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5 15:33: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尖子生培养措施与方法

篇(1)

今年刚开学,学校安排我接任七年级(3)班的班主任工作,由于年轻人的激情,我很荣幸地接受了这一教学任务的安排。但当我走进教室,面对这些满怀憧憬、满怀希望、渴望知识、追求新奇的七年级新生,我不知从何做起。可我深深地感悟到: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来教育这些学生首先认识自己,使他们能够在三年的初中学习时间里,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为他们搭建一个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平台,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班的具体情况: 本班共有42名学生,其中男生14人,女生28人。他们来自于本乡的2所村小和周边小学。入学成绩是参差不齐,尤其是英语学科,其中后进生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如今一同升入新的学校,就需要班主任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既要尊重他们,又要关爱他们来开展工作。为他们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使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一、具体工作内容及措施

1、意志品质教育:首先从小事做起,让学生从小事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开学当初要求每人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并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只要坚持就是胜利,并在期中期末进行总结。

2、坚持“个人影响集体,集体带动个人”的共识,使每个同学认识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对班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维护集体的利益,决不给集体抹黑。充分利用好每一次班会课,提出班级的总体奋斗目标,以班训为指针,使同学们振奋精神,共同为班级的未来努力奋斗,形成“我以班级为荣,班级以我为骄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抓好入学第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演讲比赛、艺术节等活动。表扬积极报项、上场的同学,最重要的是提倡这种“为班级争光,奋力拼博”的精神。

3、充分利用班会、自习课的时间,结合国内外的重大时事进行世界观教育,如结合所学的历史、思想品德知识内容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还充分利用班会及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英模事迹、伟人传记等,使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形成一定的“坐标、天平”,随时都起着价值判断的作用,以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向、态度和方式,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采取十分钟演讲、小型辩论会、学习评论员文章、专题小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

4、抓好培优补差工作:鼓励尖子生超前学,配合其他代课教师多点拨这类学生。并要求他们定期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体会,采取“一帮一”的活动方式,带动全班共同进步;指导学习困难生,多与之谈话,研究学习方法,克服懒惰习惯,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充分利用班会讲解自信心的建立与实现,并结合身边的事例现身说法,使学生明白:自信是成功的首要条件,但自信的基础是自己要有一定的实力,而实力要靠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鼓励他们勇敢地树立自信心,尽快缩短与尖子生的距离。最终,使班级在学习上形成整体优势。

5、应试心理教育: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讲解心理调整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心理调试,如:遇到挫折时要冷静分析,从主客观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使学生学会化压力为动力,体会“自古英雄多磨难”的内涵;教会学生掌握辨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邀请不同学科的老师与大家交流,可根据不同学科,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二、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1、常敲安全教育的警钟。利用力所能及的时间与活动,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从班级、学校、家庭用电、用火以及过马路行走和靠近黄河岸边等隐患方面进行教育。

2、针对班级男生,加强禁止吸烟教育。让相关教师从生理、心理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耐心的疏导。对痴迷上网的学生,在班上多开展一些与他们紧密相关的活动,把他们的不良嗜好引导过来。

篇(2)

1 前言

体育中考自出台以来,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得益广大体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的支持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肯定。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学生素质的提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笔者所在的昆明地区曾取消了体育中考加试,由此引发探究。

2 研究方法和对象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延续中考体育制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我国体育中考的现状

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1992年国家教委实行部分试点。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体育考试,体育作为中考必考科目正式确定下来。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年秋全国中学阶段各年级全部启用新课程,体育中考随之而生。

3.2延续体育中考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3.2.1“减负”与体育中考的关系

南京政府教育督导室对鼓楼区19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减负后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问卷调查。

问题l:减负后家长要求你业余时间干什么?排前5位的依次是:看书、读报占73%,看电视占12%,不作要求的占7%,而进行身体锻炼的仅为15%。

问题2:减负后,你希望在业余时间做什么?排前5位的依次是:看书57%,看电视17%,玩占20%,参加体育运动为16%。

据此调查,减负后真正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并不多,最多的还是学习,可见减负未必真把学生从作业堆里放出来。深究其因根本还是应试教育的束缚,而体育中考的实施,势必将学生引导到更多的体育运动中去。

3.2.2素质教育提升与体育中考的关系

1980年辽宁省体质调查结果表明,锦州市中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指标分别为第七名和第十一名,学生近视高达70%。从1981年开始,锦州市实行体育中考制度,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提高。1991年,学生体质监测统计结果表明13―18岁中学生的各项指标高于辽宁省平均值。1992年锦州市重点高中招生统计,统招生按总分773.2―722录取了110名,他们文化课成绩最低为622分,而未能进入统招线的学生文化分最高为620分,总分最高为720分。故没有一名尖子生因体育成绩差而未能进入重点高中。该市12年的经验证明,体育锻炼并没有影响尖子生的升学率。事实证明延续体育中考制度,将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2.3体育中考带来的效应

首先是家庭效应。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体育中考必然引起家长的极大关注。此外从国家全民健身战略和学校终身体育教育的角度看,学生一旦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将终身受益。

其次是学校效应。体育中考使学校领导观念转变,重视并加强体育工作。从而体育教学时间得到充分保证,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此外,体育教师的地位也得到认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给体育教师带来一个春天!

