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01:32: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优秀教师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强化课堂理论教育、营造浓厚德育文化育人氛围、开辟独具特色的网络专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途径,以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教学,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承载着文化内涵,孕育着先辈们的思想精髓,传递着育人价值,与现代德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对于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修养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与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
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和思想孕育的结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育人功能,具有永不褪色的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它们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理念,往往代表着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具有引导、凝聚、促进和激励青少年向善、求真、至美的功能。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具有强大激发和推动作用,有利于青少年走向社会助力其成长成才。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既作为一种无形的强大驱动力量,为各种德育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同时又作为道德文化的有机构成,成为青少年健全人格与道德素质养成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加强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观的教育和培养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一,可以激发青少年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忠、孝、仁、信等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和转化,自觉掌握有关中华历史文化道德知识,有力地推动道德认识与道德意识转化为个人道德信仰与道德行为;
其二,可以规范和调节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促使青少年养成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青少年自愿自觉地去履行道德信念和道德义务;
其三,可以激励青少年不断去追求高尚的道德行为目标,传播道德文明,实现人生理想价值,以此来达到自身的充实完善。因此,在学校德育中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观教育,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史、院史、学科历史和杰出人物史等传统文化资源,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内在关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德育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功能上的契合、内容上的契合、载体上的契合。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而德育又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二者都具有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包括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等。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导向功能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重要启迪。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抱有坚定的相信,对某种事物笃定的追求,从而不断实现目标。人不能没有信念信念,没有理想信仰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就等于失去精神支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无数有识志士艰辛跋涉和不断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寻找国家富强途中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蕴含着从诸子百家到新中华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英雄人士的理想信念。青少年思想、道德、人格、品质等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理想信仰的支撑,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侵染。例如,在儒家文化中有“克己、礼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文化观念,都可以纳入到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范畴。中华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发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之所在,是其基础、源泉,可以不断激励和推动青少年孜孜不倦地追求心中之理想目标。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囊括的爱国主义内容为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提供重要借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华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们共同进步的精神支柱。从中华优秀传统的古代教育家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的爱天下之宽广胸襟,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忧国忧民精神,再到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度责任感的宏论以及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忠报国情怀和坚贞不渝品格,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英雄主义精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爱国主义精神品质。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大力予以开发、挖掘、整合进而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倡导的躬体力行为加强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提供重要示范。强调自我的反躬自省、身体力行和亲身体验,是中华古代社会的重要传统,而且形成了丰富的人格道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榜样示范作用,从孔子老子提出内省修养方法和见贤思齐的带头作用,到职业领域方面要求青少年积极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职业道德,再到家庭方面要求青少年主动倡导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邻居、男女平等等家庭美德,在学校要积极提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尊敬守法等个人品德。这些基本德育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求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所体现,比如,社会公德方面儒家文化强调“仁者爱人、恻隐辞让、富贵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理念和思想,都渗透了人们如何做人做事的伦理思想和道德精神。像这些思想理念,对加强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具体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现实路径
作为青少年德育主阵地的学校来说就是要转变德育观念,树立现代德育理念,可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网络媒体、社会实践等途径,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来提高青少年思政针对性实效性。
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中。常态化思想道德教育必不可少,但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如组织学校专家、教授、学者编写有关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辅教材,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入课堂;编写一些与《中学思想品德课》、《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相匹配的校本传统文化资源教学案例集。
在教学中,可努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中华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图文并茂、立体化、多层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铭记于心,使得抽象的文化理论知识转化为一种形象生动和易于学生接受的知识体系;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体验感悟教学结合起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教育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青少年头脑。
