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行业的发展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31 15:02: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机电行业的发展前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机电行业的发展前景

篇(1)

[中图分类号] F7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070-03

[作者简介] 李桂生,五邑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与金融学。(广东 江门 529020)

作为一种与传统店铺销售相对应的销售业态,无店铺销售业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经济意义。而2004年10月开始实施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则已经首次将5种无店铺销售形式列为零售业态。让无店铺销售方式被我国零售业正式承认,从而也掀起了一股无店铺销售发展的。“无店铺销售”是现代市场营销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其与各种类型的店铺销售有着运作流程和管理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本文将针对无店铺销售行业在零售市场份额所占比例低的状况,通过研究我国无店铺销售业现状、管理和制约因素,同时结合实际大胆提出关于无店铺销售行业的发展方向及经营战略,对促进我国无店铺销售业的发展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无店铺销售行业现状

(一)无店铺销售定义。广义上无店铺销售(None-store Retailing)又称为“无固定地点的批发和零售行为”,是与店铺销售相对的概念,即不通过店铺销售,由厂家或商家直接将商品递送给消费者的零售业态。20世纪六七十年展于欧美、日本等先进发达国家,在90年代中期被引入国内。

2004年10月1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并的新版《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将我国原来的9种零售业态分类扩大到17种。在新增加的8种业态中,包括了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和电话购物5种无店铺零售业态,至此,《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让无店铺销售方式被我国零售业正式承认。继仓储式商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成为零售业发展的热点之后,无店铺销售方式极有可能成为国内零售市场上新的关注热点。

(二)我国无店铺销售的基本形式。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零售业态分类》,我国的无店铺销售可以划分为5种基本形式,如下表所示:

总的来说,就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受消费水平和其他条件所限,发展较缓慢。在无店铺销售方式中,其中的“网上商店”的快速成长集中体现了无店铺销售方式的诱人前景。据第18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7月止,中国经常网上购物人数已达3000万人,有1/4的网民有过购物经历。因此,本文将围绕无店铺销售中的“网上商店”来展开研究及分析。

二、网上商店市场分析

(一)我国网络购物基本情况

1.网上购物大军达到3000万人。在全体互联网网民中,已经有1/4的网民经常在网上购物。与上年同期相比,经常购物的网民增长了50%。

2.网上习惯消费者(或者说是网上购物常客)占到了购物网民的近半数。如果将半年内购物次数超过4次的人界定为网上习惯消费者(网上购物常客),其比例占到了47.6%。

3.网上购物市场巨大

(1)购物网民的巨大数量,以及购物者半年内购物的累计金额,意味着网上购物者半年内累计购物金额达到100亿元;

(2)同样,购物网民的数量及其购买手机的比例,意味着半年内通过网络购买的手机在300万部以上;

(3)在购物网民中,分别有超过15%的人购买过服装和生活家居用品,表明中国的B2C市场已经从书刊、影像制品及电脑数码产品为主向一个多样化的消费者市场发展。

4.在网民进行网络购物的原因中,有近半数是为了“购买到本地没有的商品”,这对提供网络购物服务的商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全国性网上售物服务和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物品配送系统已经变得十分重要。

5.网民在网上购物时,网上支付的比例增长至近半数,这可能与C2C购物市场的迅速发展有关。

(二)网上商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誉度问题。造成信誉度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商家不虚假商品、销售信息,即商家的信誉度;另一方面是网络购物者提交订单后不无故取消,即买家的忠诚度。对此,我认为首先应该是行业自律;其次是各个商家联合起来组成行业协会,这样会对网络购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至于购买者的忠诚度,目前商家的解决方法一般会通过先付款,或是预付订金的方式尽量避免由于坏定单带来的损失。但这种方式一般以降低交易成功率为代价的。

2.交易手段制约发展。根据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用户在网络购物支付货款时仍是以汇款为主要方式。

这是由于商家与银行的利润问题,导致银行支付卡问题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现金流仍是网络购物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一旦该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则网络购物的交易额和交易量将会大幅增长,从而促进网络购物的规模发展。

3.搜索功能解决信息流问题。对于网络商店而言,更多的问题就集中在商品的供应上,缺货往往是目前购买者提出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网络商家根据客户对商品的搜索,分析出购买者的商品需求信息。目前国内有些商家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商店的搜索功能了解每件商品的查询次数,购买者查询但是店内没有的商品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网络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再进行商品的采购、补充。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供求双方的信息通畅,大大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4.形成地域化发展解决物流问题。目前很多网络商店都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型城市,主要也是考虑到配送问题。我国的商品配送问题虽然得到改善,但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一些小城市还采用比较落后的运输方式。为解决这一问题,网络购物应该向本地化、地域化方向发展,比如有些网络商店通过与本地传统购物商家合作或自己开便利店的方式,解决配送问题,实现优势互补。

5.引导人们接受网络购物,培养人们的网络购物习惯。网络购物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习惯了传统购物的人们来说,接受这种方式还需要较长时间,也需要媒体的宣传和引导,培养人们进行网络购物的习惯。目前很多购物网站最忠诚的用户都是具有网络购物习惯的网民,他们不但自身为购物网站带来交易额,同时会把生活中的很多传统购物方式转换成网络购物方式。

6.降低网络商店门槛,让更多传统企业开展网络购物服务。对于中国的网络购物来说,真正要发展壮大,必须要让传统企业都进入到电子商务行列中。但这首先要为此创造网络环境,降低商家进入网络的门槛,使更多的企业了解网络商店带给他们的便利和效益,让更多的企业进入到网络店铺,从而提供更多的网络购物场所,使互联网上的商品更丰富,用户有更多的选择。

7.网络购物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行业规范。目前,国内没有针对网络购物的政策和法规,比如税务问题,网络购物行业规则、规范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网上商业活动要遵循传统商业的政策,对模式不同的网络购物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网络购物呼唤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来保障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无店铺销售行业发展前景研究

