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31 15:01: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血压营养防治原则

篇(1)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很高,由其导致的心血管病急性事件的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也因此始终居高不下,高血压及其相关不良事件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的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患病人数达1.6亿,较1991年增长了31%。200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如下:新发脑卒中病例为每年200万例,现有脑卒中患者为700万例;新发心肌梗死病例为每年50万例,现有心肌梗死患者为200万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还将持续攀升!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中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也有专家预测,至2025年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将达到27.4%,患病人数将多达3亿。然而,当前我国高血压的防治依然呈现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低”的态势,情况令人担忧。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亿患病人群,以及面对成千上万参与高血压防治的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我国必须建立标准化的高血压防治技术、流程及对防治效果的评估。因为只有在标准化的指导下实施各项防治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防治效果,也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其次,高血压防治亟待标准化管理我国在卫生部直接指导下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最权威的高血压防治技术的标准化指导文件,是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参考其他国家指南,结合我国国情,经全国著名专家反复讨论论证后达成的共识。《指南》规范了血压测量、高血压的分级诊断和危险评估标准,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标准,降压药物应用强适应证及血压达标标准,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置原则和标准,以及双向转诊、健康教育、患者随访指导内容和标准等。《指南》对高血压的防治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并且具有良好的临床可操作性。因此从这一角度看,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技术是相当成熟的。在实施高血压防治时应尽可能按《指南》中要求的标准和指标进行。

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和循证医学的进展情况,相关机构和专家将对《指南》进行不断的修订。任何一名医生在为患者制定诊疗措施时,都必须遵照《指南》进行。正如《指南》指出的:“治疗目的是通过降压治疗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如果只注意开出一张降压处方,而不关注血压是否达标,或者只注意降低血压,却并不关注降低心血管病的总体危险,都属于非标准化的管理范畴。有些基层医师甚至不知道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更不知道伴有糖尿病、肾病时的血压控制目标,以至于某些社区在高血压防治工作开展4年后,依然有20%的3级高血压患病率,说明在防治工作中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和执行《指南》中的标准。再如《指南》指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方可达到目标血压”。并提出要“根据基线血压水平以及有无并发症,采用小剂量单一药物治疗或两种药物的小剂量联合治疗”,“大多数慢性高血压患者应在几周内逐渐降低血压水平”,《指南》还制定了高血压诊治的标准流程。这些都是高血压治疗的标准和原则。然而,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单一降压药治疗率仍达80%以上,联合用药率不足20%。医师在治疗高血压时仍存在不留意病人的血压水平、不关注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不考虑是否需要联合用药、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即开降压处方等诸多问题,凡此种种显然是违背了标准化的管理原则。

当然,要实现高血压防治的标准化,就必须一切按《指南》的要求进行。虽然推广和实践《指南》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但为了使全国高血压防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指南》,使《指南》原则变成标准化的实际行动,实现从《指南》到实践的转换。

《心脑血管病防治》:那为什么又强调高血压的防治必须个体化呢?

唐新华:从总体要求看,高血压防治策略必须要标准化,这是指原则上的统一。但对每一例具体患者而言,高血压防治则必须个体化。《指南》所提出的防治原则是专家们达成的共识,其中包涵了高血压防治中的共性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针对具体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则取决于每位医师对每例患者的具体判断和对指南的理解。

由于高血压是由多种复杂的尚不清楚的病因引起的,所以在不同病因的作用下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每例高血压患者对不同降压药治疗有不同的疗效反应。而且不同的高血压患者所伴有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疾病也不相同,用同一种药或同一类药物治疗所有的高血压患者显然是不科学的。

《心脑血管病防治》:您认为高血压个体化诊治包含那几层含义?

唐新华:高血压个体化诊治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

1.对患者进行诊断时

在诊断时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除总体血压水平及危险分层不同外,还要考虑到每例患者伴有不同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心脏、肾脏及血管疾病,是否有继发性高血压或白大衣高血压的可能。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治疗或继续观察,若需治疗应选择适当的起始治疗时间。

2.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时

在决定患者治疗时,应考虑到不同患者对各类降压药的治疗反应(效果、不良反应及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伴有与某种降压药作用相对抗的疾病(例如哮喘、心律失常、代谢异常等),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每例患者不同的降压目标,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计划。例如《指南》指出:“五类降压药都可以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用药和维持用药”,而且一些循证医学研究也证实钙通道阻滞剂(ccB)能有效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是高血压患者最常用的降压药物,其使用比例占我国降压药物的4l%。但CCB有可能加重伴有快速心律失常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尤其是短效CCB还有可能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因此对这类患者应慎用。

