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制度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01 20:07: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旅游业发展制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旅游业发展制度

篇(1)

旅游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其发展速度和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目的地制度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以天津市为例,从国际商业规则与国内运作模式、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旅游法律法规等三个方面研究了旅游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探讨了制度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国际商业规则与国内运作模式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001年11月,我国政府正式加入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内的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了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入世承诺。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商业规则和惯例将对我国旅游业的制度环境产生影响。加入wto后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对天津市旅游业产生的冲击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两个层次:一是对旅行社业等开放度不足部分的冲击。外商投资旅行社的进入使得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率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客源和支付渠道,进而影响行业发展。二是对饭店业等开放较充分部分的冲击。外资饭店的总量进一步扩张,增加了饭店业的对外依存度。另外,外资饭店还通过高薪等利益诱导机制广揽人才,形成人才优势。

除了加入wto后对天津市旅游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之外,成文法律、司法途径和包括仲裁制内在的法律与司法方面的制度创新也将影响天津市旅游业制度环境的走向。首先,我国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签署国,必将根据gats的基本原则,履行相关的条约义务。这一基本国策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中国现行法律和政府行业性文件所确认。按照中国入世的承诺,必将对中国旅游业现有的法律规范进行必要的修订、补充,使之达到gats要求的水平。其次,随着天津市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近年来旅游者寻求民事司法途径解决与旅游企业之间的服务质量、人身财产安全、精神赔偿等方面的案例不断增多。2005年天津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接受旅游投诉数量较2004年增长幅度为10.90%。特别是出境游投诉案件大幅增加,2005年出境游投诉数量较2004年增长幅度为100%。当旅游者的正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规定有五种维权方式可供选择: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协商和解;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或申诉;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大多数旅游维权案例都是采用前三种方式解决,尤其是第二种方式,无论在机制上还是在实际中都已成为最主要的一种维权形式。另外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天津市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旅游制、旅游特约监督制、旅游先行赔付制等新的维权方式,对旅游业的制度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对天津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一)宏观环境

天津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为依托,在大的宏观环境背景下,开创自身发展的新局面。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鼓励旅游业发展,如制定中国旅游发展2020年远景纲要,实行共三周的全国假日制度,开展海外旅游促销活动开拓国际市场等。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2005年《旅游及旅行业对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中国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报告中指出,2002年,中国被世界旅游组织(wto/omt)评为世界第五大旅游目的地;同时,中国大陆还被wto/omt选入世界十大国际出境旅游消费国和地区(不包括交通支出)之列。据wttc估计,中国旅游业这种强劲增长势头还将继续保持下去。当然旅游业的短期发展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世界各地频发的恐怖袭击都会给中国旅游业带来消极影响;另外,中国旅游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限制其发展的因素之一,如旅游市场信息不透明、定价机制混乱等。wttc的报告指出,未来十年内中国旅游及旅行业将快速发展,各种发展初期的问题将在短期而非中期之内得到解决。

(二)微观环境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平稳、健康发展为天津市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微观环境。2005年,天津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66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连续10个季度增长14%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9元,增长10.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制定出台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定”和“实施纲要”,启动了一批旅游重点项目,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4%;投资结构优化,港口、公路、地铁等交通投资增长60%;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整修风貌建筑60座;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亚欧财长会议、意大利天津周、新加坡天津周等活动,扩大了天津的影响。这些都使得天津市旅游业得以在健康、稳定的微观环境中迅速发展。

就近期的情况来看,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将会给天津市旅游业的制度环境带来一些可以预期的影响。

首先,天津市旅游行政复议工作办法的出台以及旅游行政复议机构的设立。2005年5月25日天津市了《天津市旅游行政复议工作办法》以及《关于设立旅游行政复议机构的决定》,规定了申请复议的期限、条件、方式、内容等,并规定天津市旅游行政复议机构是天津市旅游行政复议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行政复议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是有效解决行政争议、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制度保障,它与诉讼、仲裁共同构成我国的救济法律制度体系。天津市旅游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成员由天津市旅游局的领导直接担任,避免了在我国其他一些省区旅游行政复议机构规格低、人员少、素质差等问题,使得天津市旅游业能够在日臻完善的制度环境中健康、稳定发展。

其次,各种优惠政策的实施。2005年3月1日天津市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应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例如在旅游规划主题板块内新开办的旅游开发项目企业,可比照享受海河综合开发改造的有关财税优惠政策;对星级酒店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电、用气、用水价格等。天津市为旅游业提供的各种优惠措施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将为天津市旅游业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

再次,天津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旅游业的领导加强。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经验之一,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成立由市长亲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有关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风貌建筑保护领导小组,研究决策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重大事项;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统筹指导、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市旅游局强化对旅游业规划、管理和促进全市旅游业发展的职能;各区县建立健全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市区(县)“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旅游管理体制。通过分工及细化管理,天津市各级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旅游法律法规对天津旅游业发展影响

天津市旅游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数量和类型相对较少,并且以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主,缺乏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的正式的天津市地方旅游法律法规。天津市出台的旅游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天津市旅游业制度环境总体健康良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当然,旅游法律法规方面是目前天津市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开放,制度环境对天津市旅游业的运作模式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旅游业与金融业同属现代服务业,是金融业的战略支持产业,而且旅游业发展面临旅游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加快旅游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是适应旅游业、金融业发展新形势,谋求双赢发展的应有之举。

一、金融是旅游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快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共同促进国民经济总体目标的实现

我国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更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产业,涉及29个经济部门,直接和间接影响细分行业109个。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认识。旅游业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加强战略合作,共同加大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力度。

(二)可以有力促进旅游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云南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等发展目标都为金融业带来发展机遇,也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利用金融手段还可以有针对性的促进旅游各行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旅游业发展面临长期制约瓶颈就是资金问题,但当前涉旅企业贷款难、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比较突出,旅游业与金融业合作可以发挥行业监管职能,督促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加大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三)支持金融业发展机遇和金融创新

旅游业具有广泛的资源,金融业可抓住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扩大融资渠道,进一步开拓旅游产业与银行在投融资方面的渠道,实现旅游与金融的投资互动,培育金融业增长点,创造银旅、银政的双赢和多赢。

二、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主要有政策性融合、商业性融合两大类。前者是由政府或政策性金融机构牵头实施,例如《关于金融支持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者是由旅游主管部门或企业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如《湖北省旅游局与中国银行湖北分行签署旅游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在这些合作模式中,双方均表达了共同促进的意愿,按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方针,配合财政、交通、商务等相关配套政策,为旅游业融资提供良好服务,共同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和提高旅游者服务水平,实现合作多赢的重要举措。

(一)旅游业的角色

旅游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协调和推动落实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创造有利于银行、企业加强合作的政策环境和服务平台。积极支持金融机构为国内各类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金融参与旅游项目等方面与金融进行全面合作。

(二)金融业的角色

金融业主管部门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金融政策和市场化原则的前提下,利用自身“全产品、全平台、全方位”整体优势,共同探讨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机制,积极探索构建旅游项目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了金融支持旅游行业监测制度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报告制度,会同当地旅游等部门对支持旅游行业的贷款对象、投向、用途、利率等进行持续监测,就信贷支持提出有针对性的信贷政策指导意见,将旅游业信贷支持纳入评估范畴,鼓励和引导各级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大力支持旅游资源开发,扶持旅游基础旅游完善,为旅游发展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环境,推动旅游业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

三、旅游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从旅游方面来看

以游客需要和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为导向,围绕旅游城市发展目标和重点培育的特色旅游产品,针对游客去旅行游览中面临的进入难、出去难、停车难、就餐难、如厕难等问题,推出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和休闲度假旅游区开发建设。具体来看:

一是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旅游项目、旅游名镇名村建设。梳理旅游资源,研究可以上市的旅游资源并与金融机构进行接触。对旅游项目好(包括项目前景、包装等方面)、资本金到位、企业信誉度良好,重点推荐获得贷款。对基础设施和景区进行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建设。建设大型生态停车场,购置观光巴土,在景区全面实施了数字化景区建设工程。

