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2 15:13: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体育科技也迅猛发展起来。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所以,先进许多国家都将焦点聚集在怎样发展科技、创新科技上,并且将发展科技创新科技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上。在西方很多国家已经从教育开始,从幼儿阶段就着手开始培养孩子的科技方面的能力,为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开发创造条件,提供优厚的待遇。在体育行业,现代的体育竞技不单单是身体素质的竞技,更是体育科学、体育素质的竞争。因此在体育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将科技融入其中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体育观念,在体育科技的创新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手段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探讨我国当前体育科技的创新特点,深入研究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与发展趋势,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对体育科技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

就体育科技的创新过程而言,人们都进入了一个误区,即先对体育事业进行科技化创造,再对传统的体育模式进行转变。当然对体育科技进行创新性改革而缺少对体育运动队员的训练也是不行的,这样不能将客观的科技理论付诸于实践,其价值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难以实现体育科技的创新性发展,所以说运动运的实际操练与科技创新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作为领导者,应该看清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要想更好的发展体育事业,首先要认识到体育科技的创新的重要性,从而了解当前我国在体育领域的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在体育科技水平的创新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注重体育科技创造,却忽略了对运动员的基本体育技能的培养,这样很难实现体育事业的平稳发展。所以在体育发展过程中,要将体育科技创造与体育身体竞技的训练有效融合,使体育科技的创新性融入平时的训练中,才能实现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2 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的特点

2.1 运动技能的实效性

在上一届的冬奥会上,由于使用了新式的滑雪轨道,滑雪运动员们在采用传统的站立式起跑姿势发生了许多漏洞。在新式的滑雪轨道上运动员很难做出身体向前倾斜的基本动作,起跑时,准备姿势难以稳定保持,运动队员稍有不慎就会犯规。为了避免以上事故的发生,体育科技人员对起跑的姿势方面进行了创新,也就是现在所使用的蛙式起跑。这种起跑姿势具有起跑倾斜度小的特点,并且在下蹲时使重心下降,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大,从而增加了稳定性,像青蛙起跳一样提高了起跑的冲力,增加了起跑的速度。通过这种体育科技方面的创新,不但吸收了新鲜的体育元素,还使运动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采用创新式起跑姿势,提高了滑雪过程中的实效性。

2.2 训练模式的间歇性

在我国的训练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训练强度大的、持续性时间长的训练模式。经过多年的调查总结发现,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所收到的成效并不明显,运动员自由控制的时间少,严重缺少休息时间,容易导致运动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使体力恢复的时间延长,难以实现运动员运动技能的提高。所以,在一部分运动项目中的训练过程中应该采用间歇性低氧方式进行操练。采用这种体育训练模式能够使整个身体适应低氧环境,增加耐缺氧性,这样刺激了有氧代谢酶,增强了有氧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适应性增强,提高了抗脂质过氧的作用,从而使肌体的氧代谢作用得到了提高;间歇性低氧练习还能够增加人体内的乳酸的强度,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的训练强度,延长人体在较高强度训练的时间,使运动员的身体代谢能力加强,增强了运动员的体魄,对体育技能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采用的训练方式也是有所差异的。

2.3 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现,传统的体育训练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体育的竞争不仅仅是身体技能的竞争,运动员也要全面发展,在练习体育技能的基础上,也要对运动员的体育素质高度重视,因此对运动员的选材上也要有较高的要求。在传统对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按照教练多年的教学经验,绝大数多教练都会首先对运动员的身体体形和体育方面的技能进行考核挑选,择优录取。但是这样的挑选队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果只是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作为唯一的标准,运动员只具有较强的体育技能,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严重下降,这样运动员的唯一优势从此不复存在,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难于上青天。如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材,运动员在具备高超的从事专项所必备的专项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完备的体育科技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优秀的运动智能。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采用正确的科学手段进行训练,从而促进运动员肌肉的生长,增强体魄。即使在年老体衰的时候,有过运动经验的运动员仍然能对一些新的运动参与者进行有效指导,也可以为体育科技的创新性发展出谋划策,为体育事业未来的腾飞做贡献。

3 分析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

国际性的体育论坛经历了上百年来的建设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政治、科技、文化、民族集一身的具有社会商业性质的领域。现代的竞技体育不光是为了展示各个国家形象、地区的民族文化风貌,还能够使运动员通过竞技比赛来体现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形成一种新式的体育科技竞争局面。

3.1 高科技与运动训练

在高水平的体育比赛中上,各国的运动员的精湛表现都会为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当我们看到他们精彩的表现时,很难想到他们背后的故事。没有付出必然不会有回报,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运动员们几百次、几千次甚至上万次的重复,可想而知他们在平时的训练之中花费了多少精力和时间。为了改善这种现状,训练中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体育运动器材提高训练效率,缩短训练时间。因为现代竞技体育比赛,运动员不仅仅比的是基本的运动技能,更是体育高科技训练的训练水平的竞争。近年来,在训练或者比赛过程中,许多运动员在身体方面和精神方面都达到了极限,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胜败就在千钧一发之间,仅仅只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取得成功是很难办到的。所以,现代训练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将体育科技融入体育竞技当中,对体育科技进行积极创新,依靠科技来成就体育比赛,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让体育科技人员正确指导运动员运用“技术大脑”攀登竞技体育的巅峰。

3.2 高科技与教练员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的方法绝大多数都是传统体能方面的训练。为了使国际体育与世界接轨,体育的竞技要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教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运动员进行正确指导。在此之前,由于教练受传统运动训练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体育科技的创新方面能力较弱,所以要加强对教练科技方面的技术培养,充分利用科技人员的科技能力,培养科技人员与体育教练配合能力,在各项目队伍中设置科研教练、体能教练等专职职位,转变原有的运动训练模式,让高科技在运动训练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体现更高的价值。

