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30 14:50: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

篇(1)

【 abstract 】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it is to point to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law, have the corresponding qualifications, the construction unit of the project b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ract, the construction unit of the project on behalf of the organization to implement total course or several-stag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o th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nansha Bridges with too Australia connection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integra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s main work instructions.

【 key words 】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work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该工程投融资模式为BT模式,管理模式采用建设单位与项目管理单位共同管理的模式。我单位负责实施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服务工作。

二、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

1、项目总体管理

组织项目管理目标策划,确定项目管理目标;组织项目的组织形式策划,确定项目管理组织形式;组织项目总体工作流程策划,确定项目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文件流转审批、归档制度等;按照项目总体进度计划,跟踪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体协调管理,并通过重点节点控制确保进度实施;控制影响项目实施的相关因素,按项目总体目标要求进行项目各项工作的调整、协调。

2、勘察设计管理

㈠ 初步设计阶段

协助建设中心及设计单位协调与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关系;审查设计的技术、经济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文件及设计招标文件等要求;审查初步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监督地质勘查实施过程,并对合格的地质勘查资料进行确认。

㈡ 施工图设计阶段

核查设计是否已贯彻和满足初步设计审查中提出的有关要求; 核查施工图设计的深度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并据此进行验收和移交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图设计的会审,纠正图纸中的错、漏;协助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图设计文件的专家评审和审批会议。

㈢ 施工阶段

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跟踪会审中提出问题的修改和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设计解决;审查设计变更,报建设中心审批;协调设计院处理施工中出现较大问题,如出现质量问题,应协调设计进行必要的验算并提出处理方案。

3、合同管理

策划工程合同的体系及合同的衔接;建立工程合同订立程序和合同管理制度;审核承包商、供货商、服务商等提交的合同;协助建设中心签定工程合同;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向建设中心提交合同履行情况意见;审查工程变更;建立合同及合同履行相关文件的资料档案。

4、工程投资管理

协助业主组织审查工程概算、预算、决算;提出工程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以及资金支付计划;造价管理制度、策略、支付审查制;进度支付的审核;设计变更的造价审核;审查工程量清单;对工程造价变更进行审核,提交审核意见交建设中心审定;对工程款支付统计汇总,并对造价变化进行分析;协助建设中心与承包单位达成结算;

5、工程招标管理

协助建设中心进行招标方案的策划;协助组织编制招标文件,核查招标清单、招标图纸工程量,复核图纸细部工程量;协助组织办理招标审批申请;组织招标工作;跟踪招标单位的招标组织工作;组织招标过程管理;审查投标书及起草评标报告书。

6、材料、设备的采购管理

配合建设中心考察生产厂家,组织进行建材、设备采购招标,对供货投标方的标书进行评估;协助建设中心做好建材、设备采购合同的洽谈、签定;协调工程需要与供货计划;跟踪管理进场材料、设备的验收工作;建立设备采购档案。

7、工程质量管理

按照规范以及本项目建设标准要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申报等手续;对单位工程进行划分;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工程进行检查和检测,发现质量问题必须组织整改,书面向建设中心提供上月的工程质量报告;按照国家质量验收规定的要求,负责组织工程质量验收;项目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按规定组织各有关方面进行竣工验收。

8、工程安全、环保管理

按照区政府和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负责办理工程安全监督申报等有关手续;明确施工单位的安全职责,督促并检查施工单位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9、工程进度管理

审查和调整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进度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及主要节点计划,分项分部计划和年度月度计划,报建设中心审定;定期组织召开工程协调会,及时分析、协调、平衡和调整工程进度,形成会议纪要;向建设中心、有关部门提供上月单位工程计划完成情况报表、工程计划报表和形象进度报表及建设动态;监督施工监理办的工作,协调安排各施工单位、配套单位及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的施工衔接,组织有序的交叉施工。

10、工程费用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协助建设中心择优选定设计、施工和主要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协助建设中心做好开展材料设备招标工作,保证所采购的材料设备符合设计和有关质量标准的要求;

根据工程的节点要求,编制工程总用款计划和实施过程中的年、季、月用款计划,报建设中心确认后,作为建设中心筹集资金的计划依据;根据建设中心批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复核施工监理办上报的施工单位当月完成经验收合格的工程量月报和下月用款报表(应细分各单项工程,并尽可能以工程合同为依据),作为每月应拨付工程款项的依据和下月的用款计划并备案;在相关方提供有关资料后,负责编制年、季、月的投资完成报表、财务用款计划报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层基准表等工作; 审核施工图预算,为控制工程总投资提供充分和准确的依据;其他工程投资管理工作;项目工程造价结算。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督促各单位报送工程结算书(要求把各部分工程项目分列清楚),完成结算审核工作,报建设中心送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审核后,由建设中心在已批准的总结算书上签字盖章,作为本工程总结算的依据,办理结算手续,建设中心按合同规定付清工程结算款余额。

11、信息管理

篇(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任何企业单位在进行经济决策时,都需要依靠财务分析的结果。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企业单位特别要注意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步伐。通过提高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以实现企业单位的社会和经济功能。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主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企业财富最大化、相关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建立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全面了解市场发展行情,分析会计核算资料,保证社会诚信机制为主要的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它是一项综合管理性的工作,与企业各方面都具有广泛的联系,能反映企业单位的经营状况。

