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43: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档案管理核心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由河南省档案局主办的《档案管理》是北大核心来源期刊,从1996年~2014年连续6届入选我国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在国内档案学领域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越来越大。作者是决定期刊质量的关键要素,而核心作者是期刊质量保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对核心作者进行研究,可反映刊物的用稿、学术风格与研究特色,也可窥视档案学研究的区域性发展水平、研究趋势、关注热点等总体现状。
1 核心作者及发文量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统计来源,选取《档案管理》2006年~2015年共2699篇论文(除去未标注作者论文),共统计出第一作者1334人。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发文篇数最低值可由公式M≈0.749*(Nmax)1/2计算[1],将Nmax =51代入可得出M≈5.35;李文以1995-2005年的M≈5.07。按照取整原则及便于与李文以一文作比较,取值5作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标准,共得到69位核心作者,限于篇幅,本文只将发文量排名前20的作者列于表1。
表1可见,20年间排名前20的作者一直处于核心作者群的有7人,一直排名前20的有胡绍华、刘东斌、吴雁平、管先海。1995年~2005年20位核心作者全部来自河南,其中4位来自高校,其他均来自档案局馆;2006年~2015年20位核心作者有15位来自河南,5位来自外省市,其中12位来自档案局馆,5位来自高校,3位来自企事业单位。该刊经过20年的发展,一是核心作者队伍已相当稳定,既有档案学界的中坚力量、基层档案部门的实力干将,也有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后起之秀,他们对刊物的支持和信赖,对刊物质量、学术特色打造、刊物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二是核心作者群知识结构更合理,既有理论性强的档案学基础研究,也有实践性强的业务工作论述,显示刊物的学术价值不断提高,业务更加接地气。三是核心作者的来源更开阔,已突破河南省作者独霸刊物的情势,说明《档案管理》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在立足区域、面向全国的容纳性上做得越来越好。
核心作者2006年~2015年在该刊发文793篇,占此时期总发文的29.4%,高于10年前的23.2%。说明刊物在培养学术带头人、发现和提携新人,提升稿件质量、培养高产作者群体方面做出了持续努力。
2 核心作者系统及单位分布
表2可见,核心作者主要来自档案局馆和高校。从作者数看,高校占比已超档案局馆,其他单位已有作者挤身核心作者群。从发文量看,档案局馆发文占比44.8%,人均发文量16.9篇,远超高校与其他系统人均发文量8.4篇、10.9篇。与10年前比,作者系统分布更为合理,系统间作者发文量均大幅度提升。
69名核心作者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北、广西、江西、江苏、浙江、陕西、北京、上海10个省市39家单位,地域更广泛,分布更分散,期刊开放性更强。表3可见,河南省档案局,濮阳、开封、南阳市的档案局和郑州大学、郑州航院是发文重地,汇聚了众多档案学研究人才,科研实力雄厚。10年间,中国人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发文量剧增,说明高校正成为档案学界科研的重要支撑,中国铁物等单位作者挤身核心作者群,一方面说明该刊对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研究的关注不断增多;另一方面说明企事业单位档案学研究者的科研能力在逐步增强。
3 核心作者合著度分析
论文合著率及平均合作强度是衡量作者合作程度的重要指标,合著率指合著论文量占论文总量的比率;平均合作强度=总合作人次/合著论文量+1 [2]。有40位核心作者存在合著情况,总合作数153篇(档案部门、高校、其他合作篇数各为60、82、11),总合著人次405(档案部门、高校、其他合作人次各为150、173、82),平均合作强度3.65(档案部门、高校、其他平均合作强度各为3.5、3.1、8.5)。为便于比较,表4列举了10位高产作者合作研究的总体状况。10位高产作者的总合著量60篇,总合著人次200,平均合作强度4.33,高于平均合作强度3.65。从总体来看,10位高产作者的平均合作强度较之10年前均有提高,由1.17升为4.33;从系统分布来看,10位高产作者所属档案部门、高校、其他的平均合作强度分别为2.94、3.29和5.15,明显高于1995年~2005年平均合作强度,即1.46、1.33和0。说明作者间合作越来越密切,有部门间、同行业不同单位间的合作[3],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互助合作,还有“档案界”网站针对档案基础问题或业务展开的讨论集锦。可看出刊物在推动档案学研究的互补性和合作度方面做出了明显的努力,但目前机构内部合作与导师挂名带学生的居多,提高研究合作度、挖掘群体潜力和智慧仍是档案学研究者的努力方向。
4 核心作者发文被引情况
69位核心作者的793篇论文中,有49位发表的文章不同程度地被引用,占核心作者数的71%,总被引篇数为198,总被引频次为674,人均被引频次13.76 次,篇均被引频次3.4次,均高于1995年~2005年15位核心作者论文被引用、人均被引频次7.47次和篇均被引频次1.78次,其中刘东斌、海、傅荣校、丁华东的文章被引频次均在50次以上,被引14次及以上的数据详见表5。说明10年来《档案管理》的影响程度和社会知名度明显提高,所刊稿件质量明显提升,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增强。
4.1 作者自引分析。刘东斌、吴雁平、李兴利、程训方、王茂跃、倪代川和王新才7位核心作者存在自引现象,共30次,作者自引率为4.5%,高于比邦兹和斯奈德统计的社会科学文献自引率3.4%,低于1995年~2005年该刊作者自引率8.9%[4],其中刘东斌自引频次为19,位居第一。说明7位作者研究实力深厚,在该刊发文具有研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4.2 期刊自引分析。17位作者进行了期刊自引,共130次,期刊自引率19.3%,略低于1995年~2005年15位作者的期刊自引24次,自引率21.4%。虽然19.3%的自引率高于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7.5%的自引率,但与自然科学主要期刊30.44%的自引率仍有较大差距[5]。其中,刘东斌、海、王茂跃和刘子芳期刊自引次数分别为46、15、15和10,位居前列,反映出该刊在用稿和选材方面较稳定,载文具有一定关联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和特点。
5 核心作者发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情况
2016年5月通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获取2006年~2015年间该刊被转载的文章68篇,69位核心作者中有22位作者34篇论文被转载,分别占核心作者人数的31.9%,发文总篇数的4.3%;而1995年-2005年有10位核心作者18篇论文被转载,占核心作者人数的20%和发文总篇数的3%,说明10年来核心作者论文转载率已有较大提升。其中,1995年~2005年10年间,刘东斌、刘永和海转载篇数分别为5、3、1,占发文量百分比分别为17.8%、13.6%、10%,除刘永外,其余两人的转载占发文比均高于2006年~2015年的数据,详见表6。
6 结论与探讨
