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4:50: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股票投资策略与技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股票投资有“七赔二平一赚”之说,我国也大致如此。据统计,截止九八年底,“中国股民八成赔钱”(《西安晚报,经济专刊》99-3-23);时过14年,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好转,依然是“股民今年超过九成亏损 近四成赔钱过半”(《武汉晨报》12-11-27)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本文试对此问题作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股票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
股票投资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且各不相同,但以下几个方面是根本性和较为集中的:
1.外行居多。这是大多数投资者失败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影响股市状况、股价变动的因素涉及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多个方面。具体可归纳为:
(1)经济性原因,主要包括经济景气情况、财政金融形势、利率和汇率、产业政策、国际收支和外国股市等;
(2)非经济性原因,主要有国内政局、战争、灾害等;
(3)市场内部因素,主要有市场供求关系、股市政策等;
(4)企业个别因素,主要包括企业业绩、技术创新能力、利润分配情况等。
股市大盘及股价走势对上述因素的反应是超前的。所以,没有对上述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的能力,就很难自觉地把握大势和股价的运行方向和幅度。这样,没有相当的经济学基础以及对社会洞察力的大多数投资者,与掌握大量资金而且拥有强大阵容的分析人员的机构投资者的较量,其结果不言自明。要知道,进入股市,人人都是为了赚钱。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大多数人毫无优势可言,是处于劣势的。
2.入市时机和动机不当。一般地,自觉地有充分准备和进行了扎实的前期工作再进入市场的人是极少的。绝大多数情况是受周围同事、同学、邻居和朋友的影响或刺激而仓促入市的。股市一跌再跌,所知道的投资者的损失越来越大,大多数人就会有股市是不宜进去的感觉。例如某人赔了多少云云,暗自庆幸自己未予涉足,并坚定了不入市的决心。岂不知,这时候股市的风险得以释放,已是入市的良机。反过来,某人今日赚了一千,明日赚了三千,过两天又到了八千,有人就头脑发热了,快速致富的心理膨胀了,我还不如他的嫉妒情绪上来了,终于勇敢的入市了。莫不知,人家能够这样赚钱,说明股价到了相当的高度,此时进去,只能是凶多吉少。
3.缺乏自我认识。性格的不同,决定着各人适应的环境不一。股市是一个智力、意志和反应灵敏性较量的高效率场所。其中孕育着无限的机会,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大多数人的失败,是没有认识到自己其实是不适应这种现代式的较量的。
二、取得投资成功,避免失败的对策
以上分析了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那么,要成为一个成功者,其关键所在呢?
(一)投资前期准备工作
1.正确认识自己。入市前,通过对股市的基本情况和股票投资特点的了解,确定自己是否适应从事这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活动。有无满腔热血倾注它,有无充分的时间研究它,有无充分的心理承受它,要做出基本的判断。要知道,股票投资是一种艰辛的高智力劳动,如不适合自己,请远离它。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去撞运气,那只是和自己的钱过不去。
2.争取家庭的认可和支持。投入股市的资金是全家的。个人的成败不仅改变着自己,也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生活。要考虑到整个家庭收入的水平、稳定程度、前景及负担情况。一定要安排好家庭生活,尽可能赢得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投资心态。否则,在后方不稳的压力下投资,很难设想有良好的效果。
3.掌握必要的投资知识、方法和技巧。逢低吸纳,逢高卖出是股票投资获利的基本过程。要在数千支股票中选择恰当的投资对象,并在动态中准确把握相对的高低点,就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得当的方法和技巧。
(二)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投资理念就是投资者对进入股市投资所抱的态度和观念,以及对投资收益所抱的希望。只有正确的投资理念才能正确的指导操作。进入市场前,应对证券市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树立“市场永远是正确的,而错误的永远是自己”这一指导思想。
(三)遵守投资的原则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掌握和遵守一定的投资原则无疑对减小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是十分重要的。
1.不打无准备之仗。每次投资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情绪化的随机投资。
2.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并重。前者重在判断基本趋势,后者重在确定买卖点,两者的很好结合,才能有好的效果。
3.多头市场不做空,空头市场不做多。顺势而为,就容易轻松取胜,这在任何领域都是有效的。
4.操作失误,坚决止损。股票投资错误的纠正方式就是止损,不能让错误不断扩大。
5.忌恐慌和贪婪,保持平常心态。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度,到了一定的度,就会转向。高了还想再高,低了还想再低,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要明白适可而止。
6.收集股市资讯,掌握市场热点。股票投资在很大程度是是投资者判断的较量。要在股市中先人一步,必须收集各方面影响股市的信息,跟踪市场热点,这样才能掌握主动。
7.炒股为增值,不是谈恋爱。买进股票的目的是卖出股票盈利,舍不得卖出股票是不能达到此目的的,甚至由盈利变为亏损。要知道再好的股票也不可能永远上涨,只有卖出股票才能将纸上富贵变成现实。
(四)把握投资中的关键点
1.投资品种的选择。(1)选择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的公司股票,这些产业的上市公司往往能得到诸如减免税、优惠贷款等待遇而得以高速发展,目前如农业、高科技、基础设施类股票就值得重点关注;(2)高成长股,由于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卓有成就,公司的速度远高于一般经济增长速度和同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业绩较以往有明显增幅。根据价值规律,这种股票将向上定位;(3)机构重仓股,机构凭借较高的专业能力和雄厚的研发实力,对股票的选择都进行了精心的研究,且其资金实力雄厚,足以影响股价。选择这样的股票进行投资往往利润可观。
2.选择良好的买入时机。(1)跌势末期,股价在低位盘档已久,长线投资者可入场购进;(2)涨势确定之初,是中短线投资者入市的最佳时机;(3)行情上升途中的回档。股价触及30日均线调头向上时也是入货良机。
3.把握正确的卖出时机。(1)涨势末期,股价在高位形成盘旋形态,长线投资者离场;(2)跌势之初,是中短期投资者的最佳卖出时机;(3)空头市场中的每一反弹,都是出货的机会。
4.投资错误时的纠正。股票投资没有人能做到每次投资都正确。重要的是出现错误时能及时认识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处理。设立止损、止盈点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1)长线投资一般可设为10%;(2)短线投资者一般可以设为3%。
总之,要避免失败的痛苦,享受成功的喜悦,就必须得正确的认识自己,关心国家和社会;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确定自己行之有效的操作准则,并不断加以改进,做一个有心人,而这一切都需付出艰苦的劳动。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没有人能随便成功!
参考文献
[1]徐鹏.股票投资策略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
Fama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提出的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当人们是理性时,市场是有效的;当有些投资者是非理性时,由于交易随机产生,对市场不会产生系统的价格偏差。但是实际情况与现代金融理论的结果在某些方面相差很远,甚至截然相反,行为金融学认为在有效市场理论三个假设条件均存在误区。
1.1“理性人”假设的误区
非理性是人的精神所特有的一种自然体现。它表现为投资者的非逻辑认识,是无意识、情感、信仰和直觉的表达。即使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因为外在条件的限制,有时候未必能够实践理。比如信息的收集与消化受到行为人用于投资的精力与时间的限制;投资人的投资期限和投资成本也会限制其理性决策的现实运用,他们在行为中往往是追求最满意的方案而不是最优的方案。
1.2“非理性投资者交易相互抵消”假设的非合理性
有效市场理论的第二道防线认为,如果存在缺乏理性的投资者,他们之间的交易将会随机进行,所以他们的错误会相互抵消。但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人们并不只是偶然偏离理性,而是经常以同样的方式偏离。投资者并非“我行我素”地独立进行推断决策,他们的买卖行为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他们的投资策略都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而不是相互抵消,这就是金融市场中广为流行的“羊群效应”。
1.3“套利者修正”假设难以成立
有效市场假说的第三道防线认为,理性的套利者没有心理偏见,他们将消除非理性投资者对证券价格的影响,从而将价格稳定在基本价值上。但事实上,无论是套利机会的辨别还是套利的执行都是需要成本的,卖空机制和资金充分自由流动往往受到所在国家法律的限制,这大大增加了套利的成本,阻碍了跨地区套利的实现。现实中的套利不仅充满风险,而且作用有限。
2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思路
2.1认知偏差是决策行为的微观基础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人们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不可避免地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认知偏差是各种市场异象产生的微观基础。所谓“认知偏差”,通常是指“有限的认知能力”,即人们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处理可获信息量中的一小部分或得出一些片面的结论,从而造成人们不可避免地经常做着错误的事情。认知偏差往往源自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人的认知能力在一定阶段是“有限”的,“有限”的认知能力无法跟上信息无限扩张的速度,至少在人们做出决策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是很难做到的。其次,人的注意力是具有选择性的,这就使潜在的相关信息很可能被遗漏掉。最后,受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人类在认知过程中会尽力寻找捷径,采取以下策略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2.2基于认知偏差的行为金融研究思路
