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焊接技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31 15:02: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效焊接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效焊接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T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042-02

中国核电项目在各种各样的争论中,渐渐成为影响广泛而深远的话题之一。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事故,此次事故造成辐射危害超过二战中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产生的灾难程度,完全已经是人类难以消散的噩梦。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始终是人们最担心的。因此,在核电设备制造过程中应用好高效焊接技术,能够明显地降低设备出现事故的可能性,确保核电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提高核电工业安全因素具备重大意义。

1 核电设备制造原理

根据核电站工作原理来分析,因为利用原子的分裂来产出热能的原理来达到加热液体的目的,再通过加热水达到高温、高压的蒸汽来使涡轮进行高速旋转,再引动发电机的旋转,从而产生巨大的电能。

2 核电设备制造中的焊接技术

2.1 发展历史

焊接技术的产生,是因为金属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金属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加工工艺,而焊接技术就是其一。这种古老的方法延用至今,而今,在古人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技术,使得焊接技术出现了目前的高效焊接技术,主要用于焊接技术要求高的生产制造。

2.2 焊接问题

焊接是焊缝附件的高温区金属受周围金属的制约,产生不均匀的压缩塑形变形,焊接后冷却时,这部分压缩的塑形金属同样受周围冷态的金属制约,不能自由收缩,导致了拉应力和变形。变形的危害:焊后尺寸不合格、影响美观和降低承载能力。

2.3 焊接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焊接过程中产生变形的现象,一般处理方法是勤磨钨针、降底焊接电流、提高焊接速度的同时尽量短弧施焊。总之,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降底溶池温度服务的。只有熟练地掌握好溶池温度的核心知识,才不会容易导致变形发生。

对于焊接工艺来说,焊接精度要求高,焊接不实接触不良,容易短路,不平整。为了防止焊接变形,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一是防止变形,就是做一些相应的工装控制其不让变形,另外一种就是预变形,焊前装配时往相反方向做些调整,焊完变形后刚好到设计的装配尺寸。

焊接的时候发现有的焊缝很亮,有的发暗,一般是金属光泽,表面平整会看起来亮一些,粗糙会暗一些,这是光线反射问题,如果差别很大,暗的自然就是有杂质了。另外,有水焊接是工艺绝对禁止的。焊接的过程中焊缝上面出现像烤蓝一样的颜色,是因为有杂质掺入,氧化造成的。不一定只是底漆,如果认为底漆的话,还要看底漆的可焊性,可以查一下底漆的说明书。焊接过程中火花飞溅熔化的金属未在熔池内冷却造成的。产生原因有很多种,不外乎力的作用。

3 现代的高效焊接技术

高效焊接技术在工艺上主要是以提高熔敷的效率和焊接速度来实现其工艺的一个过程。其中高熔敷效率焊接是指其在单位时间内熔化更多的焊接材料,高速焊接是在提高焊接速度的同时提高焊接电流,以维持焊接热输入大体上保持不变,代表工艺以多丝弧焊技术为主。此外,高效焊接技术还包括其他焊接方法,都可以大大提高焊接效率,主要有激光复合焊,A―TIG焊等承接了传统的工艺。为了使核电事业得到稳定正规的发展,国内相关焊接工艺研究者在研制最新高效焊接技术时,加进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水平,广泛采用数控设施,在增强焊接质量、安全和可靠性方面大大提高了性能。另外,在焊接时还需考虑工件的影响因素:例如:厚度,坡口角度,焊接材料,环境温度(确定是否预热)。焊接是用于材料之间的连接,焊接接头的焊缝的质量保证是最重要的,它的机械性能必须得到保证。

4 核电设施设备的制造过程中应用高效焊接技术的现状

目前,从焊接技术的角度上看,核子裂变引发巨大的热量,其加热的液体的装置,至少是应该耐高温以及耐高压的容器和循环管道。其将热量输送给水,再来形成一个高温和高压蒸汽一体化装置,也无非就是耐高温和耐高压的压力容器和循环的管道。从以上流程可知,核电站比较需要的是有操作耐高温耐高压容器管道技术经验的技工。探伤技术,只要能方便移动的探伤设备,探伤准确度比较高、比较可靠的都可以使用。当前超声波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推荐。另外,磁粉探伤可以及时灵活地检查裂缝,在复杂节点受力处可定期检查,以保安全。核电设备设施必须在现场进行焊接,需掌握的基本原则是将焊接构件解剖分解后,尽可能在车间里完成元件和成套的组件,在内场工作条件较好,焊接质量比较容易保证。然后将它们分类形成配套的运到核电站工地,不能混乱。在现场焊接的尽量减少,一般是那些形成构件后运输困难的,必须在现场对接的,尺寸要现场确定的,有特殊原因的才在现场焊接。

根据跳动的溶化钢水来控制焊接的速度,每当焊接时,可以发现刚溶化的钢水在跳动,根据它的速度,来调整操作的速度,在跳动钢水紧跟在焊丝后面。操作过程中焊接速度过快,会造成焊缝变窄,凹凸不平,焊缝波形尖,容易产生咬边现象。核电设备违规补焊检查后会发整改通知甚至停工令,如果是质保检查发现,发纠正措施(CAR),要求施工单位自查整改,确认符合规范后再开工,总之焊接在核电设施设备中工作环节非常关键。对焊接工艺要有明确规定和规章制度,才能正确地运用高技能加上先进的数控手段。把核电设备制作工艺提高加强。由此成熟的核电设备制造的焊接工艺首要的条件是安全生产是前提。工作人员要防止触电 焊机要安全接地、用前要检查焊机及电线、气管等是否正常、防止灼伤,施焊过程要注意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护目墨镜、焊工手套、工作服、工作鞋准备到位。目前,随着核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和核电设备制造方案的完善,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核电设备制造的资质。为了提高自身企业的制造能力和优质生产能力。加强推进最新焊接技术已经成为金属加工工艺技术市场的热门。通过传统的焊接技术和现代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再加入红外线感应和激光的全路线跟踪系统的投入制造环节,必定会得到生产上的效率优化。

5 结语

所谓高效焊接技术是焊接技术中效率高于用普通的焊接技术,用以进行手工焊操作的其他各种焊接方法的总称。推广应用高效焊接的方法,对推动核电工业安全发展、提高核电工业运行质量、推动国内核发电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效焊接技术工艺已经成为现代工业中一种日益重要的金属加工的工艺方法,加强高效焊接技术的力度,完善焊接应用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核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用于保证核电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增强核电工业运作系统的安全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灵飞.核电设备制造过程中的高效焊接技术应用情况[J].金属加工,2015(16):13-14.

