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5:51: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导尿护理诊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37-02
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随着整个经济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而且逐渐年轻化,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站在护理角度,面对目前的糖尿病发病趋势,单纯完成临床护理,做好打针服药的护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整个发病现状的需要,全方位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在为众多患者进行CSII治疗的同时,也对患者进行从心理护理、饮食运动护理、技术操作、到家庭护理等全方位的护理监管进行了观察和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对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激化疗法更好的开展积累了经验,探讨新的护理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0年十月-2011年9月收治我科的接受胰岛素激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5例。第一组为新诊断糖尿病25例作为研究组,本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岁-54岁,平均年龄40.3岁。既往未诊断过糖尿病,入院空腹血糖平均值17.3毫摩尔/升。第二组既往诊断糖尿病的20例作为对照组,本组男8例,女12例,年龄12岁-52岁,平均年龄46.3岁,平均病史8.2年,入院空腹血糖平均值20.9毫摩尔/升。两组病人带泵时间均为1-3周,观察时间平均3.5周,见下表:
1.2 方法
1.2.1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认识不正确以及对疾病的恐慌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存在,多数患者一经被诊断为糖尿病,都会产生一种非常恐慌消极的情绪,认为自己得了不死的癌症,背上了吃钱的机器,对各种治疗方法都没有信心,这种消极的情绪极大地影响了治疗的效果。
1.2.2 心理护理的措施及过程 胰岛素泵为近年引进的高新仪器,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普及应用,患者必然会产生很多顾虑,例如,针头埋于皮下是否会感到不适?胰岛素是否会过多或过少输入?携带胰岛素泵是否方便?今后是否要终生依赖胰岛素或胰岛素泵是否会发生故障以及报警时应如何处理等,甚至有些病人认为买了泵带在身上,糖尿病就会好了,不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等等心理问题。针对各种心理问题我们耐心倾听患者的提问,给与相关知识的宣教以及正确认识病情的指导,与患者详细交谈,详细讲解胰岛素泵的特性、应用的优越性、方便性,以及发病初期激化疗法的必要性,说明安泵的注意事项等等针对问题消除心理障碍,使患者消除顾虑,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入院后通过口头讲解宣教,小册子,宣传板,专栏,专题课堂等各种方式向病人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强调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加强饮食和运动治疗可以保证胰岛素激化疗法治疗效果的有效性。
带泵出院即进入了漫长的家庭护理期,为了确保患者在家里能够安全有效用泵治疗,我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胰岛素泵相关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皮肤护理,携泵护理以及常见报警故障的处理等。随访是做好家庭护理的基础,对带泵出院的患者我们通过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进行详细全面的随访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随时给与解决。
2 结果
心理护理对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素泵激发疗法的效果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间歇性导尿;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大多数患者会遗留膀胱功能障碍,不仅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还容易导致感染,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减退或衰竭[1],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为了观察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疗效。我们对40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护理前后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30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康复医学》[2]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②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脊髓损伤者。③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不配合本治疗者。③尿道畸形、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症者。④严重的尿道炎或膀胱炎、尿道周围脓肿者。⑤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
2 治疗方法间歇性导尿
根据情况决定导尿的时间和次数,一般情况每4 h导尿一次,尿量在300~400 ml/次为宜,尿量不得超过500 ml/次,而且膀胱内压不得超过40 cm水柱。残余尿量300 ml左右时应改为3次/d,当残余尿量200 ml左右导尿2次/d,当残余尿量150 ml左右导尿1次/d,当残余尿量
3 疗效观察指标
尿流动力学检查:残余尿量、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测定。②尿中白细胞数的定量变化。
4 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
达到膀胱功能平衡状态(泌尿系感染无或轻度,残余尿量
5 治疗结果患者
30例,痊愈2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治疗效果显著。
6 护理体会
脊髓后长期留置导尿会使尿路长期开放,增加感染机会,而膀胱过度充盈易造成细菌滋生,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如果尿液返流则会造成肾功能损害。而间歇性导尿有规律地开路,可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许多临床研究也认为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因此间歇性导尿的临床护理工作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下几点是我的临床体会。
6.1 间歇导尿前护理:对患者进行间歇导尿的健康教育,介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知识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间歇导尿的目的、意义、过程和注意事项;教会患者如何减少污染、配合操作。
6.2 间歇导尿的护理:做好导尿前相关准备工作,包括物品准备、患者准备、环境准备;间歇导尿时机导尿宜在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无需大量输液、饮水规律、无尿路感染的情况下开始;导尿间隔时间应根据残余尿量而定,一般情况每4 h导尿一次,尿量在300~400 ml/次或不超过患者的最大安全容量为宜,一般每日导尿次数不超过6次;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当每次残余尿量
6.3 间歇导尿后的护理:定期进行外阴及会阴消毒,嘱患者便后及时清洗外阴,自我导尿注意保持清洁,定期作尿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出现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脊髓损伤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早期行间歇导尿的效果及康复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7例,女性9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7.83±2.45)岁;受伤原因:车祸事故伤30例,高空坠落伤13例,打击伤10例,其它3例;损伤部位:腰椎损伤21例,胸椎损伤19例,马尾神经损伤6例,颈椎损伤10例。经X线片、CT或MRI检查,全部患者均符合脊髓损伤临床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接受康复治疗。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存在较高的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早期频率为6h/次,根据实际尿量调整导尿次数。当残余尿量L>200ml时,早、中、晚、半夜四个时间段安排导尿,若L在150ml~200ml,行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导尿,若L
1.3 评价指标
患者接受治疗后显效:排尿反射基本恢复,无需借助间歇导尿排尿,残余尿量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的数据录入表格,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中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以(n%)描述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x2检验,在P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出现7例泌尿系统感染,感染率为25.00%。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泌尿系统感染,感染率为3.57%。两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x2=18.7533,P=0.0000)。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还会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是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脊髓损伤主要病因为外伤,患者易出现尿潴留,影响正常排尿功能,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严重者危及生命安全。
膀胱功能障碍所致尿潴留是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临床多采用导尿管留置帮助患者排尿,但长期使用导尿管会增加尿路感染发生率,同时长期靠外界协助排尿,会降低膀胱肌力,导致膀胱发生疾病。健康人膀胱能定时自主排尿,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抵抗外界病菌感染。脊髓损伤后,膀胱无法完全、自主排尿,进而造成尿潴留,同时抗菌作用降低,为外界病菌提供滋生繁殖机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我院采用早期间歇导尿和康复护理方式,结合残余尿量制定科学的导尿计划,其目的是训练膀胱,使其间歇性扩张,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同时配合康复护理,从心理护理、排尿意识训练、训练、控制饮水量、并发症护理等方面进行干预,恢复患者机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李晶.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间歇导尿的观察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759-760.