行为金融学遵循的研究思路是:把投资者看成是复杂的“社会人”而非纯粹的“理性人”。认知过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过程可能导致系统性的情绪偏差;意志过程则既可能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又可能受到情绪偏差的影响,这些个体偏差加上金融市场可能的群体偏差或羊群效应,可能导致投资或投资组合决策中的决策偏差。决策偏差反过来又影响投资者对价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形成一种反馈机制。这种反馈机制不断放大,最终形成泡沫或破裂。图1描述了这一过程。
3我国股票市场偏差分析
3.1过度投机偏差
根据深交所调查报告显示有78.60%的投资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为通过股票的买卖价差而获利,只有11.70%的投资者进入股市是为了长期获得公司的投资利润。市场换手率是衡量市场交易频率的重要指标,过高的换手率往往容易与投机和炒作紧密相联系。中国证券换手率非常高。深沪两市A股的年平均换手率是台湾的2倍,是东京市场的18倍,居全球市场之首。
3.2政策依赖性偏差
中国股市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表现就是其典型的“政策市”特征。在政策市的背景下大多数投资者逐步形成了政策情结,深信股市的每一次大幅度的波动几乎都是政府导向的结果。深交所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投资者在评价投资失误时,往往归咎于外界因素,如国家政策变化的就高达67%。而投资者在享受利好政策所带来的收益后,则多把功劳归功于自己,从而加重了投资者自信心理,并形成了强烈的对下一个政策利好的预期。
3.3处置效应偏差
我国股市处置效应的主要表现是卖涨持亏。深交所研究报告《我国股市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显示,我国股市投资者普遍存在“卖盈持亏”倾向。实证表明,国内证券市场牛市时的成交量平均高出熊市时的2倍以上,而牛市时散户的平均获利远低于市场的表现,说明散户过早地卖掉了盈利股票;熊市时散户的平均亏损与市场的表现不相上下,说明散户持有亏损的股票不卖。
3.4明显的羊群效应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明显的交易量大则股价升,交易量小则股价跌的现象,反映出投资者相当典型的追随倾向。我国的股票市场投资者仍然是以散户为主,投资理念不够成熟,加之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散户投资者多将投资分析的重点从分析形势和个股转向分析大户行为,见好就跟,不跟不动,形成了一种逆向选择的机制,造成股市短线投机风气渐浓,“跟庄”思维盛行。国内诸多学者的研究结论表明,国内深、沪两市的A股市场具有明显的羊群效应,且在下跌行情中羊群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
4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在我国股票市场中的应用
4.1基于反应过度偏差的逆向投资策略逆向投资策略是一种典型的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作指导的投资策略,简单地说,就是购买过去几年中表现糟糕的股票,或者卖出过去表现出色的股票。本文从沪深两个股票市场选取2002年市盈率(P/E)最高和最低的各28只股票,分别考察这些个股在2002年12月29日~2006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表现(以收盘价计算的年累积收益率,经过复权处理),并和这一时期市场的总体表现(上证综合指数)进行比较。
4.1.1对卖出高市盈率股票策略的检验结果显示(1)在选取的市盈率最高的28支股票中,一年之后有86.7%的股票表现劣于市场表现,两年之后比例上升到92.9%,第三年仍维持92.9%,第四年所有样本股票表现均劣于市场表现。(2)随着时间的延长卖出高市盈率股票策略效果逐渐明显,第四年效果最为显著。
4.1.2对买入低市盈率股票策略的检验结果显示(1)在选取的市盈率最低的28支股票中,一年之后有71.4%的股票表现优于市场表现,两年之后比例下降到64.3%,第三年有53.6%的股票表现优于市场表现,第四年优于市场表现的股票比例下降到46.4%。(2)随着时间的延长买入低市盈率股票策略效果逐渐减弱,在开始的头一年效果最显著。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逆向投资策略在我国股市中有一定的效果。但卖出高市盈率股票策略和买入低市盈率股票策略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者效果越来越明显,到第四年最为明显;而后者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弱,第一年的效果最为显著。逆向投资策略是一个长期风险小、回报高的交易策略,但在短期内该策略仍不排除具有非常大的风险。逆向操作者可能经常太早行动,短期内的股价走势可能和投资者选择的方向相反,这个时候投资者会承受很大的压力。逆向投资者必须经常承受这种短期震撼,一旦无法承受,很可能又会随众人趋势而行。
4.2基于反应不足偏差的惯性投资策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历史价格能否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动取决于投资的期限。惯性投资策略源于投资者的反应不足偏差,由于投资者对特定事件反应不足,导致股价短期内不能充分调整到应有的价位。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中小投资者将遵循惯性投资策略,买入近来的强势股,卖出近来的弱势股,也未尝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从以上检验逆向投资策略的结果看来,无论是高市盈率组合还是低市盈率组合,在一年之后的表现都出现了逆转,即高市盈率组合收益率成下降趋势,低市盈率组合收益率成上升趋势。所以,惯性投资策略如果有效,有效期应该在一年之内。这里采取和上面类似的方法,进行惯性有效性的检验。
4.2.1对买入高市盈率股票策略的短期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
(1)在选取的市盈率最高的28支股票中,一个月之后有53.6%的股票表现优于市场表现;两个月之后这一比例上升到71.4%;从的三个月开始,优于市场表现的股票逐渐减少,到第五个月,只有14•3%的股票优于市场表现。
目前,香港市场上有多只中国基金正在发售或刚成立不久。虽然投资主题相同,但却各出奇招,吸引着不同需求的投资者。
领先:A/H差价有魅力
去年,很多内地朋友到香港开户炒股,最主要的一个理由便是同一家公司的H股比A股便宜许多,没有理由买A股不买H股。这也是“港股直通车”消息传出后,较A股股价折价大的H股一马当先的原因。香港股市后来大跌,大家的热情被狠狠泼了一盆凉水。不过,对A、H股差价感兴趣的还是大有人在。法兴旗下的领先资产目前正在香港市场发售的一只中国基金,便是专门捕捉A、H股差价潜力的基金。
这只基金全名叫“领先中国A/H盈喜基金”,虽然名字中有“A”字,实际上却只是直接投资于H股,不会投资于A股。该基金选股原则是,以系统化形式选股,以市值、流通量和折让度3个量化准则挑选一些有A股和H股的股票。
基金公司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在香港及上海或深圳股市同时挂牌的股票有51只,该基金将先在这51只股票中选出市值、流通量最大的近30只,然后再选出相对于A股有最大折让的H股(不少于12只)进行投资,以博其H股股价可以追上A股股价。投资者可通过投资H股,在捕捉内地增长潜质之余,也可受惠于A、H股差价收窄带来的增长潜力。该基金将以恒生H股指数作为衡量业绩的基准。
基金公司有关人士认为,今年QDII会陆续有资金流进香港股市,加上港股直通车计划也会落实,预期来港的资金都会投资在H股上,而内地机构贸易顺差所得的资金留在海外投资,亦会有利于推动H股的股价。
该基金的投资主题比较独特,但从该基金的选股原则可以看出,其投资立足点是H股股价有可能追上A股。“同股不同价”情况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两地有关机构为如何消除这一情况动了不少脑筋,但目前还没有具体方案出台。开启“港股直通车”的一个理由也是基于此。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未来的趋势是A、H股差价收窄,但并不等于H股股价会上升并向A股靠拢,因为估值偏高的A股股价很可能向下,同样会导致两者价差缩小。
基金公司有关人士称,由于人民币未能自由兑换,加上完善的套利交易机制一时三刻也不可能建立起来,所以两股折让概念在未来半年至一年仍属投资卖点。
该基金定于1月24日结束首次募集,1月30日正式推出。
宏信:波动市中玩技巧
如果说去年的股市是牛市中有波动,那么今年的股市则将在波动中前进。在波动市中,操作策略要更加灵活。对习惯于做多的投资者来说,操作难度将大大加大。
针对波动市,宏信环球投资推出了运用“长短仓”策略的中国股票基金――宏信领域中国跃升基金。
采用“长短仓”策略的基金,其资产由两部分投资组合构成,即多头(长仓)和空头(短仓),是将卖空部分不看好资产所获得的资金加码投入看好的股票中,在长短仓头寸互相抵消后,基金的净股票投资仍只相当于可用资金的100%。
采用“长短仓”投资策略,可以运用多种衍生工具,如卖空及股票期货等,在股市放缓或不明朗的情况下通过长短仓更改持股比例,以发挥最高的投资弹性。与只能通过调节股票和现金比重的传统基金相比,“长短仓”灵活性比较高,尤其适合波动市。
我们曾介绍过香港首只被证监会认可的“长短仓”基金――景顺全方位欧洲130/30基金,它是一只“130/30策略”基金,即130%的长仓和30%的短仓。
宏信领域中国跃升基金则是香港市场上首只运用“130/30”策略的中国基金,虽然基金采用130/30策略,但长短仓比例并不限于130/30,而是可以调整至150/50(即150%的长仓和50%的短仓)或是120/20(即120%的长仓和20%的短仓)。其将有别于仅可作长仓投资的传统中国股票基金,可运用多元化的衍生工具,如价差合约、股票指数期货等,在不同市况下创造理想回报。即使在股市放缓或不明朗的情况下,基金经理仍能通过长短仓策略更改持股比例捕捉回报的机会,如卖空估值过高的股份,或在预期后市长期放缓下削减基金持股比重及增持现金。
该基金将投资于中国股票,包括在上海、深圳、香港和台湾上市的公司股票,涵盖总市值超过4亿美元的412只股票。此外,该基金也可投资于在中同内地、香港和台湾拥有重大资产、业务、生产、贸易活动或利益。而在其他地方注册的公司股票。
在众多投资对象中,该基金将采用高度集中投资的策略,选取具有长期现金流、盈利增长趋势及不断改善的营运表现的增长型公司,包括能源、工业、物料、金融等行业,再通过注入资产、股价被低估等捕捉投资时机,致力于升市时获取比大市更高回报。投资注重股份的长线基本因素及短期策略性投资,配合不同市况作出投资决定。而长短仓部分的投资对象可以是股份及指数。
该基金经理表示,投资将集中于20至25只股票,每只股票在投资组合中所占比重在4%至5%左右。在各行业投资比重中,较看好金融及能源行业,分别占其行业比重的30%及25%。
该基金首次发售期至1月23日,首次交易日1月28日。
MQ:小型股里找“黄金”
这两年的股市,经常上演的是“大象起舞”,具有做入规模、品牌的行业巨头受到了市场的热捧,相比之下,一些小型企业虽具有投资价值,但乏人问津。
麦格理旗下的MQ投资管理去年12月成立的MQ中国皇者新星基金,另辟蹊径,专门投资于小型企业。
该基金虽然名为“中国皇者”,但除了在上海、深圳、香港、澳门、台湾外,还将涉及新加坡公司。该基金将主要买卖发展业务的小型企业的股票,以及参与这一类小型企业的首次公开招股,捕捉其增长潜力,帮助投资者受惠于这些小型企业。
编辑推荐:本书定位于大通俗读物,重点解答百姓基金投资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操作细节。比如,去哪里买基金既方便又省钱?怎样操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希望本书能帮助投资者跨越投资门槛,摸清基金投资门道,轻松理财。本书既适用于基金新手,从基金投资的ABC开始;也适用于“老基民”,获得全面的数据资料,分享专家看市的专业经验。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作者:(美)德鲁克 著,蔡文燕译
编辑推荐: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已经让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但关键问题是,该如何进行创新呢?
