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33: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数学微课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征
“微课”是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规定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通过视频来记载教师在课堂中讲的重点、难点,或者是记载教师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有趣的教学环节的过程.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一般包括六方面:教育教学反思、素材课件、练习测试、与数学教学主题有关的教学设计、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点评.这六个方面也是微课不同于其他教学方式的地方.
微课的特征主要包括:教学的时间较短暂,最长不会超过十分钟;容量较小,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下载使用;内容比较少,仅侧重于一个重难点;主题突出,内容都是在教材中的问题;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和成果简化;反馈及时;内容对于不同知识水平和学历的人都可以进行研究.因此,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微课才能吸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微课要想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分析并反思现有的教学方法,寻找创新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营造出有益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环境,探究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途径和方式,在现有的学习经验中建立数学教学活动,把握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和交流学习的过程,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技能和知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教学模式,学生不再只是听教师的讲解,而是成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应成为课堂上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中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把握好课堂节奏,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更好的经验知识,形成科学合理、有序的高中数学教学环境.
2.高中数学课堂微课制作
微课的教学模式,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创设微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去,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效率.高中数学微课的制作要充分考虑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并展开调查研究,经过预选,最后选出制定微课的内容、材料.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出音乐、图片和影视资料,选出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找出问题的答案.微课的设计要在十分钟之内,语言要求简洁明了,根据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使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听觉、形象力和视觉,内容要有趣味性,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微课的内容设计要少,主要突出难点、重点和疑点问题.[HJ1.05mm]微课制作时还应注意要根据内容来体现文字、图片的处理和文字、图片的动画效果,考虑动画的整体性,防止视频太过于多样、花哨,要强调知识点.
3.利用微课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
做好课前预习是高中数学学习中重要的环节.通过以微课为平台,进行课前复习,可以让学生先掌握要学习的大概内容,发现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在听课时可以针对性地在微课中学习、探究和思考.同时,学生在预习时,会遇到一些自己搞不懂的问题,但是只要老师稍加点拨就可以明白,而微课恰好可以做好这一点,它的简洁高效性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微课进行课前复习,来提高预习的质量和效率.
学生在课后复习中使用微课,微课相比于ppt教学课件来说,更具随意性.它可以在学生有移动设备和网络的情况下,随时都可以学习.并且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做出提示,例如可以用不一样的颜色进行标注或用不一样的图形进行区分.另外,学生可以登录“某学院”就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视频课程,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容易遗忘或者不明白的知识点,甚至是作业中的困难题目,都可以使用微课来学习.
4.利用微课平台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自身全面素质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呈现螺旋式不断上升的状态,经过不断的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增加对微课制作的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制作微课,同时也要参加学校微课培训的机会,学习更多的微课制作的方法.另外,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优先选择自己擅长的教学题材,做好微课制作的脚本,设计好微课课件,并且录制视频.在视频录制完成后,把它进行后期制作,再传输到微课平台中去.由于教师的经历、教学经验等都有所区别,所以教师要录制符合本校学生学习情况的微课视频.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能够最大程度弥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将其作为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要想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应该将高中数学中的知识点与日常的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教师应该将微课教学形式,融入高中课堂教学中,以便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实际生活为着手点,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
要想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应该将课前预习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应该做好课前预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更容易地理解重难点知识,对促进微课教学模式的发展,提升学生探究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预习后,应该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应该当成重点内容去学,并及时向教师询问,通过教师的点拨,能够加快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应该将微课教学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课程时间短、教学目的明确的特点,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应该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引入微课教学,能促进数学课堂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三、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数学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涉及了大量的重难点知识点,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里面涉及了大量的知识点,具有逻辑性强和难度系数高的特点,大多数学生不能理解数学知识点,影响着高中数学的教学成果。