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6 23:58: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篇(1)

1.控制环境不良。

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基础的所在之处,其优劣情况将直接关乎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落实是否能够顺利,而内部控制的环境则主要包含企业管理层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以及能力等等方面,管理层对于管理哲学、经营观念的把握,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以及业绩评价机制等。首先,由于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相当薄弱,管理者受到文化水平以及视野等方面的限制,往往认为凭借个人的直接控制或者观察就足以可以评价企业经营的完整面貌,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体现在书面上的制度规范,只有产品占领市场和扩大营销才是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根本所在;其次,企业的经营者或者职工常常是与企业所有者关系较为亲近的人员,他们十分容易团结起来进行艰苦的创业,然而企业内部容易因此而产生任人唯亲的现象,部分人员甚至会无意识的凭借个人身份对制度与规则进行破坏;最后,多数中小企业经理人还无法肩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就让企业承担损失,对于经理人本身的奖惩措施也相对较少。

2.风险管理不足。

从中小企业内控的现状看,有些企业严重缺乏风险的控制意识及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既没有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也没有设置专门机构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层在风险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对现有市场缺乏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其结果往往导致经营者对于形势盲目乐观,一旦出现真正的风险,经营者缺乏应变能力导致内控失败;二是管理层对于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等变化缺乏预见性,这无疑会导致企业对于一些新业务没能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由于无章可循,内部控制失去健全性。

3.控制活动不到位。

经调查表明,能够单独设置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相对较少,而且对于应该进行有效控制的很多方面,大多数企业却从未进行有效控制。比如实物资产与货币资金的控制方面,经调查分别有15.6%和56.7%的企业未对货币资金或者实物资产进行有效控制。

4.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信息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以及效果,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实施情况如何,存在何种问题,都应当通过沟通渠道向实施内在控制的上层管理机构进行传递,然而多数企业不重视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

二、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一直被当作为企业内部事物来处理,然而对于内部控制缺乏认识的企业则一般是对国外或者大企业模式进行效仿,这些模式对于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有一定适用限制。发展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发挥政府主导性作用。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可以从政策、法制建设、管理监督等几个方面来入手,通过政策的宣传来引导企业提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进而使中小企业能够明白建立起有效内控系统的真正意义所在、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性,通过法制建设来建立健全更加高效、透明、公正的市场竞争法则,通过监督管理来加强对于专业人才的培训,从而规范内部控制过程。

2.加强风险评估。

COSO的报告认为,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是控制的关键要素。企业应当恰当分析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并时刻关注外界的威胁与机会,充分考虑自身的生存发展机遇,懂得适时规避战略、财务、信息化等各个方面风险,运用风险评估方法、技术、程序等对企业可能面对的所有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出风险性质与程度。

篇(2)

1.1 内部控制的发展沿革

从最初的内部牵制,发展为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后来的内部控制结构,到今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及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产生和发展已有很长一段历史。

1.2 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原则及要素

(1)内部控制含义

《企业内控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内控是指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它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

(2)内部控制目标

《企业内控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内控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3)内控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①全面性原则;②重要性原则;③制衡性原则;④适应性原则;⑤成本效益原则。

(4)内部控制要素主要有:

①内部环境;②目标设定;③事项识别;④风险评估;⑤风险对策;⑥控制活动;⑦信息与沟通;⑧检查监督。

1.3 对COSO 《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的解读

COSO从目标、层次和构成要素等三个维度构造了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框架。其中,企业采用ERM的合规、报告、营运和战略四个目标,呈递而又相互影响。构成要素包含:监控、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响应、风险评估、事件识别、目标设定和内部环境八个部分。企业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不完全遵循以上顺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层次则是企业需要沿着分支机构、业务单位和部门逐渐推进,从而使公司有效运行,便于企业对风险的整体把握。这三个框架从三个维度涵盖了以往关于ERM讨论的各个方面,实现了COSO为有关ERM讨论提供统一框架的初衷。但这个框架还很粗糙,有待进一步完善。

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了非常突出的问题:比如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控制制度的建立让位于业务的发展;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等等。这些问题造成了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等现象,更存在有一些企业出现了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了企业效率低下,甚至威胁到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1]。

2.1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及对其认识、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治理体制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和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不力等问题。

虽然有些中小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表现在:一是偏重于事后控制,内部控制基本上还属于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二是注重钱财等有形资源的控制;三是内部控制缺乏联系性,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没有将整个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联系在一起。主要是缺少“自控”和“他控”。

2.2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任何中小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全面,员工也没有内部控制意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这些都造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的薄弱。中小企业控制环境不完善表现在:首先,控制意识薄弱。企业人员往往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其次,企业人事政策不完善,企业考核制度不全面[4]。

2.3 中小企业风险意识不强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风险管理则涵盖了内部控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只有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出恰当的判断并采取应对措施,才能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意识比较薄弱,风险管理不够规范,在做出各种决策时大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没有建立起规范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机制,这给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有些中小企业对自身的风险评估不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企业存在的风险。

2.4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素质不高

篇(3)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指的是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准确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指的是对会计记录、会计业务和会计报表的准确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

