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5:52: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早产儿的护理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护理技术的更新,早产儿救治成功率已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在早产儿的救治过程中,除了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以外,科学、合理的护理尤为重要。临床中与早产儿成活率密切相关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体温过低营养失调 感染 ④呼吸暂停。在工作中应根据不同个案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努力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及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在活产新生儿的发生率为5%-10%,是指胎龄满27周至未满37足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身长在47cm以下的新生儿[1]。由于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生活能力弱,免疫功能低下,出生时又常伴随着其他免疫疾病,比其他新生儿存在着更多的护理问题,从而影响了治疗进程和转归。但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步进展,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成活率。现将早产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总结如下:
1 体温过低
1.1 干预措施
1.1.1 早产儿居住的房间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
1.1.2 保暖。 热水袋保暖:适用于体重>2000g,一般情况良好者。袋内灌装1/2-2/3满、50℃的热水,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早产儿的身边和足边,勿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并且需经常更换部位和热水,以保证达到一定的温度。 暖箱保暖:适用于体重
1.1.3 在复温过程中须注意防止复温过快,避免肺出血。
2 营养失调
2.1 干预措施
2.1.1 乳类的选择。
2.1.1.1 母乳。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免疫成份含量较多,可增加新生儿胃肠道防御功能,应鼓励和提倡早产儿采取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早产儿至生后1个月末,母乳中蛋白、钠、钙等营养成份的含量已明显不足,早产儿完全经肠道营养时,即需加入母乳强化剂,直至体重>2000g。
2.1.1.2 配方乳。配方乳在母乳不足或母体疾病禁止哺乳的情况下,应采用早产儿配方乳。
2.1.2 喂养方式。
2.1.2.1 吸吮力好,吞咽反射健全的早产儿。应给予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采取正确有效的姿势,喂奶时间≤15min-20min,避免母婴过度疲劳影响哺乳效果,用奶瓶喂奶时奶汁要充满,避免吸入大量空气。
2.1.2.2 吸吮力弱的早产儿。可用滴管喂养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按医嘱量抽取,抬高患儿头肩部,用滴管或注射器沿其口周一侧,依照早产儿的吞咽速度,慢慢滴入其口中。
2.1.2.3 无吸吮及吞咽能力的早产儿。须采取鼻饲管喂养。目前多支持胃管间断喂养,1次/2-3h,在每次进奶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的1/3以上者则减量或暂停一次,无残留,每次增加奶量1-2ml,直至早产儿能自行吸吮,反应较好,吞咽反射正常时则拔除胃管。
2.1.2.4 若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而致消化道出血和腹胀者须进行胃肠减压,出血期间应禁食并遵医嘱给予止血剂胃内注入。对胎粪粘滞者予以31℃-39℃的生理盐水15ml-20ml灌肠,以保持大便顺利自行排出[2]。
3 感染
早产儿由于全身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网状内皮系统清除率较低,血液中缺少抗体,血浆丙种球蛋白的含量也低下,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的感染也可酿成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3],所以对生活环境及治疗环境的消毒、隔离要求较高,须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
3.1 干预措施
3.1.1 保持室内恒温,恒湿及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0-15min。地板、工作包、床架等一切设施均要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消毒2-3次,每次30分钟。限制访客。
3.1.2 早产儿应有独立用物,使用的仪器干净干燥及消毒。
3.1.3 对使用暖箱的早产儿,应保持暖箱清洁,定期消毒。
3.1.4 保持早产儿的皮肤清洁,衣服、尿布干净、柔软易吸水,衣服要宽松无纽扣,以免擦伤皮肤。
3.1.5 护理人员加强手卫生管理,在护理每个早产儿前后均需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3.1.6 脐部有浓状分泌物时先用2%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再用70%乙醇擦洗。每次沐浴后对脐部进行常规消毒,避免大小便的污染。每次换尿布时先用温水擦净,再用鞣酸软膏擦涂臀部,防止红臀发生。
3.1.7 口腔护理。对使用抗生素的早产儿每天进行口腔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是否会并有真菌性口腔炎。
4 呼吸暂停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肺泡数量少,肺泡壁较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4], 呼吸肌薄弱,胸廓和肺组织缺乏弹性,呼吸快而不规则,常会发生间歇性呼吸暂停或青紫现象。又因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较弱,易患吸入性肺炎或因反流而引起窒息。
4.1 干预措施
4.1.1 早产儿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通畅。加强监护。
4.1.2 呼吸暂停。立即给予刺激,如弹脚底、摩擦患儿背部、按摩外耳廓及皮肤刺激,使患儿啼哭,促使恢复正常呼吸。无效时遵医嘱给予纳络酮、东莨菪碱等药物静脉注射外,立即给予鼻导管、面罩或复苏囊加压给氧。必要时准备气管插管及呼吸机。
5 小结
引起早产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稳步上升。由于早产儿各器官构造和生理功能发育不够成熟,抵抗力低下,病情比较复杂且变化快,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极容易导致早产儿死亡或留下严重程度不同的后遗症,所以对早产儿的病情监护和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55
现今对于早产发生的机理还不完全明确,结合临床经验,大多数发生早产的原因:①母亲因素:产母妊高症,习惯性早产(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心脏病.糖尿病糖尿病.母体急性或慢性中毒等;②胎盘与子宫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畸形,子宫肌瘤;③胎儿因素,多胎妊娠,双胎妊娠,胎儿宫内窘迫;④其他:如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等。
早产儿特点
早产儿的体重大多不足2.5kg,身长<47cm,头围不足33cm,哭声较弱,颈部无力。体温不稳定,易受周边环境温度的影响,自身温度调节困难。免疫及屏障功能低下早产儿来自母体的抗体少,自身抗体合成不足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弱,易发生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性肺炎。早产儿的呼吸功能发育还不成熟,极易导致肺炎的发生。早产儿由于呼吸和吞咽功能较弱,易导致乳汁进入气道,发生呛乳。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早产儿易出现长时间的生理性黄疸。主要原因是其肝脏调节功能较弱。
常见护理诊断
体温过低:主要是由于早产儿自身产热不足。
自主呼吸困难: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营养不均衡,不足以维持机体需要量。
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护理
早产儿室配备:早产儿有专门的放置室,室内条件在足月儿室必要条件的基础上还需加配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
