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安全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5 15:33: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生命安全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生命安全教育

篇(1)

经调查研究可知,目前我国五分之三的学生锻炼时间不足,而且对体育锻炼与生命安全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学生的肺活量、耐力等素质逐年下降。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在体育教学中构建生命安全教育,使高职学生的生命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1.高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互利关系

高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与全面发展。生命安全教育是所有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减少了学生出现意外伤害的概率,为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高职体育教学是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加强生命安全意识。高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互惠互利,值得高职院校不断优化两者的教学成果,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1生命安全是高职体育教学的前提

早操、体育课、课外训练等体育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生命安全是保证高职体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高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感。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尊重生命的表现,更给予学生生命最大的关爱,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切实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提升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只有保证生命安全,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活动,进而为自身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尽最大的能力。

1.2高职体育教学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手段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需要以体育教学活动为媒介,因此高职体育教学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和手段。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极端情况下应有的应变知识与能力,这与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宗旨不谋而合,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对意外事故的应变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将抽象的生命安全教育具象化,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安全的意义与重要性。高职体育教学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生命安全教育不再局限于课本文字,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高职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高职体育教学中缺乏安全意识

教师是高职院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命安全教育的质量。然而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进行认真备课,导致课堂无意义而且秩序混乱。教师如果无法在课堂上尽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就无法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教师缺少专业知识,不合理的运动安排极易使学生感到疲劳,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很多教师缺少意外事故的急救知识,无法第一时间做出最合理的应对,使学生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甚至造成二次伤害。高职学校与教师对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重视度不够,没有为学生安排合适的体育活动与安全教育。以上问题都是高职体育教学中缺乏安全意识的表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2.2高职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度不够

杜绝高职院校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需要学校提高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学生尽力配合,为自身安全负责。然而大多数高职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经常做出危险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年轻、好胜,无法深刻理解生命安全的意义,经常做出危险行为,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青春期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会对各种体育器材感兴趣,同时也对竞争制度感兴趣,会尽力与同学分出一个高下来,在输赢的刺激下,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的高职学生极易做出过激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安全伤害。另外,高职学生的耐心和组织纪律性有限,认为安全教育对自己的作用不大,在体育活动中不认真听教师讲解,也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3高职体育教学中缺乏安全的基础体育设施

良好的教学环境与体育设施是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决定生命安全事故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都存在年久失修的问题,根本无法为体育教学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体育器材设备不全或者质量严重退化,不仅无法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更是为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很多高职院校不具备舍内体育场,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天气里仍正常进行室外体育教学,极易造成中暑、冻伤等体育安全事故。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不断完善基础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高职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师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学校需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对教师展开培训等活动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可以采取竞争上岗、举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大赛等活动,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工作积极性,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提供最大保障。高职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安全的意义与重要性。学校应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生命安全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另外,学校还应与家长一起监督学生完成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为自身的生命安全负责。

3.2完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事,需要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完善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知识。学校需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对学生生命的关怀,要求体育教师将该目标铭记于心,结合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构建完善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还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还应在体育教学中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利用体育活动丰富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如果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仅仅出现在课本上,将会大大影响学生对生命安全的理解,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体育教学丰富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高职体育教学涉及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跳远、跑步等众多项目,体育教师应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到这些体育活动中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优化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成果。总之,高职院校需要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生命安全意识的目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3.4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优化教学环境,高职院校需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条例标准建设体育场,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还应加大资金投入,购进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体育器材,并对体育场地与器材进行定期维修与养护,杜绝体育安全隐患的出现。学校管理部门需对体育场的建设质量与体育器材的购进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防止劣质产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环境,也提高了生命安全教育水平,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4.总结

高职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直接手段,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学生的安全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学校应明确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互利关系,仔细分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师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完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利用体育活动丰富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加强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世有.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J].亚太教育,2015,(20):47-47.

篇(2)

呼唤人性的回归、重视生命的生成与发展、注重人格的完善与培养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主旋律,这给当前传统体育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如何更好地凸显大学生生命的要义、构筑他们的精神家园、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安全,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在路径选择上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完善高校体育生命安全课程目标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关于生命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能力训练的目标及内容标准涉及较少,并零散地分布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领域目标之中,除了强调“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之外,其余均是简单略过,目标指向比较模糊,系统性和操作性不强,给教学内容的实施带来不便。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包含知识、思维、操作、组织等为一体,涵盖应急避险训练各个元素的系统领域,而且该领域目标更应该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符合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应具有一定的程序和层次水平。因此,完善高校体育生命安全课程目标体系应为当务之急,为该领域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二、把生命安全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中

高校体育教学要体现生命价值,为大学生提供生存的技能,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生命的活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以提高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传授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和自主运动能力,训练其开拓思维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他们在身心、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在教学内容上要贴近生活,除了大学生喜爱的球类、武术、舞蹈、健身操等项目外,还应把大学生基本生存所必需的走、跑、跳、投、攀爬等能力融入到体育运动中,可以有选择的开展户外运动、拓展训练、游泳、滑雪、溜索、攀岩等项目,并且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到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去锻炼学生的生存技巧。在运动中增强责任意识,锻炼合作技能,在自然环境中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以及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以学生为本,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可以选择探究性教学等模式,将生命安全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三、要创设生命课堂情境

体育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情感教学法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正是强调了往往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学生的情绪领域。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意地去创设一些相关生命安全的、生活的情境,这些情境应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使学生能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运用情境教学,根据体育课程目标,生命安全教育的需要,从中引出体育问题中的生命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求知欲和对生命的反思,从而使学生积极意愿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

四、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学会用包容关注生命

“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展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的长处,扬学生之长,补学生之短”。体育教学中没有“差生”和“优生”的区别。对于同一运动技术,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练习时间,不同运动基础、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领悟的速度及最终结果是不同的;体育技术没有绝对的规范,严格意义上“技评”对普通学生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技术学习是为生命发展服务的,因此,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学会用包容关注生命,应注重使学生体验到娱乐感,学会欣赏运动的美感;体育教学中没有挖苦,只有欣赏、赞美,教师应使学生领悟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领悟达到健康的过程,帮助学生学会为健康制定处方。

五、构建生命安全教育的体育运动环境

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设施、校园布局及周边环境等,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都有很大的影响。高校的教学管理要人性化,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发展,要尽量做到体育课程的“三自主”,即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程、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在高校经济条件和学校空间许可的情况下,应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建设体育运动场馆设施,体育场馆的布置与建设除要考虑高校整体的布局外,其位置、采光、通风、颜色、温度以及建筑材料等,都必须要适合于运动和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安全、卫生与审美的要求,优美便捷的运动环境能够诱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习的愿望。学校还应协调利用高校周围社会上的体育资源,以补充高校体育资源的不足和形成体育资源的互补。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40-013.9]