3.制定个体化降压目标时

在制定患者降压目标时,更应注重个体化的效果。《指南》要求降压治疗数周后的高血压控制目标是:一般人群<140/90mmHg,伴糖尿病、肾病者应<130/80mmHg,蛋白尿>1g/d患者的血压目标值为<125/75mmHg,65岁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目标值为<150mmHg。上述目标是针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定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因素。

例如,老年患者如果在降压治疗时舒张压已<60mmHg,而收缩压依然>160mmHg(并未达到《指南》要求的降压目标),此时若再继续降压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心血管风险。

再如,在对高血压急症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降压时,不能短期内降压达标,降压幅度应控制在用药前基础血压的20%,迅速降压可能骤然降低脑灌注量,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或加重梗死区域的缺血,从而引起再灌注损伤。针对这类患者,应先度过急性危险期,待病情稳定后再缓慢降压,逐渐达标。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降压治疗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作用,需要在区分患者的同时慎重选择降压药、控制降压速度和幅度。

对那些没有并发症、合并症及靶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相对较少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低。但那些已出现严重并发症,有糖尿病、肾病、卒中等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其心血管危险显著增加,尤其是老年患者,必须制定个体化的降压速度和降压幅度,同时更应注意选择具有心血管保护效应的降压药物,这样降压治疗才能获得更大益处。

《心脑血管病防治》:请您谈一下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应掌握的要点?

唐新华:临床医师应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个体化治疗:

1.合并不同阶段的冠心病

降压药物的选择应有所不同,须采用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例如ACEI被主要用于合并冠心病高风险、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患者。因为对EUROPA、HOPE、PEACE等大型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ACEI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所以ACEI应做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首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来进行初始和持续治疗,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仅作为ACEI不耐受时的替代药物。β受体阻滞剂更多用于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

2.合并脑卒中

在脑卒中一级预防中,各类降压药物治疗均可显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但是不同类的降压药物对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存在差异,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PATS、MOSES、PROGESS)证实了利尿剂类和ARB类降压药物及ACEI联合利尿剂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有效作用。冠心病往往是卒中患者的隐匿性并存疾病,需引起关注,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ACEI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卒中复发,还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无论是脑卒中急性期还是稳定期都不宜采用短效CCB来降压治疗,因为这会增加再出血和梗死的风险。

3.合并糖代谢紊乱

200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将ACEI、ARB作为首选的降压药,以对抗RAS系统的过度激活,缓解胰岛素抵抗,延缓肾脏受损。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对于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选ACEI、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4.合并微量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

在没有禁忌症时,应首选ACEI或ARB,以减少蛋白尿和延缓肾病进展。由于肾脏受损的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极高,通常需考虑给予综合干预,而AECI类药物因其确切的心血管保护和非血压依赖的肾保护机制应优先考虑。

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通常首选CCB和噻嗪类利尿剂。既往的研究表明,6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以上降压药的联合治疗才能达到目标血压,如果合并脂代谢或糖耐量异常,则应同时联合调脂降糖治疗。因此在联合用药时更应考虑患者并存的上述各种情况,采取降压作用相加,副作用相抵的合理联合方案,从而使患者除降压外获得更多的益处。

篇(2)

当我们的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到异常时,就会发生血压增高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出现,那就是患了高血压病了。

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血压过高会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伤害,并由此引发相关器官的病变,会对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不说,还常常伴随着一定的生命危险。

无论是中西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都很多。治疗效果我们暂且不论,但是药三分毒,更何况未必所有的药物都适合您。因此,如果能用对身体全然无害的饮食方式控制血压,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高血压与饮食的关系,中医、西医的认识均出奇地一致,即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一定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那么,高血压患者该如何饮食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呢?不急,听我们――道来。

高血压患者饮食基本原则

对于高血压患者,该吃啥不该吃啥,说法很多。但无论怎样说,以下几条都是您一定要注意的。

(1)节制饮食,控制体重

高血压病患者应节制饮食,避免进餐过饱,减少甜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俗话说,饮食常留三分饥,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应根据本人工作和生活情况按标准算出应摄入的热能,然后再减少15%-20%:

(2)避免进食“三高”食物

避免进食高热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三高”食物,适量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每千克体重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在1g以内,可常吃豆腐及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高血压病患者不伴发高脂血症的,则每日可食1个鸡蛋;

(3)忌食荤油及油脂类食品

餐饮中的食用油宜选择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这些植物油对预防高血压及脑血管的硬化及破裂有定好处:

(4)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高血压病患者应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及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平时饮茶宜清淡,忌饮浓茶、浓咖啡,少吃辛辣的调味品:

(5)严格控制饮酒

高血压病患者平时要严格控制饮酒,其饮酒量每日必须限制在50ml以内,切忌一次饮完,并绝对禁止酗酒;

