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价值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5 15:33: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媒体的价值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媒体的价值

篇(1)

这些变化迫使纸媒体认真思考自身的价值,而价值的思考,会自然地引发对商业模式的质疑。

报纸一直以来都是两次销售实现盈利的;第一次销售将报纸内容卖给读者。第二次销售将有商业价值的读者卖给广告商。在第一市场上,报纸是亏损的。用第二市场的利润来填补第一市场的亏损后方能实现盈利。这样的商业模式,从根子上讲,是将报纸当成广告载体来认识的。

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报纸媒体的价值要重新被认识。报纸因为人类有着对信息的需求,才有了信息收集、整理与传播的行业,纸因其便宜、便捷的而被选作载体。因此,读者购买报纸是在购买他所需要的内容,而不是这张纸,对内容的需要,受众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价格呢?我们的纸媒从业人员应该有自信。独特、优质的新闻产品不能直接获得收益,在商业上是说不过去的。

2006年底,《南方周末》就开始酝酿商业模式转型,要实现第一市场盈利。当时认为,阻碍第一市场的盈利的因素,一是报纸定位、二是报纸质量、二是发行基数。

于是在2007年,南方周末进行了三项努力:

其一是定位的清晰。提出“在这里,读懂中国”的口号。其二是报纸质量的升级。新创了“时局”板块、“评论”板块、改造了“经济”、“文化”板块及头版,并改进了文风、提升了整张报纸的导读性。从而实现了用产品对定位进行落实的目标。其三是重视主渠道、加强终端管理,改造了发行模式,提升发行量。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的语境中,报纸实现第一市场的盈利,不仅仅是商业模式转变这么简单,客观上它与免费的互联网内容实现了区隔,寻找到了可能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传统媒体、报纸回归到内容价值第一价值的认同上来,有助于一些在商业氛围里被忽略的价值得以回归。

现代的传媒从专业的信息提供者走向信息的工业化生产,其辉煌的成绩,我们都看到了,但是,现代性对传统价值的毁损却往往被忽略。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当然不会逆历史潮流让传媒产业回到传统时代,但是,时代给专业的内容生产者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想象空间。如,传媒人可以在新技术平台上,实现非销售导向的未来型内容生产,以特定的价值为追求目标,以个体劳作与个体合作为特征。这可能会为传媒业在工业化大潮后开出一片新的天地。

与此同时,当内容本身实现商业价值后,从小处讲,可以让报纸在商业诱惑面前有更好的坚持。商业力量通过广告投放影响内容企图,越来越不可能。从大处讲,传统媒体、报纸媒体的公益属性将得以回归,不再以传媒机构的商业利益为第一追求。

事实上这样的实践已在进行,华尔街日报的执行总编今年离职,与若干传媒人一起建立了一个由公益基金支助的机构,以调查监督为业,以公益为目的。

篇(2)

这是歌德开放空间的个人项目。为此,主办方请来了德国ZKM媒体博物馆总策展人伯尔尼哈德・希瑞(Bernhard Serexhe)。希瑞博士自1980年代的时候初涉新媒体艺术,并有学术专著《数字艺术实践》问世。以德国人的严谨、规整,看中国全新一代的艺术家,会有怎样的冲击呢?

80后阿角,生来对电子科技有亲近感,而50后希瑞博士,有意识地拒绝网络,甚至坚持不用智能手机。且看在展出期间的论坛上,希瑞和阿角展开的艺术史层面的交锋。与此同时,双方对于新媒体艺术品如何收藏,亦亮出了各自的观点,引起论坛上听众的思考。

关于创作新媒体改变作品的诞生方式

“蓝色的屏幕,犹如一道通往新维度的大门,蓝色中运动的影子,是对日常在使用的屏幕中看到现实中影子的一种抽象化处理,这样的结构让我们无法判断现实和虚拟的界限,最终放弃分辨融入其中。”对着六块展现同样影像,组合在一起的液晶屏,阿角如此解释他的作品。这是一个新媒体装置艺术作品,以gif格式构造一块深度无限的空间。阿角说:“gif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格式,她的特点是通过反复释放信息,让这样的反复,使她变得如此狡猾、极富性格。”

在微博、微信中,人们经常与gif图像打交道,但从没有哪一个移动互联网用户,会像阿角那样,对gif格式有一种女性化的定位。

通过液晶屏展现gif格式的图像,仅是阿角作品的一个门类。在“屏幕一代”个展上,还有一类称作“算法表演”的作品,其尺寸可变,展示时间可变,一个个不规则的图形,有雪花状的,有盐花结晶状的,也有可变形的如同水滴质感的椭圆形的,以一种看似规则或是不规则的形状活动着。这是阿角通过计算机程序做出的作品,他同时认为,未来的屏幕不一定是平的,也有可能就是这样不规则的,而屏幕将无处不在。实际上,在阿角展示艺术作品的同时,一些手机厂商已经在展示曲屏手机,这就等于向阿角的预测前进了一步。

谈起当今的新媒体艺术领域的创作,希瑞博士对我说:“在1980年代我从事新媒体艺术研究,并开办博物馆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30年后新媒体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希瑞看来,不管是旧有的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不仅仅是信使(Message),还应该成为脑筋方面的“马杀鸡”(massage),以期取得安抚人心的作用。希瑞曾经研究过经典建筑,他认为建筑本身也是媒体,传递着一个时代的文明、观念。换言之,希瑞认为任何新媒体,不过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新的艺术手段,却不见得会改变作品的诞生方式。

就像已经不再提笔早已改用电脑写作的作家,自称仍然是“笔者”而不是“键人”,新媒体艺术家已经不再使用画笔、颜料乃至打印设备,却仍然还是视觉艺术乃至视听结合、时空复合的艺术作品之创作者。而他们的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区别,不仅是新媒体作品可以在音画上做到更抽象,观念上更创新,更在于网络的即时传播以及即时交互,使得未来的新媒体创作延伸出无限可能。