最后学生效应。学生改变了以往上体育课不正确的观念,积极参加锻炼。体育中考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习活力,丰富了文化生活,促进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综合提高,保证其身心协调发展,成为减负的重要途径之一。

3.2.4新课标的实施与体育中考关系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同时《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时的通知》规定中学《体育与健康》占课时比例,保证7~9年级每周3个课时的体育课。综上所述,新课标提高了学生主体性,激发了兴趣,增加了锻炼时间,对学生评价更加科学了,结果不言而喻。在新课标环境下,体育中考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途径。

3.2.5取消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对学生的影响。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方式,推行体育中考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起促进作用。如果取消,对体育特长生打击更大,因为体育是他们的优势项目,体育考试加分能提高中考综合成绩;而对大多数来说,既费时费精力又不能提高中考成绩的体育锻炼谁都不愿参加,班主任和家长更不会支持,都想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文化课上,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取消势必影响体育锻炼的热情、学生体质的增强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其次对体育教师的影响。体育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考试,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体育的重视,最终促进青少年体质和综合素质提升。而学生不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体育教学便无法开展,这对体育教师无疑是个打击,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势必降低。

然后对国民体质的影响。当前,全民健身计划已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各省市都建有各类体育协会,近1/3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民群众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好转。但学生一旦降低锻炼热情,失去了体育兴趣,身体素质必然下降,从而影响整个国民体质的提高。身体素质的提高不是朝夕能实现的,要靠长期的锻炼才能达到。因此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特别是对中学生培养自觉锻炼意识,把终身锻炼理念引入课堂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接下来对体育院校的影响。取消体育中考,直接关系到体校生源。体校招生一般均以体育测试和文化考试的综合成绩作为录取条件,如果平时不参加体育锻炼,体育考试成绩肯定上不去,考生的体质也差,造成生源不齐,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造成冲击,各类体育活动和赛事将大打折扣。

最后对体育教师及体育生的就业影响。取消体育加试,学生的体育积极性下降,体育课已不重要,显然导致体育师资过剩,其就业难度增加。同样,体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趋严峻。

4 建议

4.1制定合理的考试项目

如昆明必考项立定跳远存在身高因素的影响。考试分值安排不合理,太重结果分,不重过程分,由于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考试成绩好,但上课懒散,而有些学生上课训练很认真刻苦,成绩却上不去。国家教委和地方教育主管应尽快制定体育考试的合理方案或意见。如考试项目体现个体差异性,不受先天因素影响;增加选考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有更多选择;设过程分,过程与结果并重等。

4.2严肃考试纪律

严肃考风考计,增大监督力度,作好监督工作,杜绝弄虚作假、。

4.3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

针对学生运动损伤增多,差生身体素质上不去的现象,加强体育考试的科学研究和宣传,对学生运动恢复进行安全教育,为体育考试的实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 结论

新课改下,体育中考显示出科学性和时代性。中考体育制度的实行不仅是学校体育深化发展的途径,更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辉.中考体育改革的反思[J].中国学校体育.2004.2.

篇(3)

在初三语文舞台上,为了不让学生们输在这关键的一年,为了给家长们一个满意的成绩,为了让自己的良心得到安慰,我将改进教法,勤奋工作,为同学们成才和升学提供帮助。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对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

我刚接触这个班,对学生的思想不太了解,总体来说本班学生思想不太活跃,不能向老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男生大部分基础太差,字写得不好,课文读得磕磕绊绊,学习态度不端正。女生比较好,但缺少尖子生,导致班级优秀率不高。面对当前严峻的中考形势,要想在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难度很大。

二、对语文教材的初步分析

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整合能力。教学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

三、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定位

(一)思品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三)能力目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词,强化对文言诗词的积累,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为中考打下良好基础。

四、在语文教学中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一)认真学习导学案,转变教学观念。导学案与以往教学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做到提前预习,课堂展示,限时训练,堂堂清,日日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做到教学五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间,恰当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体,对全套教材进行宏观把握,理出知识能力训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认真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

