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44: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校园卫生建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我是六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学校里学习、生活已有六年之久。校园是授予我们知识、赋予我们欢乐的地方,每一个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学习的学生都感到很快乐:因为这儿有伴随我们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学校里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其中来。校园里的景色也美不胜收:大门台阶上摆放着一盆盆美丽含香的花儿,每当我们走近校园,那些花儿都对我们笑,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舒心和愉快。教学楼下的“米老鼠”花坛里,松树的枝叶无比繁茂,小草生机勃勃、富有活力,让校园中的每一个同学玩得开心,生活也开心。
可是,我们在打扫公共场地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原本美丽的花坛里,经常躺着一大片“悠闲”的枯枝败叶,那些枯枝败叶身上却还舒舒服服地睡着一群报废的垃圾袋、食品袋,咀嚼完后随地乱吐的口香糖随处可见,地上散落着的树叶片、草根都是一些淘气的同学们的佳作。还有一些三无食品包装袋、饮料瓶,被塞到窗台的缝隙里,一股辛辣难闻的腥味常常扑鼻而来,这是那些贪吃的同学们的佳作——这些事例如果反复、多次的出现,会严重导致美丽的校园变成一个死气沉沉的“垃圾场”!
为了能让我们现在被污染的校园恢复以往的美丽,我向学校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像以前那样开展“争当绿色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让这些小卫士向在校学生宣传环保活动、呼吁环保,将同学们乱丢乱扔的恶习纠正。
2、在校园广播里播出一些环保小常识,让同学们认识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对地球造成的危害,从而自愿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3、对校园加强环境管理,不让在校学生随意进出施工重地乱丢乱扔,对爱护环境、不乱抛撒废弃物的班级进行适当的奖励,对危害环境、破坏植被行为作出合理的批评。
1 个人因素
医学生个人所学专业、对口腔健康的态度、生活习惯都影响其口腔健康行为。口腔专业学生对口腔健康行为的求知欲望、3个月内更换牙刷率、使用小头软毛牙刷率、竖刷牙率、早晚刷牙率、牙线的使用率、含氟牙膏使用率、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洁牙、去口腔门诊就诊率等健康行为明显高于非口腔专业的学生。这是由于口腔专业的学生通过最少3年甚至7年的学习,能够系统地了解到口腔健康对于全身健康的影响比重,口腔疾病的后果以及考虑到自己未来从事口腔医疗职业等原因,更加会自觉地进行正确的口腔健康习惯及行为。随着入校后医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积累,高年级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明显优于低年级的学生。个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越高,口腔健康行为就越好。例如:在学生会里负责拉赞助工作的学生,他们的社交活动较多,注重个人形象的同时,也注重口腔健康,其使用口腔喷雾制剂、刷牙频率、氯己定漱口水及口腔科就诊的频率也都明显较高。女生的口腔卫生行为明显优于男生,其改善口腔健康意愿、对口腔健康理解程度、将口腔健康知识付诸于实践及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显著优于男生。例如:男生经常一起熬夜打网络游戏,游戏结束后不刷牙直接睡觉;男生吸烟,喜欢喝碳酸饮料行为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口腔的健康状况。
2 家庭因素
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受家庭因素影响较重。家庭的经济、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重视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都对影响医学生的健康行为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家长中小学文化甚至有的都没读过书,文化水平低,自己不刷牙、不能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不洁牙、吸烟、喝酒、咀嚼槟榔,甚至存在龋病、牙髓病、牙周病、缺失牙等等口腔疾病也不去口腔门诊检查、治疗,这样的无视、消极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而且口腔诊疗费用较高,很多医学生即便知道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较差,但经济条件受限,一般不会或延期去口腔科就诊。相反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对口腔健康越重视且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学生定期口腔检查率、洁牙率、龋齿充填率、缺失牙修复率等等口腔健康行为越好。
3 学校因素
口腔的健康行为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获得,然后再融入到日常生活行为中的。但是调查显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回答的正确率欠佳,在这样没有知识为引领的医学生口腔健康行为习惯就更令人堪忧,这提示可能需要非常充分的口腔健康知识才可能对健康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所以,加强医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获得也是影响口腔健康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中,学校教育就占到56.4%。医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课堂外还有多种途径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校内贴吧、校园广播站开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知识内容的教育专栏;每年9月20日开展免费口腔检查、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咨询、口腔疾病诊疗咨询等爱牙日宣传活动;利用墙壁板报,如:食堂、教学楼、实验楼、宿舍等的墙壁,将口腔健康知识和图片制成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形式或在学校宣传栏橱窗内开辟口腔健康教育专栏;利用学校校报、举行口腔健康教育讲座、口腔健康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教育信息传播途径,更能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能够在业余时间,不经意中学到口腔保健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转变成日常口腔健康行为。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更容易被医学生接受。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且校园内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医学生无论在实验室、图书馆、宿舍、餐厅等学校的各个角落随时随地都能浏览到网络上口腔健康知识、健康保健行为宣传内容。而且,学生集体住宿,朝夕相处,彼此间有很强相互影响和渗透作用,其口腔健康行为极易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带动更多的学生建立、维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
