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舆情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4 09:44: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舆情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舆情分析

篇(1)

一是在宣传工作方面,过度依靠传统媒体资源,对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系统缺乏足够认识与重视。因此,传播方式僵化、沟通渠道单一成为制约国有大型企业良性舆隋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是在企业机构设置中没有专业舆情管理机构或舆情管理机构不成系统。新媒体通过扁平化传播系统可将信息、观点迅速大量汇聚,构建了基于个人通信终端的大口碑传播系统,而当下大型企业在进行舆情管理的时候对“人人皆媒体”的传播环境认知不足,很容易成为这些“自媒体”的质疑对象。

2010年7月16日,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新港镇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火灾。多名参战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经过15个小时连续奋战,大火被成功扑灭。救灾过程中,大连新潜海面执行清理油污任务的消防战士坠海牺牲,令人扼腕。但与之相关的国企反应却极为麻木,鲜有慰问感谢的表态。甚至其地方分公司还在不久后召开了“7·16”火灾事故抢险救援表彰大会。这种举动经报端披露即刻引起舆论强烈反弹。

正因在突发事件处理上的一系列失误,使火灾事故成为“导火索”,媒体的矛头开始直指这一大型垄断企业,“某某公司发文规范用词禁提垄断”“某某公司中秋节万元礼单”等负面消息不断出现,给企业的社会形象带来损失。

构建舆情管理体系的几个方面

在当前舆情环境下,一些企业也做出了积极调整,初步构建了自身的舆情管理体系。总体来说,这些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官方媒体建设,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信息机制。面对此起彼伏的网络舆论事件,国有大型企业比较重视官方网站、报纸、杂志的传播价值,发挥其信息公开的作用。同时也在不断推动传统媒体探索传播改革,重建传统媒体公信力,特别调整传统宣传手法和话语模式,建立基于亲民、普适价值的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致力于不断完善更具亲和力、更能够实现舆论引导的信息机制。

第二、不断提升与媒体沟通能力。一旦出现有关企业的敏感不实信息,企业可与媒体有效沟通,控制虚假、等信息的扩散;同时与媒体的良好关系也保证企业的正面形象可以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传播。

第三、组建专业舆情引导和管理机构。国有大型企业近年来不断补充相关专业人才,在原有公关(宣传)机构中建立了舆情分析、舆情引导、舆情调控等专业部门。这些专业部门在企业遇到舆情风险的时候可以提前介入,将风险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在无重大舆情时,这些部门也可以通过议程设置,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舆隋环境。

第四、加大舆情监控的经费投入。除上述三方面的资金投入外,还可引入第三方机制,投资购买第三方网络舆情监控系统,聘请专业舆情分析与管理机构,采用更科学的方法监控网络舆情。

虽然,国有大型企业已经重视舆情并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在舆情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观念上,国有大型企业舆情管理基本上采取的是爆发后灭火加灭火后冷却的处理方式。这属于舆情封堵的思想,这样的观念虽然能够解一时的困境,但很容易在社会大众内心深处积累更多的误解和不满,一旦再次发生舆情,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更大,因此堵的观念是影响舆隋管理的首要因素。

篇(2)

一、主流思想状况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识到,建筑企业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主流良好,健康向上,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较强的进取精神,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思想坚定。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在青年思想中占主导地位,广大青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感到满意;尤其对中国梦、企业梦、我的梦十分拥护;对当前党和国家反腐败力度表现出极大关注;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暴力事件极大愤慨。

二是崇尚道德。在道德伦理取向和秉承优良传统意识方面,有着清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态度总体健康向上,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清德的锤炼和修养。崇尚在推动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能够在工作实际和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家庭和社会高度负责,自觉维护央企形象。

三是关心企业。对企业发展高度关注,认同“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理念。自觉把企业发展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思想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行动上与企业同生存、共荣辱,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经常关心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听到中标消息群情激奋,得知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欣喜若狂。对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和现象嗤之以鼻,深恶痛绝。

四是善于学习。当前青年员工的学习热情和毅力,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普遍增强,学习成才的愿望十分强烈。无论岗位变化还是专业方向调整,青年人都能很快进入角色,都能在学习提高中不断成长。导师带徒、参加建造师考试、技师比武等平台有力促进了青年员工的学习自觉性。大多数青年都能通过学习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五是爱岗敬业。在实际工作中,全体青年员工对自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忠诚度,认真负责、勤勉努力、尽职尽责。并对胜任目前的工作岗位表现出自信的态度。处处为工作着想,事事从企业利益出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六是弘扬正气。青年员工普遍能够弘扬新风正气,严于律己。青年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发扬优良传统和美德,诸如,勤劳俭朴、勇敢善良、诚实守信、务实拼搏等。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建筑企业青年在思想上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良思想倾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仰危机。有部分青年说不清或没有信仰。当前,无论是正式员工,还是临时工,信佛、听佛音、带佛珠的现象屡见不鲜,对西方国家甚至顶礼膜拜。这说明青年中的信仰危机是存在的,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帮助青年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信仰。

二是追求实用。青年关注的问题越来越现实,关心工资、奖金、福利待遇、职务提升等物质利益的越来越多,追求的目标日渐趋向实际。对于条件艰苦的项目或工作,只能用高工资、高待遇、高职务去吸引、去平衡。年轻人普遍存在一种风气,谁有权听谁的,实用主义倾向十分严重。

三是道德淡化。部分青年敬业精神欠缺,在工作中仅满足于“混碗饭吃” “拿工资混日子” “一天工资又到手了”,而并非从内心热爱本职工作。“领导安排一项干一项”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不作为、胡作为、乱作为,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从中渔利、“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现象似乎成为公理,黄、赌等不良现象在青年群体中也一定程度存在。

四是崇尚安逸。部分年轻人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施工单位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强度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突出表现在工作懒散、心态麻木、好逸恶劳,连平时的办公室和寝室卫生都懒得打扫。

五是依赖网络。相当一部分青年认为“报纸电视可以不看,每天不能不上网”。许多青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无限制地沉浸在网络之中对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丧志的倾向;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青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二、关注热点问题分析

在调研中,我们将青年普遍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挑选出来并统计整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需求

广大青年对于企业的改革发展表现出很高的关注热情,他们普遍认为,企业的发展状况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关心企业的现在就是关心自己的未来。大多数青年对自身能力有自信,对企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也有的对前途持“谨慎乐观”态度,莫名的“有些担心”。这表现出青年既支持企业发展,又对企业未来形势充满忧虑的矛盾心理。

2.学习需求

越来越多的青年意识到了自身素质与企业发展、岗位要求不适应,学习欲望十分强烈。所有青年都认为应当通过自学来提高能力或取得更高学历。但与此相对应的是,有些青年认为自己没有参加过与岗位有关的技术培训,大多数培训针对性不强。只有很少部分青年会主动参加岗位技能培训。