二、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资金预算体制漏洞

一些企业单位的项目预算规划和编制项目预算是不合理的,甚至在预算时,还是采用几年前的类似项目累计方法,没有根据当时的财政政策和方针来进行预算,导致编制的预算机制不能适应当前的财务状况。从这一点来看,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预算应以责任中心为基础来进行编制,通过对具体实施机构的总体预算和计划。这种工作方式叫做责任预算,这样可以有效地明确所有负责人应明确责任和应注意的控制问题。

2.财务科目设置漏洞

我国经济体制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企业单位现在的性质和业务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企业单位中,财务会计科目的很多事项还没有跟上市场经济下的要求,在现行的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财务科目设置分类不规范的漏洞。企业单位所生产的产品大多主要以提供第三产业劳务服务、精神文化产品和生产销售实质性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很难把当期的最低费用给摊销进去,尤其是一些无形资产,更是难以衡量和推广。如按照税收的征管办法缴纳税费,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失公平。

3.资金管理方式漏洞

由于国家资本管理方式的变化,其主要体现在之前的国库分散支付模式转变到国库集中收付的方式,以前那种预算资金的分配层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对基金管理模式的改革,金融部门的资金不再直接分配企业机构。但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财务预算指标,进而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每月计划,公共财政部门审查。

对于预算资金,由以前通过国库直接对各企业单位的帐户每月拨款和事业单位的付款,转变为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不会出现前的剩余资金机构的问题。但改革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尚未同步改革,不能很好的适应改革形势,导致机构的资本管理漏洞,常常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利用。

三、新形势下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应对措施

1.完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

为了能从源头杜绝企业单位的腐败现象,间接的提高行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的完善会计核算的监督体系,可以根据企业单位的具体财务状况,明确财务人员在进行财会核算的分工和自身的责任。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机制,避免财务串通的现象出现,实现资金管理系统的统一化,降低财务安全隐患。

在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中,增强会计核算的集中性。可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集中能够进行细致的分工,企业单位在实行集中核算,以提高理财的效率,将企业所有的账户及会计业务都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处理,这样,统一的管理制度与核算促使会计核算更加精确和效率不断的提高。

2.完善企业单位会计科目体系

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科目主要是根据社会参与和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收入与支出的事项所设的科目,一般都是围绕企业自身日常活动所发生的收支情况。

在现行的企业单位会计课么体系中,忽略了市场经济运作下的经济体制资本运动方式,在某些企业单位出现了会计科目体系设置的漏洞,因此,建议一些企业单位在基金总账科目下,增设“实收投资”等二级科目,用来从新核算投入时所需的材料和货币资金、无形资产等。

3.提升企业单位筹资管理能力

筹资是通过一定渠道、采取适当方式筹措资金的财务活动,是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投资则是一个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投资的资本既可以是实物,还可以是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有价信息等。

有些企业单位的自身投资不足,为了能有效的提高企业单位的资金灵活度,应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发,来提升自身的社会筹资能力。通过提升企业的良好公共形象和强化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来提升社会筹资能力和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掌握财务信息处理过中的信息,增强企业单位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对市场风险的预测能力。这样,才能使企业单位的支持得到有效的保障。

企业单位自收自支,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盈亏配比,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自身的人员供养,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其承担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在企业管理中,决策是否得当,经营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先进,产销是否顺畅,都可迅速地在企业财务指标中得到反映。因为加强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利于提高企业单位的综合管理能力,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建设者们在一定时间内占有的经验知识是有限的,常受科学条件,技术条件及客观过程发展程度的限制。不同的建设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人们普遍把造价控制的重点放在施工阶段,由建设、施工、监理三方,从人、材、机、管理等多方面把关,严格控制施工费用的支出。而事实证明,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工程实施之前的投资决策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事中、事后控制,项目总的造价水平在决策和设计阶段早已基本确定,因此加强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的控制尤为重要。

一、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控制工程造价,项目决策阶段是主要阶段,项目决策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决策是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前提,在决策阶段控制工程造价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调研报告,做好决策前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其次,要优化建设方案,全面细致编制投资估算,做到工程费用和内容计算合理。投资决策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投资估算的精确度,受决策深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投资估算在初步决策的阶段(即项目建议书阶段),误差率在土30%左右,而投资估算进入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误差率必须在土10%以内,因此,要做好投资估算的编制,做到工程费用和内容计算合理、构成齐全,保证全方位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在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第一步就是要进行设计招标,就是通过设计招标及方案的竞选,选出相对较好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可以先写个设计任务,通过报刊等媒介公告,吸引好的设计单位来投标参加竞选;然后由专家组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各设计方案进行评定,从中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案或重新组合各方案的优点,提出一个更好的方案。专家评价法能集思广益,吸取各家优点使设计变得更完美。同时通过各设计单位的良性竞争有利于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降低工程造价的成本。

