床护理教学,在传统组实习生的基础上,带教老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实习生自己查阅资料、思考,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然后带教老师通过对实习生进行引导,并与实习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进行不定期的提问,检测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并鼓励实习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共同解决。
在实习结束时,对传统组实习生及问题组实习生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考核,并对带教老师及实习生进行双向满意度调查。
1.3评价指标 记录传统组实习生及问题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妇产科护理知识及病例分析,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知识掌握程度越高。满意分为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分析处理数据,用x±s表示患者平均年龄、考核评分等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百分比表示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P
2 结果
见表1,表2。
从表1看出,问题组实习生的临床护理评分及病例分析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实习生的临床护理评分及病例分析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
从表2看出,问题组带教老师及实习生的双向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带教老师及学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解决问题为主线,提高学习效果为目的教学方法[2]。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通过一对一的带教方法进行临床护理教学,带教老师仅对实习生进行护理示范,让实习生进行操作,所以对操作基本知识的记忆不深,且思考能力明显偏低[3]。
问题式教学在妇产科的临床带教中有以下几个内容:①带教老师先根据妇产科的常规护理和相关技术及教学大纲提出最基本的问题,这样实习生在闲暇时间也能对课本进行复习,相互交流巩固知识,或者直接请教带教老师,强化对护理知识的记忆[4]。带教老师鼓励实习生踊跃回答问题并对实习生的表现进行称赞,使实习生获得一定的信心,调动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快更全面的掌握妇产科基本的临床护理知识。②带教老师再根据妇产科的个别特殊病例提出一些较深入的护理问题,引导实习生思考,带教老师引导实习生一起分析并寻求最佳的护理方案,对实习生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让实习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这样不仅培养实习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实习生护理能力[5]。③带教老师不仅要向实习生提出种种问题,还要激发实习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与实习生一同解决,鼓励实习生踊跃发言。提高实习生总结问题的能力[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问题组实习生的临床护理评分及病例分析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实习生的临床护理评分及病例分析评分,双向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实习生,说明问题组实习生的基础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高于传统组实习生,进一步说明问题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实习生的学习能力、对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带教老师与实习生相互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问题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推荐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秋霞.问题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269-270.
[2]张爱东.问题式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328-329.
[3]王春香,刘波,马莉,等.产房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7(2):619-620.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入院时均为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宫外孕破裂17例,不全流产6例,胎盘滞留5例,宫缩乏力4例。
2 抢救与护理体会
2.1 急救护理
2.1.1 立即置患者平卧位,保证脑部血液供应,防止脑缺氧。失血性休克患者,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呼吸浅快,在血容量降低的同时,肺泡的血容量也锐减,为使有限的肺血流量充分弥散和交换氧气,应及时给予氧气吸人,流量在4~6 L/min,改善机体组织缺氧症状,同时做好保暖工作。
2.1.2 立即通知化验人员作血常规,血型及血检查,及时备血。
2.1.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失血性休克患者,血管塌陷,穿刺困难,为确保补液输血的顺利进行,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在穿刺时选择血管针头比较重要,针头应选择9号以上针头,最好用留置穿刺针。因留置针软,患者烦躁扭动时不易穿破血管,液体外渗。一般建立两条通路,血管多选择上肢,尽量不用下肢,因上肢离心脏近,穿刺率高,能争取时间。特别是宫外孕破裂出血患者,尽量不选择下肢静脉,因腹腔大量积血,腹压升高,当腹压超过2.67 kPa时,可压迫下腔静脉影响输液速度,另一方面输入液部分可在回心途中从破裂血管中流出,降低了实际补充量。