3.文化需求

广大青年追求的幸福多集中在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层面的满足,脱离了单纯为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初级阶段。青年在日常工作之外的业余生活呈现多元化,浏览网页、打游戏、体育锻炼已经成为青年业余活动的首选;看电影、逛商场、闲暇观光等成为位于边远穷困地区项目青年的奢侈;借酒消愁、用酒麻醉等酒文化方式占据了一部分青年的很大空间。

4.现实需求

婚恋难、两地分居、供养父母、抚养子女是施工企业青年员工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对高度分散、流动性大、半军事化的企业来讲,这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婚恋问题、家庭问题、尽孝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到青年群体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稳定。而对于已经进入谈婚论嫁阶段的青年男女,住房问题则更为突出。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分析结果,引发了我们对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主要有:

1.引领规划

青年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从入职教育开始,形成制度,常抓不懈。除必要的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技术培训等内容外,对每年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要大张旗鼓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讲堂、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发青年员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怀,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进取向上、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尽快实现从校园向社会转变、从书本向实践转变、从学生向职工转变,做到心中有企、心中爱企,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2.稳定思想

施工企业具有点多、线长、流动、分散的特点,经常遇到地方干扰大、安全压力大、施工条件艰苦等困难,使职工思想产生波动。因此要主动了解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注意加强对青年员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青年员工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畅通青年员工沟通宣泄途径,顺应青年思维特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3.薪酬保障

青年员工由于刚踏入社会不久就面临着购房、结婚、生子等现实刚性需求。作为青年员工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的工资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青年员工自尊心和满足感。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将青年员工的收入与自身努力贡献有机结合,青年员工自身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企业也能得到发展。

4.文化建设

根据青年群体的现实分析,要按照“内塑于心,外塑于行”的建设方针,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重点通过青年文化建设和开展活动正确引导青年的精神需求,借此营造谦虚、敬业、团结、和谐的团队氛围,以文化促提高,以活动促团结,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因地制宜组织青年职工与兄弟单位、业主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既能增进友谊,又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每一名员工的特殊日子,都可以搞一个小聚会,让员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施工企业要把打造一支凝心聚力的团队,作为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去落实,这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最关键因素。

5.激励进取

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青年人才正处于创新创造的活跃期,要为他们雪中送炭、加油鼓劲”。对于绝大多数青年而言,并不缺少进取激情和创造热情,更需要的是引导、带动和帮助,而在他们身边涌现出来的先进青年典型的现身说法是最具有说服力和引导力的。通过开展“企业十大模范” “十大岗位标兵” “优秀团员” “五小成果”等评选活动;结合施工生产开展诸如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创新创效、青工比武等容易吸引青年参与的活动,为青年员工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积极为青年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努力营造一个科学系统、规则有序、平等竞争、富有活力的人才成长环境。

篇(3)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不断增加产品的知识含量,不断进行管理和技术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对科技情报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企业科技情报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企业科技情报机构提供的情报产品利用率却较低,所以消除企业科技情报的利用障碍,提高情报产品利用率是企业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一环。

    1企业科技情报利用障碍分析

    企业科技情报工作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根据用户的需要找到情报,而是经过交流对情报充分利用。在企业内部情报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开放式系统,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一般的工作流程如图1。首先,由企业科技情报机构对记录信息的载体(主要是科技期刊、图书、会议资料、产品目录、标准等)进行收藏、加工、整序,根据情报用户的需要,对这些有序化的信息进行检索,把所得的情报传递给用户,而用户对情报的利用情况及其它情报需求及时反馈给信息源,通过信息的交流,进一步完善科技情报工作的服务功能,提高科技情报利用率,然而科技情报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障碍,企业内部情报利用障碍主要有如下几种。集不完整,时效性差。虽然通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上信息丰富,文献载体多种多样,但传统情报源仍是企业情报用户获取情报的主要途径。企业对与本企业生产、科研、经营有关的科技期刊、会议资料、科技图书等需求量仍很大,可由于企业的投资着重于工艺与产品的技术创新,科技情报机构的活动经费相对减少,这些科技文献往往无法及时、全面收集,甚至一些核心期刊也收集不全,就更不必说网上信息的收集、加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科技文献就无所谓情报利用。b.信息有序化过程造成的障碍。对科技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收藏,使信息形成一定规律,便于检索和交流,这个过程就是使信息有序化的过程。由于科技情报人员的心理、专业、见识和责任心的影响,对科技文献的揭示、整序也因人而已,从而造成同类文献置于不同的类,或相同内容的文献揭示的主题不一样。另外由于企业科技情报机构的各种整序制度的限制,对文献信息的揭示还要受篇幅的影响,分类、主题词、摘要并不一定能完全表达原文献的主题思想,对检索、查询就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在加工整序过程中,由于工作的疏忽,常出现重复加工或遗漏现象,造成“一书多址”、“死书”现象。c.文献管理及检索方式的障碍。由于借阅、倒架的管理不善,造成文献排架混乱或丢失现象;检索时,情报人员检索方式、提问、组配的不同,检索结果也不同,也会造成情报产品的失真,给情报利用造成障碍。信息源障碍.2信息交流的障碍信息源障碍是影响科技情报充分利用的基础,在企业的主要表现有:二科技文献收信息交流是影响情报利用的根本。传递与反馈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科技情报机构既是情报传递者,又是情报接受者,通过情报用户的反馈,情报信息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不断准确、完善。但由于受传统工作方式及报酬等的影响,情报人员对企业内的各类信息(如市场、生产、技术、财务等)及企业科研动态、发展目标等不够重视,对企业情报需求缺乏主动了解。另外,由于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限制,企业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交流,各部门都在工作范围内搜寻自己所需的情报信息,而对企业科技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能力并不了解。因此科技情报机构与企业情报用户之间常常缺少必要的交流,许多针对性强、准确率高的有用情报难以及时传递到企业情报用户手中,而情报用户(如决策者、科技人员等)的前次情报利用结果和往后的情报需求也无法及时反馈给情报人员。这样由于信息交流不通畅,传递与反馈之间就有一定的盲目性,情报人员的服务不尽如人意,企业内的科技情报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使企业情报用户对科技情报机构失去应有的信心。能力的影响,常常难以被企业消化,从而影响了科技情报的有效利用。企业的支付能力主要受投资多少的影响,尽管情报利用与支付能力成线性相关,但对于投资过高、改造工程偏大、旧设备尚可运行弃之可惜的相关有用情报,企业用户常常束之高阁。