二是扶持餐饮、家庭旅馆、旅行社、旅游商场等各类旅游经营户(特别是农家乐经营户)等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提供公司金融服务。解决旅游企业贷款困难、刷卡POS机手续费高等问题,切实改善景区支付环境。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乡村旅游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旅游商品开发、土特产品种植加工以及旅游产品的开发等特色农业的发展。支持大型旅游企业“走出去”。

三是为各类旅游者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推出旅游消费贷款业务,继续加大旅游消费券发放力度,增强银行卡在境内外的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旅游者个人的便利的金融服务。培育和发展旅游业保险市场、创办旅游意外保险,为外地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氛围。增加旅游者个人保证金的形式。

四是做好旅游资金管理。做好资产抵押、担保、资本金和还款能力等放贷条件工作,可以采用保证人担保的方式提供贷款,同时降低旅游企业的贷款难度。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为旅游产业提供服务的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推动旅游资产证券化,积极发展旅游信托基金、旅游租赁服务公司。共同向各级政府争取到更多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产业扶持资金,或组织企业共同设立基金,作为跷板来吸引金融机构给予旅游企业和项目更大的支持。做好旅游业发展专项基金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存储服务。

五是推动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注重采取了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政策性金融推动、最后实现多方共赢的全新合作模式。通过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整合政策性金融以及优质企业的各方优势,实现优质资源的有效对接,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打造强有力的旅游投资集团,全力支持旅游目的地建设。

(二)从金融方面来看

制度上要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责任意识、加强信贷支持、强化金融服务、加强协调努力营造支持旅游业发展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要明确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给旅游业提供授信和融资的总额。进一步加大传统商业性信贷支持,积极寻求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引进和创新旅游产业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调整旅游业授信管理制度,引进和创立旅游银行。金融创新方案还可以使旅游行业企业可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发行基金等渠道融资。

服务上要调整和优化网点结构布局,创新技术手段,为旅游景区、饭店、游客提供便捷金融服务。主动为各主要旅游企业安装刷卡和自动取款机,大力发展上门收款和保管箱业务,主动在三星级别上酒店设立外币兑换点。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旅游项目的包装、策划评估和可行性研究,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更多的信贷支持。为旅游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审批、优先发放。

产品上要开发适合旅游业的特色金融服务、努力拓宽旅游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适合旅游业的特色金融服务。积极探索景区经营权和门票质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质押等新型信贷产品。根据不同旅游产品特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出相应的融资产品和非融资服务,积极支持旅游创意企业的融资需求,如湖北省旅游局与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关于“灵秀湖北”信用卡发卡合作协议,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综合性的服务。

投向上要增加在旅游交通建设、景区建设、接待能力、农家乐乡村旅游等方面的信贷投入力度,加大对外向型经济、农牧业、特色旅游业、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推出旅游文化国际化贷款、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国际会展服务设施建设贷款和出口基地建设贷款。

四、旅游业与金融业加快融合发展的法律制度保障

要取得党委政府和立法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有关法规中明确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资金,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形象宣传。宏观部门帮助牵头召开旅游与金融机构座谈会,加强旅游与银行机构的合作,加大金融机构对旅游工作的支持力度等问题进行研究。为确保融合发展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应向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有关旅游景区、旅行社代表及金融界代表进行广泛征求意见。

要建立长期、稳定、良好、高效的合作关系和定期沟通联系制度。在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协调机制,对双方合作扶持企业和项目相关情况进行跟踪。要明确具体的对接协调单位,负责具体事务处理和协调解决合作备忘录执行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积极开展政企对话、银企对接等活动,搭建投融资平台,向各金融机构推介旅游项目。

要加强金融法律、政策和旅游企业信息沟通和培训。当前旅游信贷困难主要是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信贷机构专业化项目主动服务不够、旅游项目研究不深入、旅游企业和项目信贷资本金不足以及信用缺失等问题造成。由于一些地区的旅游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远高于一般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因此更应加强合作和交流,强化信息的互通有无。要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的管理、指导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诚信意识,使乡村旅游市场更加规范化、秩序化。要进一步丰富旅游企业负责人财税金融工作知识。

要保持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不断拓展合作的层次和领域,建立和提升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旅游局、旅游企业和旅游经营户应抓住旅游金融全面战略合作的重大契机,进一步加快开发建设步伐,以项目为载体,建立旅游项目库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大对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①国家旅游局,中国银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2010年12月29日

篇(3)

随着不同层级旅游消费的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工业旅游已经成为一支新的生力军。把传统的旅游观光与参观考察、休闲娱乐相结合的工业游,正是为适应多元化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也成为一种更具内涵、更深层次的旅游项目。

作为2002年即被评为“青岛市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双星,自兴办工业旅游以来,工旅游产业展现出勃勃生机,年接待游客几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一季度,仅双星旅游服务公司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

拥有80多年发展历史的双星集团是我国重要的鞋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内工业旅游开展得较早的企业之一。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投资建起集游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观光区“双星城”,之后又成立了旅游服务公司,并率先提出工业旅游概念。近年来,为适应工业旅游的大环境,双星全力打造旅游产业,规划了专门的参观路线,配备了专门的讲解员。目前双星已形成了鞋业、轮胎、机械、服装、热电五大支柱产业及包括印刷、绣品、三产配套在内的行业,双星的发展业绩的知名度、美誉度为发展工业旅游奠定了基础。

走进双星总部的鞋文化博览中心,可以看到从远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鞋文化发展史。有人类最原始的木鞋、草鞋、树皮鞋,古代仕女穿的绵缎绣花鞋,古代战场上士兵穿的“铁鞋”,外国荷兰人穿的鞋,现代工艺制作的水晶鞋……,应有尽有。另外,展示了双星从1983年进市场以来,最早的产品以及现在最先进的纳米鞋、随“神六”遨游太空的“双星航天返回用鞋”,其中有很多是刚刚研制出的精品鞋,囊括了双星硫化鞋、冷粘鞋、皮鞋、专业运动鞋、布鞋、注射鞋六大系列鞋类的最新样品。除了展示给人做的鞋,还展示了给车做的鞋(双星轮胎),堪称一个“鞋”的“万国博览会”。在这里,鞋成了展现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载体。使前来参观的人们充分领略到“鞋”文化的精髓,增长了知识。初次进入这个鞋的“王国”的人,无不惊叹双星人的创造精神。

双星发展史展室,被原化工部命名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很多宣传图片和双星发展的历程、双星取得的荣誉的资料、图片,体现着浓厚的双星文化气氛。

双星假山曲径迂回,被称为“企业第一山”。假山高18米,设计巧夺天工,浑体透出一股豪迈之气。假山内不仅曲径回环,而且建有会议室、休息厅,构思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从结构上看,经济增长过多的依赖出口和外需。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增速较快,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高。据测算,200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71.7%这种发展模式势必给我国的经济运行带来巨大风险。如何破解我国内需不旺、尤其是消费乏力的顽症,有效启动内需是当前特殊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深度和广度上发展,并逐渐从虚拟经济蔓延至实体经济。受此影响,美国、欧盟及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全球经济增速减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近期的报告中也指出,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显著低迷时期,全球增长预期将从2007年的5.0%减缓至2009年的3.0%,为2002年以来的最慢增长步伐。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难以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在“美欧消费——中国制造”的产业链条中,受美欧消费需求下降的拖累,中国的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弱化。同时,近年来,“防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的过快增长。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率也连续下滑,2008年第四季度降至6.8%,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增加。可见,调整投资和消费、外需和内需的关系是现阶段中国实现“保增长”目标的迫切要求。在投资放缓、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积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防止经济“硬着陆”的重要举措。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消费率仍不到50%,而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费率已达77%左右。这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消费的潜力巨大。因此,未来如何进一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用内需来弥补外需所受影响是当前“保增长”要积极思考的问题。扩大内需必须找准突破口,寻求有力的支撑点。我们认为,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一)旅游业是一个消费需求潜力很大的朝阳产业,旅游消费的性质决定了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中具有独特优势