篇(2)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45-02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焊接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焊接的第一大国。与焊接技术相关的生产制造业迫切需要大量掌握先进焊接生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但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或培训单位的人才培养方式滞后、培训体系很不完善。另外,由于家长与学生对焊接专业的理解还存在偏见,导致焊接操作人员、设备的维护以及关键焊接岗位上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人才已出现断层,尤其是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焊接技术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目前,焊接人才特别是生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知识、技能、素质、态度和职业道德的一体化培养。实训教学是保证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而这一基础又必须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实训教学水平、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我校开办焊接专业已有16年历史。目前已建成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气焊气割、自动焊接与切割、数控火焰切割编程等1200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拥有10名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团队。但随着西北制造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我校焊接专业现有的设备规模和人才培养规格,还落后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要求,尤其是在实训教学质量、社会培训服务、先进焊接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与社会需求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的精神,结合目前焊接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在原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2009年我校焊接技术实训基地的总体目标为: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将现代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成陕西省内具有示范性、开放性和服务性的现代综合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为社会培养和培训掌握先进焊接设备操作技能的高技能技术工人,将现代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省高职院校中实训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五位一体”的一流实训基地。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获取,很大程度来自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我校焊接技术实训基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近年的建设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真实性原则 在广泛调研各行业焊接培训中心布局的基础上,按照真实的企业需求、真实的企业流程、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企业管理制度,建成了60个标准焊接实训工位,同时重新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

先进性原则 2011年,我校购置了OTC、松下焊接机器人3台、等离子/火焰数控切割设备2台,并开设了自动焊接与切割的理论课程及相应的实训课程,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焊接与切割技术。

实用性原则 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没有追求高、精、尖,大部分焊接设备都是生产中广泛的设备。

开放性原则 近三年来,我院焊接实训基地已为北人印机、延长石油、西安维美德等企业培训焊工150余名,同时为陕西省中等职业院校培训教师120人。学院与企业、生产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及时地反馈到学院,学院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能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持续性原则 实训基地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的持续运行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建设 如下页表1所示。

软件建设 实训基地的软环境建设包括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体系、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教学模式设计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以下主要从师资建设进行探讨。在所有影响教学的因素中,人是最活跃且最要要的影响因素,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人员精干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才能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与落实。近年来,我院焊接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营造“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师德建设、政治学习、座谈讨论、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意识。同时,学院成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进行全面的规划、组织与协调。(2)要求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近年来,我院3位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学院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参与三周以上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鼓励教师理论实践“双肩挑”,既负责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又负责相关的实习实训指导,让理论教学深入到实践教学中。(3)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紧密型合作企业挂职定岗,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每年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接触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开展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将生产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并选聘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积极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兼职教师聘任的场所。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种渠道的培训,近三年内所有专业教师均获得了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合格证书。

焊接技术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

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模式见表2。由于焊接实训与培训专业性较强,我院师资又严重不足,没有相关专业的支持很难提升教学质量及顺利开展日常工作,所以焊接实训基地选择第一种管理模式。焊接实训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基地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实训基地由教学管理人员、实践指导教师、设备维护及库管人员组成,主要在二级学院的指导下组织和实施实训教学及培训工作,管理人员主要协助主任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确保中心保持良好的协作状态,从而使中心高效运转。

运行机制 经过三年的建设发展,目前我校焊接技术实训基地运行机制见表3。

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而持久的课题。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软件和硬件共同建设,不断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才能建设好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陈宝国,史维琴,姜泽东.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110-111.

[2]严俊术,汤忠义,刘利平.高职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1(10):34-36.

[3]公永建,邓想.浅谈焊接专业实训的问题与对策 [J].时代教育,2010(9):26.

[4]张宁新.浅谈焊接专业实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2010(11/12):76-78.

篇(3)

小麦生长发育对养分的要求有两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即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营养的临界期,是指小麦对某种养分的要求敏感而迫切的时期,缺少则生长发育受抑制。小麦氮素的临界期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的四分体期;磷素的营养临界期在小麦的三叶期;钾素的临界期在拔节期。小麦氮素的最大效率期在拔节前至孕穗期,需氮量占整个生育期的37 %以上;磷素在抽穗至扬花期;钾素在孕穗期。据小麦专家多年研究,每500 kg小麦产量,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13.25 kg,五氧化二磷5.2 kg,氧化钾12 kg。氮、磷、钾是小麦营养三要素。据科学测定,中上等肥力土壤每生产100 kg小麦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3.0 kg氮、1.2 kg五氧化二磷、3.0 kg氧化钾。锌、硼、锰等元素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因缺补缺,针对性使用。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亦有变化,其中磷的吸收量变化不大,对氮、钾的吸收量比例则有一些变化,产量越高,吸收氮比例越小,钾则相反。小麦施肥规律,一是最小养分限制规律,是指作物产量高低决定于土壤中缺少的养分,应用中应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二是肥效递减规律,就是随着施肥量的不断增加,等量肥料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越来越低。

2 麦肥集中深施增效增产的原因

2.1 麦肥集中深施适应了小麦“胎里福”的特点

配育壮苗,是冬小麦增产的关键,前期需肥又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因冬小麦对肥的需求,前期相对多于后期,主要是促根、长叶和分蘖。而对水的要求,前期相对少于后期。肥料三要素中尤以吸收氮素较多,中期转为需钾磷较多,后期需磷肥较多。因此,不论是迟效性的农肥和磷肥,还是速效性的氮肥,都集中深施、早施,才适应小麦需肥的特点。小麦贪青晚熟,早衰青秕,有时倒伏,长得“好”、收得差,“眼欢喜”等问题,无不与氮肥追施、晚施有关。正如陕西省农科院土肥所研究证实,氮素化肥一次深施作底肥可很好的满足了冬小麦各个发育阶段对氮素的需求。据测定,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在各生育阶段,以一次深施做底肥的,氮素积累量明显高于分次施用。同时,测定作为土壤供氮主要指标的硝态氮含量结果,在小麦分蘖、返青、拔节期和抽穗以后,依次施量分别为45、43、14、5-7 PPM,分次施量依次为15、18、11、8-13 PPM。即依次施肥,使土壤供氮在小麦前期丰,后期稳,明显符合小麦“胎里富”要求。

2.2 麦肥集中深施有利土壤保肥供肥,可减少肥分挥发淋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因为所施肥料先被土壤吸附保存,并由潜在养分转化为有效态养分而才能吸收利用。减少挥发和淋失的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就成了改进施肥技术的一大目标。麦肥集中深施技术,在这一方面具有鲜明的功效。现就以最易挥发和淋失的氮素化肥为例,陕西土肥所的研究资料说明:在土壤温度分别为20 ℃、30 ℃和40 ℃的条件下,施碳铵后12 h,表施的挥发损失率依次为8.5 %、13.8 %和19.5 %,而施入土内5 cm的依次为0.05 %、0.07 %和0.17 %。由此可见,深施可大大减少挥发损失。用N15标记碳铵试验,在冬小麦一生中,一次深施的铵态氮挥发损失率为14.2 %,而分次施的竟达38.5 %,集中深施减少挥发损失的作用极为明显。用N 15示踪试验,麦收后60 cm以下的示踪氮含量,分次施较一次深施的高。田间尿素试验,分次施有明显的淋失现象,而一次深施基本无淋失。田间碳铵试验,分次施的130 cm以上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少,以下明显增多,而一次深施的,130 cm以上残留较多,以下与对照接近。都说明集中深施有力的限制了养分的淋失。因为,小麦生长前期降水少而需氮多,灌溉田只冬灌一次而下渗深度只有60 cm左右,养分的淋失不宜发生,一次深施适应了这一有利条件;小麦生长后期则降水增多而需氮较少,灌溉田灌水次数和灌水总量亦大大增多,水分下渗机会和深度随之增加,容易发生养分的淋失现象,分次施迎合了这一不利条件。氮肥利用率据大田试验估算,一次深施比分次施,在旱地提高了10.9 %、水地提高了12.1 %。据N 15田间微区试验,一次深施比分次施提高了22.3 %。此外,一次深施亦可促进小麦对土壤氮的吸收,由N 15测定表明,其比分次施提高了32 %。

