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31 15:02: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

篇(1)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西安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偏向于两个方向,从产业发展针对的人群来讲,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部分是在校的学生。另一部分是企业白领,从产业开发的项目来讲,主要集中在健身俱乐部和体育用品消费两方面。分析其消费人群,通过走访和翻阅文献资料,大体总结如下:学校众多是西安地区非常鲜明的教育特色,数十所高等学校都聚集在西安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近些年的高校扩招,西安地区的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所以很多针对学生群体消费的宣传和消费内容就被众多的商家搬到了学校和学生聚集人数较多的场所。与此同时,随着西安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白领生活日益成为西安城市市民生活形态当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所追求的自然、时尚健康的生活内容成为众多体育产业商家研发的目标。所以,针对学生的消费心理所大量消耗的体育服装、体育赛事、体育宣传等等都有了充足的市场群体,白领所开展的假日休闲娱乐活动、健身健美娱乐活动等等都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西安地区近些年大量涌现出的各种不同规模的健身俱乐部也反映出市民对于健身需求的增加,在体育产业的发展道路上,众多的商家看到了市民健身的需求,使得俱乐部化的发展成为西安市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对于体育服装的消费,从不同的款式到不同的价格,西安市中低高档体育服装的消费基本上呈现一比一的关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体育服装消费市场中,产业的发展呈现不同层次的并进。

二、西安地区体育消费的特征

随着西安市逐步提升自己城市经济水平的同时,市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据调查研究报道,2000到2005年,西安市对于体育服装的消费大体上呈现高档服装与低端产品的消费数量在一比一左右,随着时间的延续和发展,我们调查发现,在目前的产品消费市场中,对于高端体育消费和低端体育消费的比值在逐年改变,这种改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在提高。(2)产业化的飞速发展加剧了产品的市场竞争,使得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3)地租的上涨也是消费出现重新选择的原因之一。(4)物价上涨和收入的增加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消费观念的改变是消费内容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西安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每一个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都有其客观存在的因素,西安的经济发展在借鉴发达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1)西安地区高校的发展 ,带动了西安的交通、旅游、通信、餐饮、娱乐等等行业的发展,调查中有人给我们阐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出现封校的时候,西安很多高校周围的各种商业活动瞬间进入寒冬季节,很多商家甚至坦言,没有学生,他们考虑关门休整几个月。由此可见,高校的学生是促进一个片区甚至整个西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2)便利的交通是连接东西方向贸易活动的枢纽。对于西安来讲,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感是与生俱来的,便利的交通极大的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3)优厚的教育储备资源促进了该地区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高校如此密集的西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无疑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西安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已经初具规模。

四、西安地区体育消费的趋势

根据调查,我们大体上对于西安地区体育消费的趋势做如下的概括:(1)休闲娱乐业会成为体育消费市场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对于西安这样一个拥有大量高等学历人口的城市来讲,人们对于健康的概念日渐清晰,一方面健身娱乐是下班之后的健身健美运动会成为众多城市白领工作之余活动的首选,因为运动健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节日休闲体育会成为众多家庭聚会的内容之一。户外体育运动可以放松疲惫的身体,也可以让亲人在户外呼吸新鲜的空气,所以这些活动无疑会成为时尚和潮流。(2)体育产业的消费在以往服装、体育用品消费上会进一步加大之外,对于高档体育用品和时尚运动项目的开展也会成为城市的新亮点。因为对于年轻人不断涌入的西安来讲,有活力有朝气的生活方式会逐渐的给城市带来新的气息。

五、西安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为了全面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使其在第三产业当中的市场比重愈显重要,作为体育产业的从事者来讲,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掌握消费者心态之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新兴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刺激市民的消费欲望。

篇(2)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房地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管理中新生事不断涌现, 管理服务要求不断提高。房管部门应与时俱进,以转变信息化管理观念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服务发展为理念,不断满足时代所赋予的新要求。

一、观念的转变

虽然房地产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意识与金融、电信等行业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有一定差距,然而关于信息化的话题已经不再是用不用的问题,而是如何选用的问题了。以前,讲的最多的就是信息化是什么,能带来什么好处。而现在讲的是,信息化建什么,怎么建。房管部门对此都有深刻而准确的认识。并且,在信息化过程中,房管部门从软件的开发、信息化的引入是软件公司单方责任的错误认识,过渡到积极配合软件方共同努力开发出既符合国家管理部门提出的共性化要求,又满足特定的个性要求的产品,合作与共赢的理念越来越充分的体现。

