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44: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税务管理创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工作一直受到了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994年“金税工程”成为包含金关、金卡和金税的“三金”国家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之一。9年期间,国家税务总局统一规划并实施了“金税工程”一二期工程。实现了覆盖全国的税务系统网络信息化建设。2016年在“金税工程”一二期建设的基础上,国家税务总局启动了“金税三期”工程整合分散单点的税务系统,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成为我国政府各部门中信息化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的行业系统之一。
国家税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可预见,未来税务信息与工商信息、银行信息进行互联互通,税收监管将在更加透明的环境中实现。
2.满足国家税务精细化管理需求
随着国家税务信息化的发展,税局对企业的税务合规要求也将进入到精准把控的阶段。近年国税总局进行的“千户计划”,将税务管理前置到业务层面。而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2009年印发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更加详细的对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各种纳税行为进行详细要求。
3.解决税务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协调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革新,数据化业务、数字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共识。然而,企业税务未能与其他业务一样同步信息化发展,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使用财务系统完成涉税会计科目合算,纳税申报、所得税管理、纳税数据统计等的税务管理工作手工完成,其他税收文档和涉税信息散乱无序。人工取数、手工操作,以及税务人员变动较快,不仅导致税务工作效率较低,更令企业面临很多管理风险。
大型企业对企业状况的全面了解,快速的决策性需求日益增加,税务的原有依赖于财务核算,依赖于手工统计,依赖于人为判断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公司管理层对税务信息的决策需要。已然影响企业管理自身的均衡全面发展。
二、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现阶段
在国家税务信息化逐渐完成各地区各分散系统的数据统一,使国家对企业的税收监管越发全面。尤其在发票认证、抵扣全面网络化,电子发票计划全面推行,各纳税申报系统接口开放,以及税局对企业进行税务风险指标评估,等一系列推进信息化成果利用的举措后,各行业企业均开始重视立足于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的信息系统。通过对各企业的税务信息系统的考察,目前企业税务信息系统基本能够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实现企业涉税信息的管理
其功能主要完成涉税基础信息管理,尤其是对于集团型企业,其成员企业数量多,组织结构复杂。各下级企业使用不同的财务核算科目体系,核算办法,甚至是不同国家税法等。其基本内容包括纳税主体国别、适用税收制度、纳税主体名称及税号、主管税务机关、适用会计科目等等,税务视角的企业组织架构等信息。
涉税信息的收集梳理成为分层管理的系统权限设置的基础条件,实现不同层级的税务组织机构的管理范围划分。
(2)实现全税种业务的系统化
此功能是税务工作基层人员对税务信息系统最核心的需求。包含日常发票的开票、认证、抵扣,各税种税款计算及纳税申报,所得税预缴、汇算清缴计算等内容。
通过信息系统的与税局的发票的开票、认证、抵扣等系统建立接口,在面对用户的唯一的平台中完成发票的流程管理;通过与人力、采办、销售及财务系统间建立数据接口,采集涉税相关数据,基于税收法规自动计算或半自动计算应纳税款;通过获取纳税申报所需的业务或财务相关数据,自动生成法定的纳税申报表。在不同经营地国家税务系统开放的情况下对接纳税申报系统,实现月度、季度及年度纳税报表自动申报;通过系统自动或半自动判定税务与会计差异,实现对所得税费用的准确核算,辅助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及汇算清缴计算及申报。
(3)实现税务工作流管理
借助信息系统的工作流工具,将符合企业内控制度和税收法规要求的工作流程固化到系统中,实现全企业的税务流程统一及全流程控制。便利的办公方式,节约涉税事项的处理时间,防止不合规的审核顺序或审核遗漏。
(4)实现多层级的税务数据集中
按照税务角度的组织结构,可进行全企业的全税务信息收集,实现分国别的数据口径统一。并通过自行定义,进行各类汇总计算,结构化信息展示。如实现按行政区划、成员企业、税费种类、业务板块等多维报表展示、时时查询应交税费、实缴税费、地方财政贡献情况等;实现集团内各企业纳税信息的横向分国别对比;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的税务信息参考。
(5)实现涉税法规信息提供
信息系统将涉及本企业涉税业务的各项税务法律、税务法规纳入至系统中,形成可查阅的税收法规知识库。为各层级涉税人员提供可靠的税务参考信息。其形式可以是简单的文档整理收集,提供方便的查?路径;也可能将法规固化到税务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中,对系统进行更精确的管理。
三、技术引领的税务管理创新
企业税务信息化的初步成果,已经可见的对税务管理变革进行了有效推动,从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以及经营环境四个方面总结如下:
(1)税务管理理念创新
税务管理理念的颠覆,是信息化带动的最根本的变化。将税务管理从老旧的以“搞好政府关系”为手段,以“不让税局查出事儿”为最高目标的潜意识里拉出来。真正将税务管理作为以企业自身的需求为出发点而自上而下的进行管理改革。正视“创新性破坏”对税务管理传统的彻底粉碎重建。
理念的变革将税务管理拉到与财务管理同等的高度看待,企业也将用知识管理观念、全球经济一体化观念、战略管理观念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对税务管理进行重新审视。
(2)税务管理手段创新
税务的传统管理以事前强制,事后惩罚为主,通常企业以行政命令下达,自查任务摊牌和强制管理上报等形式进行税务管理,其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的岗位职能划分和职业道德。这样的管理手段,效率较低,不确定性大,主观能动性差,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在管理沟通上。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减少重复工作,取消纸质审核,降低手工操作的同时将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流中固化,将管理信息收集去人工化。将硬性管理手段内化为软性管理手段,以企业管理需求为核心内容,围绕“人”的体验,追求“企业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共赢的现代管理新模式。
(3)税务管理组织结构创新
建立企业统一的税务管理系统可以推进集团企业的税务管理的组织结构更新,集中的管理要求渗透,和高度的数据集成,决定了集团税务管理的高度集权。其集权不是行政手段的集权,而是表现为管理理念的统一,工作流的统一,数据结构的统一。
进而税务管理的纵向分工和横向分工发生变革。在纵向分工上,领导层进行税务管理的统一分析规划、风险的统一管控,而业务层集中在完成日常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在横向分工上,税务与其他业务间的跨部门管理更加权责明确,部门间更能良好的?M行合作共享,而不是认为税务管理在对其进行“指手画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引言
企业的重要灵魂就是其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深化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基于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显得很重要。除此之外,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环境的日益复杂,也使得传统的资金管理和结算方式落后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一种更加先进和完善的资金管理方式予以取代。这一变化对建立在传统经济模式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一系列创新要求。因此,探讨知识经济下的财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成功理财的必然选择。
