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30 14:50: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篇(1)

然而我国面临发展的安全制约因素高于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因素交织,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与分化的政治战略,还有“”势力不断制造摩擦,国家安全问题的多变性、复杂性、综合性不断地增强。军队肩负着国家的安全与统一和发展利益的任务,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国防与部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经费供给不足与现代化国防与军队的建设需求存在长期的矛盾,如何科学统筹安排建设国防经济是对建设国防经济的新时代要求。

2、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动变革的非常时期

各种势力力量在不断地重新分化与组合。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而综合实力往往决定着国家的作用和地位,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国际间的主要竞争。综合国力是由经济力和国防力构成,经济力是基础,而国防力也是不可短缺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个具有比较强的综合国力的国家不可缺少的两翼是“富国”与“强兵”。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每个国人的梦想。但是随着我国新军事改革进入新阶段时,我军建设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又凸现出各种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严重影响与制约着军队科学建设的发展。如何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建设国防经济是对建设国防经济的新时代要求。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经济建设需要

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即要结合新军事改革和军事斗争实际准备,且勇于改革思想观念,又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新观念。人才竞争是当今世界以尖端武器为主要特征的新军事改革且强调人才重要性的竞争。

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全面发展”,即要统筹安排国防经济建设的全方位的发展。国防经济建设是个复杂庞大的制度体制,科研、分配、流通、生产等各个层面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假如仅仅着眼单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的发展,必然会阻碍整个系统的发展。

国防经济建设上体现出“协调发展”,即要正确认识与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又要寻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国防建设的依托是经济建设,如果经济建设始终搞不上去,那么国防建设根本就无从谈起。综合国力的象征是国防实力,如果国防建设始终搞不上去,那么经济建设就连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的得不到。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协调发展”,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寻求两者的协调、同步发展。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因此要一手抓国防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坚持两者的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的思想要求将国防经济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两者步调一致,形成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国防经济建设上要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持和增强发展的后劲,坚持走国防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发展之路。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的思想要求在国防经济建设中注意资源与环境的制约,不竭泽而渔牺牲子孙的环境来搞今天的建设。另外要抓好军事训练、军事人才培养、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预研等工作,保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要把握几个重要问题

1、以“对立统一”为国防经济建设选择

发展战略和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发点传统逻辑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看作是完全对立的,以其矛盾的对立面来作为选择发展战略、制定政策和实施措施的基本出发点,导致了国防和经济建设之间的不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经济建设告诉我们,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的,具有长期的、动态的“统一性”。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思路,以“对立统一”的科学视角去认识国防经济建设道路,创新发展模式。

2、以“全面发展”科学统筹国防投入的适度规模与结构

篇(2)

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则是政治作为阶级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关系的根源。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需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也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国民经济能够为国防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物资和优秀人才,能够有效地改善国防设施,更新武器装备,加大国防科技投入,从根本上提高国防力量。

(二)经济建设所必须的安定的国内外环境来自国防实力的增强和发展,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证

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有国家就要有国防。同志曾说:“一个巩固的国防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纵观历史,一国的强盛莫过于一个强大的国防力量作后盾。如果国家的国防实力不强,其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经济建设就无从谈起。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把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经济建设视为国家的基本利益,而国防建设是保障三者的先决条件。

(三)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

马克思说过,军队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开路先锋作用,对经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加强国防建设能够促进科技的进步。国防建设分娩出来的高新技术能促进经济革命。

可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是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在服从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国情需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选择适当的比例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的创新

(一)定位创新:富国和强军统一

正确认识和处理富国与强军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在经济建设为中心初期,强调军队建设服从经济建设;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加快中国特色军革”写入了十七大报告,标志着追求“富国”和“强军”新目标的统一。

“富国”与“强军”二者不可偏废的定位创新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有关原则和方针,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进一步突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均衡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性,体现了统筹和发展的有机统一。在具备了强军的经济基础后,需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作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是保持经济建设继续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作为一种和平年代的常态表达,被写入十七大报告并非空穴来风。

(二)成效创新:质量与效益统一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积极推进“加快中国特色军革”,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打赢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战争。我国军革的成效要实现质量与效益相统一。

成效创新来自于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尤其是武器装备采购体制的变革。从改革开放之初到1986年为军品市场探索阶段,确认了军品作为市场客体的商品属性问题;从1987—1997年为军品市场的初步建立阶段,确立了军品研制者和军品使用者作为市场供求主体的地位;从1998年后为军品市场逐步发育走向完善阶段,逐步确认总装部的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1999年,国防科技工业五大总公司改组为十大集团公司,完全按照企业方式运作,逐步形成了国防科技工业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有效市场供给主体。所以,十七大报告提出“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从武器采购体制来说,形成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有效分割,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军费。国防科技工业也跻身市场化的行列,武器采购体制的发展顺应了市场体制的要求。

(三)科技创新:军用与民用统一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用与民用统一是国防科技工业的一种国际化的趋势。军用与民用统一的实质,在于将军事工业内部剩余产能在民用领域充分释放,将领先技术向民用领域合理转移。

1.军用与民用统一要完善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相对于军工市场有限份额,民品市场空间巨大,二者结合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和配置我国的生产和技术资源,增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讲,军民统一是实现军用和民用两个领域相得益彰的有效手段。