二、技术的进步

随着老百姓、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服务对象的要求提升,以及为应对不断涌现新生事务,短短几年,房地产行业管理的信息化已经从初级的无纸化办公,发展到“以图管房”,以及现阶段的面向全行业的“数字房产”,为“数字城市”服务。每个发展阶段均是技术进步推动的结果,并且各有其技术特点:

1、无纸化办公:将办公自动化(OA)引入房产管理。无纸化办公不仅简化了业务流程、提升了办事效率、节约了成本,更为后续数据的存储、利用、更新提供了方便,为房地产管理信息化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以图管房:将GIS图形空间技术应用到房地产管理。房屋的特定空间地理位置属性通过GIS融入到房地产管理中后,房地产管理不再只是纯文本的,而是辅以测绘的分层分户图、楼盘表进行业务的图上办理,地图上的定位、查询、空间分析,为业务提供更准确、直观的支持,同时更强大的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

3、数字房产:基于网络技术、GIS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通过综合应用平台集成房地产管理中的各个子系统,实现房地产大系统的统一管理。各子系统权限的统一管理、数据库的统一规划、新的子系统的快速搭建、子系统中新增业务、查询、统计等功能的快速配置等等,完全基于该平台统一的底层架构,真正实现各业务系统的统一管理、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极大的扩展性、并大大提升了管理的便捷性,为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实现“数字城市”提供必要的准备。

三、发展趋势

房地产行业管理也因技术变化而发生变革,尽管我们不能完全预见每一个变化,但是仍有一些趋势越来越明显:

1、房地产管理将进一步推进网上服务能力。用户能够方便的从网上获取数据服务,甚至可以自我服务,比如可以直接通过WebGIS技术和网上银行随时随地进行物业维修基金的查询、缴交。

2、无线网络技术将大力推动房地产管理的信息服务及运用。因无线设备具有不受地域环境的限制、便携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无线设备的快速普及为房地产信息通过无线技术提供给用户创造了条件。

3、房地产管理服务要求全国联网。跨区域房产交易已经不再新鲜,炒房团的足迹业已遍布全国各地,国家住建部大力推动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将实现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相互查询,为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数据的使用价值,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手段。

4、行业关联性增强,房产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房地产信息系统的建设充分集成了房产要素相关的数据,并与城市GIS数据建立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这使房产信息数据为相关管理部门如财政、银行、工商、民政、公安等提供服务变成可能。

四、海宁市房地产管理处信息化探索和实践

海宁市房地产管理处成立于1984年2月,主要承担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房地产行业、物业行业的监督管理职能。一直以来,紧紧跟随行业发展的趋势,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以解决时代赋予房管事业的新要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和实践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行业管理的前列:

1、以海宁市房产综合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房产GIS)支撑,推进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工作。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房地产市场的日益繁荣,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原有的软件,因房屋的坐落具有模糊、易变、不精确的特点,难以从根本上杜绝重复发证、遗漏查封等现象的发生。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理风险,提升服务质量,于2005年9月建成 “测绘数字化、信息电子化、管理网络化、成果社会化”的智能型综合办公系统。系统通过“房产地理信息系统图”与“房屋分层分户图”、电子扫描文件数据、产权属性数据建立关联,使业务情况能动态地在图形上得到反映,实现“图、数、档”三位一体。通过检查业务约束关系,建立预警功能。系统的建成不仅使房屋登记从事后管理转为事前管理、确保房产办证的准确、高效,而且能为城市规划、旧城改造、道路拓宽等决策,提供最详实的数据支持,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以海宁房管网(透明售房)为核心,做好房地产行业管理工作。

2009年初,海宁市规划建设局(主管局)内部行政职能调整,房地产行业管理的行政职能全部委托给海宁市房地产管理处。海宁房管网(省略)经改版升级,于2010年8月1日正式对外运行。海宁房管网开通不仅是遏制房地产开发企业捂盘惜售、囤积房源的积极举措,而且有效提高房地产行业的管理水平。其主要特色如下:从业主体管理版块功能通过对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检查实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动态管理,推进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工作;预售项目信息管理版块通过读取房产测绘备案数据,建立申请预售许可的楼盘表,从而实现楼盘表基本单元、面积、规划用途与房产测绘、规划的一致性,保障购房人利益,通过自动生成预售许可面积减少预售许可审核的工作量;透明售房、网上备案版块通过商品房销售的网上开盘、预定、签约、打印、备案,来实现管理部门对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动态监管,保障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十个工作日内, 必须明码标价,公开销售等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到实处,并与房产GIS数据实现无缝集成,为房屋登记提供数据,实现数据共享。