2.1.4 抢救药物应用。失血性休克患者,扩容速度比扩充血容量更为重要,等渗液体快速输入5%葡萄糖盐水1500 ml左右,患者血压在30~40 min内可回升到正常基线。5%葡萄糖盐水是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相等的等渗液,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静脉输入可降低血液粘滞性,疏通循环改善组织器官灌流增加能量供机体代谢,又可减少单纯给予生理盐水易引起的组织间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因此,早期快速建立用5%葡萄糖盐水,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有效措施之一。胶体液的应用在补充一定量的晶体液后,随即给予胶体液。补充血容量提高胶体渗透压,有利于维持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而且减少补液量,防止脑水肿和肺水肿的发生,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贺斯等。根据医嘱输入全血,血容量恢复后调慢输液速度。纠正酸中毒、防止肾功能衰竭。我们除大量快速扩容外,常规应用5%碳酸氢钠250 ml,既扩容又防止酸中毒对肾功能的损害。血压低的患者可用多巴胺,使血液重新分布以保证心、肝、脾、肺肾的血液再分配,防止长期低血压引起肾功能衰竭。输血对失血多,血红蛋白低的患者,在扩容的基础上输入同型血,不但扩容而且补充血细胞及凝血因子,提高凝血酶原浓度,且具有止血和增加机体抵抗力。并在输血的同时补充钙剂。
2.2 护理临床观察
2.2.1 出血严重性的判断。若患者出现轻度头昏、头晕、乏力、皮肤苍白,脉搏和血压随改变,出血量<500 ml,失血量占全身血液总量的10~15%,为轻度出血;若出现口渴、烦躁不安、眩晕、心慌、尿少,脉搏100次/min,收缩压下降至12Kpa,出血量为500~1000 ml,失血量占占全身血液总量的20%为中度出血;若患者四肢厥冷尿少或尿闭,意识模糊,周围循环衰竭,心率120次/min以上,收缩压在8~10 Kpa以下,出血量达1500 ml,占全身血液总量的30%为重度出血。
2.2.2 专人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抢救所用药物,输液及输血均进行详细的记录,特别是液体输入量,输血量及尿量,以便及时了解血容量是否补充。防止肾功能损伤但同时要避免过量输液造成心力衰竭。
2.3 心理护理。当大量失血时,恐惧心理及休克状态均可导致患者烦躁不安,不能够配合治疗。医务人员应该安慰患者,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告之多次抢救此类患者的成功病例。抢救工作中做到快、准、稳、轻,以稳定患者的情绪,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保证抢救的成功率。
2.4 止血的护理
2.4.1 对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手术是最好的止血方法。及时通知手术室,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做好腹部皮肤准备,并留置导尿。抗休克的同时立即手术。
2.4.2 对不全流产及胎盘滞留的患者,积极准备好手术器械,协助医生做好清宫术,输液输血的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协助检查胎盘胎膜组织是否完整。
2.4.3 对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患者,一边专人按摩子宫,一边在胎盘娩出后用缩宫素10 U加于5%葡萄糖500 ml中静脉滴注,125 ml~165 ml/h减少子宫乏力的发生。也可以用米素前列醇200 μg舌下含化。加强产后观察,特别是在产后2 h。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鼓励让母亲让新生儿及早吸吮,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1]。
2.5 预防感染的护理
2.5.1 严格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器械无菌,手术、静脉输液、输血、肌内注射等均需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及妇产科手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手术患者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有关[1,2]。术后一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还会致残,甚至发生肺梗塞而危及生命。据统计55%发生于分娩或手术后3w内[3,4]。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
1发病诱因
1.1妇科手术多为盆腔手术操作较大对髂部静脉损伤大导致下肢血液循环缓慢且创伤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1.2妊娠晚期因血小板功能改变,可能会增加体内凝血因子、血浆纤维蛋白原表达,降低抗凝血酶Ⅲ水平,诱发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下。
1.3剖宫产手术会导致释放胎盘蜕膜等组织凝血活酶,诱发血液凝固加速进程。
1.4手术创伤可能诱发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减少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质含量,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5],同时术中、术后应用大量止血药物又改变了血凝状态。
1.5孕妇生产过程中因出汗、失血,导致体内液体及电解质失衡,诱发血液浓缩,加上卧床等因素减少下肢活动量,患者静脉血流迟缓,迫使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大量聚集于血管壁而出现血栓形成[6];
1.6反复穿刺下肢静脉、或高浓度刺激性药液的注入,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1.7下肢受凉,也会收缩静脉,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的增加。