(三)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自行设计写作和口语交际,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中考新题型,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报纸杂志网络上精选精彩的时文和美文,掌握分析文章的阅读技巧,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六)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七)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为了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在每单元的后面都添加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板块。这样就能使语文的学习始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知识的生搬硬套,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就整合在了一起。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标准、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是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八)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设计了比较完整的助学系统,促进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材选的课文体裁、风格多样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

浙江师范大学大学体育课程健美操初级班2个女生班(分别为36人和35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综合分析。1.2.2非实验设计由于教学班级的限制,不能采用随机和匹配等方法去选择和分配被试,不能主动操纵自变量,不能有效控制无关变量,因此,本研究采用非实验设计研究的固定组比较设计,采用观察、问卷调查、作业与记录分析等方法分析学生的行为态度与成绩。本研究在2011-2012年度对浙江师范大学大学体育课程健美操初级班2个女生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非实验设计教学实践。其中,实验组学生36人,控制组学生35人,实验组7人有健美操学习经历,控制组11人有健美操学习经历。实验组采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外体育纳入课程学习评价范畴,按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实施教学,并进行相应的学习评价。考虑教学对象都为初学者,以低年级学生为主,结合本学期的体质测试任务要求,确定具体评价方案。实验组:专项技能(成套动作)占40%,体质测试(50m、800m)占20%,课外学习占20%,理论占10%,平时表现占10%。将课外体育锻炼、比赛表演、资源利用等课外体育学习与活动作为课外学习评价内容,并采用自评、互评与系统记录等辅助评价形式。控制组:专项技能(成套动作)占50%,体质测试(50m、800m)占20%,理论占20%,平时表现占10%。1.2.3问卷调查法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对实验组学生36人(一年级26人、二年级10人),控制组学生35人(一年级27人、二年级8人,1人特殊情况未参加问卷调查)进行了主观态度问卷调查。1.2.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和学生成绩进行数据整理,并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下学习评价系统构建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按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进行分类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4]。对学生的课外体育进行引导与管理,并将课外体育纳入课程学习评价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特征。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施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协调统一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基层单位及广大学生的协同配合,才能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学校体育长期以来以课堂授课的形式为主,受传统观念,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体育课甚至可有可无,课外体育锻炼更是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因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外体育,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从课程学习评价方面进行改革探索。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与校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体育设施与场地器材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体育俱乐部与学生社团的发展,使大学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条件日益成熟。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也为实现课堂内外的连接提供了契机,校园网络环境为非面对面教学与管理提供了保障,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平台,不仅实现教学资源的系统化建设,而且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服务于学生的课余体育学习与锻炼。将学生选课、学分管理及学习成绩评定等教务管理系统功能,与校园一卡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系统,以及专门的健身服务平台(包括课外学习与锻炼的监控与管理、同伴与教练的预约、健身方案的制定等功能)、体育俱乐部、课程QQ群等功能建设融为一体,发挥教务管理部门、场馆中心、体育运动委员会、俱乐部、学生社团等各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构建具有长效机制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学习评价系统,将学习评价系统融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中,对学习行为实现引导激励、诊断鉴别、反馈调节等功能,真正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2.2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下学习评价改革实践效果分析

2.2.1学生对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接受程度调查显示:无论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是明确的。实验组一半的同学认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施效果好或非常好,有1/3的同学对体育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持满意及以上态度。可以说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能被大多数同学接受,实施效果也被多数同学认可,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效果及教学管理还需进一步提高与完善。2.2.2学生对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的接受程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学生对学习评价的接受程度也关系到学习评价的执行效果。从两个班级对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的态度来看,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满意度较高,说明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具有积极意义。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得到不断改善,总体认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2.2.3学生对课外体育评价内容的选择从赞成课外体育作为大学体育学习评价内容的比例来看,课外体育作为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基本得到认可。学生对课外体育评价内容的按选择多少依次排序是(见表7):体育锻炼、比赛表演、知识学习、社团活动、体育欣赏(与社团活动相同)、资源利用、运动训练。可见,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价值具有较深刻的认识。2.2.4学生对学习评价采用互评方式的态度评价方法的选择是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对健美操成套动作评价和学习态度评价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结合教师评价计算最后得分。学生对运动技能与学习态度两方面采用互评,以及互评指标与评价具体方法上的态度,明确表示反对的极少,但表示赞成及以上的人数都未过半(见表8、9、10、11)。可见,互评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互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一般,互评方式产生的其它隐性学习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2.2.5学生成绩比较分析学生的课程综合评价中专项技能考核内容为成套健身健美操动作,实验组中值为86.5,平均分86.3;控制组中值为85,平均分84.9。另外,体质测试内容为50m、800m,实验组中值为73.8,平均分75.5;控制组中值为72.5,平均分73.5。从专项技能考核与体质测试的平均分与中值的比较来看,实验组较好。但由于非实验设计的局限性,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对学生成绩的直接效果还需进一步实践探索。

