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33: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市规划与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前言
现代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并得到不断发展。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是关于一个城市较长时期内的战略性发展指导,其任务一是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和城市的发展规模;二是综合部署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用地,对工业、交通、住宅、商业、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布局。城市规划设计是约束城市规划的重要学科,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城市规划设计存在问题
1.1不注重地方特色,盲目套用,城市结构形态环境雷同
城市规划中“技术乌托邦”的思想与文化的趋同性带来城市规划色的缺失。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模式是以功能主义的基础,以规划技术作为主要规划手段的模式。尤其是文化的趋同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成为现实,技术性文化占主流地位的结果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日趋同质化。城市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1仅注重规划中的物质特色,忽视了小城市特色中的非物质要素。城市规划中注重城市内容要素的共性方面,没有注意到诸如山川水势、建筑材料、文化、历史、地方技术等构造城市素材的特色方面。
1.1.2城市特色应是一个整体,从结构形态规划,用地总体布局到详细规划、单体设计的各个步骤,从城市总体景观到街道、建筑都是其特色所在。我国小城市详细规划的模式是先由道路交通控制划定的地块的大小、形态等,然后在地块上布置形态各异的体量并依此而制定详细规划,各个建筑单体也标榜自我,以营造各自的特色,正如某学者指出:“各个建筑单体追求特色,正是造成当前城市(镇)缺乏特色的主要原因”。城市规划设计中套用大中城市的规划模式,造成城市原有特色的消失。在规划设计不注重原有的地形、景观特色,造成城市特色多样性的减弱和原来良好的社会空间与城市肌理的破坏,这也是减弱城市特色的一个方面。
2.城市规划原则
为了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规划时必须采取合理地采取适合的原则:
2.1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寻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目标,使规划统筹安排、持续发展。同时把握城市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趋势与规律,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2客观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充分认识城市发展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规划即具高起点、高标准、长远性,又要与实际密切结合,寻求切合实际的城市开发策略、发展指标与阶段目标。使规划适当超前,兼顾现实。
2.3特色原则:充分提炼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现状特点,发挥较好的自然条件优势,在城市形象和整体空间环境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城市景观特色的创造,使规划精心构思,体现特色。
3.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各阶段的应用
城市规划主要研究内容是以城市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城市功能和土地利用,在研究过程中需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但从其过程和结果来看,主要是二维空间的工作;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空间形体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三维空间的规划设计工作,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3.1城市设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运用
城市总体规划是从宏观角度对城市的功能结构、产业构成进行空间布局和调整,其规划的结果将会形成较为合理的城市宏观空间布局,从而大致确定了城市居住、商业以及公共设施等的不同功能的建筑分布状态。我们知道,不同功能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从而也就形成了城市的雏形。所以说在总体规划的色块图上,实际已经决定了城市的大致空间形态。
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布局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空间形体环境的总体布局。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系统的布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局,城市轮廓线的布局等,使整个城市的空间形体,形成一个完整有序、有机统一的整体―即城市范围内的空间形体布局。
3.2城市设计在城市详细规划中的运用
详细规划能够更为明显的体现城市设计的思想,通常有一种误区,就是一提到城市设计就会想到群体建筑的空间布局,其实我认为这只是城市设计较为深化的一种形式,也是城市设计对城市的作用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城市的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过程中,能够控制城市大致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风格等较为模糊的城市形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上承总体规划,下启修建性详细规划,因此其城市设计更注重其特有的“连续性”特点。从“承上”角度,城市设计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并视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修正;对特定地段要从整体环境人手进行详尽的城市设计运作。从“启下”角度,城市设计既要匠心独运,为后续设计留有伏笔;又要避免规定过死,应为后续设计工作留有较大的创作余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深度与指标体系的完善与否,以及对设计部门工作的评价,将直接关系到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服务对象――规划管理的效果。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必须充分注意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创新。文化环境的存在,是决定城市设计特色的灵魂。城市有特色的街、巷、古树、广场和历史建筑,规划中都要从景观方面加以保护。这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方面。城市设计要尊重地方风貌和人文环境,并将其融合在现代设计语言里,形成城市文化的特色。有价值需要保护的建筑,周围新建筑的体量、尺度,甚至设计细部,都需与其呼应,其中建筑高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到了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的大致形态其实已经能够以显现出来。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深化完善特定地段的控制性空间定位的详细规划,使其内容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深度。
3.3城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设计是建筑单体工程的设计工作,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继续和具体化。在建筑设计中应从城市整体角度,考虑建筑单体设计,用于塑造良好的整体建筑环境建筑设计过程中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好多建筑师往往较少的考虑建筑体周围的环境因素,而仅拘泥于建筑单体本身的形体设计,忽视了建筑体与其周围的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多优秀的建筑实例可以证明,好的建筑一定要与其周围的城市环境和谐融洽,运用城市设计的思维模式进行建筑创作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也是作出优秀建筑设计的一条有效途径。
4.结语
城市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环境的功能。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利用保护城市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以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城市。
参考文献:
[1]涂军飞.浅谈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08(08).
