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和经济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2 15:13: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国际贸易和经济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国际贸易和经济

篇(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近年来一直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之一,每年的录取分数也都比较高,但很多同学在报考时根本不知道这个专业究竟是学什么的、干什么的。我常常听人笑谈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是这样的工作:你所做的就是把你的手机24小时开机,每天在工厂和办公室间跑来跑去。别人问你:“嘿,你是做什么的?”“嘿,我是在外贸公司给人跑腿的。”

其实,国际贸易专业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两国模型为出发点,探讨“为什么两个国家要做贸易,如何做贸易”。当然,重点是后面的“如何做贸易”。这是一种要求很高的工作,他不仅仅是跑腿,更需要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需要学会与对方沟通,需要熟悉对方国家的文化、礼仪等。一般来说,这个专业主要是从事商品货物的进出口,在专门的贸易公司里,从事联系国外客户,进出口报价跟单,大的公司往往又分得很细,跟单员就做跟单,报关员负责报关;小的公司可能更锻炼人,往往整个贸易流程只有一个人负责。

以一个海外市场部助理为例,你需要做的就是,首先,协调好各项工作。商量洽谈的时间安排、选择什么地点、货物如何交割等。其次,要很好地跟进客户。不仅要对业务流程和产品非常熟悉,而且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面对突发状况要能迅速想到解决方案。另外,还得通过公司提供的平台寻找客源,把握客户心理,向他们推销自己的产品。

三大支柱:数学、英语和专业技能

国际贸易属于经济学,只要和经济学有关,高等数学就是必修课,甚至一些企业的收入和未来的经济走向,都是通过高等数学计算出来的。所以文科生如果数学不好,报考该专业一定要慎重,否则进来后你会很痛苦。因为大一和大二的课程安排都有数学,比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经济学、会计、统计等。其次,既然国际经济与贸易讲的是国家之间的贸易,那么该专业对英语的要求自然很高,如果你英语尤其是听说能力不好,在有些双语教学或者全外语教学的课堂上,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这要是在工作过程中,你连一些基本的外贸术语都不会,如控股子公司、中标、交易会等都翻译不清,甚至连这些函电的格式都不了解,那你就准备拍屁股走人吧。还有,如果你想从事贸易方面的工作,只懂一门英语是远远不够的,你在忙里偷闲的时候还不可忽略对第二外语的学习,如日语、韩语、法语等小语种,这对你今后的就业及发展可是有很大帮助的。

最后,你必须得有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走进模拟仿真试验室,进行上机操作训练,通过专门的软件系统模拟国际贸易的交易程序,了解进出口流程。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经济调查,到实际经济部门专业实习等。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应该加强外贸流程、外贸单据、外贸礼仪以及一些基本的货币金融知识。记得大四第一次找工作时,是在一家业内小有名气的新兴贸易公司。老板的面试就是给我一个公司邮箱,让我去找客户,找到第一个客户,他就录用我。我在互联网上寻觅了一天以后,晚上收到第一个客户邮件,但全是英文。我查阅了很多关于获得客户信任的技巧,也运用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熬了个通宵才用英文把回复邮件写了出来。没想到的是,那封邮件是老板发的。为的就是考验我的基础扎实程度、说服客人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这就是我获得第一份工作的经历,靠的不是别的,就是我在大学四年对专业技能的努力学习。

院校:特色与实力并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说是个老牌专业,其前身叫“国际贸易”,1998 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第四次调整,把“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工业外贸”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并延续至今。目前,全国高校中的国际贸易专业点约有700 多个。这些专业的特色都与各自院校的特色和实力一致。一般来说,以下这些院校开设的专业我们应该特别重视:

第一类是财经院校。这些学校本身就是财经类的,自然在国际贸易、财政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贸易学”是该专业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上海财经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本硕博三个层次;南京财经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此外,上海外贸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类是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经济学和数学的理论功底非常深厚,一些知名院校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众多。同时在综合性学校能够享受到专业以外的学科熏陶,你可以去旁听人文、社科类的各种课程,也可以去选修《中国传统文化》、《唐诗宋词欣赏》以及许多欧美人文地理风情的课程,对你今后的工作帮助很大,而这些课程基本上是不可能在财经专业院校学习到的。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等都是综合实力较强的。

第三类是英语类院校。外语类院校开设的这个专业,其实便是早期我们所说的诸如商贸英语这样的专业改头换面而来的,虽然这些院校的经济学和数学等底蕴不如财经和综合性院校,但他们这些院校有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外语”优势,这恰恰是国贸专业的有力工具。不仅如此,在外语类院校,这个专业还被分成了“国际经济与贸易+ 各种语种”,如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法语方向)等。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都开设有这个专业方向。

第四类就是各种特色院校。这些院校所开设的国家经济与贸易专业,它们侧重于某一个领域。如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这样的学校,其专业主要是面向海关贸易;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主要是医药营销与管理方向。如果有志于从事某一个领域的贸易,你可以选择它们。当然,不同地区的学校也有不同的特色。有一个很不规范的说法:由于各地开放程度有所差别,沿海和大陆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色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大陆学校偏重理论,而沿海高校则多数实务比较强,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你要多加留意。

就业:外贸很能锻炼人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分布在贸易公司和银行,当然也有考公务员的,或做跟外贸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其他行业。不过总体来说,做外贸的比较多,主要分布为:

贸易公司:一般作单证(处理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各种单据和文件等)、贸易谈判、客户开发等等。通常比较忙,但奖金比较高,而且比较锻炼人。

货代公司:接受客户的委托完成货物运输的某一个环节或与此有关的环节。这类工作也很忙,不过对专业的要求不高,只对货物和货物检验、检查、检量机关进行一些业务。学到的东西不多,工资奖金也不高,但有些大的外企货代,工资福利还不错。

篇(2)

中图分类号:D996;F7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330-01

国际经济法与国内的各项经济法律相比具有更强的宏观性,是国际贸易的重要调整工具。规范的国际贸易法能让全球贸易变得更加的可控,并为各个国家和经济体开展经济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对于我国而言,随着我国国际贸易数量和数额的日益增大,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愈加明显,这是业界人士应该都应该深刻认识到的问题之一。