(6)降低摄盐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钠的过多摄人对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和血液黏度尤为不利,对高血压更是个致病因子、对般患者来说,每日摄盐量应限制在6g以内,不要超过此限值。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每日摄盐量应限制在4g左右,这对降低和稳定血压大有裨益,对有些患者来说,摄盐量还可以再低些;

(7)增加高钙饮食

补充机体可吸收的钙,高钙饮食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之一。钙有“除钠”作用,可使血压保持稳定:

(8)多吃粗粮、杂粮

主食宜多吃粗粮、杂粮,如糙米、玉米,少制的米和面,烹饪中宜多用红糖、蜜糖,少用或不用绵白糖、白砂糖;

(9)适当喝茶

茶叶中的茶多酚含有种黄酮类化合物,而这种化合物能够对人体血管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增强血管弹性和通透性,进而亦可起到定的降血压、防止血压升高的作用。同时,茶多酚中还含有  种特殊的成分――儿茶素,这是一种能够明显起到长效降压作用的物质,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有较大帮助。

不仅如此,茶叶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成分,如钾、铁、镁、锌、钙等,这些矿物质成分亦可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此外茶还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而起到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这对于高血压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均有帮助。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可以将山楂、五味子、、杜仲、莲子心等与绿茶同泡,则能起到更为有利的降压之效。

茶叶虽然对人体有很大益处,但饮用起来也要适度,尽量不要饮用浓茶,更不要养成嗜饮浓茶的习惯。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能够加快心脏跳动、促进神经兴奋,过多摄入反而会造成血压上升。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喝茶要喝淡茶,且最好以含咖啡因较少的绿茶为主。

对主食的正确选择

许多人会片面地认为,主食类食物对人体没有什么益处,吃了之后反而会造成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发生。其实不然,主食类食物所富含的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了糖类体格再健康的人也会垮掉。只是在选择主食类食物的时候是有一定技巧的,选择糖类含量相对较少而膳食纤维含量相对较多的主食类食物则更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治 比如:

(1)小米

小米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膳食纤维、钙、铁、磷等多种营养成分,能够起到抑制血管收缩、防治动脉硬化、降低血压等作用不仅如此,小米还能够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小便不利等症,对于久病体虚的高血压病患者比较适宜;

(2)薏米

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薏米富含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好的利水燥湿、健脾养胃、清热润肺等功效,对于痰湿内阻造成的脾胃虚弱型高血压病患者非常适宜;

(3)荞麦

荞麦富含蛋白质、糖类、膳食纤维、烟酸、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荞麦中的膳食纤维含量非常丰富,对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均有理想的食疗效果。但荠麦属寒性食物,而且不宜消化,所以不可多吃;

(4)大豆

大豆富含植物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卵磷脂、维生素、膳食纤维、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大豆不仅能减少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等脂类物质,且还具有抑制血管收缩等作用,对于高血压防治有一定帮助;

(5)红薯

红薯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赖氨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钾、钙、铁、钠、磷等多种营养成分。红薯能够维持血管弹性、预防血管中的脂类物质沉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及血管收缩,从而可有效起到保持血压稳定之效。

副食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膳食中,副食类食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而选择有助于健康的蔬果等食物对于疾病的防治有重大的意义。而对于高血压来说,选择具有降低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变及肥胖等症的副食类食物则更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下面我们说的几种食物你都可以去试一试,看看它是否有效果?放心,保证没有副作用!

(1)生芹菜

许多人都知道芹菜具有降血压作用,但一般都是炒熟食用,效果并不明显。最

近,国外心血管专家研究指出,芹菜确有降血压作用,但必须生吃。新鲜芹菜洗净,便可连叶带茎起嚼食,每日2次,每次20g。如此持续服一周,可有明显降压作用,并对各类型高血压均有效,生嚼芹菜不仅没有降血压药物的副作用,还可解除中老年便秘,消除脂肪,缓解腹胀感。

记住,一定是生芹菜:

(2)山楂

山楂富含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膳食纤维、苹果酸、山楂酸、柠檬酸、钙、铁、磷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不仅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导滞等作用,且还能够增强心血管功能,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症;

(3)胡萝卜

胡萝卜富含蛋白质、糖、胡萝卜素、木质素、钙、铁、磷等多种营养成分,能够起到增强免疫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

(4)西红柿

西红柿富含蛋白质、糖、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番茄碱、番茄素、有机酸、钙、铁、磷等多种营养成分,能够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表现,亦能起到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促进钙质吸收、预防肥胖等作用;

(5)芦笋

芦笋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胡萝卜素、膳食纤维、钙、磷、铁、锌、铜等多种营养成分,既能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高血压合并肝硬化、肝炎、神经痛、动脉硬化等病症;

(6)蘑菇

蘑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B2、钙、磷、铁、锰等多种营养成分,可有效起到预防动脉硬化、抑制血管收缩、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度等作用,从而对防治高血压有一定帮助:

(7)海带

海带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胡萝h素、膳食纤维、牛磺酸、维生素B2、烟酸、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海带不仅可预防高血压,还可用于防治恶性肿瘤、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症:

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15-01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也让一些临床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高血压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会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是临床治疗的主要原则[2]。社区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上,同样需要对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路径。我社区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健康管理路径干预,效果显著。详细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主要以我社区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病标准,其中男性患者有106例,女性患者有94例,年龄范围为43岁到83岁,平均年龄为56岁。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在干预方法上主要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以药物治疗为主要内容。

1.2.2 实验组方法 实验组在常规管理方法上采用健康管理路径进行干预,首先组织医院人员结合综合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检查、健康知识宣传、防治指导以及上门随访,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最后进行随机检查评价,如若患者病情出现变化,则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同时需要将其记录在案。在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加以沟通交流,了解患者以及家属的意见和想法,从而对管理路径进行完善和调整。

健康管理路径内容如下:

1.2.2.1 定期体检 组织患者定期进行体检,从而了解患者的高血压情况,并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对后续工作进行安排和调整。

1.2.2.2 健康教育 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包括发放相关的高血压防治资料、讲座宣教以及交流座谈会。

1.2.2.3 防治指导 高血压防治指导工作主要包括了药物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需要指导患者结合自身病情进行用药,嘱咐患者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并对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加强注意。

1.2.2.4 上门随访 定期对患者进行上门随访,并咨询患者的干预满意度,了解患者的需求,从而对管理路径进行调整和完善。

1.3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中,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均值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均值,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压有效控制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血压有效控制率比较上,见表2。

3 讨 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是导致心血管疾病以及脑卒中的主要因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社区高血压防治是社区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组织相关的医护人员对管理路径进行制定,从而实现人性化以及多角度的健康管理,保证患者血压的有效控制,加深患者的高血压防治意识[4-6]。在此次研究中,我社区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健康管理路径进行高血压防治干预,效果显著。可见,管理路径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荣增.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151-152.

[2] 张勇.社区高血压防治与管理路径的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09,2(10):98-99.

[3] 沈培红.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13):104-105.

篇(4)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心脑血管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我国其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1]。 有效的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及社会价值。笔者自2009年以来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胶囊治疗高血压病患者5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为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初诊为高血压病者,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有关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0~75岁,平均(57.10±5.20)岁。对照组50例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8~78岁,平均(55.40±4.90)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调查时两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排除病例标准:白大衣高血压、严重内脏功能障碍、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病及继发性高血压。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10mg,2/d,或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1次/d。治疗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加用银杏叶胶囊口服,每次一粒,3次/d。两组均设2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按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降低20mmHg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而未达到正常范围;如为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未达到以上两项指标。

2结果

两组高血压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结果示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两组高血压病疗效比较

组别 总病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数(%)

治疗组 50 20 23 7 43(86.00)

对照组 50 15 19 16 34(68.00)

3讨论

银杏叶,是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味微苦,性平。具有益心、活血止痛、敛肺平喘、化湿止泻的功效[3] 。据《食疗本草》记载,银杏叶可用于心悸怔忡、肺虚咳喘等病症。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银杏叶含有200多种药用成分,其中黄酮类活性物质46种,微量元素25种,氨基酸8种。其中以黄酮为主的有效成分,具有保护毛细血管通透性、扩张冠状动脉、恢复动脉血管弹性、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脑血管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松弛支气管和抑菌、营养脑细胞及其它器官的作用,对于高血脂的调节、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辅防治等有良好的功效,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理想药物成份。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目的是使降压效果增强,西药使用剂量减少,使不良反应减少到最小程度,同时还能迅速改善症状,平稳降压至目标值,协同逆转靶器官损害及治疗相关疾病。通过本观察表明,西药加银杏叶胶囊治疗高血压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纯西药治疗。中西医联合用药,取长补短,可取得比纯西药治疗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试用。

参考文献

篇(5)

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1.6亿,血压控制率仅有6.1%[1],与美国JNC-Ⅶ(2003)报道的34%比较,我国的高血压治疗水平相差甚远。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和研制国产高血压危险性评估的计算机软件,用于规范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为了解临床高血压诊治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随机抽取2003年以来的300份住院高血压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临床高血压患者的部分检测项目严重缺乏,临床评估率和评估合格率都极为低下,影响治疗决策和效果。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高血压的诊治过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检测项目不全,尤其是高血压患者的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腹型肥胖、眼底检查和微量蛋白尿等重要危险因素的检测率不足10%;二是危险性分层评估不足,临床评估率只有51%;三是由于评估缺陷造成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缺乏必要的合理性。现确需予以规范。