维持体温稳定:由于早产儿自主调节体温困难,一般体温偏低,所以早产室的温度宜控制在24~26℃。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暖措施,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天在同一时间用同一电子秤称体重1次,并记出入量。
合理喂养:根据早产儿的具体身体状况及月龄,制定相应喂养计划。如早产儿能够自行吸允,则进行直接喂养或奶瓶喂养,如吸允能力较弱者,则进行滴管喂养。为防止早产儿患出血症,要对早产儿适量补充维生素K。
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远不如足月儿,消毒隔离条件更加严格。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更应加强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要时常变换早产儿的,防止肺炎发生。
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出现缺氧和呼吸暂停的现象比较多。当出现缺氧症状时要进行给氧治疗,由于吸氧的方式不一致,所以吸氧时间及浓度并不是定性规定的,但一般持续吸氧时间不>3天,最好在用氧时进行血气监测,防止发生氧疗并发症。
密切观察病情:因为早产儿的各项功能还不完善,所以要求护理人员技能要熟练,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特别注意早产儿室的巡视工作,对每个患儿都进行严密观察。如果出现下列状况,要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帮助其查找病因,尽快诊治: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④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⑤惊厥:早期或重度黄疸;硬肿症;出血症状;24小时仍无大小便。
复查时间及指证:经过治疗后,早产儿的一般情况较好,吸乳能力强,体重增长到2.0kg以上,达到这些要求,患儿就可以出院,一般出院后表现良好不需复查,如出现体重下降、发热及拒绝吸允要回院进行复诊。
因为早产儿的各项器官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容易导致诸多疾病,所以要特别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工作,对早产儿室各项变化进行实时控,通过各种仪器对病情进行监护,正确预测病情,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尽量将对早产儿的身体损伤降到最低,使护理质量得到保证。通过对早产儿的分析,运用各种护理手段和治疗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早产儿能够存活下来。
参考文献
1傅兰兰,荣阳,胡晓丹,刘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X线诊断与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15:68-69.
2张永梅,董智红.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18:126-127.
3章小芳.1例早产儿静脉营养药物外渗致皮肤坏死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9(5).
4卢敏,陈桂芬,姜蓉.1例690克极低体质量早产儿抢救成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18:212-213.
5王兰香.早产儿静脉补钙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9.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02-01
早产儿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 g,身长在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是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生活适应性和抵抗力差等因素,易出现许多危险症状,如低体温、喂养困难、代谢障碍、呼吸暂停、并发感染等各种易患疾病。为了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对胎儿及时实施有效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密切观察病情,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实施有计划的整体护理及早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发生率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发展趋势[1]。由于孕期不足,导致早产儿各系统功能的发育不够成熟,因而潜在导致患儿死亡的可能性[2]。如何通过积极的护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此问题值得临床关注与重视[3]。本文中笔者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研究早产儿的有效护理方法与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7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0例,女67例;胎龄27~36周,平均(31.2±1.8)周;体重1500~2300 g,平均(1853.5±67.59)g。167例早产儿Apgar 1 min评分≤3分4例,4~7分93例,≥8分43例,评分不详27例;合并新生儿窒息31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66例,新生儿湿肺12例,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多脏器发育不全108例,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例,硬肿症2例。临床表现为自主呼吸弱、吮吸能力差、无法自主维持体温。
1.2 方法
167例早产儿均进行积极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温箱保暖(控制箱体温度在32 ℃~35 ℃,控制湿度在50%~60%);低流量吸氧;静脉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同时,针对吮吸无力的患儿,采取鼻饲方式进行喂奶;针对出现呼吸暂停的患儿,视严重程度给予触觉刺激、或呼吸兴奋剂刺激。同时,针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护理要点。
2 结果
167例早产儿经过精心的护理,治愈出院113例,占67.66%,自动放弃治疗48例,占28.74%,死亡6例,占3.59%。
3 讨论
在本院针对所收治的167例早产儿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除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以外,还进行了包括体温护理、喂养护理、以及血糖护理在内的相关工作。总结针对早产儿特点的相关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到早产儿的病情极不稳定,病情反复的可能性极高,因此,要求临床护理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精神状态进行积极的观察。同时,需要针对患儿口腔、鼻腔的分泌粘液进行彻底清除,以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性。若病情比较严重,则需要及时报告医师。(2)从体温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儿均放置在温箱当中进行保暖。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健全,因此,将箱体温度在32 ℃~35 ℃,湿度控制在50%~60%。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每日进行3~4次的体温检测。(3)从喂养护理的角度上来说,早产后情况健全的患儿需要尽早的开奶。开奶前可以试喂糖水。喂养中需要对患儿背部进行轻轻的拍打。同时,结合早产儿的不同体重,给予不同的喂奶方案。一般来说,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单次喂奶量应当越小,但喂养次数需要更加的频繁。通过积极的喂养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早产儿的体重,从而改善预后。(4)从血糖护理的角度上来说,临床研究数据证实,早产儿的空腹血糖大多取值在2.2~7.0 mmol/L[4]。若检测到患儿的血糖水平低于2.8 mmol/L,则需要及时进行血糖护理干预。一般来说,选取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干预治疗,结合患者的耐受度,对输液速度进行有效地调整,以尽早降低患者血糖水平[5]。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进行精心、积极的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早产儿死亡,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余捷文,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2):64-65.
[2]董玉红,杨晓存,张君平,等.发育支持性护理在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3):29-30.