1.1 一般资料 本科自 2011 年 1 月至 2013 年 1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385例,其中确认为院内感染人数37例,感染发生率9.61%。其中男21例,女 16例,年龄26~80 岁,平均年龄56.62岁;住院天数 9~78 天,平均住院 34.29 天。
1.2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 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制定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
1.3 方法 通过对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对符合院内感染诊断的 37 例,统计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出院诊断、住院天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等,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免疫能力低下,生理机能减退,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急诊新入院病人病情重,昏迷的多,常规检查及治疗多,接触外界人员频繁,大大增加交叉感染机率。临床诊疗中反复的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中心动静脉置管等较多,这些操作很易将病原菌带入机体内,造成院内感染。本组资料中37 例感染患者有26例进行过这些操作。
3.1 加强院内感染教育,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强化无菌操作观念,规范洗手方法,严格监控手卫生,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3.2 加强环境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每天病室开窗通风换气两次,重症病房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1h,地面清洁消毒两次,病区内楼道、水房等公共场所用 0.5%含氯消毒液拖地两遍,窗台、桌面、设备等用消毒液抹布清洁。控制陪护、探视人员数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定期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病区定期进行空气细菌监测,病人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管理。
3.3 加强基础护理、减少院内感染。
3.3.1 呼吸道管理 脑出血患者多为中老年,抵抗力差,多伴意识障碍及偏瘫,卧床时间长,咳嗽反射弱,易误吸,造成肺部感染。患者不合理的致口腔堆积分泌液和呕吐物,也容易使痰液、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气管,进而影响呼吸[4]。重症患者需插管或气管切开,使患者丧失对空气的天然过滤及湿化功能,又吸痰频繁,易造成气管黏膜损伤,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因此对卧床患者要定时翻身拍背,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对不能有效咳痰者要及时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按时雾化吸入,保持气道湿化。护理人员要主动参与医院感染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加强对吸痰、雾化吸入、呼吸机、氧气湿化瓶连接管道等装置的消毒管理,严防病原菌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呼吸道[5,6],尽量缩短操作时间,严格控制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的操作[7,8]。
3.3.2 泌尿系管理 长期留置导尿是造成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原因。我科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导尿操作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知识的培训,并定期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 9]。
①妥善固定尿管,避免弯曲打折,保证引流通畅,使用精密集尿袋,15d更换一次,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防止尿液逆流引起逆行性感染。②不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感染。③收集容器个人专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④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两次尿道口护理。⑤长期留置导尿管者,使用百多安特殊材质的导尿管,30d更换一次。⑥患者出现尿频、尿痛或尿液混浊等尿路感染时,应更换导尿管,留取尿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⑦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⑧进行导尿管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
3.3.3 胃肠道管理 我们对脑出血病人优先选择肠内营养。对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应及早留置胃管鼻饲饮食,在鼻饲过程中要保证各种饮食的清洁干净,鼻饲液的温度要适宜,一般37~40 度,同时要注意浓度、进食量及进食速度,应遵循由低到高、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原则。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4岁,农民,因上腹部不适,呕吐1周拟“呕吐待查”于2007年8月9日入院。10年前因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全切除术。有糖尿病病史7年,轻体力活动,饮食控制差,平素以优泌林R控制血糖,不经常监测血糖。一周来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0~20mmol/L,餐后血糖>30mmol/L。入院时尿糖微量,尿隐血微量,尿白细胞,血糖829mg/dl,使用胰岛素泵后血糖降至200mg/dl。初步诊断: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入院后查腹部CT示双肾外形不光整,右肾皮质可疑小片低密度灶,左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提示下方梗阻可能。行尿培养+药敏,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生长,当即给予特治星4.5g静滴12h/次。作泌尿系BUS检查,示双肾轻度积水伴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膀胱壁毛糙。查泌尿系KUB+IVP,显示膀胱内积聚较多气体,盆腔内且可见一较大液气平,提示气肿性膀胱炎可疑。予留置导尿2周,膀胱冲洗(生理盐水250ml2次/d)处理。插导尿管时发现患者尿道狭窄,无红肿及分泌物。由于三腔导尿管不能插入,行尿道口扩张后改用16F双腔导尿管。插导尿管前排空膀胱,留置导尿管后立即引出淡黄带絮状物尿液约800ml,同时有气体随尿排出。留置导尿5d后复查尿培养已无细菌生长。应患者要求,予带导尿管出院。嘱口服抗感染药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出院后,患者在当地医院拔除导尿管,电话随访无不适主诉。
