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33: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发展的前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革命”逐渐兴起,加上哥本哈根环境大会对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执行。那么,何谓“低碳经济”?即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碳排放的大户,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各种手段来降低物流业的能耗,那么就能够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物流业整体现状是粗放型发展,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物流运作模式效率低,不合理的运输现象较为严重,物流信息化程度低,能耗大且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就广西的物流业而言,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往来必然会更加频繁。“物流量大幅度增加了,最直接带动起来的必然是物流业的发展。”这是物流行业业内人士持有的共同观点。但是 “服务模式过于传统、原始,而服务内容也过于单一、散乱,多数企业都还停留在做仓储或货物运输等物流服务的某个环节的初级层面上,与第三方物流差距较远。”这就意味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承接市场需求的足够能力,将会错失良机,最终只能把送上门的商机拱手让给别人。这些不利因素,使我们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毋庸置疑,这些不利因素对我们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但是我们就没有发展的机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这种不利的状况下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大力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
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中心建设的基础,也是现代物流的基础和提高效率的前提。现代物流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依托信息和人才,对物流运作全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搭建跨地区、跨行业的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物流信息共享,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整体效率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财力上的补贴。具体到广西物流的现状来看,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目前广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以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从传统发展模式来看这样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广西的物流按照这样的运作模式发展,那我们永远无法与物流发达的国家、省市地区竞争,永远跟着别人后面跑。因为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差距太大。更重要的是有基础设施并不一定就有物流的大发展,基础设施是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所以大力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也就成为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为此,广西政府应出资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客户坐在家里通过该平台及时了解自己的货物在哪里。物流企业可对自己的交通工具调度和决策。其他物流主体能得到其想要的信息和服务。从某个角度上看,同样的投入建一个有效的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比修建一条公路还要重要。
二、促进物流资源的配置整合
我们国家物流企业能耗高的一点表现就是:空驶率高、重复运输、交错运输、无效运输等不合理运输现象较为普遍,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库存积压过大,仓储利用率低,物流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里就谈到的是一个物流资源整合的问题,怎么样来整合这些资源,使资源能够合理有效地被利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资源整合,促进物流合理化。对于物流企业来说,首先涉及到的是车辆动力设备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虽然有相关政策也一直在支持开发新能源汽车,但对于大型运输装配车辆,目前并没有特别好的选择,而且还有一个低碳车辆成本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无法改变车辆运输的问题时,我们能改变的就是车辆的使用率。在物流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我们拥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减少空驶率,避免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促进运输合理化。同时,做好市场研究,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努力实现零库存。提高仓储设施利用率,优化运输路径和搬运装卸系统。
(二)组织进行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通过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或者多个物流企业共同使用某一物流设施或设备,其实质是物流资源的共享。这是解决问题一个较好的办法。但是不容忽视的现状是:目前广西物流行业的整体局面仍处在封闭、保守、单一的初级阶段。目前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宁可“留一手”,也不乐意与同行互通信息、交流经验,致使信息协同程度低,行业协同有限,这也是阻碍本土物流企业成长的一大弊端。因此要想企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就必须在思想上摆脱这种束缚,树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想法,改变原有的封闭、保守观念,当然,广西的物流企业可以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尝试着实行共同配送。因为共同配送是解决我国物流配送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等问题的较好方案。实现共同配送,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减少社会车流总量,改善交通运输状况,进而改善社会生活品质。
三、优化运输方式以节省能源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进行运输大多采取陆上运输模式,即汽车运输。但是这种方式能耗高、成本大,越来越不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运输方式以节约成本。
(一)大力发展铁路货物运输。与大型运输装配车辆相比,铁路运输具备多种优点,它是各种运输方式中最节能、最低碳的。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应通过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列车运行速度、提高信息化水平等途径,促进铁路运输发展,挖掘其节能降耗的巨大潜力。
(二)发展水上运输。传统的陆上运输模式在未来可能会遭遇更多的阻碍,尤其陆运业者将被迫花费更多的成本来改善燃油效率与达成减排的目标;甚至于无法提供低碳运输方案的物流业者,可能提早面临被淘汰的趋势。而水上运输因其独特的优势,可能都将成为未来跨区域物流配送的优先选项。就广西的物流企业而言,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间的商品往来实现通关便利化,两地间的商品流通以及大批量的采购买卖会大幅度地增加。而广西的地理位置对于发展水上运输业是大为有利的,因此我们本土物流企业要抓住时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路子来。
四、发展绿色物流服务
所谓绿色物流服务,就是节约资源和能源、无污、无害、无毒、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服务。绿色服务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从服务流程的服务设计、服务耗材、服务产品、服务营销、服务消费等各个环节着手节约资源和能源、防污、降排和减污,不但要发展壮大企业自身,而且也要兼顾环保大业。因此我们在物流服务中要做到:
(一)尽量循环利用可利用的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也产生了很多的废旧物流设施设备,如果对这些设施进行简单报废、遗弃处理,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应加大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力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比如,重复使用包装材料,拆解和回收废旧物流设备,改造废旧物流设施(如废旧仓库)等。
(二)推广绿色环保包装。目前塑料包装材料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要求物流企业大力推广环保绿色包装。一是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的使用,避免过度包装和昂贵包装;二是推动生物降解塑料的规模使用,并研发和推广其他环保包装材料。这些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对物流业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广西本土物流的发展更是如此。我们应在挑战中寻找有利时机,通过配置整合资源、节能减排、优化流程等来实现物流企业的质的飞跃。
关键词:多经企业;发电企业;主业;辅业
Key words: multi-business enterprise;power enterprise;principal business;secondary busines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83-02
0引言
多经企业应依靠所拥有的先天优势――经过实践的贴近主业行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经验,忠于企业职工队伍,多年来积累的资金实力、行业渠道、良好的社会形象与信誉度、当地政府与行业相关企业长期稳定的关系,抓紧企业在目标市场,管理理念等方面的转型,尽早按市场运行规则重塑经营理念,从根本上摒弃对行业保护、主业支持的依赖惯性,不断培育、巩固和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电力体制改革给多经企业带来的市场风险。
80年代中期,为安置回乡青年和解决富余职工问题,同时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避免国企“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不少发电企业也成立起一些业务与主业、主业人员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财务独立核算的多种经营企业,主要也是为主业更好地提供服务。
当前随着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政策的大力实施,各地纷纷关停中小型火电厂,使得原本依靠主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辅业陷入困境,加之新建机组采用更加科学化的管理和自动化更高的设备,主业所需人员就更少,公司管理者虽竭力采用扩大外部市场份额、争取更多发电量、外派、内退等分流手段解决了部分富余人员带来的压力,但是依然会有部分人员会被安排到辅业公司,从而加重辅业负担,使其经营雪上加霜。这些多经企业如果还不能加快改革步伐,摆脱对主业的依赖,不能真正意义上的自力更生,那么就有可能会随着发电企业的关停而走向消亡。
1电力行业多经企业的特点
