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4 09:44: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篇(1)

案例内容

今年1月20日,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到2015年,环境监测监控能力、环境执法监管能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显著增强,环境信息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科技支撑能力全国领先,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本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环境安全保障体系。

六大体系夯实环境安全基础

按照《意见》的部署,浙江省将建设与该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环境监测监控保障、环保基础设施工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环境执法与应急保障、环境信息保障、环境科技支撑等六大环境安全保障体系。

严格政府责任考核强化保障措施

为了扎实推进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意见》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并把这项工作纳入生态省建设、“平安浙江”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同时,要完善环境安全制度体系,坚持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保障环境安全;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深入开展各类环保专项执法行动。此外,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加大对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深化环境资源价格改革,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环境资源价格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大力实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电力(热力)行业烟气脱硝补助等环境经济政策。

相关链接

江西“十二五”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篇(2)

通过开展试点工作,推动我市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更好地落实政府、监管部门及企业的责任,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逐步推广运用打下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资源保障。把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管组织体系建设,强化药品监管工作的领导,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监管队伍,并从编制、人员、装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建立适应分级管理体制要求的运行机制,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充分发挥系统整体优势。

(二)加强长效监管。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把药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完善药品长效监管机制,着力推进基本药物监管、药品电子监管、药品“两网”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增强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规范药品生产、流通、使用行为。健全检查执法机制,依法查处制售假劣药品、无证经营药品等违法案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药品市场秩序和群众安全用药合法权益。

(三)健全协调机制。按照“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包括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多部门信息沟通反馈、综合评估等在内的协调机制。督促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推进监管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能,消除监管盲点。

(四)完善应急管理。探索建立药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编制修订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过程管理,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提高应对处置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企业贯彻执行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规范的自觉性,普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知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公开包括行政许可、药品质量、企业信用、案件查办等在内的药品安全信息,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对开展宣传教育的人力和财力予以保障,并定期评估执行情况。

(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评价参考指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指标》并进行任务分解,作为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通过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调整、修订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方式方法,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年9月)。制定下发《试点工作方案》和评价参考指标,并报省、市备案。

(二)组织实施(年10-12月)。

根据《试点工作方案》和评价指标,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对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我测评。开展跟踪调研、督查试点进展情况,及时掌握试点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三)试点总结(2012年1-3月)。迎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评价,召开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研讨会或总结会,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和评价参考指标。

四、工作要求

篇(3)

一、总体思路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为核心,以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抓手,以引导职工自觉把安全当成习惯为关键,完善制度、改善环境,筑牢安全防线,打造安全发展的软实力。

二、建设目标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发挥安全文化的引导、约束、激励和推动作用,培养本质安全型职工,打造本质安全型环境,推进本质安全型管理,实现公司安全生产零违章、零缺陷、零事故、零伤害,并坚持以下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持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和工作条件,做到安全生产依靠职工、安全保障造福职工。

(二)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把安全当成自身的需求,实施“安全优先”,坚决做到不安全不作业,不安全不生产。

(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位置,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把各类违章和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实行安全部门综合监管、生产部门直接监管、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三、建设内容

(一)培育发展通俗易懂的安全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平安是福”的核心理念,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通过提炼、精化,创建”标准“岗,搭建推进“标准化”,结合公司团队年轻化的特点,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借鉴“潮流时尚”元素,培育、传播“通俗易懂”安全文化,先化繁为简,后由浅入深,利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安全文化推广。

(二)培育发展完善有效的安全制度。

健全完善有效的安全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细化安全责任、明确安全目标,人人签署《安全承诺书》,切实做到安全责任不漏岗、安全目标不漏项。

健全完善有效的安全培训教育体系。以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培养职工的安全习惯为重点,健全“三级”安全培训教育体系。

健全完善有效的安全操作规程体系。分层次编写、评审、修订覆盖所有机械设备、工属具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其合规性、可操作性及时效性。

