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5:52: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育部科技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医学教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与继续教育阶段。而学校教育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但更多的医学新理论、医学知识以及专业技术多来源于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与长期的医学实践。 继续医学教育不仅是保持教育连续性与进展性的需求,也是各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以及业务水平上的提高。而继续医学教育对妇产科医护工作者在不断更新基本理论、完善临床思维以及提高专业技能等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课程的完善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 背景资料
1.1培训人员与带课人员
我院接受继续教育的人院均为妇产科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新入院的护士、住院医师、护理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因此,人员数量多,职称以及级别不同,使得各人员的知识储备与临床经验不同,从而课程设计就要完整化与全面化。授课人员均为资深妇产科专家,
1.2继续医学教育的现代要求
随着近几年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人才的不足的弊端就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现今,人们对医学的认识已由生物学观点,扩展到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范围,医学模式也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因此,医务工作者要不断完善人类自身以及其生存的条件,而恢复、维护和增进健康,已经成为新型的医学目的。
1.3机遇与挑战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国内医生的就业岗位竞争也随之加剧。知识老化,观念落后以及素质较低的医务人员以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标准。而科学技术以及优越的学习条件已成为妇产科医护人员提升自身能力的最佳机遇。
2 课程研究
2.1学术研究
首先,专家座谈会。
由国家级、省级的妇产科专家进行讲座会谈,组织学术讲座,对一些疑难病例进行讨论研究,对临床护理上的常见问题进行解决与分析。
其次,壁报交流。
妇产科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有什么问题时可以在壁报上登出,大家相互交流,进行研讨,这样可以公示化较好,可以加强不同层次人员之间的知识技能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同步提升自我水平。
最后,面对面交流。
组织座谈会,个人员可以面对面进行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活跃了学术氛围 ,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动性以及医学科研的积极性。而不同级别,层次的医护人员亦可根据自身需求提出疑问,然后大家帮助分析解决,这样,大家不仅问题得到解决,并且也吸收了不同方面的知识,做到人人是师。
2.2远程教学
继续医学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继教内容,按不同层次的受教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育。而多媒体比较适合这种教育方法。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孕育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医院联系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集文字、图片、声音为一体,增加教学内容的娱乐性,提高各受教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进行网络讲座,疑难问题解答以及病例讨论,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医学上的最新资讯与动态,且各人员可以无顾忌的提问、发表意见等。并且网络知识十分丰富,不同层次的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学习。各层次的受教人员节省经费的同时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实际教学的不便与压力。
2.3媒体教育
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工具,专家对电视广播中提到的医学知识进行教育,介绍医学动态,临床技能进行演习和系统的讲解。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进行不同讲解。
3 结语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妇产科的位置也随之升高。知识老化,观念落后以及素质较低的医务人员以达不到社会需求的标准。医院在职人员更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业务水平,继续医学教育可以给这些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与帮助,而不同层次的人员因为自身知识、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导致其课程授业上的困难,因而继续医学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继教内容,按不同层次的受教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育。
参考文献:
[1]何红媛.关于我国医疗人员医学继续教育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7(2):12-13.
[2]刘杨,樊鑫浅.谈中国医学教育中的PBL教学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5( 1):33-35.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渠道,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我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一些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不理想的原因
1、过去重理轻文的思想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许多学生和家长,甚至有部分教师和领导也认为:“学好教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至理名言。于是弱视政治课,强化数理化,认为政治课只要在临考前背一背及格就行。
2、个别教师理论基础薄弱,教学缺乏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忽视实践、强调接受学习忽视师生交流互动、教学方法简单、忽视能力培养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没有真正形成,缺乏学习的自主地位和自由选择,他们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还有的老师照本宣科地重复教材内容,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没意思”、“无聊”等心理情绪不断滋生,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现象有增无减,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给学生以负面影响。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没有很好地紧密联系实际,为学生展示的生活世界与学校外面的实际面对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情景,甚至是对立的,学生很难相信教材上的原理,认为老师讲的都是虚假论调,于是不喜欢政治课。
4、对学生的评价单一。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质量仍以单一的分数为标准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这种评价只单纯重视结果而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有各自不同情况的个体差异性,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性质,把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刻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分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违背了教学的目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背道而驰的。
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
1、改革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要承担德育主要途径的使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2、引导高中生正确认识社会消极现象。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人们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和利益的多元化,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但一些社会腐败现象和消极因素对高中生的思想也造成了混乱和影响,抵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为此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要注意引导高中生分析社会各种社会现象的利弊与正误,使高中生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危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从而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3、明确师生角色,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做为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必须树立时代要求的“学生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教学过程中平等的首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依靠自身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而获得发展。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不完全以自己的思想驾驭教学,更多的是研究学生的感受。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注重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且关注学生发展的个人尊严。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
一、动手操作“围不成”,思维陷盲区
在第一次磨课中,我根据“操作——观察——推测——验证”的模式进行教学,先出示四根不同颜色的小棒,长度分别是6厘米、7厘米、8厘米、14厘米,然后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围,看哪些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些小棒围不成三角形。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后,对于6厘米、7厘米、14厘米的三根小棒,学生一致认为围不成三角形。通过交流反馈,学生聚焦于这样一个问题:6厘米、8厘米、14厘米的三根小棒到底能否围成三角形?认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只有两个学生,这个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1)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方法是否存在着局限性?学生围三角形所使用的小棒是我提供的,这样得到的结果只具有相对性,而不是普遍性。另外,学生对操作材料的选取是无意识的,这样也剥夺了学生思考的自主性。(2)学生建立的三角形表象是以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作标准的,那么在小棒的材料选取上,是否存在客观性?小棒是立体的,在围的过程中很难达到相邻的端点相连,导致大多数学生都说能围成三角形。究其两点,我发现在整个操作活动中,学生没有发挥空间想象力,那么他们的探究效果必定大打折扣。
二、动态演示“变平了”,发展想象力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如何激活学生的经验,并借此学习新知,是我重新思考的问题。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操作活动显然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建立有普遍意义的推理模式呢?我从三角形的呈现角度和平面图形在教材中的应用进行考虑,决定动态呈现三角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感悟三角形及三角形三边的变化,从而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抽象理论的得出奠定基础。
(我先从三角形的三条边导入教学)
师: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
生1:两条很短,一条很长。
生2: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
师:现在有三条线段,分别是4厘米、5厘米、6厘米,想象一下,能围成怎样的三角形?(多媒体展示围成的三角形,然后我将围成的三角形动态演示,引发学生的想象后进行验证演示)
1.如果将6厘米换成7厘米,想象一下,三角形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3:变扁了,另外两边斜下去了。
2.如果把6厘米换成8厘米,想象一下,三角形会变成什么样?
