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5:02: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0 引言
档案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会受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较大影响。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已有法律明文规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专业技术过硬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必备基本素质”(《档案法》第九条部分内容)[1]。概括来讲,档案管理相关基本知识、从业人员思想觉悟以及工作能力是从业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素质的出发点。
1 基本知识
当前,我国大部分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灵活,狭窄的知识面以及水平较低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都造成了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形势下,多方位的复合型人才是适应行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特质。
新时期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知识方面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专业知识要扎实,这是对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从业人员做好其他要求的基本要素;知识结构要合理,为适应需求的快速变化,从业人员仅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计算机及外语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实践功底深厚,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繁琐且需要极大耐心的工作,如果从业人员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可能会在复杂的工作程序中出现纰漏。
为提高工作效率,从业人员还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传真机、复印机等设备的使用方法。为依法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从业人员还必须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2 思想方面
档案管理较强的专业性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是每一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必须具有的基本职业素养。从业人员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待档案管理工作勤勤恳恳,真心实意为企业生产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工作指导思想,不断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传统的档案管理向现代新型档案管理转变[2]。相对于注重档案保存的传统档案管理,现代档案管理更倾向于对档案实体的开发、利用,同时也由注重档案的凭证到更注重档案信息的内容。
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获得长远利益,因此,能使档案管理工作保持长久活力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对档案的利用。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最大贡献,通常也常作为档案管理工作合格程度的一个评价指标。
3 工作能力
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偏向于档案的保存,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化,档案保存工作从档案管理的主要部分变为现代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这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能力是对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评价指标,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不断创新,团结合作的能力。
3.1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就非常重要[3]。工作人员的创新体现在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以及工作新方法的运用。为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定期的组织员工培训,使员工的自主服务意识加强,加快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
再者,档案管理工作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社会、服务大众才是工作人员创新的动力源泉。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档案内容的分析,全方位的将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揭示出来,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3.2 团队协作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团队成功的时代,特别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从业人员仅靠单打独斗是不现实的。对那些个人难以决定或者完成的档案保存或利用工作都需要几个人的通力协作。档案管理部门的每项工作都应该有尽量多的工作人员参与进来,个人的参与、团队的协作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4]。
档案管理面对的对象都是不可再生的信息资源,一旦在档案的收集、保存或者利用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团队工作的方式也是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的过程。一个团队中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会让新员工明白什么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他们也会从这些新鲜血液中感受到年轻的激情和创新意识。共同参与、通力协作是档案管理工作持续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3 业务能力
档案管理手段和技术的不断丰富,这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一专多能”的高要求,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的重要性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
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的根本体现是过硬的业务技能。过硬的业务技能主要指工作人员对其负责的工作部分操作流程非常熟悉,且不会出现纰漏。事实上,当前的许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不能做到这一点。
在档案收集工作中,要保证收集资料的齐全必须要保证资料的“三性”:科学性、原始性以及可理解性。资料的科学性主要指的是档案资料逻辑上的科学性,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受到档案资料的科学合理性的影响[5]。逻辑科学性的保持需要保证相关部门移交资料的齐全,由于待收集资料的内容来源于多个方面,可能还有相异形式的出现,因此,资料收集的规范性是非常必要的。记录性同原始性的完美结合是档案资料的本质特征,保证档案资料的原始性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原件原稿的档案保持是档案绝对原始性的要求,除非不方便复制、要求保密性特别强的档案,一般来说,档案的原始性都指的是相对原始性[6]。具有相对原始性的档案范畴不仅仅包括绝对原始档案,还包括绝对原始档案的复制资料、影音文件及图书。
4 职业素养
本文对职业素养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职业道德和对自我提高的态度。
在当今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要有一个基本的职业道德,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档案管理的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档案管理和有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但是,长期以来,档案部门工作时常会有一些文件丢失,也可出现档案资料不全现象,甚至有些档案管理人员不知道基础知识的档案。因此,加强档案管理的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通常,档案管理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保证档案的完整安全性以及在日常工作中遵纪守法。
为适应行业的发展,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不忘充电,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对此,从业人员要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培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交流中锻炼自己的业务技能。工作中要对新生事物充满浓厚兴趣,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不断更新思想和知识,保持与时俱进。
5 结语
从四个方面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具有的素质进行了探讨,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从本质上讲,任何行业的发展动力都来源于从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重视,拥有了人才优势就等于拥有了竞争力和持续前进的动力。综上,传统档案管理向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淑娟.对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现状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2]郑春宏.浅议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
[3]何晖,刘健.浅谈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政治思想水平的重要性及档案日常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0(9).