1.1 项目贴近主业,缺乏外部市场针对性“多经企业”组建于改革开放初期,其初衷是想使主业更加专业化,而其辅业更加市场化。在辅业更好为主业服务的同时增加企业资金、技术和对外竞争的实力,减小主业负担,盘活国有资产。而且这些辅业公司多是从主业下属车间、部门分离出来,如煤炭购销、粉煤灰利用与销售、建筑安装等,后期又陆续随着主业和职工生产生活的需要发展了一些产业,但从创建出发点和人员经营意识等方面还未根本转变,从而在各个方面至今还未完全摆脱主业的影响。
1.2 大而全、规模小,没有竞争力由于多经企业起步时受出发点、资金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约,规模很小,而在发展后的几年间,依托主业发展得以生存,只要能满足主业自身需要即可。虽经管理者几次试图推向市场,终究因经营观念滞后,缺乏人员内部竞争和封闭管理等历史问题所带来的影响而未收到明显效果,所以延续至今始终保持着小规模运作。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涉及的行业虽然较之以前有所增加,业务性质也开始涉及趋向于外部市场的行业,但仍然以满足主业企业自身需求为目的,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不能进入自由市场参与竞争。
1.3 人才管理受限制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电力企业投资大,效益好,所以一般都是由大型集团投资建设,员工队伍稳定,流动性很小,人员更新慢,进入和离开也都受集团内部影响。多经企业的正式员工多来自主业,人事关系仍与主业保留的丝丝缕缕的联系,其人事也受其影响,由于主业尚未完全走向市场经济,缺乏自由竞争,也就促使人员思想还处在计划经济模式,导致思想固化,对外部自由市场的嗅觉不灵敏,缺乏对外部市场的深入认识以及实践,缺乏积极主动性,未能提升到与企业潜在实力相对应的高度和广度。多经企业按需求自主管理人事的职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加之发电企业是重污染行业,选址都远离城市,职工与城市受城市化影响也较少,随着人员受同一区域同一岗位同一大环境的长期影响,开拓创新的能力也就受到制约,很难走向外部市场。
2PEST和SWOT分析
国家上大压小给中小型火电企业带来困境同时也迫使其多经企业做出历史性选择,不自强不息就随主业消亡。加之近期国际经济局势走低对国内国际以及行业市场的不利影响,是否能寻找并把握机遇重塑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实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都在考验着尚未成熟的企业。
多经企业所拥有的先天优势在于有一套经过实践的贴近主业行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经验,忠于企业职工队伍,多年来积累的资金实力、行业渠道、良好的社会形象与信誉度、当地政府与行业相关企业长期稳定的关系。目前还可以依靠主业在各方面的强大后盾支持,还有国家在中小型火电厂关停后对主业的扶持性政策。
依靠以上内部和外部资源,抓紧企业在目标市场,管理理念等方面的转型,其生存下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2.1 多经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环境历史与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经过科学详实的调查研究选定业务的发展方向。不能看目前企业所拥有的资产能干什么,而是要看干什么更有前途。不可完全依赖在现有基础上,认为投资成本低,风险小,仍然在夕阳行业垂死挣扎,而不去利用现有的优势进入成熟且盈利,或者前景看好的行业。
2.2 对自身人财物的特点进行分析,设置为新战略的目标,改变现有发展方向,组织构成,人员和财务管理等现有状态,该结束的结束,该分离的分离,该提升的提升,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以便为新的发展战略提供硬件基础。避免小打小闹换汤不换药,导致更多的资源浪费和错失良机。
2.3 实施阶段的发展计划,并对计划时时监督、控制,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使其符合环境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在发展初期要尽量避免急功近利和投机的经营思想,减少决策失误的机率,降低经营风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 企业从上到下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踏踏实实,力求务实进取。
3从具体操作来讲,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3.1 选择好的项目所谓好的项目是指在当前情况下能帮助该企业完成阶段性目标,走向阶段性成功的项目。要根据企业目前状况和阶段来评估。实力小的企业其主要目的首要在于能生存,然后才能谈得上发展,那么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就是好项目。中等企业则需要拓宽市场,增强市场份额为目的,那么能够有效建立进入壁垒,有利于自身壮大发展的项目就是好项目。大型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就可以进入多元化发展,通过进行项目组合,由处于成熟行业的企业支持潜在行业的企业发展,由不同行业来平衡企业的整体收益。
3.2 当项目确定后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由于主业人事管理工作受大集团影响,这种影响力也同样波及多经企业,虽然多经企业多是以民营的形式成立,但人员仍然受到大企业的管理。加之行业特点性强,人员流动少,造成多经企业很难招聘到适应自身需求的人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外由于企业地处偏僻,也很难招聘到向往大中城市生活的人才。
其实企业可以考虑以下两种做法:第一、采用分体管理,将生产与科研、销售等职能分开,立足本地,利用低成本和交通便利的优势进行生产,而利用建立在大中城市的职能部门吸收科研、销售等所需的人才。第二、采用联合的方式,公司可以采用融资、兼并或收购,控股正需要各种资源且有潜质的企业。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一个企业如果想在激励的竞争中不断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它是企业独有的、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在竞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力量,而在加盟、合作时要争取掌控企业核心竞争力,避免沦落成贷款方、来料加工厂等境地。在合作中要注意:①产权要清晰。产权清晰是产权合理配置的基础,产权不清晰,产权合理配置就无从谈起。根据国际惯例,产权清晰是指在法律和经济两方面的同时清晰。②推进企业产权配置多元化。促进企业改制中的产权合理配置应采取多元化形式,把产权关系多元化作为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环节。在逐步规范的前提下,提高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持股和经理人员融资收购的比例,也是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的重要选择。
二、战略发展前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战略发展前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合理的规划。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截至2010年底,实施与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中,仅仅只有23%左右的企业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规划,并在规划的过程中针对战略布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对称性,战略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关环节与机制在实施支持与匹配力度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2)战略发展前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对关键业务运行机制以及流程管理的理解。根据相关调查表明,2005-2010年,我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战略规划的企业中,有43%左右的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关键领域与环节的重要性,超过53%的人力资源管理资金投入到了人力资源日常管理中,对于重要领域和环节的资金投入量一直维持在30%作呕。这种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在运行机制、关键业务机制与流程重视的现象,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运行机制缺乏长效、持久的发展潜力,并不能够及时的补充辅助功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创新,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3)战略发展前景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对人力资源需求层次以及绩效产生原理的理解。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截至2010年,我国企业对于绩效管理体系规划、设计方面投入相对有限,仅仅为2006年水平的1.3倍左右,这与国外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许多企业尚未创建具有创新能力的绩效考核体系,也没有创建具有激发和激励员工作用的环境与文化氛围,这就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进而为企业创造的效益也非常有限。
三、战略发展前景下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为了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应该对战略发展前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进行管理,战略性人才对企业非常重要,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开发、整合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战略发展的目标以及要求作为前提,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活动,除了对员工的管理之外,还应该充分的发挥员工的价值,在提高企业人才能力与素质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这是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其次,重视岗位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基础是岗位分析,这样能够为人力资源的规划、员工培训、绩效管理、工作评价以及其他环节提高可靠的支持,因此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岗位分析的重要性,并对岗位的设置现状进行收集与分类,并对岗位工作的工作量进行调查与确立,进而为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职责,并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职工,这样才能够认真的贯彻于落实企业战略发展前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
(2)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实施关键领域、运行机制的重要性,并不断的创新。战略发展前景下,企业应该加强辨识、分解以及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战决实施的关键领域和运行机制,并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要求,对自身的运行机制、关键领域的流程进行规划和管理,进而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的战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表现出许多类似于权宜之计的趋势,缺乏对运行机制以及关键领域的创新,例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模式,该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关键领域、内在运行机制等联系起来,并制定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运行机制、实践系统以及战略目标,进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以此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到资源勘探的重要性,导致煤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管理,加上政策、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煤炭企业一直是粗放型煤炭开发。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煤炭开采规划和管路体系就没有得到全面的完善,煤炭企业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在乎资源的浪费导致一部分地区乱采滥挖,对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与浪费。