[3]孔祥珍.早期训练和抚触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患儿共96例,产妇孕周27~35周;孕妇都未有遗传代谢性疾病。所有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早产儿男26例,女22例;身体重量1178~1921g,平均(1550.27 231.22)g。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身体重量1186~1976g,平均(1557.02 240.39)g。两组早产儿胎龄、体征、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全程护士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家长参与式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1)制定护理方案
由护士长组织家长,制定详细的家长参与式护理方案,并组织所有参与方案的家长和护士进行沟通,将以往发生几率较高或不经常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相应经验并制定出针对性方案。确定责任机制,护理人员要与家长及时进行早产儿情况的交换,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技能,在实施护理前要对早产儿身体进行分析,预估有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2)做好家长的护理知识培训
按照制定出的护理措施开展护理工作,将早产儿在医院期间的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由护士长或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讲师向家长培训早产儿护理的有关知识,例如日常护理、身体状况检查、急救措施等等。
(3)护理内容
护理前仔细检查病床,防止栏杆出现松动,确保病床坚固,若要使用束带,尽量选择宽的棉质束带,并根据患儿不同情况将松紧度调整到合适状态。在对患儿实施药物治疗时,如果是片剂或者冲剂,家长要先将其用温水融化,在给早产儿服用,以免早产儿出现哭闹等过激情绪时引起呛咳。在护理过程中禁止在早产儿身体附近放置尖锐物品,严禁患儿触摸插排、电源等危险物品。给予早产儿拥抱、抚摸等肢体动作前,增进早产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为早产儿播放幼儿音乐。充分了解早产儿身体动作所表现出来的信号,对早产儿各种动作,如排大小便、流口水等要耐心对待。
(4)出院后及时回访
在早产儿出院后,医院应该及时与家长联系,询问护理情况,解答疑难。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主要由护士长以及责任护理人员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生活护理、培训教育、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得分越高则护理效果越好。家属满意度应用数字评分法评价,由家属对早产儿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10分表示非常满意,0分表示不满意,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 ±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早产儿疼痛原因及其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41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析疼痛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1例早产儿PIPP评分平均为(10.1±3.3)分,其中不超过6分者为3例,占据7.3%,7~12分者为36例,占据87.8%,12分以上者为2例,占4.9%,总有效率高达95.1%。结论 通过合理安排护理操作、静脉采血、正确安置早产儿的、喂食蔗糖水等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早产儿疼痛反应,效果确切。
[
关键词 ] 早产儿;疼痛;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080-02
早产儿疼痛是医疗操作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但疼痛的经历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早产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疼痛刺激可能导致早产儿机体的全身反应,比如代谢增加、心血管机能紊乱、灌注减少,对呼吸、免疫情况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远期影响来看,早产儿疼痛极易导致早产儿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损伤和情感紊乱。正因为如此,对于早产儿的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了41例早产儿,在分析早产儿疼痛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了精心、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了41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20例,胎龄29~36周,平均32.4周,出生体重1000~2500 g,平均1923 g。
1.2 早产儿疼痛原因分析
1.2.1 侵入性操作 通常情况下住院早产儿疼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各种侵入性操作,在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新生儿需要长期承受反复的疼痛刺激。临床研究发现一般极低早产儿在住院前两周之内所要接受的疼痛性操作高达134次,而每个NICU早产儿在每(14±4)次/日的操作中,就有83.9%都为疼痛性操作。如足底挤压采血、进行动脉穿刺、实施气管插管及吸引和腰穿等,其他还有皮下及肌内注射和骨髓穿刺等,这些都属于疼痛性操作。
1.2.2 疾病本身因素 早产儿进行外科疾病手术之后,会由于疼痛而出现一些非常显著的疼痛反应,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抑制。常见的疾病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气胸以及骨折、肠梗阻,这些疾病都会引发早产儿疼痛。
1.2.3 药物因素 如果对于早产儿使用一些刺激性药物,比如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以及氯化钾、FDP等,都会引发患儿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而如果出现药物外渗,这些反应还会加重。还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由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因而被广泛应用但是这些药物也会造成患儿疼痛反应的加剧。
1.2.4 护理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动作粗暴,也会造成早产儿疼痛,比如为早产儿撕去胶布或者敷贴时,这一工作本身就会引起新生儿疼痛,如果用力过大就会加重疼痛,还有在吸痰、和负压肠胃引流时如果压力过大或者护士操作不规范也会造成早产儿疼痛。
1.3 护理方法
1.3.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人员是早产儿护理的直接执行者,医院应当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她们的疼痛意识,强化对于早产儿疼痛知识的教授,尤其是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撕胶布时,应当要求护理人员动作的轻柔性,并以制度化的形式规定在撕胶布前,必须在胶布上涂抹生理盐水,使之浸润后再轻柔的撕去,防止由于撕拉造成的患儿皮肤损伤,以及由此给新生儿带来的疼痛。在负压肠胃引流时同样要求护理人员根据医院制定的流程规范操作。
