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5:02: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诊断课堂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诊断“;后新课改”时代;课堂效率;课堂文化;课堂干预
始于2001年的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经历了实验、推广、普及等阶段后,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当前深刻反思、大力调整、配套改革、保障实效正在成为今后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与现实诉求。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4年9月4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2014年12月8日,教育部举办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这些举措在第8次课改的基础上又做了推进,标志着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进了“后新课改”时代。以往人们都认为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一致确信“成也教师、败也教师”,然而大量的事实证明,教师的观念、角色、行为等都受制于所在环境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才是后台根基。课堂教学诊断对课堂教学的达成度给予评价和分析问题,但其本质就是对组织文化的诊视、分析、判断与改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是“后新课改”时代的重要标志,而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诊断作为课堂组织文化有效干预行动,是我国“后新课改”时代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
一、课堂教学诊断的本质与特征
顾名思义,课堂教学诊断的行为依据发生于课堂,信息获取的方式是观察,而效果体现在诊断上。课堂教学诊断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有区别,它带有明确的目的,在广泛搜集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整理、发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因此,课堂教学诊断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诊视’和‘判断’,协助师生发现课堂教学或学习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2]其本质是课堂组织文化诊断。组织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在生产与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团队意识、集体氛围、团体归属感、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对组织成员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辐射等功能。[3]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4个层次组成。课堂物质文化是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承载着特定的教育教学价值观;课堂制度文化是维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体现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学校对课堂教学的特定要求;课堂行为文化是维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直接推动力,集中体现了课堂师生主体的思想观念、角色选择、行为规范,不但决定着行为结果,而且直接影响着行为主体下一步的行为取向与行动决策;课堂精神文化是维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内在动力,凝聚着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对教育教学的特定规定性要求与价值追求。课堂教学诊断以教学诊断思维为核心,以课堂教学问题为中心,以课堂干预行动为手段,以课堂行为文化为焦点,通过对课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诊断,实现优化课堂教学品质、促进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之目的,具有人本性、发展性、教育性、诊断性与功效性等特征。人本性特征要求课堂教学诊断十分重视“人”的作用与功能,因为课堂教学出现的任何“问题”大都与“人”有关,坚持“人之问题”的原则是课堂教学诊断的首要原则;发展性特征要求课堂教学诊断必须以解决问题为手段、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而遵循“人之发展”原则是课堂教学诊断目标实现的基本原则;教育性特征是由课堂教学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所决定的,课堂教学诊断通过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认识、发现、分析与解决,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效益与效果,而坚持“人之发展教育”是发挥课堂教学诊断效能的必然要求;诊断性特征是课堂教学诊断的本质特征,通过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找出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将这种“差距”视为课堂教学改进与完善的重要切入点,但这种由“差距”而呈现的“问题”指明了课堂教学改进方向;功效性特征要求课堂教学诊断不摆花架子,遵循形式简约、过程简洁、步骤简明、技术简易、效果鲜明原则。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诊断是理论与实践、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他人诊断与自我诊断的统一,集中着眼于实然问题而指向于应然发展。
二、课堂教学诊断的主体与类型
前文指出课堂教学诊断本质是课堂组织文化诊断,但是课堂教学诊断的实施包括课堂教学诊断主体、课堂教学诊断类型与层次,这些也是课堂教学诊断模型建构的关键要素。纵观课堂教学诊断研究文献资料和课堂教学诊断实践,中外大多学者仅将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师同行视为课堂教学诊断主体,这种看法严重削弱了课堂教学诊断功效。既然教和学是两个主体的行为,既然课堂教学行为存在教师和学生,那末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基于课堂特有时空的主体间的唤醒、引领、指导与合作学习,主体间性是教学的本质属性。执教教师本人是课堂教学诊断的重要主体,由执教教师本人为主体开展的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可称之为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从教学诊断的全部活动来看,自我诊断是各种诊断方式的基础,无论什么诊断方式都要转化为自我认同才能产生效用”;[4]学生是课堂教学诊断的另一重要主体,着眼于学生学习问题、指向于学生自主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课堂教学诊断是教师教学诊断与学生学习诊断的统一,离开了对学生学习的诊断和学生学习诊断,课堂教学诊断的功效将无法实现;家长作为课堂教学利益相关者,也是课堂教学诊断的主体之一,尤其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FC)、慕课(MassivelyOpenOnlineCourse,MOOC)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形式的出现与逐步推广,家长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因此,作为“后新课改”时代高效课堂有效干预行动的课堂教学诊断,就构成了教育专家引领、学校领导支持、教师同行帮助、执教教师为主、所教学生配合、家长协助的全面的干预机制。金•S•卡梅隆(KimS.Cameron)和罗伯特•E•奎因(RobertE.Ouinn)将组织文化类型分为等级森严式文化、市场为先式文化、部落式文化和临时体制式文化4种类型;[5]班建武依据上述分类原则,将学校文化分为情感导向文化、管理导向文化、创新导向文化与升学率导向文化等4种类型。[6]由于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同时又具有“课堂”特性。因此,可将课堂文化分为民主性文化、专制性文化、放任性文化与管束性文化等4大类。依据文化构成形态特征,课堂文化包括课堂物质文化、课堂制度文化、课堂行为文化和课堂精神文化等4个层次;因而课堂教学诊断也相应地分为课堂物质文化诊断、课堂制度文化诊断、课堂行为文化诊断和课堂精神文化诊断等4个层级。课堂物质文化依据空间位置包括教室门窗布局(室内采光通风状况)、讲台课桌摆放(座位摆列方式、讲台位置以及讲台、课桌上的陈列物品等)、室内环境布置(板报、标语、书架以及花草摆放等)等3部分内容;依据文化功能,包括实用性物质文化(如讲台、课桌、教具等)观赏性物质文化(如花草摆放、壁画等)和激励性物质文化(如室内标语、名人名言等)等3部分。[7]调查发现,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课堂物质文化也呈现很大差别。尽管国家层面上已经提出标准化教室和班级编额的要求,但不少地方的课堂物质文化层面还不同程序存在班额人数膨胀化、课桌摆放工具化、室内环境单调化、张贴标语血腥化等问题。课堂制度文化依据指向行为主体可分为教师课堂教学制度(如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制度等)和学生课堂课堂学习制度(如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制度等)两个方面;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堂教学准备制度(如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学生预习制度等)、课堂教学实施制度(如课程教学规范、课堂纪律要求等)、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作业布置及批改制度等)等三个方面;依据课堂教学物质文化的抽象程度,可分为课堂规则行为要求、课堂组织结构规则和课堂深层观念影响等三个方面。