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4:50: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血压的预防小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而逐年上升。高血压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进而引起相关疾病。卫生部已经把高血压的控制正式列入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使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任务。
实践证明,控制高血压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个体化指导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对人群高血压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防治高血压的一种有效途径。
确定干预目标
初期目标:提高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定期测量血压率、提高人群运动参与率、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和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
中期目标:提高高血压管理率和控制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药物依赖性和由此产生的并发症。
远期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改善居民健康状况、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干预对象
干预对象:笔者于2006年3月~2006 年9月对旺苍县静乐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
该社区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达到了29%,其中患有高血压病及高危人群占人口比例的16%。本调查以213例有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其中683例高危群)为干预对象。其中男性117例,女性96例;50~69岁161例,占75.5%;合并有 2种及以上并发症者 52例。平均血压152/92mmHg,最高收缩压(SB)169mmHg,最高舒张压(DB)113mmHg。
干预方法
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重问卷调查法进行。先通过宣传单、发放高血压知识问卷、居委卫生干部宣传等手段进行社区动员,随机地将自愿参加者分为干预组(接受高血压自我管理课程及医生定期随访)和对照组(日常的三级管理服务)。干预前共填写并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其中高血压患者144份、高危人群76份。干预后6个月进行随访调查,并回收有效问卷205份,其中高血压患者134份、高危人群71份。血压测量由社区医生完成,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来了解干预效果。所有调查结果均输入EpiData,并运用SSS工具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开展免费测量活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指导。控制高血压是慢性病防治的首要任务。在具体措施上可以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与高血压患者、高危人群建立合作关系,由管理经验丰富的医师强化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饮食、运动、服药给予个体化指导并定期填写随访记录,参照血压动态变化调整措施;开展社区血压免费测量活动,对初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排除假性高血压,使高血压的检出率有所下降。
结 果
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调查表明,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普遍关注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高血压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比较关心。85.3 %的患者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77%的病人了解长久症状,81.6%的病人能说出所用药物的名称与用法。这些调查结果说明患者对疾病比较关心,希望得到健康指导,掌握相关保健知识。
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在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尤其是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掌握程度有明显上升,自我技能掌握方面比干预前普遍有所提高,控制体重由原来的41.2%上升至71.3%(<0、01);限盐由原来的62.4%上升至89.1%(<0、01)。经过干预,患者顺从性提高显著(<0.05);血压值差异显著(<0.01),各年龄组SB、DB干预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SB以45~84年龄段显著(<0.01),DB以45~74年龄段显著(<0.01)。1年内测量过血压的人数由40.6%上升为67.2%,从未测量过血压的人数由31.2%下降为7.5%。干预组、对照组6个月血压值变化比较可见,干预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6个月的平均下降值均大于对照组。上述评价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讨 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
为了遏制这一心血管病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保证下一世纪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同时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是多因素的,因此,高血压的治疗还应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虽然严重高血压造成的死亡率和罹患率最高,但人群中轻、中度高血压的影响面最广,故防治应以此为重点。
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遗传、社会和个性背景,因人而异地作最佳选择。
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疗和居民自身的努力。社区是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动场所,也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场所。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血压预防的目的在于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手段把血压降到理想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从而促进社区居民身体健康,提高生活水平。
强化健康教育,重视饮食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鼓励社区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祛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保证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良好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前提。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逐步减少对药物依赖,从而减少药品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以在不同场合、不同媒体中,用不同的方式对高血压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进行宣传,强化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能,从而吸引重点目标人群,使社区居民和高血压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树立预防高血压的健康意识,增强治疗信心,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社区卫生服务可以通过宣传使居民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使病人对高血压病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对于一般人群,应该使他们能够了解到良好的饮食习惯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与否,如低盐、低脂低热量的饮食原则,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预防高血压,做菜少加盐;鼓励患者戒烟限酒;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鼓励居民学会血压的自我监测等等。另外,可以通过组织高血压病人俱乐部进行病人的自我教育。通过病人的自我教育与病人间的相互支持,来促进病人调整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增进病人的相关知识。