1.当前高校档案人员的素质状况
档案人员的素质是指档案工作者在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各种基本素养等的总和。概括地说就是从事档案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管理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等。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因而对档案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今很多高校的档案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
1.1 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贫乏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人员应接受专业的教育培训,掌握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此项工作。但目前大部分高校档案人员实际情况是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知识贫乏。高校专职档案人员中,很多都未接受过任何档案专业教育或培训。另外,很大一部分更是非专业学历人员较多,他们多半路出家,来自其它专业,这就使得他们的档案专业知识贫乏,业务水平不高,其中不少人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知识和观念上,不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缺乏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严重制约着高校档案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2职业情感淡薄,主观能动性不强
当前,在高校中有些档案工作者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欠缺,不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业务上不精益求精,缺乏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加之档案工作的性质要求是细致、严谨、环节多、程序多、耗时多,所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时间的弹性非常大,使原本工作的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是“干良心活”的阴影,档案管理工作者特有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给从业人员的“惰性”提供了生存的温床。原因是高校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不多,而且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在完成档案收集工作这一环节后,和外面人员接触的时间大大减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档案工作者真实工作状况。
1.3 制度的不统一,档案人员素质低
某些高校没有制定统一的立卷归档制度,对纳入档案管理的内容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仅仅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在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同时,还有些高校在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尚未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致使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不齐全。另外, 档案管理人员学历偏低、知识面较窄、不具备专业技能等因素也是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缺乏创新与活力的重要因素
2.高校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
2.1 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安心奉职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懂得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悉高校内部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能把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2.2 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在档案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热心服务。档案工作的职业活动,社会职责,工作对象和工作手段决定了它本身是一项服务性,条件性的工作。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社会广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此外,档案工作是为各项工作提供条件的。 因此,要求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为“人梯”,热心服务的思想,想利用者之所想,急利用者所急,千方百计为利用者提供报务。
2.3 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行政工作、业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在各单位形成和使用的文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使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显现。档案工作者如果知识贫乏、老化、单一,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很能难有所突破。为了提高档案信息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档案信息工作的现代化水平,高校的档案信息部门基本上都已应用了计算机管理,并且正在向着更深层次的应用方向发展,如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等。这些都要求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2.4 具备高度的法治观念
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纪守法。而严格执行法律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档案法规,严明党的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必须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全面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并把法律的规定运用到日常业务中去,时刻依照法律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法律的约束。许多档案记载着学校、老师或学生的机密。因此,档案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严格的保密观念和良好的习惯。正确处理好保密与利用的关系。以确保学校档案的安全。
2.5 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性知识
一、高校保卫档案工作现状
高校保卫部门是学校的行政职能部门,担负着学校公共秩序、安全防范、消防和交通安全的管理工作。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保卫部门的任务也相继加重;保卫干部编制少,任务重,平时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在高校保卫部门普遍存在;保卫部门领导在重视落实各项安全保卫工作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保卫档案工作的管理。因此,从保卫档案工作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档案意识淡薄。保卫部门的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简单的服务性辅助工作,对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过问太少,平时组织学习时也很少涉及档案方面的内容。因此,许多保卫干部的档案意识非常淡薄,档案材料不会主动上交,时间长了往往造成档案材料遗失等现象。