2. 积极营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的校园德育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阵地。通过课余文化活动举办对青少年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更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纯洁思想,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举办各种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博物馆之春、读书、讲故事和“发现身边美”学生微电影作品展播、寻找身边道德榜样了解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脉络;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进校园大型诗歌朗诵竞赛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和感受中华文明的浩瀚和瑰丽;可邀请传统文化领域德行高尚、治学功底深厚、对传统文化经典了如指掌的文化名家和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聘请或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者开展讲学讲座;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撰写心得感受让学生在浓厚的校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丰富的物质文化氛围中受到浸润和感染。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6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6年7月30日前
五、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6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6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将参评论文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 。
4.电子邮件格式要求:邮件主题请写:学校+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名请写: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全文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1.5倍行距。在发送电子文档前,请删除论文中的学校名称和导师姓名,以及页眉、页脚及致谢页中有可能涉及学校、导师、作者本人的相关信息。
六、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6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1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1年6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朱家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系)、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系)、郑健成(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周世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1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原则上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两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1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论文同时以电子文档方式发送至,请在主题栏标明“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字样。
七、评选和奖励
1.将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1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省略”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省略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来到舒兰市实验小学,两行醒目的大字首先映入眼帘:“为儿童编织幸福的童年,为多彩人生奠定基础”,这是舒兰市实验小学的办学目标,也是胡海英校长一直追求的教育理想。她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秉承传统,发展创新,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不断致力于小学的教育研究,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确立了“主动发展,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她审时度势、开拓创新,明确了“建设现代化新型小学”的发展目标。仅几年的时间,舒兰市实验小学一跃成为了全省名校。
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是校长之魂。在对学校管理上,胡海英注重发挥教育管理中的“四性”,即校长的“主导性”、教职工的“参与性”、教代会的“监督性”、教学管理的“主体性”;注重坚持“规范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即:以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来推动和确保学校的“规范发展”;以科研提升和文化引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来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特色,在特色中形成文化,从而打造出一所优质学校。学校成为首批全国课程改革实验校,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市素质教育先进校,吉林市课改示范校,连续两年被评为舒兰市创办特色学校标兵校,仅2006至2007年间,学校共获得集体荣誉49项。
名师荟萃,教海弄潮;激扬文字,书写人生。目前,舒兰市实验小学云集了全市一流的师资,由省骨干教师、吉林全天候教师、市名师、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面向全市选拔的名师组成,其中,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占11.42%,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82.85%,地区级以上优秀课任课教师占42.85%。学校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以上达55%,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基本功娴熟,综合素质过硬。近年来,学校教师中有190余人次在市级以上大奖赛、优质课、基本功比赛中获奖,有90余篇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在鼓励教师的同时,胡海英自己也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成果:仅2006年以来,就有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有34篇文章公开发表或出版,她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师德先进个人,吉林省“三八”红旗手,吉林省科研型名校长,吉林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骨干,吉林市特级劳动模范,吉林市优秀教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优秀实验管理者等多项荣誉,最近,又获得了市“十大杰出女性”荣誉称号。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儿童编织幸福童年”,是胡海英一直追求的教育目标。她从“教学生六年,想学生六十年”出发,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真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坚持“主动发展、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创造实践能力。在她的亲自指导下,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养人文气韵,增家乡意识、植时代精神”的提高性社团活动,成立了“少年体校”、“雏鹰艺术团”、“蓓蕾文学社”、“星火科技站”等有代表性的社团组织,同时下设相应的特长小组,为培养学有特长的学生创设了展示自己才华,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近年来,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各类奖项1850多人次,从而使学校实现了吉林省艺术特色校,吉林市双语教育研究先进校,吉林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于一身的龙头学校。
“互动式”校本培训模式,是指为提高广大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而产生的培训模式。本文从“形成协作团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拓展协作领域,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寻求专业引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三个角度探讨“协作――探究”校本培训模式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两个中心”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提高育人质量为中心.