另外,建议学校组织大学生每年一次的口腔健康体检,让学生得知自身存在哪些口腔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医学生的身体健康会有哪些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根据自身具体状况,从根源出发提高口腔健康意识,改善口腔健康行为习惯,对口腔疾病进行早起预防和早期治疗,从而提高口腔健康状况,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4 牙科畏惧症
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运用“小先生制”开展教育活动,使教育更自然、更直接、更易被学生接受,从而提高教育实效。
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的教育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如每周的主题班。目彩排、布置教室环境、分配后勤保障等,不同角色都有不同的“小先生”担任。他们根据班级特点,设计的内容与形式切合学生思想动态,针对性强、贴近学生实际,易于接受。又如,学校举办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各类文体比赛,班级方案首先都由班级学生讨论策划,并由“小先生”主持和组织实施,充分挖掘学校和班级每一个成员的潜力,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因素,组成竞赛组、后勤服务组、宣传报道组、啦啦队等专项小组,在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尽自己所能参与进来,为集体争取荣誉。学生自己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再如,“小先生”自主组建编辑部,设立主编、副主编、编辑、小记者若干名,自编校刊、班刊,促进学生学会关心时事,提高分析时事的能力。于是,校内、班内就形成了多个编辑小组,不仅提高了学生读写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了团结、协作、创新的班级氛围。
“小先生”自主管理
“小先生制”的管理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自我管理,即在工作中设立多种管理岗位,由学生担任,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自治能力。
“小先生”自治会是行知中学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在竞选过程中,从学生的报名到候选人的展示,从选票的发放到最终的选票统计工作,都由学生自主完成。竞选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了民主参与活动、管理学校的乐趣,学生们投下的一张张选票,折射出认真负责的主人翁精神,校园洋溢着民主、进步的和谐气氛。
“小先生”自治会高扬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不仅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中来,而且多了一点自治管理的权力,“小先生”自治会代表全体学生参与学生一日常规、卫生检查制度、用餐管理制度、学生问题处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工作,通过“与校长面对面”等方式担当起更多的管理工作。丰富多彩的自主管理活动是班级自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持续自主发展的必经之路。
“小先生”主动学习
“小先生”讲台需要学生完成课前搜集资料、撰写讲稿、精心备课、上台讲课等一系列环节,动手、动脑又动口,这种手、脑、口的系列训练,比起答一道题、读一段课文来得更具体、更实在,学生得到的能力训练更全面,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正如陶行知所说:为了使别人明白,对自己所教内容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如在语文教学中,“小先生”负责课前基础知识的收集、和课前三分钟演讲;在外语教学中,“小先生”担任值日领读、课堂报告,还负责对话、提问、复述、表演、操练等不同内容。这种方式不但形成了课堂教学的新气氛,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孩里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不是你,是小孩子自己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我们认为,凡是对某一知识接受得快,某一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均可被命名为“小先生”,让他去教别的同学。“小先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谁学得快、学得好,谁就有资格当“小先生”。我们开展“小先生”讲台活动,把“小先生”作为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使讲台变成了众多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小先生”互教互助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系统专业的知识,聪慧灵敏的大脑,勤奋专注的品质,还要有合作竞争的意识,合作意识是时代对人的素质的根本要求。不难想象,未来社会离开了人与人的合作,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当前乃至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高职院校作为启迪心智、传授知识、培训技艺、确立人生价值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两大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建立和谐高职校园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高职院校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至于建设什么样的和谐校园,是目前广大教育学者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是要素论,认为和谐校园是学校办学质量、效益、规模和发展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尤其重视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二是系统论,认为校园可视为一个大系统,和谐强调各子系统间全面协调、良性互动、整体优化;三是融合论,认为和谐校园既要强调主旋律,又要有多样的文化和观念,既要有统一的目标,又要有多样的途径和措施,既要有共性的要求,又提倡个性、自由和创新。三种观点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和谐校园作了诠释。
我们认为,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如果能在一种文明向上、宽松愉悦、竞争创新、协调有序的校园中学习、生活,那么他们的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必将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促进校园的和谐。尤其是职业院校,在生源质量、办学条件相对弱于本科院校的情况下,要把学生培养成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决定其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更应该走以学生为本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要求职业院校在构建和谐校园时,除了做好正常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之外,还必须找准办学定位,营造人才培养的职业素质教育氛围和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因为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有明确的办学定位