1.3.2 合理安排操作 责任护士应当根据患儿情况合理安排各种操作,最大限度的减少检查次数和一些不必要的治疗护理流程。采血应当安排在早产儿静脉或者动脉插管之后,而对于各种疼痛性操作则最好放置到镇静止痛之后。
1.3.3 采血时采用静脉采血的方法 采用静脉采血除了比足跟采血效果更好外,同时引发的疼痛也要比足跟采血轻。因而如果对次数不多的采血,比如对早产儿进行苯丙酮尿症筛查时,建议以静脉采血为宜。尤其是需要多次反复采血的早产儿可以采取置入静脉或动脉导管的方式,不仅有利于随时采血,也能够避免由于频繁采血给住院早产儿带来的疼痛刺激。
1.3.4 正确安置早产儿的 如果采用正确的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早产儿的身体发育。护理人员在给新生儿实施致痛性操作时,应当把两手分别置于早产儿的头部以及双脚位置,使它成屈曲,这样能够起到有效的降低各种致痛性操作所产生的疼痛,特别是对气道吸引而造成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采用软布卷围成鸟巢形状以完全环绕早产儿,不仅能够提供类似触觉刺激,也可以较为方便的维持早产儿不同的,从而大大增强提高早产儿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减轻疼痛。
1.3.5 给早产儿喂食蔗糖水 糖水能够刺激机体使之释放出大量的止痛内生肽,而让早产儿吸吮假能够使之至少专注于一种刺激物,从而分散疼痛对于其产生的注意力。对于需要进行足跟取血的早产儿,如果预先给予12蔗糖水2m,通常可以使患儿的哭闹发生率减少50%。同时,采用口服蔗糖水也能够降低由于侵入性操作所导致的早产儿疼痛哭闹和行为异常。需要注意的是,口服蔗糖水每日之多只能为8 次,且对于稀释的蔗糖水储存时间应当控制在24 h以内,葡萄糖水虽然也能够起到镇痛作用,但疗效不及蔗糖水,因而应用较少。
1.3.6 对早产儿进行抚触 众所周知,胎儿的感觉发育非常早,护理人员如果采用按摩、摇晃、拥抱或者肌肤接触,均能够刺激婴儿的触觉、前庭以及运动感觉系统,从而有效调节早产儿行为状态,大大减少应激行为。同时在抚触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语言、对视、愉悦的情绪及表达等方面的控制,同时增加母子亲情的交流也可以对于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形成一种良性刺激。
1.3.7 合理使用药物 ①吗啡:这是一种经典的阵痛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适量使用能够缓解患儿疼痛,但是由于早产儿的个体差异且对于该药物代谢能力较差,极易出现耐药性。②美沙酮:阵痛效果良好,具有奇效快,阵痛作用久,不良反应轻微的优势。③芬太尼:从阵痛效果来说,要高出吗啡50~100倍左右,能够快速阵痛,同时可以缓推,所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现代医学也证明,芬太尼能够降低疼痛造成的行为反应与心率变化,提高人体生长激素水平,但是如果应用超过5 d,就会使使用者产生耐药性以及撒药综合征,应当慎用。护理人员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在剂量和用药时间上均应严格遵照说明书使用,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早产儿的呼吸抑制、低血压以及尿潴留等情况。
1.4 观察指标
采用PIPP评分表(加拿大Toronto 和McGill大学制定)对于护理效果进行判定,评分内容主要有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面部活动、胎龄、行为状态等,最低分为0,最高为21分,不超过6分表示疼痛极为轻微或者没有疼痛,7~12分表示中度疼痛,超过12分则表示重度疼痛,表明早产儿疼痛越显著,以低于12分者判定为护理有效。
2 结果
41例患者PIPP评分平均为(10.1±3.3)分,其中不超过6分者为3例,占据7.3%,7~12分者为36例,占据87.8%,12分以上者为2例,占4.9%,总有效率高达95.1%。
3 讨论
早产儿对疼痛和一些年长而相比,更为敏感,由于疼痛调节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而这些疼痛反应会随着其日龄以及疼痛刺激程度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强。而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则需要经历长时间和反复多次的疼痛,监护病房常规操作,比如足跟刺激,皮下注射或者吸引、鼻饲等都会造成一些急性短暂性疼痛刺激,导致早产儿疼痛反应,而疾病本身因素、刺激性药物因素以及护理人员的不当护理则加剧了早产儿的疼痛。当前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如果早产儿长时间遭受疼痛会导致痛觉改变,还可能引发慢性疼痛综合征或者躯体不适,影响早产儿发育,另外,也极易引发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在早产儿疼痛的治疗和护理上,国外学者一般采用非药物治疗,且已经取得重大突破,而国内当前仍然只有少量研究。
早产儿NICU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操作性疼痛,但是止痛剂一般很少应用。我们知道,早产儿疼痛不会表达,医护人员只能够通过一些细微的行为或者生理改变来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药物治疗,而采取一些一些干预措施,比如口服蔗糖、葡糖糖或者正确安置早产儿的等,以尽量减轻早产儿的疼痛。然而当这些措施已经无效时,则应当及时使用止痛剂,如吗啡、美沙酮和芬太尼等,防止长时间疼痛给患儿带来更大的伤害。但是使用时,应当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本组研究中,虽然没有出现呼吸抑制等严重副作用,但是有1例患儿出现了尿潴留,停药后自行恢复排尿。同时护理人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到护理效果,医院应当加大护士责任意识和专业素质的培训力度,使得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能够充满爱心,充满责任心的投入到早产儿护理中,在各项操作中都能够以专业的疼痛减轻手段和高度的责任心,达到护理应有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最大限度的缓解早产儿疼痛。本研究中,采用了上述护理干预措施,41例患者PIPP评分平均为(10.1±3.3)分,总有效率高达95.1%,进一步证实了精心、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早产儿疼痛反应。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安排护理操作、静脉采血、正确安置早产儿的、喂食蔗糖水等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早产儿疼痛反应,降低疼痛对早产儿造成的一些负面效应,促进早产儿尽快康复。
[
参考文献]
[1] Grunau RE,Whitfield MF,Petrie-Thomas J,et al.Neonatal pain,parenting stress and interaction,in relation to cognitive and motor development at 8 and 18months in preterm infants[J]. Pain,2009:25.
[2] Carbajal R,Rousset A,Danan C,et al.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painful procedures in neonat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JAMA,2008(1):45-46.
[3] 汤文决,宁彩珍,吴丽蓉,等.非营养性吸吮对静脉穿刺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13):1188-1189.
[4] 周新玲,黄敏,彭伏梅,等.非营养性吸吮对危重新生儿疼痛干预效果观察[J].江西医药,2009(9):904-905.
[5] 莫丽萍,李梦妮.新生儿疼痛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2):131-132.
[6] 张映旭,陈敬国,夏荣华,等.早产儿足跟采血疼痛评估及非营养性吸吮对疼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26-27.