德鲁克在经典之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首次将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并与我们共同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
作者:(美)比格斯 著,张桦 等译
编辑推荐:《对冲基金风云录》当属投资书籍中最富有启发性和引人入胜的作品之一。巴顿・比格斯,这位与索罗斯、朱利安等齐名的华尔街传奇投资家与金融大师,以印象派的笔法描绘了一群专业投资者的生涯,展现了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投资世界带给人们的悲喜。
书中的主人公是华尔街上执著专注的投资人士,他们是一群奇特、危险而迷人的家伙,在投资生存战中弱肉强食。作者讲述了一段又一段投资冒险与个人奋斗的经历,展示了投资家们形形的生活方式和经营手法,在他们身上,华尔街浓厚的商业文化、深邃的生存之道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第一手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很少有人能像巴顿・比格斯那样看到华尔街如此多的起落、获得如此丰富的经验。如今,比格斯描绘了专业投资世界的大图景,也讲述了个中人物的小故事。作品像作者本人一样率直、机智、充满魅力,它揭开一层层神秘的幕布,让我们走进华尔街的总裁办公室和晚餐会,借助作者的眼睛看到残酷而诱人的对冲基金世界的真实景象。
很少有人能与“美国第一投资策略师”巴顿・比格斯交谈,听他讲述投资世界和对冲基金幕后的奇闻逸事,而《对冲基金风云录》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与其他的华尔街人士相比,巴顿・比格斯在描绘市场时更有品位、更清晰,也更富有见地。他的新书《对冲基金风云录》不仅为我们带来大量宝贵的投资经验,也提供了令人兴趣盎然的阅读享受。
――大卫・F・斯文森(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
自从科技股泡沫的辉煌时代以来,投资已经变成了一项危险的工作。经营对冲基金更是如此。在《对冲基金风云录》中,比格斯透视了这些每天决定巨额资金投向的冲基金人士的性格和心理。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它充满了趣闻逸事,也呈现了一个绝对内部人士的深改见解。建议你们在读完本书之前,先别把钱交给华尔街上的任何人。
――安迪森・维金(著名金融专栏作家、评论员)
畅销书《美元之死》的作者,《债务帝国》合著者
像大师般思考和投资
作者:(美)林奇(Lynch,P.)、(美)罗瑟查尔德(Rothchild,J.) 著,刘建位、徐晓杰/译
编辑推荐:本书是最受普通投资者欢迎与推崇的投资经典之一:自出版后的10年间,销量超过百万册,畅销全球。
鼓励普通投资者建立战胜专业投资者的信心,普通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即使没有富裕的金钱、良好的专业教育,也一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甚至超过华尔街的专家。普通投资者更有机会在生活中早于专业投资者发现上涨10倍的大牛股。系统讲述了一套简单易学的股票投资策略利用自身优势,在工作场所或消费时就能发现优秀的公司。将股票分为6大类型逐一分析,总结出10倍股的13个特点,提醒避开6种危险股。如何构建投资组合,应持有的合理股票数量,买入、卖出股票的最佳时机。如何从证券公司、公司年报等渠道获得信息。如何利用市盈率、每股账面价值等进行投资分析,在财务报表中找到真正值得参考的数据,在看似没有机会的股票中找到“黑马”。分析常见的投资心理误区,帮助投资者避开投资陷阱没有深奥的理论,让一窍不通的投资者也能心领神会。
《商海王道》
作者:王振滔、吴甘霖?著
编辑推荐:此书是企业家与管理学家联袂合作的经管图书代表作,由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管理学家吴甘霖联手写作,首次探究了奥康集团快速崛起之谜,披露了“温州商神”王振滔的传奇成长历程。
本书写作方式别开生面,开创了企业家与管理学家合作著书的先河。奥康集团总裁以现身说法对经营管理经验作了总结;管理学家则从管理学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分析。这种形式为读者研究和学习经营智慧提供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样本,因此本书不仅被许多著名企业家赞赏并向读者推荐,也被中欧国际工商学家赞赏并向读者推荐,也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领导誉为“MBA的活教材”。
《中国新股民必读全书》
(原书第7版)
作者:陈火金?主编
编辑推荐:本书以中国新股民为读者对象,从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人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炒股的知识与技巧。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新股民入市准备、怎样从交易市场买卖股票、股票投资的基本分析法、股票投资的技术分析方法等等。
《成交高于一切:
大客户销售十八招》
1.选择案例。
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选择与本节课知识相关的案例,选取案例时还要考虑其目的性、趣味性、代表性、真实性和实用性,由案例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案例。
2.分析案例。
在引导学生理解案例的基础上,老师要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去思考,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想法去思考。
3.解决案例。
和学生讨论讨论,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得到问题的答案。
4.归纳推广案例。
在完成前面一个案例之后,老师再列举一些类似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解决的思想方法,通过案例之间的对比找到其共性,老师归纳知识点并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其他的相关类似案例。工程数学的教学,是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知识在其专业课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选择好案例,老师在教学案例的选取时要结合实际,尽可能贴近专业。例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用微积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模型,用高等数学的语言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日常现象成因,我们可以选取如下实际案例:核军备竞赛,影子为什么那么长,易拉罐的形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蛛网问题等;线性代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举的实际案例有:小行星的轨道问题,受教育程度的依赖性,快乐的假期旅游,基因的距离等。概率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举求职面试问题、配对问题、人寿保险问题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更了解了学习工程数学的重要性和其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研和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在工程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在案例选取时,老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理论知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所学专业,选择专业案例或贴近日常生活有趣味性的案例。例如:在讲授第二个重要极限的时候可以举金融中的复利、连续复利与贴现的例子,讲授矩阵的性质的时候可以举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问题的例子,讲授全概率公式的时候可以举敏感性调查问题的例子等。以下以“金融中概率问题”为例介绍工程数学中案例教学的使用。
1.选择案例。
在现代信息膨胀的时代,不确定的信息随时存在,不确定的事件随时发生,而在股票行业,股票信息更是瞬息万变。为了判定这些不确定信息在某一动态区间是否完全一致或者近似一致,从而提供一种最优的股票组合排序策略。我们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讲到相关系数的时候可以举在股票中的运用。
2.分析案例。
股票组合投资是对股票投资风险规避的主要方法,其中对各种股票组合投资策略的优劣评价是其关键。现对二级市场上同一行业内的不同股票进行投资价值分析是一个系统综合评价问题。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相关系数可以对股票组合进行相关性分析。
3.解决案例。
利用相关性,经过对于股票投资选择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投资方向和大多数股民的投资意愿。即得出清楚的分类:关于哪些股票适合投资,哪些股票较适合投资,哪些股票较不适合投资,哪些股票不适合投资等。但是这些结论都只是理论的结果,它还需要经受现实的检验。
4.归纳推广案例。
给学生讲解利用Vague加权相似度量优化模型求解指标偏好权系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会得到股票的最优选择策略,并与相关性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把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应用到期权、债券、期货等其他衍生品当中。课后可以给学生留些相关的思考题如:利用本节所讲的知识让学生在其他金融衍生品中实践。通过前面的案例,我们给出了案例教学法在工程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的一个具体应用,通过这个案例给出了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运用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学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毫无疑问这更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要注意案例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师生之间要有共同的合作活动,要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指导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这样学生才能更系统地掌握该课题所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发展为能力,并形成自己的东西。我们学校是一所应用性的大学,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学校比较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学校已经长期坚持把案例教学在课堂中应用,通过在课堂上所设计的一些案例教学的使用,我们总结了如下几点建议:(1)老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应准备与实际生活比较密切的案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2)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先介绍案例,使学生能够对问题有充分的理解。再讲理论,尽量把相关知识给学生复习一下,或者将二者技巧性地结合起来;(3)在采取互动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时,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参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在案例的讨论中,可以分小组讨论,要注意师生互动、幻灯片放映等过程穿插着的形式进行案例教学,这样学生不会视觉疲劳。
每个进入股市的人,都怀揣着一个名叫“赚钱”的梦想。
实力机构想赚钱,普通个人投资者(俗称“散户”)也想赚钱。
只是,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散户股民却常在赚钱的美梦里,重复着更多凄凉的赔钱故事。即便是赚到钱的散户们,也容易陷入“辛辛苦苦三五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的“轮回”漩涡。
散户赚钱到底难不难'问题的关键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突破?
散户投资易入误区
散户投资亏损,很多时候是因为容易步入认知和操作的误区。
比如,不少个人投资者看到一份漂亮的年报后,或者听别人说某只股票业绩好,就急忙买人,根本没有仔细研读那家公司前后几年内的财务报告,没有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
还有人“动作更快”,股市一暴跌,就急于抢反弹。殊不知,很多时候,暴跌之后并不一定就是抄底的机会,也可能是一段时间阴跌的开局而已。就像网络上的“恶搞”说法,小李抄底抄在了地板上,却没想到还有地下室;小王抄在了地下室,没想到下面还有地窖;小张抄到了地窖,没想到下面还有地狱;地狱又分18层。
不少人特别喜欢“玩股票”、“炒股票”,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进入股市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总是喜欢频繁换股、来回操作,即便选股成功,也抱不住黑马,最终获利寥寥。
更多的人属于“一赚就跑,一亏就抛”类型。而且,常常是“一抛就涨,一买就跌”,怎么看怎么“妖”。实质是因为自身没有设置一定的止损位、停利点,盲目追涨杀跌,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纵观散户投资的种种失败案例,我们认为,散户投资之所以容易踏入种种误区。主要原因可能还在于以下三个层面。
首先,是知识和技术层面的因素。一部分个人投资者空有一腔热情,却不愿意钻研、学习,去了解如何运用基本面、技术面等分析技巧、技术,从而导致投资行为上的盲目和盲从,无法准确判断个股的基本价值、成长性趋势,买错卖错,把股票投资等同于投机甚至赌博,等等。
再者,可能是心理层面因素,贪婪、胆小(这两点是人性基本弱点)、妄自菲薄或盲目自大,等等。
此外,证券市场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公开数据、大众媒体、股评者、亲戚朋友,信息来源的多重性,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层层“剥离”与“嫁接”,都会令散户获得的信息变味、失真,从而影响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严控风险,设定痛苦边界线
为了在股票投资市场尽量多获利,我们认为,作为特性明显的散户投资者,第一要义还是得注意风险,严控风险。
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周围的朋友炫耀说:“我今年投资获利已经达到50%了!”对,这样的投资业绩很不错!