为了突破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应该将微课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来,微课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围绕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展开,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对充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将微课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例如,在讲述函数图象时,教师可以将函数中的一次函数y=x和y=kx+b的图象做成微课的形式,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展示,将抛物线运动的规律以动态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加强学生理解函数知识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微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应该借助微课程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课下选择微课程的形式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微课里面蕴含了大量的信息化内容,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符合当前数学教学的要求。应该充分利用微课的教学优势,将微课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通过对课程的不断总结,充分认识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开拓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加重视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通过微课的形式,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点充分的掌握,帮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例如,教师在讲述集合运算一课中,主要分为片头、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进行讲述,首先,在片头处,要求学生学习集合运算的内容,掌握有趣的数学规律,给学生设置问题。例如,让学生打开数学课本的15页,需要从全集和补集的角度来促进内容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集合运用能力。在正文讲解中,要求学生掌握集合A、B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借助不等式解集计算器,求出课本上集合的运算结果,并观察集合的运算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维恩图,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微课教学是当前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微课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学习,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
微课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
课堂听讲是大多数高中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有的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有的已经学会了教师讲的内容。由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封闭且不可逆的,一切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掌握中,教师一旦上完课,学生就不可能再重新听一遍,因此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有跟不上的感觉,今天缺一点,明天少一点,长此以往,学生再也没有了学习的欲望。然而,微课时代的来临,给了学生再来一次的机会。
较之传统课堂上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学习内容,微课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等)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中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在微课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动机,自由地选择怎样学(方法)、什么时候学(时间)、学什么(行为)、在什么地方学(物理环境)、同什么人学(社会)。它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更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他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实例一:在教学“数系扩充与复数”一节内容前,我建议学生先去看看微课《基于“发明”观点下数学概念教学――以“数系扩充与复数”为例》。
发现是理性地揭示数学规律,发明是创造出新的数学模式。
发明、创造的历程:展现需求―回溯历史―比较验证―发掘完善―分享经验。
……
“发明”类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凸显发明、创造的“历程”,这种“历程”应该与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发明所呈现出来的是历程一致的。
教师让学生在课外观看制作好的微课,自学教材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答疑,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将原本在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放在课下,课上的时间则用来解决小组和个人的问题或开展合作探究。这样的课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由“课堂讲解+课后巩固练习”教学模式转向“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深度互动”的新模式,有效利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微课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除了观看视频学习,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录成视频上传,以便交流。
虽然教师要敢于尝试课堂教学改革,敢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一味地宣扬微课教学,将微课作为主要教学模式却是大错特错。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时间用计算机来学习,有时候教师的一个提示也许就能让学生豁然开朗,而且要掌握计算能力与技巧更需要动手实践,而不是通过看视频。如果在教学中时时处处都用微课,会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微课为补充的原则,两者要并肩同行。
微课开辟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
古语云,“学,然后知不足”。急需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学校能够及时寻求教师的帮助。然而,他们离开了课堂教学,离开了学校教学,回到家里,又该如何自学呢?
高中生的数学假期作业的完成效率往往极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课程难度大,主要知识点被遗忘,不会做的无人辅导,做了的不知对错,从而没有成就感是主要原因。因此,家庭作业的完成和批阅已成为困扰学校教师的一大教学问题。
实例二:本周布置家庭作业,为了让学生都能过一个充实的假期,我采取新的作业形式――规定一个时间让所有学生将作业拍照提交到QQ邮箱,可以备注哪几题不会做。教师通过适当整理后给出文字版作业答案,并将其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观看全部或部分微课。上页图为其中一道例题。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成绩,而且能避免教师因课堂时间或效率限制纠结作业是全部讲评还是部分讲评,以及讲评深度与广度的问题,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可能借着微课而沉迷于计算机,且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网络,也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计算机,所以微课不应成为学生家庭的负担,它只是辅助学习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育的内涵之一。莫以教育之名,行经济绑架之实。只有在教学中坚持以纸质作业为主阵地,以微课作为传统家庭作业的辅助,才能收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微课勾勒了未来教育的蓝图
最近,一则“芬兰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的新闻非常火爆,大意为:从现在开始,赫尔辛基的孩子们就不用再上单独的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地理课等;他们的课程将会是类似“多角度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在咖啡馆进行日常工作”等这样贴近现实、有助于理解这个世界运作规律的主题式教学。是的,全球都在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式,我们当然也不容落后。但是学习发展的方向到底在哪儿?未来学习到底是什么模样?新技术及前瞻性的学习模式如何帮助我们开发新的、有效的、灵活的学习方式,来补充传统的教室课程?