一、中学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具备锻炼学生身体的功能

体育教育目标不是简单将教学任务完成而已,而是需要将教学任务通过较好的方法方式落实给学生,使他们在体育教学中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课堂任务。从本质上认识,体育游戏也是一种体育活动,其适当的运动量必然能够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

(二)具备较强的趣味性

体育游戏同样具备游戏的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使体育教育目标顺利及时的实现。可见,若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应当依赖于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并利用好这个最为明显的特点。

(三)需要借助一定规则来完成

体育有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因此,其满足了学生的一种内心需求,能够使学生投入高涨的热情去"玩"。当然,体育游戏也有其自身的归责,以利于老师合理组织学生人数及角色,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二、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体育游戏,锻炼学生身体,及时实现体育教育目标

体育游戏是预先设计,并能够反复利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其是以身体运动形式加以体现的,因此,其能使学生达到较好的健身作用,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应有的锻炼,才能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二)通过体育游戏,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增强学生团结意识

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愉快轻松的竞争氛围,实现在体力、技能、智慧等方面的有效锻炼,从而得到师生的夸奖和赞扬,实现学生自身的心理满足,这种满足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得带快乐。同时,体育游戏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分组进行的,因此,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和互助精神。

三、体育游戏编排规则

体育游戏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得益于其合理科学的编排。因此,在体育游戏编排过程中,应当切实树立创新意识,严格把握体育游戏的特点,遵循一定的规则,使体育游戏发挥应有的价值。

(一)游戏内容和形式应当健康

体育游戏对于学生的体力、智慧、基本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编排体育游戏时,应当具备健康的内容,并且承载体育游戏的外在形势也应当是健康的,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易于学生的接受。

(二)体育游戏应当具有简单易学

体育游戏是完成出资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力助手。因此,复杂深奥的体育游戏反而不利于高中生的成长。在编排体育游戏时,要时刻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需求。这就客观的要求体育游戏应当浅显易学,使学生很快能够投入到游戏氛围中,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三)体育游戏应当具备趣味性

体育游戏应当以提升学生兴趣为前提途径,实现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状态。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游戏,就应当注重体育游戏编排上的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被提起,体育游戏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应有的效果。

四、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事项

(一)让学生懂得体育课的重要性

高中体育课教师在进行体育授课时,应当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确体育课在他们未来学习工作中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对体育课有一个全新的思想认识。同时,教师还要理解并破解学生对体育课的恐惧感厌倦感,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这样,学生才能安下心来,积极参加体育课,并出发发挥自己的个性,以便以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心态投入体育教学,利于高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在全校范围内树立生命安全教育意识

高中生的年龄普遍不是很大,还处于一个"爱玩"的年龄,格外喜欢体育课。然而,这也为安全事故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树立其生命安全意识。这样,学生才会细心体会自己在游戏中的言行是否符合生命安全教育的要求。学生在心里树立生命安全教育意识,才能真切懂得不安全因素及不适当的行为可能带给自己的不良后果,学生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

(三)严格抓好体育教学课堂的纪律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时刻牢记教育目标,因此,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纪律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体育游戏时,老师要严格抓好教学纪律,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完成学生更好的自我约束,杜绝教学气氛散漫的现象。比如在游戏分组后,各组应当在老师的指令下有秩序有步骤的进行,此外,老师要秉持人文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避免同学之间的不友好行为和身体伤害行为。

(四)完善各项体育教学设施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前应当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以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要根据游戏内容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总之,要消除对学生生命安全不利的外部因素,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五、结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体育游戏合理及时的运用,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老师在编排体育游戏时要时刻注重各项编排规则,注意生命安全,使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发挥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日本文部省“自然灾害科学综合研究部”组织并开展了针对青少年(包括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的学校防灾教育系列研究。该研究明确提出面向青少年的防灾训练教育必须达到两个目标。一是使青少年在发生灾害时,能够具备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能力,同时兼顾保护周围人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生命安全损失;二是通过形式多样、有计划进行的防灾教育训练,时刻保持青少年的防灾意识。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灾害教育列入年度教育计划,编制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应对和预防人为灾害的策略,并且每项灾害预防和救助教育在具体内容上包括了灾前预警、灾中与灾后自救互救指导、家庭防灾救灾预案制作、社区互助等多个领域。(方磊,2012)日本的学校防灾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为不是被动的知识或逃生技能的灌输,而是让学生重视通过亲身体验全方位的掌握安全知识,片田敏孝(2012)认为在组织防灾教育训练活动时,必须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开教学,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加强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并由此引发学生对于防灾教育活动的强烈兴趣。渡边正树(2013)认为,防灾教育中应加入“虚构城市防灾体制”的内容。让孩子们假设一个城市,自由设定该城市的人口结构及数量、产业类型及结构、地形及气候状况、灾害隐患等。然后根据假设条件制作该城市的《防灾手册》,并根据年龄段分别制定教学内容,如:三年级学生一边走在地区内,一边绘制安全地图;高中生在对城市进行介绍的同时,将危险地点或应注意安全的场所告诉三年级学生;四年级、六年级学生学习防灾知识;高中生将学到的防灾与地震知识以墙报或幻灯片等简明易懂的方式教给四、六年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设身处地地学习防灾安全知识。