2.军用与民用统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统筹考虑军需民用、平战衔接,可以使平时的国防经济与民用经济的发展比例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3.军用与民用统一要建立和完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经

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

三、科学统筹,确保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论述在充分肯定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应该遵循的指导方针。

(一)要谋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内在统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是确保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要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全局来看,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既是富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构筑国家的安全盾牌,建立起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正确选择。

(三)要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资源配置

富国和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依托,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当今时代,只有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强军才有可靠的支撑。

篇(3)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57-02

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全体国民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搞好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必须围绕时代主题和形势任务,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国防观

(一)充实完善国防教育内容

确定和规范切合实际的教育内容,是有效开展国防教育的一个前提条件。为了克服和减少国防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教育内容上建立起集系统性、稳定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科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国防教育的一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直接影响着国防教育的质量。因此,国防教育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个主题,不断地创新国防教育理论,规范国防教育内容。

(二)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观

总书记在十七报告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在国防建设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十七大提出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之上,大力宣传中央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国家安全形势教育,普及和深化国防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树立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观念,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观念,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切实打牢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思想根基。

二、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坚持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不断扩大社会覆盖面

(一)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

各级领导干部,既是中国国防教育的对象,又是中国国防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国防建设负有重大责任,是中国国防教育的关键。中国各地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国防理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国防理论水平;二是在党校开设国防理论课,进一步明确国防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从而保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三是开办训练中心、举办函授或短期轮训研究班,1989年在中国北京成立了国防教育联合培训中心,还有1991年在中国广州建立了各种规模的国防教育训练中心,而中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国防教育—函授教育,主要是利用《报》、《中国民兵》等报刊、杂志和一些自编教材对他们进行教育宣传,以达到接受国防教育的目的;四是举行党政领导干部“军事日”和军事学术交流互动,有助于促进国防教育的普及、繁荣和发展军事学术研究,国防观念的自我熏陶和国防知识的自我完善。

(二)加强国防教育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现如今,中国正在稳步的向前发展,但在一些战略重地,肆意毁坏国防、军事设施的事件屡有发生,2002年江苏徐州国防设施遭破坏,防空洞成“景点”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还有一些人不把军队看作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象征,而是把军队视为一个普通的社会团体,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就认为军队贬值了,于是出现了军人的奉献精神得不到应有的而理解,军人形象被任意丑化和贬低,以及征兵难、专业军人安置难、军属优抚政策落实难、军人子女入学难等一些实际问题,如2011年武汉的张某等3人拒服兵役遭到行政处罚,以警示适龄青年积极履行国防义务。

因此,要加大对负责征兵、优抚、转业退伍军人安置、国防科研生产、国防动员等工作人员的国防教育力度。

(三)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篇(4)

全区党政军领导都把搞好国防教育作为本级的职责和义务,时时处处把国防教育放在心上。在学习宣传《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条例》,明确《条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条例》和《市全民国防教育实施细则与规划》为依据,制定了《鼓楼区全民国防教育规划》和各部门、各系统、各单位的工作职责。组织部、宣传部制定科以上干部教育规划,人武部制定了《人武工作创先争优实施细则与考核办法》,司法部门相继把《国防法》、《江苏省国防教育条例》等有关法规纳入“二五”普法和“三五”普法规划;教育系统制订了《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与学生军训实施细则》。我区还将全民国防教育纳入区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目标。驻区各单位也将国防教育纳入了社会教育、行业教育、职工教育、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协调一致地抓落实,并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

二、全面施教,突出重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

全民国防教育对象涉及面广,在教育内容、手段上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把握重点,分清层次,依法施教,依法受教,因人施教。近年来,我查看更多政法专业文章,请登陆政法秘书网们在教育对象上重点突出了党政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和青少年三个层次。在教育手段上抓了五个结合。

(一)把国防教育与党政干部和职工的政治教育相结合。全区30多所党校、政校都把全民国防教育纳入干部职工的培训计划,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区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在把国防教育纳入学习计划的基础上,每季都要安排本级和下一级中心组集体听一次国防课。在过好“军事日”等活动的同时,根据领导层的素质特点,引导他们走进军事院校由军事专家、学者,为他们进行台海形势、国防经济等方面的理论辅导;每逢重大军事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参观见学,现场对所在单位民兵、预备役工作进行讲评。每年对他们发放教材、订阅报刊,增强教育的随机性。随着教育不断深入、拓展,领导干部中涌现了大量的“国防书记”、“国防经理”、“国防

厂长”等一批“国防迷”,这些领导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后,又十分关注和大力提倡国防教育,形成了国防教育的良性循环。跃进汽车集团公司、公交总公司等单位每年都要组织上岗前的青年职工到部队参加20天的军事训练,接受国防知识教育。不仅提高了青年职工的国防观念,而且增强了组织纪律性。