一、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

很多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仅停留在初始阶段,他们把内部控制看作是各种文件、制度和手册的堆砌,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内部监督;也有的中小企业把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成本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有的中小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只处在感性阶段。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发展较晚,虽经过十几年的大力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由此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甚至是资产流失的案件不断有发生。

2.企业管理中的权责不清

在我国的中小企业管理中往往存在严重的权责不清现象,在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谁都应该管谁都不管的领域,当这些领域出现问题后各方是互往往互相推诿,谁都追究不了责任,最终当然是不了了之。而且由于各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常常会发生决策的失误从而造成资源浪费。这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各种损失,也妨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3.企业的预算管理还不够规范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当中,企业的预算往往是采用的总经理负责组织编制,上报董事会批服后实施,但是由于董事会与总经理之间信息往往不对称, 因此董事会往往不能对总经理提出预算方案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董事会职权在预算管理中被弱化的现象经常发生,从而在预算管理中经常发生了的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从而预算管理的协调、计划和控制的作用往往被削弱,人为留下了内部控制控的隐患。

4.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有效的薄弱环节。有时计划可能是好的,但是并没有人去跟踪考核、去评价纠错或者说没有认真的去跟踪考核、去评价纠错,而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因此执行效果可想而知。因为无论我们的计划多么有效、多么完善,但如果没有有效的考核、评价,它应有的作用都很难发挥出来。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完善

1.完善企业内控环境,严格授权审批制度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企业在建立各个组织机构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在各个组织机构设置方面,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符合企业经营特点的内部组织结构,合理、有效地设置各个部门和岗位,建立部门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内部各个部门乃至各个岗位牵制制衡制度,推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2.建立健全财产保全制度,防范经营风险

中小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的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

3.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切实推行能发挥作用的预算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经营特点的会计处理流程,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在实行国家统一的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规范设定明细科目。预算是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达到企业既定目标而编制的财务、资本、经营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中小企业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抓手推行推行能发挥作用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对预算结果进行及时科学的分析,对产生的差异进行有效控制。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报告制度,完善企业内部审计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制度,要借助会计管理手段,如实反映经营状况,及时披露相关重要信息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时效性和针对性的需要。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内部审计控制是一个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有效、合理和合规的独立评价部门。内部审计在企业当中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并直接对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越仔细,就越能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9年7月1日实施.

篇(4)

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人员少等因素,内部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稍微大的企业划分的部门要多,较小型企业设置的部门相对较少,并且由于人员不足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很多企业往往“一才多用”,比如会计兼职出纳,甚至还做审计工作;采购人员又是销售人员等,这样一来,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实施起来就相对困难,岗位之间也缺乏牵制性和有效监督。中小型企业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同时还导致部门之间“家长式”管理模式更加严重,因为企业本身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使权力更加集中在管理层手里,而下属部门无法发挥作用,最终导致人才流失。

(二)企业内部管理层、执行层人员缺乏职业素质

一些企业的管理层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真正作用,对内部控制缺乏合理的理解,有些人甚至盲目地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就是加强人员管理,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和方法。据有关调查,我国约占40%的管理人员缺乏风险规避意识,比如在供应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由于管理层的凌驾控制,再加上执行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教育,从而增加了公司内部经营风险,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盈利与发展。

(三)企业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交流

很多企业部门之间缺乏主动沟通交流,导致对其他业务活动生疏,影响企业运营的流畅性,这种封闭式的模式会致使某些环节出现管理风险。此外,管理层和下属执行人员沟通较少,有些管理人员与下属串通舞弊,无视内部控制制度。这种以利益为先的做法使得内部控制失去作用。

企业内部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间缺乏沟通,影响企业扩大资金规模,降低企业的信任度。企业内部与客户、供应商缺乏交流,致使企业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对公司的采购数量、质量都会有不良影响,并且没有真正地做到对客户负责,销售产品时对客户的承诺实施不到位等。企业本身与其子公司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放松了对子公司的业务控制,对子公司的重大交易事项、重大投资项目管理松懈,未对其进行定时有效的内部审计等,这些都是企业缺乏信息交流导致的后果。

(四)企业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

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内部根本没设置审计机构,这些权力都分散在各个管理层手中,却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有些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由于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组织不科学、不合理,或者是审计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再加上职责分工不清等因素,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真实性和独立性。在审计和监督过程中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明知故犯的行为没有及时给予纠正,对管理层、执行层的这些行为没有更好地完善审计制度加以监督。在公司的审计机构中还存在未经授权审批就开展各项活动,因为得不到上级支持而失效的现象,审计人员未对重大审计问题提出质疑,未进行深入调查,使得业务风险变大,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降低了经营质量。

(五)企业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

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为追求企业利润忽视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促使企业内部矛盾日趋恶化,加大了员工的抵触和反抗心理。例如,在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出现行贿,采购人员从供货商那里获得一定的优惠却未真实汇报,销售人员故意抬高价格销售给顾客从中取得差价等这些不和谐的现象都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由于管理层没有做好带头作用,没有合理的实施计划,致使企业内部人员缺乏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没有良好的管理理念,企业缺乏凝聚力,在某些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务,成为企业获取更高利润的绊脚石。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发展的建议

