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特征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4 09:43: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供应链金融的特征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供应链金融的特征

篇(1)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企业绩效;影响

引言

供应链金融中各个部分是紧密联系的,包括企业的物流,还有资金和信息流方面。它的每一个节点所具备的效用是不同的,这些具备特殊功效的节点相互连结,提升了单个节点的功能,达到一个整体的功效。整体功能性,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上,有着很大的作用。这个系统同时具有目的性,降低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和所有其他环节一样,是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

1研究理论基础

1.1供应链的概述

供应链的概念,最初是在美国成立的供应链协会定义的,它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帮助供应商提供生产资料,为消费者提供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整个一系列过程。供应链环节涉及产品的生产流通,涉及的内容包括生产、批发、零售以及客户终端,同时它还涉及到物料、信息和资金,是一个重要的增值链。

供应链上的节点,不是由单一的企业或者企业类型所构成的,针对这两层定义上来说,供应链是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同时供应链是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而不是和企业相分离的,它是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的。企业中的其他职能部门,与它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的效果。并且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企业也需要不断变化,因此要求供应链金融必须是动态的。供应链的成员繁多,其中的交叉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供应链对于企业的绩效,可以给出相关的信息、资金、企业绩效共享节点,产生共同的增值效应。

供应链包括推进式供应链和拉式供应链两种。推进式供应链,是以生产制造基点,作为商品的主要出发点,从供应链上起始环节,即供应商来提高商品质量,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而拉式供应链则是以客户为出发点,为满足客户需求,从而使得整个供应链上有了整体利润空间。直线型供应链则是使得每个节点间,都是相应直接对接的,这种动态的联盟。而相对应网状的,就是一个节点相对于多个节点。

1.2供应链金融的概述

供应链金融指在整条供应链上,为客户提供各种包括原材料供应,到最终产品使用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系统的资金融通。供应链金融是有其相对应企业资金流,对应的网络结构、业务流程、管理要素等交互而成的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构架。

供应链金融中各个部分是紧密联系的,它的每一个节点所具备的效用是不同的,这些具备特殊功效的节点相互连结,提升了单个节点的功能,从而达到一个整体的功效。整体功能性,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个系统同时具有目的性,降低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和所有的企业环节一样,是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的。供应链企业间为了共同的利益,对整个企业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诠释,是以互利互惠为目标的。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求供应链金融随时随地,能够因地制宜,快速反应,提出高要求。它包括四个部门,有财务、服务,企业内部流程和学习发展等方面的评价。

2 供应链金融的不利影响

2.1供应链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社会信息化的普及,使得计算机技术全面覆盖了整个企业的绩效流程,提升企业了绩效操作技术,包括电子数据互换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等企业绩效信息化的使用。由于本身企业的各种局限性,导致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中,使用得不够高、精、尖。而信息化在整个供应链间的连结,占着重要的比重,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能让企业的企业绩效方面竞争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2.2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首先不确定的就是事情的时间和特征还有状态,是不可能预知的,是存在不确定性的。这些不能确定的问题,是企业绩效和信息流出现的障碍,是与企业的各个节点相互关联的。供应链上的供应者和各个厂商,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了供应链上的风险概率增大的状况。供应商主要是由于货物的供给、质量等等问题,使得消费者的服务质量降低。制造商的表现如机器问题等。客户变化的不确定性,包括需求量、需求的多样性、产品周期等,都是不确定值。需求信息的不同,容易引起这种供应链上的不稳定性。整个层级链上的合作,也是不稳定的。当企业与银行交流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企业资金出现断裂的情况发生。

2.3企业的经营危机

企业中,由于物资供应缺乏主动性、物资供给与生产进度不配套和装运效率低等问题增加了成本。各环节衔接较差,各个部门沟通交流不够。供应链金融各环节提倡节点间的轻松对接,但是实际情况是,每个节点由于管理人员不专业、节点繁复,导致企业绩效管理成本过高,大大影响了企业绩效产生的附加值。当供应链金融的资金出现问题时,就会有企业因为信用和实力因素,受到影响。

3供应链金融的有利影响

3.1创造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当前整个社会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得到拓宽,不仅商业银行的资金贷款和结算方式更灵活了,而且可以通过网上或者异地债权处理方式等进行融资。这些都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的渠道拓展。

3.2银行增收的新渠道

银行的核心业务增设,使得供应链金融中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得到提升。供应链金融的关注点,也是银行服务范围扩大的一个标准。银行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企业的授信额度或者贷款额度等方面,这样通过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银行与企业是互惠互利的。

3.3多流合一模式提升企业绩效

供应链金融提倡节点间的轻松对接,从而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企业供应链上的一系列环节,通过商品流通、资金和信息流,采取物流推动的过程,这些多流合一的形式,提升企业的绩效,加强企业的运营和交易效率。

4如何利用供应链金融提高企业绩效

4.1供应链绩效评价过程

在供应链融资的资金管理条件下,参考企业的相关评价财务指标,是具有其考评标准的,本文中以平衡计分卡形式,从几个方面平衡入手。针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从企业贷款和偿债上分析,针对客户评价,结合企业供应链金融的订单处理和交货等对款项的影响,结合内部的相关流程,可以对公司情况更了解,从学习与发展方向看,对企业的目标有了新了解。通过这些调查就可以得到财务评价,进一步就能得出企业的绩效评价表:

这样就可以得出相关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绩效的各方面权重,从而提出各种应对措施。

4.2加强与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合作,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应该从基金管理公司内的证券投资基金等方式上,对基金托管等,通过各种金融产品,对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的潜力进行开发。通过银行的金融服务,从而达到更好的改善企业绩效的目的。

4.3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绩效

在企业营运过程当中,应充分参照有效数据,结合企业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出应有的反应。企业当考虑自身的主营业务和长处,对各方面如客户满意度等,结合企业绩效系统,想办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例如转变企业绩效服务态度,让企业尽善尽美的形象深入人心,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5总结

本文论述了企业绩效管理在供应链金融当中,新形势下的新特点,遇到的新问题,如何解决的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建立的企业绩效的供应链金融评价形式。企业绩效评价的形式是有意义,每个企业以共赢为目标的合作,大大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模式。让人了解了供应链的时代特征,权衡了整个企业绩效环节,企业绩效自动化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各种公司的企业绩效管理出发,结合实处,从而得出了一个企业绩效管理进入供应链金融时代的特征,也对这种企业绩效管理的形式理解得更加透彻,为实际操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整个社会经济提供了帮助。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能让企业的企业绩效方面的竞争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萍,谢墩游. 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10,05:38-40.

[2]杨段羽. 供应链金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绩效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5.

[3]卓岱. 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第三方物流与绩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4]王婷睿. 农业供应链金融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

[5]殷丽娜. 基于供应与存货质押联合契约的服装供应链协调机制[D].东华大学,2014.

[6]程未. 供链金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J]. 中国商贸,2011,28:247-248.

[7]王苑琢. 基于供应商关系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篇(2)

区块链科技金融领域重要的底层基础设施之一,拥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追溯等特征,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仕资本研究协会特邀研究员李高阳对《经济》记者表示,在艺术、司法、传媒、零售、医疗等领域均有探索和应用上的突破,除了数字货币,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极为广泛,跨境支付结算、借贷、证券交易等。当然,还有供应链金融。

在美国,常见以联盟的形式做区块链,比如金融方面有R3联盟,技术方面有IBM Hyperledger技术联盟。而中国除了金融领域,也不断在尝试区块链与供应链领域的结合。比如为了推广区块链技术,2017首届科技金融国际峰会的“区块链的金融应用”专题论坛上,成立了国内首家供应链区块链联盟,这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供应链行业的区块链联盟。

3月7日,互联网金融公司点融网和富士康旗下金融平台富金通共同推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创造出来的数据库――“Chained Finance”区块链金融平台。这一步步的尝试无疑是人们在期待区块链技术可以给供应链产业带来改善。那么,区块链+供应链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上海文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杨宏涛认为,区块链主要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的两个痛点,一是数据安全和隐私的问题,二是数据获取成本问题。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由供应链业务数据驱动进行风险评估,目前各个金融机构主要做法有两种,一是核心企业承担责任,二是对获取供应链金融的全量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对第一种方式核心,企业往往不愿意承担全部的风险责任,第二种方式,金融机构承担风险,就必须掌握供应链业务过程的全量数据,进行风险分析。但核心企业往往担心数据的隐形性和商业机密,不愿意提供对应的全量数据。而区块链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多方确认来完成业务真实性的问题。