2讨论
2.1病因
气肿性膀胱炎以中老年女性好发。该病以膀胱壁组织内出现气泡为主要特征,伴发输尿管积水者少见,主要是由于各种致病菌酵解葡萄糖或蛋白质产生的气体积聚于黏膜下,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奇异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1,2],当这些产气菌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时,可使尿中葡萄糖等物质发酵产生气体。气肿性膀胱炎患者有87%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膀胱黏膜抗感染能力下降,愈合能力差,为感染创造了条件[3]。气肿性膀胱炎病理基础为致病菌经血液、淋巴或膀胱上皮进入膀胱内壁黏膜下层,细菌酵解葡萄糖产生CO2,形成壁内无上皮衬托的气泡,气泡破溃进入膀胱腔内,导致膀胱内积聚大量气体[4];非糖尿病患者亦可由于长期接受葡萄糖注射或由于留置导尿管,引起膀胱黏膜损伤或感染,有利于细菌繁殖,身体衰竭时,细菌分解蛋白质产生气体。本例患者发病,与自身的尿路狭窄及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2.2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血尿、气尿、排尿困难、尿潴留、下腹部不适等[2],感染加重时可引起败血症,合并结石或上尿路积水时可出现相应影像学改变。气性肾盂肾炎为常见的暴发性肾脏感染,常并发脓毒血症、肾积脓、坏死等,可表现为寒战、发热、上腹痛、昏睡、精神错乱、恶心呕吐,少数人肋背部可有触痛。典型的气肿性膀胱炎体格检查有下腹膨隆、触痛及叩诊鼓音[2]。本例患者仅有下腹不适,略胀感。
2.3诊断方法
气肿性膀胱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CT为首选。CT可见膀胱体积增大,有液气平面[2],膀胱壁有泡状气体影,部分连成串珠状,膀胱壁外周可有1~1.5cm的气体带,内缘毛糙。BUS检查可见膀胱壁改变。腹部平片可见膀胱影增大,周围环绕气体影,呈“气抱球样”,膀胱气体积聚。膀胱镜检查能直观地观察局部解剖和病理形态,对诊断有定性意义[5]。本例患者是由于入院小便常规发现尿白细胞,考虑到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高危风险,给予尿培养,同时,由于之前曾发生过恶心呕吐,行上腹CT检查提示左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为排除泌尿系结石进行KUB和IVP检查而发现该病。
2.4治疗原则
气肿性膀胱炎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控制感染,应选用敏感抗生素。除此,保持尿液引流的通畅是关键。同时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注意尿糖、尿酮体。膀胱黏膜下及周围气体不需要特殊处理,等血糖和感染控制后会自然消失[2]。
2.5护理措施
气肿性膀胱炎的护理极为重要,因为主要靠留置导尿、膀胱冲洗。本例患者由于护理周到,恢复较快。⑴留置导尿:气肿性膀胱炎患者保持尿路的通畅非常重要。留置导尿时应选用三腔导尿管,注意无菌操作,消毒彻底,动作不宜粗暴,以免加重感染,导尿管留置时间至少2周,拔管前夹管1d,留置导尿管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观察引流尿液的量、颜色和性状,如出现血尿或阻塞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每周更换引流袋1~2次,会阴护理每天2次。⑵抗生素的使用:经尿培养和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按时间用药。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观察有无菌群失调的征象。不能进食者需做好口腔护理,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正确留置尿培养,留取前应彻底清洗会,留取中段尿液,以免影响检查结果。⑶膀胱冲洗:膀胱冲洗可去除膀胱内细菌,减轻毒素的吸收。可选用1:5000的呋喃西林或生理盐水,每天2~3次。留置三腔导尿管患者在冲洗时可用输液器接头皮针插入导尿管进水腔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冲洗时无需夹管。本例患者因尿路狭窄选用16F双腔导尿管。可用灌洗注射器反复冲洗,作用相同,速度不宜过猛,以免损伤膀胱。⑷心理护理:由于该病发生率低,患者对其危险性不够重视,故应做好解释工作,宣教留置导尿和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本例患者在告知此病时自认为无明显不适,拒绝继续治疗,要求出院,后经医护人员反复劝说才继续留院治疗。在留置导尿的第5天,经劝告无效带管出院。出院时做好了详细的引流管护理宣教,告知其1周后方可自行拔管。该患者出院时复查尿培养阴性。由于气肿性膀胱炎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因此血糖的控制尤其重要。本例患者的依从性较差,7年来优泌林R用量由自己控制,极少去医院。患者住院期间除要求其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还应反复强调糖尿病的饮食、药物、运动等一系列措施,血糖应控制在餐前6.1mmol/L以下、餐后7.8mmol/L以下。同时还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性,让其协助和督促患者在出院后进行有效的糖尿病自身护理。
【参考文献】
1于秀京,范浩.导尿并发气肿性膀胱炎与气尿症5例分析.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3(9):80~81
