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43: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动态分析基本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摘要]一方面,对于地产项目而言,所有重大经济活动的实施均从合同会签开始,合同管理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工程施工进度的变化,成本的过程控制也应该是及时的、动态变化的,强调“预警”与“强控”并举。基于此,本文将合同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提出如何使用“合约规划”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目标成本动态过程管控的新思路。
[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项目;合约规划;动态成本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226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的房地产行业,在2014年遇到重大转折,并走入了“白银时代”。在面临高库存,价格战的“新常态”市场环境面前,房地产企业要想保持正常的开发赢利水平,就必须从项目的成本控制入手。一方面,对于地产项目而言,所有重大经济活动的实施均从合同会签开始,合同管理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工程施工进度的变化,成本的过程控制也应该是及时的、动态变化的,强调“预警”与“强控”并举。基于此,本文将合同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提出如何使用“合约规划”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目标成本动态过程管控的新思路。
1动态成本管控系统
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成本全生命周期管理划分为前期的成本测算阶段,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阶段,后期的成本核算阶段。成本管理的核心在成本控制环节,成本测算、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补充。基于控制的成本管理思想指:通过成本测算得出整个项目的成本,并重新归集形成项目目标成本;将目标成本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提前分解成预计要签的合同(合约规划);以合约规划来指导业务的开展,使公司上下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全员成本意识;在执行过程中采用周期性的成本回顾不断细化合约规划,为目标成本的执行提供精确的指导,并通过动态成本进行预警与控制,实现以目标成本为基础的动态过程控制。
2合约规划的内涵
合约规划是指将目标成本按照“自上而下、逐级分解”的方式分解为合同大类,进而指导从招投标到最终工程结算整个过程的合同签订及变更的一种管控手段。“合约规划”将成本控制任务具体转化为对合同的严格管控,实现了对“项目动态成本”的有效管控。
2.1合约规划的责任主体
合约规划面向企业所有业务部门,因此其编制应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主要由项目成本经理牵头,组织各专业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
2.2合约规划的编制原则
(1)对目标成本进行合约分解的方法多为“价量原则”和“经验值”,同时结合项目情况和投资收益指标,制定项目各控制费项可能发生的合约及预计金额,并推演出每一个合约付款条件,分解为合约的付款计划,进而形成项目的整体资金规划。
(2)如果不能将目标成本细化到具体的合同时,可以将目标成本分解为“合同大类”,随着项目的推进,这些合同大类会逐步细化。
(3)在做合约规划时,肯定有部分费用不明确,因此引入规划余量的概念,来标明暂时不能明确的费项,随着实际签订合同的变化而变化。规划余量的总额反映了目标成本控制的松紧度。针对规划余量设定每一个费项的预警、强控范围,便可作为后续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
3合约规划的价值
3.1过程成本管控落到实际
合约规划将成本控制的载体由对明细费项“数字”的控制转为了对“合同”的严格控制,成为连接目标成本与合同执行的纽带,更贴近业务部门实际。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合约规划指导合同签订和执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合同签订环节。签订合同时,由专业部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拟定合同,明确合同金额、付款时间、付款方式,进而形成项目成本支付计划。
(2)合同执行环节。在合同执行环节,当进行变更申报时,需要预审变更金额,并与签订环节中的预计变更对应,确保变更在可控范围内。当变更实施完成后进行施工确认阶段,核定是否完成、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将变更金额纳入项目成本。最后,分析变更产生的原因及变更导致的成本分布,即进行有效成本与无效成本的情况分析。
(3)合同付款环节。首先,根据工程形象进度,对“已完工”部分的工程量进行审定,反映工程的实际完工“产值”,并作为制定付款申请的重要依据;其次,梳理代扣代付和其他扣款,为款项支付提供依据;再次,根据合同付款条件及实际完工产值,修订付款计划,形成项目级付款计划;最后在付款计划范围内完成付款申请,并完成款项支付。
3.2支撑资金计划动态预测
推行合约规划管理模式后,就可以提前根据已发生合同及待发生合约规划,形成明晰的资金计划,并与项目下阶段施工计划及销售回款计划相结合,从而实现项目动态现金流。
3.3指导后期招标工作
项目进入招标采购阶段时,甲方直接发包的专业工程及甲方直接采购的材料设备,其招标控制价均应控制合约规划范围内,对于超出合约规划的招标采购,应及时与规划余量相对比,超过预警值的,应及时上报公司,并考虑调整招标方案、产品档次等。这样,就实现了合约规划与招标采购工作联动。
4合约规划的动态监控
目标成本的执行围绕合同管理进行,使用合约规划对合同签订及变更做事前控制,并使用预警和强控指标做出动态监控。
4.1合同签约金额与合约规划的关系
(1)根据合约规划,控制合同的签订,一个合约规划对应一份合同,一份合同可以同时包含多份合约规划,如果合同金额超出合同规划部分从规划余量中扣除,而合同金额低于合约规划部分则进入规划余量中,达到合同签订“事前控制成本”的目标;
(2)需要对合同做预估变更处理,并从规划余量中划出相应金额对预估变更编制对应的合约规划。
4.2变更管理的事前审批和事后确认
(1)事前审批:确定该变更(签证)是否该做、值得做,需要评估该变更的预计金额,如果合同订立时预测了预估变更,在合同发生变更时需要确认此次变更是否在预估变更范围内,如果没有做出预测,则需要考虑是否有对应的规划余量,可达到变更“事前控制成本”的目标;
(2)事后确认:确定该变更(签证)的完成量及金额,以确认金额进项目成本。
4.3项目成本的预警和强控指标
在目标成本各控制级别上设定预警指标和强控指标。
(1)预警指标:当该级别成本超过预警指标时,需要向相关负责人发出报警,但可以继续签订合同。
(2)强控指标:当该级别成本超过强控指标时,需要向相关负责人发出报警,并且必须经过审批流程调整目标成本后,方可许继续签订合同。
4.4月度成本回顾
通过每月进行成本回顾的方式对已签订的合同进行预估变更评估,并可以对发生的合约规划进行调整,将逐渐调整该科目的目标成本。并需要每月的动态成本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4.5成本核算及成本指标库的形成
项目竣工后需要对项目成本进行核算,将实际发生的费用分摊到项目开发成本中,以财务的角度进行成本核算,同时造价部门可以对该项目的各种成本指标进行沉淀,为后续项目成本测算提供依据。
5结论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全过程的控制,是集管理、经济、技术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学科。基于合约规划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动态成本控制,就是要将复杂的合同管理简单化,把混乱的合约管理从源头规划好,并时刻掌握成本的动态变化情况。这种成本管控前置化、规范化、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房地产企业实践的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4-0109-01