二、关于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在各个行业不断深入,快速发展的通信科技推动着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改变,网络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使得新型财务管理可以实现集中式管理和远程处理财务问题。当今社会信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如今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财务决策者突破了传统的依据货币信心的模式,转向通过计算机组合各种有用资料以进行可靠全面的财务决策;同时外部网络资源和社会内部也逐渐被纳入财务管理的对象当中。在信息社会中,原有的会计元素和理论已不能适应现代会计环境的变化。因此,必须创新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来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各种财务核算问题。会计元素的不断变化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实时变化发展。会计的各种形式的变革创新的主旨即是为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以能够快速适应各种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环境的突然改变,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三、创新财务管理目标
(一)“多元化”目标体系。利润最大化是资企业财务管理的终级目标,工业时代的物质资本的主导性与现代财务管理的使用排他性和物质资源的稀缺性十分相符。网络时代使得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目标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重新定位财务管理目标。
(二)注重社会责任。知识资本在网络知识经济环境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知识具有可转移性质和可共享性质的特性,企业和社会的关联由于变得更加深入广泛。社会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所做贡献决定了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因此,企业需要重视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创新财务管理内容
(一)重视人才的培养。企业应要树立新型理财观念,以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为核心;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不能够有效适应市场化运作管理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业总资本,因其具有超前性、综合性、技术性和专业性,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应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企业员工的能力和知识是现代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市场、技术和投资等资源的基础,因此更加凸显出智力和知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财务人员的能力提高可以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实现,以满足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利润分配由按资分配调整为按“经济要素”分配。随着社会分工的进程的日益分化,财务管理越来越彰显出独特的魅力。比如传统的经济要素主要包括知识、资本、劳动和土地等几个要素,在利润分配上,现代企业已逐渐使用按经济要素分配,突破了原有的按资分配。
(三)加强风险管理。企业在加强风险管理时需要重视投资和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时应该严格控制风险,考虑自身实际,选择相应的资本结构,同时对于风险收入分配需要严格重视和监督,以保证企业能够有效抵御外部风险。企业在投资时面临着诸如通货膨胀风险、外汇风险、东道国政治风险和利率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对应企业必须重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四)无形资产的管理。如今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商标权和专利权在内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资产结构中逐渐占据主要份额。因此企业需要重视管理无形资产,建立一套决策指标体系以加强监督无形资产管理的状况。
五、创新财务管理方法
1.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体制。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和不断增值是财务管理的目标。为了实现有效开展各项经营活动,需要企业严格控制企业资金,对此可以建立体态新型管理体制,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加强外部监督和内部制约,推动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建设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心。
2.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必须广泛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是经济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企业财务管理也逐渐使用电子信息化技术。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基础,网咯财务已经逐渐融入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里面。企业通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各项财务报告和事项进行及时处理,可以实现协同处理业务和财务,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对企业的财务资源整合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动快速做出相应反应,从而有效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的财务管理,因此有必要改进财务管理方法。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可以提升企业价值。主要目的是联系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以对企业的经济行为形成约束规范,帮助企业合理科学的进行经济活动,最终实现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目标。具体过程首先需根据企业的利润目标,依次编制理论、销售和生产,以实现从市场到生产的经营模式。其次企业需要重视管理资金流量,综合考虑自身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与影响资金流出和流进的一系列因素,以此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再次企业需要对各部门业绩进行科学考核。最后需要酌情添加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以提前预算,保留弹性处理空间,这样财务管理也更加科学。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业的资金效益。其做法就是把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降低成本费用,增加盈利,实行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促进规范经营。因此,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但要做到科学管理,最主要的是管理制度要合理,要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不断地向实体经济扩张,面对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中国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也感到了深深的寒意,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有效需求的不足加上经济不景气,企业在资金、成本、效益等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对于渴望成功的企业来说,金融危机又是企业积蓄力量、寻找机会、整合产业做强做大的一个历史机遇。企业要想把握住这个机遇,就要面对变化的经济环境,做到知变、应变,用创新的手段来加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加快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更应当首当其冲。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财务管理落后、融资困难、抗风险能力差等不利状况,在经济调整的冬天里生存下来,迎接经济复兴的春天。