首先,旅游消费包括“游、行、住、吃、购、娱”等一系列活动,涵盖高、中、低三个不同的档次,涉及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商业、房地产业、保险业等诸多行业,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是一个综合性的消费,具有较强的消费关联性。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势必带动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到“一业带百业”的作用,从而推动内需成倍扩大。据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的统计,2007年世界旅游业的直接增加值为18510亿美元,而带动的全部增加值(包括直接和间接)则达53910亿美元。其次,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并具有多次重复性的特点,旅游消费的增长将带动中间消费的扩大,提高消费的总体水平。一方面,旅游产品属于服务业中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最终产品”,不仅具有生产和消费同一性,对经济作用更为直接,而且作为最终产品消费,旅游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旅游消费不像工业耐用消费品一次购买长期使用,而是具有服务消费特有的多次重复性,对扩大内需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再次,旅游业还是“无烟工业”,健康有序的旅游消费可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扩大内需的质量。

(二)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2007年人均GDP比1978年增长近10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8.6%,已超过2000美元。同时,居民消费支出大幅增长,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比1978年增长37.5倍,年均增长13.4%。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2007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36.3%和43.1%。消费结构中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在住、行条件的改善及工作之余的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支出也在大幅增加。可见,我国居民消费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开始显现。美国《幸福》杂志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提出,消费者集中追求的5个目标是时间、质量、健康、环境与家庭,能同时满足这5个目标的最佳消费领域就是旅游活动。可以预见,我国消费结构的转型将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空间,也使旅游业逐渐成为扩大内需的支撑点。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发展潜力巨大

旅游业是当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规模最大的新型产业之一。虽然我国已进入世界10个旅游大国的行列,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不够高,在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从旅游业发展规模看,2007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虽然达1.09万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GDP的4.5%左右。而根据国家旅游产业规划,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要超过8%。从旅游业发展能力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2008年中国旅游竞争力在130个国家中位居中游,排名第62位(见表1)。其中,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排名居于前列,具有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将占世界市场份额高达8.6%,将成为世界第一位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可见,我国旅游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发挥旅游业对扩大内需作用的对策

基于旅游业在刺激消费方面自身特有的属性、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广阔空间及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旅游业能成为扩大内需和稳定增长的有力支撑。在当前的特殊时期,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不仅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且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旅游消费能力,还要发展与规范并重,使旅游业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具体讲,需要采取以下六方面举措:

(一)制定旅游业促进法,完善并落实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使旅游业成为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

从表1可看出,尽管2008年我国旅游竞争力排名第62位,位居中游,但在“旅游业发展监管体系”、“经营环境和基础设施”、“旅游业资源”三个一级指标中,“旅游业发展监管体系”排名较为靠后。其中,“优先考虑旅游发展”一项排名靠前至36位,而“政策法规和条例”一项排名却落后至89位。这说明我国已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相对滞后。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许多地区提出“旅游立县”、“旅游立市”的口号,但缺乏具体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针对这种状况,当前可借鉴韩国、英国及美国的立法经验,适时制定我国的旅游业促进法。最近,国家六部委联合《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了促进旅游就业的相关举措。该《指导意见》对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旅游业促进法就是要从旅游业自身的行业发展到鼓励消费者进行旅游消费、从旅游交通的改善到旅游设施的建设、从旅游业的投资机制到旅游产品的开发、从旅游用地的审批到旅游企业税费的优惠等等方面,建立相对完善的促进旅游业的政策扶持体系,使旅游业的促进政策更加系统、完备,从法律上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支持。同时,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责,保证旅游业政策的有效执行,防止将发展旅游业停留在口号上、纸面上。

(二)强力推行带薪休假制度,保证职工的休假时间,拓展旅游业的市场空间

带薪休假制度在国外是一种常见的制度。实践证明,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可有效解决旅游消费需要与闲暇时间不足的矛盾。我国“十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扩大服务供给,鼓励居民服务性消费”。2008年也开始执行2007年新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但带薪休假制度的执行较差,除一些实力雄厚、经营规范的企业外,很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几乎没有很好落实这一制度,职工的休假权利难以得到保障。为此,需要强制执行公务员带薪休假制度,做好监督管理,保障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的有效性与稳定性;要转变休假旅游的观念,使企业认识到休息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给职工安排合理、适度的休假是互利双赢的;要降低带薪休假的门槛,适当增加带薪休假的天数,扩大带薪休假的范围,增强职工带薪休假的灵活性,并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劳动者自身带薪休假的维权意识。

(三)改进税收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发展个人旅游消费信贷,有效增加旅游消费需求

首先,要改革税收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放宽税前扣除范围,降低边际税率并减少级距,取消红利税。其次,要建立收入增长机制,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措施,刺激消费需求。再次,要发展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引导旅游消费者转变观念,倡导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的新观念;更新银行的经营理念,简化银行信贷手续,探索适合旅游消费的个人信贷模式;建立个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并发挥旅行社在旅游消费信贷市场中的作用。

(四)加大旅游业的投入,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旅游产品开发的层次,有效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首先,要创新投资方式,积极吸引多方投资。在政府加大对旅游业投入的同时,要鼓励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引导社会民间资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并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外资。通过积极引导、多方筹措等措施加大对旅游景区配套的道路、污水处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景区公共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其次,要整合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按照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规划,处理好开发、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竭力避免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再次,要提高旅游产品层次。要改变以往旅游产品单一、档次不高、精品较少的状况。一方面要对已开发的旅游产品进行整合优化,提升其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和娱乐含量,使之由粗放开发、粗放经营向精品集约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创新开发旅游产品,通过新项目的策划和建设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引导新的旅游消费理念,开拓新的客源市场,以创新带动需求,引导旅游消费,从而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高传统产品的档次,满足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五)健全旅游业管理体制,完善旅游业自律机制,加强旅游业诚信建设

篇(5)

一、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现状

咸宁处于武汉、长沙、南昌三省会城市的等腰三角形的中间地带,拥有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6和107国道等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同时,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经过多年的开发和探索,已经形成以“温泉”为中心,以“赤壁和通山”为重点,以“温泉商务疗养旅游区、陆水湖度假休闲旅游区、赤壁文物古迹旅游区、九宫山避暑旅游区、嘉鱼现代农业旅游区和青山水库体育健身旅游区”为框架的旅游格局。数据资料显示,近几年来,咸宁旅游业发展迅速,2010年4A级景区达7个,旅行社41家,星级酒店41家(其中五星级1家),共接待游客1157.08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达1.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9.41亿元,创汇522.65万美元,旅游总收入占咸宁当年GDP的11.42%,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表1。

尽管如此,咸宁市旅游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却已然显现,迄今为止,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仅限于银行贷款,受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的影响,地方资本市场未能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咸宁旅游业投资规模继续不断扩大,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招商引资、民间投资和金融机构贷款等四个主要渠道,但金融机构贷款在咸宁旅游业资金投入中所占比重甚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提供给景区特色小商品经营户,对旅游项目的贷款仅占其中很小一部分。除此之外,2010年末全市贷款余额226.88亿元,旅游业贷款余额所占比例极低,与旅游业收入占当年当地GDP11.42%的比例不相匹配,金融对咸宁旅游业发展的支持严重不足。金融供给的不足使得旅游项目规模扩大化的后劲不足,从而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二、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力度不够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制度缺位,政策保障程度低

作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某一个部门或旅游企业力所能及的,有必要由地方政府统领全局,颁布实施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制定持续规范的金融支持策略,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然而,事实证明,迄今为止咸宁金融业支持旅游业发展在现实层面存在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为:政府指导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不清晰、政策性金融步履艰难、商业性金融缺乏活力、合作性金融发展缓慢、非正规金融发育不规范。在咸宁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着的显著制度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与束缚了咸宁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