2.3“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下学习评价改革思考

2.3.1强化学习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大学体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能否科学地教育引导学生将体育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是大学体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目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中明确指出“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要提高课外体育学习与体育参与的效果,学生需要获得教师及外界的引导、激励和帮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地管理与监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循序渐进地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与管理中,同样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仅倡导“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教学形式,而且注重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学习、自觉参与课余锻炼。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是简单增加学生课余锻炼的任务,而是强调建立课堂与课外学习的紧密联系,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模式,最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2.3.2拓展学习评价的时间与空间学习评价应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要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将课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拓展到课外,还要把课外学习纳入学习评价中。体育俱乐部活动、课余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相关技能与资格认证、体育社团活动等都可作为学习评价的内容,将丰富多样的课余体育内容纳入学习评价中,确定适宜、可行的课外学习评价内容与比重,使学习评价范畴延伸到课外。将体育运动委员会、俱乐部、学生社团、体育单项协会等各类校内、外组织也纳入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中,加强各部门的联系与配合,使其在学习评价中也发挥作用,促进学习评价主体与内容的多元化。2.3.3以信息化带动评价过程的智能化建设当前,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学习评价的关键是如何客观、准确、便捷、有效地对课外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外的健身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等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对课外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成为可能。具备选课、学分管理及学习成绩评定等功能的教务管理系统,以及网络教学与服务平台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环境,特别是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系统,以及专门健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仅服务于学生的体育学习与锻炼,而且使体育学习与课外体育参与也能得到很好的管理与帮助,使有限的课程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校园网络与信息技术平台,还能服务于课程管理和课程学习评价,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驱动使管理工作日趋智能化,使记录与统计工作便捷、准确,形成多部门的联合协调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以信息化管理促进学习评价过程的智能化,为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下学习评价改革发展提供了动力。2.3.4权衡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针对性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中,考虑学习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同时,还要兼顾评价内容与指标的侧重点和针对性。既要将体能、技能、认知、态度、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全面纳入学习评价体系,又要考虑课内与课外,不同年级、不同教学阶段,学习评价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任务、内容不同,学习评价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课堂学习评价关注教授内容取得的直接成效与学习反馈,课外学习评价关注自主行为与态度。课内、外学习任务与内容繁多,体育活动参与的形式也灵活多样,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既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融合统一,又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任务内容与培养目标各有侧重。在制定学习评价方案时,针对不同年级或不同能力层次学生,学习评价内容也应有所差异。低年级以掌握好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技能为主;高年级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为主,提供更多的主动空间,自由选择项目和课堂,逐渐过渡到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同教学阶段教学任务与学习目标不同,学习评价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初始阶段一般以体能素质、技能基础和学习态度为主;基本阶段以掌握技能的优缺点和学习态度为主,进行全面评价;结束部分以技能掌握与素质提高情况为主,兼顾其它。2.3.5考量学习评价形式与方法的适宜性学习评价需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进行客观的衡量和科学判定需要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当然,影响成绩的因素有一定的复杂性,有些是无法通过测量获得的。科学的学习评价不仅包括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定量描述(测量),还应当包括定性的描述(非测量)。难以做到精确评价时,模糊评价也是适宜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内容与指标的特点,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差异化评价相结合,从而提高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使其有利于实际操作,有利于促进学习,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将自评、互评等形式引入学生学习评价中,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为辅。通过自评与互评,实现角色的转换,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情况。另外,还需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发展需求,既要有相对统一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程度,不仅给弱势学生提供动力与关怀,还要为体育尖子生发展特长创造条件,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

篇(5)

伴着收获的喜悦,又是一年重新开始的时候,我将面对的是又一批面容稚嫩的孩子,我也清楚的知道他们在两年或三年之后会更成熟,我也清楚自己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只是一段回忆。但是这毕竟是一段的开始,从学校、家长、老师或者是社会的任何一个人都希望他们能健康的成长,正常的发展,不断的超越自我,达到他们理想的境界。我们作为他们初入高中的思想和行为的启发和领导者,肩负的职责和任务何其艰巨!