《中国消费者购买方式研究》课题组受商务部有关部门的委托,对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区域7个城市的3100个样本进行的入户调查表明,我国城市居民中已经有43%的人至少有一次利用过无店铺销售方式;不仅使用过无店铺销售方式的消费者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即使在从未接触过这种销售方式的人群中也有6成以上表示,未来可能使用这一购物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无店铺销售这一方式在我国的巨大市场潜力:

1.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左右,无容置疑,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些为无店铺销售在本市发展奠定物质条件。越来越多居民将形成追求购物便捷,以最小的时间价值,求得最优需求满足的新型的消费文化理念。无店铺销售的形式将日益受到居民欢迎,被居民所使用。

2.市场条件愈显成熟。现今中国已逐渐形成相当一批适应于无店铺销售的购物群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提高,全市家庭电脑覆盖率达到66.3%,已联网用户达到803万户,随着时间发展,人们的信息化程度更高,必将为无店铺销售创造宽阔的网络条件。

3.政策规范日益完善。目前,国家商务部颁布了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共同批准的新版《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已正式实施。新标准规定增加的8种零售业态中,包括了5种无店铺零售业态,标志着无店铺销售方式已被我国零售业正式承认。

4.社会诚信环境逐步回归。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社会诚信制度,促进社会诚信体系不断完善。随着体系日益完善,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诚信的滋味如金子一般,诚信将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城市名片。

5.总量规模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无店铺销售是邮购。90年代以后,各种无店铺销售形式全面在中国出现。由于电话的普及,电话购物迅速发展起来。近几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各种形式的无店铺销售形式大量涌现,并实行电话网、电视网、因特网、邮政网“多网合并”营销。

6.投资主体以外资和中外合资公司为主。无店铺销售作为一种现代商业的先进营销方式,具有经营理念新、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因此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单独涉足,投资者大多是国外大公司。

7.网上购物已成为无店铺销售的主要形式。无店铺销售中的网上购物近年来发展很快,近几年来网上购物已达到90%以上,个人电子商务成为网上市场的重要方式。据易趣网董事长邵亦波介绍,目前在易趣网上,每天有近30万人网上购物,有3.5万个商品成交,月交易额达2.5亿元。

8.经营商品覆盖社会生活广阔领域。五年前,无店铺销售商品主要集中在大米、饮料等份量重,不易携带的商品、品牌规格统一的商品,使用频率较高的小百货用品和电脑、手机等当时较为时尚的以及无保质期限的商品。而今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商品都可以通过电视、电脑、电话和邮购买到。只是不同的无店铺销售形式所热购的商品有所不同。

9.经营方式形成相对齐全的技术支撑体系。与传统商业相比,无店铺销售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讯技术、视频技术、物流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产物。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例如上海的无店铺销售已逐渐具备整体配套的5大技术支撑体系。电脑英特网通讯技术支撑系统;物流配送支撑系统;货币支付系统;商品设计采购支撑系统;售后服务支撑系统。

综上所述,无店铺销售是一种能体现时展潮流和趋势的重要销售模式,是商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顺应现代消费方式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由于无店铺销售方式在我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存在许多问题。但总的来看,随着“无店铺销售”方式的兴起和发展,其自身有拓展市场、方便购买、提高分销效率、节约流动成本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以及营销方式的多样化和各项环境因素的具备,它必将成为21世纪的新兴营销利器。虽然它目前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但只要有目的地针对这些不利因素,有意识地对之进行管理,“无店铺销售”这种新兴营销方式最终必将为人们所接受。

参考文献:

[1]于淑华.对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现状的研究[C].国内贸易部连锁商业办公室1997年最新连锁经营文件资料汇编.

[2]门晓伟.日本无店铺销售业情况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 2002,(3).

[3]孙元欣,周锡樵.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及国际转移[N].中国商报,1998-07-15.

[4]李继军,姚凯.直复营销在我国的发展[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1).

[5]洪梅春.无店铺销售方式及其应用前景[J].华东经济管理,1994,(6).

[6]刘庆林.零售商业的第四次革命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1999,(5).

篇(2)

1.主要问题

1.1我国内需结构不够合理,投资性需求所占比重仍比较大,一旦国家刺激性政策退出, 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出现倒退。

1.2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产能不足,在一些分行业中,为数不少的企业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往往靠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维持生计.对外依存度过高。

1.3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电气自动化产品出口方面贸易摩擦不断。目前,欧盟经济复苏仍是乏力,特别是受希腊债务危机以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债务沉重问题的困扰,可能会拖世界经济回升的“后腿”。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很可能会通过设置贸易壁垒等方式保护本国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企业,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业务。

2.应对措施

2.1注重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注重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2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在努力吸收和转化先进技术的前提下,从各个环节入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

2.3重视电子商务产品的作用,提高产品出口的效率。电子商务能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交易成本,更为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更为广泛的合作空间。而且,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电气自动化产品出口使得交易行为更加公平、透明,买卖双方沟通更方便、快捷,最大可能的避免了贸易纠纷的出现。

二、我国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前景

1.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可以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周期中的设计、实施和测试、调试和开机、运行及维护等各个阶段和环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从设计到完成的时间和费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还可以满足用户另一个重要需求即开发平立于最终的运行平台。根据项目特点和最终用户需求决定将统一的运行代码下载到硬件PLC、基于Windows NT 的软件PLC、嵌入式NT 系统还是基于Windows CE 的控制系统中。

2.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对于一个成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应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畅通无阻。企业管理层可通过lnternet/Intranet对现场设备进行实时监督。在进行系统网络规划时,无论选择与现场设备通讯的现场总线还是与上级计算机或办公系统通讯的以太网,所选择的网络产品必须能够保证从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级直至元件级的整个系统范围内的通讯。