4 新时期实现我国体育科技自主创新的措施

4.1 加强体育科技的原始创新

近年来,国际上因为发明创造、调查研发和一些科技创新而获得诺贝尔等大奖的人往往都生活在发达的国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与那些发达国家在科技水平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水平方面已经有了相当雄厚的科学技术基础,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体育事业应该借助国际之间的科技竞争这一发展机遇,同时应该加大力度对体验与科技自主创新的投资。在原始创作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基础研发和实施研发环节,它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谈起我国体育,举世盛名必属于兵乓球。我国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在此方面教练始终秉承“扬弃”理念,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进行创新,从而使乒乓技术领先于世界。在发达国家,由于科技在人们的生活中覆盖范围广泛,所以研发创造的几率较大。在体育科技的创新方面,尤其是在创新的原始著作方面取得了较高成就,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整体的体育科技创造水平也会明显超前。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教育抓起,从幼儿起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深入贯彻科技兴邦的战略方针。

4.2 加强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由于科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覆盖率较小,所以想要全面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要想使我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之间的差距,首先要加强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集成创新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自主创新的内容之一。所谓的集成创新就是将散乱无序的单项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归类和总结,研发出一种新式的科技产品或者具有领先科技水平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体育科技方面实施运用集成创新的主要目的是考虑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原始创造过程中运用这种体育科技集成创新,可以有效的减少创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巨额投资,大大缩短创作的时间。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始终保持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观点,我国的科技水平取得重大进步指日可待。

我国的体育科学技术与国际接轨,首先要进行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虽然我国仅仅只是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水平方面无法与发达国家抗衡,但是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在许多方面仍然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在我国,拥有自己独立的科学理论,具有自己的技术人员和运动训练模式。在实施运用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策略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加快体育科技面向国际现代化的步伐,实施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是体育高体育创新效率必须的过程。集成创新能够有效的推动体育科学事业的发展。

4.3 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这里所说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在创新是指在我国现有体育科技水平的基础之上,引入国际先进的、科学的体育科学技术,将其进行剖析理解,吸收有益的部分,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再次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体育产品、训练方法和先进器材。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要创造出有价值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方法、器材才是创造的最终目的,所以再此过程中避免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情况发生。引进先进的、科学的体育科学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与集成创造以及原始创新相比较,它具有较低的要求,并且所需的时间周期较短,是提高我国自身的体育科技水平,有效的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之间的体育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起来。要想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基础,全面贯彻科技兴邦的政策,加强对体育科研的投入,注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从小抓起,开发学生体育科技的创造能力,为祖国未来综合国力的增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06.01.09.

[2]田文秀,冯连世.体育科技创新与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关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825-827.

[3]何培森,丛湖平.我国体育科技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22-24.

篇(2)

【关键词】科技创新 驱动 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

党的十报告当中明确指出,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驱动发展由一个核心的思想,变成我国发展和面向维护的主要战略。这也表明我党对于现代经济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特点的掌握。利用科技创新驱动,达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转变。因此,下面进一步阐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将推进自主创新当作主要环节

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获得发展先机以及主动权,最基础的是借助科技力量,最主要的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拥有较强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才可以在世界竞争不断加剧中掌握主动权,实现创新型的国家。从而朝着世界科技抢过迈进。自主创新,既能够理解成一种科技创新的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和创新的途径。在十报告当中明确的说明,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这个道路,将全球视野计划加快创新。提升原始和集成创新,同时引入并消化在进行创新的能力,还要重视协调创新,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加强创新能力。所以,坚持走我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路径。不仅要适应全球发展的浪潮,依照科技规律,同时还要发挥四个优势,也就是汇聚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结合各种经济成分的体制优势,促进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还有使用两种资源和市场开放这一优势,进而走出一条赋有我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路径。

一、培育创新文化当作动力

国家文化,和科技创新拥有相互促进和激荡的紧密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着创新事业,而创新事业又激励着文化创新。由于经济和科技以及文化三者一体化发展越来越明显,突出了创新文化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进入新世纪之后,一批主要工程和项目捷报频繁传播,实验快堆,超级计算机和杂交水稻这些领域创新成果纷纷涌现,这也反映了创新文化的厚积薄发,凸显了创新文化富有的内涵,均是由创新文化思想作为支撑点,重点培养创新文化,不仅要主动让创新变成一种习惯,给社会经济发展内部动力以及整个社会的普遍行为,同时还要加强弘扬由爱国主义当作中心的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创新当作中心的时代精心,提升对于创新文化的信心以及自豪感。这样才能够让创新融入我们的血液当中,变成民族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加快军民融合当作主要依托

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最关键的就是要完全脱离以往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方式,让社会能够迈向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这个路径,这就一定要解决军民分割和自称系统的这样的模式。经过国防创新系统和知识创新系统以及技术创新系统,还有区域创新系统,中野服务系统的紧密结合,协调合作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利用军民结合式发展,能够培养出一批军民兼容的战略新兴产业,占据科技至高处,将促进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利用军民结合式发展,能够让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真正的融入到社会经济体系当中,让其直接应对源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挑战,能够帮助改进构造,增加收益。在融入社会经济系统当中之后,和国防以及军队构建有关的主要产业以及广大中小规模企业将会直接进入到武器装备市场,得到生产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主要产业调整振兴,同时还能够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速度。针对抓变经济发展模式十分关键。采取军民融合式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多种民用资源当作国防以及军队建设服务,不仅能够拓展国内消费的需要,同时还能够带动一二三产业合作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探索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经济发展模式由投资驱动转变成科技创新驱动,要求产业政策要更加偏向于宏观导向性和指导性,主要在于要支持产业系统科技创新,找到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模式,这样才能够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给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篇(3)

关键词: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非正式关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科技创新,引起了国民的关注。到现在,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目标和发展理念中广泛应用,而且被引用的次数特别多,可是在学术界对于科技创新的内涵并没有做出很全面的阐述,所以社会中的各界人士对于科技创新的理念理解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而且经常把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混淆,导致社会中对于科技创新也产生了很多误解。所以,对于科技创新的内涵,我们应该进行分析,然后给出来科技创新的概念。