思考良久,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条件,我初步制定出高一(11)班的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对于高一(11)班的学生,我准备本着以下四个原则来执行我的一切计划和任务:

尊重;信任;共情;关注;

记得苏联的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尊重和信任。他认为尽量多的要求每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每一个人。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儿童的人格,相信他们的力量,善于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深厚的感情来对待和教育他们,要相信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我们也明白,你如果不负责任的去埋怨或者是批评或者是惩罚一个学生,就是对他人格的极度不尊重和不信任,那样的结果是换来学生对你的不尊重和不理解,结果是班主任工作的极难开展。我们也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用人不疑问,疑人不用。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所谓共情是指要和学生的感觉保持相通,即样经常换位思考,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就讲过教育要成功重要的有两条:一尊重二换位。只有我们经常的换位思考,我们才能明白学生在想什么,他想的对不对,他的做法是否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征。我们很多老师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行为,来判断是对还是错,其实这样的出发点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对孩子不公平,对老师也不公平:这样违背了人类发展的正常顺序。我记得前几天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小男孩躺在妈妈怀里撒娇,就问他妈妈这个孩子多大了,结果得知他已经8岁了!我很惊讶,自己记得自己8岁的时候已经上幼儿园了,而且蒙老师的信任还做了班长,负责班级的门上的钥匙的保管!自己当时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但是现在再看小孩子,他说自己已经8岁了,在我的眼里还是那么的小,那么的可爱!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可能他的内心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了!所以我们班主任用情要深,还要准!

所谓关注,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功,同时一个好的班级或一个好的班主任一定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负责,要负责记录下孩子的成长中的每一次激动和成功的喜悦!和孩子一起分享!

二.奋斗目标:

对于高一(11)班的奋斗目标,我还是很认同我以前的观念,就是要达到一个标准的中学生的形象,需要做到八有:有人格,有胸怀,有教养,有能力;有计划,有规律,有效率,有成绩。前面的四有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后面的四有是教给他们如何学习。

1、有人格是做人的最起码的标准;

2、有胸怀会使我们的班级集体变得融洽,同学们之间会亲如一家;

3、有教养,注意,教养并不是一个特别贬义的词,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红灯的时候照样横穿马路,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他会回答:因为没有警察!好像他遵守交通规则是为警察遵守的。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经常看到学生在检查中写到:我对不起老师的教育之情,对不起家长的抚育之恩------好像他们整天的学习是在为老师学,为家长学,可惜的是我们有许多教师看到学生以上的检查,可能就以为学生真的已经悔改了!像这样的学生和老师都属于没有教养的范围!

4、那么什么是有能力呢?有的学生每次考试分数很高,但是到宿舍里面衣服不会整理,袜子洗不干净,被子不会叠,不会唱歌,不会吟诗,不会书法,不会组织,不会演讲,不懂幽默┉┉这样的学生我觉得就是没有能力,无怪乎很多高考的高分者到大学里是那么的失落,因为他们的高分低能被暴露的一览无余;

5、有计划:很多学生是得过且过型,他们整天忙忙碌碌,或者无所事事,这些都是没有计划的表现,有的学生不服气,说我有计划,比如明年我要考上大学,我说那是理想,愿望,或者是你的计划太空洞,可操作性不强。所以我规定,每月的1号是全班同学制定计划日,每个人都要制定出操作可行的计划,班长和学习委员以及班主任检查。另外,每周甚至每天都要制定一个计划;一旦有了计划,那么慢慢的就会有规律起来。6、有规律:生活有规律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学习有规律有利于成绩的稳步提高,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晾网,有那么多的学生不是不聪明,是由于做事没有规律而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从而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7、有效率:经常看到有的学生整天忙碌,埋头苦读,就是不出成绩,原因就在于没有提高效率。

三.具体措施:

(一)思想行为教育方面:

1、制定班规,班训以及班级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全班设置大约30个岗位,包括班干部在内共需要大约60名学生的参与,这样就作到了人人有事做,真正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庭一样来看待,让有些调皮的学生有事可做,也可以分散他们的一些其他方面的注意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逐步走向自主管理,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可谓一箭三雕。

2、实施班级常规:

为了对一些学生起到约束作用,也为了给自主管理设置一个良好的后盾,我特意制定了非常详细的班级一日、一周及一月常规,使事情具体化、详细化,操作起来更加容易,班干部容易管理,学生的情况容易量化,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打下基础。

3、发挥黑板报的作用:

黑板报是班级的一块主要的阵地,要充分利用这一现成的武器!所以我打算每隔

一周就出一期黑板报,内容密切联系班级现状以及学校的安排,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思想上,视觉上受到冲击,受到教育!