关于影响力新媒体是否改变艺术本身

与阿角以往作品不同的是,这6件新作在体现出科技自我利用时,凸显自身的存在,不管观看者在场与否,它都强调与人类感官和理解的相互作用。基于上述观点,这些作品并不存在于它们自身之中,而在一个人接收作品所传达的感觉信息和在他从中理解到一些东西之间的互动之中。这些“东西”并不只是一种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而是深入的认知本身。

阿角是2006年开始进行新媒体艺术实践的。当时,阿角看到了一个名为“weneedmoney not art”的网站,接触到欧洲的新媒体,于是进行大量译介工作。于此同时,阿角开始在网上与其他新媒体艺术家进行交流。

张冰,是中国当代艺术独立策展人。她出任德国歌德开放空间本年度策展人。在策划阿角个展之前,张冰与阿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探讨中,张冰也提及,如今与新媒体艺术家面对面的交流很少,主要是线上联系。“我们的社交生活越来越多的依赖着我们手中的电子屏幕,我们的情绪也因为屏幕呈现出的信息、表情符号等变化。屏幕不再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工具,而是影响甚至参与我们的价值判断、社会关系和心理感受,从而与我们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张冰说。

比阿角更年轻的艺术家,甚至不再特别关注线下的观众互动,乃至彻底摈弃。阿角认为这些年轻艺术家群对科技的解读更深刻,并不再工具式的运用科技做些小发明。“他们开始关注互联网革新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带给人们的冲击,完全视觉体验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年轻艺术家开始关注软件艺术(software art)和更轻巧的不需要线下空间的传播展示方式。”

当然,阿角本人目前的创作状态并不是这样。最近,他的工作室将之前一些和制作相关的逻辑和术语都归于“计算机辅助”。“这么做是为了避免技术迷恋以及软件优劣的讨论。”阿角说。

新媒体是否影响到艺术本身,其影响究竟有多大?哪些方面影响到了?哪些方面可能没受影响?希瑞博士站在欧洲学者的角度,谈了他对新媒体如何影响艺术本身的看法。希瑞说:“从1980年代至今,我经历了模转数,一致关注、研究新媒体艺术带给社会、带给艺术本身的变化。1990年代中期,我们就开始讨论――新媒体新技术怎样连接世界与人,研究新媒体将呈现怎样的画面。并探讨复杂的图像在人脑中如何处理。”1997年开始,希瑞启动了大型的媒体研究计划,延请800位专家、艺术家,研究新媒体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但如今,在2010年代,希瑞博士不得不放弃研究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因为变化太快,我觉得如今的虚拟社会是比现实社会更现实的社会。同时,不同的人生活的圈子不同,也许在父辈看来,屏幕是身外之物,而对年轻人来说,屏幕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过去,很多艺术家将新媒体当作创作的工具,而当阿角将之当作理所当然的创作本身,并将之植放到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在未来的艺术家看来,或许,这只不过是进入全新艺术时代的门槛而已。

关于收藏新媒体作品的价值何在

希瑞博士的德国ZKM媒体博物馆不仅藏有1980年代以来的许多新媒体作品,而且为了作品可以正常呈现,而购置了与作品同类同款的显像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每种都备了五件以上。

张冰举了一个例子。前不久,她策划了一个新媒体艺术展,艺术家使用的是非平面的液晶屏幕,置放在一个船舱结构里。当时有藏家要购买这件艺术品。当时大家就讨论,交易的主体是船舱结构呢,还是非平面的液晶屏,还是电脑程序?无疑,既然是艺术品,就涉及到买卖与收藏。也有人问阿角,假若“屏幕一代”的作品要被收藏,那这个作品原件的屏幕坏了怎么办?即使像希瑞博士那样购置五台备用机,也总有用坏的一天啊。

阿角说:“既然是购置我的作品,你买回去总得天天开机吧?只有开机,才能感受艺术的内容。我觉得五年之内应该不会坏的,五年后如果坏了,那就只能换屏。其实,这和买一幅绘画,买一件雕塑一样。绘画、雕塑也有维护的必要,新媒体作品也一样。”

当然,如果涉及到艺术品的永恒性问题,未来没有可能的替代品来维持阿角的作品正常呈现,那这部作品作为一个“物”也就不存在了。当这个“物”失去被解读的能力后,作品也就消亡了。阿角对之的看法是――目前更容易保存的还是文字。而假若作品消亡,收藏机构和藏家也只能慨叹――我真的拥有过这件作品。

篇(3)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01-01

1.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

1.1 传统媒体面临的危与机遇

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传统媒体这些年来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非常大地撞击着传统媒介的发展,持续被新媒体所挤占的传统媒介市场,传统媒体行业从生产内容与媒介运营层面都面对着很多挑战,就算是在新媒体面前的广播、电视媒体,也变得势单力薄,期刊业更是寸步难行,困难重重的报纸业。虽然新媒体的产生让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与受众群体在持续收缩,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非常大,但是我们也需要清楚地了解到,这种侵占不等于替代,传统媒体依然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只要传统媒体可以开阔视野、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把业务范围拓宽,由一刀切的舆论导向平台向多方参加政府指引的公共话语平台转变,由平面媒体单向推送平台向多维度的信息内容供应商、服务商转型,主动革新自己的运作模式与经营理念,主动面对挑战,也会为自己赢得发展的黄金机遇。

1.2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收益不一样

新媒体的发展让网络传媒公司等新媒体快速发展,广告价格尽管比不上知名传统媒体,但对待传统媒体的经济收益也足以有压倒性的态势。因为覆盖面积广的新媒体,低廉的价格,简单的制作程序,受限制原因少,广告金额尽管小但是数目很多,对零散资金容易吸收,产生规模性的传播平台,这样循环成为了规模化效益。而传统媒体的受众趋向新媒体,让企业广告投入重点方向转移,资金流向新媒体让大部分传统媒体的经营状况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