一、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1、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企业必须全方位更新理财观念:
①树立风险价值观念。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残酷现实面前,企业必须树立风险理财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②树立安全和保密观念。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能使财务管理更好地发挥在提高经营管理和规避运营风险方面的作用,但需树立安全和保密观念,加强网络运用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③树立知识管理观念。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重视对知识和人力等无形资本的管理。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资本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知识,对企业实行新时代的财务管理。
2、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的, 这一目标的建立是伴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化而不断深化。现今的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和加速应用,深刻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更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企业股东以外的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 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其次, 知识最大化的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较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第三,知识最大化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各方面的利益, 达到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
3、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正在向网络财务管理转变,网络财务管理的优势——计算机软件系统和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完美统一越来越明显。在网络财务管理中,距离已不再是管理上的难题,任何物理距离都变成鼠标距离,财务管理的能力可以延伸到管理的任何一点。网络财务的出现,极大地拓展和延伸了财务的管理能力,必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
4、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财务管理创新的成效如何,决定于财务管理制度是否能扫除来自企业内部的障碍,建立起高效而有序的财务管理秩序。因而,财务管理制度如何实现有效的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在遵守合法性、适应市场性、切合企业实际性、责权利相结合性、科学合理性等原则下创新财务管理制度。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积累、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成了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新资源因素。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就必须充分开发人力资本,引导企业内部大量的配置于非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力资本转向与生产经营活动,促使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由粗旷式转向集约式经营。
5、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创新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是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来实现和完成。但财务人员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日常核算之中,知识老化严重,理财观念滞后,理财方法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满足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应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使用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人员结构,强调其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创新能力,切实提高财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上的支持和保证。
二、财务管理创新应坚持的原则
1、要简便易行,目标明确。
财务管理创新必须简便易行、目标明确,否则会造成混乱,也容易出故障。举凡有效的财务管理创新都应当以具体、明确、有计划的应用为目标,应当以满足具体要求,产生具体最终结果为明确目标。
2、要结合实际,力求实用。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应面向企业实用目标,而不是过分强调在各方面要有大的飞跃。要结合实际,因企制宜进行财务管理创新。不必追求宏大效应和规模,并且留有足够的时间对创新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
3、要面向现在,持续创新。
不是为将来,而是为现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必须是对现在的人有用,而且能在当前应用。同时,将创新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动力和源泉。
4、要优化环境,广泛参与。
要培养创新精神,激励财务管理创新者们勤奋工作,勇于献身。要形成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环境, 要善于发现并赞扬创新者,容许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失败。要发动各方面自始至终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活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效率。
三、财务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
财务管理要促进和实现创新, 在客观上要求进行全方位的制度改革,营造一种驱动创新、以创新为基础的社会环境及经济运行机制,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源泉。具体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环境对创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处在较为紧密人际关系中的管理领域创新更是如此。由于人的素质水平和权力因素的作用,可能造成气氛压抑的环境,使人的价值表达受到压制,人的自信心泯灭,人的安全和稳定意识、人的被强迫和雇佣的意识将超过创造意识,这将成为创新的巨大障碍。创新氛围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领导者方面的原因,因此,领导者应改进领导方法,增强群众观念和民主意识,