“三个结合”即校本培训与课程改革结合,校本培训与科研结合,校本培训与课堂教学结合。以科研为先导,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
“四个特色”一是迁移教研活动特色;二是教师发展共同体特色;三是参与式培训特色;四是教师梯队成长特色。为此,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做好日常培训工作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 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构建迁移教研活动模式
逐步实现从家长制课堂向生态型课堂转变,从被动消极课堂向积极主动课堂转变,从批评式课
堂向鼓励性课堂转变,从狭隘课堂向广阔课堂转变,从“传道、授业”性课堂转变为师生生命成长课堂。
1.教研活动前全体教师参与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听评课,全体反思重建新的教学活动。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
2.组织开展课堂教学交流,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每学年上期组织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开设示范课或研究课(通过录像资料以教研组为单位做好解剖分析)同时组织其他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下期组织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大赛。
3.重视资料收集、整理、实现资源共享。每个教研组至少安排1名教师负责收集、整理教研课改信息。
4.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方针,加强对外交流。
二、以科研为先导,成立教师研究共同体促其快速发展
这三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市、区名师较少。为了促进拔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我校依托课题成立教师发展研究共同体。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自愿参加报名,由课题组长担当研究社团团长,定好计划,自主发展。学校提供引领和后勤保障支持。每年外派学习和培训,采用多种措施吸引教师参与活动中来,收到良好效果。
三、参与式校本培训,教师成为“舞台”主角
聘请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及外出培训教师开设讲座交流经验。而后又延伸至间周一次的每个教研组活动内部,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又发挥其幅射带动作用。我们还组织教师收集整理教育教学资料,先后出版了多本校本培训教材。
四、实施“12345”工程,加快梯队教师培养
“开放”:即实行月末教师课堂开放周活动。
“带动”:为促进梯队教师迅速成长,学校将从榜样示范,骨干示导两方面给予带动。
①学科权威带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在人格、师德、教学各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旗帜作用,带动教师发展。
②骨干教师带徒:实施层层“一帮一”互助结队拜师,手把手带动青年教师成长。
“鼓励”:即从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梯队教师尽早成名。
①鼓励教师勇挑重担,在岗位津贴、评职、晋级、评优、年级管理考核奖等方面均向挑重担的教师倾斜。
②鼓励成名成家:构建青年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制度,每年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座谈会,对优秀青年教师进行表彰;每年对青年教师论文进行一次评比奖励;每年对青年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突出者予以奖励;每年评选一次学生、家长最满意的教师活动,并予以表彰。
③鼓励大胆创新:梯队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尝试,大胆试验,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搭台”为促进梯队教师成名,学校从以下四方面为教师成长搭台。
①搞好常规教研活动,上好各种示导课、研究课、汇报课。
②学校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评优大奖赛。
③推举优秀选手外出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④搞好读书交流,练就深厚理论基础。
“把关”:即从五个层面把好关口,尽可能形成对于梯队教师良好的评价机制。
①“教师入格关”;
②“拜师锤炼关”;
③“自修进进取关”;
④“考评出格观”;
1 书法:各种风格体例的软硬笔、篆刻作品均可,规格自定。
2 美术:各种风格流派、各种技法、陶艺、雕刻作品均可,规格自定。
3 摄影:题材风格不限,彩色黑白均可,规格自定。
4 音乐:表演(含舞蹈)、器乐、声乐均可(初赛作品寄送光盘)。
二 组织与参赛要求
1 参赛一般由学校、班级或青少年宫、培训班等集体组织参加(至少10人,每人每项限交1至2幅作品),由负责老师按大赛统一参赛表登记清楚,在作品右下角贴上大赛统一的参赛作品签并填全内容,寄送大赛组委会。(参赛表和参赛作品签可从中国青少书画网下载)
2 学生每幅(件)参赛作品交30元评审通联费。教师参赛每幅作品交50元评审通联费。参赛费由组织者通过邮局统一汇款,个人参赛者可以直接投递、单独汇款,勿在信封内夹寄。
三 大赛评奖办法及奖项:
本届大赛分初评、复评和现场决赛三个阶段。
初评:学校和分赛区(点)先组织初评,按大赛要求统一寄送参赛作品及初评结果。
复评:由大赛组委会聘请资深编辑、专家组成复评评委会,按幼儿组、小学组、中学组、大学组、成人组对稿件进行严格、公正的评选,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和教师辅导奖(按学生最高奖项颁发,每幅作品只限一名辅导教师)。参赛作品每月评一次,收到作品和汇款一个月内寄出获奖证书,每月成绩在前八名的作品免费在《小学生生活》中发表,作者和辅导教师每人会获得一册样刊。
决赛:大赛组委会按照一定比例在复评获奖作品中评选出入围参加决赛的作品。2013年5月给入围参加决赛的选手寄发获奖喜报和邀请函,以此确定7月下旬来北京参加现场决赛的资格,大赛组委会将在北京针对现场决赛的单位和个人举行颁奖仪式,聆听著名书画家专题讲座、观看难得一见名家的现场挥毫、作画交流互动。
1 学生奖项:金、银、铜奖(颁证书及奖牌)
全国十佳小书画家(颁证书及荣誉奖牌)
文心雕龙杯2013才艺之星(颁证书和奖杯)
2 教师奖项:全国艺术教学优秀教师 (若干名)
3 单位奖项:全国艺术教学优秀学校(若干名)
全国艺术教学优秀培训单位(若干名)
全国艺术教学优秀校长(一名)
4 决赛选手颁发《小学生生活》杂志社小记者证。
四 说明事项
1 参赛作品当月评奖,收到稿件和汇款7个工作日寄发获奖证书,主办单位官方网站《中国青少书画网》每月公布获奖名单,择优在该网站发表。
2 获奖作品择优在《小学生生活》等主办媒体上发表,作者和辅导教师每人会获得一册样刊。
3编辑出版《文心雕龙杯全国书画才艺大赛优秀作品集》,参加决赛的学生每人赠送一册。
4所有参赛作品一经获奖即视为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有编辑发表、出版发行等专有使用著作权。
5 参赛稿件一般不退,教师作品如要求退稿,须另支付邮寄费。
6 教师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