在同一个建设项目中,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最后项目的工程造价也就不同。为了避免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过分重视功能而忽略了成本的考虑,就要在明确功能的前提下,让设计人员参加到价值工程中,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案来实现项目的功能,然后再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案。这样就能既保证了项目的功能,又能有效的控制项目工程造价。

三、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1、加强造价人员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深入领会业主的意图、仔细编制招投标文件及标书内容,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预审和调查,确定合同种类,是总价合同、单价合同,还是交钥匙工程,合同形式的不同与承担的风险及竣工结算有直接关系。

(2)参与设计讨论,技术交底工作,熟透施工图纸。施工图纸是项目施工和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必须全面熟悉了解,同时对某些配套工程,如室外管线、道路等,应有一个全面的构画和了解。

(3)深入施工现场,了解现场工程情况,参加施工验收。工程项目建设可变因素较多,有些内容施工图无法表示,有些施工单位没有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因此,造价人员若能经常深人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实地测量工程量,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做好竣工审核起到一定的作用。从造价控制的范围看,按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评审阶段投资估算到初步设计、技术设计阶段的概算,再到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是投资丰富控制的重点,可达到总控制额的60%以上。

2、加强工程合同管理

施工合同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任何一个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通过签订一系列的承发包合同来实现的。加强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合同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项目经理部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在合同履行期间及时收集整理商务会谈文件、纪要并及时处理商务函件,以书面方式向公司合约主管部门汇报重大商务问题和积极提出相关的处理方案,并跟踪落实所涉及的商务事宜,直至获得及时解决。逐项审查落实,使工程造价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和的合同得以确认和控制。

3、加强人工费控制

对作业层人工费的控制,应依据定额、施工组织设计和分解的目标责任成本,以班组为基本考核单位,推行工料单价承包并签订承包合同,明确班组的责、权、利。在项目经理部工程承包制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施工开始前,不仅要排施工进度计划,还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排出每道工序农民工用工计划,根据用工计划签订专项任务劳动合同,并以此计算民工费。

(2)在工程开工后,要严格控制定员,劳动定额,出勤率,加班加点等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安排不合理,派工不恰当,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

(3)在施工过程中,应增强民工负责人的责任意识。遇调配民工、追究责任等问题,直接与民工负责人交涉;也可在施工开始前与民工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及承包书等,明确责任。

4、加强材料费用的控制

材料物资的价值约占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60%以上,其重要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材料的价格包括卖价、运费、耗损费等,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控制。

(1)在材料价格控制上,要及时的了解材料市场的信息,通过市行情的调查研究,货比三家,择优购料;要合理控制运费,以降低运输成本。

(2)在材料用量管理上,要明确施工用材料的进场数量,明确施工材料采购数量,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要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料耗少的新技术、新材料;要认真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要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材料堆积造成的企业资金占用。

5、规避施工中设计变更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方案之三是有效地规避施工中设计变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造价问题,要想得到有效控制,就必须合理地规避施工中的设计变更。设计变更主要是设计者对建筑施工图纸和相关的设计内容,进行变更以及后期的修改工作,建筑设计师应该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创作出更完美的建筑方案。建筑企业应该定期对建筑设计师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培训工作,这样更有利于设计的一次性成功,减少设计变更的概率,这样更好地为工程造价节约成本,加强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管理。

四、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竣工计算阶段,造价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国家竣工决算的相关规定,对工程建设资金进行严格的审计与核算,在保证结算真实性、准确性和严肃性的基础上,力争结算总额能够真实的体现出工程建设的实际造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投资预算与决算之间的一致性,达到控制造价成本的目的。

结语

工程建筑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想要这样做,工程造价管理绝对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贯穿于投资决定、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和建设施工各阶段,要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在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同角色的项目管理者时时要有控制造价的经济头脑,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建设周期中的重要信息,把握市场经济的脉搏,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工程资金,最大限度的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336-01

加强供电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电力企业安全发展的方向,是电网安全面临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全国各地自然灾害频发,为电网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也为电网企业如何有效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出了新课题,下面就省级电网企业加强应急管理和应急体系建设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是集团化构建应急体系。结合地域特点,建设区域应急指挥中心和分中心,以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为补充,完善软硬件系统技术平台,应急指挥“以点控面”覆盖全供区范围,建立上下贯通、指挥有力、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应急指挥“五大体系”(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物资供应体系、后勤保障体系和对外联络体系)协作机制,完善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制度,明确职能部门管理界面,梳理应急指挥管理流程,落实各级应急工作职责,实现应急信息互知、互联、互通、互享,应急处置采取跨区异地“三支援”方式(应急物资支援、应急队伍支援、发电应急设备支援)。

二是精益化修编应急预案。分层级梳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在省公司层面设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针对事件发生前、事件过程中和事件发生后等关键环节,细化工作策略和资源准备等内容,增强预案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在各基层单位设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其中现场处置方案以班组为单位编制。确定重要变电站、重要线路以及重要设备、场所,针对具体事件明确逃生路线和现场必备应急工器具等相关内容。明晰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逐步建立完善基于现场实践的应急处置理论体系。

篇(5)

随着时代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和理论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进步和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习型企业管理应运而生,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传统企业管理