    2具体对策

    企业科技情报利用障碍产生于科技情报产品生产、传递、利用的全过程,只有针对这个开放式的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才能消除各种障碍,有效提高情报利用率。加强科技文献有序化过程的管理情报用户障碍情报用户障碍是影响科技情报利用的关键。用户的情报需求与满足主要受用户的情报意识、认知能力、消化吸收能力、支付能力等几方面影响,用户在利用情报时产生的障碍主要就在这几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技术创新对情报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其情报意识已大大增强,但由于受传统指令性计划的影响,企业对情报需求缺乏敏感性、主动性,查询、检索情报信息的能力有限。情报用户的认知能力也影响到用户对情报信息的吸收内容和吸收效率,在许多有用或同类情报充斥耳目时,难以及时取舍,果断选择,常常与有用情报失之交臂。消化吸收能力取决于企业的技术装备与技术水平,也与用户的认知能力有关。技术等级过高的有用情报由于受企业现有技术水平、技术人员的认知这是消除信息源障碍最基本的对策。首先是全面、准确地收集各种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有用的情报信息。利用企业下拨的有限经费,最大限度地收集与企业特别是技术创新有关的各种信息载体,参加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专业信息网,及时收集网员之间的各种情报信息,还要及时收集互连网上的有用信息。其次要制订操作性强的信息加工的具体规章制度,从制度上约束情报人员和情报用户的行为,对文献加工整序、检索、借阅等按规章办事;同时制度上要求文献的加工整序过程中,对分类、着录、标引词的选取、摘录内容的多少进行取舍,要求新到或借阅的各种文献资料要准确、及时上架,保证文献与索取号一一对应,要求企业用户限期归还各种文献资料,并对情报利用情况和进一步的情报需求及时反馈。再次要建好本企业科技文献数据库,选择适当的检索工具,并组织好手工检索目录,一旦计算机系统故障或停电时仍可以利用传统情报服务手段,及时为企业用户服务。提高情报人员的素质情报人员既是一个专家又是一个杂家。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项知识密集的复杂工作,一般而言,企业科技情报人员除有信息采集、加工、整序、调研、传播的能力外,还需要有与本企业生产、技术创新、经营有关的专业知识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因此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加强情报人员各种技能的培养,使之对科技文献的揭示、整序能力增强,能利用情报语言准确表达各种文献的真实内容,便于情报用户的检索。并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等要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能根据企业用户的需求,有的放矢地传递情报产品。更重要的是提高情报人员的素质就是要更新观念,培养具有一种现代化的服务意识、开放意识、文明意识和创新意识,构建自主、自强、进取、开放、科学、创造等特性,能站得高、看得远,把握住企业的脉搏,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作出情报人员应有的贡献。到位、做扎实,情报机构只有收缩战线,依据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围绕本企业中心业务,如技术创新这一独特需求,集中人力、物力,主动为企业的技术中心进行科技情报服务。个性化主动情报服务就是传统的定题跟踪情报服务,是一种全面、系统、准确、及时的服务方式,很受情报用户的欢迎。情报人员根据用户在不同创新阶段的情报需求,及时准确地传递所需的情报产品,并及时掌握用户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科技情报研究和服务方向。还可在企业局域内自己的网站上开发个性化主动情报服务界面,根据用户上次的情报需求,主动地生成满足用户需求的检索结果,便于用户直接筛选和查询。通过这种主动的情报服务,就可消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因情报人员与用户缺乏勾通而产生的种种障碍。2.3建设现代化的情报服务系统2.5提高企业情报用户获取科技情报的能力网上信息浩如烟海,是企业科技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受上网费用、检索方法及专业信息网要先注册等门槛过高的限制,企业情报用户自己上网检索的并不多。因此企业科技情报机构要加强网上信息检索服务,增加本企业信息源,充分利用熟悉网上检索的特长,为企业情报用户服务。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局域网的优势,建好自己的网站,并建好科技文献数据库的通用平台。这样就能及时与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创新有关的各种信息,情报用户也能通过自己的计算机终端直接查询、检索该数据库,并及时反馈各种信息需求,加强了情报人员与用户的勾通和交注,更容易消除信息在交流中的障碍,增强情报用户对企业科技情报机构的信心。企业科技情报用户常处于生产、科研第一线,工作繁忙,没时间到情报机构来检索情报信息,而且在有情报需求时,往往不知如何能及时准确地检索到自己所需的情报信息。因此情报人员除满足其情报需求外,首先要提高其情报意识,使其不论在有无情报需求时,都有一种对情报信息的敏感性,在众多的情报信息中能进行取舍。其次再教授一些情报知识,诸如文献载体的种类、有序化的规则、检索方法等,尤其是网上查询各种搜索引擎的特点及使用方法。2.4加强个性化主动情报服务由于企业情报需求十分广泛,包括市场、技术、政策、金融、竞争等情报,而科技情报机构人力、物力都十分有限,为了把情报服务做3结束语只要企业科技情报机构从自身出发,转变观念,加强内部管理,人员培训,采用先进的情报服务手段;只要情报人员积极地与情报用户进行交流,开展个性化主动情报服务,就能提高科技情报利用率,增强企业情报用户对情报机构的信任。

篇(4)

企业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其中包括预算管理控制。预算是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预算管理则是使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企业的约束条件,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目前,尽管许多企业都己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每年都会召开预算启动大会,但大多企业预算管理只是流于形式,虎头蛇尾,几乎很少企业对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作出检视。企业在管理层面、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及业务方面存在变数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预算管理执行的效果。

一、企业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一个企业预算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在于高层领导的重视度。高层领导应在企业预算管理中起到垂范的作用,上行下效,严格执行预算管理。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预算管理制度,可很难在制度中体现量化考核指标,主要因为:如果预算超支了,业务还得开展,只是审批的流程需要增加难度,这时处罚的标准很难量化;如果预算节约了,应考虑是不是该做的业务没有去做,或者预算偏高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如按节约额一定比例计提奖励显然也不合适。但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制度中奖惩方面作出适当的说明,严格执行才可保障预算管理的严肃性,确保管理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如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激励,预算管理也只能流露于形式。是否建立有效的预算考核机制,是影响预算执行的关键。

二、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影响预算的管理

在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无疑肩负起重要责任,但在现实预算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会严重影响预算管理的质量。

第一,财务部门习惯把一些较专业的会计术语强加给非财务部门,造成统计口径的不一,最终造成数据可对比性差。企业中不是每一个部门都懂财务,许多企业财务人员在做预算统计时,给一个简单的表格给其他部门填写预算,说明填写要求与注意事项,为了统计的方便,一次性要求做年度分月的预算,一个费用科目不但要做全年的总数,还必须把该总数分摊到12个月中;个别企业的财务更为离谱,要求销售部门把每一个产品类别的销售数量及销售均价在未来的12个月中分配,可以想像一下,预算的准确性又有多高?企业相关部门为了配合只能应付了事。