考虑到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实际难度,在油藏精细动态分析过程中,为了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必然选择。从目前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实际过程来看,计算机系统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对提高油藏精细动态分析效果,满足油藏精细动态分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这一点来看,计算机系统已经成为了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重要助手和辅助系统,对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促进作用明显。为此,我们应分析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特点,并对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必要性进行认真分析。
1 油藏精细动态分析中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功能
从油藏精细动态分析中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定来看,其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静态数据加载
原始数据一般沿菜单顺序输入,主要有如下几类:井的静态数据、网格参数、断层数据、沉积相数据、油气水界面、离散点或地震数据、模型边界、原始数据的整理及检测。静态数据加载功能,保证了原始数据能够正常加载,并提高加载效果,满足数据处理需要。
1.2 地质建模
地质建模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以及沉积相的研究成果,采用确定与随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定量表征油藏的静态特征。通过地质建模,能够将地质信息以模型的形态出现,保证油藏分析能够有直观的模型显示。
1.3 动态数据加载
射孔、油井月报、水井月报、吸水剖面等资料遵循数据库标准,油田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方便地加载进来。除了需要加载静态数据之外,动态数据的加载也十分重要,通过数据库动态数据加载功能,动态数据得到了及时更新。
1.4 渗流机理研究
Rdos在模拟全油田的流动时,按照注采关系及储层连通关系,将三维流动离散化成若干一维流动。通过渗流机理的研究,油田的流动性数据得到了体现和分析,对油藏精细动态分析起到了积极效果。
2 油藏精细动态分析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特点
从目前油藏精细动态分析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来看,计算机系统除了能保证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整体效率。经过了解发现,油藏精细动态分析计算机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合了国际现代油藏模拟技术及我国油田科技和生产现场的经验,结果更合理。目前油藏精细动态分析计算机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油藏精细动态分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充分利用吸水产液剖面等实测资料,较好体现油田分注分采的特点。考虑到油田分注分采的实际情况,计算机系统的应用,结合了油田生产实际,保证了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整体效果。
3)合理体现大孔道、压裂效果、启动压力梯度等因素对流动的影响。能够有效提高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整体效果,对油藏精细动态分析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4)丰富的结果分析及整理功能,如剩余油分析、调整措施建议等。计算机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准确性,对油藏精细动态分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丰富的图形功能、多角度的统计分析表格。使油藏精细动态分析有了更直观的印象,便于技术人员操作,对计算机系统的推广有着重要作用。
3 油藏精细动态分析计算机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结合油田地质勘探实际,油藏精细动态分析中应用计算机系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油藏精细动态分析工作了解后可知,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对油藏精细动态分析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计算机系统提高了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准确性
应用了计算机系统之后,油藏精细动态分析在数据处理上有了可靠的保证,对油藏精细动态分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油藏精细动态分析在整体准确性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满足了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需要。
3.2 计算机系统提升了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效率
从油藏精细动态分析过程来看,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较大,单纯依靠手工计算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基于这一现状,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对油藏精细动态分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保证了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效率得到持续提高。
3.3 计算机系统促进了油藏精细动态分析的发展
在油田地质勘探中,油藏精细动态分析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为了保证油藏精细动态分析取得积极效果,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成为了必然选择。从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来看,对油藏精细动态分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油藏精细化动态分析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油藏精细化动态分析准确性和整体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明确油藏精细化动态分析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积极做好油藏精细动态分析工作,全面应用计算机技术,满足油藏精细动态分析需要。
参考文献
[1]解宏伟.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在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2]张改玲.化学注浆固砂体高压渗透性及其微观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1.
