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培训课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31 15:02: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计算机培训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计算机培训课

篇(1)

一、现象:

一节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复习课上,我共计让八位学生板演,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八位学生式子全部正确,但有七位学生计算结果错了,而且这七位学生根本不是后进生,有些甚至是比较好的学生。事后我与办公室的同事聊起了这件事,大家都有同感: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确差多了。在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研讨会时,与会的许多老师都谈到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了。看来,学生计算能力弱不单是我所遇到的困难,而是一个普遍现象。

二、思考: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考试说明》均将“合理、准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作为四大基本能力之一鲜明地提出来,由此不难看出运算能力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必须完成好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找出学生计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确保教学质量。

三、调查:

经过一个月的校内调查,在同事的协助下,我们总结出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习惯不好,粗心大意。

如题目抄错:“÷”看成“+”、“0.93”写成“0.98”;“645”抄写“654”之类的问题;答案抄错:把验算的结果抄成计算的结果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等。还有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

2、口算不强,基础较弱。

如20以内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出错较多。有些学生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试商出错。

3、算理模糊,张冠李戴。

如:857 - 298 = 857 - 300 - 2 = 557 - 2 = 555 298 300 ,已经从 857 中多减 2 了,应该加上 2 。再如:小数加减法教学时强调小数点对齐,可学小数乘法时,一些学生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

4、态度不端,求快出错。

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造成错算(如单位未统一、用错公式或未挖掘题意中的隐含条件)。另有部分学生一味求快,急于求成,导致错误运算。

四、对策:

我们根据找到的原因制定措施,对症解决问题。

1、兴趣引路,提升计算意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计算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我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改善评价方法,像分小组竞赛、个人加分、评选计算标兵、计算不出错的免去当天晚上的家庭作业等方法。也确实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当出现错误时,学生会产生自责感;当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会有喜悦感;当计算正确时会产生成功感;当连续几次正确率在100%会产生自豪感。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

2、训练口算,提高计算能效。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的速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在练口算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坚持做到:“节节有口算,天天练口 算”,使学生逐步达到熟练。每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的,恰当的要求,注意形式的多样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练口算的积极性。如,家庭口算,由家长作好记录,记下所用时间和正确题数,逐步提高难度。

3、优化策略,强化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首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因为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可节省时间,提高准确率。训练时,要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给予及时的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同时,我将计算题型归类,让学生一天练一个类型,隔天巩固练一题,这样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篇(2)

堂教学模式对VB教育培训的优势和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等级考试;VB教育培训;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620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张云(1986-),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李婷婷(1989-),女,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0 引言

2013年3月份以来,甘肃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始实行无纸化考试,这意味着培训学校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需要做一些调整。如今的VB教育培训大多面向大学本科生。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学本科生VB

的教育培训进行研究和探讨。

1 研究背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VB教育培训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如下:

(1)学员人数多、知识基础差别大。以兰州方通计算机学校为例,自1993年建校以来,兰州方通计

算机学校开始招收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的大学生学员

,每期VB学员有500人左右。学员知识基础差别大,其突出表现为: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总是难以满

足全体同学需求。有的同学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太简单,希望能加深难度;而另外一部分同学

则认为,教学进度太快,讲授的软件太难,难以跟上进度[1]。

(2)学员学习时间不足。由于各种原因,该校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前一个月才开课,也就是说

学员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习。开学之后,学习时间更加紧张,学员上课通常安排在课余时间,而且

大多数时间在听教师讲,自己上机练习的时间较少。程序设计本身要求多花时间上机实践,上机时间

不足会影响通过率。

(3)互联网应用开发成效显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及商务技术、远程教

育技术、网上娱乐技术等日趋成熟,不断降低对使用者使用知识水平的要求;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和网

络服务等技术的提出,构成了互联网日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进入社会生产、

生活各个领域。

(4)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通常被翻译成“翻转课堂”、“反

转课堂”或“颠倒课堂”。传统教学由知识传授和内化两部分组成,知识传授发生在课堂

上,知识内化发生在课堂之外。翻转课堂却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把知识内化安排在课堂之中,知

识传授安排在课堂外。在翻转课堂上,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

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完成[2],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充当教学的指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调整上课时间。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而不必像在课堂上

教师集体教学时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3]。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

