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智能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30 14:50: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合同智能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合同智能管理

篇(1)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科技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信息化步伐逐步加快。与此同时,人们的建筑观念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智能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设计思想,为建筑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以往的建筑建设相比,新的智能建筑的设计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涉及到的内部工程多样,建筑对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最基本的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而且它对技术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是一项集多样化技术于一体的施工内容。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部门的建设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变,智能化建筑被广泛应用,但是其中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仍存在严重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阶段。针对这样的现象,本文就结我国智能建筑建设的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一下什么是智能建筑,分析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并找到有效的方式完善相关内容,做好项目的管理研究工作。

一、智能建筑及综合布线系统的概述

所谓智能建筑,主要是指它是建筑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在工作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实现智能型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建筑的完美融合,利用设备的自动监控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功能的优化组合的建设方法。智能建筑又被称为3A建筑,它能够实现建筑的自动化,高效便捷的采用设备,利用通讯手段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作业,并且具备普通建筑不具有的重要特点,更加安全、舒适和高效。

综合布线系统是随着计算机联网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最早产生于美国。与传统布线方式相比,它能够实现语音、数据和监控设备的信号传输,利用不同信号将传输媒体、信息插座等相关设备综合利用到布线系统之中,解决以往存在的不兼容现象,提高设备的灵活性。具体而言,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模块式的,具有较强灵活性的,能够搭建信息传送通道的现代化系统。它既能实现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交换连接,也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交互。与此同时,综合布线系统还是智能建筑的重要支撑,对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进度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因此,对该技术进行研究搞好施工过程应用,做好项目规划和管理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项目的管理研究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作用。为了切实提升我国建筑的整体质量,提高技术水平,并完善项目管理研究工作,就一定要对系统项目设施进行管理研究。

1、综合布线系统费用管理

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是一项新兴技术,在技术拓展使用中势必会需要大量资金,而费用又是促进建筑行业稳步发展的基础。所以,对费用实施管控就成为了大势所趋,就要以做好项目计划为基础。施工方要根据工程实际确定材料、资源数量,事先做好资金预算工作,分析人力、设备、资源、设施等项目的前期资金需求额,准确实施预估,打好费用基础管理工作,确定资金花费的范围数值,避免出现超支现象。

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进度管理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集技术、人力、管理等于一体的项目工程,它在施工过程中对进度有严格的要求。施工进度过快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过慢又会延误建设时机,甚至造成违反合同规定的现象。因此,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顺利进行的基础。进度管理者必须事先做好完善的规划工作,整合出一整套综合布线系统项目建设的施工步骤,对工程设计、管理、施工、验收等各环节进行详细的计划,对工作实施的时间予以准确设定。具体来说,各建筑进度管理者要制定完善的计划书,明确施工时间、结束日期,并将各阶段的任务进行分开整合,准确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存在延误工期的潜在风险,要立即调整计划,确保任务按时完成,避免工程拖延引起的不必要的风险。

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质量管理

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设管控的最为重要的环节,综合布线系统对工程技术、作业强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其内部线路的繁杂性和多样性,也使得质量保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此,施工方一定要从设计、施工、验收等多各环节着手准备,做好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位工作、规范设计图纸、对施工过程予以完善、做好产品检测等内容。在具体施工中,还要加大注意力和控制度,对剔槽预埋施工、穿接校线施工、设备安装施工等方面进行精准把握,避免出现质量纰漏,从而切实提升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技术的质量水平,促进管理研究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的智能化实施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我国建筑行业各负责人一定要找到以往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智能建筑的实际施工情况,切实提升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水平,明确其在智能建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工程现状,做好项目管理和研究,从费用、进度、质量等方面着手,切实完善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情况,为建筑行业整体实力的提高作铺垫。

参考文献:

[1]曾松鸣.面向交道行业的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J].计算机网络世界,2011(7): 33-34.

[2]黄文权,苏文彬.浅析综合布线系统的多应用需求设计与管理[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8): 96-100.

[3]张玲玲,周建伟.浅析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3(4): 318-319.

篇(2)

1.凭证性。由于合同的强制性和保护性以及具有的制裁功能,使其成为维护医院合法权益的重要武器。医院与另一方按照法律建立的合同,可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约束力。合同在订立之后,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对合同中相关权利义务的转让、终止合同或者违约等,都必须以建立的合同档案作为唯一的和完全的依据。如违反合同档案中的相关规则,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2.权威性。医院合同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按照相应的章程和实施条例进行拟写、签订、变更和终止。比如,医院与外界签订合同,必须医院的负责人委托,以法人单位的名义。

3.广泛性。医院合同种类繁多,涉及部门广泛,按照业分工部门的不同包括药物、试剂、医疗器械、耗材等采购类合同,基建工程、物业管理、水暖电气供应等后勤管理类合同,还包括财政类合同、科研类合同、人事类合同及医疗协作、医疗纠纷处理等合同。不同类别的合同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但是都要以院办为综合管理部门,财政管理为职能管理部门,监督审查和采购为具体执行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医院合同管理体系。

4.时效性。时效是一个特定的术语,主要用于法律,是指时间在法律上所产生的效力。从时间的性质上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法律事实,在法律中具有一定的法律后果。我国的《合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规定,合同建立后不同阶段产生的时效力,都具有一定的法律后果。例如,我国《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在合同的要约阶段,“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做出承诺”,则要约失效。

二、目前医院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合同的管理设计到方方面面,十分复杂,包括资格信用调查、拟写、审查、记录等,同时还要注意双方是否按照合同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定期的对合同进行核实统计。迄今为止,仍有很多医院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因此在管理的方式方法方面非常欠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部门和合理的办事流程,导致部门之间分工不明,不能有效配合工作,影响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有部分医院未设立专门负责合同管理工作的部门,而是由业务职能部门一并包办,致使各类合同得不到规范统一的管理,缺乏系统性。且许多合同文本是由业务部门安排施工方或供货方拟定,合同条款往往对对方有利。

2.合同审核流程不规范。合同管理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审核流程,当合同拟写完成后,就会进入审核阶段,合同的审核会涉及多个相关部门,各部门按照流程分别进行会签审核,最后由直接责任人审签。目前许多医院仍缺乏规范的合同审核会签制度,导致部分会签部门拖延时间、合同流转速度慢、合同审核质量低而无人监管,且部分合同的签订忽略了法律顾问重点把关的环节,导致未能识别合同中的潜在风险,使医院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3.合同归档难度大。由于每一份合同都有相当的复杂性,各流程环节要衔接紧密流畅,但由于涉及的部门过多,导致合同从拟定到完成的过程中,被拆分在不同的部门中,以至于给最后的合同归档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一些医院未设立专门的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合同最终分散到各个承办科室或个人手上,增大了合同查询的难度,且极易造成丢失,若发生合同纠纷医院需要维权诉讼时,往往会因为证据不足而败诉。

4.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现阶段大部分医院依旧以书面合同为主,继而将合同内容存档,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这样做使医院的工作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合同中的信息,无法共享,难以做到快速查询和统计,且录入的信息往往只关注合同签订时约定的内容,对于之后合同的具体履行情况并无全程的记录,难以做到合同的追踪管理。此外,一份合同的信息在不同科室被重复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管理的效率。