2.3 麦肥集中深施还有利于解决或避免因追肥而带来的其他问题,促进小麦增产、稳产和低成本

如旱地小麦追肥,深施则跑墒、损苗、伤根,撒施则加剧养分挥发损失,干旱之际追肥后尚有麦、肥争水矛盾,反到不利抗旱保苗;旱、水地追肥,均有费工费时的问题。实行“麦肥集中深施”,这类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或避免。

3 麦肥集中深施技术要点

3.1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和化肥相比较,具有养分全面、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因此保证一定的有机肥用量是小麦丰产丰收的基础,一般施有机肥30 000~37 500 kg/hm2。

3.2 稳氮、磷肥,增钾肥

对于陇东多数麦田来说,建议稳定现有氮肥用量,适当降低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具体施肥指标见表1。低产田(产2 250~3 750 kg/hm2),需施肥折合纯氮97.5~105 kg/hm2,五氧化二磷45~67.5 kg/hm2,氧化钾75~80 kg/hm2,具体配方肥(18-12-18)。高产田(产4 500~7 500 kg/hm2),需肥量折合纯氮180~240 kg/hm2,五氧化二磷75~120 kg/hm2,氧化钾120~180 kg/hm2,锌肥15 kg,具体施肥掌握氮肥60 %作基肥,其余均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具体配方肥(18-12-18)。

麦肥集中深施的技术特点:农肥与化肥结合,氮磷配合。氮素化肥亦要在播种前深施。按数量和比例,全部农肥和氮磷化肥在小麦播种前集中深施到13 cm以下的土层中,比小麦播种加深约8 cm。其中,农肥和磷素化肥,均于小麦播种前耕最后一次地时施入;氮素化肥除与农肥、磷肥同时一次施入外,亦可在小麦播种时用机耧把肥料播施到种子深度以下10 cm左右的耕层中。据多年试验,陇东旱塬一般产量在6 000 kg/hm2左右的麦田,应在施农肥112 500 kg的基础上,施氮约165 kg,计标准氮肥硫酸铵约750 kg,常用氮肥硝酸铵约450 kg,施磷酸105 kg,计普通磷肥过磷酸钙约600 kg;产量3 000 kg/hm2左右的麦田,在施农肥52 500 kg的基础上,再施氮约67.5 kg,计硫酸铵约300 kg或硝酸铵约225 kg,磷酸37.5 kg,计磷酸钙约225 kg;产量1 875 kg/hm2的麦田,在施农肥30 000 kg的基础上,再施氮30 kg,磷酸18.75 kg,氮磷配比以1∶0.5~1为宜。

4 “麦肥集中深施”的增产效益

篇(4)

小麦生长发育对养分的要求有两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即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营养的临界期,是指小麦对某种养分的要求敏感而迫切的时期,缺少则生长发育受抑制。小麦氮素的临界期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的四分体期;磷素的营养临界期在小麦的三叶期;钾素的临界期在拔节期。小麦氮素的最大效率期在拔节前至孕穗期,需氮量占整个生育期的37 %以上;磷素在抽穗至扬花期;钾素在孕穗期。据小麦专家多年研究,每500 kg小麦产量,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13.25 kg,五氧化二磷5.2 kg,氧化钾12 kg。氮、磷、钾是小麦营养三要素。据科学测定,中上等肥力土壤每生产100 kg小麦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3.0 kg氮、1.2 kg五氧化二磷、3.0 kg氧化钾。锌、硼、锰等元素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因缺补缺,针对性使用。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亦有变化,其中磷的吸收量变化不大,对氮、钾的吸收量比例则有一些变化,产量越高,吸收氮比例越小,钾则相反。小麦施肥规律,一是最小养分限制规律,是指作物产量高低决定于土壤中缺少的养分,应用中应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二是肥效递减规律,就是随着施肥量的不断增加,等量肥料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越来越低。

2 麦肥集中深施增效增产的原因

2.1 麦肥集中深施适应了小麦“胎里福”的特点

配育壮苗,是冬小麦增产的关键,前期需肥又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因冬小麦对肥的需求,前期相对多于后期,主要是促根、长叶和分蘖。而对水的要求,前期相对少于后期。肥料三要素中尤以吸收氮素较多,中期转为需钾磷较多,后期需磷肥较多。因此,不论是迟效性的农肥和磷肥,还是速效性的氮肥,都集中深施、早施,才适应小麦需肥的特点。小麦贪青晚熟,早衰青秕,有时倒伏,长得“好”、收得差,“眼欢喜”等问题,无不与氮肥追施、晚施有关。正如陕西省农科院土肥所研究证实,氮素化肥一次深施作底肥可很好的满足了冬小麦各个发育阶段对氮素的需求。据测定,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在各生育阶段,以一次深施做底肥的,氮素积累量明显高于分次施用。同时,测定作为土壤供氮主要指标的硝态氮含量结果,在小麦分蘖、返青、拔节期和抽穗以后,依次施量分别为45、43、14、5-7 PPM,分次施量依次为15、18、11、8-13 PPM。即依次施肥,使土壤供氮在小麦前期丰,后期稳,明显符合小麦“胎里富”要求。

2.2 麦肥集中深施有利土壤保肥供肥,可减少肥分挥发淋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因为所施肥料先被土壤吸附保存,并由潜在养分转化为有效态养分而才能吸收利用。减少挥发和淋失的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就成了改进施肥技术的一大目标。麦肥集中深施技术,在这一方面具有鲜明的功效。现就以最易挥发和淋失的氮素化肥为例,陕西土肥所的研究资料说明:在土壤温度分别为20 ℃、30 ℃和40 ℃的条件下,施碳铵后12 h,表施的挥发损失率依次为8.5 %、13.8 %和19.5 %,而施入土内5 cm的依次为0.05 %、0.07 %和0.17 %。由此可见,深施可大大减少挥发损失。用N15标记碳铵试验,在冬小麦一生中,一次深施的铵态氮挥发损失率为14.2 %,而分次施的竟达38.5 %,集中深施减少挥发损失的作用极为明显。用N 15示踪试验,麦收后60 cm以下的示踪氮含量,分次施较一次深施的高。田间尿素试验,分次施有明显的淋失现象,而一次深施基本无淋失。田间碳铵试验,分次施的130 cm以上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少,以下明显增多,而一次深施的,130 cm以上残留较多,以下与对照接近。都说明集中深施有力的限制了养分的淋失。因为,小麦生长前期降水少而需氮多,灌溉田只冬灌一次而下渗深度只有60 cm左右,养分的淋失不宜发生,一次深施适应了这一有利条件;小麦生长后期则降水增多而需氮较少,灌溉田灌水次数和灌水总量亦大大增多,水分下渗机会和深度随之增加,容易发生养分的淋失现象,分次施迎合了这一不利条件。氮肥利用率据大田试验估算,一次深施比分次施,在旱地提高了10.9 %、水地提高了12.1 %。据N 15田间微区试验,一次深施比分次施提高了22.3 %。此外,一次深施亦可促进小麦对土壤氮的吸收,由N 15测定表明,其比分次施提高了32 %。