[3]许涛.火烧山油田H_1层系精细油藏描述与开发方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1 结构动态分析的研究对象
机械动态设计是正在发展中的一项新技术,它涉及到现代动态分析、计算机技术、产品结构动力学理论、设计方法学等众多学科范围,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动态设计理论、方法和体系,许多问题尚需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以下结合文献[1~4]的论述,对机械动态设计发展与现状作简要评述。
目前,国外在结构动态分析设计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特别是美国、西欧等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关于结构动态分析设计问题的研究,并将其列为结构设计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结构动态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结构动力学模型;②选择有效的结构动态设计方法[1]。机械结构动态设计的一般大体过程是:对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产品初步设计图样,或就需要改进的产品结构实物进行实体建模,并作动态特性分析。然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给出其动态特性的要求或预定的动态特性目标,再按结构动力学“逆问题”方法直接求解结构设计参数,或按结构动力学“正问题”分析方法,进行结构修改与修改后结构的动态特性预测,其结构的修改与预测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直到满足各项设计要求为止,从而得到一个具有良好静、动态特性的产品设计方案。
2 结构振动系统的建模
2.1 有限单元法。结构振动系统的建模问题是结构动态设计的基础,目前建模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有限元法,这种方法首先将连续的弹性体离散化,然后从能量原理出发建立起整体控制方程,利用数值方法求解,得到结构的参数。该方法的优点是可在结构设计之初,根据设计图纸,预知产品的动态性能,预估振动、噪声的强度和其它动态问题,并可在图纸阶段改变结构形状以消除或抑制这些问题。该方法是一种近似解法,但就其计算精度来看,基本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对复杂结构,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分析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立在有限元原理上的结构分析软件已经相当成熟(如:IDEAS、ADINA、NASTRAN、SAP、ANSYS等),它们已卓有成效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和机床等工程结构的动态分析。
然而,对大型复杂结构而言,由于材料物理参数的不确定性,边界条件的近似处理、接头及连接处的连接参数估计不准确,以及缺乏阻尼参数等原因,要想直接依据图样资料建立一个能准确反映结构动态特性的有限元模型是比较困难的,其计算精度也难以保证。
2.2 试验模态分析法。近10多年来,由于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实验等技术的迅速提高,试验建模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结构动力学分析的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试验模态分析法。该方法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确定系统动态特性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它是在结构上选择有限个试验点,在一点或多点进行激励,在所有点测量系统的输出响应,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建立结构系统离散的数学模型。
这种模型能较准确的描述实际系统,分析结果也较可靠,但该法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实际模型,因而提高了建模成本,同时由于实测信息的不完整,导致模型的不完备,往往只能反映真实系统的低阶模态特性,难以适应大型复杂结构。
2.3 基于试验数据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法。鉴于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现代的发展趋势是把有限元方法和试验模态分析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先验模型,而用实测的动态数据通过不同方法对其先验模型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构的动态特性和响应,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1,5]。目前,一些较复杂结构系统的实验模态分析和动态特性有限元分析在国内外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用实验模态分析结果修正机体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在机体有限元建模上已得到实际应用,从而为进行机体动力响应计算奠定了基础。
基于实验数据的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大量的修正方法,这些方法从修正的对象来说,大体上可分为矩阵型与设计参数型两大类。矩阵型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一定的准则和结构动力学关系来修正有限元模型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使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的模态参数与实验结果一致。这类方法首先由Berman等人于1971年提出,而由Caesar(1986)、Kaba(1985)和张(1988)等设法改进。虽然在数学上该方法可达到由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的模态参数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的目的,但其修正后的质量与刚度矩阵已失去了明确的物理意义,因此修正后的模型很难用于结构的动态设计;而设计参数型直接对结构的材料、截面形状和几何尺寸等参数进行修正,该类方法可直接应用于结构动态设计,例如Colluins(1974年)、曾(1991)、陈(1994年,1996年)等人曾用实验模态参数辨识结构的设计参数,Ewins(1990年)、Link(1992年)等人曾用频率响应函数进行过结构设计参数的识别。该方法属于基于“逆问题”直接求解的动态设计方法。关于结构动态设计的“正问题”,即结构修改与修改结构的重分析,是目前较为广泛的一类动态设计方法。例如:有关结构修改的灵敏度分析(Fox1968年提出),修改结构重分析中用到的基于小参数的矩阵摄动法(Rayleigh为先驱)等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结构动态分析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目前对结构进行动态分析时,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建立模型后,在对结构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模态分析、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分析等等。这种分析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和机床等工程结构的动态分析。
参考文献
[1] 陈新.机械结构动态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北京:机械出版社,1997
[2] 张连山.关于国内抽油机发展趋向的几个问题.石油机械,2003,24(2)
[3] 萧南平.对游梁式抽油机节能问题的探讨.石油机械,2000,25(3)
0 引言
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产品与设备也日益向高速、高效、精密、轻量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产品结构日趋复杂,人们对产品结构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要求越来越高[1]。如何提高系统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机械设计,包括理论设计、经验设计、模型实验设计等方法往往都是静态的,半经验半理论的,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产品动态设计成为现代机械研究开发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 动态分析设计方法的内容及目的
现代机械动态设计是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对机械产品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及与此相关的动态可靠性、安全性、疲劳强度和工作寿命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以保证所研究和开发的设备具有优良的结构性能及其它相关性能。它是一项涉及现代动态分析、计算机技术、产品结构动力学理论、设计方法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新的学科分支,其基本思想是对按功能要求设计的结构或要改进的机械结构进行动力学建模,并做动特性分析。根据对其动特性的要求或预定的动态设计目标,进行结构修改、再设计和结构重分析,直到满足结构动特性的设计要求。机械结构动态设计就是在充分考虑动载荷及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出机械结构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的最优分布参数,使机械结构具有优良的动态性能。
对于机械动态设计来说,其广义目标包括思想目标(I)、产品质量目标(Q)、成本目标(C)、生产周期目标(T)、环境目标(E)、产品售后目标(S)其它目标(O),即IQCTESO等7方面的目标。为了做好产品的动态设计工作,必须具体贯彻前面提出的这些目标,如果在设计中忽视其中的某一目标,就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出现问题。产品动态设计的具体技术目标是产品的全部结构性能及部分使用性能和制造性能,结构性能包括人机安全性、系统可靠性、材质适用性、工作耐久性、结构紧凑性、环境无害性、造型艺术性、设计经济性等;部分使用性能包括工效实用性、指标优越性、运行稳定性等;部分制造性能包括结构工艺性能包括设备维修性等[2]。
2 机械系统动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动态设计的目标是在保证机械系统满足其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使其经济合理、运转平稳、可靠。因此,必须把握机械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比,通过动态分析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来改进设计。
动态设计的原则是:
(1)防止共振;
(2)尽量减小机器振动幅度;
(3)尽量增加结构各阶模态刚度,并且最好接近相等;
(4)尽量提高结构各阶模态阻尼比;
(5)避免零件疲劳破坏;
(6)提高系统振动稳定性,避免失稳。
具体设计时,以上述为基本原则,应根据具体设备的要求,给出动态设计指标。
机械系统动态设计基本工作步骤如下:
(1)建立动力学模型
根据机械结构或机械系统的设计图纸,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或应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如有限元分析)建立结构的试验模型。
(2)动态持性分析
建立出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后,求解自由振动方程得到结构的振动固有特性;引入外部激励进行动力响应分析;进行振动稳定性分析。
(3)动态设计指标的评定