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财务管理“软”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的萌生,激发管理者的创新动力。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力提倡和鼓励创新,使全公司上下形成一股“比、赶、超”的创新竞争势头,为创新者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创新者的创新动力。
2、确立正确的创新目标。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即为管理创新主体创新时想要达成的最终结果。财务管理的目标在创新开始之时便已存在于创新主体的意识之中或其创新计划之内,它不是独立的,而是与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有着密切的关联。一切创新活动都是追求目标的行为,目标是构成管理者创新活动经久不衰的动机和动力。财务管理创新目标一旦设定就成为管理创新行动的导向,每向创新目标逼近一步,就会给创新主体带来成就感,对创新的预期收益就越大,从而更加激发创新者进一步创新,保持创新的持久动力。
3、拓展广阔的创新空间。财务管理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程度不高,主要在于创新空间的狭窄。因此,为创新主体提供和拓展广阔的创新空间十分必要。企业不仅要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工程,而且要营造有利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政策、体制、法律、法规和文化环境,使创新者能够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和创新空间,有效地激发其创新动力,不断创造出最适合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成果。
一、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创新财务管理内容至少包括:第一投资战略调整为“投知”或“投智”战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所需的投资、员工、技术、市场等,均以员工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由此决定了“投知”或“投智”的重要性。第二,利润分配由按资分配调整为按“经济要素”分配。经济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知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脑力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因此按知识或按经济要素分配财富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这种分配模式比按资产分配更符合实际。第三,日常管理内容的扩展。企业应该将无形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在现阶段,无形资产也应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应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投资决策的重点应以无形资产为主,并以是否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积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动力作为效益评价的标准。
二、财务管理创新应坚持的原则
财务管理创新必须简便易行、目标明确,否则会造成混乱,也容易出故障。举凡有效的财务管理创新都应当以具体、明确、有计划的应用为目标,应当以满足具体要求,产生具体最终结果为明确目标。要结合实际,力求实用。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应面向企业实用目标,而不是过分强调在各方面要有大的飞跃。要结合实际,因企制宜的进行财务管理创新。不必追求宏大效应和规模,并且留有足够的时间对创新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要面向现在,持续创新。不是为将来,而是为现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必须是对现在的人有用,而且能在当前应用。同时,将创新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动力和源泉。
三、财务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
财务管理要促进和实现创新,在客观上要求进行全方位的制度改革,营造一种驱动创新、以创新为基础的社会环境及经济运行机制,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源泉。具体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环境对创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处在较为紧密人际关系中的管理领域创新更是如此。由于人的素质水平和权力因素的作用,可能造成气氛压抑的环境,使人的价值表达受到压制,人的自信心泯灭,人的安全和稳定意识、人的被强迫和雇佣的意识将超过创造意识,这将成为创新的巨大障碍。创新氛围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领导者方面的原因,因此,领导者应改进领导方法,增强群众观念和民主意识,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财务管理“软”环境,有利于创新精神的萌生,激发管理者的创新动力。同时,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力提倡和鼓励创新,使企业上下形成一股“比、赶、超”的创新竞争势头,为创新者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创新者的创新动力。
2.确立正确的创新目标。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即为管理创新主体创新时想要达成的最终结果。财务管理的目标在创新开始之时便已存在于创新主体的意识之中或其创新计划之内,它不是独立的,而是与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有着密切的关联。一切创新活动都是追求目标的行为,目标是构成管理者创新活动经久不衰的动机和动力。财务管理创新目标一旦设定就成为管理创新行动的导向,每向创新目标逼近一步,就会给创新主体带来成就感,对创新的预期收益就越大,从而更加激发创新者进一步创新,保持创新的持久动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不断地向实体经济扩张,面对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大部分企业在资金、成本、效益等方面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企业要想把握住这个机遇,就要面对变化的经济环境,做到知变、应变,用创新的手段来加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加快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更应当首当其冲。
1、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1.1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1.1.1树立风险价值观念。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残酷现实面前,企业必须树立风险理财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1.1.2树立安全和保密观念。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能使财务管理更好地发挥在提高经营管理和规避运营风险方面的作用,但需树立安全和保密观念,加强网络运用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1.1.3树立知识管理观念。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重视对知识和人力等无形资本的管理。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资本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知识,对企业实行新时代的财务管理。