2.3 麦肥集中深施还有利于解决或避免因追肥而带来的其他问题,促进小麦增产、稳产和低成本

如旱地小麦追肥,深施则跑墒、损苗、伤根,撒施则加剧养分挥发损失,干旱之际追肥后尚有麦、肥争水矛盾,反到不利抗旱保苗;旱、水地追肥,均有费工费时的问题。实行“麦肥集中深施”,这类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或避免。

3 麦肥集中深施技术要点

3.1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和化肥相比较,具有养分全面、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因此保证一定的有机肥用量是小麦丰产丰收的基础,一般施有机肥30 000~37 500 kg/hm2。

3.2 稳氮、磷肥,增钾肥

对于陇东多数麦田来说,建议稳定现有氮肥用量,适当降低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具体施肥指标见表1。低产田(产2 250~3 750 kg/hm2),需施肥折合纯氮97.5~105 kg/hm2,五氧化二磷45~67.5 kg/hm2,氧化钾75~80 kg/hm2,具体配方肥(18-12-18)。高产田(产4 500~7 500 kg/hm2),需肥量折合纯氮180~240 kg/hm2,五氧化二磷75~120 kg/hm2,氧化钾120~180 kg/hm2,锌肥15 kg,具体施肥掌握氮肥60 %作基肥,其余均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具体配方肥(18-12-18)。

麦肥集中深施的技术特点:农肥与化肥结合,氮磷配合。氮素化肥亦要在播种前深施。按数量和比例,全部农肥和氮磷化肥在小麦播种前集中深施到13 cm以下的土层中,比小麦播种加深约8 cm。其中,农肥和磷素化肥,均于小麦播种前耕最后一次地时施入;氮素化肥除与农肥、磷肥同时一次施入外,亦可在小麦播种时用机耧把肥料播施到种子深度以下10 cm左右的耕层中。据多年试验,陇东旱塬一般产量在6 000 kg/hm2左右的麦田,应在施农肥112 500 kg的基础上,施氮约165 kg,计标准氮肥硫酸铵约750 kg,常用氮肥硝酸铵约450 kg,施磷酸105 kg,计普通磷肥过磷酸钙约600 kg;产量3 000 kg/hm2左右的麦田,在施农肥52 500 kg的基础上,再施氮约67.5 kg,计硫酸铵约300 kg或硝酸铵约225 kg,磷酸37.5 kg,计磷酸钙约225 kg;产量1 875 kg/hm2的麦田,在施农肥30 000 kg的基础上,再施氮30 kg,磷酸18.75 kg,氮磷配比以1∶0.5~1为宜。

4 “麦肥集中深施”的增产效益

篇(5)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制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目前,常用形式是微灌与施肥的结合,以滴灌、微喷与施肥的结合居多。

1 适宜范围

该项技术适宜在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2 技术要点

2.1 微灌施肥系统的选择

根据水源、地形、种植面积、作物种类等,选择不同的微灌施肥系统。保护地栽培、露地瓜菜种植、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保护地一般选择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自动灌溉施肥系统。

2.2 制定微灌施肥方案

2.2.1 微灌制度的确定

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确定灌水定额。露地微灌施肥的灌溉定额应比大水漫灌少50%,保护地滴灌施肥的灌水定额应比大棚畦灌减少30%~40%。灌溉定额确定后,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的灌水量。

2.2.2 施肥制度的确定

微灌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技术存在显著的差别。合理的微灌施肥制度,首先应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做底肥的肥料在整地前施入,追肥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确定其次数和数量。实施微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故微灌施肥的用肥量为常规施肥量的50%~60%。以设施栽培番茄为例,目标产量为每667㎡10000kg,每生产1000kg番茄要吸收N:3.18kg、P2O5:0.74kg、K2O:4.83kg,则每667㎡养分总需求量是N:31.8kg、P2O5:7.4kg、K2O:48.3kg;设施栽培条件下当季氮肥利用率为57%~65%,磷肥为35%~42%,钾肥为70%~80%;实现上述产量应每667㎡施 N:53.12kg、 P2O5:18.5kg,K2O:60.38kg,合计132kg(未计算土壤养分含量)。再以番茄营养特点为依据,拟定番茄各生育期施肥方案。

2.2.3 肥料的选择

微灌施肥系统施用底肥与传统施肥相同,可包括多种有机肥和多种化肥。但微灌追肥的肥料品种必须是可溶性肥料。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钾、氯化钾等肥料,纯度高、杂质少、溶于水后不会产生沉淀,均可用做追肥。补充磷素一般采用磷酸二氢钾等可溶性肥料做追肥。追肥补充微量元素肥料一般不能与磷素追肥同时使用,以免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堵塞滴头或喷头。

2.3 配套技术

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要配套应用作物良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技术,还可因作物制宜,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形成膜下滴灌等形式,充分发挥节水节肥优势,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和增加效益的目的。

3 实施效果

3.1 节水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在露天条件下,微灌施肥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达50%左右。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滴灌施肥与畦灌相比,每667㎡大棚一季可节约用水80~120m3,节水率达30%~40%。

3.2 节肥

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了肥料挥发、流失以及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具有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技术施肥相比可节省化肥40%~50%。

3.3 改善微生态环境

保护地栽培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是明显降低了棚内空气湿度。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相比,空气湿度可降低8.5~15个百分点。二是保持了棚内温度。相比常规畦灌施肥,滴灌施肥减少了通风降湿的次数,棚内温度一般高2~4℃时有利于作物生长。三是增强微生物活性。与常规畦灌施肥技术相比,滴灌施肥的地温可提高2.7℃,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四是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滴灌施肥克服了因灌溉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五是减少了土壤养分淋失和地下水的污染。

3.4 减轻病虫害发生

空气湿度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和防治病害的劳力投入,微灌施肥每667㎡农药用量减少15%~30%,节省劳力15~20个。

3.5 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有效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改善,使设施栽培增产17%~28%。以互助县设施栽培番茄为例,与常规畦灌施肥相比,滴灌施肥减少畸形瓜21%,正常瓜每667㎡增加850kg。

3.6 提高经济效益

水肥一体化技术经济效益包括增产、改善品质获得效益和节省投入的效益。设施栽培一般每667㎡节省投入400~700元。其中,节省水电85~130元,节肥130~250元,节省农药80~100元,节省劳力150~200元,增产增收1000~2400元。

参考文献:

[1]屈玉玲,胡朝霞,李武.设施蔬菜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试验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7(10).