根据机械系统或结构在设计时提出的动态设计原则,对机械系统或结构的动态性能进行评定。
(4)结构修改和优化设计
如果结构的某些指标没有满足动态设计原则的要求,要进一步改善其动态性能,则根据要求改进原来的设计,转到步骤(1)重新开始动态设计,直至达到要求为止[3]。
3 应用实例――带式输送机
带式输送机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系统。其启制动动力学根系涉及到输送带的力学性质、输送机的运行阻力、驱动装置的机械特性、拉紧装置的作用等诸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输送机的运行阻力和输送带的力学性质。根据输送带运动的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建立输送机的连续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对粘弹性输送带进行动力学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解析法和数值解法。带式输送机连续模型的动力学方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组,且包括复杂的边界条件,对其完整的动力学方程进行解析求解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对带式输送机动力学模型的解析主要是通过简化模型来分析模型的固有特性和理想的特殊问题进行解析求解。在实际中大都采用数值求解,通常将输送机连续模型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差分方法得到输送机的离散动力学模型[4]。
4 结论
机械系统动态设计涉及现代动态分析、计算机技术、产品结构动力学理论、设计方法学、稳定性分析、可靠性分析等众多学科范围。机械动态设计方法已成为机械设计人员的一种强有力的设计手段。
【参考文献】
[1]杜留法.机械结构动态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1-0132-02
工程造价审计方法是融合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财务和法律等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并通过众多的工程造价审计单位和造价工程师,在长期的工程造价审计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发展出来的方法体系。工程造价审计部门通过对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进行确定和控制。
一、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的特点
随着科学发展,工程技术、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学、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等理论、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一批新的学科、技术和方法得以创立和运用,如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网络技术、价值工程、经济评价、社会评价等。这些方法和理论在工程造价咨询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奠定了现代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
现代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的特点是:(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重视定量分析;(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重视动态分析;(3)统计分析与预测分析相结合,重视预测分析。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研究事物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方法。它是在逻辑分析、判断推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找出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性,确定事物的本质。在工程咨询研究中,在许多难以用计量表达的场合,定性分析方法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2.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选择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数值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反映一定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来揭示事物内在规律,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计量学、计算机等学科基础之上,通过方程、数学图表和模型等方式来研究事物的本质。在审计工作中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复杂事物进行数据处理,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使问题更为清晰,解决方案更为精确。
(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静态分析是观测和评价事物某一时点状态的一种方法。基于对历史和现状的预测和计算,可以对企业所处的环境状态、项目的效益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价。如项目评价中通过计算静态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等指标,可以对项目的财务效益做出初步的判断。
2.动态分析。在工程造价审计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项目决策评价阶段,要树立动态观念,如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市场供求变化、技术发展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等。现代项目财务评价一般以动态分析为主,主要进行项目现金流量分析,计算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并进行风险概率分析等。
(三)统计分析与预测分析
1.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造价信息进行统计、收集、整理和分析。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经常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渠道,收集大量的统计数据,包括行业、区域、市场、技术、企业等的统计资料和造价信息,从而分析、归纳和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发展动向。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也需要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对投资、质量、进度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计划进行比较,判断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2.预测分析。预测分析是依据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住处,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推测、判断的方法。预测分析是工程造价咨询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投资前期决策阶段。投资项目决策是建立在对未来预测的基础上的,需要对未来的社会环境、产业政策走、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原材料供应、配套条件约束、资金市等进行预测。
二、常用的工程造价审计方法
(一)项目评价方法
1.财务评价方法。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是项目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投资项目财务评价包括财务赢利能力评价和债务清偿能力及财务可持续能力评价。
(1)投资项目的财务赢利能力评价。它是在编制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的基础上、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其方法包括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两大类:1)静态评价方法计算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的评价方法;2)动态分析方法根据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利用折现分析的方法,计算投资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指标的分析方法。
(2)投资项目债务清偿能力及财务可持续能力评价。1)债务清偿能力评价可以通过计算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和借款偿还期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2)财务可持续性评价它是项目寿命周期内企业的财务可持续性评价,是对整个企业财务质量及其持续能力的整体评价,是在偿债能力评价基础上的更大范围的评价,不仅要评价企业借款的还本付息能力,而且还要分析企业的整个财务计划现金流量状况、资产负债结构及流动状况。它是财务评价的重要内容。
2.国民经济评价法。国民经济评价是工程造价审计的重要方法,它要求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从宏观经济的战略高度来评价投资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带来了影响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为投资项目付出的代价。国民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它要求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国民经济参数,分析计算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费用和效益,评价项目投资行为的国民经济宏观可行性。
3.方案经济比较法。方案经济比较是技术政策、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和项目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各项主要经济与技术决策均应在对各种技术上可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对比分析计算,并结合其他因素详细论证、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抉择。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案比较方法有两类: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动态分析方法和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现值比较法、年值比较法、最低价格法、效益费用法。
(二)价值工程法
价值工程是指着重于功能分析,力求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生产出在功能上能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服务或工程项目,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有组织的活动。