7 稿件截止日期:2013年5月31日
投稿汇款地址:北京市朝阳区100025信箱141分箱 张瑞香 收 邮 编:100025
咨询电话:010-61509104(兼传真)
1.以“教师建设年”为依托,不断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新形式
为了不断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新形式,我校领导班子在认真学习新时期新阶段《教师职业道德纲要》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县两级师德师风建设要求,以开展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年”、“班主任建设年”为依托,多种形式强化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时,通过教师自我总结和民主评议等方式,认定教师的师德是优秀、合格还是不合格,并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教育整改。为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我校还针对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不符合师德要求的现象,如教师违规补课、违规收费,教师收受家长钱物,对学生施以体罚以及仪表不端、谈吐不雅等违规行为,突出了“两个建立”和“三个结合”。“两个建立”即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体系,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一方面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引导教师写师德修养日记,建立优秀教师事迹备忘录,积极促成教师队伍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强化师德建设的外部机制,学校在领导班子、各处室负责人、各组教职员工等三个层面中设立行风监督员10人,其中学生和学生家长占一定比例;在建立这两套机制体系的过程中突出知与行相结合,统一步调与基层特色相结合,树立师德典型和查处违规行为相结合的方针。此外,我校还公布了各部门处室的师德师风举报电话,以最大限度地对师德师风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查处。
2.以科学完善的制度为载体,全面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新标准
几年来,为全面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新标准,我校出台了以下五个标准:
2.1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标准。即教师必须有全面的质量观、科学的人才观、教育创新观、现代教育价值观、现代学生观,还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会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成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2.2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标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热爱科学、精通业务、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注重效果、科学检查、更新观念、改革创新。这是我校教师职业道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2.3教师的语言道德标准。我校教师语言道德修养的具体要求是:思想正确、以理服人、情真意切、以情感人、准确生动、引人入胜、礼貌文明、为人楷模等几个方面。
2.4教师的交际道德标准。我校教师不但要求思想高尚、业务精良,还要有广泛的社交能力,讲究社交道德。具体内容是:能正确处理课堂外与学生、同事、领导以及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许多方面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要求做到热爱学生、平等待人、尊重家长、密切联系、团结同事、善于协作、社会交往、公正无私。
2.5教师的个人生活道德标准。我校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明确提出了教师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精神充实、作风严谨、仪表端庄、文明礼貌、举止文雅、以身示范。
3.以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支撑,营造特色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新氛围
我们知道,良好的学校声誉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一所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和好评离不开良好的校园师德师风建设,同样,凭借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支撑,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就会越浓厚,师生就会多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学校这几年来,共获得“全区教育文明单位”、“市级优秀常规管理学校”、“全市优秀质量管理学校”等多种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使学校的办学魅力越来越大,学生、家长和社会不断认可。在这种条件下,学校果断采取了以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支撑,营造我校特色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新氛围,为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4.以独特的论文传播为抓手,及时宣传师德师风建设新成果
为进一步加大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激励教职工以良好的形象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工作实践,全面展示学校教师新形象,为全面促进学校提出的“管理上档次、质量上水平、服务增效益、整体上台阶”的工作目标顺利实现。这几年来,学校又进一步提出了“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氛围抓教研,以独特的教研论文传播为抓手,及时宣传师德师风建设新成果”的师德建设和教研教改新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学校出台了具体的工作制度。一是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报道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报道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分别由校长、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办公室和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副校长及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由校办公室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全面加强对教职工撰写师德师风建设论文及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二是学校实行教研论文及宣传报道按处室下达基本任务制度。每年年初,由学校办公室向各处室下达宣传工作任务,各处室组织教职工在当年度完成。学校对各处室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奖惩。秋季学期时间为9月1日--12月31日,春季学期为1月1日--8月30日。每学期期末各处室将完成任务情况及稿件或材料原件和两份复印件上交到办公室,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进行统计,将复印件汇编成册存档,并将奖惩情况计算到处室相关人员,报学校领导小组批准后发放奖励(各处室上报的稿件必须是宣传学校教学教育改革经验的文章或论文,否则不计奖励。)