(一)合理设置企业的组织机构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大小、资金多少、人员多少等情况合理规划组织机构,将权力分散到各个部门,制定严格的职工考核制度,加强部门人员的责任考核,让部门将各自的经济业务落实到位,定时向上级管理人员汇报工作。在经济业务活动中,组织机构都应经过授权,如采购员的采购计划要经过采购经理的批准,销售员的销售计划要经过销售经理的批准等,做到相互控制。由于企业的人数不多,应该重视对人员分工与合作,避免人才流失,同时各个部门要做好岗位监督,这样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

(二)着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层、执行层的职业素质

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实行内部控制,其次管理层要知道怎样实施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在哪些方面,由谁来实施,最后要达到的效果等,对员工要实行奖惩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公平对待每位员工,激励政策与惩戒方法要结合。管理层要对每位员工的业绩、上下班时间、出勤率、请假情况进行考核,定时进行职工专业技能培训,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也有利于开展内部控制,有利于每个部门对业绩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控制。

(三)加强企业内部、外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应该有一个和谐的氛围,打破封闭式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沟通交流和业务活动的流畅性。对管理层要实行考核制度,规避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串通舞弊,促进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的信息沟通。上级人员多与下级人员沟通,不仅有利于管理人员对业务活动的了解,减少内部控制矛盾,还能深入关心下属人员。

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之间要有经常往来联系,彼此了解,使对方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为资金的长期运转打下基础。企业的采购部门、营销部门要时常做市场调查,及时反馈市场的采购、销售情况,为企业的采购和营销计划做准备。企业对待往来多的供应商可以实行优待政策,为企业长期的合作打下基础。企业对待顾客要守信用,要有责任心,不仅在销售时要做到让顾客满意,在售后也要实现对顾客的承诺,做到让顾客放心。对企业的子公司,更不能放松内控管理,公司可以组织专员不定时对其进行内部监督,审查其重大交易事项是否符合正常营运范围、是否经过审批,管理人员是否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对其进行控制监督,管理人员是否各司其职、是否存在利益关系,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与其经营活动相符,是否存在错报、漏报等现象。做好母子公司间的信息沟通,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良好开展,为企业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落实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篇(5)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因与对象分析――基于苏州3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3日

2012年1月1日,被誉为中国“萨班斯法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终于正式实施,较之前定的2009年7月1日实施的原计划整整推迟了两年半。实施范围也被缩小至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笔者认为,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与实施对于我国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与实施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实施范围仅仅局限于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对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重要地位的数量庞大且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的遗漏,其意义将大打折扣。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二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该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中小企业。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不同的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该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考虑中小企业自身需要,从而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可操作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为此,笔者在苏州市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苏州300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起到借鉴与参考作用。

一、苏州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300家中小企业,按照行业分为:餐饮30家;宾馆20家;房地产中介15家、服装业30家、广告业25家、百货零售20家、食品批发25家、装修设计25家、快递30家、机械制造20家、电子30家、新材料30家,占所调查企业的比例分别为10%、6.7%、5%、10%、8.3%、6.7%、8.3%、8.3%、10%、6.7%、10%、10%。(图1)

在调查中小企业负责人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认知程度方面,只有15家企业负责人表示熟悉,占全部调查企业的5%,24家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知道,占全部调查企业的8%,261家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不知道,占被调查中小企业总数的87%。(图2)

关于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54家中小企业表示已经建立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占全部调查企业的18%;其中,地产中介10家、快递8家、机械制造11家、电子12家、新材料13家,在已建立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小企业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9%、15%、20%、22%、24%;在被调查企业所处的行业中占比分别为66.7%、26.7%、55%、40%、43.3%。(图3、图4)

在调查这些中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因时,选股东要求的有13家、防范风险的有22家、银行贷款需要的有5家,上市融资的有6家,需要获得政府各项认证的有8家,在已建立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4%、41%、9%、11%、15%。(图5)

对于企业是否采取了内部控制措施,300家企业均认为已经采取了内部控制措施,占全部调查企业的100%;在这些措施中,涉及到对人的控制占85%、对资金的控制占100%、对物的控制均占90%,对技术的控制占65%,对信用的控制仅占25%。

二、数据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力具有很明显的内源性特征。在被调查中小企业中,87%的负责人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无所知,可是被调查企业100%却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措施。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上,来自内部的压力和需求(股东要求、防范风险)占65%,来自外部的约束(政府认证、银行贷款、上市融资)仅占35%。这些充分说明外部的法律约束对于中小企业负责人而言效用有限,中小企业都能自发性地采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内部控制措施,因此,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动力具有很明显的内源性特征。控制是管理的职能之一,其被定义为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组织目标,运用一定的控制机制和控制手段,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按照控制主体与控制客体是否处于同一组织且是否自愿的标准,控制可以分为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外部控制的控制主体是组织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并非企业自愿。内部控制的控制主体则是组织内部的部门、人员或由组织委托的外部专业性组织,它是一种自我控制,是为实现组织利益而做出的某种努力,是一种为了自我利益最大化、风险损失最小化所进行的控制,是典型的利己行为;而外部控制是以社会利益或者宏观利益诉求为出发点的,相对于内部控制而言,是利他行为。因此,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上是自我控制,是一种完全自愿性的控制行为,具有很强的内源动力。只要企业愿意,随时可以实施内部控制管理,任何机构和组织都不会进行干预。