2预防及护理措施
2.1促进静脉血液回流①避免发生孕期并发症:定期对孕期进行检查,研究表明,妊娠前置胎盘、高血压综合征、难产并发症等,均有可能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②注意生活细节:妊娠后期应适当活动,经常变换,如休息时可将双下肢抬高,以保持血流通畅。③术前宣教:护理人员术前进行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预防锻炼,主要进行下肢活动功能训练、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④手术后回病房后,既给予下肢足三里和三阴交的按摩,每个穴位按摩30min。第2d同样方法再按摩一次。这样不仅能使患者舒适,还能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麻醉清醒后尽早做踝关节屈身运动[7]每次每个穴位各按摩30min,术后6h再按摩一次,第2d同样方法再按摩一次。这样不仅能使患者舒适,还能有效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⑤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6h取半卧位,角度一般要求30~40°,进流汁饮食,每2h翻身1次,即可预防肺部感染,,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增加营养,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术后24h帮助患者坐起,然后逐渐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做深呼吸、咳嗽扩胸动作,防止肺部痰液淤积,并有助于肺部血液循环。使其静脉泵早日恢复。⑥保持大便通畅,以防便秘增加腹压影响静脉回流[8]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⑦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注意下肢保暖。
2.2防止静脉内膜损伤①提高静脉穿刺技能,静脉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段血管的损害。②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一般情况下,没有上肢损伤,一般不在下肢穿刺。③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必须注射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持续静脉滴注不宜超过48h如局部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建静脉通道。
2.3饮食护理①由于术前及术后禁食水、大量出汗、补液量不足而处于脱水状态致血液黏稠,需遵医嘱保证给予患者补充足够的液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②平衡膳食选择清淡低脂食品,术后3h即可进食米粥,以增加体液,防止脱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以防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饮食上应多食蘑菇、芹菜、番茄、洋葱、海带、黑木耳等富含维生素蔬菜和水果,注意补充水量,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3有症状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3.1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20~30°膝关节弯曲15°制动,但避免膝下垫枕以促进静脉回流,禁止患肢按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防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
3.2向患者说明饮水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多饮水,2000ml~3000ml/d。对不愿饮水的患者要适当增加静脉输液量以减轻血液的粘滞度。
3.3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并定期复查血凝。
3.4警惕肺栓塞的发生;一般发生在血栓形成1~2w内。多发生久卧开始活动时。当静脉血栓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血氧下降时应注意到肺栓塞的可能,立即处理。
4护理体会
妇科术后发生DVT的原因较多,早期进行血栓风险评估,术中仔细操作,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综合文献报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在未采用预防方法的525例中达22.5%,采用预防方法的541例中仅8.2%,发生率减少64%。从而减少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痛苦[9]。通过以上护理,我们体会到细致的术后护理及指导,有效的心理疏导,准确的药物预防认真指导患者康复期锻炼,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国凤,陈月芳,戴亚萍.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护理体会[J].中国乡村医药,2007,14(4):71-72.
[2]GERARD J,O'SULLIVAN.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iliac vein compression (may thurner) syndrome[J].JVIR,2000,11:823-836.
[3]临床产科学编委会.临床产科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97.
[4]HUSMANN M J. Stenting of common iliac vein obstructions combined with regional thrombolysis and thrombectomy in acute deep vein thrombosis[J].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07,34(1):87-91.
[5]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3.