(二)煤炭生产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
煤炭行业在运行的过程中有其特殊性,由于它的特殊性就严重影响了生态的平衡。煤炭企业周边环境的生态失衡主要是由于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所造成的。就我国当今时代的形势看,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是因为煤炭开采而发生的。由于传统的煤矿开采模式只注重生产,不考虑环境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对塌陷造成的河流污染、植被枯死、生物链破坏等问题缺乏综合治理,久而久之,造成生态失衡。
(三)煤炭生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有一些煤炭企业只追求企业的发展速度,没有考虑有一些成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煤炭企业的环境污染源主要有污水、矸石和甲烷气。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情况,我们可以知道现阶段企业每年对煤炭开采排放污染面积要超过22亿立方米,这严重地污染了江河水系,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作物的生长。
二、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一)总体构建思路
煤炭企业要想发展,首先必须先确定战略目标与战略方向,然后再对企业内部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调整工作,最后对其进行详细的战略目标分解,只有这样才能深层次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操作性。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同时产生大量煤泥、煤矸石、维修配件及废油等工业固体废物。因此,煤炭企业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煤泥、煤矸石、粉煤灰的再利用、深加工,深入开展相关下游产业的开发与建设,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整合企业资源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行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循环经济发展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就目前煤炭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应用最广泛的经济模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煤炭产业种类虽然繁多,但是可利用的资源很少,因此,煤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这样才能做到济的发展。我国煤炭产业的结构现在出现了集中度偏低的状况,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目标,就需要提升产业结构,同时对资源的整合,从而促进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煤炭企业只有尽可能的整合资源,才能创造更多的条件,从而更进一步的促进煤炭企业的发展。
(三)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1、利用煤矸石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发电利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大型煤炭矿区进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最主要的综合利用手段是将煤矸石以及煤泥等进行发电。煤炭企业对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弃物进行利用,不但可以节约资源,还能变废为宝,在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促进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2、煤矸石、粉煤灰等生产建材产品
对于那些热值较低不适合做发电燃料的矸石,可以用来生产建材产品,特别是用来作为墙体的材料的原料。2010年,我国某省对于这种新型墙体的材料进行了推广,其推广的效果非常好,市场前景也非常的广。因此,煤炭企业可以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生产建材产品。
3、粉煤灰生产硅铝产品
粉煤灰中含有氧化铝平均达42.4%,含二氧化硅平均达48.05%。利用电厂发电伴生的粉煤灰资源是煤电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煤电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煤炭企业也可以利用粉煤灰生产硅铝产品。
三、相关保障措施
本文结合SWOT分析法,探讨我国中小型房地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为完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提供帮助。
SWOT分析法分析步骤
首先,调查清楚企业所处的环境,分析其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属于客观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内部环境因素属主动因素,是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查这些因素时要考虑到企业的历史以及未来的规划发展。
其次,构造SWOT矩阵,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列为主要影响因素,影响较小的则排在后面,以下四种战略方式在企业内外部环境不同时所采取:优势-机会(SO)战略,是企业内部优势及外部机会被双重利用的一种战略方式,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备一定的优势,且外部环境又能起到推动作用时,可以采取此种战略;弱点-机会(WO)战略,利用外界环境来弥补本身的弱点,使企业劣势发生逆转。采取适当的措施,遏制企业内部弱点妨碍企业的发展;优势-威胁(ST)战略,借助企业自身的优势来规避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比如利用企业强大的资金或者新技术作支撑,降低生产成本支付高额的环保成本,增强产品的研发能力,开发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等;弱点-威胁(WT)战略,该战略重在减少内部的弱点,是一种防御性技术,用来回避外部环境的威胁,一般用在企业内忧外患之际。
最后,在分析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构造SWOT矩阵后,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因素,克服弱势因素,充分利用机会因素减少威胁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各类因素加以组合,得到一系列可供企业选择的对策(唐仪、唐严俊,2008)。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内部环境
管理环境。管理理念真正成熟于西方,目前已形成一套系统而高效的管理措施。西方企业对管理很重视,管理者会充分利用各类管理措施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集中配置,使企业发挥最优的整体优势。自改革开放后,市场还留有旧经济体制等落后的管理制度,目前流行的系统管理论和权变管理论是对旧有理念的极大冲击,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是关乎一个企业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整个企业内部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将限制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国内房地产企业在管理方面优势较少,劣势较多,这一现状急待扭转。
人才环境。中小型房地产业内人才相比国外资源较丰富且人力成本低,尽管这一优势非常明显,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及高等教育的人所占比例较大,且专业人才在又存在年龄断层以及老龄化的现象。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自身素质欠缺,这些都是制约企业向更高方向发展的因素。
资金资源。自加入WTO后企业的融资渠道比以往多很多,但比起跨国企业本土企业自身的资金储备还是不足,实力欠缺。对于资金密集的房地产行业,财力是竞争强有力的砝码,目前国内中小型房地产行业较为分散,对抗能力有限。
(二)外部环境
自然环境。房地产项目所依赖的自然基础是土地,土地和其上的建筑物是衍生土地利益的附属物。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只会越用越少。新经济形势下大批国际投资商涌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它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充足的资金使得房地产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增加了土地资源储备的压力,同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经济环境。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给房地产业带来了激励的信号。跨国公司的进入增加了对商业房地产业的需求,虽然工业房地产与工业生产变动密切相关,但在需求总量上是属于上升的阶段。外来金融机构加剧了竞争,但是改善了房地产企业的贷款环境,同时为个人房地产消费性贷款增加了便利。
技术环境。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技术含量都不高,低于全国平均含量的25%,属于整个行业中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层次。跟国外的房地产业相比,我国则存在产品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能源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技术不先进等问题。
层次分析法辅助判断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鲍学英,2006),它是决策者对某一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进行决策性思维过程模型化以及数量化的过程,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确定一些影响因子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建立判断矩阵时,需要在不同层次上将各因子进行两两对比。进行矩阵运算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它最基本的原理是将问题层次化,将任意两个方案对于一准则进行相对优越程度的定量描述。对于单一的准则而言,将两个方案进行比较能够轻易地判断出优劣,采用1-9标度,对不同情况评比分别给出数量标度。采用AHP确定因子权重,赋予不同的等级值。根据数据资料及专家意见确定判断矩阵Rij具体值为:
(1)
判断矩阵式(1)中bi(i=1,2,…,n)表示评价因素,bij表示bj(j=1,2,…,n)相对重要性数值一致性指标(Consistency Index)为:
(2)
一致性指标C.I.的值越大,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就越大,而C.I.的值越小,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就越小。一般判断矩阵的阶数n越大,人为造成的偏离完全一致性指标C.I.的值就越大;n越小,人为造成的偏离完全一致性指标C.I.的值就越小。考虑到多阶指标,笔者引入了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表1为1-13阶正互反矩阵反复计算1000次后得到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英德平,2009)。当n
(3)
当C.R.=0.1时,调整和修正判断矩阵,使其满足C.R.