一方面,在当前旅游形式从“慢旅快游”到“快旅慢游”的转变中,咸宁旅游业还没跟上节拍,其原因在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旅游要素未能协调发展,产业链条不够健全。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观光游比例过大,休闲消费项目明显不足,现已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咸宁旅游业发展方式粗放,支撑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与规模扩张,文化元素、科技支撑在提升旅游竞争力上的作用不明显。在上述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下,咸宁旅游业在近几年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谋求持续快速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三)金融支持渠道单一,支持力度较小

统计资料显示,咸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的金融支持渠道单一。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咸宁旅游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导致银行无法准确、客观地对信贷资产的风险进行量化判断,从而影响了银行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支持;同时,旅游相关企业的经营规模及盈利能力总体上处于低水平,无法通过上市进行股权融资或发行债券融资,更无法与大企业竞争有限的证券市场融资份额。二是银行风险意识增强,信贷准入门槛高。长期以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为了规避不良贷款的风险而对企业贷款慎之又慎。三是资本市场不完善,直接融资渠道少。直接融资渠道的缺乏,使得咸宁旅游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资金瓶颈。

三、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咸宁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注重政策倾斜,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对于拉动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拓展就业空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政策上要加大倾斜力度,在制度上要加大创新力度,强化地方政府主导,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改进银行信贷政策。地方政府应从可持续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专门针对地方旅游业开发的信贷政策,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对于市场前景好的新型旅游项目要放宽贷款限制条件。二是开拓多样化融资渠道。通过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广泛调动各方资金的投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依法开发旅游资源,投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项目的融资力度。三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将金融生态环境纳入对基层政府部门的考核内容,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进而加强地方政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二)金融市场方面:合理细分市场,开展多元化融资支持模式

篇(6)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国民经济大产业。世界一些国家纷纷提出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引领和带动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全局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业正在成为最具活力的综合性大产业

当今世界旅游业迅猛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就超过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球GDP的1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以上。现在已进入大众化和全球化旅游时代,旅游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国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旅游业发展,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都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战略,日本更是响亮提出了“观光立国”战略,韩国也提出了“全体国民观光职业化,全部国土观光资源化,观光设施国际标准化”的口号。随着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快速增加,港澳台地区、世界许多国家都把争取我国旅游客源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采取了许多吸引措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也把发展振兴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美国制定旅游促进法,设立旅游促进基金,以带动经济增长。西班牙政府通过旅游促进计划,决定每年投入15亿欧元用于促进旅游业发展。韩国提出到2012年访韩游客达到1000万人次,实现韩国成为旅游先进国家的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大量增加,旅游消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西班牙、法国之后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全国许多地方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提出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目标。

旅游业作为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带动力强,覆盖范围广,消费潜力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旅游增加值已占到GDP的4%以上,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以上,间接从业人数达到5000万人。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旅游业,对扩大内需、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的总体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整合全部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增长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业战略地位的认识,实施旅游业发展国家战略。旅游业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全局的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旅游业,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改革创新发展模式,研究制定和实施我国旅游业发展国家战略,以此推动我国旅游业快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制定发展大旅游的规划,建立大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包括民航、铁路、公路、餐饮、住宿、商业、通信、会展、博览、娱乐、文化、体育等,随着众多新的旅游形态的出现,旅游又广泛扩展到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科技、生态、环境、建筑、海洋等领域。旅游业涉及几乎所有行业和领域,具有无穷无尽的发展空间,比如像航天领域,也开始有太空旅游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业是创造出来的,旅游消费是创造出来的。正像美国创造出的迪斯尼乐园一样,创造了一个旅游的大市场,创造出无数的消费商机。所谓大旅游,就是要把旅游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综合性大产业,作为与各个行业和产业密切相关的一个产业集群来看待。以新的思路研究制定发展大旅游的规划,建立健全发展大旅游的体制机制,形成我国大旅游的发展格局。

第三,加快旅游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增长点。要不断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加快完善旅游自身产业体系,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和交叉产业,延长旅游产业链,打造旅游产业集群,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旅游产业实力,引领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场体系,紧紧围绕旅游市场需求,创新和丰富旅游产品,更大程度地扩大旅游对外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快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步伐,全面提高我国旅游业对外开放水平。

第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建设世界旅游大国和旅游强国。促进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协调发展,形成三大旅游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按照“增加供给,优化结构”的要求,发展创造更大规模、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优化旅游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形成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统一规范有序的旅游区域发展新局面。

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在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我国乃至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我国旅游业发展总的战略定位应该是:大旅游、大产业、大战略。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把旅游业定位为我国要优先发展的综合性大产业,实施旅游业发展国家战略。

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所谓支柱产业,就是对国民经济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产业。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产业关联度和产业带动力等方面看,它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按照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这一定位,来加快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引领产业。旅游业作为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由于其产业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广泛渗透性,影响到许多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据着突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成为扩大消费的重要引擎。要高度重视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引领和带动其他相关服务业的大发展。要高度重视旅游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像重视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一样,把促进旅游消费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旅游消费,带动整个社会消费发展。

把旅游业发展成为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和“绿色产业”,要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市场空间和就业机会,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旅游业不仅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大产业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功能,而且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重要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民生功能和外交功能。概括起来说,旅游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是民生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开展民间外交、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第一,把旅游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作为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充实和丰富旅游的文化之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在不断满足人们旅游消费需要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旅游消费的层次和品位,把旅游注入文化之魄,深入发掘和创新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培育和创建社会精神文明。

第二,把旅游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施旅游民生工程,发展国民旅游,建设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把旅游作为民生的重要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鼓励和支持国民旅游,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使旅游成为国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

第三,把旅游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为我国民间外交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国际旅游,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积极发展入境旅游,鼓励发展出境旅游,通过旅游交流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学习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建设一个更加开放的现代化中国。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考虑和谋划,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研究制定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广泛研究和借鉴国外旅游大国把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的主要思路和做法,深入总结我国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旅游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据,力争形成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旅游发展国家战略规划,以指导我国旅游业全面发展。

实施国际旅游宣传推广计划。为鼓励居民旅游消费,吸引国外游客来中国观光,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研究制定“旅游宣传推广方案”。每年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可以考虑在国内设立中国旅游节,举办宣传推介活动。中央电视台可以设立旅游频道或旅游栏目,向国内外广泛深入地推介中国旅游。还可以建立专门的中国旅游网,宣传和服务中外游客。

广泛开展国民旅游休闲行动。我国1995年实行双休日制度,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发展。2000年实行“五一”、“十一”长假制度,带来了“旅游黄金周”现象。现在,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要进一步启动旅游消费,研究制定国民旅游休闲计划。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所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都要根据国家规定,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合理安排职工休假时间。实行弹性休假制度,职工的年假可以在一年内灵活安排,错开集中休假时间,发展常年性旅游消费。高度重视旅游黄金周的作用,做好一年中几个黄金周的旅游工作,这对扩大消费效果明显,老百姓和社会各方面都有热切期盼。

加快旅游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情况下,要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的重要方面。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旅游线路、旅游景区以及相关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设施建设。在全国建设一批旅游重点景区、大型旅游项目,以及旅游综合服务设施。

积极开发适合大众化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针对城市居民双休日的特点,着力开发建设城市周边旅游,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带。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的多样化需求,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购物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等多种旅游形态。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发展老年旅游、学生旅游、农民旅游等旅游类型。要通过创造旅游需求刺激和拉动旅游消费发展。

加快形成旅游产业体系。适应旅游便利化、舒适化的要求,紧紧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旅游产业,针对城乡、国内外不同旅游消费者,满足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按照发展大旅游的理念,加快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积极探索发展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的交叉产业。当前尤其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休闲产业、娱乐业和会展业,促进旅游业与这些产业的融合发展。