三、关于医院合同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为了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就必须先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尊重各方面规定的前提下,制定高效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根据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医院应制定适合医院自身的情况的《合同管理办法》。在该办法中应充分考虑合同管理的负责人、权限及部门,运行体制,管理体系等。此外,还应该明确合同管理体系中每个部门的职责,使合同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优化合同审核会签流程。由于医院合同种类多,涉及范围广,仅靠某一个部门对合同内容进行全面审核实显力薄。因此建立和完善合同会签制度,加强对合同会签各个环节的管理及监督,是合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参与会签的负责人应包括:使用部门、项目主管部门、规划财务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分管院领导,另也要将医院法制部门及法律顾问纳入会签的固定流程,为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把关。参与会签的各负责人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对合同草案的有效性、可行性、严谨性和合法性等提出意见,再汇总到项目主管部门,统一由该部门代表医院与合作方洽商。为保证会签的时效性和质量,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明确规定每个业务审核部门完成合同会签的时限为1~3个工作日,按照明确的审批顺序进行会签,并由合同职能管理部门指派专人完成会签相关工作,以避免合同流转脱节而导致合同搁置。并设立监督部门对会签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定期总结,积累经验,发现薄弱环节,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逐步改进方案和各种奖惩办法,达到有效提高会签质量的目的。此外,根据合同的类别,制定相对应的规范文本合同,将医院既定的条款纳入合同中,是加快合同会签的另一基础。

3.加强合同签订环节管理。合同由医院法定的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的人签订。如果没有得到医院的授权,则没有资格代表医院与其他方签订合同,此外,医院签订合同所用的公章都是专用的,不可用其他的替代,而且公章更不能由私人使用,合同归该部门的印章负责人负责保管。

篇(3)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客户签订各种经济合同,不断行使合同权利与履行合同义务,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这是企业运行的主线。对经济合同,应建立良好的财务监管控制规范,不但对企业财务部门准确核算经济业务、出具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具有重要意义,更是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实现财务对经济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寻求各种渠道,主动参与经济合同的管理,维护财务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知情权,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目前在企业管理实务中,许多企业财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签定、执行与结算过程监管缺失,财务人员在事后被动地接受业务部门传来的结算单据,依据自己对结算单据的理解进行核算,甚至没有真实经济合同的备案资料,这种经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准确、不及时,导致财务人员对经济业务性质不了解、对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不掌握,使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严重滞后,使出具的财务报表与真实的经济业务脱节。这样的财务数据既不能给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支持,也不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投资信息,这是对现行新会计准则的严重背离,也是企业财务工作者的失职。

要改变这种现状,既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改变财务工作环境,更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改变经营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运作流程的关键环节设置财务控制,决策过程中应更多地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在企业管理中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在财务领域实现国际趋同。实现新准则,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财务人员与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作用的认识,否则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只能照猫画虎。财政部于2007年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这份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版“COSO(内部控制框架)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合体”的内控规范,在具体准则中对合同控制规范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笔者认为,财务部门如何在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发挥其监管的职能作用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财务对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环节控制

(一)经济合同的签定

经济合同的签定过程,应建立授权与审批制度。业务部门与客户签定各项合同必须经公司授权、同时经相应层级审批。未经授权及未经审批,无权签定合同。

企业应确定不相容岗位的分工。不相容岗位包括:一是合同的谈判与审批;二是合同的审批与执行。合同审批过程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财务部门关注的重点事项包括:

1.标的是否符合企业经批准的经营范围,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

2.双方企业是否具有履行经济合同的能力,如企业资信的可靠性,筹集充裕资金的能力,取得的担保是否切实、可靠等。

3.所涉财务数据是否严密准确,包括数量、价款、金额等标示准确;计算方式正确;财务等有关附件齐备;符合企业价格政策、采购政策等有关规定。

4.是否符合相关财税法律法规的规定,如资金来源合法;资金使用合法;结算方式合法等。

经审核同意签定的合同,应当由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编号并加盖单位印章或合同专用章。印章管理部门不得对未经审批的合同用印。

(二)已签定合同的备案

合同签定后,承办部门应当及时将合同副本送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发生变更或达成解除协议的,应重新审批并及时报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合同正本由承办部门负责履行、保管,合同履行完毕应按有关要求及时归档。

(三)合同的履行

财务部门对送存备案的经济合同应严密关注其实际履行情况,针对不同合同建立不同的收益成本核算体系,制定有效的费用管理控制办法。按不同项目建立明细分类账,做到核算清晰、准确。

财会部门根据合同条款审核执行结算业务。凡未按合同条款履约的,或验收未通过的业务,财会部门有权拒绝付款。

在会计期末应根据合同的不同性质、区分是否履行完毕的合同及时确认收入,同时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制原则归集费用,结转成本。

(四)建立合同管理及保密制度

送存备案的经济合同,作为重要的财务档案应指定专人保管,同时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严禁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在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二、对经济合同的监管必须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相结合

对经济合同的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独立事项,同时必须有其他相关内部管理政策的支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往往使管理失衡,进而影响全盘。在讨论财务对经济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如果合同签定部门、执行部门、合同审批人员,对合同的管理控制没有调整到位,那么财务的监管就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了管理的基础和存在的理由。

三、企业财务部门对销售合同的监管

下面以企业签定的销售合同为例探讨财务及其它部门如何共同履行其对合同的监管职能。

要实现财务对销售合同的监管职能,首先企业应制定销售定价政策,建立售价控制制度。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体制,制定客户信用管理政策。

(一)制定销售定价政策,加强对产品价格的控制

企业应以产品成本核算为基础,根据市场需求与竞争情况,结合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等因素制定销售定价政策,包括产品价目表(应包括浮动范围、执行期间等信息),折扣政策、收款政策等。销售定价政策作为企业核心决策方案应经企业高层审批,经审批确定的政策文件送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备案,企业应依据市场变化定期对现行定价进行评估、修正与重新审批,价格政策一经确定后就要求业务部门严格执行。

(二)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政策

对于任何存在赊销的企业来说,客户信用评估和授信既是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始,也是信用管理者运用专业能力最多、投入精力最大的工作,是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定期组织(或至少每年)相关部门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评估,就不同的客户明确信用额度、回款期限、折扣标准、失信情况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做出规范。评估过程应有财务部门的参与。对评估确定的赊销客户的名称、批准赊销额度等信息应送业务部门及财务备案。

与客户签定赊销合同时,赊销额度应控制在批准的额度范围内。

(三)对签定销售合同的授权与审批

销售合同应区分现金销售合同与赊销合同,执行不同的授权审批程序。签定不同金额的销售合同须由公司不同级别的经授权人员谈判确认,并经公司不同级别的领导审批。

对现销合同财务部门需要审核的重点事项包括合同标的是否符合本企业经济利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合同定价是否符合本企业价格政策等,不需要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评估。合同执行过程中应坚持款到发货。

对赊销客户及赊销订单,财务部门除审核现销合同需审核的项目外,还需依据已备案的客户信用评估资料及连续的应收账款管理情况确定赊销额度是否合理,对不符合公司赊销信用条件的客户,不得签定赊销合同。赊销合同应明确注明收款方式、收款期限及未能按期收到货款的违约责任。货物发出后及时记录应收账款。

(四)已签定销售合同的备案

已签定的销售合同副本送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备案。合同正本由业务部门保管并具体执行,合同执行完毕应通知合同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并及时归档。

(五)应收账款的管理

赊销行为发生后,业务部门应按赊销合同收款期限及时向客户催收货款,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要妥善保存。财务部门对逾期应收款项及时向业务部门进行通报。

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对确定发生的各项坏账,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履行审批程序后做出会计处理。已核销的坏账应当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应当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款。

(六)销售发货及开具销售发票

销售部门应当按照经批准的销售合同向库房下达销售发货单,通知库房发货,同时编制发票通知单连同出库单一同送达财务部门,销售发货单及发票通知单上应注明合同编号,财会部门在开具销售发票前对客户收款情况、信用情况及实际出库记录进行审查无误后,向客户开具销售发票。

四、结论

目前,在国内的很多企业管理实务中,财务部门的合同监管作用受到多方面的抑制和约束。财务核算水平较低、财务管理缺失,严重制约着企业规范化管理。应以提高企业中经济合同的财务监管职能作为一个切入点,完善与其关联的其他配套管理体系,以提升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进而保证财务部门出具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使经营者与投资者对财务报告数据的有用性有所期待,得以满足。

【参考文献】

[1] 陶志明.合同管理在会计事前监督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理财,2008.6.

[2] 刘慧.如何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J].今日科苑,2008.14.