4、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

除了黑板报之外,主题班会更始一座大熔炉,它能集中全班同学们的精华思想,进而感染每一个同学,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鉴于此,我打算每两周高一次主题班会,内容也是密切联系本班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动态。

5、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

其目的一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

6、确定每周的主题,提高能力:

如高效学习周,治病救人周,开拓胸怀周等等,借以来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学习方面 :

在学习方面,我同样也制定出了四有班训:有计划,有规律,有效率,有成绩!具体做法如:

1、每月每周每天都要制定出自己学习的计划。

2、每天清晨按照班级规定读书。

3、每天抽出5分钟时间练字。

4、经常开展一些竞赛如高效学习比赛,环保知识竞赛,法制知识竞赛,借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其他的许多方法见班级常规。

(三)分组协作制:

纪律小组4人,负责班级的纪律;卫生小组4人,男女生宿舍各一人,教室和保管区也各一人;班级活动小组4人,负责班级各项集体活动,每周一次,活动的形式不限,只要是班级的集体活动以及积极健康向上即可,包括过生日;主题班会小组4人,负责每2周一次的主题班会,要精彩,包括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学习小组4人,负责随时调整大家的学习状态;宣传小组4人,负责每月一期的黑板报的计划制定以及执行;团委1人,团委书记;班委2人,2个班长;

(四)每天自省:

班委建立值日制度,每天记录值日记录,每个学生每天写自省。

我相信,只要用心,一切皆有可能!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班集体最有权威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学校各级部门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校和学生家庭及社会教育因素的协调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三个重要责任。因此班主任是一个平凡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岗位,在学校、班级之间起着不可缺少的联系枢纽作用。

班主任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家长负责,还要对学校负责,因此班主任的工作琐碎,工作量很大,工作时间也极不规范,这些都是是班主任工作辛苦的地方。但一旦真正挑上了这个担子,如何去做好,要做得问心无愧,在我们看来,只要本着真心诚意替学生着想,与学生将心比心,就能迅速融入班主任这一角色,而且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一的新生刚刚进入校园,还没完全摆脱初中生的状态,需要几个月乃至一个学期的转型期。这个时期对于学生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中国的初中教育,很多地方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许多学生都养成了需要人监督才能学习的习惯,自控能力差。高中的学习氛围与初中不一样,大部分靠个人的主动学习,一切靠自觉。然而正是因为高中里没有人督促学生去学习,部分学生开始茫然不知所措,自己无法或者不会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有些学生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主动找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师兄讨教学习经验,这样的学生往往落后一段时间后会很快赶上来。但是还有部分同学会自我放松,开始迟到逃课,最后有些便沉溺于电脑游戏了。

因此,高一下是逃课玩游戏的高发期,这个时候班主任应该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要经常去学生宿舍了解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一个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必要的。高一如果树立了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强烈的时间观念,那么以后开展班级活动就会得心应手。对于转型时间较长学习落后的学生,我们会主动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分析学习目的,安排学习计划,找高年级的师兄给他们传授学习生活经验。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得到的效果很好,很多学生都明白了高一生活应该如何度过。开始有些后进的学生后来都赶上来了成为尖子生。对于采用了上述方法成效不大的学生,我们分析了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总结一下不外乎几点:学科兴趣差、旷课,玩电脑游戏。针对对所学学科不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及时请一科任给他们介绍专业发展前景,给他们树立专业信心,并强调打好基础重要性。。现在的学生个性意识很强烈,他们认为老师讲的不合口味,听课不如自己看。如果学生自学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某门课让他自己安排也未尝不可。但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可能几次课听不懂就对该课程丧失信心,除了鼓励他们外,还不能给他们任何理由,一定要求他们到课听讲,否则,他们一旦掉下一大截,就难以赶上。

班主任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每次听到学生亲切地叫我们一声老师,看到他们脸上真诚的笑容,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呢?

高一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二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本学期我所面临的工作更加重要。本学期我管理的学生共有44名,其中美术生28名,音乐生14名,播音主持专业学生2名。其中,共有16名学生已经通过了自治区专业课的联考,达到了专业课本科分数线,还有部分学生通过了个别学校的校考,这些学生将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冲刺,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挑战。为此,我特制订了以下几方面工作计划:

一.在班级管理中,用制度说话。

1.实行奖罚制度,加强纪律约束。

本学期对学生的各项要求会更加严格,班级的一些重要规定会用红字公布黑板上,每时每刻提醒学生不能违反规定,会加大处罚的力度。

2.保证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从班长到普通 学生,每个人做到入室即静,入座即学。一定要保证课堂及自习课的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3,保证一个清洁整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无论是宿舍还是班级值日,做到人人有责,必需保证卫生质量。对不负责任的值日生,罚做值日。

二.学习生活中,保持昂扬向上的心态。

1.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让学生从开学就保持好的状态,备战高考。一旦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

2.引入竞争机制。

本学期的每一次考试,都会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让学生树立竞争目标,每次横向和自己比,纵向和其他同学比,每次确立一个竞争对手。

三.在日常生活中,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1.生活学习一定要有规律。

督促学生做好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节奏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