(二)风险防范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在被调查中小企业中,41%的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小企业中,对风险防范要求较高的地产中介和快递占比分别为66.7%、26.7%。这充分表明: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防范风险、纠错查弊。采取的控制手段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组织控制。即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岗位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其核心思想就是“内部牵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如会计工作中的会计与出纳即属于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将不相容职务分离主要基于以下假设:即两个人无意识地犯同一个错误的概率很低。应当加以分离的不相容职务主要归为以下几类: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分离;第二,组织机构的相互牵制。一个企业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应体现相互牵制的原则,具体要求是: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否则就不能进行;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财务控制。其目的是保障资金和财产的安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制定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第二,资金与实物控制。即对本企业资金与实物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限制接近,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保护资产的安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财产实有量与有关记录一致等。

三、启示

通过对苏州3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我们可以得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动力具有很明显的内源性特征,其控制的对象也主要是防范风险、纠错查弊。这给我国接下来《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提供了很重要的启示: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主要适用于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因此,《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该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其指导思想是:在内部控制的动力方面,应该充分调动中小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鼓励中小企业利益相关者参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真正实现内部人监管和内部人控制。企业外部通过完备的立法、严格的执法,将监管范围扩大到所有中小企业,通过将约束机制以法律的形式由外部传递到企业内部,从而达到让企业自觉进行自我控制。在内部控制的对象方面,应该引导和规范中小企业将内部控制对象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环节,覆盖企业全价值链,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社会信用等一切资源进行全要素控制。

对人的控制主要涉及人,又称行为控制,与事务控制相对,主要人员分配、工作评价、人力开发等;对资金的控制主要涉及财务管理、预算控制、成本控制、资金安全使用、效益分析等;对物的控制主要涉及资源利用、物料的采购、存储与使用,设备的保养与更新、办公条件和办公设施等;对信息的控制主要涉及组织外部、内部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反馈、处理与利用、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等;对技术的控制主要涉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引进与使用,各种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的制定与执行等;对时间的控制主要是如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组织目标等。对信用的控制,如通过组织的实践活动、媒体宣传和从事公益事业等手段,树立本组织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客体较为片面,单一视角无法准确、全面反映内部控制客体的全过程和全要素的特征。例如:基于会计和审计角度的内部控制,虽然对于资金管理、预算控制、风险管理等较为重视,但对于行为控制和观念却少有顾及。可是,在由委托关系组成的组织层级结构中,要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内部各组织层级的观念和行为的统一,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将会成为今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和实践重点和热点。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企业防范风险、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整体比较短,其寿命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起步比较晚,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财政部的一系列内部控制规范上。2008年6月,财政部、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被称为中国版萨班斯法案,该规范为我国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了基本框架。但该规范主要是针对大公司的,我国还没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学者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们选择了我国西部被称为“钒钛之都”的攀枝花市作为调查对象,分析攀枝花市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并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二、样本的选择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66份,有效问卷64份。问卷调查按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设计,内容涉及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程序、信息沟通、内部审计等方面。

由于问卷调查的项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我们要求由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填写问卷。被调查的人员中,会计及其相关岗位人员55人,占总人数的85.94%;其他人员9人,占14.06%。

从被调查企业的性质来看,国有企业4家,民营企业60家,无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问卷调查把企业资产规模分为5个档次,其中:100万元以下的13家(占20.3%)、100—200万元的企业14家(占21.9%)、500—1 000万元的6家(占9.4%)、1 000—2 000万元的5家(占7.8%),2 000万元以上的23家(占35.9%),另外有3家企业的资产情况不明。

从被调查企业所处的行业来看,包括制造业15家(占23.4%)、采掘业5家(占7.8%)、建筑业4家(占6.2%)、交通运输及邮电业5家(占7.8%)、批发及零售贸易业5家(占7.8%)、金融保险业1家(占1.6%)、房地产业2家(占3.2%)、社会服务业3家(占4.7%)、信息技术产业2家(占3.2%)、其他行业22家(占34.2%)。

被调查对象覆盖了性质、规模及行业不同的企业,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攀枝花市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核心与基础。本次问卷调查中主要设计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等观测点。基于中小企业特殊性和收回问卷的情况,本文将分析重点放在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上。

1.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为了考察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情况,问卷设计了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的参与者、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了解等指标。

(1)内部控制目标

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性、资产安全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从调查结果来看(表1),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内部控制目标包括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可靠性和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87.5%的被调查者认为内部控制目标包括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另外有76.6%的被调查者认为防止错误和舞弊是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调查结果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表述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小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从理论上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2)内部控制的参与者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并强调董事会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参与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表2),认为由董事会参与的有41家,占64.1%;认为由全体员工参与的只有47家,占73.4%;80%以上的被调查者企业选择了由财务人员和管理层参与。较多的被调查者选择由财务人员参与和我们一贯把内部控制定位于会计控制是有密切关系的。而对企业实际参与内部控制人员的调查显示(表2),财务人员参与的46家,占71.9%;管理层参与的58家,占90.6%;只有21.9%的企业由全体员工参与。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参与者的认识还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往往是由企业管理者建立和实施,与普通员工无关,可能造成在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中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3)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了解