健全完善有效的安全重点管控体系。以规范安全行为、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安全环境为重点,健全集中监管、属地统管的网格化安全重点管控体系。

健全完善有效的隐患排查整治体系。以规范安全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为重点,编织公司分层负责、互为补充的反违章查纠和隐患排查整治体系。

创新建立、完善长效安全互动体系。建立“安全互动机制”方案,积极推行“安全互动机制“的长效健康运行,对安全运行情况、效果进行督查、评价,增强班组作业安全理念、激发员工广泛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

健全完善有效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坚持科技强安,鼓励以破解安全难题为重点的“四新”技术应用和小改小革等科技创新活动,打造本质安全型员工、本质安全型环境和本质安全型管理。

健全完善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以提高职工的应急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为出发点,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与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有效的安全事故管理体系。发挥安全事故的警示作用,用发生在身边的事教育职工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杜绝今后出发,健全安全事故管理体系。

健全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奖惩体系。从强化落实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调动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发,健全安全管理奖惩体系。

(三)培育发展系统保障的安全环境

培育发展系统保障的安全感知环境。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传统手段和微电影、微信平台、漫画等文化载体宣传安全文化,传播安全文化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员工感知、认同、接受、践行安全文化。

培育发展系统保障的安全目视化环境。规范港区作业现场安全色和各类安全警告、安全指令、安全提示、安全说明、安全环境信息和安全生产局部信息标志、标识,规范港区交通标志、标线等,让职工时刻都能看到安全作业要求。

五、建设推进步骤

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以强化政府药品安全责任为重点,采取量化评分、以评促建的方法,探索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提升药品监管水平,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推动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落实药品安全责任,促进各项监管工作落实。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2011年8月)

制定印发县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备案。成立县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2011年9月—10月)

根据制定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对照责任体系评价标准进行自我测评,并根据测评情况进行补缺补差。

(三)总结迎检(2011年11月—12月)

认真总结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工作好做法、好经验,根据实际,提出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形成合理的保障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同时,做好相关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及迎检工作。

四、评价标准

《县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指标》(试行)。

五、工作要求

篇(5)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监督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制定安全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为保障,强化和落实安全责任制,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为全县人社事业发展创造安全、健康的环境。

二、建设目标

坚持“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突出试点、以点带面”的原则,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3年时间,2012年主要抓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工作,2013年进行全面推广,2014年开展巩固提高,建立覆盖全局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推动安全标准化工作。

三、工作步骤

2012年:重点推进阶段,在全局范围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宣传发动、标准规范制定、明细监管责任和摸底调查工作。重点股室、单位,全面建立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实施动态监管的综合信息平台和动态化考核机制。

2013年:全面推广阶段,进一步规范完善,建立起先进适应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四、工作要求

(一)稳步推进,统一部署。研究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集中力量开展工作。按照“自上而下、循序渐进、突出试点、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基层抓起,逐级扩大联网,扩大覆盖面,最终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二)突出重点,典型示范。加强对安全隐患重点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在系统建设、安全隐患排查标准制定、监管责任落实、监管方法创新、考核机制完善、技术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篇(6)

1.HSE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

近些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为实现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HSE管理体系,创造了优良的安全环保表现,推动了安全环保形势的持续好转。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整体发展还不平衡,覆盖面不全,一些单位仍然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要求不严格、执行不得力,以及HSE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等问题,安全环保监督管理工作从整体上缺乏长效性、基础性的治本措施。

2.基层HSE监督管理机构有待于完善

据调查了解,油田企业基层单位HSE监督管理机构并不是很健全,只有少数采油采气、修井作业等高危单位建立了专门的HSE监督管理机构,多数单位没有专门的HSE监督管理机构,有的单位HSE监督工作由安全科代管,有的监督人员由综合部门的人员兼任,有的既无监督机构又无监督人员,监督管理存在短板。