一、市政园林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市政园林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的而基础上进行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大众对于城市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正在不断的加强,在生活质量以及对生活要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社会中的各种资源也正在被高效的利用,各类资源被合理的应用到城市规划以及市政园林规划之中。
其中,城市规划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对城市的建设进行总体的设计与计划,市政园林的设计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做好城市内的绿化工作的建设。其中,城市规划的活动就是在城市内进行盖房子的规划,园林设计的建设活动就是将园林内事物进行装修美化,城市规划进行盖房子,园林设计进行美化装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尤其是园林设计在人文生活中发挥着生态建设以及科学设计的目的,使得市民能够享受到城市生活的舒适的环境。
市政园林设计的时候应当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进行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能够为市政园林的设计提供基本的保障,城市发展已经从传统的损坏生态的角度上跳出恶性循环,将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城市规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生态、能源、经济等建设基本要素总结归纳在一起,形成良性循环,并将其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共识。
二、市政园林设计的内涵与意义
市政园林设计指的是在区域内对城市绿地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由于现阶段绿化建设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市政园林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成为了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部门在进行城市绿化设计规划的时候,需要根据城市建设的状况进行完善设计,市政管理部门一定综合的考虑城市内的各方面因素,对市政园林建设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建设与考察,尤其是对城市内重点建设区域,例如住宅区、工业区、区域内的交通情况以及地形情况等等,市政园林内的整体绿地风格的协调进行调整,在美学的角度上体现出人文发展的观念。
城市化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城市空间的扩展也在飞速的发展,需要适当的进行市政园林设计的优化与调整,园林绿地规划的设计需要与城市的发展相互适应,使得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能够适应生态环境的建设,在市政管理的角度下,市政园林的建设应当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将规划设计的角度创造最佳的居住环境,也是市政园林的设计规划的最高的境界。
三、在城市规划的进程中进行市政园林设计工作
市政园林的设计应当从大角度进行,与城市规划的进程与计划相互协调,结合区域的特点进行细节的协调与整理,促使市政园林建设能够最大程度的给城市的局面带来美满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3.1市政园林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市政园林的设计工作与城市建设的各个层面都有密切的联系,涉及的范围也是非常的广泛的,城市内的每一寸土地、城市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市政园林设计的区域,由于工作量的规模以及数量,使得市政园林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受到了诸多客观因素以及历史因素的限制,不仅如此,市政园林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些共性问题的限制,首先,市政园林的设计对城市内的不同区域的重视有所不同,市政园林进行规划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重视景区的建设,忽视了城郊区域的生态园林的建设,其次,在进行园林规划的时候,园林的绿地指标得到了过度的重视,使得城市内的绿化覆盖率以及绿化了等的规划并不合理,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地的设计忽视了人均绿地面积,过分强化了城市内草坪内的作用,以及城市内的灌木以及乔木都出现了密集的状况,忽视了草坪、灌木、乔木中间的合理搭配,使得城市内的市政园林设计缺少了风格化。不仅如此,市政园林设计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为了追求美观度,追求模仿欧美风格,但是在进行园林艺术设计的时候,不能忽视传统园林艺术和地方特色,导致当前多数城市内的市政园林设计出现了"四不像"的风格。
3.2针对当前市政园林设计的具体实施建议
由上文可以看出,市政园林的设计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工程,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市政园林设计与城市规划相辅相成,尤其是要与区域周围的环境形成协调统一,与周围的城市环境要素进行协调统一。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精准的把握住城市内各种环境因素,根据区域内的不同环境特征订制不同的园林设计方案,市政管理部门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与城市内经济、文化、历史、生态等多个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将城市内各种不同特色的区域划分成为不同的版块,尤其是要针对城市内的特殊区域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保持园林设计的方案与城市的特色进行高度的统一,例如:城市内的商业区就应当展现出商业的特色,城市内的教育区域就应当具有文化的特殊氛围,小区的居民楼里就应当展现出适当的休闲性。在进行市政园林设计的时候首先就应当考虑这一因素,尤其是在进行绿地规划的时候,市政园林的设计人员需要围绕城市居民的需求进行设计与规划,在城市内的道路两旁种植绿色植物以净化城市内交通车辆排除的尾气,并在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种植防尘植物、隔离汽车绿化带等等,使得城市内的居民能够享受到清洁、干净的生活环境,使得城市居民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市政园林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实现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实现美化城市的目标。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植物进行搭配与设计,使得市政园林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能够实现美化城市的作用。由于植物自身就具有了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等等特征,在进行市政园林设计的时候,将绿色植物中存在的美的因素协调搭配在一起,使得城市内的整个的生态体系实现完整以及健康的状态,使得城市内的绿地建设实现了四季的静态构造,也同样使得市政园林的设计具有多元性以及立体感,实现市政园林的设计的理想追求。
四、总结
市政园林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应当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还要兼顾城市内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园林设计的功能主要是实现城市建设的精装修,是对城市绿化的美化、创造,促进城市居民生活的自然化、理想化,使得城市的建设能够按照人类的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对市政园林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二者结合的措施。
参考文献:
一、城市规划设计现状
从城市建设进程来看,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城市规划起步晚,意识淡薄。
2.规划人才匮乏,管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的现象长期存在,在中小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3.规划科学性不强,缺乏长远性。(1)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2)生态环境规划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3)没有科学有效地分区规划,使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目前部分中小城市公建项目的报建审批,不是在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城市功能区建设,而是按建设单位自行协商的地点进行平面规划,出现了本末倒置的规划行为,其后果是致使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小、服务功能少、布局不均匀、发展不平衡。
4.地方特色不鲜明,综合功能不配套。部分中小城市不是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是结合自己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和功能来搞规划,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等心态和目的下定规划,因而出现一个模式、一张脸或者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的城市设施现象。
二、城市规划设计
1.“田”字城。这种新建城市规划模式的初衷是解决城市中心绿地不足、大气污染严重而限制城市发展的问题。其基本思路是:(1)市中心为“十”字大街,便于建设为商业街区;沿“十字”大街建设商业服务设施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居民住宅、极少量花园式无污染轻工业企业,建成繁华街道;街道两侧的建筑物背后为大面积公园、绿地,给处于城市中心地位的“第一张大饼”留下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2)主城区可建设四座大型公园或绿地,便于建成花园式城市。大型公园(绿地)包括植物园、水上公园、花卉园、文化公园、普通公园、森林公园、烈士陵园等,均可作为整个城市绿化、美化的基础;(3)“十字”大街的四周可建设若干条环城街道,与市中心的“十”字大街联结起来,构成一个“田”字城。
2.项目设计实践。
(1)规划结构。规划采用规则式几何构图手法,以地形的长边中线为主轴线,将市政府大楼置于主轴线上方,面南背北,负阴抱阳。这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规划格局,又顺应了现有的城市空间肌理和脉络。
以政府大楼为中心,行政中心城市呈规整的长方形,以体现政府的庄严形象。规划在城市中央设置方形水面,以表现政府公正、开放、亲切、平和的形象。主城市区是市民进行文娱、交往、游憩等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主城市中央规划椭圆形旱喷,两侧的休闲空间以草坪为主,流线型的花灌木点缀其间,使得作为人造景观的城市自然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
(2)绿化景观。冬季由于缺少绿化,景观较为单调,城市利用率和其他季节相比不高。因此,一方面应选择适合于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类型,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并避免设置大面积的空旷草坪。在城市规划设计和环境塑造上,应符合季节变化,使城市在一年四季中可展示不同的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这些极富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改变寒地城市冬季萧条的景象。另一方面,在塑造城市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应注重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绿化设计夏季以遮阴通风为主,冬季以向阳避风为主,因而,在冬季主导风向一侧可设计常青树作为防风屏障,而在向阳的一侧采用落叶乔灌木,达到冬季不阻挡阳光,夏季又可遮荫的效果,改善城市热环境质量。
3.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城市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城市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城市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城市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城市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行政中心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2)地方特色原则。首先城市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城市,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城市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城市,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城市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城市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新技术