我国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攀枝花市财政部门也把内部控制作为近几年会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从调查结果看(表3),只有7.81%的人对规范很熟悉,有35.94%的人选择了知道的很少或不知道。可见,相关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宣传和讲解还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也不利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

(4)对内部控制的态度

关于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调查显示(表4),有23家企业(占35.94%)认真贯彻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有38家企业(占59.38%)支持内部控制,但限于条件不能实施;只有3家企业(占4.69%)不支持。结合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不能较好地实施内部控制。

2.公司治理结构

科学有效的治理结构是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本次问卷仅对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为同一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表5),被调查企业中43家企业实现了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分离,占67.19%;21家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同一人,占32.81%。说明有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和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及人们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认识有一定关系。

3.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可以推动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并弥补内部控制的不足。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显示(表6),有5家被调查者选择不重视企业文化,占7.81%;选择很重视的也只有15家,占23.44%;有将近7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或较重视两个比较中性的回答。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调查结果与中小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

4.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查结果显示(表7),11家企业(占17.19%)未制定或人力资源政策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25家企业(占39.06%)的人力资源政策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他28家企业(占43.75%)选择的一般或较利于。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人”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制定和实施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分析经营中的相关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的过程。问卷调查将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机构的建立情况作为观测点。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表8),只有17家企业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占被调查企业的26.56%;40家企业风险意识一般,占62.5%;另外有7家企业风险意识弱或没有风险意识,占10.94%。关于风险评估机构建立情况的调查显示(表9),只有20.31%的企业建立了风险评估机构,其余近80%的企业尚未建立风险评估机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复杂化,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面临的各种风险,但只有少数企业建立了风险评估机构,风险评估工作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同时一些企业的风险意识还有待加强。

(三)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是企业为了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总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表10),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13家单独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占被调查企业的20.3%;有28家是把内部控制制度融合在规章制度中,占43.7%;而有23家几乎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占35.9%。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控制、筹资控制、预算控制、担保控制等,调查结果显示(表11),62家被调查企业(占96.9%)实施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48家企业(占75%)建立了实物资产和成本费用控制;32家企业(占50%)实施了预算控制;其他各项控制的实施比率都低于50%。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是每个企业都应该严格实施的内部控制,而从调查结果看,还有25%的企业没有实施实物资产控制。有一些控制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实施的,如工程项目控制、担保控制,但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等,一般企业都应该有,而在被调查企业中的实施比例都只有34.4%和48.4%。可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展。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方法,问卷调查设置了8个观测点。调查结果显示(表1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总体不太理想。在8个项目中,实施最好的是会计系统控制和财产保护控制,有超过60%的企业选择的是较好或很好,只有不超过10%的企业认为没有建立或实施效果差。其次是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授权批准控制,虽然选择较好和很好的只有40%多,但是另外有30%多的企业选择的是实施效果一般,只有不超过20%的企业选择没有建立或实施效果较差。实施最差是的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及电子信息控制,认为没有建立或实施效果差的被调查企业都达到20%以上。

(四)信息与沟通

问卷对被调查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程序建立情况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中(表13),只有12家企业(占18.75%)建立了内部控制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52家企业(占81.25%)的企业没有建立有关的传递程序。

关于有关信息在企业中传递情况显示(表14),有关信息在上下级之间及各部门都畅通的只有26家(占40.63%),但是都不畅通的也只有8家(占12.5%)。说明中小企业信息的传递基本是畅通的。

综合调查结果来看,80%的中小企业没有建立信息传递程序,但信息传递基本通畅,这和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少,信息传递更容易有关系。但一部分中小企业还需要加强上下级的沟通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五)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过程。调查显示(表15),只有12家企业(占18.75%)建立了专门的审计机构,52家企业(占81.25%)没有建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关于是否安排专门审计人员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只有22家(占34.38%)的企业安排有专门的审计人员,另外65.63%的企业都没有安排专门的审计人员。

对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表16),只有13家企业(占20.31%)会对内部控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36家企业(占56.25%)偶尔会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价;15家企业(占23.44%)从不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不管是从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安排还是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内部监督都有待加强。

四、建议

我们的问卷调查虽然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问卷调查规模偏少、问卷内容设计还不够全面、被调查企业相关人员对人有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等,但通过问卷调查还是发现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理论研究者等各方面的努力。针对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出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是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指南。我国于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适用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出于规模、人员素质、成本效益等方面的考虑,要按照该规范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是有难度的。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尽快出台适合于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并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进行指导。

(二)提升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内部控制概念引入我国不过十多年的历史,真正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也是近七八年的事情,所以整体来讲,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不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使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自觉自愿地进行内部控制建设。中小企业也应采取培训、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参与者应该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为企业遵守法规、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合理保证,还为企业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三)完善控制政策和程序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组织机构简单,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内部控制的实施范围不可能涉及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但是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建立和完善各项控制政策和程序,保证各项控制程序的有效实施。

(四)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中小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机构,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初期主要在国有企业中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职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一些民营企业也开始开展审计工作。但总体来看,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作用的认识还很有限,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进一步认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及实现企业目标中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薇.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09(9).