安全教育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2]。因此在临床教学中,应注重护理安全教育,我们通过组织学习《执业护士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使之懂法、知法、守法,确实明白在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充分认识到护理行为时刻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
2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重视基本知识、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引导实习护士步入成熟的基础,是将课堂所学的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的必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临床带教中发现,护生刚进入临床实习时,好奇心较强,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动手操作、学以致用。因此,临床教员应根据护生特点耐心细致地做好带教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巩固基础理论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上。我们安排每周2次晨间提问,每月1次教学查房;结合专科特点上小课,查找临床较典型病例加以分析和讨论,方便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妇产科的专业性、实践性较强,在实施各项专科技能操作前,老师先做一遍正规操作,边操作边讲解,让护生了解操作程序、掌握操作原则后,在老师监护下动手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加以领会,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指出存在问题,使护生的理论和实际达到有机结合的目的,既可补充护生的理论知识,又可使护生的操作技能得到较好的锻炼。
3 注重语言交流技巧方面的培养
语言是护患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良好的语言能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安慰,促进患者康复。患者入院后,为使其尽快适应患者角色、接受治疗,护士应主动介绍科室环境,通过谈心、询问等方式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护理。而护生初进科室实习时,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社会阶层、经济能力、的患者,不知如何与患者交流,针对此现象我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注重学员语言交流技巧方面的培养,指导学员正确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技巧。如初次与患者接触时,首先要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交流过程中表情自然,举止端庄,语言通俗易懂、表达准确;与患者交流时注意把握“度”,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护士不能解释的或不会解答的,应向患者说明或用委婉的语言解释,切忌不懂装懂。向患者介绍入院环境时可选择个人距离(30~60 cm),为患者实施护理操作时可选择亲密距离(约30 cm)等[3];对于患者隐私及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疾病应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可利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的机会,结合病情边做边讲解,这样深入浅出,指导效果直接体现在患者身上,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使护生认识到只有通过良好的语言沟通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才能打开患者的心灵之门,收集到准确的护理资料。
4 加强健康教育能力培养
传播与教育并重是当前世界健康活动的一个重要趋势[4],护生兼有“传者”与“受者”的双重身份,既是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又是健康教育的对象[5]。加强卫生宣教与健康咨询。围产期保健,优生、优育宣传与指导,越来越重要。因部分妇科疾病是由不良生活作风引起的,健康指导也是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的一部分。指导性病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并及时彻底地治疗疾病。加强性知识及性道德教育也成为妇产科护理人员新的工作任务,对于影响患者治疗信心的病情及诊断应坚持保护性医疗制度。对于患者隐私也应该给予尊重和保密。妇产科护士面对的是深受疾病困扰的女性,有的疾病患者难以启齿,因此护士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与患者的交流上。护生在学校经过正规的综合教育,相对而言,理论知识较扎实,而在沟通和交流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在掌握妇产科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加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使其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及护理,可自然获得患者的理解和满意,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既使护生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与责任,又有助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整体认识和护生的整体素质。
5 注重计算机运用技能的培养
在信息时展的今天,电子计算机为先进的管理工具,已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的控制与评价及日常护理工作中,是现代护理思维、方法和手段的集中体现,亦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现代化医院的管理和发展需求,作为21世纪护理实习生应当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处理各项护理业务,因此,我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尽量给护生提供电脑操作的动手机会,如电脑医嘱的处理、电子病历的书写等,让学员有感性的认识,为今后踏入社会更快地进入护士角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好的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6 小结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新时期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从护理实习生的基础教育抓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将来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黄小霞,刘一苇.探讨高等护理教育毕业实习生临床能力的培养[J].上海护理,2005,5(2):66.
[2] 党小珍.护理教学中的护理安全教育初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7):75-76.