20年来,《档案管理》作为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一直在我国档案事业中发挥着引导和核心作用,将来也肯定会创造出新辉煌。
《档案管理》作为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在保证向河南省作者适度倾斜前提下,可打造“大区域”研究特色带,成为国内其他区域特色研究融入度不断提高的更加开放的期刊。
【关键词】
高职;学生档案;就业服务
管理好、利用好高职学生档案,对于促进高职毕业生更快、更好地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我国高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普遍效率不高,在高职毕业生就业活动中的作用也并不明显,且学生档案的利用率相对较低。究其原因,主要与高职学生档案收集不全、形式化严重、内容单一、利用价值偏低等因素有关。这直接制约了学生档案价值的发挥,乃至影响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
1.树立以就业服务为核心,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学生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成才,帮助学生就业,因此,要提升学生档案管理成效就要首先树立以就业服务为核心的工作理念。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充分沟通来了解他们需要知道学生的何种表现、何种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不断改善和调整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手段与内容;其次,学生档案最终要为学生所用,因此高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结合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节奏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学生档案的收集、管理、开发与利用工作。
2.丰富学生档案内容,提升档案参考价值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的内容主要有:招生录取材料、大学生入学登记表、成绩表、奖惩文件、入党入团材料、报到证存根、体检表等,总的来说档案内容较为单一,参考价值偏低,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能力、素质、道德品质、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很难通过学生档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应丰富档案内容,扩大档案信息的收集范围。对此,首先要强化对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公益活动的记录,以及学生贷款信用信息的收集,以更好的反应学生的道德素质与个人修养;其次,除记录学习成绩外,职业院校学生档案应更重视专业证书的取得情况的录入,以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对此,学生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将学生获得的各种技能证书、上岗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信息收入档案中;最后,应将学生在校期间所受的处分及处分的撤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这样一方面能使档案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在校经历,另一方面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危机行为起到显著的遏制作用。
3.强化学生档案挖掘,提高档案利用率
高职院校学生入校后,其档案经学生档案部门的整理后就被归档入柜。从入学到毕业,档案材料虽会不断补充,但在选拔干部、用人单位招聘时,往往很难真正派上用场,这使得学生档案资源长期闲置浪费,老师与用人单位均不能通过学生档案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学生的素质与特点。且高职毕业生面试和就业时,学校的档案通常很难真正发挥作用,而学生自己携带的简历,用人单位又不能完全信服,可见学生档案的有效利用率是较低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档案管理中,应强化对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心理状况评估的信息的挖掘和收集,并将其及时纳入学生档案范畴,在学校教师、用人单位需要了解学生时及时向其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材料,以提升学生档案的有效利用率,在强化学生档案资源开发的同时减少其闲置浪费。
4.强化人员教育培训,提升档案管理成效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有限,这就使得高职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此背景下,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依托于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档案管理队伍。因此,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必须在牢固树立以就业服务为核心的工作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对此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以就业服务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学生档案管理理念进行积极宣传,使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真正意识到学生档案的利用价值及其对学生就业的深远影响,自觉地将自身工作与学生未来的就业联系在一起;其次,要积极利用各种培训教育途径(如专题讲座、专业知识竞赛、专业素质考核、继续深造、外出学习等)不断提升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信息化管理技能,为学生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改制院校档案部门应积极引进高素质档案人才,不断为高职教学档案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为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思路、新方法,为更好的服务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造更多可能。
5总结
综上所述,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树立以就业服务为核心的高职学生档案管理理念,是帮助高职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尽快走上理想工作岗位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持职业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于金霞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忠英.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15(1):84-85.