一、科技创新的内涵

科技创新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近代科技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来源开始,人们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不断刷新的,我们纵观整个近代科技发展历史,可以给出一个大致的定义为:科技创新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从这个定义我们看出,社会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之处在于那些创新带来的实际生产价值和社会财富,用客观的市场价值对于进行定量的衡量,也就是说那些即使真的具备很高技术含量的创新如果不能被市场选择所认同,那对于我们来说就不能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只能称其为科学进步成果。所以我们的科技创新是一种多方面对立统一的结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市场价值三者相互依赖,共同形成我们的科技创新概念。一般来说首先是形成科学发现,在新的发现之下我们可以产生新的技术或者发明,但是这些技术和发明要放到市场上经受选择才能成为最终的科技创新,这种概念是在我们传统的技术和市场的关系下演变而来的。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到科技创新驱动

事实上,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国内外的有识之士的共识。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爆发亚洲经济危机之后,我国政府对于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开始关注,并且发现现有增长模式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所以就把转变经济发展方法作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同时我们要意识到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从市场和生产力的方向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同时他让我们整个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了,在这一点上我国由于特殊的经济体系导致对此的认知并不够先进。而且我国的经济发展过度的以来传统经济结构,固定资产始终占有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比重,这使得我国的经济改革尤为困难,固化的传统经济结构难以打破。这也就迫使我们更要依赖科技的变革力量将我们的传统生产体系颠覆,从根本上对我们的经济基础进行改造,以下而上的再来改变我们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利益阶级。纵然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巨型工程,我们也要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我们的传统经济模式根深蒂固难以打破,使得我们的经济发展偏离了其本质的反向。但是话题归来,什么是经济发展的本质呢?我们用比较通俗的方法来解释就是,我们始终追求的应当是将蛋糕做大,而不是不断的对原有的蛋糕进行不同的划分。从标准的术语来说就是我们需要增加的并不是依靠传统产业支撑起来的经济总量,但是如果这种总量的增加并没有显现出多样性,没有对整个自我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和分配,那么其增加的只是水分极大的数字,甚至会加大贫富差异,增加社会矛盾,并使得越来越臃肿的既得利益阶级阻碍我们的经济发生根本上的进步。

三、推进科技创新的三种力量

科技创新是经济概念,对于科技市场价值实现特别看重,推动科技创新的首要特殊力量就是市场机制。用市场机制推进科技创新本来恰如其分,但是市场也会有弊端,是因为市场机制并非完美无缺,有时候市场也会失灵。市场失灵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市场的准入原则不完善,而且生产要素流动自由,这也成为市场失灵后的深度和广度比新兴经济体要低的原因。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结构上的差别。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原因是因为创新收益的利润不高。在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会享有很多政策上的优惠,会有较大的利润。这样虽然是优惠,但因为没有市场竞争和关注市场的需求,就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对于那些民营企业来说,虽然生存压力会推动其进行不断创新,但是因为在行业准入等方面存在限制,所以创新虽然有动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说明,推进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市场的推动,也需要依靠政府和其他力量的介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正是因为市场存在弊端,所以市场需要政府的介入,用看得见的手去办一些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的职能可以使市场的很多弊端得到避免,但是也存在很多低效率的行为。

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首要关键点就是分工明确,相互之间不要对对方造成不必要的阻力,应当是由市场自然优胜劣汰的就要回归市场,应当是要政府进行直接干涉的,政府也要果断的下决定。但是市场不能代替政府,政府也不可能代替市场,对于那些可以充分竞争的领域,政府应该让市场去自我调节,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创新,也能够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得到最大的满足。对于一些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去进行干预的时候也要慎重,要采用合理的手段,有效避免市场出现的失灵现象。在市场和政府都不能很好解决的领域,要通过第三种力量去推动科技创新。也就是要让市场进行引导,政府辅助干预,然后用非正式的关系去弥补一些不足,去形成分工明晰、多管齐下、有序共生的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3,(3):42-45

篇(4)

菱花集团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氨基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业设计中心为平台,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重点节能奖励项目及省、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00多项,申请专利100多项,授权50多项,参与制定1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推动了中国生物发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菱花”牌味精先后被授予“人民大会堂宴会专用味精”、“中国名牌产品”、国内味精行业首家“绿色食品”,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S0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犹太、伊斯兰等国际认证,面粉、大米通过绿色认证,“菱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2009年10月以来,菱花集团积极响应济宁市委、市政府“退城进园、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号召,遵循国家政策,顺应市场需求,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施工农商大循环,拉长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工农商大循环”的发展之路,构建了“以名牌大市场为龙头,以工农业自然循环为特色”的工农商循环经济体系,成为产业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循环经济新模式。

科技带动生产,助推行业进步,促成工农商循环发展

菱花集团坚持自主创新与产学研联合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内率先推行味精清洁生产、大宗发酵产品的绿色制造等高新技术,推动了发酵行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引进开发微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将工业废水、废料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饲料,发展了现代工业和有机农业,促成了工农商循环发展。同时形成了工农业自然循环和工农业生态循环的新常态,形成“农业种植一生物发酵一生物副产品(有机肥料、蛋白饲料)一农业种植、养殖”的封闭式循环经济产业链。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一产品一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一产品一废物一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秉承此理念,菱花生态工业园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做高水平园区、做科技含量第一、做循环经济先进”的退城进园“三原则”,采用并集成菱花集团自主研发或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淀粉无废化技术、高产酸优质菌株、新型发酵工艺、发酵液浓缩、连续等电、味精转晶工艺、大型发酵装置等行业最先进工艺技术、大型化设备、自动化操作,主要设备包括玉米浸泡罐、糖化罐、发酵罐、等电罐、结晶罐、自动包装线、空压机、肥料生产设备等。

废水全闭路循环利用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发酵降温水、冷凝水、生产洗涤水(包括锅炉用水)等进行统筹集成,采取“清污分流、阶梯利用、科学治理”的方法,形成了“以用为主、以治为辅”的全过程污染预防、完整的清洁生产理念和技术路线,中水全部回用于生产,吨味精新鲜水用量大幅度下降,现已降至10.2吨,远低于国家味精工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盹产品取水量≤55吨的标准。企业每年节约水资源1332万吨。同时,充分利用水中的热能,做到了节水与节能的有机统一。