杨宏涛还告诉《经济》记者,区块链技术有望构建行业的数据业务真实性验证的统一方法,同时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业务协作上也能广泛地应用,让各个金融机构不需要仅仅是为了供应链金融去一一对接核心企业,而是可以通过行业的区块链网络进行业务真实性的确认,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

不仅如此,李高阳也告诉《经济》记者,区块链与供应链的“碰撞”,将产生“降本、提质、增效”的“火花”,深度融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一步解决链条中“信息孤岛”问题。

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始终存在对核心企业的依赖,这是中心化的模式。而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显著特征,能够解决链条中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完整和通畅,提升各个主体整体的信用资质,建立分布式的信用体系。区块链技术还有公开透明可追溯的特征,能够实现链条各个环节的共享信息透明,重塑信用体系,降低信用风险。

易观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宁对《经济》记者表示,区块链还是一种记账技术,不能被人为篡改。易观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李子川也表示,区块链去中心、不可逆的特征保障了交易的透明性与安全性,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中,能起到提升交易效率以及降低对账、清结算等成本的作用。

比如说在银行有存款,这笔钱可能会因为银行内部的机制不完善或缺乏监督而被卷走,但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证明这笔钱的所有权是你的,不能被逆转,别人想改也改不了。

数据是融资关键 技术安全待提高

在理论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供应链金融将极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点和痛点,但目前国内的区块链技术仍需要实践检验,效果也有待观察。而从供应链金融的市场情况来看,目前国内的区块链技术真的能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吗?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在于两方面,一是融资难,二是融资贵。在张宁看来,融资难是因为商业银行不愿意将款项贷给中小企业,因为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有很多大型的企业或者国有企业的安全性非常高,资金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所以中小企业不太容易拿到钱;融资贵的问题是传统企业拿不到钱就会通过其他途径拿到钱,而民间借贷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区块链技术未来肯定是可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乐商云集CEO张宇焱对《经济》记者称,企业融资的关键是有]有数据,“不是说银行不想给企业贷款,而是因为没有数据,金融机构的风控模型很难建立,所以就导致坏账比较多,没办法给金融产品定价。区块链解决了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真实性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它的金融服务也就顺理成章了。”

另外,通过区块链技术,则有希望将传统的1+N 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扩展到M+N 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杨宏涛表示,让核心企业不需要专门为供应链金融而做供应链金融,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业务中,自然获得供应链金融服务,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运用不会一帆风顺,面临的困难也有很多,如何发挥好区块链+供应链的作用也是业内共同探讨的话题。

篇(3)

中图分类号:F832;F274 文献标志码:A

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抵押资产较少、财务透明度低导致中小企融资难的问题在我国普遍存在。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率先提出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它作为金融创新业务,不仅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新的方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供应链上的企业增加收入。供应链金融已成为我国银行、物流企业、供应链中的企业拓展经营业务空间、增强各自的竞争力新途径。目前国内深圳发展银行、工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都提出各自供应链金融的相应的方案。虽然供应链金融是多方共赢的融资方式,然而并不意味着供应链金融不存在风险。为了更好的发挥供应链金融的作用,有必要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控制。

目前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时间不长,对风险已有的研究不多:杨晏忠认为商业银行在对供应链上企业进行融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存在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徐华认为不同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存在不同风险类型。赵忠等利用分析融信用风险的特点,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杨凤梅等分析了我国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面临的两种风险: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提出了建立战略联盟控制风险;刘娱利用SPSS中的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出了影响供应链融资风险的关键因素并提出风险防范机制。

综合现有的研究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金融存在风险性、分类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尚没有文献从复杂网络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尤其是从整个供应链金融网络系统角度研究风险及控制。供应链金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中小企业都会选择与核心企业连接,这可能导致风险集聚,因此本文从复杂网络视角对供应链金融网络拓扑进行分析,从供应链金融网络结构角度研究供应链金融系统风险形成、传播及控制。

1 复杂网络理论与供应链金融网络

复杂网络可以看成由一些具有独立特性的并与其他个体相连接的节点的集合,这些个体可以视为网络中一个节点,节点间由于某种关系相互连接视为网络中的边。复杂网络在现实世界中无处不在,例如电路网、万维网、供应链网、社会网络等。由于这些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真实网络的拓扑结构特性不同于以前研究的简单网络,节点众多且它们的关系复杂,故称为复杂网络,它与规则网络以及随机网络存在不同的统计特性,最为著名的有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

在供应链中占绝对优势的核心企业往往对上游的供应商先货后款,而对于下游的销售商往往又先款后货,因此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往往存在流动资金压力,传统的银行融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要求苛刻使其贷款无门。供应链金融是为了解决供应链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它是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依托,将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联系在一起,整合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的信息并对资金流、物流进行控制,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的融资服务。当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的自身信用无法达到所需资金银行融资标准时就会寻找链上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充当担保的角色,银行依据该企业与核心企业的业务往来的稳定性、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在本文中把供应链上的企业看作节点(没有考虑物流企业和银行),当某个企业寻找核心企业以获得银行融资时就认为这2个企业之间有边相连。例如,在供应链金融中,发电厂A的往往要求燃料供应商B先货后款导致这些供应商资金吃紧,这时B就会需找核心企业A,以他们之间发生的业务向银行申请融资,A和B之间就存在边相连。事实上燃料供应商B也是炼油厂C的上游企业,可以以炼油厂为C为核心向外辐射。在这当中,一方面可以为其上游原料供应商或进出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另一方面可以为下游的汽油、柴油、PVC等石化企业的经销商提供供应链融资。炼油厂的供应商以及销售商同样可以作为核心企业为其更小的供应商、销售商提供不同额度供应链融资,一直迭代下去就会形成一个以中石化、中石油等为总核心的,不同级别供应商、销售商参与其中的供应链金融网络拓扑,以总核为中心建立供应链金融网络的子网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如果往外部拓展,一级经销商、零部件生产商也可以成为其上下游企业的核心企业,依次迭代下去一直到最小的销售商和供应商,最终形成整个供应链金融网络拓扑。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的融资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它改变了银行对单一企业主体授信的方式,而是对供应链上的各个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等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这种授信方式不仅链条环节长、参与主体众多、参与主体动态变化,而且各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彼此之间相互依赖,这决定了供应链金融风险更为复杂,相互之间风险传递会风险更具破坏性。因此可以借助于复杂网络理论,从系统的结构角度分析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2复杂网络视角下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

2.1供应链金融网结构特点与风险

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只要从贷款企业自身资质、业绩、财务特征、担保方式等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价,决定是否贷款以及贷款的额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违约对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几乎没有影响。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某个达不到融资要求的中小企业只要在供应链中找到核心企业,银行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不用对该企业进行独立的风险评估,直接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进行授信。在供应链金融网络中新的中小企业不断加入网络,企业得到有效发展或破产后退出网络,新加入的节点选择度大的节点(核心企业)进行择优连接,基于退出机制的供应链演化模型研究表明这种网络是服从幂律分布,具有无标度特征。从直观上看整个供应链金融网络中,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与核心企业进行连接获得银行的信贷,这样在供应链网络中大部分节点度比较小,而少数核心企业有较大的度,所以供应链金融网络是具有无标度特性的。研究表明这种网络结构具鲁棒性和脆弱性的特征,具体来讲,当节点度很低的节点出现问题时,由于与其相连的节点很少,网络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保持稳定。当核心节点出现问题时,由于它连接的节点较多,受影响的节点较多,整个网络可能崩溃。在供应链金融网络中一旦核心企业出现信用问题,风险就会不断传导、放大和反馈,最终导致风险涌现。更为严重的是当核心企业地位发生变化时,核心企业可能隐瞒上下游企业的交易信息,出现有计划的串谋进行供应链融资,这样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从供应链金融网络结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处于供应链金融网络中的核心企业连边过多,一旦核心企业受到风险的冲击,整个网络中受影响的企业会增多,网络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2.2网络中邻居节点的差异的程度与风险