3、推进海宁房产业务网上申报系统建设,开创房屋登记新模式。

2008年7月《房屋登记办法》实施后,新增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预购商品房设定抵押权预告登记、更正登记等登记类型,业务剧增、房屋登记人员超负荷工作,主要精力消耗在数据录入上,还容易出现数据偏差,办理办结时间相对较长。为缩短办事, 提升服务质量,开创房屋登记新模式,完成海宁房产业务网上申报系统建设。开发商、银行可在外网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办理开发商初始登记、预告登记、抵押登记的网上申请、预受理等一系列工作。相关业务科室与受理窗口通过系统对开发商、银行及其他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进行接收与审核。

4、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目前按嘉兴市住房保障局统一布署,积极推进个人住房系统建设,通过调整现有的房产GIS、海宁透明售网,建立个人住房信息的导出、维护平台,实现对个人住房信息数据的动态管理。

5、测绘先行,实现数据共享。

测绘管理是房地产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通过对Auto CAD二次开发建设完成测绘成果管理系统,于2005年投入使用,并不断升级完善。系统实现房产分层分户图快速绘制、房屋面积计算、分摊及报表生成,并为其他子系统提供了数据基础数据,通过数据接口进行转换、更新,使其在房产GIS、海宁房管网、海宁网上申报系统、维修基金管理等系统中利用并保持同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升了管理的便捷性。

篇(3)

2011年10月19日,赛迪顾问《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在京。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直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在综合调研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前者介绍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概括了物联网产业区域布局及特点,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面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后者分析了中国集团企业创新发展现状,预测了未来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了集团企业信息化架构和信息化发展策略,为集团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显示,中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环渤海地区的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珠三角地区则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中西部地区的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显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全球化,集团企业普遍采用围绕产业链进行相关专业化发展、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重组整合等方式提高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内部管理复杂程度急剧增加。

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赛迪顾问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及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及各类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提供了参考,成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深入了解中国物联网产业和企业信息化、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料。

篇(4)

中图分类号: F407.6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现如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才能向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断迈进。

二、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特点

当前计算机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表现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三个特点,分别是高效化、快捷化;智能化、集约化;网络化、数字化。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高效化、快捷化特点,是指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进行的计算机智能研究。当今计算机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向着智能化迈进,网络技术科技水平主要表现出能够对人类的感觉以及思维进行模仿。还能够像人脑一般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并实现集约化的分析形式。伴随着计算机的深入,使得网络成为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产物。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交流,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数字处理以及网络化技术来实现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具有高效化、快捷化的特点,主要是体现在对信息的存储以及对多种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这是信息技术充分反应出来的快捷化、高效率的科技特点。

三、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

1、居民生活信息化。目前,网络已经是生活“必需品”了。鉴于此种需求,房产开发商已经提出了智能小区建设的规划,为小区住户提供高质量的宽带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向用户提供一个实用的网络平台。在智能小区中,居民可以利用此平台实现网上购物、视频在线、远程通讯、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电子商务、居家办公、异地间的资源共享等,真正地将居民日常生活所关心的工作学习、家庭保健、家庭娱乐等问题廉价、快速地信息化解决。

2、教育信息化。当今,互联网和教育这两种力量的融合促成了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也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其出现具有着极强的时代必然性。互联网起源与教育,当年美国西南部四所大学四台计算机的数据交换引发了如今的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由此可见,电子信息技术与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如今,学校对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新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模式的推行,全社会广泛开展的信息教育,加上计算机和网络的高度普及应用势必助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3、日常设备信息化。随着人们对生活信息化的渴求,越来越多的日常设备都或多或少的应用了信息技术。如冰箱的恒温控制系统、彩电的数字网络功能等等。而日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汽车更是将信息技术在日常设备中应用发挥到了极点。

四、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1、技术人力严重缺乏

目前,对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严重欠缺。不可否认,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确不少,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中,从事的种类也比较齐全。但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单一型的人才,所从事的领域也仅仅只是自己擅长的一部分。复合型的人才在我国并不多见,这就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在这些技术人才中,高端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严重欠缺,同样制约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

2、发展环境资源紧缺

发展环境资源的紧缺也是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产品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盗版产品的走私贩卖以及企业间不良竞争几个方面。这些现象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屡见不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潜力。

只有为电子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才会使电子技术人才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才能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市场的进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竞争能力和整体经济水平。

3、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中所研发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提并论,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总的发展趋势很理想,但是由于电子信息产业机构的不合理,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级,如果想使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能够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媲美,那么就要打破传统的产业机构,根据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现状,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