生4:更扁、更矮了。
3.如果将6厘米换成9厘米,想象一下,三角形会怎样?
生5:更扁了,快要立不起来、撑不起来了。(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使学生发现两条线段连起来已经和9厘米的那条线段重合在一起了)
4.如果将6厘米变成10厘米呢?
……
以三角形一条边的动态变化为切入口,我抓住三角形三边关系中的一个变数,让学生从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出发,体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生用自己的体会来理解“撑不起来”的三角形、“更扁更矮”的三角形,这样就突破了原来思维的临界点,从而得出结论:两边之和等于或者小于第三边时无法围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则可以围成三角形。
三、引导交流“三组边”,提升思考力
根据动态演示,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初步明晰,接下来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关注三组边的比较上,即如何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此过程中,我依旧给学生提供想象的平台,让他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理解和体验。
师(出示三条边为4厘米、5厘米、6厘米的三角形):刚才我们让6厘米的边不断延长,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我们将6厘米的边缩短到5厘米,想象一下,会有什么变化?
生:变高,变细了。
师:如果我将6厘米继续变小,想象一下,还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只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
师:现在我将6厘米变成2厘米,另外一条边为4厘米,现在这两边之和是6厘米,比第三边5厘米长,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能。
师:如果变成1厘米呢?
……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配方颗粒;传统汤剂;芍药苷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between the dispensing granules and the decoction of Buyanghuanwutang. Methods TLC and HPLC methods were carried out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TLC indicat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dispensing granule and the decoction. The HPLC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nd used for taking the contents of paeoniflorin in dispensing granule and the decoction of Buyanghuanwutang. The contents of paeoniflorin in dispensing granule were only one sixth of that in the decoction. Conclusi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two preparations are similar, but the contents of paeoniflorin are different.
Key words:Buyanghuanwutang;dispensing granule;decoction;paeoniflorin
本研究通过对补阳还五汤的传统汤剂与中药配方颗粒剂的不同极性化学成分进行薄层层析(TLC)比较,并以芍药苷为指标成分,建立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方法,以探讨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之间的异同。
1 实验材料
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SPD-6A紫外检测器;电子天平(BS224S,Sartorius德国);超声清洗器(AS3120A,中国天津)。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芍药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36-200527)。汤剂处方中各药材均购于太极大药房成都春熙店;配方颗粒由深圳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提供。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层色谱定性比较
补阳还五汤传统汤剂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按日处方量称取补阳还五汤各味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30 min,煎煮20 min,滤过,药渣再加8倍量水,煎煮20 min,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400 mL,得补阳还五汤传统汤剂浓缩液。量取其浓缩液50 mL,用石油醚(60~90 ℃)萃取2次,每次30 mL,合并石油醚层,减压浓缩至干,残留物加乙酸乙酯1mL溶解,即得供试样品H1。取石油醚萃取后的水层,挥去残留的石油醚后,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30 mL,分取、合并乙酸乙酯层,水层备用。将乙酸乙酯层减压浓缩至干后,加乙酸乙酯1 mL溶解,作为TLC供试样品H2。取水层,挥去残留的乙酸乙酯,再以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2次,每次30 mL,弃去水液,将正丁醇层减压蒸干,残留物用乙醇2 mL溶解后加至硅胶柱内,先用氯仿30 mL洗脱,弃去氯仿液,再用氯仿-甲醇(8∶2)70 mL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蒸干后加甲醇1 mL溶解,作为TLC供试样品H3。
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的配制:按日处方量准确称取与传统饮片相当量的配方颗粒,混合,加入沸水400 mL溶解,即得配方颗粒溶液。量取该溶液50 mL,照上述补阳还五汤传统汤剂供试品的制备方法制备配方颗粒供试品P1、P2、P3。
分别吸取供试液H1和P1各10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8∶2)为展开剂,展开约15 cm后,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365 nm)下观察,然后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显色,日光下观察斑点的数量及色泽的深浅。
分别吸取供试液H2和P2各2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8∶2∶0.2)为展开剂,展开约15 cm后,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365 nm)下观察斑点的数量及荧光的强弱;再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显色,日光下观察斑点的数量及色泽的深浅。
分别吸取供试液H3和P3各3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65∶35∶10)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约15 cm后,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365 nm)下观察,然后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显色,日光下观察斑点的数量及色泽的深浅。
结果补阳还五汤传统汤剂供试液和配方颗粒供试液的荧光斑点数量基本一致,但供试液H1、H2和H3的斑点比供试液P1、P2和P3的斑点更明显;喷10%硫酸乙醇液加热显色后,也显示了相同的结果。
2.2 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Intersil-ODS C18(5 μm,4.6 mm×