一、国际经济法的主要概述

众所周知,法律由国家制定的,其诞生之初就具有“天生”的强制性。通过法律。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得到合理有效的调整。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国家法律的产生、实施都必须依靠相应的社会体系,并且符合这个社会的社会情况,否则,脱离了此,制定出来的法律就往往会变成“一纸空文”。国际经济法也同样不例外。国际经济法的产生有其相应的社会时代背景,是各个国家国际贸易不断增加的最终产物。而国际经济法的雏形大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那个时候,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国际贸易逐渐变得频繁,而频繁的贸易也极其容易产生矛盾。此时,最初的国际经济法应运而生。在以后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国际经济法得到了完善的继承和发展,大量关于国际经济法的内容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经济体的认可。目前,业界广泛承认的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其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现如今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依据了。

二、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处理我国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国际经济法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巨大,其对于应对知识产权危机尤为明显。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广泛的存在着,并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一大“绊脚石”,因为知识产权壁垒而产生的不必要开支更是不计其数。这在客观上使得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严重的甚至会让整个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危机和挑战。近年来,我国的政府和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采取一系列手段来尽量缓解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有效的利用国际经济法作用重大。首先,要想合理的利用国际经济法,我国的企业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品牌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保持持续不断发展的原动力,离开了创新,任何意义的发展都无从谈起。在国际经济法中,对于知识产权和创新的保护更是明显。因此,只有我国的企业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势头,才能让国际经济法对我国企业的保护效益尽量发挥到最大。其次,我国的企业还必须形成自身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国际经济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应该充分认清这一事实,在不断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时候,还必须运用国际经济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将自己的知识产权纳入安全的保护范围以内。同时,企业在不断研发新技术、新科技的时候还必须对于一些商业或者是知识产权侵权的行为给予严密的关注,一旦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必须毫不犹豫的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应得的利益。再次,我国很多的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一旦遇到对于知识产权的诉讼就会变得一筹莫展,态度也十分消极。这其实是极其不利的表现。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际经济法,积极的面对这些诉讼,并转变自身的观念,对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积极的应对。

(二)有利于处理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问题

倾销和反倾销也是现如今国际贸易中一种最为常见的经济问题。国际贸易中所指的倾销主要讲的是出口国将自己的商品按照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输入到进口国中,这对于进口国的市场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换句话说,倾销就是一种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而反倾销则是出口国为了应对进口国的倾销行为而做出的应对措施。但是纵观目前的国际贸易市场,很多国家或者是企业为了一己私利,滥用反倾销,这对于一些发展国家的国际贸易的伤害是及其巨大的。特别是随着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趋势的不良发展,很多的欧美国家长期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行为,让我国很多的企业面临着很严峻了挑战。而利用国际经济法则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国已经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我国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并结合国际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充分维护自身企业的利益。因为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倾销原则中有专门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规定,企业应该熟知这些政策,以此应对发达国家对于我国企业不正当的反倾销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其次,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基础好,其对国际贸易因此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其在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进行评估的时候,这些发达国家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利益驱使将出口国划分为“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两种。而他们则往往喜欢将中国认定成“非市场经济国家”,而这种划分的国家则会在国际贸易中受到歧视性的调查。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的应该充分利用国际经济法,并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成员国的身份对这这些国家的错误行为进行有力的揭发,以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合法地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有了越来越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的机会。但是我国很多的企业经验欠缺,对国际贸易认识不足,很容易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和企业重视国际经济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保护我国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波.国际经济法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4,25:105-106.

篇(3)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1-0134-03

近些年,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在迅速发展,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有力地带动了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换言之,参加国际贸易活动就如同在控制一把双刃剑,掌握得好则收获颇丰,掌握得不好则会遍体鳞伤,因此,在面对这把双刃剑的时候,我国企业要做好准备,不断地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站稳脚跟,处于有利地位。

1 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现状

面对国际贸易的复杂形势,我国企业在进行不断的自我改革和自我发展,力求从各个方面提升企业自身实力,从而确保在国际贸易中的胜利。那么,针对我国近些年的国际贸易情况分析,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进出口贸易结构良好

前几年,我国在出口方面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占了我国对外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在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的不断转变,对外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贸易类型也有所改变,突破了我国传统出口中的一些局限。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我国通过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使得一些原本不能出口的产品也实现了出口。针对进口来说,随着我国近些年内需的不断扩大和对外贸易交流的不断加深,我国企业加强了与外国企业之间的进口贸易,从而使得我国企业在进口和出口双面同时进行,在贸易方面取得了较为平衡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进出口结构的优化。毋庸置疑,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进出口结构,对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来说无疑是一种动力。

1.2 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上的规模有所突破

改革开放可以说是我国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则是我国企业向国际贸易发起的又一次挑战,那么,伴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甚至是在国际贸易中曾经引起过质疑,但这种质疑只是暂时的,我国企业面对国际贸易所带来的挑战,以乐观、自信的心态去面对,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自我创新,改革对外贸易方式,最终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上能够获得自己的立足之地。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都有所表现,2012年,我国在进行对外贸易五百强评选的过程中,新老企业齐上阵,这些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又一次名列前茅,这些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充当了领军的作用,为我国国际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再者,由于国际世贸组织的一些有利政策,比如说透明度不断提升、歧视性明显下降、贸易壁垒逐渐消除等,这些都是国际世贸组织为参与国提供的优势,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总之,伴随着国际贸易组织优势的不断体现和我国企业的不断努力,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规模有所扩大。

1.3 在国际贸易中,民营企业增速快

近些年,我国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作用不断增强。许多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了一定的优势,甚至是取得了一定的地位。民营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发展和进步备受瞩目,积极活跃的民营企业以其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民营企业也在进行革新,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在2012年的国际贸易500强企业论坛中,刘匡元提出来要在中国对外贸易500强的排名外,单独增加一项排名,即中国民营企业进口500强排名,在此基础上取消中国民营进口额前100名的排名。这无疑体现了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一决定也从侧面反映了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参与性越来越强。

2 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办法

伴随着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其所要面临的压力也在日益增大,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我国企业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从多方面着手,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稳固提升,突破现有状态。