1.2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由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一是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企业股东以外的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不顾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去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二是知识最大化的目标不排斥物质资本的作用,它是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较短时间内最佳组合运营的结果;三是知识最大化目标能兼顾企业内外各方面的利益,达到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
1.3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正在向网络财务管理转变。在网络财务管理中,距离已不再是管理上的难题,任何物理距离都变成鼠标距离,财务管理的能力可以延伸到管理的任何一点。网络财务的出现,极大地拓展和延伸了财务的管理能力,必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
1.4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财务管理创新的成效如何,决定于财务管理制度是否能扫除来自企业内部的障碍,建立起高效而有序的财务管理秩序。因而,财务管理制度如何实现有效的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在遵守合法性、适应市场性、切合企业实际性、责权利相结合性、科学合理性等原则下创新财务管理制度。
1.5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创新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是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来实现和完成。因此,企业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创新能力,切实提高财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上的支持和保证。
2、财务管理创新应坚持的原则
2.1要简便易行,目标明确。财务管理创新必须简便易行、目标明确,否则会造成混乱,也容易出故障。
2.2要结合实际,力求实用。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应面向企业实用目标,而不是过分强调在各方面要有大的飞跃。要结合实际,因企制宜进行财务管理创新。
2.3要面向现在,持续创新。
不是为将来,而是为现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必须是对现在的人有用,而且能在当前应用。同时,将创新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动力和源泉。
2.4要优化环境,广泛参与。
要培养创新精神,激励财务管理创新者们勤奋工作,勇于献身。要形成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环境,要善于发现并赞扬创新者,容许企业财务管理改革失败。要发动各方面自始至终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活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效率。
3、财务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
3.1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环境对创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处在较为紧密人际关系中的管理领域创新更是如此。创新氛围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领导者方面的原因,因此,领导者应改进领导方法,增强群众观念和民主意识。
3.2确立正确的创新目标。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即为管理创新主体创新时想要达成的最终结果。财务管理创新目标一旦设定就成为管理创新行动的导向,每向创新目标逼近一步,就会给创新主体带来成就感,对创新的预期收益就越大,从而更加激发创新者进一步创新,保持创新的持久动力。
3.3拓展广阔的创新空间。为财务管理创新主体提供和拓展广阔的创新空间尤为重要。企业不仅要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工程,而且要营造有利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政策、体制、法律、法规和文化环境,使创新者能够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和创新空间,有效地激发其创新动力,不断创造出最适合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成果。
内部控制是企业等组织基于经营目标实现及治理层掌控经管层经营信息的需求,在组织内部推出的系列确保资本效益提升、会计信息真实、运营合规的系列活动或行为,属于治理层面的重要内容,不过同时涉及到经管层面的部分事宜。财务管理是企业等组织管理在财务方面的落实,属于经管层面的重要内容。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高水准的财务管理支撑。目前,新常态境遇下,更需要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推进及转型升级。
企业内部控制可为财务管理的创新提供多方面的支撑或者助力。其一,企业内控可夯实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为创新推进提供良好基础,可借助流程梳理,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度和规范度;借助贯通财务管理工作全流程的优势,为相关决策水准的提升提供助力,等等。其二,企业内控可为财务管理创新提供原动力,企业内控的终极目的是为资本所有主体赢得尽量大的价值,如是目标会借力内控机制,倒逼推进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其三,企业内控能为财务管理的创新提供有利条件及空间,财务管理的创新需要突破财务部门的限制,企业内控本身就贯通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及层次,是财务创新实现和其他部门及层次对接等相关事宜的主要辅助,或者说现实途径。其四,企业内控之事中控制能为财务管理的创新保驾护航,任何财务管理创新推进均面临着一定风险,内控机制紧跟财务管理创新,在新的方面及环节规章建制储备应对举措,利于降低风险水准,提高成功可能及最终成效。另外,企业内控之事后监督能借助对财务管理创新活动及其成效的审视和评估,为其纠偏、调整及优化提供条件。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借力内控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
部分企业的负责人尤其是负责管理的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作用并不以为然,反而把内控当成制约其权力的因素而非辅助力量。在实务层面,往往把内控看成应对外部审计等监督方的工具,而非提升经管水准的助手。相对于财务管理创新活动而言,往往面临着无力可借的境遇。
(二)缺乏到位地清晰认知
部分企业虽然能正视内控的作用,也构建有较为完善内控机制。不过,具体到财务管理部门,甚至是总会计师及公司层面的对口高管,并没有意识到其相对于财务创新之间的关系,不认为内控机制能在多方面推动财务管理创新。所以,他们在推动财务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无意向内控借力。
(三)缺乏扎实的财会基础
部分企业,尤其是规模有限的中小企业,或者原本属于传统国企的企业,财务管理在岗人员素质偏低,会计核算水准不高,基础工作情况不容乐观。这种情况的企业,基本上不具备推进财务创新的条件,也没有借力内控机制的条件。
(四)缺乏足够的覆盖面
部分企业比较重视内控机制的构建,在内控机制及财务管理创新方面也有一定的认知,在启动及探索财务管理创新过程中也存在借力内控的自觉。不过,往往仅局限在财务管理内控方面,对于企业内控的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有意识和自觉。这种情况和思路,导致财务管理创新虽然能实现部分地借力内控机制,不过不够充分,覆盖面有限,容易制约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度及成效。
另外,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定位存在局限,更倾向支持其稳健发展,创新探索的动力不足,或者说缺乏创新的长效机制,偏于随意。在这种情况下,也基本上没有借力内控机制的动力。
三、借力内控机制提升财务管理创新水准的要点