1、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基本知识。为了适应高校保卫工作的新形势,上级公安等部门经常组织保卫干部开展治安、消防管理方面的理论培训,而从未开展过保卫档案管理方面的理论培训。因此,保卫档案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为保卫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不利于保卫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2、档案材料不规范。对档案材料的收集不及时、不全面,许多档案往往都置留在各科室或保卫干部手中;对保卫档案的整理不科学,没有严格按照《保卫组织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操作;对档案的存与毁不能做出正确的鉴定,给档案的存放和保管带来了许多问题。
3、管理设施不全,管理手段落后。高校保卫部门普遍没有档案库房,大多是办公室兼库房。同时,存放保卫档案的档案柜也不多,造成档案材料的堆积,不利于档案的利用和保管。科技论文。科技论文。保卫档案的管理技术手段也相当落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
4、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保卫部门普遍没有制订档案管理制度,对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以及档案的借阅等主要环节都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
二、加强高校保卫档案建设的途径
1、领导重视是加强保卫档案建设的关键。保卫部门领导一定要意识到保卫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保卫档案的建设,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鉴定、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组织协调好档案管理员与各科室之间的关系,经常督促、检查各科室档案的归档情况,保证保卫档案及时、完整地归档。
2、建立健全保卫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保卫档案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卫部门应制定出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在归档方面,制定出归档制度,规定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等,避免档案的遗失。保卫档案兼有公安档案的性质,政治性、保密性强,因此,在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方面,必须制定出档案保管和借阅的规定,规定借阅不同级别的档案需要办理不同的审批或借阅手续,以确保档案及时归还和利用的保密性。
3、加强对档案管理员的培训。科技论文。档案管理员是指直接从事档案具体管理工作的人员,其基本职责是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文献编撰、统计等工作。根据《档案法》的规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因此,保卫档案的管理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而且要有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加强保卫档案的管理和建设,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员有关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员的理论水平。保卫部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由省高校保卫工作研究学会牵头,邀请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开展知识讲座,组织档案管理员实地参观学习等,努力提高档案管理员的业务能力。
4、加强对保卫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保卫干部的档案意识。保卫部门领导、档案管理员应加强对《档案法》、《保卫组织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一方面使广大保卫干部了解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懂得保卫档案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等的基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另一方面使广大保卫干部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管理的思想,从而对促进档案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5、加强对保卫档案现代化管理设施的投入。随着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在高校保卫工作中的使用已成现实,如何将现代化管理手段运用到保卫档案管理中,是当今高校保卫部门的一个新课题。保卫部门领导一方面要加强对保卫档案建设的经费和现代化设施的投入,增加管理人员编制,更新管理设备,建立必要的库房;另一方面要组织人员到兄弟档案部门参观学习,引进和推广各种现代化管理技术,使保卫档案管理逐步趋于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汪小琴.加强高校档案管理规范建设的思考[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50-153.
转变观念是加强煤炭企业电子档案建设的根本途径。各级煤炭企业领导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把电子档案建设做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与电子档案建设同步发展,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与电子档案建设同步运作,企业内部职工培训计划与电子档案人员培训同时进行。要从人员上、资金上、设施上全方位的给予支持。
加强培训是提高煤矿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根本保证。现代化、数字化档案建设需要高技能型人才去支撑。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在具备档案管理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数字化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系统的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档案管理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加强队伍建设,要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技能人才,构建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确保电子档案建设正常发展。
规范体系是促进煤矿企业电子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矿企业档案管理要有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体系作保证,需要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和探索。首先,要根据数字化矿井建设的要求,根据矿井“六大系统”建设的内容,在矿井生产、安全监测监控、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建立电子档案信息生成体系,使生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档案信息经过分级筛选后能够自动生成,并转输到电子档案系统;其次是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管理的特点,建立以工区和机关科室为基本单位,以专职管理部门为中心的综合管理体系,对各种档案信息采取终端集中管理的体制;三是要完善电子档案信息公开、网站(页)建设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电子档案建设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档案信息的事件发生,确保档案数据库的安全。
软件开发是促进煤矿企业电子档案发展的技术支撑。在软件开发方式上要按照国家标准,结合煤炭企业的自身特点,采取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研发。在软件开发范围上,一方面要重点加强系统软件的开发,同时,还要加强音像档案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音像档案录入、保存和电子档案异地备份库,促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
本文作者:杨周锁作者单位:宝鸡秦源煤业有限公司办公室
中图分类号:TD3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8-0168-01
医疗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受到重大伤害或重大疾病之后,国家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帮助,减轻居民的经济负担。医疗保险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缴费、享受医疗保险各项待遇的真实情况的反应,是支付各种医疗保险待遇的唯一依据,所以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对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