价值工程法主要应用在项目评价或工程设计方案比较中,它是评价某一工程项目的功能与实现这一功能所消耗费用之比合理程度的尺度。它是以提高价值为目的的,要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为基础,以科学的技术方法为工具。
价值工程在工程项目评价或设计方案比选中应用,并不是对所有内容都进行价值分析,而是有选择地选择分析对象。其对象是选择方法有ABC法、比较法等。
(三)方案综合评价法
方案综合评价就是在建设项目各方案的各部分、各阶段、各层次评价的基础上,谋求建设方案的整体优化,而不是谋求某一项指标或几项指标的最优值,为决策者提供各种决策所需的信息。
传统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列出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值以及反映其他效果的非数量指法,由专家们论证后由决策者决定或不经论证直接由决策者决定建设项目的优劣。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度,即先确定目标、评价范围、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双重,再确定综合评价的依据,最后选择综合评价方法,做出评价结论。这个工作程序中包括预测、分析、评定、协调、计算、模拟、综合等工作,而且是交叉和反复进行的。
(四)概率分析法
概率分析也称风险分析,当某方案中有关参数值不确定,但知道其概率分布时,就可做概率分析。概率分析是在对不确定因素的概率大致估计的情况下,研究和计算各种经济效益指标的期望值及风险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项目决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选择,更多地用于工程招投标中投标报价的决策。
(五)概预算法
工程概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建设程序和建设项目特点以及建筑产品特点所决定的。目前,我国的各种概预算方法虽有一定的差异,但大体归纳为两类:一是定额计价法;二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在全过程造价审计中主要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1.定额计价法。定额计价法是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颁布的各种工程建设计价定额,结合工程图纸或工程资料,按照工程造价计算程序计算工程造价。它又分为工料单价法和综合单价法。
2.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指由招标单位按照《国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包括统一的工程项目划分和项目编码、统一的计量单位、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根据设计图纸计价工程量并给予统计、排列,从而得出清单。投标单位据此清单,结合拟建工程和企业自身情况进行报价,作为评标、定标和施工合同签订的依据,并据此进行工程造价的结算、决算。
三、结语
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工程造价审计已成为极具重要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但是,由于机制不健全、造价审计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工程造价审计工作领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建议今后在多方面加以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严玲,尹贻林.工程造价导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徐大图.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64-02
一、引言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电子学”课程中最基本的知识点,同时也是最核心的内容。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对这一块知识点的认识比较分散,对共射放大电路几种组态之间的联系不太清楚,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当学到后续更多其他形式的放大电路时更是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对共射放大电路的几种组态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它们的有机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整体分析方法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通常是按照“先静态”、“后动态”的原则,首先画出电路的直流通路,在直流通路里计算静态工作点并验证晶体管是否工作在放大区,只有静态工作点设置合适才可进行动态分析[1]。动态分析时先画出交流通路,再根据求解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图解法或是微变等效电路法进行分析求解。其中图解法一般多用于分析输出幅值比较大而工作频率不太高的情况。微变等效电路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晶体管的特性线性化,建立线性模型,用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晶体管电路[2]。本文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对放大电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改进了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将放大电路的几种组态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对比分析电路,找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优缺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放大电路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1.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图1是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该电路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放大电路。首先必须让学生知道电路中每个元件所起的作用。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放大电路的结构。
其中集电极电源U 通过R 和R 分压后,保证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同时向输出信号提供能量。集电极电阻R 的另一个作用是将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转换为集电极电压的变化,以实现电压放大;隔直电容C 和C 起到交流耦合作用,保证交流信号无阻碍的经过放大电路。
2.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放大电路静态分析是通过计算基极电流I 、集电极电流I 、集射极电压U ,来验证三极管是否工作在放大区。通过对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分析发现该电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由于三极管是一个对温度特别敏感的元件,当温度变化时,将使集电极电流I 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就想到了用基极电流I 来抑制I 的变化,而在电路中只要R 选定后,I 也就固定不变,因此不能稳定静态工作点。所以就引出了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电路如图2所示。
3.引入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目的。图2是无旁路电容的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在该电路中,基极增加了分压电阻R 和R ,发射极增加了电阻R ,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该电路,教学过程中要对比前面的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弄清楚R 、R 和R 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稳定静态工作点的。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如图3所示,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通常情况下,R 、R 参数的选取应满足I ?垌I ,这样就会使得I ≈I ,而B点电位U ≈ U ,几乎决定于R 和R 对U 的分压,而与环境温度无关[3]。这样当温度升高时,集电极电流I 增大,发射极电流I 必然相应增大,因而发射极电阻上的电压U 随之增大;因为U 基本不变,而U =U -U ,所以U 势必减小,导致基极电流I 减小,I 随之相应减小。结果I随温度变化而增大的部分几乎由于I减小而减小的部分相抵消,I将基本不变,达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目的。
四、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的目的是计算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即输人电阻、输出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图4是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从图可以得到其放大倍数的公式如下:
而对无旁路电容的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进行分析后得到其放大倍数的公式如下:
通过对比两式不难发现式(1)的放大倍数的值小于式(2)放大倍数的值。这意味着无旁路电容的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引入能够稳定静态工作点,但它的缺点是使得放大倍数减小了,这对于放大电路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此我们就想如何在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同时又能保持放大倍数不变,于是就有了旁路电容C,其电路如图5所示。在交流通路里R被被C短路,其微变等效电路和图4相类似,得到的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和式1一样。因此,R和C的作用就是在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同时保证了电压放大倍数基本不变。
五、总结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电子学课程中最基本电路之一[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电路结构入手,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将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几种组态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按照“先静后动”的原则,让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放大电路。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轻松愉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士文,{国华.一种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的讨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12):43-45.