通过自主研发、推广应用淀粉无废化生产、有机肥生产及制备等专利技术,做到了玉米原料的吃干榨净。生产1吨味精,可从废水中回收胚芽、蛋白粉、菌体虿白、有机肥、复混肥等副产品2.58吨,玉米全粒综合利用率高达99.9%,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三到五个百分点。每年水中捞财1.28亿元,年循环经济效益达到2.6亿元,同时拉长了工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种、养、加、观”一体化发展。

二次能源阶梯利用

通过研发、推广味精精制二次蒸汽回收利用方法、味精生产过程中蒸汽烘干余热的回收利用方法、味精浓缩结晶二次蒸汽余热制冷回用方法等专利技术,实现了余热综合利用,能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国内味精行业吨产品蒸汽消耗平均12吨,菱花实际汽耗8吨;年节汽29.6万吨,创效5328万元。如发酵降温水一部分通过热电厂水处理系统供锅炉使用,一部分通过蒸汽喷射制冷技术,将温度降到18℃左右,取代地下水回用于发酵生产,做到了节能与节水的统一。

篇(5)

关键词: 中心城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启示

Key words: City Center;small and mediun sized enterprises;innovation 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001-03

0 引言

2010年9月19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动员大会,这是天津经过认真调研、深思熟虑,面向“十二五”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拥有一定科技人员,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专有技术或先进知识,通过科技投入开展创新活动,提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技术和产品,在行业内居于全国前列,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代表着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1年12月31日,天津市经市科委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共达到2176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063家,科技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小巨人“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其中,天津中心城区作为天津市的核心经济区域,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中心城区主要包括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等六个城区,2011年GDP总量约占全市三分之一,六区区级财政收入总额达到了166亿元,是2006年的2.864倍,为更多财政向科技等产业倾斜提供了充足保障。虽然中心城区土地面积狭小,但地理位置优越,商贸商业发达,所以在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创新经验和着法,现分析如下:

1 探索飞地模式,探索突破科技成果产业化空间的瓶颈

中心城区最大的比较优势源于土地,而最大的瓶颈依然是土地。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商贸商业繁荣,写字楼林立,服务业发达,土地寸土寸金,十分稀缺。也因为土地面积小,土地使用价值高昂,所以在发展科技产业的时候遇到了最大瓶颈也是土地。中心城区孵化,环城四区转化,已成为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典型发展路径与模式,这其中固然有创新研发小试、中试等内在科研规律对产业化空间的动力驱使,但更多的还是企业对生产制造成本核算的客观考量。

在现行行政区划体系下,为了突破土地资源瓶颈,中心城区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与实践,红桥区就开了个好头。2010年4月28日,红桥区政府与山东省德州市政府联合成立了红云高新区领导小组和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决定采取“政区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设“七局一办”,由红桥区和红云高新区管委会共同负责高新区的规划、建设、运营和发展等事宜。双方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会晤,并提出创新性的利益分成机制,红桥区与庆云县共同开展招商引资,通过招商落户高新区的企业所形成的税收双方进行分成,实现互融互惠、合作共赢。

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我国北方首个异地联合开发区,是天津市与山东省发展飞地经济的有益尝试,也是对环渤海区域产业相互配套、功能相互衔接进行的大胆探索。

河东区与宁河县也探索性地开展了尝试。2010年9月,河东区与宁河县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决定建立东宁高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小巨人产业基地。该产业园座落在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内,面积2平方公里(3000亩),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面积126万平方米,公共配套面积14万平方米,分为电子信息产业区、软件开发产业区、环保技术产业区、生物技术产业区、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产业区、其他产业区和公共配套区7个功能区。

2 老旧厂房楼宇盘活改造,为科技载体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中心城区以前很多区域是天津市老工业企业聚集地,随着工业战略东移计划的实施,许多工业企业外迁,大量工业旧厂房闲置,面临改造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这个大背景下,很多城区大力实施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的战略,利用厂房迁移后的空闲场地新建一批科技楼宇;对老工业区、闲置废旧厂房投资改造,提升一批标志性载体;对不适合城区产业定位的通过政策引导更新转变,想法设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和平区鞍山道科技金融大厦前身是天津警备区招待所,2012年和平区采取政企合作模式,引导社会企业家投资2500多万元进行装修改造,提供创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科技保险、科技担保、金融产品推介、企业上市等一站式咨询、代办服务,重点打造路演推介服务平台、企业项目信息资源库、投融资服务平台、专业中介服务平台、交流培训平台、行业发展平台等。截至2012年6月底,已签约入驻科技总部、金融机构20多家。

河北区绿领产业园前身是天津纺织机械厂厂房。该厂始建于1946年,随着本市工业布局调整,纺机厂外迁建厂,6.1万平方米厂房被闲置出来。2011年初,经河北区政府批准,绿领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与天津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整体租赁闲置资源,用于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利用老厂房发展新产业。通过创意策划、腾笼换鸟,对老厂房进行整修改造后,载体面积增加到10万平方米,成为新型都市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标志性园区。截至2011年底,园区已聚集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照明、新型能源、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代了传统仓储物流和加工业,产业结构、从业人员、产值税收的层级均得以显著提升。

河西区陈塘科技企业孵化器原为天津市第二监狱原址,总占地面积15732m2,建筑面积10400m2。2010年12月河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出资注册成立孵化器管理公司,投入1700万元进行陈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软硬件升级改造工程,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房租减免力度,搭建了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管家式贴身服务”。

3 充分发挥区街优势,推动街域经济与科技产业协作发展

街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和亮点。区街一级地理面小,工商、税务等服务功能全,易于形成文化和服务范围,在发展科技企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11年以来,河西区尖山街努力为驻街企业服务,解难题,办实事,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渠道,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尖山街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确定了以发展纳税经济促进街域经济发展,不断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楼宇经济发展,进而带动企业落户尖山地区的工作思路。该街实施了“重点企业优先服务、新兴企业跟踪服务、中小企业大力服务、科技企业贴心服务”的工作举措,2011年一年引进10多家高科技中小型企业。