高职教育大多是通过“三改一补”转型而成的,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型高等教育,改革了原有的办学模式,调整了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新的办学定位急需明确。因为,高职院校只有明确了办学定位,才能围绕学生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配置办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而统领引导和谐校园的建设。在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进行办学定位时,高职院校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
1.面向社会,结合办学环境进行定位。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个地区的人才需求就有所不同。目前,我国除了地区以外,每个市都根据区域经济特色至少建有一所高职院校,目的就是满足区域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定位要和周边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了解服务对象的范围和特征,进行定位,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岗位提供前提。
2.实事求是,根据办学实力进行定位。大学作为一个事业法人实体,本身的资金和能力有限,在学校办学定位时要正确处理奋斗目标与现实条件的关系,根据学校的办学实力,量力而行,制定具有科学的、引导性的办学定位。这就需要做到学校培养目标明确,全面衡量学校现有的办学资源、办学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合理地规划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成才提供保障。
3.突出特色,结合办学优势进行定位。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貌。其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标志。因此,高职要充分利用办学的经验优势,通过自我评价和对比评价,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学科对象和服务对象上培养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得到社会的公认,为学生的就业和将来发展提供基础。
二、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有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
高职人才的应用型特征,主要体现在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指一个人可否进入职业,以及能否胜任职业工作的条件,包括有胜任职业的业务知识、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等。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是培养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要素,这样的氛围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校园里,构成职业素质培养氛围的因素很多,对于职业院校,其最主要的是优秀的实训教师队伍、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流的实验实训设施,它们和学生直接接触得最多、联系得最紧密,更能营造职业素质培养氛围,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因此,高职院校要尽快加强这三方面的建设。
1.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教育氛围。实训教师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引导者,是学生成才踏入工作岗位的领路人,在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中具有主导作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力量整体比较薄弱,而且专业教师中大多是理论课教师,“双师型”实训教师严重匮乏,不利于职业素质培养氛围的营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尽快加强高职院校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注意加大和企业合作力度,要求专业教师充分利用时间到企业车间进行现场锻炼,使他们熟练掌握所授课程相对应岗位的全部工作流程,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利用他们的实践工作经验,满足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要求。通过以上两种途径,逐步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训教师队伍,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学习氛围。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特色,对优化高职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是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的关键。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强化高职生技能素质培训,有利于确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这就需要打破传统教学体系的局限,以学生为本营造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因此,我们在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要结合学校专业情况进行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教育,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上,大力实施基于工作全过程开发课程,建设优质课,做到一切课程围绕岗位能力服务,提高和学生实践课程的融合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开放式教学为主,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加强实验实训设施建设,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实践氛围。实验实训设施,是高职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学生走向岗位的练兵场,是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的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培养,不同理论的教学方法,它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具有操作对象,按技能的要求从事训练,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训设施。针对高职院校基础薄弱、实验实训设施稀少的现状,加强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也就成了营造浓厚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的当务之急。
