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育战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5 15:33: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字化教育战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字化教育战略

篇(1)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3-JSJYYB-099);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2013-JKGHD-0349);2014年度河南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师教育[2014]37号)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51-02

在信息大爆炸的环境下,人们对各种知识获得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而普通高校作为教师教育体系的主体,既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也应是地方文化教育的摇篮,更应是全民素质教育的导师与助手。当代大学生不仅仅只将知识停留在书本,而全面应该融入社会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竞争力的加剧,高校数学教育资源与构建社区文化协同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1.高校数学教育资源与构建社区文化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1 普通民众对数学的表面认识

数学虽然是人们接触的最早的学科之一,但普通民众对数学的认识一般都只停留在表面,绝大多数的人给数学贴上了“难学”、“难懂”这样的标签。很多学生也因为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等而畏惧数学,诸多家长更担心孩子的数学知识会影响将来的升学,从而使得各种数学辅导班应运而生。数学也成了学生、家长们眼中最难学的课程典型。

1.2大学数学文化课程的发展需要

大学数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数学文化课程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在很多高校开设了数学文化课、开展了数学文化活动,但仅限于对学校教育的普及,普通民众――这一重要的群体被彻底的忽视了。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02)期间,91岁高龄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题词,写下了“数学好玩”4个大字。并强调,数学的教育是全民的教育,一个国家强盛的衡量标准是掌握数学的程度。因此,向他们普及数学文化知识,必将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效果。

1.3 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专业教育,而他们最终会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回赠于社会。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得到锻炼,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应用。

1.4 基于高师教育实习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现有高等师范教育实习状况令人堪忧,普遍存在着教育目标单一、实习时间过短、创新点缺乏等,实习整体陷入空虚、乏力的困境,接收学校不够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所以亟待转型与变革,走进社区将是一条新的途径,也为建立“大实习”观,多层次的实习目标体系的提供有力支撑。

1.5基于国家提升公民文化素质的要求

普通民众文化的缺失,将会导致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下降,而他们在家庭中的角色,又决定着他们必将对下一代的学习方向、思想认识、专业选择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向他们普及数学文化知识,必将带来良好的链锁反应。况且,现代城市、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日趋规范,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区文化,也是我们国家提升公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以“社区数学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带动其它社区科学文化活动的开展,对提升公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高校数学教育资源与构建社区文化协同发展的意义

2.1 教育实习模式多样化

传统意义下的教育实习通常是让学生到中小学校讲好课、改好作业,但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很多实习学校给予学生这方面的锻炼机会很少,从而未能达到实习的真正目的。而走进社区,通过实践、教育实习使学生在组织班级活动、与家长和同事沟通交流、与学生互动以及讲课技能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从而使实习模式打破传统,不拘泥于中小学校的课堂,而是让学生主动进入中小学校、住宅区,即可脱离课堂在户外进行,又可依托课堂开办社区讲堂。从而改变教育实习模式古板单一的形式,变得灵活多样。

2.2 教育实习功能多元化

在教育实习原始功能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如:在讲授专业知识基础上,拓展了数学文化的普及;在师范技能锻炼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活动策划,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交往能力;通过活动组织,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通过活动主持,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等。增加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以服务意识进入实习学校或社区,更容易让合作单位接收实习生,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2.3 社区文化建设优质化

将高等文化知识融入社区文化建设,或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能够提升社区文化的层次;同时,使高等文化知识贫民化、生活化,实现“高校-社区”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也促进了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通了“高校--中小学”的连接通道,弥补中小学在数学文化教育上的缺失,丰富了中小学校的数学课堂。

3.高校数学教育资源与构建社区文化协同发展的战略研究

3.1 开展“数学文化进社区” 活动

开展高等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区优质、高层文化建设。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在 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数学文化节”活动,旨在传播数学文化,普及数学知识,挖掘数学之美,弘扬数学精神,特别从2012年起新增“数学文化进中学、数学文化进社区”两种活动形式,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社区居民的好评。为普通大众提供人之平台,提高基本素质。

3.2 建立长期优质合作机制

以“数学文化节”活动为依托,建立长期优质合作机制,举办社区图片展、社区影音播放、开展系列游艺活动、举办数学文化讲堂等。并让高校树立系统人才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市场、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3.3 建立功能多元化的实习模式

增强大学生实习的多元化、内容多样化的高师教育实习模式,促进教育实习的有效性,真正成为师范生由学生向教师转变的平台。以此为契机,为社区提供必要的家教服务、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的各种优势资源(学生、专业知识、先进的理念等),让大学教师、大学生走进社区,加大高等专业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切实执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实现大学与社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协同发展,提升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

4.结束语

普通民众文化素养的匮乏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功利性教育理念的驱使下,使得人们重视教育的经济价值,从而忽视了教育的真正价值。通过数学文化走进社区,加强高校数学教育资源与构建社区文化协同发展,从而改变大学生当前高等教育的单一性,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开创高师教育实践新途径,为全民文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陈鹿华.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J].时代报告,2012(6):438

[2]陈志强.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09.02:142

[3]吴隆基.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与高校体育资源协同发展的战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S2

篇(2)