150 mm);流动相: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 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10 μL。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
精密量取补阳还五汤传统汤剂浓缩液25 mL,减压浓缩至干,加60%乙醇50 mL,称重,超声振荡10 min,加溶剂补足减失的重量,放至室温,3 000 r/min离心10 min,精密量取上清液10 mL,加60%乙醇定容至100 mL,摇匀,用0.45 μm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传统汤剂供试品溶液。另精密量取配方颗粒溶液25 mL,按传统汤剂供试液制备方法操作,制得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取上清液10 mL,加60%乙醇溶解,定容至50 mL,摇匀,用0.45 μm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为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
2.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芍药苷对照品7.1 mg,加50%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 mL,作为对照品溶液1,浓度为0.071 mg/mL;然后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加50%甲醇配制成对照品溶液2,浓度为0.035 5 mg/mL。
2.2.4 标准曲线与线性关系的考察
按上述色谱条件,精密吸取浓度为0.035 5 mg/mL对照品溶液1.0、2.0、4.0、8.0、12.0 μL,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以芍药苷进样量(μg)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1 759.1X-6 453.4,r=0.999 9,线性范围为0.035 5~0.426 μg。
2.2.5 阴性对照实验
按日处方量取除赤芍配方颗粒以外的其他颗粒,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精密吸取阴性对照溶液1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分析。结果阴性对照溶液在芍药苷色谱峰保留时间附近未见干扰峰,说明所确定的色谱条件可以用于芍药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见图1。
2.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10 μL芍药苷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记录峰面积,计算,RSD=0.67%(n=6),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2.7 稳定性考察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10 μL,分别在0、2、4、8、12 h进样,记录峰面积,计算,RSD=1.85%(n=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测定结果稳定。
2.2.8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样品5份,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芍药苷平均含量为0.054 mg/mL,RSD=1.94%。
2.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已知芍药苷含量的样品5份,等量加入对照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1。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略)
2.2.10 样品测定
按照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分别制备配方颗粒和传统汤剂供试品溶液各3份,依次编号为1、2、3。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各样品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见表2。表 2 样品中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本实验对补阳还五汤的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采用TLC定性比较了不同极性提取部分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两剂型中的化学成分种类无显著性差异,但传统汤剂薄层斑点的色泽较配方颗粒更为明显。其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实验以芍药苷为对照,曾以乙腈-水(17∶83)[2]为流动相,但实验发现乙腈-水(15∶85)可使芍药苷与杂质峰分离情况更佳,且峰的对称性好。方法学研究表明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等结果良好,测定结果可靠。HPLC比较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传统汤剂和配方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约差7倍,提示配方颗粒工艺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但也不能据此就否认配方颗粒,尚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特别是药效实验数据,才能证明两者的优劣。
【参考文献】
1、前言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满布支架一次性现浇灌注法是在桥孔位置全联搭设支架,并在支架上安装模板,绑扎及安装钢筋骨架,预留孔道,并现场一次性灌注混凝土与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
客运专线铁路由于设计多采用桥梁结构,在跨越道路、河流、居住区等位置需采用大跨度梁体结构,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在客运专线连续箱梁施工中,悬灌法是较常见及传统的施工方法,但由于悬灌法施工相对工期较长,不适合某些受工期影响较大的连续箱梁的施工,而满布支架一次现浇法能够克服以上缺点。因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满布支架法施工方法是连续箱梁施工中经常需要选择的施工方法。
2、工程概况
鞍辽特大桥20#连续梁桥位于辽阳县安庄子,由32+48+32m的三跨连续梁组成,主跨上水管道。对应的桥墩编号为558#至561#墩。梁部设计为变高度预应力箱梁,全桥采用支架现浇施工,一次性浇筑。
梁全长113.5m,桥面板宽12.0m,中支点处梁高4.05m,跨中12m直线段,边跨14.75m直线段,梁高3.0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梁体为单箱单室、斜腹板、变高度、变截面结构,箱梁顶宽12.0m,箱梁底宽5.0至5.5m。
3、施工工艺
3.1施工顺序(图2)
3.2基底处理
因基底地质主要为土质,为确保达到承载力要求及避免不均匀沉降,需采用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
先清除地面杂物及表层松散泥土,露出原地面土层后,整平、夯实,再浇注一层20cm厚C20混凝土。混凝土硬化层高出周边地面20cm左右,在混凝土表面做2%的泄水坡,避免积水,并且在硬化层周围应设置排水沟。
地基处理完成后,在搭设支架前应做地基承载力试验,承载力应符合支架受力检算要求,一般应大于200Kpa。
3.3碗扣式支架搭设
在支架搭设前,根据梁体荷载分布及大小,对支架纵横间距、步距进行设计及检算。荷载包括梁体自重、模板、人员及机具、泵送混凝土冲击力、捣固时的振动等,并考虑大于1.2的安全系数。
施工时,先根据支架搭设图放出搭设线,再按照支架间距铺设20×14cm枋木,而后再进行支架搭设。支架底端设底托,顶端设顶托,顶托上纵向铺设20×14cm承重枋木,其上再横向铺设10×10cm肋木。
3.4满堂支架搭设预压及预拱度设置
3.4.1支架检查
根据经验,同时为减少预压后标高调整工作量,支架搭设时可先设置约20mm的预留值,搭设完成后应对支架顶标高进行检查。
支架搭设完成后应对支架搭设情况全面进行检查,要求碗扣与横杆扣紧,竖杆竖直,纵横向整齐,同一排横杆处于同一平面。剪刀撑按支架方案设置,剪刀撑与竖杆的是否锁牢。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降,立杆底座与基础面的接触有无松动或悬空情况。