1.传统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现在很多企业实施的管理体制基本是按照如下模式运行的,首先企业内部按照分工和岗位的不同标准和要求设置三大块运转机构,分别是决策机构、职能机构和行政机构,并把这些机构进一步划分成系统化、具体化的部门。在这种组织结构运行模式之下,高层管理者动用自身权利和权威对低层管理者进行必要的指导、监督和控制,低层管理者的职责主要是向高层管理者请示、申诉、报告,并按照高层管理者的意愿和指令有序开展工作,这样的企业组织结构就是所谓的科层制组织形式,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正是建构在这一组织形式之上实施管理工作的。

2.传统企业管理的基本特点

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组织内的工作都有明确、清晰、系统的分工,专职专人负责,实现人员的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二是每一个组织下面都包含诸多子组织,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建设,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指挥体系或组织级次体系;三是每个组织都要积极构建一套规范的的规章体系,以保证组织内各种工作的统一协调;四是管理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客观、理性、公平的态度,严格开展各项工作;五人事任用和提拔等方面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定进行,或者根据相关技术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来进行。

3.传统企业管理优劣分析

传统企业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由于有严格的规章约束,使得目标和政策的执行力度比较高;对外界形势的变化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且在传统管理模式之下,对人员的聘用会更加严谨,保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因为人动而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的现象。

传统企业管理的劣势在于:一是层层递进的组织结构和体系无形中延长了垂直信息沟通渠道和指挥线,增加了沟通成本,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失真,同时还容易导致上下级关系不够稳定牢固,甚至产生管理真空,这种状况无形中增加了协调成本和检查督促的成本,影响企业高效运转;二是不利于取得最优化的整体工作效益。科层组织结构不仅把管理过程分割成各职能子部门负责,还把一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分割成不同的岗位,管理过程的分割往往会使各个子部门在开展工作、构思行为的时候,习惯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甚至为了自己部门的利益不惜牺牲全局,这种利益分歧和分散主义的出现必然会增加子部门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协调运转,而工作岗位的分割,使得职员的工作范围仅仅局限在自己岗位之内,单调而枯燥的劳动,很容易打击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当然更谈不上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其工作潜力。

二、学习型企业管理

1.学习型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在社会进入信息化、知识化的大背景之下产生的,具体来讲就是企业内部通过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来建构一种有机的、充满人性化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符合时代要求,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管理效率和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2.学习型企业管理的基本特点

学习型企业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就是它的团队学习特性,这是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它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强调积极构建学习的氛围,形成学习的理念,增强学习的动力,从而最终形成一个扁平化的有弹性的学习型组织;其次从企业管理策略而言,学习型组织把学习作为内部驱动力,强调通过学习来推动柔性管理策略的实现;再次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学习型组织注重二者的合作、互动和交流,最终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最后从管理对象来看,学习型组织更注重激发职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从事创造性、智力性劳动的人。

3.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劣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优势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型管理模式用扁平化组织机构来代替垂直型组织结构,在扁平化模式之下,各个级别之间的上传下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先进的技术所代替,不但可有效缩短管理距离,还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二是逐渐用文化人来代替以往只能单调机械工作的职员,不但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还有效挖掘了他们的工作潜力,激发了其创造性;三是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结构适应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用流程再设计来消灭时间成本,从而更有利于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学习型企业管理的劣势之处在于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来辅助管理,致使管理成本增加,管理风险增大等,这是学习型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状况。

三、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和学习型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企业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发挥管理模式的优势,规避其劣势,从而实现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篇(6)

【关键词】

企业管理;重点变革;知识经济

0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挑战。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及时改进和完善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推动着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不断变革;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的不断变革,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最终促进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近几年来,企业管理变革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多,多种多样的企业管理变革理论层出不穷,有“短板”管理、绩效管理和标杆管理等。每种变革各有优劣,形成了企业管理上的“百家争鸣”[1]。文章主要目的是探究企业管理中的重大变革,促进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健全与完善。

1 中国企业管理历程

在20多年的发展变革历程中,中国企业的管理变革已经完成了一次,现阶段要开始新的变革。中国企业管理上一次变革的时间大概在1980年到1995年这一时间段,即自中国改革开放后,当时中国的经济体制刚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企业当时陷入供不应求的情况中,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企业管理方式不够科学,最终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给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这就需要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进行改革。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变革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管理,即企业要积极引进管理科学,强化职能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在以往的管理中以计划管理和粗放管理为主,现阶段,这两种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管理要细化分工,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加强企业职能管理的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到来,尤其是自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受到国际发达国家企业的强烈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管理的变革亟不可待。

2 知识经济和企业管理

2.1 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革命,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在这两次经济革命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已经迎来了第三次经济革命。第三次经济革命的基础是信息和知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农业经济时期的关键性资源主要以土地、自然资源和体力劳动为主,农业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以早期的农场和作坊为主。早期农场和作坊的主要生产技术已手工作业为主,产品是单件和小量产品的服务,其管理特点以无分工的专制式管理为主。

工业经济时期的关键词资源是材料和能源、蓝领工人为主,工业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是大规模生产企业。这种大规模生产企业的主要生产技术以机器自动化生产为主,提供的是大量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大规模生产企业的管理特点在劳动方面进行细致分工,组织管理的模式是以多层次、递进和集中式管理为主。