2杜江平,李艳.气肿性膀胱炎伴上尿路积水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782.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54岁,农民,因上腹部不适,呕吐1周拟“呕吐待查”于2007年8月9日入院。10年前因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全切除术。有糖尿病病史7年,轻体力活动,饮食控制差,平素以优泌林R控制血糖,不经常监测血糖。一周来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0~20mmol/L,餐后血糖>30mmol/L。入院时尿糖微量,尿隐血微量,尿白细胞,血糖829mg/dl,使用胰岛素泵后血糖降至200mg/dl。初步诊断: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入院后查腹部CT示双肾外形不光整,右肾皮质可疑小片低密度灶,左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提示下方梗阻可能。行尿培养+药敏,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生长,当即给予特治星4.5g静滴 12h/次。作泌尿系BUS检查,示双肾轻度积水伴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膀胱壁毛糙。查泌尿系KUB+IVP,显示膀胱内积聚较多气体,盆腔内且可见一较大液气平,提示气肿性膀胱炎可疑。予留置导尿2周,膀胱冲洗(生理盐水250ml 2次/d)处理。插导尿管时发现患者尿道狭窄,无红肿及分泌物。由于三腔导尿管不能插入,行尿道口扩张后改用16F双腔导尿管。插导尿管前排空膀胱,留置导尿管后立即引出淡黄带絮状物尿液约800ml,同时有气体随尿排出。留置导尿5d后复查尿培养已无细菌生长。应患者要求,予带导尿管出院。嘱口服抗感染药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出院后,患者在当地医院拔除导尿管,电话随访无不适主诉。
2 讨论
2.1 病因
气肿性膀胱炎以中老年女性好发。该病以膀胱壁组织内出现气泡为主要特征,伴发输尿管积水者少见,主要是由于各种致病菌酵解葡萄糖或蛋白质产生的气体积聚于黏膜下,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奇异变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1,2],当这些产气菌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时,可使尿中葡萄糖等物质发酵产生气体。气肿性膀胱炎患者有87%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膀胱黏膜抗感染能力下降,愈合能力差,为感染创造了条件[3]。气肿性膀胱炎病理基础为致病菌经血液、淋巴或膀胱上皮进入膀胱内壁黏膜下层,细菌酵解葡萄糖产生CO2,形成壁内无上皮衬托的气泡,气泡破溃进入膀胱腔内,导致膀胱内积聚大量气体[4];非糖尿病患者亦可由于长期接受葡萄糖注射或由于留置导尿管,引起膀胱黏膜损伤或感染,有利于细菌繁殖,身体衰竭时,细菌分解蛋白质产生气体。本例患者发病,与自身的尿路狭窄及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2.2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血尿、气尿、排尿困难、尿潴留、下腹部不适等[2],感染加重时可引起败血症,合并结石或上尿路积水时可出现相应影像学改变。气性肾盂肾炎为常见的暴发性肾脏感染,常并发脓毒血症、肾积脓、坏死等,可表现为寒战、发热、上腹痛、昏睡、精神错乱、恶心呕吐,少数人肋背部可有触痛。典型的气肿性膀胱炎体格检查有下腹膨隆、触痛及叩诊鼓音[2]。本例患者仅有下腹不适,略胀感。
转贴于
2.3 诊断方法
气肿性膀胱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CT为首选。CT可见膀胱体积增大,有液气平面[2],膀胱壁有泡状气体影,部分连成串珠状,膀胱壁外周可有1~1.5cm的气体带,内缘毛糙。BUS检查可见膀胱壁改变。腹部平片可见膀胱影增大,周围环绕气体影,呈“气抱球样”,膀胱气体积聚。膀胱镜检查能直观地观察局部解剖和病理形态,对诊断有定性意义[5]。本例患者是由于入院小便常规发现尿白细胞,考虑到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高危风险,给予尿培养,同时,由于之前曾发生过恶心呕吐,行上腹CT检查提示左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积水,为排除泌尿系结石进行KUB和IVP检查而发现该病。
2.4 治疗原则
气肿性膀胱炎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控制感染,应选用敏感抗生素。除此,保持尿液引流的通畅是关键。同时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注意尿糖、尿酮体。膀胱黏膜下及周围气体不需要特殊处理,等血糖和感染控制后会自然消失[2]。
2.5 护理措施
气肿性膀胱炎的护理极为重要,因为主要靠留置导尿、膀胱冲洗。本例患者由于护理周到,恢复较快。⑴留置导尿:气肿性膀胱炎患者保持尿路的通畅非常重要。留置导尿时应选用三腔导尿管,注意无菌操作,消毒彻底,动作不宜粗暴,以免加重感染,导尿管留置时间至少2周,拔管前夹管1d,留置导尿管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观察引流尿液的量、颜色和性状,如出现血尿或阻塞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每周更换引流袋1~2次,会阴护理每天2次。⑵抗生素的使用:经尿培养和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按时间用药。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观察有无菌群失调的征象。不能进食者需做好口腔护理,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正确留置尿培养,留取前应彻底清洗会,留取中段尿液,以免影响检查结果。⑶膀胱冲洗:膀胱冲洗可去除膀胱内细菌,减轻毒素的吸收。可选用1:5000的呋喃西林或生理盐水,每天2~3次。留置三腔导尿管患者在冲洗时可用输液器接头皮针插入导尿管进水腔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冲洗时无需夹管。本例患者因尿路狭窄选用16F双腔导尿管。可用灌洗注射器反复冲洗,作用相同,速度不宜过猛,以免损伤膀胱。⑷心理护理:由于该病发生率低,患者对其危险性不够重视,故应做好解释工作,宣教留置导尿和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本例患者在告知此病时自认为无明显不适,拒绝继续治疗,要求出院,后经医护人员反复劝说才继续留院治疗。在留置导尿的第5天,经劝告无效带管出院。出院时做好了详细的引流管护理宣教,告知其1周后方可自行拔管。该患者出院时复查尿培养阴性。由于气肿性膀胱炎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因此血糖的控制尤其重要。本例患者的依从性较差,7年来优泌林R用量由自己控制,极少去医院。患者住院期间除要求其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还应反复强调糖尿病的饮食、药物、运动等一系列措施,血糖应控制在餐前6.1mmol/L以下、餐后7.8mmol/L以下。同时还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性,让其协助和督促患者在出院后进行有效的糖尿病自身护理。
【参考文献】