3.电气自动化系统程序接口标准化

基于微软公司的标准和技术,如WindowsXP、OPC 和ActiveX.减少了工程时间和费用,方便了电气自动化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在与企业的MES系统、ERP 系统连接时,基于PC平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至关重要。使用Windows XP作为操作系统,使用TCP/IP作为办公环境的通讯标准,PC 可以在自动控制和管理平台之间建立一种最好的接口。标准化的程序接口还保证了不同厂家的软硬件产品的数据交换,切实解决它们之间的通讯障碍。

4.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

电气自动化企业在集中力量加强自身的关键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的同时,要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的协作,带动配套及零部件生产的市场化,有计划的研究与开发重大技术装备需要的关键共性制造技术等,逐步提高装备的自主制造比率。产业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5.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大趋势。强调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以较低的开发设计成本实现自己的安全方案,也同样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电气自动化安全系统与产品将会成为未来自动化领域的一个亮点。

6.操作人员专业化

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起步时间较晚,相关操作人员的培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多设备都没有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使用和维护。对于操作人员的培训也不及时,往往都是在自动化设备投入运行之后才匆忙的组织相关的培训,从而导致很多操作人员盲目操作。为了适应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加速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一直高素质的专业操作人员队伍。定期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保证其及时的更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保证电气自动化的顺利发展。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要加快电气自动化建设的步伐,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新设备,从而积极推动我国电气自动化向前发展,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施剑几.浅谈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分析[J] 科技信息,2011,(15).

篇(3)

1、引言

液压支架是煤炭机械化一种关键设备,它的支护质量直接关系到综合采煤工作面高效、安全、有序的运行。液压支架自动化技术则是综合采煤工作面自动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它的研究与实现直接影响煤矿开采效率与进度。1954年,英国首先研制出了剁式液压支架,随后法国研制出节式液压支架,这种液压支架的研制成功给液压支架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1960年,前苏联开发设计出一种omkt型掩护式支架,这种具有四连杆机构的液压支架的研究让研究者兴奋不已。20世纪70年代前期,“立即支护”型液压支架成为最主要的研究方向。70年代中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迫使一些大的煤矿企业和大学研究机构合作研究液压支架的自动化控制,但由于当时研究的液压支架稳定性不足等原因,应用效果不甚理想,使用者寥寥无几,自动化控制电液控制液压支架陷入低谷。20世纪80年代,英国原道锑公司率先研制出综采工作面电液集中控制系统,稳定性有很大提高,应用效果良好,以此为起点,电液控制系统的研究掀起一波,各大公司及研究机构开始研究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电液控制系统。至此,电液控制系统已经发展为综采工作面无人值守自动化控制阶段。

2、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用电液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支架,可以实现复杂煤层开采的机械自动化,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综采工作面的生产和管理,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其优越性如下:

(1)电液控制系统实现了采煤机与刮板运输机的配合联动,大大提高了综合采煤的机械自动化,实现了我国粗放式采煤到集约式采煤的转变,以前不可开采的薄煤层现在也以实现自动化开采,提高了我国煤层开采效率。另外,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实现了井下采煤无人值守,很好的解决了薄煤层开采的自动化。

(2)电液控制系统在井下综采工作面上的应用实现了工作面的整体垂直前移,移动步距更加精确,并且实现了自动跟机,即煤层采过之后,液压支架随即前移进行支护,随后采煤机前移至煤层附近,然后液压支架推移刮板运输机前移,保证刮板运输机的平直传输。

(3)提高了液压支架的支护质量。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是集控制和监测于一体的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支架支护压力,当支架因为某种原因发生压力泄露,导致支撑力不足以支撑煤层重量时,电液控制系统能够自动监测并自动补压,有效的解决了因为液压支架自动泄压产生的问题。

(4)改善了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工作强度。以前在煤层附近依靠煤矿工人才能完成的攫煤、装煤和运煤等一系列工序,现在在远离煤层的安全巷道内就能轻松控制采煤和运煤设备完成。减少了采煤对人的依靠,有效的减少了对人的伤亡,大大的改善了煤矿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了采煤的工作效率。

(5)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原先在没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之前,采煤主要依赖采煤工人,对采煤工人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且工人在井下恶劣环境工作效率极低。采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之后,采煤机械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大大减少了煤矿工人停留在恶劣环境下的时间。而且由于综采工作面采用了自动控制,采煤更加有序,移架速度更快,大幅度提高了采煤的生产效率,也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6)电液控制系统适用煤层薄后范围广,控制灵活。采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原先不能由人工开采的复杂地质条件的煤层现在也可以进行无人自动控制进行开采。

(7)煤矿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原先由于技术和人员安全原因不能开采的薄煤层现在可以开采了,掘进率高,开采成本明显高于中厚煤层,许多煤矿对薄煤层开采较少,甚至不考虑薄煤开采,随着电液控制技术在液压支架中的应用,近年来薄煤层开采得到较快发展,以前不愿或不能开采的薄煤层被开采,煤矿资源得到有效开采利用。

3、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功能和要求

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系统要满足工作面的安全操作以及自动控制两方面要求,因此其系统的主要功能应包括:

(1)要实现液压支架的降柱、移架、升柱时,双向邻架擦

顶的程序控制。

(2)实现单架单动的双向按键控制,支架操控者能够在工作面内的任一台scu上操控左、右相邻支架的每一个动作。

(3)实现整个工作面的双向顺序成组控制。

(4)实现对全工作面的双向顺序控制。

(5)发生故障时能够在任一架上控制,使得整个系统停止运行。

(6)实现当程序控制时各操作由相对应的传感器所反馈信号的控制,当传感器不工作时,各动作由时间控制。

(7)顺序或成组控制时,已移架立柱初撑力需达到25mpa时方把架立柱降下来。

(8)当需要成组控制时,每组的架数可按需调整,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5架。

(9)进行擦顶移架时,立柱下腔的压力能够调整。

(10)能够实现调剂支架以及输送机位置的整个系统的调控功能。

(11)实现支架和采煤机联合互动的全工作面控制。

(12)能够实现移架以及推输送机一次到位或者多次到位的定量推移,能够通过对推移千斤顶编程控制实现采煤机斜切开采。

(13)可以查询和显示支架的主要参数以及信息传输过程。

(14)电控程序能够根据工作面的实际需要而随时调整。

(15)各支架上有发生故障时报警信号显示、紧急情况下的停止按钮、动作信号显示以及完善的安全和故障诊断功能。

(16)完成一次支架的降、移、升总时间不超过8秒。

4、我国开发研制电液控制液压支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4.1我国开发研制电液控制液压支架的必要性