一、对数字出版内涵的分析

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所谓的数字出版指的是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存储技术和显示技术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的综合运用,融合传统教育图书出版的内容,并在传统教育图书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改进,是一种新兴的出版产业。数字化在出版的过程中,将所有的图书信息都以二进制码的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通过光盘和磁盘等介质,把信息存储起来,借助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进行图书信息的处理和接收。真正的数字出版是依托传统的资源,用数字化这样一个工具进行立体化传播的方式。整个过程都是数字化的,其生产模式和运作流程也是数字化的,使得人们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也实现了数字化。虽然,数字化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是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图书互联网络和图书期刊等新型阅读模式的潮流。

二、传统教育图书向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根据《2013―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数字出版总产出由2006年的213亿元扩张至2010年的1058.4亿元。中国数字出版“十二五”规划指出,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中国实现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战略任务。同时,数字出版产业相关基地的纷纷设立和行业协会联盟的成立加强了社会对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了数字出版行业标准的建设进程,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出版业界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数字出版,这一方面来自于数字出版本身所具备的潜力,另一方面则来自国家对数字出版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此外,读者阅读环境、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的改变都在不断增加着数字出版的市场容量。同时,由于网络与生俱来的特质,网络科技的日益发展使得数字出版相对于传统出版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孕育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想实现教育图书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实现教育图书向数字化的发展。

三、如何由传统教育图书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

(一)做好教育图书数字出版的基本准备

教育出版社要想实现图书从传统型向数字化的转变,首先就要做好图书数字化的基本准备,对现有的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化。做好各类传统教育图书的数字处理,对出版社现有的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的处理,积累各类数字出版的资源,建立起专门的数字资源书库。通过这些数字化的处理,既可以实现出版社内部的资源共享,也可以为以后的查询创造条件,为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便利。教育图书在向数字化图书的转变过程中,在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上都面临着困难,因此,教育出版社要积极参与到解决这些困难的工作中来,为早日实现图书数字化出版争取时机。

(二)教育图书的数字化转型要找准重点

篇(3)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数字经济浪潮势不可挡,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方行业共识。据上海社科院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体量为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9%,中国正从数字经济的追随者转变为领跑者[1]。百行百业开始意识到,在国家数字经济战略背景下,外部环境的数字化转变已经决定数字化转型将会是未来传统企业的必经之路和战略重点,谁能率先在包括企业战略、营销、商品、商业模式、管理乃至企业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整体的数字化转变升级中成功推进并取得成效,谁就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抢占未来发展先机[2]。在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数字人才将成为未来市场上最为短缺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对传统产业和原有就业岗位造成冲击,造成就业岗位大幅度消减,同时数字技术及其相互融合也会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继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3]。数字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上述双重效应必将在未来重塑就业市场结构,同时伴随着对就业人群数字能力的升级需求,应用型高素质数字人才将成为未来市场上最为短缺的专业人才。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当前中国数字人才缺口巨大,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就业容量将达4.15亿,拥有“特定专业技能(尤其是数字技能)”对获取中高端就业机会至关重要[4]。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培养与时俱进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是当前地方高校急需面对的重要问题。

1CDIO教育理念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5]。CDIO教育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的条件,以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协作能力和对大系统(集社会、历史、科技为一体)的适应与调控能力四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作为高度重视数字技能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数字经济专业是系统培养具有利用数字技术来分析解决经济问题,掌握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综合性问题的发现、分析、设计、评价和改善能力,适应新型经济业态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数字人才,这与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大体上相吻合,因此,基于CDIO教育理念来构建数字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是一种可行的选择途径。

2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研究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人才需求特点,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必须体现以下三个特色:第一,注重应用。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未来不仅需要拥有特定信息专业技能的人才,还需要大量与信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的跨界人才,具体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产品研发、先进制造、数字化运营和数字营销等六类数字人才,这些人才需求无不体现出实践性与应用型特点。第二,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数字经济专业办学面向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和数字化转型背景,培养的是需要熟悉中国数字经济运行规律与改革实践,将来能够从事有关区块链、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宽口径人才。这种人才呈现出显著的、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特征,因此培养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第三,强调数字化能力。数字经济专业培养面向企业数字化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特别是数字化能力,将是未来企业用人最重视的部分。培养学生包括数字战略管理、数字产品、数字化运营以及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数字化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2.2研究构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下,基于CDIO教育理念,从系统工程的视角来研究设置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审视并处理好各门具体课程的逻辑关系,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来组织课程大纲建设,优化课程体系。首先搜集政府部门、企事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代表,同类院校或相关专业的专家代表,本学科带头人以及本专业教师代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研市场人才需求特点来设置课程体系。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注重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之间存在交叉性的内容,根据CDIO教学理念及其“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以尽可能接近企业需求或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有针对性的培养数字化思维、实现数字化价值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此为导向来构建课程实施大纲。