3.HSE监督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油田企业涉及勘探、钻井、采油、修井作业、石油储运、工程建筑等多个领域,由于专业化监督工作的需要,对监督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监督人员的现状看,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监督人员HSE监督专业知识较为缺乏,标准规范掌握不准,现场监督检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暂时也难以满足全方位、多领域、多专业的监督工作的需要。

4.监督方法较为单一

当前的HSE监督,现场发现问题和违章行为多是以处罚为主,以罚代教,以罚代管,造成员工与监督人员的抵触情绪,影响了监督效果。

5.监督重点不突出

由于绩效考核的需要,一些企业对各基层单位的监督检查往往要面面俱到,前线和后线投入同样的精力,查资料和查现场花费同样的时间,难以突出重点单位、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时段,势必造成重点失控,引发事故。

6.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虽然油田企业从上到下都建立了安全责任制,但落实得不是很好。一是责任人不了解自己的安全职责,制定安全职责也只是应付上边的检查;二是责任人不履行安全职责,认为安全是别人的事,跟自己无关;三是有等靠思想,把安全监督看做是专职监督人员的事,推一推,动一动,直线责任和属地责任落实不好。

二、对策

1.深入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各级领导要全力支持和积极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贯彻执行HSE管理九项原则,带头学习和遵守HSE管理制度,带头制定实施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带头开展行为安全审核和HSE管理体系审核,带头讲授HSE管理知识,带头开展风险识别,带头开展安全联系点活动,带头深入基层查隐患反违章,带头开展安全经验分享,身体力行落实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带头做好安全环保工作。

二是主管HSE管理体系建设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和探索适应本企业特色的HSE体系建设新模式,把国际大公司的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与本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出台的文件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并跟踪落实,避免大而全、大而空。

三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使全体干部员工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深刻认识HSE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系统性,切实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严格执行HSE管理体系相关规定,积极参与本单位的制度标准完善、HSE风险管理、HSE培训工作、安全文化建设。

2.建立健全各级监督机构,为HSE监督提供组织保障

油田企业的HSE监督机构要根据本企业主营业务需要配齐配强具有专业特长的HSE监督人员;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在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单位设置监督机构或者配备专职HSE监督人员,不足三百人的单位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HSE监督人员。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监督人员素质

随着油田企业产能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各项经营业务扩大,对监督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严格把好监督人员选用关,要通过基层推荐、组织考核、竞聘上岗等方式把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懂业务、会管理、年富力强的人员选配到监督岗位。要加强对监督人员培训,采取请上来、走下去、送出去等方式定期对监督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大局观念、业务技能,使他们不仅敢监督,还要会监督。要进一步推行持证上岗,强化业绩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全面提高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

4.突出监督重点,确保万无一失

突出对安全生产重点单位、要害部位、重要装置和特殊施工作业的监督管理,着力开展油气站库、易燃易爆场所、重大危险源、具有高危风险的特殊施工和非常规作业以及沿江、沿湖、沿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管,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使各种风险处于受控状态。

5.认真落实责任制,实现由“全员参与”向“全员负责”转变

各级领导要站在大局高度重视责任制的落实,要把“七个带头”,有感领导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重视向重实转变,为员工做表率。各级监督的职能部门和人员要认真履行业务范围内的HSE监管责任,实现由参与向负责转变。全体员工要履行好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实现由“全员参与”向“全员负责”转变,由“岗位操作者”向“属地管理者”转变,使岗位员工由被动执行规章制度,转变为主动履行HSE职责,以确保HSE责任制有效落实。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安全表现反映在其全部作业过程和每一个成员的安全行为中。一切生产要素都应加强本质安全性,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推行安全责任主体考核办法,来约束、规范、考核、纠正员工的安全行为,这些应当是建立可靠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的首要内容和坚实基础。

篇(7)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科学的食品药品监管理念,切实加强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不断扩大农村食品药品供应网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农村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努力构建与农村收入水平和农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农村食品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体工作目标是:

(一)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网络建设。继续坚持以行政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补充、诚信建设为保障,巩固已有成果,提升运行效能,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监督网络从形态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到20*年底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

(二)农村食品药品供应网络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依法规范”的原则,以规范食品药品供应渠道为核心,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直接配送、连锁经营为主导,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食品药品供应体系。农村食品供应网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20*年底100%的乡镇设立食品连锁超市,30%以上的行政村设立食品示范店,农村食品供应网覆盖率达到60%以上、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100%行政村,切实加强对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引导,提高运行质量,确保农民用药安全、方便、价廉。

(三)农村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各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工作措施

(一)有效发挥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网络作用

1、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要强化农村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确定适当人员担任食品药品协管员,在县食品药品监管等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承担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协管员要协助上级部门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向农民普及基本饮食用药常识,通过对源头、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来保障农村饮食用药安全。信息员的聘任,一是要精选。聘任有责任心、正义感、热心食品药品监管、身体健康的村干部担任村级信息员。二是要用好。充分激发和利用他们的工作热情,确保这支队伍成为我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常、有效开展工作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三是要严管。年终考核优秀的予以奖励;称职的继续聘任;不称职的予以解聘。

2、完善学习培训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协管员、信息员的培训,协管员和信息员每年培训一次以上。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农村食品药品协管队伍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3、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部门和各乡镇要根据“两网”建设工作的需要,把“两网”建设工作补助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有效保障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所需经费和工作条件,积极支持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两网”建设。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到“八有”,即有固定办公场所、有机构牌子、有联系举报电话、有工作制度和职责分工、有工作记录、有辖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档案、有自动化办公设备、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实现全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制度规范化、工作正常化、运行良性化,继续保持科学发展的态势、持续发展的趋势、健康发展的气势。

(二)持续推进农村食品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采取政府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加快改造和规范农村食品供应体系,建立保障质量安全、服务方便快捷的农村食品安全供应网络,改善农村食品消费环境,提升农村食品消费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支持商贸龙头企业到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建立食品配送和供应网络,在乡镇驻地开办连锁超市,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开办连锁店,并通过实行统一动态的管理模式,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诚信经营的农村食品“示范店”。按照布局合理、方便购药的要求,深化农村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引导和支持药品批发企业向农村直接配送药品,鼓励零售连锁公司向农村延伸网点。鼓励和支持在没有药品供应的地方依法设置便民药柜,方便偏远地区农民用药。坚持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房为主、以发展乡村药品零售为补充的供应网络建设思路,继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大力支持缺医少药的“空白村”(行政村)开办符合条件、符合要求的非处方药销售点或零售药店,缓解缺医少药“空白村”农民买药难的问题。

三、工作要求

篇(8)

3月29日至30日,国家粮食局在重庆市召开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学普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认为,2011年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稳步推进,粮食标准质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级粮食部门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改善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积极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检查,着力推进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和粮油标准体系建设,妥善处置应对突发性粮食质量安全事件,粮食质量安全综合监管能力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得到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用粮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会议强调,2012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力促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要抓好粮食质量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推进监管重心下移,使监管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质量安全问题切实解决在基层;二是抓好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强化行业自律,推动粮食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三是强化收购粮食质量监测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四是从粮食质量安全基层执法能力建设和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强化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基础;五是加强粮油标准体系建设,做好国内和国际粮油标准的制修订和基础研究工作。

任正晓在讲话中强调,各级粮食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认识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一是要从政治和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是要从监测和监管的层面,来完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三是要从日常和应急的角度,来夯实粮食质量安全的基础。他强调,在粮食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要突出加强预警预判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的建设。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关键环节,重点按照“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础是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在基层”的要求,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切实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本刊采撷有关粮食安全文章,供读者参考。

篇(9)

坚持以食品放心工程为基础,“三网”建设为重点,专项整治为抓手,长效机制为保障,着力提升全镇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巩固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成果。