(一)强化意识整改,形成主动借力内控机制的习惯和自觉
应该从企业价值提升及战略目标实现角度,将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推进结合起来思考,进而对二者的内在关联情况有深层次而全面的认知,能充分正视内控之于财务管理工作创新的积极价值和意义,进而打造在探索财务管理创新过程中主动借力内控机制的习惯和自觉,为提升财务管理创新水准提供保障。
(二)完善内控机制,让财务管理创新有力可借
内控机制起到催动提升财务管理创新的积极作用,首先应该确保本身是丰富的矿源。如是,需要部分企业依据内控理念的具体要求,审视自身内控机制构建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完善和健全。其中,应该构建和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并催动财务基础工作的成熟及厚重。另外,还应该全方位地提升其他业务及职能管理方面的内控机制构建,打造成熟度较高的内控体系,如是方能为财务管理创新工作水准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强化事前防范,前置性地为财务管理创新预测筹划
企业在决定启动财务管理创新探索或实践之前,比如某集团公司尝试建立和运行结算中心,落实资金结算一体化管理之前,应该先厘定岗位职责、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系列制度规范文件,并同步思考设置配备流程,规划启动实施计划,以跟进结算中心管理内控机制的构建,以尽可能地确保该创新项目活动的顺利启动,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税收管理;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84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时代给税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发达国家,税务管理已经开始将税收的信息化重点转移到数据的具体运用上,这对我国适应新形式,完善税务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时代,加强税收管理创新工作是业界人士应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
1 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税收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生活方式。新形式下,只有掌握了知识经济的主动权,才能有能力掌握经济发展的新动向。目前,各国都致力于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在我国,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要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就要加强税收管理上的创新。即要从税收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及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充分依托计算机技术,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征管质量和执法水平为目标。
税收管理创新是一项科学、严谨、复杂而又具体的系统工程,税收管理理念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思想基础。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和推行税收的经济观、服务观、信息观是当前时代的需要,也是国家财力资源的重要保障。税收管理创新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财力基础和激励创新的重要政策手段,信息化时代下进行税收管理创新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信息化条件下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资源利用效益低
CTAIS(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是精细税收管理的有效工具,税务管理开始采用信息化后,利用它存储了大量基础资料和数据资料,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能有效提高税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我们也应看到,面对大量数据,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整理和加工,虽然信息很多,但能用上的却很少。此外,单项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互不相通,数据多重采集、平台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信息资源利用效益。
2.2 税收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仍沿用传统的税收管理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现代税务管理的需要。传统税收管理模式中的主要的税收方式是“人管人”,按照属地划分上下级关系。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纳税人企业具体情况,即没有从实际出发,较为死板。此外,在整个税收管理系统中,纳税服务作为重要的环节还存在严重缺失。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不强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税务机关没有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对纳税服务的理解不够深入细致,不能真正从纳税人的需求来提供服务。
2.3 综合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不完善
虽然信息化税务管理已经普及开来,但我国税务管理综合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仍不完善,存在较大问题。在使用税务管理数据平台的过程中,很多数据相互独立,不能共享信息,难以实现综合利用。此外,各地区的数据格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数据跨地区使用难以实现。在信息数据平台建设中,缺少统一的规范和具体标准约束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建立起的数据平台也仅仅具有低级数据查询、报表等功能。
3 信息化条件下税收管理创新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税互动机构
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有序开展税务管理工作,就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管税互动机构。在新形式下进行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使税务机关及时整合并加工用户信息,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此外,税务管理还应根据需要完善信息管理互动环节,实时更新纳税人信息,保证税收的真实性。在建设互动机构的过程中,要制定统一标准,由政府牵头,保证信息共享。
3.2 规范税收管理手段
目前,我国税收管理中面临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税收管理手段不规范。因此,规范税收管理手段尤为重要,只有加大管理力度,才能有效M行税收管理创新。国家要规范税务管理,就要出台统一的政策法规,从制度上使税务管理规范化。首先,对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要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以保证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性,保证评估的公平性。其次,提高税务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制定符合实际的考核标准,对税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加强其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使其掌握新技术,从而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3.3 对税务管理进行分类