[8]通过师生访谈与课堂现场观察发现,当前课堂制度文化层面主要存在教师专断霸权、教师惩罚滥用、课堂暴力冲突、规则执行不力以及管理人性化缺失、工具化泛滥等问题。课堂行为文化包括教师行为文化与学生行为文化两个方面。依据行为性质,教师行为文化包括程序性教学行为(如教学设计、板书等)、生成性教学行为和策略性教学行为,学生行为文化包括程序性学习行动、生成性学习行为和策略性学习行动;依据行为出现的时间,教师行为文化可分为教学前行为、教学中行为、教学后行为,学生行为文化可分为课前行为、课中行为、课后行为等;依据行为结构,教师教学行为可分为教学基础行为(如体态语、口头语、书面语、课程语等)、教学技术行为(如教学设计、课题导入、讲解、提问、课题管理、媒体使用、练习、试题编制、教学诊断等)、教学组织行为(如人格适应、环境适应、师生关系等)等,学生学习行为可分为学习基础行为、学习技术行为、学习组织行为等;依据行为功能,教师教学行为可分为主要教学行为(如教师主导的行为、师生互动的行为、教师指导的行为等)、辅助教学行为(如动机激发策略、课堂交流策略、学习强化策略、教师积极期望策略等)和教学管理行为(如教学组织行为、问题管理行为、课堂时间管理行为等),[9]学生学习行为可分主要学习行为、辅助学习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为等。当前在课堂行为文化层面上主要存在师生行为失当、师生行为失范、师生行为失控、师生互动失调和师生互动混乱等问题。课堂精神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例如接触、交流、对话等而构建的价值体系及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思维范式、角色定位、行为方式以及行为结果等,具有较强特殊性、情境性、隐蔽性与弥散性等特点。当前课堂精神文化层面的问题主要包括观念错位、角色混乱、行为偏差与效果不佳等。课堂教学诊断要根据课堂文化的4个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进行分析诊断。我们既要关注具体的事实,然而更要从本质上找深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文化诊断的目的,真正体现文化干预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诊断的策略与技术
前些时候,有效课堂作为教改的核心,引起过广泛的讨论。在“后新课改”时期,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历史延续,也是“后新课改”时代对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而高效课堂是“技术与艺术构成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技术—课堂技艺—课堂艺术’勾勒出了高效课堂建构的线路图”。[10]课堂教学诊断以现代教育教学价值观为指导,利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工具,遵循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致力于解决课堂文化中诸如课堂物质文化、课堂制度文化、课堂行为文化和课堂精神文化层面的问题,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措施。课堂教学诊断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认识、发现,更是对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甄别与解决。针对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必须依据病症来探究病因、落实病位、分辨病性、诠释病机,同时要提出诊断处方并予以效果验证。因此,课堂教学诊断目标的实现,必须采行分层分类诊断策略、主体协同诊断策略与建章立制保障策略,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诊断学力与学生的课堂学习诊断学力。首先,坚持分层分类诊断策略,即依据课堂教学问题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采用不同的甄别方式、诊断方法与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基本原则是坚持针对性、以人文本和焦点解决发展之道。例如,针对课堂制度文化层面出现的问题,属于课堂教学第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制造者(责任人)往往是教师,问题爆发的导火索往往都是由教师对课堂制度的制定或执行行为而导致的诸如教师专断霸权、教师惩罚滥用、课堂暴力冲突、规则执行不力以及管理人性化缺失、工具化泛滥等问题,解决的途径也应根据不同类别的问题给予不同的解决措施,而关键是通过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身教育者角色、改进自身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坚持主体协同诊断策略,即坚持新课改“发展为本”的理念,以主体协同为基础,以信任合作为前提,以合作学习为方式,以适合性教育为原则,以教学专家、学校领导、教师同行、执教教师、班主任、学生以及家长等多主体协同、全方位互动为机制,理顺并聚合教育力量,优化并整合教学程序,渗透并融合现代教育价值观,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11]其本质是激发、唤醒并聚合教育教学利益相关者的主体意识与主体精神,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构建学习共同体。例如,针对课堂物质文化层面出现的诸如班额人数膨胀化、课桌摆放工具化、室内环境单调化、张贴标语血腥化等问题,解决的途径必须发挥学校、班级甚至家庭、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力量,才能切实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第三,坚持建章立制保障策略,即坚持诊断自觉与诊断制度相结合,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班级作业组、年级组、教师个人以及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诊断的正常开展与有序推进,完善专家督导制度,确保教师的教学能够经常地、连续地得到专家指导,制订教师进修制度,确保教师知识学习和知识更新,还应该制定家长和社会反映的听取制度,广泛地接受家长与社会对于课堂文化建设的参与,以实现课堂教学诊断的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与现代化。课堂教学诊断的核心内容是组织的一致性程度和自主驾驭程度的诊断以及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的诊断,但诊断的切入点要从司空见惯的行为现象入手,[12]因而建章立制的内容不但要明确诊断周期、范围、时间、人员,还要依据诊断规律明确诊断的切入点、方法、原则、步骤、措施等内容,确保课堂教学诊断的常态化、规范化与科学化。课堂教学诊断技术工具与操作过程关系密切,是课堂教学诊断模型建构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课堂教学诊断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诊断技术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考试测验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视频分析法、师生访谈法、团体会诊法、四诊(望闻问切)合参法以及电脑诊断法等;一类是诊断操作技术,包括三角分析技术、教学差距图技术、5W1H技术①、程度坐标技术、逻辑树关联技术、SWOT技术②、关键词检验技术、临床指导技术、时动分析技术、作品分析技术以及心理测试技术等。课堂教学诊断操作过程主要包括问题发现过程(诊视)、问题分析过程(判断)、问题解决过程(处方)和实践验证过程(疗效)等4个程序。需要明确的是,课堂教学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正确解读问题的正向功能、寻求问题解决之道才是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到“问题”本身的提醒功能。因此,问题不仅仅是“标准-现状”,而是“表征+本体+根源+提醒”;问题也不仅仅是错误或缺点,而是指明了课堂教学诊断的方位与方向:如果诊断者看不到问题本身所蕴含的正能量,将是课堂教学的重大灾难。如课堂行为文化层面出现了师生互动失调问题,其表征是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予理答或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不予配合,本体是由于师生互动能量交流受阻而导致教师指导学习失效,根源是师生适合度不高,这就提醒教师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四、课堂教学诊断的时代价值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诊断是“后新课改”时代高效课堂有效干预行动,以教育专家引领、学校领导支持、教师同行帮助、执教教师为主、所教学生配合、家长协助为干预机制,通过对课堂物质文化、课堂制度文化、课堂行为文化、课堂精神文化等课堂文化不同层面的诊断,实现课堂教学诊断促进师生发展之目的。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角色行为与生活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成为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翻转课堂、慕课在我国的持续蔓延,铸就了现代教育教学领域新景观,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进程,进而实现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永恒追求,而课堂教学诊断以多元化诊断主体、分类分层诊断客体、规范化实施程序、科学化操作模型、现代化技术工具,必将担负起“后新课改”时代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
作者:尹达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5号)[EB/OL](.2014-09-04).