全面提高旅游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发展国际旅游,促进旅游业对外开放。与更多国家签订双向旅游协议,相互提供旅游便利。积极组织国际旅游推介活动,针对国外客人需求和特点,开发和创造更多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吸引国(境)外游客到国内旅游。同时,积极开展我国居民出国游活动,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产业,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政策和服务体系。制定鼓励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对旅游企业、旅行社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扶持中小型旅游企业发展。鼓励社会投资建设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和开发旅游产品,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为吸引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有必要采取更多的鼓励消费政策,如降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减免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门票。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旅游服务网络,方便居民旅游消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作者为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研究员)

延伸阅读

篇(7)

2012年的中秋、国庆黄金周尤其引人关注。引人关注的其中一件事是高速路免收费,这引发了出行车辆暴增;而另一件事就是旅游人数创历年新高,这件事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哒8006亿元,比201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增长了15%左右,以及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除此之外,很多热门景点的接客数都超过其最佳容量,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国民的旅游需求是十分旺盛的。

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起步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业起步是很晚的,因此它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旅游需求与日俱增。通过查阅《2012中国统计年鉴》,1994年至2011年的十八年间的国内游客人次数是一直在增加的,且旅游总花费和人均花费都是在不断上升的。这也表明了国人的旅游需求正以难以遏制之势迸发出来。然而,之所以会出现2012国庆黄金周那种旅游现象,这就表明我国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缺乏旅游市场营销

一些知名景点的游客爆满,而一些很少在人们口中提起的景点的游客却寥寥。如此大的反差就是那些景点缺乏市场营销导致的。营销对于区域旅游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宣传旅游当地的文化,并且还可以将去当地旅游的价值传播以及传递给游客,由此建立品牌价值。然而,当一个地方缺乏旅游营销时,人们对于当地的印象不会太深刻,那么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就会比较缓慢。

2.旅游产业链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旅游这一行业的发展,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旅游产业链是以旅游产品为纽带实现链接的。从整个旅游过程来看,提供旅游产品的不同行业组成了一个链状结构,游客从旅游过程的始端到终端,需要众多的产业部门向其提品和服务来满足他的各种需求。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忽视了它的放大效应,仅着眼于门票经济和景点经济,还处在旅游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3.缺乏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意识

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大力发展工业,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力度较弱。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较核心的行业,在国际上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也被称为绿色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我国近几年一直将房地产业当做支柱产业,国民生产总值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与房地产相关的部门创造的。然而,2011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6.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3万亿元,增长23.6%;出境旅游人数6900万人次,增长20%;全国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20.8%,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比房地产的带动力强很多,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4.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制度和公共政策不完善

人们要出门旅游都是选择在假期出去,而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我国是公共假期最少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的带薪休假制度名存实亡。因此,紧靠“黄金周”等集中式的休假是难以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的,不仅如此这还带来了旅游景区管理山的难题和旅游安全问题。此外,我国在其它发展旅游业的公共政策的制定上也是乏善可陈的。

为了使我国旅游业更加健康地发展,发挥它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我国应该做实大旅游概念,尽快脱离旅游产业链发展的初级阶段,向更高的阶段迈进。由于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主要依靠门票经济和景点经济,忽视了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所以我国的旅游业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因此,我国应该把重点放在相关行业的发展上,降低景点的门票获完全免费对外开放,由此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促进餐饮、酒店、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最终使得整个产业链的各个行业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增加对旅游业的投资,改善景区的旅游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黄金周”期间,很多景区都是超负荷运转的,甚至连景区的骆驼都被累死,这是极其荒唐的。大家出去旅游也不是在享受,而是在受罪,长此以往,大家也不敢出行,中国旅游业很可能在黄金的发展期面临夭折。因此,应增加对景区的投资,加强景区建设,以增加游客接待量,从而尽量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尤其是当黄金周来临时,景区应该有能力接待比较大的客流量。

3.政府应完善带薪休假制度以及相应的公共政策,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好制度准备。由于人们往往只能选择在公共假期去旅游,所以结果就是各景区在假期超负荷运转,而在平常就没什么人光顾。中国劳动法对带薪年休假作了原则性规定,但没有规定带薪年休假的休假时间及具体操作办法,而是指定由国务院制定相应的具体办法。因此,我国应将带薪休假制度落到实处,使得各个时期的旅游人数均衡分布,避免造成旅游拥堵现象。对于国人的旅游需求,公共政策一定要及时回应,及早告别“集中式”的旅游和休假,回归旅游的常态,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带动我国实现绿色增长的第一支柱产业。(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静,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6年 35期

篇(8)

关于生态文明的书法作品图片1

关于生态文明的书法作品图片2

关于生态文明的书法作品图片3

关于生态文明的书法作品图片4

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怎样实现相互促进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提出旅游业发展如何“既保护好绿水青山,同时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行为与机制,这是旅游业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纲领,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正循环发展。

旅游法第四条规定: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显然,对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政府主管部门而言,旅游业发展必须遵循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要求。

事实上,旅游业的发展高度依赖良好的空气质量、优美的自然景色、纯净的江河湖海、整洁的周边环境。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也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并筹集资金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我们需要努力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行为与机制。

《规划》从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实施绿色旅游开发、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5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正循环发展的要求。为更好地落实《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提升旅游生态文明价值”,我们需要切实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与机制,需要依据旅游法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深入研究与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主要目标,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主要任务和方式,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有哪些标杆,如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责任体系等问题。

1

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主要目标

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旅游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主要指标,可参照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生态保护修复3大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结合各地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制定。

2

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主要任务和方式

其一是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包括强化生态空间管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其二是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包括分区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精准发力提升水环境质量、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其三是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包括深入推进重点污染物减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景区点与其他旅游企业环境综合治理;其四是实行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包括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体系、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其五是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修复,包括管护重点生态区域、保护重要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生态退化地区、扩大生态产品供给、保护生物多样性;其六是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健全法制体系、完善市场机制、落实地方责任、加强企业监管、实施全民行动、提升治理能力;其七是实施一批国家与地方的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其八是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包括明确任务分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试点示范、严格评估考核。

3

学习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标杆国家的经验

标杆之一是新加坡。虽然新加坡的面积只有718.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46.97万,但是,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16年9月统计,2015年新加坡接待的入境过夜旅游者达到了121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了167亿美元。这是与新加坡政府、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和全体居民建立保护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和机制的努力分不开的。新加坡的主要经验是:绿化建设全面细致,营造赏心悦目的环境,严格执法形成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新加坡城市内几乎看不到交警和城管队员在现场执勤管理,但是市容整洁、交通畅通,街道上看不到乱停放和摆设摊点,几乎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整座城市日常运行十分规范有序。

篇(9)

产业结构升级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近年来中国提出产业结构升级的构想,通过调整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把一些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强行关闭或者进行技术上的升级;不断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扶持经济附加值高、能耗低的产业,进而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已有部分学者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对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展开了探讨,但产业结构升级是否真的能够推动低碳经济的增长?这也是本文接下来探讨的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使得中国旅游业快速成长[5]。旅游业碳排放量比较低,数据显示,全球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只占排放总量的3%左右[6]。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应该倡导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尤其是旅游业这种低排放的产业。中国把旅游业定性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是从国家层面给予旅游业的重要肯定。当前,关于旅游业与低碳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旅游业的发展是否能够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目前还不得而知。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会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则会上升[7]。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研究旅游业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得出它们之间的内在机理,还能为中国进行政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因此,针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研究就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1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3卷第1期

杨莎莎,等旅游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机理探讨:低碳经济视角

综上分析可知,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是时代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软着陆,单纯看GDP增速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还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接下来先进行文献回顾,然后探讨旅游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作用,并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以中国各省市(区)为实证研究对象,揭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旅游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说