在以上措施的作用下,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师德师风建设论文研究成果累累,自2009年以来,我校共结集教师论文集6期,共收集高质量有价值的文200多篇,其中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有20多篇获国家级奖并在重点刊物上发表,有35篇在省市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5.以广泛的交流沟通为纽带,不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新发展
多年来,环江一中不断创造条件,发挥优势,不断加强与校内校外的交流沟通,努力争取教师员工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寻找发展自我、超越别人的平台。一是规定校内每年度按春秋学期开展两次全校性的师德师风交流评比会;每季度组内职工小组交流一次;每月个人自我反省一次。学校规定,教研组和教职工个人每次交流都必须有详细的书面汇报材料。二是以“请进来”或“走出去”的形式,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县内外兄弟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互动交流活动。目前,我校教师队伍不断成长成熟,20多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园丁工程培训,此外,我校每年都有多位教师被评为全校、全县、全区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师德师风模范个人。
后语:智慧要用智慧去启迪,人格需靠人格来塑造。教育是事业,需要我们献身;教育是科学,需要我们求真;教育是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经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师德师风水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教师队伍正在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事业光明大道上阔步前进。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简朴而庄重的师徒结对仪式,有6名今年来到我校的青年教师向11位有经验的老教师拜师,让新教师能在走上教育岗位的起步阶段就得到有效的扶持和帮助。
学校实施师徒结对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打造优良教师群体。目前我校教师队伍正处在新老交替时期,补充的年轻教师给学校带来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但是年轻教师经验的匮乏同时也会制约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学校工作的开展,今天拜师的6名青年教师都从校园走出时间不长,你们学历高、知识新、上进心强,短短时间里,你们用自己的实际工作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同行的认可,你们代表着学校的未来,你们发展了,学校的发展也就有了保障。因此,采用师徒结对这种形式,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新教师师徒结对会,也是落实县教育局教研室、人事科的工作布置,那么怎样把这项工作做好呢?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行动、在于实际内容,真正做到求真务实。我们要创造性开展工作,“师徒”联手共同来充实它的内容。下面我代表学校就师徒结对工作向各位提几点要求:
1、作为指导教师,你们责任重大,一定要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我想这是我们老教师(相对来说)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这次我们选定的11名师傅都是学校教师中道德修养好、教育教学技能高并乐于承担扶持青年教师成长的,每个青年教师有两名师傅,一名侧重于师德的培养,一名侧重于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指导教师,传什么、帮什么、带什么,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我想指导教师一要带德,二要带才,三要带教,四要带研。
--所谓带德,也就是使自己的“徒弟”具有良好的“师德”。德为师之本,师者须德高。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师德高尚,这是灵魂,也是前提。要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领会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我们还要温习《城关一小教师誓词》。
--所谓带才,就是要对“徒弟”进行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有德尚需有才,德才兼备才是人才。德是人之根,才是人之果。
--所谓带教,就是指导“徒弟”的教学工作。教师首先应该是教书育人的行家。应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它包括组织教学;确定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和实现教学目标;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和板书设计;布置作业、练习及指导学习方法;组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竞赛辅导、培优补差;以及与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密切配合,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培养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但最为重要的是教育教学实践。指导教师要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听课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所谓带研。就是指教研和科研。如果说教学能力好比是教师的躯体,教研、科研能力就是教师的双翼。我们的教学工作只有插上翅膀,才能从地上飞到天上,在广阔的教育教学天地里自由翱翔!