第二,财务部门对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会去测算,只为预算做些统计工作,不会去分析。如销售部门做了销售预算的同时也做了毛利的预算,制造部门对各产品的产能及产值也做了相应的预算,如果不去加以分析,数据之间可能就会出现矛盾,因为销售的规模要建立在企业产能的基础上,而毛利的水平还要根据材料及制造费用的综合测算评估来判断是否合理。

第三,财务人员对预算执行差异及其原因分析不及时,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的相关信息给管理层参考,对预算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许多企业每年开展预算启动大会,而并没有预算总结大会,虎头蛇尾,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状,原因很简单,因报销结算等方面的时间差异,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在年末准确统计出各责任中心所发生的实际费用,年末要统计数据只能是统计加估计,当年的数据一般要到次年的3、4月份左右才能全部准确统计出来,等到结果准确统计出来后,部门及相关人员等因素早己发生了变化,考核数据己没有多大意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预算管理变得毫无意义。

三、企业业务方面存在变数影响预算效果

第一,部门架构调整对预算的调整有一定的影响。一般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组织架构或多或少都要进行调整,每次架构调整时,往往会伴随人员的调整,部门合并时,把两个部门预算合并还好处理一些,但现实发生部门简单合并的情况并不多见,最常见的是交叉分离、新增部门,人员重新组合,几乎每一个新来的负责人都不认可前任负责人的预算,企业在出现架构变动时,也很难通过考核来实现预算管理;另外,因组织架构变动,财务人员在取数对比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前期数据(上年同期数据、历史数据等)是作为预算参考数据主要来源,如果架构变更频繁,历史数据的获得难上加难。

第二,企业经营情况出现异动对预算管理也会存在影响。年度内经营方式变更,主营业务与其他出现异常时,对年初的预算会有很大的影响。如年内对产品的结构、生产的方式、经营的模式等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时,或者年内出现临时、突发的事情较多时,年初所做的预算与实际偏离会很大,如果进行考核时,其执行结果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四、结束语

从上述几方面存在的问题看,企业要想真正执行好预算管理,还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存在以上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建议企业只作年度概算,对企业年度的资金情况及销售利润进行简单的测算。条件成熟后,严格进行预算考核,一方面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后的工作;另一方面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R9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185-02

医药行业是海南省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之一,海南医学院药学专业是海南省唯一一个医学门类的药学专业,以“立足海南,服务地方,为医药行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自2001年创办以来,近700名本科毕业生90%分布在海南省40余家企事业单位。随着我省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立足培养实用型药学人才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海南医学院药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单位,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主要课程,已作为海南医学院校级重点课程及精品课程进行建设。由于教学大纲的修订至少五年一次,药物分析教材的再版与中国药典的更新不同步,需要不断调整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了使该课程教学内涵更能符合实际需求,并使下一次教学大纲的修订有的可失,课题组深入制药企业调查“药物分析知识点与基本技能”的应用情况,以期使该课程的授课内容更能符合海南制药企业的实际需求。国内许多药物分析工作者对于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不过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该课程理论知识和课堂授课方式上的研究探索,也有的密切关注了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核心问题,但尚未深入企业了解该课程知识点与技能在制药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因此,本项研究对于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真正贴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收集及统计

1.1 问卷调查设计与资料的收集

问卷调查由20道选择题组成,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其内容主要涉及药物分析的具体方法、分析项目和仪器设备等方面。调查的对象为海南制药企业中海南医学院药学专业2007、2008级刚进入实习和已就业的学生。作为两组人群,采取不记名形式进行。发放问卷284份,回收问卷284份(回收率100%)。数据收集全面、真实、客观。

1.2 资料统计方法

针对每道题,统计每一选项选择人群的百分数;对不同选项的选择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学生刚进入实习与已就业两个时间段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得出统计结果;并对于所有问题的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生在已就业时间段对于调查问卷的选择反映了这些学生在企业体会到的药物分析课程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情况,而学生刚进入实习时间段的选择,由于这个时间段的学生刚刚结束对于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其选择基本代表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点的理性认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道选择题中有15题的选择在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中无明显差异,说明教学大纲中大约75%左右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另有5题的选择在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中存在明显差异(P

2.1 两组人群的选择差异不大且比例都较高的知识点

比如对于《中国药典》的使用,已就业的人群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都有98.9%的人选择,说明中国药典的使用率极高,我们在教学中详细讲解是很有必要的。再如对于一般鉴别试验,已就业的人群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选择“氯化物、硫酸盐和重金属盐”的都占50%以上;一般杂质检查试验,已就业的人群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选择“氯化物和重金属”的也比较接近,都在50%以上,说明教学内容比较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对于“重金属检查”的方法,两组人群选择“炽灼后硫代乙酰胺法”的都占50%以上,提示我们在教学时重点介绍“硫代乙酰胺法”之后有必要再花一定的时间介绍“炽灼后硫代乙酰胺法”,以便于学生掌握满足今后其实际工作的需要。对于特殊杂质检查的方法,两组人群选择“高效液相”的比例相似,都在80%左右。这些结果说明我们教授的主要方法没有较大偏差,能满足多数实际工作的需要。

此外,还有些选择比例较高的知识点,如薄层色谱检查特殊杂质,已工作就业的人群选择“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的占61.8%,这与我们的教学重点一致,但学生掌握的欠佳,今后也要继续强调并使学生充分理解。再如溶剂残留方面,已就业的人群选择“毛细管柱顶空进样升温法”的占到65%,说明实际工作中此法使用较多,我们在实验教学时最好也采用此法。对于注射剂的检查方面,已就业的人群选择“可见异物、热原、细菌内毒素和不溶性微粒”这几项的都占到了50%以上,虽然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比例比较接近,但我们的教学内容偏少,今后也应在实践教学上充实此类项目。对于氯化物检查时的影响因素来说,已就业的人群选择“观察方法”选项的占50%以上,提示我们以后在学生试验时要更加强调观察的方式方法。特殊杂质检查的方法中,选择“气相”的在已工作的人群中占到56%,而刚进入实习的仅占30%,说明“气相方法”在实际中应用也比较多,但在教学时认识不足,今后应有所改善。

上述的这部分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我们大多已在教学中有所把握,但仍需要对个别内容适当区分为“重点”和“一般”知识点内容,以完善学时分配、教学时有所侧重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2.2 两组人群的选择差异不大且比例都较低的知识点

这部分知识点主要是大纲中要求熟悉或了解的一些内容,比如对于《美国药典》的选择,已就业的人群占37%,刚进入实习的占22.6%,说明《美国药典》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今后教学时要稍微多介绍一点。杂质检查中,已就业人群选择“铁盐检查、水分测定、干燥失重和残留溶剂测定”的比例都在30%左右,但稍高于其它的选项,提示这几项内容在教学的学时分配方面也应有所侧重。对于新技术新方法如“液-质”、“气-质”和核磁共振等,两组人群的选择都在20%以下的比例,说明目前对于海南企业这些技术的使用也不多,让学生自学和仅要求学生了解也是可行的。