[2] 康金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9(6).

篇(7)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企业内部是企业管理者从内部的牵制进行相互之间的制约。指定出一定的企业内部组织的激励与结构,从而形成一定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自身内部控制的加强。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的主要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为目的,以企业内部分工为基础的控制机制。

二、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阐述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内部控制对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意义重大,特别是针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真实性的维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一项可以以低成本达到企业管理提升的基础性的工作。所以国内外企业都普遍重视内部工作工作。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协调好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管理出现混乱;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各个各个环节进行相互的监督,从而更好的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利于规范财产物资的管理工作,防止出现小金库,从而有利于维护企业内部资产完整;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有利于消除各种违法隐患,从制度上减少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现金的经营管理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健康发展,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部分。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和原则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一般都有着科学的体系,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一般会坚持成本效益的原则以及相关牵制的原则,同时也会考虑到岗位责任原则与协调配合原则。上述原则都是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实际需要坚持的原则。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应该以《会计法》为基础进行控制制度的设计。对不相容的的职务要进行必要的分离,对于授权则需要进行授权的批准控制,坚决按照《会计法》所规定的具体内容进行制度的指定,妥善保管好会计的交接办法,充分认识到会计的监督作用,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进行对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同上上述的内部设计方法,建立一套符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经济发展快,经济活跃的地区往往是中小企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中小企业虽然在数量上有所突破,但中小企业依旧存在组织结构较为简单,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一些中小企业的法律观念淡薄,对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工作中企业内部的牵制作用很难落实,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企业自己随意捏造篡改企业的会计数据,缺乏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妥善保管等等。这些究根结底是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中小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普遍存在做假账的现象,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为了进行偷税漏税,加之检查部门对中小企业的审核不严,造成了中小企业会计造假成为普遍现象。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获取主管部门的想干支持,进行了数据与业绩的粉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中小企业本身的财务队伍薄弱,很多企业的会计往往是老板的亲戚,业务能力较差,在工作中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概率较大。

(二)企业资产安全系数普遍较低

因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普遍没有受到重视,很多没有建立起来科学的内部控制的体系,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时间缓慢,没有很好的对于业务往来的信用评估体系,很容易造成企业的坏账呆账的形成;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现金管理不够严格,没有科学的现金使用计划,造成现金的闲置或者缺乏现金,致使企业对现金的使用出现浪费现象。存货中出现的问题更为明显,很多小企业存货占用资金过大,为企业资金的周转造成很大的困难。对企业固定资产,原材料的的管理不足,很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的浪费。

五、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以及建议

(一)重视人的因素,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是企业进行内控控制的先决条件。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应该首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从上到下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只有在企业的人才资源管理,公司组织结构建设,管理理念更新等,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归根结底是要落实到人的因素。所以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需要重视人员素质的提升和改善。应该做到会计人员的持证上岗,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会计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律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在会计人员的选用上要指定标准,严格选拔程序,聘用法律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的会计人员进行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

(二)建立起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权责关系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容易产生重叠,这也会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该尽力树立扁平化的企业管理理念,较少冗余机构,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做好工作。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来责任明确的追究制度,将企业的财务指标落实到个人和单位,依据岗位赋予财务人员相对应的权限以及职责,最后根据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考评。在进行职责划分时,主要要考虑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企业不相容的职务必须由企业不同的人员和部门进行办理,以加强岗位在设置过程中的相互牵制作用。

(三)健全企业资产的安全维护制度

针对中小企业在企业资产的安全管理等方面所产生的一些问题。首先要努力提高中小小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对现金持有的比率要进行合理的把控,减少资金的流失和浪费,保持合理的现金使用比率。做到不白条抵库,不坐支现金。同时要加强企业应收装款的管理,做好账龄的控制管理,定期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核对,以防止发生坏账呆账,及时的进行收款。加强企业库存的管理,尽可能减少存货,以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可以确保资金的最佳的结构。

六、小结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适应生产经营的管理需要而产生的,是现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存在经营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中小企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职能的调整、人员的更替、管理手段的更新,都可能造成内部控制的某些失效,现在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可能三、五年后会不再适应。因此,应该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适时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修改、完善,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控制功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取得更大的效果,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无论何种组织结构,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只有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使中小企业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林.关于强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22)

篇(8)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这种紧张的竞争局面,中小企业只有搞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加强对企业内部财政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企业风险,让企业得到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往往是企业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健全的企业内部审计拥有管理能力和职业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以及科学的调控方针,与此同时,审计的内部信息流通状况也十分流畅,只有这样,企业上下才能高效运行,从而创造更高的利润。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缺少健全的审计安全与内部监督体系

从目前的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中小企业的内部缺少健全的审计安全维护与内部监督体系,这种缺失容易造成企业在进行业务签订时缺少一定的规划性,一旦业务出现稳定,就会给企业造成十分巨大的损失。这种完善体系的欠缺往往会使整个公司形成小型家族企业,毕竟公司需要的人数是有限的,当没有合理的审计监督部门时,很多没有才能却依靠关系进入公司的人就会大大增加,从而使企业的职务与权力相分离,最终导致整个审计系统业务混乱,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时不能实现公平合理的评估与考核,最终让整个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2.风险预测和信息传递存在一定滞后性