但也许没什么了不起,因为我们要回头看看,去年他是不是赔了80%?或者近几年来,他只有今年赚钱?
要知道,大部分股民赔钱还喜欢股市,根本的原因是每个股民几乎都有过轻松赚钱的经历。赚了以后又赔,他们不服气,觉得自己可以赚,赚钱的机会随时都可能再来。确实,赚钱机会真的来了,但赚完了,又被下一波风险掠走所有利润,还“倒栽葱”。
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也许更多是因为幸运女神眷顾了你。可是如果你想持续长期获利,必须要降低风险,这才是最困难的部分。
所以散户学做投资,第一件事就是要记住两个字:风险,风险,还是风险。
那么,怎样控制风险呢?
也许每个人都可以设定一条自己的“投资痛苦界线”,在进场之前,你可以先想两件事情:
1,到底赔多少钱,是我能承受的范围?
2,我能承受多少次的连续亏损,而不会完全慌了手脚?
这两件事情真的很重要,因为有些人说,我可以承受30%的亏损。假设你所有资产是100万元,全部砸下去投资,30%就是亏30万元,可是你根本就是一个赔了几万元就会受不了的人。或者这100万元下个月就要拿去缴房子首付款,那么,虽然你幻想自己能承受高风险,但实际上,你根本没法承受。
如此一来,解决方法只有两个:要么不拿这么多钱去投资,要么降低你的风险承受标准。
再者,你要想想,自己心理上可以承受连续多少次亏损,还能“正常”过日子或是继续投资,而不至于慌了手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很多时候,投资人刚开始进场投资,就遇到市场大跌,或者买什么、赔什么,这个时候你要想想,如果连续5次、10次甚至20次交易都赔钱,你会不会因此就放弃,直接从市场退出?
当然,这个“投资痛苦界线”应该是个可变动的概念。
刚开始接触股票的时候,你可以把这界线设得窄一点(指刚开始设得比较严格),不要让自己一开始投资,就遇到非常大的挫折。例如,你可以把自己的止损位设小一点,没赔太多钱,得失心就不会这么重,就会有勇气,继续往下走。
慢慢地,随着个人投资经验增加,再把这个界线放宽一点,承担多一点点的风险,也会相对拉高获利空间,之后就比较容易开始累积投资获利。
尤其是初入门的散户投资人,不要放太多的重心去想“我怎么样会赚钱?怎么样才能赚大钱”?
很多人连最基本的资金管理、风险控制都没想过,研究再多技术线型都没用,先用小钱去试试看投资是怎么回事,了解自己比较重要。
顺势而为,严守投资纪律
大部分散户都以为,要从投资市场上赚钱,得靠复杂的投资策略,还有灵通的信息,才能成事。但有时候,投资就是要“简单最美”。
“趋势投资”就是最简单的概念。
顺势投资,例如一只股票破了200日新高,代表长期多头趋势基本建立了,就可以追一追。这就是让市场告诉你怎么投资(看价格来找买卖点),而不是要你去判断市场。
不过,或许有人会问:“这不是违反投资不能追高的原则吗?”未必。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固有的观念其实存在偏差。就像很多人害怕追高,也怕买高价股。因为投资学课本教导我们要“低买高卖”。
不过,在很著名的《金融怪杰》(MARKETWIZARDS)那本书里,谈到一个相当知名的交易员理查德・丹尼斯(Richard Dennis)。他曾测试过,如果你在一个向上趋势很明确的时候,也就是市场往上走、动能很强的时候买进股票,还是会有继续赚钱的空间。
当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追高这个策略的。什么时候不能追高?当市场波动很大的时候,涨跌很频繁地交错出现,不要追高,因为没有一个明显的走势出来,这样的策略就没有效。
又比如,“停损”这件事肯定是要做的,这是纪律投资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可是你要想想,如果交易一直赔钱,都在停损出场,那么累积起来,整个报酬率也都还是负的。怎么会这样呢?这里就有一个整体的资金策略安排问题。
比如,当我们按照前面说的设定了自己的“投资痛苦界线”后,如果多次连续亏损接近了痛苦界线,还是一直没法突破(赚钱)的话,就该停下来,例如先空仓不要做,想想自己的投资策略是不是需要调整。
树立信心,边投资、边修正
此外,散户想要投资获胜,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自信心必不可少。
比如,不少散户存在“自卑”心理。
“哎哟,我钱好少,根本比不过人家资金雄厚。”
很多散户有这样的固定思维。
其实,钱少并非什么天大的劣势,换个角度看,这也许反而是散户的优势之一。
为什么呢?你要想想,如果你手上只有少量的钱,买几只股票,赚到了自己的停利点,就可以便便当当出场。然后,等看到了合适的买点再轻松进场。可是资金庞大的机构,却不是这样啊,它们可能手上有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资金,很难灵活转身。
为何这5只基金的收益率如此低?《投资者报》研究发现,仓位限制并不构成这些基金失利的借口,如华富策略精选基金的股票仓位可高至80%,宝盈鸿利收益可高至75%,天治财富混合增长可高至70%等,它们在2009年折戟的共性是仓位增减把握不好、择时择股技巧不佳。
仓位大起落却错踏时点
从2009年仓位变化上看,宝盈鸿利收益可谓大起大落。
2008年一路下探的大熊市让该基金将股票仓位减至年底的2.51%,然而经过2009年一季度的反弹,该基金仓位仍只有3.99%,全部股票池中只有2只股票――冠农股份和盐湖钾肥。和2008年年报相比,只增加了盐湖钾肥。
在2009年的一季报中,该基金经理陆万山承认,“报告期内的操作策略偏向保守,在市场冲高过程中积极减持仓位,以锁定部分收益。因此,收益率欠理想。”陆万山同时表示,二季度将修正偏保守的操作倾向,采取较进取的操作策略。
这使其2009年二季度末股票仓位大幅高至73.67%,接近契约规定的75%上限。不幸的是,8月份A股调整让该基金损失严重:8月3日至8月31日市场下跌中,该基金净值下跌20%,同期偏股型基金净值平均仅下跌15%。陆万山肯定被市场调整吓坏了,三季报显示,该基金仓位大幅降至38.58%,又错过10月份市场反弹机会。在三季报中,陆万山没有对业绩滑落作解释,只表示对四季度行情相对乐观,“要逐步将仓位重新提升至上限。”
不过即便四季度增仓,也回天乏力,该基金全年收益只有9.37%,排名垫底。对此结果,宝盈基金公司不愿多谈,对《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问题保持了沉默。
和宝盈鸿利收益一样,天治财富增长在2009年一季度的仓位只有2.35%,全部股票只有3只――一致药业、海油工程、民生银行;二季度其仓位提升至51.34%。这意味着,该基金并没有抓住一季度的大好行情;三季度基金仓位升至64.39%,但8月份的A股调整让该基金损失不小。天治财富增长全年只取得18%的收益。
前三季偏低仓位运行
也许是因为2008年的大熊市,让申万巴黎盛利强化配置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深深恐惧,2009年前三季,这只基金的股票仓位都没有超过30%。
2009年一季度,该基金仓位为12.99%,二季度为25.15%,三季度为16.01%, 2009年前三季都在偏低仓位运行,显然对基金净值增长不利。
申万巴黎基金公司对此回答《投资者报》提问时称,这只基金的投资特点是以极低的风险投资债市获取稳定收益,并在严格控制风险前提下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以获取较高收益。“在确定熊市的情况下,可以将股票仓位降至0,而牛市时,在没有十足把握获取绝对收益时,也必须留足一定的‘安全垫’空间,因此,实际操作中仓位紧贴上限的时间并不多。”
申万巴黎基金经理张维维在回顾该基金前三季度的操作时,曾对基金净值增长慢做了一番解释:“年初基金保持谨慎,股票仓位不高,三季度提高了有色和化工板块的配置,但在股指发生较大幅度调整的背景下,没有大幅、坚决地调整从而导致了净值的损失。”
《投资者报》记者发现,申万巴黎强化配置的业绩基准非常低,目标是只争取超越同期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收益。这或许可以解释该基金为何在允许45%的股票仓位范围下依然如此保守操作。
申万巴黎基金公司给记者的采访回复中也提及:“此款产品要尽可能保护投资本金安全,并在可分红的情况下,争取定期分红。”
一错再错频频致歉
华富策略是2008年年底成立的一只基金,仓位可高至80%,业绩基准也不低――沪深300 指数×60%+上证国债指数×40%,不过,一年下来,该基金收益率只有21.07%。两位基金经理鞠柏辉、季雷在2009年前三季的季报中,频频为欠佳的投资成绩道歉。
2009年一季度末,该基金仓位只有22.96%,两位基金经理对此承认,“由于对市场行情发展估计不足,本基金错过了几次好的建仓时点,没能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收益。”
二季度,其仓位一举提升至76.6%,接近契约上限,但业绩表现却不令人满意――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只有8.7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上涨高达40.35%。对此,基金经理表示,市场是震荡上行态势且行业及风格轮动较快,建仓时点和品种较难把握。“本基金上半年投资策略较为谨慎,提升仓位不够及时,品种选择也以估值低具备潜力为主,所以整体业绩表现滞后。”
没有人愿意被称为“投机者”,在中国,“投机”被视为贬义并曾经有“投机倒把罪”。故公众只要买卖股票,不管买什么、什么目的、什么价格、用的是现金还是借款,都一概被称为“投资者”。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公众总是混淆股票投资与股票投机的概念,典型的观点如“投资是一次成功的投机,投机是一次不成功的投资”。事实上,在股票市场里,投资与投机总是存在的,且有着严格的区别。在称谓上,把投资者与投机者统称为投资者并无不妥,但在投资理念上尤其是在投资实践中,混淆二者的区别却是有害的。对于股票市场参与者,严格分析二者的区别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那么投资的含义及真正本质是什么?投资与投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1.本杰明・格雷厄姆对投资的界定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对投资的定义:“An investment operation is one which,upon thorough analysis,promises safety of principle and a satisfactory return.Operations not meeting these requirements are speculative。(“投资操作是基于全面的分析,确保本金的安全和满意的回报。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是投机性的。”)全面的分析是投资成立的前提条件,本金安全是投资风险控制的根本要求,满意回报是投资收益的最终目标。
1.1 全面的分析(Thorough Analysis)是投资成立的前提条件
格雷厄姆强调全面分析是投资成立的前提条件,并在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明确界定。
1.1.1 投资分析在质方面的规定性
即对投资分析的要求。根据《大英汉词典》,Thorough的意思有:详尽的、全面的、精确的。这规定了分析的深度、广度与精度。第一,详尽的分析,规定了分析的深度。2007年10月中国石油A股(601857)上市,有媒体称其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鼓励公众购买。中石油2007年度净利润为1345.74亿元,盈利规模的绝对值确实大;但考虑其巨大的总股本1830亿,每股收益仅为0.75元,盈利规模的相对值并不算高;再进一步考察毛利率,2005-2009年从46.33%下降为25.16%,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最后分析净资产收益率,五年间从27%下降为12.17%,股东盈利能力也大幅下降。表面看中石油盈利规模大,但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其盈利能力并不乐观。第二,全面的分析,规定了分析的广度。分析时,既要包括宏观因素,也要包括中观与微观因素;既要包括企业的业务、财务情况,也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等。要同时考虑企业正常情况与非正常情况(如遭遇自然灾害)时运营状况。如东方电气(600875)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资产受损严重,股价曾连续3个跌停。投资分析对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地震风险)考虑得越全面,投资越不容易失误。第三,精确的分析,规定了分析的精度。投资分析具有描述功能与选择功能。描述性分析是阐述与股票相关的重要事实(业务、财务及管理状况等),需要有翔实、精确的数据。选择性分析帮助决定是否购买、出售、持有某一股票,同样需要精确的数据对比。投资虽不能称为一门精确的科学,但必要的数据分析却决定了投资的成败,因为情绪因素常会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而数据是理性与客观的,有助于正确的投资决策。中石油2007年11月上市时,最高价达到48.62元,市盈率为64.8倍。市场情绪造就了高股价,但数据分析表明高股价并不具备安全边际,此后股价一路下跌说明理性的数据分析有助于避免非理性的操作。