中,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2.1.1 研究目标

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VB教育培训中,尝试对学习基础差别大的学员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

学,检验在VB培训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探讨其对教育培训的意义、作用和局限性。

2.1.2 研究思路

将500多名学员分成两组,A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B组(100人)按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

篇(3)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6-8345-03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并定义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1] 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信息技术科学从前沿高端到基础普及的转型,改变了关于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的观点。[2] 2010年11月,陈国良院士在第六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上所作的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切入点的倡议。[3]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融入计算思维,主要是指教学方法改革。其中,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计算机的问题求解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最主要的两个培养目标。[4] 计算思维从依托程序设计思想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当一个问题有解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思考还有哪些问题可使用相同的思维和方法来解。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形成的启蒙者,对中小学生未来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的形成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与方法也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主。因此,要使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中具有计算思维,必需先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计算思维的意识。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如何建构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型,具有一定的讨论意义。

1 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习的内容以信息技术的内容为主,有利于计算思维的开展与应用。另一方面,大部分课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信息化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建构教学情景,即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任务情景中;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这些都有利于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因此,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课堂教学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一是计算思维理论,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具有设计、构造的特点,以抽象化与自动化为特征。[1] 人类的活动总是受到大脑思维的支配,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思维对人的知识获取、技能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思维活动(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思维活动)属于哪种思维类型?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设计构造为指导,思维可分为实证思维、逻辑思维、计算思维三类。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用知识技能的思维活动、以及主要从事的教学研究工作所运用的思维具有设计、构造的特点,同时具有抽象化与自动化的思维特征(即程序设计式的特征)。根据思维的分类与计算思维的含义,这种思维属于计算思维。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助于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乃至知识技能,带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变革,将最新的思维方式传授给下一代。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在更接近实际情境的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明确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2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建构

2.1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要素分析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需要关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领和丰富学习资源的支持下,通过专题,为学习者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提供保障。

以专题为中心组织研究与学习,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认知能力与实践经验。[5]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专业背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训学习者有较高的学习需求,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这些基本因素,为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协作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技能支持,具备创建教学情境的先决条件。

协作。协作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配合、协商。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小组学习成员围绕学习专题,以计算思维为意义建构的核心展开研究性学习。反复思考、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商榷、讨论和辩论,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认知与思维的升华。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最基本的方式。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专题学习任务、制定研究计划。同时,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通过会话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建构的意义是指掌握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学习过程中,将计算思维作为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帮助学习者建构对学习专题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依托信息技术进行专题研究时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即计算思维。

2.2 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教学策略设计

课堂教学模型建构的总体思路是: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计算思维培养目标,首先教师以专题为切入点为学习者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带着问题、任务进入真实的情景。其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通过自身及相互间知识、技能、经验的再重组,运用约简、归纳、抽象等思维方式,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升华。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强调学习意义的建构,即计算思维的建构。

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着重关注以下6方面的问题:①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学习意义建构的核心。②教学关系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为主导。③学习活动具有个性化特点。④学习方式以专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⑤学习过程以协作、会话、共同建构为主。⑥学习成果具有创造性、创新性、典型性特征。

2.3 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计算思维培养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主导-主体-思维”课堂教学模型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主题任务、确定学习活动的时间与进度,随时监督与引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则在教师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模型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领学习者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架,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学习主体则通过“专题学习选择主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交流评价检测修改成果创新提升”的主线展开学习;重视评价反馈。该教学模型,建议每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学习。具体教学过程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

①教师以专题的形式,全面讲解,提供学习讨论的主题。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全局,阐述研究主题的全貌、最新发展方向、研究热点等,引领学习者的学习,使学习者形成概念并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小组提供可选择研究、讨论主题,供学习小组选择;鼓励学习小组自定研究主题。

②选题。学习小组根据成员的自主意愿,选择1个研究专题。

③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小组依据讨论主题,应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围绕主题查找资料、文献,进行自我探究以及小组内部研讨、合作学习,并形成统一的小组研讨成果(观点、结论、方法、方案)。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达到探究学科知识与提高计算思维的目的。

④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自己的研讨成果,交流各自的收获与心得,发挥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归纳、约简,阐述问题求解的思路、方法、算法设计。使学习者能共享相互之间的研讨成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⑤评价纠错。各小组间相互评价,学习者学会正确评价的方法;共同研讨,肯定正确的方面,改进不足之处;完善成果,抽象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习者在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得到检验与提高。