1 于秀京,范浩. 导尿并发气肿性膀胱炎与气尿症5例分析.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3(9):80~81
2 杜江平,李艳.气肿性膀胱炎伴上尿路积水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782.
3 曾宇,孔垂泽.膀胱软结石合并气肿性膀胱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7):466~46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3-02
留置导尿是临床治疗和诊断的重要方法,也是临床常见的侵入性操作之一。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是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CAUTI)发生率在临床医院感染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二位[1]。本文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通过临床实践,实施预防尿路感染的干预措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实践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通过对2010年1月~2012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留置尿管患者,共586例,尿路感染均符合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88例,女1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3例)与观察组(293例),观察其尿路感染情况。
1.2 方法。对照组293例未实行干预措施,观察组加强对导尿适应证的掌握,减少不必要的重插导尿,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延长更换尿管、尿袋的天数以及采用新的留取尿标本的方法保持泌尿系统的密闭性,减少不必要的膀胱冲洗等干预措施,并设立监测表进行登记。
1.3 统计学处理。本文中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率的比较(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率比较
组别时间
(d)例数
(n)感染例数
(n)感染率
(%)时段
比较P值对照组1-3145138.973-7741216.22P14331854.55合计2935117.4 注:对照组3~7d感染率与>14d比较,*P14d比较,P
2.2 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详见表2)。
表2 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n(%)]
组别男性女性例数
(n)感染例
(n)男性感染
率(%)例数
(n)感染例
(n)女性感染
率(%)P值对照组191199.951043230.77P
3 讨论
3.1 留置导尿后尿路感染原因分析。
3.1.1 导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原因。①操作不当:导尿术是一种机械刺激,尿道口存在细菌聚集,有报道感染致病菌对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2]。②导尿材料的选择:临床报道不同的导尿管对尿道的刺激及并发尿路感染的程度有所不同,硅化乳胶导尿管为现在大多数医院所使用,刺激性相对于PVC管小,硅橡胶导尿生物相容性较好,但是价格比较高,超导尿管富含有亲水材料,有较好的性,可以明显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③患者健康状态:在肿瘤、严重贫血等自身抵抗力较低的患者,行留置导尿后容易发生细菌感染。
3.1.2 导尿管留置时间留置导尿管持续时间与尿路感染有明显的关系。医院泌尿系感染与插尿管及尿管留置时间有直接关系,因此导尿管的留置时间是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其感染发生率明显上升。
3.1.3 集尿系统性能。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集尿袋下方开口处,经常因换集尿袋、倒尿、膀胱冲洗、采集标本而需要打开,破坏了导尿的密闭系统,使细菌有机会进入尿管管腔中,容易造成逆行感染。
3.1.4 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尿路感染。本次数据显示两组各时段与合计感染率均是女性高于男性(P
3.2 护理干预措施。
3.2.1 改进引流系统,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避免膀胱冲洗。尽量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避免轻易分离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集尿袋每周更换2次。选择合适的更换集尿袋时间不仅减少了保留导尿患者菌尿及尿路感染的发生,还可节省资源和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3.2.2 女性由于生理解剖的特点比男性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女性尿道短而宽,尿道口内1~2cm处有少量细菌暂居。
4 结论与展望
关键词: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管 护理体会
Nerve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patients leave alone the catheter nursing experience
Xu Xiaona
Abstract:Leaves alone the catheter to be possible to promote the stupor,the urine zhu to keep,the urine incontinence patient urinary bladder function restoration,in the rescue danger critically ill patient,around the patient surgery and disease diagnoses in the treatment the vital role,on clinical applies widely day by day.
Because but also can operate improper,nursing is bad,brings some new questions to the patient.Presently leaves alone the nerve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patients the catheter the nursing experience to do a simple summary as follows.