鼓励病人学会自我管理。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也有利于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采取积极和正确的行为来控制疾病。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所指的是,病人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承担一定的预防性或治疗性活动。这种疾病管理模式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克服了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覆盖面不广的弊端。它非常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及病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咨询、讲座和小册子等形式把疾病的防治知识和方法告诉患者,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行实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控制血压。实践表明,造成高血压疾病的因素很多,但如果能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也能有效地控制或避免高血压病的发生。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鼓励和指导高血压患者和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疗法,控制饮食中食盐的摄入量,控制体重,杜绝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如大量吸烟、嗜酒、饮食多油腻等等,还要注意鼓励社区居民加强体育锻炼,从而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实施分级管理。高血压防治是一项全社会参与并对健康负责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政策、环境、经费以及个人行为等多方面的复杂活动。政府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成效。社区高血压防治需要卫生、财政、民政、计生委、老龄委、妇联等多部门的协作,使干预计划能够得到及时的修订。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高血压病人的综合干预,可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和体重,按血压水平的定义分类,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分级管理:对重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一级管理,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密切观察,每周最少测量1次血压;对中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二级管理,先观察3~6个月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变化,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对轻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三级管理,重点是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可以定期进行随访高血压患者,将随访记录的有关数据存入高血压病人档案,以便对慢性病的发生进行监测,为进一步掌握社区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趋势做好准备。只有在政府重视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进行各部门间的协调,才能形成合力做好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从而建立和完善从预防、检测到治疗、反馈的防治体系,才能够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做到早期发现,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管理,从而保证干预质量,保证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要有效的实现高血压防治的干预工作,就必须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由于当前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于高血压控制与治疗的经验知识不足,给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带来不少困难。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必将降低高血压防治的成本效益,也会削弱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防治的积极性,对以后的社区其他慢性病防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定期定点给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就成了进行高血压社区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通过对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调查发现,有些测量血压的医生只是在为检查其工作量提供依据,他们只将测量的血压值记录在册,告诉病人也只是正常与不正常,而不是让病人知晓自身的血压值,这并不利于高血压的控制工作。 还有些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于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指导不到位,有相当部分的高血压病人其血压持续数月异常,而所服抗高血压药物并没有丝毫的调整。反之,部分高血压病人已经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数月,反而调整药物,结果其血压就增高。因此,在当前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应注重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对高血压防治专业队伍进行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高血压病防治研究新进展,促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由专科向全科发展,正确指导社区居民防病治病从而使高血压病防治工作持续、有效地落实,使高血压这种常见的社区慢性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吴锡桂.对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建议.高血压杂志,1997,5(2):79280
结果:干预前后,居民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上存在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依据相关政策,运用社区卫生的健康促进网络,为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是非常有效、可行的。
关键词:健康教育膳食干预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93-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它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过度饮酒、吸烟、体力活动不足,膳食不合理等[1]。社区综合防治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治慢性病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了从2010年的5月份到2012年的5月份对社区居民进行的膳食和健康教育干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按照相应规定,选取了450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对他们继续拧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对于社区居民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方面、危险因素以及对相关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在干预前后进行对比[2]。在450名参与者中,有230名为非高血压组,104名为高血压高危组,116名为高血压组。