二、国内学校防灾安全教育现状

国内的防灾安全教育在汶川大地震后受到重视,张政博士于2009年就中日青少年防灾教育情况及效果评估体系进行过对比研究,指出“国内学校防灾教育的实践理念及存在问题”是“以具体的处理危机的技术方法为中心,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防灾社会共识’意识的培养”,其指出,不仅要让青少年学会在面临灾害时,处理危机的具体方法,面对灾难时的自信心与冷静的判断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与迫切,这种保持“自信”和“冷静”的能力是摆脱灾害造成的影响的重要基础。周琴博士于2013年就日本舞子高中的灾害教育进行了个案研究,指出该校的新型灾害教育模式是在学校开设了如“灾害与人类”、“社会环境与防灾”、“防灾信息”等一系列防灾专门课程的基础上,聘请防灾研究者、消防战士等专业人士来校开讲座,并通过校外参观学习、亲身体验防灾训练的形式,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防灾安全知识。防灾安全教育虽然近年来在我国受到重视,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有所介绍,也被引入学校教育工作中,但是具体的操作和训练手段呈现口号多、会议多、表演多、时效评估少的特点,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校防灾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以防震、火灾为主,对其他方面如爆炸、泥石流、台风、海啸等涉及较少。而日本的防灾安全教育内容全面,几乎涵盖各种危险情况,并且针对各个年龄阶段,分别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近年来各种灾害造成的惨痛教训值得重视及反思,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造成的伤害仍历历在目;2014年春节后香格里拉古城大火造成惨重损失;2010年广东省茂名市钱排镇发生泥石流,100余人伤亡;2013年广东省发生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灾害发生时,政府的救助能力并不能保证第一时间有条件到达灾区,在应对巨大灾害时,灾民自身的直接参与至关重要。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学校防灾安全及灾害应急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防灾能力及自救能力,使得学生在遭遇灾害时能极大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灾害引发的次生伤害降至最低。(宫西悠司,2012)由于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侧重文化知识的传输,防灾意识较薄弱,对于防灾教育长期以来几乎是呈现空白状态。虽然在汶川地震后,防灾教育受到重视,但由于我国缺少完整的防灾应急体系,日常生活中对于防灾减灾知识接触较少。据了解,目前我市的学校防灾教育流于形式,并且以逃生、自救教育为主,而对于灾害意识的培养却几乎没有涉及。国内现有的学校防灾安全教育的研究自2008年以来受到重视,但主要以防震、防火知识为主。韩国“世越号”沉船事故造成的惨痛伤亡再次敲响了学校防灾安全教育的警钟,从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学生在灾难来临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处于危险之中,缺乏危机意识,无自救觉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培养面对灾难时的自信心与冷静的判断能力,与掌握求生技能同等重要。传统的防灾教育及防灾活动基本以形式化的应对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活动为主,灾害教育不是单纯的只包括当灾害来临时,如何将灾害现场的受害情况减小的防灾教育,而是关乎个人的内在成长,主要解决的是如何使个人能够具有度过灾害的能力。不仅包括逃生能力,还包括灾害预警能力、灾后自救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等。

三、日本学校防灾教育经验

日本由于所处地域、自然环境的原因,常年多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就自然环境方面,茂名市与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诸如同样都处于沿海,多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多台风、降雨量大等。但日本因灾害造成的伤亡情况却持续走低,灾害死亡率仅占世界的0.3%。在日本311大地震发生之时,我们都因日本人面临灾难时从容不迫地逃生,灾后冷静应对而震惊。反观我国状况,灾害发生时慌不择路,火灾、地震时盲目跳楼,造成伤亡的事例并非少数。不得不正视的是,日本人临危不惧的冷静与日常所受的防灾应急教育密不可分。东日本大震灾后,通过自然体验活动,注重灾害意识的养成,培养“生存能力”的灾害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目标为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状况采取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培养以自助、共助、公助为基础的灾害应对能力。包括:

(一)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了解产生灾害的原因

日本的学校防灾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同时非常重视普及灾害的预警知识。在其教育内容与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各类自然灾害的征兆,做出准确的判断被视为尤为重要的环节。首先,在了解了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体验自然的活动,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中小学地理课中,在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界的各种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学习应对灾难的知识,使学生意识到美丽的自然界也有恐怖、狰狞的一面,要清醒地认识灾难的真面目,首当其冲的是必须学习有关的地理、气象等知识。作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份子,青少年们有必要清楚地了解与其相关的知识,诸如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地壳是如何运动的,地震是如何发生的,火山是如何形成及活动的;此外,还必须知道水在地球上是怎样循环的,在什么样的机制下导致下雨的形成及台风的发生,以这些知识为前提,才能对灾害的形成有初步的认知。通过图文并茂的故事,使青少年学生对自然灾害有清醒全面的认识,使孩子从小就对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危险性以及防灾准备和灾害救助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识,即自然灾害虽然具有不可预测性,并且通常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但却可以通过人的努力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在平时培养灾害意识,学会相关灾害知识和防灾救灾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通过具体案例体验灾后生活

虽然在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的学校灾难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大都停留在“主题班会、墙报展览、口号宣传、参观场馆、观摩演习”等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形式的枯燥单一,缺乏让学生亲身参与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日本政府从1982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全民防灾日”,将9月的第一周定为防灾周,全国上下都在这段时间举行形式多样的防灾救灾训练。日本文部省规定学校在每个学期都要进行防灾演习,并且学校的防灾演习以让学生亲身参与的体验式为主,通过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日本的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制定形式多样的防灾体验活动。比如面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呼救比赛”,让学生在模拟受灾状态下大声呼救,声音分贝高者获胜;“消防写生比赛”,组织学生到消防队参观写生,借机学习逃生救援知识。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家庭课中,要求学生假设在受灾后利用有限的水和食物,尝试自己动手煮饭。在中学高年级的课堂中,学习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应对处理休克的人的状况。并且在普通的课堂教学中穿插防灾救灾知识,比如在中学生的数学课中,会假设某地发生地震,海啸将于半个小时后到来。要求学生计算要想顺利避开海啸,最迟在地震发生后几分钟开始避难。这种假设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形式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加投入地学习,牢固地掌握知识。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把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际操作中,在面临真正的灾害时就不会慌乱。

篇(5)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137-01

入学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起点,是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环节,也是学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可以使新生熟悉学校环境、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角色、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成功转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具有天然的优势。

一、班主任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优势。我国高校实行辅导员工作制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由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和政工干部来完成的。在这种体制下,一个政工干部可能要面对几百个学生,完成几百个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班主任只针对本班几十个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比较细致、及时、全面地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班主任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显著的优势。班主任有责任引导新生较快较好地完成角色转变。班主任具有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三个重要的职能,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导师”。班主任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工作,可以给新生科学的学习、生活指导,使新生尽快适应、熟悉大学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为成长、成才、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尽快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如何较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如何有效地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养成良好的校园生活习惯,这些都是新生班主任需要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班主任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方法。1、角色转换教育。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角色的改变导致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于个体的差异,有些同学可以很快适应这些转变,而有些同学则不能。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摸底工作,筛查出适应性较差的同学,进行重点关注。做好新生的角色转换教育,一方面,要组织好新生参加学校和院系邀请心理学专业人士举办的有关“新生角色转换”或“新生入学适应”等讲座。另一方面,还要以班级为单位联欢、座谈,开展角色转换教育。2、行为规范及安全教育。(1)校规校纪教育。大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是高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前提。遵守校规校纪,首先要了解校规校纪,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做好校规校纪教育。首先,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院系举办的校纪校规相关讲座,通过参加讲座,初步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召开班会向学生讲解(也可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各类规章制度的相关章节,使学生了解学院的学籍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懂得各项规范要求,形成遵守纪律的自觉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创建优良的校风学风。(2)安全教育。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安全教育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班主任要在进校伊始即向新生介绍校区情况、校园周边的交通线路、治安情况和生活设施。同时还要提醒新生外出要结伴而行,注意交通安全、财产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从而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要组织新生参加学校和院系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或安全专题讲座,也可以组织新生开展简单易行的安全防范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自护自救能力。3、校史校情和专业思想教育。班主任可以通过介绍我校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规划,办学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自身特色,使学生对学校有一个宏观、系统的认识,初步树立爱校思想。其次,要向学生介绍院系的发展、学科与专业的设置、教师队伍的构成、本专业目前的发展前景、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社会需求情况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等,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专业思想。第三,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专业方向,热爱所学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就业观念、就业形势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1)就业观念、就业形势教育。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大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建功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班主任要重视就业观念和就业形势的教育,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国家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所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学生的求职择业能力。(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个人在一生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一个人工作的质量就决定了他生活的质量。所以,班主任要适时对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新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大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抓好大学教育的每一步对于培养优良学风、形成优良班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工作虽然平凡,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班主任更应该具有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改进工作方法,成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作者简介:高淼(1981.07― ),女,籍贯陕西米脂,陕西中医学院学生工作部教育管理科教师,讲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张小嵩,男,陕西中医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篇(6)