知识经济时期的关键性资源是知识与信息、知识人才,知识经济时期的典型组织是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主要和关键性的生产技术是以柔性自动化、人工智能化和计算机及通信为主,这种生产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具有大量和个性化的特点。

2.2 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的变化,二是战略的调整,三是竞争的焦点。首先,在环境的变化方面,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关键性和基础性的资源发生了变化;其二是经济时代的主导因素发生了变化。其次,在战略的调整方面,投资战略上,由过去的厂房、设备和生产线为主的有形资产转变为人才的培训和人员的激励创新,成长战略上,由规模经济转变为无形资产的创造与增值。再次,在竞争的焦点方面,从以前的资产和技术的竞争转变为现阶段人才的竞争,除此之外,竞争的焦点还有融入了知识和信息的产品,比如微软公司的软件等。

3 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

企业管理思想是管理活动中的基本理念与原则的升华,企业管理思想为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思想基础。在过去的企业管理发展历程当中,企业管理的思想深受历史渊源和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企业管理思想方面的“百家争鸣”,各种各样的管理思想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管理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的管理思想受到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因此,带有强烈的时代和历史烙印。知识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诞生出新的理念,比如,变革与创新、集成与融合、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等。

3.1 变革与创新

首先从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方面讲,在工业经济时期,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推动力,但是,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丢产品和技术的垄断,企业追求维护自身利益两个方面遏制了管理思想的变革与创新。企业的管理活动以追求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主要目的。

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推动着社会生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经济时期的企业在追求企业绩效上,主要以企业的成本,产品的质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知识经济时期企业的管理思想方面的变革主要在于创新,管理思想的变革包括了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组织管理的创新和管理制度的创新。而信息、知识和人才则为创新提供了基础,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变革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创新管理。

3.2 集成与融合

工业经济时期的组织管理以西方自由之父-亚当·斯密的分工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工业经济时期,劳动分工与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分工越细,工作效率也就越高,但是细致的劳动分工使得企业的协调工作变得复杂化。复杂的协调机制和规模庞大的协调机构使得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受到阻碍,由此诞生出一种新的思想,即集成与融合,这种思想逐渐成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指导性思想。

所谓集成,指的是将不同性质的事物在同一目标的引导下实现有机的合成。而融合指的是不同事物在集成的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产生新事物的过程。从上文可以看出,管理思想的集成与融合的作用都是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集成包括了多学科人才的集成、技术的集成、业务与管理过程的集成等,而管理思想的融合包括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之间的融合,现代管理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之间的融合,这些集成与融合为当代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集成与融合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很多企业和产品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计算机集成制造、团队工作等[2]。

3.3 以人为本思想

人既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不管是在农业经济时期、工业经济时期,还是在知识经济时期,人的因素一直受到重视。因此,在企业的管理思想的变革中,要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管理。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投资者的愿望,同时也要满足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物质、文化发展等的需要。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减少管理的层次、员工的教育培训等都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体现。

4 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组织与行为两方面特征的总和,市场竞争中永恒的逻辑就是优胜劣汰。在知识经济时期,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准确迅速的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及时更新完善技术,改进经营管理的策略。

4.1 团队工作

团队是企业基层组织和管理形式中的主要管理模式,以团队工作为主要管理模式的代表企业有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等。团队工作管理模式具有高质量、高效率、精干和灵活等特点,深受国际众多企业的认同。在精益生产系统中的主要支柱就是团队工作。同时,团队又包括了职能团队和项目团队。团队工作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劳动组织的灵活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创造精神,因此,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构建高素质的团队组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2 分形工厂

分形工厂来源于分形理论,分形在企业的形成过程中受递归机制的影响,可以衍生出变化无穷的复杂结构,分形的主要对象是依据其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某种方式实现整体相似。有关研究表明,任何经过漫长时间考验的事物都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企业也是一样。分形工厂具有自相似、自组织和动态的特点,分形工厂的结构特点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受分形结构特点的影响,分形工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4.3 虚拟企业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增强企业管理的灵活性,由于市场和社会的瞬息万变,市场机会稍纵即逝。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要抓住机遇,就要积极挖掘、合理配置并且有效的利用好企业内部的资源。虚拟企业是由几个成员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经营管理实体。组合的目的在于抓住市场机会,因此,一旦失去机会,这种组合式的虚拟企业也就解散了。虚拟企业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进行联系和合作,在虚拟企业中,组合成员根据市场机会提供自己的核心能力,把经济管理精力集中在核心能力和关键资源中。虚拟企业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5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在现代化科技水平和经济时代的推动下,企业的管理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管理的思想和管理模式上进行优化改革,实现企业管理的重大变革[3]。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企业不断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已经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管理愈来愈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式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进行分析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企业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特点

财务管理的本质是理财,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内容,财务管理是影响企业获得利益的最有效、最直接的管理环节,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特点

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方面的经济关系进行预测、协调、控制以及监督等各项工作。在企业经营的活动中要与财政、保险、税务以及其他有关行业、个人发生各种经济关系,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些经济关系又以价值的形式反映为资金的使用、筹集以及周转等各项财务活动。因此财务管理具有广泛的综合性。