2.3 两组人群的选择差异较大的知识点

调查结果还显示,20道选择题中有5题的选择在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中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教学中部分知识点和基本技能需要加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例如:对于鉴别方法的选择,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有较大的差异(P值为0.004);其中已就业的人群有50%以上选择“测溶解度和测熔点”,选其它选项的都只在50%以下;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中有60%选择“测吸收系数”,但已就业的人群中只有43.8%的人选择,说明实际工作中“测吸收系数”不是很普遍,而用“测溶解度或熔点”较多,今后的教学可以作相应调整。

再如对于红外、紫外和高效液相等的鉴别方法选择上,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也有较大的差异(P值为0.007);已就业的人群选择“红外”和“气相”方法的都占50%以上,比刚进入实习的要高,提示以后教学要加强“红外”和“气相”方法的讲解。对于红外鉴别的样品制备方法选择,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也有较大的差异(P值为0.011);除了两组人群选择“压片法”的都占50%以上外,已就业的人群选择“糊法”和“膜法”的都约为25%,都比刚进入实习的人群高10%以上,说明后两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定的应用,教学中应加强讲解。对于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选择,已就业的和刚进入实习的人群仍有较大的差异(P值为0.006);虽然选择“高效液相”的两组人群比例都较高,即已就业的人群选“高效液相”的占67%、刚进入实习的占80%,但对于“剩余滴定法”的选择,已工作的人群仍占到了56%而刚实习的只占到27%;说明对于化学药物的含量分析,我们教学中过多强调了“液相方法”而对“剩余滴定法”有一定的忽视,提示在今后教学时应进行改进。对于要进行有机破坏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已就业的人群选择“氧瓶燃烧法”和“高温炽灼法”的都占50%以上,但刚进入实习的人群选择“氧瓶燃烧法”的只占到34%,也存在较大差异(P值为0.002)。提示今后教学应进一步加强氧瓶燃烧法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为使培养的人才符合海南医药企业的需求,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在教学大纲里进行修订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重视,适当强化或补充。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这次调查问卷,我们对“药物分析知识点与基本技能”在海南医药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有了较为准确而深入的了解:大纲中大部分的“知识点与基本技能”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少部分内容我们重视不足或者忽视,使得学生到实际工作时会有所欠缺。对此,课程组老师应该对教学过程进行认真的反思和加以讨论完善,对教学过程进行恰当、必要的改革,具体落实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上,以满足我们提高药物分析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今后教学大纲修订的重点内容,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

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学生考研深造的比例每年都在提高,虽然我院药学专业的就业率每年仍为100%,企业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却逐步在提升,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我们今后专业建设的奋斗目标,我们在大力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同时,加强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将有利于未来社会对于专业建设的需求。提高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组一如既往的追求,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梁山 挂车行业 融资

进入21世纪以来,梁山县挂车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对梁山县域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实际的就是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已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瓶颈。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情况看

一是资信度不高。绝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甚至有部分企业租赁房产经营,难以向金融机构提供符合贷款条件的抵押资产,使中小企业因贷款风险程度高、担保条件不具备等因素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二是信用观念差。少数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多为业务员出身,把握市场能力较强但管理水平较低,信用观念不强,诚信度不高。

三是贷款担保难。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主要依靠高负债方式,且贷款的风险化解和补偿能力较弱,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始终有后顾之忧,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积极性不高。

四是自身素质亟待提高。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偏小、产品档次较低、管理水平不高、技术装备落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产品结构趋同、布局比较分散、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

(二)从金融机构方面看

一是银行市场定位障碍。

我国至今尚未为中小企业设立提供专门服务的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定位主要是大城市、大企业。同时,商业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了信贷门槛,降低了设备抵押率,致使企业可用于贷款的抵押物减少,可贷款能力降低,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加大。

二是贷款手续繁琐。由于上级银行对基层银行的授权、授信严重不足,而且审批严格、手续繁琐、考察评估时间长,在客观上造成了贷款效率的低下,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季节性和及时性的贷款需求。

三是信贷责任制的负面效应。银行在贷款责任的管理考核上重约束、轻激励,其自身利益与信贷责任极为不对称,产生了“多贷不如少贷、少贷不如不贷”的惧贷心理,从而导致业务工作被动,普遍存在慎贷、惜贷的现象。

(三)从银企外部环境看

一是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的配套措施落实不够、民间借贷方面的政策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因素,也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因素。

二是融资渠道狭窄。由于梁山县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和渠道非常少,债券融资、金融租赁等方式对企业来说非常陌生,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但银行信贷又不可能对企业的融资需求做到“有求必应”。

三是融资成本过高。当前,一些职能部门和中介机构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收费过高。主要集中在评估、抵押登记费用和风险保证金利息等方面,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需支付的实际利率远高于国家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因复杂,是大气候所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努力,全方位动作,实施综合治理。

(一)进一步增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中小企业是推动梁山县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既是梁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自身业务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建立银企信息沟通和联系机制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引导金融机构及时了解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信状况,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全面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三)构建良好的中小企业信贷平台

一是要多方面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二是要改善信贷管理机制。三是要改进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办法,形成有利于服务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机制。四是要重视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问题,建立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和抵押制度,方便中小企业使用房地产抵押融资。

(四)增强中小企业内在融资能力

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财务账目透明度,努力增强企业自身素质和社会信用意识,改善财务指标和盈利能力,切实提高资信度,以此来满足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更新融资理念,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逐步降低对间接融资的依赖。

(五)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一是要切实加快由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多方共同参与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有效缓解本地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矛盾。二是要鼓励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鼓励有能力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联合组建担保公司,通过收取适当的担保手续费为中小企业进行担保。三是要发展中小企业互质的会员制担保机构,借助行业协会或商会等组织,四是要积极尝试引进国内外大型商业性担保机构,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六)加强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篇(7)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164-02

引言

工业企业按照年主营业务收入水平可以分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工业小企业,一般情况下,与工业小企业相比,在研究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状况更稳定,且更具有代表性。

2012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 10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3%,高于三季度0.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稳居全国第二。2012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是2002年、2006年的10.7倍和4.1倍,十年间翻了三番。从重庆市直辖以来的数据看,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2006—2009年“一年一跃”,2011年突破万亿大关,2012年达1.3万亿,重庆工业经济总体实力在不断地快速壮大。

一、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1.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概念。所谓财务综合评价分析就是将企业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诸方面的分析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所有财务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和判断。

2.构建企业财务状况指标体系的原则。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可比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第二,公开性原则与保密性原则。

二、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也就是说把原有的多个指标转化成少数几个代表性较好的综合指标,而且这少数几个指标能够反映原来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并且各个指标之间保持独立,避免出现重叠信息。