中图分类号: U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在技术上的创新日新月益,各种岩土的工程建设也在不断增多,于此同时,滑坡的灾害也越来越显著。基于这种原因,在水土保持领域和地质学领域上,泥石流和滑坡的问题和现象已成为比以前任何时段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的研究课题。
岩质边坡动力稳定分析,以及具体的评价问题,是交通、铁路以及水利水电等工程在开发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难题。因为很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处西部地质构造复杂的高山峡谷地区,这些地区的山势险峻,地形的起伏较大,河流急,有深谷,有些谷峰相差数百米甚至千余米,因此在地震的作用下,很容易导致岩土边坡的整体下滑,因此岩土边坡的安全性非常低,由此可见,岩土边坡的分布和规模,以及破坏模式与岩土边坡的物理特征和几何图形及地理分布有重要的关联。当然也取决于地震的能量,但是坝址区以及库岸大型岩体边坡在动力荷载下的安全更是工程建设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二.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基础
1. 岩石力学基础
(1)应力状态
应力状态的基本概念,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岩体内部的任一断面上有连续分布的内应力存在,单位面积上受力的大小即强度在讨论内力时称应力。应力在断面上的法向分力称法向应力,切向分力称为切向应力。
岩石强度理论
最大正应变理论:最大正应变理论认为试件的最大应变等于在单向拉伸或单向压缩情况下,达到强度极限时的最大正应变时试件就会被破坏。
最大正应力理论:最大正应力理论认为当最大正应力达到相应的强度极限时岩体即破坏时,然而没有改变其余二个主应力对强度的影响。
最大剪应力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认为试件在单向抗压情况下达到强度极限的最大剪应力时破坏。一般最大剪应力理论适用于塑性体。
莫尔理论:材料试件在达到弹性极限之前,试件的强度由分子间的凝聚力的大小来决定,但是超过弹性极限后,材料的强度就不仅取决于凝聚力,也要决定于材料各分子问的内摩擦力,但摩擦力与正应力是成正比的。因此,莫尔提出了极重要莫尔理论,摩尔认为强度除了最大剪应力外,还要由作用在同一点的正应力一起来决定,抗剪强度的大小由正应力直接影响。
2. 地质基础
边坡体的结构、组织、成分、构造、岩体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埋藏条件及所受构造变动影响程度等,构成了岩体的基本性质,岩石内部结晶程度以及晶体间排列接触关系是岩体基本性质重要因素之 一。
上述基本因素的不同,各个岩体就具有了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最后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有的岩体接近了弹性体,有的岩体为塑性体,也有的接近脆性体,但是岩土又是松散体。然而在自然界有一种状态的岩体是罕见的,但是大多数岩体是具有两种状态的,有的甚至有三种状态特性,状态间还可以互相转化。
一般而言,岩体边坡中常常具有裂隙、层理、节理、断裂、溶洞、软弱夹层、空洞、风化层所等排列的不致密等的“缺陷”,如果岩体中强烈的活动比较多的存在着上述“缺陷”时,可能就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和均匀性。岩体则因此呈现出了各方面的异性性质,同时也会剧烈的改变岩体的最原始状态。此外,岩体按照工程地质特性分为坚硬岩、半坚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等五类。
三.岩土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从专业地质学、工程学、测量学的角度对岩土边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只有在对上述两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后,才能根本抓住问题的关系,找出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1. 内部因素
(1)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和类型,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的工程经验可以发现: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和类型的差异是影响岩土边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总体而言,由于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和类型之间存在差异,边坡岩土所承载的内部作用力也略有不同,因此边坡的破坏形式也明显不同。
(2)边坡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对于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构造面的发育程度、形状、连通性、规模、内部填充物成分以及填充的程度等等。一般在同一地质构造下,岩土边坡的稳定性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为其主要是受到边坡倾斜度的影响。
(3)边坡的总体形态
总体形态是在对岩土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时不容忽视的主要内部因素之一,总体形态对于其稳定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在部分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坡顶局部或者大部分裂缝的现象比较常见。这主要是因为,坡顶的张力或者应力过大,会形成对总体不利的形态,这样就会在施工过程中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
外部因素
(1)地震的作用
地震对于岩土边坡稳定性的作用,是在各种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中影响最严重的。这主要是因为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岩土边坡的下滑力一般会急剧增大,同时会使得边坡岩土体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甚至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因而导致岩土边坡表面出现新的裂痕,或者导致原有的裂缝不断扩大,这对构造物的主体结构安全性是非常的不利。
(2)气候条件影响
在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外部影响因素中,气候条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变化、降水多少以及湿度变化等等,其中降水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一般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岩土边坡会产生相应的力学反应或者物理作用,边坡岩土体的内部剪应力也就会不同程度的相应增大或减少,因此会影响到岩土边坡整体的稳定性。
四.岩土边坡稳定性动态分析
岩土边坡稳定性动态分析始于概率统计理论,首次应用到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具体分析中。岩土边坡稳定性动态分析的基本原理为:因为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表现在诸多的方面,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岩土边坡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而且多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的随机变量,所以,在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动态分析中,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将实际考察获取的各种有可能影响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分解为多个样本,并同时利用概率统计原理进行分析,在求出其概率分布和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应用较为先进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求解,最终得出岩土边坡的破坏概率。一般而言,从理论上讲,岩土边坡稳定性动态分析是较为合理的,然而由于现实中可能会受到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随机因素的表现形式多样,故如果不能对岩土边坡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是难以确定各种影响因素准确概率的。
五.结束语
在现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对于岩土边坡的稳定性动态分析时,要考虑到工程项目建设的多元性、复杂性,加之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对于其稳定性的分析,一般也要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分析流程的科学性以及结果的可靠性。此外,随着我国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在岩土边坡的稳定性动态分析中也要尝试应用网络技术,这样能在现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上,逐渐构建出一套规范化、先进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测试和评价系统。
参考文献:
[1]尚毅,郑颖人,时卫民,等.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边坡稳定安全系数[J].岩土工程学报,2002,24(3):343—346
[2]陈强.岩土边坡稳定性研究与分析及综合治理叨.湖南大学学报,2005,(07):59-60.