1.2 设计与制作 研究人员参阅分析了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3(JNC-Ⅶ)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ESH/ISH2)和国际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WHO ISH)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实用本)》以下几方面的标准:①高血压分级标准;②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心血管疾病的量化判断标准;③高血压危险性分层的判断标准;④高血压患者近十年内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率及其与危险性分层各组间的对应关系;⑤高血压患者按危险性分层治疗的策略、治疗的目的和治疗原则,按规定要求设计编制了《高血压危险性评估软件》,程序采用Power Builder 6.5做后台,SQI Anywhere 5.0数据库,中文Windows XP或Windows 2000)系统做前端运行环境。基本要求如下:①检测项目的判断标准和评估结论,与《中国高血压血压防治指南2004(实用本)》标准绝对保持一致。在软件引导下,临床医师可以顺利地完成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的全面检测,准确评估和合理治疗。与人工检测、评估和治疗相比较应具有检测不漏项、评估准确性高、治疗合理化、省时省力、明显提高诊治工作效率等优越性;②对患者的检测数据、评估报告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等信息,能随时进行储存、打印和多因素查询,利用该软件可对社区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微机化管理,并可为高血压的防治研究提供统计分析资料;③配置586以上微机和普通打印机各1台,软件安装后即可开展工作。操作界面简明扼要,操作方便,设有管理系统,详细介绍软件功能、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便于广大基层医师掌握。

1.3 《高血压危险性评估软件》的主要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①检测项目列表:为高血压患者危险性评估前必须采集的相关项目。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实用本)》规定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心血管疾病量化标准,经科学整理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14项内容,供接诊医师按列表内容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测,以免遗漏;②评估报告:将临床实测数据输入上述项目列表后,计算机即可按照设计好的程序自动完成该患者的血压等级、危险性分层和十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三部分内容的评估,并自动生成评估报告;③治疗建议:本软件治疗建议分为三个内容:a.自动生成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策略;b.自动生成该患者的降压目标;c.有接诊医师依据患者的检测、评估状况确定该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建议。

2 结果

自我院2005年查体中心资料库中随机调取499例高血压患者的检测信息,分别按人工评估和软件评估两种方法进行心血管危险性的评估。

2.1 临床试用证明,软件运行良好,性能稳定,结果判断快而准确,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评估的需要。499例高血压患者危险性分层人工评估和软件评估结果见表1。

2.2 82例患者危险性分层评估错误原因分析见表2。比较两种方法对499例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性分层评估结果,经χ2检验,P

3 讨论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高血压防治基层实施规范》强调,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必须首先进行临床评估,因为并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发生相关疾病和死亡的危险都相同,按危险分层决定治疗方案的思想是高血压治疗的最新观点和核心思想之一。高血压的临床评估就是要为确定高血压的病因、潜在危险的大小及适宜的治疗措施等采集资料,并做出决定。但在临床实践中,医师需要记忆和掌握众多的数据和标准,难免会出现评估错误。

高血压的检测、评估和规范治疗是世界各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基本观点和要求,也是国内外高血压专家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临床诊治中存在众多不规范现象,迫切需求理想的解决对策。本软件的成功研制并经临床实践证明,可有效防止人工评估存在的常规缺陷,为基层医师普及应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可在心血管内科及高血压相关专业科室中广泛应用。

本软件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检测、评估和治疗,评估前应先排除有无继发性高血压的存在。许多外在因素亦会影响到高血压患者的规范诊治,例如软件所列14个项目检测不全,检测质量低下,数据输入有误等,都会影响软件的评估质量;另外,接诊医师变更频繁,医师之间存在的技术水平、临床经验或学术观点方面的差异,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质量和实施效果。所以,软件虽可引导临床医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诊治,但规范化诊治的全面实施,还应全面抓好与评估相关的各项工作,尤其是提高临床医师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

本软件中的血压值一律采用三次不同日诊所测量平均值。虽然《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实用本)》规定,动态血压检测(ABPM)白昼BP均值≥17.96/10.64 kPa;或夜间BP值≥16.63/9.98 kPa;或24 h BP均值≥17.79/10.64 kPa时均可以诊为高血压,但尚未见到应用ABPM测量之进行血压分级的标准,故本软件不予采用。患者以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虽然血压

随着循证医学的应用和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将不断提高,世界各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平均每4~5年就会有一次较大的调整。软件在临床应用中,当我国高血压指南有了新的调整,或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对软件进行修订、变更或者升级,以适应高血压临床诊治需求。