三、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数据分析

1.指标的分类。《重庆市统计年鉴》中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行业分为39类,通过加工和计算,并遵循构建财务指标体系的原则。本文选取了2012年度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项指标作为分析对象,将其进行归类,则以流动资产周转率、产权比率、资本积累率度量企业的资产质量,以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用率、产品销售率度量企业的盈利能力,以资本增值保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度量企业的经营增长情况,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度量企业的债务风险。以下为分析过程:

2.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在下页表1中,共有四个因子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因此提取相应的四个公因子,这四个公因子可以解释80.876%的方差。

3.因子的命名解释。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反映因子与各指标的联系程度。观察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列表提取的4个因子分别在11项指标上的载荷,可以得到:因子1在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上均有较大的载荷,与债务风险相联系,因此,因子1可命名为“债务风险因子”;因子2在全员劳动周转率上较大的载荷,与经营增长情况相联系,因此,因子2可命名为“经营增长情况因子”;因子3在流动资产周转率上有较大的载荷,因此,因子3可命名为“资产质量因子”;因子4在产品销售率上有较大的载荷,因此,因子4可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

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到的综合评价函数中,主成分系数越大表明各主成分在综合得分中所占权重越大,在企业财务状况评价中越重要。由表达式Y=0.40385Y1+

2.研究建议。针对上述结论,以下对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情况两项提出两点建议:(1)应加强对企业内外部债务风险的关注与管理,避免因企业外部环节引起的债务风险,同时,加强企业自身的债务管理,有效遏制因管理不善带来的债务风险。(2)响应政府号召,跟随政策走向,加速企业生产经营。目前,重庆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回升态势已基本确立,在此良好的发展基础上,加上宏观背景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的扶助,可以预期重庆市工业企业的发展前景良好。企业家们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制定经营发展计划和目标,抓住时机,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竞争情报是21世纪企业最重要的竞争资源之一,但竞争情报作为一种商战利器,只有通过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转换机制,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使竞争情报系统走进企业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天津市企业应用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步伐比较快,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笔者于2006年3月~12月对天津市的高新技术、机械、化工、轻工、电子、医药、汽车等9个行业,每个行业抽取10个企业,共计90个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80份有效问卷。

一、天津市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1.企业竞争情报部门与竞争情报人员的基本情况

一般而言,企业是否建立独立的竞争情报部门,与企业的规模相关度较高。较大规模的企业,其情报的采集、分析、存储和的工作量都较大,一般需建立独立的竞争情报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国有大型和外商企业都建立了独立的竞争情报部门,比例占28%,另外中型企业一般都建有较完备的技术情报部门,比例占58%,其中相当一部分直接从事着竞争情报工作。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因其拥有的资源有限,情报信息的工作量也相应较少,故不单独设立竞争情报部门,比例为14%。

“科技以人为本”,人始终是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第一要素。本次竞争情报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拥有竞争情报部门专职人员的企业较少,占28.57%,而兼职人员的企业比例高达71.43%。关于学历分布情况,以大学本科最多,占65.34%;其次为硕士,占14.22%;再次为大学专科,占18.12%;比例最低的是高中,仅占2.32%。这足以表明竞争情报从业人员的学历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从所学专业来看,以工科专业为最多,高达56.24%;其次为经济管理专业,为25.36%;比例最低的是情报专业,仅占3.16%。由此可见,企业普遍缺乏情报专业人才。关于企业是否经常对员工进行竞争情报知识培训的问题,有28%的企业对员工经常进行培训,而且培训内容广泛,这些企业均来自已经设立了独立的竞争情报部门的企业中。22%的企业只在少数员工中进行竞争情报知识培训;另外还有27%的企业很少对员工进行竞争情报知识培训,23%的企业从来没有对员工进行过任何形式的竞争情报知识培训。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企业缺乏竞争情报知识培训,导致员工缺乏竞争情报意识。

2.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投入情况

调查显示,企业对竞争情报系统的投入经费比较少,年投入经费在1万元以下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12%;1万元至5万元之间者,占16.89%;5万元至10万元者占32.64%;10万元至50万元者,占36.47%。50万元以上的占2%。在经费分配方面,工资所占比例最高,占36.35%;差旅费,占12.23%;硬件和软件分别为14%,8%。从中可以看出多数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其中用于行政性支出的经费较多,用于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比较少。

3.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运行情况

竞争情报的收集和整理是竞争情报系统的首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从竞争情报收集模式来看,有23%的企业采用常规、定期的竞争情报收集模式,77%的企业采用以需求为驱动的竞争情报收集模式。从竞争情报人员所采用的收集信息的方法来看,经常使用各类出版物为90.56%,使用专利及科技文献为81.75%。

竞争情报分析是竞争情报系统的核心,是竞争情报的“制造工厂”。从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来看,使用SWOT分析法为83.54%,使用财务分析法为66.25%。

竞争情报的工作流程和信息网络是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调查显示,有29%的企业建立了高度规范、科学合理的竞争情报工作流程;45%的企业正在进行竞争情报工作流程的建设;还有26%的企业没有什么竞争情报工作流程。另外,有18%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网络;82%的企业计划在未来几年中建立。调查表明,多数企业竞争情报的工作流程和信息网络的建设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4.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有62.69%的企业认为竞争情报专业人员不足,51.58%的企业认为竞争情报工作预测性不足,45.67%的企业认为反情报没有被充分认识,40.85%的企业认为很难判断情报的价值和有效性,40.34%的企业认为领导不重视,39.23%的企业认为情报部门极少有机会与高层管理人员直接交流,35.83%的企业认为管理层对竞争情报部门的信任程度不高,45.36%的企业认为组织各部门之间不愿分享情报,42.12%的企业认为缺乏资金,37.48%的企业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少、信息来源匮乏。32.6%的企业认为缺乏社会中介服务,35.7%的企业认为政府关注不够。

5.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被调查企业普遍对竞争情报系统的未来持乐观态度,有18.76%的企业认为竞争情报系统的未来前景广阔;15.58%的企业认为会高效专业;11.89%的企业认为会越来越受到重视;5.67%的企业认为会系统化;2.94%的企业认为会更加完善。由此可见,虽然目前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企业和竞争情报人员对未来广阔前景的信心和乐观。

二、加快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的对策

1.大力推进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要坚持“政府推进,市场引导”的方针

政府推进,就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善于从宏观的高度,积极倡导并有效地推进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进程。政府要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把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来加以规划。要鼓励和调动企业在应用竞争情报系统方面的积极性,进而引导企业行为。要大力培育和宣传推广一批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市场引导就是以竞争情报市场为导向来引导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及应用。竞争情报既是企业所需的战略资源,又是知识产品,它是有价值的。大力培育竞争情报市场,可以充分发挥其在竞争情报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