3.4.2预压目的及堆载方式
为检测支架整体稳定性,消除基底及支架的塑性变形,准确测出支架及基底的弹性变形数据,为支架预拱度设置提供依据,在支架及底模安装完成后,应对支架进行预压试验。
预压按梁体自重50%、100%、120%进行三级加载,每级加载后进行观测并根据观测情况持荷不小于24小时。
在加载过程中应有专人24小时对基底及支架的沉降变形、堆载材料安全状况进行检查,确保堆载安全。如发现基底或支架变形异常或基底出现较大不均匀沉降,应立即停止加载并分析原因。
3.5模板工程
对于一次性现浇连续梁,一次性投入的模板较多,底模一般采用竹胶板或胶合板,内模及侧模选择形式也有厂制定型钢模、组合钢模、木模等,可根据当时当地市场行情、工期要求及作业工人工艺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
首先在搭设好的支架上进行底模安装,底模下横向铺设10×10cm肋木,中心间距按20cm布置,肋木下纵向铺设20×14cm承重枋木;底模安装完毕后进行外侧模安装,并在两个腹板之间设置通拉杆。
内箱采用48×3.5mm普通钢管搭设支架支撑内模结构,内模支架间距及步距均需计算确定。钢管立杆下端须伸入到底板砼内,并支承在底模上,立杆下端垫置与梁体同标号的混凝土垫块。
因模板在钢筋安装等工序中暴露时间较长,后期又难于清理,因此在下道工序前应将模板清理打磨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并在底模位置相对较低处开临时小口,以便将后期模板内部的杂物冲出。
3.6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安装
待内模安装完毕后进行顶板钢筋绑扎和顶板波纹管采安装。波纹管使用前要取样进行抗变形试验和抗渗漏试验。波纹管铺设时要逐根进行外观检验,表面不得有砂眼,咬口必须牢固,不得有松散现象。此外,波纹管表面不得有杂质和锈蚀现象。
波纹管铺设:严格按照设计给定的孔道坐标位置控制,通过底模进行定位,按照设计要求对波纹管用U型钢筋卡固定牢固,防止砼浇注时波纹管上浮。定位筋与梁体骨架钢筋要焊牢,并与管道绑扎结实。绑扎间距不应大于60cm,曲线段与锚垫板附近适当加密到30cm;波纹管之间的接口处采用套管连接,两接头处再缠绕塑料胶带,保证严密。
由于钢筋、管道密集,如预应力管道与普通钢筋发生冲突时,允许进行局部调整,调整原则是调整普通钢筋,保持纵向预应力钢筋管道位置不动。
锚垫板安装前,应检查锚垫板的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灌浆管不得伸入喇叭管内;锚垫板要牢固地安装在模板上,锚垫板要与孔道严格对中,并与孔道断面部垂直,不得错位。
3.7 混凝土施工
3.7.1 混凝土浇筑顺序
混凝土应一次性浇筑完成,尽量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至少应安排两台输送泵同时进行浇筑。浇筑原则为先底板,再腹板,最后浇筑顶板。水平方向先同时浇筑中支点处,再由中支点向两侧分层延伸。将底板浇筑完毕,再顺向和逆向布料浇筑腹板,腹板水平分段,竖向分层,逐层往上浇筑,横桥向由中间向两侧均匀推进,最后浇筑顶板。浇筑过程中原则上中途不进行暂停,但在开始浇筑腹板混凝土时,应适当放慢速度,观察底腹板倒角处混凝土是否有上翻现象,底板混凝土也可暂预留5~10cm最后补满。
3.7.2布料及捣固方法
由于是全桥一次现浇,在顶板位置每隔5米在内模顶面上开50*50cm的下料口浇筑底板,腹板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隔5米左右布置串筒。
捣固工应在顶板及内箱均匀分布,划分捣固区域。底板倒角处以在顶板上下棒振捣为主,倒角从外向内进行下棒振捣为辅,捣固时间应掌握好,防止出现过振和漏振现象的发生,在混凝土浇筑至倒角和隔板位置时要用榔头轻轻敲击模板外侧,以确认混凝土是否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3.7.3混凝土指标控制
混凝土应充分搅拌均匀,和易性良好,延展度不小于50cm,坍落度除满足泵送要求外,应控制在180mm~220mm之间,在浇筑隔板等钢筋及预应力较密集的区域应适当调整坍落度至较大值,浇筑顶板时可适当减小。
3.8预应力工程
3.8.1预应力穿束
中短束(直束L≤60M、曲束L≤50M)由人工穿束;长束和曲束用牵引法。穿束前应用压力水冲洗孔内杂物,观察有无串孔现象,再用风压机吹干孔内水份,然后再穿束。穿束结束后,应检查整个钢束能否在孔道内自由滑动。较长钢束的穿束作业,可从孔道一端由卷扬机进行牵引,另一端人工送束,卷扬机牵引应缓慢进行,如遇障碍不可强行牵引,待查明情况并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3.8.2预应力张拉
张拉时混凝土龄期、强度及弹性模量等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张拉顺序先腹板束后顶板束,从外到内左右对称进行。预应力施加采用双控措施,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筋伸长值进行校核,张拉过程中应保持两端的伸长值基本一致。
安装张拉设备时,应使张拉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人工配合用吊车、手拉葫芦安装千斤顶等张拉机具。施加张拉应力前,应检查工作锚、工具锚及其夹片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操作人员安全防护是否到位,无误后进行张拉作业。两端张拉应同步、均衡进行,两端应设置人员读数和协调,以确保张拉的准确性。
预应力张拉施工时要注意及时记录各阶段张拉参数,持荷时间、操作及记录人员等信息。
3.8.3孔道压浆
张拉工艺完毕后,应立即将锚具周围预应力筋间隙用水泥浆封锚。待封锚水泥浆抗压强度达到2Mpa时,才得进行压浆。且管道压浆应在张拉完成48小时内进行。
预应力管道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同一管道压浆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张拉完成后,先用高压水对管道进行冲洗,清除孔道内的杂物后,确认孔道无堵塞后,用高压风清除孔道内的积水后,再对孔道进行压浆作业。
压浆顺序应先下后上,逐孔进行,防止漏孔。压浆时,出浆口临时安设一个三通管,管道待出浆口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方可封闭保压,同时设于预应力管道中部的出气孔的出浆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封闭保压,在0.5~0.6MPa下持压2分钟。然后封闭压浆口,进行下一孔道压浆。
3.9支架拆除
张拉完毕后即可进行支架的拆除,拆除时制定严格的拆除顺序,即先中跨,后边跨,先翼缘板,后底板,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施工安全,操作人员必须系带安全绳,安全帽。防止坠物伤人。
4、结语
4.1重视支架基底处理的质量。支架基底处理前要进行承载力检算,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案,处理后必须要经过检算合格后再进行后续工作,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安全、质量事故。
4.2注重预应力管道施工质量。一次性现浇预应力管道多数较长,如在安装、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注意管道的保护,极易出现破损或堵塞,而造成后续穿束及张拉的困难或无法进行。
4.3部分区域(如隔板)钢筋、预应力非常密集,对混凝土自身性能及捣固工艺要求很高,质量不易控制,应在施工前制定针对性措施。
4.4全过程严格安全检查。尤其在支架搭设、拆除及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安全风险较高,在全过程中加强安全检查,以保证结构及人员安全。
参考文献
[1]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
[2]田兴树.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3]姚玲森.桥梁工程(第二版).中国交通出版社.
[4]刘世忠.桥梁施工.中国铁道出版社.
关于延长高级专家,部分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离、退休年龄的几点意见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3〕141、142号文件及劳动人事部劳人科〔1983〕15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贯彻意见:
一、关于延长高级专家,部分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离、退休年龄的审批权限和手续。
1.杰出的高级专家的暂缓离、退休,由其所在的主管局提出意见,送人事局审核,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劳动人事部汇总。待国务院批准后,由劳动人事部通知执行。