当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治疗新生儿危重疾病的集中病室,是为了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病情的连续监护和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而建立的。NICU集中了高水平的医护技术力量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实行封闭式无陪护管理。多数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立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其父母会造成一种危机情境。在早产儿的治疗过程中,其父母被隔离在NICU之外,无法确定早产儿的情况,常表现为焦虑万分,无能为力。为此,作者对本科NICU早产儿父母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早产儿父母的焦虑情绪,现作简短的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自2006年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娩早分产儿合并焦虑的产妇52例(孕满28~37周,早产儿体重1000~2500g),产妇年龄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产后合并症,早产儿送往NICU或新生儿观察室。
1.2方法将分娩早产儿产妇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期为10天,在产后当日,护理后10天各进行评价一次。采用汉密尔顿(HAMITON)焦虑量表评分,>14分可判断有焦虑,>21分有明显焦虑,>29分为严重焦虑,并以减分率为效。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因早产儿转送NICU治疗造成母婴分离,产妇失去母亲角色而处于较高焦虑状态,对早产儿病情的担心,孩子不在身边的失落而使产妇焦躁、哭泣、食欲不振而影响产后身体恢复,护士应主动接近产妇,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要加倍关爱产妇,用亲切的态度,细微的护理帮助产妇消除负性情绪,平安渡过产褥期。
2.2知识宣教为早产儿产妇讲解早产发生的原因,早产儿常规治疗的方法,早产儿在喂养、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早产儿的预后,也可用成功病例鼓励产妇,使其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有助于产妇调整心态,减轻焦虑。
2.3信息支持每天把早产儿在NICU的情况通报给产妇,并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同时可以适当安排母亲探视早产儿,在本组中,为母亲提供早产儿信息支持可以帮助产妇了解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产妇焦虑水平。
2.4护理积极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护理,每天坚持3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按摩,保持正常泌乳,将挤出的奶汁交于新生儿观察室护士喂养早产儿,既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也可以对产妇起到安慰、激励作用,使产妇感到与早产儿的情感联系,持续泌乳也可为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2.5 生活护理为产妇提供安静、单独的休息空间,避免正常产妇与婴儿同室造成的刺激。在做好护理同时,可指导产妇进行一定的产后锻炼,填补空闲时间,促进身体康复。
3 结果
用焦虑自评量表对52例早产儿父母焦虑状况进行测评,护理干预前、后SAS得分分别为(54.90±3.96)分和(49.64±3.68)分,两者比较,P
4讨论
在分娩当日两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娩后10天评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减分率≥50%为显效,≥ 25%为有效,
家长心理状态的变化,影响着患儿整个治疗过程,因此必须重视早产儿父母的焦虑情绪。本文结果显示给予护理干预后NICU早产儿父母的焦虑值较护理干预前降低了5分左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NICU早产儿父母的焦虑程度。
4.1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保证子女安全的需求
相关研究显示新生儿科患儿亲属列出的重要需要中保证患儿的安全位于第1位。因此本科室通过责任护士向早产儿父母介绍NICU高水平的医护技术力量及先进医疗设备、NICU每天工作流程、成功治愈个案以及如实地告知早产儿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等,使其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子女是在接受最好的治疗和护理,使其获得安全感,从而增强其对子女的治疗信心,提高应对能力,减轻其紧张和焦虑程度。
4.2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探视子女的需求
由于新生儿病房的封闭式管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早产儿父母被隔离在NICU之外,不能看到其子女的治疗过程及生理和病情的变化,往往表现为非常焦虑和思念。为此,本科NICU安排了专门的探视窗口,父母在探视窗口可以随时观看其子女的情况及治疗护理措施,这种探视方式既缓解了早产儿父母的分离性焦虑和思念之情,也杜绝了因父母直接进入NICU探视其子女造成交叉感染的机会。
4.3要重视NICU早产儿父母了解子女信息的需求
同时让家属了解有关病情、诊疗计划、治疗效果与预后的信息可以使其产生安定感,从而有利于其适应较高的焦虑水平。NICU早产儿父母信息需求的重要性在临床工作中已被充分认识到。为此,本科医护人员使用通俗的语言向家长及时、耐心而又坦率地解释病情和治疗护理措施的必要性,让早产儿父母了解诊疗计划、治疗的经过和效果,使他们增强信心,对医生和护士产生信任感,从而减轻因家庭不能正常发挥功能而引起的消极情绪。
焦虑是一种与不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关的忧虑和不良预感,它使人感到不安与不适。早产儿娩出后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而分离产妇,母婴分离产妇由于对早产知识缺乏了解,担心早产儿的病情和预后,加之对婴儿早产思想和物质上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产后心理状态脆弱,处于较高程度的烦躁、焦虑状态。护理人员在产后及时给予疏导,解释,提供心理援助,开展早产和早产儿护理与喂养知识宣教,给予精心细致的生活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从实践结果来看,干预组总有效率96%,可明显降低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水平。
1.临床资料
2012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死亡率为8%。在2013年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加强保暖、喂养、温度、湿度等基础护理,早产儿在重症监护室较适宜的环境中生长,使早产儿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2.加强基础护理
2.1注意保暖 早产儿衣着以轻柔温暖、简便易穿为宜,尿布也要柔软容易吸水为佳,监护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1次,若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
2.2精心喂养
2.2.1 哺喂方法 按早产儿成熟情况不同而异,早期足量喂养,对出生体重 2000g以上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养,并保证早产儿每日吸入量。一般出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可适当推迟喂养,先给予静脉补液。
2.2.2摄入量 随早产儿出生体重及成熟程度而定,早产儿对热量的要求高于成熟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热卡110~150千卡。可参考早产儿摄入量计算公式。喂奶间隔时间:可根据奶方和体重安排,一般体重1000g以下者,每小时喂一次;1001~1500g,每1.5小时喂一次;1501~2000g,每2小时喂一次;2001~2500g,每3小时一次,或具体情况分别对待,使体重每日增加10~30g。
2.2.3各种营养的摄入量 早产儿摄入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2%, 正常儿必需氨基酸为9种,早产儿为11种,胱氨酸、酪氨酸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无机盐早产儿比成熟儿需要的多,因为胎儿的最后阶段是无机盐增加的阶段。早产儿吃配方奶和母替,既可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E,又可吸取母乳中的免疫物质。