1、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缺少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重要性的正确认识。随着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的逐年增加,导致医疗保险档案的数量也急剧增长,因为医疗保险档案工作比较复杂,有些领导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缺少资金的投入导致人员配备不足,导致档案缺失的现象比较明显。业务员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意识薄弱,认为档案管理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松懈。
2、医疗保险档案的材料没有收集齐全,医疗保险档案是参保过程中具有保存价值是医保事业的真实记录和历史反应。但是由于人员调动时没有及时交接,导致有些档案不完整甚至丢失。
3、对医疗保险档案没有专业的管理和统一的标准。每个地区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不一致,那些资料需要归档,怎样归档;那些资料需要分类,怎样分类。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所以很容易造成档案的遗失或者归档错误的情况发生。
4、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档案管理水平比较低。目前医疗保险大多为兼职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档案管理的训练,缺少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另外他们的业务水平低,所以在管理档案是缺少责任心,直接影响档案管理的工作。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医疗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未来不确定疾病或意外的一种帮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医疗保险档案是在医保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电子文档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医疗保险是参保人员重要的原始资料,更是参保人员享受医疗保险各项待遇的重要依据,很多人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很多误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成立医疗保险档案管理部门。其实,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子文件的管理形式优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
对医疗档案有一个科学的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只有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开发,并且充分利用它进行工作,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而且可以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要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有一个标准,使其具有科学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以使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
医疗保险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工作环节多,业务管理繁杂。所以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给领导提供依据,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主要是基金的管理,建立系统的、规范的医保档案管理体制,不仅可以为数据统计、会计核算和基金收支提供详细的资料,而且对于建立科学、高效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因为医疗保险成立时间短还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有关的政策,方便成立和群众的需求相适应的的制度,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便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资料。另一方面可以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服务。医疗保险档案能清楚的写明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的参保情况、费用记录和年限计算依据。其中,现金结报资料作为基金支付的重要凭证,能够为参保人查阅提供方便;政策宣传资料为参保人员了解医疗保险参保办法及享受的待遇做了详细的介绍。这些档案能够让参保人员学习一般知识、了解医保信息并且可以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直接凭据。
三、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措施和办法
1、提高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程度。对档案管理的高度重视是保障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在平时的管理中,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让领导和员工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因为目前档案管理的人员很多是兼职人员,管理水平都比较低,所以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法律和专业知识,使他们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可以完成复杂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要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队伍。
3、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来改善档案管理的方法。例如,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一方面我们可以投入大量的微机设备,这样我们可以为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另一方面我们要应用各种技术和相应的软件的开发,这样可以建立一个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平台。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方法的改进,实现了对档案检索、统计以及借阅管理的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4、要对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档案法》和《保密法》等,对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因此,我们科以在以后的档案管理中,可以对档案的收集、存档、保管、整理和移交有章可循,工作流程清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
5、要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传统的档案管理是由工作人员手工收集、整理,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这就要求我们极力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软件,这样不仅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便于参保人员的查询。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坚持科学、合理、有序的原则,还要国家相关部门统筹兼顾,强化引导,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素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4-05.
[2]玄雄彪.关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思考[J].赤子(中旬),2014-07.
[3]贾丽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2014-10.
[4]林素梅.医疗保险档案的收集与整理[J].上海档案,2002-05.