二、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一是完善责任体系。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二是巩固深化现代流通网。“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要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进一步扩面、提质、增效,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逐步推进将农村放心店与农村连锁便利店建设的有机结合。

三是健全基层监督网络。进一步推进农村食品安全“多员合一”整合工作,提高人员素质,使其有效发挥作用。

三、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篇(10)

(一)健全消防安全工作职责。镇要将消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平安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层层签订消防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消防安全工作重点,实施消防责任捆绑制度。要健全消防安全委员会议事规则,及时解决重点问题,研究部署消防安全工作,健全镇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二)健全行业部门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部门信息沟通及联合执法机制,强化部门措施,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经发办、建环中心、农服中心、财政所等部门要积极推进消防站、消防水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环中心要加强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用新型建筑保温材料的监管。

(三)强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与所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并督促单位抓好落实。要明确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多产权多业主建筑以及联合主体、共同主体等模糊主体的消防安全责任,并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相关职责。推动社会单位完成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四)强化消防安全行政问责机制。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消防安全约谈、问责等制度,对消防工作实行半年督导、年终考评制度。凡发生较大以上或者造成社会重大影响火灾事故的,要严格按规定进行问责,除追究火灾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属地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的责任。

二、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夯实火灾防控基础

(一)进一步完善城乡消防规划。镇要认真组织实施《市镇“十二五”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规划》(府办发〔〕71号),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同步编制消防规划,将公共消防设施、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消防安全布局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2013年已完成总体规划的建制镇要完成消防规划编制或在总体规划中设消防专篇,并将农村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消防基础设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消防装备建设。根据《市镇“十二五”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规划》和《公安消防部队-2015年灭火救援装备建设规划》要求,消防站车辆器材装备和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需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修订)》要求。

三、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一)提升社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水平。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市镇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府办发〔〕67号)要求,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相关要求,明确消防专(兼)职管理人员,保障运行经费。推行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联防联治、定期检查、隐患处理、联席会议、宣传培训、信息报告等七大工作机制,确保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有效开展。镇消防大队要加强指导,确保年内50%的乡镇、村、社镇达到“网格化”管理的标准。

(二)提升社会单位“户籍化”管理水平。要按照镇政府制定出台的“户籍化”管理办法,全面实施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行业、系统的主管部门应在本行业、系统内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指导单位(场所)落实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工作,建立消防安全联勤联查制度,提升消防安全档案规范化建设,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自我评估三项报告备案制度,实现单位消防安全“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镇消防大队要加强指导,确保年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现“户籍化”管理100%达标。

(三)提升火灾隐患防控督改水平。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深入开展出租房、合用场所、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建筑及建筑消防设施、消防产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消除火灾隐患。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等重点时段,专项部署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加强重点火灾隐患集中镇域和重点场所的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督导,协调督促隐患整改。要扎实开展“除火患,保平安”、“畅通生命通道”等专项行动,彻底消除一批重大火灾隐患,确保全年火灾形势平稳。进一步规范“96119”平台运行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健全有奖举报投诉、定期回访等机制,广泛发动群众举报投诉火灾隐患。

四、强化消防队伍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一)加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根据公安部等五部委《关于积极促进志愿消防队伍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我镇应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提高我镇、农村抗御火灾等灾害事故的能力。采取发展志愿消防队伍、全民火灾预警员等措施,扩大消防力量覆盖面。

(二)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财防330号)精神,进一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要将消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优先保障消防抢险救援所需的特种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经费,并适度建立健全消防队员工资福利待遇和医疗保障制度。

(三)加强消防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要落实综合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和灭火救援专家组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我镇灾害事故形势,评估队伍装备建设水平,密切各联动部门与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信息联络。建立健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联席修订制度,实行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实时动态更新。

五、深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上一篇: 企业舆情分析 下一篇: 人工智能市场调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