南开区鼓楼街加快转变街域经济发展方式,依托街域资源,在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提升经济实力和水平。截至2011年底,该街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同时,按照市、区有关部署和要求,鼓楼街将发展楼宇经济与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加强与楼宇主办方沟通,做好楼宇资源开发利用,吸引科技型中小企业进驻,掌握进驻企业第一手资料,为入驻企业提供优惠便利的工作生活条件,最大限度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二者互利共赢。

4 不断提升金融、商贸等中心城区优势产业创新实力,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现代服务业相对于传统服务业,更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和文化创意的注入,天然地与科技相同,与创新相连。在注重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的同时,天津中心城区也注意促进金融、物流等服务业转型升级,成为科技服务企业。渤海商品交易所成立于2009年9月,坐落于河北区意式风情街,是我国第一家现货商品交易所,也是河北区高端服务业的龙头企业。该企业成立2年以来,注重金融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继推出原油等18个现货交易品种,2011年全年实现1.2万亿元的交易额,缴纳所得税和营业税7000多万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现货交易平台。以董事长阎东升博士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团队首次提出并实现了现货交易模式,并将此创新成果申请了中国专利和PCT国际专利;通过构建市场服务网、资金结算网、仓储物流网和信息网,服务于实体经济,体现现货交易、实物贸易、电子商务功能。企业成立以来,河北区科委多次深入企业,积极提供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目前,该公司正在准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小巨人”。

5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助推科技企业

红桥区把整合科技资源,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2011年,先后走访天津工业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并成功与四所大学和民盟天津市委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促成十几个项目在红桥区企业落户。成功创建中心城区唯一的“院士专家工作中心”。整合吸纳全市的科技资源,建立“专家人才库”、“科技成果库”和“仪器设备库”,建设“红桥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高高效快捷服务。促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沙龙正式成立,搭建起企业间相互学习沟通的桥梁。

河西区科委组织天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冯志勇教授带领专家一行,赴河西区环渤海宜家网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调研考察,并就双方产学研合作事宜进行了充分沟通。河东区已搭建帅字号企业研发中心25家,先后与南开大学、财经大学、北京航空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充足外脑。

6 将大项目、小巨人、亿元楼建设紧密结合,形成工作联动机制

2011年,红桥区为保证五座亿元楼宇的打造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确定了各楼宇的工作目标和计划。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协调推动虹桥科贸大厦四家单位搬迁工作,引进滨海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中心和结算中心;二是完善金兴科技大厦硬件提升改造工作,进行业态调整,引进一批优质企业;三是推动卓朗科技引进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四是促进木箱一厂改造提升和腾笼换鸟,将其作为意库创意产业园的分园,引进一批创意企业和科技企业;五是利用育英职专引进天津城建设计院,并将其并入科教产业大厦亿元楼宇范畴,促进富康时代公司和重方科技尽快成长,增加税收。

参考文献:

篇(6)

近年来,高新区年均实施各类技术创新项目和新产品开发均达100余项,新产品产值率高于30%,名列全省前茅。在机械、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上,几乎集中了全市的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创新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及国家科技成果奖项、授权专利。华西能源、机床、川润动力、自贡运机、久大集团、中橡碳研院等主要骨干企业、研究院所在循环硫化床锅炉、余热发电锅炉、精密数控机床、智能液压成套设备、大型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大型真空制盐成套技术、专用炭黑成套技术及设备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在长期的自主创新中形成了较强的比较优势。

四川川润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液压、余热发电锅炉产品及服务的主要供应商,是国内最大的液压设备生产基地和西部地区最大的余热发电锅炉生产基地。公司总经理助理阳开富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正在筹建金属材料研究所。川润科学技术协会目前已拥有近200名工程技术人员,80人左右的自主研发团队。在近两年的申报项目中,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已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金属材料研究所。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于2010年底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后,全额出资组建了川南首家科技成果交易所。建设了科技兴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引入了专业科技数据库供企业免费查询。为打造科技项目创造力和竞争力,提升区内科技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增强产品销售的竞争力,成立科技成果交易所,通过与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咨询评估机构、金融投资机构开展全方位合作,构建“成果交易”、“技术转化”和“科技金融”三大服务平台,实现“成果聚集、评估筛选、孵化包装、交易转化”四大功能,从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融资并购、项目产业化等各个方面为技术交易参与各方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专业服务,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交易所自2011年12月试运行以来,累计实现10项交易成果,其中机械类4项、新材料类2项、盐及盐化工类2项、其他类2项,累计交易金额1310.9万元。

篇(7)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04

0引言

当今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型,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技平台建设是进行科技活动的物质和信息保障,在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科技资源进行优化与重组,是科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科技创新竞争的一个新的焦点。因此,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和水平较高的科技平台,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强有力的重要力量。

1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内涵及网络构成体系

1.1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内涵

“平台”一词所表达的基本含义是一种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体系,它不仅包括硬件,而且包括软件,是硬件和软件的有机集成,而科技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科技创新驱动平台是集成创新要素、聚集创新资源的支撑体系,它包括物质与信息系统以及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服务于平台建设与运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作为上层建筑的平台的制度体系,是平台的内核,是平台赖以存在的灵魂;作为依托的外在表现形式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是整个大平台的物理基础;作为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体系,是平台能够正常发挥效能的有力保证。该科技创新驱动平台要面向自主创新,不仅注重产业共性的或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而且注重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并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1.2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网络构成体系

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构成是指平台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按照《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本文认为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主要包括四大体系,即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产业平台及服务平台。具体可以参见下图1:

在D1中,研究开发平台主要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等,尤其是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它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主要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平台,也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资源共享平台主要包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图书文献资源和科技网络五个方面的共享平台,构建面向社会开放的资源开放服务平台,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以资源共享机制引导资源共建,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产业化平台是成果扩散的关键,包括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产业基地等,当创新资源进入研发平台后,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其流向能产生最大收益的行为主体,产生创新成果,而创新成果只有进入产业化平台后才能够通过该平台实现技术产品化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科技成果鉴定评估机构、创业融资机构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平台。这四种平台通过信息流、创新流、服务流等虚拟要素进行连接,相互作用,循环流动,相互间组成了一个创新网络体系。