[2]尹达.课堂教学诊断研究总结与展望[J].教师教育学报,2014(6):54-61.
[3]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4]严先元.教师怎样作教学诊断[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
[5][美]金•S•卡梅隆,罗伯特•E•奎因.组织文化诊断与变革[M].谢晓龙,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34.
[6]班建武.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的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72-173.
[7]车伟艳,司庆栋.课堂物质文化:特征分析及构建策略[J].考试周刊,2009(8):213-214.
[8]王彬.课堂制度文化的诠释与重塑[J].当代教育科学,2006(18):14-16.
[9]蒋晓东.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研究[EB/OL].(2012-12-21).
2引入临床病例的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症状学部分时,应尽量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联系起来。上面已经提到,如果学生本人以前患过某种疾病或者学生接触的人群中某人患过某病,这些学生就会很快把书本知识与自己对此疾病的认识结合起来加以理解,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症状学部分的内容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典型病例。典型病例可以包括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病历、检查结果、器械检查结果、治疗过程中的讨论和医患沟通。让学生在模拟真实临床环境的情境中体会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了解临床医师是如何应用物理诊断学的通用理论对复杂多样的患者进行诊断分析、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也训练了学生的诊断思维能力,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提前精心准备一些经典的常见临床病例,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疾病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才能较好地把物理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真实临床病例结合起来。如在讲述腹痛这一节时,可以根据教师的临床工作实践在课件中讲解急诊室常见的以腹痛待查就诊最终确诊的几个真实的典型病例:(1)急性胃肠炎。(2)宫外孕。(3)急性心肌梗死。(4)输尿管结石嵌顿。以PPT的形式将真实病历的照片、化验单、B超检查单、心电图等多种原始资料展示出来,以一个个就诊小故事进行讲授。这样,医学生们能够直观而充分的了解同一症状不同疾病的疾病转归、诊断过程和伴随症状的差别,以及诊断策略的区别。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一般较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在症状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和迷茫。但这些临床实例恰恰能让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更好理解西医和中医在接诊患者时思维的相似点,症状学需要整体观和全局观,这和中医的诊断思路不谋而合。
3中西医联系比较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在学习物理诊断学前,根据教学计划,已经学习完中医诊断学。两门课程无论从课程内容上,还是思维方式上均有巨大差异,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在学习物理诊断学时,会有很多受先入为主课程的影响。我校物理诊断教研室的教师们根据这一课程设置特点,在课堂讲授中将中西医诊断进行对照比较教学。虽然中医诊断学和物理诊断学有很大差别,但也有许多相似相关之处。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其中的问诊其实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病史采集相似,只是内容有不同之处;望诊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视诊相似;闻诊相当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听诊和嗅诊;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其中切脉与西诊中脉搏检查相似,而按诊与西诊中触诊相关。西医诊断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的阳性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来诊断疾病,中医诊断是在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进行诊断疾病、辨别证候。联系比较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物理诊断学教师大部分来源于西医院校和西医医院临床医师,由于注重自身的中医知识的学习,均能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和原理,且经常和中医交流教学经验。实践证明,这种针对学生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受学生欢迎,更容易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疑惑。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15002
1引言
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效果中一定要突出实用性。汽车综合故障诊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使学生理解掌握透彻,教学必须要有实物依托,不能纯粹的理论教学,也不能先理论再实践,而是需要理实一体化。下面以一堂汽车制动跑偏故障诊断的课为例介绍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设计。
2传统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通常把教学内容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两部分,两者之间泾渭分明。首先,在教室里上理论课,教师讲解汽车制动跑偏现象、汽车制动跑偏故障原因分析、汽车制动跑偏故障诊断维修等,然后上实训课。在实训课上,实训前的准备工作由教师一人完成,然后教师演示一遍检测过程,最后分组让学生轮流操作。这种教学设计很不完善,容易存在如下问题:
2.1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
理论授课时学生根本没有见过制动试验台,没有一个感官认知。讲解仪器的结构,原理等这些学生根本就很难理解掌握,这样造成实训时学生不容易上手操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出现。
2.2实训效果不理想
分组进行操作一般是按学号,几个人一组,一起进行操作,并且学生只是机械模仿教师操作,一窝蜂似的堆在一起,没有很好的小组分工协作。不能使每位同学都能很好的掌握整个检测流程。
2.3不易考核
由于整个的检测过程学生并没有参与,只是操作一下检测仪器,而且不是每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所以考核一般是通过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来进行评判。这种考核办法非常不完善,实验报告是课下完成的,就不可避免有学生抄袭现象,根本也不会去认真地对检测结果分析从而查找故障原因,这样就起不到检验的目的。
3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仿真或实际的生产现场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能力、教学场所、教学手段上的一体化。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简单组合,而是学生从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住重点、难点,掌握现场教学中所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及维修知识。其次,教师要先充分了解实训现场,详细规划好实训内容,使得教学过程井井有条。最后,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程小结了解学生了解哪些知识、掌握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尚有欠缺,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增减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就奇瑞A3轿车的制动跑偏故障诊断为例具体介绍六步教学法的应用和各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所应该完成的任务。