篇(6)

[分类号] G258.6

1 引言

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这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核心价值对于国家、社会尚有如此重大意义,更何况高校图书馆呢?核心价值的研究是站在战略高度把握高校图书馆发展命脉、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研究领域。

目前关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研究已初具规模。IFLA、ALA、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众多图书馆组织及学者都公布了自己认同的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199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即核心价值特别工作组,专门从事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据统计,国外所有公布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个人和机构中学校图书馆数量最多,其比例达到1/3,但我国高校图书馆自己的核心价值几乎没有。基于此,本文将系统阐述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系。

2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内涵解析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图书馆界对于自己的责任或使命的一种系统的说明。对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国外已有20余年历史。我国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始于2002年,程亚男在其《再论图书馆服务》(2002)一文中就指出:“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国内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宋显彪(2002)把图书馆核心价值论述为4个方面:保存人类文明成果提供用户使用;联结用户与思想;保证用户自由;平等获取信息进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范并思、倪晓健(2007)主持承担的“中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图书馆服务宣言》研究”项目组发表了一组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专题论文,并认为“图书馆核心价值应该是多数馆员认同的,每个图书馆具有自己不同于别馆的核心价值”。黄俊贵(2008)认为实现公共知识服务效益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国内外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如表1所示: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图书馆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高校图书馆组织DNA中最核心的部分。它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高校图书馆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而关于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见诸于文献的成果不多。在此,笔者从知识角度把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定义为:在高等院校中,为满足教学和科研而对知识需求(组织和咨询)进行存储、传播、转移、创新、服务的图书馆价值体系。

3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基本功能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包括保存馆藏资源、馆员管理、传承文明、信息服务、创新、教育等诸多功能。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生产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迈向知识社会》中要求:“在以终身学习为基础的学习型社会中,图书馆应当在各个层次上促进学习并为学习提供便利”。可见,高校图书馆应以促进学习知识为宗旨。下面就从知识角度来阐述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功能。

3.1 知识存储功能

图书馆的前身是古代的“藏书阁”。可见,“藏书”是图书馆最基本的价值。现代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每年的馆藏尤其是数字图书增速很快,高校图中馆应努力建设海量数据存储中心。传统图书馆转型成一个突破时空、地域、介质限制的超大规模、便于使用的知识中心。

3.2 知识传播功能

在信息流速加快、持续学习与终身教育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成为以知识传递为主的e-Learning中心,是人类知识成果与高校师生的价值桥梁或纽带,作为信息组织和知识管理的机构,承载着知识传播――教育的重大职能。知识传播是联系知识生产与应用的中间环节,能提高高校师生知识拥有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和造就更多“知识人”,为矢”识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图书馆利用知识传播功能,能促进知识的共享与广泛应用,实现从知识到价值的高效转变。

3.3 知识转移功能

高校图书馆通过对知识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存储、利用等工作,运用信息及网络技术,共享和创新知识资源。知识转移保障知识资源在图书馆与刚户间的有效传递与获取,在个体和社会载体上转移,从而实现知识共享。转移的前提是拥有高水平、专业性强的馆员。馆员的重要职责是通过分析、加工、整理,将内化的、潜在于人脑中、不易被人们学习和利用的有价值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知识转移和创造。

3.4 知识创新功能

随着知识经济大潮席卷全世界,知识智能化、产业化、全球化无一不要求在原有知识结构上进行知识变革、创新。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即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的过程。它通过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积累新知识,达到创造知识附加值、谋取组织竞争优势的目的。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探索或创造性思维创造出来后,被高校图书馆这一履行知识创新职责的机构获取,经过浅层加工到深层转化,成为创新的知识产品。知识创新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重要因素。

3.5 知识服务功能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为高校师生提供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价值的根本所在。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以传播知识服务为己任,不同于.般以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为主要任务的文化传媒、文化娱乐(创作与演出)。知识服务是一种基于一切信息资源(包括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目标为驱动的、面向知识内容的、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增殖服务。知识服务的特征有:针对性、专业性、知识性、共享性、创新性、个性化。如图1所示:

作为智力密集型的知识服务业,高校图书馆应遵循一切皆服务的模式。学科馆员应努力推介学科馆藏资源、开展读者培训和教育、与院系联络沟通、建设学科导航、绘制知识图谱、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参考服务。笔者曾针对本校中文系专业特点,分年级开设检索知识专场讲座,详细讲解学科导航,介绍馆藏中外文献资源及数据库,为学生搭建参考咨询的平台,效果良好。

4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属性维度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于2000年将图书馆的核

心价值归结为10个关键词:使用、协作、多样性、教育、智力自由、保存、隐私权、专业技能、公共利益、服务。黄晓曼认为:保存资源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知识自由、平等获取、教育和学习,以及尊重读者个性和隐私。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我们把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归结为两大类,即: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社会价值是指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机构,实现了社会效益,促进了社会人文教育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共性是服务与知识自由。个体价值指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针对高校内部师生个体,具有区别于公共图书馆的特殊属性。我们把公共利益、教育和学习、为社会提供服务等归为社会属性;把隐私权、读者价值、智力自由、尊重读者个性和隐私等归为个体属性。对社会属性层面的研究,体现为社会价值;对个体属性层面的研究,体现为个体价值。下面分别从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个维度研究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

4.1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属性

我国图书馆归属于文化系统领导,不仅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其核心就是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吴慰慈教授在《图书馆学基础》中指出: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包括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教育、传递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本文将传递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合为知识传播功能,总结如下:①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图书馆的存储体现为以“文献”为中心,包括保存纸质文献、电子文献。从文化维度看,图书馆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记载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以及从古至今文化发展的脉络。②开展教育活动。邱五芳认为,“作为社会教育体系重要一环的图书馆,社会要求它强化对知识信息的评判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承担起社会知识信息过滤器的职责,……只向读者提供被社会主流认同的、比较真实可靠的知识信息”。图书馆所提供的阅读空间与资源对素质提升有重要作用。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文化节”等富有文化气息的活动,倡导并促进阅读,实现教育价值。③知识传播。图书馆对知识存储、知识管理、知识获取、知识表述和分类、知识挖掘、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工程进行研究,进而对知识进行有效传播,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

4.2 高校图书馆的个体属性

随着社会信息意识逐渐增强,高校图书馆事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被认同为高校形象的标志之一。研究高校图书馆个体属性的原因在于:首先,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社会层面研究,个体属性研究几乎空白;其次,目前的研究把图书馆作为一个笼统的概念进行研究,没有研究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异同。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主要以师生为服务对象,在知识组织、学科导航方面有着区别于公共图书馆的个体属性。

4.2.1 知识存储馆藏资源是评价与衡量高校图书馆办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图书馆隶属于高校,作为教辅机构,对各门类学科知识的发展前沿及动态把握准确及时,是知识存储质量高、学科门类齐全、内容新颖的“知识中心”。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存储不同于传统的文献保存功能,其存储功能内涵更广,高质量的学习空间、选择并管理资源、收集并数字化档案材料使高校图书馆成为现代社会的数据存储中心。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图书馆。馆藏取决于具体城镇的大小及当地政府的投入,图书馆的规模及藏书相比高校图书馆有很大差别。由于财政投入匮乏,馆藏文献资源的快、新、全方面的建设和使用都严重滞后于高校图书馆。