(二)把国防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国防法》和国家教委制定的《学校国防教育常规》、《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以及省教委下发的《江苏省中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生军训纲要》,将国防教育活动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起来。全区22所大学都开设了军事课,每年对入校新生进行为期15天的军政训练。南京铁道医学院的国防教育课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南京师范大学的军训工作被国家教委评为先进单位。河海大学除每年对大学生进行军训外,还举办了国防知识系列讲座。他们坚持每月一次讲座,数年如一日,到目前为止,接受教育的广大教职员工已逾10万人次。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国旗班,每星期举行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省、市电台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全区各中学在学校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八中、四中等中学,还邀请部队教员定期到校上国防知识辅导课。新华、古平岗、力学等小学开办的《少年军校》、《少年警校》,受到了国家教委的表彰。每年暑假期间,全区中、小学举办的“国防夏令营”和“军营一日生活”等爱军习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

(三)把国防教育与双拥共建活动相结合。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防意识是双拥共建活动的基础,双拥共建又为国防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驻区部队多的优势,以双拥共建为载体进行国防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全区各街道(镇)、驻区各企事业单位均建立了双拥共建机构,建立双拥共建对子161个。通过双拥共建这座桥梁,使人民群众加深了对军队的了解和理解,增强了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观念,在全区形成了关心国防的良好氛围。全区共有600多个拥军优属服务小组活跃在基层。为军队解决了大量难题。

(四)把国防教育与民兵预备役工作相结合。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开展,为国防教育提供了契机。每年民兵训练、整组和征兵期间,我们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全区上下利用厂报、墙报、黑板报、闭路电视以及上街宣传咨询、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在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进行《国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条例》等有关国防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人武部门还十分重视运用《国防》、《中国民兵》等报刊,组织开展刊授教育,每年订刊达46种1100多份,使全区民兵的受教育面保持在95%以上。全区基干民兵的“四课”和普通民兵“两课”教育全面落实。通过教育,提高了广大青年和民兵为国防建设做贡献的热忱。广大适龄青年按照兵役法规,踊跃报名参军,使我区“参军热”持续多年不降,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兵源,我区多年来,输送兵员数千名,无一政治退兵和身体退兵,先后被江苏省军区和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五)把国防教育与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相结合。近年来,我们结合“七一”、“八一”、国庆节、元旦、春节、“学雷锋奉献日”等纪念活动,组织开展军民联谊会、报告会、走访慰问、为民服务等多种社会性教育活动,对提高广大群众的国防意识起到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全区围绕重大活动和事件,连续多次举办纪念《国防法》颁布和国防知识竞赛活动。尤其在1999年度,以“三庆一迎”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通过国防知识竞赛、“双十佳”评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万校校长签名仪式”等一系列活动,扩大了教育覆盖面,仅参加国防知识竞赛人数即达3万余人,七个单位荣获南京市组织奖。近年来,全区先后召开国防教育报告会、演讲会800多场次,举办国防教育图片展20多次,放映国防教育电影录相1680多次。走访慰问部队411次。每年三月份,我们都要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组织军地青年和民兵,在鼓楼、山西路、盐仓桥等广场开展学雷锋便民活动。同时,驻区各企事业单位还组织民兵服务小分队到部队、军烈属家上门服务。去年以来,“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共为群众修理自行车1000多辆、家用电器160多件、理发1200多人次、看病和各种咨询3万人次,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赞扬。

三、夯实地基,营造环境,扎扎实实地搞好国防教育的基础建设

(一)抓教育阵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作用,让国防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是我区开展国防教育的又一大特点。我区在“鼓楼网站”上开设了“国防工作”网页,宣传国防建设,普及国防知识,吸引了大批网民登陆点击。我区十分重视新闻媒体这块阵地的构建。先后拍摄了《湖南路上娘子军》、《继武承业三年路》等电视专题片,在电视台播放。今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日,播出了军区、省市各级首长视察我区征兵工作的报道,引起了全社会广大青年热烈响应。近年来,我区先后在各级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上用稿二千余篇,不仅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而且实现了多层次渗透和全方位落实。自我区投资10多万元,在南京电视台开辟了《鼓楼动态》以后,每年播出的有关国防教育活动方面的新闻年均40多条。

近年来,我们依托社区这块阵地,重点抓了社区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投入数十万元,在江东等社区组建了一批国防教育基地。注重发挥各社区的优势,在大学集中社区和机关集中社区以及居民 集中社区分别举行不同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去年湖南路社区与省军区机关组织了“家庭艺术节”和“百户家庭军事知识智力竞赛”,通过多家电视台播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在每个社区都有数目不等的国防教育基地。我区还十分注意发挥我市革命旧址、纪念地和历史遗迹较多的优势,先后组织了5000多名民兵和2万多名学生群众参观了南京国防园,组织了10万多人凭吊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了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纪念馆静海寺等。使民兵和群众受到深刻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抓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曾请驻区军地高校的多名教授,组建了南京市鼓楼区国防教育讲师团,到目前为止,讲师团的足迹已遍布驻区各企事业单位。以向守志、傅奎清等老领导为主的将军报告团,自成立以来,老将军们不顾年迈,不辞辛苦,四处奔波授课,深受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全区大中小学的欢迎。在抓好专门队伍的基础上,我们每年还要组织1-2期专武、民兵骨干培训。近年来培养国防教育骨干500多人。国防教育讲师团、将军报告团和教育骨干,近年来巡回演讲800多场次,组织区和企业中层以上干部上国防教育课400多场次。

四、狠抓教育,讲求实效,以全民参与国防教育促全民支持国防建设

篇(5)