2.新闻价值与媒体算法推送

2.1 新闻价值受到算法推送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给读者精确画像”成为一件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事情,你喜欢时政新闻还是娱乐新闻,你喜欢篮球新闻还是围棋新闻,通过你过往的网络浏览痕迹,再配以一个设计出来的算法,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这些新闻客户端就可以很精准地为你推送你喜欢的新闻。反过来说,知道了大部分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新闻,内容生产者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去生产某一类型的新闻。所以说,对主观性极强的“新闻价值”这个概念来说,伴随技术不断演进而带来的“给读者画像”有其积极意义。

2.2 算法推送

算法推送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其问题也很突出。比如,有段时间,我在今日头条视频栏目上看了几段郭德纲的相声,结果,今日头条就天天给我推送郭德纲的相声,而且每天都推好多条。看得多了,就发现有两个问题。第一,好多相声段子是重复的,已经看过的,换了个标题又推一次,打开之后才发现已经看过了;第二,看了若干段以后,好多相声段子里的“包袱”不再新鲜,让我的观看兴致大减。

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3.1 以新思维为特征提升合作营销理念

传统媒体要在传播、制作中独具匠心,以创新思想为主导借助新媒体打造品牌效应,突出创新求变保持品牌的生命力。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代表了节目关注度的提升,吸引受众与媒体的主题往往跟进时展潮流,伴随着网络信息的便捷性,通过多渠道的收视可以满足受众随时随地观看的条件和要求,及时地做出相应反馈,促进了国内传统媒体的改版完善和提高。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共同带动、互动营销,在互动中合作共赢丰富受众生活,使传统媒体改头换面以一次次新的形象出现,以品牌+互联网,更鲜活地立足在大众视野中。

3.2 ⒂没ё魑两者融合的中心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想有机的融合起来,首先就得以用户为中心。在互联网时代,要将“受众”观念转变为“用户”观念,既要将用户视为媒体信息的消费者,又要将其视为信息的再生产者。在用户消费媒体信息的同时,还能将其分享给其他用户,并在转发信息的同时对其展开评论。比如在科技和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同时也是人们进行网上活动的必要工具。并且,人们与媒体打交道主要通过手机、电脑、平板以及电视进行的,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多屏时代带来的影响。而人们在接收各类信息的时候离不开视频和移动设备,这就使得媒体消费者呈现出视频化和移动化。

3.3 计算用户,精准推送

以计算机算法为基础的信息推送兴起的背后,是网络技术的进步让人类的网络使用行为产生可存储、可运算和可利用的数据越来越庞大。信息推送服务的核心就是建立特定信息,使之与用户需求之间相匹配。匹配的流程是需求识别与信息筛选的智能互动。信息推送的最终信息及信息序列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是对匹配结果的直接检验,用户对推送信息的接触行为、购买行为、评价行为成为效验结果的行为数据,也是后续信息推送的基础数据。

“商务信息推送服务是电子商务营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过于频繁的信息、与用户无关的信息和难以阅读的信息,不仅难以达到商务信息推送目的,还会给用户带来困扰”,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引发用户转移行为。因此,信息推送的精准程度成为关键。要准确评估用户需求,精确把握用户兴趣,实现精准的个性推送,必须不断获取用户的网络使用的一切数据,分析识别数据背后的用户需求,推断预测用户信息取向和兴趣点,建立用户需求模型和兴趣模型。同时,应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信息中选择切当的信息与用户建立匹配,增强信息推送的精准程度,避免无效推送带来的不良用户体验。

4 结论

信息推送技术作为信息爆炸时代的一种信息传播模式,全面深入地渗透到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引领新的互联网运营理念和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模式。用户的网络使用数据成为信息推送服务的基础性数据,也是互联网营销的深度数据资源。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210G21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200-01

自网络媒体诞生以来,网络新闻就呈现出不同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的独特风貌,尤其是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新闻传播的历史表明,新闻价值的取向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走向。因此,探讨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拟在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阐明对此问题的个人观点,以就教于方家。

一、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

什么是新闻价值,它包含哪些构成要素?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新闻价值是新闻满足受众认知客观现实变动情况的需要的属性。按国内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新闻价值通常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五要素。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可进一步简化为三要素:一曰时新性,二曰重要性,三曰趣味性。包含接近性与显著性部分内容的重要性,主要是硬新闻的新闻价值;包含了接近性与显著性部分内容的趣味性,主要体现为软新闻的新闻价值。无论是硬新闻,还是软新闻,时新性都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所有新闻必备的一种属性,尽管硬新闻和软新闻有不同的时新性要求。

从新闻价值的三要素出发,本文认为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某些新闻价值要素的内涵有所发展

网络新闻传播对新闻价值要素内涵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对时新性的发展。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时新性主要是新闻传递的及时性。及时到什么程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在发展趋势上,人们对及时性的要求总是越来越高。一方面,传播科技的发展为新闻的及时传播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媒体竞争的加剧总是迫使新闻工作者不得不尽最大努力来提高及时性的程度。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其结果,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把“及时性”发展成为了“实时性”。

(二)新闻价值取向的侧重点有所变化

将“及时性”发展成为“实时性”,这是网络新闻对传播过程的时间性要求,还没有涉及到新闻的选择。从新闻选择的角度说,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在我国也许是更为根本性的变革。

传统的新闻价值理论认为重要性、显著性等因素比接近性、趣味性、人情味重要,而在网络时代,当一个读者获得一条新闻后,他关心的可能并不是新闻的内容,而是这条新闻会不会成为与别人聊天时的谈资,成为与人交流的探路石。因此,接近性、趣味性、人情味等因素在网上新闻中的价值就相应增大了。”

(三)正在形成新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

从根本上说,所谓新闻价值要素,其中主要是:影响力、接近性、异常性、显要性、及时性、冲突性和趣味性等”七项要素。实际上,不同的观点随处可见。不少研究者对于新闻价值要素的这种“混乱”感到困惑,也有研究者试图寻求理论归纳的统一,但至今也没有完全达成共识。除了理论归纳的差异外,新闻价值要素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人们对新闻价值要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一个十分重要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或者说新闻价值要素已经形成了,这就是实用性。