2.1 加强观念创新,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在我国市场上,还是在国际市场上,企业都充当着主体的地位,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面对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企业要利用好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地进行观念的创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要体现创新理念,不局限于企业原有的发展状态,使企业能够在新挑战面前有信心,并能够及时抓住机遇。这种勇于挑战和敢于挑战的信念就来自于企业的经济实力,而企业的经济实力则来自于企业在稳步前进的过程中做到了不断创新。而国际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使得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新鲜事物会充斥到我国企业发展中来,面对这些新事物,我国企业领导者要积极吸取优势,以一种创新的头脑去面对新事物,并吸取新事物中的优点,为我所用。因此,企业的不断创新不仅仅能够使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机遇,能够促进我国企业提升应对挑战的能力。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近两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位居我国对外贸易500强的首位,在500强的评选中当仁不让,那么试想,如果没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时俱进的创新,该公司又怎会在不断更新的国际环境中取得优势、获取胜利。因此,企业不断地进行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离开了技术是万万不能的,许多企业的发展都在依靠技术来进行,科学技术的运用已经完全深入到了企业当中,甚至成为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要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新技术的创新,使新技术能够在原有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更稳固的基础,取得更好的应用。同时,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说,我国企业也要不断地吸取国内外专业的技术人才,对人才采取严进严出的模式,引进专业人才,对人才进行人性化培养,使之真正地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样以中石化为例子,其优秀的作风成为了行业内的典范,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三个环节,即:资源、技术、市场,这三个环节作为中石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中,技术位居其中,足以证明技术对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性,也体现了自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对技术的重视。伴随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断发展,它们将技术的优势不断体现出来,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技术创新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也将为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地位提供更多的机遇,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优势地位。

2.3 通过品牌效应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作为一个行业中佼佼者的象征,不仅仅是一个荣誉、一种地位,更是一种象征,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树立品牌形象,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任何一个品牌都具有一定的区分功能,即能够使本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分别开来对待,很多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根据品牌鉴别产品质量,许多品牌让消费者对其产生信任感,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对消费者的影响。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品牌效应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世界上比较知名的一些鞋类品牌,如Chane、Louis Vuitton、Dior、Versace、Prada等,这些品牌首先从它们的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看,它们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在价格上,也远远高于其他鞋类产品,在质量上,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保障,因此,在企业彰显品牌的过程中,需要将质量和诚信等多方面融入到品牌中,使企业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还将是一种信任感。同样,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对于品牌效应十分重视,对品牌的保护力度也十分强大,它们从商标的管理为起点,将商标从注册、使用、保护等不同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足以看出来它们对品牌的重视。

2.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企业走向国际化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文化往往是最容易打动人、最容易赢得赞誉。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在引进先进国内外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的企业文化,从而在企业内部树立统一的价值观、营销理念、道德感念,使这种文化成为企业的主导文化。在企业文化相对稳定的同时,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企业文化革新,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进程同步。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够一成不变,但又不能千变万化,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调整。经过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建设总结,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文化建设总体上形成了诚信、合作、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在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过的程中具有独特性,提升了其国际竞争力。

总之,在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不仅仅要利用外在条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教训,更加要从实际出发,进行自身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有充足的能力面对挑战,从而取得国际贸易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吕劢.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J].中国市场,2010,(49).

篇(4)

中国服务贸易的整体情况

根据WTO《1997年度报告》,1995年,中国服务贸易列居世界第16位,出门额仅为184亿美元,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但从那时起,中国服务贸易便开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出口额迅速增长,2004年达到624亿美元,十年间增长了近五倍。在世界上的排名也逐年上升,根据WTO的统计报告,2004年列世界第9位。可以讲,这些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

尽管如此。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相对于货物贸易来说仍然滞后。1994至2004年,中国货物贸易收支已经连续10年顺差,且顺差额连续9年超过百亿美元,2004年更高达97亿美元。

中国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进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多哈回台谈判的僵持及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建立的协定网络,使得发展中国家依赖WTO多边贸易体制来解决贸易争端的期望随着美欧强国的战略转移也在不断降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生力量调整方向,迅速寻求周边区域及双边国家的合作,区域贸易协定成为谋求经贸合作的最有效手段。

在此形势下,中国区域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活动到目前为止已取得初步成果。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CEPA不断得到完善并积极实践,促进了内地与港、澳地区经济的进一步融合,2005年4月,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启动自贸区谈判,12月9日双方签署了《中巴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协议》,2005年11月2日,《曼谷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中国与孟加拉、印度、老挝、韩国和斯里兰卡合作的加强;2005年11月18日,中国和智利两国签订《中国和智利自由贸易协定》,拓展了中国自由贸易区洲际间的经贸合作。此外。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协定谈判还在不断进行中。

以上所有这些已签的和将要签订的协定都涵盖了服务贸易的内容。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和继续开放,在协议中关于服务行业的合作条款将大量增加,对法律、会训、医疗、分销、银行、证券、运输等服务业的限制将不断减少。这些经济合作活动必将使服务贸易自由化逐步得以实现。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较低

根据WTO的统计,虽然在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九,达到589亿美元,但是,如果考虑到经济规模的活,中国服务贸易在世界上的份额比中国香港、新加坡还低,并且存在着人量逆差,逆差的主要项目是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以及特许费和咨询业。在货物贸易年年大额顺差的情况下,持续的服务贸易逆差不仅抵消了货物贸易的成果,也阻碍了国家整体购买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有待优化

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仍然以传统的旅游、运输、建筑等行业为主,新兴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较小。这种情况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很不相适应,服务贸易结构有待优化。

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项目和服务贸易最大的顺差来源。与此同时,技术含量和增值率较高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特许费和咨询服务业有较大的增长。然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服务业却是中国的弱项,不仅出口量小,而且每年还有大量进口。信息密集的新型服务存在大量逆差严重制约了中国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中国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低,对外经济合作方式需要突破创新

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从1998年至2000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三年平均值来看,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为13.2%:超过5%的只有社会服务业,为6.1%:其他行业都很低,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3.35%、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为2.4%、卫牛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为0.2%、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为0.2%。

由于WTO制度框架下多次多边回合谈判受阻,交易成本的提高,导致贸易条件的改变,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寻求制度外低成本的有效安排已经成为相关成员国的必然选择和有效实践。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和WTO各项谈判的一方,也身陷此困境之中。因此拓展服务贸易经济合作的渠道和进行合作方式的创新非常必要。