4.2.2 知识创新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相对较高,易于实现知识创新。公共图书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当前公共图书馆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下问题:学历低、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馆员老龄化,长久以来是“收容所”,人员冗余、混杂。而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掌握最新现代知识、技能,能进行学科导航、咨询、分析研究的专家、学科带头人,这使高校图书馆较易实现科学的知识创新。如利用高校学科优势,组成专家科研团队,开展现实或网上虚拟的信息、知识咨询,能及时满足用户对知识的需求。知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能够实现持续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4.2.3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个体属性的主要内容。传统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①服务观念陈旧;②服务方式单一;③服务设备落后;④技术手段缺乏先进性;⑤收藏范围有限;⑥资源共享性差;⑦信息资源时效性差;⑧社会满足率低。高校图书馆在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开展知识服务,具备很强专业知识素养和图书情报业务能力的复合型馆员能够通过现代化技术进行学科导航、定题服务、科技查新、学科信息门户、专题情报调研、数字参考咨询、信息素养教育、电子信息服务、翻译服务、学科知识共享(SKC)等服务。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服务HAAS和软件设施服务SAAS相比公共图书馆也具有强大的优势,尤其是校园网的建设及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建设为高校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一站式”知识服务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综上,将高校图书馆个性特征与公共图书馆做一比较分析,如表2所示:5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结构模型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主要贯穿于社会属性和个体属性两条主线中。高校图书馆是在图书馆的母体中衍生出来的,所以继承了其母体图书馆的公有属性,即社会属性,传承了图书馆服务社会文化发展、构建和谐文化的社会价值。同时,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新生代,在吸收了图书馆精华部分后,为了使自己更具核心竞争力,又派生了其独特的个体价值属性,包括知识存储、知识创新、知识服务功能。同时知识存储和知识创新功能的实现又最终转化为知识服务。这些独特的功能使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大潮中扮演了知识导航者的角色,实现了图书馆的蜕变和再生。但两者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有了图书馆公共属性的基础,才能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而高校图书馆个体属性的价值归宿正是图书馆服务社会属性的基本要求。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于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只是指出了体系包含的范畴,并未给出明朗的结构模型。为了将核心价值体系结构说得更清楚,结合前面对社会属性及个体属性的相关论述,笔者沿两条属性主线,构建出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如图2所示: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又发挥了作为高校教辅部门的作用,能够为主要服务对象――师生提供较为全面的知识存储、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等特殊职能,展现了自己的个体价值。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必将促进高校图书馆和高校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6 结语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科技为高校图书馆生存发展带来了一场空前变革,如何在未来知识海洋中居于战略优势地位成为高校图书馆界思考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基本功能、属性维度的研究,构建出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模型,对其跨越式发展起到了价值导向作用,使高校图书馆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机遇无限的开放发展中,实现其自身实力与水平的跨越,对我国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1]范并思.核心价值:图书馆学的挑战.图书与情报,2007(3):2―5

[2]程亚男.再论图书馆服务.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4):17―20.

[3]宋显彪.试论图书馆员职业的核心价值.图书馆杂志,2002(9):3―5.

[4]黄俊贵.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其实现.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14―19.

[5]IFLA Core Values. (2006―12―30). [2010―12―30] http: // ifla. org/Ⅲ/intro00, htm.

[6]黄晓曼.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探索和意义.图书与情报,2007(3):6―9,14.

[7]蒋永福.文化权利:中国图书馆行业的核心价值.图书馆论坛,2007(6):70―73.

[8]黄宗忠.论图书馆核心价值(上).图书馆论坛,2007(6):3―8.

[9]汤利光.论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确立.图书馆,2009(1):7―9,20.

[10]海金梅.基于知识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9.

[11]王宗义.当代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再认识.图书馆论坛,2007(6):101―105.

篇(7)

[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143-02

解肌舒筋口服液为焦作市人民医院的自制制剂,由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炙)、大枣和生姜组成。具有解肌、退热、发表作用。主治外邪不解、内迫阳明,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干呕、下利。临床用于流感及感冒引起颈项强直、头痛;麻疹、水痘初起;三叉神经痛、鼻窦炎之眶上疼痛、慢性鼻炎、结膜炎、麦粒肿;慢性结肠炎,急性胃肠炎。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方中主药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葛根素为主要成分,为控制产品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解肌舒筋口服液中葛根素的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ADVP泵;SPD-10AVP紫外检测器;CS-Light Potrun Analysis数据处理系统);法国UVKION紫外分光光度计。甲醇为一级色谱纯;水为纯净水;无水乙醇为分析纯。葛根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752-200209);解肌舒筋口服液(焦作市人民医院,批号061128,061207,061215,070105)

1.2 方法

1.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色谱柱Shim-Paok CLC ODS柱(150 mm×6.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灵敏度:0.01AVFS;柱温30℃。理论塔板数以葛根素峰计不低于3 000。

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葛根素对照品5.1 mg置25 ml量瓶中,加入30%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1.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解肌舒筋口服液5.00 ml置25 ml量瓶中加3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2 结果

2.1 阴性对照试验

按解肌舒筋口服液的处方工艺,不加葛根,制成阴性样品,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溶液。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准确进样20 μl。从色谱图(图1)上看出,在该色谱条件下,在保留时间(tR)12.7 min处,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中出现葛根素的色谱峰,而阴性对照溶液未见此色谱峰,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葛根素的测定不受其他杂质干扰。

2.2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0、2.00、2.00 ml分别置10、10、25 ml量瓶中,加3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准确进样20 μl,按色谱条件测定,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回归,结果在16.32~204.0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15 118.1X+9 348,r=0.999 9,RSD=1.53%。

2.3 精密度试验

取浓度为40.8 μg/ml的对照品溶液重复进样5次,结果显示RSD=0.60%。

2.4 稳定性试验

取浓度为40.8 μg/ml的对照品溶液间隔1 h进样12次,结果表明峰面积积分值在12 h内稳定,RSD=1.76%。

2.5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061128)5份,依法平行测定6次,结果RSD=1.35%。

2.6 加样回收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样品(061128)6份,精密加入对照品溶液。按样品含量测定项下操作,同法测定,结果见表1,平均回收率为99.5%,RSD=0.85%。

2.7 样品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不同批号的解肌舒筋口服液5 ml置25 ml量瓶中,加入3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另取葛根素对照品适量,用30%乙醇溶液溶解并稀释成约60 μg/ml的溶液,分别准确进样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得葛根素峰面积,以外标法计算样品中葛根素含量,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用30%乙醇溶液溶解葛根素对照品后在紫外分光光度仪上测得25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用30%乙醇溶液稀释解肌舒筋口服液后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得在252、257、262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故选检测波长为250 nm。

篇(8)