Keywords:The nerve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patients leave alone the catheter Nursing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21-01
留置导尿管可以促进昏迷、尿潴留、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患者手术前后和疾病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
但也会因操作不当,护理不善,给患者带来一些新的问题。现将神经内科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体会做一简单总结如下:
1 加强宣教[1]
插入导尿管前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将导尿的目的、留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置管后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及配合操作;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留置中应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并做好病人行为的监管,以免因不舒适而激发病人强行拉脱导尿管致尿道损伤。
2 尿管的选择[2]
在临床上,硅胶和乳胶材料的导尿管正逐渐被橡胶导尿管代替。现在常用的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便、减少漏尿现象和不易脱落等优点。气囊导尿管有三腔气囊导尿管和双腔气囊导尿管。两者相比较,前者比后者多了接冲洗装置的一腔,可以形成密闭式膀胱冲洗引流系统,减少污染的机会。导尿管口径的大小选择应根据尿液的外观、导尿的目的、性别等综合考虑。如尿液澄清,可选择口径较小的尿管;尿液浑浊或有沉淀及凝块时,应选择口径较大的尿管。
3 导尿方法的选择[3]
男性病人由于生理特点尿道长,有三个狭窄和两个弯曲,导尿时困难较大,病人的痛苦更明显,如果尿管刺激引起尿道痉挛完全可能造成插管困难甚至失败。可以使用利宁(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起到松弛尿道肌肉,减轻疼痛及疼痛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减少阻力,减轻对尿道黏膜的刺激,避免损伤黏膜而导致出血,减轻病人痛苦,利于插管成功。
女性病人由于生理的原因,不容易保持会的清洁,因此要求做好前期的准备,会阴的冲洗和两次消毒。高龄女病人由于肌肉结缔组织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尿道口使之陷于阴道壁之中,同时又因阴道黏膜缺乏雌激素作用而显得苍白、光滑,阴道口也变小,更使这些病人的尿道口暴露困难,对于这些病人应该在消毒好会阴之后戴好无菌手套,左手食指、中指并拢,伸于阴道2cm,屈曲远端指间关节,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并可以调整手指的位置,可以见到阴道前壁的所有黏膜,即可以找到尿道口,然后便可以插管。
4 妥善固定,及时记录[1]
导尿后调整尿管与尿道平齐后用胶布固定于,减轻尿管对尿道的压迫及刺激作用,避免患者翻身时引起牵拉损伤尿道;对于留置导尿管者,应建立完善的护理记录,留置导尿管后一定要明确记录囊内的注入量及成分,以供拔管时查阅。
5 尿路感染的护理[4]
尿道口距近,易受排出物污染,同时内衣裤、被褥等的触碰、大便后未及时清洁、洗理,均可随时污染尿道口周围粘膜及导尿管。留置导尿期间,集尿袋污染或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密闭性不好,细菌可通过导尿管腔内导致感染。加上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够强、插管造成的粘膜损伤、患者患病期间抵抗力下降、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菌群失调等,都可使细菌直接在膀胱内繁殖,为细菌感染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要作好病员个人卫生,保持皮肤、会、床铺的清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空气污染;根据病情每天2小时一次,加强膀胱储尿功能的训练,促使患者自行排尿,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早日拔管;膀胱冲洗:0.9%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每日1~2 次;注意全身营养的补充,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抗病能力;避免大剂量广谱抗菌用药时间太长,引起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
6 漏尿的护理[5]
临床上年老体弱或者衰竭的患者,尿管周围常有尿液漏出,易引发会阴红肿,局部湿疹,甚至局部压疮。作为护理工作者应:①保持尿液引流通畅,防止尿管受压反折引起膀胱内压力增高;②急性细菌性感染使尿混浊尿沉渣产生,引起堵管。这种原因导致的漏尿,应更换口径较大的尿管,并加用合适的抗生素;③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特别是女性,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导尿时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尿管,既可防止漏尿,又能保证尿管通畅;④气囊内注入液体过多反而易引起渗尿,建议渗尿发生后,从气囊内抽出3~4ml液体或选用气囊容积较小的导尿管。
7 拔管的护理[6]
如发生气囊无法抽水致拔管困难时,应对病人做好解释,安定情绪,将外塞剪去后用消毒的细钢丝疏通注水通道;对长期卧床患者,应嘱其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达到生理性冲洗作用。
8 拔管后尿潴留的护理[5]
患者由于长期留置导尿管,膀胱逼尿肌过度松弛,拔除导尿管后容易出现尿潴留。护理人员应:①每2~3h或患者有尿意时开管。让患者有意识地参与排尿过程,反复训练膀胱功能1~2d后方可拔出尿管;②应积极借助辅助措施,如腹部热敷、温水冲洗外阴、耻骨联合上膀胱底部按摩、刺激排尿的“扳机点”等方法诱导排尿,防止发生尿潴留;③拔出尿管前排空膀胱,以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并保留冲洗液20~30min,待患者有尿意时拔出尿管,可减少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总之,留置导尿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在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选择导尿管及对留置导尿管的正确护理,以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朱小芹.留置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6):97-98
