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1 15:52: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1)

1.整合知识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深入浅出的学习过程,因此各学科的知识内容的学习都要遵循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本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内容多而杂,原理复杂且实践性强,要在有限的课堂上讲授大量的知识点,并保证学生能够完整地掌握课程的系统知识,就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为了能够合理地整合课程的知识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授课之前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掌握课程的系统体系、基础知识内容、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等内容,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在教材选择上,要参考多本相关技术教材,结合本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和技能的要求情况,遵循“宽基础、浅理论、重应用、和需求”的原则进行教材的选取。[3]在基础知识上,以可理解为度,选择能覆盖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材;在理论知识上,不苛求理论公式的推导和证明,注重关键技术,删除脱离生产实际的内容;在技术需求上,以实际应用为主,选择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从基础教学、应用技术、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整合教学内容。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授课内容要遵循“少、精、宽、新”的原则,去除陈旧的内容,添加前沿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简化并精讲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根据课堂内容合理安排学生预习、复习和拓展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加强课堂教学过程性、应用性和体验性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授知识理解的过程性、系统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技术的体验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大量的视频、音效、动画、PPT等方式直观展现相关公式的理论推导过程、相关知识点的原理及实现过程,还可以展示相关技术的应用范围、发展状态及技术前景等,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可以采用软件、硬件实物等辅助工具和设备演示系统工作流程、仿真系统工作状态、分析系统仿真结果等,使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运用有一个较全面地认识,直观清晰地了解系统工作原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使用软件或硬件等辅助设备体验设计过程,在学生使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过程中,掌握软硬件等设备的使用方法、系统设计原理及方法等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加快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完善课堂教学手段的融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单一讲解内容会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在课堂上将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融合。教师可以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和技能技巧,从而改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三种以上的教学手段相融合,主要的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演示、黑板板书、视频播放、软件仿真、硬件实现等。课堂上要合理分配各种教学手段占用的时间,通过多媒体和视频的演示与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黑板板书的讲解,加深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重视和把握;通过软件和硬件的仿真与实现,加深学生对于系统设计的直观认识与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不断融合,从多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课堂教学的感染性,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由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中来。

4.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创建教学情景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教学的进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但讲课形式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为了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创建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理解与把握。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穿插讨论发、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法等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情景。通过讨论法针对某个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辩论过程中巩固、发现和解决其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调合作能力等。通过演示法,以实物、软件等手段向学生展示系统的发展、原理、设计实现等内容,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看完教师的演示后,可以通过练习法,加强、巩固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与应用的理解、运用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法,设置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资料的查阅和收集、知识体系的整理、项目任务的设计、项目任务的实现、项目设计的描述与总结等,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引入,在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学生将会发现新的问题,并且会有新的想法。为了更好地拓展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解决遇到的新问题,通过预留思考题等方法,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资源、书籍查找、相互探讨、论坛访问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增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时测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所传授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如何有效判断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成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对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教学效果的时测性检测,以此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合理调节课堂节奏。为了有效改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人从头讲到尾的“一言堂”现象,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程度,保障学生学习的关联性与系统性,提高整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遵循“提问—总结—布置作业”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实时检测与调整。在开始上课的前5~10分钟内可以对上次课的知识点进行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掌握不好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对已学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于疑难问题的理解。在讲课过程中,对讲授的新内容、新知识点、新难点等进行提问,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针对不懂与模糊的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讲解,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下课前5~10分钟内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布置作业,根据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总结知识要点,有侧重地加强不理解内容的总结和简要说明,并针对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对于部分知识点出现的不理解、不确定等模糊问题布置课后作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穿插软件或硬件演示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师生活动、学生操作等过程,查看学生在技能应用和实践操作上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讨论、分析、讲解和解决不懂的难点问题和遇到的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应用和相关软硬件设备使用方法的掌握,全方位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研究性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中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化问题,有效地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结合,在高效传输大量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操作与应用技能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

1.转变了教学思想,有效地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主要是学生听教师讲,缺少互动;教材内容单一,照本宣讲,内容枯燥乏味;互动少,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进行反馈,教师课堂节奏掌握不均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所有的这些弊端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研究性教学策略的引入有效地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备受关注的主体,一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运行都遵循“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力合作,共同探索,共同交流设计经验,纠正错误认识,提升认知高度,拓展知识体系。