⑥创新提升。通过前面的学习,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升华,总结经验,理清思路,提高认识,形成此类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型,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思维解决新问题。

该课堂教学模型中,强调学习者计算思维的培养。即在学习的每个环节,重视学习者分离、归纳、递归、约简、抽象等思维方法的运用与提炼。通过具体知识、技能的合理运用,总结出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般问题的思维模型(算法),提倡思维模型的建构与拓展。其中步骤①、②可以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步骤③、④、⑤为学习者协作、会话提供有利条件;步骤⑥实现最终意义建构。通过该课堂教学模型的六个步骤的教学活动,可以达到计算思维的培养、了解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加强专业技能的应用培养、提高职业素养、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与智盟资源的教学目的。

3 结束语

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堂教学模型优化了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计算思维的培养展开,使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与计算思维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同时强调了学习者的计算思维,是一种符合学习者(信息技术在职教师)认知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型。

建构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型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可促进教师教育理念、计算思维的全面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进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能力,使教师的计算思维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10(9): 5-9.

[2] 姜永生. 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4):3316-3318.

篇(4)

安顺公务员计算机培训工作已经结束,我在这次培训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因素,这里仅谈其中的三个方面以抛砖引玉。

1.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气氛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师上课不应当满堂灌,特别是学员初次接触计算机,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教学中一定要用启发式教学,加强与学员的沟通,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听课效率和授课质量。

(1)从学员碰到的问题及工作和生活经验引入某些知识

由于听课的学员绝大多数是初次学习计算机操作,所以讲授知识时,应尽量避免空洞和抽象的讲授,在讲授新知识时,尽量从学员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及工作和生活经验引人新内容,这样,学员容易接受,同时能引起他们对所介绍的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WPS输入文字时,有一部分学员曾在上机输入文稿时无意把同一行字分成两行,而不知所措。课堂上我针对这个问题特向学员介绍断行与连行操作,学员们的问题得到解决后,他们的心情格外愉快,这时我并结合他们平时写文章的经历,提出问题:怎样把一个自然段分成两个自然段,反之怎么把两个相邻自然段合并成一个自然段?这个问题是学员手写文章时有的事,所以能引起他们的重视,于是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并使问题得到解决。

(2)体现教学相长的民主气氛

有一次,我在讲授五笔字型输入法时,在坐的学员中有一位是安顺著名的书法家,于是在介绍拆字方法时,我不失时机地在课堂上举出两个平时我自己没搞清楚它们的书写顺序的两个字例,向那位书法家请教,还请教了有关字型结构和有关末笔等书法问题,学员们受到了感染,也纷纷向那位书法家请教一些汉字的书写问题,整个课堂充满了积极参与的探讨气氛,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这时我和学员们共探讨、比较五笔字型与平时的书写习惯的异同,提高了课堂效果,同时也使学员们意识到正确地书写汉字是准确输人汉字的先决条件,此外也增长了我的书法知识,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员思维的积极性

在讲授制作表格时,往往是方法较容易掌握,而在表格中填写数据时常常出现表线左右错位和复盖表线的现象,结果是越填越乱,越改越.糟,这时极易使人懈气而丧失继续完成制表的信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学中我利用创设间题情境进行教学,使学员主动参与教学,我先提出问题(a)在表格中填写数据时应该在插人还是改写方式下进行?学员们开始思考,通过讨论和分析得出结论:在插入状态下填数据会使表线向右错位,而在改写状态填写时不会错位,接着又提出问题(b)填错数据时若删除会产生什么现象?大家通过分析找到原因后得出结论:改写方式填错数据时不能删除,.应该直接改写。有学员提出问题(c)如何解决表线错位问题?学员们又继续讨论,.我提示:把错位的表线视为字符,少数学员马上知道方法,但大部分学员还是反应不过来,我又作进一步的提示,什么操作能使字符向左移动?学员们回答删除操作,这时大家自然就知道解决方法了。最后再让学员自己总结,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加清晰并得到强化。

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员快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使学员参与到学习、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使听课和教学效果得到提一高。