五、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以其自身易于传播的特点成为一种全球共享性的技术,正是因为这种全球化的特征使得国际经济危机对其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刚刚起步的电子信息技术同样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作为一种典型的高新技术,该产业在发展中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大、负面影响弱的特点而备受各国青睐,是在当前资源匮乏的经济发展环境中注定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相对于其他的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优势,在该领域投入大量的资源、财力、物力无疑将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将会快速发展,并且将会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层次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因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工艺优化、成品采购及销售等都对于全球化的分工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先进企业凭借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雄厚的企业实力进行信息技术产业的行业优化,将科技含量高的研发和设计工作留在综合能力较强的西方,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低科技含量工作则是转移到拉美及一些亚洲国家,通用产业的调整实现了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我国这种形势同样存在,具体的表现则是有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向西部进行优化型产业转移。由此可以推断,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正呈现出层次化、国际化的趋势。

2、产业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建设中,具有相关性的产业在一定的组合下进行集聚可以产生规模效益。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来说,只有这种产业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之后才能以此为跳板实现更为长远的发展。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起步较晚,整个产业处在快速的发展中,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化和集成化的发展将会使得行业生存能力增强,在抵抗外部风险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形成产业化之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可以依托信息的内部沟通、内部流程的优化来促进产业的发展,而集成化则是产业化形成的重要基础。目前,全球化的产业竞争愈演愈烈,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只有在形成产业化、集中化之后才能增强自身在经济领域的竞争能力。由此可见,电子信息技术目前以呈现产业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3、区域性、整体性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该技术形成的产业也在迅速的发展着。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区域性的行业组织逐渐的建立。区域性的行业组织的主要作用是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促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良性发展,并且致力于整个行业力量的整合优化,使得该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在区域性产业形成的过程中,区域性的集结使得该地区产业呈现出一定的整体性,而在全球化不断地推进中,分割的区域又在信息的流通中形成一个大的整体,使其呈现出全球性的整体性。区域性和整体性也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六、结语

综上所述,由上文可以看出,随着人类的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电子信息技术也随之产生。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因其活跃的和极强渗透力的特征应用于各个行业。在科技迅猛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各类信息技术已步入普通百姓之家,互联网和数字电视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构成成分。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广阔。

参考文献:

[1] 崔磊:《浅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出的几点建议》,《知识经济》,2011年11期

篇(5)

1.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情况

1.1.1软件产业的实力较弱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软件产业的实力较弱,整体规模较小。根据2002年的统计数,我国的软件业产业总额在全球软件业总额中的比例仅为2%。对于我国的软件产业而言,把握关键技术、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发展和突破势在必行。我国的管理类软件企业经历了财务软件、ERP软件、管理类软件3次转型。当前很多管理软件企业着力进行云管理软件的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

1.1.2软件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尽管我国软件产业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我国的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4000家。经过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国内IT服务外包市场增长迅速,使软件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很快,IT市场的规模在2009年仅为107亿美元,而到2010年就已经突破了13%的增长率,达到了120亿美元。到2014年我国的IT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200亿美元。

1.1.3培养了一大批软件技术人才

我国软件开发的质量不断提高,离不开大批的软件技术人才。本科生、研究生在软件工作人员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推动了软件开发质量的提高,保障了软件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

1.2计算机软件技术存在的问题

1.2.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面临人才结构性矛盾

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对软件技术的研发有着引领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的软件行业从业人员都属于基础性技术人员和基础程序开发人员,这也是我国的软件行业难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语言也成为了影响我国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问题,相对于英语国家而言,我国不具有语言优势。能够掌握英语的人才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1.2.2缺乏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的缺乏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当前我国软件技术整体的开发能力和开发水平都比较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这也导致在全球软件的产业链中我国的软件产业处于中下游,无论是软件产品的品质还是层次都处于低端。在一些前沿性、关键性的软件技术领域中我国还没有取得有效的突破[2]。

1.2.3缺乏合理的软件产业产品体系

由于我国软件产业的起步较晚,因此软件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软件产业的高层次发展。特别是缺少软件产业的行业巨头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软件产业品牌。

1.2.4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对软件业的投入力量和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我国软件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软件盗版、不良竞争等问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正是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导致软件工作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受到了影响,难以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软件产品的质量有待提高。

2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

2.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能够连接不同地点的电子终端设备和计算机,根据一定的网络协议使其进行通信,这样一来所有用户就可以共享数据资源、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网络可以整合互联网资源,从而实现专家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数据资源、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的共享。

2.2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针对某一方面的应用汇集了智能控制技术、行业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则将其称之为智能化。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非常迅速,智能化也成为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特别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而使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3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服务化发展趋势