故障描述:汽车行车制动时,制动跑偏。
学习任务:学生为客户解决汽车行车制动跑偏的故障,能根据客户描述的现象搜集信息,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借助待修车辆的维修资料,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准备任务相关的工作场所、仪器、工具;确定排除故障的检测内容、检测方法、诊断流程、诊断标准,正确诊断、排除故障。同时,在修复过程中充分考虑安全、环保、经济等因素。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与客户交流、查阅相关维修技术资料等方式获取车辆信息;
(2)能够正确描述和记录汽车制动跑偏的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原因分析;
(3)能够正确制定故障诊断工作计划,并与小组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4)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检测设备对故障车辆进行故障诊断;
(5)能够正确记录、分析各种检测结果并做出故障判断;
(6)能够进行故障维修并能对维修结果进行检验;
(7)能够正确填写任务工单;
(8)能够从典型的故障案例中找出汽车制动跑偏故障的共性。
学习内容:分析故障原因,制定诊断计划;进行轮胎异常磨损、同轴车轮制动力不等、制动系统检测、悬架性能、车轮定位的检查;进行修复工作。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目前,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中,我认为六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较为合理。
六步教学法以项目为驱动,以能力为本位,以实际操作为指导贯穿于整个典型任务的教学过程。将整个教学划分了六个步骤分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阶段。六个环节为闭环系统,环环渗透,如图1所示。
3.1资讯阶段
汽车制动跑偏作为一个常见案例,是汽车4S店售后维修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把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任务的形式,不单单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学习的目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故障车辆,并明确工作任务。分发车辆维修资料、维修工单、任务工单,学生再进行资料的搜集。
学生完成本次任务必须掌握以下知识:
①汽车制动跑偏的原因有哪些?
②制动试验台的使用?
③四轮定位仪的使用?
④制动系统、轮胎、悬架的检查要点?
教师在咨询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并且要提供给学生能够查找到此类资料的网址或书籍由学生自行完成。
3.2计划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协作学习能力。主要任务利用上一个阶段所搜集的信息针对汽车制动跑偏这个任务来制作项目实践操作之前的工作计划草案,选定仪器设备、制定检测与故障排除工作计划。
3.3决策阶段
这个阶段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根据工作计划来制定较为系统最终工作方案。以四人组为例任务可分为四个部分:故障诊断的思路、仪器的操作、检查结果的分析及修理、车间卫生的清扫。这个阶段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环节,团队互助完成任务。
3.4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动手完成故障排除。实施期间要谨记生产车间的7S管理理念,把安全放在首位。比如:操作制动试验台前必须检查好试验台的状况,做到仪器安全、人员安全,从而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3.5检查阶段
对汽车制动跑偏故障排除结果进行检查,这个阶段分为组间互检和教师检查两个部分组成,此过程也体现了注重过程化的考核和成绩的综合评定。
3.6评估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汇总与展示,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给出完成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随机挑选一个小组展示本次学习的成果。
4总结
六步教学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实行,在精心的设计和倾心的施教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尚未发现的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挖掘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朱桂英.一堂汽车检测课的教学设计[J].科教与产业论坛,2012,(11).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本文作者参加市区校教研活动,听课、评比之节,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58.6%的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疏于观察,或缺乏正确诊断。批评的多,耐心指导的少,集体纠正的多,个别指导的少,纠错时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与追求高效课堂的目标还有差距。
二、原因分析
1.教育理念落后,不能适应新常态新发展。有的人把教师当做一个职业(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事业,不能与时俱进地主动学习,不能真正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发展自我,缺少专业自觉、文化自觉与人文关怀。
2.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钻研教材不够。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项(水平较高),其他体育项目是在大学里普修的(水平一般),而中学教学内容极其广泛,所以不钻研教材在教学中是很难发现问题,更谈不上科学诊断。如学生在学习立定跳远技术时,动作不协调(摆臂动作不协调;两脚有力不一致;上下肢动作不协调等),同时犯几个错误,教师不能准确地诊断先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更有效。
3.教学经验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体育教学的室外实践课不同于室内理论课,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讲解、示范,教给学生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调整队伍,组织教学,考虑练习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有趣性、安全性,以及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等。所以对于新教师来说,需要关注的点太多,一下子很难驾驭课堂;对于老教师来说,不注意积累经验,驾驭课堂的能力也难以提高。教学经验来自于平时的积累,体育老师课时多,笔头懒,不善于总结,课堂中疏于观察,缺乏正确的诊断也是常有现象。
4.教学方法枯燥,教学模式单一。教师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有时候片面地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过少,一旦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时间更少,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就下课,所以就出现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困惑出课堂。
5.师生关系紧张,教师没能换位思考。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教育教学新常态下的新要求,有时学生在练习时,体育教师站在旁边指导,学生更紧张,动作完成的质量更差,这说明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教师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学生,不能真正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没有想过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以什么方式教我?