2.教授、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高级专家延长离、退休年龄,须经其所在的主管局审定,报市人事局汇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人事局下通知执行。
3.副教授、副研究员和相当这一级职称的高级专家,以及对高级职称不分档的和未颁发职称条例的行业的高级专家延长离、退休年龄,须经其所在的主管局审定,报请市人民政府的主管委、办批准后执行,同时抄送市人事局备案。
4.国发〔1983〕142号文件规定范围内的部分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延长退休年龄,经其所在单位报请主管区、县、局批准后执行,同时抄送市人事局备案。
二、对《暂行规定》第四条(一)项中“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在其退休后提高退休费比例”,可按以下幅度掌握:
1.国家统一颁发的特等、一等、二等奖(如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等)获得者(集体奖指主要发明人或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劳动英雄、全国先进工作者,可提高退休费比例15%。
2.国家统一颁发的三、四等奖(如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省、市、自治区以及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统一颁发的科技成果一、二等奖获得者(集体奖指主要发明人或作者)、获得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授予的特等劳动模范、劳动英雄、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的,可提高退休费比例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255-02
科技成果鉴定是对科技成果质量的审查、真伪的辨别,以及对科技成果进行公正、客观、科学评价的过程。我国的科技成果鉴定的发展经过了由最开始的辨别科技成果的真伪发展到对科技成果的认可,到检验科研合同完成情况,再到对科技成果水平进行评价等一系列发展过程。2016年,科技部决定对《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等规章予以废止。《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被废止后,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再自行组织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由委托方委托专业评价机构进行。
1 近年来武汉大学科技成果评价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武汉大学科技成果评价以政府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为主,2010―2015年共通过成果鉴定125项。湖北省科技厅组织鉴定109项,教育部组织鉴定16项。从评审形式看,会议评审82项,函审43项。从申报渠道看,以湖北省科技厅为主,多年来广大教师形成了就近鉴定的习惯,在当地科技主管部门申请科技成果鉴定,无论是申报受理过程、材料收集整理、还是会议组织等方面都有不可比拟的地域优势。部分成果在教育部申请鉴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申报教育部的科技奖励。从评审形式看,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鉴定以函审为主。从表2可以看出,从二级单位分布来看,人民医院、中南医院、水利水电学院、计算机学院鉴定数量均超过了10项,人民医院最多,达到了35项。其他学院组织鉴定成果的数量相当。
2 武汉大学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申请渠道单一化。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评价渠道。科技部在2009年启动了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出现了政府部门组织成果鉴定和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成果评价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科技管理部门没有停止科技成果鉴定的受理,科技主管部门出具的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在科技管理活动中依然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广大教师习惯于向政府部门申请,主观上认为政府部门出具的鉴定证书更具说服力。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建设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导致学校的科技成果评价基本以政府部门组织为主,申请渠道基本以教育部科技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地方科技主管部T为主。
(2)评价目的形式化。多数项目申请成果鉴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科研项目的结题或者科研项目、科技奖励的申报,为科技项目的结题验收材料、申报材料提供支撑材料,开展成果鉴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并不关心成果评价对成果本身的促进作用。
(3)评价内容片面化。目前开展的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和以往政府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都侧重于对科技成果水平的评价,往往忽视了成果形成的过程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支撑作用、对科学研究发展方向的引领示范效应、对成果产业化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等的评价,淡化了成果影响力、科技贡献率等的评价。评价成果的内容不能全面反映科技成果所涵盖的工作。
3 进一步做好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建议
(1)目标导向。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要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尊重科技自身发展规律为目标导向,针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学科等不同科研主体的特点,结合国家、部门、地方等不同层次科技计划的差异性,充分尊重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类型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目标特点,确定不同的评价目标、内容和标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避免简单化、机械化、片面化。
(2)问题导向。科技成果的评价要看科技成果是否是以解决重大基础科学问题、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为导向,科技创新活动的本身及取得的相关成果是否促进了国家科技战略目标与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在设置上应该突出问题导向,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前沿的原始性创新和集成性创新,以及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差别。
(3)市场导向。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成果,评价都应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技术推动和市场牵引为导向。以技术理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核心高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水平以及潜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要素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祥慈,房迈莼,苏国华.科技评价中如何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J].科研管理,2015(1):340-345.