2.3基于CDIO理念开展案例教学、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革新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市场需要的是知识与能力双优的高素质数字人才,在知识体系方面,需要掌握与技术快速发展相匹配的新技术、新产品,在能力构建方面,需要匹配岗位要求,不论从事服务、市场、还是研发岗位,既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利用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教学成果,采取SPOC或雨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将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结合到传统课程教学中来,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深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专业必修课(特别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开展案例教学,通过搜集行业应用案例,基于CDIO教学理念及其“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实施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场景或问题中来,引导学生通过沟通与合作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字技能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该部分的重点,一是优化数字经济专业的案例教学课程体系。明确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课程,明确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基本知识点与教学单元。二是建设案例库资源。作为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库将围绕课程知识点,以尽可能接近企业需求或工程实际的综合性项目来进行建设,兼顾体现专业办学特色。三是组织实施案例教学、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组织实施符合数字经济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过程,并合适选择案例教学、SPOC、混合式教学方式,讲解、讨论、归纳来向学生展现一个真实应用场景,学生按照问题或任务来开展组织多样化的学习过程。

2.4根据CDIO教育理念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下,未来5-10年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校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时间不长,独立于企业的学校教育在瞬息万变的技术市场上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市场上掌握相关技术和应用的人才十分短缺,几乎供不应求。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实行符合国际标准、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考虑校企深度合作方案,打造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产教融合,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市场触觉敏锐、反应快的特点以及优质数字人才资源,为高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知识快速更新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或实习,或将企业现实项目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直接带入高校课堂,基于企业运营管理中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包括设计、部署、运维、优化等各项目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通过熟悉企业项目流程规范,提前理解和把握企业对人才素质与技能要求,体会并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与工作模式。

2.5构建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充分挖掘学生数据价值

传统教学方式通常严重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来把握学生学情和教学方式,其弊端是无法客观而准确刻画真实学情,并且无法向其他课程教学进行复制和推广。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充分吸收当下“大数据+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思想,合理应用当前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成果,可有助于实现上述“经验式”教学向“大数据服务式”教学的转变,有效加强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精细化管理,走出一条具有数字化特色的新型教学之路,增强专业办学的竞争力与吸引力。该部分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度挖据学生数据的信息价值,促进个性化教学。利用后台数据库统计学生各方面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获取学生画像与学情报告,研究其学习过程存在的规律、特点和代表性问题,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归因,然后利用当下“大数据+教育”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方法,研究设计符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案,采取具有针对性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二是开展研究和探索在线教学方式。大数据技术与丰富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使得在线教学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可行方式,可以联盟兄弟院校相关专业,以课程共享的形式推动各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校级共享,竭力打造出多门精品课程,逐渐扩大平台课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2.6构建科学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显而易见,面向数字化转型背景的应用型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不能依靠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必须重点突出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在内的转变,构建科学而多元化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一,教育评价。利用数字化教学信息平台进行数据挖掘获取学生特征,对照CDIO教育理念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从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决策提供可信依据。第二,学业评价。利用考试评价、考核测评以及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完成学业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科学评价。第三,社会评价。通过电话、邮件等多种途径回访用人单位和企业,设计调查表及时了解用人单位或企业对实习生或毕业生的满意度情况,全面收集和分析用人单位或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并汇总反馈给学院主管领导、专业教师以及学工进行调整改进。

3结语

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和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对未来就业人群的数字能力提出了升级需求,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研究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人才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以适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字人才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地方高校推进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探索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全力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N].人民邮电,2019.[2]胡青.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与绩效[J].浙江学刊,2020(2):146-154.

[3]紧跟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第五届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J].城市开发,2019(22):24-26.

篇(4)

1.引言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近年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了高等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资源整合与共享能力、高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意义重大。

2.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这项计划以调查和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发展状况及促进大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目的,是迄今为止美国持续时间最长和规模最大的教育技术研究项目,被认为是数字化校园的雏形,是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出现[1]。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这是我国高校普遍接受的对数字化校园的定义。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网络建设工程,而是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过程,不光是教育设备、教育手段的数字化的过程,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制度、教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化的过程。“数字化校园是系统、数字化校园是工程、数字化校园是标准、数字化校园是文化”的思想已经被普遍认同。

3.数字化校园的特征

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的全面数字化,即从环境(教室、实验室、设备等)、资源(讲义、课件、图书等)到各类活动(教、学、科研教研、管理、服务等)的全面数字化,实现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推动高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形成一个先进的教育环境,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字化校园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特征。仅从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平台网络化:数字化校园以校园网为依托,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互动。(2)资源数字化:所有教学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在数字化校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可将他们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结果形成数字化作业和教案。(3)环境虚拟化:数字化校园最直接的成果就是虚拟大学。虚拟大学,通过Internet(CERNET)互联互通,开展网上学习和网上实验,实现资源共享,并且使得学员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学校的景色风貌、教育风格、学校管理等。(4)学习个性化:在网络上,学生完全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教学。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上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个性化是信息技术所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而数字化校园又为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开辟了广阔空间。(5)教学智能化:智能化就是自动化,它是通过一系列智能技术,使信息获取和传播部分地具有人的智能,从而能够部分地代替或优化师生劳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灵活性[3]。

4.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本质是将现代教育理念、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对高校现行的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及其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渐进性的重组,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基本原则至关重要。

4.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创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手段,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以新的人才理论、教学理论和管理理论为指导,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2.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