三、诊断策略
1.树立观察意识。体育教师要善于审视体育教学改革的意图、方向和脉络,不能只低头教书,还要学会抬头看路。学会观察学生、观察课堂是追求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根据课改新要求,加强课堂观察,树立观察意识,关注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做到的。
2.提高观察能力。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支点和基石。如学生练习跳绳时,断绳次数较多,教师就要仔细观察,是绳子太长或太短,甩绳时一手高一手低、持绳两手距离太小或太大,动作不协调(左右手不协调或左右腿不协调?手快脚慢或手慢脚快?),学生跳起腾空时间不足或高度不够,还是因为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跳不动等造成断绳的?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学生断绳的主要原因,再确定正确的纠错方法,这一切都建立在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之上,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难发现问题的。为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教研,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有效科学诊断。视诊―问诊―诊断是科学诊断的途径。即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发现问题后,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与需求,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凭借多年教学经验进行科学诊断。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摆臂与蹬地动作的协调配合及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难点是屈膝、收腹、小腿前伸。它是力量、速度和协调相结合的项目,对学生下肢爆发力和协调性要求较高,初三(1)班学生陈某某在练习时两次起跳,教师就要科学诊断出他错误的原因,是下肢动作不协调,求胜心切借助预跳起跳,两脚用力不均,腿部没有力量,还是习惯性动作等?通过观察与分析,加之对该生的了解,诊断结果是:陈某某动作比较协调,力量一般,就是一种习惯动作,教师为其制定了连续向上跳起和连续向前小跳等个性化练习套餐,很快帮助其改正错误动作。
为此,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不仅要会做,还要会教。要发现学生练习时的问题症结所在,这就靠平时注重积累,不断总结经验,准确诊断不同学生所犯错误动作的原因。
4.做到有的放矢。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教师做到知此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体育教学看似面向全体,实际是面向每一个个体,在同一种错误背后,往往犯错的原因是不相同的,当然纠错的方法也应不同。为此,体育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教法,准确剖析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及时确定纠正方法,纠错时还要因人而异,注意区别对待,适时调整,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不仅要发现学生技术上的存在的问题,而且要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如:我校初三(1)班有一名女生,上体育课态度不端正,做任何练习都马马虎虎,体育成绩好坏从来不上心,通过了解,该生文化课成绩不好,也不想考高中,所以体育中考能考多少分,对于她来说无所谓。针对这一情况,我对其进行了思想教育,谈了健康是人的生命第一要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离不开健康的身体,社会需要健康的人,家庭需要健康的人。谈话以后,通过一个月的努力,该生在体育中考中获得满分,出了考场,该生给教师大大的拥抱,这是对自己最大的奖赏,也是对教师最大的奖赏。
1.巡查方式
课堂常规巡查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值周行政的每周不定期巡查,在全面巡查全校整体课堂教学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时在每周行政会上进行通报,让学校领导对新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基本上做到心中有底;二是教学行政课堂常规巡查,主要是分管教学的校级领导、教导处主任每日轮流巡查,每次督查的对象可以集中在一个年级,督查内容可以集中在某一个教学环节,有时候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需要开展专项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详细记载,每周五进行汇总,并就突出的成绩和问题在周日教师例会上点评,起到正面导向和负面警戒作用;三是级长每日巡查,做到早读、晚读、晚修、晚辅导、20分钟习字、一课堂、二课堂每个教学环节必查,并评出等级记录,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本级组教师沟通并督促整改,达到及时校正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规范新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
2.巡查内容
课堂常规巡查主要是“五查五看”:一查师生课前准备,看教师是否提前候课,是否带教案进教室,相关教学媒介准备是否提前做好,教师是否关注、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是否有迟到、缺勤现象;二查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情况,看教师是否按课表上课,该教师教学是否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进度同步,特别是教师有没有“霸占”艺术、体育、常识等课程的现象;三查教学媒体使用,看教学设备安装、调试是否到位,使用是否科学、合理,教学媒体辅助功能是否起到作用;四查教师课堂组织,看教师课堂调控是否收放自如、课堂组织形式是否灵活多样、调控策略是否科学、有效;五查学生课堂纪律,看学生课堂“三姿”(读书、写字、拿笔)是否规范,课堂学习习惯是否养成,课堂学习状态是否投入,学生课堂纪律是否动静分明等几个方面。每项督查结果采用评等级(分A,B,C三等)与描述(重要情况记载)相结合的方式计入《课堂教学常规督查记载表》。
教学督查情况记录表
3.巡查结果
各督查人如实记载每次督查情况并对各督查项目评出A,B,C三等,A等记5分,B等记4分,C等记3分。各督查人每周五下午放学前将督查记录本交教导处统一呈副校长阅签,每周教师例会上综合点评。每月月末最后一周的周五由教导处汇总后交德育处纳入每月文明班级评比。每学期末,将每位教师的课堂常规督查结果综合得分情况按20%的权重纳入教师期末综合考核评价。
二、 “闻”――课堂调研式的诊断
“闻”即“听”,听课、评课(也叫观课、看课、议课)是课堂教学评价与诊断的最客观、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课堂调研其实是以教师课堂教学为载体,从教学理论或者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演绎或归纳出对教学价值偏差进行捕捉和原因分析的活动,其实质是一种经过一定抽象的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的科学方法,强调的是典型的、集中的、实质的、有很强针对性的诊断与评价。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听课、评课,许多教育专家、教育机构都有专门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一线教师也都轻车熟路,不再赘述。这里主要结合开展课堂调研的实际做法从开展课堂调研的时机、不同时机开展课堂调研的关注点、参加调研的人员、调研结果反馈与处理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见下表)。
三、 “问”――师生、家长评教式的诊断
1.问新教师
评价诊断人通过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和新教师进行随机(含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交谈和聊天,探讨关于课堂教学的话题,从而了解新教师对该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认识、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常用的基本教学策略、主要的教学手段、长期的困惑等,及时指出其存在的误区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2.问中层干部
备课组长、年级级长、科长是和新教师相处最近、接触最多、深入其课堂教学最频繁的中层干部,他们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和诊断最具发言权。因此,他们对新教师课堂教学给予的客观评价和反馈往往是学校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诊断的重要参数和依据。
3.问学生和家长
学生、家长评教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对教学过程、教学成果、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水平的价值判断。学校通过家委会、大型家长会、教学开放日等活动,科学设计学生、家长评教的问卷表,严密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如实统计问卷调查的数据,客观进行数据分析,是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 “测”――课堂检测式的调研
1.精心设计检测内容
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检测题,既要有巩固知识和技能的,又要有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适合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实际的选做题,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发展。同时做到题目少而精,控制时间,题型具有代表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检测题要突出重点知识,注重综合拓展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把握检测时机
合理有效的课堂检测应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绝不仅仅是最后几分钟的事情,它应该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课堂检测也一样要根据具体情况,依据不同的目的进行设计。如课前5~8分钟的检测,主要是针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的检测,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查缺补漏,以便为这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课中10~15分钟的检测,针对课本上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学案导学,编制富有针对性的题目,以便了解学生理解问题的思路方法,反馈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巩固。课后5~8分钟的检测,针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的检测,检测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检测的结果,调节课后作业的数量、内容及难易程度,为学生的课后辅导提供依据。一般来说,前两种检测主要由授课教师组织完成,其数据采用观测统计方式为宜,后一种检测可以由评价、诊断者组织完成,其数据可以作为诊断重点分析、参考的数据。
3.采用有效的检测形式
要想提高课堂检测的有效性,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才能乐学善思,才能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灵活的检测形式,如有效性提问检测、有效性练习检测、板书检测、作业检测、竞赛检测、答题卡式检测等。
当然,课堂教学诊断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科学的工程。如何准确、真实、客观地诊断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对新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堂价值观、学生观作出评判,让优秀教师留下来、干得好,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翻转课堂;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课堂教学;实证研究;教学实践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automobile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classroom teaching;empirical study;teach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194-03