2.落实了教学目标,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上所有行为的设计和实施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因此一切应以学生为中心,即以人人学会作为课堂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问题的回答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及时调整课堂的内容和节奏,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使学生心随身动,神随心动,愿意学习、想要学习、学会学习,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流失率,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3.转变了学习方式,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上通过布置任务以及项目驱动法的引入,转变了学生长期以来的预习、听课、复习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加入了小组团队合作模式,使学生不仅可以做到单一的个人独自学习与思考,而且能和团队里的其他同学共同协作,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质疑、互相帮助、互相探索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升华问题、拓展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质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效度,加深了学生知识的探究深度,有效地促进了课堂的高效性。

4.加强了课堂管理,有效地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引入,使得课堂教学的时间更加紧张。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授课前通过策划制订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方式的引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关键技术和关键问题,直击疑难问题,并进行精讲和点拨,逐步开发学生的潜质和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本着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态度,适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和进度,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频率,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把知识讲到又使学生掌握,从而加强了课堂管理,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

篇(2)

一、基于校情分析对高效教学的认识

我校地处从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脚步加快,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城乡结合区域的子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投入多,产出少。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为此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二、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通过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提高教师个人魅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策略,努力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

(一)充分研究学生

我校学生学习态度还不太端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如:学生缺乏课前复习旧知的习惯;课堂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或没有自己的想法只听取老师和同学观点;没有课后马上复习习惯;我们深知,只有清楚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层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在教学预设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即尊重文本,接受文本,确立具有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我们可以用讲授的方法传授,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训练;而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则是隐性的,它们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同时又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没有过程也形成不了技能。因而,落实三维目标,整合三维目标,才能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三)优化教学策略

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

1.激发学习兴趣从导入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作为教育先行者应在原有的教学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使一堂课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拉开帷幕。

2.用好教材,拓展空间

我们要求教师不再是去“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教”,不但积极主动地选择教材内的教学资源,还要自主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能用好教材呢?

首先是尊重教材。课前“吃”不透教材,课堂上徒留遗憾与尴尬。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

其次是理解教材。我们针对本校大部分学生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r,着重在开发习题资源方面进行研究。教师有习题资源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题增值。

第三是创生教材。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能够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寻求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对教材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现实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成为一部非常生动、丰富和深刻的教科书。

3.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坚持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有鉴于此,我们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从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对教学反馈的反思这五方面的内容来展开。

篇(3)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教学策略;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65-01

在传统教学中,美术教学很少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人认为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没有实际的用处,这样的认知实际上是错误的。美术能够美化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美术课堂变得更高效,教学效果更显著。

一、实行分层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实行分层教学。初中生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美术学习,因此,美术功底基本为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生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考察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可以把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只作适当指导,然后让他们自由拓展和发挥;对于表现中、下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详细地进行指导,要善于发现他们美术学习中的优缺点,优点让他们继续发扬,缺点让他们及时改正。这样的分层教学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使他们的美术素养得到提升,为学生未来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让学生对“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进行鉴赏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美术基础比较好的第一层次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对作品进行解读,并且要联系画家当时所处的环境和作这幅画的原因;对于基础比较差的中、下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将作品和画家对应就可以了。分层教学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对教师而言,灵活的教学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寻找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灵活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时时刻刻掌握课堂中的情况,并且能根据这些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打造高效课堂只是教学方式灵活运用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地传授专业知识。例如,在教学生进行人物的素描时,教师可尝试把人物的脸遮起来,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想象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于以往的美术学习之中,有了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能够让学生的绘画技术得到更好的锻炼,同时也符合美术教学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使美术教学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能力。

三、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知识点的讲述时很少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导致学生不在学习状态,脱离于教师的讲解,慢慢地会感觉到美术学习的枯燥和乏味,最终导致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设计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学生的好胜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个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竞赛的环境。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例如,在石膏像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看哪个学生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画得最好,对画得最好的学生可以奖励一些小礼品。这样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绘画的水平也会得到提高,最后所有学生的石膏像都达到了标准。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极为重要的,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学习,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高效的美术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下的美术教学中,高效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美术教师的重视。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良好审美观的形成,使得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细腻。美术教学方法的改进符合当下教学改革的潮流,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唐中珊.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3(24) .