2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的抉择

“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或标准形式,同样“发展模式”可以是指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所呈现的发展态势或典型规律、经验等。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学或发展经济学,可以把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归为三大类,即:均衡发展模式、点极发展模式和点轴发展模式。

2.1三种模式比较分析

均衡发展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实现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四大类平台的地区分布均衡和产业分布均衡。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由政府主导,经济基础发达、科技基础雄厚的地区采用,主要适用于发达地域的省份或地区。在这个模式中,政府是各方资源的整合者和协调者,并且有潜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的发展。政府作为均衡发展模式的主体,并不能否认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的地位和作用,只不过是各种参与者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这种模式中,管理创新,即环境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经济管理创新是推动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点极发展模式最早由佩鲁提出,由于它强大的应用性,在实践中得到较大发展,它强调的是把产业部门集中且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成为增长极,一个增长极一旦形成,就会吸引大量的生产要素,日益发展壮大,使其周围区域成为极化区域,当这些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同时增长极已发展到足够强大时,会向周围区域发展,通过乘数效应,最终影响整个区域各类平台的发展。可见点极发展模式的关键是选好“点”,由“点”带“面”,最终壮大各类平台的发展,可以选择区域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作为“点”,以此“点”带动各类平台的发展,然后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点轴发展模式是点极发展模式的延伸,先是塑造若干个“点”,然后把各个“点”相连成为“轴”,而多个点轴的交织使得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不断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在这种模式中,若干经济中心首先发展为“增长极”,这些“增长极”之间互相联结,就会形成多种类型纵横交织的平台密集区或发展带,也即“发展轴”,正是这种纵横交错的点轴交织使得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不断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进一步驱动创新扩散,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种模式的对比分析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绝不能厚此薄彼。均衡发展平台适合经济雄厚和科技条件成熟的区域,可以优先考虑发展前沿高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的各类平台;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点极发展模式适合经济科技较为落后的区域,该模式的关键点是在于“增长极”的选择和确定,可以考虑科技基础较好的产业或地区作为突破点,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增长极”,从而通过平台的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点轴发展模式,起初注重经济体的聚集,可以考虑以经济中心带或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为发展轴,通过重点轴线的开发,渐进扩散,同时也注重发展轴中“增长极”的培育,待高级别的点轴成熟后再向其他地区或城市扩散,进而带动较多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2.2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选择的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地选择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必须遵循一定的选择原则,最基本的包括经济性原则,也就是说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的选取要结合地区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实际以及该模式对该区域科技水平及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贡献程度而定;同时还要遵循技术匹配原则,也就是说区域利用内部和外部科技资源开展创新的能力的程度如何,若选择模式与能力不匹配,则该模式不可取。

在两个基本原则指导下,在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时可以考虑以下思路:

一是确定本区域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因为不同的发展模式所涉及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要求不同,必然要求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经验。就我国而言,东部经济发达,科技实力雄厚,可以采取均衡发展模式;中部地区涵盖省份较多,可以在各个省份建立自己的“点”科技平台,在把各省的“点”串成“轴”,最终形成省际的科技创新网络平台,也就是走点轴发展模式的道路,西部相对而言,经济科技较为落后,在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时可以考虑点极发展模式,由“点”带“面”来发展西部的科技创新网络平台。

二是科技创新网络平台特色化。特色,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差异化,特色不同,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也就不同。在选择不同的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发展模式时,就要围绕区域特点及产业优势来确定自己的科技创新特色平台,也就是利用区域的资源或产业优势、区域特色条件,扬长避短,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的快速发展。通过塑造科技创新特色平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

三是“点”的塑造。从区域经济角度看,“点”是重点区位;从产业角度看是主导产业;从企业角度看,是龙头企业。不管怎样,这些“点”应成为科技创新网络平台的“增长极”。不同的区域经济或产业状况不一,在选择“点”时应结合区域具体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择大中型企业和高技术产业作为“点”,但如果该地中小企业众多,则可以选择适合中小企业的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作为主导产业,然后通过“点”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的发展。

3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政策建议

3.1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

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要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具备完整的决策权,能够享受收益,也能够承担科技创新的风险。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企业也要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企业参与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机制,避免出现“搭便车”、观望等现象,可以考虑采取各项激励措施推动企业积极参与,企业通过平台建设,获取合作关系和信任,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企业才能有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平台建设。

3.2政府要积极协调,I造良好参与环境

政府在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发展中起到协调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加之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发展所要求的开放性、共享性,政府务必把各类平台进行协调,使科技创新驱动平台成为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聚集的场所。同时,政府也是服务部门,必须提供相应的协调服务,科学规划和政策制度保障,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中介机构等部门的合作。此外,政府也应该提供相应的政策激励。通过财政、税收、土地、信贷等优惠政策,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产权制度的变革来激励各方参与技术入股、人员入股、科技成果分配等方法达到发展平台的目的。

3.3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作为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不能脱离企业和市场进行纯理论研究,要结合企业需要合作创新,也利于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另一方面,作为企业,通过与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获得了前沿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指导,把企业的资金等资源与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智力资源相结合,才能获取创新的最快速度和最大收益。

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应起到推动作用,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其次,产学研合作应注重多样化,不能仅仅限于技术合作,也可以是人才、资本等多要素的合作,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技术联盟、共建研发中心、委托开发、项目招标、共建实体等。当然,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应结合实际,寻求最佳的组织形式,使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在相应的组织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协作网络体系,推动创新平台产生的创新知识或技术尽快实施商业化应用。

3.4培育中介,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作为联结产学研技术需求方和技术供给方的机构,是子平台之间互动合作的桥梁。应以技术交易、技术咨询评估、人才与信息服务为重点,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实现科技中介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它主要包括科技果数据库、技术需求库的建立,技术交易中心的建设,吸引相关的知产权、人才交流、金融、法律仲裁等配套机构进驻,此外,还有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推动发展网上技术服务和网上技术市场的发展等,把现实和虚拟市场相结合,全方位提供服务。当然,还要重点强化其服务能力,使其成为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信息扩散和信息对接的重要窗口。

4结论

科技创新驱动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实力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平台主要由四大平台构成,即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产业平台及服务平台。这些平台相互作用,互通有无,在长期合作中,逐渐地形成了网络体系。但这种体系,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模式进行发展。本文提出了均衡发展模式、点极发展模式和点轴发展模式以供借鉴,但在选择时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并要有一定的选择思路,才能够选择到正确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才会日益发展壮大,才能够强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此外,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撑,包括政府、企业、产学研和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政策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庆.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

[2]王彰奇.地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设计与模式构想[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

[3]孙庆,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平台网络化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7).