一、引言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利国、利民的社会公益事业。人民防空在我国国防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同样,作为我国产业结构中的一种,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稀缺的空间资源。此时,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就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人民防空概述及实施的必要性

(一)人民防空概述

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所采取的防御行为。它是现代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国土防空、野战防空一起构成了我国的国家防空体系[2]。

(二)我国人防建设的现状

我国的人民防空主要通过构筑人民防空工程实现其国家防御的目的。人民防空工程,简称“人防工程”,是为防空要求而修建的地下或半地下防护建筑物。现阶段,我国人防工程的构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单独修建的专门性地下防护建筑物;另一种是依托地面建筑修建的平时用于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战时用于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的地下建筑物。

(三)人防工程的重要性

战时,人防工程能够有效保存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平时,人防工程的直接防御作用虽然减弱,但其重要性仍不容忽视。第一,人防工程能够提高保存军事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能力,战备效益和防护效益明显;第二,人防工程能够兼顾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人防工程还具备节省城市建设用地、疏导交通、控制噪音和增加就业机会等综合效益。因此,即使是在和平年代,开展人防工程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和经济社会意义。

三、房地产业及其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一)房地产的概念

房地产,即房产和地产的总称,是以土地和建筑物为经营对象,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以及维修、装饰和服务的集多种经济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二)房地产业的现状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开始打破房地产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在带动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房地产经济的重要作用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房地产在促进自身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其他行业如金融、机械设备、建筑材料以及经纪、会展等的联动发展,既有对房地产经济做出的直接贡献,也对相关行业经济做出的间接贡献;其次,作为高附加值行业,房地产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其不仅带动了房地产的住房消费,还带动了诸如学习、健身、娱乐等方面的生活消费;再次,房地产为土地开发和房屋建设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最后,房地产还解决了就业难等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四、人民防空与房地产经济的关系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民防空以其国家防御目的和战备效益位居于国家防空体系中,战略意义明显。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推手。可以说,由于性质和目的的不同,人防和房地产在不同领域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多样化、多元化、多角度、多维度的社会体系正在形成,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文化的社会事务不断融合,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样面临着相互融合的挑战。

一方面,人防与房地产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冲突。人民防空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属于国家安全的范畴,具有一定的非经济属性。而房地产是产业结构中的一种,属于国民经济的范畴,在符合相关行业政策的基础上,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属性。因此,在价值取向方面,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

另一方面,人防与房地产的价值冲突并非是相互对立的,二者是相互统一和谐发展的。这种统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及配套法规的相关规定,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国家鼓励平时利用人民防空工程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同时指出,防空地下室应在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战备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此,人民防空具备了与房地产经济和谐发展的法律基础。

其二,人民防空同时具备与房地产经济协调统一的现实依据,具体表现在:第一,既有人防设施的房地产经济价值可以通过商业用途得以盘活。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容,早期单独修建的人防工程已经越来越居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而中心地带往往都是城市经济的核心聚集区,土地开发利用的价值极高。在地上空间资源越发紧张的同时,房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开发建设越来越依赖于稀缺的地下空间资源。此时,可以将房地产经济引入人防工程,在保证防御功能的同时,对人防工程进行一定程度的商业开发。目前,许多城市的人防商场已经成为人防与地产经济结合的样板,如长春火车站前地下人防商场等。第二,新建民用建筑可以与人防工程进行有机结合。我国新建民用建筑在建设规划时,都会设计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因此,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除个别因地质、地形等原因不宜修建的,或者规定应建面积小于民用建筑地面首层建筑面积的,需缴纳易地建设费的情况外,房地产开发都建设了符合人防要求的地下建筑。除此之外,城市的地下商业区、地下停车场和地下交通干线等工程也都兼顾了人民防空的需要。

可以说,人防与房地产经济的和谐发展既具备较强的法律依据,又具备可操作的现实基础。从有利于人防建设的角度来说,人防与房地产业的结合在提升地产经济的同时,也保证了人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发展。

五、结论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元素,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防与房地产虽然呈现出一定的价值冲突,但二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它们是可以同时兼顾有机结合的。一方面,既有人防设施的地产经济价值可以通过商业用途得以盘活。另一方面,新建民用建筑可以与人防工程进行有机结合,在保证防御功能的同时,兼顾地下室、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和地下交通干线等商业用途。

参考文献

篇(6)

一、军民融合式国防工业的内涵及战略意义

十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制建设”。目前国内外对军民融合或军民一体化没有统一的定义,虽然军民结合的政策和实践由来已久,但军民融合问题在西方国家政界、军界和学术界引起普遍关注和研究,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有些人简单的认为是国防采办扩大利用民用科技和工业基础的做法,叫做军民融合,有的学者认为军用和民用科研生产工作。1994年9月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在《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评估》研究报告中,对军民融合或军民一体化做出了权威性的定义。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认为:“军民融合或军民一体化是把国防工业基础同更大的民用科技与工业基础结合起来,组成统一的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的过程。”这一定义在西方国家较大范围内得到了认可。 笔者也认同这个观点,具体理解其折射出军民融合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加强技术转移、实行国防部门采购商业市场上可获得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的策略、在国防采办全过程推进军民融合、在部门层次上推进军民融合、在产业链分工层次上推进军民融合、在科研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推进军民融合。