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中,要真正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就要保证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先进性,特别是先进、真实现场化实训环境的营造,并和企业发展保持同步,这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太不切合实际。我们可以变通思维,把企业请进来,校方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如此一来,学校得到了“现场”实验实训场地,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或是学校走出去,在企业建立实验实训基地,直接把课堂搬进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现场实验实训机会,而且为企业提供了相对低廉的高技能人才。这样既解决了学校实验实训设备的问题,又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训平台。
三、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本”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一种人与社会相融合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其重点在于活动过程中的教化、评价、体验和感受,以及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人文精神特征。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对高职人才的全面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培育学生精、气、神的基地,是孕育学生成才的土壤。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普遍倾向于重职业素质教育而轻人文素质教育,这一倾向不可避免地导致人文知识匮乏、人文关怀缺失、校园文化薄弱,表现在相当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心理脆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因此,高职院校,尤其是理工类的职业类院校,必须加强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1.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学习环境。人文知识是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构建良好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基础。人文知识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日常生活所获得的,这些知识相对零碎、肤浅;另一种是通过专门的学习获得的,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人文知识。对于一名高职学生来讲,后者是其获得人文知识的主要途径,对他人文素质的提高影响较大,这就需要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类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知识教育。
在理工类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知识教育,首先需要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开设一定的文学课、艺术课、历史课、哲学课等,确定一定的选修课、必修课比例,强化学生的人文理论知识学习;其次要有一定人文教师比例进行授课,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最后要加大图书馆内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的书籍数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逐步形成一支高职人文知识教育体系,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2.加强人文关怀力度,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综合环境。人文关怀侧重的是对主体生存状况的关注,精神上的关照和爱护,是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关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整体学生和本科院校相比,知识素质底子薄、家庭贫困的较多,成就感不强,更需要学校的人文关怀,而高职院校的人文关怀又相对较弱,因此要尽快加大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力度,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应该是全面的、普遍的,但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因为各个学生的情况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学校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包括物资资助和精神资助。在物质资助上,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奖、贷、勤、助、补、减、免”的经济资助方式,保证在校的每一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在精神资助上,要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做好心理咨询服务,以此来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保证校园的和谐安定。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熏陶环境。校园文化是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文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直接影响着人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加强物质文化就是要合理地布局校园环境,营造人文教育气息,打造校园的自然和谐,给学生以美德熏陶、智慧的启迪,提供优美的学习文化的场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渗透到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中。在这个过程中,社团活动是实现其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可以丰富高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而且有益于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营造浓郁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达到使学生了解社会、学习社会、强体益智、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发挥它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主力作用。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职业学院以学生为本,通过明确办学目标,营造职业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素质的氛围,构建和谐校园,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院的长期发展,必将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2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开展形式创新的手卫生活动后,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正确率、每床日洗手液手消毒剂消耗情况具有明显提高。手卫生消毒剂、洗手液的消耗量从3.47ml/床日上升7.73ml/床日;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从53%上升到80%、医生手卫生依从性从29%上升到64%;护士洗手正确率从46.7%上升到75%,医生洗手正确率从36.7%上升到61.7%;有效地促进了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