[3] 石兆梅.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12(下).

篇(4)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电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是一种比较实用的二次能源,因为电能的输送、分配以及它的控制都是十分方便又经济的,所以这才得到了广大企业的青睐。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飞速,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造成了使用的电力设备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我国发电设备的增长速度,因此引发了能源的短缺,所以电力的供应与电力的需求这个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个原因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所以自2005年以来,我国的各个省份都相继出台了不同的关于创新供配电系统的规定,主要是在建筑的工程中从门窗、墙体、屋面以及空调等等方面的相关规定,但是很少在供配电系统中有所规定,所以就非常有必要对经济的合理性、技术的可行性以及在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前提下采取一切的措施,来消除在供电的过程中所造成的浪费,必须要提供电能的利用率。

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节电以及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智能建筑成为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等,是当今智能建筑的供配电系统应该完成的重要任务。而构建符合智能化供配电系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尽管我国发电厂和电网的自动化早已进行,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作为电力终端用户的楼宇供配电系统则一直沿用人工操作和管理的模式,根本谈不上自动化、智能化。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由国外设计的大型建筑才开始要求采用具有自动监控功能的智能化供配电系统。随后,一些国内的设计院开始在一些重要项目中采用智能化的供配电系统设计。

供配电创新的关键技术

在供配电的系统中发配出来的用电就是各种各样的电力以及信息之间的相互流动性,但是如果是长期处在一个单向的流动的供配电的关系的配用电领域的时候就必须在供电以及需要的用电之间要相互流动以及应用,尤其是在用户以及在供配电管理和辅助服务的这一方面。而且这也是我国现在的情况中需要研发以及实施的。供配电的研发以及实施已经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任务了。我们必须要通过相互需要的服务原则来使彼此能达到共赢以及国家的双赢,这样就会成为供配电中所要追求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在供配电的效益中,我们必须要把开放的配用以及分开的零售的竞争为主要的前提。否则的话,我们在供配电的上下口的通信处是不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来的。而且在我国的电力市场,目前来说主要是处于一个厂与网已经分开的发电的竞争阶段。而且在前几年提出来的要逐步地对供配电的业务实施内部的独立核算,并且为输配的核算做好竞争的准备。但是在实际的情况当中配用分开的零售竞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所以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我国现在正在筹建的电力用户的信息系统当中仅仅支持了目前电力市场的发展,所以说今后我们必须要支持在市场所需的电网中的研发以及实施。

我国目前的情况就是考虑到了供配电需要大面积的分布在电力控制的应用前景。所以要求我们一定要把信息流的一体化以及缩短距离的通信网络相互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当前需要研发的方向。在现在很多种的解决方案中,在今后的使用中都必须要利用高级的观测体系以及信息技术。而且在电力的系统之上建立起来的基础的信息的构架就必须要连接在一起形成十级的供配电网。这样就能实现对于双向流动的电力以及信息的随机的访问。另外,“多网合一”以及光纤到户也将会是一个很看好的发展方向。

二、智能化供配电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功能

(一)控制功能

1、断路器、接触器的通断控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10kv中压配电系统的设备通常采用就地人工控制操作,较少进行远程,也就是“只监不控”。但智能化供配电监控管理系统应该具有远方控制中压配电系统设备的能力,若用户需要可以开通该功能。在已完成的工程项目中也有远程控制中压真空断路器通断这样的实例。400v低压配电系统断路器的通断控制则有四种方式工作和全自动控制。

2、进线失电故障的自动应急处理。在400v低压配电系统中出现进线失电故障时,智能化供配电系统可以自动进行应急处理。如对于最常用的单母线分段的系统。

1)双路供电时进线失电故障的自动应急处理。双路供电时,若有一路进线失电,延时规定的时间(该时间可事先整定也可通过监控计算机修改)后,系统自动断开失电的这路进线断路器,接通联络断路器,自动转换成单路供电,然后自动检测该路进线的电流,若电流超过变压器二次侧的额定位,则按照事先设定的用户优先权顺序将优先权低的用户依次断开,直至变压器不超负荷,从而保证了对重要用户的连续可靠供电。这是用传统的电气连锁控制无法做到的。

2)单路供电时进线失电故障的自动应急处理。单路供电时,若这一路的进线失电,延时规定的时间后,系统将自动断开该路的进线断路器,然后将另一路进线断路器自动接通,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3)无市电时进线失电故障的自动应急处理。市电全部失电时,延时规定的时间后两路进线断路器自动断开,自备电源自动投入。

4)复杂系统自动投切应急处理。对于由多台变压器通过母线联络开关连接成的较复杂的低压配电系统,智能化供配电系统仍可按照规定的连锁关系自动进行相应的自动投切应急处理。

3、其他自动控制功能。根据需要,智能化供配电系统能提供多种自动控制功能。

1)照明的自动控制。对于未设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智能建筑,智能化供配电系统可按照照度或预先设定的时间自动控制建筑物立面泛光灯照明的开启和关闭;按时间自动开启和关闭公共照明或将其改为经济照明方式;按照度自动控制路灯的点亮和天闭;根据不同比赛或演出的需要选择体育场馆不同的照明方案和自动控制灯光的变化等。

2)自动接通或断开。火灾报警时自动切断非必需负荷的供电。由于被分断对象可以通过软件设定,因此更改非常方便。同样,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某种特定情况下需要自动接通回路。

3)自动计数。中压配电系统中断路器操作次数的自动累计及达到规定次数时的自动报警提示应进行检修,以减少按时间盲目检修造成的断路器使用寿命的缩短。电动机或其他设备运行时间的自动累计及达到规定时间时的自动报警等。

4)顺序启停。电动机或其他设备按规定的顺序或时间自动启动和停机等。

(二)管理功能

智能化供配电系统具有强大的自动管理功能,除定时采集并存储运行参数外,还应能自动生成日负荷表、代表日负荷表及年度报表等各种报表。这些报表可以打印也可以在屏幕上随时调阅。配电系统的操作记录如操作时间、操作内容和故障记录如故障发生时间、故障内容、排除故障时间等,均能自动记录存档,也可随时调阅和打印。还可自动生成、显示并打印负荷曲线等历史数据。若有需要,还可对负荷曲线进行趋势预测和分析,并提出改进运行的方案。管理功能主要是由监控软件来实现的。智能化供配电系统的监控软件应具备的性能和功能如下。

1、操作系统、接门及图形界面。监控软件支持Windows2000/XP/ 2003、Unix、 Linux等流行的操作系统,具有软件通信OPCSeSer、client、W ebSeSer等功能。它对整个变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图形界面进行实时监控,包括进行遥测、送信、遥控(部分回路)和事件记录等。软件全中文提示,用鼠标操作,可漫游各显示画面,且画面之间的切换快捷流畅。

2、数据库。监控软件支持基于 SQ T的关系型数据库答理系统ASST/TSOSQ I,,99标准。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实时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安全性。

3、图形监控。监控软件的图形监控以系统图、系统主接线图、回路柜排列

图、回路单线排列图、网络拓扑图、通信监视图、地理分布图等形式来表现。

4、曲线。监控软件可提供各种符合电力系统要求的模拟量的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进行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值时刻等统计功能;对越限变色、纵向伸缩、横向伸缩、横向平移等分析功能;并可以在曲线组内逐条显示也可多条组合显示;支持历史曲线打印。

5、报表。监控软件可提供各种统计报表如日、月、年报表,分合闸次数统计报表,报警次数和持续时间统计报表,负荷率(变压器)、峰谷差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统计报表和电能统计报表等,并可打印输出。

6、通信监测。监控软件进行通信状态监测和通信报监测报警。

7、通信功能。监控软件提供专用的通信功能模块,通过专用的以太网硬件通信接口,以OPC方式向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等方式向供电局、电力调度所发送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实现系统的集成。