在供应链金融网络某个节点直接连接的节点称为邻居节点。邻居节点的差异指的是在供应链金融网络中某个级别的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时受信企业生产产品、所属行业、经营活动等的差异。供应链金融的质押物主要有存货、应收账款、提单等,在供应链金融网络中如果某个核心企业所连接的节点差异度非常小,那么它所面临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产品存在无差异。一旦突发事件对某个行业产生冲击,邻居节点就会产生相似的冲击,那么这些质押物的价格可能下降甚至无法变现,这样不仅受信企业面临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核心企业在巨大担保风险下也会陷入困境。因此供应链金融网络中邻居节点越相似,整个网络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2.3供应链金融网络风险传播

在传统的企业融资中,即使企业因破产无法偿还贷款,受影响的也就是这家企业,银行的损失也是有限的,在供应链金融中各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彼此依赖,风险会在会在网络中传播,使得与风险企业不相关的企业产生风险。依据SIR模型,假设在供应链金融网络中的企业有3种状态:A无风险企业;B与风险企业有相连,有风险威胁;C是无法抵抗风险而破产。假设有风险企业将风险传播给无风险企业的概率为α,从状态β变成状态C的概率为β即受风险威胁而感染风险破产。若α=1,在一个平均度为K的供应链金融网络中,破产而无法偿还贷款的的节点就会将风险传播给K个邻居节点,接着由这些邻居节点将风险传播给.K(K-1-2E\K)个节点(E为这K个邻居点之间连边数目)。随着风险的传播,一方面网络中受风险威胁的企业越来越多。风险会在整个网络中涌现,另一方面在风险传播中企业受到风险威胁后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使得企业不会因为风险而倒闭变成A型企业其概率为1-β,β的值缩小不仅可以治理本企业面临的风险,而且可以有效的阻止风险在系统内传播。在供应链金融网络中节点的度越大风险传染的速度越快,范围也就越大,整个网络系统遭受的破坏也就越大。

3 复杂网络视角下供应链金融风险治理

3.1绘制供应链金融网络的拓扑图

从以上的对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中可以看出,网络的内在结构决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不同于传统的融资风险,如果不能识别供应链金融网络的结构特性就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理解、治理来自系统的风险。供应链金融拓扑图可全面展示供应链金融网络中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风险传播路径以及对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稳健性起着关键作用的节点。因此绘制供应链金融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并应用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对风险进行分析、治理可以弥补传统对风险认识的不足,这将有助于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树立系统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思想。由于供应链金融是一个比较新的金融服务领域、涉及整个供应链上大部分企业,不同的银行只能获得自身提供融资的企业间联系情况,因此数据的积累与分析是一个难点。对现有数据的掌握分散,无法直接对系统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必须对这些零散的数据从全局角度进行整合,而这并非是一个银行或核心企业所能完成,因此由必须由专门的系统风险管理机构来负责收集、整理、分析网络中的数据,并进而绘制供应链金融网络拓扑图,从而有效的评估系统风险,制定必要的应对策略。

3.2以核心企业为主体的风险控制

在供应链金融网络中不同的节点失败对网络系统的冲击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节点感染风险传播的范围也是不同的。在供应链金融网络中,核心节点的度较大,如果核心节点自身出现问题,不仅影响网络的稳定性,而且核心节点可能会把风险传染给更多的邻居节点,所以在风险治理的时候应该采取目标免疫的方式。银行要对供应链金融网络中的主体——核心企业的基本状况、市场地位、供应链状况、财务状况等进行严格的评估,确定是否具有核心企业的资格以及风险承担能力,建立以信用评级为核心的准人体系对核心企业进行跟踪评价以减少共谋融资的可能性。在供应链金融中中小企业固有的高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银行往往将这些风险利用核心企业信用捆绑、担保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可以借助自身主体地位的影响力对借款企业的还款战略、借款动机、风险收益比率进行分析以拒绝不合理的授信担保,在已经授信融资的中小企业出现风险时,可以借助核心企业自身雄厚的资金以及风险处理能力,帮助中心企业治理风险,从而减少潜在风险传播的可能性,维持网络的稳定性。

3.3合理安排供应链金融结构授信

篇(4)

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主体就是银行跟企业,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和不和谐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意思就是如果他们两者的关系处理的好,就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或者防止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发生,对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运行得不好的话,就会拉低资源的使用效率,这样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不高,更为严重的还会导致整个经济产生危机。供应链金融基于供应链上的商业交易,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能力作为支撑,为我国创新的银企关系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结合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侧重说明了供应链金融中银行决策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基于供应链金融构建新型银企关系的途径。

一、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一)保障还款来源

供应链金融是在供应链参与的多个企业中的交易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它具有连续性、自偿性、封闭性等多种特征。从一些角度来看,银行可以对以供应链金融的贷款方法流程为基础而进行设定来保证钱款的专用性,避免借款人将资金挪用到别处,就可以发现供应链金融封闭性的特征。而从融资基础来看,供应链金融基于供应链系统中的商业交易,而这些交易所产生的现金就形成了借款人的还款来源,可见供应链金融自偿性的特征。

(二)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自此以来,信息不对称并且因此产生的一系列反向选择和道德问题都是银行信贷活动中很难调节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信息掌握度比较低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基于对供应链的综合评价,内在的一系列体制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一方面,供应链中的交易信息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充分这一问题,信息获取成本相对高的缺点,银行可以通过来自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各种交流信息对供应链参与者企业的经营情况、资金链、盈利实力等做出更为精准的判断;同时,对于作为供应链金融的资产支持的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商业交易中的资金流和物流,银行可以通过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有效的监控,以获取充分的相关信息。

二、基于供应链金融构建银企关系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供应链金融信任机制

要解决供应链金融引发的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立和完善信任机制。以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应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信任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信任评价体系,建立并完善外部评级体系,对企业的资信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从供应链金融的参与各方来看,银行应通过加强与核心企业、物流企业的合作,通过业务等各方面的合作密切双方关系,形成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关系,从而获取更多的供应链系统的相关信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企业和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让物流企业和核心企业分享供应链金融发展所带来的收益,从而促使他们充分发挥其信息优势,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持。

(二)构建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效率

规避供应链金融风险,并且有效运转,这离不开各个方面最大程度地分享自己的信息,最为重要的是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决策应该确定无误地获得到各种供应链的相关消息。随着供应链系统的规模慢慢扩大,它的结构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接而一些物流企业、其他企业与银行之间也有可能经常出现信息传递错误的现象,为服务带来了非常多的漏洞,结合这种情势,我们有必要建立与完善信息共享体系,提高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效率。首先,应在参与各个主体之间构建相关的信息传递制度,将各方之间的信息传递行为规范化处理进行;再者,也应将参与各方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最大程度地分享供应链所掌握的相关信息;最后,再建立专门部门管理供应链金融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效率,从而为银行的融资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供应链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加快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企业从来都是供应链金融中的合作方,它发挥着自身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基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今状态来看,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很多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实力不强,在经营管理方面依然有很多漏洞,物流行业本身而言也极其不够规范。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物流企业的信息和监督作用,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经济风险,这就要求应最大程度地发挥物流企业的积极性,物流企业只有具备较强的实力,才能促进物流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因而必须积极促进物流行业的整合,以充分发挥规模作用,并推动物流企业的规范经营与发展。

三、结束语

我国银行业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们也发现了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想要实现我国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需要我们全体人员的努力。金融行业的每个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哪一个环节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的方面也必然不会有一个很好的反响,所以,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保证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透明,这样才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保银,车佳玮.供应链金融下银行的应收账款融资定价决策[J].统计与决策,2016,(3):51-54

篇(5)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23-02

供应链依据源物质有无生物属性可分为两类最基本的供应链,涉农供应链和工业联接型供应链(或称非农原材料供应链,泛工业型供应链)(张晟义,2007)。农业供应链与工业供应链两者具有相似性,即都是将上下游客户有机结合,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农业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理论在农业生产领域的一大创新,为农户解决贷款难题,增加农民的农业生产性收入以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一、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含义、特征及发展状况

(一)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关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确切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概括来说,农业供应链金融是指为农业供应链的有效运行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融资难特别是农户融资难的问题。