[4]张琼妮.网络环境下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模式与机制及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篇(8)

笼统地谈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事实上混淆了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技术开发的目的则在于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技术开发必须要和经济活动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质量。从比较短的历史时段来看,科学与经济的“两张皮”是正常现象,基础研究的探索本来就具有前瞻性;但是从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基础研究和科学发现的重大突破会带来新的产业变革,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并决定着国家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因此,“两张皮”问题关键是要解决“技术与经济两张皮”,而不是“科学与经济两张皮”。我们出于国家长期发展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但是并不意味着要求每一项科学研究都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不符合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

“两张皮”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两张皮”的提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背景就是计划经济的遗留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属于两个不同体系,各自接受政府指令完成自己的任务,不需要互相结合。

为了解决“两张皮”,从20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思路是将科研机构和人员推向社会和市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先是鼓励科研人员、科研院所和高校办企业,后来又将一大批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改制为企业。应该说总体上这一思路是成功的,在这一轮改革中,“技术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联想、方正、中兴等著名企业都是源自此次改革。

但是,这一轮改革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在高校办产业、科研院所改制后,出现了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力量不足等问题。2006年我国颁布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两张皮”的内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出表现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地源自政府资助,而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则明显有所下降。企业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外部研发支出比例明显降低。2005 年由企业委托给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经费占企业总研发经费的比重分别为5.4%和1.07%,2012年分别下降至3.4%和0.62%。

由此可见,当前形势下的“两张皮”与改革开放初期大不相同。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而前者则是我国实施科技发展战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

第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在解决“技术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的同时,把很多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和机构也推向了社会,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的基础研究以及共性技术研究能力。当前形势下的“两张皮”恰恰就是在重建和强化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科学与经济两张皮”,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同时,尽管技术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但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和企业“两张皮”问题,而是现有体制下企业创新能力和活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没有区分当前形势下的“两张皮”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同,因此在科技政策导向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两难”问题。例如,一方面提出原始性创新能力薄弱,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要高校剥离校办产业;另一方面,又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科研人员提高成果转化率。两种思路混合在一起,常常使高校和科研院所无所适从。

从“科技成果转化”转向“企业引领技术创新”

既然“两张皮”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策思路也应该随之改变。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企业研发支出已经占了全社会研发支出的76%以上。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则越来越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政府科技项目,能直接转化的技术成果比重不断降低。因此,不能再用改革开放初期以科研单位改革为主动力和主视角的“科技成果转化”思路,来解决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主要动力应转向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引领技术创新的作用。对“科学与经济两张皮”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必急于在短期内解决,应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关注基础研究以及共性技术研究。对确实有潜在商业化前景的基础研究成果,可以由专业化的服务机构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筛选、转移和转化。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篇(9)

关键词:石家庄市;科技创新驱动;现状;对策

Key words: Shijiazhuang;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rive;the 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236-02

0 引言

当前,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推动科技进步、坚持创新驱动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来完成这个重大战略部署,已成为当前的重大研究课题。

1 石家庄市科技创新现状

1.1 创新主体逐步发展壮大

截止2015年11月,全市已拥有创新型(试点)企业114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1家;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23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4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5家;拥有院士工作站23家。

1.2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以2014年为例,石家庄市全年共争取科技部、省科技厅各类科技项目159项,资金13339.268万元。全年全市共登记科技成果375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223项。全市全年专利申请6373件,授权443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89件,授权677件。

1.3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石家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一大批公益型科技平台,比如石家庄科技孵化器、国际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医药化工公共服务平台、产品快速制造技术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等。并于2014年7月建成石家庄科技大市场,大市场设有产权交易厅、项目厅、科技展厅三个服务大厅,是河北省首个集技术转移、产权交易和科技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交易平台。

1.4 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石家庄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石家庄市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十条措施》等文件,从政策上支持了石家庄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仅如此,石家庄市还积极落实国家、省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大力推进各项财税政策,比如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等。自2010年开始实施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以来,全市已有70家企业享受政策优惠,加计扣除额达9亿多元。

2 石家庄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政府投入不足,投资渠道不宽

虽然政府的科技投入逐年提高,但与客观实际需要相比,政府投入仍然不足。2013年石家庄市本级科技支出占市本级财政比例的1.93%,低于同期入统城市的平均水平2.53%。此外,石家庄科技体系还存在投资渠道不宽和单一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石家庄市科技创新发展。

2.2 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尽管石家庄市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也初步形成了区域创新体系,但是其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经济与科技有机结合的机制不够完善;中介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不高;科技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尚待深化等。此外,政府在推动京津冀技术合作方面目前还仅限于战略合作协议,后续深层次的合作还没有展开。

2.3 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引进和成长环境亟待优化

现阶段石家庄市人才队伍存在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必须加紧解决和优化人才引进和成长环境。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代表的两院院士,石家庄市有9人,在全国31个入统省市中排名第21位。尤其是新兴产业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高端人才尤其稀缺,无法满足需求。

3 石家庄市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①加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石家庄市应当加大财政资金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逐年增长,达到财政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4%,全社会R&D/GDP达到2.5%。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计划性,并以预算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形成较长期间内的稳定增长机制。

②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

一是扩大全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建议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与天使投资人、创业孵化机构等社会资本及市县财政资金共同组建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客项目,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投入基金体系。二是发挥财政资金扶持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涉农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投放。不断拓宽技术创新的间接融资渠道,使科技创新的支持力量不断壮大,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三是尽快建立科技创新创业券制度,逐步实现科技创新券与河北省内其他主要城市互通互用,推进京津冀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共建京津冀“科技服务云”。