三、结束语

智能化供配电系统在供配电系统中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供配电技术的新发展,代表着供配电系统方面的科学技术的进步,要对其加大控制和管理力度,才能更好的应用在社会生产中,促进供配电系统优化。

篇(5)

1、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随着空中运输行业的大力发展,民用航空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都大大增加,再加上环境和时间的客观差异,这些因素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因为一点很小的外部因素使情绪受到影响,那么就会在工作中表现出管制指令的慌乱,对设备操作的漫不经心,造成失误。因此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增强,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从学校方面来说,相关学校要在自己的校园文化中加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帮助的内容,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逐渐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活动和比赛,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和应对各种紧急事故情形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空中交通管制员实习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紧急状态的培训,对于各种紧急情况形成实际的概念,并且应变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高。通过这种校园和管制单位的双向针对性联合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2、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专业知识的学习。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是与专业知识有很强的关联性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或者不能在实践中熟练应用,都不能够胜任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在学校讲授过程中,要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不定期的检查,对于理论成绩不合格的要给予教育批评并进行重修;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职业技能操作比赛或者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实际操作下巩固理论知识;在理论课程学习完成以后,要及时的组织学生进管制单位或者实习基地实习,在这些实际操作的锻炼下,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专业素养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3、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责任心的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关乎到空中运输的旅客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货物的安全,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才会注意到一些很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并及时耐心地与飞行员沟通交流和确认,以此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学校和企业都要加强管制员工作中的职业责任心的培养,通过讲座或者活动来宣传责任心在管制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在实例的教育和学习下来加深管制员对于责任心的培养意识。

二、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

1、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日常工作,是通过地面的无线电台,与飞行员之间进行语言的交流。这对于管制员职业知识和语言描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管制失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语言表达不清楚造成的。为了锻炼管制员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描述场景情形的能力,在平时要加强自己的专业化语言能力的学习,并在相应的场景下锻炼用专业语言来描述的能力,尽量避免在工作中使用的语言过于口语化。

篇(6)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EPC);风险回避;风险防范;风险分配;风险转移

Key words: Contract Energy Management (EPC);risk aversion;risk prevention;risk allocation; risk transfer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234-03

0引言

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控制可以分为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回避、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范、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分散、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转移等四个子系统。其基本逻辑是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后,首先是对根本性的风险予以回避,放弃或拒绝该项目;其次对无法回避的风险采取可行而有效的手段予以防范,降低该风险的发生概率;再次对无法回避而且降低程度有限的风险进行分散,即在节能服务公司(EMCo)与客户以及相关合同当事人之间进行风险承担与损失的分配;最后对于自留风险以及公共风险进行风险转移,将此种风险转移到其他进行风险管理的社会组织。

1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回避

合同能源管理(EPC)的风险回避是指EMCo经过对所识别出来的EPC风险进行评估之后,考虑到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损失的程度,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或者对原来的项目方案进行修改调整以避开风险源。风险回避具有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优点,能将风险的概率降低到零,使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获得收益的机会。

风险回避是风险评估之后的决策结果,如果一个具体的EPC整个系统有巨大风险或者某个子系统或某个风险发生的几率很大且损失也可能很大,那么就必须进行风险回避。根据EPC在我国的实施情况,我们认为风险回避一般来自于客户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设备与原材料采购风险、施工风险、节能量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违约救济的环境风险(行政救济风险与司法救济风险)等,当任何一种风险或某几种风险的组合发生的几率很高、可能引起的损失很大,致使原来预期的收益目标产生负向偏离的时候,就必须要立即放弃或拒绝该项节能项目;如果进行适当的修正可以的话,则也可以进行修正后再行启动。

2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范

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范是指对于无法回避的风险我们应该寻找现实可行的方法与途径与以防止和降低,若在采用了防止与减少这类风险的方法之后,该项目的风险仍不可接受,EMCo就应该放弃该项目,转而寻求其它风险低、回报高的项目。值得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风险都可以防范,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风险中不可抗力的非人为风险就是不可防范的。有关风险防范的具体方法有:

2.1 EMCo内部风险的防范。内部风险的防范不仅是对EPC所有风险的应对,更是对可行性研究风险的相应防范。

2.1.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按照管理学的要求,制定和规范各种管理制度,使之达到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和谐统一。制度的低成本供给、制度结构的协调、制度的静态稳定与动态调整相统一,保证EMCo在EPC的整个过程的风险调控能力。

2.1.2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EPC中有三个层次:员工层次、人力资源层次、人力资本层次,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达到我们所谓的第三层次。特别要注意人力资本的产权界限模糊性所带来的风险,人力资本的流动性风险以及人力资本价值不确定性风险。

2.1.3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构建科学的管理组织,优化管理流程,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使组织资源可以得到充分使用,系统内外的各个运作过程节点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EPC的整个成本可以降到最低,并且可以减少风险源的存在,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能够进行很好的控制。

2.2 客户风险的防范。客户风险的防范旨在选择合适的客户。确定适当的客户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EMCo必须确保所选择的客户业务状况良好,财务制度健全,会按项目的节能量支付给EMCo应分享的比例。因此,EMCo从一开始就应通过多种渠道对客户进行全面了解,通过银行、其它客户、客户上级主管部门、客户的客户等去了解客户的各方面情况,并与客户单位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保持联络,随时获得他们对项目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工作;同时避免因客户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带来的风险。选择客户从对客户评价开始,以了解与评价客户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

2.2.1 客户基本情况的了解和评价。①客户公司成立时间、注册资本额、资本到位情况、股东名称及实力等。一般来说,若公司成立时间太短,在与其合作时应予以充分关注;公司注册资本较大时,说明其实力较强;如果客户的股东是很有实力的大公司,那么客户的风险就会小一些。②客户经济形式。客户属于国营、民营、三资还是私人企业,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往往预示着不同的风险程度。但一般因地区而异,因社会发展阶段而异。③客户与政府关系类别。有些企业与政府关系深厚,这些企业往往在经营上无太大风险,但可能会存在一些信用风险。④企业组织结构。包括:全资子公司有多少,控股公司有多少,参股公司多少,各自的状况如何。了解这些以便全面了解客户的整体经营情况和实力。⑤企业的综合素质。如领导素质、社会评价、厂区面貌、员工精神面貌等。了解这些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2.2.2 客户财务情况的了解和分析评价。①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和兼营业务。了解EMCo要投资的项目是与主营业务有关,还是与兼营业务有关。一般来说,企业较重视其主营业务,投资于此风险会小一些。②了解经营情况。包括了解: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净资产等数据。同时,还要了解客户产品的市场状况、市场竞争情况和市场前景等。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生产经营持续增长、市场前景良好的客户是优质客户。③关注财务报表的审计情况。看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是否经过审计,审计报告结论是什么,有无保留意见,存在哪些需要说明或调整的事项。④财务状况分析。包括资产变动的来源分析、利润增减额变动分析、利润构成变动分析、资产负债结构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⑤银行负债及偿债能力分析。一方面要分析客户的银行负债情况,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客户的或有负债分析。⑥应收账款与其它应收款分析。⑦现金流分析。除了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等分析外,还应分析:a.利润质量;b.未来状况。以便全面了解客户的过去和将来的财务状况,充分评估可能的风险。

2.2.3 重大事项的了解。EMCo还应该关注客户可能会出现的重大事项,因为重大事项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对重大事项的分析主要包括:①分析客户近期可能进行的重大建设项目或重大投资项目;②对客户可能会出现的重大体制改革,包括资本结构变化、高层人员变动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③了解客户当前有无面临重大法律诉讼问题;④了解客户近三年是否出现较大的经营或投资失误,如果有,原因是什么;⑤客户是否参与了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交易。在资金使用方面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如果有,客户则会面临很大的法律风险,可能导致EMCo的投资项目失败。⑥其它重要项目情况的了解和分析,主要针对客户存在异常情况的资产、负债项目。