二、妇产科护理学PBL教学模式改革
1.理论授课与网络平台相结合。传统的PBL教学模式一般需要采取小班教学,并保证有充足的讨论时间。然而,随着当前我国各大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扩招,小班授课受到师资队伍、教学场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院护理学专业理论授课中难以实施。PBL教学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充足的教学时间和场地是实施PBL教学的必备条件。因此,妇产科护理学的PBL教学采用了大班授课与网络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已构建的《妇产科护理学》毕博网络平台,能够有效延伸虚拟教学场地,学生的讨论时间也有了充足的保障。2.师资队伍与学生自主性并重。建设PBL教学模式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教师为引导”。[4-5]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应具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及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在PBL教案的编写、教学时间的安排、问题缺陷案例的提出及学生讨论时间的掌控等各个环节均需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学生在PBL教学前的培训不仅可以加深认识,还能够掌握相关章节的知识点。3.PBL教学具体实施过程。(1)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我院妇产科护理学的理论授课长期以来一直采取单一的TBL教学模式,教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比较熟悉。由于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有些教学内容的讲授更适合采用TBL教学模式。因此,应注重TBL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相结合,经过教研室教师的反复讨论,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PBL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为保证教学质量,确定哪些章节可以采取PBL教学模式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由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充分讨论后决定;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内容进行PBL教学改革,教学难点一般不宜采用该教学模式,如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概述中的“月经周期的调节”是《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并且非常抽象,因而不适合采用PBL教学模式;③合适案例的选择,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非常注重临床实践和整体化护理工作的学科。因此,在案例的选择方面侧重妇女妊娠、分娩、产后的护理,以及异常过程、患病妇女的整体化护理,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并重的教学模式改革。(2)毕博网络布置教学内容。进行PBL教学前,需要先将PBL案例提前布置给学生,并留给学生充足思考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充分利用妇产科护理学网络毕博平台,将需要讨论的PBL案例提前至交流互动模块中。学生可以在线查看PBL案例、相关教学内容及课程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经过充分讨论后,将讨论结果汇总,由小组成员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讲解PBL问题的思考过程,以及小组最终的讨论结果。也会将PBL教学的相关信息在课程通知模块上,以利于学生合理组织安排自学、小组讨论、PPT制作等各项学习任务。(3)分组讨论提高教学效率。由于护理专业学生的扩招和教师人数所限,目前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大班学生提前分为若干小组,以利于学生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毕博网络获取PBL案例及相应的教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课前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制作PPT。在课堂讨论时,先由小组成员汇报,汇报后各小组往往会有不同意见,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补充。讨论是PBL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为保证讨论环节的顺利进行,我们将PBL教学讨论分为课前讨论和课堂讨论两部分,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份课前PPT讨论报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及课堂讨论临时敷衍,课堂讨论中教师随机选取学生进行提问,各组轮流优先发言,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机会均等。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总结,对教学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对小组PPT讨论报告进行点评并计入平时考核成绩。
二、结合临床实践,运用典型病例
在临床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病例与授课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提高教学课程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这节课程时,我们先将病例进行描述:患者30岁,初产妇,孕31周,产前检查正常。查体:孕34周出现头晕、眼花等自觉症状,检查:血压170/130mmHg,水肿(++)。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眼底A:V=1:2,视网膜水肿,今晨出现剧烈头痛并呕吐一次,继而抽搐现处于昏迷中,急诊入院。结合病例解释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等。