1.1.2 投资分析在量方面的规定性
即投资分析应达到的标准。用“详尽的”、“全面的”、“精确的”等定性的词语来限定投资分析应达到的要求,但仍然不够明确。为此,格雷厄姆提出了投资分析在量方面的要求:确保本金的安全,取得满意的回报。这就需要提高分析能力与降低分析对象的复杂程度。
在分析能力应用上,要求限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一个汽车工程师分析汽车股比分析医药股更易做到详尽、全面与精确。1998年,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解释不投资高科技股票时说:“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科技发展,但不会成为这个国家分析这类企业的行家,第100位、1000位、10000位专家都轮不上我。许多人都会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
在分析对象选择上,要求企业业务简单、长期稳定。一方面,业务越简单,分析就越能保证详尽、全面。对于普通投资者,分析白酒企业(五粮液)比分析小卫星制造及卫星应用服务企业(中国卫星)更有把握,分析单纯服装制造企业(报喜鸟)比分析服装、地产、股权投资多元化企业(雅戈尔)更容易。另一方面,业务越稳定,变化越少,分析越能保证精确。巴菲特投资分析能力超群,但仍然坚持投资业务简单、清晰易懂,业绩长期稳定的企业,如可口可乐、吉列公司、华盛顿邮报、运通公司等。而对于业务复杂、变化迅速的网络科技股,即使在最高涨的时候他也坚决不投资。他曾指出:“人的特性中似乎有一种顽症,就是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化。”事实上,投资应恰恰相反。
无论是提高分析能力还是降低分析对象的复杂程度,真正目的在于评估企业价值,然后与价格比较确定安全边际,从而确信本金是否安全以及股票价值回归时能否取得满意回报。
1.2 确保本金安全(Promise Safety of Principle)对投资风险的界定
1.2.1 确保本金安全是对投资风险的最低要求
风险是损失概率,确保本金安全是从风险角度对投资进行界定。对此,格雷厄姆有非常著名的论述:“第一,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永远记住第一条。”格雷厄姆举例说明: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即使不是世界上,也是美国最大的零售企业,多年来一直有良好的收益记录。在1938年经济衰退和熊市时,跌到了36美元的新低,此时股票总市值仅为1.26亿美元,而公司却拥有2.19亿美元的净资产(其中现金8500万美元)。无疑以36美元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能确保本金的安全,此时的购买操作即为投资。
1.2.2 确保本金安全应该遵循的原则
如何确保本金的安全,格雷厄姆有两条原则:一是严格遵循安全边际原则进行单个股票投资,二是严格遵循多样化原则进行组合投资,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即使遵循了安全边际原则,单个股票投资也可能操作得很糟糕,因为安全边际仅能保证他获利的机会更多,而不能保证损失是不可能的,故必需通过多样化来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单个股票投资不具备安全边际,越是多样化损失将越大,故单个投资的安全边际是必需的。
1.3 取得满意回报(Satisfactory Return)是对投资收益的界定
满意的回报,既包括股利收入(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也包括资本增值(股价上涨)。“满意”一词主观色彩浓厚,包括了各种程度的回报,只要具有一般理性的投资者肯接受,不管多低,就算成立。《大英汉词典》中Satisfactory的含义有:令人满意的;符合要求的。
1.3.1 投资回报必须是令人满意的
1990年至2008年,活期存款利率为年均1.5%,一年期存款利率年均为5.1%,通货膨胀率年均为4.3%,上证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为15.9%(127.61点-1820.81点)。假设有一笔10万元的资金做活期储蓄,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回报率为-2.8%,本金安全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满意回报。因此,这种操作对于具有一般理性的人而言,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为投资。
1.3.2 投资回报必须是符合要求的
一年期定期储蓄,扣除通货膨胀率后回报率为0.8%,投资回报率很低。对于一个防御型投资者(如靠这笔资金养老的寡妇)而言,是一种投资,因为其确保本金的安全,且稍有回报。而对于一个进攻型投资者(如年轻的软件工程师)而言,0.8%的年收益率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是满意的,故不能称为投资。
2.投资的本质是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的结论篇中提到:“我大胆地将成功投资的秘密精炼成四个字的座右铭:安全边际。”他认为,股票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差值即为安全边际。
2.1 安全边际是全面的分析的结果
格雷厄姆认为,“为了真正的投资,必须有一个真正的安全边际,并且,真正的安全边际可以由数据、有说服力的推理和很多实际经验得到证明。”安全边际可以由三种方式来帮助确定:一是数据分析,二是逻辑推理,三是经验分析。通过全面的分析确定了股票价值,与股价进行比较即可确定股票的安全边际。因此,安全边际是全面分析的结果。
2.2 安全边际是本金安全的保证
安全边际是对股市波动的不确定性、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的一种预防和保险。首先,股价波动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尽管股价长期来说具有向价值回归的趋势,但如何回归、何时回归是不确定的。其次,公司价值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同时受到公司内部因素、行业因素、宏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本身是变化的和不确定的,对公司的影响更是不确定的。因此,只有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即股票价格远低于股票价值),才能真正保证投资本金的安全。
2.3 安全边际是满意回报的来源
股票价格围绕着股票价值波动,且价格会回归价值,金融界把这种规律称为“金融万有引力定律”。投资者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二者的差异正是投资盈利的源泉。因为当价格越低于价值,其安全边际越大,当价格回归价值时,投资者获得的回报也越大。因此,安全边际是投资者的利润来源。
巴菲特指出,在价值投资中,风险与报酬不成正比而是成反比的。如果你以60美分买进1美元的纸币,其风险大于以40美分买进1美元的纸币,但是后者报酬的期望值更高,以安全边际导向的投资组合,其报酬的潜力越高,风险却越低。许多实证研究支持基于安全边际的价值投资风险更低收益却更高的结论。研究表明,投资于低市盈率、低股价股利收入比率、低股价现金流比率股票,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这些指标尽管不直接表示安全边际,但比率较低的公司股票确实具有较大的安全边际。
2.4 投资的本质是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的本质是“便宜货”
格雷厄姆之所以强调安全边际,一是足够的安全边际降低因预测失误引起的风险,即使投资者预测失误也能在长期内确保本金安全;二是足够的安全边际可以降低买入成本,从而保证合理且稳定的投资回报。通过全面分析确定股票价值,从而确定安全边际,以此来保证本金安全与满意回报。这与格雷厄姆对投资定义是完全一致的,故投资本质是安全边际。而安全边际是价值与价格的差值,即“物超所值的东西”或“便宜货”。故投资的本质就是“通过分析买到真正的便宜货”,而一贯奉行安全边际的巴菲特则是全球最会“买便宜货”的人。
3.投资与投机的根本区别
3.1 不符合投资标准的操作是投机性的(Speculative)
何为投机操作?格雷厄姆没有对投机直接界定,而是通过排除法来间接界定,即不满足投资标准(全面的分析、确保本金安全、取得满意回报)的操作就认定为投机。换言之,只要不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任一条件的操作就是投机。这意味着投机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很难一一列举,但常见的投机行为有三类。第一类是缺乏全面的分析。如听消息买卖股票,买卖自己不熟悉的股票等均属于此类。第二类缺乏足够的安全边际,不能确保本金安全。如高价买入热门股、未经严格分析买入ST股等。第三类是不能取得满意回报。如高通胀下的储蓄行为、长期持有低增长的股票等。格雷厄姆明确指出三种典型的投机行为:没有意识自己的投机行为,缺乏正确的知识与技巧的情况下严重投机,动用比能承受的损失要多的资金。巴菲特“不做空,不借钱炒股,不做不懂的东西”的三条投资戒律也指出类似的投机行为。
3.2 投资与投机的根本区别是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体系看,投资即安全边际,舍此即为投机。他明确提出,“安全边际概念被用来作为试金石,以助于区别投资操作与投机操作”。正是这个区别,使得投资者与投机者在看待股价波动的态度存在着根本的不同:投机者的兴趣在于参与市场波动获取利润,投资者主要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股票。换言之,投机者只关心股价波动,不关心安全边际;而投资者关心股票价值以及自己取得股票的价格,极其重视安全边际。
4.简单的结论与启示
投资者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示:(1)无论是债券、优质股票或者ST股票、储蓄、证券投资基金都可能成为投资工具,但也可能成为投机工具,是否称为投资工具,不以交易品种的属性为标准,也不是以交易对象、持有时间、购买方式、获益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安全边际为唯一标准。(2)单个股票的安全边际与组合的多样化,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投资安全边际的体系。(3)选择投资对象时要求企业的业务简单、清晰易懂,同时长期保持稳定。
投资是基于全面的分析,确保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的操作,即对股票价值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在足够低的价格买入股票,在价值回归时卖出股票,其真正的本质是安全边际。而安全边际的本质是“便宜货”,通俗地说,投资是“通过全面分析购买真正的便宜货”。通过对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定义的解析,我们可以得到简单而有益的结论:投资的本质是安全边际,不具备安全边际的操作即为投机。
参考文献
[1]Benjamin Graham,The Intelligent Investor(The Fourth Revised Edition)[M].New York,NY: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June.2003.