2.2.4 科学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可借用银行的信用评估系统,剔除信用不良的客户。示范EMCo之一的辽宁EMCo就非常成功地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他们的客户信誉评估系统对自己的目标客户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同时对客户群进行正确评价和细分。他们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本公司的技术特点和全省的行业特点,将客户分为三类:黄金客户、机会客户和高风险客户,并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从而将客户信誉风险降到最低。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时,EMCo内部负责相关项目的人员应回避,因为他们的评估意见可能不够客观。向与客户有业务往来的其它单位核实客户的信用情况。如向客户的原设备供应商、合作单位等核实。在对客户进行详细的评价基础上,尽可能地选择优良的客户。这类客户应是真正有节能潜力,而且真诚地愿意与EMCo合作,而不是由于急需使用资金或出于其它目的。

2.3 节点风险的防范

2.3.1 合同风险的防范。合同风险是合同的不完全性所导致的,合同风险的防范重在签订一份尽可能完善的合同。目前来看,这方面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要力争将风险控制在合同上,通过合同的约束来保障项目的正常执行,以及EMCo正常地收回应得的收益。

2.3.2 融资与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够不投资而更新设备、节约能源使EPC的重要优势,如果融资出现风险,则该节能项目将面临失败。融资风险的防范有两个方面:一是EMCo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二是选择好的项目或者是选择资信良好的客户,这是保障项目的未来稳定收益的关键,也是融资途径顺畅的关键。关于财务风险,特别强调EMCo应成为项目成本分析的专家,这是取得项目利润的重要前提。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有:不要忽视项目中发生的各种杂费,它们累计起来很可观。例如,更换荧光灯镇流器时,要用的导线和连接件,这些材料的成本虽然低,也应计入项目的成本内;应将“间接”成本如交通费用、清理现场垃圾费用等都计入项目成本内;明确可能的“附加”成本,应让客户清楚地理解这些都是项目的额外成本。例如,要更换泵或风机上的电机时,应将滑轮、密封件、皮带等的费用包括进去。如果门窗玻璃或百叶窗损坏了,EMCo更换时就有额外费用发生。

2.3.3 施工风险的防范。EMCo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以使客户按时向其付款。如果建设期比计划期延长了许多,EMCo的贷款利息就会增加,其它费用也可能会增加。降低这种风险的方法有:在制定施工进度表之前确定各有关设备的交付日期;仔细地计划施工步骤,让客户方面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介入这一过程,以便他们能指出潜在的施工问题;让EMCo的项目经理对项目施工全面负责;在施工进度表中留有一定的时间余量,以防可能发生的工期延迟。

2.3.4 设备和技术风险的防范。尽管设备制造商对设备的性能和质量有担保,如果所安装的设备运行情况不佳,EMCo仍然会为解决有关问题而承担额外费用。减少这种风险的方法有:只使用经过考验的技术,EMCo不应在其业务中进行新技术的应用试验;采用有可靠性记录的设备,例如,很多电子镇流器都具有极好的性能,但在实际项目中,应选用有良好运行记录的镇流器;选择愿为其设备提供担保的、优秀的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担保应包括承担更换设备的人工费用。这里要注意,尽量避免接受那些财务状况不太好的设备供应商的设备,尽管他们也提供了优厚的担保。因为,一旦设备出现问题,而该设备制造商却停业了,无力履行其担保责任,这时EMCo就会遭受损失。

2.3.5 节能量风险的防范。这是EMCo容易犯大错误的地方,降低这种风险的方法有:对项目的目前状况进行实测,而不能靠假定。例如,对调速传动设备更新改造前,必须确定泵的负荷分布,以精确计算节能量。为节能量的计算误差留出余地,确定合理的误差幅度。例如,按计算节能量的80%来确定实际的节能量。对项目的节能量进行连续地监测,密切注视项目实施后未达到预期节能量的早期迹象,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3.6 投资回报风险的防范。这是EPC业务的独特风险,需要EMCo关注和研究。在项目开始前,EMCo应结合客户的具体状况制定详尽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案,确保按计划收回项目投资和应分享的效益。根据国内示范EMCo的经验和教训,回避此类风险的方法有:知己知彼,主动安全。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情况,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在出现风险时有相应的对策来化解。必须在合同谈判时就与客户将效益分享及期限谈清楚,并向客户解释清楚“为什么”和“怎么做”。如辽宁EMCo采用资金封闭运行机制,就较好地保证了EMCo的投资回报,同时也使客户容易接受。制定合理的分享年限,并留有一定的应变余量,以保证在客户方面出现任何不利变化时,EMCo仍然能收回全部投资。选择权威的能源审计部门监测项目节能量,以保证能公平合理地进行项目的能耗评估和节能效益分析。该审计部门最好是国家有关部门、当地或该行业影响力较大的机构。

2.3.7 证据风险的防范。在违约与救济阶段,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是EPC的外部环境,或者说是外生变量,在风险防范时我们一般不予考虑,但证据风险我们可以有效防范,措施是分工清晰,责任明确,记录准、及时、完整。特别是对于影响履约的因素与结果的记录与签字,对于合同履行变更与解除的缘由与情形要记录与按规定签字盖章。还要注意发挥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作用。

2.3.8 风险的防范。在争议解决时,其EMCo代表人无论是属于公司内部员工还是公司聘请的外部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都存在风险问题。对于风险的防范除了选择人之外,主要是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把所的事项与其付出的努力相联系,尽力达到中的信息对称性,消除信息的不对等、不充分、不真实、不完整,解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3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分配

合同能源管理(EPC)的风险分配,是指对于无法回避而且预防无力的风险,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在EMCo与客户以及其他合同当事人甚至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分配,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通常情况下,EMCo会将一些损失频率高而损失程度轻微的风险自己保留下来,而把自己不能很好管理的风险分配出去或转移出去。EPC风险分散是站在法律角度予以阐述的,这里有三个基本假设:①EMCo与客户能够清楚地约定这些风险管理条款;②些约定条款能够被全面适当执行;③当一方没有全面适当执行时,另一方可以无成本地申请强制执行。很明显,救济风险不能以此来分散。下面我们对EPC的风险分散措施予以阐述。

3.1 客户信息的合同化。通常情况下,EMCo要确保与之签订合同的客户具有相应的资格与履约能力以及基本的信用,如果出现客户的信用风险或者经营风险,那么EMCo要承担其不利的后果。但是如果EMCo要把客户的基本或者关键信息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订立在合同之内,性质就发生变化了,客户必须保证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否则客户就应当承担 “欺诈”EMCo的法律责任,这样就把本应由EMCo承担的风险分配给了客户。

3.2 不可抗力的约定。对于EPC中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法规风险、行政与司法救济风险等非人为风险可以采取不可抗力的条款约定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散。由于这些风险是人力事前不可预见、发生时不可控制、发生后不可克服的事件,故从责任上区分,双方都没有过错责任。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不可抗力的涵义、不可抗力的范围、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的处理以及双方损失的承担,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包括EMCo在内的所有合同当事人预期行为后果,对于风险进行适当管理。

3.3 情势变更的约定。对于双方节能服务合同中不可抗力没有涵盖的情况,如果发生了异常变化则应约定情势变更条款。特别对于节能量风险、节能价格风险、设备与原材料采购风险等适用较多。当价格或节能量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应属商业风险,EMCo应该自我承担,但如发生大的变动,致使合同履行严重显失公平,属于无法预见的不正常的商业风险,应允许当事人以情势变更原则主张变更或解除合同。但如果迟延履行,在此期间发生的异常变化则不能适用情势变更。情势变更必须是对一方当事人显失公平,或是履行合同已没有意义,或对一方造成重大损害。

3.4 违约责任的约定。违约责任的约定是对履约阶段中的风险分配。一般情况下,融资、技术与设备和原材料、施工的风险由EMCo承担的居多,对于EMCo的约束也多,但是这些环节仍然需要客户的密切配合,有时这些配合至关重要,如此在合同中明确客户的违约责任就可以把部分风险分配给客户。而设备监测与维护、节能量的核算以及投资回报风险更与客户息息相关,这就需要约定客户如违约应该承担的风险与损失。