改良的SWOT技术
SWOT技术更侧重定性分析,对于定量分析则有所欠缺。针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构造企业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和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时,结合层次分析法判断识别企业内部和外部各影响因素,计算各类因素的权重。AHP和SWOT技术的结合,为企业项目战略的决策和系统分析提供了战略依据。
改良后的SWOT技术具体操作为(鲍学英,2008):判断识别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罗列出机会和威胁的主要因素;运用AHP确定计算出各类因素的权重;根据权重罗列出企业内部因素评价矩阵以及外部因素的评价矩阵;采用德尔菲法来计算出各因素的得分;将加权得分进行总计;对最后总计的加权得分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对策。
实例分析
(一)苏州市某房地产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根据该房地产公司提供的内部资料以及相关的市场调研,对该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如下分析:
根据中央银行第121号文件可知,房地产项目资金比例、上收银行贷款的审批权限以及清查各类房地产贷款都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加大了房地产企业贷款难度;越来越多的房价政策调控的颁发,使得在整个宏观调控局势下,房地产企业通过协议来获得土地使用权越来越困难。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是通过竞标会被拍卖给相应的开发商,这直接导致了土地购置费的快速上升,加大了开发成本;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刺激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据世界银行预测,我国在今后的10年将在基础设施上投资约2700亿美元,这一金额或许会更多,而每年新建的住宅面积约有6.5亿m2(许诗,2007);经济的发展亦促进了消费者对于住房品质的更高要求,这使得房地产行业的规范更加合理且标准,部分不合格的或者处于弱势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退出了市场,进而给优秀的房地产企业创造了更多机会;该企业内部管理经验丰富,市场开发能力较高,员工素质较高。
(二)影响企业SWOT的主要因素
通过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不难发现影响该企业的SWOT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内部因素W有:管理能力突出W1(优势)、市场开发经验较丰富W2(优势)、资金紧缺W3(劣势)、销售渠道不够成熟W4(劣势);外部因素V有:行业发展规范严格V1(机会)、市场住房需求增加V2(机会)、贷款机率降低V3(威胁)、开发成本更高V4(威胁)。
(三)计算主要影响因素权重
咨询相关专家并考虑他们的意见,确定影响房地产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的判断矩阵以及权重的重分配,判断矩阵中最大特征根λmax=4.0314,CI=0.0072,RI=0.9,CR=0.0072/0.9=0.008
(四)建立内部、外部因素的评价矩阵
建立影响该企业的内部因素的评价矩阵,采用德尔菲来给影响因打分,同时计算内部影响因素总加权得分。
总加权得分0.0724*5+0.4428*4-0.2521*3-0.2327*3=0.6788
总加权得分0.0562*4+0.3892*2-0.3892*2-0.1654*2=0.2832
(五)制定后期发展战略
从以上分析的数据可知,该企业的机会优势大于威胁劣势,所以在后期发展战略中应该充分利用机会和优势,以增长性发展战略为主。
1.走专业化道路。从资金层面看,该企业在这一环节较为薄弱,资金不足也是困扰我国中小型房地产业的难题,专业化战略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是实现规模经济以及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中小型企业产业规模一般都较小,相当长的时间内要不断提高专业化经营水平,避免过快的扩张,要稳步增长。根据企业内部设备、人才、技术、产品、资金等实行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促进核心能力提高。
2.加强合作,提高合作融资能力。积极参加政府的经济适用房等基础性设施建设。经济适用房市场需求较多,且政府提供的税收和金融政策方面都有很大的优惠,开发商可以积极地参与经济适用房的开发。战略合作是企业实现融资的高效途径,该企业应加强与国内外房地产业、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的合作。适时抓住机会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股权转让或者资金重组等方式实现合资或者合作。
3.构建系统化的销售渠道。构建系统化的销售渠道,公司应注重销售环节方面的管理,与时俱进地更新销售理念,定期对销售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销售队伍,提高销售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仪,唐严俊.基于SWOT分析广西中小型房地产公司发展前景[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1)
2.鲍学英.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施工方案优选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022-02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物质资料的重要来源,也是一个国家与地区国民经济的基础。因而,农业的发展状况势必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与提供则无疑是整个农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的企业化与现代化更是进一步发展农业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前提性因素之一。河南省作为我国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保持社会的稳定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其农资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不仅关系到本地区人民基本生活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一个势必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显而易见,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既是河南省农资企业的基本发展的背景,也是河南省农资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原经济区战略取得的成果与不足,也包含着河南省农资企业发展的成果与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在中原经济区的背景下对于河南省农资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前景做出必要的分析。
一、河南省农资企业的现状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地指出:“河南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这里的“没有根本改变”,首先就是河南省作为一个我国人口密度极大、极其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而非工业省份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由于“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矛盾”,作为农资企业“底子薄、基础弱”的特点也就在两个方面体现得比较突出:其一,由于河南省的现代工业与现代化技术发展的不足,必然地影响到农资企业本身的生产技术,严重地影响到农资产品的质量与成本;其二,由于这种矛盾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被错误地理解为仅仅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相对忽略了对于第一产业起到关键作用的农资企业。
总体来说,河南省农资企业在整个中原经济区战略中虽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具有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相当普遍的问题。正是由于农资企业本身发展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农资企业既不能够满足河南省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这一状况如果不能改变,也势必影响到整个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全面实施。还必须看到,正是因为河南省农资企业仍然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而也就具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一旦能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采取正确的方法,农资企业就会获得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河南省农资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适宜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河南省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兼有南北之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为河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纵观我国农业的发展,不论相邻的周边地区,还是一些较远省份,在农业大国的背景下也无不存在着农业生产资料的不足问题。这就无疑为农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市场。
(二)产业结构的基本状况为河南省农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就国内的产业布局而言,河南省显然在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由于其在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发展的是加工工业和一些所谓的现代化工业,因而其农资企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在农资企业发展方面也显然缺乏技术优势。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沿海地区虽然不断强调了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但是,这种产业升级显然无关于农资企业,而产业转移一般也只是加工制造业的转移。以此而言,河南省的农资企业显然具有比较独特的技术优势与先发优势。这就为河南省农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三)有利的政策为河南省农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河南省对于农业发展的关注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这种对于农业本身的关注必然地形成了一系列的发展农业经济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无疑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了农资企业,推动了农资企业的发展。
在中原经济区的背景下,《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政策、金融、市场、人才等方面进行了重要部署。每一项要求,显然都会影响到河南省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也必然进一步地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推动农资企业。如就“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言,这种转变显然是一种质的转变,因而也就需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再如,就“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而言,这里显然不仅会因为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建设而大量需要农业生产资料,而且,其“足额提取、定向使用”也保障了农业生产资料交易活动的实现;而“加快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则显然直接就是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等等。
(四)相关研究为农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对于整个“中原经济区” 的战略而言,“农资企业发展前景”的研究显然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虽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中原经济区”战略中“农资企业发展前景”的研究几乎无人涉及,但是,对于整个国内学界而言,特别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农资企业”的相关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无疑有利于农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就比较直接的研究而言,朱朝华的《河南省杂交玉米种子企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为例》一文则“以国内外种业的动态发展、河南杂交玉米种子企业的现状以及有关河南典型企业的资料为材料,采用对比分析、抽样分析、典型分析、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了国内外种子企业的发展方向,并结合河南玉米种子产业现状,总结了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发展的问题”并参照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和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河南杂交玉米种子企业发展的战略对策。这些无疑对于河南省的种子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直接指导意义,对于相关企业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由于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基本战略所强调的不仅在同时性的方面体现为一种对于其他地区的全面比较,体现为一种各种发展因素的合理共进,而且在历时性方面体现为一种永续发展的潜力,更由于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不仅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而且,通过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已经具备进行工业化的条件,和一些地理位置、发展水平相当的省市和地区相比,具有了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为进一步的发展创造新的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河南省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业大省,相应的农业生产需求不仅已经推动了河南省农资企业的发展,使得河南省的农资企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且,也必然地推动河南省农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因为河南省农资企业仍然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而也就具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一旦能够充分利用中原经济区战略及其相关因素形成的一系列有利条件、采取正确的方法,农资企业就会获得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河南省农资企业发展的宏伟前景也必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种可喜的现实。
参考文献:
[1] 喻新安.策论中原崛起——破解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矛盾[M].北京:经济出版社出版,2006.