[2] 陈颖,李勤耕.改革我国科技成果评价方式的思考[J].发展论坛,2007(8):72-73.
[3] 康初春.科技成果评价现状、主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3):24-25.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科研经费收入主要包括:一是纵向科研经费,指列入国家计划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地市计划项目和各类科学基金,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经费;二是横向科研经费,指在进行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等科技有偿服务过程中,各类企业及社会其他单位、自然人支付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经费。科研经费收入占学校总经费收入比重的高低,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同时也是高校社会声誉、学术地位、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就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目前科研经费分纵向科研和横向科研,纵向科研主要有国家各部委、省级主管部门及地市的专项拨款。经费种类多种多样,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专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科技三项费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等等。来源渠道不同导致文件下发到学校相关部门也不同,有的直接将文件转发到高校计财处,有的文件转发到高校的科技处等部门,文件下发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致使科研经费管理带来困难,有的科研人员到财务询问资金到账情况,财务未收到款,有时收到科研专款,未见到拨款文件,不知是哪个渠道来的资金,使财务人员无法判断收入到哪一级科目,年终与财政对账受到影响。横向科研主要是学校教师为企事业单位研究相关课题和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纵向科研和横向科研要求不同,经费管理办法也各异,给财务管理带来难度。
第二,科研经费支出范围不明确。高校科研经费普遍没有进行预算管理,不同渠道来得经费主要是设项目号,在代管科目使用,报销内容不明确,票据种类繁多,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内容很多,但真正属科研项目使用的不多,如日用品、招待费、礼品等等居多,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科研人员工资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第三,科研经费日常核算任务繁重。部分高校为使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提高,给各学院下达科研任务,鼓励个人联系科研课题,许多教师为完成科研任务,从企业转进科研经费,但很快又用票据将可支配的部分报销,现在财务报账主要就是科研经费报账,主要体现在下半年,进账同时又开始报账,账上只留少许资金,这种现象无形中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影响了事业财务预算经费的核算;显而易见,科研经费并没有真正地使用在科研项目上,有的课题几年不结题,使剩余经费长期挂账,未发挥作用,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使用率低。部分科研人员认为利用自己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只能自己课题组使用,导致有些设备重复购置,有些设备又长期闲置,造成浪费。课题组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也不严格,常常归个人使用,结题后也不上交。同时,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又伸手找学校要维修经费。
第五,无形资产管理管理意识淡薄。高校财务对无形资产基本没有账务处理,而由校科研部门掌握资料,主要有专利权、著作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目前有些高校对这部分的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比较弱化,自我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无形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给学校带来的是经济损失。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第一,目前,管理科研经费的部门主要有发改委、科技部、科学院、教育部、基金委以及一些相关部委,上级部门对高校科研拨款除给学校相关部门下发文件,建议同时给学校财务部门发文,便于财务人员按正确会计科目入账。
第二,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文件规定,高校要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要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科研人员应合理测算科研成本,确定科研项目管理费、设备费、人员经费、业务费或科研合同明确的费用等支出的比例,根据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财务部门对各种费用额度进行控制,避免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内容报销,同时也保证了科研经费的确使用在科研上。科研经费的使用应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和管理机构审核相结合的制度。学校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课题负责人按照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课题负责人应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规定使用经费,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应按有关规定办理科研报账、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在科研经费不超支的前提下,对于2人以上的课题组,可由课题组成员作为经手人、课题负责人审核签字报销,当发票涉及课题负责人本人时,可由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审核签字报销;当课题组由一人组成或由家庭成员组成时,所有发票的报销必须经过该课题负责人所在的教研室(或相关机构)负责人、学院分管科研的领导、学校科技管理部门逐级审核签字报销。科研经费转拨业务必须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所有转拨的科研经费,必须由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申请转拨经费的课题组负责人应向学校科技管理、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项目合同和其他必要的资料,否则不予批准。财务部门依据经费转拨批件、项目合同、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据办理转拨手续,不得将款项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课题负责人不得借协作科研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或转入与课题负责人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违反规定者,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第三,加强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因此,学校资产部门应有权调配仪器设备,在学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避免重复购置,妥善安排实验时间,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既满足科研需要又能满足教学需求。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过程中,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自行试制成新的设备或购买零配件完全自制设备,对这种自制设备要及时请专家评估,促使设备保值增值。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等支出应计入科研成本,而不应该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第四,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财务部门应协同科技等部门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无形资产,同时还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保密宣传和教育,使科研人员自觉地规范科研行为,多出人才培养效益、学术研究效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执行,未经学校允许,泄露学校的技术秘密或者擅自转让、变相转让科技成果的,应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成收入后,从中给予科研人员一定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潜力,更好地为高校服务。