1 研究背景
1.1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教学现状
目前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结构体系,它将汽车结构、检修及故障诊断相互分离。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先理论后实验,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性差,没能充分结合该课程的特点组织教学,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也受到影响。②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比如ESP由原来的常规制动系统发展到后来的ABS,再发展到ESP等。但目前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没能及时反映出涉及的前沿技术。③教学方法不够生动,缺乏丰富性。尽管现在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板书进步,但仍摆脱不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④教学考核方式单一。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技术的教学考核方式只重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卷面考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考核权重分配不合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翻转课堂模式为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1.3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采用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通过调研分析,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这门课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学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
其次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一堂课下来,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将课堂和企业一线完美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能够胜任企业的一线工作需要,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再者作为大学生,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自主学习,尽管少量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但在同学、教师的带动下,能够胜任对大部分知识内容的自主学习。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5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有两个班级,在本次研究中选取1班级为试点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2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两个班级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局限性。
2.2 研究思路
翻转课堂模式设计思路见图1。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这门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内容包括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学习内容导读”;第二模块为“课堂外―学习知识”;第三模块为“课堂内:内化知识”。
2.2.1 学习内容导读
为保证学生课堂外自主学习有效、有目标的开展,教师应在前一课程的末尾布置下一课程的学习要求。以提问的方式明确新课程的知识要点、关键步骤,设计一个实践性的任务;学生依据“导读”中的实践性任务,思索实践性任务的解决方法。本模块目的是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求知欲望,形成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
下面以“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为例,其学习内容导读布置如下:①案例视频:汽车行驶中,踩下制动踏板车辆不减速,即使连续踩几脚制动也无明显作用。②问题提出:制动系统的各组成机构及作用?视频中故障现象有哪些?总结该故障的原因都有哪些?分析故障诊断流程?
学生带着导读中的问题进行下一步学习,进行归纳总结。
2.2.2 课堂外――学习知识
在“课堂外――学习知识”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包括网页形式、PPT形式和微视频,以解决导读部分提出的问题和实践性任务。
网页、PPT主要向学生提供本次任务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体系,PPT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晰,采用动画、图片的形式使学生有效的学习本次任务中所涉及的知识;网页主要是向学生提供汽车新技术,使教学内容能及时的反映前沿技术。
微视频要短小精悍;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视频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为例,其课堂外――学习知识布置如下:
网页和PPT中介绍汽车常规制动系统、ABS制动系统ESP中常见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及诊断的流程。
微视频主要向学生介绍故障诊断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检测诊断方法,如制动系统排气、故障诊断仪的使用等。通过微视频,学生能够按照微视频的操作流程,按部就班地实施故障诊断,完成实践性任务。
2.2.3 课堂内――内化知识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课外自学的知识,解决导读中所提出的问题,解决实践性任务所用到的技术和方法,并接受教师及同学的质疑,从而实现知识的交流、内化。
以“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为例,其课堂内――内化知识布置如下:①教师考查学生课外学习情况。如制动系统常见的故障有制动拖滞、制动不良等,学生将每种故障的现象、原因及诊断思路阐述清楚,其他学生可以参与的讨论中去并且提出质疑,将自己的思路与大家分享。②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最优解决方案。在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中,师生边讨论,边总结,最终提供一个优质的故障诊断流程。③将所总结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任务中。学生利用课前微视频中学习的诊断方法,并结合制动系统故障诊断流程,将故障车进行检测修理。学生在对故障车诊断的过程中,教师对每种学生进行巡视指导。④任务结束后布置下一个任务单元的“导读”与“课前知识”。
3 效果分析
3.1 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
通过对15级汽检1班和2班两个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对比情况如表1。
通过对比,可得出在传统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性、凝聚力、协作能力都不强,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在这几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
3.2 15级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看法
对于开展翻转课堂模式的15级汽检1班的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调研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看法。
通过调研可知,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喜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认为该模式能够提供比较充足的学习资源,有比较高的自由度,可以自己掌握学习的进度。但也有学生比较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
4 结论与反思
4.1 翻转课堂在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教学中具有潜在优势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选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解决当前该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①翻转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由于知识的初步学习阶段交给学生,有学生安排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式,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由于新技术在汽车上的不断应用,从而对汽车检修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汽车人员具备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翻转课堂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无疑对学习者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都有益。③教学考核方式多样化。翻转课堂的考核模式可多角度、多方式,强调技能考核的重要性,突出过程考核,才能使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基本能够胜任企业一线的工作需要。
4.2 翻转课堂在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教学中表现的局限性
①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效果不好把握。汽车故障诊断这门课难度较大、涉及面较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易受挫、不易激发兴趣,而且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能力有差别,教师很难把握学情,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掌握。②大量视频制作考验教师能力。翻转课堂的重要一步就是教师创建教学视频,这对老师借用科技手段进行教育是一大考验。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适应于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而基础薄弱的学生,更适合传统的教学模式。
5 结束语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这门课程是紧随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它不但是动态的,而且技术含量的难度不断在增加,通过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这门课上,可以看出教师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角色转变,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从而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并且利于解决该门课程涉及内容广、实践性强的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但目前学生比较内敛,更习惯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对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活动,不少学生和家长还存在着疑虑,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认知过程。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两大主体,其中活力的构成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力在教学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备课、课堂教学和教师帮助,这三方面的内容又分别由积极性和时间量组成,积极性体现在自主性、主动性、专注度和关注度这四个方面。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课堂学习、求助教师和同伴互助,同样,这三方面的内容又分别包括积极性和时间量,不同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主动性和关注度两个方面。