2、做为年轻教师:一要老老实实做“徒弟”。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工作。要多听课、多思考、多改进,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不能照搬照抄,要学会扬弃,在继承老教师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条件创造性实施教育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努力追求自身教学的高品位。 二要确定发展目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尽管每一个教师的情况不尽相同,但优秀教师的成长道路有较相同的轨迹,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为自己确定发展目标”作为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讨论和研究。
(1)为自己的定一个明确的职业目标。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时间长久性,为自己定一个职业目标,实际上是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发展目标。比如“三年能成为校内优秀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自己工作的满意率(喜欢率)超过百分之九十”等等,这样的定位不管高不高,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自己明确的目标,但有一点,学生喜欢、家长满意是一个好教师重要的标准。
(2)为自己的学科专业定一个发展目标。学科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部分,这也是当教师的“看家本领”。如:校内公开课、学期教师论文、各级优质课评比、校内外竞赛辅导,再到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名师等等。学科专业发展目标是给自己明确的教学水平目标,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地形成并刻意地追求。
1、农村薄弱校工程建设有效推进。我区在全市首家启动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工程,年,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五套班子及区直部门挂钩帮扶农村薄弱校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两年多来,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农村薄弱校建设实施方案,全区共投入资金1975万元,购置电脑1570台、课桌椅7000张,铺设塑胶操场11个,农村薄弱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逐步健全城乡教育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五中等18所城镇学校与31所农村薄弱学校实行“校对校”对口帮扶。去年5月日报教育版用较大篇幅以“给农村薄弱校输血——区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介绍我区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举措。
2、农村学校校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按照上级部署,紧紧抓住新一轮校舍抗震改造新机遇,采取了抓排查、抓规划、抓鉴定、抓建档、抓调整、抓手续、抓推进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有效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年,西厝中学教学楼等9个校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年,我区把校安工程建设纳入区政府本年度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48个项目,重点推进十二中学生宿舍楼、青山中学综合楼等42个农村学校校安工程项目建设,目前18个项目竣工,24个在建。年建设47个项目,其中农村学校占42个,今年秋季,十二中学生教学楼、实验综合楼,龙桥洋西小学教学楼,霞林街道中心小学教学楼,下黄小学教学楼等大部分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3、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成效明显。按照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要求,先后投入资金1200万元,为东沙中学、东海中心小学等13所学校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塑胶跑道,完善办学条件。目前13所学校已通过标准化学校省级验收。同时,完成东沙中学、柯朱中学、西厝中学、常太中心小学、青山中学5个卫生校园建设。
4、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取得成效。投入资金200万元,购置电脑300台和一批电化设备,完成东沙中学、西厝中学、东海中心小学、十二中等12个信息技术教育试点的建设,全区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得到提升。今年要继续加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投入力度,促进18个新信息技术教育点的建设。
今年要继续推进农村学校42个校安工程项目建设,分解区财政200万元专项资金,为农村薄弱校添置电脑、课桌椅、铺设塑胶操场,改善农村薄弱校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今年要完成33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至2013年,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均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
二、着力解决城区教育规模“大”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学校扩容方面成绩突出,全区校园面积新增305亩,校舍面积新增25.79万平方米,学位新增3000多个。重点推进城区学校扩容改造工程建设,五中新校区学生食堂、体育馆、学生公寓、运动场、看台、教学楼1建成投入使用;今年8月所有项目全部建成,实现五中与三中校园互换,促进三中办学规模扩大。文献中学南、北教学楼,南门学校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区第一实验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棠坡小学升格为区第二实验小学;正在筹建华林学校、文献中学新校区(园中学)。逸夫实验幼儿园新校区已完成主体建设,幼儿园与小学剥离,扩大逸夫实验小学办学规模。城区学校扩容建设后,有效解决文献中学、南门学校、逸夫实验小学等校班生规模过大问题。
三、着力解决农村学校资金“缺”的问题
1、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一是统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年度始,我区实行城乡和农村统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农村小学每生每年由原来280元提高到350元,农村初中每生每年由原来420元提高到550元,每年增加农村教育经费410万元,确保教育经费持续均衡增长。二是清欠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年度,我区对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进行全面普查,全部清欠了19所中小学校债务,投入清欠资金1323万元。三是倾斜农村薄弱学校经费。年度,投入资金945.65万元,专项用于薄弱学校设备购置和校舍维修。四是积极鼓励民资捐款助学。2008年以来,全区多渠道筹资达3000多万元。年、年春节期间,东海、灵川两个沿海镇发扬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利用民营企业家返乡过节的有利时机,召开多场新春联谊会,募集资金达1200多万元;十八中以校庆为契机筹资312万元,这些资金专项用于校舍安全工程建设。