2.财务管理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主要是说财务管理必须做到管理的统一化、标准化以及制度化。由于财务管理有《审计法》《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以及《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财务管理制度形成具有科学性和法律性的特点,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经营资金的周转、筹集以及企业经营的结果、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等都能通过科学的形式表达出来,使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调控、预测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也可以为企业增加资产,节约成本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从而说财务管理具有科学性的提点,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关系。

3.财务管理具有高度的灵敏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和制度下,企业已经成为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和独立法人。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不仅是企业投入资本实现增值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管理的主要中心。如果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必须要增加收入,而收入的增加相应的人、物、财也随着增加,这些将会通过资金的流动形式在财务上反应出来,并对财务的目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在企业管理中加强财务管理。

二、财务管理的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1.财务管理可以促进企业资金能够安全运转

在目前的很多的企业中,由于资金管理不当从而出现很多的问题和漏洞,比如常见的企业资金周转不开或者资金被挪用、资金缺口比较大,资金入不敷出以及常见的资金三角债等问题。所以在企业管理中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务之急。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可以确保资金的周转,以及做到专款专用等,从而可以有效防止资金的短缺,保证资金的流动和安全性。在企业管理中加强财务的管理,可以保证资产的增值和保值。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财务监督职能,因此可以有效保证企业财务以及资金的安全运转。

2.财务管理具有控制作用

在企业中,财务控制是保证财务活动正常运行的目标,也是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控制方式。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做好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因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做好财务控制的前提。其中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有:严格进行计量验证、健全原始记录、制定完善的企业结算制度等。(2)做好财务计划,编制财务计划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始点,并最终进行组织计划的落实和执行,从而达到不断改进企业内部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资金运行成本以及节约资金的支出等。在进行组织计划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进行评定财务管理各项财务管理的质量,并为企业财务房方面的决策提供有利的根据。(3)平衡财务支出,财务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平衡财务支出,平衡财务支出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企业内部财务实际情况进行调度,并合理进行组织企业资金利用,从而可以有效保证企业财务在生产的过程中合理运用。

3.从企业风险的角度进行分析财务管理的作用

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活动中,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会造成企业的实际的收益与预期的收益存在差异,从而使企业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导致损失。因此,财务管理在进行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在企业能够接受风险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企业的风险主要分为财产风险和经营风险,财产风险主要是由于举债给企业的收益造成的不稳定性;经营风险主要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给企业造成的不稳定性,比如常见的有产品销售、材料涨价以及产品的更新等造成的失误。如果在企业中加强财务管理,这些风险就可以通过财务管理进行合理的投资、筹资以及确定财务资本的结构等,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风险的发生,促进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志强:浅论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J].建材发展导向;2011,9(9):40--41.

篇(8)

一、财务预算管理内容在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意义

企业的预算目标控制着企业的日常活动,并且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在确立自己的预算目标以后,企业所有的部门员工的工作方向,以及活动执行都是按照预算标准来进行的,因此可以说切财务预算对企业经营具有控制的作用;企业的财务预算还能够有助于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因为企业的财务预算制定以后具有控制性,它所提供各类工作标准,因此推动企业的管理制度化;财务预算有利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预算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对企业的资金的预算工作,准确的现金预算能够为企业的资金使用提供预警信号,协助经营者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企业的财务预算还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预算目标是能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因此这会激励每个员工为实现预算目标而努力工作,所以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二、企业管理创新中财务预算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内容脱节。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内容是会为了预算而做的预算,并不是为了企业的创新内容而做的预算,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仅仅是财务行为,并不是企业的管理的主要方面。虽然现在我国的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且把预算管理的执行程度当做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准,但是现实情况是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却不是很清楚。所以这就造成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与企业管理创新内容脱节。

(二)财务预算管理没有依据企业管理创新的要求编制。现实情况是企业的预算管理的制定缺乏指导性,更缺少对企业发展的战略的规划,这样的情况,导致企业的财务预算缺乏指导性,不利于在企业中的经营管理的内容的发挥,他们在市场经济中也是依然缺少经验,不利于应用在市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做财务预算的时候,没有科学的企业发展的规划作为指导,所以在做预算编制的时候缺少客观性的原则,只是依靠企业的过去的经营作为企业的指导数据来对企业下一年的预算进行评估和编制,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经过考核这一关,这样的情况自然导致企业的预算发挥不出来应有的作用。

(三)预算编制方式模式化严重。我国的企业大部分采取的预算编制方式经常使用增量和减量的预算编制方法。这种方式比较容易让企业员工掌握,这种方式过于模式化,大家大都套用这种模式来进行预算的增减量工作,这种增减量工作有很大的漏洞,方法不灵活,所以说需要受到广大企业财务人员的关注。企业的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关键,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和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很重要,它影响着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也影响着企业的预算管理的效果。