初中学生的生长发育、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何呢他们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5~19岁之间,刚进入缓慢的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80年代和近几年对全国学生前后进行的近100万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测试与研究,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表明,在高中年龄段的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如50米跑、1000米跑(男生)、800米跑(女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生)、斜身引体(女生)等项目的指标,除个别项目略呈平稳的下降趋势外,绝大多数项目的指标都呈缓慢上升趋势。因此,抓住初中阶段的有利时机,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个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为终生体育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要教会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强身健体的基础,既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也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归根到底是全面锻炼身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因此,中学生的体育教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仍是主要目标,这一基础的目标是不能动摇的。

二、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特点

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学生的体育与成年体育、康复体育、竞技体育和单纯的娱乐体育也不相同,他们仍然需要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手段与方法全面锻炼他们的身体,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在体育课程、教材和教学中的体现。即使有少数中学生,把体育作为未来的一种职业,毕业后希望自己成为一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或体育的管理人员,但是就学生的学习而论,也必须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因材施教,通过各种途径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把普通的体育课,改成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将来不论做任何事情,包括做一位体育的专业人才,都必须打好思想、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基础。即使是运动技术的提高,也必须在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与提高。这里还必须强调指出,不经过科学选材、增加训练时间、强化训练、提供多种特殊的条件,只是通过体育课是不可能培养出专业运动员的。

体育课程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的教育过程,完成体育的目标,也是完成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体育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而体育的实践活动是本学科的主要特征。因此,制订体育课程和编写体育教材时,必须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基础,反映其生理和心理特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中学生的健康教育是家长、学校甚至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人的一生。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每一方有权也有责任来为孩子的健康教育负责。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健康教育万万不可忽视。

三、基础教育与学科发展的关系

篇(7)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27-03

伤害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我国1~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伤害发生率高,后遗症多,不仅给儿童及其家庭带来身心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为了解宁波市城乡结合部学龄儿童伤害的发生情况,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下,笔者于2008年3月对宁波市鄞州区5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查,以便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宁波市城乡结合部的鄞州区5所中小学7~17岁学龄儿童6 234名,其中小学3所,学生3 295名(男生1 936名、女生1 359名);初中、高中各1所,学生2 939名(男生1 427名,女生1 512名)。将小学一~三年级归为小学低年级组,四~六年级归为小学高年级组。

1.2 方法

1.2.1 伤害的界定 本次调查的伤害指标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儿童安全联盟要求与东南亚国家伤害调查的统一标准界定,包括致死性和致死性伤害事件,造成就医或误学(工)1 d及以上或死亡。

1.2.2 调查及统计 制订统一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集中讲解,再由学生自填调查问卷,其中小学一年级由于识字能力有限,由专业人员读题后学生填写答案。调查的是2007年全年内发生的伤害情况,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和伤害发生的时间、地点、活动以及原因、费用等。调查结束后资料经整理核对,采用EpiData 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通过对变量的输入限制和设置跳转来进行质量控制。数据录入后采用SPSS 13.01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和学龄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为9.9%,初中组伤害发生率最高,为11.8%,其余依次为小学高年级组(9.9%)、小学低年级组(9.6%)、高中组(8.8%)。男生伤害发生率(11.0%)高于女生(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28,P

2.2 伤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布 以1月和6月发生的人数较少,而5月和10月发生的人数较多。发生伤害的地点以学校(32.3%)和家中(30.3%)为最多;其次是在社区或村镇道路或休闲活动场所,占14.8%。高中生伤害发生在学校的构成比(50.8%)明显高于高年级小学生(22.0%),而低年级小学生发生在社区或村镇的道路/休闲活动场所的构成比(17.9%)明显高于高中生(9.0%)。

2.3 伤害发生的原因构成 第1位的是跌落(跌、摔、滑、绊),占50.4%;其次依次为锐器伤(刺、割、扎、划,占11.4%)、烧烫伤(8.0%)、钝器伤(碰、砸,占6.4%)。见表1。

2.4 伤害发生时的活动情况 被调查的学龄儿童发生伤害时的活动前4位分别是玩耍娱乐(26.7%)、体育运动(21.6%)、行走(16.1%)、骑车(9.1%)。其中低年级小学生玩耍娱乐时发生伤害的比例(43.5%)明显高于初中生(17.2%)和高中生(12.3%),而进行体育锻炼发生伤害的构成(6.5%)明显低于其他学龄段学生。

2.5 伤害发生人员构成情况 被调查的学龄儿童发生伤害时,主要和同学或玩伴在一起(46.8%),其次是独自一人(26.8%),有11.3%与父母在一起,9.1%是与其他家人在一起。随着年级的增高,发生伤害时与父母在一起的比例降低,而独自一人或与同学、玩伴在一起的构成增加。

2.6 受伤部位分布 主要为四肢,占45.7%;其次分别为指/趾(22.0%)、头颈部(12.8%)。低年级小学生受伤部位为头颈部的构成(30.3%)高于其他年龄组。

2.7 伤害意图构成情况 伤害发生意图以非故意为主,占83.1%;他人故意(暴力、攻击)、自残/自杀分别占5.3%和1.6%。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杀/自残在各学龄阶段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2.8 伤害后处理情况 伤害发生后处理方式以医院门诊为主(46.4%),有29.2%的儿童由家人、教师或自己等自行处理且未就诊,未作任何处理者占11.1%,有8.9%的儿童伤害通过校医室处理,住院比例较低(4.4%)。