3.5 免除责任的约定。对于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EMCo可以依照合同和法律免除责任,将风险转移至客户或共同承担。但在EMCo与设备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技术供应商、资金提供者、施工者等按照合同行事时仍然会受到不可抗力的困扰致使相关的节能服务合同的履行遭受障碍,此时双方协商在节能服务合同中也可以约定EMCo的免责或部分免责。

3.6 履约担保的约定。由于EPC的节能模式,EMCo承担了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有时会使项目本身遭受不合理的阻碍。为使项目运行顺畅和公平合理起见,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履约担保。这既可以在节能服务合同中约定,也可以在牵连合同(技术服务合同、设备与原材料供应合同、施工合同、融资或融资租赁合同)中约定。担保主要来自于EMCo之外的其他合同方,如可以要求客户提供第三方担保或者资产抵押等有效担保方式。

3.7 牵连合同的约定。把由EMCo承担的部分风险通过与其他第三方订立合同的形式分配出去,这主要体现在牵连合同中。为了实施一项EPC节能项目,EMCo必须把自己不具备能力的业务承包出去,与相关方订立节能服务合同的牵连合同,如技术服务合同、设备与原材料供应合同、施工合同、融资或融资租赁合同等。这时EMCo就有机会把有关风险――融资风险、技术风险、设备与原材料采购风险、施工风险等合理地分配给合同方。如邀请设备制造商共同参与实施节能项目,用节能效益分期偿还设备费用等方式。

3.8 合同主体的多元化。按照风险分散的基本原理,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选择风险特征不同的主体进行组合,是不同的风险之间相互抵消,最终形成无风险或风险低的组合。这表现为合同主体的多元化。EMCo可以通过储备各种供应商和分别与之订立合同的方式分散风险。“不要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合同主体的多样化使EMCo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并非是越多越好,供应商过多将会带来过高的成本,从而出现新的成本风险。

4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转移

对于无法分散或无法回避的风险,EMCo可以将该风险转移到合同当事人之外,通常情况下是风险管理的专业组织。本报告认为风险转移有三种方式:保险转移、合同债权转移、期货转移。

4.1 保险转移。EMCo可以根据自身对风险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损失承担能力,将那些认为不能进行有效管理或者管理成本很高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并交纳一定的保费,在保险事故发生后,EMCo可以获得了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权利,此时衡量的是保险费用与得到赔偿之间的差距。但是现在保险公司承保的险种有限,需要EMCo进行通盘考虑。

4.2 合同债权转移。合同债权转移是EMCo将EPC模式下的全部或部分节能利润的收益权转让给银行或其他组织或个人,银行或其他组织或个人将折算后节能收益一次性支付给EMCo,由银行或其他组织或个人取代EMCo的合同主体地位,收取将来的节能利润,实际上是将由节能服务合同产生的债权转让出去,这既是一种融资方式也是一种风险转移方式,EMCo在转让自己的债权的同时也把自己的风险转移出去了。

4.3 期货转移。期货转移主要是针对EPC模式中所需要的大宗期货商品所具有的风险,如设备原材料采购风险、融资租赁风险等。期货是指买卖双方墙顶协议,确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以规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某一品种、规格的商品。期货交易的产生,为现货市场提供了一个回避价格风险的场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现货两个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商品价格的千变万化导致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可利用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上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使期现货市场交易的损益相互抵补。锁定企业的生产成本或商品销售价格,保住既定利润,回避价格风险。

上述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控制模式之间既有逻辑关联,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EMCo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要系统考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每一个节能项目的情况(客户情况、节能设备改造、资金与财务等等)进行组合式风险控制或单独式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田基赞,李鸣,关瑞.“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节能降耗对策.经济视角,2007,(11):70-71.

篇(7)

在智能楼宇系统中,相关管理工作的实施均是依靠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信网络系统来进行的。管理平台会对系统中所运行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管理,进而能够实时、详细地了解并掌握整个楼宇的实际运行状况。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功能主要是通过集中管理分布控制的方式得以实现的。凭借控制网络系统能够促进集中管理得以实现,凭借计算机应用促进集中处理得以实现,通过控制系统促进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凭借分布式智能系统来实现控制功能。在管理系统中,存在各种信息流,因此,综合管理系统须依靠诸多种技术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在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关键环节在于信息网与控制网二者之间有效连接的建立。

在性能的需求上,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需求:第一,开放性标准。具有开放性的标准技术可为系统的兼容性提供更好保障。第二,系统体系结构的灵活性。系统的体系结构必须可容纳现有的相关标准,同时可需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促进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之内的相关功能扩展得以顺利实现。第三,计算机平台无关性。系统需支持Web服务器、浏览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对所有投资者的投资进行良好保护。第四,系统安全性。智能楼宇安全管理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含身份验证、数据安全、访问控制,对安全性能提出较高的要求。第五,通讯技术无关性。通讯技术的无关性是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设计的一个最重要要求。第六,控制网络信息可通过相应的方式进行收集。在楼宇控制系统中,主要有HVAC、防火系统、安防等诸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均为综合管理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控制网络一体化具体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的控制网部分指的是整个智能设备网络,其功能主要为控制和监视。

2.系统的具体设计

2.1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分别为控制网络设计和管理系统设计。控制网指的就是整个智能设备网络,以游戏系统的控制功能和监视功能。在综合智能管理中所应用的相关软件促进系统的三大功能得有更好地实现。三大功能具体为办公及楼宇自动化、通信和网络系统。企业间互联是中间层,其作用是促进通用连接性得以更好实现,对控制网络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然后将结果传递到应用系统。企业间互联实际上就是控制网络与应用系统间所进行的协议转换。中间层还可对控制网络与应用系统二者之间相关数据进行解释和推理,并提供相应的控制、管理入口,进而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管理系统可凭借IP所具有的媒体独立性来促进其性能要求得以实现,其通过利用IP提供技术促进管理拓展得以实现,并保证管理的安全性。在设计过程中,可通过授权、加密、数字签名认证技术的应用提高系统运行和管理的安全性。借助信息网、控制网之间的连通来实现趋势预测、状态日志、报警及联动、账务管理、系统性能评价等一系列的系统功能。趋势预测为系统中实施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功能,其预测包括楼宇内压力、温度、流量等相关信息,并将预测结果通过可视、实时的方式进行表达,将一段时间之内的变量的变化情况绘制出曲线。状态日志对智能控制质量,工期的按时完成均具有重要意义。账务管理主要是对物业、电、水、煤气等进行管理。

2.2数据库设计

智能楼宇中的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信及网络系统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各个子系统均尤其各自的数据库,各数据库结构也存在差异性。但是各子系统间又有信息流,因此,各系统、数据库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各数据库间具有互操作性能。系统中的集成目标可对所属子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因此,在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建立一个具有统一性的异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异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异构性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第一,计算机体系结构异构。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相应数据库的异构系统。子系统所拥有的数据库系统不行同时运行在小型机、大型机中,以及同时运行在工作站系统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第二,操作系统异构。子系统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操作系统可为Linux、Windows NT、UNIX等。第三,DMBS自身异构。子系统所拥有的相应数据库系统可有效形成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或者可以建立起层次、关系、网络、函数等各个不同数据模型的数据库,异构数据库系统由这些不同数据模型的数据库共同组成。异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可促进智能楼宇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数据库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功效,实现对信息资源进行更好的控制和管理,进而促进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应用异构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各种数据库之间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合并。数据共享的实现首先要保证数据库有效转换的实现、数据透明访问的实现。因此,在Internet应用环境中,想要促进异构数据库系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性和统一性的编程界面以及一个具有通用性的数据库访问方法。