二、网络新闻价值新取向的作用与影响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价值取向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引导着新闻工作者把新闻的探照灯和聚焦点投放那些被认为值得报道的地方。因此,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必然对整个新闻传播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一)网络新闻价值新取向的积极作用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新闻改革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向前迈进。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必将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新闻改革,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体上,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化新闻改革。

1.从宣传价值回归到以新闻价值为基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闻需要

在价值取向上,我国的新闻传播向来是强调宣传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但宣传价值主导新闻价值的传统根深蒂固。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宣传价值纳入新闻价值之中。

2.从宣传本位回归到新闻本位,更好地发挥新闻的宣传作用

以宣传为本位的新闻传播,往往强调“一切新闻都是宣传”,新闻为宣传服务。以新闻为本位的新闻传播,则意味着媒体的基本职能和核心职能是报道新闻,满足人们认知社会现实变动情况的信息需要。当然,新闻本位不是不要宣传,而是要通过新闻报道更巧妙、更艺术地宣传。

3.拓展新闻报道的范围,进一步推动新闻的改革与开放

在宣传本位和宣传价值的主导下,新闻报道的范围长期以来比较狭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90年代前期,我国新闻界一直在为扩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而不断努力。网络新闻对于趣味性的突出,对于实用性的开发,对于进一步拓展新闻报道的范围,推动新闻的改革与开放,将产生深远的作用。

(二)网络新闻价值新取向的消极影响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新变化在促进新闻改革走向深入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最主要的问题是,趣味性的凸显对于新闻文化环境的建构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危害。

当然,新闻的低俗化、煽情化、碎片化态势,并非完全是由网络媒体造成的。但是,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至少是起到了强化或者加剧的作用。我们在看到网络新闻价值取向变化对中国新闻传播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其消极影响,并且加以批评引导,从而使网络新闻事业在两个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旦.《新闻传播学》,杭州大学出版社,杭州:1995年第167页

篇(5)

新媒体艺术作为时代艺术的主流形式,在艺术中有重要的作用。新媒体艺术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与传统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艺术是以人文观念为基础的,能够更好的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新媒体艺术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形成的新兴技术。要想更好的探索新媒体艺术中的人文价值,就要对传统艺术进行研究。

一、新媒体艺术概念及重要性

(一)新媒体艺术概念

虽然新媒体艺术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将其理解为先进的技术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这种艺术是以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来表达先进的艺术观念的,现在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主要将计算机和电路传输连接在一起的艺术。其不仅包括光盘,还包括网络艺术、数字录像艺术及网络广播艺术等。现在的新媒体艺术是以研究为对象的,其利用的是现代化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电脑、网络广播为一体的新型传播手段,作为艺术作品主要创作材料,来表达艺术家个人的独特观念,事实上可以将其理解为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艺术作品的总称。因此,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的紧密相连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媒体艺术概念还会有新的内涵,同时也会有新的艺术家作品出现,为新媒体艺术增添新的色彩。

(二)新媒体艺术重要性

艺术是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特别是现在。新媒体艺术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同时也将传统艺术和新时期的艺术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在融合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其中,使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以新的形势体现出来。新媒体艺术用这种先进的手段展现出来对现在的艺术实践和程序的过程是比较重要的,是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新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的艺术的载体,能准确的反映出现代艺术的特点信息密集、时空缩略、群体作用增强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媒体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其不再是一种艺术,也渐渐成为人与信息之间的桥梁,成为当代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人们要想更好的掌握新媒体艺术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还需要将其与世界联系在一起。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艺术手段将会越来越发达,与人们日常生活也将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未来的新媒体艺术中,文化将会成为人们交流的重点。同时新媒体艺术所担负的使命也将会越来越重,不仅担负着连接现实世界的使命,还担负着与数字世界接轨的使命。只有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体艺术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新的形势下,可以使人们对新媒体艺术更加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反复琢磨,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去选择、诠释它。新媒体艺术正以一种新的态势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使艺术和其他领域进行有效的交流,还促进了艺术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将会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不仅对艺术领域有所影响,对其他领域也将会有所影响。

二、人文价值与新媒体艺术的联系

(一)内涵上的交叉与学科体系的相对独立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可以将不同的载体融合在一起,科学与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当这两种理念共同作用于我生活的同时,科学与艺术的界限变得有些模糊。但是人文观念和技术观念在这一时代却显得相对融洽些,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文观念和技术观念之间的界限也会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不确定性的问题,要明确艺术与科学的概念,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只有明确的区分二者概念,并时时关注科技的新趋势,不断的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在扎实的人文基本功前提下创作出更新、更优秀的作品来。

(二)二者互为交融和相互促进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只有融入人的观念及独特的思维方式,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创作,仅靠技术对其进行完善是比较空洞的、缺乏灵魂的作品。新媒体艺术的是艺术家在确定自己风格之后,以传统艺术手段将其表现出来,再用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制作,才形成艺术创作。如当代的舞蹈艺术就是通过舞蹈演员用最传统的表演方式进行表演,再通过电视镜头将其保存起来,在满足现实大众影响的同时,也能对后世有所启发。它打破了传统的以书画、壁画为基础的传统艺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上了现代化技术,使舞蹈艺术更具直观性、真实性。舞蹈的编排是艺术家个性、思维的产物,其所强调的是创作的人文观念性。而电视媒体将舞蹈艺术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使舞蹈艺术更加生动活泼,因此,传统艺术和新媒体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是人文观念和技术的统一。如果艺术家只就传统艺术进行创作,而不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加工修饰,那么这种艺术只能称得上是艺术。如果只是一味的追逐于技术,没有艺术家独特的思维活动,那么艺术只能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而缺少人文性。在新媒体创作中,人文观念和技术性观念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只有将传统的艺术和新技术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体艺术更好的发展。