[2]秦捷英.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与建设,2011(5):17.
学校档案是学校办学历史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德、能、勤、绩等的真实、全面的反映,是彰显和维护学校自身权益的重要工具。因此,各类学校必须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让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为学校的成长发挥它特有的功效和作用。笔者认为,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下。
一、深化认识,高度重视
学校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思想文化的圣地。学校的自身形象、价值观念、学校精神、学校先进人物榜样力量的延绵不断地传承,学校档案起到了重要的载体作用。为此,学校领导要从讲政治中的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提升高度,以身垂范,组织学习,广为宣传,并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之中,努力让全体教职工增强建档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和维护学校档案工作的良好风气。
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是逐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学校领导要牵头负责,根据本校校情,针对学校档案的收集整理、有效管理、合理利用等环节,认真制定和落实各项制度,如《档案室工作职责》、《档案室管理制度》、《档案人员工作职责》、《档案资料收集员工作职责》、《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制度,并责成学校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和指导资料的收集、分析、筛选、整理、立卷、归档等建档工作。同时要求各处室档案资料收集员负责本处室档案资料收集,做到职责明确,整理有序,归档及时,确保学校档案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精通业务,爱岗敬业
要提高学校档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不仅要有一批政治素养高、理论知识广、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档案管理人员,而且要求他们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确保档案的绝对安全。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办公室要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档案管理员,各处室要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档案资料收集员,办公室与各处室形成工作网络辐射,齐抓共管,团结协作,保证学校各种档案资料整理的齐全、完整和及时。对于年轻、熟悉计算机操作且热中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教师要选拔重用,并逐步培养成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骨干。此外,对档案管理人员要适时进行培训学习,让他们的思想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与时俱进。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档案管理队伍,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绩立功,尽快成长为档案管理的行家里手,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设施齐备,操作规范
要搞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设备设施建设尤为关键。学校一定要把档案设备设施建设作为校园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校规模和经济状况设置档案管理办公室、档案借阅室、库房以及管理过程中所需的防盗、防潮、防霉、防蛀、防火(消防)、调温和通风等设施,尽可能做到“三室分开”,即档案库房、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与档案借阅室分开,至少要做到档案库房独立。对于音像、实物、电子材料等特殊而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要设立专门库房,确保它们的保存质量。此外,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象机等设施已是当今社会档案管理工作中必备的工作工具。
在具体操作中,档案室对已收集回来的各种档案资料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按学校档案保管的规定,对各处室档案资料收集员送回的档案资料整理立卷,然后登记入库。(2)档案室要定期全面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分管领导,确保档案安全。(3)重视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归档时,还应归档相同的纸质文件,即“双套归档制”。要求归档的电子文件做到:一是齐全完整;二是真实有效;三是格式规范;四是一式两(三)套;五是经过整理,要附《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4)认真做好档案统计、补充、销毁等工作。
五、挖掘潜能,保障服务
学校档案管理的初衷和归宿是它的服务价值,利用它来正确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切不可流于形式,整理一些毫无价值的劣质档案,也不能将大批优质档案资料尘封在档案库中。为了充分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职工用档意识的培养,让大家认识到,正确用档就是在提升自我素质和提高工作效益,就是在为学校的进步发展做贡献。其次,为了更好地开发学校档案的服务潜能,必须健全和完善档案的检索工具,如汇编《学校档案检索目录》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开通校园网,这样既方便了教职工对所需档案资料的查寻,也为社会各界了解认识学校建立了“绿色窗口”。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利用更加高效的方式提升我国档案信息管理的效率是保证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最主要措施,只有摒弃传统的、陈旧的方式,优化管理方式,才能够对档案信息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这样一来,才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的改革形势走向正轨,从而促进社会该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给我国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为什么要融合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知识经济建设模式越来越完善,对于科技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保证档案信息管理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最关键的就是融入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只有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档案信息管理更加完善。知识参与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利用知识的力量不断壮大经济建设才是未来社会最主要的发展核心。所以说,将档案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相互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在这种融合的形势下,才能够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保证档案信息管理更加完善和全面,才能将档案信息管理作用发挥到最好。由于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流程比较长,方式使用也比较落后,因此对于信息管理价值不高,要想保证实际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就应该将其与知识管理融合起来,这样的发展方式才是解决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问题的最主要以及最现代的方式。
2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融合的可行性
2.1从档案信息属性的角度分析。档案信息管理主体主要是知识数据,但是一般来说,档案信息是多重属性的。从档案信息属性角度分析,档案能够将原本分散的、无形的知识进行有形的记录,从而能够直观地表现在人们眼前。由于知识管理内容和档案信息管理内容是相同的,同时,两者都有特定的管理对象,因此两者之间可以融合,从而可以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2从知识管理的现有研究成果分析。知识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带动着我国管理体系的完善,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力度已经逐渐提升,正是由于知识管理方式得到创新,所以对于现代化档案信息管理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而现阶段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建立更加完整的管理机制。选择合适的管理内容作为管理对象。最后是在确定管理对象之后,有针对性的实行管理。实际上知识管理所拥有的条件已经达到文章中提到的管理条件,这也使得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的融合有了保障。
3知识管理对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