1.2干预方法。为所有参加干预的对象免费发放BMI尺、容积为两克的盐勺,油壶(印有刻度),教会他们怎么使用。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3]。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第一,建立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档案;定时举办一些健康的促进活动,提高他们的认识,控制他们的用盐和用油量,使患者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二,社区医生每间隔一到两个月通过电话随访和门诊的方式记录和评估患者的体重、血压,食用的盐、油和药量,指导他们开展一些非药物治疗。通过社区的医生指导,运用规范药物进行治疗[4];针对高血压的高危组人群来说,要在生活的行为和一些危险因素上进行相应干预,举办了4次防止高血压的讲座,开展了两次健康方面的促进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BMI尺,注意血压、血脂和血糖,以及在运动和饮食方面,限酒戒烟,保持心理平衡。发放了两百多份健康的相关的知识资料,让高血压的高危组人群充分了解干预的方法以及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非高血压组的人群,主要为他们进行健康促进和教育方面的干预,在社区的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开展健康讲座,为中国居民介绍平衡膳食宝塔以及适宜的体重在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等一些慢性病方面的重要性。
1.3调查方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为参与干预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统一的调查表,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不良的习惯、行为以及生活方式,高血压的患病和治疗情况,高血压家族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营养和膳食方面的知识等。通过体检为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临床方面的检测,其中主要包括血脂、血糖、血压、臀围、腰围以及BMI等[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干预前后,居民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上存在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实际的器物,帮助人们完成限油、限盐的措施,这相对于单纯的说教可以让群众感觉到更加直观和生动,比较容易被居民所接受,进一步提高群众们参与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在高血压等相关知识上的知晓率,改善了他们日常的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帮他们将健康的信念模式重塑和建立,也就成为了在健康管理方面的难点和重点,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立群,聂雷,龙美洁,刘佳丽,张雪萍,王薇.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对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10(05):20-21
[2]陈晓勤,吴丽萍,尹俊.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2(22):2557-2558+2563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建档 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万,2009年全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6亿[2]。随着慢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渐成为慢病综合防治的最佳平台。各地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居民健康建档与管理成了社区慢病工作的核心与主要内容。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医生全面、系统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它全科医生可以了解居民患高血压情况并制定科学合理预防高血压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至2011年我站通过居民健康建档更具体地了解了月山小区的居民健康状况。1.2方法:采取病人主动体检和上门体检两种方法,对月山小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
1.2.1 问卷调查,内容:一般情况;慢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等主要慢性病的现患情况。
1.2.2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以及视力,帮助病人做肝肾全套、血常规及B超心电图等。
1.2.3 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低于上述标准者。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23为超重,≥25为肥胖。吸烟饮酒的判断以《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手册》[3]标准执行。
5大危险因素
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缺乏身体锻炼、吸烟是卒中的5大危险因素,占所有初发卒中的2/3。其中,高血压、房颤、糖尿病又称作经典危险因素,每增加一个危险因素,卒中发生的危险就升高4~6倍。吸烟、缺乏身体锻炼属于生活方式因素,既可导致高血压、房颤、糖尿病,又是卒中的直接危险因素。据估计,吸烟和缺乏身体锻炼两者相加,会增加卒中危险2倍。
此外,卒中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遗传基因等有关,这些属于不可控的危险因素。一般地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卒中危险也升高,每年每1000人卒中病人数,小于65岁者5人左右,65~74岁者约10人,75~84岁者15人左右,大于85岁者占25人左右。
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再到成年,发生卒中的危险逐步累积,因此认识卒中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可以使卒中发生的危险下降很多,有助于我们远离卒中。
有效的预防指南
卒中的预防是终身的任务。对年龄、性别等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我们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对5大危险因素,我们是有办法的。大家对预防卒中的认识不足,是很危险的,我们需要采取实际的行动。
1.了解您的血压。应定期检查血压,至少每年检查血压一次。可以在医疗机构中检查,也可以在家里自行测量血压。如果测得上面的血压值(即收缩压)高于135毫米汞柱,或者下面的数值(即舒张压)高于85毫米汞柱,就要咨询医生,以明确是否属于高血压,并按建议进行饮食调整、运动或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
2.确定是否有房颤。通过脉搏的仔细触诊,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您是否有房颤。医生还需要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或分析其性质,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治疗,如使用抗凝药物来降低卒中风险等。
3.了解血糖水平。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糖尿病。定期检查血糖,有利于发现早期糖尿病,及早采取对此,延缓疾病的同时,有效降低卒中风险。
4.戒烟。吸烟者戒烟,可以明显地降低卒中的风险。另外,限制每日饮酒量(请具体对不同酒提具体的建议),可使卒中风险降低50%,不但如此,酒精还会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健康的后果。