.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学、遥感学、城市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日趋成熟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GIS主要特征是描述、处理地理数据、属性数据以及空间关系,能够为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建设、管理、规划及决策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城市规划提供规划、管理决策的辅助信息,并能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建立起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经验化规划管理到科学化规划管理的转变,对建设项目审批过程进行监督,能够提高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杜绝暗箱操作,从而促进政府职能部门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基于GIS、GPS和RS(3S)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城市”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管理手段,图文一体化的规划管理办公信息化系统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数字城市包括了城市空间信息运行机理、空间信息运行技术系统、空间信息服务、产业体系和社会文化等多层框架。它能够为规划工作者提供了准确坐标、时间、地理空间属性的四维虚拟空间,创造了全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方法。数字城市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应变性强的手段。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形态城市不断涌现,城市建设规划也日趋复杂化。有效的实施城市规划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城市的规划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进行扩张,这就打破了原先在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相对独立发展的情况,同时使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提升到了较高的层面。但是小城镇的典型特征是大城市所不具有的,在社会组织、空间结构以及经济因素等,都与大城市相差甚远。因此,大城市的规划和小城镇的自身发展需要相互结合,寻求城市规划和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共赢局面。
一、城市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的概述
1、城市规划
在城市产生之后就有了相应的城市规划思想,现代的城市规划要考虑更多的 影响要素,涉及到建筑设计、能源、地理环境、生态、人居舒适度等众多方面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现代的城市规划主要指向未来,是进行城市管理和建设的重要依据,有利于人类自身开展生产生活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城市规划部门将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2、小城镇规划
目前我国对小城镇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足义,在不同的研究内容和语境中,小城镇的范围和含义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本文中,将小城镇与大城市和农村相区别是其原则,作为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中间状态。城镇一般是指具有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3、城镇化进程
城市化或都市化也称为城镇化,城镇化是一种社会转变过程,主要针对农村社。这种转变不光是由农村传统民居向高层建筑发展,同时还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就业环境、精神文明、经济结构建设等问题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规划设计小城镇能够对城镇化提供良好的借鉴,推行城镇化,实现传统农村社会向以服务业和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的稳步转变,将会对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产生深远影 响。
二、城市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的设计理念
1、全球一体化理念
现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深了国家之间的合作来往,在教育、经济、工农业、科学技术、环境等方面买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小城镇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突出贡献。在小城镇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小城镇树立起全球化意识,打造成为国际化城镇的理念,使小城镇的规划发展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
2、区域整体化理念
区域整体理论是世界规划设计领域内的成熟理论,区域整体理念的中心是区域的规划设计,区域是一个有机的运作系统,城市只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区域规划设计不仅要注重整体效果,更要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论。在实际操作时要求将城镇与乡村相结合、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城乡之间、大小城市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着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每一个区域内的组成要素都是以其他区域的接收或供给为条件而产生 的。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将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产业间的关联度更加密切,这样以便系统更加高效的运行。
3、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引起的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危机,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目前最主要的发展理念。在小城镇规划设计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可以有效避免生态能源效益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更加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
1、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
1.1、建立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
通过工作信息、简报等工作内容的实时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对方的工作重点、工作动态、工作进展等情况,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思路,使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更好地实现融合。
1.2、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建立规划管理与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协调机制、重大问题快速应对、资源共享机制和磋商决策机制等,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召开联席会议,根据城市发展和规划特点,提出阶段性的既定目标和合作重点。
1.3、加强业务协作,解决突出问题
加强两部门间的业务沟通,合理规划、制定和配置土地资源,解决“土地效益低”“规划实施难”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共同研究对策,解决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通过两部门的合作努力,形成“互援共助、优势互补、通力合作、高效协调”的良好局面。
2、城市规划过程中土地资源的节约
2.1、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发展城乡资源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协调城乡发展就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不能因为追求城市化建设而做出一些破坏耕地的举措,要合理的布局现有的土地空间,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2.2、密集城市发展,协调城市功能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位置土地实现合理利用,重视各个区域的土地资源的价值,同时也要注意对城市内的各个土地功能进行有机的协调,这样可以有效的推动该地区的发展,使城市发展更加的集约和集中。
2.3、科学合理的开发公用空间
城市活动中的公共空间对城市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城市土地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有关部门对各种公共空间的综合功能开发,这样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建设更加完善的城市需求网络,使资源的使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整合建筑的整体功能
目前,我国城市政府办公建筑占公共建筑的比例较大,不管人员多少、单位大小,都是一个单位一幢楼一个大院,这已成为我国城市的一大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威信。为了改变目前这种政府部门新建办公楼多占土地多的现象,我国应充分发挥和强化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职能,立法制定严格的政府办公用房管理规定,分类整合现有的公房资源,节省大量土地,使城市的建筑土地更加有效合理的应用。
4、交通能源的节约
我国的主要国策就是节约能源,城市是能源集结和消耗的集中地,我国的大部分机动车都集中在城市,尤其是私人用车爆炸式增长,能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城市有关部门应该通过总体规划,利用道路网规划、用地布局、交通设施布置和交通方式的选择等手段,有效地节约交通能源。
四、小城镇设计规划的研究
1、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
在小城镇规划中,一味地求增长、求发展,从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小城镇规划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甚至有些规划部门存在任期间污染,后来者治理的自私狭隘观念。所以在规划时,一定要做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进步,对已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从根本上铲除破坏生态环境的毒瘤。
2、树立特色理念,打造小城镇特色
中国的很多小城镇没有受到外界影响,其地方性强,特色明显而具有“世外桃源”的称号。这些小城镇注重特色开发,在国际上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在进行小城镇规划时,要注意特色理念,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弊端。利用特色为指导因素,有效地为小城镇的发展服务。
3、完善小城镇规划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对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方案和方案实施后的具体效果有一定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评价体系中能够帮助规划设计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并及时纠正在具体环节中产生的偏差,给后期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4、提高小城镇规划管理水平