服务化是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随着应用软件的成熟和计算机软件技术,软件生产企业可以使用网络来提供软件的模式,也就是在自己的服务器上统一部署应用软件。而客户可以直接向厂商定制自己所需要的应用软件服务。通过互联网客户能够享受维护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服务,并不断升级软件,从而提高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服务性[3]。

2.4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融合化发展趋势

随着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硬装备将逐渐向软装备转变,也就是自动化、机械化、电气化逐步向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变。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出现了融合化的趋势。随着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其对软件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这也给了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2.5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放化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软件产品将不断走向标准化,也就是逐步开放计算机软件的源代码。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化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质量,这也有利于我国打破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和技术产权方面的垄断,实现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升级和换代。

篇(6)

0.前言

所谓地理信息产业,主要是指以地理信息为资源,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专门从事地理信息资源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生产、储存、传递及地理信息商品营销,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地理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体[1]。地理信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渗透性强、低耗、高效、更新快、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转移成本高等特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产业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越来越突出,这种形势下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和对策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1.当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进一步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与高新科技紧密结合,技术上呈现出前沿性、集成性和智能型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地理信息呈现出网络化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且卫星导航定位、遥感数据应用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作为一种交叉和融合的学科,地理信息是地理、测绘、信息、系统等科学的集合,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科学管理与决策、应急救急和风险管理等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体现在:(1)地理信息市场仍不够规范,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2)产业政策不够完善,缺乏健全的地理信息共享机制;(3)产业主体规模较小,市场集中程度较低,专、精、特能力的企业比较缺乏,市场竞争实力弱;(4)产业结构不平衡,缺乏合理的产业布局,上游和下游偏弱;(5)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对我过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2.我国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必要性

2.1有利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会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需要进行重组和调整。而地理信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具有创新性、辐射性和低能低耗等特点,这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2有利于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加强信息化建设

地理信息产业是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及设备制造等众多学科的综合,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从而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同时,发展地理信息产业还能够切实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证创新推动战略的有效实施。此外,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全面提升我国信息化水平,带动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这是我国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3有利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打造竞争新优势

地理信息产业与当前信息产业中最前沿、最尖端的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具备高技术性与劳动密集型并存的特征。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不仅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劳动者的就业面,从而有效缓解和处理当前我国就业难问题,而且还能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巨大优势,发展竞争新优势,形成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3.1制度政策方面

国家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快、效益高、需求广、潜力足、前景好的特点和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将培育和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这就需要国家政府加快出台相关方针政策和指导意见,切实将鼓励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发展高度,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法规体系,积极面对法律法规覆盖面窄、考虑不足等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形成配套、齐全系统的法规体系,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法律支撑。除此之外,国家政府还应逐步调整地理信息市场准入政策,完善现有测绘资质标准,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准入政策,从而吸纳更多的企业和人员参与,壮大产业队伍,满足社会需求[2]。

3.2管理和服务方面

为确保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须对现有政府现有地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构建出以“天地图”为代表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鼓励企业进行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增值[3]。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产业推广、项目示范带动等方式,引导社会消费和产业投资,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地理信息市场规范化,明确地理信息市场监管部门和职能部门,做到责任明晰、监管到位,为地理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地理信息市场规范化管理,具体包括:(1)扶持企业发展。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使企业成为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主体,从而促进资源分配效率的有效提高,满足市场需求变化,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2)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应不断健全和完善地理信息工程咨询与监理制度,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等的资格审核,为企业及事业单位研发地理信息产品提高服务和技术支撑。(3)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应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地理信息市场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3.3发展模式方面

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尤其应该大力促进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和成功转变。国家要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应用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积极推进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如“国家平台+商业化运作”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提出,将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发展合力。这在确保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资本多元化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市场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挖掘企业的发展潜能,实现信息服务平台设计、服务方式和运营模式的创新。

4.小结

总而言之,地理信息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十分密切,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的手,而且还要全面发挥市场“有形”的手。只有加强思想重视,从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不懈努力,才能切实推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科]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242-01

1 引言

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单机自动化加工的发展初期,流水线式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中期,将各分散独立单元的自动化技术集成为一个优化整体的发展完善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如今,对工业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业生产要走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产业向绿色生产转型,降低能耗,从提高效率来实现经济效益。计算机技术应用产业经过长期发展,现在已日趋成熟,而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工业上的应用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与信息化发展相融合,计算机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方面,促进了工业自动化体系的形成,对于我国工业生产的长足发展有很大裨益。掌握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技术本身的特点,结合当前工业自动化发展现状,认清计算机应用产业的未来发展走向,及早进行相关规划,才能使计算机技术为工业自动化做出更多贡献。