三、新媒体艺术中的人文价值

(一)人文价值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体现

真正的艺术是思维和技术结合,艺术作品创作蕴含着人独特的思维,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而仅以技术的形式完成的艺术创作,不是真正的艺术。只有将艺术和思维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诠释新媒体艺术。如2010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中就使用了新媒体艺术,广州亚运会相关状况通过记者实地采访,通过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以网络的形式传播给大众,真正的实现一人一媒体。以互联网的方式播报新闻和信息传播,不仅信息源广、姿态多样,还能迅速、及时的向全球传播。此外,这种信息传播途径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进行修改。这种新媒体艺术不仅使人们更好的了解亚运会赛事相关情况,还能提高媒体传播效率,同时也能将艺术创作和技术结合在一起,诠释出新媒体艺术的价值。

(二)新媒体艺术中审美人文价值

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文化传媒时代,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将文化资源跨地区配置和文化作品跨领域的营销态势,是人们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观。人们常将市场和消费机制也渐渐的融入到审美和艺术领域。在新时期内,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评价不仅仅是少数的专家和学者的责任,广大的群众有了参与评价的权利,如通过新媒体艺术传播的电视剧、电影,其收视率的高低是需要人民大众参与并进行客观的评价,才可以实现的。但是在评价的过程必须要适度,只有对文化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才能使真正的美学得以实现。以道家学术为例,道家所追求的是一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能够超越现实的美。道家认为现世的美是有限的,无所谓美丑。只有追求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真实的美,才是永恒的美。从中又可以看出道家的审美观是以朴素、不加修饰为审美的价值原则的。常生活审美大众化的今天,审美的视野不应该再集中于事物表面上,而应该向更深层次递进。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新媒体艺术正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新媒体艺术不仅推动了艺术领域的发展,还促进了其与不同领域的合作,现在的新媒体艺术已经潜移默化的渗透于生产生活多个领域。要想使新媒体艺术发挥更好的作用,还要对新媒体艺术中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以便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汤宇时.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 2010.(08).

[2] 李宏梅.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媒体产业[J].国际学术动态.2009.(01).

篇(6)

新媒体艺术作为时代艺术的主流形式,在艺术中有重要的作用。新媒体艺术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与传统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艺术是以人文观念为基础的,能够更好的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新媒体艺术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形成的新兴技术。要想更好的探索新媒体艺术中的人文价值,就要对传统艺术进行研究。

一、新媒体艺术概念及重要性

(一)新媒体艺术概念

虽然新媒体艺术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将其理解为先进的技术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这种艺术是以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来表达先进的艺术观念的,现在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主要将计算机和电路传输连接在一起的艺术。其不仅包括光盘,还包括网络艺术、数字录像艺术及网络广播艺术等。现在的新媒体艺术是以研究为对象的,其利用的是现代化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电脑、网络广播为一体的新型传播手段,作为艺术作品主要创作材料,来表达艺术家个人的独特观念,事实上可以将其理解为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艺术作品的总称。因此,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的紧密相连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媒体艺术概念还会有新的内涵,同时也会有新的艺术家作品出现,为新媒体艺术增添新的色彩。

(二)新媒体艺术重要性

艺术是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特别是现在。新媒体艺术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同时也将传统艺术和新时期的艺术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在融合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其中,使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以新的形势体现出来。新媒体艺术用这种先进的手段展现出来对现在的艺术实践和程序的过程是比较重要的,是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新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的艺术的载体,能准确的反映出现代艺术的特点信息密集、时空缩略、群体作用增强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媒体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其不再是一种艺术,也渐渐成为人与信息之间的桥梁,成为当代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人们要想更好的掌握新媒体艺术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还需要将其与世界联系在一起。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艺术手段将会越来越发达,与人们日常生活也将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未来的新媒体艺术中,文化将会成为人们交流的重点。同时新媒体艺术所担负的使命也将会越来越重,不仅担负着连接现实世界的使命,还担负着与数字世界接轨的使命。只有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体艺术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新的形势下,可以使人们对新媒体艺术更加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反复琢磨,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去选择、诠释它。新媒体艺术正以一种新的态势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使艺术和其他领域进行有效的交流,还促进了艺术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将会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不仅对艺术领域有所影响,对其他领域也将会有所影响。

二、人文价值与新媒体艺术的联系

(一)内涵上的交叉与学科体系的相对独立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可以将不同的载体融合在一起,科学与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当这两种理念共同作用于我生活的同时,科学与艺术的界限变得有些模糊。但是人文观念和技术观念在这一时代却显得相对融洽些,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文观念和技术观念之间的界限也会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不确定性的问题,要明确艺术与科学的概念,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只有明确的区分二者概念,并时时关注科技的新趋势,不断的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在扎实的人文基本功前提下创作出更新、更优秀的作品来。

(二)二者互为交融和相互促进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只有融入人的观念及独特的思维方式,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创作,仅靠技术对其进行完善是比较空洞的、缺乏灵魂的作品。新媒体艺术的是艺术家在确定自己风格之后,以传统艺术手段将其表现出来,再用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制作,才形成艺术创作。如当代的舞蹈艺术就是通过舞蹈演员用最传统的表演方式进行表演,再通过电视镜头将其保存起来,在满足现实大众影响的同时,也能对后世有所启发。它打破了传统的以书画、壁画为基础的传统艺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上了现代化技术,使舞蹈艺术更具直观性、真实性。舞蹈的编排是艺术家个性、思维的产物,其所强调的是创作的人文观念性。而电视媒体将舞蹈艺术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使舞蹈艺术更加生动活泼,因此,传统艺术和新媒体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是人文观念和技术的统一。如果艺术家只就传统艺术进行创作,而不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加工修饰,那么这种艺术只能称得上是艺术。如果只是一味的追逐于技术,没有艺术家独特的思维活动,那么艺术只能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而缺少人文性。在新媒体创作中,人文观念和技术性观念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只有将传统的艺术和新技术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体艺术更好的发展。