2.9 伤害导致的负担 在发生伤害的618例中,每例平均住院1.5 d,缺课3.4 d,家长累计陪同3.5 d,家长耽误工作2.4 d,花费医疗费用平均496元。

3 讨论

国内外有关伤害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是伤害的高发人群。我国儿童伤害引起的死亡已超过肺炎、恶性肿瘤、先天畸形和心脏病4种最致命的儿童疾病致死率的总和,成为儿童健康的头号“杀手”[1]。城乡结合部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社区,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位置的便利,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进城,形成了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流动儿童作为城市的一个特殊群体,已引起社会的关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为9.9%,低于国内中小学生伤害监测的发生率[2-4],但高于周雷等[5]报道的平均发生率(4.58%),也高于陈海婴等[6]的研究结果,可能与伤害的判断标准不一以及地区差异有关,也可能与调查对象年龄、性别构成有关。另外,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伤害认识程度的提高以及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加强,也使伤害的发生率降低。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可能与男生活泼好动、活动范围广、活动强度大、喜好冒险等心理因素和行为特点有关。

1月和6月学龄儿童发生伤害比例较低,可能原因是这2个月的学龄儿童正处于学期的期末考试时间,主要忙于学习,进行活动娱乐的时间减少;而5月和10月伤害发生率较高,可能由于当地气候在这2个月气候适宜,儿童视野和活动灵活度增加,从而导致发生伤害的机会加大。

调查发现,学龄儿童伤害类型以跌落伤、锐器伤、烧烫伤、钝器伤等为常见,尤其是跌落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伤害,与钟节鸣等[7]研究结果一致。这些伤害的发生通常与运动和玩耍有关,加强预防控制、改变危险环境即可降低其发生率。低年级小学生动物伤比例较高,居第2位;高中生伤害中交通事故比例升高,居第4位。与陈海婴等[6]研究一致,小学生对猫狗等动物喜爱,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致使其动物致伤比例较高,提示应加强儿童避免被狗咬伤等自我保护的措施,以降低对儿童的伤害。道路交通伤在高中组发生比例升高,与这个时期儿童的行为特点有关。一方面他们已有了与成人几乎相同的走出家门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心理和生理上又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较易受到伤害。随着宁波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的农村逐渐向城镇化发展,车辆增多,道路复杂,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因此加强地区的交通管理,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已十分必要。

伤害发生的地点主要在学校,其次是在家中和社区或村镇道路或休闲活动场所。与钟节鸣等[7-8]研究结果一致。学生的学习生活时间大部分在学校,在玩耍、运动等过程中,如果缺乏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极易造成伤害。学校是实施安全教育等干预伤害措施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主要场所,应坚持将此内容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同时也不能忽视家庭和社区的教育。

被调查的学龄儿童发生伤害时,主要和同学或玩伴在一起的较多,接近50%;其次是独自一人,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与父母在一起。随着年级的增高,与父母在一起发生伤害的比例降低,而独自一人或与同学、玩伴在一起发生伤害的比例增加,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低年级学生家长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预防伤害的意识和发生伤害后的救助和保护能力,创建安全家庭、安全社区,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高年级学生关于骨折、心脏复苏等相应的救护技能的培训,提高自救和互救的能力,降低伤害的致死和致残率。

城乡结合部地区交通状况日益复杂,儿童伤害问题越来越为家长、学校、社会各部门所关注。应根据儿童相关行为及伤害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伤害的早期安全教育、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积极创建“安全学校、安全家庭和安全社区”,建立完善、系统、长期的伤害监测,积极探索儿童伤害预防干预的有效措施,从而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4 参考文献

[1] 石淑华. 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4):326-328.

[2] 郭宁晓,李集宇,丘春萍,等.3677名6~19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校医,2008,22(3):256-258.

[3] 张东,鲍晨辉,冯春荣.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伤害现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 470-1 472.

[4] 林寅,徐来荣,丁可.宁波市鄞州区中小学生伤害监测特征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3):39-40.

[5] 周雷,黄萍萍,黄文鸳,等.上海市徐汇区2002-2005学年在校学生伤害监测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 007-1 008.

篇(8)

二、促公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围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总要求,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方式,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完善机制,指导和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和奖惩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地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抓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这一机制,推动落实县级政府责任,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促进均衡。2014年有验收任务的县(市、区)要制定创建和迎检工作方案,按照评估验收标准,逐校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一整改。二是创新机制,推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各地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督察、验收机制和媒体展示平台。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会,督促指导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标准。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装备类项目的评估验收等收尾工作。启动实施新一轮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指导各地加强城镇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和建设,扩大城镇教育资源,努力化解“大班额”问题。三是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要在继续搞好试点的同时,重点抓好试点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一些地方实行的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交流、绿色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变成政策,在全省推行。

三、强内涵,破解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瓶颈

2014年普通高中教育将以“多样化、特色化”为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内涵发展。一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动学费标准调整工作,鼓励各地完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14年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建设任务,以条件改善带动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二是要启动学校多样化发展试点,推动内涵发展。启动实施普通高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学校创建工作,各地要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改革。三是要创新服务管理举措,确保招生规范有序。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设,完善中招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中招招生运行体系。四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根据教育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研究出台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四、兜底线,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接

受教育权益一是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出台我省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贯彻实施意见,健全配套制度措施,完善服务保障机制,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各地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示范校创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到2016年我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都建成一所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扩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规模,同时加快“两头延伸”,扩大残疾学生接受非义务教育的机会。要尊重残疾孩子的差异,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进一步推进“医教结合”,提高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加强普特融通,在推进随班就读的同时,适时组织特教学生到普通学校交流学习,逐步形成制度,促进融合教育的全面实施。加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二是继续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要把常住人口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应入尽入”。要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五厅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

五、求突破,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及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深化教师教育综合领域改革,完善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中小幼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要落实政策,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农硕计划”及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要加强特岗教师面试环节的学科性,并加大到村小、教学点的比例,以及体、音、美、信息技术等短缺学科教师的补充数量。同时,要认真做好2014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三是要深化改革,创新教师教育工作。制定我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各地要加强与师范院校的沟通协作,通过“国培计划”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及“双导师制”的建设,共同推进高等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的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四是要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要依托“国培”“省培”,引导和启动“市培”,带动“县培”和“校培”,形成一体化管理、差异化培训的五级联动培训机制,着力构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继续实施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形成教师梯队建设体系。要深化教师培训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各级教育部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五是继续开展省级示范性和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创建工作。各市、县要加强指导,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六是认真做好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等各项教师专项培训计划,推进中等师范学校博雅教育计划,继续做好教师教育各项技能与优质课大赛及援疆支教等各项工作。