为了避免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当中出现偏差和失误,在分析研究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难度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高校内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高校需树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科学发展观,从整体战略的高度,从自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求出发,按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般规律和总体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既要从纵向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程,又要从横向上处理好校内各个部门之间以及高校和其它校外机构之间的协作,实现各项工程的有序建设和协调发展。

(2)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政策配套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全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需要制订各种规范标准和政策法规,需要重组管理组织结构,需要人们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高,而且可能会导致利益的再分配,这些将会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产生巨大的阻力。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以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理性、有序、健康地深入发展。为避免重复建设、发展不平衡等现象的出现,高校需从自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需求出发,而非个别部门的需求出发,统一领导数字化校园建设,并根据建设的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实施、管理各项工程,防止出现各自为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在高校中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收费政策、绩效奖励政策等,对于积极投入者,应该有较大力度的政策倾斜,政策配套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3)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原则。规范的制定是数字化校园能否顺利建设的重要前提,这包括硬件的规范、软件的规范、用户的规范、应用的规范、信息的规范、管理的规范等。只有这些标准到位以后,信息化建设才能以比较理想的速度推进。在技术上按照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库、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门户的要求,制定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和信息标准,构建学校数据平台,实现高校各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学校统一制定的相关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进行开发,并能实现与应用平台的平滑对接。

(4)完善基础、强化应用、建用结合、以用促建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应重视网络、数据中心、公共应用平台等基础平台的建设,这些平台为高校各类应用的建设提供公共的支撑系统。同时,应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心,数字化校园的意义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成功的应用能够吸引领导决策层和师生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注,获得广泛的支持,从而强有力地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

(5)突出重点、突出效益的原则。建设过程中,高校可以在短期内能实现的、与核心业务相关的应用系统为试点,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早日见效并带动全局。资源开发一定是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在各个层次系统的建设中,始终贯穿着资源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化的程度反映了各个系统的应用水平,也代表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程度。因此需要建立起长期的数字资源集成的体制和机制,数字化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网络教学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6)重视人才、加强培训的原则。。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人才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数字化校园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要重视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培训,他们不仅要熟悉信息技术,而且还要充分了解高校的管理业务,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和高校各项管理业务的细节。他们不仅需要启发需求、了解需求、满足需求,而且还要持续改进、提供贴身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7)强调先进性、实用性、扩展性并举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需充分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时,也应从高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做到够用、能用即可,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或盲目地追究技术的先进性。另外,信息技术和应用都是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保证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

(8)注重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的原则。数字化校园既要考虑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又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保护和隔离,针对不同的应用和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系统管理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应该选择可管理性、可维护性较好的产品,方便今后对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5.结束语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交流等带来了巨大变化,数字化校园必将对高校的结构、运作、管理等产生深远影响,数字化将最终带来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对数字化校园的科学认识两方面。高校只有明确自身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遵循正确的建设原则,采取有效的建设策略,才能顺利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信息化社会中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布拉戈韦斯特.森多夫. 迈向数字化和通讯时代的全球智慧.教育展望,1998,(3)

篇(5)

所谓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就是指学校为了适应现代网络化发展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的实际需要,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而进行的校园环境建设。当前,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措施与办法等,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和深思的重要问题。

1 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的现状

1.1观念转变不够

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的建设,从物质层面来上看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从实际上来看,这应该是教育事业信息化的具体表现。目前,在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教育观念转变不够的问题,人们往往只重视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技术应用的不良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人们更多的是考虑技术方面的因素,而很少考虑如何通过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来转变教育观念,往往造成了建设的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不能完全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1.2软件应用不够

当前,在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中,还存在着软件设施建设以及技术应用不够的问题,人们往往只注重软件的建设。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的软件建设投入大,效果不明显。一些单位部门配备的计算机等软件设施档次高、质量高、技术先进,但是,其使用效率不高,功能发挥不够。在很多学校,一些软件教学老师因受到自身能力素质的影响,作用发挥依然不够,教学质量与水平一般不是比较理想。此外,虽然各种硬件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但是与之相配套的软件建设则没有跟上,二者之间出现了极为不和谐的发展态势。

1.3资源利用不够

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是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的最大特征。特别是各种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可供共享与利用的网络信息资源层出不穷。如何共享和利用好这些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中必须关注的关键所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推进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虽然都比较重视信息化建设,但依然缺乏对有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共享与利用。

1.4环境不够优化

环境不够优化,是当前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面临的又一突出困难和问题。进行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教学环境,不断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从全面优化校园环境入手,着力为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夯实基础。

2 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的对策探讨

2.1切实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对于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构建数字化校园以及学习环境建设,都是一项牵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过去传统落后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的客观需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以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决心,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与标准,努力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2统筹推进数字体系建设

统筹推进数字体系建设,是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的关键所在。在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坚持统筹推进的原则,而且要努力做到全面规划、分布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善于从全局的战略高度,通盘考虑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尽可能地选择运用具有灵活、适用、兼容以及扩充等的对策措施,积极稳步有序地推进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生源输送、学校教育、毕业生接纳、上级有关部门管理等之间的相互衔接问题,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以及人才市场对知识人才的巨大需求。