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审计上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风险预测和信息传递上的滞后性,从某种角度来讲,只有信息快速地被传递到需要的人面前,才能得到最快的处理,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行流畅度。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信息流畅程度却往往不够,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传递时甚至还在使用原始的人工往返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公司内部的控制审计的难度,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在风险评估上由于员工的职业能力的差距存在很大的预警预测漏洞,在风险评估审计上对现有形式认识不足,从而让整个审计部门都陷入僵局。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系统审计安全监督系统

对于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来说,只有建立完善的系统审计安全监督系统,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公司的运行效率。在完善安全监督体系的同时,企业要注意定时梳理公司内部的业务流程,对于那些与内部审计流程产生冲突的制度要适当摒弃。以企业的产品销售环节为例,在与客户签订合同的时候,审计管理人员要注意建立全面的客户信息档案记录,同时对客户信用进行额度评判,减少因客户信用缺失而造成的损失。企业审计人员要对公司的财产记录进行不定期的审查,减少下级工作人员的现象,对于企业的审计安全监督人员,企业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一旦录用后还要签订审计记录保密和责任承担合同,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对内部的审计控制力度。

2.科学规划内部控制审计准则

科学规划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是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要求,只有内部审计准则制定的得符合本企业的现状才能更好的让企业审计流畅运行。在中小企业中,由于工作人员和员工自身职业能力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不能相容的工作就会让一个人控制,在进行公司的内部审计时就会产生很大的漏洞。因此,中小企业要科学规划内部审计准则,减少甚至杜绝这种现象,将员工的职业工作明确化,对于有冲突的任务要及时调配,从而让整个企业的内部审计、决策和反馈监督系统都能够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中又相互平衡,从而使上下合一,有秩序的完成整个审计流程,让企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3.强化风险评估和财产预测手段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利益与风险并存,因此,有效地对风险进行进行预测评估,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业务与财产风险,是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管理层凌驾于审计控制上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业务风险。因此,在进行强化风险评估和财产预测手段的完善与强化时,企业的审计员工也要对企业的董事会活动和回忆记录进行定期的审计,将审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凌驾于管理阶层之上,减少决策的风险与失误。另一方面,企业就要加强对公司内部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在会计师的选择上,要通过观察会计师平时的业务活动来评估员工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念,从而从基础上保证公司的财政审计的真确与安全性。

4.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流畅度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要想在审计工作上提高效率,提高内部对审计的控制力,就要有效地利用起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提高公司内部的审计信息流畅度,减少因信息传递的滞后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十分复杂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职业差距也很大,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管理系统都是参照大企业的程序进行构建的,但是因为中小企业从人员到内部规模的软件实力的差距,反而不能发挥作用。中小企业可以引进云管理的方法进行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这种信息手法可以减少传递的时间差,让最有利的信息最快到达公司管理者的面前,减少中间环节的的行为和信息传递误差漏洞。

三、结语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实力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中小企业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才能够不断提升。从目前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现状来看,企业内部的控制部门和体系十分复杂,在业务的处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功能局限性,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要对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进行素质提升,对于优秀的人才进行合理的调配,使其带动整个审计部门不断进步。中小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发展现状,搞好内部控制审计,强化企业的系统控制和安全风险预警调控能力,从而让企业步入正轨,从而获得高校、可持续的发展。(作者单位: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日

我国中小企业成立和发展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进行的,具有反应敏捷、经营灵活等优势,同时也有管理随意等缺陷,这些缺陷给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中小企业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合理的企业内部授权,发动全体员工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承担相应职责并发挥积极作用。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于2008年6月28日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该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当不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经营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威胁到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授权批准方面存在较多漏洞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违背了内部控制全面性的原则。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制度等均未建立。

2、授权批准存在较多漏洞。授权批准控制是内部控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授权批准是指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在日常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按照规定的授权程序,复核审查相关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做出批准、不予批准或其他意见。很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授权审批不完善的现象,如授权审批有较大随意性、越权审批等,都有可能引发重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给中小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内部控制还没有融入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中

1、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虽然很多企业都制定了整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导致内部控制未能得到应有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如:不少中小企业中的内控制度和老板的意见出现不一致时,还是以老板的意见为准,使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应用。

2、内部控制还没有融入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中。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创业式的组织机构,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都是以老板的意见为最终意见的。而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充分认识,所以目前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是在财会部门内部执行,这对于防范经营风险非常不利。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弱化,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1、内部审计职能弱化。据调查,我国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虽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职能严重弱化,不能正确地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职能部门的绩效。这会导致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混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上,对执行情况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监督。企业管理者就很难了解到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执行的结果如何、是否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更难做出完善的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此同时,企业缺少了必要监督,健全和完善的激励机制难以开展。即使企业内控制度执行有效,相关员工也很难得到相应的鼓励,这势必会挫伤全体员工执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三、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控控制制度

1、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中小企业应该在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职责合理设置和分工,尽量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中小企业在不能做到充分划分职责的情况下,则应当建立交叉复核制度等来弥补内部控制制度。