第五,督促科研人员对完工项目结题,及时处理结余经费。科研项目负责人要加强本课题管理,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或鉴定后,结余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用于补助学校的科研事业发展支出。根据这一规定,纵向科研项目完成后,结余经费按照国家、地方政府科技财政管理部门或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横向科研项目完成后,结余经费可作课题组的发展基金,也可作课题组人员工作的酬金。
第六,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保障科研经费出效率、出成果是科研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认真做好科研服务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总之,财务管理在科研管理中地位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和关键性,规范的、开拓创新的财务管理会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促进高校科研的良性发展。
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高水平的科技专家,学术思想活跃、学科门类齐全,非常适合进行自由探索式的、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实践证明,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中的有生力量。高校的科技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它肩负着对全校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管理政策的制订、实施,以及对科研项目、科研组织、科研效应等方面进行管理的重任,对高校的科研乃至整个高校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要求对高校的科技管理进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使高校的科研成为现代经济健康、快速、稳步发展的动力源。
一、科学技术的创新依赖于科技管理的创新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本质,只有创新的科学技术才是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生产力。一方面,科技创新是实践活动,科技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物质活动,科技管理是对科技生产力起反作用的第二性活动,对科技生产力起解放作用和保证作用。另一方面,管理活动的目标是追求效益,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管理的最大目标应该是追求科学技术的创新。换言之,有效的科技管理应该是符合创新要求,鼓励和有利于科技活动中的创新。因此,科技管理要为科技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就必须以适应时展变化的需要为目标,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2]。
科技管理创新就是一个根据科技活动的特点,通过对科技活动自身的规律及其外界环境与条件的发展变化的不断认识,通过对科技管理体系的完善和重构,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科技活动发展的过程。
高校科技管理创新,既是时代赋予高校科技管理部门的使命,又是高校科技管理自身的需要。因此,高校的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在观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扫除束缚科研、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理顺内部科技管理体制,进一步推动高校整体科技实力的提高。
二、科技管理的创新依靠科技管理人才的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产生、获取、传播和应用。特别是高技术及其载体-人才,将是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最重要的资源依托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资本。管理的观念也在由重视对物的利用转向重视人的作用,以使管理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重点放在对人的能力的开发,积极性的调动,创造性的激发上。卓越的管理人才、优秀的科研人员是社会的稀有资源,其作用具有不可交换性。 从我国目前的科技管理现状来看,还没有一支科技管理的专业队伍对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全方位管理。大多数的科技管理者都是非管理专业人员,他们科研业务水平较高,口头表达能力较强,但在管理方面主要根据前辈和自身积累的经验按部就班地进行管理,工作局限在重复性劳动的基础之上,很少有人从管理学的角度创造性地进行工作,顺应变化的时代,不断更新管理手段,因而很难对以前的工作有所突破。因此,我们要注重管理人员的培养,注重后续教育和创新激发,走出“以工作促管理,以管理促创新”的新路。
科技管理创新能力来自于管理者,正如科技创新必须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一样,科技管理创新必须调动科技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科技管理人员是科技管理体系创新的主体,科技管理创新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等。
科技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科技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实现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创新意识在科技管理创新行为构成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科技管理人员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性成果质量的高低。外部条件和环境刺激科技管理人员产生出管理上的创新欲望和想法之后,潜在的创新能力就会对此进行判别和筛选,进而发展成为一定的管理创意,引导创新意识向着运用创造性思维、实现创新性行为及产生创新性成果的方面发展,为科技管理创新的具体实施奠定基础。
科技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是产生管理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科技管理人员合理知识能力结构一般涵盖对新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对科研活动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对各学科发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对科研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能力,对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具备这些知识能力的科技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和完成管理创新意识成功的可能性必然较大,而成功的创新管理经验又进一步丰富了管理创新主体的知识能力结构,为实现向更高层次、更具价值的科技管理创新做好准备。
三、科技管理人才的创新首先是意识创新
(一)服务意识创新
高校的科技工作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这也是教育部对高校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之一。科学研究的产生也要有适宜的温度,就像母鸡孵蛋一样,温度低了不行,温度高了也不行,只能在某一段最适宜的温度间才能孵出小鸡。同样,科学研究成果只有在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适宜环境中才能产生,这就需要科技管理人员把自己放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上,多为科研人员着想,解除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营造一个有利于科学家、科研成果产生和成长的环境。
(二)管理意识创新
强化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是科技管理创新的保证。在注重服务意识的同时,科技管理人员还必须以“树立服务意识,强化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效益”为指导思想,即通过提高管理效益来提高服务效益。