2.落实家访,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况。

四.抓好学生德育工作,落实养成教育。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18-03

一、引言

1999年在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国内高校纷纷扩招,推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快速转变。但逐年急剧扩大的招生人数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各专业都面临着极大挑战。以英语专业为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学生在语音、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工具书使用和文化素养方面都有翔实的入学要求。然而在专业摸底测试及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能达到这一基本入学要求的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比例并不高。以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写作能力为例,大纲要求“能根据提示,在20分钟内写出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无严重语法错误,意义表达清楚;能改写课文内容;能书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等应用文,格式和行文无严重错误,书写规范。”[1]但相当部分的学生习作往往出现较多的中式英语翻译和表达,以及较多的基本语法错误。大纲还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然而这样的要求往往因为学生专业水平的差异使这种尝试陷入尴尬。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无法兼顾基础不同的学生。结果是,基础较好的尖子生“吃不饱”,进而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乃至被环境同化,最终进步越来越小。而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自信心受挫,课堂上普遍出现假装听懂而又不愿提问,课堂下又没有自觉主动性来学习弥补。长期以往强化了他们厌学的情绪乃至放弃英语。尽管许多英语教师都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实际教学效果依然不尽人意。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其生源来源广泛,学生学业差异所带来的课堂教学顾此失彼的矛盾也较为突出。要提高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的运用水平,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是极为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分级教学作为一种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和讨论,并在一定范围内运作起来。

二、分级教学理论基础

分级教学的理论支持来自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的“i+1”理论(1985)。其中,i是指与语言习得者语言水平相当的语言输入,即这种输入为习得者已有的语言知识;i+1是指高于学习者语言水平一个级别的语言输入,这是最易接受的语言输入。如果语言输入远高于语言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或者接近甚至是低于语言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学习者就会感觉太过困难或太过容易,这都不符合语言习得的最佳条件。只有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才是“可理解性输入”,被视为教师所应提供给学习者的最佳语言输入。显而易见,在当前自然分班的现实环境下,想兼顾各学习个体的可理解性输入并使学习成效最大化实在是不切实际。由此,重视和尊重学生语言水平的差异化并分而化之是语言教学的有效手段。“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求,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2]。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差异需求,将其分为不同层次,实行不同的目标教学。所涉及的学习目标、授课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都应有相应不同,以达到在相同时段内学习效果最大化的目的。此外,习得过程中情感因素尤其是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三方面对于学习的效果影响甚大。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的积极动机,树立并保持长久的自信心并努力消除焦虑给学习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分级教学实践与问题

分级教学在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的施行早有实践,1999年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提出:由于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办学条件p师资力量p学生入学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即使在同一学校的学生入学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坚持分类要求,因材施教。[3]关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论文也多有论述。新修订的英语专业大纲虽然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这一主张,但是也强调了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张燕燕(1989)较早阐述了英语专业分级教学的实践管理工作和成效,指出它“优于学年制,比学分制更能适应当时英语教学的特点和需要”[4]。王谋清(2007)、史民英(2008)立足于各自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现状,阐述了英语专业分级教学系统设计、实施策略及过程管理,论述了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取得的成效。[5,6]辛声(2012)研究了分级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变化的影响,随后辛声(2013)以入学分班考试成绩、综合英语I-III和专四成绩对英语专业学生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基础阶段的学习成绩进行历时性跟踪分析,验证了分级教学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对分级教学的态度进行的问卷调查则显示,学生对分级教学总体评价较好,但对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法、教师水平、动态管理制度等持保留和批评的态度,显示此种教学模式仍有待完善[7-9]。程华明(2015)所述学业导师制的设计、施行和利弊,则是这一方向上的有益探讨[10]。

具体而言,实施分级教学的院校往往根据学业水平考核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两到三个层(A/B/C)班。高层级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师重复讲解而觉得索然无趣,同时由于竞争的出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很大的激发,促进了英语学习的效率。而教师也可以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重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同理,教学难度的逐级降低保证了低层级学生在各自语言水平上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同时压力也随之减小。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就可以在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而面对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解放和促进,各级教学目标更为明确和实际,教学进度和教学实效更加便于协调。同时由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以及教学活动的难度符合学生实际,课堂活动更容易开展且效果较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较好地提高现时英语教学的质量。

虽然分级教学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具体施行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尽管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看待因材施教,但部分低层级学生难免会产生挫败感,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渐渐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个别学生甚至借此放弃英语学习。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开解和释放,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部分高层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自我定位,会逐渐产生自满心理,学习上不能进一步刻苦上进,以至于在过级考试或参与外部竞争时心理落差过大。其次,在绩效管理的考量下,如何科学评价分级教学中教师的工作量、劳动强度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如果不同层级的学生所选用的教材不同,评估的标准势必难以统一,这就为科学评价学生的成绩带来一定的难度。最后,分级教学也会加大校级教务管理的工作量和复杂性,如果教学管理配套和协调工作不能很好地落实,有可能会引起混乱和怨言,从而影响分级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分级教学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和消除其消极因素。