支架采用电液控制系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而且对于改善顶板管理和工作面质量都有手动液压控制的支架无法比拟的优点。电液控制能有效地保护支架的初撑力,从而可显著改善支护效果;采用电液控制系统,在移架过程中易于实现定压带压移架,对于保护顶板围岩的稳定十分有利;可实现多架同时推移输送机,可使输送机缓慢弯曲,避免溜槽连接处产生过大的应力,同时可以保持工作面输送机的直线性、实现工作面平直推进;可灵活选择多重控制方式,对于各种困难地质条件和局部构造都能适用,特别是对于薄煤层和大倾角液压支架,其优点更为突出。支架采用电液控制系统是实现工作面自动化的必备条件。煤炭工业发展的出路在于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减人提效,这已经是业内人士的共识。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根本途径是要发展高产高效综采技术,而关键又是装备的现代化。液压支架是综采的关键装备之一,从长远来看,发展电液控制的液压支架是必然的选择。

4.2我国开发研制电液控制液压支架的可行性

目前国外支架电液控制技术已基本上发展成熟,从技术上说,我国开发电液控制系统是完全可行的,理论上也已不存在困难。难度在于可靠性,尤其是电液控制阀组的可靠性和电器元件的可靠性。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攻克这些技术难关的必备条件。

篇(4)

关键词:

机电工程;自动化工程;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的机电工程逐渐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自动化技术是最重要的动力和基础,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机电工程是一项和社会整体生活资源调整分配息息相关的社会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充分发挥机电工程服务社会的作用,就要将各种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机电工程中。

1机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1忽视了操作方法的简便性

近年来我国的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多自动化技术都在机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机电工程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传统的机电工程相比,在工作效率方面具有很多的优势,并且也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模式,逐渐减少人为操作。但是机电工程自动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过于追求自动化的发展效率,却忽视了操作方法的便捷性和简易性。虽然现在人们已经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降低操作人员的门槛上,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虽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机械逐渐代替人工操作,但是对于机械设备的操作,却对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这样就没有完全体现出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对于机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技术装备,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要追求更简便的操作方法,让技术人员更好掌握相关的技术,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这才是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1.2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缺乏行业针对性

现代社会对各行各业的要求都在不断细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和明确,因此机电工程自动化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也应该提高行业针对性,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够针对领域和行业的规范来设计针对性更强的设备和系统。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显然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其虽然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是以比较基本的技术应用在不同的行业领域中,没有针对行业的特色来更细致发展。社会不同行业和领域对机电工程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机电工程的自动化发展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行业的需求来设计机电工程设备,加强对相关设备的运行调试,将研发成本和技术控制成本都加强管理。例如,将机电工程自动化应用到建筑施工过程中,其虽然能够为建筑信息的交流提供有效的服务,同时控制好工程施工方风险,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污染环境。而在建筑领域,节能环保理念是重要的设计施工理念。因此,针对机电工程自动化在建筑领域的设计,就一定要结合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理念来研发技术。

1.3网络结构多样化对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网络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是这一特点却对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主要应用在商业中,而数据传输在商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很多商业事物和发展都离不开数据的传输。在商业数据传输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做好相关数据的保密工作。但是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在数据传输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商家在设计制造相关的软件和硬件时,在交换信息过程中,由于开发商程序的接口不同,因此数据之间的传输具有一定的困难,而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这一特点,就限制了其在商业中的应用,也是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2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2.1建立更健全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

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改革,因此需要建立更健全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只有建立了更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相关的设计人员和工作人员在设计机电工程时,就能够依据规范的技术标准来开展工作,这样就能够提升一次性设计成功的概率,从而有效控制设计成本和设计时间,更好促进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另外,在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至关重要,而建立了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之后,就可以有效加强设计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分享经验,同时还能够加强设计人员和各行各业人员的共同,按照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和设计需求来开展设计工作,扩大相关技术和系统的使用范围,有效增强机电工程的设计能力和系统针对性。

2.2发展通用性网络结构,实现数据传输接口标准化

多元网络结构时影响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未来的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中,应该大力发展通用性网络结构,避免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应用在商业领域和网络设计中的缺点,改善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限制因素,进一步促进机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在设计机电工程自动化系统时,采用通用的网络结构能够更有效为设计人员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在机电工程的自动化发展中,还应该构建一个标准化的网络数据接口,让机电工程自动化信息的传输更为高效便捷,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这也是机电工程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机电工程自动化工程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本土化来进行创新和改革,优化传输接口,促进数据传输接口的标准化,真正实现机电工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3促进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发展的可持续化、精简化和智能化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机电工程和自动化工程的发展中,也应该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促使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朝着可持续化、精简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对环境的污染因素,在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一定要解决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以促进机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遵循节能环保的理念,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促进机电工程的绿色化发展。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精简化发展就是指在生产设计过程中减少零件数量的使用,确保零件规格统一,将复杂的零件简化,从而提升产品的运行效率,更好发挥效用。最后,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在未来还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社会各种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智能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强调的不仅仅是自动化,更是智能化,使其具有人的部分智慧,能够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减少人工成本,同时还能够加强对安全事故的控制。

3结语

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将会建立更健全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发展通用性网络结构,实现数据传输接口标准化,实现可持续化、精简化和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应用;探究

引言

科学技术使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把机械技术与现代电子技术结合在一起,它的发展和应用在提高企业产量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述及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它将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光学技术相互交叉和融合,成为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的基础。它包括产品和技术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60年以前是初级阶段,由于电子、机械两方面的技术水平不够完善,导致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出来的产品没有广泛的应用。1970年至1980年之间属于第二阶段,机电一w化技术得到了计算机等提供的技术基础,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促使其发展快速,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1990年以后,人工智能、光纤、神经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使机电一体化技术迈向智能化阶段,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运用:

2.1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1)汽车的打火系统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原来的汽车打火系统接收到的打火指令信号较弱,使用时间一长,打火会很困难,影响汽车的启动,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过数字模式增强打火信号,提升电路传感能力,系统自动对空气和燃料质量之间进行对比,减少它们的比例,使燃料的含量提升,打火容易很多,实现发动机的快速反应。

(2)汽车的雷达系统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它的应用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而且减少了危险因素。生活中,汽车在倒车、行驶、停车的时候,我们虽然也会减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防止发生意外,但总会有视觉死角,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雷达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就会自动发出警报,给驾驶员已提醒,有效的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3)汽车的制动系统使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前,汽车的制动是靠车后轮安装的制动系统来完成的,是为了及时停车,保证安全,但是,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升,原来的制动作用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汽车的需要,因此,运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减轻汽车质量,提升车速,使得车辆在行驶状态下遇到紧急情况也能够实现快速平稳的制动,汽车的安全性更强,制动效果更好,防止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2.2在建筑材料生产中的应用

施工建设要求的不断提升,对建筑材料的生产要求随之更高更严格,而具有高性能、高质量、低能耗、多功能特性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建筑材料生产行业提供了机遇,并在建筑材料的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现代建筑而言,材料的级配控制非常关键。如果级配出现误差,会使建筑的寿命缩短,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利用微机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级配误差,提升建筑行业的竞争力。

2.3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

在煤矿企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用于地下开采作业。因为作业在地面以下,对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井下作业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障工人的安全,因此,井下机器人的智能化操作已成为煤矿行业的发展趋势。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智能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强烈,已将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心理学、模糊数学等融入吸收其中,使机电一体化系统具备了简单的思维能力,向其输入指令,能够按照指令完成特定的动作,提高机电产品的智能,增加机电产品的实用性。尽管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不可能拥有和人类相同的智能,但它的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可以使产品具有低级智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

3.2网络化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加快,在产品的生产制造、销售等过程中更是不遗余力的开发和利用这一优势,实现远程控制,人们在家里就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的便利。所以,机电一体化向网络化发展是必然的,是时展的要求。

3.3绿色化发展趋势

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也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工业科技的发展让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等,所以机电一体化也必须实现绿色化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通过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绿色化、环保化发展,不仅拓宽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范围,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3.4光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充分发挥光学技术的优势,增加传感系统的性能,不仅减少能源的浪费,而且利于机械系统快捷、精准的运作,提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息传导和交流能力,实现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换与联动。

3.5人性化发展趋势

篇(6)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064-02

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企业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提出的,当时被取名为“Mechatronics”,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类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人工操作向机械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在产品制造水平、生产效率及产品性能稳定性等方面带来了显著变化。随着新时期工业生产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及绿色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众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状况

1.1 数控机床

机电一体化技术最为典型的应用案例就是数控机床,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数控机床在精度控制上更为精确,在功能上更加多样,在结构上更加趋于合理,在操作上更显便捷,总体上说,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深入应用,数控机床在结构功能上向着模块化、总线式、紧凑型方向发展,在组织体系上更多采用了多主总线及多CPU架构模式。将富有开放性的设计方法应用于数控机床,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兼容属性及层次属性,在编程、设备升级改装等环节更加便捷智能,能够达到一台机床实时控制多台机床的效果,从而实现了多通道及多过程的控制管理。

此外,通过在数控机床系统中采用机电一体化中的在线诊断技术及神经网络的模糊控制技术,当机床出现或要出现各类故障时,如刀具破损等,可以借助在线诊断的相关功能模块向机床操作人员进行信息反馈,从而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2 工业机器人等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简称为FMS,实现了高度计算机化,涵盖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料盘及自动化仓库等各个部分,能够根据生产指令,按量地开展各类生产任务。除了上面介绍的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在工业机器人制造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机器人能够代替一部分人力劳动,在涉及到作业条件复杂,如噪音污染大、气体污染严重、辐射程度较高的作业场所,工业机器人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确保生产制造的连续性。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熟,现阶段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能够借助功能更加强大的元件设备收集整理数据,并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分析判断,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人脑的功能,在多种作业环境中能够实施单独作业。

1.3 计算机集成制造及分布式控制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借助于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把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分散的子系统加以集成,从而形成了能够适用于小批量及多品种生产的智能化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突破了各个部门之间的生产界限,做到了产品在开发、生产、经营等环节的融合。

分布式控制系统是通过中央计算机控制指挥多台计算机设备,凭借着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分级上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两级系统、三级系统乃至更多级别,能够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控制及管理,在后期维护及系统扩展上也能够灵活操控。

1.4 在建筑施工行业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不少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应用于实际建筑施工中。施工机械机电一体化从半自动化、监控、全自动到遥控不断发展,降低了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质量。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土方机械(如国外液压挖掘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领域既可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也对避免工场事故有着重大的意义。

2 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前景

2.1 人工智能化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程度,但尚无法达到人工智能化的水平,随着技术的发展,原先预想的使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具备模拟人脑的能力,已不再简单局限在幻想中。机电一体化实现人工智能化,能够使其具备推理判断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决策制定能力,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工业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度。

2.2 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军事、政治、教育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网络技术能够为机电一体化在远程监控及远程控制等环节创造条件,因此,机电一体化与网络技术的融合也是未来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之一。在实现网络化操作后,工业生产制造人员可以脱离具体的生产岗位,只需在车间内走动,掌握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然后借助操作面板来对各个流程工作加以控制。此外,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操作终端之间通过建立网络通信协议,借助光纤等信息传播介质进行数据的传递,还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能够极大地降低工作量。