3讨论
3.1政策支持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十分重要
目前来看,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不仅依赖于手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3,8];更重要的是,必须依赖于政策或策略的改变,使得从系统上为手卫生工作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WHO对手卫生工作改进的建议第一步就是系统改变[9]。因此,我院结合科室实际,将原来属于成本核算的手卫生消耗品经费改为由医院承担,营造了有利于手卫生的政策环境。通过这项经济政策,使得科室不再将手卫生消耗品的费用考虑到科室运营成本中,不仅增加了科室执行手卫生和积极性,也是手卫生工作的推进在临床科室更受欢迎。另外,我们结合以往考核督导的经验,采用新的考核制度,即由感控部门和医务处或护理部组成专项考核小组,一方面增加了行政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提高了相关科室对手卫生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新的考核小组,可以立即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减少了环节[5]。因此,综合来看,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政策和策略的创新,是条必经的光明之路[9]。
3.2手卫生健康教育方式的创新,深受医务人员欢迎
Huis的系统综述中明确提出,采用多个措施或策略,能够有效促进手卫生依从性[6,10]。因此,我们沿着以往“找亮点、树标兵”的思路,开展了全院范围的手卫生大使评选活动。手卫生大使不再是医院任命,而是由科室根据手卫生工作情况,推选表现优秀者,经感控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授予的。这样避免了硬性规定的僵硬模式,又起到了手卫生大使在科室工作中的榜样作用。这种同伴教育,使一线人员时刻受到“正能量”的影响。另外,我们也尝试由员工参与手卫生宣传品、宣传画、宣传口号的征集,一方面起到了员工业余爱好的展示作用,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员工主动参与手卫生宣教的机会,进而使宣教的主体由感控人员转移到员工自己身上。主体的改变,不仅使员工在参与中提升了意识和知识水平[3,8],而且还在活动中涌现出的一个个优秀的作品,很好地丰富了我院手卫生文化,拓展了医院文化内涵。
围绕效能年活动以“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为重点,以“创建最优发展环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深化医院改革和工作创新为动力这一主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报道效能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及时报道医院开展效能年活动的进展情况;着力宣传医院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升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典型;全面反映医院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生动展现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在效能年活动中呈现出的饱满热情和崭新面貌。
二、宣传内容
(一)宣传开展效能年活动的目的意义、各阶段工作要求;宣传开展效能年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增强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做好这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宣传医院在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推行人性化服务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
(三)宣传医院医德医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的突出成就;宣传惠民、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举措。
(四)宣传医院在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五)宣传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公开药品价格政策、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有关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及其他与群众密切相关事项的重要内容。
(六)宣传医务人员在救死扶伤、救灾防病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
三、宣传方法
(一)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的卫生系统效能年活动宣传标语,做好张贴或悬挂工作。责任科室:医院效能办。
(二)在医院网站上开辟效能年活动工作专栏,及时反映活动的成效、经验、编发有关信息资料。责任科室:医院效能办、药械科。
(三)编印效能年活动工作简报,及时向医院内外报道效能年活动工作的进展、特色。责任科室:医院效能办。
(四)结合医院工作实际,一方面认真组织撰写新闻稿件向媒体投稿,大力宣传医院开展效能年的好做法、好经验;另一方面要在2009年组织有关媒体开展1-2次集体采访活动,集中报道医院开展效能年活动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责任科室:各科室、医院效能办。
(五)加大对医院开展效能年活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树立和宣传一批在效能年活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科室和个人。责任科室:各科室、医院效能办。
(六)结合其他工作,如“法制宣传周”、“专题宣传月”、“义务咨询”、“社区服务”、“三下乡”等形式,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印制有关宣传资料或宣传手册,向社会各界广泛发放。责任科室:医院效能办、医务科。
四、有关要求
(一)各党支部各科室要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宣传工作,结合医院宣传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各科室在活动期间要完成6篇相关信息和宣传。信息完成情况与科室绩效挂钩。
走进校园,空气里散发着文化的气息,你的眼中是文化,你的耳中是文化,你的脚下是文化,你的呼吸也被“文化”了,这不是校园文化,而是文化校园。而更让我们惊叹的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竟然是学校里乳臭未干的孩子!