[2]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著,邱巍等译.证券分析[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3]Robert G.Hagstrom.巴菲特投资组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刘建位著.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这里说的“高风险”,不仅是指未来高昂的子女抚养教育费用及巨大的养老保障缺口,因为你也许会自信满满的说:“我可以通过投资战胜通货膨胀来解决这些问题。”有这个意识很好,但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你真的能保证你的投资收益永远超过通货膨胀率吗?不要忘记,还有一种风险时时刻刻横亘在我们面前,那就是金融投资的风险。股市大盘进入2007年后的剧烈振荡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种风险。
2006年资本市场火爆燃起了很多人的热情,最近亲朋好友咨询笔者该买哪只股票、哪只基金的电话络绎不绝。但笔者的答案只有三个字:不好说。如果给出完全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在欺骗对方,因为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这是不是说就不要进行投资而任由通货膨胀侵蚀你的财产?当然不是。你要做的,是放弃那种希望通过投资快速赚钱的想法,而是制定一份长期的投资计划,将风险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并获得不错的收益。能实现这点吗?在这里给出的方法是:通过设计投资组合来平衡金融风险,在一个长的投资期内获得最终的胜利。
我们当然不是简单要求你拿出30万来进行投资,30万这个数字其实代表了一类有共同心理的群体:他们靠辛辛苦苦的劳作有了一定的积蓄,而这些积蓄又不足以保障他们的财务安全,特别是面对通货膨胀的威胁。他们想投资,但又惧怕投资风险会令这些积蓄蒸发。他们想寻找的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水面,让金融投资这艘船可以平稳地航行。其实,这是我们身边绝大部分人的心理。
那么,如果你有30万,不妨着手制定你的组合投资计划吧。在不需要承担巨大风险的情况下按照计划坚决执行,多年以后你会惊喜地发现,你不仅实现了真正的财务安全和自由,而与那些曾经的百万富翁相比,你也笑到了最后。
组合投资策略的妙用何在
提到资产分配、组合投资,你可能会不屑一顾:“不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吗?这个我知道。”事实上,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绝不是鸡蛋、篮子这么简单。而且即使你懂得,你真的去做了吗?在去年股市如此火爆的情况下,你手里还持有债券吗?在2001~2005年的长期大熊市中,你难道仍将股票资产作为投资组合中最大的一部分吗?其实,绝大多数人依然是在跟风操作,从来没有一个长期的组合投资计划。
要想知道通常我们的投资行为是怎样的,那么先看一个大家从小都知道的龟兔赛跑的故事:
乌龟和兔子进行赛跑,骄傲的兔子很快取得领先,然后就在树边睡起觉来,结果当醒来看到乌龟慢吞吞地爬过终点时已经追赶不上了。大多数人的投资行为都像这只兔子,在一段时间内会领跑,领跑者当然十分引人注目。而乌龟(组合投资)却没有周围很多兔子跑得快,但其平均速度却快于它的大多数竞争对手。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因为在不同赛段里跑得最快的兔子总是吸引了最多的注意力。总是有一只兔子跑得比组合投资的乌龟快,根据赛段的不同,这只领跑的兔子往往也不同,然而从长期来看,乌龟却把他们远远抛在了身后。我们都明白故事所阐述的道理:跑得慢而稳的最终赢得了比赛,耐心和纪律必将获得回报。
或许你仍然认为,坚忍的乌龟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具有很大偶然的因素,组合投资计划也不过是“别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那么,请试着回答下面四个问题,当看到我们给出的都是“否”的结果,相信你会逐渐转变你的观念,明白组合分散投资是多么得重要:
Question1
专业的“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能确保最终胜利吗?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很难给出否定的回答,因为在潜意识里,投资不就是靠“低买高卖”、挑到好的基金或股票来获利的吗?这没错。但是让“择时操作”和“证券选择”来确保你的获利、更主要的是长期最终的胜利,就勉为其难了。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巴菲特,大多数投资者只愿意享受牛市带来的成功喜悦,却不能承受熊市带来的失望。
在1974~1983年,美国曾发起过研究91项大型退休计划项目的长期投资收益,结果证明投资计划每季度的收益主要归功于三个因素:资产分配策略、“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而资产分配策略是投资组合绩效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只起次要作用。资产分配策略占了季度收益总值的91.5%,而“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分别只占1.8%和4.6%,差距非常大。如图1:
那么过分依赖“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有哪些弊端呢?“择时操作”要求投资者具有敏锐的嗅觉和行动能力,否则就不能在定价机制失灵的时候洞察先机并立即做出反应。采用“择时操作”策略会出现把100%的投资份额都用来购买现金等价物或者股票的极端情景,这个方法明显的风险是投资者手里的全部资金很可能在错误的时间投入了错误的资产。
看看下面这个例子(注:我们在本文中均采用的是美国的案例和数据,因为中国以前的资本市场在制度上还远未成熟,数据很大程度上失真):投资者如果能在1984年至1998年的15年间成功预测出标普500、EAFE(欧洲、澳大利亚和远东指数)、NAREIT(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协会权益指数)、GSCI(高盛商品指数)这四种资产中哪种资产收益最高,那么他能获得高达32.19%的复利收益率。但事实上,即使是美国近600家专业共同基金也都不能达到这一收益。而假设每年他预测收益最高的资产类别最终在四类资产中排名第二,15年期间仍可以获得19.32%的复利收益,然而在近600家基金中,只有5家的绩效超过了这一指标。可见,要想成功预测单一类别资产的长期走势和收益比登天还难。
而对于采取“证券挑选”策略的专业投资者来说,为了价值增值,必须不断提高回报率,而且收益必须大于交易成本及其伴随发生的费用――这一点虽然不是完全不可能做到,但要做到的确非常困难。
相比于“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投资者选择哪些资产类别以及如何分配各类资产在投资组合中长期占有的比重,对后来的投资收益大小更具决定作用。投资者需要设计出一套合适的长期战略,可以以最小的风险来实现他们的金融目标。
Question 2
你会建立一生的投资计划并坚决实施,而不在乎短期的回报吗?
用一生的时间来进行有计划的投资,恐怕很难做到,还不在乎短期的回报,这就难上加难了。再回到龟兔赛跑的例子,当看到兔子把乌龟远远地甩到后面时,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兔子会稳操胜券,即使它暂时休息一下也无妨。但事实却是,在资本市场上的短期打盹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参照美国易卜生协会对1926年到1998年期间的证券回报的研究,假设一个普通股投资者错过了普通股最佳的7年(1991~1998),在这一期间他投资了短期债券,那么他就错过了这70年间关键的10%。1925年最初投资的1美元于是从本可以通过持续投资大公司股票可以实现的2351美元下跌到202美元。
我们这里不是说放弃股票投资是错误的,而是要强调如果你有一个长远的组合投资计划是多么得重要。因为股票的这种优势回报的出现并无定式,而是会在几个时期突然迸发。有趣的是,这些积极的上扬往往是在消极情绪高涨时出现。例如在1990年底,投资者和财务经理都很悲观。正是在这个时候,潜在的投资者也抛出了,市场也开始从谷底上扬。而我们还是有必要强调一下,这些市场的转折点只有在事后才能被发现。当你有长远的组合投资计划而不是简单的依市场形势“择时操作”,你就会抓住投资的黄金时机。
长期有计划的组合投资不仅可以帮助你抓住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风险。在资金管理中最重要的两类风险是:
通货膨胀―对付息投资工具造成的损害最为严重。
高波动率―对权益投资工具的影响最为显著。
许多投资者过分担心股票收益率频繁波动,同时低估了通货膨胀产生的不利影响。对于较长的投资期,通货膨胀造成的风险要远大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因而相应地,投资组合应更注重股票和其他形式的权益投资。
当然股票在短期内的剧烈波动是一个较大的弊端,但这正是其高期望收益率的来源与基础,而时间将把这个短期敌人陶冶成长期投资者的益友。
优秀的投资经理是怎样选出来的
通过一个例子可以让你认识到过分相信投资经理在“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上的技巧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假设有1000位投资经理,他们都很随机地下投资决定,例如用掷骰子。第一年年末我们可以根据这1000人的投资收益给他们排名。当然有500人的表现会高于平均水平,另外500人会低于平均水平。第二年开始,将低于平均水平的500人除名,剩下的500位投资经理继续掷骰子、做投资决定。到了第二年末,又会有一半人不纳入第三年考虑的范围。如此下去,到了第五年年末,就会有30多个5年来绩效表现一直都在平均水平之上的财务经理,但我们也知道这种随机决策根本不能保证达到投资目标。但在1000个投资经理中选出的30位5年都跑赢大市的投资经理确实很容易让人以为他们的成绩是靠实力,而不是靠的运气。
这个例子可不是说高明的投资经理就没有了,而是这种人的确很少而且很难判定谁才是你要找的人。专业投资经理尚且如此,你如果单纯地依赖“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策略会是什么结果呢?