2.3 微型化

机电一体化设备体积庞大,虽然不会对其性能构成影响,但在搬运中却极为不便,微型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效融合了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微机械技术,是未来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相关研究,机电一体化微型系统,可以实现向微米及纳米系统的演进。未来可能出现的微型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在生物医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使用。

2.4 模块化及绿色环保化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类型较多,生产制式不尽相同,在信息接口、电气设备接口及动力接口上也存在差异,随着技术成熟及行业间融合的加深,有必要制定出统一化的标准模式,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标准化及模块化。

此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在产品选择上人们更加趋向于绿色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的绿色化也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以及使用等环节,环保观念会贯穿于全过程。

3 结 语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产制造环节的有效应用可以极大提高产品的精度、质量及生产效率,在强调成本节约及规模化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机电一体化在未来发展前景上会向着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并将在工业生产制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代曾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

篇(7)

一、手机媒体发展和前景

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是1992 年在英国vodafone 的gsm网络上通过pc 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 而在我国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则是在1998年。短短几年的时间, 手机短信由纯文本的形式逐步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形式转变, 它能传播新闻信息, 广告, 成为手机媒体在现阶段的一种重要存在形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到2012年12月底为止,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64亿,手机网民则达到4.2亿,同比增长了293%。如果能够在短期内解决手机上网费用高与速度慢等阻碍普通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问题,手机上网的人群将在短期内获得超常规发展。普遍认为手机媒体非常具有发展前景,只要解决体制上和技术上的限制,它必将会代替传统媒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要力量。手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经历短信时代、彩信、3gs手机三个时代,更值得期待得便是不久即将投入使用的4g网络时代。

手机的媒体的发展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弊端,但也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缺陷。综合多方观点总结手机媒体总体上的优点和不足。

(一)、优势介绍:

1.移动性

2.及时性

3.大众传播媒介和终端接受工具属性双重属性

4.信息服务个性化,手机媒体应充分挖掘手机用户实名制的优势, 细分受众, 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播,自主订阅。

5.手机的高度普及,信息垄断程度下降,短讯使个人成为信息制作者。

6.效果反馈速度快。

(二)、缺陷:硬伤:

1.新闻的原创性,手机媒体消息多来自转载,没有专业的采编人员其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处于弱势

2.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效果减弱,虚假信息。负面信息的大量传播造成信息污染和不良社会效应。

3. 缺乏成熟的传播理论支撑,手机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 把关人”作用的极度弱化, 受传者和传播者身份的重合都造成了对传统传播理论的颠覆。在该情形下原有理论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的发展需要。

(三)、技术瓶颈:

1.手机资费高,成为限制国内手机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高额的费用本身就不符合大众传播的“大中性”,发展潜力受到限制。

2.受众个人信息保护技术达不到,私人信息泄露会对媒体的引起信任危机。从另一角度而言影响手机媒体的使用深度。

(四)、其他观点:

手机媒体将因其有助于消减“媒介依存症”。其主要表现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满足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自网络媒体出现后,受众对于网络的沉溺比其对电视的沉溺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手机的移动性、参与性和沟通特性则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受众从这种封闭、缺乏社会互动的媒介环境中解脱出来,对现代人的社会病理现象的克服会有所帮助。

二、手机媒体在目前的发展来看,主要表现在与传统媒体的对接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手机报——与报纸融合;

2.手机广播——与广播和网络融合;

3.手机电视;

4.其他。

下面我将综合多方观点,介绍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接形式中的优势和不足。

(一)、手机报、广播、电视的优缺点(不重复其共性,从传统媒体不具备的点上谈)

手机报:所谓手机电视,是指利用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视频资讯服务的业务

优点:1.是传统媒体数字化延伸的典范,弥补平面媒体不足在很大程

度上增强了报纸的竞争能力。更真准的加强报纸的传播范围和效果。

缺点:1.传输容量小新闻背景交代不清(断章取义) 2.新闻内容潜(报纸的最大优势不能够得到延伸) 3.阅读习惯问题广播:从广义上讲,手机广播即通

手机实时收听或下载播放音频节目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

优点:1.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变成一种信息终端, 这种演变也给信息时代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2.广播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同时为其他媒体共享广播信息资源, 特别是音频资源创造了条件。

缺点:

电视:优点:(电视在传媒界的霸主地位,其本身优势再与手机的优势相结合手机电视发展无可限量。)1.消除电视最大弊端,可保存,不受时间现实 2.个人电视带来的私密化 3.互动性

缺点:1.强迫性接受广告(。因此在目前收费的状态下, 适度选取有价值的客户及一些带有植入性质的广告内容, 让读者和客户都满意。)

其他:手机电影:手机电影是指以手机为主要拍摄与制作工具,并能够通过手机平台传输与手机下载、观看的电影。

(二)、我国手机媒体产业发展现状

无限商机,发展潜力大发展初具规模,但产业小产业化成都不高,规模实力不够。(传统媒体跨行业机制不完善,不具备跨行业能力,国外大的传媒集团则具备)技术跟不上发展速度慢手机媒体产业(生产厂家)与传统媒体(资源提供方)还有移动通信服务方尚未找到适合发展的商业模式[如利润分成、业务范围等]缺乏配套管理制度

(三)、如何树立手机传播特色增强其生命力

1.建立职业传播者队伍, 具备较强的独立采编能力。手机媒体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与传统四大媒体相抗衡的大众传媒, 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采编队伍, 健全自己的采编体系、技术设备、运作模式等, 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要。传统媒体在向手机媒体领域扩展业务时必须根据新媒体的特点, 再造传统媒体的采编流程, 改变记者传统的发稿习惯, 建立容纳多个媒体内容的数字化处理平台。(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参考文献:

[1]《手机媒体概论》 匡文波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李建伟 王克茹 新闻界

[3]《青年记者》杂志 2008 年3 月中 《手机报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韩冰

[4]《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年9月 《中国手机媒体发展前景分析》匡文波

[5]《中华新闻报》2008 年3月12日 第c04 版 《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郭全中 陆地 尹坤