(一)文献回顾

第一,旅游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探讨。Lanza A等[8]对旅游业展开研究,发现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程度比较高的行业,而且其产业波及的范围比较大,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作用关系。关于旅游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目前已有的文献看,数量并不是很多,研究者较少,且研究的重点是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麻学锋[9]通过构建旅游经济增长指数、地位指数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揭示了张家界地区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且演变的规律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这说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张家界产业结构正不断转型。慈斌[10]以中部六省?檠芯慷韵螅?通过详细的理论阐述和计量分析,得出了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的结论。柴寿升等[11]以青岛市为例,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格兰杰因果显示旅游业发展是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原因。麻学锋等[12]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并结合VAR模型,经过计算检验得出,二者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

第二,旅游业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影响。目前从已有文献看,研究旅游业发展与低碳经济的还不多,大多数学者是从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角度去研究的。例如国外学者Balaguer等[13]、Oh[14]、Hatemi-J[15]、Ditsakis[16]、Kim等[17]和国内学者刘长生等[18]、瞿华等[19]、王良健等[20]、张攀等[21]都是选取某一地区,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出二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王凯等[22]在估算了中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二氧化碳排放构成旅游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查建平等[23]通过构建碳排放分解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碳排放对旅游经济存在正面效应,且旅游经济增长大部分是以毁坏环境为前提的。

第三,产业结构升级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对二者之间的研究国外学者要早于国内学者,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代表人物有Salvador Enrique Puliafito等[24]、Michael Dalton等[25]、Ramakrishnan Ramanathan[26]、Ugur Soytas等[27],他们得到的较为一致结论是不同行业之间的碳排放存在显著差异,碳排放会随产业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在国内学者方面,付允等[28]、庄贵阳等[29]专家主要采取定性分析的方式,重点阐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重要性、模式等。这些先进的理念当然也为国内其他学者进行低碳经济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定量分析方面,杨会香等[30]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影响很大,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较小,但是工业部门对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很明显。马艳等[31]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技术类型、产业结构是影响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假说

第一,旅游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探讨。旅游业产业关联度高,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角度看,旅游业所带来的旅游消费扩张会拉动第三产业中的住宿、餐饮等部门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服务业进步。站在广义的角度看,旅游业拥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因此,在除了满足游客在旅途中对服务和货物等需求外,还可以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促进包括运输、观光、文娱等行业的发展。不难看出,旅游业除了可以直接拉动第三产业发展外,还可以通过带动一二产业中的关联产业发展,使产业链条扩展,覆盖面拓宽,带动产业结构的改变。随着旅游业发展,旅游消费不断升级,其对商业、餐饮、金融服务、文化娱乐等要求越来越高,对第三产业现有的行业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客观上要求从业者提升产品质量,在扩张第三产业的同时,也可以通过金融服务、娱乐等部门实现内部产业结构升级。随着旅游规模化的发展,旅游业势必会对第一二产业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使一二产业通过自身调整推动产业内部的结构转变。当旅游产业规模足够大时,原有的产业结构很难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产业结构势必要作出适当调整,以满足旅游业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相对应的一二产业的比重会慢慢降低。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的类型也会不断发生转变,主要表现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会大力发展,生产的高级产品会增多。随着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服务业会逐渐发展起来,所需劳动力也会增加,在这种就业竞争的压力之下,提供的服务更加完善,能够体现服务的多层次、多样化,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等会更加完善。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这些改变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所提出的新需求。但是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是否真的存在互动关系?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别?基于上述对二者关系的探讨,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快速发展旅游业可以提升第三产业比例,因而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由于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巨大,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呈现逐步减弱的趋势。

H2:在低碳经济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由于东中西部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产业结构升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也会呈现逐步减弱的趋势。

第二,旅游业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影响。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主要通过劳动服务的形式为社会提供使用价值。旅游业相较于以消耗化石能源为主的第二产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要小得多,而且碳排放量也大大少于第二产业所产生的碳排放。随着低碳旅游的兴起,旅游业将会成为低碳行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业作为中国战略性支柱产业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应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特点,让其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旅游业发展是否真能促进低碳经济,需要利用科学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发展低碳经济,对低碳经济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东中西部在收入、交通等基础设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旅游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逐步减弱的趋势。

第三,产业结构升级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平均能耗高的重要原因,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可以有效防止能源过度消耗。当前要想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进步,就要对国民经济结构作进一步调整,利用制度的保障发展服务业,减少重化工产业的发展,引导资金流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服务业。第二产业的内部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要适当调整,原有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性已经严重阻碍了低碳经济发展,要通过构建节能降耗的工业体系,采取必要措施控制高排放企业的发展,利用技术的更新建立低能耗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体系,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降低能耗水平。重化工业是消耗能源最多的行业,第二产业相较于第一和第三产业碳排放量也高很多,因此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层次变高,碳排放量会不断降低。产业结构升级是否真的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增长?这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例如中国东部的工厂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这种空间上的转移并不一定能够促进中国低碳经济的增?L。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落后的高能耗产业会被慢慢取代,第三产业比重会渐渐上升,产业结构升级将有利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同时,由于东中西部在技术、制度、政策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产业结构升级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也会呈现不同。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旅游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关系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旅游业发展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以及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化。虽然国内个别学者对旅游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样本量偏少以及地域说服力不强,且没有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在旅游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影响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关注较多的是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涉及低碳经济的研究非常少,且重点探讨的是如何构建碳排放的模型以及分析影响因素,更偏重于研究旅游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升级对低碳经济影响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普遍从某一行业或者技术类型入手,研究能源消费对低碳经济的影响,或者是验证某一产业部门对碳排放的影响,鲜有学者从构建产业结构升级的模型角度去研究其对低碳经济的影响。通过对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述评可知,上述学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从本文的选题出发,还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把低碳经济纳入旅游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关系框架下,在深入探讨旅游业发展与低碳经济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又对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三者之间内在关系进行了探讨,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之前,大多数学者采用单方程模型对上述三者进行检验,但这容易忽视它们之间的内生性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模型异方差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利用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来验证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由此来检验理论分析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了更直观地展现三者之间的假设关系,特绘制假设关系图如图1。

三、实证研究设计

样本选择方面。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将中国划分为东、中和西三大经济地区(表1)。西藏数据缺失比较严重,所以予以省略,另外港澳台地区由于经济制度、统计口径等差异,也不包括在内。

数据选择方面。本文所需要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1998-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的统计年鉴。为了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对于缺失的数据,本文主要利用每个地区的统计公报的数据作补充,例如天津市旅游总收入。为了保证数据的科学性,本文利用1997年的不变价格对部分数据进行缩减。各个变量所运用的数据会在下文说明。由于版面原因,本文所用数据就不在文中一一呈现,如果有读者需要原始数据,请联系本文的通信作者。

变量选取方面。可分为主要变量和控制变量。其中主要变量为旅游业发展(td)、产业结构升级(r)、低碳经济(lceg)。为了防止变量遗漏所造成的结果偏差,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科技进步(rd)、金融发展(fin)、市场化程度(mar)、旅游资本投入(tci)、劳动力投入(lab)、国民收入(ni)。

各变量的解释如下。

旅游业发展(td)。衡量旅游业发展的指标有多种,例如年旅游人数(国内和入境游人数)、旅游投资额以及旅游收入等,本文选取旅游业总收入来衡量。

产业结构升级(r)。由配第-克拉克定理知,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和一二产业比重的下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特征,本文参照李逢春[32]的研究方法对产业结构升级系数进行测度,公式如下:

式中,yi是第i产业所占比重,r为产业结构升级系数,r越接近1,说明产业结构的层次越低,r越接近3,说明产业结构的层次越高。

低碳经济(lceg)。目前中国还没有公布各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多数学者都是通过构建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测度。因为化石燃料是主要的碳源,本文参照学者王修华等[33]对低碳经济的研究方法,对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公式为:

式中,et为碳排放总量,ec、eo、eg为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的消耗量,α、β、λ为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得出系数α、β、λ的值分别为0747 6、0582 5、0443 5,进而通过计算得到碳排放量。本文选择单位GDP碳排放量作为衡量低碳经济的指标,根据上述算得的数据,把两者相除就可以得到衡量低碳经济的指标。