2.2.4静脉营养支持 早产儿进食量不足,可将剩余部分由静脉给予营养支持。保证早产儿的生理需要量,以免发生脱水或营养不良,使免疫力下降而发生并发症。
2.3非营养性吸吮 无法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在胃管喂养的同时,给予吸吮空的橡皮,能刺激兴奋口腔迷走神经,使胃肠激素水平发生改变。
2.4保持呼吸通畅 根据缺氧和呼吸困难程度选择不同的给氧方式,如鼻导管、面罩等,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的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多时,采取勤翻身、拍背、吸痰、更换氧管和超声雾化吸入等护理措施。
2.5暖箱的管理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维持患儿皮肤温度在36.0―36.5℃,肛温37℃,24小时温差小于1℃。湿度一般选择70%―75%。
2.6皮肤护理 早产儿不要洗澡,每天更换衣服,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保持皮肤清洁。
2.7 采取合适的护理,可使早产儿身心达到舒适状态,减少并发症。俯卧位时PaO2比仰卧位明显增加,新生儿及早产儿期选择俯卧位可有效减少胃管反流[2]。护士在工作不太忙的时段给早产儿俯卧位,要密切观察早产儿变动时是否阻塞呼吸道。
2.8监护室管理 严格消毒隔离,保证安静、安全、舒适环境。
2.8.1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差,较微刺激可引起早产儿惊跳、拥抱反射、哭闹不安等反应。可引起早产儿血氧饱和度降低。监护室应保持安静,避免周围环境的噪音干扰。
2.8.2早产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非常容易受感染,而且一旦感染很容易造成败血症,甚至脑膜炎。喂奶、换尿布前应认真洗手,奶瓶、用具天天消毒,床褥每天更换,平时随脏随换,注意监护室每天通风两次。
2.9早产儿抚触 抚触给早产儿带来触觉上的刺激会在脑中形成一种反射,当脑细胞的这种反射联系时,使早产儿活动增多,就促进了早产儿智力的发育。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早产儿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每天给早产儿抚触10分钟。
3.结果
2013年重症监护室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后,早产儿的并发症减少,死亡率降低至5%。
4.讨论
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器官发育均不成熟、体质弱、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差,在护理早产儿时,千万不要急躁,要认真负责、细心观察,精心施护,多观察孩子变化。这样的早产儿,体力、智力都不会比正常人差。护理质量对早产儿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加强和重视对早产儿的护理,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疗技术设备的推陈出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设施更加完善,新生儿急救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明显提高。一项早产儿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5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52家医院的早产儿出生率为9.90%[1]。另有报道早产儿存活者中留有不同伤残者占10%~20%[2],指出神经系统和肺损伤是早产儿远期后遗症的两个主要方面[3],可导致早产学龄儿学习困难。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已从保证早产儿存活发展到使他们的发育和预后最优化。早产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使早产儿得到父母的全程照护,各方面均达到完善状态,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和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早产儿实施FCC,国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就早产儿实施FCC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早产儿生理发育特点及临床表现早产儿由于未足37周出生,其组织器官的成熟度和功能较足月儿差,特别是重要器官的功能发育不成熟,使早产儿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营养缺乏和生长发育迟缓等[4]。如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出现忽高忽低现象,不能维持稳定的正常体温,常因寒冷而导致寒冷损伤综合征;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容易使早产儿出现青紫发作、肺膨胀不良、缺氧、呼吸道梗阻、肺透明膜病等;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引起呕吐、腹胀、腹泻等;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导致脑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有时伴有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早产儿的第1年是生长速度最快、大脑发育的可塑性最强的阶段[5],脑发育早期是“易损性”与“可塑性”并存的时期,“可塑性”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特性,其结构和功能可随体内外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但未成熟脑存在高度可塑性的同时其“易损性”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发育异常和行为问题。因此,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常需要在NICU监护,住院时间延长。NICU环境与胎儿子宫内环境、健康新生儿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别,致使早产儿宫外面临的环境有害因素多,如强光和噪音、作息时间不规律、缺乏规律的有益刺激、多疼痛刺激、高频率的非预期侵入性操作、不舒适、亲子分离等,这些刺激可单独或同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包括未成熟的脑发育)产生直接或潜在的不良影响[6]。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核心概念家庭护理即为促进家庭系统及其家庭成员,以达到最佳的健康水平为目的而进行的护理实践活动,其服务的对象是整个家庭。FCC模式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一种形式,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的延伸,是适应当前医学模式转变的积极探索。其理念最早由Fond及Luciano提出,20世纪中后期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显然不足,患者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多数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患者与家庭关系紧密且相互影响,因此提出开展FCC模式。FCC模式不再把患儿当作单一的临床病例看待,而是意识到患儿属于一个家庭、一个社区和一种生命或文化的特殊形式[7],让家庭融入新生儿的出生、计划和健康服务的评估,发挥家庭在养育、护理、选择等方面的作用,更强调人是综合体,进一步强调家庭在患儿疾病治愈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它的核心概念是尊重患儿及家庭,传送健康信息,尊重患儿选择权,强调患儿、家庭及照顾者间的协作,给予力量及支持,有弹性,授权[8]。FCC护理理念已比较成熟,所总结出的8条基本原则[9]及在实践过程中拓展出的9项基本内容[10]都强调家庭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作用。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影响FCC的概念最早由范丽于2001年引入我国[11],引起了儿科、产科等护理界研究热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楼建华团队[12,13]调查的儿科护理工作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实施FCC模式,结果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家长可以和孩子在一起,患儿能得到很好地照顾。赵敏慧等[14]对比分析了读懂早产儿行为与个体化照护指导,对父母和早产儿互动行为认知及情绪的影响,发现上述做法能有效促进父母早产儿互动行为的认知和积极情绪的形成。该学者进一步研究了FCC对早产儿母亲情绪及早产儿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结果也表明FCC能有效降低早产儿父母的抑郁情绪,且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但这对护理人员是一大挑战[15],需要医护人员与家长保持长期的、良性的沟通。杨青丽等[16]评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母亲和早产儿的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反应性唾液皮质醇的水平无影响。当前国内大多数早产儿被收治在新生儿病房,父母不能参与照护,因此常会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最终导致他们对早产儿的治疗及照护缺乏足够信心,有的甚至还会出现消极行为。而FCC填补了早产儿父母对早产儿照护知识的空白,可以很好满足其需求,减轻压力。