5.每天30分钟运动。轻松散步能从多方面促进您的健康,并降低卒中风险。和朋友一起散步,这会让您更加容易养成习惯。如果您不喜欢散步,选择其他适合您生活方式的锻炼活动,如骑自行车、打高尔夫球、游泳、跳舞、打网球或者参加一个健身班。
此外,低盐、低脂饮食是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保持健康的良好饮食习惯,对卒中的防治也有益处。了解是否患有增加卒中风险的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是否严重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也是防患于未然的明智之举。
出现卒中的预警症状,及早、正确就医,虽不能避免卒中,但可以减轻后发症状,最大限度获得康复基础。出现过TIA(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者小卒中,应咨询医生,了解是否可以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方法来降低卒中风险。
相关链接:
警惕卒中预警症状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拥军教授在2005年第9期撰文提到,出现突然面部或(和)肢体的麻木、无力,突然一侧或双侧眼睛看不清东西等5个卒中预警症状后,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病人到有神经科或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的医院救治。尽量避免使用自备车送病人到医院或其他自任认为聪明的办法,以免延误救治。时间就是生命,尽量确保病人在3小时内得到诊治。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妇特有的疾病,多发生在怀孕20周以后。主要症状有浮肿、尿蛋白呈阳性及高血压,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多脏器损害,甚至导致母婴死亡。
据调查,我国约有9.4%的孕妈妈在怀孕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妊高征。过去在较为贫穷的地区因营养不良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但现在调查发现:在富裕地区的发病率并未明显减少。
小提醒:妊高征应以“防”为主
专家认为,孕妇一旦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不能根治,因此对于孕妈妈来说,最好的方法是在产科医生、营养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预防妊高征的发生,或尽可能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
妊高症的3个“危险信号”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浮肿、高血压和尿蛋白呈阳性3种症状,孕妈妈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进行自我检查,做到心中有数:
信号1浮肿
一般情况下,孕妈妈在孕晚期都会出现轻微的下肢浮肿,这是正常的现象。浮肿有好几种,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可能呢?请你用以下的方法仔细观察:
一般性的浮肿:如果经过卧床休息后,浮肿就能自行消退的,则是一般的浮肿。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前期症状:如果经过一定的休息后,浮肿仍不能消退,反而从腿部一直延到腹部、脸、手等部位,浮肿的皮肤紧而发亮,弹性降低,用手指按压后出现凹陷,这种称为妊娠水肿,则是妊高征的前期症状。
水肿:如果孕后期的体重每周增加超过500克以上,则有可能是由水肿引起的。
信号2血压高,并伴有腿胀、头昏等症状
如果孕妈妈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超过140 mmHg与90mmHg时,就说明可能患有妊高征。严重时还会伴随着腿胀、头痛、头晕等症状。
信号3尿蛋白呈阳性
如果经过检查,你的尿蛋白反复出现阳性,则应注意,这就说明肾功能已受到损害。
小知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易患人群
1、年轻初孕妇或高龄初孕妇。
2、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妇。
3、营养不良,如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者。
4、孕期过于肥胖者。
5、子宫张力过高(如羊水过多、双胎、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葡萄胎等)
6、家族中有高血压史,特别是孕妇的母亲有重度妊高征史者。
7、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情绪极度不稳定的孕妇。
TIPS:寒冷的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特别是气压升高时,也易引发妊高征。
饮食防治妊高征
一旦发现自己患有妊高征,孕妈妈也不用过分紧张,可通过“1减少、2控制、3补充”的合理饮食来进行调理:
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
患有妊高征的孕妈妈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炒菜最好以植物油为主,每日20~25克。饱和脂肪酸(如猪油、牛羊油、椰子油,棕榈油等)的供热能应低于10%。
控制食物的摄入总量
孕后期热能摄入过多,每周体重增长过快都是妊高征的危险因素。因此孕妇摄入热能应以每周增加体重500克为宜。对于已经肥胖的孕妇,每周增重250克为宜。
控制钠盐的摄入
钠盐在防治高血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每天食入过多的钠,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因此有妊高征的孕妈妈应每天限制在3~5克以内。同时,还要远离含盐量高的食品,如:调味汁、腌制品、薰干制品、咸菜、酱菜、罐头制品、油炸食品、香肠、火腿等。
另外,酱油也不能摄入过多,6毫升的酱油约等于1克盐的量。如果已经习惯了较咸口味的孕妈妈,可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以此改善少盐烹调的口味。
补充蛋白质
重度妊高征的孕妇因尿中蛋白丢失过多,常有低蛋白血症。因此,应及时摄入优质蛋白,如牛奶、鱼虾、鸡蛋等,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每日补充的蛋白质量最高可达100克。
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
钙不仅有助于胎儿的骨骼与牙床发育,而且能使血压稳定或有所下降。患妊高征的孕妇最好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制品、豆制品、鱼虾、芝麻等,也可适当补充钙剂。若为低钙血症,每天的钙摄入量可达2000毫克。
补充锌、维生素C和E
妊高征的孕妇血清锌的含量较低,因此,膳食中若供给充足的锌能够增强孕妈妈身体的免疫力。另外,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抑制血中脂质过氧化的作用,降低妊高征的反应,因此也需要适当补充。
妊高征调理食谱
芹菜粥
原料:芹菜100克、粳米100克
做法:
1、将芹菜去根,择洗干净,切成碎末。
2、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开水适量,用旺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煮至半熟时,放入芹菜末,煮至粥熟后出锅即可。
特点:粥烂熟,菜清香,食之爽口开胃。
功效:芹菜含有较多的镇静、降血压的成分,可降低血压,同时还有养神益气、平肝清热、消肿减肥的功效。此粥适合妊娠水肿并发妊高征患者食用。
鲫鱼蒸蛋羹
原料:鲫鱼一条(约重300克)、鸡蛋4个、清汤300克、料酒15克、葱、姜、精盐、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
1、将葱、姜洗净,切成末。
2、鲫鱼去磷、去鳃,开膛去内脏,洗净,下入开水锅中煮过,沥去水,用净布擦干水分。
1.苦味食物
像柠檬皮、茶叶、黑巧克力等,其中富含各种甙类、萜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正是它们让食物变苦。比如柠檬皮和柚子皮中的柚皮甙,茶中的茶多酚,红酒、巧克力中的多酚,都能预防癌症和心脏病,也给食物带来了一点苦涩的风味。
健康小知识
苦味食物中接受度较高的应该是苦瓜。苦瓜具有清热消暑、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结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另外,苦瓜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预防坏血病、保护细胞膜、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保护心脏等作用。
2.“冲”的食物
比如萝卜、大蒜、洋葱等。这些食物味道很冲,甚至吃完了还会有臭味。原因就是它们含有硫甙类物质和烯丙基二硫化物,这些物质都对预防癌症很有帮助。比如大蒜就是人的“健康卫士”。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蒜产区和长期食用大蒜的人群,其癌症发病率均明显偏低。
健康小知识
吃完“冲”的食物,如何快速去口臭?