交互项(td*r)。交互乘积项(td*r)主要用来说明二者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以及消除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

科技进步(rd)。用各个省份的R&D投入经费表示。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可以为科学进步提供重要的支撑,同时技术进步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34],其可以促进社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并通过研发或者更新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在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降低能耗,从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金融发展(fin)。本文用地区金融资产价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衡量,这可以弥补用M2/GDP来衡量金融发展的缺陷。发达的金融业可以为行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可以催生一批低能耗的现代服务业,这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金融市场发达地区的相应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可以为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后备支持[35]。

市场化程度(mar)。用各省非国有企业职工与国有企业职工之比来衡量。市场化是一个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个人经济权利自由化的过程,同时,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性和优胜劣汰?C制可以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36]。

旅游资本投入(tci)。旅游资本投入是促进旅游业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用旅游物质资本投入来衡量旅游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用星级酒店数量和旅行社数量来衡量[37]。

劳动力投入(lab)。人力资本投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本文用星级饭店从业人数、旅行社从业人数和旅游景区从业人数近似替代旅游劳动力投入[38]。

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是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低碳经济的共同影响因素,反映了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本文用人均GDP来衡量。

数据预处理方面。为了消除异方差所带来的影响,对各变量进行取对数处理。描述性统计见表2。

实证模型建立方面。因为各个经济变量之间往往是双向或多项的互动关系,所以在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三者之间建立联立方程模型,以此来弥补单一的计量方程式单项因果检验的缺陷。因此,为了更加科学地解释各个变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往往需要建立多个方程组成方程组来解释,这就是计量经济学当中常用的联立方程组模型(SEM),Takashi Washio等[39]都曾使用此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实证模型检验

(一)基本回归结果

中国每个地区的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政府政策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地域之间存在非均衡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率先把优惠的政策和资源等投向东部地区,所以东部地区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中西部地区发展严重滞后,这导致中国的经济发展由东到西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由于存在这种差异,各地区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更为科学具体地研究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低碳经济的影响,本文将对不同地区的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并且对回归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使用面板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得出的结果不同,考虑到这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豪斯曼检验来断定使用哪种模型比较适合。结果显示,在随机效应条件下,模型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即接受了固定效应模型。因此,接下来选用固定效应来分析。回归结果见表3。

从旅游业发展的回归结果看,产业结构升级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伴随着一二三产业比重的不断变化,表现为农林牧渔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开始减小,重化工企业不断转型,而服务业会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相关配套设施更加完善,这也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控制变量市场化程度对旅游业发展也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因为原来的计划经济在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相关的资源要素都会被调动起来,能够为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它们之间的竞争,同时企业效益变好也会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其收入增加,这就为旅游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证。旅游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在1%的检验水平下显著,这说明旅游资本投入可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投入则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另外国民收入对旅游业发展也呈现正向的促进作用,这进一步印证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旅游业会逐步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方式。

从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结果看,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控制变量科技进步、金融发展与市场化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也有正向促进作用。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众多劳动力前来工作;同时旅游消费升级带来的附加值也在不断攀升,相应的配套设施不断发展完善,这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科技进步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保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也不断提升,从而引起产业内部比重的调整。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为很多企业提供信贷支撑,尤其对服务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市场化促进企业的活跃发展,使不同生产性或服务性的企业竞争压力增大,在这种优胜劣汰机制下,企业会不断实现创新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国民收入对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国民收入增加有利于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资金,为企业更新换代提供资金支持。

从低碳经济的回归结果看,td*r、td、r对低碳经济的回归结果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都在1%的检验水平下通过检验。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部门,在能源消耗方面,比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企业要低得多。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越来越大,由于其本身对能源的消耗相对较少,因而更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同时会减少碳排放量,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重化工企业要实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就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逐步淘汰落后的产能。市场化水平提高会刺激企业创新,实现优胜劣汰,这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从回归结果看,国民收入对低碳经济呈现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在1%的检验水平下显著,国民收入的提高会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行为越来越低碳化。同时,发展新兴产业也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2007年中国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为了能够反映这些文件对各地区的影响,本文在实证部分设计了两期截面检验。从回归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这些文件颁布之后的检验结果比颁布之前的检验结果更加显著。这说明颁布这些文件之后,中国对低碳经济发展、节能减排以及再生能源开发更加重视,积极发展服务业,这些措施对发展低碳经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表4可以看出,东部省域的回归结果和全国省域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全部通过了回归检验。

从旅游业发展的回归结果看,产业结构升级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控制变量市场化程度、旅游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国民收入对旅游业发展也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都在1%的检验水平下通过检验。东部经济发达,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传统型的企业势必会被新兴产业的企业替代,使得产业实现更新换代,产业升级速度加快,相应的服务配套措施也更加完善,从而为推动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必备条件。

从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结果看,旅游业发展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控制变量科技进步、金融发展、市场化程度和国民收入也都通过了检验。东部地区收入高,人们率先进入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另外,东部地区的技术优势在新旧设备更新以及企业发展转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东部地区金融发展程度高,可以?樾滦瞬?业发展和落后产业转型提供信贷支撑;东部市场竞争激烈,落后耗能的产业逐步被淘汰,从而促进产业转型,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从低碳经济的回归结果看,td*r、td、r对低碳经济的回归结果都显著为正,说明旅游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其具有促进作用。各控制变量对低碳经济的回归结果也通过了检验,显著为正,说明各控制变量对发展低碳经济同样具有促进作用,所得结论与全国省域回归结果基本相同。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不论在旅游业发展还是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业相比第二产业具有相对低碳的特点,产业结构升级,相应第三产业比重也会上升,这对发展低碳经济都具有促进作用,实证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表5为中部地区回归结果,从结果看,中部有部分假设关系没有通过实证检验。

从旅游业发展的回归结果看,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化都对旅游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考虑到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及市场化程度都相对较弱,但是还会出现显著的结果,足以说明市场化的推进方向的正确。

从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结果看,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结果并不显著,金融发展和市场化程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帮助也不大,但科技进步的帮助相对来讲比较大。这个问题可以从下面的角度来理解:中部地区长期以第二产业为主,产业升级的压力比较大,金融发展与市场化程度对其影响均不大,但科技进步可以为中部地区的企业提供新技术的支持,淘汰一些落后的设备,有助于产业转型,所以其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从低碳经济的回归结果看,td*r、td对低碳经济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r对低碳经济的作用不明显。究其原因,中部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所以其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也有限,科技进步虽然对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中部地区而言,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还是有限,因而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回归结果不显著就显而易见了。

表6为西部省域的回归结果,从回归结果看,西部有部分假设关系没有通过实证检验。

从旅游业发展的回归结果看,产业结构升级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在1%的检验水平下通过检验,控制变量市场化程度、旅游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国民收入也通过了回归检验,这表明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结果看,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和市场化程度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不显著,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金融业本身并不发达,发展相对滞后,而市场化相对落后,其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不显著。国民收入指标通过了回归检验,且在1%的检验水平下显著,说明国民收入在西部地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依然较大。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回归结果看,td*r、td、r对低碳经济发展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说明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技术进步、市场化改革推进、金融业发展和以及国民收入提高都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增长。

(二)内生性检验

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是制约检验结果合理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选取合理的方式对上述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行的做法是寻找工具变量,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工具变量的外生性检验。一般情况下,当存在遗漏变量、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和测量误差时,需要利用工具变量对模型进行重新检验,以便考察结论的稳健性。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能够对地区未观测的个体效应进行控制,并得到参数的一致估计,这有利于弥补变量遗漏问题。在研究旅游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碳经济的影响时,虽然我们控制了众多的变量,但仍然可能存在变量遗漏问题,以及核心解释变量旅游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碳经济存在联立性偏误问题,这将会导致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有偏和非一致(利用豪斯曼检验进行内生性检验,得到的卡方值为-1518,统计量小于0,说明存在较强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了以上问题的基础上,为了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克服内生性问题带来的估计偏误,故采用工具变量法(IV)来解决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两阶段回归法来获得一致的估计量。