(四)预算管理缺少审查监督作用。企业评价预算的主要依据是对预算结果的满意度进行测评,这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对预算结果的满意程度,管理者满意企业就会很容的通过预算,管理者不满,企业就很难通过预算。企业的这种做法不符合企业的管理,同时企业在进行预算的时候缺少对预算的审查监督,而一味地依照管理者的意思办事,监督全力执行不到位,所以说监督缺乏。企业的这种非客观的因素影响着企业预算工作,是企业预算工作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企业的工作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同时需要有一定自己的制度作为保障,这样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才有据可依。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真正在企业落实并且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前提是制度的规定,然后要把制度和规定落实下去,所以企业需要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因为这是制度落实的前提。在制度完成以后,员工工作就能够按规矩办事,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管理制度发挥自己的效果,以至于帮助企业提升自己的效益。预算管理工作指引着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关系着未来企业的业绩的怎样,所以这个工作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完整的组织机构,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以及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大家相互合作,才能够保障预算管理的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使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以前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大都采用固定的预算方法,凭借以前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经验和营业空间,以此直接来进行预算工作,而不是对企业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经营环境等作深入分析然后才进行企业的预算工作,但是随着经济的变化,传统的预算方法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的时候,预算方法也应该做改变,弹性预算方法应用在企业的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依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做预算;二企业的市场情况稳定的时候可以采取固定的预算。

(三)在企业管理创新中提高预算管理的控制力。企业的预算管理约束着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预算管理一定是依据所有目标来完成的。企业在执行预算的时候应该落实经营战略,加强企业的创新管理工作。企业的预算目标确立以后,企业各部门个工作人员在生产工作中都严格执行,切实围绕预算开展活动。企业执行机构按照预算的具体要求和方案实施预算控制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制约手段,企业把自己的优秀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在整个企业的预算中执行,预算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工作有控制力,企业做这个工作最主要的是形成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局面,以适应企业管理的创新工作。

(四)对企业预算管理进行科学考核。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应该注意规避在考核过程中收到非客观因素的影响,要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客观。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工作考核,目的是查看预算管理内容制定的是否科学,同时更能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能够侧面的评价一下企业员工的工作成绩。企业进行这样的考核,便于企业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针对问题的存在提出整改措施。对企业预算管理的考核要严格,进行预算例会制度、预算执行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的制度和监督制度面对这些都执行制约的手段,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急能够肯定预算的成绩,查找问题,总结原因,对后续工作的改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更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奖惩制度客观,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

(五)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及时反馈。企业做预算编制的时候,往往存在很多变量的数据和数值,因此企业应该及时作出调整,对这些变化的数据做好分析和安排,以便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依据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规定,便于以后企业对预算的管理工作。只有具备了先进性和现实性的预算工作,才能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本身是需要准确性的,员工的责任感就体现预算的准确性,预算准确方便预算信息的及时反馈给企业,便于企业做决策和决定,有利于强化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增强预算的认可度,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水平。

(六)对企业员工进行预算知识的培训。企业对员工做预算管理知识的培训,纠正大家对预算管理知识的错误认识,避免员工成为企业预算管理落实的障碍性因素。企业要在日常管理经营中建立开展财务预算管理的各类条件,并且促使工作人员做好条件的准备,也能保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预算知识的培训可以是技术知识的也可以是文化知识以及思想道德教育,主人翁意识的培养等都算在财务管理的知识范围内。企业的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应该相互配合,大家共同为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做好人力支持,以此来保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方沂.关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05)

篇(9)

1.1系统性

企业管理创新应具备系统性,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重要依据。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且主导性极强的综合性工作,其系统内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托,构成了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并使得企业能够稳定运行。如果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则要适时的改变管理模式,从创新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系统的制定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在保证管理系统正常运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1.2全员性

企业管理创新的阶段和程度都有一定的周期和范围,管理创新初期企业还只是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修改,或是引进较为先进的管理技术,但随着管理创新的逐步深入,管理模式和管理目标会发生极大的转变,最终形成所有员工都会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依靠员工来解决,使得管理创新更为人性化。企业在管理创新中也要依靠每一个员工来完善管理创新,每一个员工对管理中的创新内容都有发言权,这也体现出管理创新的全员性。

1.3变革性

管理创新的变革性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中权益关系的调整,因此在许多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创新的实质就是变革。从管理的角度上来看企业管理要想得到真正的创新,必须从管理的各角度出发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如: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股权管理制度等,从企业自身的各个利益体出发进行变革,创新过程有时往往会触动许多人际关系和个人利益,但如果企业管理不进行变革,日后必将为市场趋势所淘汰。

2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管理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偏低

现今,我国的各大小企业都有自己的科研机构或智囊团,其主要负责企业发展、企业管理、商机选择、企业产品的制定和规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各企业缺乏对市场的调研,或者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创新意识不强,造成几年后企业发展遇到瓶颈,生产效益大幅下滑。这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领导没有创新意识,管理工作不愿放权,想开展的创新模式或方法不被领导接受,造成创新意识受到严重的压迫和排斥。主体创新意识受限会直接导致创新能力的降低,并且也制约了企业管理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预见能力。

2.2创新氛围不足、环境不理想

氛围和环境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由于企业受体制或管理模式的束缚,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创新很难得到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创新意识的发展。企业人员对管理中的创新理念认识不足,人员传统意识超过了创新意识,这对企业的创新发展形成了障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自主创新意识略有提高,但受法制水平不高、政策不平衡、政企不分离等因素的制约,企业的创新环境很难到达理想程度。