另外,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的发展理念首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军民融合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意义。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将对我国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开创国防与军队建设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于国,领悟其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现军民良性互动的必然选择;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国防基础能力的提高;也是军民结合进入新阶段的发展要求。于民,给企业提供一个重要机会发展机遇:可以借助军民融合的平台将自己技术民用转军用,为我国国防现代化贡献力量;更是拓宽了研究开发的领域,实现企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二、我国国防工业在军民融合道路中面临的法律困境

近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认真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民用工业的发展也朝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同步发展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国家战略层面的融合,更应该是法律层面的融合是一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受法律规范和保护的融合。 但是,军民融合机制建设上还没有适应完全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建设军民融合的长效机制中还存在如下困境:

(一)有些法律法规滞后,缺乏创新意识。

法律具有滞后性,是不言自明。但是,如果法律法规与现实社会脱节差距很大则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那么在日渐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由于军工企业性质存在特殊性,在军民融合中往往表现出比较传统守旧的一面,并不是说对现有制度的完善,在有些制度领域缺乏破冰意义的创新制度改革。如建立多远化的融资渠道让私有资本进入国防工业领域,在2005年,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框架性提出“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没有政法部门的推动引导,政策就会流于空谈。国防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中知识产权所有权的归属问题一直都是亟需立法协调。此外,“军民融合”的制度创新一直都是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开进,也存在军工企业自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制度创新的动力问题。

(二)政策法规不完善,存在空白点。

现有许多法规规定的条文过于简单和笼统,使得人们对最基本的概念难以理解,再如,现行装备合同过于简单,违约责任条款几乎为空白,缺乏配套措施,纠纷解决仲裁条款几乎等于虚置并且在执行层面缺乏现实操作性。此外,在发展中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但由于法律法规部健全,存在盲区,使得管理或缺乏依据,或存在随意性,尤其是牵涉到各方利益格局的规范与调整,那么推动起来更加困难。

(三)法规体系较混乱,缺乏系统性。

目前的政策法规很多都是由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程度各自制定的,缺乏统一的设计和构建,缺乏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系统考虑,导致实际过程中,政出多门,对于一件事情或者是多重规定或者是谁都不管,存在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缺乏严密的统一组织体系,现实中还需再协调,管控操作难度加大。

三、促进军民融合式国防工业的制度的举措建议

(一)完善法规制度建设,为军民融合提供法制环境。

国防工业建设军民融合石国家行为,不可能完全由市场主导,应当有国家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和法规保障。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现实与趋势,要求加快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用科学的、完善的及协调的法规体系来指导和保障军民融合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在依法治国,依法治军的要求下,军民融合的国防工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好的法规及严密体系才能更好的发挥军民融合的独特效应。我国国防工业走军民融合的路子早已非常清晰,政策和制度也在逐步建立,但目前我国的国防工业发展状况来分析,还有许多制度亟待完善。在那么多需要完善的制度中,手推军品的定价制度和进出口制度。 虽然,2013年加入了《武器贸易条约》,但国内具体的政策法规配套修改完善还没有完整的体系说明。资料表明,世界主要国家为了推行协调法制战略,十分注重军民融合的立法工作,用政策法规来统一思想认识和规范行为,消除推进军民融合的障碍和阻力。 在已经颁布实施的条例规定、办法意见的基础上,要根据新制度和新要求,抓紧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包括现场审查规则、执行检查程序、完善许可目录、建立相关保密措施以及优惠措施等。

总之,整个国防科技工业制度法规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要进行全面科学的筹划、扎实积极的推进,通过努力,力争尽快形成比较完整、完善的国防科技工业法规制度体系。

(二)构建军民合作平台,为军民融合提供沟通渠道。

篇(7)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建党90周年和建军84周年,也是开埠百年。当前,军地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建设发展时期。市正在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鲜明现代化大城市;驻蚌部队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全面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双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和军队建设发展大局。

下面,我就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誓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政治优势;水融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各级党委、政府和驻蚌部队要倍加珍惜军政军民团结,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共同抓大事,努力办实事,用心解难事,为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双拥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大局的政治任务,是筑牢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钢铁长城的法宝。当今,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世界时代潮流,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局部动荡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要战胜国际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维护祖国团结统一,解决好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切实做好双拥工作,构建牢不可破的军政军民关系,用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统一。

(二)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当前,全市上下呈现出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加速、人民安居乐业、各方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在当前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趋势下,我们既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处在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凸显期,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双拥工作,切实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治,及时妥善处置危害国家安全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三)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是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皖北中心城市的客观要求。多年来,驻蚌部队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支持城市建设、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做好“十二五”时期开局工作,不断开创皖北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不仅需要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拼搏奋斗,更需要军政军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这就对全市的双拥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巩固和提升皖北中心城市和区域交通枢纽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鲜明现代化大城市,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皖北领先,尽早进入省综合先进城市行列这一总体目标,不断赋予双拥工作新的内涵,进一步整合军地资源,融合军地力量,拓展工作领域,形成强大合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二、军地携手、服务大局,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