早产儿实施FCC措施及其效果父母与医疗人员共同参与早产儿的住院护理时,父母不仅获得了更多的护理知识,在促进孩子行动的能力及对早产儿的支持性均得到了加强[17]。措施包括:关注父母的文化背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医护人员与家长共同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建立早产儿个人档案;通过课堂培训、一对一操作示范、小册子及视频、网络电话咨询答疑等,对家长如何妥善照顾孩子进行科学指导;帮助父母认识早产儿的外表、行为和情况,指导父母读懂早产儿的行为暗示和促进生长发育;为母乳喂养、袋鼠式护理(kangroo care,KC)提供指导和硬件支持;并与父母共同制订个性化的出院计划;出院前提供单独的房间,练习照护技能,为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对其护理奠定基础,如怀抱与喂养,洗澡与日常护理,抚触与被动操,急救等,进而保证早产儿从病房向家庭护理转移的顺利完成。
实施FCC后,患儿出院回家,护士的角色有新的变化。在一些发达国家,早产儿出院后由社区护士做好持续的家庭访视,有利于促进父母的照护技能、社会支持质量及母乳喂养率,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亲子互动增加。目前我国社区护士进行家庭护理较少,资雪梅等[18]将FCC作为理论基础,观察营养供给、信息刺激、亲子交流等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护理干预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明显优于干预前,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王延荣等[19]探讨新生儿家庭护理的干预效果,对新生儿出院后 3 d 由专业护士上门通过现场示范、口头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等,给年轻父母普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帮助解决护理操作上的技巧和认识问题,结果显示产妇在新生儿护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国外有报道建议在进行家访时,所有照顾者及决定家庭经济者均应在场,以确保护理人员的建议能得到接受并很好地实施。护理人员在随访过程中,应正确评价早产儿发育指标,监测其发育状况,早期发现其发育异常,有助于早期治疗,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人口素质[20]。张坤尧等探讨早期家庭干预对高危儿认知发育的影响,干预组采用家庭式干预模式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显示,6月龄始各年龄段患儿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1岁时Gesell智能检查,五大功能区发育均先于未干预组,表明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家庭干预,系统管理,可促进其认知发育,减少伤残发生[21]。
综上所述,FCC护理模式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核心体现,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措施,通过指导家长参与照护,可以使早产儿及其家庭得到全面健康维护的服务,提高父母的育儿知识。早产儿出院后持续的家庭访视及积极、持续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但在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要实施FCC会增加更多的人力和精力。目前我国FCC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应端正医护人员对FCC的态度,优化护理人力资源和素质;通过各种途径使家属认识到FCC的优势,改善护理现状,促进其推广实施,以利于儿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燕.出生早产儿流行病学特征的前瞻性多中心调查[D].上海:复旦大学,2012.
[2]李玉凤,刘世新.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促进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3):18111812.
[3]罗蓉,母得志.建立早产儿脑损伤的随访与早期干预体系[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2):265269.
[4]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895.
[5]李建萍.早产儿出院后的养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340341.
[6]臧少敏,绳宇.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发育支持护理措施及效果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志,2008,25(9B):3537.
[7]Gates LVS,MeGrath JM,Jorgensen KM.Family issues/professionalparent partnerships[M]//Keaner C,McGrnth J.Developmental care of newberns&Infants:a guid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USA:Elsevier,2004:288290.
[8]Cheryl L Hoying,Linda Workman,Susan Allen,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探讨及安全管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6):481484.
[9]谢立华.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C].2011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1:114117.
[10]夏蓓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27(10):873875.
[11]范丽.以色列“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7173.
[12]沈宁,何萍萍,楼建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现状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6566.
[13]何萍萍,徐丽华,沈 宁,等. 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认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885887.
[14]赵敏慧,姚莉莉,袁浩斌,等. 读懂早产儿行为与个体化照护指导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8,23(19):79.
[15]赵敏慧,王瑛,于慧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3537.
[16]杨青丽.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早产儿及其母亲的唾液皮质醇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6):111,113.
[17]申叶林,黄碟卿.加拿大多伦多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s Centre NICU护理对我国的借鉴[J].护理学报,2008,15(2):261269.