[2] 王宏芳,李丽萍.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应用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1):63-65
[3] 黄兰,杨雪.导尿及留置尿管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89-90
肾活检术是肾脏疾病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为绝大多数肾实质疾病的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肾活检术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为防止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穿刺后患者需常规卧床休息24 h,腰部制动6~8 h。发生尿潴留的原因有不习惯卧床排尿和某些心理因素等,如焦虑[1]。肾活检患者术后的改变、心理因素的影响易造成排尿困难,甚至导尿。研究[2-5]发现肾活检术前通过集中教育和有针对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如尿潴留带来不适等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本研究通过对患者术前宣教、术中陪同、术后优化护理的心理指导,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以减少导尿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选取本科室2013年1月~11月156例行肾活检术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80例,年龄在15~75岁。其中肾病综合征64例,慢性肾小球炎28例,IgA肾病50例,痛风6例,狼疮性肾炎5例,紫癜性肾炎3例。参照组为2012年同期我科肾活检患者为13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69例,年龄在29~64岁。肾病综合征60例,慢性肾小球炎28例,IgA肾病30例,痛风4例,狼疮性肾炎5例,紫癜性肾炎3例。两组在病种、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穿刺方法 术前查凝血象、血常规、生化、肝肾功及心电图、B超等检查,排除禁忌患者。所有患者取俯卧位,B超定位,行局麻下右肾下极取肾组织。术后用绷带加压包扎,补液、止血药物等处理。
1.2.2护理干预措施
1.2.2.1术前 ①将肾穿刺活检术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打印出来,结合图片讲解,提高患者感官认识,加强患者的记忆。并将宣传册留给患者,方便患者随时翻阅。②我科做肾穿都是固定在周一和周四下午,在行肾活检术当天早上由责任护士召集已行肾活检术患者和即将行肾活检术患者进行交流,达到增强患者信心,减轻患者紧张,积极配合手术。③培训责任护士,使之熟练掌握肾穿活检术相关知识及操作过程,并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沟通方式,达到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给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④术前1 d由责任护士指导并效督导患者完成多次床上排尿练习[6]。以帮助患者在术后顺利排尿。⑤指导患者术前不食牛奶、土豆、洋葱等易胀气的食物,以加重腹部的不适。
1.2.2.2术中 穿刺过程中有其责任护士全程陪同,为其监测生命体征。护士通过握手,进行言语沟通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紧张,使患者配合手术。
1.2.2.3术后 术后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患者无水肿2~3 h可以饮入400~600 mL,促进尿液的尽快排出,有助于观察患者小便颜色,判断有无出血。同时达到冲洗尿道的作用。术后出现排尿困难患者,可以采用温开水冲洗会阴,逆时针教会患者按摩利尿穴[7],听流水声,或生命体征平稳者将床头摇高30°,改变等方法,加快尿液的排出,减少尿潴留。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尿色正常情况下,术后6 h穿刺点稍放松腹带后即向术侧侧卧位,改变的同时压迫穿刺点,起到止血的同时减轻患者的不适。
1.3统计学方法 用构成比表示,组件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试验组导尿发生率为11%,低于对照组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肾活检术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金标准,帮助临床判断治疗和预后。但毕竟是一项有创操作,存在因的改变和紧张心理、术后加压包扎及环境等因素可能出现腰背部酸痛、尿潴留,失眠等舒适性问题,以至于导尿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研究[8-10]发现使用肢体语言和卧位的改良等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及舒适,以减少尿潴留等并发症。本研究通过集束化的术前宣教、术中减少患者的紧张、术后提高患者的舒适的护理干预措施,消除心理紧张,通过卧位的改良方面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减少了患者导尿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小妹,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9.
[2] Koldi HS, Jairam A, Bhst A, et al. Safaty of Kindey biopsy in elderly:a prospective study[J]. int Urol Nephrol 2006,38(3):815-820.
[3]潘凌蕴,吕桂兰.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及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2,26(5):1161-1162.
[4]孟亚男,朱远见,曹长英.肾活检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82.
[5]郑乃利,陈荣侠.护理干预在降低肾穿刺活检术后床上排尿障碍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5):34-35.
[6]黄芝玉,徐梅华,卢丽萍.护理干预对临床肾活检术后床上排尿困难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1,24(6):3554-3555.
[7]贺运姣,黄晓梅,刘碧兰.护理干预对术后拍尿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2006,8(2):58-59.