[3]夏元友,李梅,赵,“良.岩土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发展趋势[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07):16.17.
1.CAESARⅡ简介
CAESARⅡ是由美国COADE工程软件公司研制的一款专门对管道应力分析的软件,与中国长沙优易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AutoPSA7.0各有优劣,CAESARⅡ采用了以有限元分析为基础的专用CFD求解器Ployflow,它能通过使用简单梁为最基本单元建立管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定义系统中的载荷,计算生成系统中的位移、荷载、应力表示结果。更因为它能通过屏幕或表格进行数据输入,形成管系模型,使用方便,计算快捷,受到当今世界工程界的极大欢迎,是目前世界上用户最多的应力分析软件。
CAESARⅡ软件的管道应力分析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两种。静力分析包括:①压力荷载和连续续荷载的平均应力分析;②管道对设备的作用力的分析;③管道支吊架的受力分析;④管道法兰所受压力的分析。动力分析包括:①管道强迫振动的响应分析;②往复压缩机的频率分析;③管道自振频率的分析;④往复压缩机的压力脉动分析。
2.CAESARⅡ动态分析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CAESARⅡ软件可以进行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本文以往复压缩机的管道振动为例进行管道振动的动态应力分析。
管道振动及应力分析主要有管道系统的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静力分析由管道支吊架及法兰的受力分析,压力载荷和持续压力作用下的一次应力计算校核等,动力学分析包括管道系统的模态分析,受迫振动的响应分析等。
根据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直接应力,间接应力和峰值应力。直接应力是由管道的自重,外部载荷和内部压力等直接载荷所引起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直接应力随着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系统的应力分析中,必须首先满足直接应力的许用值。间接应力是由于管道自身的变形受阻所引起的正应力和剪应力,通常具有很强的自限性,由位移载荷(如:热胀冷缩,附加位移,安装误差等等)所引起的,且通过变形协调使应力下降,它具有周期性,它的许用极限取决于交变应力的范围和交变次数。峰值应力指管件局部的最大应力,可能是直接应力和间接应力的总和。
2.1管道振动及应力计算
管道系统振动及应力计算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建立模型、边界条件模拟、分析计算结果。
2.1.1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并输入数据
依据管道系统振动分析的有限元理论,将要分析的管道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俩个节点,将各个单元按顺序输入。输入的数据包括基本参数(如:安装温度,材料牌号,许用应力,弹性模量,泊松比,介质密度,绝热层厚度,管道材质密度等等),管道元件参数(管道元件的形状、外径、壁厚、长度等等),边界条件(管道元件的约束条件、附加位移,管道系统端点的类型,管道系统中的集中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等)。对于往复型压力容器管道系统来说,一般在竖直方向添加+Y方向的自由度,对管道系统的管卡节点,限制与管子轴向垂直的四个方向的自由度。对管道系统所受的激荡力,作为集中载荷的各个受力结点。
2.1.2 CAESARⅡ软件程序运行
数据输入结束,程序自动进行数据检查,对于特别明显的错误,程序会自动返回数据输入状态,并要求重新输入,这样才可以保证管道数据的可靠性。管道分析的第一步是静力分析,软件会对管道自重,压力载荷,温度载荷,位移载荷,风载荷,地震载荷,脉动压力载荷等进行组合分析,对管道进行安全性判断。管道分析的第二步是定义振动参数,需要定义管道系统的激发频率,载荷循环次数和激发力等参数,也会因不同的组合定义不同的参数,参数有些可以设定,有些则需要计算获得。
2.2计算结果分析及判断
完成计算后,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校核。对于管道振动的响应值,必须控制在管道振动的许用振幅之内。
静力校核:σ1≤[σ]h (1)
式中σ1 -管道元件的静应力,kpa;
[σ]h -管道元件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kpa。
如果许用值大于或等于最大节点应力,表示静应力通过校核;否侧,不通过,程序会将相应数据用红色显示。
动应力校核:σh≤σa=f(1.25[σ]L+0.25[σ]h)
式中σh指管道元件的间接应力,kpa;
f指在其寿命内考虑循环总次数影响的许用应力幅度减弱系数,见表1;
σa指许用应力的范围;
[σ]L管道在20℃时的许用应力;
[σ]h指管道元件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kpa。
管道振动对管道的损害,主要是因为振幅的大小和频率。其振幅的许用值及危险值可参照美国普度协会提供的管道振幅的许用值及危险指。另外其他的一些国家也提供了相关的标准。
3.CAESARⅡ动态分析的其他分析方式
除了以上的分析方式外,CAESARⅡ软件还有其他的分析表达方式,比如非线性静力分析(指包括非线性约束如单向约束、导向、限位、窗口等,通过使用关联节点实现更复杂的约束情况的静力)图,谐波分析(指多种频率、相位不同的载荷组合问题),模态分析(包括矩阵反迭态法和子空间迭代法以及后来的叠加法的有限元分析法),反应谱分析(运用在地震载荷、安全阀排气载荷、气锤载荷等冲击性载荷引起的管道振动,可以直接根据有关参数生成反应谱曲线),时间历程分析(持续较长时间通过对振幅等的影响,从而对管道有较大的破坏)等分析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基础参数得到各种有用的分析图形,比较图形进行校核得到最合适的管道设计。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要熟悉它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引入?它有什么用?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那些其他物理量相似或类同?与谁有联系?怎样记忆它?等等。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五)知识结构。