篇(6)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步增加,高血压也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证据均表明,高血压显著增加老年人发生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主动脉与外周动脉疾病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是老年人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重视老年人高血压病治疗,对防治心、脑、肾等靶器官并发症尤为重要。但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应该采取针对该人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收集大理州漾濞县人民医院内科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60~92岁,平均72岁;病程2~28年,平均16年;高血压Ⅰ级(轻度)21例,Ⅱ级(中度)39例,Ⅲ级(重度)26例;86例中,37例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所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痛、耳鸣、失眠最为常见,占51例;合并高血压脑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肺心病4例、糖尿病11例;并发症冠心病14例、高血压心脏病7例、主动脉夹层1例、脑出血1例、心力衰竭3例、肾功能不全4例。

1.2 血压的测量 ①一般测量患者坐位血压,测量血压前患者需静坐至少5 min,且将血压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②首次应测量双侧上肢血压。③监测立位血压,观察有无性低血压。

1.3 诊断标准和分类 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1],即①年龄≥60岁。②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连续3次非同日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若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给予健康教育,嘱其改善生活行为,诸如减少钠盐和脂肪摄入、适当补充钙和钾盐、戒烟、限制饮酒、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等。主要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缬沙坦;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钙通道阻滞剂(CCB):尼群地平、硝苯地平;利尿剂:氢氯噻嗪、螺内酯等。药物治疗遵循如下原则:从单一药物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如效果不佳,再从小剂量增加另一种降压药,随病情灵活选药,采用个体化原则,降压效果不明显者给予2~3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连续用药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记录血压、心率的变化,每次测血压前休息15 min以上,测3次血压,取平均值为测压值,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标准按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10 mm 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未达上述水平者)。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4周左右临床治疗,血压不同程度下降,降压有效率100%。1例并发主动脉夹层转上级医院治疗;3例并发心力衰竭,经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因并发脑出血,形成脑疝,经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Framingham的研究显示[2],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尤其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002年,我国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3],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也就是说,平均每2位老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的患病率。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会愈发升高。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包括其对靶器官,诸如心、脑、肾、血管的损害,当对脑造成损害时,可出现头痛、头晕及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对心脏造成的损害包括高血压心脏病;长期高血压,亦可引起肾小动脉硬化,对肾功能造成损害;同时,严重高血压可促使主动脉夹层形成,严重时可破裂致死。因此,作为接触老年高血压较多的基层医院,因此,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及早、持久有效地防治高血压,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占40%,环境因素占60%。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率可高达46%,约60%的高血压患者可以询问到有高血压家族史[4]。环境因素包括:①饮食: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摄人量显著相关,摄盐越多,血压水平和患病率越高;钾摄人量与血压呈负相关;饮酒量与血压水平线性相关,每天饮酒量超过50 g乙醇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升高。②精神应激: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患高血压的也较多。③其他因素:①体重: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要危险因素,腹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血压。②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妇女血压升高发生率及程度与服用时间长短有关。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50%合并高血压[5]。

由于病理生理特点不同,老年高血压有别于中青年高血压,具有自己独特的的临床特点:①症状不突出、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老年人对血压升高可无任何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度头晕、头痛、发力、心悸等,因此,常常被忽略而贻误治疗。部分患者往往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就诊,比如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②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为主:老年人收缩压水平随年龄增长升高,而舒张压水平在60岁后呈现降低的趋势[6]。大量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显示,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收缩压水平是心血管事件更为重要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本研究中,43.02%(37/86)的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因此,临床上尤其要重视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脉压反映了血液循环的波动性,是衡量大动脉僵硬程度的可靠指标,脉压过大是老年人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其预测价值甚至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7]。③血压波动大:老年人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压调节功能减退,再加上动脉壁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导致季节或变化时血压均可大幅波动。④合并症和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及血脂异常、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疾患。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研究表明[8],对于血压中重度升高的老年患者积极合理的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在心脑血管病高发的老年人群中降压治疗获益更大。2011版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9]:将收缩压

目前,一般采用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来反映高血压流行趋势与防治状况。尽管许多临床证据表明降压治疗可以使老年患者获益,但在全球范围内老年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尤其在基层医院,对老年高血压的重视程度依然欠缺,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因此,提高基层医院临床医生对老年高血压危害性的认知刻不容缓,必须明确,积极控制老年患者血压可获得与中青年患者相似甚至更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Chalmers J. The 1999 WHO-I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Med J Aust,l999,171(9):458-459.

[2] Franklin SS, Gustin W 4th, Wong ND, et al. Hemodynamie patterns of age-related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Circulation,1997,96:308-315.

[3]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执行组.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8-484.

[4] 锡桂,段秀芳,黄广勇,等.我国老年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9(6):456-459.

[5] 张清琼,张新军.血压变异性研究进展.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3):11-13.

[6] Beckett NS, Peters R, Fletcher AE, et 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80 years of age or older. N Engl J Med,2008,358(18):l887-1898.