新形式下,税务管理要坚持与时俱进,实施专业分类,使税务工作更加简洁高效。在实际税务管理中,税务人员要结合纳税人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应的标准划分类别。在税务分类中,税务人员要具备专业性眼光,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正确分类。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分类情况,为每项类别安排一名专业税务管理人员,使其重点关注相关类别纳税人的管理。分类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依据行业规模;依据行业性质。税务管理中采取分类管理,可以打破地区局限性,根据企业规模大小或行业性质,为其设置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从而提高管理的针对性,提升管理成效。
3.4 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发票管理
目前,在发票管理方面,税务部分缺乏较为准确、简洁的认证方式。而发达国家都已建设了较为完整的信息数据管理库,并采用电子发票的管理形式。我国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本国情况,大力发展电子发票和监控税控收款等,以有效避免假发票的盛行。此外,采用电子信息,税务管理部门也能得到诸多满足需要的信息数据。
3.5 加强税收管理机制创新
首先,我国应根据需要建立税收征管协调联动机制,有效协调牵涉到的各个部门。加强日常管理,督促各个环节相互联动,共同协调配合做好税收管理工作。其次,建立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如工作过程中要加强综合征管部门与专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使多部门协调配合,相互制约,共同开展好税源管理工作。再次,要建立纵向的各层级税务机关间的任务分配机制。上级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向下级下达分税税种及任务指标,畅通反馈渠道。同时基层税务机关也要针对具体任务,加强数据整理,有效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用先进的科学观念考虑各个税种的管理要求。
4 结 语
我国税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信息管税,在信息化时代,加强税务管理工作,积极改革陈旧的税务管理理念,加大税务管理创新,是税务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化条件下,只有完善税务管理机制,加强信息管税互动机构的建设,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在综合各项软件与硬件的情况下,税务管理的创新之路才能走的更加顺利。
主要参考文献
推进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目前,银行、贸易、通信等主要经济部门信息化发展迅速,无论是机器设备的现代化更新,还是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都优于税务系统,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于税务机关又整体滞后。在这种现实面前,税务机关应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推进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
建立全国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当前,全国各地信息化建设水平差距很大,制约了网络功能的发挥。税务机关可借助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在全国各地建立税务管理计算中心,形成全国计算机网络。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在计算机系统中建立其在银行存贷款开户。力求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纳税核算、税款征收、催缴欠税等全部由计算机处理。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特殊性与社会管理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两者相互依存。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离开部分就不存在整体。整体也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联系或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优化的系统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部分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各个部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必须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着眼于整体,要求局部服从整体,反对片面强调局部、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的分散主义和个体主义。在税收工作实践中,我们要把社会管理与税收风险管理结合起来,立足社会管理整体、统筹兼顾税收风险管理,才能使税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同时,从事物矛盾的存在看,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虽然都有矛盾,但是每一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又各有其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近些年来,税务机关在加强和创新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中不断运用社会管理中的理念和方法持续加强和改进税收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全方位的联系,建立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立体交叉网络,实现治税信息的及时传递与交换。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税源监控,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实现税款征收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税收流失,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如对个体户的电子定税、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的核定征收管理、委托代征管理、网格化管理等;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问卷调查、自查管理、审计和评估、税务稽查管理;搭建与第三方联动协作机制,加强对非居民企业税源管理等等,无不体现以社会资源,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纳税人的服务与管理。体现出社会管理的普遍性与税收风险管理的特殊性的有机结合。现在,困扰税企双方多年的金税三期征管系统已在重庆国地税上线单轨运行,主要含有核心征管(含出口退税)、个人税收管理系统的综合征管功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统一数据集成平台、会计核算、数据查询、分析、监控等核算、分析功能;并成功实现了与金税二期保留的防伪税控、货运发票、财税库银TIPS(升级到全国集中模式)等系统,以及网络发票、自助办税终端、电子申报(含网络、IC卡)等重庆本地特色应用系统的集成衔接(新旧应用系统共33个)。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管税手段对来自征纳双方尤其是第三方涉税信息实行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税收监控。可以说,人们特别是征纳双方所期待的金税三期主要征管系统已初露端倪。它具有全国应用大集中、国地税统一版本、数据标准口径统一规范等特点,为实现全国统一执法、统一征管数据监控、统一纳税服务、统一管理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金税三期工程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家级电子政务工程,在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可以想像,此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税收风险管理融入社会管理的大格局。同时,为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质效,构建现代化的税收征管体系,推动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