[6]《新闻界》2006年5月 新新媒体 《手机媒体发展前景展望》胡忠青 邹华华

[7]《南昌高专学报》 2008年第2期 《手机媒体发展探析》钟倩

[8]传媒学术网 《手机媒体发展预期——未来最便利的信息获取终端》王娟

篇(8)

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的现代化是一种必然,因而实现园林绿化的机电化是大势所趋。

1.当前园林绿化机械的现状

园林绿化的机电化能够代替人力完成绿化工程的建设,园林绿化机电化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效率,进而实现园林绿化工程成本的降低,因而园林绿化机械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目前,根据工作用途来进行划分,园林绿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剪切机械;喷洒器械;林木病虫害防治机械;翻地整地机械等。

2.园林绿化机械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由于园林绿化的主要对象是对植被进行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业生产相类似,因而园林绿化机械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农业机械功能与特点。目前,在园林绿化机械实际的应用当中存在很多问题,其具体表现在:

2.1.品种相对单一

园林机械的品种较为单一,目前常见的主要有草坪修剪机、绿篱修剪机、水泵、打药机等,而更多门类的如微耕机、疏草机、移植机、切根机等则不常见。我国国内在园林机械方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国外园林机械种类繁多,其产量也更大,在欧美、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地区,园林机械的种类更多,功能也更加完备,目前国内的东方园林、绿友等就是国内知名的销售,而国内生产园林机械较为著名的有淮安中绿园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扬州维邦园林机械厂等。

2.2.普及率整体不高

虽然园林养护中采用园林机械较过去有所增强,但器械使用率低,尚未达到普及的效果,更多的时候都是采用半机械半人工的方式实现作业,与全自动机械作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2.3. 利用率相对较低

部分园林机械投入使用会,但机械的使用效率不高,尽管存在人为操作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没有将机械的利用效率最大化,错误的操作规程对机械造成很严重的破坏,进而导致维修费用升高,使成本不降反增,在导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增加的管理与维护成本,阻碍了机械在园林绿化方面的投入和使用。

2.4. 保管和维护不到位

机械是生产出来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但目前国内的现状是机器出现故障维修不够及时,更有企业由于技术瓶颈无法维修,甚至根本不进行维修,对故障机器放入仓库,反而利用人力来完成工作,导致机械的维修与保养成为制约园林绿化机械发展的短板。对机械的原理与构造不熟悉,不懂得维护与保养,造成机械的故障率增加,使用寿命大幅降低。若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要出台专业的行业技术操作规程,工作人员通过对操作规程的学习,实现对机械的正确使用。此外,园林机械规模化使用时引发的环保、噪音、油耗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前景

3.1. 园林机械发展的基础日渐牢固

首先,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城市基建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实现园林绿化及其配套工程是大势所趋,需求空间广阔;其次,企业文化意识的增强,科技带动生产,在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在精神上的渴望更能够激发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园林绿化机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砝码;第三,个人消费对园林机械的刺激。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在其别墅与私人花园中必将引进现代化的园林绿化设备,使园林机械的销售渠道也更加广阔;最后,行业发展需求,城市绿化已经催生出一个行业,行业中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采用更为现代化的园林绿化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对外从事企业经营的谈资,因而功能完备、性能出众的园林绿化机械的市场极具发展前景。

3.2. 产业结构调整促投资创新机遇

城镇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在很多城乡结合部地区,已经有大部分农业人口转型成为园艺与园林项目,除了拥有瓜果蔬菜等传统农业产品,对草坪与植被的种植量与日俱增,虽然农业机械随着科学的进步其功能也更加完备,但在园林绿化方面与专业的园林绿化设备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企业的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也推动了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管理与施工逐渐分离,在管理上寻求高效,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机电化来降低成本,这也有助于绿色植被的有利生长,增加植被的成活率,为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园林绿化的科技含量,合理改造自然环境已达到更为舒适的人居环境,这也是未来自然科学领域发展的重要领域。

3.3. 拓展新思维与国际接轨

20世纪末,园林绿化大多数仍然是以农业机械为主,根本无法跟上园林绿化发展的步伐,这也促进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发展,部分跨国企业也注意到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的庞大市场,在我国进行CI形象宣传,建立售后服务中心,并将适用于我国园林绿化特点的机械设备取中文名,力求融合到我国的园林机械市场当中,这也刺激了我国园林绿化机械产业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园林机械行业的形成,我国园林机械企业也在市场的洗礼中不断成熟,逐渐拓展新思维,与国际接轨。

结束语: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为园林绿化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绿化面积的增长势必会促进园林绿化机械设备的需求量,进而形成更为良性的市场循环。由此可见,必须依托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研发出更适用于我国园林绿化现状的机械设备,并以此为契机建立新型的产业格局,这才是推动我国园林绿化机械设备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一、我国目前对于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具体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扩大需求,煤矿行业的不断进步。煤炭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程度也在不断地加深。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机械一体化设备的引用,可能会带来行业内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创造社会效益。对于煤矿行业来讲,煤矿领域内大多数工作都是特别繁重的,如果能在某些方面引入机电一体化设备,将会极大程度的减轻对于人工劳动的负担,也能减少人员从事煤矿行业的危险性。

从劳动生产的角度来看,因为行业本身的工作性质原因,煤矿行业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完成引入机电一体化设备。达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力的现代化改造。

(一)采煤设备

近年来,我国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新型设备的研发上,国内各厂家已经完成了对相关技术的研发。已经能够形成多品种、多体系、多型号的设备生产局面。国内厂家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 还完成了对设备不同传动方式的相互转换改造,在电磁,电液,机液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完整了电牵引采煤机的市场,使得采煤机能够更好适应地层地质的需求进行工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人工,更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煤矿建设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将采煤设备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煤矿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二)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

作为最能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优势的一个领域,矿井的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能够在煤矿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煤矿开采的工作效率,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将软、硬件系统协调工作的工作模式,更加合理地对煤矿的工作进行监控,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延长了持续工作的时长,满足的不断进步的煤矿行业的要求。