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双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部队各项建设任务都很繁重,军地各级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主动作为,在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上有新成效,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新建树,在破解双拥工作热点难点问题上有新作为,在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发展上有新举措,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和当前的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创建迎查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部队官兵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优抚保障体系,抓好各项社会优待政策规定的完善配套。要继续按年调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社会生活水平同步增长。要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制机制,切实解决优抚对象医疗保障问题。要积极稳妥处理优抚对象的要求,想方设法解决优抚对象现实问题。要广泛动员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社会力量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主动帮助部队解决工作、训练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部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要扎实开展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和伤病残退役军人安置、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维护、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保障等工作,尽力解决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要组织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军队退役人员,切实帮助他们排忧解困,确保军队退役人员思想稳定。

(二)坚持军民融合,着力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军需与民用一体、平时与战时衔接、经济与战备兼容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搞好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主动支持和配合部队完成训练演习、战备执勤、科研试验和国防工程建设等任务,帮助部队搞好军事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建立完善支前保障体系,协助抓好军事设施保护,深化战时支前工作各项准备。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军地协作和信息共享,广泛开展科技拥军、信息拥军、法律拥军、文化拥军和教育拥军活动,统筹平战结合、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建设,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确保部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驻蚌部队要积极参与地方建设,努力在支持配合地方推动经济发展、加强民生社会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等方面发挥优势,在参加抢险救灾、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积极作为。

(三)坚持改革创新,全力誓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开拓创新,是双拥工作不竭的动力。当前,对来说,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活动,就是创新双拥工作的一个重要契机,是推进双拥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抓手。我们要抓住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这一契机,着眼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在丰富双拥共建内容、拓宽双拥工作领域、完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上开拓创新,打造新的品牌和亮点,不断提高双拥工作的层次和水平。要继续进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双拥共建工作的研究探索,注意总结与积极推广基层在开展双拥工作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做法,引导军地基层单位大胆创新,为全市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新思路、探寻新办法。

(四)坚持夯实基础,大力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双拥工作的基础阵地在基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民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夯实全民支持双拥、参与双拥、推进双拥的思想根基。要结合部队的工作实际,开展军警民共建平安和谐社区活动,为基层双拥共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要切实健全基层群众性双拥组织网络,建强拥军优属服务队伍,推动双拥工作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连队,不断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打牢双拥工作基础。

篇(8)

1国防产业的定义及其分类

1.1定义

国防产业是指相对民用产业而言,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国家安全和军事需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国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公共产品的生产部门和国防建设中实现物和能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国防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战争准备的直接响应部分,其功能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为国防力量提供各类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上。国防产业作为军品生产能力属于国防资源范畴,作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的产出机构又属于国防生产力范畴。国防产业履行着经济能向战争能的转换职能,是经济能向战争能转换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机器。我国的国防产业体系涵盖国民经济体系的各部门,在军事工业领域主要由兵器、航空、航天、船舶、电子、通信、信息、核工业、军械、军需等部门所组成。这些部门既是国防产业的主体,又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具有国民经济和国防经济双重主体的特征,其产业结构代表了国防资源的结构和反映了国民经济中科技体系的结构走向。

国防产业不同于一般的民用产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国防产业属于一种消耗性经济,其产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只能是作为国防的消费品,主要用于满足国家安全和军事需要。第二,国防产业,尤其是国防工业的经济活动一般严格按计划进行,买卖双方是固定的,不允许自由买卖。第三,国防产业的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它关系到战斗的胜利和生命的安危。第四,国防产业的结构和规模随军事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第五,国防产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

1.2分类

国防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国防产业包括国防工业、国防农业、国防交通通讯业、国防建筑业。国防工业主要有兵器、航空、航天、电子、船舶、核及军需工业等部门,它直接为军队提供武器装备、被服、装具等,是国防生产的核心部门。国防农业是指为国防建设提供食物、衣着及其他生活用品的原料的农业生产,它是军队得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国防交通通讯业是指交通通讯业中用来保障军品生产和武装力量发挥作用的部分。国防交通通讯业具有同各方面联系的广泛性、产品的非实体性、军民通用性等特点。国防交通通讯业对战争的胜负起到重要作用,是军队作战的生命线。国防建筑业是指从事营房工程、筑城工程、海防工程、防空工程、二炮工程、通信工程、后方基地仓库工程、人防工程等施工任务的产业,它为保存军队有生力量和国家战争潜力提供重要条件,是国防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狭义的国防产业主要是指国防工业。国防工业是指其产品主要用于国防的工业部门,即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为军队或国家安全生产必需的武器装备和特殊用品而从事的经济生产活动。国防工业是寓于整个国民经济中为保障国防建设与战争需要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存在与发展对任何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而言都是必不可少。

2国防产业的增长源泉

2.1劳动力

按照政治经济学原理,劳动力是在生产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并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在对物质资料进行再生产的同时,还不断地实现劳动力自身的再生产,不仅表现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还表现在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劳动力是生产诸要素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一种生产要素,担任着生产要素组织者的责任,推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地实现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因此,劳动力是国防产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生产要素,对国防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资金

在现代生产中,复杂多样和大量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各种生产要素之所以能有机地聚合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资金的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资金的规模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其自身的发展速度又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技术进步的速度。在我国的国防产业中,问题更为突出,我国发展国防产业的资金(国防费)几乎都是由国家支出的。由于“资源有限论”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可投入国防产业的资金是有限的。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防资金投入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国防现代化建设将长期面临资金短缺的局面。资金在国防产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了。