3.1知识管理可以完善档案信息管理职能。知识管理其实就是档案管理革新的主要表现。知识管理可以影响到档案管理的全部流程,不同的流程选择的管理方式不同,但是对于档案管理来说都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当档案管理工作中增加了知识管理之后,档案管理的内容都明显的不同,甚至在工作方式上都出现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对实体档案上,在过去对档案管理的时候,主要的管理内容就是实体档案,但是在转变管理内容之后,实体档案的管理减少。现在更多的是对档案的利用。而且管理的技术也变得先进,使用高科技管理档案,使得管理方式走向智能化。
3.2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对组织中及组织间的工作流程与程序进行的分析和再设计,其既是知识管理的要求,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结构将从传统的直线型向扁平式转变,管理的中间层次将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将形成一个由中心的管理者统一领导和指挥的组织。同时,对信息技术高度依赖和应用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推动了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对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应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即把文件档案看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文件连续体。打破过去文件工作与档案工作的界限,实现企业文件档案一体化,在业务流程上进行统一的设计。该流程包括文件从产生、运转、归档、永久保存或销毁的全过程。这种新的业务流程有助于加强文件、档案的知识管理,同时强化了对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4知识管理可以强化档案知识智能化服务意识
工作人员在管理档案的时候,对于工作的质量也是有要求的,而采用知识管理的方式就是保证工作质量的一种方法。信息化是档案进步的前提,有了信息化档案才能管理才能更进步,而且网络也是档案管理转变的主要因素。增加知识管理可以让档案管理的管理内容更全面,还能放档案的服务性质明显上升。因此在对档案管理的时候要使用现代化的技术,包括网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档案的智能化水平。
5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的管理水平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为了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就要让管理人员就有较高的素质,现阶段制约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档案的管理采用知识管理以及信息管理,而这种两种管理方式都是档案管理方式创新的表现。但是这两种管理方式对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必须具有现代的管理知识,同时能够对管理学有一定的了解。保证其在管理的时候,对业务熟练。而且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结合在一起,也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知识管理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为档案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而且让管理人员具有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激发管理人员的内在潜能。通过这种管理也可以让档案管理人员尽快的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为客户提供服务。所以说,档案管理必须要进行知识管理。很多人员在利用档案资源的时候,格外重视对档案中历史信息的利用,这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发挥的不明显。
6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论述,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出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正是由于社会的进步会不断促进我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这方面工作的改革,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知识时代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以及知识,帮助社会经济建设能够更加顺利的实施和开展。档案信息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表现。要想提升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一定要更加大胆地对模式以及理念进行创新和变革,从而能够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可以长久发展。
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是真实反映高职院校在人事活动中所形成的档案文件,它集中体现了教职员工的个人履历、岗位晋升、道德品质、学历内容、工作业绩等档案管理文件,它集中以文字、表格以及其他记录形式进行整理收集。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充分要求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人事档案工作服务于组织人事部门,谋求其在高职教育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的指导性作用,积极探索高职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功能。
一、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的核心价值
在高职院校中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它取决于人事档案管理彰显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对于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和行政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妥善保管和归档教职员工的个人信息
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履历、升迁、考核、学历、资格培训、专业技能等个人信息,它是对于教职员工学习、工作和成长的真实反映,也是对于教职员工在学院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德才表现。目前,我国的社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很落后,教职员工的档案管理都是依托于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记录与保持的。同时,人事档案管理能够真实地反映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业绩考核、科研奖励、职务升迁等信息,这样就为高职院校的各部门竞聘人才和岗位流动提供了依据,也凸显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价值。
1.2凸显教职员工的个人价值和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的新高职院校大多是从多个中专院校合并而来,高职教职员工大多是从旧的院校转化而来,在应聘和竞岗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通过笔试、面试和复试等层层筛选,而人才选拔的重要依据就是人事档案记载的个人信息。档案信息中记载的教职员工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个人履历、学历证明、学术记录和科研成果,可以真实反映一个人的专业水平、教研能力和敬业精神;档案信息中记载的职务变迁和任职经历,可以真实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业务能力。高职院校的领导者通过全面衡量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材料,可以充分了解员工的成长履历,也可以充分掌握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人员招聘和岗位晋升提供重要的人事参考数据。
1.3辅助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行政管理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技术教育,高职院校的规模日渐庞大,所涉及到的专业科系也越来越多,这就给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当高职院校开展一系列的岗位考核、职务晋升、工资调整、岗位轮换和奖金发放的时候,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建立起一套严谨、系统和科学的考核方案,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真正符合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在院校开展一系列的行政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人事档案的归纳和总结,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职员工人事档案基础资料的不断总结和完善,从而能够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佐证,也能充分满足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需要。