规划理念可以从总体上指导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但由于于现今的规划设计涉及到很多景点保护、建筑设计、工程技术、水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需要专门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所以在具体的实施阶段,需要借助先进科学的规划技术和管理水平。与此同时,提高规划设计的系统性和全局性,使各部门协调工作。
结束语
城市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向往,也承载着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管理和小城镇规划管理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因素。城市规划设计和小城镇规划设计应该协调发展,体现出自身的特色,提升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居民生活和谐安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在越来越苛刻,当下,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甚至生态村的建设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生态规划亦在全国各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因此,很有必要根据对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探究,并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念,对生态过程、景观格局、生态风险以及土地质量等进行相应的生态学评估。
一、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概述
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将社会――经济――自然等各要素融为一体,并结合生态学的相关原理、理念,将规划科学和系统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去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关系,从中找出最佳生态位,进而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二、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1、调查生态要素
该工作主要是通过实地取证、测试与遥感技术应用等方法调查规划区域内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等方面的资料,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潜力与制约提供基础,便于以后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有着重要的意义,将会指导城市规划方向的发展。因为,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某种事物的可量度参数的统称,通过采用系统工程中的德尔斐专家咨询法等,在参考和借鉴传统指标的同时,结合具体城市的生态系统特点,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的长期目标与近远期目标,同时,要使相应的年限同城市总体规划的近、远期目标相一致,这样可以将形成一个协调、同步、互补的规划体系与方目标。
3.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将整个城市划分许多为不同类型的小单元,研究其特点、结构、环境及其承载能力等情况,进而为各生态区提供管理依据。区划的方法一般采用数值聚类法等,操作过程中,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和居住适宜度等图纸进行叠加,并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综合分析与功能分区。
生态城市土地利用的布局将直接影响今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所以,在城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中都必须结合当地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的布局。同时,还要对城市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并按照城市的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义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5、进行与人口相适应的规划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分析探究,在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只有分析人口分布、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以及人口流动等基本情况,进而确定近、远期的与人口状况相适应的生态城市规划,才能科学地提出城区人口密度调整措施与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和把握生态人口规划的方向。
6、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进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出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例如对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等,并通过数学模型来定位生态城市环境的发展趋势,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状况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按功能区实行分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7、规划生态资源利用与保护
从调查分析可知,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随处可见,同时,掠夺式的开发将会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所以,生态城市规划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据具体城市社会的发展趋势与环境现状,制定出相应对大气、水、土地资源、动植物物种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措施,进而确保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8、规划生态城市的绿化带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化必须放在重要的地位,将治理污染与绿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城市中的生态区域,并根据城市的地质特征、气候、河湖等情况,科学地规划城市绿地,给城市各类绿地制定出相应的用地指标,合理安排整个城市园林绿地体系的布局形式,还要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合理布置物种结构,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进而形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三、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学原则
作为一个复杂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城市具有波动性大和依赖性大的特点,缺乏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较为完善和谐的自控机制,所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我们应用生态学的原则去探究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开发传统城市中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使得城市居民处于一个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中,同时,有利于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1、整体性原则:①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不仅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还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而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土地容量、绿化容量以及人口容量等。同时,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合理规划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布局;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也就是要强调区域性,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某一特定的区域,所以,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进程中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deas,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methods and several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modern city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city desig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城市规划设计是在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既能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能保护城市环境。对一个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地确保该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因此,对某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该城市的长期发展战略,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设计。
2城市规划理念
(1)城市的规划设计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
(2)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规划城市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和新发展的交通区位条件。
(3)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要求,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生产,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
(4)城市规划实施的重点已经从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为此,城市开发利用的同时注重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规模紧凑开发,提高土地利用强度。
(5)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近、远期发展目标,提高城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城市的规划布局
3.1城市规划布局形式
作为城市总体布局时首要考虑要点的城市规划布局形式,如城市用地采取集中布置还是分散布置、组合的形式和规模等,都直接关系到城市内各功能区的用地状况。目前,一般城市规划所采取的基本形态主要是表1所列的情况。
3.2城市内功能区布置
城市是否能最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取决于城市用地是否得到合理的功能组织,在进行城市功能区布置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便利的交通。城市用地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区位进行布置,以降低成本。
(2)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方便联系。不同类型工业的工业区联系不相同,需要使用大量劳动力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应接近生活居住区,而劳动力少、占地大的工业可以距居住区稍远。
(3)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对城市环境基本没有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城内的居民区内,而对城市环境污染比较大的企业应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另外,污染空气以及水体的工业则应布置在城市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4)应留有发展余地。因为在城市实际发展中,城市的建设发展总会存在难以预见的变化,所以在城市功能组织上需要留有余地,或者说要有足够的“弹性”。