2.3着力配齐配强人才队伍

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在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过程中,我们必须着力配齐配强人才队伍,通过集中培训、学习深造、继续教育、外出考察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积极努力地为全面推进和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证。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有效措施,也可以聘请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加盟,甚至还可以把一部分人员送出去继续学习深造与培养,着力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数字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为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充分借鉴先进成功经验

学习借鉴先进成功的经验,对于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极为重要。在我国,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学校来说,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既是良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我们不仅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照抄照搬,而且不同学校或不同阶段的重点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学习和借鉴那些先进成功的经验,并努力做到转化为自己所用,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保持持续发展的优势,积极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3 结束语

校数字化园与学习环境建设作为一项纷繁复杂而极为艰巨的长期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范围极为广泛,而且在技术、观念、应用等方面都有着比较高的标准与要求。因此,在构建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具有清醒的思想意识,善于和敢于用发展的眼光,以现代教育理念引导数字化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主动性,努力营造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化、高效化的环境氛围,进而更好地为教育事业信息化服务。

篇(6)

教学子系统,由学生和教师两部分组成,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数字化信息交流。教学同时也分为教和学两部分。

1).学生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众所周知,填鸭式教育已经不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学生因为自己的个性和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产生差异。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与其他同学交流而得到培养,这也能间接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因为专业、年级的不同,学生容易形成封闭的小团体,通过平台也可以和非群体内的同学交流,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

①:管理子系统

②:教学子系统

③:就业子系统

2).教师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教学经验的增长与丰富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通过数字化平台交流,教师可以缩短这个过程的时间。由于学科的不同,教师教学的内容也会不同,但是教学方法都有其共同的地方,数字化平台的形成促使教育经验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教学发展。

3).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数字化平台共同交流。教师的角色应该从单纯的施教方转变为一个资源提供者、学习促进者、课程指导者、学术顾问者。让教学由单独的教室扩展为整个校园,让学生的学习摆脱地域、时间的限制,从而解决职校学生在外实习时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兼顾学习。同时,数字化平台也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学校非本班优秀教师的教学指导,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在线指导,积累自身教学经验。

2就业子系统

就业工作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是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学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从这个角度,就业指导的本质是一种就业指导教学,内含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目前很多学校在一年级就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子系统,由学生与就业指导教师组成,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信息交流。

1).学生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去了解和交流职业兴趣。职校学生入学时,很多学生并不真正清楚自己想学什么,将来毕业从事怎样的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应成为学生就业的限制。通过与同龄人职业兴趣交流,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并根据兴趣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也符合现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同时,职校学生在毕业前都要进入相关行业实习,在实习中发现新的就业需求,也可以通过平台和同学交流,增加学生的就业途径。

2).就业指导老师通过数字化平台去了解和交流社会的就业需求,掌握新的就业趋势。每位就业指导老师所接触的社会就业需求信息是有限的,就业指导老师可以同过数字化平台互相交流自身所掌握的信息,达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就业。

3).学生与就业指导老师之间通过数字化平台交流。现代职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已经不是单纯的推荐学生就业,而是成为学生与就业单位之间信息交流的载体,其目的应该是把合适的学生推荐到合适的单位就业。首先,就业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条件以及职业兴趣,有目的的去开拓就业市场;其次,就业指导老师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社会就业需求及时通过数字化平台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利用学校资源弥补不足,促进学生就业。

3管理子系统

教学子系统与就业指导子系统,更多的是注重于技术操作层面,即教出合格的学生并促进学生就业。而将这两者的信息进行整合,优化学校教学并制定职业学校的未来发展战略,就需要管理子系统将这两个系统进行融合衔接。

1).职校领导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掌握学校教学和学生就业两者的信息。通过教学子系统与就业子系统两者信息的整合来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

2).职校领导通过数字化平台检验教育改革的成效。改革是一种试验,必然有成败。通过和教师的信息交流和就业指导老师的信息交流以及学生的就业指标,及时检验学校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是否合理,根据反馈情况及时巩固与调整,使学校的教育改革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篇(7)

长期以来,加拿大的数字化建设一直是领先的。加拿大是一个数字化程度相当高的国家,在高速宽带连接、电子出版、远程教育和学习、用户网上即时通讯、数字艺术等方面都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2010年,加拿大政府曾就“全国数字经济战略”展开各政府部门与公民参与的大磋商,就“加拿大成为数字经济战略方面的全球领先者”这一定位广泛征询全国的意见,包括使用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建设世界级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创建加拿大数字内容优势,以及为未来发展数字技能等内容。

如今,加拿大新媒体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和帮助公民和学生快速有效地教学和学习。通过新媒体数字技术,把每一个人结合在一起。

一、大型图书馆数字库计划

加拿大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建设庞大的公众文化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系统,以及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数字库。