3.结束语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地推动下,人们对智能建筑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关应用间的互操作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智能楼宇系统不是一个由楼宇诸多子系统简单堆积而成的,其是个系统相应功能的有机结合。通过一个具有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的综合管理系统来促进个子系统相关功能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不断提高管理模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和适用性,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篇(8)

一、基本情况分析

多年来,传统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均大量依靠人工,如分合闸操作、电能数据的采集、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度的检测等,都要通过数名供电员工现场进行,费时费力,缺乏实时性。因此,为进一步提升配网运行管理水平,供电企业有必要依托现代化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综合分析软件,来实现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快速恢复送电等一系列功能。

二、配电网综合管理系统

基于对配电网历史、现状和规划管理等功能的透彻分析,利用电力公司现有和将来的数据资源,通过合理整合现有配网管理各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城区配电网综合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各级配电网分析、运行、评估、规划等的统一协调管理。

2.1系统功能结构系统主要分为3个层次

2.1.1基础信息系统层

该层中,GIS、MIS及一些运行管理系统如SCADA/EMS等,为电力公司现有信息系统。本项目深入研究、充分挖掘这些系统的潜力,界定各系统所能提供的有效数据范围,为配网综合数据平台的搭建和高级辅助决策功能的实现做好铺垫工作。

2.1.2配网分析数据管理系统层

该层主要包括配网分析数据管理系统(DA-DMS),它是底层信息系统与高层辅助决策系统之间的纽带。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搭建此数据平台,使其既可适应配电网存储海量数据的要求,又可保证配电运行数据的一致性。配网分析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基于如下考虑:

(1)建立底层信息系统的数据联系与共享标准通过配网分析数据库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结合电力公司配电网现有的标准和规范以及配电网公用信息模型(CIM),将形成有关配网数据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共享机制方面的技术标准。(2)对底层实际运行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和管理配网分析数据管理系统基础数据主要通过接口从外部各类数据采集系统获得。数据实现分层管理,方便提取和分析,并更加全面地包含各级电网、各类电网设备信息。

2.1.3高级辅助决策系统层

该层主要包含对现状各级网络供电能力、存在问题的评估,对近期电网建设项目的辅助计划与决策,并基于此对现状、近期、中期和远景的配电网进行优化规划等,形成相互关联的功能模块,未来还可按需逐步扩展其他高层应用系统。高级辅助决策系统的建立是基于底层信息系统数据特别是包含地理信息数据的GIS数据。

2.2系统关键技术

在建立配电网综合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主要有两大技术难题:如何统一底层数据接口以实现数据层管理,以及通过何种高级分析系统使电力公司真正掌握电网实际运行情况。

2.2.1基于配电CIM的数据管理

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组织制定电力系统方面的公用信息模型标准以来,描述输电网结构的IEC61970目前已,而针对配电的IEC61968尚未完成。因此,系统先扩展配电CIM,再基于CIM对于元件接口的描述建立配网分析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而后提出基于 CIM的标准数据结构以进行数据交换载体,最后编写程序实现接口文件与内部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导入。

2.2.2基于评估和优化的高级分析系统

高级分析系统主要侧重于宏观指导电网,因此现阶段只实现配电网的评估和优化,未来根据需要可进行扩展。以往的配电网评估优化多是从定性的角度上进行,定量评估指标很少,本系统在配电网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配网电源、配网设备及结构、配网运行、技术经济指标、设备维护与管理等5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估打分,最后形成整个电网的综合评价,找出电网薄弱环节,给出解决方案。

系统在结构上分为2个子系统,即工程师子系统和管理机构子系统。基于此,完成评估和近期规划的典型流程为:(1)管理机构人员通过管理机构子系统下达评估和近期规划标准;(2)各供电公司工程师利用工程师子系统进行评估和近期规划,生成相应结果,具体包括:导入外部数据源各类基础数据,完成导入数据(生数据)的校验修复,校验修复后的数据,进行现状电网评估,计算各项指标,依据管理机构下达的评价标准进行单项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输出评估所需图表,评估结果上传(项目结束后完善);(3)数据系统将上传到服务器上的各类数据,以图形或图表的形式在网上出来,供授权用户浏览和下载。

三、经济效益分析

1、配网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对各种电力设备实行远程监控,逐步摆脱了长期人工设备巡查、数据采集的落后局面,做到了数据采集实时、高效、准确、可靠,大大提高了配网管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实现配网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开创了一条新路。

2、随着电网运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各种电力设备进行远程监控是实现自动计费、对客户用电情况进行全天候监视的必要措施。针对以前某些负控系统通讯能力差、功能不能满足现在的计费、供电可靠性统计等配网管理的要求,基于GPRS的配网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3、配网智能管理系统的投入运行,节省了管理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预计年减少人工支出10万元,减少因偷电漏电而造成的损失达25万元,按照系统正常运行10年计算,投入产出比达1:4。

4、配网智能管理系统的建成,其重要的意义和产生的社会效益在于对中小用户的用电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防止了设备管理上的漏洞,减少了停电现象,提高了供电可靠率,有效的防止了有损供电企业形象的事情发生,提高了配网管理水平,减少了因人工抄表误差而带来的电量误差,保证了电量信息的准确可靠。该套系统每天抄取电量并进行分析,对用电异常情况进行提示,有效的防止偷漏电的情况发生,规范了配网用户的用电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

四、结语

配网自动化终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是一个关键设备,它直接采集现场一二次设备的信号参数,它的稳定与否,关系到系统的信息来源准确度,因此全面、深入、仔细地研讨配电终端的有关技术参数等内容,进而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解剖,并加以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配网自动化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篇(9)

1.1 电力企业传统的抄核收模式已经不堪用电市场的巨大压力

电力企业传统的抄核收模式是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服务社会民生,为我国早期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用电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户多,业务多,需求多,变动快,分布广,金额大等等特点,而这种人工手动抄表、核算、收费的模式以及与此相应的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业务模式,以大量的人工参与操作为主,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加上业务环节众多、标准不一,导致电费抄核收工作耗时、费力,差错频繁,效率低下。这显然已经不堪应付,更不用说开展更多的业务、进行更好的服务以及维护了。同时传统的抄核收体系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不能对抄核收各环节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测,难以提前发现风险隐患并及时处理。同时,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业务需求,造成电力营销人力资源、客户服务资源大量浪费,无法有效地建立“客户导向型”的高效灵活服务机制。

于是,整个企业的营运效率和水平低下,更不用说是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管理方式了。长此以往,必然为用电市场病垢乃至淘汰。

1.2 智能化技术进步为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的的快速发展,手持式抄表机、智能电表、Rs485通信技术、低压载波通信技术、GPRS远程集中智能抄表系统以及3g4g及时通信技术的成熟应用,催生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产生。

2 按部就班实施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

2.1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概述

依据系统论的管理理论指导,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实施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分为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数据分析统计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三部分。用电信息子系统是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的基础,将客户抄表、电费计算、电费复核、电费发行等传统业务环节通过自动调度任务、队列控制、流程自动传递、作业全过程监控等各项功能有机结合,实现抄表、核算过程的智能化处理,可极大地提高营销业务处理效率。数据分析子系统,接受采集的数据,也可以连接电力企业原有的用电数据以及客户资料,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使用灵活的功能模块,实现多样化的分析统计功能,还可以以多种定制化的方式输出。业务管理子系统是以企业管理的层面,建立各个管理需求模块,各层各级管理者一目了然,权责分明,上通下达,灵活处理。

2.2 优先加快实施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建设

首先要加快专变终端和智能表加装步伐。是推进抄核收业务的前提。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分步有序地组织终端和智能电表的加装,实现客户的用电信息实时采集,同时扩大集中远程抄表实施范围,对采集系统覆盖地区的客户全部取消人工抄表模式,实现集中、自动、远程抄表,不断提高自动抄表应用比例,提升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这是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的基础,由此改变旧有的分散、人工现场抄表模式,实现“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现代化抄核模式。

电力企业各个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分工协作,提高用电信息子系统的采集效果,至关重要。