农业供应链金融最基本的融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融资,即由一个参与者向另一个参与者进行的内部融资,也可称之为直接供应链融资;二是间接融资,利用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引导供应链外部的资金流向供应链,如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供应链中的参与者进行的外部融资,又称之为间接供应链融资(Qriros,2010)。赊销抵扣是最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即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农资供应商将农资赊销给签约农户,公司按照农产品的合同价格减去农资成本后的结余款项支付给农户。订单融资是最简单的间接融资模式,即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合同,合作银行以此为依据为农户发放贷款,龙头企业按照订单价格收购农产品并协助银行收回贷款。我国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以间接融资模式为主,直接融资相对较少,文章接下来分析的对象主要指间接融资模式。

(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特征

1.产业融合,相互促进。农业供应链金融将传统的农业、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一方面,金融机构为农业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性贷款,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又促使金融机构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反过来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

2.资金封闭式运动。资金封闭式运动特别针对直接融资模式和以定单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如赊销抵扣的直接融资模式下,资金流在“企业-农户-供应商”三者之间进行循环,而定单融资模式下的资金流在“银行-农户-企业”三者之间进行循环。资金的封闭式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整个农业供应链的资金安全,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效率。

3.整体评价标准。农业供应链金融是为农业供应链生产经营量身定做的一种融资模式,与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不同,信用评价不再针对单个贷款主体(如某个农户),而是将焦点转移到整个供应链上,特别是龙头企业的信用状况和整体实力。

4.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有银行参与的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将企业、农户所承担的经营风险转移到银行的信用风险上,而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农产品物价的剧烈波动,银行就可能面临企业和农户违约的风险。

(三)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农业供应链的升级转型,中国农业银行、若干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也在逐步推进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特别是基于订单农业的贸易信贷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马九杰等,2011),逐渐形成了“银行+公司+农户”、“银行+合作组织+农户”、“银行+专业市场+农户”等融资模式(陈贺,2011)。

二、制约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几个因素

农业供应链金融在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几个制约因素也不容忽视。

1.产业化程度参差不齐,利益相关性不强。在我国,除了少数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高度发达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供应链参与者之间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契约关系,一张订单合同把农户与企业联系起来,链条上的参与者之间没有形成稳固的利益链。特别是当农产品价格波动比较大时合同双方极易出现违约的可能性,一旦违约,由于农业供应链金融本身的整体信用评价特征,损害的不仅仅是一方的经济利益,也给整个农业供应链带来不利的影响,导致整个供应链体系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下降,增加了企业和农户再融资的难度。

2.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一方面,龙头企业是整个农业供应链生产经营的核心,带动其他成员共同创造利润;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依赖于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企业信用的提升能够带动整个供应链信用级别的上升。因此,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和信用状况决定了整个农业供应链融资的最终效果。然而,在我国的农业供应链建设过程中,类似于中粮集团的龙头企业少之又少,大部分是规模小,实力一般的地方性区域性企业。而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就相对较高,影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的积极性。

3.相关配套体系不完善,阻碍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仓单融资是间接融资模式下的一种创新金融产品,与订单抵押贷款等相对简单的融资方式相比,仓单融资需要相应的软件及硬件配套设施。仓单融资方式下,农民需要将抵押物存放到一个具有营业执照和专业资格的仓库中;除此之外这一融资方式还需要有市场和政策法规的支撑,以保证仓单的法律效力和抵押物的变现能力(陈贺,2011)。这些配套体系是保障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而部分地区配套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仓单融资模式的发展。

4.相关法律制度缺失,供应链参与者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农业供应链融资是金融领域的一次创新,在我国的实践时间还不是很长,现有的法律体系关于质押物的监管、资产的处置、违约赔偿等方面的规定尚不明确,还不能覆盖这一创新模式下出现的所有法律纠纷和权益维护。在农业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状况无法可依,供应链参与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5.农业保险发展滞后。自然风险是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的,自古以来农民靠天吃饭,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单个主体风险扩散为供应链整体风险。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业务的覆盖率还很低,因此,一旦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通过农业供应链的风险扩散作用,受损的不仅仅是农户还有供应链上的其他参与者。

三、对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有效运行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寿光蔬菜产业链订单融资模式的成功经验,文章给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1.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盟关系。一方面,龙头企业要想方设法的将农户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可以采取吸引农户参股或者实行利润分成等形式,以减少农户违约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农户在供应链上通常处于弱势,可以通过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最低收购价格,要求企业增加违约赔偿力度等方式来预防企业违约。

篇(6)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方向以及原则

(一)在现有的产品基础上延伸。按照已有的产品和服务,将有相同需求与管理的产品进行整合,在这样的前提下,把分散产品进行打包。因为每一个供应链,所涉及到企业众多,假如银行仅仅是供应单个产品,那么就不能够有效的满足客户差异化要求,从而就不能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对此,需要根据客户的特点,把散乱的产品进行整合与打包,满足客户需求,进而提升银行差异化竞争的优势,让供应链融资规划得到完善,实现“双赢”的预期目标。比如使用部门之间的一些关联产品,一样的产品对不相同的客户进行覆盖,不一样的产品经由整合打包给同一客户使用,把国内和国外信用证进行捆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建立起连接等等,上述都是在现有的产品上进行的延伸,并且有着产品创新的作用。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研发。商业银行应该基于供应链金融需求的特征进行新品研发,借此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对此,供应链的生命周期和结构就成为了供应链新品设计的特征,依据行业特征、结构以及生命周期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融资产品的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准则。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首先由供应链上面流通的产品价值来进行新品设计;其次由企业之间的贸易关系来确定新品设计;最后由核心企业信用角度来进行新品的研发。这也是商业银行产生风险的关键所在。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原则。1.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必须符合市场的要求。产品创新永远是跟随消费者需求进行创新的,商业银行在对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位的时候,务必要有针对性的满足客户需求,在服务方式及融资产品这一方面,最大化地适应客户对于资金运营快捷的需求。2.试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关键在于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商业银行新品的推出,不仅仅能够满足社会广大群众的需要,并且还能够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扩大银行发展空间。3.对于风险的防范。因为银行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对于风险的防范是重中之重,对此,金融产品在进行创新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在制度完善与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4.服务个性化是增强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因为银行这个行业所供应的产品与服务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这就导致了同质化现象严重。对此,必须要有自身独特的产品服务,使用与众不同的服务来区别竞争对手与自己,打造自身独特的品牌优势,给予顾客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借此来增强银行的竞争力。

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设计

(一)离散客户开始向着供应链群客户转变。因为客户的转变,所以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把相关企业也纳入供应链结构当中去,由整体供应链开始设计。

(二)在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设计的时候应该关注供应链资金流向。商业银行在新品设计时候应该把供应链的贸易关系生产的群体给归纳到整体的融资规划当中去。就供应链成员金融要求来说,核心企业位于供应链上的优势地位,并且利用这一优势,常常会向上游企业赊账,拖延付款日期;另一方面向下游企业采用压贷方式,借此来减少应收期限;让资金压力转移到市场上较为弱势的企业,因为支出与收入资金出现的时间差,往往的一些中小企业就出现了生产资金缺口,具体如下图(图一)所示:

图一:供应链上游与下游企业的资金缺口

(三)充分利用核心企业信用优势。按照供应链企业和核心企业之间合作的频繁次数(包含间接贸易),从核心企业贡献程度和对和核心企业发展作用帮助大小等因素来判断核心企业与成员之间合作关系,进而将供应链上关系构成进行清理。另一方面,在风险可以控制的前提下,经由核心企业所提供的一些信用资源,把自身本来具有的信用资源进行延伸,扩展到供应链的上游与下游配套企业,这样可以让企业依靠这些信用资源更加容易得到银行贷款支持。

三、结束语

从近些年看来,供应链管理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对于资金的管理没有太过显著的效果,但是在资金管理当中供应链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文中不难看出,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产品进行创新需要关注整个供应链上面的金融需求,并不是某一个单独企业。需要把商业银行引进到工业管理链的管理当中,借此让其给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这样的创新对于当下商业银行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明.供应链金融问题研究——基于中小企业融资案例的视角[D].中国人民大学,2009.

[2]林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研究[D].广西大学,2012.

[3]陈昭旭,刘安霞.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9(12):47-52.