2.3技术

技术是人类为了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而创造的各种手段、方法、技巧和配方。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通过与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的紧密结合,深刻地改变着工业再生产的面貌,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技术革命和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产业制度和产业格局的改造和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国防产业的发展过程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一个国家不失时机地调整国防资源结构,加快国防军工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这对于武器装备的更新、提升国防产业效率和增强军事抗衡能力都是极为必要的。此外,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高技术战争的时代,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充分展示了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运用,战争要素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交战双方军事力量和装备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战争的相关空间不断扩大。这也充分证明了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2.4管理手段

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管理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十六大报告中也提到,管理要素要按贡献进行分配。可见,管理作为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已经慢慢被人们所重视。一项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使一个企业在相同的资金、人员和技术设备的投入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已经在很多活生生的案例中得到验证。但是,综观中国管理20多年的艰辛历程,原本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取得更大的成就,但却因为我们的管理跟不上,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遗憾,这一问题在国防产业的发展中尤为突出。因此,在将来国防产业的改革和发展中,我们一定要重视管理手段这种无形生产要素所起的作用,并力争使它的作用发挥到极点。2.5信息化改造

信息化改造的主要作用来自网络经济和网络技术的三方面功能:①技术基础的优化功能。信息不仅具有极强的渗透能力,而且具有影响全局的特点,此外,网络技术还提供了新型的知识载体。一切其他方面的技术,都可以借助于网络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能够使其作用发挥到极致。②知识存量的改造功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人大科学时代,各门学科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层出不穷,知识存量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地步,并且因人类独特的知识创新能力,知识还在不断地扩张。由此可见,由于知识存量之大,只有使人们借助网络技术,才能迅速且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实现目标的信息,大大降低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改造成本和国防产业结构的改造难度。③创新能力的价值功能。网络经济实现了全球知识和信息的共享。然而网络经济并非就是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它的核心是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信息为创新提供路径,使创新思维在信息支持下迅速产生成果。网络时代的到来,要加快国防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就是要突出信息技术的核心作用,加大信息产业对国防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使国防产业的结构构成与网络时代的经济、技术要求相吻合,与高技术战争的有效供给目标相适应。

3优化国防产业增长结构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安全环境变得对我们更加有利,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世人关注。但与此同时,在这一系列成绩与繁荣景象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新世纪初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优化国防产业增长结构、提升国防产业效率和增强军事抗衡能力,已成为我们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借鉴日本、德国、巴西等军事强国发展国防产业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优化我国国防产业增长结构。

3.1增加高科技研究开发的投入,为国防产业提供高技术依托

国防产业既是国防建设的主体,又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具有经济和国防双重主体的特征。因此,国防科技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国家安全防卫的基石,可以说谁掌握了国防高科技,谁就掌握了未来世界。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一直坚持国防科技有步骤地发展。近年来,日本对军事科研的经费投入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据美国国防部发表的报告称,日本的国防科技发展势头强劲,在不少领域里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超过了美国。而我国的军费投入相对落后,中国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姜鲁鸣指出,1990年以来,中国国防经费总量虽然增加较快,到2003年底总额为1853亿元,约合224亿美元,仅占GDP的1.69%,比世界国防费占全球GDP平均2.6%的比重低了0.91%。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比如鼓励民间企业介入并开发同国防装备有关的高科技,把许多尖端的民用技术直接用于国防产业的生产,为国防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依托。

3.2注重国防经济与民用经济的协调发展,采取寓军于民的政策

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优先发展国防经济可以刺激新的社会需求和经济活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样,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前提下,充分发展国防产业,把国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通过国防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发挥国防产业的辐射作用和“联系效应”。通过加强国防产业与民用产业生产部门间的科技成果交流和相互补充,避免了重复研制,节约了国防开支,提高了军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微观层次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国防产业与民用产业的协调发展:①通过使用原有的国防工业企业走军民结合的道路,国防工业企业在完成军品任务的前提下,积极生产社会需要的民用产品,提高国防企业的效益,增加国防工业企业的收入,弥补国防经费的不足。②通过一系列财政优惠政策,鼓励私有企业加入军工生产行列,民用工业企业要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积极生产军用产品。③打破军民、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大力发展横向联系,积极开发军民两用技术,推进军工技术向民用企业或民用技术向军工企业的转移和扩散。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迄今为止,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拥有500多个企业,200多个研究院所,民品产值占国防科技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7年的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80%。

3.3积极扩大军品出口,给国防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军品出口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国防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在国际形势总体缓和的趋势下,国内军品订货减少,国防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出口。在我国,国防经费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国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军工部门在满足国内武器装备需求的前提下,应该积极扩大军品出口,把军品出口作为保持国防产业规模和能力,补偿国防科研经费不足,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措施。在军品出口的形式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比如德国的军火出口形式就很多,可以直接出口武器装备,也可以出口军品生产技术,甚至出口生产武器装备的生产设备,当然这些都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总的来说,军品出口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好处是比较多的,一方面,可以加快资金周转,赢得外汇和购买必要的军事战略物资,以便进一步研制新型的武器系统,满足军队的需要和再扩大军品贸易;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军品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促成足够的开工率,维持国防产业的发展。