2.利用化归方法进行教学

“化归”可以理解成转化和归结。数学方法论中的“化归”方法:是指数学家们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求获原问题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可以把“化归”理解为“由未知到已知、由难到易、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若这种转换思想用于教学中,我称它为化归教学法。比如有的新知识和新方法,可以化归到前面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中,使讲课内容新旧联系,从而使这些知识易于纳人学员的知识结构中,从而达到同化的效果。但是用这种方法教学要注意,如果化归到以前的知识和方法时,而学员却没掌握它们,就有必要复习这些内容。

例如:十进制数转化成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可化归为十进制数转化成二进制数的方法;WPS中处理表格线错位问题可化归成插入和删除字符的问题;学员在没有学过DOS

和WINDOWS的前提下?备份WPS文件可以化归为块写文件操作;交换两个相邻自然段的位置可化归为块移动等等。

使用化归思想讲课,可使课堂讲授清晰、简洁和高效。如果用常规教法,不管学员是否已掌握化归后的知识,都重复讲解,则既费时还可能使学员产生怨烦情绪而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化归教法也可实施因材施教,即化归后的知识学习已掌握则继续讲授其它知识,否则复习化归后的知识。

3利用算法语言的“算法”方法讲课

这里的“算法”是计算机语言中研究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在介绍计算机操作时,我经常利用“算法”给出操作步骤,这样表示的步骤既严格又简洁,特别是在描述反复操作过程时更能体现这种优越性。

例子(贵州省公务员计算机培训考试题)如图,请将残缺的表格线补齐。

步骤:

1.切换到改写方式下;

2.按Ctrl十F1;

3,定位光标,使光标与它相邻的竖线(或其延长线)垂直;

4.选择所需制表符;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2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丰富的情感、积极向上的态度、合理的价值观,能促进学生的有效认知,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环节。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的工作者应该把以往注重按学科体系传授知识转变为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促使职业中专的学生职业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结合个人的一些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就《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教程》课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谈些体会。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围绕学科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乎包含了人们在情义领域的全部,内涵很广。考虑到每个学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培养时应当有不同的侧重。对于职业学校的课改在“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应达到的目标,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学习课程的兴趣。主要指教师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表现为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学习活动,显示出对课程学习的喜爱。

(二)自信心与意志力。主要是表现为通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体验到成功,逐渐树立起学好课程的自信心,逐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学习课程的态度与习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逐步培养出中职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

以上的这些目标是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牢牢把握。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结合学科特点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需要学生学习掌握:数据通信原理与实现技术、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及广域网原理、网络互联原理与技术等内容。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今后学习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络开发的基础。学好了这门课程,将会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系统性、应用性、抽象性、严谨性。课程自身的特点有别于其他课,需要教师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环节时,要以实训为主,让学生通过实训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遵循情感养成的规律

情感养成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很难通过具体的量化目标来进行衡量,学生只有在实训活动中才容易获得情感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多的是体验和感悟。通常在教学环节的组织过程中,由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为学生设定好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后,学生通过完成预设的任务,体验到所学的知识,从而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直接经验。如果想只通过一两次课就让学生对讲述的知识有所感悟,形成学生自己的经验,这是很不现实的。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中职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自控能力非常薄弱,学习基础较差,对理论知识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们,对“有用”、“实用”的内容很有兴趣,而且很乐于动手。例如:将五台电脑互相联通,形成一个小的网络,可以互相访问。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所学知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用网络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爱学习的情感和主动学知识的意识。

四、如何在教学环节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情感沟通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求教师要首先树立与学生人格平等的观念,不仅在课外与学生有着良好的情感交流,课堂上更需要与学生有心灵的碰撞。上课时,如果学生能较好的回答问题,我会微笑着与学生握握手;当学生成功完成了制定的实训任务时,我会故意说:“你真厉害,比我当学生时掌握的快多了!”用此种方式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肯定;当学生之间为某一问题讨论得面红耳赤时,我会对胜方说:“感谢你们为全班同学带来的精彩!”,然后又对败方说:“是你们让大家从错误中加深了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你们虽败犹荣!”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有不同意见,都会主动提出,享受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思考的乐趣。增强了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效果。