篇(7)

[关键词] 供应链;供应链金融;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9—0100—03

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与概念

(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

供应链金融伴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而产生,作为企业优化管理方式的供应链管理在谋求企业内部整合,控制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后,逐步将目光放在企业上下游采购和销售等与外部的联系上,企业经营伴随着物品、资金的流动,企业之间必然发生存货、赊销、预付款、订单等贸易行为,在金融机构的推动下,供应链成员企业积极参与供应链融资问题的解决,以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实现多方共赢。从1998年起,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实施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很少,而商业银行信贷又以担保和抵押信贷为主,能否提供有效的物品抵押担保是企业得到信贷融资的关键。同时商业银行存在的信贷配给使得只有个别企业能够得到信贷支持。供应链金融正是在解决抵押、担保的问题上,利用供应链中的结构性资产,实现企业信贷融资的金融创新。

国内最早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是20世纪初上海银行开展的存货质押业务。改革开放后,相关业务逐步恢复,而国内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始于对产业集群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作为供应链金融实践和理论研究领先者的平安银行首先于21世纪初开展了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研究,在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带,选择能源产业链作为供应链金融融资探索的突破口,为其供应链节点企业提供票据贴现等金融服务,解决了集群企业融资问题,发展自身业务,进而把发展能源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经验扩展到汽车、钢材、有色金属、粮食等产业领域。后来为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实践和风险控制,逐步侧重对单一供应链上企业融资需求的分析,形成了自偿性贸易融资模式。

(二)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作为新兴的融资方式,其理论及模式还处在不断完善中,如胡跃飞(2009)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人们为了适应供应链生产组织体系的资金需要而开展的资金与相关服务定价与市场交易活动,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念进行了更加广泛的阐释。徐学峰(2010)认为供应链金融应当界定为整个供应链范畴之内,将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融资方案。

首先,虽然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大都由商业银行的实践推进完成,商业银行作为资金供给方在供应链金融主体中占据主要席位,但也应看到供应链金融主体不仅仅是商业银行,一些财务、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物流公司等机构正逐步进入其中,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供应链金融的主体应当界定为金融机构;其次,供应链金融的外延不应太大,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是基于对贸易融资的探索,所以在概念的界定上应当体现出两者的不同。

综上所述,供应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或物流企业通过对特定供应链进行分析,对这个链条上的相关节点企业提供系统性金融与资金服务的活动。

二、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点

产业集群是一个研究较为成熟的经济领域。早在100年前,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就提出了产业区的概念。随着对集群现象研究的深入,产业集群的概念由迈克尔·波特提出,他认为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领域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国内外有很多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本文借鉴王缉慈(2001)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即同处在一个产业领域,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由于具有共生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的企业群体。这些公司的相互联系和关联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上产生的贸易关系。

(一)产业集群的特点

1鼻域性

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它是基于一定目的的企业和机构集聚在一起,形成一定企业区域或地理上的集聚现象。形成这种集聚的原因包括成本最小、劳动力充裕、资本、信息服务等经济因素和一些社会因素。许多企业集聚在一起,构成了各条供应链企业,可以实现劳动力和信息的便利流动,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革新创造了条件,同时产业集群中还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地缘能够维持企业间的贸易稳定。产业集群也被称 为块状经济区,正是源于其区域特征。 2蓖络性 产业集群内部各经济体基于不同分工形成了特定的角色,处于生产经营的不同供应链上,各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使了供应链之间的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构成集群内企业的相互联系的空间网状结构。长期的合作关系使企业间的供应链与单一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具有相似性

,在集群发展过程中,集群内部的资金、贸易和信息技术的交互,形成网络化的供应链,有利地推动了整个集群的发展。

3惫采性

产业集群中企业不仅具有地理上的联系,同时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联系。集群中的企业基于供应链的延伸发展而来,集群内企业目标一致,形成了稳固的经济关系,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地区的经济实力。集群中的企业一般具有同一产业类别,即所属行业具有一致或相近性。他们共同组织在一起与群外企业产生联系,正是基于内部企业的频繁贸易和非正式的联系使得集群能够生存发展。

三、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的联系

产业集群中的众多中小企业形成各供应链,供应链企业间必然产生贸易、资金往来,这就为供应链金融服务与产业集群提供了客观的环境,实际上,由于产业集群的特点与供应链金融的实施环境较为契合,使两者联系紧密。

(一)产业集群是供应链金融的客观环境

产业集群内的众多企业形成地理上的供应链网状结构,为开展供应链金融创造了良好环境。开展供应链金融首先需要供应链节点企业,至少两家企业存在供应链支持关系方能实现供应链金融,产业集群内众多行业关联企业形成供应链网状结构,集群中劳动转换成本较低、物料与人员的转移成本较低,彼此存在的产品贸易联系和资金往来成为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条件。产业集群的区域特征代表了区域的经济实力,促进产业集群 升级和壮大,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经济区域性发展趋势较强,基本上每个省份都具有一定数目的产业集聚区域。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后,会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和品牌优势,能够对资金构成一定的吸引,如长沙市重型机械集群,不仅得到了本地政府的政策支持,由于其规模、市场占有和技术实力,同样在国家政策中得到了一些支持,其本身所形成的客户群体使其具有很强的品牌优势,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对整个集群内部的所有企业都有积极影响。同时基于供应链形成的产业集群更加稳固,生命力更强。 (二)供应链金融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融资促进作用

供应链金融针对企业的供[ ]应链结构性资产进行金融设计,供应链金融通过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节约成本,盘活资金,巩固供应链关系,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内部是同行业企业或相关企业的集聚,能够获得供应链金融的企业势必会在供应链管理上做得更好,成本更低,库存更小,流动资金更充裕,这些都会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资本支持,同时也需要短期的周转资金。一般认为,供应链金融提供短期的金融服务,但是其周转快、反复信贷的特点,实质上相当于解决长期性资金问题,稳定的供应链金融有助于集群企业的资金稳定。同时,供应链金融能够加强客户间的联系,有助于维系企业客户关系。产业集群实质表现为供应链的集聚,供应链金融一般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而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居多,成为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客户群体,同时核心企业也有助于进一步节约财务资金。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和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供应链金融的跨区域特征对产业集群的跨区域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鼓励多渠道资金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

目前主要是银行信贷在参与供应链金融,选择性的业务开展与配给性信贷的存在,使得其对供应链及企业的选择较为苛刻,并不能完全涉及一些企业集群。伴随着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可以多鼓励保险、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资本参与其中,增加供应链金融的竞争性和资金支持量,完善产业集群的融资环境,从而从供应链金融上升到产业融资,促进产业集群的长期发展,同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供应链金融主体即资金的提供者更加丰富,有助于供应链金融实践的不断完善和企业的健康成长。

(二)完善法律制度环境及区域政策

金融行业趋向混业经营模式,但商业银行的职能定位和管理体制并未完全体现出这种趋势,传统的经营模式已有碍金融创新的开展。银行可以成立专门的产业事业部或供应链金融公司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与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公司共同开展业务,这样可以解决在质押物监管中出现的监管职责问题。从发展历程来看, 第三方中介的介入就是为了解决由于制度不完善对发展供应链金融产生阻碍的问题。实际上一些担保公司、物流公司参与了仓储质押融资,有些担保机构的业务开展都是隐蔽进行的,目的在于规避制度性约束。 虽然2007年《物权法》的出善了部分规定,如质押权的登记制度,以应收账款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但是质押仅是登记

,有的地方并不接受机构的查询,个别事物在相关法律中并不能找到明确解释,缺乏操作便利性。同时没有一定的市场便于质押物的交易和变现。在供应链金融中充当抵押品的资产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变现将有助于控制企业违约风险。有利于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法律制度仍有待完善,同时,我国的产业集群大部分都是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促进供应链金融创新需要更多政策支持。

(三)构建系统性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由于产业集群中多条供应链构成网状结构,本身就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环境,所以为其提供供应链金融需要一个系统性安排,如统一的信贷征询系统、抵押品交易市场中心、第三方电子服务平台等。电子商务化和系统化是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统一的信贷征询系统能够集中企业的真实信息,便于金融机构的授信决策。同时构建统一的交易和集群内服务平台能够降低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成本,同时平台的可视性和精确性可以进一步减少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风险。供应链金融由于供应链的延展性,使得产生集群系统内外之间的融资联系增多,随着全球贸易化的发展,封闭性的集群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需要加强集群系统金融的服务功能和内外衔接才能更好地实现集群发展。可通过探索产业集群系统内部供应链金融模式和集群间跨系统供应链金融模式来提高供应链金融技术。目前一些地区由政府出面联合一些公司构建集群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如长沙市线上融资交易平台主要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和网上交易系统,促进金融资源的集聚,服务于集群中各条产业链,满足集群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积极探索产业集群下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措施