解读新课程理念后,你会发现其中的一个核心词语就是“以人为本”。一切教学观的宗旨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目标,培养自主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我们站在文化价值观上思考,那么课堂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就是试图让大家获取一种生活和生命的方式,促使每个人都赢得积极、自主、健康的发展能力,从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在重新定义未来学习的发展方向时,希望能涵盖可移动学习、可合作学习、可终身学习等方面,而微课恰好能满足所有要求。
实例三:我们近期正在制作浙江省普通高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寓言背后的数学》系列微课。该课程力图把寓言的文理、事理、哲理和数理集为一体,让学生读完这些寓言后,除了获得相关的文学知识、处世哲理外,还能透过寓言感悟数学思想原理,提升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277-02
“微课”是当前深受师生喜爱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优质教学资源。作为新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优质教学资源,既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一、微课及其特点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它是指集中针对某一主题设计与实施的小规模、短时课程。考虑微课的有效性,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视频短片时长应在5―20分钟,主要反映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便实现教与学活动中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针对性强、情景化、资源容量小、主题突出等特点[2]。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细化知识点,化难为易。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呢?
(一)微课的制作
微课的制作一定要贴合教学、贴合学生。因此,在微课制作时注意结合学科的特点来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微课的设计。微课设计要尽量简明扼要、直入主题,避免走传统教学老路,同时还要增强趣味性、吸引力。为了使微课良好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应当充分利用PPT、视频等媒体进行创作。如利用PPT设计《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微课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张幻灯片、录制视频。对于具有共同属性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通俗易懂。首先可以提出对形如π-α、π+α的角的三角函数可以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对形如+α的角的三角函数与α角的三角函数,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关系,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究。提出知识探究一:-α的诱导公式。可以制作一张幻灯片把思考的值相等吗及思考的值分别有什么关系?据此,你有什么猜想?另外再做一张幻灯片,用图片来直观体现他们的数量关系。再提出知识探究二:+α的诱导公式,按上述同样方法设计制作微课幻灯片和录制视频。通过课件、视频展示,易得结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
在完成微课制作之后,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会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实施微课呢?
1.课前运用微课,预习新课。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课前运用微课预习新课值得深思。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之前运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将制作好的课件、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并发到班级QQ群之中,要求学生观看,预习新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微课,并且在上课前采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已观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课中运用微课,创设情境和解决重难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微课,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对于利用微课来创设教学情境,主要是微课视频已经与情境相结合,将其直接呈现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可以营造相对逼真的情境,并且情境与教学环节有机结合。
知识探究(一):-α的诱导公式
课件展示思考1:如果α为锐角,sinα(-α)=cosα cosα(-α)=sinα是否成立?若成立,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通过观察图形,由三角函数定义可得:
课件展示思考2: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x,y),则-α的终边与单位A的交点为P2,则P2为多少?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获得哪些结论?
由图可得:
以上诱导公式可统一为k±α(k∈Z)的三角函数与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总结运用,将为解决三角函数问题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3.课后运用微课,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堂中,教师不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教师也不可能对某一个重点和难点反复讲解,直至每一位学生都弄明白,那么,课后的复习巩固显得十分重要。
总之,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积极运用微课,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锤炼学生的学习品质,注重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一、微型课题的设计应该与生活相结合,提升趣味性
在设计微课题时,应该与我们的生活进行密切的联系,在其中增加一些趣味性,这能够改变我们对数学学科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能够让我们在自己创设的探究活动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与团队精神也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在余弦定理这一课的学习中,就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机器人踢球问题”的微型课题:如图1,矩形ABCD是机器人的足球场,其中,AB为170cm,AD为80cm,机器人在AD中点E中进入场地,到达F位置,EF为40cm,EFAD,在足球场内有一个小球在B点运动到A点,机器人需要从F点出发来“踢球”,设机器人与小球均是做直线运动,他们同事出发,机器人原地旋转时间忽略不计,那么:
1.若小球运动速度与机器人行走速度相同,那么机器人最快在哪里能够截住小球?
2.若小球运动速度是机器人行走速度的两倍,那么机器人最快在哪里能够截住小球?