(1)茶叶 对进食大蒜等食物后口气难闻,用茶叶1小撮,分次置于口中,慢嚼,待唾液化解茶叶后徐徐咽下,疗效颇佳。
(2)花生 嚼一些花生仁、核桃仁或杏仁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也能减轻大蒜的味道。
3.涩味食物
未熟的柿子、紫色的葡萄皮,这些都是涩味很重的食物。它们的涩味是食物中的单宁、植酸和草酸带来的。这些物质都是强力的抗氧化物质,对预防糖尿病和高血脂有益。不仅如此,同一种水果,发涩的品种营养价值更高,比如,酸涩的小苹果就比大而甜的富士苹果好。
健康小知识
涩味食物中的单宁在美容产品中的应用很广泛,主要功效为收敛、防晒、美白、防皱、抗氧化。所以说,涩味食物对女人来说真的是不可多得的美容食物。
4.粗糙食物
粗糙食物之所以粗糙,是因为此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非水溶性纤维,比如粗粮、芹菜杆和白菜帮等。可就是这些膳食纤维,能帮助人们预防便秘、防止肠癌、有利金属离子排出,帮助身体排毒,减轻体重。如果你在吃高脂菜肴的时候担心发胖,可以吃这些食物,因为这是粗糙食物发挥效力的最佳时刻。
健康小知识
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溶解于水中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水溶性纤维与非水溶性纤维。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非水溶性纤维可降低罹患肠癌的风险,同时可经由吸收食物中有毒物质预防便秘和憩室炎,并且减低消化道中细菌排出的毒素。
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纤维性物质中,常见的食物中的大麦、豆类、胡萝卜、柑橘、亚麻、燕麦和燕麦糠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水溶性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体内有毒重金属的排出。
5.酸味食物
沙果、山楂、泡菜等。它们的酸味是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带来的,这些天然的酸性物质能促进矿物质的吸收,比如铁等。同一品种的水果,味道酸的一般维生素C含量更高,维生素也更稳定,更容易保存。
健康小知识
很多妇女怀孕后特别喜欢吃酸味的食物。酸味能刺激胃液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胃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各种营养素的吸收。所以怀孕后爱吃酸味的食物是有利于胎儿和母体健康的。
从营养方面来说,孕妇吃酸味食物对孕妇本人和胎儿的发育都有好处。酸味能刺激胃酸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增加孕妇食欲,减轻早孕反应。
6.“臭”的食物
榴莲气味强烈,说它“臭气熏天”毫不夸张。但在泰国,由于其营养价值很高,常被用来当作病人、产后妇女补养身体的补品。榴莲性热,可以活血散寒,缓解痛经,特别适合受痛经困扰的女性食用;它还能改善腹部寒凉的症状,可以促使体温上升,是寒性体质者的理想补品。榴莲虽然好处多多,却不能一次吃太多,否则容易导致身体燥热,还会因肠胃无法完全吸收而引起“上火”。
7.“怪香”食物
有些食物虽然以“香”字命名,但味道却很奇怪,比如香菜、香椿等。香菜中含硼量很多,这种物质能帮助身体吸收矿物质,保护骨骼,最适合进入40岁后的中老年人。香菜中还富含铁、钙、钾、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元素,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并能防癌。而香椿中含有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它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有研究表明,香椿中含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具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作用,对不孕不育症有一定疗效,故有“助孕素”的美称。
8.辛辣食物
食物中的辣味一般是由辣椒素或挥发性的硫化物提供的。辣椒素具有镇痛作用,还能提高新陈代谢,起到燃脂、减肥的功效。芥末辣味强烈,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增强,还能刺激血管扩张,增强面部气血运行,使女性脸色更红润。
霜降养生小知识运动调神
霜降节气天气比较寒冷,此时人们的情绪会低落。比较好的'改善方法,就是大家应该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常见的就是慢跑、打球等这种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运动都是能够帮助人们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养阳早睡
霜降的时候,昼短夜长,这个时候人们应该要早一点睡觉,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所以想要护理好自己的身体,做好养生,首先应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平时也要减少熬夜的情况,这样身体会更好。
进补
人们在平时应该要将古方紫葡茶作为日常的补给茶饮,这种茶类能够起到改善内环境,旺盛器官功能的效果,这样能够让身体有个全新的感觉,经常为身体进补能够为身体补充精力,让人们的体力充沛,还有助于提高思维灵敏,不易疲劳。
多水
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出汗
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防病