3.4加大信息产业对国防产业的渗透

在我国,对于决定国防产业效益的经济结构,一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经济增长呈现典型的高投资、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特征,导致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效益低下,国防抗衡力不强。究其原因,信息技术落后和信息的非对称是其中重要缘由之一。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国防建设的需要出发,都必须加大信息产业对国防产业的渗透程度,以此加快对国防产业各部门的全面改造。信息产业对我国国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信息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带动度很高的产业,它带动了一系列关联产业的产生与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现代经济的增长源泉。因此,应将信息产业作为国防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产业,提升整个国防产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信息技术是国防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产业结构的变革,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还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质量服务业转变。因而,信息技术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可为国防建设和战争准备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能量积累。

参考文献

1祝尔坚.信息化与国防产业跨越式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2(2)

2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于连坤.国防经济学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

4苗建军.知识产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篇(9)

(一)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性质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从传统意义上讲,一般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以完成国家国防科研任务为主,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研制发展的循环血液。如何保证其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军工科研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地参与国民经济建设。这就要求科研单位的经济活动要反映价值规律的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不仅要完成国家下达的科研生产任务,还要参与国民经济各环节的流转,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同样,应该通过有效的资金使用,统筹安排,合理调配,保证投入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理有效增值,按照国家规定,正确地进行收益分配。因此,进行资金控制显得尤为必要。

(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资金控制的重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军工科研事业单位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考验。近几年,资金来源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横向科研与生产、军方定货制、科研单位限额拨款等),逐步实现了从行政性管理向现代化和企业化管理转变、从以技术为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的转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其资金控制的内涵和外延、管理的思路和方法、目的和手段都要有质的转变。侧重点向预算管理、资金控制、成本控制转移,并自觉地通过财务决策、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监督等手段的转变,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使资金控制真正成为单位管理的出发点和核心。

二、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进行资金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资金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贯彻军民结合、军品优先的方针;坚持勤俭办军工科研事业的原则;正确处理军工科研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技事业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资金控制以单位法人为主体,统一对外

不允许其内部业务、行政部门各自为政,独立对外。

(二)资金控制应实行授权批准下的集中控制

通过对本单位各岗位的合理分工,明确划定其对应的责任权力范围,形成制衡机制;在授权范围内审批和办理各项经济业务,真正约束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减少高管人员业务操纵的特权,保证经济活动正常健康运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资金控制要保持综合平衡

部门预算现在已经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制度,而且带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性。单位的各项开支都应进行预算管理,根据财务收入情况进行平衡安排,增强宏观调控与平衡能力。在资金流入与流出之间、各个时期之间、部门之间、各项流出之间都要实行总体平衡。

(四)坚持重大项目集体决策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对金额巨大或对本单位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项,一定要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采取集体决策方式,把好立项关。避免造成重大决策失误,保证科研经费的科学、高效使用。

(五)内部报告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为领导提供决策信息。

(六)内部审计制度

为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正常进行,国家对军工科研单位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上有严格地控制,确保科研生产资金到位。这对军工科研单位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建立完善的自我保护、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内部监督系统,促使正确使用科研经费,确保科研事业的良性发展。

(七)建立健全会计系统

制定会计工作处理程序、方法,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和监督制度,做到权责明确、相互牵制。既当好管家,又当好参谋,为单位内部经营和外部各相关机构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强化资金控制应加强的几项措施

(一)严格、准确地执行《会计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我国现行会计法律法规

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加强内部审计,实行对会计控制的再监督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和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规定的程序和政策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管理目标是否达到。切实加强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提高双向监督的透明度,以确保经济业务合规、合法。

(三)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有严格的道德标准,这决定了会计人员是最好的资金控制执行者。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会计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培训

篇(10)

部领导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切实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涉及长远利益的大事来抓,把双拥工作列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工程,并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双拥工作的统筹协调。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组长,熊江波副部长任副组长,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任命一位联络员。就年度双拥工作的部署与开展,制定了2018年双拥工作计划,以指导全年双拥工作,制定了《2018年度“双拥”工作实施方案》,使双拥工作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实施计划更加具体,保障措施完善

(二)统一思想,全员参与

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双拥和国防教育活动,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做到双拥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一是抓好双拥制度建设,确保了有关制度上墙,制定了适合本单位的双拥和国防教育制度,巩固、维护双拥宣传阵地,专设了双拥知识宣传栏,进一步帮助提升了单位双拥知识知晓率,使得本办双拥知识知晓率平均值达到了85%。二是进一步做好宣传造势工作,主要场所张贴了双拥宣传标语,制定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具体计划和安排,积极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三是在春节、“八一”两个重大节日期间,走访人民武装部队,并宣传国防知识和双拥政策法规,利用“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时机,开展国防教育,讲授国防知识,充分认识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职工的国防意识和拥军意识。四是关心照顾本单位复转军人、军属、遗属的生活,定期走访慰问,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三)双拥活动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双拥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我们切实把为部队排忧解难作为开展军民共建工作的立足点,把为部队办好事、办实事当作共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做到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注重实效,共建内容健康,无赌博、无封建迷信活动。市地方志办与武警六安支队结成共建对子,

上一篇: 高中学科教育培训 下一篇: 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