3.若小球运动速度是机器人行为速度的t倍,那么在t取值为多少时,机器人不能截住小球,t取值应该为多少?
在问题1中,机器人在线段AB与FB中垂线交点中可以截住小球;在问题2中,若机器人最快能够在线段AB点G位置截住小球,那么就能够利用余弦定理求得答案;在问题3中,如果F到线段AB垂线段是FH,那么t只要比大即可。
在如,在函数性质这一课的学习中,就可以设计一个关于饼干桶表面积大小的课题:
1.假设一个圆柱性饼干桶体积一共是0.5m3,如果其底面边长为x,变面积是y,那么在x等于几时,y可以达到最小值?
2.分析函数y=x2+的性质;
3.分析函数y=x+的性质。
这一例题本来是对问题2、3中函数奇偶性与的单调性的分析,但是,在这一微型课题中,由于赋予了其真实的环境,就能够让我们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没有用的,而是能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采用该种方法来研究函数与能够帮助我们来提炼出函数的研究方法,这比生硬的课堂学习更受我们的欢迎。
二、微型课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价值,具备挑战性
在设计微型课题时,必须要充分的凸显出数学知识的思维价值,引发出我们的认知冲突,积极主动的投入思考过程中,但是,在设计微型探究课题时,我们也应该把握好一个“度”,控制好课题的难易程度,如果课题过难,就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畏难心理,如果课题过于简单,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课题的设计必须要综合考核到我们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例如,在柱、椎、台、球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这一课,就可以设计出如下的微型课题:
1.有一个凸多面积,一共有九个面,每一个面的棱长都是1,其平面展开图如图2,那么这个凸多面积的体积V为多少?
2.某正六棱柱底边长是3m,侧棱长是cm,使用一个平面将其分成两个不同的棱柱,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两棱柱表面积之和是最大的?最大值为多少?
关键词 微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课堂效率
微课程的出现,代表着课堂教学的一项革新,这不同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模式,对于提高教育课堂的效率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这种课程对于提高课堂的氛围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
1.微课程的兴起以及背景分析
1.1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在不同的学者眼中所呈现的概念也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才兴起的教学技术,所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掌握,标志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教育事业的体现。在美国的“可汗学院”作为第一个将微课程模式带入到全球的视野中时,就受到了极大的追捧,而我国也很快的出现了大胆的尝试,预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在整体教学资源的利用上,能够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快捷分享和表达,在整体的学习和碎片化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应用。
而伴随着教学模式的实践,对于微课程的研究,又有了一定的理解,现在的基本定义,就是微课程是指在某一个教学领域中,通过对知识点和教学的环节进行载体的深化交错互动,然后以录制视频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通过一些微课件和微练习来实现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而这些过程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而有些教师,为了应这个“微课程”的景,将自己的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经典课程进行剪切,然后做成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然后将其视频命名为微课程,则是违背了这一理念,并不能够算作微课程。
1.2微课的特点
首先,微课的主体十分突出,是专门针对某学科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录制,其教学的目标相对更单一精炼,所以能够更好的突出教学主体,对于教学的目标方面,能够更精确的体现其教学的目的。
其次,微课的资源更加多元化,能够更好的使情境真实的体现出来,这对于整合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关注方面,能够营造一个更具教学活动的资源环境。
最后,微课短小精炼,使用方面,效果显著。我们现在按照当下的教学中出现的微课可以分为:传授型、解析型、辨疑型、实验探究型和自主探究型五类,这要比过去的课堂结构更为直接明显。
2.微课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提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应用微课教学,可以很好的提升其课堂的学习效率,我们通过对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来进行以下的几点讨论。
2.1微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为对高中数学等的基础发展来进行的教学,其更偏向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应用来进行基础教学。所以在进行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于新的知识所需应用,也更容易出现对知识点的专业理解上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通过对微课程应用,我们可以精确的将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指出,对于整体的结构划分方面,都能做出更好的指示。对于知识点的衔接上,也能提供更好的保障。对于课堂的教学效率,能给予很好的提升。
2.2微课对于重点难点的教学效率提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难点重点的教学,主要就是通过典型的例题来进行讲解,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在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上,很难让所有的学生能直截了当的理解。例如一元二次方程和三角函数和几何方面的证明题上,都需要进行追根究底的讲解,才能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要点。而微课程恰恰可以在这些问题的讲解中,能够灵活的将知识点进行穿插,从现实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进行更为精致的教学。微课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方面,是能够更为详细的完成知识点讲解的。
2.3微课对于课后复习的交流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很难说完全掌握其中的所有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所以需要在课下进行复习和交流。而微课程则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为学生在课下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补差有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4微课对教师的教学提升
因初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比较繁重,然而又要分出精力去从事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学术发展,教师压力很大。而制作一些简单教学内容的微课程,就能够极大的完成知识上结构梳理,且实用性很好,也为教师的学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做微课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从教师整体的发展来看,也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成长,更好的传播知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
结语
现代教学,只有能够更好的顺应时代的潮流变化,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自身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转变教学的思维模式,才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和老师一同体验微课教学模式的现实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代君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点滴体会[J].新课程.中学,2012,(1):126-126