篇(7)

我国成年人每日需要摄钙800毫克,但我国膳食普遍缺钙,一般每日摄人量为500毫克左右,每袋牛奶按237毫升(m1)计算,约含钙280毫克,这样就能基本满足高血压患者的需钙量。而且牛奶富含优质蛋白又易吸收,并能轻度降低血中胆固醇,有利于防治动脉硬化,有利于病情好转。

二低最好:指患者要长期坚持低盐、低脂的摄食原则。

研究证实,钠盐摄入量长期限制在每日2-4克以内,约一半高血压患者血压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WHO建议摄盐量每天应低于5so另外,要改善食谱结构,养成低脂饮食习惯,少吃甚至不吃动物脂肪与内脏,这对于防治高血压病也十分重要。

三高三份:三高是指高钙、高钾、高蛋白饮食。高钙、高钾食物如黄豆、虾皮、香蕉、橘子、土豆等;高蛋白食物即优质蛋白如牛肉及各种水产晶,三份是指每日进食三份高蛋白食品,这是维持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相当于以下任意一种:50克瘦肉、100克豆腐、一个大鸡蛋、25克黄豆、100克鱼虾鸡鸭。

四句记牢:是指牢记四句话,即饮食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七八成饱、少吃多餐。

单吃粗粮或细粮,营养素都不够全面,粗细粮搭配,蛋白质才能互补,才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另外,粗粮中的纤维素还有助于降血脂,预防糖尿病、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等。甜食过多,易促成肥胖症、高脂血症;过多摄盐,易造成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血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烹调中可用醋或糖代盐。少量多餐是指一天可吃四、五顿饭,但每次饭量不宜多,且不要过饱,吃个七、八成就行了,还要清淡可口,以控制总热量,这样才有利于减肥,防治糖尿病,防治高血压。

五百菜果:是指每日500克蔬菜与水果,其中每日进食蔬菜400克、水果100克。新鲜蔬菜与水果除可以补充维生素、纤维素与微量元素外,还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

六两主食:是指通过调控主食进而达到调控血糖、血脂与体重的目的,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六两,折合300克醣。

篇(8)

1.1 一般资料 以某市某区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的B社区的居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街道户口登记簿进行社区居民的登记,初步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社区共有居住人口982人,其中高血压病患者194例,占社区人口的19.8%。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在32~93岁,平均(51.8±4.3)岁;其中男101例,女93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个体在没有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进行至少3次不同日的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以上血压值在以下范围: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则认为该个体是高血压病患者。

1.2 研究分组将社区居民根据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分层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为高血压病患者97例,非高血压病患者394例。两组被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血压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干预组采取高血压的防治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

1.3 干预措施

1.3.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有效手段。(1)宣传:社区全科医生可以开展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在社区办专栏、广播、画廊、播放录像、板报等形式定期张贴和更换健康教育材料。(2)访视:社区全科医师每月到高血压病患者家庭及居委会进行访视,测量患者的血压,给予面对面的咨询指导,教会患者控制盐、糖等的摄入,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盐、低热量的饮食原则,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值等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运动量。

1.3.2 服药干预 针对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患者的服药干预。社区全科医生应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讲解持续服药对其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叮嘱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患者的比较

干预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1.4±19.6),舒张压为(87.81±5.62);干预后收缩压为(125.30±17.90),舒张压为(80.13±5.36)。对照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2.1±20.4),舒张压为(86.49±5.11);干预后收缩压为(131.9±17.8),舒张压为(85.15±6.23)。干预组干预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P

2.2 两组的高血压防治效果比较

干预组没有一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且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11例血压正常;对照组发生3例高血压病患者,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2例血压正常。两组血压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

3 讨论

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成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8.8%,全国高血压病患者约1.6亿,比1991年的高血压病患者数上升31%,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高血压病有“三高”(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及不爱用药)的三大特点,这是高血压的防治不能真正起到明显效果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通过社区综合干预,能够发挥基层医疗优势,通过宣传、教育、指导等方式,达到社区全科医生与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人群的互动,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高血压病患者干预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而且干预后干预组没有新发高血压病例,表明干预效果是有效的。以上研究充分表明,对高血压采取社区全科医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篇(9)

防治方法:病史采集,包括一般情况、既往史、家族史、食用油、盐量、参加体育活动及服用降压药情况等。并为患者测胸围、腰围、体重、身高、血压、尿常规,体胖者加测血脂、血糖,登记住址、电话,以便随访。

结 果

高血压病的控制率按服药后血压在3个月内SBP

讨 论

原因分析:健康及保健意识差:就诊中半数以上患者有医保统筹。虽然大部分医药费由医保机构承担,占60%~70%,个人医药费占30%~40%,但自我保健、防范意识差者不在少数。①缺乏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②不了解控制血压的意义。③尤其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甚至不愿接受治疗。