中国服务贸易在对外经济合作中的路径战略和方式创新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争取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轮轴国地位

中国为了加强区域与双边合作,应积极采用FTA(PTee Trade Agreement)的合作模式。

根据轮轴一辐条结构的理论(Hutbauer和Schott,1994):如果一国与多个国家签订双边FTA,形成轮轴一辐条结构,则轮轴国因为与多个辐条国之间有FTA,其产品可以自由的进入所有的辐条国,而辐条国之间因为没有相应的FTA,受原产地规则的限制,它们之间的产品不能相互自由进入。所以在这种结构中,轮轴国处于有利的地位。当前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格局的出现,以美、欧为主导的两大经济集团经济上矛盾的加深,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展速度放缓,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出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在这种理论与现实要求面前,小国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大国,由于其经济合作趋向对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影响重大,而且在现今经济开放加速时代,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方式也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因此争取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轮轴国地位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应在有限的谈判对象中,积极参与多个自由贸易协定,从政治经济结合的综合战略角度出发,充分发挥香港和澳门的作用,签订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的自由贸易条款。

反垄断,成功应对贸易壁垒

在中国,许多服务业处于制度性的垄断状态,而这种状态又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这里所说的“制度性垄断”是指因为制度性因素对某个行业所实施的垄断,主要表现为在制度上对某个行业实行的人为进入壁垒。这种垄断对服务贸易的环境与发展所施加的约束是很大的,导致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水平低下,并导致了服务贸易的发展结构不平衡。因此,政府应对以上服务贸易制度进行改革,建立法律规范以减少垄断。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在加大开放力度的基础上还需积极应对其他国家所设置的一些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有;劳工限制:对知识产权、商标、版权和技术转移等信息贸易活动缺乏足够保护:繁琐的或歧视性许可证规定、收费或税赋,不按国际标准和惯例生产服务等。

培植软竞争力,改善贸易条件

在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培植软竞争力在中国争取国际经济地位的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服务贸易软竞争力包括:科技、理念,制度、结构、形式等方面。创新是一国不断形成新型比较优势的源泉,是形成国际产品与服务质量差异的基础,是软竞争力的核心。创新存在于中国服务贸易的各个方面。

首先,创造需求条件。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需求条件是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要使他国消费者偏好发生有利于本国商品和服务销售的转变,前提是他们先要接受该国的生活方式。虽然这里所说的需求条件所指的主要是国内需求,但当其运用到国际市场范围时,我们则要注重国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需求。而要使他国消费者偏好发生有利于中国服务销售的转变,除了准确分析该国消费者的偏好外,还应创新地输出一些中国的文化生活方式以使他们更乐于接受中国的服务方式。

篇(5)

一、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

传统贸易理论与实践往往集中关注贸易量差、国家福利等方面,常常忽视环境这一重要变量,如以比较利益为基础的李嘉图理论及赫克歇尔-俄林(H-O)的要素禀赋理论均未考虑到贸易可能引发的环境外部性问题。依照这些理论,自由的国际贸易会实现帕累托意义上的经济效率,满足社会需求并增进国民福利。然而,这一观点只是在静态条件和未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才具有一定合理性,若加入贸易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负效应情况要复杂的多。研究和实践表明,一定条件下一国发展某些比较优势的贸易活动可能会给它国带来环境损害,如跨过河流上游国家砍伐森林以推动林业相关产品出口将造成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从而会严重损害下游国家出口型农业所依赖的环境,导致以邻为壑,破坏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认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同产品和服务的交换有关的产品效应;同市场和经济活动扩张有关的规模效应;同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分布及强度有关的结构效应;同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有关的法规效应。所以这些效应均会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长短期的持续作用,进而反转影响贸易利益及国民福利。

以出口为例,由于工业污染密度下降的可能性有限,而出口增长弹性却较大,负的规模效果常常要大于正的结构和技术效果,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一国过度出口往往对环境不利,如资源性产品的跨国贸易常常以资源不合理或过度开发为背景,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产品的盲目出口更极易破坏平衡的生态环境,而当代盛行的转基因产品贸易已日益被证实背后隐藏着不少环境风险。此外,从各国政府贸易政策来看,当今国际贸易中凸显的绿色壁垒、环境关税,一方面反映了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新形式,但另一方面亦侧面反映出不恰当的贸易活动将危害到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安全,危害到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环境困境

(一)、贸易出口中的环境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极为迅速,出口依存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出口创汇的单向需求促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数量型模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触目惊心。

1、生物资源破坏

就外贸出口而言,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一些生物资源因盲目、无节制的捕杀和开采,数量大为减少,相关衍生品质量下降,出口货源已经或濒临耗竭,如盲目出口野生动植物,破坏了地区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还导致产区土地沙化、荒漠化;而名贵中药材出口对资源的破坏更为严重,某些地区人参、杜仲、天麻、砂仁等因采挖过度已濒临绝迹。

2、矿产资源损耗

矿物资源的盲目出口导致盲目开采,不仅因此破坏了宝贵的矿产资源,也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一些矿物在选炼过程中释放出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并威胁到环境和成品。一方面,资源密集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较大,投入自然资源高于产出水平,使原本稀缺资源更加稀缺。另一方面,高污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具有不经济性,而这一类的产品,如化工、农药、制革、印染等出口却占全部出口额较大比重,尤其是一些外向型乡镇企业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隐患。

(二)、贸易进口中的环境问题

1、资源消耗型产品进口

国家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总量在波动中减少,而矿物燃料、油及其他有关原料的进口无论从绝对量还是从所占份额都在增加;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产品的进口正快速增长。自1993年起,中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随着油气需求每年的扩充,中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估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将达到8000万至1亿吨,净进口率达41%。这种趋势既对国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也将加剧我国环境问题。

2、易污染型产品进口

进口氟氯烃和使用氟氯烃的空调器、冰箱等产品,加重了我国环境压力,尤其是国家淘汰此类破坏臭氧物质的难度。此外,进口化肥、塑料薄膜等形成了新的二次污染。特别是氮肥易使地面水富营养化,造成赤潮,使近海生态平衡受到威胁,而最终失去农业价值的塑料薄膜则在自然界中难以分解,形成白色污染。