1.通过分级前的教学模式说明会和日常的交流、心理辅导,消除潜在的由于分级教学对学生心理波动造成的影响。分级教学对学业低层级学生最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于自尊上的挫败感乃至于自暴自弃的无所谓态度。在教学模式说明会上应该大力强化一种观念,即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且无时不在的,它是一个动态的相对过程。因此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可耻,重要的是认识到差异的实质并能有效地弥补。把自己做到最好,发掘和发挥个人最大的潜力就是成功之路。这种心理上的波动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会反复出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信心,因此教师的持续勉励相当重要,这对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对于高层级的同学,则应注意避免自我认知出现盲目自满和渐至懈怠,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课堂教学任务的难度和要求,尤其引入相关课外语言资料,通过强化听力、口语、写作等语言能力的较高要求,保持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压力,同样最终实现他们的最大进步。

2.取得分级教学在任课教师中的思想共识,并通过教研的方式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组织方式等,将之付诸实践并持续总结经验以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无论是哪个层级,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提供者和开发者。为学生答疑解惑是教师的根本,微信、QQ群、网络课程等新型网络交流平台都是促进这种互动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并积极跟进其学习进度,确保实现预期目标。这也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并提高利用网络技术条件更好服务于教学的能力。

3.科学合理实施分层定级,并协调好与教务部门的联系互动。分级教学更适用于基础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训练与强化,而在高年级阶段主要侧重专业方向知识的深入学习。基础阶段学生学业层次的划分可以参考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以及入学摸底考试,同时可以考虑在摸底成绩对个人公布后征求学生的个人选级意愿。摸底试卷要能全面考核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水平和具体弱项,以供教师在随后的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补齐短板。试卷设计者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应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犯何种错误,并在试卷中考查和验证。不同层级之间也应允许在教师推荐下,学生以学期为间隔,申请进入上下一级的班级。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打破自然班界限的分级教学分班以及它所提倡的流动性,势必会对学校教务部门的系统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取得校教务部门的支持并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分级教学设计的系统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是获得支持的重要条件。

4.完善基础阶段课程系统建设,重视挖掘、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内容和手段。涉及基础语音、语法和写作的课程可定为核心基础课程,其主要方向应该是摸底考试的测试内容。在这部分表现不好的学生,由教师增设预备级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辅导解决,而不是以固有教材为根本,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进度。表现较好的学生则可快速完成甚至略过这一部分而直接进入正常核心课程的专业学习,或者相应增加难度。无论哪个层级,修完预备级课程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区别仅在于完成时间的长短。至于涉及学生评优考核统一标准的问题,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为例,高层级学生可以在第一学年安排完成所有16个单元的学习,课堂教学中着重强化学生对相关主题的思辨能力以及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低层级的学生在集中学习预备级课程各项训练和辅导项目后,只学习教材中的部分单元,重点仍然是习得单词、语法基础上的课文理解,兼顾符合其水平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学年末考试则以共同教学的单元为复习范围进行考核,这样就兼顾了考核标准的统一。其他核心考试课程也可参照此种办法安排教学。此外,网络教学也可促进分级教学。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而且应该逐步得到加强。教师可以依托微信群和QQ群加强同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学院层面应投入力量建好网络分级教学平台,并安排独立的课时在线或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中心、图书馆网络中心或者宿舍中就可实现,教师的精力可以放在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监督评价环节上。这种模式在实行自然分班,但又想要实现分级教学的情况下较为实际。实行自然分班避免了对教务管理工作的额外影响,但是通过在网上开设不同难度的基础核心课程训练项目,由于学习难度是学生的自主选择,隐私得到了尊重,分级对学困生造成的心理障碍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结语

分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侧重于行业需求对于口语、翻译和写作等应用能力的培养,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对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应用型英语专业招收的生源较为广泛,学生入学时的语言水平差异较大,采用分级教学对于挖掘学生潜力,缩小学生差距,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等都有较好的作用。而如何科学地将学生分级,如何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有效地监控学生的网络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等方面,还有待在实践操作中根据实际及时总结和积极改进。因此,教学一线的教师还需积极探索,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提高学分制和分级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燕燕.英语专业“分级教学”管理工作初探[J].外语界,1989,(2):56-58.

[5]王谋清,张天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行分级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社科纵横,2007,(3):174-175,178.

[6]史民英,肖铖.大学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行分级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8-121.

[7]辛声.分级教学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变化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10,45.

上一篇: 档案文献管理 下一篇: 股票投资实战技巧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