[2]李学文.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探微[J].教育界,2013,(22):135-135
[3]顾伟霞.如何让45分钟的数学课堂效率最大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3,(2):122
所谓“微课”是黎加厚教授根据国外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他的主要方式为教师提前准备任务单,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录制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讲解的一段10分钟左右的视频课程,可以录制屏幕的PPT演示过程加上配音讲解,也可以是在白纸或者黑板上书写加上讲解,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某一个时间进行自学,回到课堂后对一些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再不懂的教师进行小范围的讲解,最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目前有很多的教师把“微课”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活泼。“微课”学习,使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高效的自学,使儿童在小组合作中体验与情感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微课”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逐渐成为一种教师所认可的教学形式,是时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
通过课堂观摩、调查与思考,我发现“微课”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微课”教学在高效课堂中应用的一些问题和优点
1.教师只注重授课形式
目前在一些体验“微课”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每节课都使用了“微课”的视频教学让学生回家进行了自学,回到课堂上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学习,但是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比如,有位科学教师在讲授摩擦起电这节课的教学中使用了“微课”的形式,自己录制了“摩擦起电”的实验视频,让学生自学,大家考虑,是不是这种教学内容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应该会更好呢,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实质上,上面这节课只是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发挥“微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以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
2.问题浅易没必要使用
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提的过于浅显,甚至提得不恰当。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米、分米和厘米的认识”时,主要的时间放在了进行单位的换算练习上了。“微课”教学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存在一定的难度,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样的问题才会更有价值、有意义。
3.教学片段不是“微课”
有的教师将以前录制的一节完整的课堂实录的一部分截取下来几分钟,发给学生作为自学的资料,这种不是“微课”,只是课堂实录的片段。
4.目前的国情不适合“微课”推广
“微课”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需要学生回家后利用一些时间进行自学,可是,目前在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原因,都是利用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会给学生安排很多的学习任务,有些学生回家后还会上课外辅导班,每天可能会学习到很晚。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家里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相应的自学。针对这种现状,有的学校的教师曾经自主开发出“A”“B”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在学校给学生提供时间进行自学,但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就是学校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搭建学生学习的硬件环境,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说,“微课”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太好实现推广的。
“微课”学习,不能只为走形式而忽略效果,如何组织教学才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学、探究,是一个前沿课题。真正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正处在摸索阶段。
二、通过探索和实践,谈谈对更好应用“微课”的认识
1.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学习进度
教师将学生的视频分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的确定学习本节课程的时间,不必像传统课堂上那样只能跟着教师的进度走。同时,学生在利用视频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视频播放的进度,容易的、会的内容可以选择向后快进,没学会的,可以重复播放。这种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是不能实现的。
2.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微课”学习的讨论环节,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的思维最活跃,也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留给学生广阔的研究空间,允许学生“旁逸斜出”。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积极争议。既有小组讨论,又有集体评议。这样不仅使一些平时胆小、害羞、怕错的学生能在小组中展示自己,而且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发言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并且建议小组成员轮流代表小组发表意见,增强了团结协作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质疑和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使思维向多向发展,创新的“萌芽”也在悄悄地生长。在交流后,综合了小组的乃至全班的不同思路,这样的效果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
3.“微课”学习的工具和环境正在向着大众化发展
一、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学习所占有, 在所有的这些时间里, 教育一直训练着学生去接受、记忆、背诵、考试,久而久之,学生对此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好感和兴趣。但是, 这样的兴趣不是学生内心真正的愿望和渴求, 真正的渴求被教育活动边缘化了,学生对抽象的学习和记忆背诵之类的事情所产生的兴趣只不过是习惯和满足于一种例行的和机械的程序, 这种习惯和满足缺少主动的精神追求和目的, 缺少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和意义的思考。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记忆、背诵、教材等相关因素关联甚小。数学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强制灌输学习无法导致良好的教学效果。长时间学习导致的挫败感极易摧毁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严重者还会导致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对数学学习具有抵触心理。
基于此,笔者提倡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尝试在篇幅短小的微课视屏中,添加学生喜爱的元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的时候,学生就会从被动学习积极的转变成主动学习,而主动的学习方式是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