产业集群下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仍然是重要方面,例如供应链金融存货支持融资中,存货面临仓储、监管和估价等问题,如何提供安全、便利的存货保管,是控制融资风险的重要方面,目前可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或担保机构提供仓储服务。供应链金融的风控措施征信调查包括对特定交易资产、交易对象、企业基本信息的调查等,并作出信用级别的评定,以决定授信与否及额度大小。一个产业集群里会包含几条主要供应链,体现此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企业授信调查内容包含对核心供应链的整体评价,从而决定对供应链上企业的授信与额度。针对一系列同类型企业进行统一资信和跟踪信用调查,同一集群中企业不同的资产类型、资本结构和经营状况具有可比性,可以把风险控制在系统风险范围内,同时可以节约成本和风险控制成本。构建集群内统一的信贷调查系统,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助于长期授信行为,更深入地了解企业交易实质,并对后期跟踪信用评价起到辅助作用,同时降低了授信成本。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倍怨靥炀济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支持的思考[J]蔽鞑拷鹑冢2011(10): 33—34

[2]宋洪林惫α唇鹑谟氩业集群发展的关系研究[J]被北金融,2012(1): 22—24

篇(8)

当前,从外部经济环境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从金融运行环境看,金融互联网化、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等“三化并进”等使得商业银行在原有的同业激烈竞争基础上,又丰富了异业竞争对手,从而对现行的金融体系和服务模式产生较大冲击。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很多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何在激烈的同业竞争和异业替代竞争中取得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进行积极主动的变革,值得关注和思考。

一、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发展,基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需要,制造业产业组织从纵向一体化转向为企业间的合作,即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形成多个企业共同参与某个产品生产的现象。这种外包动力,表现在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跨国企业在全球进行生产力布局,寻求最低的要素成本生产地或最近的客户所在地。这种生产系列过程和组织方式就称之为供应链。

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依托商流、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联系、汇聚,从创意设计到采购原材料,从制成中间产品到形成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储运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基于供应链的重要性,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说,“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核心企业希望产品供应保障及时,同时利用自己的商业地位,通过对供应商推迟付款和向分销商转移库存实现自己的经济性。而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仅能够凭借自身的实力和信用进行高成本、低效率的融资,造成其资金链恶化,进而影响产品供给和销售,给整个供应链的运营带来风险,最终成为核心企业完成目标的瓶颈。因此,国外的核心企业,从传统的自我为主的生产供应链管理思维演进到以产业链整体利益为重的财务供应链管理,即以核心企业为主导,通过实施供应链上下游诸多企业资金筹措和现金流的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各个节点的流动性,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财务成本的最小化,以稳定供应链关系。因此,商业银行也就顺应了大中型企业的这种需要,提供基于供应链的金融服务,称之为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核心企业与银行间达成的,银行通过审查整个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系统性融资安排。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包括对上下游的信贷产品以及咨询、清收、信用调查、现金管理、支付结算等非信贷类产品,也包括针对核心企业的资产、负债提供的优化服务。因此,供应链金融不仅仅局限于供应链融资。但目前阶段,基于中国仍整体处于中高速经济增长期,企业的投资扩张、市场扩张仍然强烈,企业特别是核心企业比较看重的是供应链融资。

二、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

(一)供应链金融是实践证明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由于供应链金融的这种双赢的特点,尤其是对于银行良好的客户开发、风险控制和存款拉动效果,使得银行纷纷介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主流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已经从3—5年前的“蓝海”竞争变为现在的“红海”竞争。随着电子化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结合,除了传统的同业竞争外,平台类企业(淘宝、微信)、卖场类(苏宁、京东)也开始提供网上供应链金融业务,更多参与者的进入,使得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市场又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应对目前形势的必然选择

第一,易于客户开发,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银行传统客户众多,而这些客户之间本身就存在天然联系。依托供应链,银行可以从核心客户出发,发展其上下游客户,银行更易开展客户开发,且一旦客户融资需求得到满足,业务合作稳定后,客户对银行的粘性也会增强,对于银行来说其客户维护成本也较低。

第二,降低信用风险,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客户的信用为依托,将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产业链和利益链通过激励机制和产业组织的设计将其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由大企业为小企业担保的格局,从单一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移至供应链整体的风险,大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和违约风险的问题。

第三,有效拉动存款,提升低成本资金组织能力。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对于传统信贷业务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较好,其还款来源依托于贸易的自偿性,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结算资金,其存款拉动效果较好。

第四,有效提高综合回报,提升贷款定价能力。供应链金融服务于信用等级偏低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客户,银行的定价谈判地位提高,相应的贷款定价也更高;同时,供应链金融产品种类多,服务手段丰富,如信用调查、信用担保等非融资产品也较全面,可以给银行带来丰富的中间业务收入。

(三)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

供应链金融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体系和一种业务模式,更重要的是一个工作方法和一种业务经营理念,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防止金融脱实向虚的好手段。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一种典型的产融结合模式,体现了产业、金融的完美融合,既是产业对金融的需求,又是金融对产业的服务。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开始为了追求更好的收益而开始选择原来不被看好的中小企业客户,而在服务中小企业的过程中,供应链金融是实践证明的一种重要抓手。主要体现在:

第一,供应链金融的典型特征决定了其可以切实服务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理念是把企业当做是一个自然的生态集群,核心企业位于食物链条的顶端,辐射多个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典型特征就是批量化、小额、多个目标。这个生态集群中的所有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都是不孤立存在的,如果以传统的思路贷款,就断绝了其他的信息来源来贷款给单个公司,增加了信用风险。

第二,传统的金融产品不再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传统的保函、信用证等业务,需要缴纳保证金或者提供抵质押担保,而中小企业资金少、担保品少是常态,所以只能以产业链和产品为导向,弱化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方式要求,才能有效服务和支持中小企业。

第三,供应链金融产品可以有助于银行进行风险管控。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从世界范围和国内银行经营历史看,的确存在较高的信贷风险,银行通过服务于整个行业,通过对于产业链的风险特征识别,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收集,来定位自己的贷款信息,减少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规避操作和流动性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冲击和影响

近两年来,一场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席卷了中国,其优势可以归结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搜索引擎、定位功能等为基础的先进信息科技手段,凭借着社交网络、电商平台等积累起来的海量用户基础及其交易数据,开展高效的用户金融服务需求和偏好分析,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便利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正凭借这些优势,直接向供应链金融领域扩张。

(一)直接冲击商业银行的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

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小贷+平台”的融资模式,直接向供应链融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等领域扩张,提供“订单融资”和“信用贷款”;某著名电器销售商,在成立自己的小贷公司后,也逐步减少了与银行共享上游电器供应商及支付信息,转而通过自己的小贷公司融资,获取利差收入。这些大型供应链企业也从事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直接产生冲击。

(二)抢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客户和渠道

客户是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利用其交易平台挖掘、吸引客户,拉近与客户的业务关系,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依托其IT优势,提供更多便捷的支付及融资渠道,从而弱化了商业银行物理渠道和网点优势。

(三)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中介角色弱化

互联网金融脱媒的进程中,商业银行独立承担了结算、清算、反洗钱等大量后台管理和运营成本,但在紧密贴近用户需求的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挤压下不断被“后台化”和“边缘化”,使得商业银行正逐渐退化为整体金融链条的OEM商,并被残酷的甩在价值链的末端。即便是具有庞大客户规模和传统渠道优势的国有银行,也只能延缓而无法阻碍这一趋势的发展。金融脱媒的不可逆转,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遵循互联网的生存法则,在行业分工和要素分配过程中掌握主动、顺势突围,否则传统的物理渠道优势可能转变为转型的包袱。