此时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霜降是什么意思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顾名思义,就是秋之末,冬之始,初霜开始降临,天气渐冷,草木枯黄,黄河以北,大地万物开始变得荒漠萧瑟;黄河以南,则是深秋之际,秋雨不绝,凄凄惨惨冷冷清清。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这个时候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在古代,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一候豺乃祭兽。“豺乃祭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曰:“豺不祭兽,爪牙不良”。意思是说此节气中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并以先猎之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如同人间新谷的收获,用以祭天,以示回报,并以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是兽之义,也是人之本也。
二候草木黄落。秋尽百草枯,霜落蝶飞舞。秋天,西风漫卷,催落了叶,吹枯了草。逐渐寒冷的气候,将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力进行了一次次毁灭性的摧残。翠减红消,雁影无踪。而人的情感,也进入深沉的低谷。离愁别恨,凄风苦雨,尽皆展示深秋的悲苦,触及人心。
三候蜇虫咸俯。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此时的大自然,是一种寂静的美。经过了生机勃勃的春,热闹蓬勃的夏,收获喜庆的秋,生命的轮回,又进入休眠的状态。蜂蝶不见踪迹,蜇虫无声,都为经历漫长的冬天而作准备。那是以修行的姿态,期待来年的新生。
霜降吃什么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霜降时节气候多变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但要注意应适量而止。
鸭子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在闽台地区,他们认为适合秋季进补的食物就是鸭子,所以一到深秋特别是霜降时节,鸭子都会销售的非常好,甚至出现售空的情况。不少卖鸭子的店也会在广告上写上霜降来临的字样,提醒大家去购买鸭子。
牛肉
除了上面我们说到的鸭子、柿子,另有些地方到了这天一定要吃些牛肉。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山东农谚更有意思: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
萝卜
山东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这个时节,被霜冻过的萝卜是最好吃的了,并且十月的萝卜,还有小人参之称。
民谚又有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话,除了说明白萝卜是冬天的应季蔬菜,还道出了它的食疗功效。寒冷干燥,吃萝卜不但可以让人体补充水分,还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胃脘胀满、咳嗽多痰、胸闷气喘和伤风感冒等疾病有改善功效。
萝卜和猪、牛、羊肉搭配比较合适。羊肉和萝卜搭配,能起到去膻味的作用;吃排骨的时候放点萝卜,则能起到解腻的作用,另外在营养上、口感上也能相互补益。当萝卜和高蛋白的肉类搭配时,就变成完全蛋白质,不仅有利于人体的吸收,萝卜也因为吸收了肉的味道,口感更好,肉则因为吸收了萝卜的味道,而变得更加清香。另外,像羊肉等温热性的东西,人吃多了容易上火,而萝卜则是寒凉性的,两者同食,正好平衡。
白柚
霜降时台湾南部的二期水稻已经成熟准备收割,也是台南麻豆镇白柚的收获期。有“柚中大王”之称的大白柚,评价较文旦更高,故有“内行人吃白柚、外行人吃文旦”的说法。上品白柚滋味酸中含甜,若沾点梅粉,味道更好;由于果实甘冽,热咳患者及糖尿病患者都可食用,还有解酒、降血压、退烧、恢复体力等功效。
白柚果肉含柚皮甘、新橙皮甘、橙皮糖甘及糖类,并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钾及有机酸等营养,其性:寒、甘、酸,可健胃消食,生津解渴,消除疲劳,亦有降低血糖之功效,多食果肉除可增加营养又有益健康。
山药
霜降后吃根菜,不能忘记了山药。山药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山药性甘平、无毒,它具有补脾益肾、养肺、止泻、敛汗之功效,是很好的进补”食物药“。营养学认为,山药含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淀粉酶、胆碱、黏液汁酶及薯蓣皂苷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山药对于女性们而言,更是一种天然的纤体美食。它含有足够的纤维,食用后就会产生饱胀感,从而控制进食欲望。其次,山药本身就是一种高营养、低热量的食品,可以放心地多加食用。
南瓜
南瓜其内含丰富的糖分,容易消化,还是维生素A的主要供给源,营养价值非常高。还含有我们所需的胡萝卜素和丰富的维生素E,可以改善我们的秋燥症状。
南瓜也可用于儿童蛔虫、涤虫、糖尿病的治疗,还能减少麻疹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再次,多吃南瓜还有美容的作用,可以使肌肤更加细腻。最主要的,南瓜还有中和致癌物质的作用,营养价值可不容小觑。特别是对女性朋友来说,南瓜有很强的美容效果。
秋梨
霜降时节吃秋梨是个不错的选择。梨味甘性凉、微酸,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的功效,是防治秋燥的佳果。
梨能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还能软化血管。生食梨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清心降火作用;煎水或加蜜熬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板栗
板栗,俗称栗子,是我国特产,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鲜板栗所含的维生素C更是苹果的十多倍!栗子所含的矿物质也很全面。
3 防肠炎不要用药物预防有些人为了防止夏季多见的胃肠道疾病,预防性地服用一些抗菌药,如氟哌酸,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预防肠道感染,最主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如果出现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药物。
4 慎用利尿剂 夏季人们出汗较多,机体处于缺水状态,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反而服用利尿药物,会引起严重缺水甚至导致脱水。