加拿大著名大学西蒙菲沙大学图书馆参与的数字化项目,包括无数个虚拟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和历史资源等,涉及加拿大历史、宗教、文化、民俗、科技等各个方面。这一庞大的数字计划,汇集了西蒙菲沙大学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卡尔加里大学、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温哥华公共图书馆等数十个部门的合作,涵盖加拿大的信息包括:影像加拿大、加拿大虚拟博物馆、加拿大宗谱中心、我们的根、日本裔加拿大人遗产项目、加拿大移民杂志、1930年前加拿大的包容与碰撞、全球聚集地加拿大的多样性、加拿大档案馆;安大略知识、魁北克国家档案馆数字收藏、阿尔伯塔多元文化、曼尼托巴、加拿大大西洋虚拟档案馆、北方历史、西蒙菲沙考古和人种博物馆、不列颠哥伦比亚档案馆、不列颠哥伦比亚宗谱社团;不列颠哥伦比亚汉语普通话历史详目、拉布拉多因鲁特人、多伦多韩语报纸、萨斯卡切印度人报、第一国家语言档案、因鲁特人文化组织、1850-1950不列颠哥伦比亚的中国人经历等知识。

通过新媒体数字战略,加拿大实现了公共图书馆和公共数据库等几乎所有公共资源的共享,形成包容万象的公共数据空间,为全民的自我教育、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文化遗产资源通过新媒体在教育上的应用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实施K—12项目,即专门针对小学生、中学生、教师等,直接把虚拟数字化成果以及国家民族历史和人类学知识、历史知识和原住民知识、文化和社会发展知识等,通过数字化成果传递给中小学生参观者,并专门为教师提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媒体将文化遗产直接带入到国家的义务教育中。

同时,许多大学、民间机构也主动加入到数字战略计划中来。北美众多知名高校参与的数字加拿大项目,北美青年数字网络(Digital Youth Network)等,都力图创新传播模式,主动采用新媒体的传播方法,利用新媒体信息,开设网上课程,引进新媒体资深人士讲解新媒体技术,设置大量在线工具和资源等新媒体学习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学校内外,线上线下,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研究,完成自己的作品,来确定新媒体能力的重点和核心。

三、网络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余全毅副教授和西蒙菲沙大学、社会组织合作开发了《金山寻踪》(Gold Mountain Quest)这款网游,虚拟1910年华裔来到加拿大的早期生活历史、场景,让学生通过网游体验当年生活,更通过游戏任务和情节,让学生了解真实历史人物故事和文物等,重现并了解加拿大华裔早年的历史。该项目得到“加拿大社区历史认知计划CHRP”的支持,并于2012年3月完成后以中、英、法三种语言向全加拿大小学推荐。

通过交互式网络游戏,形成交互式的虚拟空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收新知识,获得价值观。

四、通过社交媒体,实现自我教育

在加拿大教育中,社交媒体的运用非常普遍。在教育过程中运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新媒体中的社交媒体,学生和教师相互分享大量资源,学习和研究更优化的学习策略,而不局限于传统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播。学生和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社交媒体共享、搜索所需的资源,并将其运用到学习当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结识自己所学领域更多的人群。

五、智能虚拟学校与社区教育项目,培养新媒体运用能力

在加拿大,虚拟学校、虚拟课堂的数目在逐年大幅度增长,在部分中小学校,还直接开设有数字媒体与学习策略这方面的课程,通过学校课堂教育,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虚拟学校、虚拟课堂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加入社会学习。学校一般采取“提问—搜索—实施计划—解决问题—使用新工具”等方式来引导。

加拿大的社区也会统筹安排学生的课外活动。公园、博物馆、艺术中心、公共图书馆等单位,负责公众教育和学生的课外教育。该教育体系全都通过虚拟社区和网页公布。

篇(8)

1.区域性整体推进和引领下的自主发展模式

从2006年开始,江苏扬州市政府对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作出整体规划。针对过去各校使用不同的软件平台造成沟通障碍的问题,市教育局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发了“维斯特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以此构建统一的市、县、校三级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信息交互平台。

扬州市教育局制定了《扬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并要求各校按评估标准制定详细的落实步骤;学校再将任务分解到各教研组,直至每位教师。市教育局负责按评估标准给校长、教师提供培训,并组织专家进行考核。经过不懈的努力,“十一五”期间,扬州市已有80%以上的中小学达到数字化校园标准,教育均衡化实现质的提高。目前,可供校园内部、校际之间以及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沟通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和教育资源库均初具规模。

数字化校园区域性整体推进的核心目标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校园。以科学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形成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校管理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上有所创新,最终实现整个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均衡发展。具体实施步骤是理念任务流程行为习惯常态创新。

在区域推进模式中,扬州市有条不紊地分阶段推进,当到达一定基础后再实现整体层次递进。随着数字化校园区域推进战略的进一步落实,扬州市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图1)。

图1 区域推进模式阶段示意图

区域推进模式的特点是各学校分期分批创建、教育主管部门统领和协助、制定详细的评估指标、借助行政执行力动员和推进、整合技术力量提供支持、使用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平台等等。

2.以学校为主导的商业化运作模式

蠡园中学地处江苏无锡市郊,是一所普通的公办中学。十多年来,蠡园中学借助数字化校园提升办学品位,保持持续发展的上升势头,每几年一次跨越,不仅在教学质量上成为地区的翘楚,还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其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的蠡风网络办公平台、蠡风系列教育软件在江苏省推广使用,受到好评。