(四)推动利率市场化,降低银行的息差收入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利用其平台收集的网络交易和信用记录进行参考和分析,完整反映出借款人的风险因素,给予借款人合理的融资定价。而在资金方面,互联网企业开始逐步作为资金提供方,充当资金掮客,获取存贷息差。同时,互联网金融也提供交易平台,寻找资金提供方,将资金贷方吸引过来,借方报价,贷方依据对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偏好选择贷款对象,双方议价成交,交易完全市场化,加速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互联网金融固然有很多优势,但是互联网目前在提供高附加值和大金额金融服务方面还处于劣势地位,这是因为目前这类产品还是典型的个性化产品,无法像小微贷款一样,运用IT技术进行标准化处理。此外,银行的信用增值和风险管控等业务优势无法被互联网金融撼动和替代,互联网金融颠覆现有的银行业还为时尚早。但是,银行业在目前形势下,应该顺势而为,学习和利用互联网企业思维、技术,走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的道路,通过非物理渠道来批量获客,进行积极主动的变革。

四、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转型方向

(一)顺应互联网金融模式,进军电商平台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大数据和银行必定会紧密联合,相辅相成。供应链金融与信息流控制息息相关,银行既可以操纵信息流为己所用,也可以将数据整合加工,还可以使银行的信息流公开化透明化,降低信贷风险,实现交叉销售,有利于银行各项业务全面发展。

目前,多家上市银行拥有了自己的电商平台。银行应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搭建电商平台,获得更多真实交易数据,丰富完善金融服务平台,亲自打造资金、数据、平台三大布局互联网金融的必要条件。

(二)积极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共赢

商业银行可以考虑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充分调动和整合多方互联网资源,打造开放式、综合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借助其提供的互联网技术优势,完善供应链金融发展战略,不断创新产品组合与服务模式,实现经营模式、市场和产品的金融创新,并有效支持中小企业良性发展,实现银企双方“共赢”发展目标。

(三)提供信用增值和风险管控服务

由于银行经营的商品的特殊性在于是货币,而银行最值钱的资产是它的信用,可以通过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优势为企业增信。商业银行通过多年的探索已经拥有非常完善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体系。银行的信用增值和风险管控服务在大型企业领域仍然有着互联网无法替代的优势。因此,银行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提供供应链金融增值服务。

(四)搭建一站式供应链金融电子化平台

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复杂,操作环节多,打造供应链金融电子化平台,规范业务操作和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多渠道、多方式为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在线融资服务,对转变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方式,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应转变服务方式,满足互联网金融新兴业务需求,不再局限于中介角色,转型推行一条龙服务,做数据、资金、平台的集大成者,为客户提供交易平台、结算平台和融资平台。

(五)供应链金融产品向行业化、特色化发展

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市场必定是精细化营销的市场,只有形成自身的行业特色,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获得规模经济。商业银行需要针对某些特定行业,根据一些行业特性和发展方向,逐步推出一些具有行业细分特征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作为供应链金融基本产品的延伸和拓展,或者将具有推广价值的部分核心客户个性化方案提炼成标准化的产品。

(六)加强供应链融资产品的创新和推广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变化,供应链融资模式也将发生变化,银行需顺应形势主动加强产品创新,深化与物流企业、中小企业投资机构以及信用担保机构等的合作,实现在基础模式和高级模式上的创新。同时,注重通过各种媒介对各融资产品进行大力宣传,使广大客户了解各融资产品的主要服务群体和服务条件。

(七)提升供应链金融专业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未来商业银行内部的发展趋势是组织架构和审批制度向集中化、专业化发展。除逐步实现专业化审批外,可以尝试准事业部制或事业部制试点,建立供应链金融事业部,实行垂直管理、产品创新、专业审批、集中作业,这方面,个别股份制银行设立的产业金融事业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并在更多行业进行推广。

五、华夏银行供应链金融的转型探索

华夏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自2004年开始在武汉等分行试点。2007年成功推出“融资共赢链”产品品牌,成为银行界第二家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业务的银行。截至2013年底,华夏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量达38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7%。核心客户1019户,较去年同期增长43%;上下游客户4745户,较去年同期增长62%上下游客户开况良好。业务量、客户数等主要指标均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站在新的起点上,华夏银行着力于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四大优势:

(一)打造行业优势

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市场必定是精细化营销的市场,只有形成自身的行业特色,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获得规模经济。华夏银行经过调研,首先将汽车金融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进行特色行业开发,在汽车行业推出了“汽车全链通”业务子品牌,推出了集合“供应商、整车厂、经销商、汽车金融公司、终端用户”五位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形成了华夏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制度体系。未来,在巩固传统大宗商品融资业务基础上,将汽车、建筑、港口、医疗、旅游、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作为重点,培育业务优势。

(二)打造产品优势

在原有应收、预付、存货三大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加快低风险资产占用的新产品研发,调整压缩存货类业务,转而着力发展应收类产品,打造保理业务特色银行。

(三)打造电子平台优势

在供应链金融电子化建设方面,2013年,华夏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成功上线。在此基础上,华夏银行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供应链金融系统平台功能。一是尽快提供客户通过网银渠道在线放款的功能;二是实现与部分客户多、业务量大、合作潜力大的核心客户、仓储监管机构系统的直接对接;三是多渠道(资金支付融资系统、B2B系统、信用卡商城系统)对接各类外部电商平台,解决银行目前只能看到资金流、物流,无法看到信息流的问题。

在供应链金融系统上线的同时,针对小微企业供应链特点,华夏银行也着力打造平台金融运营模式。以华夏银行自主研发的平台金融系统对接供应链核心企业、大宗商品市场和市场商圈管理方等平台客户的财务或销售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产品的网银化、营销的网络化、服务的在线化,同时实现了银行、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实时可视度,构筑了适应于多个行业“1+N”供应链客户无缝对接、信息实时共享等条件的电子作业平台,一举突破小企业金融服务“生、慢、散、难”等诸多瓶颈。经过三年的摸索与实践,华夏银行“平台金融”业务模式已经在“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市场商圈”三个领域成功应用,实现了电子国内保理、电子订单融资、未来提货权电子保兑仓、交易市场优先权处置、交易市场保值项下动产质押/买方融资、交易市场保兑仓等一系列电子化融资业务模式。

(四)打造团队优势

华夏银行在营销层,实现专业化团队、专业化经营、专业化考核;在管理层,全行设立总分行两级供应链金融管理中心专业管理;在风控层,实现从总行到分行的专业化审批,全面推动供应链业务规模化、专业化、电子化发展。

六、结论及建议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挑战、供应链金融业务同业竞争加剧挑战、互联网金融对供应链金融的替代挑战等,这些挑战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商业机会,如果能够把握好此次机遇,重视客户体验,进行供应链金融的转型升级,按照互联网经济的双寡头竞争特点看,未来很可能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内形成市场份额和品牌度均很高的领导品牌,从而改变目前供应链金融市场同质化红海竞争格局。

参考文献:

[1]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2]客户服务和风险管控能力是银行未来核心竞争力[J].卓越理财.2013(9)

[3]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商业银行需应对好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三大挑战[N].21世纪网数字报.2013.7.22

[4]孙立坚.中国金融发展如何才能做到为实体经济服务[J].中国发展.2012(6)

[5]罗锦莉.供应链金融:助银行业创新转型之路[J].金融科技时代.2013(3)

[6]杨凯生.互联网金融需要良好的文化支撑[J].中国金融.2014(4)

[7]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7)

[8]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

篇(9)

近几年,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取得飞速发展。这一方面转变了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信息控制方式,有效减小贷款的非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降低企业的融资门槛,拓宽其融资口径,因此受到银行业和产业界的欢迎。自1978年美国将供应链金融付诸实践,在国外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金融方式,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表现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继深圳发展银行2006年首先在国内开启供应链金融服务品牌以来,五大国有银行和各大股份制银行也纷纷推出了相关服务,如建行的“全流程供应链融资”业务,工行的“财智供应链”业务,中行的“融信达”系列,交行的“蕴通财富供应链金融”等。

供应链金融的巨大潜力不仅仅只吸引了银行的重视,更是让一些以提供平台服务,拥有贸易数据入口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一些外贸服务平台也开始对6.9万亿的金融蓝海虎视眈眈。但是,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电商和银行具有什么样不同的特性呢?