3、废弃物转移进口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以直接贸易形式向中国大陆转移废弃物的事件相当严重,2006年从美国、日本和香港入境的占进口总量的21.3%、7.8%和11.3%。另据报道,仅英国在2003年就向出口有毒废弃物36.2吨,价值约1155万英磅。这些有毒废弃物种类繁多,主要是有色金属废渣、电池、旧衣物,甚至含放射性废物,其再生过程已对使用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三、我国贸易科学发展的环境策略

实现我国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恰当地引入环境变量,将环境因素纳入政府贸易政策规划的视域范围。在当代全球贸易环境经历深刻变化,“绿色浪潮”汹涌之际,环境效应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迫。

(一)、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全面推行环境标准制度

出口的规模、速度及质量关系到一国国际收支和产业竞争力,在当前我国出口面临持续性“刚性”顺差但总体附加值不高,频频遭受“绿色壁垒”及倾销诉讼的现实条件下,企业必须彻底扭转传统环境规避的贸易观,确立环境出口导向,将出口产品导入更多的环境质量因子,使之成为产品核心竞争力之一。政府及相关质检部门应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将环保作为生产经营的重要价值取向,促使环境指标和其它质量指标一起构成优质产品的内涵,大力宣传彰显优质品牌中的环境优势,通过树立若干环境“标杆”型贸易产品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转型提升;此外,努力改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将环保产品提升为国家出口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培植环境型规模经济,[2] 对出口型绿色产业的孵化发展尤其要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努力形成企业与社会收集绿色信息、制定绿色计划、开发绿色产品、从事绿色营销、开辟绿色渠道、发展绿色消费的风尚。

鉴于当代国际贸易中突显的环境标准效应,我国必须全面加强与国际环境标准管理制度相衔接的标准认证。首先,要积极推行ISO 14000国际标准认证制度,完整对出口产品从设计、生产到回收过程中绿色方案的施行步骤;其次,积极实施环境标准制,使出口产品在环境认证基础上扩大对环境标准的适应能力;再次,大力拓展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在标识认证领域的合作,推进环境标识的多边认可,同时努力扩大标准制订层面的国际发言权,减少不合理的环境壁垒。

(二)、坚定可持续型进口观、规范贸易类投资准入

进口是一国对外贸易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极。受历史产业结构和传统贸易政策影响,我国贸易活动中一度存在“重出口轻进口”的倾向,对进口的战略性地位和发展层次的认识相对薄弱,进口中的环境观念更是鲜有涉及。2007年,针对贸易持续性顺差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商务部明确提出了“扩大进口、优化结构”的口号,同时将环境因素置于政策调整的视域范围,这对于全面理性地开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可持续性进口要求立足国家环境安全的战略高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生物健康标准积极引进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技术与设备,尤其要积极引进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环境产品如污染防治技术及设施,使之成为促进我国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进口商品结构,坚决禁止有害废物的进口,对拆船业和废钢、废纸进口要实行专营;严格禁止有害于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动植物的进口;严格管制有害于生态环境的商品进口;加快禁止消耗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及其制品的进口。

(三)、建立环境税收制、培育环境贸易示范区

国际贸易活动中对环境的漠视并引发的诸多环境问题很大一部分源于环境的公共性特征、企业没有将环境成本置于其生产经营总成本框架中,缺乏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激励和动机,导致高消耗高污染、私人成本较低而社会成本较高的产品在高额利润刺激下盲目发展,现代税收制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失。经济学理论及西方实践表明,市场经济下税收具有有效的杠杆调节效应,环境税是纠正市场失灵,消除外部性,促进环境良性发展、引导企业从事环境标的生产和经营的有益税种。[3] 着眼于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应尽早启动环境税收制,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入手,按照产业特点分门别类征收级差性税收,对不利于环境贸易产品的生产、经营尤其要加强环税调控功能,以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绿色贸易”。

(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增强环境贸易主动性

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亦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可持续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应积极加入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双边及多边谈判,利用WTO舞台努力促成相关贸易与环境协议的达成;在环境检测方面,力争使部分资质佳的专业检验机构通过国际认证并获取可直接颁发国际绿色通行证的权威授权,成为有关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责任推进国际有效合作,防止任何严重退化或有害人类及生态环境的活动迁移转让至第三国,尤其严防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维护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篇(6)

根据各自优势确定专业发展方向的思路是正确的,特色是可能总结提炼,并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强化,管理者可以集中资源促成特色鲜明化和更有社会影响力。但是,在认识和具体做法上存在一些偏差,片面地追求专业差异有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对专业特色的含义理解不清,指导思想不明确现象比较普遍,尤其一些典型的认识误区需要引起关注:一是把特色定位与特色本身混淆。二是把专业特色等于人才培养特色。三是简单模仿名校。四是过分追求差异。五是对特色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曲解。六是重宣传、轻建设。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现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说是个老牌专业,其前身叫“国际贸易”,1998年国家教育部调整新的专业目录,将国际贸易专业更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上世纪末,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入世预期带来的外贸人才需求增加,该专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规模扩充。许多高校在这个时期纷纷增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人数的大量增加,保守估计,目前该专业每年培养毕业生人数超过3万名。

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们长期调查发现两个现象:一是很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并未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工作;二是尽管就业难,可是那些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仍能较顺利地找到工作。这些现象说明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有矛盾,二是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仍需提高。从学科大类划分,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经济学,其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重点突出经济学,而管理与法律比较薄弱或不被重视。专业口径过窄,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学生个性不能被充分张扬,造成人才“克隆”。另外,扩招也导致了教育资源无法及时跟进,也容易造成培养质量下滑。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建立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压力迫使许多招生单位重新审视自身实力,努力发挥特长,以差异化竞争策略重塑专业特色,从而能够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路

专业特色建设中的规律和原则却不可违背。实践才刚开始,许多规律在等着我们揭示。下面是我们的一些经验和体会。首先要明确特色定位。我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办于1993年,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依托学校理工特色,已有较独特的优势。我们历经三年的调研,在学校发展规划和特色建设的框架下,结合相关专业优势,把原来初具雏形的传统加以优化,定位了专业特色。围绕定位,我们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在科研方向和团队支持上、人才引进上、资金分配上都进行了优化配置。在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等软件方面,我们采取了如下新举措:

第一,教学理念上体现尊重规律,尊重个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年青一代的心理特征,尊重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尊重每位学生个性,避免人才“克隆”。

第二,教学计划上扩大选修课范围和比重,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优良条件。设选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可按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自助式学习。课程可不拘专业范围,允许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外专业课。可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把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课程引入教学。

第三,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比如实习,如果制度上必须要求像课程一样集中在一段时间,实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再如,毕业论文一般都安排在毕业的最后学期,学生因为找工作就会影响论文。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改集中时为分散时间,这样的制度创新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空间,非常值得尝试。

第四,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理论与实践统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应用性极强。实践教学很重要但落实困难。我们是两手抓,一手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专业贸易公司签订协议,供学生全真的实践平台,另一手是搞好专业仿真实践平台建设,近年建成了专业仿真实验室、贸易谈判室、外贸仿真操作室,配备多套实习软件。切实解决了实践的难题,收效显著。

第五,以社团为平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围绕专业支持学生自发组织社团,作为学习交流,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社团由专业老师指导,学校给予大力支持,邀请名家讲座,给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空间。

篇(7)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8)05-0044-0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化和世界各国之间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发挥本国优势,构建本国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经济发展。

一、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界定

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在国际贸易竞争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贸易的本国产品、产业以及从事贸易的企业在向本国开放的外国市场上所具有的开拓、占据其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强弱,是其经济条件、资源禀赋、政府管理、科技进步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就影响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各个因素而言,每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从一般意义上来谈论国际贸易竞争力,是很难清楚地区分出决定一个国家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的,并难以准确、具体地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高低。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出发,深入揭示能够使一个国家保持长期、强劲的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来揭示国际贸易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经济主体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而言,在竞争中能够保持持续优势的资源、能力和制度。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是针对企业的竞争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加快的今天,国家作为竞争主体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因此,从国家层面上研究核心竞争力,发现使其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持续优势的因素也就日益重要起来。那么,什么是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呢?本文认为,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竞争过程中,能够维持其可持续性竞争优势,并使其长时间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从构成上,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的构成因素,即表现层因素和资源层因素。表现层是指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素。资源层是指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资源因素和表现因素的结合最终形成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由一国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和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来体现。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即出口产品竞争力,是指一国的商品在设计、开发、生产、营销、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与同类商品竞争中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占领国际市场、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诸方面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行综合比较,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是指一国的产业及组合在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竞争能力。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影响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竞争地位的因素有许多。如资源禀赋、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科技发展、文化环境等等,都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是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作为一个决定国家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要素资源,它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独特性。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一个国家所独有的,难以为其他竞争者所模仿的能力。一项可以合格地定义为“核心”的能力,必须具有竞争上的“独一无二”性。不能轻易被竞争对手占有、转移和模仿,从而为该国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2)基础性。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它延伸和拓展到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各个竞争环节的成败与否并对国际贸易竞争产生深远影响,维系国际贸易整个过程的运行发展。(3)动态性。一个国家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其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但这种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当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演变而变化,并使该国在国际贸易中不断保持竞争优势。(4)价值性。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作为核心能力的要素应该能够使一个国家比对手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等方面做得更好,即该因素能使该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具备更强的渗透和占有能力。

国际贸易竞争核心能力的提出与发展对于深化认识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它有利于引导人们去分析在影响国际贸易竞争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能够使一个国家保持持续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把握住国际贸易竞争的核心问题,发挥后发优势,才能够更好更快地赶上发达国家。

二、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比较优势理论是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其后的要素禀赋理论只是从一般均衡的角度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进一步解释了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新理论”则是在分析中加入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等现实的因素,使国际贸易的分析更接近现实,它们都没有超出比较成本的分析方法。这些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从经济学角度认为,只要各国遵循比较成本原则从事分工,就都能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各国不存在利益的冲突。

应该说上述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某些贸易格局上是相当成功的,并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流,但随着世界经济科技形势的发展变化,它们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示出来。当代国际贸易竞争的一个主导趋势是,科学技术等知识型要素在竞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传统要素的地位下降。不断发展的全球科技创新产生了一大批资源节约型技术,降低了传统生产要素在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竞争优势是很脆弱的,单靠劳动力、自然资源的要素禀赋是难以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实现持久竞争优势的。

笔者认为,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应当将贸易竞争优势放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提升其国际贸易竞争力,构建核心贸易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由一国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和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来体现。因此,本文从技术创新与产品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角度,分析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最微观层次的组成部分 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基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同质商品的生产上由低成本所带来的低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是由商品异质性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产品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和技术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技术创新在提高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方面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降低产品成本,使其获得成本优势。不断的技术创新,使得生产活动中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并能够显著地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实现产品的核心价值,获得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在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还表现在其扩展性,也就是说技术创新不仅能为单一产品市场提供保证,而且还能根据核心技术原理和相关产品的关联性开发出一系列产品,从而突破原有狭窄的市场空间限制,在许多相关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2、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且难以为其他企业获得或模仿的能力技术创新对培育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产品,改善国际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产品来实现,而是否能够向国际市场提供功能价格比良好的核心产品是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核心产品是核心技术的物质载体和市场体现,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以此为载体和基础,开发出自己的核心产品,才能最终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技术创新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性。企业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价值创造性,即实现顾客所关注的核心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等。而不断的技术创新,使企业使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改进和更新服务,可以改善劳动投入质量和资本投入质量,节约原材料消耗,用更少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提高产品价值并获得竞争优势。

3、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是产业内产品、企业竞争力的有机总和,属于中观层次的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出口产业结构的内容,即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是什么,这些产业具不具备国际贸易竞争力。而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转换和高级化是直接依赖于技术创新及相应的技术进步。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技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制高点,并在国际贸易中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势头。从产品技术结构比重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高技术产品在全球出口中所占比重不到20%,而目前这一比例已接近1/3。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加快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另一方面,将创新成果直接转化为新兴和主导产业,从而确保本国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上述技术创新与产品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产业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技术创新是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获胜,必须进行技术创新,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形成自己的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上述对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核心竞争力关系的深入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下面进一步对技术创新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上述理论研究。