二、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新的社会形势和发展需求下,在高职院校开展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凸显人事档案管理的核心价值,需要保证档案材料的严谨性,提高档案管理员工的岗位素质,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
2.1加强科学引导,强化档案材料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也对于人事档案的搜集和整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过程中,档案是高职历史的积累,人事档案工作是为高职院校的行政改革和教育改革提供服务性、建设性的工作,而其基础就需要强化档案材料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开展完善有效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政策,深化对于高职院校干部的履历、升迁、考核、学历、教学培训、专业技能等需要入档案材料的认真搜集,做到准确无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收集与人事档案有关的各种材料进行鉴别筛选,做到档案材料取之有据,存之有物。在搜集整理、鉴别筛选过程中,对不符合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材料及时进行更正、退回和销毁,手续不齐全的材料要退回原部门进行补充和完善,充分确保档案材料的手续齐全,材料完整,保证档案材料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2.2提高科学管理,提高档案管理员工的综合素质
档案材料真实地反映了高职院校的人事状况和组织架构,它也是高职院校历史演变的见证,这样就对档案材料的安全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也对档案管理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非常严的要求。首先,我们的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硬件设施上加强档案室建设,每个部门都要配备专门的人事档案专柜,人事档案室应该独立健全,认知做到防火防盗、防尘防潮等措施。其次,我们的高职院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事档案意识,将人事档案纳入到全面了解和选拔党员干部的工作轨道上来,提高人事档案的人员编制,也充分改善人事档案员工的工资水平和生活状况。最后,档案管理员工需要充分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多与兄弟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沟通和交流,充分学习先进的人事档案管理技术,倡导和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绩效的提高,从而为全面开展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3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
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我们也步入到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电脑多媒体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已经越来越深入到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它体现在人事档案资料的输入,人事档案材料的调阅和整理,也体现在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它满足了档案调阅管理的便利,节省了档案存储的空间,保证了档案保存的安全,也方便了学院各部门、兄弟单位之间的调转和便捷。
通过倡导档案实体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人事档案的电子版,可以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其突出表现在两点:一是可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资料的原始文件电脑化、数字化,这样可以及时保存和归档档案资料,能够充分保护人事档案纸质载体,真实记录新建高职院校的人革和岗位升迁,充分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减少材料的人为磨损。二是把数字化的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化,从而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化、资源化和信息化,实现教育体系内人事档案信息的接收、归纳、传阅和共享。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不断涌现,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进一步加剧了高职院校内部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压力的大增,针对这一现实状况,我们的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开展切实有效的归纳、整理和保持工作,实现人事档案的有序流通和共享,真正实现人事档案在高职院校管理中应尽的责任,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参 考 文 献
现在计算机普及,计算机的应用也渗透到各个领域,计算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进人们生活中的?从国际的角度上看,从第三次科技革命后,计算机开始发展,但我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计算机行业才开始走进大众视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进入电子管理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如此。而在信息时代下的纸本档案如何管理也需要得到重视。
1 电子档案管理是必然趋势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是用纸本方法进行管理,记载档案信息也是通过纸和笔,档案上的资料都是人一笔一划写上去的,也体现了档案的价值,在那个时代,没有先进的技术,一切都要靠人力物力来解决,纸本档案也和当时社会相适应。但是,在电子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纸本档案就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节奏,档案管理创新管理模式采用电子档案管理方式,电子档案管理方式和传统的纸本管理方式相比,电子档案具有优越性。电子档案管理方式有很多优点,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纸本档案的时代,查阅档案信息需要大量的时间,消耗人力物力,而现在,查阅档案信息一般在电脑上操作,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电子档案管理和纸本档案管理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历史的变革,同时也是时代的进步。虽有有了方便快捷的电脑档案管理,但是传统的纸本档案管理也不能放弃,而且还要管理的更好。
2 电子档案的管理措施
2.1 优化电子文件管理流程
每一件事情在发展过程中都是按照顺序进行,档案管理的相关活动也要按照相关顺序完成,电子文件的管理流程和传统的手工管理文件流程不一致,不是对手工流程的模仿复制粘贴,要有电子文件的特点,善于利用计算机的处理系统,高效的处理数据文件,要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效管理流程。
2.2 建立文件处理系统
文件管理是文件处理系统的核心,文件处理系统直接决定着电子文件的技术特点和管理问题,而最后解决方法也要回归于文件处理系统上。在完整的电子文件处理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文件管理,文件处理对于管理电子文件起到重要的作用。严格来说,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是一个制度,在这个制度下,进行文件处理与管理工作。文件管理系统也是电子文件管理活动整体的承担者,能保证文件管理顺利进行。同时在进行电子文件管理时要建立一套科学标准的管理制度。
3 电子档案管理和纸本档案共同发展
电子档案符合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纸本档案相比,有着独一无二的优越性,但是纸本档案也有独特价值,并且这种价值是电子档案无法替代的。要想了解纸本档案的价值,首先要了解档案的价值。档案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档案是在社会历史发展变化下而产生的,档案通过多种的形式记录历史的发展,为学者研究历史提供有效的资料;档案也是当代社会真实的反映,记载社会的发展节奏和发展规模,记录档案的工具有很多,并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档案是一种记录工具,因此具有记录属性,同时档案也具有原始性,记录的原始信息是无法替代的,在信息时代下纸本档案的作用减弱并逐渐被电子档案取代,但是,纸本档案的价值仍存在,纸本档案的价值不会因为纸本作用的减弱而消失,具有原始价值还具有法律效力。纸本档案的存在意义重大,我们要学会保护和管理。
4 对纸本档案的保护和管理