依从性差:①经济拮据,对人生淡漠而无所谓,常自行停药;②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不愿接受治疗;③惧怕药物不良反应或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而拒绝治疗;④工作繁忙者或记忆力下降,不能规律按时服药;⑤不能坚持适当活动、清淡饮食,生活无规律;⑥听信广告,使用保健品替代药物治疗;⑦就业压力大,工作紧张、疲劳及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高钠饮食等;⑧睡觉无规律,三班倒,生物钟紊乱;⑨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等。

药物治疗方面:①使用降压药品种单一或剂量不足;②没有解除血压增高的相关诱因,如饮食、睡眠、精神、情绪等因素;③多种疾病并存,未抓住主要矛盾;④治疗中用药繁杂,药效相互抵消;⑤降压药更换过于频繁,不利于药效的叠加作用发挥。

策略:定期或不定期对高血压患者及家属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改变家庭及患者的饮食习惯、食品结构、生活方式,使家庭成员协助督促、共同提高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理解,并成为自觉行为。

提高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测自压的方法、经验。让有条件的家庭自备电子血压计等,随时检测血压,掌握服药后血压的变化,及时改善睡眠、减少焦虑,特别在血压不稳定时忘记不愉快的事情。

在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高血压的危害性及终身服药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同时,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其血压变化规律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靶器官受损等,及时进行指导。在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下,为各位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促使其自觉就医,并接受按时、规律有效的药物治疗,增强其治疗的信心。

适时进行心理辅导:经常用科学、通俗的知识,为患者解释不良现象和症状,正确认识疾病与健康、经济与生活;工作环境与家庭对精神、血压等方面的影响;服药时间长短与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何防止和减少血压的大幅波动,避免恶性事件发生及家庭救护小常识等,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增强其主动配合治疗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8-0108-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隐匿,患者早期常无任何临床表现,经历日积月累的慢性过程,逐渐出现对血管的损害,引起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病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造成危害[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应采取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有效地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2-3]。对此,笔者对本社区1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健康干预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社区登记确诊的18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141例,女39例;年龄32~81岁,平均(58.6±10.4)岁;高血压1级116例,2级50例,3级14例。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进行诊断、分级[4]。

1.2 方法

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及个体化治疗,并进行跟踪随访。

1.2.1 健康知识教育 通过定期举办关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及其预防保健知识的健康讲座,免费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定制橱窗、广播、宣传板报等形式,提高了广大社区居民特别是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知识[5]。

1.2.2 非药物治疗 按照WHO的建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指导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尽量做到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多摄入水果蔬菜。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控制好体重。针对患者常因需要终身治疗而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的情况,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以建立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

1.2.3 药物治疗 实行“个体化”用药方案,采取“分级治疗”的原则[6](具体见表1),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及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给予不同的药物或药物组合进行降压治疗。给予联合降压方案时以长效降压药物为主,并注意考虑不同降压药物的相互影响。通常从最小剂量开始用药,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逐渐对药物种类和剂量进行调整,以达到目标血压。

1.2.4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血压测量,其中1、2级患者每2~3周随访1次,3级患者保证每周至少1次,针对血压控制效果和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

1.3 统计学处理

对资料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检验水准设为0.05,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压及血脂水平比较

经过治疗,患者的血压及血脂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干预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干预,各项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明显降低,参加运动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课题[7],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存在明显的“三高三低”特征:即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8]。根据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的结论,高血压治疗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和病残的总危险”,其中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最重要的环节[9]。

高血压的社区防治措施有:(1)大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宣讲。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社区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分发疾病防治宣传手册,将大量的医疗知识、健康理念传输给社区患者,提高其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增强依从性[10]。(2)合理膳食。WHO建议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

综上所述,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干预,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通过个体化方案进行社区治疗,显著降低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娇,欧爱华.我国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1354.

[2] dela Sierra A,Segura J,Banegas J R,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8295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ypertension classified on the basis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J].Hypertension,2011,57(5):898-902.

[3]王宣淇,李宁秀.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及老年高血压防治[J].医学综述,2011,17(11):1674-1677.

[4]刘力生,王文,姚崇华.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摘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1):60-73.

[5]叶小梅.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相关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45-46.

[6] Podymow T,August P.妊娠期降压药物应用(2011年最新美国权威文章)[J].Seminars in Nephrology,2011,31(1):486-496.

[7]赵宁.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770-771.

[8]种冠峰,相有章.中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01-302.

[9]郭大英,张娟,邓凤君.城镇社区居民高血压现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97-98.

[10] Barengo N C,Kastarinen M,Antikainen R,et al.The effects of awareness,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on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a community-based population[J].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2009,23(12):808-816.

[11]张国力.关于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4):566-567.

[12]廖艳,林殷,张聪.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中西医营养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2-83.

上一篇: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 教师考勤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