三、新媒体艺术中的人文价值

(一)人文价值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体现

真正的艺术是思维和技术结合,艺术作品创作蕴含着人独特的思维,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而仅以技术的形式完成的艺术创作,不是真正的艺术。只有将艺术和思维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诠释新媒体艺术。如2010第16届广州亚运会中就使用了新媒体艺术,广州亚运会相关状况通过记者实地采访,通过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以网络的形式传播给大众,真正的实现一人一媒体。以互联网的方式播报新闻和信息传播,不仅信息源广、姿态多样,还能迅速、及时的向全球传播。此外,这种信息传播途径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进行修改。这种新媒体艺术不仅使人们更好的了解亚运会赛事相关情况,还能提高媒体传播效率,同时也能将艺术创作和技术结合在一起,诠释出新媒体艺术的价值。

(二)新媒体艺术中审美人文价值

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文化传媒时代,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将文化资源跨地区配置和文化作品跨领域的营销态势,是人们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观。人们常将市场和消费机制也渐渐的融入到审美和艺术领域。在新时期内,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评价不仅仅是少数的专家和学者的责任,广大的群众有了参与评价的权利,如通过新媒体艺术传播的电视剧、电影,其收视率的高低是需要人民大众参与并进行客观的评价,才可以实现的。但是在评价的过程必须要适度,只有对文化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才能使真正的美学得以实现。以道家学术为例,道家所追求的是一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能够超越现实的美。道家认为现世的美是有限的,无所谓美丑。只有追求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真实的美,才是永恒的美。从中又可以看出道家的审美观是以朴素、不加修饰为审美的价值原则的。常生活审美大众化的今天,审美的视野不应该再集中于事物表面上,而应该向更深层次递进。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新媒体艺术正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新媒体艺术不仅推动了艺术领域的发展,还促进了其与不同领域的合作,现在的新媒体艺术已经潜移默化的渗透于生产生活多个领域。要想使新媒体艺术发挥更好的作用,还要对新媒体艺术中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以便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汤宇时.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 2010.(08).

[2] 李宏梅.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媒体产业[J].国际学术动态.2009.(01).

篇(7)

中外文摘期刊当初“基因”同源,都是“心灵鸡汤”。创刊于1922年的美国《读者文摘》,以温情和人性见长,“用持久的、人性的东西打败了时尚的、热点的东西”。通俗地讲,这“持久的、人性的东西”,就是“真、善、美”,所以,它被奉为美国人的“心灵鸡汤”。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文摘期刊《读者》,创刊以来,也长期坚持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鸡汤”。由于《读者》的巨大成功,中国兴起了一大批“心灵派”的文摘期刊。这些刊物以人文关怀与心灵滋养为特质,编选海内外精美佳作,核心读者锁定青少年,发行量都非常大。所以,长期以来,“心灵鸡汤”在中国期刊市场上蔚然成风。直到2005年,《Vista看天下》及之后的《博客天下》《精品·阅读》等相继问世,才打破“心灵鸡汤”一统“江湖”的局面。这些新锐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新闻类文摘期刊,且大多不走“心灵鸡汤”的路线。新闻类文摘期刊《精品·阅读》,明确以“纵览天下、传播智慧”为办刊宗旨,一改传统型文摘期刊那种“细水长流”式的“激扬智慧”,而是志在成为“中国人的心智读本”。

为什么在新媒体时代,文摘期刊要举起“心智”大旗?像早期的《读者文摘》自创刊以来,一直是美国家庭的“最爱”。然而,当互联网时代来临,美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能够从网络上获取更为快捷、更为新鲜的资讯时,作为“心灵鸡汤”的《读者文摘》,便江河日下。2009年,它第一次申请破产保护。2013年2月,它又第二次申请破产保护,前后仅仅相隔四个年头。

“心灵鸡汤”的趋冷,在中国也略见端倪。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国内外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传媒蓝皮书·2013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显示,杂志阅读正从大众人群走向高端化和精英化。作为现代都市人“心灵鸡汤”的文摘类、家庭情感类杂志,读者对其的阅读喜好程度正在下降,并成为所有杂志类别中阅读率下降非常明显的种类,而深度阅读杂志的市场保持上升势头。新媒体在阅读习惯和读者结构等方面,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速成、浅显、功利的“浅阅读”成为时代的特征,而当“浅阅读”大行其道时,恰恰给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上的“深阅读”带来了市场机会,这也是深度阅读杂志的市场保持上升势头的重要原因。文摘期刊浓墨重彩开发“心智大餐”,有益于期待“深阅读”的目标读者继承与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与营养,从而更好地了解昨天、把握今天、探寻明天。

那么,新媒体时代还需不需要“心灵鸡汤”?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任何时候人们都不会停止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任何时候人们都需要个心灵停靠的宁静港湾。提倡“心智大餐”,不是要此消彼长,更非为了否定。强化智慧传播,让“心智大餐”与“心灵鸡汤”成为文摘期刊市场的强劲双翼,交相辉映,有利于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也有利于文摘期刊市场的健康发展。

创造性“二次传播” 再造文摘期刊风格

新媒体凭借其交互性、全息化、及时性和海量资讯等特点,改变了现代媒体的传播格局,也加速了媒介融合。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再造文摘期刊风格,成为其打破发展的瓶颈、谋求新发展空间的题中要义。

纵观中国文摘期刊发展史,是勇于探索创新、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之需的历史。《读者》当初以摘编为编辑手段,所谓“博采中外、荟萃精华”,以此“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纯粹的“二次传播”。从2003年起,《读者》利用其品牌优势,与国内1000多位知名作家签订了作品使用协议,并在此基础上推出自己的原创版,开创了中国文摘期刊引入原创的先河。另一老牌劲旅《青年文摘》也大胆探索,在其创刊25周年之际,开辟《原创地带》栏目,刊发原创稿件。到了2000年,《读者》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同年,《青年文摘》改为半月刊,并区分为红、绿版,2005年,又推出彩版。增加原创与缩短出版周期,增强了刊物的新鲜度与时效性,也丰富和拓展了刊物的品牌内涵,但这种探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文摘期刊“摘编美文”的编辑思路。