Question 3
分散投资策略会损害收益吗?
相信很多人都会这样认为,分散投资降低了单一资产投资所带来的波动性,也就是承受了更小的风险,因此应该获得相对较低的收益。但事实恰恰相反!
我们必须承认,组合分散投资会降低波动性,这是一种分散化效应。我们可以通过图2来显示这种效应:
是不是分散投资由于波动性低因而收益也低呢?事实上,在一个有效市场中,认为投资者都足够聪明到利用广泛的分散投资消除可分散化的波动性,因此可分散化的波动性不值得也不会获得补偿。那些没有分散投资的人将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并不必要承担过高的波动率水平。
这番阐述也许令你觉得不好理解,那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可能就明白了:
某消防员因为该职业固有的风险性而理应获得高额补偿。一天,他勇敢地冲入到着火的建筑物里,从火海中成功地救出了一名孩子。因为这次英勇行为,他得到了提升,工资也水涨船高。在接下来的一次救火行动中,他听到另一个孩子在呼喊。但是在进入着火建筑物之前他脱下了石棉外套,穿着内衣救出了孩子。第二天他找到消防队领导要求涨工资,因为他救孩子时承担了额外风险。你认为领导会怎样回答呢?
显然,消防队员第二次救孩子时承受了更多的“可分散风险”,因而他没有理由要求更高的回报。而有效的组合投资却能减少“可分散风险”,也就是在期望收益相同的前提下具有更低的波动率,换言之,在波动率相同的前提下产生了更高的期望收益。
Question 4
你能忍受在别人都赚钱的时候,自己的资产收益却停滞不前吗?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敢说你是在说违心的话,因为看着别人赚钱不眼红的“圣人”太少了。而每年,复合等级资产投资策略总是相对于作为其组成部分的某些等级资产亏钱,这就是分散投资的本性。
我们分析一下1981~1998这段时期美国资本市场的情况,标普500是所有投资者的最爱,因为他在1995年至1998年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绩效。尽管在这27年间,有5年GSCI收益列第一,EAFE和NAREIT登顶的次数分别为7次和10次。相比之下,标普500收益列第一的年份仅有5年。但由于其中3个第一是在分析的最后4年里获得的,这在投资者看来近乎永恒,更激化了采用组合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收益过低而产生的不满情绪。而从更长期的结果看,标普500并不是最后的赢家。
组合投资是一项长期投入,投资者在设计并执行投资策略时应当时刻把“长期”二字放在心上。投资者自然倾向于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最近而不是长期的绩效结果上,但是必须顶住诱惑,不应该为了昨日的赢家而舍弃更加分散化的投资策略。
六步打造有效组合投资计划
怎样配置你的资产?
对于中等波动性宽容度的投资者来说,付息类资产与权益类资产的比重应大致相当,这样既可以避免短期内权益类资产剧烈波动的风险,也能抵御通货膨胀给付息类资产造成的损失。如左图的这种资产配置比例就能让投资者其在长期投资中实现最终的财务目标。
PROPORTION
在面对不可预知的金融投资风险时,建立组合投资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组合投资不仅不会损害你的收益。相反,它通过减少“可分散风险”间接地提高了预期收益,而且如果你建立起长期的组合投资计划,你就能把握住资本市场突然出现的黄金投资时机,而赢得最终的胜利。
可能你会问:“分散投资理念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吗?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组合投资计划最合适?”我们的答案很简单:中国的投资者现在开始实施组合投资计划是最佳时机!
每一位已经入市或观望的投资者都看到了去年基金和股票市场的火爆,也感受到了近期大盘剧烈调整的寒意。股指从1300点涨到逼近3000点花了一年时间、从接近3000点降到2600点用了一周、银行股从领涨到领跌好像就发生在眨眼之间,资本市场的喜怒无常给信奉“择时操作”和“证券挑选”的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所以这时候,你真的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梳理一下你的资产,建立适合你自己的长期组合投资计划。
我们再把目光追溯得更久远一点,当2001年所有投资者都信心爆棚的时候,股市迎来了长达5年的熊市;当2005年股市跌破1000点,整个资本市场都哀鸿遍野的时候,大盘开始爬升并突然迸发。在这个过程中能及时避免损失并抓住最佳入市时机的,除了“马后炮式的股神”就是前文中提到的每次都抓对骰子的“明星基金经理”。妄图战胜市场的人总是被市场无情地嘲弄,有过惨痛经历的投资者这时不正需要建立长期稳健的组合投资计划来顺应这个市场吗?此外,中国资本市场经过股权分置改革也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为实施长期的投资计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还犹豫什么,从现在开始,重新配置一下你手中的资产吧,并寻找资产池长期增值之路。在这里,我们给出建立有效组合投资计划的六个步骤,供你参考:
STEP 1 :
认清你自己并认真梳理你的
资产负债
人最难以认清的就是自己,但建立长期组合投资计划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认清自己,顶级的投资大师往往都是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全面透彻地认清自己可能勉为其难,但你至少应该知道自己的风险偏好、对市场波动性的宽容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施长期的投资计划不动摇,而长期投资行为没有在最终得到好的结果往往都是败在心理和情感因素上。
认清你自己可以保证在实施计划时不出现偏差和退缩,但具体要建立怎样的投资组合,就先需要清楚自己的资产状况。你可以编制一张资产负债表,这对你的投资计划很有帮助。以下是推荐的分类:
(1) 付息投资工具;
(2) 权益投资工具;
(3) 生活类资产;
(4) 负债。
你最重要的决策就是决定付息投资工具和权益投资工具的相对配置权重,该权重大致决定了投资组合的收益/波动性的特征。在梳理你的资产负债时,注意不要把资产类别搞混,而且要从尽可能宽泛的视角来审视它们。比如你认为度假别墅不应该归为生活类资产,但是它一般只能消耗而不会创造财富,除非产生大于持有成本的租金收入从而带来正的现金流。
STEP 2 :
明确你的需要、
所受限制及投资期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需要和限制才能保证长期组合投资计划的实施执行。例如你必须考虑对投资组合流动性的需要,如果将来可能需要资金满足花销,那么最好不要参与非流动性投资,比如房产投资。
你还要明确你的投资期。投资组合面临的两大风险包括通货膨胀和收益波动性,在较长投资期内,通货膨胀风险要高于市场波动风险。因而投资期较长的投资组合应该相应地将更多资产配置给权益投资工具,这样可以保障提高购买力所需的长期资本增值。在较短投资期里,市场波动的危险性高于通货膨胀。因此,投资期较短的组合应该更加关注付息投资工具,它们的本金价值更加稳定。
很多人往往会低估自己的投资期,结果导致权益投资比重过低,从而使投资组合过度暴露于通货膨胀风险之下。之所以会这样,部分是由于大多数人喜欢用预期的退休时间来定义投资期。它让人们产生这样一种错误观点,即权益投资工具仅仅适合在退休前提高财富净值,退休时应该将其卖出并将收益投资于付息投资工具。该传统观点的问题在于,它忽视了通货膨胀在退休后仍将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STEP 3 :
坚定自己的投资观
不同的投资观决定不同的资金管理方式,对于采取分散组合投资的你来说,“战胜市场”是不切实际的投资目标。因此你必须承认这一事实,即投资组合的潜在长期增长路径就是可能实现的最佳结果。技术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决策因素的重要性却在递增。后者与资产等级的选择以及资金在这些资产等级之间的相对分配权重有关。
当你坚定了自己的投资观后,就相当于为将要实施的长期组合投资计划找到了理论根据,你的一切行为才变得有意义。
STEP 4 :
制定一个投资绩效参考框架
只有在你对短期债券、大公司股票、小公司股票以及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历史数据有所了解后,你才会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投资工具――既有高流动性,又有稳定的本金价值,还能产生足够抵消通货膨胀的高收益。对于完美投资工具的幻想一旦破灭,你就会明白构建投资组合时做出妥协的必要性。
你在进行复合等级资产投资时,经常会发现某类资产最近表现很牛,而自己的投资组合却由于分散化效应无法与之相提并论,那么你的投资理念与实际情况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这时你的投资绩效参考框架往往是报纸或电视新闻上谈论的高收益资产,这更会加大你的心理压力。而如果你是通过组合资产的历史数据制定一个合理的投资绩效参考框架,那么会让你忽略眼前的收益而着重于更长远的利益。因此在实施长期组合投资计划前,制定一个投资绩效参考框架是关键的一步。
STEP 5 :
分配资产份额并设计投资组合
当你认清了你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又明确了投资策略后,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了。与使用资产类别较少的传统方法相比,广泛分散的复合等级资产投资能够产生更高的长期波动调整后收益。一旦你决定采用广泛分散的投资组合,那么就开始着手设计适合你自己的投资组合吧。
下面我们给出一种格式,你可以据此将当前的总现金价值(比如30万)转化成一个具体的推荐组合结构:(表一)
从最左边开始,你首先输入投资组合当前的总现金价值(30万)。然后根据你的情况和需要,分别输入分配给短期债券、长期债券和权益投资的百分比和金额。通常情况下,这些百分比一旦确定便不再更改,除非你的波动性宽容度、投资期或者财务状况发生了重大改变。