为了检验技术变化对贸易行为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有关对外贸易额增长的模型并对包括技术变量的各种因素予以检验。在检验模型中,包括如下变量:贸易额、劳动成本、汇率、技术水平、价格。本模型主要从动态角度分析上述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即选择一个时期计算贸易比重的变化,然后再计算决定变量的变化,最后分析回归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经验来讲,一国的技术创新发展水平越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因而国际贸易发展越快,我们第一个假设是贸易增长率和技术创新发展成正相关关系。汇率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表现在它对出口相对价格的影响上,汇率上升,本币升值,那么,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会相对上升,从而减少出口;第二个假设是对外贸易增长和汇率成负相关关系。劳动力价格上升会提高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价格,进而会影响出口;第三个假设是对外贸易增长和劳动力价格成负相关关系。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讲,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是负相关;第四个假设是对外贸易增长和价格水平呈现负相关。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以Cobb-Douglas函数为分析起点,建立如下模型:

Y=RαCβWγPδ

对模型进一步取对数,得:

Log(Y)=αLog(R)+βLog(C)+γLog(W)+δLog(P)

其中,Y表示贸易增长率,R表示技术创新发展水平(用研发经费增长率表示),C表示汇率变化,W表示工资增长率,P表示价格增长。α、β、γ、δ分别为相关弹性系数。

本文的数据是根据《国际经济年鉴》的有关数据计算得来,如下表:

在实际建立模型过程中,由于经济变量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路径依赖,因此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有偏、非一致的。虽然截面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有偏的问题,但估计量依旧会出现非一致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广义矩阵估计法(GMM)进行回归分析。从而使估计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差距达到最小,且同时处理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问题。

上表的说明:第一,研发经费、货币汇率及工资水平的回归结果支持我们的最初假设,虽然从弹性上看,汇率变动对贸易的拉动作用要比研发投入变动的拉动作用大,但通过本币贬值而推动出口的办法是以邻为壑,且容易为他国所仿效,最终引起国际贸易秩序的混乱,因此,这是世界各国越来越不倾向于使用的措施。研发经费的弹性系数大于货币水平的弹性系数,表明其对贸易的拉动作用也相应的要大。第二,价格指数和贸易额的回归结果与我们的最初假设是矛盾的,它和贸易额成正相关关系。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这也是符合当今国际贸易发展变化趋势的。现今国际贸易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高科技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高科技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附加值,虽然许多高新产品价格相应较高,但其国际竞争力仍然十分强大,而这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技术创新的作用。

篇(8)

(一)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主要原因是我国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和地球受污染严重造成的,所以我们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就是一个很好的实施方法。我国相关法律有明确规定,环境保护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保护和防止环境污染两大方面。我们要用促进祖国未来发展的长远眼光看问题,环境保护是一项长久且有意义的工作。我国环保工作主要表现在几个阶段。现阶段,与我国环境的比重相比较,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污染排放量程度是非常大的。85%以上的村镇河流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污染,74%以上的湖泊也出现了污染问题,大部分的生态功能也逐渐退化了。可见我国的环境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如今,在我国经济逐渐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体现的十分明显。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只有做好了基础工作,我国的科学发展观才能进一步落得到落实,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合作才能发展的更好。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自由的发展空间,所以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二)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还可以调节各国市场的供应需求,所以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世界社会中,社会生产力是分布不均衡的,有的国家土地资源丰富,有的国家发展落后,如果没有国际贸易,这些国家在生产力发展方面将会受到限制,得不到充分发挥。由于世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高低不同,科学技术水平分布也不平均,所以生产力和市场供应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国际贸易不仅可以解决这类差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缓解了这类矛盾,在市场中调节了供求关系。

二、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二者是对立关系。一方面,环境保护想要控制国际贸易,另一方面国际贸易阻碍了环境保护的发展。

当今社会,贸易自由化已经成功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目标,为减少贸易自由的阻碍,人类根据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利用世界资源。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贸易自由化来促进,来清扫贸易障碍。但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会使贸易自由化放任自流,生态环境逐渐的遭到破坏。

现阶段,很多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优势,做出很多不国际经济秩序的事情,以环境优势取胜,然而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现阶段都以初级产品的出口为主要贸易交往。也是建立高强竞争优势的基础性工作。这也正是当今社会中,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发达国家,一直是以低污染、低浪费的形式来做贸易市场上的初级产品的买卖。

现阶段,环境安全的事情即将产生,近期,很多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危害较为严重的工业组织即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于设备产品和其他有害环境健康的工业也在陆续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平衡。在国际贸易组织日益自由化、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也越来越受到威胁。

三、低碳背景下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的措施

首先,我认为我国应该积极的与环保工作较好的国家合作,来不断的学习他国的优势,使我国环境也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从中也不断寻找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不足,以及可以改进环境和贸易平衡发展的办法,来提升我国的环境和贸易可协调发展的形式。同时也应该采取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抵制外来国家的产业环境污染,和其他不合规贸易产品对我国的环境侵略。

篇(9)

 

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教学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提高,他所接触到的知识层面越来越广,所接触到的人的素养和水平也是越来越高,而英语则是这部分高端人才所普遍具备的一项技能,只有把英语熟练掌握,才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工作中熟练与各国人进行交流,才能够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是“成人、成功、成才”,因此,教育者们必须要把英语教学搞好,不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满足未来工作的需求。在我国目前的很多高校之中,英语教学并没有满足学生们未来的职业需要,虽然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了一些英语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实用性不强,不能够胜任工作的需要,为此,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不但需要让学生们掌握最为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而且需要让他们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词汇,从而拥有一定的行业英语能力,综合提升学生们的技能水平,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大学英语教学是为未来的专业发展进行铺垫,从而让学生们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

 

1.教材内容脱节。在英语教学中,教材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学英语教材的涉猎是相当广泛的,包含了极其丰富多样的主题,例如东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校园学习、电影书籍和情感交流等等,这些话题能够大大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提升英语文学素养,素材的来源也是有章可循的,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英美经典报刊和经典小说等等,具体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选择国际商务内容进行相关的教学,这些内容涉及到了关于商务和贸易的方方面面,例如市场营销、网上销售和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等等,虽然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是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所要求的专业性还是有些脱节。