二、税收风险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管理创新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而创新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通过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预测、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根据不同的税收风险制定不同的管理战略,并通过合理的服务和管理措施规避或防范税收风险,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其实质就是借鉴社会管理理论和一般风险管理理论,建立健全科学、严密、有效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对潜在的税收风险进行确认并实施有效的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事中的预警控制,科学地监测和有效地防范、化解税收风险,实现税收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融整体于部分之中,集共性于个性之中。具体来说:
首先,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要积极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优化税务部门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持续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紧密联系税务部门实际解决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税收风险管理部分融入社会管理整体的具体体现。
1大数据时代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智能电力系统的全面建成,电力数据量成指数增长,远远超出了电力企业的计划范围。面对大数据环境,电力企业营销体系机构当前还存在大量的弊端:首先是电力营销的设计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和改进,传统的电力营销根据业务导向进行设计,忽略了市场的变化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其次是电力营销业务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力公司总部营销政策、技术研究,网省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大客户等机构不健全,部分功能缺失;第三是电力营销的运营效率无法满足要求,人员及设备重复配置,浪费资源。第四是电力营销管控不足,营销工作管控过于注重时候指标评价,对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控制重视程度不足。
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需要减少经验式管理,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数据分析中,从而企业管理效能的提升提供数据支持。电力企业通过营销管理的创新,可以让之前非常复杂的管理过程转变为数据分析的过程,并且能够通过多重数据的方式对电力相关的数据进行建模研究,从而提高营销的预见性,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另外,通过营销管理的创新,能够建立适合大数据背景的营销管理系统,使其能够更具广泛适用性。
2大数据时代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策略
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需要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分析掌握电力营销的规律,而传统数据分析手段效率偏低,对电力营销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电力营销管理策略。
2.1建立面向用户的电力大数据系统
多年以来,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不足,加上技术发展不平衡,多年分散化的IT应用开发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导致电力企业内部各部门数据重复处理现象严重,对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电力企业的运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要想借助大数据技术创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需要对电力生产服务主要环节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还需要对电力营销和配电的协调数据进行融合,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从而确保电力企业在实现数据共享,将各项数据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基于GIS技术,在建设城市配电数据库的过程中,确定地理位置和数据的完整性,并做好地图数据与数字信息的转换工作,然后再对图形进行分析。通过电力大数据系统能够实现对配网的综合管理,因此,能够为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还能实现与电力企业负荷管理系统的对接,实现对电力负荷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同时,电力大数据系统自身就带有一定的辅助管理功能,为电力营销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支持。
2.2故障抢修的可视化管理
要实现用户故障分析与抢修调度的可视化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基于电力生产抢修平台的标准化运行抢修体系,面向用户的配电网作为连接电网与客户之前的枢纽,在供用电关系之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配电网抢修是电力生产中的常规性工作,但是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在工作人员抢修过程中无法避免直接面对用户,无法逃避复杂的工作环境,也常常需要面对全天候故障相应。对于面向用户的电力抢修工作,当前国内还缺少标准、可靠的模式,仍然需要在电力抢修工作中不断探索,摸索出一套具备推广价值的电力抢修标准化工作管理模式。通过数据可视化的实现,能够通过图形对电力数据的各个细节进行清洗的判断,从而帮助营销人员提高对数据的理解。当发生故障时,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可视化数据确定具体故障位置和原因,从而更好地对社会用电进行管理。同时,电力企业还应该建立抢修平台管理系统,从而确保对用户故障的正确分析和可视化管理,能够实现电力抢修标准化会直接影响电力服务的可靠性。具体是将可视化管理系统与客户系统进行连接,让后通过增加抢修资源的可视化模块以及用户故障管理模块共同构建一个统一的电力抢修可视化系统。通过电力抢修可视化的实现,能够让电力抢修更加高效、快捷,也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水平。
2.3线损“四分”精益化管理
线损“四分”管理是指分压、分区、分线和分台,线损“四分”是电力企业实现对线损统计工作进行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电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以通过基于GIS的电力大数据系统实现对线损的自动计算,从而达到线损分区、分压、分线盒分台的自动统计,并针对异常问题分析具体的处理方法,通过线损“四分”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模式,推进线损工作的精益化管理,从而达到降损的目的,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充分发挥现有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与配电GIS信息系统的优势,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及数据的集成、共享和开发,实现营销和配电两个系统的整合。利用营销系统在数据方面的优势,对线损“四分”管理进行核心管控,并通过配电GIS信息系统中配电网基础数据丰富的优势实现对电网拓扑关系基础数据的动态维护,确保线损“四分”的准确统计。
2.4强化电费回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