2、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一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生学杂费。年度,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近4万学生受益,共补助免除学杂费资金900多万元;二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年度,免费提供农村中小学生教科书共19844人资金182.1万元。三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年度,对2207个寄宿生补助生活费72.47万元。同时,全面启动“免费营养早餐工程”,确保农村寄宿生每天“一杯豆浆、一个鸡蛋、一至二个馒头”。四是减免“一、二女户”贫困高中学生学费。年度,共对239人“一、二女户”贫困高中减免学费,减免资金6.14万元。
今年,要继续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财政安排上,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认真落实年校安工程配套资金,确保48个项目有效推进。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和贫困家庭、低保家庭子女“两免一补”等优惠扶持政策。继续教育经费按教师工资总额1.5%—2.5%核拨,有效落实教师培训专项资金。重视职业教育,教育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兴学,营造浓厚的捐资助学氛围,弥补教育发展所需经费的不足。
四、着力解决学校布局“劣”的问题
以“校安工程建设”为契机,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拟在农村四个学校设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文件,撤园头小学并入园头中学,设立园头学校;撤青山小学并入青山中学,设立青山学校;迁建常太中学并入常太中心小学,设立常太学校;撤濑厝、埔柳、隆兴小学并入埔柳中学,设立埔柳学校。同时,投入1123.5万元,迁建华一中心小学,华一原校址并入十二中,扩大十二中校园面积。资源的整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合理配置,资源共享;实现了中小学教师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防止了校舍重建出现闲置浪费,节省建设资金近千万元。
五、着力解决队伍建设“差”的问题
着力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干部和教师队伍。
1、出台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文件。年,区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建立交流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改善教师待遇等多项措施,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促进了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提升了我区师资素质和能力。每年暑假,组织实施中小学校级干部绩效考核,由副局长分别担任组长,从区教育督导室、进修学校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考核组,对中小学校级班子进行绩效考核,加强了对校级班子的管理。
2、本科生首次进偏僻小学任教。精心组织、周密布置,实施师范类毕业生公开竞聘考试,三年来择优招聘师范类毕业生198人,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任教,年本科生首次进偏僻小学任教,有效解决农村紧缺学科教师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和学校无法开齐开足课程的问题。
3、支教挂教31个薄弱校。落实支教制度,安排43位中小学教师到农村薄弱校支教;组织公开课、学科教学观摩近80场次;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及部分区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25人次;16所城乡学校实施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互访;区教师进修学校对口支援31个薄弱校,这一系列活动有力促进农村学校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提高。
4、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给予偏僻山区教师每人每月150元、山区教师每人每月100元、普通农村教师每人每月30元的津贴,调动农村教师积极性。今后要持续增加农村中小学中、高级职称职数比例,切实调动基层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倾斜农村教师评先评优。隆重举行教师节表彰大会,有60多名农村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受到表彰,同时邀请受表彰的农村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观看庆祝教师节暨建国六十周年大型晚会《放歌教育》。出版《教育探索》一书,其中收入27篇农村教师论文。同时,鼓励农村教师踊跃参加“教育论坛”、说课大赛、课件制作、优秀论文评选以及教学公开周和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今年要开展全员性远程网络培训、举行名师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举办第七届“教育论坛”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做好“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优秀论文等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区教学质量,争取高考中考再获丰收。
六、着力解决教育管理“软”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21-01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趣联想,积极探究,为高效课堂的成功奠定基石。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情境因为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我曾经听过一节有关计算的练习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从上课伊始的第一关到临近下课的第九关,学生一开始还兴致高涨,到最后一关时,已经索然无味了,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个同学,大部分同学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是工具,我们应该看到其工具的本质,而不是光看表面。
2.设置悬念,激趣探究
数学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令人深思"。例如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3.捉住亮点,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他能想老师所想,有甚者能想到老师想不到的。如:我在给学生上《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竟然将每一个问题都轻松的转化为他们最能理解的元角分问题来进行大小比较。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4.以旧导新,趣迁铺路
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老师提问: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 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5.激趣观察,构建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如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投影显示三角旗、三角板后,并提问:"红领中、小三角旗、三角板,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6.精彩故事,激趣联想
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