5 慎用降压药夏季,高血压患者要慎用降压药,这是因为夏季身体外周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血压下降,如果再过量服用降压药物,容易导致血压过低,应在医生指导下调节用量。
6 谨防皮肤药物过敏风油精、清凉油类产品,有清暑提神之功效,一般情况下使用没有什么毒副作用,但过敏性体质的人要慎用或尽量不用,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小贴士
冰箱储药小知识
宜在冰箱储存的药品
针剂 主要是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岛素。
搽剂 使用后应拧紧瓶盖,放置于冰箱中冷藏。
外用药品 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洗剂和漱口液等。
混悬剂 粉末状药物一旦加水可缩短其保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5天,因此应该放置在冰箱中冷藏。
栓剂 气温过高栓剂可出现软化而不易使用,故应放置在冰箱中,或使用前放入冰箱,等硬化后取出使用。
不宜在冰箱储存的药品
液体制剂 一般指止咳糖浆、抗过敏糖浆、解热镇痛溶液或感冒糖浆,这些药物开瓶后一般在室温下保存即可。因为大部分液体制剂在过低的温度下,可能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导致药物浓度与原先标注的不符。
乳膏剂 外用的乳膏保存温度过低可引起基质分层,影响软膏的均匀性与药效。因此,软膏不宜放于冰箱冷藏保存,室温中存放即可。
中药材 不宜放在冰箱中贮存,因冰箱内潮湿,久置易发霉。
相关链接
夏季家庭小药箱必备药品
防治中暑药人丹、十滴水等。另外可备些茶、绿茶等,每天泡服,有清凉解暑、生津止渴之功效;还可备含钾、钠、钙和葡萄糖的口服补液,以补充因大量出汗而引起的脱水或中暑等。
蚊虫叮咬引起的皮肤瘙痒备用药风油精、清凉油、红花油、碘酒等。
治疗感冒药夏天空调使用不当也常常引发感冒,故应准备一些板蓝根冲剂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品。
缺镁与疾病风险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镁对血管功能、血压调节和正常心脏收缩非常重要,镁缺乏会增加如内皮功能障碍、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风险。
低镁尤其会增加致命的心律失常风险。心律失常有许多不同类型,但有一个共同点是,都涉及电脉冲传导和心率控制失常,从而导致心跳不规则,不是太快就是太慢。
轻度心律失常可能只是感到心悸,引起不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脏骤停或心律不齐,心律失常有可能发展为危险的房颤。幸运的是,补充镁很容易纠正因药物或与低镁相关的心律失常,恢复健康的心脏细胞功能,从源头上抵御心律失常的产生。
例如,急救室往往用静脉镁剂注入来减少患者危险的快速心房颤动;此外,术前几天给予口服镁补充剂已被证明与在手术过程中注入镁有类似的好处,可防止患者接受心脏手术中出现危险的心律失常。
最近一项研究对口服镁补充剂预防心室早期收缩(通常称为PVCs)的作用进行了试验,接受测试的PVCs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安慰剂或镁补充剂。30天后,镁补充剂组中76.6%的人显示每日心律失常事件显著减少,而安慰剂组中只有40%的人有轻微改善。这些令人兴奋的结果为医疗机构寻找有效治疗方法创造了条件。
增加高血压风险
血镁水平过低还会增加高血压风险,而血压持续上升则会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风和其他灾难性后果。血镁水平过低与血压高相关,低于正常水平导致“高血压前期”(120~139/80~89毫米汞柱)的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饮用水中镁含量较高地区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也较低。
补充镁对血压可产生有益影响,大规模荟萃分析显示,增加镁摄入量370毫克/天,平均收缩压下降3~4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2~3毫米汞柱后续研究分析发现,平均收缩压大于155毫米汞柱的患者,收缩压下降了18.7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了10.9毫米汞柱。一组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补充氯化镁384毫克后,收缩压平均下降7.4毫米汞柱。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血镁水平低还有可能产生内皮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动脉壁增厚硬化。补充镁可降低血压,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通过镁补充可改善运动耐受力,减少运动性胸痛。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肌血液循环不畅)进行的6个月的跟踪调查研究显示,补充镁可明显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硝酸甘油等预防心绞痛药物的服用量。
增加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风险
镁对于正常的代谢功能,包括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功能,都至关重要。镁是300多种酶重要的“合作伙伴”,在身体能量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镁补充也可缓解糖尿病症状。一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镁补充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则明显上升。另外,氧化镁和柠檬酸镁已被证明可降低血小板凝聚,减少形成血凝块的风险。
与代谢正常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镁水平明显低得多。一项研究表明,88.6%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镁摄入量低于饮食建议,37.1%的人血镁水平过低。