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生态系统活力诊断的两个要素,这两个要素又包括不同的诊断内容,其中,教师教学活动的诊断包括教学理念、态度、目标、内容等。在教学中,教师起到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这是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责,所以,对这一点要进行重点诊断。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学习的态度、目标、方法、能力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重点诊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教学生态系统中必要的因素之一,组织构成了系统,没有组织的存在,那么系统就无从谈起。要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就要使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帮助、合作,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同时,组织结构在高中语文教学生态系统中起着协调的作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的组织结构是由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教授和学习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教师帮助和学生求助,这两项内容又分别由四个方面组成,分别是目的适合度、内容适合度、方式适合度和态度适合度。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学习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体现在课堂学习之间、相互之间的帮助和求助,同样是由四个方面组成,目的适合度、内容适合度、方式适合度和态度适合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一大主体,要将学习的主动权握在手里,积极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诊断体系中的两大要素,二者在目的、内容、方式、态度和环境等方面的适合度是诊断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诊断时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适合度,提高诊断的质量。
三、动态性和开放性
动态性和开放性是课堂教学这个生态系统的两大特征,正是这两大特征的存在,生态系统才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活力和组织结构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这是由动态性决定的。生态系统还容易受很多因素干扰,这是由其开放性决定的。
教学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要素包含活力和组织结构两方面的内容,恢复力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活力和组织结构的稳定。但是,有很多因素会对教学生态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其中所具有的特性造成破坏,导致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变得紊乱,这个时候恢复力就能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功能恢复力和结构恢复力。进行恢复力调控的目的是激发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的活力、组织结构等内容。
课堂教学诊断标准是一种技能,旨在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诊断具备四方面的特性,分别是科学性、权威性、适用性和理想性。目前,新课标已经投入施行,应试教育已经被素质教育所取代,创新和实践是新的教育目标,所以,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力、相互之间的组织关系进行完善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加快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的标准化势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完善教学生态系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课堂展示一
这是一堂农村小学教师公开课,教师主要教学水果类的单词,课前老师带来了一些实物,如apple,orange,pear,banana,mango,peach,grape等。
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了闻闻猜、摸摸说、画画写等多种游戏、比赛活动,学生兴趣高涨,大胆开口,积极参与。
教学效果:下课后,笔者随机问了近十个学生:学会了什么?会读了哪些单词?学生往往只用汉语说一些:学了一些水果类的单词,如苹果、桔子、桃子等。刚才还热情高涨似乎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一下就忘了。
问题诊断:目标意识缺失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学生能够用英语读这些单词;二是学生能够运用“What’sthis/that?It’sa…”这个简单的句型。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按理说课堂质量应该是高的,然而为何产生了学生遗忘现象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特别是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加之其又具有好动、活泼、爱玩的特质,因此学生往往被热闹、多样、有趣的活动所吸引,为活动而活动,却忽视活动的本质──学习,换言之“没有学习目标意识”。
问题对策:这是典型的“学习容易,遗忘快”的遗忘型课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学习目标,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引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如案例中,课前可以出示两个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本堂课要学会几个单词;学生能运用两个基本句型“What’sthis/that?It’sa/an…”。二是讲究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案例中,老师采用了闻闻猜、摸摸说、画画写等多种游戏、比赛活动,这些策略很适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三是重视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设置一些反思环节,让学生考量自己目标达成情况,并为下阶段学习提出目标。课后让学生记录自己课堂所得,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与课前的目标对比就能获得回家复习的内容。如此这样学生参与活动时,学生不再只是关注快乐、玩耍,而更重要的是会寻求活动表面下学习的实质。
课堂展示二
教学内容《Go for it!》上册Unit 5 from 1a to 2c.
教学步骤:Step1, Read words after English teacher;
Step2, Explain some new words,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eacher;
Step3, The teacher teaches students the content about 1c、2a and 2b and then the students read them.
Step4, Explain the emphasis words and key sentences one bye one, the students copy them in their notebooks.
Step5, Give the students some exercise and homework.
教学方法:传统讲授法和演绎法(在讲到情态动词can时,还讲了must,may,need等各种用法)基本模式是:你讲――我听,你写――我抄,你布置――我做。
教学效果:老师对所讲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希望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单词和句型的用法。但当练习时学生句型混淆、交际时答非所问,似乎一堂课教师的大量努力却付之东流了。
问题诊断:自主意识缺失
尽管新课程理念已经影响了一些教师,但还是有相当多的教师舍不得放弃课堂“霸主”地位。在语法教学时,一些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节约时间,而采取“灌”的教学。其实教师单方面的告诉和奉送真理反而促动学生懒惰思想的滋生――不会自己观察、研究、思考,一味跟着老师被动学习,不能把教师授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这主要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造成的。
问题对策:教学要从“说教”走向“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理解。自主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时地不断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首先要给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学、去想;其次要讲方法,如单词的音忆法、句型的总结法、语法归纳法等等,不断让学生自己咀嚼体悟;三是给情景和机会,让学生展示和运用的机会,在运用中来感知理解所学的知识;四是给评价,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更能提高学生自主的意识。
课堂展示三
教学内容:人教社《新目标》英语八年级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第一课时from 1a to 2c。
教学步骤及方法: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大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师只好用中文问“当UFO到来时你在做什么?”接着教师直接为学生翻译课文句子、对话和相关知识带你,然后听CD-ROM,跟读、自读、做题……这种直接输入新信息的方式。
教学效果:许多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问题:教学语境的缺失
英语学习缺乏母语学习那样的语言环境。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不够,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英语口语表述时,学生听不懂进而不想听的情景。在这情景中,有的教师就放弃了英语口语的导入,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新信息,直接用中文输入给学生,出现了“英语教学、中文语境”的尴尬局面。
问题对策:多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语言与语境密不可分,语言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表达意义的。不管是真实还是模拟的情景,往往都能诱使学生更好地思维,进而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因此,教师在各个环节中要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说慢一点,反复强调,反复感受,尽量少说汉语,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从而融入到学习中去。
第一,坚持值日生报告制度。每天上课时,教师一定要先和全体学生做个英语口语热身互动对话,如:
(1)T:Howareyoutoday,boysandgirls?