六、破难题,促进体卫艺及国防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要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以“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为基本平台,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止跌向好。二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努力教会学生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三是今年我省将组团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各地要提前布置,认真组织,积极配合。四是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8月份完成所有试点县学校食堂建设任务,9月份实现食堂提供完整午餐为主的供餐模式。各地要加大力度,提早着手,争取早日完成任务。五是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按照教育部要求,我省将在18个省辖市、4所高校开展第七次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积极推进。六是组织实施第四轮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定工作,并对前三轮一级食堂进行复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七、抓创新,实现基础教研工作的转型升级

一是要创新教研内容,研究探索立体综合的育人模式。各地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选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教师对学科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学习和研究,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科学的课程观,促进课程资源整合和优化。二是要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各地教研部门要根据国家考试改革走向,加强研究,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新路径。三是要创新教研方式,搭建便捷高效的研修交流平台。各地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名师的作用,积极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创新教师研修方式。四是要创新管理机制,保障教研工作规范运行。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不断增强教研工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能力。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标准和评估办法,开展市县教研室标准化建设评估,请各地根据自身建设情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

八、重应用,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按照去年年底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强力推进。一是要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上的广泛深入应用。启动实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指导基础教育优质学校开设网络学校和名师课堂,扩大优质资源快速共享。探索构建有效机制,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加快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到2017年年底完成全省1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各地要积极发挥底部攻坚的作用,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和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探索实施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提供针对性培训和训后跟踪服务,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统筹安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现有各类培训项目。

篇(9)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时刻注意交通安全,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板书标题。

二、活动准备:确定主题,拟定节目,讨论整个活动步骤,排练节目。

三、活动步骤:

1、班主任组织学生演练各种违规情景2、小品《机动车道上的违规行为》3、读安全警句4、读宣言书5、教师讲话

四、活动过程:

(一)班会过程: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八年级八班“珍爱生命平安出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每个人都有资格享受愉快的生命,但生命的遭遇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然而,总会在那不经意的一瞬间,生命的泉水便会永远枯竭。无数的车祸是那样无情,吞噬了多少个的生命!灾难的发生对于每个人来说,不分性别年龄,不分贫富贵贱。无论咿呀学语,还是学富五车,如果没有安全意识,都将后患无穷。“交通肇事猛于虎”。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是安全扞卫着我们的生命;是安全在维护我们生存的利益;是安全在为我们注入无限的力量。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如果我们稍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下面是违规场景小品《踢球》

学生一:哇,好漂亮的球,什么时候买的?学生二:前天,是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学生一:借给我踢踢吧。学生二:现在?学生一:对呀,怎么样,舍不得你的心肝宝贝?学生二:这可是在公路边,不行呀。学生一:没关系,我只在这路边踢,不往路中间踢。学生二:好吧!(学生一、学生二踢球)学生一:看球!(球被踢到公路中间)学生二:怎么办,我的球——学生一:没关系,我去捡。学生二:算了吧,那么多车,来来往往,我怕……学生一:怕什么,你等着(翻越栏杆,向公路冲去,响起汽车急刹车声……)

师:幸亏这是一个小品,不然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啊!为了一个小小的足球送上了一条腿,落了终身遗憾,多可惜啊!同学们,如果是你的球被踢到公路中间,你准备怎么做?

生:等车过去后再去捡球。

生:当初就不应该在公路上踢球。

师:交通安全,我们可得随时注意!据说,去年1至9月我国因车祸死亡7万人,损失达23亿,交通安全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是呀,就拿汽车来说,现在流行学车、买车,因此有许多新手上路,再加上大大小小的汽车、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注意交通安全,随时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看来,遵守交通规则是多么重要啊!

师:看了上面的实例,我们放学立即回家,家长不在家时要给家长报平安下面让我们一起宣誓

我,郑重的宣告:

尊重生命感恩父母感激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尊敬老师

安全出行

我承诺,绝不骑电动车上下学;

我承诺,遵守交规,合规出行;

我承诺,放学立即回家,不打逗,不逗留,途中不购物,回家第一时间向父母报平安;

尊重生命安全出行让亲人放心让老师放心

遵守规则创造自己的光辉未来

师:这次主题班会开得很有意义,也很成功,从同学们积极投入的表现中,老师们足以看出大家对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我想,如果我们心中时刻装载着安全,那么火红的朝阳将属于你,美丽的晚霞将属于你,健康快乐属于你!平安幸福属于你!八年级八班主题班会“尊重生命安全出行”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范文二】

一、教育活动的目的:

(一)认知目标

1、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2、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让它充实,焕发光彩。

(二)情感目标

1、珍爱自己的生命。

2、立志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

(三)行为目标

1、增强应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笑对困难、挑战挫折的乐观精神。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增加生命的分量。

二、教育活动准备:

1、查阅报刑杂志,收看电视或利用网络资源等,获取全世界及我国一些人(特别是孩子)由于轻视生命、忽略生命而舍弃生命的资料(较详细的),他们的轻生给周围的亲人与社会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影响。

2、做二项调查。①调查一个婴儿从形成受精卵到生产的过程(可以找父母或医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父母、亲朋都做了些什么?②调查自己身边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人,了解他们是怎样度过一生或准备怎样度过一生的。他们认为,怎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有意义的?

三、学生思想行为现状分析:

1、当代的中学生因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很优越,因而养成了一种安逸享乐的习惯,解决困难的能力,心理承受力都较差。因此,当困难(在成人眼里算不上困难)突然降临时,往往不知所措,采取逃避的态度,有的甚至“轻生”。

2、由于学生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的影响,再加上社会上一些“读书无用论”、“不读书也能跟着走进二十一世纪的殿堂”等消极处世观念的影响,现在有很多同学缺乏理想,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四、教育活动内容:(班会内容和议程)

1、师导入:世界是美好的,她的美好在于有生命的存在。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无数的生命,而且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生命。那么,我们关注过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生命吗?(现场调查)今天,让我们来关注自我,关注我们的生命。

2、师: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

课件展示:

a小孩分娩的部分画面;b公园里孩子们自由欢乐的画面;一家人团聚时的欢乐场景。

3、师:请同学们根据调查,结合提示的问题,自由发言。

课件展示问题:

a小孩出生前,要在母亲肚子里呆多长时间,这段时间里,妈妈应注意些什么?妈妈的身体状况与情绪有怎样的变化?爸爸应注意些什么?b当得知妈妈怀了小孩后,周围的亲人有怎样的表现?c小孩出生后,爸爸妈妈表现怎样,亲朋好友表现怎样?