二、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课堂中开展教学的主要程序一般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模型――建构知识体系”。在小学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知识运用空间想象能力锻炼抽象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利用微课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关键的一点是巧妙地结合“数”与“形”,促使两者之间融会贯通。例如,教学《分数》这一章节时,笔者制作了一个有趣的微课视频:划出一条直线表示单位“1”,给出思考题:如何用这条线段表示2/3、4/7、3/10,又划出一条线段表示单位“2”,即两个单位“1”,让同学们思考如何表示5/3、11/6。学生思考过后,老师应该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将一条线段按分母为几,从而分为几段;分子为几,则相应的取几段。除此之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应用,我还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布置了课后巩固作业给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供学生思考:(1)在水杯中倒入果汁,喝掉2/5,又接着在杯中倒入凉白开,倒满后,再喝掉1/6,紧接着提出问题,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是喝掉的水容量更多还是牛奶呢?(2)在前面的基础之上,又提出问题,喝的牛奶和水的容量分别是多少呢?你能帮忙计算出来么?
三、联系生活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在课堂上提一些和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与我们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固定场所,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这一固定场所,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四、循循善诱
微课视频由于具有短小精悍的效果,所以一般来说只能涉及比较少的知识点,但老师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教师通过点对点讲解学生不懂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午休时间等碎片化的时间段进行学习。比如说,在教学生乘法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学生虽然能够较简单的记忆背诵一些相关的乘法口诀,还能做一些简单的乘法运算,甚至是除法运算,但是,通过深入地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并不知道知识背后所体现的知识点。
五、思维发散
数学教学是具有规律的,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育的阶段,对很多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的夯实,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质疑品质的建立。例如,又如:一根粗细不一的绳子,点燃一端,一小r后即能完全烧尽。倘若仅想燃烧半小时,应如何处理(由于绳子粗细不一,因而燃烧的速度并不相同)?类似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十分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当学生面对这类问题时,内心的求胜欲及探索欲能被有效激发,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尴尬的教学情况,比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十分沉闷等。微课教学正是在这一形势下发展衍生出来的新奇形式的教学方式。微课教学可以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对于活跃课堂氛围具有显著效果。
六、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视频,除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突破重难点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等作用之外,还可以重建学习流程,使学习活动分为“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信息传递”即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中实现的;“吸收内化”则是指学生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提炼、总结和运用的过程。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结合老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视频,或者在线辅导进行自我学习,完成“信息传递”,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共同实现“吸收内化”,可以显著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06
在所有学科中,数学是最能有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之一,因此,数学教学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但是在学生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却并非如此,由于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很多学生会感觉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比较惧怕的一件事情。数学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因此,学生即使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也在强迫自己努力学习。为了改变数学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很有必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念开始
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高中生,由于高中数学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难以发现它的实际用处,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进行数学学了应付高考以外,并没有太大用处。学生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尽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
数学并不是人们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随着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要通过数学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还要辅助科学研究,没有数学作支撑,科学研究将难以顺利进行。尤其是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之间竞争的实质落脚到科技创新上来,因此,科技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进入高等学府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学好数学对学生意义重大。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进行数学学习并不是单单为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是肩负起祖国建设的重大任务。
学生认识到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改变了原有的数学学习观念,在责任和梦想的指引下,学习数学的动力更加十足,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二、将学生感的话题引入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较之于其它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大脑更容易疲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学生要不断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思考,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独立思考,因此,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要从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进行有效调节。例如:处于高中阶段的男生,一般都比较关心足球,教师在发现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疲倦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将足球新闻引入课堂教学,学生顿时精神抖擞,注意力高度集中,紧张的数学学习得以调节,使学生得到身心的放松。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数学学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既需要学生具有刻苦精神,又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题海战”、“汗水战”等,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数学学习的要求。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递,还要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老师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步步深入。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与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得以培养。有效的数学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自然学生对数学学习也更加感兴趣。