4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4.1 规划构思
(1)“园林名城”的延续和发展。一方面,坚持将绿地系统与绿化用地作为一个首位要素纳入规划设计中;另一方面,引导绿化植被向园林化方向发展。规划时,主要通过大规模的秩序化格局和优美的绿化环境完成对这一特色的准确诠释。
(2)绿色设计——“绿核”与“绿网”。通对“绿核”与“绿网”的有机组织,在创造整体绿化印象的同时,也构筑了整个新中心区的街坊格局。
(3)新中心区形象的展现——集中、高度。充分利用环形道路,形成强烈的张力,从结构上打破原有路网的平淡格局,强调城市的公共核心、东公园和居住区的围合关系,突出城市的公共核心在城市空间中的主导地位。
4.2规划结构分析
规划区域内采取公园和商业商务中心、行政中心互为对景,以公园形成新中心区的中央绿轴。商业商务中心沿绿轴两侧布置,并与行政中心一起共同构成城市的公共核心,则环绕居住区。各分区的主要规划如下:
(1)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居住用地约占19.22%,结合交通区位优势主要发展旅游地产,同时承担部分旅游区的后勤服务和保障功能。另外,具体地块居住用地的建设控制指标应符合相应图则的要求。
(2)工业用地。整个规划工业用地约占29.25%。该新城区工业用地全部为一类工业,重点发展现代创意工业,严禁布置污染和费水工业对为工业配套的附属用房(包括办公楼和食堂),其建筑面积比例按下列标准控制:总建筑面积在1万m2以下的,生产附属用房比例不超过20%;总建筑面积在1万m2~2万m2之间的,生产附属用房比例不超过15%;总建筑面积在2万m2以上,生产附属用房比例再酌情降低。同样,具体地块工业用地的建设指标应符合相应图则的要求。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该新城区的公共设施规划布局采用集中布局形式。规划公共设施以结合某火车站的商业服务设施为主,不仅满足片区内部配套的商业服务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外来人口的商贸旅游服务,兼容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及公共停车场等设施。规划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分布于园区核心区域、某火车站周边、吉阳大道以北。保留现状核心区中南部的中学用地,发展为远期的中小学建设用地。学校建筑退让铁路300m,中学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对社会开放。
4.3绿化规划分析
(1)为了体现该新城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形成开发区独有的特色。园林绿地的建设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进行,使园林绿地在开发区发展的各个时期都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
(2)绿化建设体现系统思想,以点带线,以轴带面,与开发区整体绿化景观及周围大的绿化生态背景共筑清晰完整的绿化网络。绿地建设符合多元化要求,以生态型、娱乐参与型、观赏型及防护隔离型等多种型制相结合。注重开发区环境及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一个地绿、天蓝、水清的现代工业生态城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
(3)绿化系统布局上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点”即结合各个不同性质的用地布置不同规模大小的绿色节点空间;“线”即以南北方向的绿轴及环线为主展开道路线型绿化布局,加强城市道路引线及规划道路专用线的防护绿化建设;“面”即结合紧邻核心功能服务区集中布置了整个地块的主要绿化公园,同时与溪流水景相结合。
4.4道路交通规划分析
结合地形地貌特征,该新城区的路网结构采取自由网格状布置,连接总体规划的道路交通规划,以南北环路作为道路主骨架。道路系统分为城市主干道、区域干道、支路三级。城市主干道红线55m,两侧各20m道路绿化;区域干道红线36m,支路红线14m~20m。
在火车站前设置一个交通集散广场,占地约1.2hm2。加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在商业繁华及人流较多地段修建生态停车场,其规模和数量适中,既要满足停车需求,解决城市中车辆乱靠乱停问题,又要注意土地利用,对建成的停车场加强管理,以免作为他用。 另外,结合该城市新城区交通性道路和现状设置加油站,要求布局合理、服务半径适中,同时避开人流大的商业、居住及大体量的建筑物。
5 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对城市规划应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规划理念指导下,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地进行规划布局。
参考文献:
[1]赵岩,石磊,秦建一.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100-100.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是城市的基本细胞,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子,有些建筑更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步入21世纪后,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各种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拔地而起,争奇斗艳。 不过,很多城市的建筑,单纯从建筑设计本身来说,非常优秀。但是若将其放置在整个城市区域内,就显得非常的不协调。因此,如何协调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就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城市规划的内容及作用
城市规划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独立的原理和方法,主要从宏观出发,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线和面的问题。与建筑设计紧密相连的城市规划主要是修建性详细规划,其主要是对城市形象上的宏观把握,他强调户外空间的一体化,强调各建筑之间的排列组合,而不是孤立地看待空间中的某一个体,一般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考虑城市空间结构的整合,局部地区的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符合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将其有机的纳入到城市的整体空间当中去,而不能只考虑区域的功能和局部的结构组合的需要,无论一个单体建筑设计的多么精美,他都离不开周围环境的限制,脱离外部环境而存在的建筑是不现实的。其次,要对城市中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组合,尽量以自然的状态表现出地貌、植被、天空、水体和阳光所赋予人们的感受。第三,城市规划设计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不要让城市的新建筑与周围建筑形成太大的反差,以免给人以不和谐感。城市的发展是连续的,因此,在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时,应沿着历史变迁的轨道来进行,使人们行走在城市之间时,能够感觉到城市的变迁,感觉到城市历史的连续感。
2、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广义上指对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做的全部设计工作,这需要各方面科学技术人才的密切协作,但通常我们所考虑的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空间结构的安排,注重建筑本身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从而达到一定的和谐效果。其中,功能是进行建筑创作的主题,不过形式也在建筑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筑前期的规划、设计都不能脱离经济性这一重要指标,为了满足经济性和功能性的需求,建筑设计经常需要去冲击城市规划设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筑师能充分平衡经济性指标和规划指标之间的关系,既能让建筑体现其自身个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又能达到城市规划的要求,满足城市的文化传承需要。对于一栋建筑设计的评审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建筑设计本身进行评审,看他的设计是否符合任务要求,第二,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他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否能将自身融入到城市当中去,只有这样的建筑设计产品才是真正成功的建筑作品,自然这就要求,决策者要有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
3、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以空间的利用和环境的建设,绿化,道路,供水系统共同组成的服务为基础,构成人类现在的生存与生活空间。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要注重城市建筑群落之间的协调,而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约束。
(1)城市规划设计约束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通过场地设计影响指导建筑设计,场地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现状条件和相关法规基础之上,对场地内的各种元素(建筑,运输系统,户外活动,设施,绿化园林设施,工程系统)进行组合的活动。场地设计工作内容是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的整体安排,交通设施,绿色花园,垂直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如绿色园林设施(绿化,园林小品,现场设施等),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垂直场地和工程设施(管道项目)的详细设计。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先与业主确定的建设项目和土地,然后委托建筑师设计,建筑设计任务是基于业主条件的。设计师在进行具体设计之前,要进行完善和改进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培养项目的内容、规模、形式及其他相关问题做出更明确的规定,然后与业主协商取得共识。城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控制城市土地规划布局结构的发展方向。第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非常具体,直接影响场地设计,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出恰当详细的反应,一般包括:控制用地的性质和范围,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建筑高度的控制,对绿化覆盖率,建筑红线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规定等。
(2)进行建筑设计要考虑城市规划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城市规划通过对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指导建筑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到以下问题。首先,建筑设计的造型要有自己的风格,建筑之间简单中含有复杂,不变中含有变化,整体设计和谐。其次,要考虑到周围大环境,使建筑本身与周围建筑相呼应,包括建筑的色彩对比、虚实对比、线条处理等等。第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照顾到周围的建筑,想成空间上的一体感和时间上的连续感。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甚至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它们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在对这样的建筑进行设计时,不能只考虑到建筑本身,而应扩大自身视野,做到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尤其是一些高层建筑,在考虑其设计时,在顶部要考虑自身的简洁性,给城市的天空留一个优美的天际线。而底部裙楼则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融入,让人们感觉到在建筑之间行走既要感觉到期间的层次感,又要感觉到其连续感。总之,在进行城市建设时,一定要重视其中的协调性。
总结
城市规划设计是进行城市建筑的总纲,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应遵循城市规划设计的约束,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另外,建筑设计是落实建筑规划的抓手,只有通过建筑设计才能落实城市规划的设计思想,因此,要想建设一个和谐向上的城市发展环境,建筑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功能和个性,还要考虑到对周边环境和整个城市的影响。
参考文献
张兵. 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8.