篇(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显现,初中英语教学的成果斐然。然而,危机与机遇是并存的,虽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努力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高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初中英语课堂效率不佳的原因

1.课堂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探索出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一些老旧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用,这也是新课改的目的所在,就是更新教师的教学思路,然而,很多初中教师并不能够理解新课改的内涵,仍然坚持着比较传统的教学理念,例如以自我为中心,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旧“填鸭式教学”等等,这些理念是片面的,课堂开展的每一项环节都围绕着教师,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每个人生来都是与众不同的,学生也不例外,班级上的学生英语水平是不统一的,有的学生英语成绩好,因而很容易听懂教师所讲的知识,也就能够更快地融入课堂,然而,有的学生英语基础不牢,也就觉得英语学习过于吃力,学习的积极性也容易受到打击,最终影响学习效率。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法

1.构建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课堂氛围的好坏对学习效率的高低有深度影响,教师必须把握好课堂气氛,并努力活跃课堂气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其开展有赖于学生和教师的双重参与,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后,学生需要进行课堂练习和对话,并可以积极用英语进行发言,从而提升课堂的参与度。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敞开心扉,让他们更加大胆地交流,教师必须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多与学生探讨学习和生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开展与学生的真挚对话;其次,教师也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弱化自身在课堂的主导地位,从而把学生放置于课堂的核心地位,大力开展生本教学,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毫无作用了,相反地,教师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引路作用,当学生陷入困境时,教师需要画龙点睛,帮助学生突破困难。

2.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建立起了对某一件事物的兴趣,才能够调动起一切力量投入到这件事物的完成之中,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具体到英语学习之中也是如此。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运用英语,在生活中发现英语。具体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并结合英语教材中的热点话题来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英语。例如,在讨论How much are these pants?这个话题时,就可以根据生活情境来开展英语对话的模拟,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分别扮演顾客、销售人员和老板等等,从而让学生运用How much ...?和Can I help you?等句式,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在练习英语的同时进行放松,活跃思维,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

3.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够让英语课堂更加高效。为此,教师应当多加阅读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总结,然后把这些重点内容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献给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材施教是相当必要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尊重,并努力帮助那些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4.多种教学方法共同运用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单向式教学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这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制约,首先,这种填鸭式的学习会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枯燥;其次,长时间处于压抑的气氛之中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于从内心中抵触英语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英语课堂,例如,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等等,可以进行课堂分组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明确分工,然后由组长进行总结发言,也可以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互换观点和学习方法。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也是教学的一种延伸,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让他们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多加进行教学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完善初中英语课堂的高效教学策略,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和英语素养。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57-01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其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课堂高效就是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益。那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创建高效氛围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学生喜欢一个老师,自然而然也会喜欢他的课。教师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要多关心学生,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心理学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在上课时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比如精彩的导入、教唱英文歌曲、小游戏、师生快乐互动以及幽默等,还要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如Wonderful、Good、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Would you please。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其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都会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优化课前准备,明确目标任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而且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是要吃透两头,兼顾教材和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内容,熟悉教材知识结构,准确把握重难点。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升华,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再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并且写出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和导学案等。除教材外,教师还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英语资源,并把它们恰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拉近英语与生活的距离。另外,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作为课堂的另一大主体,在课前最充分的准备就是自主预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在预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大胆设疑;其次,巧用导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再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学习。这样,能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激发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优化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课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活化课堂教学。下面,介绍几种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第一,直观教学法。实物、挂图、模型、幻灯片和简笔画等形象直观,可缩短不必要的解释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任务型教学法。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鼓励学生“在做中学”,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三,情境教学法。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或文化背景,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使知识“易学”、学生“乐学”。第四,听说法。播放听力材料,内容可以是课文、小故事、情境对话甚至是英文歌曲等,听过之后再进行模仿训练,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第五,讲授法。向学生讲授一些基本知识和重难点知识是必要的,但讲授法并不是死板、生硬地照本宣科,而是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并和其他的教法相结合。第六,角色表演法。教材里的对话大多是很好的角色表演的范文,如果能够将其改编成小品、相声,或者把词语、句子放在生动的短篇戏剧中,让学生role-play,必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七,小组合作法。pair work、group work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四、巧用多媒体,提升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要让学生突破某一教学难点,非常困难,往往要带上一堆教学挂图,还要写上几大黑板。结果往往是老师汗流浃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提升课堂效率的福音。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动画于一体,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再现教材的内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编写课件,为学生动态地展示所讲内容。而且,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很快,可以随时调出所需的资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容易地理解某些较难用语言解释清楚的内容。所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高密度、大信息量地进行知识传授,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益。

五、结束语

教而无效,学而无获,在时间和精力上对职校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浪费。开展有效教学,促进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完美结合,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还需要职校英语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篇(6)