2、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应该对企业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事务权限加以控制。中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要杜绝未经授权或超越授权办理相关事务。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中小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只有合理科学的授权才能杜绝舞弊现象的滋生。

3、建立预算控制制度。中小企业应该建立预算控制制度,预算控制的内容涵概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可以清楚地知道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执行情况,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1、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执行力是决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达到既定目标的重要保证,试想企业即便有再好的内控制度,但没有执行下去落到实处也是一纸空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使内部控制制度完全融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才能为中小企业实现最终的发展战略助一臂之力。

2、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由于中小企业在建立之初大多是采用了创业型组织结构,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程度直接决定了内控制度今后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和理解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给内部控制制度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完善监督和激励机制

1、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在设置时要给予充分的权力,直接受中小企业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以保证在行使职权时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措施。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可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从而保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

2、完善监督和激励机制。内部控制不仅是约束,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处分和经济处罚。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四、结语

企业的发展需要内部控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需要内部控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使其成为中小企业控制风险、创造效益的武器,中小企业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大环境中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6.1.

篇(10)

0.前言

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过程颇为曲折,但是很多民营企业经历了从辉煌到噩梦的轮回,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都不够完善,对此,下文就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有效对策。

1.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1 控制环境

所谓的控制环境就是指建立、加强或者削弱特定政策与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控制环境是对中小企业内部管理者、业务及其他人员对控制态度、认识和行动,小到员工的城市度,大到企业的经营方式,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控制环境呈现出: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制度不够完善;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以生产加工业为代表,对知识技术不够重视;在发展中形成了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方式与创始人独断的作风。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战略的发展。

1.2 会计系统

会计系统是利用会计作为管理的工具,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鉴定、分类、归类与等级的方法,明确各项资产及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但是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会计系统现状着实让人担忧。

首先,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建立情况一般,但是执行情况却着实较差,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管理者的权利集中,导致会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影响系统的完善。

其次,机构设置水平有待提高。

一般会计都会采用垂直管理模式,管理跨度小,幅度较小,受到规模、财力、人力等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机构岗位设置常常会出现交叉重叠,岗位职责不清,影响会计人员的职能发挥,不利于企业的内控。

最后,会计核算水平有待改进。

从我国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来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没有按照收入确认原则确认,导致利润虚增,收入费用虚假,同时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等没有按照制度进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1.3 控制活动

是指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的的方针与程序,包括职责划分、交易授权,凭证与记录、实物控制与独立审计等。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目标是扩大经营规模,很多企业的决策都是凭借直觉完成的,控制程序必须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目前,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的控制活动呈现出职责划分不明,交易授权限定范围狭小,实物控制过于薄弱,很少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处于内部牵制阶段,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框架构建

2.1 民营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

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即使经济效益良好,其内部组织结构混乱,公司的大小适宜都需要由总经理进行决策,导致企业的经营规划缺乏长远目光。这就要求必须要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设计,否则会由于没有背景而失效。从理论的研究情况来看,规范的内部控制是组织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双向传感器,组织结构的设计必然会影响内控效果。

任何组织从根本上呈现层级的结构,相互关联活动被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单元,上下级关系形同“树状结构”。依据目前民营中小企业的特征,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组织结构适宜在组织中建立功能层级制与水平层级制互相结合。二者互相结合成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中小企业呈现出集权管理的模式,体现出决策一体化的功能型结构,导致经营者无暇顾及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加强横向与纵向的交流,整体整合,做到权责分明。

2.2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由控制制度、控制系统、控制活动几个部分组成,民营中小企业首先要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然后才能朝着内部控制结构与整体框架的发展。民营中下企业内部控制是建立控制制度。

首先,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依照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分层控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内控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企业最高管理层议事的规则,为总经理制定工作的细则,建立组织结构与岗位的职责,同时要建立规范员工道德规范的行为,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与人事管理制度,解决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业务管理制度与合同管理制度及内部审计制度,从多个角度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准确性,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

其次,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这一工作可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是内部稽核,为了加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增强会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及合法性,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建立稽核制度,包括对财务状况的审查及复核,这对提高会计资料的客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民营中小企业在适当的范围内确定审计的内容,由浅入深,当期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转向管理审计,放宽审计的范围。

最后,改善控制活动的效率。

为了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活动,具体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业务的授权与审批。进行岗位分工与授权是内控的主要方法,科学的分工与严格的授权可以实现预期牵制的效果,确保业务的合理与合规。民营中小企业要做到权责分明,便于后期的业绩考核。

第二,控制凭证与记录。企业要对外来的原始拼争与自制的凭证进行审核,对凭证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保证记录的真实性。会计人员严格分工,根据内部牵制原则,各司其职,增强业绩考核的质量。

第三,控制实物。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要对实物资产按照要求处理,把握企业资产的购进、耗用、 报废等环节的控制,建立定期盘点制度,掌握企业的资产动态,提高控制水平。

3.结束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整体,涵盖企业的多项业务,必须找到关键点,考虑成本与效益原则,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要坚持原则,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推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恩·桑德.会计与控制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 除四害工作计划 下一篇: 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