[2] 吴勇.农资经销企业社会资本对其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3] 陈李宏.种业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研究背景及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力和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因此,企业需要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在企业诸多管理项目当中,企业管理和经营管理最为重要的管理方向,往往它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在21世纪的新背景下,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已从传统的封闭创新模式转变成开放的创新模式。要实现技术的创新,就要综合利用企业内外两个部分,通过内外两个部分的互补实现技术的创新,从在全球的范围内,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进行整合互补性质的资源,这个方面是网络化管理中创新方面的优势,网络化的创新可以让企业的内部每一个部门都实现功能方面平行作业,达到一体化的工作流程,还可以大范围的与相关合作伙伴进行技术方面的探究和协作,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1.网络化与网络化管理
1.1网络化
网络化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和通信方面的技术,将不同分布地区的各种计算机,以及各种相关的电子终端设备设施相互连接起来,根据规定的网络方面相关协议进行相互之间的通信,从而达到每一个连接中的用户都可以进行硬件共享、软件共享以及相关数据资源方面的共享和传输等目的,目前,计算机的网络化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涉及到的适用范围领域也是越来越广泛,甚至在家庭里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1.2网络化管理
网络化的管理就是指,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先进设备设施和技术性手段,将分散在四处的单个体系互相连接起来,用先进的技术手法使其变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模式,并应用到多个方面进行良好的管理,这样的一个管理体系就是最新出现的网络化管理,其适合应用在各类公司企业当中。
1.3企业网络化管理的特征
每一家企业的经营方式不同,经营形式不同,主要的营业业务不同,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企业在内部方面的管理方式以及使用的相关管理系统形式也会千差万别,而好的管理模式是决定一家企业是否能够正常经营的关键,同时也是确定企业单位能否在强大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点。
企业在实行网络化方面的管理中,存在着网络方面经济的特征,也就是将企业中的管理流程方面、业务数据方面、财务管理数据方面、财务管理资金方面、企业内部资产方面等多个方面转换成网络化,使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进行更加完善的管理,以保证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行,以便提高企业的效益。
2.企业建立网络化的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企业管理的流程方面需要网络化模式的管理
传统化的企业在管理方面较为立体化,它需要使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使其从立体化的管理形式变成扁平化的管理形式,使其管理可以将业务方面作为主要的流程主线,把周边的多个部门单位都互相连接在一起。
2.2企业业务的数据方面需要网络化模式的管理
作为一家公司或者企业,所运行的工作或者工作中涉及到的相关业务数据和流程数据,都可以采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应用了网络化的管理模式,管理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十分清楚的了解每一笔资金的来源以及每一笔资金的走向,业务在溯源方面就会变得更加方便,同时,对业务方面数据进行网络化的管理,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一个业务在流程方面的相关数据。
2.3企业财务的数据方面需要网络化的管理
没有网络化管理模式的传统企业,它的财务管理方面系统经常存在很多方面的缺陷,例如:财务在控制层面出现的缺陷、财务在决策方面缺乏支持的手段、财务在核算的层面经常无法满足管理方面的需求等,并且,传统的财务方面管理信息体系不能实现上级的部门对下级的部门在财务资金的流入和走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经常不能规范化、统一化地满足管理方面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控制传输数据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以上的诸多缺陷都表明,企业在业务方面需要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对财务方面的管理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一点十分的重要。
2.4企业在其他方面需要网络化的管理
企业的其他方面主要是指企业在人力方面的技术、物资方面的设备设施、客户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企业在无形的资产和有形的资产两个方面都可以实现使用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同时还有企业方面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只要统一化实现网络化的模式,企业在工作方面的效率就有得到大程度的提升,机器设备以及人力资源方面的利用概率都会有效的得到提高,同时,企业不断地扩大和壮大的相关基础,就是企业方面的知识有效地形成。
3.企业网络的管理
网络化的管理与计算机的网络技术相关联,因此,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在正常的运行中也需要相对的进行管理,需要对以下几点进行管理。
3.1企业网络化的管理和维护
企业的网络管理和网络维护就是通过运行监控方式、分析评估方式、规划设计方式、故障处理方式、性能维护方式等多种方式,针对企业的整体网络系统方面进行维护活动和管理活动。它的目的是让企业单位的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正常化的运行和操作,网络方面提供的有效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当网络方面出现故障时,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做出报告,还可以进行自动处理,及时的维护网络方面的正常运行工作,保证网络方面的内部系统进行协调和有效的高效率运行。
3.2企业网络化管理的对象
想要很好地对一家企业做出有效的管理,首先需要清楚地了解到在企业网络的整体系统当中,有哪些部分需要进行管理,一般,企业中需要的管理方面有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管理两个部分,内部的管理以财务管理为管理中心,对周边相关管理内容进行同一性质的管理,而外部管理则是对工程设备以及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内容进行严格标准化的管理。
3.2.1网络方面的设备设施
想要对企业公司进行良好有效的管理,首先需要对计算机的本身设备进行良好的管理,这是网络管理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每一样设备设施都有可能影响到网络方面正常的运行,它也是网络相关管理当中最为主要的基础管理项目,网络中的主要设备设施有硬件方面的防火墙、网管(网卡)、路由器、网线(线路)、集成电路、相关网络服务器、不同运行操作器上的终端接口(PC设备)等。
3.2.2网络系统方面的管理
网络系统方面提及到的系统,主要指代的是网络中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又分为软件系统和操作系统,除了系统软件外还有相关的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等,在企业当中,文件文稿、信息数据、调查报告、图片处理等功能,都是必要的网络软件提供的功能操作,因此,网络系统是较为重要的管理方向。
3.2.3网络性能方面的管理
在企业的网络中,经常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监视、控制、收集企业在网络方面运行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数据信息,这是判断网络在运行当中情况的标准,只有良好的网络,才可以得出最为精确的相关数据,减少出现差错的概率。
3.2.4网络故障方面的管理
网络方面的故障一般都是指网络中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还有可能是有病毒侵入,导致网络方面的运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在企业的网络当中一般存储有大量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一旦丢失或者被毁,有可能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失。
3.2.5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
网络方面的安全普遍是指网络系统当中相关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保护,以及系统当中的多方面数据的保护,以免遭到外界的破坏,信息的泄露,数据内容被更改,服务器被中断等现象。
3.2.6网络用户方面的管理
在企业当中,所有跟企业网络相连接的网络系统计算机以及使用相关资源的人群,称之为网络用户,每一个网络方面的用户都与企业的网络系统相连通,因此,每一个网络用户的计算机也需要全方面且十分到位的管理保护。
3.2.7网络资源方面的管理
企业中的网络资源中包括的内容有很多,包括的范围也很广,因此,网络方面的资源通常是病毒经常入侵的途径,有效的对网络资源进行保护,可以减少病毒的入侵。
3.2.8网络配置方面的管理
网络配置的优劣关系到网络性能的好坏以及相关功能方面的配置参数的高低,好的网络性能可以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带来工作方面的利益。
4.建立网络化的企业管理系统
4.1业务部和财务数据的网络化管理
信息化的网络技术对网络经济产生了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没有信息化网络的诞生,就不会有网络经济的产生。网络经济包括了农业的网络化经济和工业的网络化经济。在企业上的网络包括了企业内部的网络和企业外部的网络经济,划分这些的依据是网络的范围和距离。企业内部的网络是基于国际互联网技术通过不同的企业内部的功能之上的,它通过不同的信息通信技术进行物理上的连接,主要集中在局域网中。网络用于企业内部之间的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加强了企业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在众多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中,有不少工作环节可以简化,进而加快企业的工作效率。
要实现企业的网络化管理,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业务事件的驱动器信息系统,所谓的业务事件驱动信息系统,就是指在现今的网络经济的环境下,大范围的应用已有的成熟的信息技术成就,这样,就可以把业务的管理流程和经济的管理流程联系起来,进行有机的融合。企业可以指定一位专门的员工进行这个方面的管理,当企业内部的经济业务发生意外时,由该工作人员负责业务信息的录入,这样,当这些业务信息进入网络系统之后,及时保存这些业务信息。并对该信息设置相关的凭证,这样,关于业务方面的事情就可以交给专门的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的实现整个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为企业的工作流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出,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还能减少企业业务的差错率。
更重要的是,一旦建立业务事件的驱动系统,能够在业务事件驱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与数据库直接挂钩的管理模型库,在这个管理模型库中包括了预警模型、预测模型、决策模型和筹资模型等。这样,每位信息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关信息的搜索。根据企业内部的需要,还可以设置企业的预算模型、库存预警的模型等。而建立这些模型需要的数据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获得。
4.2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
随着网络经济在企业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多元化起来,实现多元化的企业竞争。这些竞争包括了企业内部的资源管理的竞争、企业外部的供应链、外部的客户资源等。因此,在企业普遍实施网络化管理的经济网络形势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对企业的整个资源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尤其是网络化的企业管理,要建立适合企业本身的管理模式。积极吸取别的企业的优秀的网络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的企业网络管理队伍,提高企业内部的经济化网络效率。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企业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市场的资源实现实时的更新,建立应急的管理系统,以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全方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3.系统的管理问题