首先,就应该在课前或者是上节课结束的时候告知学生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正式讲课的时候要主题明确,把大框架给学生构建好,然后再讲细节,讲难点,要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内容有个把握。其次,就是对化学用语要规范,培养学生一个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而且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所教内容要有针对性,不要盲目的跟随教学大纲,有时候教材的设置不是很合理的,一定要和日常生活或者是所做题型相联系。第二,所讲的知识点要有代表性,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化学也是如此,化学教师要分好类,然后又层次的教给学生。第三,不要一个人唱独角戏,把时间适时留给学生思考。教师一定要注意这点,因为以往教学中多是教师讲个不停,然后学生没有什么反应,对教学效率而言,一点用没有。

二、初中化学教学要和现代教学技术融合

现代教学技术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化学这块,适用性更强,因为实际教学中会受到实验器材,或者是试验场地约束,但是有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后,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与此同时,现代教学技术对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绝对是一个相互补充弥补的过程,传统教学对抽象知识不能转换,只能靠思维去想象,而多媒体可以把这样的问题容易的解决,它能通过动态的视频或者幻灯片把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知识,优化了传统和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不仅如此,从另一方面来说,它还刺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打开自己的想象力,对以后创新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能模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共通,可以先通过模拟来实验一下,然后和实际操作进行对比,看区别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优势劣势各是什么,绝对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三、初中化学教学应科学做习题

强化教学效果自然需要练习题做保证,但是一定要注意适度,而且也要讲究方法。学生做习题是必须的,教师也应该留各种不同类型的习题,以体现出多样性,把知识面拓宽,便于让学生能够相互融会贯通,学会举一反一,切忌习题量大还类型相同。另外,教师留习题的时候,也应该教会学生整理各种习题,让学生从思想上能够把知识体系建立健全,从而看到问题的实质,而不是做了多次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那就失去了做练习题的意义。

篇(7)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可以通过组织饶有趣味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中来增强兴趣。我们在贯彻愉快教学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自然知识进行饶有趣味的游戏,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如在教《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很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料地获胜,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他们迫切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师趁机引出课题,教学收到了实效。

二、让科学走进生活,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的科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科学,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科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在讲授《声音的产生》一课时,当学生掌握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原理后,我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声音,并且把能发声的物体制成乐器。到成果汇报的时候,孩子们制造的乐器无奇不有,真是五花八门。他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培养学生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产生的结果,制订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自行获取知识。

观察是让小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有意识地去认识客观事物与现象的一种方法。当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观察的材料之后,首先不要指定他们观察材料的哪些特征,提出这样、那样的观察问题,限制儿童的自由观察活动和观察方法,而是鼓励他们主动地、独立地,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以各种方式观察提供的材料。例如在《常见的岩石》一课中,为了使学生自行认识各种岩石的性质,除了实验室里的材料意外,我又收集了各种岩石,并将它们分成小块,贴上标签,然后将各种岩石小块也装进一个个纸盒里,上课前,将这些装有岩石的小盒放在学生的课桌上,和实验室里的岩石进行对比观察。当讲到有关岩石时,就可根据上面的标签,让学生观察各种岩石标本。首先不要提出任何问题,而是放手让学生带着对岩石的神秘感和好奇感自由去观察。在观察岩石的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手去摸岩石,用小刀刻划、敲打岩石等来玩,对学生的这些活动,教师不要加以干涉制止,只要他们是在进行观察岩石的活动,不论观察方式如何,其实都是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感受了岩石的特征,获得了对岩石的感性认识。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岩石的颜色、硬度、与盐酸的作用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比较,来区别不同岩石的特征。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岩石的感性材料。

篇(8)

一、初中综合美术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比较喜欢绘画课,对“综合美术”认识不够。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喜欢上绘画课,因为容易动手操作,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只有少数同学选择喜欢综合美术课。甚至有些学生不知何谓“综合美术”追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不够,学生选择最多的就是卡纸、橡皮泥等,基本不考虑其他材料的应用。他们没有多元的思考问题;没有耐心去讨论问题。

第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为美术而美术,缺少学科的整合。有些美术教师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内部没有尝试过整合,不敢尝试、不愿尝试,如在《唱脸谱》一课中,美术老师只讲如何画脸谱,音乐老师只教唱脸谱。知识重复出现。这种教法单一,手段陈旧,忽略学生情感、个性的培养,学生不能感受到京剧的魅力。