2.3创新目标不明确

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对象,这是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管理中通过创新来更好更快的实现目标,一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目地。而现今,企业管理缺乏明确的管理创新目标,创新主体不明确,客体盲从,很难达到管理上的创新。创新目标不明确的因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没有相应的创新服务团队,管理创新目标模糊等,虽然政府一直在推动自主性创新或知识理念创新,但相应的辅助服务和政策较少,造成企业创新目标的不确定。

3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策略

3.1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

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企业分析发展方向、经营方向、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方式,其能够准确的对市场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帮助企业实现发展目标,同时企业战略管理是为了市场变化和经济变化提供理论依据的基础,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做好企业的战略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战略管理应进行创新,准确的制订短期、中期、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战略管理目标的建设阶段,必须要调动员工的创新热情,吸收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管理目标。

3.2企业运营管理的创新

运营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自己的产品以及服务,全面的实行组织、控制、计划等工作的创新,改变企业产品的运营流程,减少运营成本的支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改变产品的服务理念,以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运营管理创新说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不易,这主要是受企业自身条件、运营模式、经济实力、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制约,要想改变必须从自身的发展模式出发进行创新,笔者认为运营管理创新应具备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多样化是指产品种类、市场渠道、销售战略、服务模式,而专业化是指运营流程、生产技术更新、成本支出,创新运营管理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可以极大的提升企业在市场的地位。

篇(10)

我国企业政工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渐的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思想政治工作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将企业发展好,企业政工工作可以引导员工统一思想,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将调控机制做好,保证企业政工工作顺利进行,将企业政工工作做好,就可以为企业的管理作出贡献,让企业在正确的管理体制下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目前企业的政工工作虽然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是在企业的政工工作中还要注意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企业政工工作队伍在整体上的素质不高

企业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个人而言,在企业的管理中,需要重视人这一主体,尤其是在政工工作中,还要对政工工作队伍的建设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将管理工作做好,企业政工工作在整体的素质的体现上也需要加强,在质量上也需要得到重视,在进行企业政工工作的过程中,要将企业的政工工作做好,就要将以下的两个基本问题解决: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政工人员数量较少的问题,随着企业的发展,虽然政工工作已经得到了发展,在企业的管理中也获得了足够的重视,但是有很多的政工工作人员不重视企业政工工作,在政工工作的建设中,没有将企业的政工工作充分的发挥,这样就无法保证企业政工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的政工工作在挂历人员上也存在着短缺的现象,也会存在着严重缺乏的现象,另外一个就是职工的素质问题,在企业政工工作工作中,缺乏理论水平建设,在文化水平上也可以得到迅速的提高,在职工队伍的培训上,也缺乏着严重的影响,在员工的素质上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培养。

1.2 企业政工工作在制度上缺乏着保障

企业政工工作在企业的每一个经营环节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企业的政工工作中,有很多的领导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思想上也没有认识到位,无法互动,在企业的发展机制上也存在着问题,由于企业政工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小团体主义也会在整个企业中出现,企业的发展中也需要进行横向的联系,这样就导致了企业的政工工作在运行上存在着缓慢的现象,在保障机制上也没有一定的奖惩制度,,对于优秀的员工需要奖励,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政工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如果不重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那么对于电力企业政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就在着较为严重的阻碍。

1.3 企业政工工作在稳定性上较低

在企业政工工作中,作为政工工作人员就需要有着一定的综合能力,但是我国企业政工工作中还存在着员工工作时间短,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在职业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有很多的员工对企业政工工作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解,这样就导致了员工没有形成正确的理念,认为企业政工工作是没有稳定性的。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企业的政工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企业的政工工作也容易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对于政工工作的稳定性缺乏着准确的认识,在能力上也存在着不足,企业的政工工作没有精神支撑,面临着这些问题,就需要将人们的基本素质提高,这样就可以保证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否则是无法开展政工工作的。

2 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共同发展探讨

2.1 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企业政工工作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对于整体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主要的引导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划分为两种:第一,硬管理模式。硬管理主要是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行政命令,结合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现代化手段,从而实现企业的管理;第二,软管理模式。基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强化企业员工们共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营造良好的企业风气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企业管理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软件管理,主要是依靠企业政工工作。同时,在硬管理中,由于企业制度与组织纪律具有强制性,因而要想建设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以及共同价值观,必须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

2.2 促进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共同发展的策略

2.2.1 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

企业管理者要树立全局观与整体思想观念,构建人、事、思想相结合的新型机制。如在电力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干部不仅要对生产与效益负责,同时要对思想政治工作负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科学管理中涵盖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属于管理范畴,积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强度与管理效率,会更有力推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2 加强政工工作管理化建设

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管理化建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将宏观思想观念与道德规范进行有效融合,完善相关政策。同时,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强制性约束内容与法律法规进行有机结合。如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细化各类评比活动指标,加强检查考核,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工工作和管理的结合。

2.2.3 健全工作机制

上一篇: 传统的课堂教学 下一篇: 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