四、将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数学虽然难度比较大,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有很多知识点能够有效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应该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将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
五颜六色的花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景观,因此,教师可以有效运用这一现象,将课堂与生活连接起来。例如:老师在讲排列组合这一章的时候,就可以用花坛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开动脑筋,将六种花种进花坛,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种植方法?学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但是,不能找出一种科学的解决方法。在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老师可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初步了解了排列组合知识的妙用,学习的兴趣倍增。
五、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最重要的是要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给学生带来新鲜的感觉,因为,新鲜的事物总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教师总结出了很多教学方法,尤其是新课改以来,很多新的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得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大放异彩。
高效课堂可以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我们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的研讨,其目的就是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是如何进行的呢?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分组教学作为区别于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成为很多教师践行新课程的主要课堂组织形式之一。笔者通过自身实践体会到分组教学的确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但需要首先做到如下几点。
一、晓之以理,让学生认识到分组学习的意义
湖南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讲,他们一直以来都生活在“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环境中,进行被动接受式学习。而且,高中生相比初中生独立性增强,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闭锁性,如不愿意与家长、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而将其隐藏的内心世界诉诸于特殊的笔记本中。在课堂上表现为,高中生少了初中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场面,很多学生不愿意或者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观点,有些时候老师不得不自问自答。为此,在推行分组教学之前,应当首先向学生说明数学学科分组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分组教学的意义――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针对某些具体的问题,如函数的概念,自学往往很难理解,甚至可以说是费解,但是在与同学的讨论中能够更快地找出自己的疑惑所在、找出概念的关键所在并尝试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听老师的讲授,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从而达到提高听课效率的目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大胆说、大声辩”是进行分组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分层搭配,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
分组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课堂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为此,适当地分组成为分组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笔者主张在教师在对学生高中数学的学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态度进行综合量化考评,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等级,以此为根据,按照ABC的组合进行分组,每组4~6人为宜。
这样,遵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数学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到一起,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既有利于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又有利于组内学生互帮互助,形成互促共进的学习氛围。另外,小组长的选择也是分组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对此,笔者认为采用“组长轮值制”比较好,可以增强每一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分组学习的热情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评价提出了新的建议:“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四方面中,认知的发展水平是最容易测量的,可以直接通过考试分数来衡量;而其他三方面其实也可以量化,如根据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踊跃回答问题而答错者获得0.5的加分,回答问题而答对者获得1.0的加分,同时其所在组的其他成员能够获得0.1的加分,不积极参与讨论、上课走神者将受到0.1的扣分,同时当日轮值组长将被扣0.05分等等。如此,量化了的成绩让学生感受到分组学习和他们自身息息相关,认识到同组同学的表现和自己的成绩息息相关,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分组教学良性发展。因此,科学评价是分组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
四、因“材”施教,最大化地提高分组教学的成效
抽象性和概括性是高中数学的主要特点,这两个特点也成为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学生这样说:数学太抽象了,不如化学有那么多实例,那么生动有趣。鉴于上述特点,加之高中生的逻辑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数学课堂不能完全依赖于分组教学,教师讲授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时候运用分组教学合适呢?笔者认为这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主要依据标准是教材,是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取某些内容进行分组教学, 此外,新教材开辟了“阅读材料”、“想一想”和“研究性学习课题”等栏目,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栏目组织分组教学。只有因“材”施教,恰当使用分组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分组教学的功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