2 计算机技术应用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速率越来越快,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等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更是难以料想。在不断发展中,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可能会因需求不同而有所改变。下面介绍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发展特点。

2.1 工业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辅相成

工业自动化中的某些技术与计算机应用产业中的技术已经没有了明确界限,各类技术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扶持,共同实现了工业自动化过程。类似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自动化技术也是融合了各学科知识,并不是独立地存在于生产过程中。虽然各类技术有其独到领域,但相互之间都存在补充作用,联系十分紧密。在实际需要中,界限已经不需要分得清楚。各技术之间相辅相成,互补式发展,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对技术上的要求。

2.2 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阔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渐趋成熟,因此应用领域也随之变得更加广阔。计算机技术在过去多应用于对工业过程的测量、控制与管理,来实现工业自动化。随着现在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生产转向信息化发展,带动了工业自动化发展。增强信息处理的交互性、实时性,使得对信息的使用变得更主动,人机互动性更强,有利于信息交互双方的互相理解。这样,计算机技术将促进工业自动化的信息化,更能带动产业的发展。

3 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工业过程实现自动化的重要原因。与以往不同的是,现阶段的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趋向于多元化发展,这就注定了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已经增加。我国现在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虽然已经很成熟,但依然与发达国家水平有差距,尤其是在微电子行业的技术。技术问题说白了,就是人才问题,尤其是综合型人才。此类人才将影响到我国微电子行业竞争力的强弱,将决定微电子行业最终发展态势。将相关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给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等传统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这些工业的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生产,生产效率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4 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意味着信息技术占据重要地位。当前工业自动化也在趋向于信息自动化发展,就当前工业自动化发展势头,以及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市场需求来看,工业自动化中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前景较乐观。接下来将从市场发展、企业发展以及技术发展三方面,来介绍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趋势。

4.1 市场发展趋势

我国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规模正呈现增长趋势,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动,但在国内外品牌同时竞争时,国外品牌具有较大优势。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计算机应用产业的技术将为其他行业奠定发展的基础,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在不同应用中功能不同,计算机应用产业产品伴随各企业不同需求随之产生,但这些产品在价格成本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呈现出数量较少却有较多类型的现象,因此,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还具有长尾市场的表现。

4.2 企业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中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是企业所使用的数据可以长期存储,并实现共享,自动化控制相关生产过程,为生产排除了许多环境干扰,为企业实现工业流程的智能化提供了方便。另外企业已经越来越注重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通过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减少能量耗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实现安全生产,减少不合格产品数量,确保产品质量,最终实现生产指标的综合优化。同时,企业正在加强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旨在通过提高企业的知识素养,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企业生产力,以实现企业的全局优化。

4.3 技术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很快,很多技术层出不穷,但也有很多在生产应用中被逐渐淘汰。虽然计算机技术纷繁杂乱,但总体趋势还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计算机应用系统由传统的集中式正向分布式系统转变。分布式系统可以实现模块化管理,弥补了集中式系统程序等不能分割的缺憾,分布式系统可以实现设备连接,使工业过程控制的程序编写变得更加方便和简单。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传输正在由有线传输向无线传输转变,并且以太网传输线路已经成为主导。无线传输通信技术抗干扰强、维护成本也较低,更能满足企业间信息传递的现实需要。以太网线路满足了不同产业对网络技术的不同需求,适用性很强。因此,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5 总结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工业自动化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打破了传统概念中电子、通信、机械等行业的界限,实现了技术融合,为工业生产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局面,推动了我国工业产业的信息化。信息技术融合工业技术,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我国应对全球化发展的经济形势,以及抵抗风雨变幻的经济变化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为获得良好的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软件产业发展概况

软件产业具有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产业渗透力强的突出特点,对于推进工业信息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1.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十一五”期间软件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平均增速达到28.3%,2010年软件产业收入达到1.36万亿,突破万亿大关。2011年软件产业收入为1.84万亿,同比增长32.4%,超过“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继续保持持续扩张的态势。

服务类业务比重提升。2010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合计3411亿元,占全产业比重达25.5%,比2001年高出18.9个百分点。2011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合计4892亿元,同比增长43.4%,占全产业的比重达26.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东部地区为产业的主要聚集地。2010年,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产业收入11449亿元,同比增长31.8%,占全产业比重达85.2%。2011年东部地区继续领先全国发展,产业收入达15656亿元,同比增长31.7%,占全产业比重达84.8%。同时,中心城市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点。2010年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产业收入10643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产业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占全产业的比重为80%。2011年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产业收入15008亿元,同比增长34%,高于产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占全产业比重达81%。