Ss:I’mfine,thankyou,andyou?
T:I’mwonderful.Thanksverymuch.
(2)T:Whatdayisittoday? Ss:It’s…
这样的情景对话,学生要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甚至查资料、书写材料、背诵等,而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复习或运用到所学过的知识,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日常用语;同时,也为教师在接下来创设课文教学语言环境作了准备。
第二,加强口语练习,循序渐进,培养语感。例如: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这样进行:What is he doing now? What was he doing just now? What are you doing now? What were you doing last week?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he came?
教师通过经验文章和讲座所获得的一些典型任务形式,往往缺乏细节的描述,如果生搬硬套,囫囵吞枣,课堂表面上可能热热闹闹,实际上却徒有其表。如果对细节以及对学生状况和突发可能考虑不周,课堂就会缺乏秩序感、丰富感和精致感。
案例一 Speaking 口语课
教学内容:本课标题为What is made of ? 该部分提供了关于产品和材料的一则对话、产品和材料的配对题以及一些产品材料的图片。
教学目标:能够交流关于产品和原料的话题;熟练运用What is made of的被动句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活动设计:教师发出活动指令:All of you know that keys are made of metal and desks are made of wood. But if keys are not made of metal and desks are not made of wood, what will the world be like? Try to invent something you can’t find in life. Now please have a discussion with your partner for ten minutes and report the results you work out.
达成度评析:本活动设计初衷比较巧妙。活动既有可能给学生的语言运用(如be made of以及相关词汇)创造可能,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但从指令上看,教师的活动设计比较粗糙,造成学生汇报时语言使用不充分,与课堂内容脱节比较明显。至少存在以下误区:
1.讨论前没有给足学生自我构思的时间,造成分组流于形式,效率低。
应该在学生分组 前预留2分钟左右的思考时间。
2.在学生汇报时,没有安排学生充当记录员以调动全班参与的积极性。
3.活动缺乏形成性评价和成果的产出――可以请6位同学一组讨论,形成本组最creative的想法,然后汇报并选取班级最佳创意奖。
4.“invent something”的要求不到位,游离在目标之外――应该提醒学生give your invention a new name ; consider what materials you use; Why do you want to invent this; try to use new materials 等等,那么学生的话语就会更丰富。
案例二 Reading 阅读课
教学内容:该短文讲述eco-travel 的旅游方式和益处,文后附有两个eco-travel的方案,供学生小组活动讨论。
教学目标:唤起学生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爱护环境的意识;掌握相关单词和短语。
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What is eco-travel;
2.各小组分配角色扮演旅游公司和旅行者进行广告和咨询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指令:You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teams: Team one are employees for Red River Village Travel Agency, Team two work for Snow Mountain Travel Agency, Team three are tourists ready to travel in either of the route. The two travel agencies will introduce the scenery of their own routes to attract tourists. The tourists can ask for more information to decide where to go and give the reason.
(2)学生分组讨论5分钟;
(3)教师请各个Travel agency 代表发言,然后各游客组成员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2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一位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初的方式就是听老教师的课,从别人的课堂中吸取宝贵经验。课堂的观察与诊断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模式,比起传统的听课来说是一种更加科学和系统的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因为课堂观察强调“观课”的目的性,有别于传统听课的随意性。课堂诊断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评课,而是依据观察、搜集到的课堂信息,判断筛选有价值信息并进行整理,根据有价值信息对课堂教学“是否达标”“如何达标”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提炼教学经验。下面就以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细菌》一课为例,试谈如何对该节课进行观察与诊断。
1.课堂观察形式的选择
课堂观察有五种基本形式:课堂活动全息观察;关键问题聚焦观察;依据价值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典型个体追踪观察。这里以典型个体的追踪观察为例,对某位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观察,收集分析班级中好、中、差三种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的课堂活动状况,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但这个观察意图最好事先不让授课教师以及被观察的学生知道,以免影响其原来的教学状态,从而产生主观因素的干扰,那样就会失去观察的意义。
2.课堂观察的过程
2.1准备阶段
2.1.1召开课前会议,听取授课教师说课,了解本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模式,并对学情分析做重点介绍。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营养方式需要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识来引导,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习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
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1.2从班主任处要成绩单,选定好、中、差各5名学生做为观察对象,从班科任教师处了解其学习状况、优缺点,认准这15名学生的座位,将学生分为A、B、C三组,参与课堂观察的老师做好分工,每人负责观察其中几名学生。
2.1.3选定观察研究的具体内容,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教师对观察对象的关注度、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制定以下观察量表:
2.2观察阶段
观察者进入课堂,选择合适的位置,如靠近学生就座,特别是选择观察对象相对集中的位置观察,依照事先的计划观察记录所需信息。观察对象以选定的学生为主体,特别关注被观察的学生“学了什么?效果如何?”、“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学习场景”、“行为描述”、“出乎意料的事件”、“教师对观察对象的特别关注”等方面;被观察者(教师和学生)一般会对观察者抱有戒备心理,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被观察的课堂不同于平日的课堂。也就是说当有人来观察课堂时,会使课堂情形或多或少失真。为了减少这种戒备心理,被观察者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他是来帮助我的,我非常感谢他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听我的课,有别人的帮助我这次肯定要提高。观察者要意识到: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观察别人的课堂能让我发现问题引以为戒,发现优点发展自己,感谢你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发展资源。
2.3记录与分析阶段
课堂中获得的信息,可能很多,也可能不足,这可能要和同伴互通有无,对观察信息进行处理,这是得到结果的前提。此外还需要在课后对所观察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本课主要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然后结合不同的观察量表分析观察对象学习目标的达成状况、影响其课堂学习效率的不良因素、教师对其学习指导产生的积极影响、观察对象的主动学习和互动合作的状态等,为下一步的课堂诊断提供准确数据。
3.课堂诊断与反馈
3.1从学生角度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观察到学生的不同课堂状态,对相关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诊断反馈意见,如:应着重锻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注重课前准备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对学习有效性的影响;课后对课堂中不理解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