细探蠡园中学持续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重视以绩效为导向统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以外,以学校为主导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为了提高校园网的建设水平,克服通用软件不能满足教育个性化需求的弊端,学校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成立了蠡风软件工作室,针对教育改革与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共同开发软件资源。这种合作开发方式既能充分依托公司的技术实力,又能根据学校的需求开发出具有高度适用性的软件系统;不仅大大节约了学校的资金,提高了软件的质量,还能享受到相关的后续服务,保证了校园网功能的更好发挥。

在这一过程中,邱华国校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经常和工作室的骨干教师开展沙龙式的研讨,集思广义,很多好点子就是在聊天喝茶的轻松氛围中商量决策的。在蠡园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校长的身影,凝聚着学校领导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智慧。

无锡蠡园中学数字化校园创建模式的特点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领导者+志同道合的技术开发团队+具备丰富市场经验的企业=以学校为主导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图2)。

图2 以学校为主导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流程图

3.以信息化精英为主导的数字化校园发展模式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小学至高中一贯制的全日制寄宿学校。该校较普通公办学校有着显著的特点:一是需求灵活多变;二是十分强调家校联系,各项活动都需要及时全面地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来;三是学校规模大,管理成本高,降低成本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

该学校持续发展的特点非常明显,即以小规模团队、个别信息化精英主导数字化校园发展。分析其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可以看到,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信息化精英为核心,从基础构建到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各类应用系统的推广与使用,以及数字化系统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升级,事无巨细,都围绕着信息化精英的小团队,这好比划出的一道道丝线,连接着数字化校园的方方面面(图3)。

图3 以信息化精英为主导的数字化校园发展模式结构图

二、影响数字化校园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结合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数字化校园持续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决策

教育部门制定的宏观政策对区域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战略导向作用,并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压力。在施加影响方面,社会、区域、学校拥有各自的特点(图4)。

图4 不同层面决策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影响

2.信息化精英的技术水平

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维护离不开学校信息化精英。是否拥有一支适合实践需求的、不断实现专业发展的精英教师队伍,是保障数字化校园持续推进的重要条件。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技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革新。这是数字化校园成功的重要条件。

3.数字化校园主体(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和学生是数字化校园的主体,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字化校园实际的使用效果。同时,教师和学生又是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化校园真正活跃起来。

4.数字化校园现有的绩效水平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持续推进,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可能成为发展的障碍。事实表明,在面临变革之际,特别是当现有的数字化校园在应用中取得比较突出或明显的绩效时,这种阻力尤其巨大;相反,当现有技术应用不能满足数字化校园的实践需求或无法解决发展矛盾时,数字化校园的持续发展就会越顺利。

5.硬件和软件设施的经费投入

数字化校园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从硬件购置到软件配套,直至技术维护、人员培训等,支出费用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拥有长期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和投入渠道,才能保障数字化校园的持续健康发展。

6.变革的成本

在当前条件下,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变革成本主要包括软硬件设施、课程资源、人员培训等所耗费的财力投入,以及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变革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来承担由采纳新技术、新方法而带来的变革代价。

三、数字化校园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想模型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是由多个方面、多种因素决定的。未来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充满挑战。结合前文所讲的三种常见的发展模型,我尝试给出理想状态下数字化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以方便各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地自主发展(图5)。

图5 数字化校园持续发展理想模型

在这个理想模型中,持续发展的动力包含外部、内部两个部分。外部动力主要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社会力量,内部动力主要源自学校在实践中信息化水平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学校领导者和技术精英试图变革的动力。只有在内外两种动力的共同努力、协调促进下,数字化校园才能排除干扰因素的不利影响,持续地发展。通过对持续发展的机制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具有动力来源的情况下,亟需建立积累、创新、决策、激励、约束等机制。

四、数字化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1.积累机制

积累是指学校数字化校园在数量上的发展,如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投资,逐步积累数字化校园资源(课件、教案、视频以及人员素质的提升)。学校积累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学校决策者的积累动机,这种动机又来源于学校决策者对数字化校园长远发展所作出的考虑。

2.创新机制

创新是指学校在数字化校园质量上的发展,主要涉及数字化校园的效率改进问题。

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1)制度创新,也称组织创新,例如建立校园CIO(即首席信息官)制度等。(2)技术创新,例如根据自身情况建设数据中心。(3)管理创新,例如建立数字化校园区域合作的技术联盟。

数字化校园创新机制的形成需要依赖于学校决策者的创新动机,这种动机同样来源于学校决策者对数字化校园长远发展所做的考虑。

篇(9)

自1990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运行远程教育体系,并以此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调整,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改善教育体系,变革应试教育方法。另外,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深化,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手段也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发展不仅使我国逐渐成为学习型社会,还使我国的社区制度建设迈上了新台阶。随之开设的“全民学习”,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追捧。同时,社区教育的斜跨式升级也促进了我国教育领域的优化改造。

(二)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教育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居民可在数字化社区的背景下学习知识,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资源丰富、使用便利的特性。民众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相互沟通,还可共享资源,借鉴学习,共同进步。