3.2 优化设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一是强化股权分红激励制度,设立期股、期权等激励机制,奖励科技领军人才。各类企业为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纷纷开始采取了多样的激励方式,比如股权/期权/分红等。在国有企业中试点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使部分重要科技和管理人员掌握企业的股权/期权等,如此可有效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校等事业单位,鼓励其以科研成果入股,激发相关事业单位的创新热情,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科研人员能够将自身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企业的股权,并且可以在五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是鼓励发明创造和成果转化。当科研人员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后,其单位应依照相关规范标准给予相关科研人员奖励。三是完善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机制。为推动科技创新,应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人员加强合作,同时允许兼职人员兼职兼薪。

3.3 创新科技计划管理服务机制

一是健全科技评估制度,优化科技评价体系指标,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系数和权重。培养科研人员正确的价值取向,加强其与企业/市场的交流和沟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结合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建立公开统一的省级科技管理平台,探索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技项目的机制,建立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制度。改革科技项目立项机制,健全立项决策、第三方评估和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二是建立科技项目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覆盖项目决策、管理、实施主体的逐级考核问责机制和责任倒查制度。具体应对参与项目的各个主体进行信用评级,同时依照信用评级实行分类管理。三是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研究制定改进和加强市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意见。完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快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加强科技项目经费预算评审评估,完善沟通反馈机制,提高经费预算的科学合理性。

3.4 发展完善其他配套政策体系

科学谋划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切实完善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科技政策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激活社会创新发展要素,服务大众创业、促进万众创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强基增能。2010~2015年我市出台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政策51项,建议出台的政策《石家庄市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意见》、《石家庄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石家庄市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计划》等。另外,建立科技政策跟踪反馈机制,对科技政策及时评价和优化。建议建立创新项目市场化评价方法,即《石家庄市技术创新项目市场化评价实施细则》,在专项资金支持项目选择、实施跟踪及绩效评估全过程引入第三方标准化评价,确保技术创新始终面向市场需求,提高政府支持资金使用的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

参考文献:

篇(10)

院士合作推进企业科技创新

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12月,是一家集设计、制作、安装于一体的大型钢结构上市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早在2001年,东南网架与浙江大学董石麟院士团队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承接了河南省鸭河口电厂干煤棚网壳工程。该工程是当时亚洲跨度最大的三心圆柱面干煤棚网壳结构,跨度大,施工难度大。东南网架与浙江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董石麟院士、罗尧治教授等一起寻找解决办法,通过深入研究,东南网架与浙江大学合作创新出“折叠展开式”整体提升施工技术,并成功应用于鸭河口电厂干煤棚网壳工程。目前,通过“FRP-混凝土-钢双臂管柱的静力及抗震性能研究”、“预张拉结构索内力精确控制技术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的联合公关,双方建立了更紧密的技术合作。

2013年1月,董石麟院士对公司预开发的钢结构桥梁,从市场分析,到目前国内外钢结构桥梁制作加工、施工等技术水平等给予了大力指导,为东南网架承接钢结构桥梁工程奠定了基础。同时和贵州大学马克俭院士团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脱硫石膏墙体大开间钢结构住宅成套技术”是东南网架和马克俭院士团队合作研发的一个课题。该项技术将“工业固体废渣资源化”,每平方米建筑石膏用量约为0.22立方米。按照我国每年由磷转化的磷石膏和火电厂排烟脱硫后转化的脱硫石每年可利用工业废渣建造节能小高层钢结构住宅5.4亿平方米,按每户100平方米计算,可解决540万户住房问题,节约粘土资源1.176亿立方米,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院士进企点将、企业研发人员“进站留学”,在合作研发、联合培养中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培养了企业留得住的研发人才。2013年,在院士工作站的联合培养下,企业共有48人晋升助理工程师,32人晋升为中级工程师,有5人晋升高级工程师,同时,新引进博士2人,硕士15人,为企业科研团队实力的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下足功夫,进一步提高东南网架核心竞争力。

多方位入手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只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受益企业中的一家。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科协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委三大主线发展战略,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据统计,全区共建立了15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6家获省级认定,2014年4月底又完成了3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工作,建站数量居杭州市第一、省级站居全省各区(县、市)第一。把握助推转型升级主线以产业导向择优建站

结合萧山实际,以助推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需求为导向,在汽车制造业、先进制造装备业、纺织业、先进规模农业上进行择优建站,合理布局。

据统计,目前萧山区已完成申报建站的18家建站单位中: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化工业5家;特色农业4家;汽车制造业3家;纺织、钢结构和生物医疗各2家。特别是浙江中科领航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科协海智示范项目落户临江高新区着手产业化,该项目最近又入选浙江省第二批“装备电子(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企业”。以公司董事长金星为首的海外技术团队,主要从事车身智能控制系统及相关芯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整体解决方案。另外还有万向集团公司、浙江亚太机电有限公司等,不少都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国家级实验室,处于行业引领地位。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以政策引导鼓励建站

在杭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和萧山区区委组织部人才办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萧山区先后于2011年和2014年率先在杭州市出台《萧山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和《萧山区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工作站资金扶持政策。加大了资助力度,实现了对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配套资助,对建成国家级工作站,区累计配套资助不少于100万,有效调动建站单位积极性。

以技术研发为重心项目合作创新建站

主要通过项目合作方式,与院士专家团队解决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从而提升企业在行业领域中领先水平。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期间:开发新产品73个,申请专利134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已申报立项的部级以上科技项目20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部级14个等科技项目;已获得部级以上科技大奖15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部级12个;完成项目科技水平达到国际先进6项、国内领先8项、国内先进3项。

如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承担了国家863项目一能量回馈式电动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研究与开发。再如银宇控股公司通过与院士团队合作,先后研发了用于高速列车、军工和航天航空等尖端领域铝合金焊接材料等。

培养企业技术团队以人才引进培育建站

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平台,通过引进人才来培育本土技术创新团队,从而提升企业技术研发队伍发展壮大。合作期间企业配套团队人员技术职称晋级有196人,其中晋级高级23人,直接引进院士团队成员进企业工作6人。

上一篇: 机关档案管理 下一篇: 古典主义的文学特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