脊髓损伤患者除存在运动障碍外,由于脊髓排尿中枢受损,排尿放射消失,常合并有尿储留及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对脊髓损伤患者需留置尿管护理。本研究对我科2006年 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停留尿管后漏尿原因,以提高护理水平,减轻患者痛苦。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 12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脊髓损伤患者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18~76岁,平均(40.5±11.72)岁。脊髓损伤原因包括:高空坠落伤、车祸伤、脊柱手术后及利钝器击伤。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截瘫,生活不能自理。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行留置导尿术,尿管大小型号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及性别进行选择,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向气囊内注入 10~20 ml呋喃西林液或注射用水,再与一次性密闭式储尿袋相连接。早期采取持续引流尿液,后期采取尿管间歇开放。每周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若出现尿白细胞升高,行尿培养检查,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分析对比无漏尿组与漏尿组在年龄、女性比例、注水量、泌尿系统感染率以及留置尿管时间上的差异性。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P值
2 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漏尿组及漏尿组在年龄、女性比例、感染方面、留置尿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无漏尿组与漏尿组在年龄、女性比例、注水量、泌尿系统感染率以及留置尿管时间上的差异性(x±s)
组别例数年龄(岁)女性例数注水量(ml)泌尿感染率(%)留置时间(d)
无漏尿组4437.4±4.29512.9±2.6111.419.1±2.94
漏尿组2458.2±5.631713.5±3.1941.626.7±2.88
P值
3 讨论
脊髓损伤常见于外伤及脊柱手术后,由于脊髓为神经传导通道部分之一,因此脊髓损伤可导致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及排便、排尿等生理反射消失[2]。脊髓圆锥(S2~4)为排尿的脊髓反射中枢。脊髓圆锥以上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尿道外括约肌失去高级神经的支配,不能自主放松,因而出现尿潴留。脊髓圆锥损伤的患者,骶反射弧被阻断,膀胱的充盈感消失,致使逼尿肌过度伸张,肌无力,存有大量的残余尿,引起尿潴留[3 5]。因此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休克期(约伤后3~4周)常合并有尿储留,需要留置尿管护理。
在本研究中,68例留置尿管的脊髓损伤患者中,出现漏尿24例,比例为35.3%。漏尿组与无漏尿组在年龄、女性比例、感染并发症、留置尿管时间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气囊内注入水量无统计学差异。
我们分析,由于年龄大患者尿道括约肌及盆底肌肉松弛,收缩力较差,导尿管与尿道不能紧贴,造成尿管周围漏尿。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尿道短,且不容易固定,导致尿管上下移动而出现漏尿[6],同时,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尿道短,截瘫患者常存在排便反射消失,因此更容易受到来自的细菌污染而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留置尿管气囊中该注入的水量尚无明确指引[7 11]。在本
作者单位:51026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中,我们采取首先注入10 ml呋喃西林液或注射用水,若出现漏尿,则适量增加5~10 ml,结果发现,漏尿率在气囊注水量中无明显差异,因此,注入水量应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实施。
多种原因可导致留置尿管漏尿。泌尿感染的发生可导致漏尿加重,其原因主要为泌感发生后,细菌在膀胱内生长,使尿液浑浊,产生沉淀,甚至引起出血,而沉淀及血凝块会阻塞尿管,若膀胱过度充盈,则引起漏尿[12]。在本研究中亦表明,泌尿系统感染在漏尿组中显著高于无漏尿组。因此,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日常的尿路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留置尿管前协助患者用温水或清洁剂清洗外,插管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动作轻柔,以减少对尿道的刺激;定时观察尿液颜色、有否沉淀及异味、尿量,避免尿管受压及扭曲,同时早期发现感染表现;日常护理方面,需保持会清洁,每日消毒尿道口及会2次,必要时予膀胱冲洗,定期更换尿管。保持尿管始终低于患者的耻骨水平,防止尿液倒流。鼓励患者多饮水,从起床后到晚上20:00时,定时饮水125 ml/h,3餐各进食 300~400 ml液体,每天入量控制在 2500 ml左右,以保证每日尿量1500~2000 ml,达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目的。
尿管大小亦为留置尿管漏尿关键因素之一,过粗的尿管在插入过程中容易损伤尿道黏膜,加重感染的发生,而较小的尿管则容易发生漏尿。尿管的选择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疾病相符[13]。老年患者由于膀胱肌肉松弛,弹性回缩力下降,尿道相对较宽,因此需选择较大的尿管;女性患者由于尿道较短,尿管与尿道不容易紧贴,因此容易发生漏尿;而颅内病变、截瘫、麻醉等患者由于膀胱痉挛、尿道内括约肌功能不全,膀胱颈开放等原因,亦容易发生漏尿[14]。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成年男性一般采用F16 F18尿管,女性F18 F22尿管,以减少漏尿的发生。
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在无漏尿组及漏尿组中差异具有显著性,因此早期拔除尿管可减轻漏尿的发生率。经过脊髓休克期后,患者膀胱功能逐渐恢复,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免除留置尿管尿袋及减少导尿,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2~3周开始夹持尿管,日间每3~4 h开放1次,夜间22:00至早上06:00持续关闭尿管。当达到有效膀胱容量后可行间隙导尿,开始每4~6 h导尿1次,每天导尿不超过6次。当排尿量>100 ml 且残余尿量
因此,加强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尿管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漏尿的发生,尽早建立正常的排尿机制,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 320.
[2] 陈维,蒋莉,王刚,等.脊柱损伤致尿潴留患者的护理37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22 23.
[3] 张红梅.脊柱损伤致尿潴留26例护理体会,中国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9):848 849.
[4] Mudgal KC.Bladder rehabilita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Indian Med Assoc.1992,90(3):52 54.
[5] Yang CC.Screening cystoscopy in chronically catheterized spinalcord injury patients.Spinal Cord,1999,37(3):204 207.
[6] 陈林月.留置气囊尿管漏尿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进展.全科护理,2009,7(3):633 635.
[7] 张新荣,黄瑛.留置尿管导致尿道口漏尿的分析与护理.内蒙古中医药,2008:63 64.
[8] 湖南医科大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9.
[9]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84.
[10] 陈雪芹,汤永秋,李桂花.留置气囊导尿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57.
[11] 楼爱玉.留置导尿中预防漏尿技巧.护理研究,2004,18(5):762.
[12] 魏红梅,任生富,祝丽萍,等.脊髓损伤病人留置尿管易感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理研究,2008,22(8):2193 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