2高端装备制造对焊接材料和焊接技术的需求与挑战

在高端装备制造过程中,需要对焊接技术和焊接材料等两方面进行深入介绍。现如今,从焊接材料的种类上进行分析,主要有低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以及钛合金等材料,这些焊接材料主要用于钎焊以及特征焊为主。从材料的技术形态上看,主要有丝状、条状以及带状等等。从这些因素上可以看出,高端装备制造工程对于焊接材料的相关技术指标要求比较严格,同时其复杂性也比较突出。需要对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明确和保证。通常情况下,材料的技术性能指标需要达到一定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这样才能保证焊接材料达到相关技术标准。高端装备制造对焊接材料的技术性能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首先,在研发方面,焊接材料技术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焊接材料的成分、组织以及性能之间关系的处理。其次,在实际的材料生产制备中,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主要有三点:①高端装备制造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把关。②制高端装备制造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焊接装备性能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③由于焊接材料的系统性比较强,因此焊接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不容忽视。每一个焊接技术环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其中包括焊条大压力压涂技术,剂匹配技术以及烧结焊剂的造粒技术等等。从比较典型的拉丝工艺上看,国内的研究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为了对拉丝工艺进行优化,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配剂,以及拉丝的制定工艺等等。④在焊接材料和焊接技术的质量控制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第一,现如今,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比较发达,但是从焊接技术的控制方面来看,在线质量检测技术的落后现象比较严重,焊接技术检测还只是停留在对几何尺寸进行检测,深入程度不够。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焊丝的应力以及变形的情况等方面还无法进行详细地检测。第二,焊接材料的工艺性对于焊接技术的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焊接技术中涉及到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材料的质量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不能从本质上对焊接功能和材料工艺进行解释,可见,焊接工作的质量控制方面还不健全,亟待改善。

3高端装备制造的新型焊接技术

3.1活性化焊接技术

活性化焊接能很好的克服普通TIG焊方法熔深浅、对材料成分敏感的缺点。与普通TIG焊方法相比,相同的焊接参数,活性剂能使熔深增加200%~300%,焊接时间减少50%,焊接效率提高2-6倍,焊接成本也相应减少,在高端装备制造的焊接作业中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3.2高速焊接技术

高效焊接技术一直是高端装备制备焊接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熔化极等离子弧焊接技术,这种技术综合了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等离子弧焊的优点,非常适宜铝镁等轻金属及合金的焊接。在焊接薄板时,可以实现高速焊,例如对2mm铝板,焊接速度可达3000mm/min;对于厚板连接,其熔敷效率高,参数范围广,焊接过程稳定。由于等离子弧对接头区的充分清理作用,焊缝中气孔缺陷明显较少,尤其适合在高端装备这种对焊接质量要求较高的焊接作用中使用。

篇(9)

1、焊接技术的发展特点

焊接技术是制造业中的基础工艺之一,虽然焊接技术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技术却已经很成熟了。目前常见的焊接技术多种多样,如逆变焊接技术、高速高效气体焊接、二氧化碳焊接设备、短路过渡技术、多丝焊接技术、激光焊接技术等,这些方法为焊接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在交通、机械、能源、化工、电子、石油、航空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因此,焊接技术渗透于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促进了工业经的发展。

2、我国焊接生产的现状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制造业的蓬勃兴起和发展,焊接技术因其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及市场反应迅速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焊接生产企业的重视。随着现代智能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传感技术,高性能CPU 芯片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使焊接技术取得了现代化的长足进步。

目前包括今后几十年内,钢材将是我国的主要结构材料。2004 年,我国的钢产量突破2 亿吨,成为世界最大的钢材生产消费国。钢材作为一种结构材料,若转变为具有给定功能的产品,须经过一定的加工技术。焊接技术因其自身重量轻便,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市场发展优点,应用范围逐步扩大。2004年,用焊接加工的钢材问题突破1 亿吨,跻身世界焊接大国。

为了使焊接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完成更多重要产品的焊接任务,在近几十年内,我国先后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焊接技术,设备及材料,国外应用成熟的焊接技术和设备在我国虽应用范围和广度不同,但均有不同层度的运用。如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数控切割,机器人焊接,STT 焊接电源等技术设备已在我国制造业中不同程度采用。

3、我国焊接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3.1 船舶工业中的应用

高效焊接技术在船舶制造工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高效焊接技术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尤其是二氧化碳气体有效的保护半自动焊接技术的应用率达到60%-65%,高效焊接技术成为我国船舶制造工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现阶段先进的船舶焊接技术是保证船舶制造质量、缩短船舶制造工期、降低船舶制造成本、提高船舶制造效率的有效途径,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 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焊接技术性能可靠、焊接质量优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被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焊接技术占全部工时的10%,航空航天领域中50%以上的连接部件使用的都是焊接技术。由于航空航天工业对材料的要求比较特殊,所以在航空航天种焊接技术应运而生,在现阶段,高能束流焊接技术及固态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应用比较多。其中在我国航空航天工业中最常用的先进焊机技术是搅拌摩擦焊、电子束焊及激光焊,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技术中被广泛的应用,促进了航天航空业的快速发展。

3.3 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在汽车制造领域中汽车的变速箱齿轮、汽缸、离合器、行星齿轮框架、后桥及发动机增压器涡轮等部件都使用的是电子束焊接技术;而汽车中的车身拼焊、零部件的焊件及框架结构主要使用的是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中汽车的液压成型管附件、汽车车门预成型件、汽车地方车身支架、汽车轮毂及发动机引擎主要应用的也是搅拌摩擦焊接技术,由此可见,焊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

4、当前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对焊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趋势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焊接材料正在从黑色金属向有色金属发展; 由金属材料转化为非金属材料; 由结构材料转化为功能材料; 由多维材料转化为低位材料; 由单一材料转化为负荷材料。随着焊接材料的不断发展,对焊接技术的要求更高,这样就促进了焊接技术的发展。新的焊接材料如陶瓷、耐热合金、钦合金等它们之间的连接亟待解决,普通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需要研发出更加先进的技术。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摩擦焊和扩散焊。

4.2 焊接设备和焊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的设备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焊接设备,它最主要的特点是精度高、质量高、可靠性强、多为智能化和数字化控制、集成度比较高、节能环保等。我国的焊接设备也在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大力发展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焊机,如二氧化碳焊机、电阻焊技术、电磁兼容技术、自动化焊接技术、焊接机器人、智能化焊接等,这些焊接技术正在向低能耗、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它应用的领域广泛,西气东输工程、船舶工程、三峡工程、航天工程等大型工程都离不开先进的焊接技术,并且对焊接技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4.3 焊接热源

在焊接过程中,热源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本能源,并且热源是不断运动,通过点、线、面来进行热传导。因此,焊接热源的能量密度要高度集中、焊接过程要快速、焊缝要保证质量。焊接热源的种类有很多,如电弧焊、电阻热、摩擦热、化学热、等离子焰、高频感应热、激光束、电子束等,应该根据不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精度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焊接热源,保证焊接的质量和效率。

4.4 焊接自动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要保证焊接的质量和效率,在进行焊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焊接人员要充分熟悉自身的业务流程、准备好焊接的设备和工件等,因此焊接设备的准备车间非常重要,要不断提高它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才能更好地工作。现在常对传统的焊接工艺装备进行改造,运用微电子技术来代替,这样大大提高了焊接的自动化水平。将数控技术、焊接机器人、专家系统等运用到焊接机械设备中,使焊接更加地柔性化、自动校正、自动控制等。