第三,综合材料的运用对老师要求比较高,教学中运用很多技巧,许多老师没有接触到综合材料这方面的内容,加上有些农村学校基础条件差,部分老师普遍认为绘画容易操作,教师示范学生临摹似乎成了习惯;加之对于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来说,材料很难准备齐。一方面是学生学业太重,没时间去寻找材料,另一方面是思想上也不重视。教师自身投入精力也不够,认为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学美术课上不上都行;部分老师提出需要的材料没有放置的固定场所,学生制作立体的作品不便储藏。

二、初中综合美术课堂教学应对策略分析

(一)创新艺术创作方式,充分调动创作潜能

所谓“综合美术”就是使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是近年来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我们常见的废旧材料、低碳材料、现成品材料等等,这种综合美术的材料是综合性、广阔性和不受限制性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受传统美术课影响,只有少数同学选择喜欢综合美术课,但也只是一些简单的小模仿品。笔者认为应该从改变材料观入手,对材料的灵活运用将会成为初中生创作新意的一条途径。一是让学生接触多元的艺术创作形式,研究多材料多手段的综合创作方式,唤醒学生对外部事物的艺术感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潜能。二是利用乡土资源,开发综合美术教学。

(二)鼓励自主探究,强调亲自动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了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处理好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培育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系。艺术创作对于方向的把握需要智慧的,方向的选择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此时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共享、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探究主题,为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创造空间。例如在教民间艺术的时候,布置学生看看当地的文化遗产,学生会带着问题寻找有关知识,设置一个“中心问题”、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单元”,强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利用辅助工具,培养艺术思维

美术课不但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掌握最简单,最基本、最易操作的绘画造型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形式进行自我表达的意识。其次,利用“过程性作品”手段,表达学生作品的思想情感。过程性作品是指收集学生学习及创作过程中所有作品,包括草稿、评论稿、计划,最后作品等。就是用美术的、视觉的方式进行的研究、解决种种问题,也具有相似的过程。最后,利用“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成功案例解决青少年心理危机。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想法多、能力强,观念上更接近现代,原来的绘画比较传统,技巧性高,反而不宜操作,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入现代的创作观念,让学生知道美术创作不仅仅是画画。

(四)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综合美术教学是一种综合探索活动,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美术与其他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融合。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整合多学科的知识,打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学生的知识得到了统整。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与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各科学习也需要美术的参与。美术已是视觉文化时代重要的语言形态,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可以与任何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发挥其独有的视觉感知、思维、表达和交流的作用。教师平时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缺乏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通过研究,给教师提供了开发、创新课题的机会,在实践研究中,教师创造性教学得到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并且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废旧资源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制作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为今后的废旧资源利用教学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浅谈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表现艺术[J].《职业技术》2010年第3期.

篇(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主张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的审美教育形式――美术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依葫芦画瓢了。但是中小学美术教学在新课改中还存在不少难题,严重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 转变美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学习的革命》中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无情地嘲讽了我们过去的“填鸭”教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提出了全新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教育理念。那么,美术课如何实现“以生为本”呢?我认为在转变美育观念的同时,美术教师也要积极转变角色。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主课落实得比较快,但作为“副课中的副课”――美术课,落实起来就遇到了困难。首先,大家把课改的工作重点都放在语、数、外等主课上,对美术课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对此没有足够的关心和重视,缺少新课改的紧迫感。美术教师不能及时更新理念、补充新知识,从而使美术课改效果大打折扣,美术课时常游离在课改的大门之外。

人们常说:“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教育的成果,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教改前沿的美术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要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5分钟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启发者、协调者的角色转变。教师也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终端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形式下教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的代表者,课堂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应该是一位引路者,应是和学生一同探讨共同成长的伙伴。只有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把。

二、与时俱进,积极探索

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的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过程。学校的决策者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美术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并且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让美术课也沐浴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里。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美术课教学效率提供先决条件。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由严格按大纲要求被动授课的“执行者”变成根据新课标精神灵活、主动、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探索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地区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探索出适合所教学生的课程内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解放了美术教师,灵活、自主地安排教学内容是新标准的一大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特点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可以合理吸纳教材以外的各种教学资源。例如竹艺、剪纸、草编等一些有乡土特色的手工艺,只要学生喜欢,完全可以引入美术课堂,而教材中的一些不符合本地区、本校的内容则可以灵活删减。