工具变量之所以比较难选择,是因为它有比较严格的条件,一定要考虑所选择工具变量的有效性问题,即所选取的工具变量与内生解释变量相关,与随机扰动项无关。国内学者赵磊[40]利用客源市场接近度(TMA)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工具变量,具体的构造方法为采用各省省会城市到3大经济圈(环渤海、长三角与珠三角)内最近省份省会城市距离的倒数再乘以100表示。此种做法体现了地理因素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且这种因素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即使交通条件发达,也无法消除此种影响;另外,客源市场接近度主要参考的地区为中国最发达的三个经济区,其经济基础好,居民出行能力强,且旅游管理经验丰富,接近国际旅游市场。综合分析,客源市场接近度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工具变量。产业结构升级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之一,对低碳经济也有着重要影响。根据上述分析,为寻找产业结构升级的工具变量,需要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性质进行剖析,配第-克拉克定理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必然伴随着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在碳排放方面,虽然第三产业排放量要明显少很多,但是也会对低碳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选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TI)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工具变量。

表8展示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回归结果,基本结构类似于表3。表8还呈现了弱工具变量检验,该检验的主要作用是说明所选用的工具变量是否合适,原则上一般认为值大于16时,表明工具变量与内生解释变量相关。本文的弱工具变量检验统计量的值都大于25,这说明本文选取的工具变量有效。从表8可以看出,第一阶段的回归结果中客源市场接近度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与被解释变量旅游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分别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本文所选取的工具变量是合理的。从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解释变量旅游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其相应的符号、显著性和表3的估计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这也说明了控制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低碳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也再一次验证了本文的主要观点。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上述分析与检验结果的整理,得出了如下结论:整体看,旅游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但是旅游业对低碳经济的影响要小于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影响。在全国层面和东部省域下,实证检验的结果全部通过,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假设。在实际的检验中,为了弥补在变量选取上的不足,考虑到控制变量对主要变量的影响,全国层面和东部省域的科技进步、金融发展、市场化程度以及国民收入对低碳经济的影响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部分检验没通过。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科技进步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也不显著。

目前,本文已经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方面验证了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就针对上述检验得出的结果进行讨论。从文献回归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只是用实证检验的方法来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大多使用全国数据。大部分学者认为,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当然本文在对全国层面和东部省域进行检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但是对中部省域进行检验时却发现,旅游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回归不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对低碳经济的回归也不显著。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中部地区长期以第二产业为主,而且长期以来就以重化工业为支撑,其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非常大,中部地区又是中国产煤的重要地区,能源消耗长期以煤炭为主,所以导致中部地区产业转型难度非常高。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旅游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具有促进作用,虽然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碳排放,但是旅游业相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来说却属于低碳型产业。从联立方程模型分析结果看,产业结构升级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大于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相对于第二产业来讲虽然是低能耗的产业,但是旅游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相比却很小,所以在当前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能耗、高污染的第二产业逐步转型比旅游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

六、政策含义与建议

通过研究从理论上梳理了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利用回归分析验证了假设关系。从总体上看,旅游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且二者都对发展低碳经济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分地区检验中,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这些研究结果具有十分明?@的政策含义。

一方面,回答了旅游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的内在作用机制,尤其是在旅游业发展与低碳经济的研究方面,很多学者侧重研究低碳旅游,但整个旅游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明显呈现出东中西部梯度发展的状况,在此过程中,东部率先发展起来,但经济发展的质量并不高。虽然这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收入增加,消费层次也发生改变,旅游业也开始出现繁荣景象,但是长期形成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却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资源禀赋、政策等影响,发展明显慢于东部,再加上中部长期以重工业为主,这就要求国家要及时调整政策以改善中西部发展条件,在技术、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

另一方面,揭示了近年?碇泄?颁布的一系列文件的必要性。结合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对近年来的一些政策或法律法规进行整理,例如:2005年12月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就明确指出,在经济发展中要规划好,不能随意投资,要优先发展具有先进技术的产业;2007年12月颁布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提出,中国要创建新型能源体系,不再以煤炭为主;2011年12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颁布,提出了降低碳排放的总体要求,这也标志着中国在进行低碳经济发展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9年12月《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颁布,明确了旅游业的发展地位;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旅游发展改革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成为两大主题;2015年10月《十三五年规划建议》颁布,明确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根据以上理论以及政策含义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篇(10)

一、前言

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创造旅游经济。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蒸蒸日上,而在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需要我们关注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以沈阳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为题,从不同方面论述了沈阳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目的在于使旅游业能够成为一项能带动总体经济的重要产业,未来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二、沈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近年来辽宁省旅游业在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在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沈阳市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其旅游经济的发展影响以及带动着辽宁省经济的发展。从以下几方面对沈阳市旅游业现状进行分析。

(一)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发展现状。

沈阳市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占据着显著优势。旅游是一个娱乐的过程,要达到旅游主体、旅游客体以及旅游中介间的高度统一。吃、住、行、游、购、娱是构成旅游业的六大要素,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可以更好的满足旅游者在这些方面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选择这些城市的景点。

(二)从交通运输看发展现状。

沈阳位于辽宁省中部,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最大的交通中心和交通枢纽。高速公路与铁路运输四通八达,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东北最大的航空港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也为入境游创造了优越条件。

(三)从人们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观念分析现状。

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调查结果都显示,一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大大超出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限度时,人们的消费观念就会发生变化,消费也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状态,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外出旅游便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从历史古迹以及民族文化分析发展现状。

沈阳是一座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城,其发展中所产生的文化和历史古迹也一直流传至今。沈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满汉为主体的,由多民族组成的聚居地,每个民族都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也使沈阳的文化更具有多样性的特色,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参观游览。

三、沈阳市旅游业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沈阳市旅游业发展势头也明显增快。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加,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维持社会和谐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沈阳市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发生了变化。

(一)旅游人数增加,旅游方式多样化。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提高,选择出行旅游的人数也会随之增多,旅游方式也逐步多样化,自驾游、低碳游、团购游、候鸟游、高铁游等方式可以为不同的群体提供最适合的出行旅游选择。

(二)旅游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旅游业发展迅速。

沈阳市的繁荣发展使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性得到了保障,而旅游服务和服务设施是完美旅游的桥梁,是典型的中介体,宾馆、饭店、旅行社、交通的快速发展也会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垫脚石,为旅游业乃至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旅游活动更具特色,国际地位提升。

沈阳国际旅游节的举办向国内外游客和来宾展示活力之都沈阳市的魅力,提升了沈阳在国内外知名度,在实现旅游经济与社会文化等产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为沈阳增添了一个世界级的旅游精品,大大改善了旅游服务环境,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富有特色的旅游活动会在未来沈阳旅游业的发展上增添亮丽的光环。

四、沈阳市旅游业发展对策

立足于沈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整体环境,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对促进沈阳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沈阳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特殊的意义。

(一)发挥地方特色,发展区域特色旅游。

沈阳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为发展区域特色的旅游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沈阳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遗留的历史赋存物表现着一个时代的特征,包括古遗迹、古建筑、民族礼仪以及生活习俗等,旅游价值尤为明显。

(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提高综合接待能力。

在沈阳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制定相关的旅游发展战略和条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以及建设重点不够明确的问题都是旅游业发展的阻力,而政府的相关政策会使旅游业在合理的机制下进行,提高发展的效率和总体水平。

(三)培养旅游方面专业人才,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旅游从事人员的学历较低会很难适应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市场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会随之明显和严重,加强旅游方面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总结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旅游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让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传递。随着管理的完善和制度的确立,旅游业将会成为沈阳市经济产业中的领军者,为沈阳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更好的保障。

(指导老师:于桐)

上一篇: 质检报告 下一篇: 子宫肌瘤手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