企业要在激烈的网络经济中获得双赢的局面,就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管理,由于网络的特性,因此,企业内部在实现资源和信息的交流过程中,会出现病毒等。随着经济网络化的出现,“黑客”一词也由此产生,众多黑客的目的就是潜入企业的内部网络系统中,以盗取企业的重要信息,同时破坏企业的网络管理系统。因此,企业要建立一个健全而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加强病毒的防御和对黑客入侵的防御能力。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管理人才,以减少资源和信息的出错率与信息的泄露。
5.网络化的管理技术对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影响
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的建设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家好的企业需要建立出良好的交流平台、查询平台和共享平台。全方位的来看,网络方面的技术为企业的自身特点提供一个新的窗口,有效提升企业的形象,以方便相关的客户和工作人员更加良好地认识到企业的产品,增进与顾客之间和生产之间的关系,网络的技术将多方面的功能发挥到了最大,这样不受到时间的限制和地区领域的限制,以及花费的费用比较低三个方面都是不能分开的。
结束语
网络信息化的技术在当今社会属于发展在前列的一项技术,它的方便、快捷、传播速度快,传输范围广等特殊功能,使其在各行各业中都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应用了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的网络技术进行良好的管理的保护,才可以有效地达到管理的效果。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引领着各方面的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逐步的深入,而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线上的引领前端,加大在企业当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当中的使用,将理论上的学习和理论上的使用全部充分的利用到实践当中,这样可以全方位的促进企业在社会中的发展,也加大了企业在强大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3-0023-04
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以年20%的速度递增,2004年出口额约为280亿美元,比9年前增加了10倍。根据美国体育用品制造商协会(SGMA)的调查,有33%的境外体育用品加工商看好中国市场,1996年外商在华投资近400亿美元。另据2001年北京体育用品博览会的统计报告,2000年我国体育用品产量已占了世界总产量的65%,中国已成为体育用品的世界工厂。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是同类经济活动的总和,或称是具有生产相同属性的产品的企业集合。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壮大是体育用品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而体育用品企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所有制结构的完善与多样化。鲍明晓认为,当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所有制结构在整体上呈现混合所有制特征,既有国营也有民营,既有中资也有外资,且非公有制经济占有很高的比重。对于“民营体育用品企业”根据文献检索并未见确切的概念。由于我国学术界比较一致认同的观点是除国有国营之外的所有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都属民营企业之列,所以根据这一观点,我们认为,民营体育用品企业是指除国家直接经营管理的体育用品企业以外的所有体育用品企业的总称,这些企业是从事体育用品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则运作的企业。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国的民营体育用品企业。为此,我们设计了“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表,首先在小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总结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订并在征求同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问卷调查表再次进行调整和完善,最终编制了正式的“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表。考虑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政府政策的“时间差”,东部沿海地区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优先得到发展,本次调查主要以东部民营体育用品企业为主,兼顾中、西部民营体育用品企业。通过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所拥有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数据库,获取了“首届亚洲国际品牌体育用品及运动时尚博览会”等大型体育商贸展览会参会企业的资料,通过阶段抽样与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2005年7月~8月,采取邮局寄送、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福建、湖北、陕西等省、市104家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的负责人或相关部门经理,发放问卷调查表。共回收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89.4%。针对回收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及数据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发展的对策。
1 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基本状况
1.1 企业经济成分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中,个体和私营经济占11.8%,集体经济占17.2%,国有民营占21.5%,股份制企业占23.6%,股份合作占9.7%,联营占8.6%,外商投资占5.5%,其他占2.1%。可见就民营体育用品企业而言,个体及私营(即非公有制)成分只占很小的份额。原因是在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发展萌芽期的工商登记、税收政策以及银行放贷制度将民营体育用品企业视同个体企业,因此,为了降低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不少民营体育用品企业采用集体企业的名义,或与集体企业共同举办。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集体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进一步分离,民营机制日益普遍地被各类企业所采用。在企业发展初期,在政府推动下最先进入的是与政府有着密切关系的公有制经济,随着公司法的出台以及对企业发展所要求的治理结构要求,一批国有与集体民营企业转制为股份制,而新进入的国有与集体资源也多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这表明对于民营体育用品企业来说,国有与集体所有是不受欢迎的组织模式,能够集合各种社会资源的股份制成为首选。
1.2 企业资产规模
在本次调查中,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较大,而大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小:资产规模5亿以上有3家,占3.2%;3~5亿的5家,占5.4%;1~3亿的有6家,占6.5%;0.5~1亿的有15家,占16.1%;0.3~0.5亿的22家,占23.6%;0.1~0.3亿的25家,占26.9%;0.1亿以下的17家,占18.3%。民营体育用品企业规模偏小,虽然不一定没有竞争力,但是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规模毕竟是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竞争力不断积累的体现,也是民营科技企业效益提高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另外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2004年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578.13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26.20%;全年总收入达到1046.49亿元,比2003年增长34.33%;全年上缴国家税金159.31亿元,比2003年增长42.09%;出口创汇58.14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6.27%。到2004年12月底,民营体育用品企业资产1亿元以上的有25家,占2.04%,其中超过5亿元的有9家,超过10亿元的有3家。
1.3 企业技术特征
从被调查的民营体育用品企业总体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科技人才(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比例过低的问题。约有37.6%的企业中科技人员比例在20%以上,其中有16.1%的企业科技人员比例在20%~25%,有12.9%的企业科技人员比例在25%~30%,企业科技人员比例在30%以上的仅为8.6%,有8.6%的企业的科技人员比例小于10%,处于10%~15%也有22.6%。企业研发费用投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企业竞争力和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被调查的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比例严重不足,调查发现有48.4%的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在1%~2%,有9.7%的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在1%以下,有19.3%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在2%~3%,有14%的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在3%~5%。仅有8.6%的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在5%以上。有关统计表明: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通常保持其年收入的3%水平,高技术体育产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在5%左右,著名高技术体育产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则高达10%~30%。与之相比,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研发费用投入水平明显偏低。
根据调查,在技术开发模式上,有18.3%的企业采取购买的模式,有19.3%的企业采取委托开发的模式,有29.1%的企业采取联合开发的模式,还有17.2%的企业采取技术咨
询的模式,仅有16.1%的采取自主开发的模式,可以说目前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属贸易型体育企业或加工型生产企业,这些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多半是以国外高技术产品销售或来料加工、组装为主要业务,真正属于生产型高技术企业很少。即使是生产型高技术企业,其中也只有小部分拥有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
1.4 企业资金来源
为研究的需要,将本项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创业阶段(企业成立在3年以内)和成长阶段(企业成立在3年以上)。在创业阶段有73.1%的企业主要依靠自我积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同时依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的占11.8%,其他的合计15.1%。究其原因在于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的融资力与规模大小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融资力越强;规模越小,融资力越弱。此外由于企业的规模与信息可得性正相关,所以企业越小,关于企业的信息就越不易获得。由于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是中小企业为主且带有经营者的人格化特征,对其评价多为“软”信息,使得民营体育用品企业与银行之间难以形成顺畅的信息传递。在信息不对称情景下所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银行被迫采用信贷配给而不是提高利率来使供需平衡,这样使得很多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即使以支付高利息为条件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被淘汰出局。
在成长阶段有62.4%的企业将自我积累与银行贷款作为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主要依靠自我积累的占2.6%。其原因在于通过一定时间的发展企业逐渐做大,实现了规范化经营因而其信用上升,打通了银行信贷这一资金来源渠道。另外,民营体育用品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股权融资在第一阶段处于末位,而在第二阶段则大幅上升,是因为根据金融交易成本理论和金融委托理论,自我融资成本最低,债权融资成本次之,股权融资成本最高。随着民营体育用品企业规模的壮大,对融资成本的承负能力会逐渐提高,在融资结构中就会相应地减少自我融资比例,提高股权融资比例。