(二)创设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1.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设置悬念等方法,从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入手揭示课题,进行讲解。例如:讲解TCP/IP协议的时候,教师在机房里先用相关的DOS命令发几条信息,让信息内容在每个学生的电脑上都显示出来,然后提出问题:(1)为什么每台学生机上面都能看到教师刚才发的信息?(2)学生机发的信息能在其它每台学生机上看到吗?(3)学生机之间能实现指定的某两台机互相通信吗?(4)如何让几台机子之间能够互相连接?(5)每台连通的机子之间是怎样进行通信的?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要想发信息让指定的学生机看到,必须要保证这两台机子之间是通信畅通的。而保持通信畅通,除了装好网卡、插好网线,还要设置相应的IP地址。学生在思考中,获得了一种潜在的兴趣。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

2.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从成功中提高自信

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学生的学习基础多么差,多么讨厌这门课程,教师都应多肯定他的每点成绩,多鼓励、多表扬,多引导他们获取成功。课堂讲解的例题、课后作业、实训任务、考试题,一定要面向全体同学,不要过深、过难,避免因难度过大而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师善于去挖掘,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潜能,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学生尝到了学习进步的甜头,就能逐步克服学习上的自卑感,树立信心,激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3.多元的评价机制,起搏学生的内动力

篇(6)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热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保定学大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 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保定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1、保定学大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

【中央峰景校区】——保定市 新市区【山水华庭校区】——保定市 北市区【七一路教学点】——保定市 新市区

2、保定聚智堂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1578

【诚明校区】——保定北市区【少年宫校区】——保定新市区【新市场校区】——保定新市区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学大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任务。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

教育心得:

篇(7)

关键词 :就业计算机培训

传统的计算机培训体系主要依托于我国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等级考试而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完备性,在此观念下,高职计算机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为目的,随着我国就业市场的日益严重,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不再以等级考试证书为检验学生工作能力的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使用技能的考核,因此需要高职院校转变培训策略,构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培训策略。

1 当前高职计算机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学术应用型教育,高职教育要重点突出人才的实用性,因此高职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笔者多年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工作来看,当前高职院校在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1.1 对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定位不准确当前高职院校

对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认识存在着定位偏差的问题:首先没有与普通高等学术型院校组织的考试相分开,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因此组织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的科目也应该是以检验学生职业能力的相关等级考试内容,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组织的等级考试与本科学生型院校组织的考试基本相同,结果造成学生参加考试而获得效果与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多大的联系;其次高职院校对于考试没有清晰的定位,很多院校组织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过率,而没有意识到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本质要求即增强与检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最后过分重视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的含金量,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现实要求,即以学生的实际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检验与评价学生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准。

1.2 培训内容与实践要求相脱节高职院校在计算机

等级考试培训教学工作中,其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相关的内容,国家为了减轻大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的重点掌握,设定了考试大纲,虽然考试大纲的制定有利于突出重点知识,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培训的时候过分依赖考试大纲,强调学生的通过率,结果造成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以考试内容为主,虽然计算机等级考试是检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毕竟考试存在一些弊端。同时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过分强调提高学生考试的通过率,因此他们的教学内容也以考试内容为主,结果就会忽视对计算机实践技能知识的讲授,造成学生在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之后并没有与此岗位相适应的实践能力。

1.3 培训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工

作到目前为止虽然已经得到了高校管理者的重视,但是由于受到高校发展规模等方面的限制,高校计算机培训所依赖的基础设施还并不完善,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专职教师的人数还远远不能满足参加计算机考试培训的人数。“考证热”已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很多学生热衷于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他们将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作为获得就业的敲门砖,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并获得证书,而且有很大部分学生为了获得比别人更大的就业砝码,他们期望学习更高等级科目的学习,在此形式下,参加等级考试培训的学生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则非常有限,结果造成培训项目和人数受限;二是支撑学生进行考试训练的设备相对比较短缺,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设备仅能满足日常的教学实验,没有足够多的设备进行培训训练,导致学生实验环节不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1.4 影响培训教学的因素多以该院为例,基于计算机等级考试不属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培训学生往往是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培训上课多安排在学生的业余时间进行,培训中时有学生因为专业课程和专业实习等诸多因素而耽误培训学习。