三、赏识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以评促教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由学科成绩的“裁判者”变成美术学习和创作的“促进者”。只有我们赏识学生,注重其个性发展,以有效地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在课堂中,美术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因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只有赏识每一个孩子,他们在美术课上才敢说、敢想、敢画、敢试。只有在他们敢说、敢想、敢画、敢试的课堂上他们才能获得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创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美术教学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师是教学效果的唯一评价者。在很多学校,美术作业和其他学科的作业要求是一样的,要有批阅,美术教师只能简单地打个成绩,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裁判者,打70分就70分,打80分就80分,学生没有发言权。教师评价不区分学科的差异性,不注重美术课的特殊性,导致学生认识不到自身特点,对美术课失去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激励、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才是目的。新课改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必须寻找和研究学生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机制,因材施教,有区别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只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当中找到自我、建立自信,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多样教学

罗恩菲德曾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而美术教育也正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我们要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是前提。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不断有“活水”充实自己,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新鲜的活水。首先,教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要不断学习。其次,教师平时要收集各种美育信息,研究、整合课程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广泛利用课程资源,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

总之,美术教师必须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构建起学科的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能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让教师教得更轻松、更自信。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策略,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颖.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2009.

篇(10)

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的研究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突出课堂;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培养良好习惯等都是现阶段的主抓任务。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得需要老师们抓住有限的课堂时间,比较好的将教学策略进行融合,更好的让学生们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这样课下也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很大程度上可以对教学课堂的效率进行提升,进而整个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提升。下面笔者针对老师们应该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1 中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中学语文老师的课堂现状其实是不太乐观的。下面笔者针对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现状做一个简答的阐述。

1.1中学课堂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中国语文课堂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的问题。很多的情况中可以看出中学的语文课堂是比较死气沉沉的。只有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们只是一味的对相关的课堂知识被灌输,没有主观的想着学习,这样整个的教学就是一个被动的教学。这就是现阶段的中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1.2中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一般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老师 一直在扮演者一个比较严厉的传授者的角色。课文背不过,就强行对学生提出惩罚,抄10遍都是比较常见的。对于死记硬背的过时教育方式发展到记死背硬。这样的教学模式,即使学生们比较听话,都背下来了,但是从内心深处是不会把这个当成一种兴趣的。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大家都是比较喜欢从自己的兴趣入手的,而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一直就将兴趣忽略掉了。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1.3传统教学方法下的教学成果

传统教学方法下的教学成果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持续下去的保证,但是其成果的最终却是非常不乐观的。很多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下的教学成果就是单单体现出了成绩,但是成绩并不能说明问题,主要的还是对于相关的教学的兴趣方面入手。经不完全的调查,传统的教学成果对于学生的影响只有负担,感兴趣的不到十分之一。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下的教学成果是非常不可取的。

2 新形势下新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新形势下的新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研究的方面。笔者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出简单阐述。

2.1老师们对于课堂的把握程度需要提高

老师们要对于整个的课堂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程度。不难发现,老师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利用教学中语文的魅力去感染身边的学生,而是利用自己特定的威严进行恐吓。这样的话,整体的教学课堂就会非常压抑。不会是非常让人觉得放松学习的地方。

老师们要对整个的课堂进行重新的规划,对于学生的程度进行简单的分层,这样通过平常的课业量以及相关的互动,就非常容易的将整个的课堂氛围进行了比较好的规划,对于整个的课堂把握也非常好的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高。

2.2问题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课堂气氛

老师们可以在课下进行问题串的形式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因为整个的课堂气氛的活跃是单凭老师讲课所活跃不起来的。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整个的班级学生的互动。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内容,让整体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才是重要的。但是老师们的责任以及相关的任务就会非常多了,希望老师们能够非常好的做一下这个问题。因为经过很多的情况表明,问题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课堂氛围。

2.3突出课堂很重要

突出课堂很重要。中学的语文教学对于课下的要求越多,学生们对于整个的教学就会更加的厌烦。如何让学生们更好的学到新的知识以及新的兴趣点,不是单凭课堂作业就能实现的。最重要的还是对于整个的课堂的把握程度,以及对于课堂的重视以及突出,这样才是最重要的。

2.4新策略下的教学课堂的成果

新策略的教学课堂的成果是比较突出的。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整个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对于整个的语文教学有了比较明确的兴趣喜好。这样就可以真正的以自己兴趣为根本的出发点进行学习了。整个的气氛以及课堂的效率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这样整个的新策略下的教学课堂就是比较成功的。毕竟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语文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现状不是非常的明显,如何更好的对其进行一个改进,就需要相关的老师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以及相互的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大家都知道,只有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获得进步和发展,能够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而学生只有比较好的对课堂提起兴趣,才能真正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本文主要针对于现阶段的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比较好的改进。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证券业投资基金 下一篇: 新农村建设调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