2 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环境评价
在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的环境评价方面,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企业对各项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产业环境)的评价都选择一般。这说明政府缺乏激励民营体育用品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力政策措施,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还没有形成。在法律环境上,政府对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的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一是缺乏法规条例进行保障;二是对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的合法经营权益保护不力,企业的合法经营面临重重障碍;三是市场准入的限制。在政策环境上,政府政策不完全,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仍然主要面向国有经济,没有完全做到覆盖各类所有制企业,对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服务也不到位。在产业环境上,促进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定、税收减免、杜绝摊派、土地占用和使用优惠、贴息贷款支持、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还不到位。
3 影响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的因素
对于影响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认为缺乏技术的占66.7%,企业首选,且有25.8%的企业认为管理水平低下也是影响企业的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从现代产业经济学揭示的现代企业的发展规律来看,现代工业出现和发展的原因归结为技术创造的速度经济和向管理型大企业的过渡创造的组织能力。
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于高科技体育用品的巨大需求对我国发展高科技体育用品将产生巨大的引致效应。我国加入WTO后,体育用品产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将面临国际体育用品巨头的全方位竞争。由此可以推断,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将形成这样的格局:中国体育用品全行业的科技含量将大为提高,产业结构趋向优化,科技型体育用品企业逐步崛起。中国体育用品产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从传统加工制造向现代高科技装备制造转移需要有一个积累渐变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需要发展高科技,突破发达国家对高科技体育用品技术转移和模仿设置的障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而目前由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不足(占调查总数77.4%的企业小于3%)、人才资源的缺乏(占调查总数的55.9%)、技术开发受制于人(仅有16.1%的企业拥有自有技术)、技术转让等社会中介服务的缺乏(占调查总数的45.2%)、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占调查总数的31.2%),造成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的瓶颈是缺乏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
在本次调查中有62.4%的企业认为缺乏资金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具有风险高、投入大、资产专用性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一般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不愿意对它进行投资,这可以概括为民营体育用品企业融资的技术障碍;另一方面,尽管“民营”是指企业的运行和经营机制,而不是指所有制,但长期以来来自意识形态和所有制结构理论对“民营”的歧视和干预也使民营体育用品企业难以获得量多面广的外源融资,绝大部分企业只能以自我积累或内源融资为主。政府投资、风险投资、财政借款、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支持难以在近期成为民营体育用品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此外,本次调查中有55.9%的企业将人才缺乏列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有关资料,近几年来有1万多的硕士、博士和同等学历的留学生加入民营体育用品企业队伍。但是目前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科技人员的绝对缺口额仍较大。据统计,截止至2004年12月,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市,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共缺1万多名科技人才。
4 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发展前景
对于企业发展前景,被调查的大多数企业都持乐观态度。而相关专家的研究也证明了这点。李万来认为,加快民营体育经济发展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同时加快民营体育经济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依据卢元镇的观点,在2008年后,体育产业的民营化是大势所趋。所以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在未来蓬勃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其发展前景也如日东升,不可估量。
5 结论与建议
(1)针对当前影响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缺乏技术,而且存在着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开发受制于人、技术转让社会中介服务缺乏、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一方面,应发挥政府服务和导向作用,制订一系列激励措施来促进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一是建立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科技开发基金,通过采用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支持民营体育用品企业技术创新。二是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加强对适合于民营体育用品企业情况的技术研究开发。三是鼓励民营体育用品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技术改造,采用先
进的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对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的研究开发项目,政府应同样予以立项,并给予资金支持。四是利用我国省会等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对集中的科研力量,创建民营体育用品企业,培育民营体育用品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另一方面,企业要继续加大对研究和发展费用的支持和投入,逐年提高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核心技术。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并购直接获取对方企业的专利技术,通过专利技术的生产应用转化为本企业的核心技术,可以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加强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研究开发核心技术的能力,不断研究开发出核心技术取得领先竞争优势。
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种劳动能力的总称,包括人的体力劳动和人的智力劳动。我们可以把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和财力资源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人力资源既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又对生产有着操控权,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2.人力资源管理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把人才培养当成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始终以人为本,人才的优劣代表的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不管是大型的跨国集团还是民间的小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完善,企业就会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发展得更加长远,更具有持续性。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调查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许多企业仍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从而忽视了它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有的企业还是秉承传统的观念,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在一个企业中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部门,可有可无,发挥不了什么实质的作用,对于人事资源管理的人才更是不屑一顾,存在很大的误解,认为这个职位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高,不用什么技巧就能做好的,无论能力高低的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有的企业情况好一点,但是也只是停留在对人事进行较规范的管理上,完全没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这种落后的观念使一部分企业紧缺人才,员工没有工作热情,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没有凝聚力,发展缓慢。
2.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经济模式也追上了世界的步伐,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转成了市场经济,并且逐渐的变得更加的成熟。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国的各大小企业集团也都开始转变经营和管理模式,在转变的过程中不断地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尤其是合理科学地分配好人力资源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就我国当前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来看,有很多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就会使企业人才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人才浪费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从而使企业发展缓慢。
人力资源的配置实际上就是对人才的分配和利用,一个企业应当把人力当成一种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来利用,不能忽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应该从人才的选拔、员工的培训、职位的确定、薪资的定位上对企业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使企业人才能“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只要员工有才干,不管怎样都要把他放在最合理的职位,这样企业就能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3.企业的奖惩制度不合理