(三)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的更新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型教育手段逐渐融入我国教育行业,如网络教学、FlippedClassroom等。我国的社区教育在历经十多年发展后,也开始优化升级。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发展,社区教育与网络教育以及FlippedClassroom相融合成为社区教育的必经之路。如今,数字化社区教育已经和网络信息相交融。2014年,我国颁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85亿,比2013年增加1500万人,尤其是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逐年增长。这一现象预示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手机网络将带动多个行业急速升级。这也说明,我国的数字化社区教育可以建设在线式平台网络,实现与移动网络的有效融合。目前,我国地域发展不均,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一些发展地区的社区数字化教育停滞不前。一是因为科技网络的发展将社区学习者的时间分割,二是因为我国的数字社区教学没有紧跟时展进行整改,阻碍社区未来发展的脚步。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并没有受这些因素影响,如上海,推出学习平台,旨在实现资源共享,让社区居民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另外,我国东北地区将微课逐渐应用到大学教学,实现社区资源教学在线平台和移动式微课的资源共享。事实证明,我国社区教育未来发展过程,一定会依赖网络和移动式教学进行改革。

二、加强数字化社区教育的措施

(一)创新数字化社区教育教学手段

数字化社区教育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对社区内居民进行教育的活动。与传统社区教育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明显优势。在对居民进行数字化教育过程中,首先,可学习,即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集体教学,通过口传面授,更好地帮助社区居民掌握数字化技术,提高他们数字化资源使用能力。其次,可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即由数字化社区教育管理者建立交流学习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共同的学习环境,在平台内进行网络学习,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进行个体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社区教育中比较常见,也是最能显示学习者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方式。这些教育方式的相互配合,不仅能提高社区的数字化建设水平,更能调动更多社区居民加入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

(二)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

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是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极创新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开展具有特色的实地街道调查,对数字化服务社区进行课程资源调查走访,收集相关资料、视频等,然后进行分类整理。第二,制定相关数字化社区教育相关标准,利用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管理和规范教育资源,建设一定标准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第三,创新模式,联合本区域高校开发新模式,利用技术优势形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本土化数字教育资源发展。

(三)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平台

高效管理能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价值。因此,要构建数字化教育社区服务平台,把社区居民始终放在重要位置,保证其能得到良好、舒适的教育资源,达到共享教育资源的目的。首先,应依据社区特色形成全民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建立符合相关标准的涵盖文化、生活、历史等方面的学习资源体系,实现统一管理、学习、考核的目标,密切结合社区居民就业等信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全方位、多元化教育资源。注重资源教学内容,以实际需求为基本导向,挖掘具有一定适用性和多元性的资源。最后,提供远程学习服务。不断提高社区、镇教育体系的结合和互通,建立学习支持系统,通过远程中心进行在线学习指导、报名指导、咨询政策等,促进社区教育服务长远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四)完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

第一,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不匹配问题。数字化社区发展虽已逐渐进入全民终身学习阶段,但网站平均每日访客数量与网站注册人数的比对数据不是十分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员实际需求与学习资源存在脱节问题。因此,在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过程中,要需要充分分析客户实际需求,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建立学习资源。第二,解决传统学习习惯以及数字化学习间的矛盾。与传统面授方式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方式更便于社区群众适用。因此,要普及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改变传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体系,应遵守开放、服务向导、交互的基本原则,不断分析和研究教育资源的存储、分类、更新及维护技术。第四,形成比较完善的培训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时,需要保障具有一定建设经费,定期进行培训及评估检查,提高社区教育效率。

篇(10)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需要有总体规划,投资大、周期长,覆盖广,要建设好数字化医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数字化医院系统的应用目标,即确定好总体设计,明确近期与远期目标的关系,明确局部与整体目标的关系。(2)设定目标要量力而行,要考虑医院的具体情况,因为建设数字化医院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建设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很多系统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会受到当时市场价格、技术的影响。应当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而不是一味追求最新的技术或者最好的技术。(3)制定合理、合适的实施计划,将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划分为若干阶段,只有前期的阶段打好基础,后期的阶段才能做好。医院数字化涵盖很多内容,从重要性来讲,数字化医院主要包括3:网络建设、医院信息系统(HIS)、PACS。当然数字化医院还包括其他方面,这里笔者主要就数字化医院建设的主要对策方面内容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第一、建设资金问题。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投入的持续性。在充分、严谨的科学论证基础上,分步骤、分阶段投入实施,实现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阶梯式发展。二是拓展经费保障渠道。既应该要求各单位投入一定的信息建设经费,也可以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卫生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有些项目也可采取吸引外来资金的方式,形成上级投入、单位自筹、合作引资等多渠道的经费保障机制。三是注重发挥资金聚集而产生的规模效应,这样既可加快建设速度,又可确保建设质量。

第二、人才培养问题。构建数字化医院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工程,具有医疗专业性强、信息类型复杂、业务流程繁琐、数字化设备繁多和需要丰富的查询、支持辅助决策功能等特点。从事医院信息化的工作人员应该具有医学背景和管理经验,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目前医院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普遍缺乏,使构建数字化医院缺乏推动力。国内已有吉林大学等30多所大专院校把医学信息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设置专业培养医学信息专业人才,医院应该加强与这些院校的联合,对现有信息人员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人才,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

上一篇: 平面设计交流 下一篇: 防汛安全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