市场竞争较为充分。2010年,软件产业前百家企业收入合计2900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产业收入的21.7%。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较2009年增加1家。2011年,软件产业前百家企业收入合计3423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产业收入的18.6%。

产业地位显著提升。2011年软件产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2001年不足1%上升到3.9%,有力推进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于:国内软件产业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软件产业上游为以操作系统、数据库为代表的平台软件,该类软件技术含量高、应用于全产业且主导整个产业的发展进程,该类软件生产企业以美国为代表。软件产业的中游为模块开发和嵌入式软件开发,该类软件技术、费用较高,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上游产业的发展,主要生产厂商集中在印度、爱尔兰与日本。产业下游为应用软件,包括通用应用软件与行业应用软件,该类软件技术含量、费用都较低,国内软件企业和产品多集中于此。

二、软件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与网络,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结合,软件产业逐步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方向演进。

1.网络化。产业重心逐步从计算机转向网络,网络将成为软件开发、运营的主流平台。软件产品基于网络开发运行、内容基于网络传播、应用基于网络部署、服务基于网络实现成为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基于网络的平台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应运而生,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的新兴商业模式将不断创新。另外,网络化环境下,网络安全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网络安全产品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2.服务化。产业服务化进程不断加快。以App Store为代表,以服务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需求组织软件开发,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软件开发者创造了大量的业务订单,实现了消费者、开发商、运营商三方受益。服务化趋势推动了软硬件、应用与服务的协同发展,促进了产业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3.体系化。产业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基于平台体系的产业链竞争,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将主导市场竞争。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基于平台的商业模式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数字电视等综合平台不断涌现,基于平台的资源整合及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软件产业发展机遇

未来五年将是全球软件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趋势加剧,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结合,将培育众多新的产业增长点。

“十二五”时期也是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将使得软件产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软件产业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和行业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化,行业应用需求更为广泛和强劲,这为软件产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是产业发展的又一剂强心剂,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正在加快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产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四、软件产业需重点发展领域

1.平台软件。平台软件是软件产业的基础,但目前市场已经不会再给其他企业开发操作系统留有时间。如果我们要建立自主软件创新体系,必须要整合部门资源,集中力量支持自主操作系统、数据库、嵌入式软件的发展,增强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嵌入式软件。虽然国内不乏如华为、中兴、海尔等大型软件企业,但他们的主流业务仅是嵌入式设备制造,处于嵌入式系统产业链的最低端。“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工业装备、通信网络、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数控机床、电力电子、交通运输、环保监测等领域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行业应用软件。政府、金融、通信、交通、贸易、物流、能源等领域一方面急需实现信息化管理,从而存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定制适合自身特点的行业解决方案。国内软件企业正可凭借自身的经验积累及与本土客户沟通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扩大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工信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篇(9)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云计算成为全球信息产业变革的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是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其中的云计算也成为政府重点推动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点[1]。“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技术的研发,增强核心基础产业的发展能力,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云计算产业潜在影响,做好未来大规模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准备工作。

1.发展云计算产业的重要意义

在云计算逐渐成熟和“十二五”规划的共同促进下,各地政府的云计算发展如火如荼。政府之所以在应用云计算平台方面很有成效,主要是因为电子政务的很多应用适合云计算平台,例如,SaaS云平台可以为城市政府的各局委办提供网站、邮箱等服务,PaaS平台则在支持电子政务在公共数据交换、居民和企业基本数据共享、GIS信息开发等方面提供开发平台,IaaS主要是为各局委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提供基础设施。

在未来信息时代,云计算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产品。加快构建云计算基础平台,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将对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而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是其中一项重点任务[2]。发展云计算产业,既有利于提升市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层级,使之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也可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及动漫创意等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与平台支持,还能够通过对服务器资源整合,降低行业整体上的能源消耗。更重要的是,云计算超级计算能力和海量信息存储的特点,对改造升级市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也将产生极大的助推作用。

2.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工业化本质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经济效率的提升,云计算可实现设计、生产、管理、试验等全流程的在线化。与传统方式上的企业自身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相比,云计算平台实现了资源集中,客户能够使用的资源规模极大但获得成本低、获得的途径多样,并且可按需定制,无疑会成为一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优化选择,从而通过企业信息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另一方面,云计算平台紧耦合资源聚集使用模式使得计算资源保持较高的稳定利用率,整体节约社会投资。

3. 有助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建立区域云计算中心,可以集中政府公共服务、电子政务、信息处理等功能,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市政管理、应急指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同时,云计算中心作为高端的IT基础设施,一方面,其应用能够反映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尤其是在产、学、研、用结合与转化方面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吸引大企业、大集团落户的重要硬件设施条件。