一个企业的奖惩措施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奖惩措施合理,就会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热情高涨,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企业对员工的付出进行物质的回报,员工就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到工作当中,企业和员工关系和谐,企业才能长足的发展。而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的奖惩制度有很多的漏洞,很不规范,造成很大程度上的企业的人才的流失,人才是一个企业的命脉,一个缺少人才的企业就毫无竞争力可言。有时由于奖惩制度的不合理,一些人才就会跳槽到其他的企业工作,这对原来的企业来说就是天大的损失,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最终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费了力,没有好处。所以,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就应该对简化成制度加以规范,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改善,使企业里原有的人才死心塌地的为公司效力,而企业外的人才也会跃跃欲试,这既是对企业企业员工负责也是对企业自身负责;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
三、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之前的关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理念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我们要转变思想,改变方法,开拓思路,在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内容和工作中做足功夫,力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立足于社会。
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自身素质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一些人力资源企业还存在一些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领导者,致使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力低下,我们知道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水平和素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决策者英明领导会使人才能够发挥强大的作用,而管理者素质不高就不会做出前瞻性的,正确的决策,那企业里人才管理就会混乱无序,就会出现人才浪费,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2.完善管理机制,吸引人才
企业对人才应该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对企业的人才分配应该秉承“人尽其用”的原则,尤其是在一些家族企业中更该遵循“唯才是举”的原则,而不能够“为亲是举”,对于一些没有能力管理公司的人应该及时的停用,不能只顾亲戚关系就不顾企业的发展,更不能在职位的分配和升迁中徇私舞弊,使企业中的部分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人才浪费了不说,还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导致人才的流失。企业应该对人才进行制度化的管理,不管是考核制度还是激励制度还是岗位分配制度都应该更加合理一些,科学一些,把对人才的培养当做企业的重要的工作,在现代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和血液,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人才有活力、有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企业必须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既要尊重关爱现有人才,也要吸引接纳外来人才。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现状(不足之处)
1、思想认识不足,未引起重视。
有些企业领导干部还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只注重经济效益,把经意效益放在第一位,丝毫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一味把经济效益作为一项指标来完成,有的企业领导干部认为,企业就是应该注重经济效益,而且最终追求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担心思想政治工作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持不支持的态度,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人才的支持,而没有这些支持,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无法顺利开展的;有些领导干部把思想政治工作致使在嘴上说,却不付诸于实际行动,这也是很不对的。 在认识上存在欠缺,认识问题不完全解决,就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2、管理方式老套,没有顺应发展要求。
许多企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方式和方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进步都不太适应,跟不上时展的趋势和潮流,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和难点,在企业中会出现多层次的实际需求,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已不适应,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都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这种差异和层次性,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想出不同的处理方法,不能用一个办法解决所有问题,一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劝说、疏导没有别的一些有效地措施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使企业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
3、企业职工理想观念淡薄。
在企业中,部分职工不关心政治,不关注社会动态,对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有的职工只考虑到个人的利益丝毫不考虑集体利益,这是很不对的,还有的职工不能正确认识到对与错,出现见利忘义、不讲社会道德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但是很多企业都忽略了这样的问题,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这也是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4、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多而复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企业员工成分结构越来越复杂化,员工年龄不同、工作岗位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等等都会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有创新精神,在继承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和改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长远性,使之能够走得更好更远。
5、前瞻性与现实性两者之间不协调
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很多企业脱离实际,不着眼于现实来确定工作任务和目标,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脱离现实,必须着眼于现实中职工的思想实际来确定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二、有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前景的对策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中领导组织的作用。
在对待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上,我们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中领导组织的地位,充分依靠领导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领导组织应主动担负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把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
2、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现在,企业职工的思想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时转变观念,努力适应新的形势变化,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法,能够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很过企业缺少有效的方式方法,大部分都采取生硬的说教灌输式做法,这样的方法容易引起反感,使人们有抵触情绪,缺乏活力与生机,不能长久的实施,因此就必须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3、主次分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在工作生活中,个人与集体的利益是最主要的矛盾,尤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当下,这一矛盾已经影响到企业各部门的团结、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稳定,从整体来说,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可以在充分尊重对方和双方的利益的基础上把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与解决实际结合起来,深入探究,找出可以解决两者矛盾的一个契合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建立企业文化。
一切的改革都是为了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顺应这一形势,其中建立企业文化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措施,我国的企业文化到现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也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在这其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要想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就必须建立起企业的企业文化,建立企业文化必须要适应时展的特点,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队伍素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形成企业的企业文化过程中,是起过巨大作用的,但是在当今时代他虽有很多优良的传统,但是它还是存在很多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滞后因素,一些企业死板冷漠,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章程,疏于对企业员工的指引和教育,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应该不断学习,不要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永葆活力,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对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
5、为企业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企业职员排忧解难,办好事、办实事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从现实情况来看,职工中出现的许多思想问题,都是因为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引起的,这样说来,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就是必须把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把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尽可能的关心他们,一定要贴近实际生活、贴近职工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企业职工在工作、生活中甚至将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要尽心尽力的排忧解难,诚心诚意地帮他们办好事、办实事。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企业才会更具广阔的发展前景。小结: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适应这种情况,也必须向高层次、高水平看齐,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把我重点和难点,切实为企业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不断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一定会去的很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罗毅.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时代金融.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