2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培训策略

2.1 准确定位计算机等级考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培训体系的前提就是要科学定位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是要明确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本质要求,设定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但是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意识到它的本质特点,造成一种学生获得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是为了提高就业率的假象,因此要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明白参加计算机考试培训的本质目的;二是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选择适合本校教育特色的计算机考试内容,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教育场所,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培训时也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计算机考试模式;三是降低计算机职业资格证在学生中的地位。职业资格证只是学生获取就业机会的敲门砖,并不代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职业证书就可以获得就业岗位,因此要重视培训的过程,重视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而不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通过率上面。

2.2 构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

程体系是教师开展培训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基于当前“考证热”现象,高职院校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培训课程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要改变以考试而培训的观念,构建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计算机培训理念。在传统的计算机培训中,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他们会注重讲解与考试内容有关的知识点,结果形成了以考试内容为主的授课模式,此种模式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但是却与当前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高职院校要从培训理念上入手,提高对考试制度的正确认识;其次整合培训内容,满足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高职计算机考试课程应该根据企业对计算机人员的要求,立足于通过参加计算机考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去调整培训课程,强化培训内容的实效性;最后计算机考试培训的课程选择不应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书本知识,还要注重与实践知识的结合,计算机考试培训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因此教师在选择培训课程时要注重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有关的课程,比如在具体的培训中要尽可能将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具有应用相关计算机知识的能力。

2.3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培训教学模式首先要改变教

师在培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计算机考试培训活动中属于引导者和服务者,教师要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增强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原则,采取引导教学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积极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发挥提供氛围;其次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授课模式,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而且还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进而克服学生在参加计算机考试过程中的紧张情绪;最后要注重不同文化层面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不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热衷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培训时要重点观察学生的兴趣点,以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为突破口,通过个性化培训提高培训的效果。

2.4 提高培训师资的质量计算机培训工作离不开优

秀的教师团队,一是要增强教师对计算机岗位要求的准确判断能力,教师在计算机培训中要紧紧围绕市场工作岗位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不仅提高学生参加考试的通过率,还要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再教育支持力度,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三是高职院校要积极引进专业计算机培训教师人才,增加高职院校计算机培训教师的数量,进而保障学生参加计算机培训的学习质量,避免因为一个教师带多个班级而造成的精力不足的问题出现;四是高职院校要提高对计算机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尽可能增加资金、人力等投入,提高计算机考试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篇(8)

进行计算机职称考试的人都是职工,学习时间有限,而职称计算机培训内容较多,不管是模拟考试还是真正的考试,题量都比较大,经常有职工把握不好答题的速度和节奏,不能很好地分配答题时间,以至于无法准时完成考试。

如在答题过程中过分纠结于某一个题,在这道题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没有时间做后边其他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考试,避免浪费答题时间十分重要。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正确的答题方法应该是在答选择题时要凭第一印象快速做完,不应在这一部分耗费太多时间,时间花费越长越有可能出错,也会影响后面的答题。在做操作题时,不宜按题目的顺序,而应按照其难易程度答题,先做会做的有把握的,争取把该拿的分数得到,把不太会的、没有把握的题目放到最后去做。例如考试时Office2003的操作题包括3道Word题,2道Excel题和1道PPT题,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因为Word题较为简单,分值又高,所以应当点击“选题”先做练习过的Word题,如果有剩余时间再做其他的题目。

这样有针对性,高效率的答题方式,无论在模拟考试还是真正的考试中,都能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职工学员对于高效性的内心追求,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督促自己不断进步。

二、 创新方法,强化培训的策略性

参加职称计算机培训的都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他们十分注重教学的效率, 目的性较强,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职工们存在着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毅力等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培训过程应当避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提升培训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职工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如采取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激发职工学习的劲头,不断要求上进;利用PPT、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等多种高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的方法,可以增强职工的学习兴趣;而采用上机操作与书本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则可以锻炼职工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引导职工进行直观性联想的形象教学法,能够让职工融会贯通,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强对计算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效果。例如,有些职工学员年纪较大,以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所以有些快捷键的位置总是记不住,做Word操作题时,经常忘记颜色设置、行间距、加粗、对齐对应的按键在哪,这时就可以教他们一个小口诀:“换颜色点右上黑A,字体加粗找右上黑B,居中点右上长短横线,缩进行距在右键段落里。”这样把功能、位置都放进了口诀,就可以让学员把经常遗忘的一些快捷键很快记住。

好的教学方法,是科学的课程设置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增强职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完成职称计算机的培训。

三、 定期评测,营造竞争氛围

篇(9)