从纸本档案资料管理开始,档案管理系统是一种全世界通用的系统,即使现在己经被电脑给取代了,但是对纸本资料的管理还是需要加强,对它的管理和保护仍然十分重要。基本上,传统纸本档案的管理有十三个步骤:点收~整理~登记~分类~立案~归件~编目~装订~调卷~清点~防护~转移~销毁。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把上面的十三个步骤缩减成六个步骤,即:收集、分类、归档、装订、调阅、销毁。即便缩减成六个步骤,也完全可以把纸本档案管理好,只要我们按着这六个步骤实施下去,就基本上能保证该档案的完整性,剩下的便是物理保护。人们知道纸本档案是由纸张、纸材料、字迹三者结合在一起的。它的寿命与内外部诸多因素和保护环境条件有关,就其内部因素来讲取决于形成档案的材料、保存条件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外部保存环境条件,包括借阅人员的爱护和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也就是说外部保护环境,例如档案储存的温度、湿度、阳光等都很重要。档案库房的管理一定要严格按照档案库房管理的国家标准执行。工作人员不能只注重库房温湿度,而忽略了室外温湿度,室内室外温度湿度要每日对比,认真做好记录,最好是将每日温湿度记录做成趋势图,以便分析和掌握最适合档案保管的温度,从而延长档案存放寿命。另外阳光每日照射时间也要很好地把握,光线不能直射档案纸本,否则会加速档案老化。档案需要阳光但不需要强烈的直射阳光,光线强烈时一定要加防护窗帘遮挡光线。库房一定要通风良好,通风良好也是保证档案不发霉退色的前提之一,纸本档案的保护与管理重要的一条就是责任心。作为一名良好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很重要。在档案保管过程中,如果档案保管的外部环境良好,而缺乏责任心也是不行的,工作也不会做到位。要知道一旦这项工作有所闪失,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档案具有原始性和唯一性。档案工作人员要具备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对于火灾、洪水等灾害要防患于未然;对于四防安全工作(即防火、防电、防盗、防自然灾害)要做到深入细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一旦发现,也要有处理事故的能力,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条件下,档案部门应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建立电子档案系统,更加全面科学的管理档案。在如今,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电子档案创造的价值引起人们关注,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就要建立更有效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但是在发展电子档案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的档案管理,传统的纸本档案管理也具有社会意义,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情况下,电子档案管理和纸本档案管理要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二、新时期高职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1、加强宣传、提高档案意识
长期以来,高职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可有可无,在资金、办公场所、人员配备上投入较少,影响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科研人员不愿意配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不能及时将科研成果进行归档,一些职能部门也不愿意将材料送交档案部门,造成很多珍贵的档案材料积压或者丢失,导致高职档案管理工作进展缓慢。部门师生也认识不到档案的重要性,甚至不知道档案室的具置。鉴于此,高职要加大对档案重要性的宣传,提高高职领导、师生的档案利用意识,一方面高职可以利用学校网站、校园广播、校报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广大师生中间普及档案知识,改变人们对档案工作的神秘感和陌生感。另一方面,档案室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讲座和培训,让广大的师生学会如何利用档案、如何查询档案资料,充分发挥高职档案的价值。
2、推进高职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信息化时代,高职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和工具,在部分高职,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档案管理部门的设备严重不足或者老化,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服务器等都十分短缺,高职档案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为此,高职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从档案资源的产生到归档都进行计算机操作,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一体化,实现一次输入、反复利用的效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让档案管理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更深度的档案产品开发,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同时,为方便利用传输和联网,可以将馆藏一些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文件,以机读目录、卡片。通过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密集存贮和快速检索功能,这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另外,档案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将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公布在网上,提高档案服务的广泛性,同时也是带动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的有效方法。
3、培养合格的高职档案人才队伍
高职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适应知识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高职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开发和培训力度。一是通过继续教育来解决档案管理人员知识老化的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职档案管理人员存在严重的专业性不强、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培训可以让档案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前沿知识,了解高职档案管理的最新理念,掌握档案管理的先进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胜任当前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请一些专家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也可以组织档案人员参加一些档案工作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可以选拔优秀的档案工作人员到高职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更新老化的知识,回来后可以起到帮传带的作用,让更多的档案工作人员从中受益。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高职可以将继续教育与职称进行挂钩,鼓励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档案服务意识和能力。
4、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高职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只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就会最大化的提高高职档案利用的效率,实现高职工作的应有价值。广大的高职师生是高职档案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了提高档案资源开发的针对性,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调研用户对档案的需求,加强与科研部门、教务部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从而确定档案资源的开发的主题和内容。在档案资源开发的前期,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加强各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不断丰富档案资源数据库,为后续的档案资源开发提供基础。同时,在信息化社会,高职师生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单个高职档案室的信息资源产品难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因此高职应该加强对其他高职和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联合其他高职进行档案资源产品的开发,不仅弥补了高职档案管理部门人力不足的难题,也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编研质量。另外,高职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以采取与校内外科研部门、经济部门等跨系统的横向联合方式,来共同进行档案信息编研开发,使开发出来的产品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5、拓展服务方式,提高服务主动性
1医院实现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加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作为一所医院,最主要的工作当然还是治病医人,只有在自己的本质工作上做好了,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信息化建设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可以较大地跨越医院的管理工作,极大的改善医院与患者的关系。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建设不仅是使档案信息全自动化,而且极大地推进了交流信息与档案管理的医疗内部机构的发展,保障了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够无障碍,在管理档案信息的安全方面也能够得到保障。因为信息化建设下的医院档案管理融合了现代化管理手段,还在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中,融入了更加先进的管理查询档案方法,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能够及时进行更新和接受,对医院患者的服务品质与工作效率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从而提高整个医院的品牌形象与工作效率。