整体校园文化以学生装扮为主。校园的四周围墙包括书报长廊等是学生展示学习生活和发挥想像力的舞台,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出学习生活、娱乐游戏的简笔画,显得生动活泼又充满童趣,整体布局富有童心,呼唤着孩子的心灵。听陈校长介绍,整个校园文化展示都是分给每个班级各自构思和布置,以班为单位划分公地区域来完成整个校园文化建设。
各班级则体现“以生为本”的班级文化。该校不同学段、不同班级都制定了具有个性特点的班规班训。每个孩子都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走进班级,教室墙壁上学习园地上放眼尽是学生活动的照片,照片上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欢乐,看得我们心里也是热乎乎的。班主任根据小组提供不同的设计思路,让各小组的孩子开垦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上面不仅有小组成员的照片,还有各小组喜爱的各种图案、标志等,家一般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从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劳动”的成就和欢乐,以及极强的合作意识。
积极贯彻“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就是要“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方式和手段,进一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以生为本”对学生工作理念的要求
(一)方法上从“管”向“服务”转变。要实现这个转变,就是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新理念,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依靠行政手段来约束学生,达到学生的稳定、行为的统一。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就是在管理中以服务先主、以服务为先,以服务为重,在服务中实现管理的职能。比如,学校的资助工作,应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资助中多做一些人文关怀的服务工作,将提供资助与维护尊严相结合,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切切实实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好资助服务。(二)对象上从注重“少数”向“多数”转变。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为了所谓的高效率的完成各项管理任务,往往在管理工作中贯彻“抓两头、放中间”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在一些辅导员配备不足的高职院校,这已成为辅导员做好工作的好方法,就是把先进分子和后进学生、问题学生这两头抓好,中间的那些学生让他们“自我成才”。现实上,“学生群体的构成总体上呈纺锤体、枣核形,中间才是大多数,只抓两头容易出现顾及两头而忽视了中间的情况。(三)要求上从“统一约束”向“弘扬个性”转变。长期以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部门把统一作为管理的目标之一。要求学生有统一的校服,学生宿舍有统一的布置,学生活动中有统一的安排,学生行为上有统一的规范,等等。这种统一已成为我们长期心目中的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但是,这种统一是忽视时代气息的,多元化的发展,90后的学生不再满足或臣服于这种统一,他们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工作的挑战越来越明显。适应时展,在社会发展中服务学生的成才,这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内在要求。
二、“以生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
(一)加强学风建设,确立质量至上理念。1.加强学风建设,激励学生成才。加强学风建设必须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来实现,要采用各种教育管理形式、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增强成才意识,树立献身科学、爱国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可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严格学生管理,并通过扎实有效的活动、科学规范的管理,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2.重视教风建设,深化教书育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管理活动的实施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引导者,所有教师都应做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感染熏陶学生。广大教师应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自觉成为学风建设的指导者和实践者,在讲授专业知识时更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校可建立学生公开评议、评选最满意教师制度,加大奖励和宣传力度。通过重视教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确保学生培养的质量。3.规范教学秩序,严格学生管理。高职院校要强化学生考勤制度,既可通过任课教师严抓课堂教学纪律、严格考勤和作业检查,也可由班级指定学生专职考勤员进行考勤,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学生住宿情况的检查进行考勤,以此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二)“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体系构建。1.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学校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学生管理工作就不能只把“以生为本”作为一个口号,要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是需要现实的机构进行的,从体系上改变过去的行政特色浓厚的学生管理机构,构建“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架构,是落实“以生为本”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必然,是从体制上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的表现.2.体系构建的特点。一是彻底改变以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二是以服务学生的项目进行机构的设置,以便于学生的服务;三是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在学校的服务机构下开设自我管理的机构;四是要注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性,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立其他的服务机构.3.体系构建的关键点。一个好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不是在于机构名字的改变,也是在于工作内容、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的改变。“以生为本”的学生工作体系构建关键在于通过机构的设置,使机构能真正地贯彻学生服务制度的内容,根据学生成才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从而真正地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三)以生为本,要体现“人文关怀”。1.由“管理学生”转为“服务学生”。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服务意识,将管理理念由“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不给学生以距离感,营造和谐的管理气氛。服务学生主要表现为:关心学生就业、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等。2.强化“民主化管理”。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他们有一定的主见,渴求平等,民主意识较强。