2.建立健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推广和服务体系,发挥社会中介作用

建立健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推广和服务体系,发挥社会中介作用,针对企业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培训、咨询、方案推介等多种形式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立及应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工作,架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3.与企业信息化相结合,带动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内的信息共享及信息交流,其中有些企业信息化系统甚至就带有竞争情报功能。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也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如Internet、Intranet、MIS、ERP和企业信息门户等。可以说,现在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应当是一个由多种功能协调整合而成的、支持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的集成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特别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更为强大。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所带来的机会和条件建设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效率及效果,增强其灵敏性和反应力,还可以整合一些交叉功能,从而避免企业资源的浪费。

4.强化企业全员情报意识

企业领导必须加强对竞争情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把竞争情报纳入企业日常议程,从思想上做到真正重视,加强情报工作建设。 通过“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出全体员工关注企业竞争生存状况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营造一种“全员重视参与竞争情报”的企业文化。这需要对企业的所有员工进行各种竞争情报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他们的竞争情报意识,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竞争情报的本质以及相关的技术,增加他们的竞争情报能力,并对其日常工作中的情报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5.竞争情报系统建设要与企业管理变革和创新协同进行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的实质是企业体制的变革与创新的过程,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只有与企业体制特别是管理变革和创新协同进行,才能真正实现竞争情报系统的价值与效益。这种变革虽然由竞争情报技术引发,但真正的价值却不在于竞争情报技术本身。企业需要跳出技术视角的圈子,从管理内涵的变革和创新的战略视角建设自己的竞争情报系统,否则,企业的管理效益与核心竞争力不会因为竞争情报技术手段的更新而有多大变化。

篇(9)

关键词情报 离散化 价值流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高度发展以及人们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阅读时代已然形成。在情报收集和分析领域,信息的碎片化、分散化和因为体量巨大而导致的价值淡化,对情报分析研究工作的影响愈演愈烈。以往文献多着眼于在连续性信息条件下,如何进行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对离散信息的收集、判断、分析和研究较少。本文从情报分析工作的目的出发,以质量价值流为工具,剖析了离散化条件下,信息收集和情报分析工作方面的诉求与应对,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情报工作用户关注要素分析

(一)质量价值流模型

从顾客感知的价值出发,看待a品的价值,从中找到企业对产品价值的目标定义,即为价值流。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称为质量,其中顾客是满足要求的对象,产品的固有特性是组织的质量目标[1],因此,组织需要设置质量目标来实现顾客的感知价值。假设顾客感知价值是一个向量(i=1,2,…n),则组织需要有承接顾客感知价值的对应向量(j=1,2,…m),其中,受顾客感知价值的具体要求、组织技术能力、成本控制等因素影响,n和m常常是不相等的。

(二)离散化情报工作质量价值的传递分析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成立于上海,作为国家大飞机发动机研制主体,负责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及其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制、试验、销售、维修、服务、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业务。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研制难度大,项目进度要求高,公司从成立伊始就坚持引进、消耗、吸收、再创新的管理模式,在情报收集和分析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通过对这些情报信息产品使用者的民意调查[2],采用标准的问卷,可以将顾客对离散化情报工作成果的抱怨归纳为“连续性差,溯源困难”。仔细分析这些抱怨,就是情报产品用户作为顾客的感知质量要求,然而这些要求是模糊的,复合的,需要借助价值流进行逐级转换,并形成组织的质量目标,即改进离散化情报工作的要素。价值流分析如下:

表1 情报工作质量价值流分析汇总表

顾客抱怨 顾客价值要求 组织质量目标 具体操作要求

连续性差 V1希望获得的情报产品有较好的连续性,能够针对一项技术信息有持久的跟踪 U1情报获取的目标性 U11情报产品应当系列化,并且针对有价值的情报点进行识别和跟踪

U12情报产品应当有显著的标识帮助用户识别并与之前的信息建立联系,实现连续性

溯源困难 V2对于引用的情报应当能够查验到来源,保证情报利用的准确性 U2情报来源的可靠性 U21建立相对稳定的情报获取渠道,并记录每一条情报的来源,保证可查验

U22当多渠道获取情报后,需进行比对分析,在情报产品中公布最有可能准确的信息

基于上述分析,从情报产品用户的抱怨到价值要求,再到组织质量目标,最后落实在具体操作要求,正是情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传统信息情报工作与离散信息情报工作的差异性分析

(一)在情报获取渠道方面的差异

与传统信息情报工作相比,在信息的碎片化、分散化和因为体量巨大而导致的价值淡化的大环境下,离散信息情报工作注定不可能从稳定、相对单一的渠道获得信息。一方面,信息的源本身就十分庞杂;另一方面,这些信息源之间存在相互干涉,表现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叠加、变异等;最后,信息源本身伴随网络平台的高速发展,其寿命相比于传统信息源也是短暂的,半衰期很短。这些先天条件决定了离散信息情报工作在情报获取渠道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二)在情报产品加工方面的差异

情报产品最终是以有效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载体面向用户的,这需要情报工作者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与传统信息情报工作相比,由于信息的碎片化、分散化,在情报产品的加工方面必然需要引入来自不同渠道和时间跨度的信息整合体,而整合的过程就是信息的再加工过程,必然伴随信息不同程度的失真。另外,由于需要规避信息体量巨大造成的价值淡化,离散信息情报工作还必须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删除处理,以达到情报可读的目标。

(三)在情报预测分析方面的差异

离散信息通过加工构成的情报,如果不经过有效的处理,对信息进行拟合,恢复其连续性,必然会出现在情报预测方面的缺陷,使得用户往往只能被动知悉现状或情报所指的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未来的“情报”失去可能的预测,这也是离散情报工作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三、离散情报分析工作的实施建议

(一)离散情报分析工作实施流程

离散情报分析工作可以从离散信息源出发,通过拟合信息、产品加工等过程交付用户,并从用户处获得反馈,进而持续跟踪,流程如图1所示。

(二)离散情报分析流程关键步骤

为了实施好该流程,有如下建议供参考:

1)在捕捉离散信息源后,由于信息的源本身庞杂,信息源之间存在相互干涉,半衰期很短,需要对信息进行解耦处理,将海量信息中相对独立的信息有效地剥离出来,进行独立提取,并锁定与之最相关的信息源,纳入有效信息库进行后续跟踪管理。

2)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将经过第一阶段获取的信息进行拟合处理,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并形成具有连续性信息源特征的虚拟信息源分组。这里的分组信息源,已经不是现实物理世界的某个或某几个信息源,它代表了一个情报系列中对应的信息来源,是一个链接列表,作为信息源管理对象,减少信息源变更带来的冲击,且方便管理。

3)在形成情报产品的过程中,加工过程一般按照先去除冗余,后拼接信息,最后整理为系列化的程序开展,确保产品的自明性和可读性。

4)产品提交用户后,设计出一套用户关注度评级表单,请用户针对感兴趣的情报,从连续性和溯源性的视角给予评级,并作为有针对性识别和持续跟踪离散信息,提取专业情报的清单的依据。