(三)传输设备

随着煤矿工作效率,工作产量的不断提升,对于传输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对提升运输设备的研发中,我国科研企业和相关人员,完成了对于输送机的自主研发,对于带式提升机的机电一体化有了重大突破。传输设备自动化的生产模式也在逐步形成,结合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只要输入相对指令,传输设备本身就能够完成正常的开采运输工作,还能够对系统内发生的故障经行检测和排查,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设备保养与维护。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事业中的优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互联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充分结合的技术体系,将传感装置,动力装置和机械装置进行有效整合和对高新技术的吸收改造,更好地发挥了机电一体化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性能,功能上区别于人工,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更加快速全面地完成工作任务,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方式,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生产产量。对于产品本身又有着良好的状态保证。在工作中的运算、记忆、控制、信息处理等方面对于与人工有了更大程度的进步,且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比较简单,对于人员的培养较为便利,同时又能减少对于工作人数上的需求。减少人员在现场施工的数量,减低对于危险区域工作的人员需求还能大程度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生产过程更加标准,使得煤矿行业在产能和产值上得到了了重要保障。

(二)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管理措施

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计算机技术机械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只有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通常也决定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善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到实际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改造中去,不断提高计算机处理事务的能力,根据现场情况深化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实际应用,将机电一体化设备本身具备的优势不断地发挥出来。

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创立一套新的管理策略也是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管理措施,对于新的设备要有新的方式进行管理,不能照搬别的地方的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总结,发展出一套适合自身情况的管理模式。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人员,要经常性的带领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以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脚步,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场的具体施工中得到保障,也能在具体施工中不断地得到进化。

要相对煤矿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正确管理,还要在管理上成立一个对应的机构,能对机电一体化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迅速的反应,在此机构中,要明确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的职责范畴,形成机电为主体的管理部门,严格人员的管理,确立奖惩制度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及思路

在通信系统上可以将新时期实现的新型通讯手段运用到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来,加强一体化技术通讯功能可靠程度,对于通信一体化的信息传输有一个新的革新,从而更好地完成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的控制。

在机械领域内,发展机电液一体化的程度。本身机电液一体化就是讲机械、电气、液压三者结合发展的一种新型技术,在性能上更加趋近于稳定。如果能将机电液技术研究成果大范围的引入到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将会跟进一步地提高煤矿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程度。

篇(10)

在最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微型电子计算机、电液压控制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工程机械中,而且加大了对机电液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力度。当前,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设备的监控系统功能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

一、工程机械的概述

工程机械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机械。在建筑、水利、道路以及国防等机械领域中,工程机械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并且种类繁多。在国家装备工业中,工程机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在建设路面的时候,要与土石方施工工程、建筑工程等工程所需要的机械装备充分结合起来,我们将之称为工程机械。这些工程机械主要应用于国防建设、矿山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等领域。

二、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一)液压技术

石油工业于19世纪兴起,在推动近代液压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最早实践成功的液压传动装置,应用于军事领域。该装置开始在机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工程机械工作装置种类繁多,作业形式多样,推动各类复杂运动得以顺利实现。液压传动具被以下几点特征:简单方便、紧凑的结构、容易实现各种运动形式的转换。液压传动不仅能够满足复杂作业的实际需求,还能够为工程机械传动装置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相关人员要不断完善液压传动技术,推动工程机械不断发展,确保产品具备多样性特征。

(二)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主要是基于电子学原理,将电子元器设计以及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充分结合,以便更加顺利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电子技术具备多种功能,具体如下:其一,高效节能。在控制发动机以及传动等系统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功率进行合理的分配,让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其二,智能操作。通过利用自动化、半自动的控制,更好地实现系统控制;其三,安全监控。全程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自动发出警报。在一些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可以利用该系统监控整个运行过程。在工程机械中,操纵与控制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部分。但如果仅仅依靠机械以及液压技术是难以提高工程机械的质量,基于此,就有必要将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电液转换技术充分结合起来,推动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

三、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

(一)向绿色型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通过充分利用控制性能良好以及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电子技术,将输出功率与能耗充分结合起来。比如:将电子监控以及紧急制动等系统,安装在挖掘机或者深井勘探器上,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而且有助于减少机械的耗油量。在研制过程中,通过应用新型材料,能够有效提高零部件装配的工艺,推动工程机械效率不断提高。

(二)向超大型以及超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机电液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开始向着小型化与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工程机械行业开始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促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尤其是能源、核电等开采领域来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挖掘机、挖掘装载机等产品开始转向小型化。在我国工程机械市场中,小型工程机械的发展仍然处在起步阶段。通过不断完善机电液技术,能够壮大工程机械产品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三)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工程机械发展过程中,智能化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具体而言,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自动化。当前,我国机械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要将自动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比如:矿山隧道挖凿中会使用半自动、全自动的挖掘机设备;其二,检测故障。智能化使得工程机械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得到了有效提高,防止发生事故危险;将工程机械设备的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开展故障检测工作,详细分析故障,并寻找出解决这些故障的措施,为优化改造生产过程提供真实的数据以及大量科学的信息。

(四)向着高压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超大型液压挖掘机具有非常大的工作量,该挖掘机主要的作用在于:开发各种大规模的露天矿山以及开展大型基础建设,与此同时超大型挖掘机还应用在填海造地等工程中。像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拥有生产超大型挖掘机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生产的机电液压系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四、机电液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指的是: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与液压技术充分结合,以及以计算机、自动控制液压等多种学科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

机电液一体化将多种学科技术充分结合的方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通过将机械、电子以及液压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变工程机械战略性目标,进一步推动机械设计方法、设计概念的发生变化。同时,机电液压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为机械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使得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机电液一体化是将其他学科相互结合,并以此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在机电行业的应用,能够在推动机电产业获得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工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在新的形势下,将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领域,将推动我国工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促使工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下一篇: 善于思考的分论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