《Vista看天下》等新锐期刊的出现,对文摘期刊的选编格局带来重大突破。这些新锐期刊重视专题策划,把海量新闻资讯作为整合对象,形成了文摘期刊的新特质。现在,中国文摘期刊仅就编辑方针而言,已形成两大阵营:一方面是以摘编为主,原创为辅,以《读者》《青年文摘》《特别关注》等为代表;另一方面是以策划整合为主,摘编为辅,以《Vista看天下》《博客天下》《精品·阅读》等为代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时效优势丧失殆尽,遑论是“二传手”的文摘期刊。如果仅走摘编这个“华山一条道”,难避“千人一面”之嫌,这就给新锐文摘期刊的“变脸”提出了现实要求。对读者来说,面对信息海洋,获取信息已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获取附加值大、含金量高的优质信息,这也给以资讯整合为主要编辑手段的新锐文摘期刊在“变身”上提出了目标。这些期刊通过爬梳、整合,将信息转化为新知识,从而实现新价值,也实现了文摘期刊的华丽转身,变成了创造性的“二次传播”,因此也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和读者的广泛欢迎。

文摘期刊这个“二传手”将来在全媒体生产和全媒介传播中怎么发展和转变,一时还难下定论。但有一点是清晰的,读者对象重新定位,内容向深度挖掘,由此自然生成的精选精编精整的编辑方式,必将成为文摘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开疆拓土”的新利器。对文摘期刊来说,不论是传统的“王牌军”,还是新锐的“生力军”,大胆创新,在题材与体裁上比眼力、专业、内功,调动一切手段,切实优化结构,实现创造性的“二次传播”,才是创新和发展的“王道”。

提供观点 打造思想力

当拥有了博客、论坛、微博等众多社交性平台后,用户成为了这些社会化媒体的主角,越来越多的读者扮演起了记者的角色,舆论形成与传播的去“中心化”越来越明显。而在这一背景下,主流媒体无一不在观点与价值竞争中铆足劲头,以期把握话语权,打通“两个舆论场”,提升自身公信力、竞争力与影响力。

其实,提供观点,打造思想力,向来是期刊的“看家本领”。国内不少新闻期刊,把提供观点旗帜鲜明地作为自己的办刊追求。立志做中国最新锐时事生活周刊的《新周刊》,办刊宗旨即是“观点供应商、视觉开发商、资讯整合商、传媒运营商”。在国外,由于新媒体的影响,一些传统主流大刊不是缩量发行,就是停印纸质版转向数字出版,而英国以新闻、政治经济观点和深度分析为主要特征的周刊《经济学家》,却“逆势飘红”,呈现出一派令人鼓舞的气象。谈及原因,《经济学家》集团总裁海伦·亚历山大曾说:“还是回到我们如何理解世界这个基本点,这绝对是这个品牌的亮点:形成判断和拥有观点。是观点纸,不是新闻纸。”

中国传统型文摘期刊与新闻期刊“师出同门”,都属于期刊这个“大家庭”,但由于中国传统型文摘期刊的读者定位,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素养的提高和情感的释放,所以,提供知识,传承优秀文化,就成为它们的目标追求。如《读者》的广告词即为“选择《读者》,也就选择了一类优秀文化。”《青年文摘》则以“宏扬先进文化,服务引导青年”作为办刊宗旨。当然,这不是说传统型文摘期刊没有思想启迪的功能,那种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浸润,确实收到了“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但毋庸讳言,在人人都有麦克风,舆论竞争进入观点时代的今天,在重大事件上发声、打造思想力、引导舆论场,不能不说是文摘期刊的“短板”。

篇(8)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媒体形式,这些全新的媒体形式也为广告的创意设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提供了全新的视觉广告形式。新媒体广告具有传统广告形式所不具有的势,信息传播能力强,信息量大,可以说,新媒体广告已经成为广告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深入研究新媒体广告视觉动态设计的研究价值,对于促进新媒体广告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广告的视觉动态设计方式

(一)基于新媒体的动态交互设计

交互性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形式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新媒体形式比较突出的优势。交互性是基于人的本能和科学技术而设计的一种互动式交流形式,如果能够在新媒体广告动态设计的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新媒体广告的个性化需求。[1]在广告视觉动态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充分地利用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与广告受众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从而让消费者真正地融入到广告之中,实现实时沟通,为受众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官体验,从而实现提升广告效果的目的。一般来说,在视觉动态设计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互动技术主要有动态感应、构建真实动态场景和进行娱乐互动游戏等形式,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技术,从而提高新媒体广告的交互性,实现与受众的交流和沟通。

(二)视觉动态设计中整合媒体的应用

在传统媒体时代,整合媒体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视觉设计和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整合媒体依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广告视觉动态设计的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在当前的广告发展形势下,单一的媒体形式很难满足人们对于广告的需求,对于广告的传播效力也显得有些单薄。[2]因此,在新媒体广告视觉动态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整合媒体的问题,注重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视觉动态设计的价值。

二、新媒体广告视觉动态设计的应用价值

(一)视觉动态设计具有增强受众体验的价值

在当前的广告发展形势下,传统的单一式广告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要,受众不再是之前那种被动接受信息的一方,而是主动参与并体验新媒体广告的乐趣。所以,在新媒体广告的视觉动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感,实现与受众的互动。[3]另外,优秀的新媒体广告还注重与受众的个人经验和情感相结合,让受众可以通过广告,激发出内心的真情实感,从而产生一定的共鸣,获得更多的感受。因此,新媒体广告的视觉动态设计就是让受众尽可能地参与和体验广告的传播过程,并且能够从广告中获得视觉、情感等多方面的体验,进而可以融入到广告之中,很好地接受广告所要传递的基本信息,达到新媒体广告动态视觉设计的预期作用。

(二)广告传播价值

无论是哪种广告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化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识,最后达成购买行为,新媒体广告同样也不例外。对于广告的受众,即消费者而言,无所谓新媒体广告还是传统媒体广告,广告形式是否能够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才是关键。[4]当前,消费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消费者对于广告也呈现出麻木的状态,传统的广告形式很难再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新媒体广告的视觉动态设计,给传统的广告形式赋予了一定的新鲜感,使消费者在广告传播的过程中,除了接收到相应的信息以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并且还可能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这使得新媒体广告具有了一定的存在和发展的空间。除此之外,视觉动态设计丰富了新媒体广告的表现力,传统广告的静态形式被颠覆,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观看和传播体验,并且通过交互式的形式,实现了广告的最大化传播效果。

三、结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新媒体广告具有传统媒体广告所不具备的多重优势,并且凭借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较强的交互性和准确性,大大提升了广告的传播效率。因此,在新媒体广告的视觉动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打破常规的视觉设计形式,不断提升设计质量,从而实现新媒体广告的最大化传播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玲玉.数字技术对新媒体广告形式带来的革新[A]. 2011年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年度会议暨全国广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41-48.