王祖华, 蔡宏, 徐进.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 广州:华南理工出版社,2011.
许乐里.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city today, and city design and planning issues concerned by the people. In the city 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of city has also brought many problems to the city, this is contact separating city design and city planning caused b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wo differentiation and hierarch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planning and city design, and to "detailed planning" control of Chencang District of Baoji city as an example, guiding role clarity two on cit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Keywords: city planning; city design; differentiation; contac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也因此有些人认为“城市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这种说法是把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等同列为两个领域。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重视城市设计的思想正日益深人人心,这对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夸大城市设计的独立性,破坏了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完善,从而使城市设计失去根基,最终也使得城市设计犹如镜中花水中月,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1]。本文以《宝鸡市陈仓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明晰了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其发挥的作用。
2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认知
2.1城市规划的认知
城市规划脱胎于建筑学,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地当作一门技术学科来看,但现代城市规划是为了应对工业革命以来城市所面临的危机,为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而发展起来的[2]。工业革命后,人口在急剧的增长,城市在迅速的发展,建筑被大量的建造,相应产生了一些城市问题:人口的拥挤、居住环境的恶劣、建筑的杂乱无序建造、污染严重等。让人们再度意识到城市是他们生活的基本环境,城市的环境应该是有序的、无污染的、较为宽松的、舒适美好的居住环境。人们需要有一种手段对城市的物质空间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人们创造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应运而生。
2.2城市设计的认知
城市设计兴盛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是针对二三十年代的现代建筑运动影响下的物质空间决定论、城市规划的主流思想—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影响下的秩序性、城市区域特色缺失等,力求从审美、社会文化的角度加以批判[3]。
3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分异与统一
要想深刻的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就应该了解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与联系,明确其层次关系,方能良好的运用规划与设计来正确指导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3.1规划范围的分异
在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实践上,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虽然都处理城市空间问题,但是,两个领域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能差异非常大。
城市规划所处理的空间范围较城市设计为大。城市计划工作的空间尺度,不仅超越城市中的分区,还涉及整个城市的整体构成、城市与周边其他都市乡村的关连。城市计划工作经常需要考虑都市在更大范围中的定位,此处所指更大范围,可以指涉都市群、“区域”(以区域计划专业角度所认定的区域)、省、邦、国家,甚至国际政经网络,而这些往往是都市设计较少着墨的问题。
当代城市设计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城市的一部份”。非常常见的情形则是,城市设计工作被镶嵌在更大范围、更长期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当城市计划将城市区域中的各种主要机能区域(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自然或历史保存区等等)予以选址之后,城市设计专业便得以接手城市规划未能更为详细处理的工作,即在各个特定区块之中,建立其空间组织与其所属建筑量体的整体形构。
3.2空间塑造层面的分异
《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中“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对城市设计的解释是:“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于是很多人接受了“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
3.3设计偏重点的分异
城市规划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协调各种活动提供空间结构。从平面布局上入手,为城市设计所设计到的细节部分构造一个框架;而城市设计在三维空间的塑造与安排的同时,又可反馈回来对城市规划的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反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脱节,其交叉的部分必不能取得统一,出现设计和规划之间改动很大的现象,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浪费。因此,成功的城市设计必须先明确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关系。
3.4二者的统一契合
应该说,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都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虽然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设计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投映在土地和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4]。
在整个城市规划体系之中,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对城市进行设计。其目的是为了彰显出城市个性,突出城市性格,来达到人文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统一,完成城市规划的任务。
4案例分析—宝鸡市陈仓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1陈仓区概况
陈仓区为宝鸡市中心城市的东部组团,是宝鸡市的东门户。作为城市重要的物流中心以及生态工业示范区,将是未来宝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陈仓物流园与科技园和其他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城市战略地位必将不断增加,城市发展急待在有效控制下理性进行。
陈仓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共1243.08公顷,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公用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指标偏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及规模都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城市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也都存在较大的压力,交通系统有待改善。不过,通过开发强度分区建模分析,规划区范围内的除了老城和新城西侧开发强度稍高,其它地区的开发强度普遍较低,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会带来太大压力。下文着重以老城区的规划控制与城市设计来阐述规划与设计的关系。
4.2规划内容
规划将老城区管理单元编号为CC04。规划强度区划将CC04管理单元列为强度三区,其中居住用地基准容积率为1.8,商业金融用地基准容积率为2.5,办公用地基准容积率为2.0,公共设施用地基准容积率为1.2,工业用地基准容积率为1.3。(如表1)
控规对管理单元进行总量控制。管理单元法定文件控制内容主要为五线与公共设施控制,具体内容为:确定了老城区为城市主中心的战略地位,兼顾商贸购物、行政办公和生活居住功能;对管理单元内的五线设施个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不同等级的控制,确保区内在总量上的平衡(见图1)。