1.2体现了高层次的医院管理水平医院的管理水平高低体现了医院的整体素质高低,提高医院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是身为医疗事业主要组成的医院必须重视也必须做到的。随着社会的科技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也不断地扩大了我国各医疗机构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规模,提高了各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医院在档案管理上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方式是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不仅可以提供机遇和可能性给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而且还能够重新将医院的业务进行组合,使医院在医疗工作方面能够更加深入和了解,从而在档案数据信息方面为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1.3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医院档案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实行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话,不仅提高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方式,而且还可以大幅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般而言,一名合格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方面进行提升,在医疗工作的专业素养方面则需要培养处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信息化建设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和素质方面会有更高一层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以上两点基础素养外,他们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素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基本的网络技能,从而能够在运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真正进行实践操作,信息化建设的医院档案管理系统还要求其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注重细节问题,避免在管理医院档案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严重错误。
2医院实现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2.1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一所医院而言,它的规模再大、建筑楼再高、外观再美观,医疗器械再先进,也比不上一所医疗水平足够高的医院,因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的医疗水平。由此可见,医疗水平对一所医院的重要性,与其医疗水平相适应的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对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医疗水平再高的医院,只有低水平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也不能够将它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上去,影响医疗水平持续进行提升的主要还是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只有在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上打好并打稳基础的医院,才能够将及时的医学参考信息和临床医疗信息传送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医学参考信息和临床医疗信息等这些都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信息,使这些重要信息得到了保障,那也就是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了保障。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者的整体职业素质和个人素养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为他们提供信息化实时的档案管理信息,才能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他们在先进信息化管理中的业务水平和医疗技能。
2.2上级进行决策的必需品将所有患者的相关档案信息进行实时录入和永久保存是信息化建设医院档案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些重要的患者档案信息为上级领导在进行决策时提供了数据方面的基础。当上级领导需要进行相关制度决策时,就可以自行通过网络虚拟通道下载相关档案信息,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能确保上级领导在下载档案信息的同时进一步检视和查询相关患者档案资料。上级领导还可以根据下载的相关档案信息资料,拟定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在相关政策制度方面进行更加科学的布局和决策,信息化建设的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为上级领导提供了决策方面的参考和指导,是上级领导进行医院发展决策的必需品。
2.3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相比起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只需要进行计算机系统操作,从而对珍贵的档案原件进行了保护,并且改善了各类医疗档案文件资料的归档方式,在整合、检索和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时候,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也会更加的方便和快捷,它使整个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模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二、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技术作用的综合产物。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就是指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信息输入、组织、控制、输出以及调控等进行对应的操作活动的总和。是档案管理机构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以及社会各个方面提供档案信息与服务的工作体系。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利用网络化对档案进行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为核心,在工作过程中将扩大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统一的档案管理模式、制度体系,尽量利用先进、可适性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档案管理行业的相关信息资源加以充分利用,逐步形成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以达到加强对信息档案的收集、组织、存储、统计、应用与编研的目的。同时,提高现代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为企业的管理、生产、经营与科研提供种类齐全、形式多样、内容客观的真实性档案服务,为档案的信息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档案的信息化以及档案利用的信息化。
三、信息网络环境下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途径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任何档案管理环境下的能动资源,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信息网络环境下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首先,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逐步改变相关人员的工作观念,提高其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以及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利用水平的意识,使得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完成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其次,应该加强工作人员信息技术的学习,尤其是相关应用软件的学习和培训,提升其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的相关操作能力,争取尽快实现信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再次,档案管理部门管理者还要认识到适当加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档案管理人才的投入,培养专业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为信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员保障。
(二)加强档案管理部门间联系,实现档案的纵横共享