[2]廖鹏程.论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中胜出的有效方法――以视觉广告为例[J].大众文艺,2016(19).

篇(9)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本文所述的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上的,是一种更新的媒介形态,是多种因素如社会、技术等相互磨合的一种产物。

一方面,任何媒体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些特定的基础上产生起来的,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从Web1.0技术的席卷全球,到web2.0的到来,导致了第一阶段的落幕。目前,数字技术和传播工具的迅速升级,促使媒体机构将传播霸权转让给了众多普通用户。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这种技术的诞生,也极大的改变了当前社会的心理,人们可以在一种虚拟的世界中来满足自己和发泄情感,同时,网络与现实的结合,新媒体将人们的生活变成了跨地区、虚拟和真实之间的一种集体狂欢。

2 新媒体新闻的传播与当前社会文化的变迁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各种文化信息充斥着人们,无处不在,是传统文化和当前文化之间相互补充和渗透的时代。新媒体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缤纷呈现。采用新媒体进行新闻传播,直接重塑了当代人们的生活,改变了原有文化介质的面貌,逐渐的变成了一种更具有真实性和参与性的网络文化。

1)新媒体网络文化互动。

人们正在以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参与到新媒体文化中,构建了一道全球性的文化景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主动的寻找、发现和整合各种信息内容,同时,还能够通过网络新媒体,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制作歌曲、电影和新闻等,让互联网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网络是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能够更好的拓展和补充现实关系,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新媒体新闻传播过程中,网络中的虚拟生活变得更加真实,对人们的生活影响的更加深入。如人们可以在微信中自己的生活动态,他人能够清晰了解到用户的生活状态,同时,还可以通过朋友圈,来增加自己的人脉,扩大自己的人际社交圈。这样,通过朋友圈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更加的真实可靠,有效的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和虚拟网络相互结合起来。新媒体不单单是一种传播媒介,已经被人们当成了社会生活工具,广泛的应用到自己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中去。

3)新媒体成长和蔓延速度飞快,人们的生活已经被逐渐渗透。

全球化的经济生活早已经成型,只是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其发展速度竟会如此之快,人们的文化实践完全脱离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如Lady Gaga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一条消息,就可以同时传递给全世界成千上万的用户,经过朋友圈和粉丝的不断转发,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传播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新媒体新闻传播文化在发展的同时,本土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认同,新媒体将当前人们之间的沟通和彼此之间的互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突破了时间的限制,计算机毕业论文同时还突破了地域之间的限制,有效强化了文化认同感。

3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商业价值

当今时代具有开放性、多元化和合作的特点,依靠传统单一的产品和封闭经营,很难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在当前的经济时代环境下,经营环境、商业模式和消费者的行为及其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所接触的新市场和新模式也孕育了无限商机,为众多合作伙伴和用户选择了一个商业新天地。

3.1 新媒体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做得风生水起的网络商城有淘宝、京东等,同时还有众多的B2C企业争先恐后的入驻。此种情况,明确的说明了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众多商家在商战中的必争之地。新媒体的营销和传播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化和对等的商业社会,消费者是网络营销中的主体,消费者能够积极主动的获取相应的商品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等方式实现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商家能够不受地域、时间和阶层以及文化之间的限制,只要打动了消费者的心,商家所面对的网络市场甚至是全球

化的。

3.2 新媒体新闻传播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纵观人人网、土豆网、Facebook和flicker,它们都能够慷慨的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种免费的服务。商家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赚钱模式,即免费服务的方式。如现在众多的网络游戏,游戏本身不收取费用,但是可以通过卖增值服务进行赚钱,很多商家在网络上打出了只要关注其微博,就能够派送相应的优惠劵,通过此种方式能够扩大商家知名度和获得潜在客户。只要是能够让消费者满意、觉得有趣、有创意和具有知识性的,就很容易引爆网络,从而实现最终的盈利,如微电影《微博有鬼》就是依靠着影片创意和用户的积极转发,实现了一周时间被点播几千万次的奇迹。

3.3 新媒体的传播聚集了新力量

新媒体既是一种协作和聚合的过程,企业通过员工、顾客和相关利益者身上持续不断的获取创新性的想法和思维,从而增加了战略资本,不断扩大机遇。如星巴克、耐克等一系列国际知名品牌都清楚的看到了此种力量,都建立了新媒体的开放平台,积极主动的采取集体协作和其他方式合作的手段来扩大资源。在中国也不例外,很多企业也是如此,如著名的凡客诚品,就是充分的利用了新媒体网络的力量,有效的实现了营销和推广。

4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竞争激励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与新媒体之间的依赖程度前所未有,人们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网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密不可分。新媒体网络不仅影响着文化,同时还创造了很多商业价值,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只能够紧紧把握现在,努力去理解和适应当前的新媒体,力争让新媒体为我们的便利生活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车佳桓.科技传播的商业价值——基于新媒体技术下的考量[J].中国商贸,2013(12):23-24.

篇(10)

[5](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M].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3.

[6](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4.

[7](英)齐格蒙特・鲍曼.生活在碎片中――论后现代道德[M].郁建兴,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78.

[8]潘小慧.四德行论[M].台北:哲学与文化月刊杂志社,2007:38.

[9][10]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02-203,254.

[11]樊浩.现代教育的文化矛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28.

上一篇: 快速思考的方法 下一篇: 网络沟通的含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