“宫外孕”是妇产科护理学中的急腹症,一旦出现输卵管破裂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其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而近些年保守治疗越来越被重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列举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病例做对比,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除了讲一种疾病穿插相应病例以外,我们还可以在讲完一章内容后布置几个病例,专门设立一堂病例分析课,让学生对重点疾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讲完病理产科后为了区别学生很容易混淆的“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可以给学生列举两个典型的病例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用新知识、新进展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妇产科护理学是重要的临床学科之一,随着人类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妇产科护理学在许多领域和分支都有了跨越式发展。作为一线的临床课教师在注重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稳固的同时,更多的让他们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性和需要了解的新知识、新进展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解“不孕症”时,我们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的新进展进行介绍,然后教师延伸到先天性无子宫患者将来采用子宫移植术会给她们带来的福音。例如,今年9月世界上首例移植子宫患者孕育后成功诞下婴儿。该名女子被诊断为MRKH综合征(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但是她的卵巢功能完整。在宝宝32周时,由于先兆子痫和胎儿心率的问题,该女子不得不中止妊娠,并通过剖腹产诞下一名男婴。该女子的子宫来源于她的母亲。因此,这也将是世界上第一例胎儿和母亲从同一个子宫生育的情况。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讲授一节课之前,如何做好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要达到成功授课的目的,教师就应该十分重视导入方法的运用,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导入方法有很多,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善于运用如下的一些导入方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
1.1 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就是指用几句话把要讲授的要点讲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和盘托出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往往可使学生一上课就做到心中有数,教师随后围绕这几个授课要点做进一步的讲述,然后层层剖析,结果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前置胎盘”章节时,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妇产科的一大急诊,就是“前置胎盘”。这节课,我们主要讲授的前置胎盘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等。首先我们要掌握“前置胎盘”的定义。顾名思义,前置胎盘,就是指胎盘下缘达到或超过子宫下段,位于胎先露的前方。那么胎盘正常应该在什么位置呢?胎盘为什么会下移呢?通过这种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和盘托出和层层剖析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掌握应该掌握的概念和所要讲授的内容等。
1.2 承启导入法
承启导入法就是指以前面讲授过的知识为基础引出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复习导入的方法。例如在讲述新生儿窒息章节时,我们引导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胎儿窘迫章节的内容,这时可以话题一转,问学生:“当窘迫的胎儿出生后会怎样?是不是会继续缺氧?”从而导入新课“新生儿窒息”。这种以旧带新、承上启下的方式使新旧知识系统连贯、浑然一体,而且巧妙的导入问题,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例如在讲授“前置胎盘”的病因时,也可以这样导入,我们刚才已经讲解了“前置胎盘”的定义,了解了前置胎盘的特点,是指胎盘的下缘达到或超过子宫下段,位于胎先露的前方。在现实生活中,只有1%左右的孕妇才会形成前置胎盘,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这极少数的孕妇怀孕后胎盘的下缘不在子宫下段的上方,而到了子宫下段的下方,并位于胎先露的前方,从而形成前置胎盘呢?下面我们讲一讲“前置胎盘”的病因。通过上面一系列的反问、总结,既有利于已讲授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保证讲授内容的前后连贯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保证学生的思维自觉地跟随教师的思维走,教师就可一一地讲解前置胎盘的病因了。
1.3 病例导入法
病例导入法就是指在讲授某一知识前,讲解生动的临床病例,精心设计某些相关问题,有意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的导入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创设悬疑,设计问题,病例导入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寻根问底、解决问题的欲望。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前置胎盘”时,我们举例,一天早晨,刚刚步入病房,就见120救护车抬下一位孕妇,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一路血迹。检查病人时发现孕妇面色苍白,掀开被子一看,只见孕妇躺在血泊之中,同时她的丈夫在一旁反复说:“离预产期还有一个多月呢,怎么会这样?怎么出了这么多的血?她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再问她丈夫是如何发现的,他说:“昨晚还好好的,今天早晨我一觉醒来,感觉床上湿漉漉的,掀开被子一看,才发现床上有一大摊血,她躺在血泊之中。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她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血的。”当讲到这里时,我们突然设问:“这究竟是什么疾病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授的‘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妊娠晚期无痛性、无诱因的阴道出血。”一下子就导入到要讲授的正题,这样使学生容易记住“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特征——妊娠晚期反复无痛性、无诱因的阴道出血,同时激发起学生寻根探底的欲望——为什么前置胎盘会在妊娠晚期才出血?为什么出血又是无痛性的、无诱因的?为什么出了这么多的血,都快休克了,孕妇一无所知?经过这样一导入,学生就会跟随老师的思维一起去探讨“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1.4 多媒体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