一、供应链金融概念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厂商的稳定贸易合作关系形成的供应链和销售链,涉及其他金融机构、物流服务提供商和政府部门等的参与,由银行作为资金提供者,并主导设计整条供应链资金管理,以提高整个供应链资金流动效率,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金融解决方案。其中,供应链融资是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业务。

二、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SWOT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有以下特征:

Strengths优势:资本实力雄厚,资金运行安全性高;金融工具和产品丰富,金融创新能力强;能提供供应链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已有企业客户群体数量庞大,掌握其资信和经营状况,能发现和栽培优质行业客户群体。

Weaknesses弱点:不具备供应链管理能力;客户粘着度不高;缺乏有效的信息流控制手段①,;与物流服务提供商合作存在信息成本;银行信用体系自身存在缺陷。

Opportunities机会: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危机后进出口回暖②;中小企业亟需通过供应链金融体系进行“资金解渴”;巨额存贷差导致流动性过剩问题,有创新金融产品的诉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居民消费能力的攀升使得银行进行战略转型刻不容缓。

Threats威胁:供应链管理风险;行业、产业和市场风险,核心企业经营风险;中间产品因资产专用性而难以通过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和变现;银行信用不完善、商业信用缺失和监管问题;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电子商务平台竞争;国家政策、经济周期、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战争等系统性风险。

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最大的优势在于银行雄厚的资本实力和长期金融服务的专业背景,但是面临着企业数据不足、供应链管控能力弱的困难,存在信息劣势。虽然存在庞大的市场需求,然而竞争威胁和行业风险却成为了阻扰商业银行前进的障碍。

三、电商供应链金融业务SWOT分析

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供应链融资服务存在以下特征:

S优势:电商平台聚集了大量商户资源,掌握着第一手的交易信息,便于了解商户的资金、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比银行获取信息的成本低;能实时提供供应链活动流程中的信息数据,使得融资更易于被触发;部分电商拥有自建物流系统(或与物流提供商合作),可以完整把控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真正做到“四流合一”;没有银行传统审批贷款流程的束缚,能更灵活自主地制定融资规则,有利于金融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W弱点:自身不是银行,仍受资金规模限制,融资规模有限;仅限于对入驻自身平台的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具有一定的狭隘性;不是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能力相对银行较弱。

O机会: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危机后进出口回暖;由于银行传统业务规则的限制,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亟需通过供应链金融体系进行“资金解渴”;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入驻电商平台的商户数量逐年上升。

T威胁:供应链上企业经营风险和商业信用风险;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竞争威胁;国家政策、经济周期、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和战争等系统性风险。

电子商务平台旨在打造线上(Online)交易平台,使得B2B、B2C、G2B等交易模式得以通过网络进行联结,这样不仅掌握了第一手真实交易数据,同时电商平台与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合作甚至是自建物流系统更使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拥有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

四、结语

由于银行和电商天生拥有不同的基因,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侧重点有所不同。由于数据入口方面的缺陷,银行应想办法补足平台方面的劣势,寻求新的信用评估方式,一方面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则跳出传统信用评估理念,重塑银企关系,以防在贸易经济中被边缘化的危险。而电商和外贸服务平台则可以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建立一套新型信用评估机制,对平台上的商家进行合理授信,解决商家资金短缺问题,助其发展壮大,反过来又由平台商家数量、质量的上升而得到反哺,可谓一举多得。(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2] 李勤,韩凯.供应链融资的现状与问题:93家企业样本[M].财政金融

[3] 李银莲,梁宵.瞄准6.9万亿蓝海空间——银行上演供应链金融卡位战[报纸].中国经营报,2012.10.22:第B04版

[4] 官惠宣.加快供应链融资电子化建设.金融时报,2012.10.29:第011版

篇(10)

[DOI]10.13939/ki.zgsc.2015.25.103

1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类

1.1 信用风险

通常来说银行的信用风险,具体是指向银行贷款的个人或者实行交易的人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违约进一步对银行造成的损失风险。在供应链融资中信用风险排在首位。从另外的角度分析,供应链融资本身就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用于加强管理信用风险的技术。在传统授信中银行实施的担保业务包括抵押授信、信用授信以及保证担保授信三种。而要求存在第三方的是保证担保授信,而信用担保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规模和大量资金。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是无法轻易得到这两种形式的授信,但是供应链金融业务具体面向中小企业,所以银行必须分析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

很多中小企业都具备下列特点:第一,无法充分披露信息,这样就增加了评估企业贷款信用的难度。第二,没有根据比例对授信成本收益进行分配。第三,中小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来说拥有更高的非系统风险系数,很多中小企业缺少完善的结构,决策带有随意性,非常依赖个别客户,造成他们出现了很大的波动性。

1.2 操作风险

由于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政策、人为失误或者内部失控等原因而导致银行出现损失问题,这些损失包括与风险相关的全部支出费用。在对授信调查的过程中,具体操作风险就是人员因素,在供应链融资中企业的交易信息是关键根据,控制风险中的目标便是交易过程中的物流和现金流。所以,调查授信的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疏漏和误判。 在设计操作模式时,最关键的是对设计流程积极完善,避免操作风险的出现,同时供应链融资必须对授信支持资产严格控制。

在审批融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对操作风险有效提防,具体包括人员形成的风险、系统风险和流程风险。

在供应链融资中,对物流和资金流有效控制的中心是授信后管理和出账管理,尤其是预付业务和存货业务,频繁进行操作也是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融资产品中,操作风险会通过各种形式积极表现,银行一定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分析。比如,在应收账款融资中,应收账款质押要求三方比例配合,这样就形成了复杂的业务流程,对应的也会增加操作风险。

1.3 市场风险

所谓市场风险,本质上是由于利率、股票、汇率等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出现的改变,进一步对银行造成的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的收款风险具体是由市场风险与生产风险导致的。而供应链金融将控制货物权作为基础,这样就极易造成市场风险。因为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以控制货物权作为担保,所以货物的市场价值极容易对市场风险造成影响。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标准仓单抵押的东西通常是农产品,而季节、国内外需求和国际市场将会使这些农产品出现价格波动。所以,企业频繁变化的价格,进一步对授信额度与质押率造成了影响。

2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

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的重点是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与评判标准以及明确指标权重并且实行一致性检验。

2.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

通过识别供应链金融风险,可以科学建立融资风险评估体系,例如存货质押融资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其中系统风险包括宏观和行业系统风险以及供应链系统风险,而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变现担保物风险以及操作风险。

在评估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一线的评估人员应当联系现场调查、历史资料数据,并且尽可能利用一些定量的分析工作实施综合评估。在评估过程中,一些能够采用定量公式进行衡量的指标,则尽可能进行定量评估。通过数据计算这些定量指标之后,就能够设置合理的规则明确不同评分相应的范围。之后在具体评分上映射指标的定量数值。而无法定量的则利用打分方法。在这我们可以利用7级评分方法,就是每一个需要衡量评估的指标,最终按照其风险情况划分为7个等级:风险很大1分、大2分、较大3分、一般4分、较小5分、小6分、很小7分。之后,可以联系事前确定的每一指标的权重加强平均分值,获得具体业务最后的评分结果,这一结构可以在标准的评级上映射。

由于供应链金融体现出的过程性与典型动态性,评估融资分值也必须是动态的。这就需要监管方与评估人在贷款期间,联系业务的变化动态对评估分值积极调整,以便准确对风险进行警示。

2.2 明确评估指标权重并且实行一致性检验

确定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权重可以采取德尔裴法实行专家打分,也就是邀请专家分别估计出各个因素的权重,之后平均求出不同专家的估计并且得到各个指标的最终权重。具体步骤见下:

第一,建立判断矩阵。在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设计上一层指标A是准则,支配的下一层指标是B1,B2,…,Bn,各个元素对于准则A相对重要性即权重斡能够利用标准法赋值。针对准则A,比较n个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获得一个两两对比的判断矩阵:

C=(bij)mun

第二,计算相对权重。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元素B1,B2,…,Bn,针对准则A的相对权重w1,w2,…,wn,可以得到向量形式W=(B1,B2,…,Bn)T。对于设计权重,通常利用几何平均法,先按列相乘A元素得到新向量,之后把其每个分量开n次方,再把得到的向量归一化之后就能够得到向量公式:

i=l,2,…,n。也可以利用和法,特征根法等。

第三,一致性检验。要想判断上述矩阵与权重是否科学,需要实施一致性检验。具体过程:相乘判断矩阵与权重系数获得矩阵CW;再求出矩阵最大特征根;之后带人公式 获得一致性检验指标 ;按照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查出R.I数值;最后采用公式C.R=C.I/R.L获得一致性比例C.R的数值。当C.R

3 案例分析

上一篇: 文化贸易的概念 下一篇: 人事工作打算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