信息网络时代,人们产生和使用的信息量在迅速增加,这使得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信息量得以迅速加大。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任何一个档案管理部门都不可能利用其自身的力量对所有知识、信息加以收集、组织、加工、存储和应用。所以,各个部门之间要彻底打破传统的各自为政管理方式,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并形成一个相对网站的档案信息网络,通过统一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出档案的整体优势,通过将所有文献汇总、形成联合目录,最终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可以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形成各自资源的共享,便于信息搜寻者能够通过更多的途径获得更加广泛、丰富的知识、情报。另外,利用所建立的联合目录,通过网络化管理方式,使得各个档案管理部门能够重复挖掘出潜在的资源,有效的实现了档案资源的互补,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的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不但很好的缓解了存储空间拥挤、资源利用紧张等问题,而且还使得档案馆更加专一,系统性更强。
(三)重视信息反馈,促进信息的深层次挖掘
信息反馈方法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信息反馈工作是多方面的,不但可以在所有档案管理工作者与档案管理信息之间形成反馈,而且还可以在信息使用者与信息之间形成反馈。档案管理人员在将反馈得到的信息综合整理之后,得到一份完整的信息反馈报告,利用该报告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为后续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供更加科学、针对性更强的依据。
(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与防护意识
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具有足够的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层层把关、严格管理的方式,避免出现档案资源人为破坏的问题。由于计算机网络自身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尤其是个别企事业单位,其对信息安全的要求较高,加之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没有重视病毒的防控,直接使用免费甚至是盗版的防病毒软件,这些都个档案的信息安全埋下了隐患。在档案信息系统的网络病毒防御、计算机安全机制保障过程中,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全面的查杀,通过升级反病毒软件、更新病毒库、设置在线防御体系等方式,提高系统的抗病毒攻击能力,能够随时防止网络病毒入侵和人为攻击。常用的措施包括使用身份认证、数据备份以及防火墙等措施。同时,还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方式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也由传统的管理方式向数字档案管理转变。国家档案局所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档案信息化建设要适应国家信息化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中,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 档案数字化即数字档案,是指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传输、存储和利用的文件。数字档案是人类社会真实活动的数字化记录,是办公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必将深刻地改变档案工作的面貌和信息环境。[2] 那么,数字档案具有什么特点呢?第一,数字档案需要以计算机等设备设施为载体。第二,数字档案信息具有高度共享性。第三,数字档案具有可变性,易丢失性。第四,数字档案存储方式多样性。
二、对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字档案的出现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数字档案作为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通过将需要存档的分散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起来,并通过网络实现对资源的利用和共享。目前,“无纸化”办公正在广泛推进和普及之中,办公自动化为数字档案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积累和吸收数字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科学地应用有效的设备和资源为数字档案提供保证。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社会生活的广度和宽度,这也使得档案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面对庞大的档案管理任务,实施数字档案既能降低纸质档案的高额成本、减少档案存放的空间、减少档案管理人员数量,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还能方便对档案资源的查阅和共享,防止档案资源的大量闲置和浪费。
三、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直以来对档案的管理都是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纸质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对我们而言还属于新鲜事物,面对这一新事物,我们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和可借鉴的做法,因此,在实践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时常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时存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很多单位在实践数字档案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其正确的认识和系统的把握,总是对数字档案心存芥蒂。为了顺应上级数字档案工作的要求,在积极实践数字档案的过程中,又将电子档案以纸质的形式进行了一次传统的归档管理,这就造成了很多重复的、不必要的劳动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数字档案的大力推广应用和档案资源的共享。二是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不兼容给归档带来麻烦。由于二者的不兼容,时常造成办公自动化所产生的电子文档等资料需要转换格式。三是电子档案由于随时能够修改,动态记录档案信息,所以,很难像纸质档案一样根据规定和其价值确定保存时限。四是数字档案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由于数字档案需要以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等为依托,而计算机可能会受到病毒侵袭、黑客攻击,这就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问题成为关键。五是数字档案的利用意识淡薄,造成了档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很多企业工作人员对数字档案缺乏正确的意识,未能适应数字档案给其查阅带来的方便,常常因没有纸质档案而放弃对资源的利用。
四、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针对数字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为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是为数字档案建设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数字档案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软件开发、档案资料筛选、电子扫描录入、系统备份、档案系统管理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需要必要的软硬件设施为保证。因此,需要为数字档案提供所必须的软硬件设施为物质保证。
二是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自动化办公系统的有效衔接。针对企业中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充分衔接的问题,建议在查询接口程序中增加查询档案资料功能, 实现与现有的财务系统OA 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的无缝集成。[3]
三是大力推广数字档案,防止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并存。数字档案是适应档案信息化客观要求的新鲜事物,必须大力推广。同时,为了防止“双套制”的存在,需大力推广数字档案,防止二者并存带来的资源闲置和浪费。
四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满足数字档案人力需要。信息时代进行数字档案管理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高水平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水平,因此,需要通过开展培训学习,大力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以满足数字档案对人才专业素质的客观需要,更好地胜任数字档案管理工作。
小结
总之,档案信息管理数字化是适应档案信息化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对于提高档案的规范性管理、实现对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积极推广档案管理数字化进程,将档案的社会价值得到最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