公路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也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如何使公路档案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公路管理机构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在公路档案管理和利用过程中,还明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影响了公路档案整体效益的发挥。
1 公路交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管理认识不足。档案管理意识的缺乏,是档案工作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直接影响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的单位没有重视资料的整理归档,有的单位对重大事件不注重积累和保存原始资料及证明材料,还有的单位对容易散失、遗漏的资料不积极追索。时过境迁,造成珍贵档案资料的残缺、丢失、变质、失去档案价值,使人非常痛心。
2、管理人员只注重管理形式而不注重档案管理。真实的档案资料是对公路的历史记载,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然而在公路的管理中,不少管理人员只注重管理上的形式,而不重视档案的及时性,认为档案资料就那么回事,走过场,走形式。这些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公路交通管理和服务质量,甚至整个行业的形象。
3、档案管理机构不尽完善和规范。完整的档案管理机构是档案工作的有力保证,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但很多公路交通部门缺乏专业机构,由不同的人兼职档案管理工作,因为受到各人本职工作的影响,使档案管理机构和兼职档案人员的职责形同虚设,貌似负责的人很多,而实际上无人负责,形成档案管理工作放任自流。
4、档案法的宣传与普及不够。少数领导档案意识淡薄,重视不够,导致档案资料的管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收集、整理,未能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的档案材料系统。
2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加大档案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公路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1、档案专业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必须具备社会上各类专业工作人员所应共同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和人民,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各项方针政策,讲道德,守纪律,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利益,有献身精神。由于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机密性和较强的政治性,因此,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尤应具备守口如瓶、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质。同时,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特点还特别要求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应该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懂得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能把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3、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除了掌握档案学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近的其他专业知识,例如,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古汉语知识和与档案内容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或与业务工作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档案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掌握一定的领导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知识。只有掌握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档案工作。
4、面对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档案人员的素质必须提高,以业务素质提高为重点,对档案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对现有的档案人员,可以通过委培、进修、培训,不断拓宽知识面,加强与公路建设相关学科的学习,掌握管理项目档案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技能及一定外语水平.使档案工作者能更好地为高速公路交通行业服务。
2.2 应加大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投入始之逐步走向正轨
1、资金、人才等制约着档案科学化。首先,应投入大量的精力关心和支持这一事业,没有资金,应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投入资金;没有设备,应千方百计配备先进设备;没有管理人才,应积极培养、选拔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把档案现代化管理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列入本单位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其次,各级领导,尤其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要经常过问此项工作,每年至少要研究一两次档案工作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了解档案工作现状,提出要求,下达任务,指导档案部门依法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再次,要有宏观指导的总体思路,实现发展战略上的创新,微观动作上管理内涵和技术手段的创新,这对公路交通档案事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改进和完善档案功能。使其记录内容全面、客观、动态。对档案的功能应进行重新定位:一是对档案的原有重要部分应该予以保留;二是档案的内涵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以便使所具有的功能更加适合单位对信息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3、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它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
4、提高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档案工作者自身是关键。这要求档案工作者要树立起社会意识。档案是历史的记录,经验的总结,它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发挥档案的作用价值,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积极开发利用档案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为本单位各项工作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单位各项工作的需要,在维护国家、集体和单位利益的过程中有所作为,才能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必须要紧紧联系时展要求,要从观念上更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档案现代管理模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档案管理人员的首要素质。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它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并遵纪守法。同时,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机密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守口如瓶、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質。另外,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特点还特别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不热衷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
(二)业务素质。档案管理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文化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如要掌握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等,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应具备经济、法律、外语等学科的文化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把档案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熟练完成业务工作。
(三)能力素质。一是协调能力。要做好档案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与有关部门打交道,这就需要发挥综合协调能力,以达到各部门档案管理的协调统一。二是管理能力。档案工作不仅包括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还包括对档案事业的管理,要求档案人员认真研究管理学理论,学习现代管理的新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的新技能,特别是高新技术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的具体运用。三是学习能力。档案工作人员只有经常参加系统的知识更新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扩展知识面,提高学历层次,才能适应档案管理工作新形势、新需求。四是开发能力。当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档案利用的拓宽与深化。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时、准确、高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以提供更好的档案服务。
二、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低,对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部分档案工作者自认为经济收入、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与一些行业相差甚远,思想上形成极大反差,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动摇,导致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欠缺,不注重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业务上不精益求精,缺乏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部分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匮乏,业务素质不高。近年来,虽然档案管理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在不断增多,但真正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人员微乎其微,大多都是半路出家,要通过自学和一定的工作实践才能对档案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不少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所占比例偏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新技术、新方法在档案管理中的使用和推广,极大阻碍了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管理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少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方法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服务效率持续低下。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老化,思想懈怠、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甚至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仍然采用手工检索、人工操作等原始手段,使档案管理的工作创新举步维艰。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几点建议
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即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独立,并实行在单位之间定期轮岗制度。
2 “财务集中制”形式