2 .促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云计算代表着IT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自身既是新兴产业,也为其他产业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基础平台,具备双重作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发展云计算产业,市政府应立足市情实际,坚持以市场和应用为前提,切实发展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

1.审时度势,加强对云计算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在区域试点的基础上,明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模式与思路。首先,鼓励研究机构、咨询机构等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云计算产业发展研究。编制地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阶段性重点任务,务实推进。其次,应该研究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各地方、各大企业探索云计算应用的利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未来几年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为云计算应用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预期和政策环境。

2.充分考虑云计算应用需要,加强“十二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一定要充分考虑云计算发展的需求,避免基础设施成为云计算应用的瓶颈。首先,应提高互联网的速度和可靠性。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提出,要以新一代网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应进一步评估云计算发展带来的网络带宽和可靠性要求,力求布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时以满足云计算应用需求为标准。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应统筹考虑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应在规划基础设施时,考虑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整合虚拟化、自动化、广域数据加速、安全以及绿色节能的新一代数据中心,为云计算市场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3.实时建立政府“云”,引领和带动云计算发展。总结区域政府推进云平台建设的经验,适时启动市政府云平台的建设。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好战略规划与政策引导,加快整合,积极搭建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其次,必须建立健全云计算配套法律法规系统。第三,抢占先机,加快制定云计算标准化体系。第四,积极开拓投融资渠道,满足云计算产业资金需求。第五,立足高远,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创新,鼓励和扶持一批具有一定研发实力的本土化云计算企业,促进核心技术的产学研用链条化。第六,强化科教,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人才支撑体系。

3.总结

IDC预计“十二五”期间,省会城市和大型的地级市都将建设省级或市级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一二线的城市政府部门在自身应用云计算技术方面将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方面得益于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化,另外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信息化方面有升级的需求[3]。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多项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云计算必将成为21世界IT业界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参考文献

篇(10)

如皋市地处东部沿海与长江T型交汇处北岸,属于长三角核心位置。如何利用好巨大的地理和经济优势,充分发展信息产业,发挥信息化的巨大价值,把如皋的发展带上快车道?本次论坛上,如皋市委副书记杨曹明、副市长黄成详解了如皋市发展信息产业,打造智慧如皋的建设目标。

外源拉动和创新驱动

信息产业是如皋市新兴产业。近年来,政府立足于科学发展,大力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吸引外资、调整结构、技术改造、扩大规模等措施,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2008年,如皋市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1.2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3%。2008年底,信息产业在统企业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家;年末从业人数达7142人。

在分析了如皋市在信息产业发展上的优势后,如皋市委副书记杨曹明提出了如皋市要融入大上海经济圈战略高地,以两化融合为契机,建立“外源拉动”和“创新驱动”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同时,他提出近期目标是到2012年,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0%,年均增长速度接近40%,培育特色信息产业链,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集群;中期目标是到2015年,信息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0%,年均增长率达到39%,成为具有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国民经济和高技术领域的重要产业。

杨曹明表示,要采取六项具体措施、落实四项配套政策、重点建设六大工程。

这六大工程分别是:1.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工程;2.软件与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建设工程;3.软件与服务人才实训基地工程;4.电子信息制造业建设工程;5.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程;6.信息化推广工程。

四项配套政策是:1.重点行业发展的资源倾斜政策; 2..鼓励技术研发的财政支持政策;3.吸引高端人才的激励政策;4.引进重大项目的环境配套政策。

采取的六项具体措施是:1.进一步优化信息产业发展环境;2.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区投资环境竞争力;3.进一步采取全方位招商策略;4.进一步健全产业投融资体系;5.进一步搭建公共服务平台;6.进一步加快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

在信息产业进入成熟期后,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成了如皋市发展的一个具体目标。对此,如皋市副市长黄成详解了打造智慧如皋的信息化展望。

如今,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分工带来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技术扮演关键角色。黄成认为,重视并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已成为新形势下政府组织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所以在目前的历史机遇下,打造智慧如皋是对如皋城市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与指导。

黄成详细介绍了目前如皋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如皋城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网络基本覆盖,政府条线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但也存在着信息发展不平衡,互联互通共享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2.初步构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目标是以人为本,覆盖城乡,功能合理;但存在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缺乏整体布局的问题。3.部分大中型企业实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但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展缓慢。据此,他提出了智慧如皋的总体目标:加快如皋城市信息化步伐,加大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提高信息技术在城市经济与社会生活主要领域的应用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

上一篇: 骨科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下一篇: 计算机培训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