缺镁对糖尿病患者尤其危险。一项研究发现,心脏衰竭的糖尿病患者中,73.3%伴随有低血镁。血红细胞中镁含量低与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低镁水平导致血小板“更黏稠”,增加破坏性或致命性血栓形成风险,从而加大心脏病或中风的可能性。
镁缺乏原因与镁的重要性
缺镁有两个主要常见原因。一个原因是酗酒、饥饿、食欲不振导致缺镁,进行化疗的癌症患者也会伴随镁缺乏现象;缺镁还与饮用瓶装水和过滤水的日益增多相关。虽然一些天然矿泉水中也可能含有足够多的微量元素镁,但许多非常“纯”的泉水中镁的含量极少。
另一个原因是,严重腹泻、胃肠道瘘管手术等患者,会通过消化道或尿液流失大量的镁,尤其是使用利尿剂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
一些人因喝瓶装水或过滤水导致镁摄入不足,一些人因服用某些药物导致镁流失,重要的是要定期测试血液中的镁含量,及时补充这一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
镁是对于人体多种重要功能极为关键的一种微量元素,而对优化营养健康感兴趣的人却经常会忽略它。低镁会诱发身体炎症和氧化应激,增加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镁缺乏还会增加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的风险,如哮喘、慢性疲劳、抑郁和神经障碍等。
许多新的研究表明,低镁不仅与一些特定疾病风险相关,还对寿命产生影响。血镁水平降低,死亡风险增加。研究还表明,镁是维护和修理DNA“衰老计时器”——端粒所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身体里缺少足够的镁,衰老过程就会大大加速。
将近一半美国人从饮食中摄入的镁低于推荐量(老年人中比例更高)。饮食中镁摄入量不足是老年人镁缺乏普遍的原因之一,因为老年人肠道对镁的吸收能力下降,骨骼中镁的储存减少,而随尿液流失的镁却在增多。
补充镁可简单、廉价并有效地提高镁水平,尽早为身体提供最好的保护。研究显示,血镁水平较高,和/或饮食中镁摄入量较高者.死于心脏疾病和其他一些非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较低。补充镁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多种原因死亡风险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液中含镁水平越高,死于心血管病、癌症和各种原因的风险越低
链接——关于镁的小知识
身体为何需要镁
身体需要充足的镁来维持正常健康的肌肉和神经组织功能,尤其是心脏和血管。
镁摄入不足或缺镁,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等。
补充镁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逆转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症状。
血液中含镁水平高、镁摄入量多者更长寿,并很少会因心脏病和其他原因造成过早死亡。
补充镁可降低老年人最大健康杀手风险,延年益寿。
血镁水平低会有以下负面影响
各种原因死亡风险增加23%;
死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8%;
因各种原因住院治疗风险增加18%;
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风险增加14%。
血镁水平高会有以下健康促进
因各种原因死亡风险降低40%;
双胞胎分为同卵双胞胎与异卵双胞胎。
⒈异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是两个受精卵分别在子宫内着床,双胞胎拥有不同的遗传基因,性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⒉同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是指两个胎儿源自同一个受精卵,因此,他们的基因来源相同、性别相同。
孕育双胞胎可能出现的风险
风险1:流产
据医学专家统计,孕妈妈怀有双胞胎,其流产的概率为怀有单胞胎的2倍,尤其是同卵双胞胎更容易流产。
风险2:妊高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为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至产后2周。妊高征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引起孕产妇和宝宝死亡的主要原因。怀有双胞胎的孕妈妈怀孕期间容易并发妊高征。当孕妈妈过早出现水肿或者有头痛头晕的情形,最好及时去看医生。
风险3:贫血
因为要为两个宝宝提供营养,孕妈妈自身更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风险4:产后大出血
双胞胎孕妈妈的子宫被撑得相对较大,产后也容易收缩不良,因此,造成产后大出血的概率是孕有单胞胎孕妈妈的2倍。
风险5:产前出血
孕育双胞胎的孕妈妈发生前置胎盘、低位胎盘的可能性较大,易造成产前出血。另外,发生胎膜早破、早产、胎位异常、宫内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概率都明显高于单胞胎。
风险6:难产
双胞胎即使临近分娩,胎位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两个都是头位,或一个臀位另一个头位,因此,在分娩时易出现难产。
风险7:产褥感染
怀有双胞胎的孕妈妈生产时,子宫创面比较大,子宫收缩乏力,加上孕妈妈常伴有贫血,抵抗力差,容易引发产褥感染。
风险8:产后抑郁症
产后妈妈需要同时照顾两个宝宝,育儿的任务过于繁重,休息得不到保障,因此,双胞胎妈妈患产后抑郁症的概率更高。
另外,双胞胎发生低体重儿的概率比较大。在整个怀孕期间,怀有双胞胎的孕妈妈身体负担更重,心肺压力更大。
孕育双胞胎的6个安心建议
⒈为预防贫血,怀有双胞胎的孕妈妈平时需多补充铁,并摄入足够的营养,尤其是优质蛋白质、钙和叶酸等,这对母婴的健康都大有益处。
⒉怀双胞胎的孕妈妈应多卧床休息,可采取左侧卧睡姿,若子宫压迫肺部,睡觉时可适当垫高枕头。
⒊孕育双胞胎,孕妈妈的心理压力也会更大,因此,更应保持心情愉悦。看看书、听听音乐、找朋友聊天、向过来人取经,这些都利于孕妈妈克服孕期的种种不适,减少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