即在基层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不配备会计人员,只设报账员,将招考来的会计的行政关系等转到核算中心,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其服务单位的人事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将会计核算权从单位行政管理权分离出来,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户,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报送财务报告,保管会计档案等财务活动,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
3 目前,会计委派制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3.1 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没有或不及时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
这不符合《档案法》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结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是委托单位委托被委托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形成的,尽管会计档案的实体由于保管单位的变更而变更,但他的所有权仍是委托单位,属于委托单位全宗的一个门类,应当保持一个单位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2 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没有同步归档
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形式到运用电子计算机形式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四章第七条明确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五条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核算的地区或部门,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形成大量的磁介质会计档案都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即便是定期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的核算中心,也只移交纸质会计档案。
3.3 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
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产物,它产生于会计业务工作中,是会计工作的延伸,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管理下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的培训与学习。各单位普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在各单位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却忽视制订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把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中。在会计人员上岗前,没有邀请档案专业人员讲授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造成会计档案管理质量不高,封面内容填写不全,装订不整齐,有的分类、排列不规范,无目录等现象,使整理出的会计档案没有达到规范化标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3.4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制度不健全势必造成管理无章可循。不少会计核算中心并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等制度,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整理标准,移交等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只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工作,忽视了会计档案管理,没有把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中,也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
4 针对会计档案管理的上述问题,我认为,医院财务方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
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4.2 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
对档案专业人员来说,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既有工程项目本身专业性、复杂性的原因,也有档案专业人员自身的原因。
一是“档案员”代替不了“资料员”。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五大员”是必备的,且需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所谓“五大员”,即“资料员、施工员、安全员、材料员、质检员”,其中,对资料员的一般要求如下: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专业知识、档案专业知识及操作计算机建筑应用软件的能力;能看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能编制修改工程竣工图;了解各种施工技术并正确填写各种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及竣工技术资料表格等。根据以上要求,档案专业人员从事“资料员”工作往往是不能胜任的。在实际工作中,档案员除了具体的组卷整理工作外,更注重的是宏观上的管理,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而资料员则更注重微观上的效果,即直接形成和掌握现场施工技术资料。资料员兼职档案员的工作容易,而档案员兼职资料员的工作则难,专业的差异和工作重点的不同,造成档案专业人员在进入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这个行业时显得尤为困难,而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二是档案专业人员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话语权”不足。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档案管理的难点和重点是如何保证文件材料的形成质量,在档案专业术语中叫做“前端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档案员不了解施工技术规范和要求,对资料员形成的施工技术资料只是被动接收,前端控制原则往往也只体现在对纸张、字迹的要求上,对施工技术资料的内容则缺乏判断能力,从而也使得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大打折扣,也直接导致了“档案员”这一职位的可有可无,用人单位往往直接以“资料员”取而代之。在薪酬待遇上,资料员也会高出档案员许多,在岗位定义上,资料员为“技术类”,档案员则为“文职类”。种种的差异,导致档案员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话语权”不足,纵然有“三纳入、四参加”制度作为保障,但也经常沦为签字、盖章的工具。
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档案员往往会沦为弱势群体,归根结底,还是由专业的差异性决定的。要想认真做好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在熟知档案管理知识的同时,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基本知识,对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内在质量要有基本的判断能力,把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融入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之中,苦练内功。只有这样,档案专业人员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打破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困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摘自《档案界》网站 作者单位:珠海中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目前,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没有或未及时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不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6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结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是委托单位委托被委托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形成的,尽管会计档案的实体由于保管单位的变更而变更,但其所有权仍是委托单位,属于委托单位全宗的一个门类,应当保持一个单位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是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没有同步归档。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形式到运用电子计算机形式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四章第7条明确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45条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核算的地区或部门,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形成的大量磁介质会计档案都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即便是定期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的核算中心,也只移交纸质会计档案。
三是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脱节。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产物,它产生于会计业务工作之中,是会计工作的延伸,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管理下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的培训与学习。各单位普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在各单位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却忽视了制定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把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中。在会计人员上岗前,没有邀请档案专业人员讲授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造成会计档案整理质量不高,封面内容填写不全,装订不整齐,有的分类、排列不规范,无目录等现象,使整理出的会计档案没有达到规范化标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四是财政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由于会计委派制是近些年来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业务主要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管。然而从其成立至今,无论财政部门还是档案部门都没有对新管理模式下会计档案的管理作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档案部门也没有主动地介入其中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财政部门只强调会计业务规范与否,而对会计档案规范与否少有问津,使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基本属于“失控”状态。
五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势必造成管理无章可循。不少会计核算中心并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等制度,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整理标准,移交等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只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工作,忽视了会计档案管理,没有把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中,也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
针对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强化以下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二要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岗前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