[18]资雪梅,康锡秀.“以家庭为中心” 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家庭护理干预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2(5):44144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33-01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指的是胎龄28周-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活产儿[1],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非常低,容易发生感染、智力低下等并发症,具有高死亡率[2]。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将循证思想纳入护理学科的方法和实践而开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在严格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工作,提供给患者最佳的护理。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给予循证护理后观察护理疗效,并与常规护理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是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体重1150g-2050g,平均体重1550g,胎龄29-35周,平均胎龄为(31±2)周;治疗组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体重1095-2100g,平均体重为1640g,胎龄30-36周,平均胎龄为(33±2)周。所有早产儿均无心肾脑部的疾病,没有先天畸形,均有自主呼吸微弱、吸吮能力差、进食量低,部分早产儿合并有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低体温等情况。两组早产儿在胎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早产儿进行循证护理,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21循证护理方法①建立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带领全体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组长安排组员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如何解决护理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有据可依和有证可循,如果有疑问必须反复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资深护理专家和新生儿科医生;②详细了解早产儿发育特点;③制定护理常规:所有成员负责患儿护理工作,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共同组织讨论,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护理查房和病历讨论,保证护理诊断和措施要有据可依、有证可循。通过从期刊数据库等相关文献查找并列出护理工作要点。
122循证护理实践①注意保暖:早产儿由于相对较大的体表面积导致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中枢发育不全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其棕色脂肪含量少,所以较多见低体温患儿。保暖措施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暖箱的温度和湿度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节,保持相对恒定,患儿入院后立即进暖箱保暖,按照1次/4h测量体温,所有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②喂养:早产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较多,早期母乳喂养能够提高其免疫力,但由于患儿吸吮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差,喂养较为困难,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等疾病,要注意合理喂养。对于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进行微量泵喂养,有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③呼吸道管理:早产儿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容易出现呼吸不规则,给予采取头后仰颈肩部抬高的仰卧位,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及时清理呼吸道,结合托背或者刺激皮肤的方法可缓解呼吸暂停,无效者进行复苏。④避免感染和出血:早产儿免疫力差,需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措施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治疗和护理[3],必须对患儿的口腔、皮肤、臀部加强护理。早产儿由于缺乏VitK依赖凝血因子而发生出血症,所以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铁剂来预防。⑤观察病情:早产儿病情复杂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所以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避免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
2结果
给予循证护理的治疗组早产儿护理疗效要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也逐渐增高。由于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且功能低下,容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或体温异常等问题,而肺透明膜病或窒息、感染等是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早产儿病情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能和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4],细心呵护,为早产儿提供合理、有效的宫外环境。
循证护理是护理学的新型领域,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护理模式,其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有据可依,合理地分析个体差异,提出问题并查阅相关文献解决问题,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循证实践。早产儿的护理对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非常关键,所以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在循证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通过寻找可靠的科学证据来解决疑惑或者困难,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还能够促使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投入工作中。本次研究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治疗组早产儿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治疗组,减少了感染、呼吸暂停或窒息、喂养不耐受等情况发生,提高了患儿睡眠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维持体温恒定。说明早产儿采取循证护理的正确性,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和评价证据、应用证据、检测结果一系列步骤解决问题[5]。早产儿实施循证护理是综合考虑其自身情况、家属意见、护理人员的临床知识和科研成果等因素,所以循证护理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较高的护理和医疗要求。
综上所述,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发展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同时对护患关系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淑兰,王芳浅谈早产儿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343-344
[2]余桂英,邓云珍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睡眠和体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23):35-37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临床治疗早产儿技术不断发展,大大减少了早产儿的病死率。为有效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临床中多采用发育支持护理。为研究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活质量影响,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采用发育支持护理效果显著,现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发育支持护理。所选取的80例早产儿,男48例,女32例,平均胎龄为(31.18±1.68)周,出生体重为(2.17±0.43)kg。两组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先将早产儿与足月儿分开放,配备早产儿所需的设备,强化其整体护理;早产儿多表现为体温低下,可采取措施维持患儿平稳;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能力差,医护人员应给予高营养食物,一般采用吸吮或胃管喂养;给予早产儿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治感染;给予早产儿充足的营养;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
1.2.2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发育支持护理。①给予早产儿环境护理支持,模拟一个子宫环境,先将早产儿放置到温度合适的暖箱中,设立暖箱的温度和湿度会随着早产儿的胎龄以及体重而调整。并盖上自制罩布,隔离强烈阳光以及外界噪音。②减少疼痛所产生的刺激。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在实施治疗以及护理前,可先通过触摸患儿,让患儿有心理准备;使用听诊器接触患儿时,先捂热再进行听诊,防止温度的变化刺激患儿。③抚摸接触早产儿。在患儿病情稳定时,可通过抚摸与语言沟通,1天2次,每次的时间分别为15分钟。抚摸顺序,先从患儿的背部臀部,再到四肢,最后抚摸腹部、胸部以及头部,起初轻轻用力,而后逐渐增加压力,先让患儿适应,不能强迫患儿维持固定不变姿势。④非营养性吸吮。若不能经口给予早产儿喂养,可采用胃管进行喂养,或于侵入性操作时,给予早产儿非营养吸吮。给予早产儿橡皮,一天吸吮次数8-10次,每次吸吮时间为5-10分钟。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可分别于喂奶前半小时先接受5分钟非营养性吸吮。⑤保证早产儿良好的睡眠周期。集中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合理安排不同早产儿的睡眠时间,保证早产儿休息的绝对安静,提高睡眠质量。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49±12.46)天,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26.78±13.34)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0.0%(4/40),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以及睡眠时间对比两组患儿实施护理后,观察组体重增长为(22.64±8.11)g/d,睡眠时间为(16.34±4.13)t/d,对照组体重增长为(12.53±7.53)g/d,睡眠时间为(11.25±3.22)t/d,观察组体重增长以及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每个患儿都是一个重要的生命个体,在实施发育支持护理过程中,应考虑到患儿的个体性,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注意保证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坚持贯彻发展性的照顾理念,并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给予早产儿个性化护理,排除环境中会影响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提供优质的环境,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1]。
3.1实施发育支持护理,可有效缓解早产儿的疼痛。早产儿因对疼痛等刺激反应较强烈,且强烈的刺激会影响早产儿正常的生理、代谢紊乱等,严重者将导致早产儿后期生长发育不良。实施发育支持护理,减弱早产儿对外界所产生的刺激反应,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反复的吸吮,可一定程度上安抚患儿的情绪,平复早产儿的心情[2]。
3.2实施发育支持护理可有效保证早产儿的睡眠质量,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采用发育支持护理,有利于刺激早产儿肠道功能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的营养吸收,增加早产儿体重。在护理过程中,抚摸接触有效防止患儿出现呼吸暂停,平复焦虑不安的情绪,提高早产儿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早产儿体重的增长。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2实施发育支持护理可大大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给予早产儿实施环境护理支持以及抚摸,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大大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
综上所述,给予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可显著改善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增强患儿的免疫力,减弱刺激,改善早产儿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