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强化民主化管理观念,让学生在管理中参与选择,参与管理。管理者实施管理工作时以一种朋友的心态去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使管理效果更为显著。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对学生提供一些方向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3.丰富校园文化。首先,在精神上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营造宽松、活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在高职院校举办的艺术节、学术研讨、辩论会等都是在关怀人的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在物质上改善校园的条件,包括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教学实验室等硬件等。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校园。第三,教育者应关心、帮助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以及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通过组织各项活动等在师生之间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三、结论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以生为本,就是要把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和激励学生为己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学生的根本目标,从而推进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创新。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尊重人本质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多样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注意管理和服务思想并重。
参考文献:
[1]揭英荣. “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设计与实践[J]. 当代教育科学,2013,09:46-47.
一、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高校校园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整个校园为主要载体空间,以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和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为导向,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为主要内容,在大学校园独有的人际交往和生活方式中形成了特殊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人生价值理念,陶冶学生情操,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活中,由于大学生的大部分基本生活都发生在校园里,他们每天在学校里居住、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行为上都要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大学是大学生人生进行系统学习的最后一站,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可以说,浓郁的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和生活理念的重要保障。
二、 校园体育文化
1. 校园体育文化定义及构成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广大师生员工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2]校园体育文化包括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和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其中,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指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由高校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以及其他一切与体育相关的精神通过沉淀、凝聚、整合、提炼出来的具有校园特色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意识、体育情感、体育道德等的总和。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起着主导作用,是经过长时间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文化,决定着每个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和校园体育工作的物质保障,主要包括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雕塑、体育画报等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物质实体。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所体现出的文化并不只是体育物质本身,而是体育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透漏出来的文化气息,显示出体育智慧,能够吸引和发人的运动本能。体育制度文化介于体育精神文化与体育物质文化之间,包括各项体育规章制度、各种体育组织,只有全面完整的校园制度文化,校园体育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
2. 校园体育文化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载体,以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以及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相互融合,以一种富有深刻内涵而又有丰富外延的体育文化表现在高校校园中,在心理上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在行为上培养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弥补了正式的体育教学所缺陷的主动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为其进入社会后的体育理念的体育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高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支持。
三、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发展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理念在于不仅要让学生单纯的掌握体育技术理论或方法,还要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利用学习的方法和技术形成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满足自己的运动需要,能够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健身,以保证自己的体质健康发展。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开始进行新的系统的专业化知识学习,生活节奏不再像以往紧张,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加,有些大学生沉迷于吸烟、酗酒和网络,过早的透支自己的身体。[3]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肥胖率和近视已经成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高校中度过的,只有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渗透,从精神上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从物质上吸引大学生体育行为、从制度上规范大学生体育生活,提升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启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转变他们的思想,从被动到主动,形成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以此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