1 “高原现象”分析

1.1 培训层次乱

笔者参加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几乎所有的培训形式都不分学科、年龄等层次结构。各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出动,使培训降低了与各学科的整合,忽视了老教师的接受水平,导致青年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满足各层次、岗位、学科教师的需求。

1)学科层次。学校不同岗位的教师对计算机培训内容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学校计算机学科的教师、非计算机学科的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等应用计算机的方式有区别。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计算机学科教师有一部分是其他学科转行的,对这部分人员要加大技术培训(如校园网络、课堂广播),使他们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工作;非计算机学科的教师需要加大对计算机教学工具(如PPT、白板)的培训;学校管理人员由于业务需要,要加大对各办公软件(如EXCEL)的培训。在培训时,部分培训学校没有认清实际,搞一刀切,不将参训教师分清学科层次就盲目培训,使很多参训教师不能学以致用,甚至学到的知识不能用。

1.2 年龄层次

目前阶段,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普遍不均等,老教师、中年教师还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各年龄段教师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学习进度有差异,各自对计算机培训的需求也不一样。老教师需求计算机公共基础与应用基础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操作熟练性、巩固培训;中年教师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与技术基础培训,特别是一些计算机常见问题的处理;而对于各农村中小学校的青年教师与每年招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整体计算机水平远远高于学校原有教职工的平均水平,他们更多需求的是对计算机新技术、新事物的不断开发与创新。

不同年龄阶段共同培训的形式,没有根据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实际需要与可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很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各自的需要。

2 培训实效低

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已经进行了多次计算机培训,但是在某些农村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里,仍然会出现一位学科教师上课、多位教师齐上阵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便是针对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实效低,其中,培训内容重复、缺乏计划性,重理论、轻应用便是直接原因。

2.1 重复,缺乏计划性

长期以来,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培训,缺少必要的直接领导部门,不能指导各地的培训工作,使培训活动处于无组织无领导状态。培训全凭个人意愿,学校安排,上级要求。培训活动缺少师资培训计划,无步骤、无重点、无培训教材。每次培训活动涉及的广度都很广,许多内容重复培训。由于无计划,培训不能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形成系统的计算机培训。每次培训,时间短,任务急,没有长期规划,形成稳定的学习过程,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于是再次开展培训,形成重复循环。重复培训,浪费时间,无形中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个人学习负担,部分教师对计算机产生畏难、厌烦情绪。

2.2 重理论,轻应用

计算机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而非制造者和开发者。他们最需强化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而非理论知识的大量积累。那么,针对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就要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知识教学为辅。然而,许多培训活动重点偏离,不注重讲述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方法与技巧,没有留给教师充分的上机时间,而是花大力气搞专题讲座,搞知识细化。结果培训结束后,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只能自己钻研笔记,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一部分教师似是而非、不会用,一部分教师理解、用不好,不能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解决“高原现象”的对策

解决“高原现象”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必须分析农村教师当前的培训现状以及教师对待培训的心态,深刻认识“计划”面临的艰巨性,从而找到舒缓之法,让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利渡过“高原”。

3.1 以受训教师为中心,关注受训教师需求

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授教养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授教养方法,优化教授教养效果。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要害所在。所以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剖析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这是制订培训方案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手段上的基本要求。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3.2 针对差异,分层培训

根据中小学校的区域差异、教师的年龄现象以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授教养安排。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然后把问题汇总,再对那些教师迫切需要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授教养。培训工作可从骨干教师和勇于探索的教师中优先展开,尤其是那些已具备一定教育技术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有条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的领军人物,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励自己,并引领更多的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前进。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说课、评课等评比活动,或教学课件、论文成果的展示,并抓住这一契机,让那些有张力的学科教师从中凸现出来,从而影响整个培训系统的发展态势。又如校内某些学科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教学和科研较为突出,应着力将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实践,实现学科教育技术应用的优先突破。

篇(10)

在互相帮助,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十分注重这种教学法的运用。因为注重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是“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又一重要特征。所以,“结对共享”和“教法研讨”两项活动被安排在每一模块的学习中,学员们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教法研讨是让学员讨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将要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等。每个学员都按严格的要求创设规范的文件夹,且设置共享、、、、、

上一篇: 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 下一篇: 技术创新投资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