一、进化博弈的基本理论
进化博弈论的研究起源于生物学领域,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动物和植物的冲突及合作,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过程提供数理基础。进化博弈理论结合经典博弈理论及生态理论研究成果,以有限理性的参与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分析方法把影响参与人行为的各种因素纳入其模型之中,并以系统论的观点来考察群体行为的进化趋势。正是基于其在生物物种与种群的竞争进化演变规律分析中的成功,众多学者纷纷将其概念和前提加以修正,将其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来解释并预测人的群体决策行为。
二、进化博弈理论的应用研究
1.社会行为领域
Conlisk利用带滞后项及随机项的离散时间动态来分析参与人是否总是行为的最优者。它假定有“最优化”及“模仿”两个纯策略,其中非最优化者有一个二次损失函数,在此基础上,他寻求一个满足非最优化者损失函数等于最优化者正的常数成本的均衡群体比率,从而得出结论:当群体中几乎都是最优化者时,模仿比最优化策略更合算,因此,群体中非最优化者在群体中最优化者所占比例并不渐进地收敛于1。Peyton Young认为现实中每个参与人都是在前人给定的经验知识基础上选择策略,个人选择策略是一个适应性的学习过程。个体在做出选择时,尽管参与人存在一定的惯性及犯错误的可能性,经过行为的长期进化,这个适应性学习过程也会收敛于一个有效率的传统或合约。Sandholm对个体行为偏好的进化进行了动态分析。Juang从进化的视角研究了规则的进化与均衡的选择问题。Nyborg和Rege探讨了有关吸烟行为的社会规范的深化,并运用挪威的经验数据对结论进行了检验。
2.制度的演化
青木昌彦等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分析了社会经济体制的变迁。他们认为: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并随着经济所处的外部环境与所积累的内部环境的变化一起逐渐地进化。吴炯、彭飞以进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方法为工具解释了公司治理结构演进过程中的“两极化”现象。邱中华等通过演化博弈模型考察委托人和人在委托过程中行为策略的自发演化过程,发现这一博弈过程的所有均衡都是鞍点,从而得出委托人和人之间的监察博弈没有进化稳定策略。Kandori和Rafael运用进化博弈理论研究了两种具有网络外部性的技术之间竞争的博弈过程,提出了解决“花车效应”问题的对策,论证了后发技术取代主导技术的可能性。
3.经济行为的演化
Routledge基于Grossman和Stiglitz提出的经济模型,探讨了金融市场上个体行为人是如何通过适应性和进化学习来发现内生变化并运用这种内生关系的一种学习模型。他通过模仿过程和经验过程来对个体的投资行为建模,而不是运用传统上的显性最优化方法放松关于知识和理性的假设。Cowen和Kroszner利用进化博弈理论研究了在自由竞争易货贸易经济中,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交易媒介的选择问题。罗发友等对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行为构建了鹰鸽博弈、鹰鸽反击者博弈和鹰鸽应变者博弈三个模型,并得出集群内企业创新行为不存在纯策略进化稳定均衡,但存在混合策略进化稳定均衡和行为策略进化稳定均衡,反映了集群内企业创新行为的协同竞争性以及这种协同竞争创新行为的进化稳定特性。
三、借鉴意义
1.进化博弈论从有限理性人出发,强调系统达到均衡的过程而非均衡本身。进化博弈理论是完全摒弃传统理论中非现实的“理性人”假设,直接从有限理性参与人群体出发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动态分析方法,该方法认为经济系统达到均衡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均衡结果依赖于达到均衡的过程。
2.进化博弈论纳入了系统到达均衡的时间因素,有利于决策者控制系统向目标的进化。进化博弈理论的动态分析方法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参与人的决策过程时间及因素互动的时间纳入到其基本模型之中,强调系统达到均衡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决策者控制经济系统使之朝向既定的目标前进,也有利于决策者寻找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系统向意愿均衡转化的因素,使系统尽快达到有效率的均衡。
3.进化博弈理论引入突变因素较好的解决了多重均衡的选择问题,即系统最终会趋于哪一个均衡依赖于系统的初始状态。进化博弈理论的基本均衡概念――进化稳定均衡,描述了当经济系统一旦进入到某一均衡的吸引域内,系统就会对其他的突变策略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J. Conlisk. Costly Optimizers Versus Cheap Imitator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1980 (1)
[2]H. P. Young. Individual Learning and Social Rational.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8
[3] 青木昌彦 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