 

2.教学观念比较陈旧。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的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代教学的发展,教师们必须要创新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英语应用相结合,从而实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在英语文化方面,学生应当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具备相当大的词汇量,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能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方面,学生们应当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了解现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状况,并立足这些实际的状况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商务英语能力。

 

3.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大学英语教师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教师交流比较少,在日常的大学教学活动中,两者分别具有自己的教学团队和师资队伍,因而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隔阂,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不能够把大学英语与专业知识进行结合,因而也就不能够具有优秀的专业英语能力,这对于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的有效契合

 

1.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契合的概念。“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把大学英语与专业课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从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入手进行相关的英语知识培养,因而具有现实可行性。步入大学后,学生们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英语文化基础,教师们可以立足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选取专业英语知识进行讲授,从而巩固学生们的基础,与此同时,也应当灵活设置英语基础知识课程和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从而令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教学目标的契合。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优秀英语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等等,从而保证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这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学目标为以国际贸易为背景,为学生们打造专业化的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讲授国际经贸的语言特点,从而让其在业务洽谈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用词合适,语言精美。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要求都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国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与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进行渗透和结合,从而打造出具备专业化英语知识的人才。

 

3.教学内容的契合。教学内容的确定是英语课堂开展的基础环节,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们要慎重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让教材既符合英语教学要求,也要符合专业化课程要求。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大学体验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等教材,这些教材的综合性比较强,能够帮助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是比较符合教育目标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过于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这种按部就班的上课方法并不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等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从学生们的专业出发,尽量采用一些接近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英文词汇,例如,在讲解not only,but also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例:the main factor for the success of toyota is not only its customer focus , but also its product.丰田公司的成功既归功于顾客至上的理念,也归功于完美的产品。

 

4.教学方法的契合。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的契合也包含有教学方法的契合,教师们应当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在多个角度综合提升教学质量,传统简单的讲授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教师们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体到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方向,需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教学原则,而且可以采取问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例如,在文章slow down,you move too fast中,教师可以立足于文章的内容,提出一系列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what can people do to have a good work-life balance?当学生们进行积极思考之后,应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充分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缓解心中的压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某个学生扮演CEO,另一个学生扮演记者,然后让记者用英语采访CEO关于公司现今的经济贸易发展情况、未来的发展思路等等,这就实现了英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

 

篇(10)

可以这样说,国际经济法并不是由某个单独部门或者机构进行颁布的,而是在全球化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综合性法律产物。对于国际经济法,目前高校和各个机构之间都没有统一的说法,更没有统一的分类,很多都是在职人员涉及到出口贸易才临时了解,所以国际经济法这个概念并没有多大的可查性,笔者在这里就从国际经济法的范畴和国际经济法的核心来为大家简单描述一下国际经济法。 

(一)国际经济法的范畴 

“法律”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的体系,在国际经济法的研究中不难发现,国际经济法论文与其说它是来管束人们的经济行为,倒不如说它是在引导人们进行正确的经济活动。在国际经济法的范畴中,经济自然是占了很大的比重,不仅在字面上对经济活动做出了规范约束,从社会生活实践中也提供了经济活动的指引和调整方法。 

国际经济法的主要经济关系指明了经济法体系的主体和客体,规定了主体和客体所有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保障了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公平正义,维护了国际经济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利益,在国际经济法的范畴中,能够保证国际经济活动有效高效地进行。 

(二)国际经济法的核心 

国际经济法的核心在于国际经济法的权利本位。国际经济法虽然保留并且维护了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考虑到了经济体系中交易者的个人和规制者的集体利益,但是其也制约着交易者和规制者,在权利和权力的核心上,建立了多个贸易国家之间的平等共生关系。国际经济法依照其核心对国家主权进行了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平等权,国家对待外来力量的自卫权,和国家对待本国主客体的管辖权。它并没有干涉到国家内的经济调节权利,而是在国家之间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功能和作用,国家之间的互相合作实现了权利共享,也做出了义务的共同承担。 

二、国际经济法的作用和地位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经济贸易可谓是得到了飞速的增长,可是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国际市场上的贸易纠纷,我国的贸易企业吃了很多哑巴亏。同样外来企业也在我国偷税漏税造成了我国税收损失。面对复杂的混乱的国际市场,法律才是最有效的手段。前文已经对国际经济法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所以不难发现,经济法对于国际经济业务的保护和约束。所以现在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国际经济法的作用,充分使用国际经济法在国际上的地位,在结合国际经济法的情况下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活动中,影响了很多方面,比如在知识产权的维护上,避免中国把自己的创造一再拱手让人,中国的经济交往只有在充分了解国际经济法之后,才能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公平,避免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 

国际中纷繁的业务类型让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的企业头疼不已,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要怎样遵从相关的法律,所以这也就加大了对国际经济法对口人员的需求,只有懂法才能更好的使用法律,而国际经济法的特殊就体现在不仅要懂得自己国家的法律,还要懂得其他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现在国际经济法这一法规要平衡国际间的投资融资体系,作为法律的使用者,更是要再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使用法律进行自己的维护,避免欺诈和纠纷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这一向是我国的弱点,尤其是在国际诉讼上,我国的企业总是因为地理和经济的问题成为诉讼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国际追偿中,法律途径不仅仅代价高昂使得企业认为得不偿失,很多企业都自认倒霉。 

这时笔者就要提出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在熟悉国际法律的同时,也要熟悉国际经济关系,利用国际法律进行国际经济的维护,投相应的合法的保险项目,也可以选择国际追偿和商追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损失。同时也可以利用已经发生的国际商业事件,建立合理有效的信用审查制度,来规避风险。而这一切都源于对国际经济法更好的把握,只有利用好了国际经济法这座天平,才能真正长远地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 

三、结语 

国际贸易对很多企业来说,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天方夜谭了,很多企业正在逐步迈出国门,以求在国际市场上一展风采。在这时,国际经济法就是最强而有力的保障。只有更好的了解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上一篇: 干部人事档案服务 下一篇: 水利工程地质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