图1 离散化信息情报分析流程

四、结语

本文以质量价值流为工具,通过用户需求分析获取情报产品最受关注的要素,并从用户需求要素中推导出离散信息情报工作的质量目标和具体操作要点。针对要点开展离散与传统信息源情报研究的差异性分析,并针对离散信息条件下情报工作的难点问题,结合用户需求,给出了离散化信息情报分析流程和工作建议,为提高离散化情报产品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提供了参考。

篇(10)

Chandler认为,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会随着企业生命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伊查克・爱迪思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十个阶段,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常态和病态,运用不同的策略予以应对。周曦曦(2014)分析了企业从初创、成长、成熟、脱变四个不同时期考察分析战略规划模式的选择。目前,鲜有文章研究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将调查所得的数据经过因子分析,提炼出影响企业种子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关键因素,力求为企业有效规避危机或者化“危机”为“转机”提供有效依据。

危机情景的因子分析

(一)种子期的影响因素

种子期的企业是指尚未完全成立或成立不久的企业。这时,投资人很难从经营计划书等资料来评价其投资价值,企业的技术风险也远比其他阶段高(杨青等,2007)。在这一时期,企业的生产工艺尚未定型,产品质量不稳定,销售渠道不通畅,管理水平不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也较差,企业属于易夭折期(彭华涛等,2004)。Xi代表企业的影响因素如下:X1:创业者和团队素质;X2:管理开放性;X3:技术含金量;X4:技术的公司化程度;X5:知识产权拥有度;X6:技术链接的延伸性;X7:技术创造的需求能力;X8:政策环境;X9:人文环境。通过表1可以得出五个满足条件的特征值,其样本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797%。种子期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表2)给出了由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计算的因子得分,由因子分析可以得出,创业者和团队素质在第一个因子上载荷较大,可将其命名为企业素养;人文环境在第二个因子上载荷较大;技术链接延伸性在第三个因子上载荷较大;管理开放性在第四个因子上载荷较大;技术创造的需求能力在第五个因子上载荷较大。

(二) 导入期的影响因素

企业导入期一般是企业初创的前两年。对于导入期的创业企业,一方面要解决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要将新产品投入市场,以听取用户意见,扩大市场规模(杨青等,2007)。具体因素如下:X1:领导解决问题满意度 X2:团队知识经验完备率;X3:企业管理水平;X4:技术成熟性;X5:技术和产品模仿难度;X6:目标市场增长潜力;X7:竞争优劣程度;X8:企业无形资产价值;X9:协作环境。通过表3可以得出五个满足条件的特征值,其样本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6.155%。由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表4)可以得出导入期的关键影响因素(见图1)。

(三)成长期的影响因素

对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企业组织渐具规模,盈利逐步增加,产品已基本被市场接受,市场需求的特征和份额也较明确(杨青等,2007)。具体影响因素如下:X1:团队管理有效性;X2:企业研发体系;X3:产品竞争力;X4:市场竞争优势;X5:市场增长潜力;X6:企业财务状况;X7:上市可能性;X8:企业市场业绩;X9:技术和产品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表5可以得出四个满足条件的特征值,其样本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6.380%。由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表6)可以得出成长期的关键影响因素(由图1可知)。

(四)成熟期的影响因素

在成熟期阶段,企业虽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品甚至开创了名牌,但市场已接近饱和。这时,企业应向集团化和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并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研发新产品,防止在竞争中陷入被动局面(胡华夏等,2000)。具体因素如下:X1:企业外部环境;X2:市场竞争;X3:企业组织层次;X4:部门间的责任;X5:企业应变能力;X6:企业自身协调机制;X7:企业创造力;X8: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X9:企业处理相关信息能力。通过表7可以得出四个满足条件的特征值,其样本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6.628%。由成熟期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表8)可以得出成长期的关键影响因素(由图1可知)。

由四个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表,可以绘出图1。在图1中,植物的根部象征企业发展的种子期(A),只有种子发芽,植物才有生长的可能,可以看出,种子期危机情景的主因子分别为创业者和团队素质(A1)、人文环境(A2)、技术链接延伸性(A3)、管理开放性(A4)、技术创造的需求能力(A5)。植物的枝干象征导入期(B),就如同通过枝干,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叶子和果实提供营养。导入期危机情景的主因子分别为领导解决问题满意度和竞争优劣程度(B1)、企业无形资产价值(B2)、技术成熟性(B3)、目标市场增长潜力(B4)、企业管理水平(B5)。植物的叶脉象征企业成长期(C),只有叶脉能顺利进行光合作用,才可以为果实积蓄养分。成长期危机情景的主因子分别为产品竞争力(C1)、企业财务状况(C2)、上市可能性(C3)、技术和产品持续发展能力(C4)。植物的果实象征成熟期(D),成熟期危机情景的主因子分别为企业应变能力(D1)、部门间责任(D2)、企业外部环境(D3)、企业组织层次(D4)。

企业危机情景的动态性特征分析

当企业出现危机时,管理者只有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顺利度过各阶段的危机情景,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在图2中,笔者详细概括了企业的危机情景的发展趋势。

在企业发展的种子期,A1作为第一主因子,代表了创业者和团队素质,其样本方差贡献率最大,达到了33.711%,这意味着该因子在此发展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A2代表人文环境,其样本方差贡献率达到了21.055%。A2、A3、A4的样本方差贡献率在表1中有清晰的描述,样本方差贡献率越高的因子越应该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A1容器中的液体最少,所以它从容器中流出的时间最短。相应地,阻止液体外流的措施处置越及时,遗留在容器中的液体就会越多。假设液体代表企业的危机情景,外流的液体越少就表明企业出现的危机越少。A2等危急情景的发生和处置,其原理亦如此。可见,企业一旦出现危机情景,就应该立刻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尽量减少危急情景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当危急情景出现时,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阻止其发生(阻止液体外流),另一方面要及时处理已经显现出的危机(使液体更多地从E1出口排出)。当危机出现时,企业要以V1速度进行运转和反应,进而化解危机。如果液体(危机)以V1的速度从E1出口流出,企业处理危机的效率就越高,残留在企业的危机就越少;反之,如果液体(危机)沿着E2出口残留到企业的导入期,就意味着企业对危机的反应不及时。但无论在哪一个时期,如果企业的危机累积过多,企业都可能面临破产。在成熟期如果E8出口排出的危机过多,就可能有破产的危险。反之,如果E8出口排出的危机较少,企业就会迎来新的生机,就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华夏出版社,2004

2.周曦曦.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战略规划模式探索[J].企业管理.2014(1)

上一篇: 知识产权类档案 下一篇: 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