4.5 节能技术的应用

目前,人们正在不断提倡环保节能,焊接技术的发展也要将节能技术放在重要的位置。焊接工艺应该高效节能,这样才能为保证焊接技术的效率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在现在的焊接技术中,手弧焊机、晶闸管焊机已经不能满足节能的要求,智能化的、能够自动调节参数的逆变焊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操作技能在逐渐地淡化,焊接技术也在向简单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结束语

焊接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很多学科最新发展的影响和引导,在新材料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出现了数十种焊接的新工艺,并且使得焊接工艺正从手工焊向自动焊以及智能化过渡。焊接新方法和先进材料技术的引入,提高了焊接技术的水平,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外专家认为,焊接作为一种精确、可靠、低成本并且采用高科技连接材料的方法,到2020 年仍旧是制造业的重要加工工艺。我们广大焊接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务必树立知难而上的决心。抓住机遇,为我国焊接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黄建平,黄永平,肖延江.论我国焊接行业的现状[J].科技与企业,2012,(1).

篇(10)

中图分类号:U6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2-000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焊接技术也随之不断的创新与改革,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有效的促进我国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现阶段,人们为了推动制造行业的发展,将许多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制造行业中,焊接技术是制造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所以,本文就焊机技术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促进焊接技术在制造行业中快速发展。

1 我国当前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我国城市建设及社会发展的主要材料之一就是钢结构材料,人们对钢结构的材料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在对钢结构进行加工的时候,对钢结构焊接技术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使之达到钢结构工程设计的相关规定。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焊接加工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中,从而有效的实现了焊接技术的自动化,这不仅加快了焊接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且更有效的提高了焊接的施工质量。在现阶段,焊接技术已经广泛的被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并且还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焊接过程中存在的应力变形及相关的问题进行控制。目前,人们已经对焊接技术创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以促进我国焊接技术的快速发展。

2 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特点

焊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艺技术,焊接技术的发展与现代科技发展相辅相成,近二三十年焊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焊接技术不断的增多,真空、红外线、等离子物理、电子束、声学微、电子、超声等现代化科技技术在焊接技术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焊接新技术不仅促进了焊接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奠定了焊接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地位,并且有效的扩大了焊接技术的应用范围。

在我国现阶段,机械制造行业以及其他产业的主要制造技术就是焊接技术,焊接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家用电器、轻工纺织、部件、海洋工程、机车、汽车、船舶、特种设备、桥梁、建筑、矿山、冶金、煤炭、石化、航空航天、核能及电站等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行业中。焊接技术中渗透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焊接技术的快速发展。

3 现代工业常用的高效焊接方法

3.1 气体保护焊

一般以气体作为电弧的媒介,并且保护焊接区及电弧的电弧焊就是气体保护焊,依据气体保护焊焊接效果的不同,分为非熔化极(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3.2 电阻焊

在两电极之间压紧被焊接的焊件,并对其加以电流,使电流流经被焊接的焊件接触面以及焊件临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效应将其加热至塑性状态或者融化,使焊件形成金属结合的一种方法叫做电阻焊。电阻焊一般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家用电器及电子等行业中。

3.3 螺柱焊接

螺柱焊接一般按照焊接方式不同分为拉弧式和分为储能式两种,这两种焊接方式都是单面焊接。由于螺柱焊接不需要穿孔,所以螺柱焊接不漏气、不漏水,也不需要对非焊接面进行再次焊接或者加工。

3.4 磁控焊接

磁控焊接技术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型焊机技术。磁控焊接一般使用外加磁场控制焊接的质量,磁控焊接具有投入成本低、效益高、耗能少及附加装置简单等提点,在国外有“无缺陷焊接”的美誉,所以,磁控焊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引起了焊接工作人员的兴趣。

3.5 多电弧共熔池焊接

由于一个熔池上燃烧多个电弧,不仅可以提高总的焊接热量,还可以改变焊接热量的分布特点,能向熔池及焊接两侧面提供一定的热量和液体金属,有效地提高了焊接的速度及焊接的生产质量。

4 我国焊接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4.1 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焊接技术性能可靠、焊接质量优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被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焊接技术占全部工时的10%,航空航天领域中50%以上的连接部件使用的都是焊接技术。由于航空航天工业对材料的要求比较特殊,所以在航空航天种焊接技术应运而生,在现阶段,高能束流焊接技术及固态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应用比较多。其中在我国航空航天工业中最常用的先进焊机技术是搅拌摩擦焊、电子束焊及激光焊,焊接技术在航空航天技术中被广泛的应用,促进了航天航空业的快速发展。

4.2 汽车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在汽车制造领域中汽车的变速箱齿轮、汽缸、离合器、行星齿轮框架、后桥及发动机增压器涡轮等部件都使用的是电子束焊接技术;而汽车中的车身拼焊、零部件的焊件及框架结构主要使用的是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中汽车的液压成型管附件、汽车车门预成型件、汽车地方车身支架、汽车轮毂及发动机引擎主要应用的也是搅拌摩擦焊接技术,由此可见,焊接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

4.3 船舶工业中的应用

高效焊接技术在船舶制造工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高效焊接技术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尤其是二氧化碳气体有效的保护半自动焊接技术的应用率达到60%~65%,高效焊接技术成为我国船舶制造工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现阶段先进的船舶焊接技术是保证船舶制造质量、缩短船舶制造工期、降低船舶制造成本、提高船舶制造效率的有效途径,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 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焊接材料的产量在全世界位居首位,但是焊接产品的质量以及高品质焊接材料的生产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对焊接材料预处理缺少专业的体系及技术,如对焊接原材料的筛选及检验,对焊接材料的混合均匀度及焊接预烧结处理等;②在工作中对于焊条药皮密实度的改善,就我国目前的油压式压涂机的具体工作性能来看,依旧存在很多不完善的方面,比如工作中由于对水玻璃加入量的加大,就会降低药皮在工作中的实际性能;③在实际的生产车间环境治理方面国外主要是以密闭的方式来进行熔炼焊剂工作中,但是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其主要是使用敞开式的生产方式;④在相关焊剂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方面,对于焊剂的成形以及相关的颗粒度等方面依旧存在很大的差距;⑤在实际工作中的无铅连接材料以及技术应用方面,就目前我国的实际应用现状来看,与国际先进水平依旧存在很大差距,相关的钎焊理论与实践水平只在部分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就是说,其发展应用的总体技术水平依旧不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高端焊接产品以及特种助焊剂等方面的应用以提升工作。

6 结 语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焊接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随着焊接材料的不断变化及焊接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行业对焊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焊机技术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理念应用在焊接技术中,加大焊接技术的研发力度,努力研发新的焊接技术及方法、发现新的焊接材料及焊接设备,进一步提高焊接机械化、安全可靠性及自动化水平,有效地促进我国焊接技术及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建平,黄永平,肖延江.论我国焊接行业的现状[J].科技与企业,2012,(1).

上一篇: 房地产开发的原则 下一篇: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