4、生:学生朗诵抒情诗《热爱生命》。

5、师:生命是美好的。但有很多人却无视它的存在,轻易的舍弃它。

①课件展示部分学生的调查资料(放音乐)。

资料⑴一个初中生,他的父母因为对他希望很大,所以要求很严格。而这个学生成绩也不错,但似乎不能让父母满意,为此,常与父母闹矛盾。终于有一天,这个学生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卧轨自杀寻求解脱。

资料⑵一个高中生名王哲,品学兼优,被评为三好生。但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与一个本校同级的同学发生了误会。而这名同学比较刁蛮,为此,屡次找王哲的麻烦,导致王哲的成绩不断下降,并要挟王哲:“如果不当众向他道歉,他就永远不会放过他”。王哲一想到自己是三好生,要当众道歉,而且现在成绩也一落千丈,就对那位同学一肚子气,因此,暗下决心要除掉他。于是王哲寻找了一个机会,除掉了他,然后自杀了。

资料⑶全球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而中国就占了25万。在这些自杀的人中,青少年占很大的比例。据世界太平洋保险组织专家分析,这些人自杀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素质差,承受困难的能力差。

篇(10)

1.各类教育协调推进。全县幼儿园从2015年的1所公办园、4所民办园发展到2020年的231所(个),其中,县公办园1所、民办园12所、“一乡一园”25所、“一村一幼”教学点193个。在园幼儿从5828人增加至1671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幼儿6544人,入园率88.73%),全县4—6周岁幼儿毛入园率达83.16%。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五育并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十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等建设项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强化教师补充,全县师生比达到了1:21的省定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州级复核、省级评估。在校高中生从2016年的5个班182人增加至2020年的19个班974人(其中,江油、会理5个异地班196人)。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累计上线130人,其中一本15人。认真按照大小凉山“9+3”中职教育政策,先后送出“9+3”中职学生2729人、“3+2”和3年制中职学生2005人。此外,通过东西部协作输送中职学生54人。

2.新增学位缓解入学难题。整合9.96亿完成68所学校173个单体项目建设;投入7.953亿元启动4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新建教育园区、阿布泽鲁小学、地洛二小等3所学校,完成38所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改扩建工作。全县中小学校舍面积达到459994.02㎡,新增学位11592个;运动场面积达到364558.36㎡;宿舍面积达到156044.72㎡,新增宿舍1836间14688个床位。目前,县内学校班额平均为52.88人/班。有学生宿舍3751间30008个床位,平均0.99人/床位。全县38447名7—12周岁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5063名13—15周岁少年入学率达到99.59%。拖觉镇中心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3.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一是加大学生资补助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学生资补助资金60317.78万元,其中学前7860.06万元,受益6.41万人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各类补助资金50675.74万元,受益19.02万人次;落实普通高中补助、助学等资金588.68万元,受益0.16万人次;落实中职和本专科建档立卡特别资金522.23万元,受益0.31万人次;设立教育救助基金671.17万元,救助困难学生0.53人次。二是全力确保教师待遇。累计投入3530.35万元补助农村教师0.45万人次,投入3857万元补助特岗教师0.13万人次,投入7269.3万元发放村幼辅导员劳务报酬0.3万人次。建成教师周转房1412套,争取国家能源集团教育基金500余万元,累计发放260余万元。

4.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招聘特岗教师383名、公招教师530名、考核招聘教师137名、公费师范生34名,补充教师1084名。出台选人用人等管理制度,交流轮岗校长49人次;组织参加省、州教师培训7518人次(国家级含“国培计划”2908人次,省级1484人次、州级78人次)。

(二)关于体育工作

2016年以来,先后投入455.6万元在94个行政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受益群众19128户83208人。先后投入80万元在38个行政村实施“彝家新寨健身路径”项目,受益群众8159户33011人。投入54.1万元为49个购置村民俗坝子体育健身设备,保障群众有良好的健身环境,提高健身质量。

(三)关于科技工作

2016年以来,投入60万元实施“凉山半细毛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带动两个村10户农户,人均增收3500元;投入40万元在沙洛乡哈石普村、鲁子村成功实施“蓝莓栽培示范研究与推广”项目;成功实施省级科技扶贫重大项目“优质特色水禽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先后4次为乐安乡坡洛村、日朵村20多户贫困户发放价值60万元的优质水禽9600只和饲料18000公斤及药品等,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成功申报省级科技扶贫专项项目“马铃薯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与示范”,带动特木里镇日呷、则洛、苏嘎3个贫困村50户贫困户脱贫,助推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辐射带动2000户贫困户增收。指导培育壮大马铃薯、黑绵羊2个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建立马铃薯示范基地、黑绵羊示范基地等2个科技示范基地。成功申报州级项目《高山土鸡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高山脆红李种植研究与示范推广》。

二、2020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持续抓实党建工作。一是制定《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度学习计划》,先后集中学习10次,全面加强局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二是抓实学校党建重点工作,开展警示教育120人次,述职述廉1次,转正党员51名,培养积极分子124名,列为发展对象38名。三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指导2个联系贫困村做好产业发展、就业脱贫增收等工作,选优配齐驻村工作队员,组织全员帮扶下沉500余人次。

(二)不断强化校园安全。按照“两案十制”要求抓实疫情防控,开展专项培训3次、健康教育活动83次和实操演练80余次,购置测温仪620台、体温枪60把、84消毒液9.3吨、酒精871升、一次性口罩21.42万个。开展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2次、“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1次;广泛开展西昌“3.30”火灾反思警示、校园森林草原防火、汛期安全教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安全应急演练和教育,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三)加快基建项目进度。均衡发展等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此外,完成25所迎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截止6月19日,我县226所学前教育园舍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学前教育全覆盖。特木里镇则洛二小和县城二幼项目于2020年6月启动建设,预计2021年春季学期可投入使用。

(四)持续抓实控辍保学。完成省控辍保学动态销号系统销号任务1314条、州控保办反馈357条中335条户籍、学籍存疑信息中核查更正工作;截止10月9日,小学毕业库4908人学籍全面“清零”,“幼升小”新生5618人全部入学。先后视频调度14轮,开展10轮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同步要求各乡镇、学校健全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并常态化扎实推进。在出县重要通道设立卡点5个,县内共排查车辆6320余辆,劝返适龄儿童少年74人次,先后通报批评乡镇1个,处罚帮扶负责人2名,处罚监护人5人。