根据广泛分散的投资策略,接下来你需要在以下5类资产之间合理配置投资权重:
短期债券
长期债券
股票和股票型基金
房地产投资工具
资产保值投资
在付息类资产(短期债券、长期债券)的选择和配置上,主要依据的是其质量和期限。投资者可以根据预期利率变动,决定短期与长期债券的相对配置。
对于权益类资产,股票和基金理所当然占据最大的权重。再进一步细分下去,大公司股票和小公司股票、成长型基金与价值型基金适当分散,以消除过度依赖某一类型权益资产带来的风险。
房产通常是国人家庭资产中最大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购买个人住房及度假住宅主要不是为了投资目的,因而不能列入投资组合中。它们通常出现在客户资产负债表的“生活类资产”中。
从历史数据来看,资产保值投资,例如商品关联证券与贵金属投资,具有完全不同于其他资产等级的收益形态。分配给它们的投资比重相对较小,当组合的其余部分由于严峻的经济形势而丢失城池时,也许它们反而表现优异。商品关联证券很可能是资产保值的最佳例子。商品与很多其他资产类别负向相关,因而成了有力的分散投资手段。
资产配置不仅要决定构建投资组合所用的各类资产,还要决定这些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对资金配置权重。那么,如何决定这些资产类别在资产配置中的权重呢?最简单的方式是考虑它们在国内资本总额中的相对比重。但这种方法显然过于宽泛,而且不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组合。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经济情境预测、自己的期望收益、对资产波动的宽容度以及各种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设计组合。这种方法比较复杂,也需要投资者不断地在学习中进行调整。不管使用哪种方法,之前都最好设定每类资产的最低权重,从而保证分散投资的幅度。
你对资产波动的宽容度是影响投资组合的主要因素,表一中列出了中等波动性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它适合于大多数的投资者。
在资产配置中可以采取更积极的投资策略,为短期债券、长期债券、权益投资工具分别确定配置权重的波动范围。在该范围内进行有限的择时操作。在表二中,根据最低配置规定,至少65%的资产将配置于“核心投资组合”,该组合由25%的短期债务工具、10%的长期债券和30%的权益投资构成。
STEP 6 :
备制投资策略书并实施
再美妙的计划也离不开坚决的执行,我们强烈建议你制定一份书面的投资策略书,这有助于组合的投资策略得到严格坚决地实施,在极好或极坏的资本市场环境中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投资策略书已经备制完毕,那么就是该把策略付诸实施的时候了。若在预期投资目标和波动性宽容度下,当前配置不尽合理,就应当尽快使组合回到目标。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通过成本平均策略令投资组合逐渐回到目标配置,这样经济上与心理上都将获得好处。
成本平均法并不难,只要对某项资产定期进行投资,且每次投资金额都相等。比如说想在股票上投资180000元,可以连续18个月每月投资10000元。对本金价值不定的资产例如股票进行投资时,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低价位买进。通过使用成本平均策略,股价低时买入的股份较多,而股价高时买入的股份较少。策略实施完毕后,每股平均成本将低于为这些股票支付的平均价格。我们已经知道在短期上,波动性资产的收益与长期平均期望差异可能很大。通过定期定额投资建立某种资产头寸,客户的投资绩效接近长期期望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被投资资产的波动越剧烈,就应该在越长时间里通过成本平均法定期定额地投资。譬如,股票的波动性高于债券,可以花12到24个月使投资组合接近股票的目标权重,而对于债券这一时间可能短得多,只要6到12个月即可。当你的投资组合已经处于或接近短期债券、长期债券、权益投资之间的理想配置,只需选择其中的最优资产即可。
在实施组合投资策略过程中,随着市场变化可对投资组合进行被动调整使其恢复目标配置。如果简单地采用买入持有策略,各等级资产之间的相对比重会随市场变动而改变,这也令组合的波动水平发生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变动。
对投资组合进行被动调整可使投资组合始终保持平衡的分散程度,并严格约束投资组合,防止组合在市场繁荣时为权益投资工具分配过高权重,使风险暴露加大;在市场低迷时对付息投资工具分配过低权重,未能充分利用即将开始的市场上涨带来的好处。
做坚忍的乌龟还是自作聪明的兔子?
入世以来,中国股票市场日益向纵深发展,股民队伍越来越庞大。在股海淘金中,投资者实战经验的积累固然必不可少,但科学的投资方法的运用尤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分散投资法、摊平成本法:以静制动操作、三成涨跌法等不少投资方法已为广大股民熟知并运用,并给股民投资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本文将探析一种确保投资者降低风险的较为实用的投资方法――右侧交易买入法(以下简称右侧交易法)。
一、右侧交易法的缘起及其内涵
依据投资的趋势分析理论,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运行波动的方向即运行趋势不外乎三种,即上升方向趋势、下降方向趋势和水平方向趋势。由于中国股市目前实行的是做多才能盈利的交易规则,使得股民更多地是在股票下跌中寻找最低点买入机会以便获得盈利,从形态理论来看,多表现为左侧交易法,比如在一个V形态的下跌途中,多半是左面买入,而等待右面上涨时卖出,不少机构投资者也称道此交易法则。但是,仔细分析,左侧交易法就是在下跌途中不断猜底,并抄底的交易方法。这种方法,在牛市上行趋势下中途换挡时使用没有多少风险,可是,在熊市中这种交易法完全不具备操作的安全性,一是因为跌无止境,看似抄底买入仍难免被套;二是短线投机者众多,买入后的最佳卖点往往稍瞬即逝,很难捕获,尤其在诸如2008年的股灾中用左侧交易,股民将遭遇投资收益的“滑铁卢”。
以上可见,所谓左侧交易,也叫逆向交易,其特点是,在价格抵达或者即将抵达某个所谓的重要支撑点或者阻力点的时候就直接逆向入市,而不会等待价格转势。在熊市中,这种交易自然难以避免亏损。 因此,不少理性投资者采用了与之对应的右侧交易法来进行稳健的操作。
所谓右侧交易。就是投资者在一只股票真正见底并走出“V型”底,“W底”或“头肩底”形态时,在图形的右侧选择介入以实现盈利目的的一种交易方法。这是一个能持续战胜市场的法则。
二、右侧交易法的实战意义
实战中的右侧交易法,主要有以下积极作用:
1.降低投资者股本缩水和亏损的风险。投资者在中国A股市场中,成功的要素取决于选择何时进场,也就是时间要素第一。在股价上升通道中,在快速扬升前介入都是合适的。然而在熊市,何时进场就显得十分关键,对投资者股本的影响也很大。因为一个熊市的初级阶段,普通人根本无法判断这个熊市到底是“一般熊市”(指数下跌30%)、“大熊市”(指数下跌40%)或“股灾”(指数下跌超过60%)。如果是左侧交易法,在下跌阶段买入,难以先知先觉知道底部在哪里,一旦猜错,指数继续下跌,那么本金就会大大缩水。假设买进的仓位被套牢5%~10%,而这时候底部的确形成,开始翻转上升,则也要等指数上涨6%~12%才能回本,就是说,赚钱也得等弥补前期的亏损才行。可是,采用右侧交易法则不然,因为介入的时候,底部已经探明,因而基本没有股本缩水和亏损的风险。
2.增进投资者盈利的机会和能力。在股票K线“V型”底,“W底”或“头肩底”图形态右则买入的投资者,根据反转形态理论,其形态颈线突破后的最低理论升幅应该是图形态底部到颈线的垂直距离,因此,投资者只要耐心持股不动,就会获得预期的收益率。
过去几十年中收益率排名前100名的基金,几乎都是右侧交易法的有效执行者。从60年代杰克催佛斯基金,到70年代彼特・林奇的麦哲伦基金,到80年代~90年代欧尼尔的新美国成长基金,成功均来自于右侧交易法。
3.右侧交易法易于鼓舞投资者信心。右侧交易法一般是用在下跌市的尾声,尤其是熊市的尽头。漫漫熊途中,由于投资者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股价杀跌,其投资信心遭受巨大的打击,经历了从悲观叹息、到失望再到绝望的心路历程,此时采用右侧交易法,能让投资者摆脱恐惧,看到赚钱的契机,这对于恢复长期熊市中投资者的信心自然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右侧交易就是做趋势的跟随者而不是预测者,是一种上佳的投资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操作意义。
三、运用右侧交易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右侧交易法运用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右侧交易法其运用的前提是股票下跌后探出底部,并且股票K线在底部出现具备右侧交易的“W型”等反转形态。如果在行情下探到某一价位,股票运行做“W型”等反转形态失败,则右侧交易法不宜实施,因为此时股票长期或中期底部并未真正出现还有向下时运行空间。
2.如果真正的底部探明,右侧任何时机介入都是可以的,但现实投资中,做底部一般非常复杂与艰难,且反复无常,所以科学的右侧交易介入时机必须是W型”等反转形态真正确立,其标志是股票价格突破颈线的3%或站上颈线位3个交易日。
3.股票底部走势做圆弧底形态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右侧交易法在这里表现为圆弧底形态右侧任一点位买进应该都能去的投资收益。
4.左侧交易并非一无是处,在短期趋势中,其操作价值不能否认。而右侧交易法在中长期趋势中,更具积极实战意义。
综上所述,投资的真谛在于获利,因此,除了投资风险的防范外,如何选择更佳的投资方法提高盈利水平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在长期熊市下跌市道里,右侧交易法实乃是这样一种较为理想的实战技法。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证券投资学》[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