科技创新反映的是科技进步与科技水平的提高,要求对管理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管理创新必须与科技进步同步发展。经验对于管理是很重要的,但仅凭经验和直觉是不能做好科技管理工作的。当前科技管理人员在注重服务意识的同时,必须强化管理意识。科技管理中的管理意识,其含义包括3个方面:一是科技管理本质上是管理,科技管理人员必须明确自己所从事的是管理工作,而不仅仅是事务性的服务工作;其次是“政策意识”,在管理实践中,深入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水平,敢于挖掘、触及和研究高校在科技管理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棘手问题;三是“理论意识”,在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中善于总结,及时将直接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同时加强对管理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3]。
四、科技管理创新还需要激励机制创新
动机支配人的行动,动机本身产生于需要。当科技管理工作中某种新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科技管理者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激发创新意识 的内在动力。因此,创新动机是激发科技管理人员不断创新的重要内在因素。这些因素直接促使科技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过去、审视当前、思考未来,不断作出新的选择和决策,不断强化管理创新意识。
在科技管理激励机制中应体现实事求是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人都有一种追求公平的付出与所得的报酬,同他人的付出与报酬进行比较,所以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到科技管理人员在衡量自己的“投入”和“报酬”的相对值,充分发挥科技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我国EMBA教育始于2002年,所谓EMBA,意即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同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相比,其培养目标也是为企业培养务实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但在招生对象、录取标准、学习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有较大区别。
从开办EMBA之初,同济大学没有步人后尘,盲目开课,更没有强调和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吴启迪教授多次深入实际,认真研究同济大学的优势和EMBA的情况,同济大学地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拥有城规、土木、海洋、环境、交通等等优势学科集群。瞄准地缘优势,尤建新说,我们开宗明义:唱国际歌,走自己路,重特色、重质量、以“质量”赢得信任,以“特色”打造品牌,以实效取胜。整合优质资源,确立了项目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展览会管理、金融与投资管理等四大特色方向。
变国际先进为“我”之优势
追踪国际科技发展和管理前沿,做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管理高端文章,成为同济EMBA教育追求的一个新目标。
2003年12月17日,在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的推动和帮助下,同济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书。MOT成为该校EMBA教育继四大特色方向之后又一个新的特色方向。根据协议,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承担高科技管理方面的4门课程,同济EMBA学员可自由选修,学成后可获得伯克利分校的有关证书,还可以选择伯克利分校参加“海外学期”的学习,亲身感受美国硅谷的经济动力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2007年3月20日,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在同济大学挂牌成立。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万钢出任院长,时任科技部部长的徐冠华出任名誉院长。“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的成立对同济EMBA教育的高科技管理方向来说,犹如吹进了一股东风。”尤建新说。
“会展经济”已成为城市新经济的热点,社会对展览会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上海正日益成为国际国内各类展览会的举办中心,特别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同济大学EMBA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02年12月16日,上海世博会研究中心在同济大学成立。同济EMBA项目依托学校综合性学科优势和资源,把“展览会管理”设为特色方向,开设了博览会管理、会展项目策划和项目管理等课程,紧密追踪该领域国际最新发展和经典案例。
德国莱比锡,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博览会之都。同济EMBA中心组织学员来到这里,专门开设《会展培训》课程。学员们和莱比锡商学院的一流专家交流;在汉诺威,学员们借鉴汉诺威博览会的成功经验,与有关专家探讨上海世博会会前、会中、会后呈现出或隐含着的巨大商机,还参观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宝马和保时捷公司新厂。
在世界银行特约顾问、哈佛大学ARIES研究员彭运鹗教授带领下,同济EMBA学员承接了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世博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和运作模式分析》。学员们运用多年的管理、从业经验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和未来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科技服务。
让学员在互动中互为发展
为了确保EMBA教育质量,同济EMBA始终坚持小班教学,每个班学员在50人左右,实现中外师资优势互补,其中外教比例超过40%。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课内与课外互动、国内与国外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四级互动教学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期学员宋亚丁凭借在中国证券行业多年的从业和管理经验,运用学习成果,在导师尤建新院长指导下,历经半年完成了《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估值方法和发售机制的比较研究》课题,在上海市学位办和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的论文盲评中,获得了90分的好成绩,多项指标都达到A。
2005年末,国务院学位办对全国EMBA专业学位教育进行评估,同济EMBA教育的办学质量得到了专家肯定和好评。
尤建新介绍,该校EMBA教育有一整套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海外学期”和“社会实践”两大创新。同济EMBA教育的“社会实践”与众不同,他们根据学员提出的要求或发出的邀请,组织同班或跨班同学进行实地考察。其中,仲盛集团对桐乡鞋业皮革城的收购,是一个典型案例。
仲盛集团是有着近20年经营经验的高档房产开发公司,旗下仲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中心总经理汤晓丹是同济EMBA七期学员;桐乡鞋业皮革城是上海聚宝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一个项目,大股东张健是同济EMBA五期学员。桐乡鞋业皮革城自2006年9月23日开业后,因项目股东多,经营思路不统一,导致经营困难,原股东会决定将该项目整体转让。
2007年5月,张健找到汤晓丹,希望她能为项目的出路想想办法。汤晓丹经过三个多月考察、测算、前景分析和可行性论证,发现“桐乡・时尚皮都会”的项目极具开发前景――这里堪称“长三角的黄金眼”:距上海1小时车程,距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乌镇仅15分钟车程。乌镇每年500多万的旅游人口是强大的客流支撑;桐乡作为国内皮革原料、皮革服饰、鞋业、箱包主要生产基地是很好的产业支撑。“桐乡・时尚皮都会”的潜质和经营上升空间是清晰可见的。
2007年9月,仲盛集团仲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桐乡鞋业皮革城。之后,将过去的商业定位和经营思路重新调整,仅一个月时间,空置一年的B区近1.3万平方米就全部完成了招商――引进韩国近100家知名商户,将B区打造成韩国时尚品牌服饰批发零售中心。10月,仲盛置业正式进驻桐乡鞋业皮革城时,媒体竞相报道,称仲盛集团的品牌效力、资金实力和先进的经营思路将给该项目带来很好前景。
坚定教育理念 从成功走向辉煌
作为全国首批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学校之一,同济大学EMBA首期班于2003年1月率先开课。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担任同济大学校长期间,都先后出任该校EMBA教育领导小组组长。
EMBA学员大多是社会精英和成功人士,他们来学习,能够有什么样的收获?时任同济大学校长的吴启迪教授明确而又深刻地提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同舟共济,从成功走向辉煌”。
尤建新院长对这一理念阐释说:同济EMBA教育秉承的是“前瞻,专业,分享,创新”。EMBA是外来品牌,不是“土特产”。因此,我们办学的着眼点是“唱国际歌,走自己的路”。他强调同济EMBA教育的三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