2.3 输入原始数据或者对接原始数据库到数据分析统计子系统,建立综合各种数据库或者对接处理机制

以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成功稳定运行为基础,就可以逐步建立数据分析子系统。如果电力企业原始没有使用其他各种管理系统,那么只需要输入原来的用电客户信息等到数据分析子系统中。如果曾经使用过其他管理系统,那么数据分析子系统可以接管其原来的数据库,以后输入数据就可以直接输入到数据分析子系统中,而原来使用的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数据分析子系统也可以通过增加智能化管理模块予以实现。如果还想使用原来的管理系统,那么数据分析子系统也可以只对接其数据库。由此,原来的各种业务、各种管理流程,可以全部被接管而不会错乱,而原来没有实现的业务或者管理流程,智能系统可以实现。一般包括以前人工操作的制订抄表计划、抄表数据准备、抄表数据上传、电费计算等工作,转交智能系统在后台自动处理,系统根据设定相应的复核规则,对用户自动进行判断,达到在线监控、自动发行的目的,实现营销业务管理系统抄表智能化,减少人工抄表差错等。

2.4 应用业务管理子系统,加强全过程管理

在用电信息采集子系统和数据分析子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就可以实施业务管理子系统了。业务管理子系统可以整合原有的各种业务和管理需求,优化配置公司各种资源,分步骤、量化、直观的实施各个管理功能。一般将核算异常派工和稽核工单流转等业务内容由传统的人工事件监管改为全流程过程管控,由过去的点控制改为面控制,实现了事件处理的全过程监管、集中监控和实时监控,增强了业务工作的管控能力;将传统抄核收流程中的事后人工核对档案错误改为提前自动对档案的正确性进行分析,利用智能化抄核收体系对客户档案的正确性进行校验,确保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实现海量客户数据分析,实现客户评估分级管理,为防范呆坏账以及对口营销提供有效的支持等等。

3 实施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效果分析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全面优化业务流程,彻底变革了传统的人工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式,有力促进了电力抄核收业务的现代化建设,是深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重要成果。

通过优化流程,提高了电费抄核收工作效率;;通过推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深化应用,提升了智能化系统的实用化水平;通过智能化抄核收,减少了人工作业带来的不规范现象,降低了客户投诉率。自动化抄核收创新了集约、专业、实时、智能、高效的抄核管理模式,使得电力抄核收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能力显著加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3.1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提高了抄核收工作效率

自动化抄核收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采取人工抄录或抄表机上下装等手工输入模式,实现了抄核收的智能化运行,通过专业化运行维护实现了用电采集信息的挖掘分析和专业系统的业务融合,实现了抄表管理和核算管理的一体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电费抄核收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差错,提升了工作效率,优化了电费抄核收人力资源配置。

3.2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实行闭环管理,降低了业务异常差错发生率

业务开展过程中,通过全面管控,提前预警,提升了抄核收工作管控能力。通过档案校验异常、业务异常、自动化运行异常等业务模块,在智能化管理系统中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缺陷处理,对毎一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督促落实。通过复核异常、异常信息确认、异常分类、异常派工、异常处理等管理环节,实现业务复核异常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有效降低了异常差错的体外循环和不规范行为。

3.3 抄核收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常态化,增强了营销业务管控能力

通过对抄表时限预警、核算时限预警、智能审核监测、智能复核监测等各业务环节的全面预警与监测常态化,确保了抄核收业务的规范处理和准确及时;各个业务环节和运行指标全部在监控中心的数据平台上实时显示,系统自动提示异常信息,做到业务处理过程的实时跟踪监管。

参考文献:

[1]申梅花.低压电力用户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7年.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对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有效解决日益增长的公路运输需求与交通管理效率之间的矛盾,我们应该积极构建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公路的安全程度、利用率和舒适性,降低管理成本和失误,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仅就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构建内涵和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一、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构建内涵

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交通控制、车辆监管、运输指挥、客户服务系统。其框架内涵主要包括:

1、智能卡口系统。运用计算机扫描自动捕获经过卡口的所有车辆,获得交通流量和道路运行状态,实时记录每辆机动车的图像、牌照号码等车辆行驶数据,并经过计算机网络将车辆、路况的图像与数据信息实时传送至交通指挥中心,建立道路交通与车辆数据库,为交通管理部门和其他业务相关部门实施交通监管、事故处理、车辆布控及车辆违章处理等建立详实、具体的第一手资料。智能卡口系统还具有快速查询、识别、语音报警等功能,交通管理者只要事先将备查车辆名单输入智能卡,当车辆经过卡口时,系统将在10秒内完成查询套牌、未年检、交通违法行为未处理、被盗、等所需资料的甄别工作,对可疑车辆和超速、违章行驶车辆快速发出语音报警。

2、交通诱导系统。交通诱导是实现公路交通智能调配的重要环节。该系统由诱导控制计算机、通讯系统(包括交通广播电台、互联网、短消息等公众平台及智能用户通信卡)、音频信号矩阵装置、数据光端机收发装置、视频与LED显示屏等组成。通过对系统获得的道路车流量、道路堵塞程度、事故发生地点、限速警示等信息进行计算机程序筛选处理和智能分析,得出整个交通的动态交通流分布状况和交通管理的预警信息,最后形成一目了然的诱导信息。由通讯系统,引导司机能够提前选择比较合理的行车路线,实施有效交通疏导,减少盲目交通对路网造成的压力,促使交通量在整个路网中的负载平衡,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系统、GIS软件平台、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四个部分组成,具有包括地图的查询、地图的基础数据库和公安交通数据库的调用查询等功能。能够显示静态的道路网、等级、路名、地形地貌等信息及动态的交通组织方案、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多时段、路段、警力配置等信息。借助该系统,交通管理者可以对道路车辆进行有效的指挥,对某些特种车辆如运钞车、急救车、警车、出租车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缓解交通紧张状况、预防事故、合理地分配和调度资源、威慑针对车辆的犯罪等。交通参与者则可以实现车辆的GPS定位,以电子导航地图具有的无级放大、缩小、可分块管理和自由移动等特点,明确车辆在交通道路中的具置,确定行驶路线。

4、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系统基于对每辆合法注册的机动车辆加装RFID电子标签,为这些车辆配发一张固定且唯一的关于车辆车号、车主、车型等资料的“电子身份证”,通过特定的射频信号自动识别道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并获取数据信息,检验“电子身份证”,实现对机动车辆、交通流量和可疑车辆等方面实时监控管理,确认“黑车”“克隆车”,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对象,操作快捷方便。同时该系统与银行结算、路费征稽、高速公路或各种停车场收费系统实施网络连接,可完成电子钱包结算、道路不停车收费,从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保证交通安全。

5、数据处理中心。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各部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送至中心控制机房的矩阵切换器,经过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图像、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数据共享,满足违章异地处理要求,并具有数据搜索、浏览和统计功能。处理后的数据自动上传到中心服务器数据库,自动根据牌号和车型从数据库中读取相关信息,打印违章通知单。用户在浏览和查询信息时,可以用车牌、时间等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

二、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要更好地发挥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作用,提高视频流的编码效率和容错性能是关键。目前基于像素编码的视频编码技术与面向交通对象的视频分析技术存在诸多矛盾,必须重点突破视频像素编码技术的瓶颈。现有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大多是交通监管的单一功能,信息资源的利用受到限制。从发展的角度看,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应该实现与公安综合指挥系统、气象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系统和生态监控系统的接口连接,将诸多业务子系统置于同一的平台系统下,既能避免政府在建设数字化社会中的充分投资,又确保了各子系统信息的共享,为社会各界各行业的应用决策服务。

构建和发展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现代化公路交通管理的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确立准确、快捷、方便的服务意识,加大对现代化公路管理手段的研究和运用,探索和实现更高层次的交通信息化模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股票投资策略与技巧 下一篇: 环卫工人的感想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