指导文件控制内容主要为用地控制和设计引导(见图2),具体内容为:对管理单元内的建筑高度、后退红线,环境设计和建筑物布局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和引导,对城市色彩和风貌给出了建议。城市设计应在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下进行合理的空间设计,指导城市合理建设。
表1 管理单元基准容积率
图1 控规导则法定文件
图2 控规导则指导文件
4.3城市设计内容
根据控规控制内容和指导内容,在规划城市设计层面对老城区空间进行了详细设计(见图3)。规划以“环状”片区从老城中心城区向分区,形成“四核,三轴,四片区”的功能结构,根据规划内容完成了城市空间布局(见图4)。其中“四核”为老城中心、民俗文化中心、虢镇中心广场、关中文化广场。“三轴”为东西向陈仓大道轴、南北向北大街轴、南北给向权家巷轴。“四片区”从内向外依次是:中心民俗特色商业片区、关中传统院落居住片区、“绿环”片区、周边现代居住片区。
图3 老城区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图4 空间结构规划图
区内道路系统承接规划内容,以高密度方格网道路与环路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了规划对于红线的控制,并明确了各级道路断面;规划采用“绿核、绿廊、绿斑”相结合的方式对区内绿地系统进行了布置,落实了规划对绿线的控制;对于各类公共设施,城市设计以合理的服务半径进行服务点的配置,落实规划内容的公共设施控制内容。
城市设计对于规划内容在空间上进行了落实,并结合陈仓区的文化特色和老城区在陈仓区的战略定位,彰显出了一定的空间特色,在三维空间层面对城市进行了详细设计,在规划过程中,因为城市设计的反馈,又进一步的完善了规划控制内容,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互为依据,达到和谐统一。
5结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设计的骨骼,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血液。城市规划指导城市设计的展开,城市设计在空间上将城市规划的内容进行落实呈现,二者相互依存,共同为城市发展与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完成规划内容。所以,为了防止城市设计成为镜花水月,不能将其脱离出城市规划体系,须将城市设计融入到其中,城市规划指导城市设计内容,城市设计明确城市规划内容,并在空间上进行落实。
参考文献
[1]宋雅春.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历史文化三位一体[J].大众文艺,2011(24).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原则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概念 ,旨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该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总体原则:1) 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2) 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3) 居民的生活标准;4) 文化历史的保护;5) 将自然融入城市。
2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
根据上述五条总体原则 ,结合实际提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七条具体原则。
2. 1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我国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农业大国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决定大量农业人口会进入城市 ,如不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势必造成城市超负荷运行。确定城市人口容量时 ,既要考虑人口规模的合理性 ,又要满足未来人口增长的可能性。合理性与可能性的交叉点即是最佳人口规模。
2. 2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土地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内容 ,它兼具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两重属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30 % ,合理使用和节约土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研究城市各地块的最佳利用功能 ,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其他用地 ,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支撑。
2. 3 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进行以中心城市为基础的城镇布局 ,确定区域内各城镇的规模、等级、地位、作用和职能分工 ,以中心城市繁荣发展 ,辐射带动区域内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发展 ,促进区域发展生态平衡。
2. 4实施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生态城市要求城市主导产业应当是代表现代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形成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也就是生态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尖锐矛盾。
2. 5将自然融入城市
“绿色城市”、“山水城市”不等同生态城市 ,但生态城市一定是“绿色城市”、“山水城市”。因为自然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层次 ,自然山水与绿色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有生机的要素。
2. 6发展生态住宅小区
生态城市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是生态城市的最基本内容 ,它用生态学原理去协调小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 ,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
2. 7建立以法规为核心的生态城市管理系统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社会管理工程 ,法规要素在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生态城市管理系统应重点突出立法、守法和司法三个方面的管理。
3生态城市的设计要求
3. 1 城市空间结构设计及其要求
城市空间结构设计要结合本区域自然山水特点 ,把自然山水资源作为构架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要素 ,打造“山水城市”、“绿色城市”。它要求:1) 建构现代山水城市空间的基本构架。现代山水城市一般可采用组团式布局来处理城市内部的空间关系 ,在各组团间以森林、湖泊、河流、山林等生态隔离带相隔。2)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利用市域的自然绿化 ,使城市各类绿地和远郊山、水、林、田、路的绿化结合成一个整体。3) 理顺城市水网体系。充分利用水系的自然格局 ,保护好水网地带植被 ,并营造一定的水景 ,形成水网与绿网交融、水景与山景相映的城市景观格局。4) 营造城市的人文意境。
3. 2城市典型要素的生态设计及其要求
城市由各类桥梁、街道、住宅小区、广场、滨水区等组成 ,它们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典型要素 ,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 ,也必须考虑其生态环境效应。例如:处理好建筑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的协调性;街道设计应协调人、车交通关系 ,贯彻步行优先原则 ,实行人车分流;城市广场设计应塑造广场主题与个性 ,其绿地、花草树木应与当地特定生态条件及景观生态特点(如市花、市树) 相吻合;滨水区设计应贯彻岸线资源共享原则 ,应预留必要的景观视觉走廊;历史地段设计应强调保护性 ,处理好新旧建筑关系等等。
3. 3城市生态防护圈设计及其要求
包括:森林、湿地等特殊资源保护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设计;生态公益林设计;沿河沿路的生态绿化带设计;路网生态防护林带设计;居住区绿色主题公园设计等。目的是营造城市的生态绿肺、生态脉络、生态走廊和生态保护圈。要求实现各生态防护设施的有机配合 ,相互协调 ,发挥整体效应。
3. 4城市交通设计及其要求
必须把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交通对象与交通环境组成一个生态型复合交通系统。其设计要求是:资源高效;能源清洁;秩序良好;健康安全;行为文明;景观美化。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 ,分别节省土地资源94 % ,建筑材料80 % ,投资80 % ,减少空气污染90 %。应大力采用公共交通 ,重点推广地下轨道交通 ,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城市中心区使用。城市道路设计应避免穿越生态脆弱区;道路应采用生态化的“绿色道路”(如用带孔隙的地砖铺地 、孔隙内种植绿草 、增加地面透水性、 降低地表径流) ;城市道路照明灯光要柔和;交通车辆采用环保车等。
3. 5城市景观设计及其要求