(五)高质量推进“学前学普”行动。锁定“让学前儿童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目标,组织开展幼儿普通话测评,完成村幼教点基本设施设备数据统计、小学一年级曾入园学生与未入园学生成绩比较分析,开展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3期860余人;完成59个村幼教点、19个“一乡一园”设备采购和村幼教点环创工作。

(六)持续抓实队伍建设。一是在县民小、交际河中学等5所学校开展中层干部竞聘试点,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加快推进“县管校聘”和交流轮岗等工作,为县城学校遴选教师245人,新提拔交流校长17人、副校长29人。三是加快推进2020年教师招聘工作,242名(含141名合同制)新招聘教师全部到岗,选聘辅导员147名。四是接收江油市对口支教教师19名,高校顶岗实习支教教师254人,教育部帮扶凉山支教教师8人。

(七)持续落实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学前阶段16152名在园学前幼儿免保教费1146.09万元、13082名农村学前幼儿膳食补助经费784.92万元、公办幼儿园13450名幼儿学前生均公用经费672.5万元。义务教育阶段43975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3526万元、免作业本费137.4万元、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补助3376万元、25917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4421.91万元、8890名非寄宿“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558.92万元;10700名学生高海拔取暖补助297万元。普通高中阶段6411名高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108.97万元,生均公用经费、免学杂费、书费补助122.43万元、47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中国家助学金95.4万元。中职教育补发2019年中职和高职学生资助金6.5万元、建档立卡特别资助技工5.7万元。并下达教师培养培训经费1249万元;此外,拨付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经费1267.6万元,下拨学前辅导员劳务报酬1809.4万元。引进学前学普资助项目物质(折合)81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各类资助资金和物质(折合)667万余元。

(九)持续推进科技扶贫工作。2020年,立项“科技扶贫特派团产业技术服务与示范(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优化提升与运行维护”等省级科技扶贫项目2个;立项“高山土鸡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适宜栽培藜麦品种筛选和种植示范”“高山脆红李种植研究与示范推广”等州级扶贫项目3个,获得支持经费140万元。目前,各个项目均按照项目任务书进度,组织实施。

(十)加快推进体育扶贫和校园体育工作。完成总投资54.1万元的49个村民俗坝子体育健身设备安装工作,保障群众有良好的健身环境,提高健身质量;开展“小飞人篮球训练营”一期,篮球裁判员培训一期38人;成功举办第二届“阿布泽鲁杯”校园青少年学生足球比赛和校园篮球操比赛。

三、教体科局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继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体育、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对接“十四五”和下一步优质均衡发展、乡村振兴工作,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创新改革发展,突出“体教融合”大力推进社会体育和校园体育互动发展,突出造福人民大力推进农牧业科技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加快推进幸福美丽繁荣文明新作出应有贡献。

一、防疫情,常态化抓好防控工作

1.强化校园疫情防控。指导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严格按照县委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州教体局工作要求,抓好开学“前”、“中”、“后”全程疫情防控和信息摸排、调度督查、跟踪监管工作,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2.备好备足防控物质。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按照标准配备好手持式测温仪,同时配备足量的口罩、酒精、消毒液、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全面科学有序开展校园消毒杀毒工作,保障校园安全。

3.抓实校园环卫工作。精心谋划、全力抓好春季开学工作。深入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化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定期开展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抓党建,切实强化党的领导

4.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列入教体科局党组领导班子重点学习内容和干部教师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学习讨论,多形式开展宣讲活动。

5.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县委、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加强和完善党对教体科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持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6.坚定不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实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县十项规定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防“”问题反弹,力戒形式主义、。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紧盯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腐败问题。

三、促发展,协调推进各类教育

7.推进学前教育提档发展。坚持以“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懂得感恩情”为培养目标,全覆盖提升农村学前教育特别是村幼教点保教质量,同时,加快民办普惠园发展。

8.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为抓手,精准对接优质均衡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9.推进高中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深入推进江油一中对口帮扶和禅城区“点对点”帮扶各项工作,创新组织管理、优化教学结构,为创建州级示范高中奠定基础。持续落实“9+3”“3+2”等中等职业教育惠民政策,不断为脱贫攻坚增底色、添亮色。

10.推进特殊教育加快发展。加快拖觉镇亚河小学步伐,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加大投入,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权益,并进一步强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

四、强担当,不断增强保障能力

11.合理安排经费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做好2021年教育经费预算安排,科学规划教育经费支出,推动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统筹推进体育、科技相关项目经费,确保高质量推动发展。

12.强化惠民政策落实。持续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各项资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全面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大力度推进重残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继续推进体育惠民工程,不断深化“体教融合”。

13.优化规范财务工作。加强对教体科系统各项经费支出的检查、督查及内审工作,规范学校财务支出管理。加强对财务报表的指导,充实核算中心力量,加强对核算中心管理,规范学校各项支出。同时加强和规范社会资助管理工作。

14.加快推进学校建设项目。按照“小学向乡村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办学原则,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推进3000个学位的特木里镇初级中学项目建设,同步做好3000个学位的1所县城小学项目建设启动工作。同步加快“十四五”期间学校项目建设规划,解决好县域尤其是县城学位欠缺的问题。

五、强师资,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5.切实抓实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重要政治责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常态化教育学习长效机制,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作。

16.强化师能提升。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建设。加大教学常规和学科业务能力培训力度。试点实施“青蓝”工程,推进“传帮带”工作。继续开展“千师进万家”家访活动,同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17.抓好交流轮岗。扎实做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启动“五好”(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好校风、好业绩)学校创建,试点“教联体”制度,以“县管校聘”为重要载体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8.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我县实际,着力“五育并举”,继续推进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三年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相关工作,切实丰富学生校内学习生活。

六、抓控保,依法完成义务教育

19.持续抓实控辍保学。锁定“一个都不能少”工作目标,逐一落实省州县控辍保学工作要求,在现有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体系,全力落实教育局长、校长、师长责任,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重点环节,持续常态化抓实控辍保学并推进任务“清零”,同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互联、互通、互控、互助”长效机制。

六、重体育,务实推进健康惠民

20.推进体育项目建设。依托县城及县城附近学校项目建设工作,启动新建体育运动场馆1个,并力争纳入州级项目库。继续推进“民俗坝子体育健身项目”“健身路径”和“彝家新寨”等体育设施项目建设。

21.推进校园体育运动。积极广泛开展各类校园体育活动,加快发展篮球操、女子足球、青少年武术等校园体育,继续开展“小飞人篮球训练营”“阿布泽鲁杯”校园青少年学生足球和校园篮球操比赛,进一步抓实“体教融合”和社会体育的共同发展。

七、兴项目,推进科技扶贫为民

上一篇: 廉政档案管理 下一篇: 数字教育概念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