四、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体育文化理念
现在大学培养追求的是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人才,这包括了专业技术、创新技能、掌握的科学技术本领、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等多方面,而这多方面的因素都是建立在强健的体魄上面。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就是拥有再多的素质也是徒劳的。因此,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是整个高校工作追求的目标,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切实考虑到学生体育参与现状,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摆脱被动的体育教育,被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所影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形成科学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2. 加大宣传,促进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体育思维、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等都是通过校园精神文化表现出来的。因此,高校应该有计划、有层次的开展体育文化传播,加大体育文化宣传,进行体育广播、开展体育知识竞赛等,促进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使得学生在整个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中,能够体验到体育的快乐,理解到体育的深层含义,体会到体育中的运动美,懂得欣赏体育,从思想上理解体育的健康含义,能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感悟体育的魅力,能够自发、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加入到校园体育队伍中来,形成终身体育价值观。
3. 改善条件,加强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物质前提和保证,以一种可见、有形的物质状态存在于高校校园中,由于现在运动项目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对体育物质文化要求较多,只有拥有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器材,才能吸引广大学生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合理的配置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资源,开发更多的体育项目和体育用品,达到学生的体育需求,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保障。因而,只有加大体育物质投资,修建体育场地、购置现代化体育器材,合理利用和分配现有的场地和器材,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作用,达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协调发展的目的。
4. 完善制度,改进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是发展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重要保障,是保证校园体育文化有序进行的制度载体。学校应加强全校教师的体育文化素质,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制定符合本校特色、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同时制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管理,促进体育物质文化利用达到最大化,建立学生体质档案,动态追踪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及体质发展,制定体育文化节,加强体育社团的组织与开展。同时,在发展中不断修正各项组织措施和规章制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者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27)
[2]王成军,山西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5
为了进一步深化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我院于2018年2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为辖区居民开展了第三轮免费健康体检工作。整个体检工作按照“全面覆盖,免费提供,自愿参检,城乡均等,方便群众”的基本原则为居民提供健康检查。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 我院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按照健康体检方案要求,制定了工作计划。多次召集村卫生室负责人作统一部署安排开展工作。在村主要道路入口悬挂宣传横幅,在村委会张贴标语,通过村干部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做好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宣传。单位办公室提前印制体检表格,采购试剂,校正体检需要用的医疗设备。制定好工作流程,落实人员分工。安排好分片体检日程并提早发放公告通知居民群众。
二 体检实施阶段,积极组织培训。为了抓好体检质量关键环节单位抽调了各个科室业务技术精湛,服务态度优良,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组成体检队。在开展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一个多月来体检队成员放弃了休息,为了方便群众积极主动深入村委会设点开展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并利用下班时间做好当日体检资料的收集汇总工作。体检当中同时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与意义宣传,对首次体检的居民为其建立好健康档案。对于体检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传染病等居民群众利用公卫卫生网络为其建立好专档管理,以方便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充分利用春耕生产即将开始和牧民即将转场的节点,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加班加点为居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截至3月30日,我乡已体检人数1651人,完成任务的45%。新发现高血压病人5人,新发现糖尿病病人3人,通过今次体检工作让广大居民群众对国家医改政策更深入了解,意识到公共卫生项目中健康档案的建立对居民健康的促进作用。通过健康体检能帮助居民群众做到“未病先防,小病先治”以及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 存在困难 虽然我院高度重视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体检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实际工作中大规模的集中统一体检对于一般乡镇卫生院必定要抽调大量工作人员,对于本来人员就不够充足的乡镇卫生院来说肯定影响了正常医疗业务的开展,高强度的体检工作也会使职工疲惫不堪。对于现有的医疗设备来说每天高负荷,超常规的运转,必定加速设备老化,影响机器寿命,增加维修支出。
四 建议以后体检工作抽调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体检队,对乡镇卫生院形成帮扶,以缓解乡镇卫生院人员与技术不足。延长体检实施时间,相对减轻体检强度。增加体检项目,以满足居民群众的健康要求。同时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性能更优越的医疗设备,提高乡镇卫生院体检工作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