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 ,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原则。城市景观设计应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科技、现念、现代生活于一体 ,塑造现代文明。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 ,它们是城市图像的骨架 ,应使它们有机结合 ,相互协调 ,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城市的空间天际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 ,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 ,一定要做好主要街道景观设计;在重点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 ,适当进行低层的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等岸边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
3. 6城市生态建筑设计及其要求
建筑是城市最基本元素。要求推广各种节水、节能建筑技术;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使用无污染材料;充分利用阳光等可再生能源;采用密封性能好的建筑材料;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建筑用水要循环利用;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使用节能电器;广泛设置屋顶、墙面等立体植被。
3. 7其他设计及其要求
3. 7. 1城市水循环系统设计及其要求
设计良性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市区设计要完善雨污管网 ,路面采用不含锌的材料 ,下水道口采取隔油措施 ,设计足够的污水处理厂等。郊区设计则要保护农田灌溉用水 ,控制农业污染源、禽畜牧场污染 ,通过河口湿地等进行水的自然净化 ,保护饮用水源 ,设置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等。
3. 7. 2 城市能源结构设计及其要求
设计节能的城市能源结构。如大力采用清洁能源 ,推广永续能源和再生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 ,降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耗比例。
3. 7. 3物质再生体系设计及其要求
要根据循环经济原理 ,把垃圾废料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尽量减少消耗性材料的使用 ,引导城市发展走向“封闭物质循环系统”。
4 结束语
对于生态城市、人居环境、紧凑城市等课题的研究,我国已积累了一些理论成果,但如何将理论落实到空间,以期对物质空间规划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一直是城市规划和设计部门不断探索的方向。笔者通过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研究,有重点地在城区发展空间、形态、结构和构成方面进行生态城市理念的落实,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在同行和业界中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一、阐述城市景观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城市景观主要是指城市内的各种人为构造,包括广场、街道、建筑物、绿化等,这些都是由人为建设的,为了服务人类,人们生活在城市中,可以有欢笑,可以有哭泣,可以有嫉妒,可以有交流,城市景观泛指了这一切。城市景观的建设可以有效反映出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城市建设者将自己的情感附加到城市景观中,更多地是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态,为了满足人类的心理需求,被铭刻在某一个地方,深入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二、阐述城市规划的概念
(1)城市规划必须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的制定,是对该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要对城市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对城市景观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必须要做好规划因素的综合考虑,要在一定期限内能够实现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必须要符合国家各项发展政策,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然后根据向其目标进行努力。
(2)城市规划的目标不是随便制定的,要能对当地的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的再造,使人和自然环境同步发展。通常城市规划目标也会考虑到城市地区的传统文化,要时刻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合理行和人文主义,要制定长远发展目标,能够快速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的提升和环境保护。
(3)当前城市规划主要有三个大体方向,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科学合理。第二,要尽量打造城市特色,可以以城市传统文化为主,挖掘城市规划的内涵。第三,必须要遵守自然法则,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城市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当前构建城市景观设计的要素主要分为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1、路
在城市景观要素中最为基本的就是路,城市景观规划必须要先将路规划出,每座建筑物需要几个出口,每条街道的走向分布和交错,这都是构成了城市的交通网,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在设计图纸中要标明路的起点和终点,这样才便于施工。
2、区
当前我国城市基本都是由区进行划分的,而且每个区都应该有明显的特征,这就需要城市景观来体现出来,比如商业区、居住区、教学区等,这些都必须要经过科学的规划,对于一些繁华地带,也有可能各个区交错在一起。
3、边缘
在城市规划中,区与区之间基本都是由边缘地带进行划分的,也有个别老城区没有注重边缘的划分,但是在新城规划过程中边缘划分十分明显,可以是一条河流、可以是一条绿化带、也可以是广场,这些都可能是边缘划分的标志。
4、标志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标志性景观,这些标志景观大小不一,但是都代表着城市的特色,可以是电视塔、摩天楼等,可以在远处看到,也可以在近处看到,但是却是城市色彩的最好体现,一个好的景观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重要因素。
5、中心点
在城市景观设计时,一座城市肯定会规划出中心点,这有可能是整个城市的中心区域,也有可能是人们活动的中心。城市中心点主要是依靠墙体、建筑、灯光、绿化等景观组成的,在城市规划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中心点图像。
综上所述,城市景观设计要素主要包括这些,这些要素结合到一起就构成了城市的特色,鲜明的景观可以快速激发人们对城市的幻想,也可以大大改善城市的居住舒适度。
四、城市景观设计
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城市各个区的功能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中心区、广场区等,这些都与城市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通常城市的中心都是商业、文化、行政区域,是整个城市地理位置最佳的区域,这主要是由于人们潜在意识决定的,为了方便人们的工作及办公、生活需求。在对城市中心区域的景观进行设计时,必须要结合城市文化,要分析人类景观需求,要注重景观特色化建设,要通过中心区域的景观反映出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
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当前城市规划对于市民广场景观设计格外重视,市民广场功能也在不断增加,可以用于停车、居民集合、娱乐、购物等,这些都是为了突显市民广场的繁华,那么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突显城市娱乐色彩、购物色彩,这已经成为当今城市规划的重点。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雕塑小品,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此外,对于市民广场的建设规划也是有一定讲究的,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精算比例,通过景观设计使市民广场与周围环境更为和谐。
五、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问题
我国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起步较晚,缺乏设计经验,虽然也建造了一些大型城市景观,但是在景观功能设计方面缺乏实用性,没有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有些过于盲目。而且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与城市文化传承相结合,要正视历史文化,同时还要融入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理念,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而且也要融入中国特色,要体现城市特色和民族文化,要通过城市景观设计反映出城市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洋,戚贵宝.试论生态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现代装饰(理论).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