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33: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学教育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美术教育在中学的现状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美术教育比较薄弱,中学生的美术素质不高,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能充分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本身就不重视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作为不重要的课程,并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随意停开美术课,为追求片面的升学率,挤掉美术课,使部分中小学校美术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美术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不负责任、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学校表面上抓素质教育,而实质上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还依然存在,美术教学存在着大面积“空白”,再加上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培养多向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学生进入更高学校以后,又主要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美术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
二、全社会应高度重视艺术教育
在中学发展美术教育事业,重要的一点是要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让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美术教育,首先解决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可以唤醒和激活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就不能不重视美术教育;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需要,美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都离不开美术,凡是人的衣、食、住、行及眼光触及到的人造物象,几乎都是需要经过美术设计。
三、进行中学美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1)首先,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美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美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美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建立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中小学美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在中小学实行趣味手工、趣味绘画教育,积极开展社会美术实践活动,在学校内部和校与校之间定期举行绘画比赛,开展校园手工创作活动等;坚持学以致用是原则,使学生能把自己学习到的美的法则,以美的视觉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还要把美术教学同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同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使美术教育不仅成为教育事业,而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这样,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术课时,又能使有限的美术教学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4)进行乡土实用美术课教学。乡土实用美术课主要是针对本地方特殊性进行的一种课堂美术教学,是一种展示能力素质型的教学。在乡土课中,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粘贴、拼贴、小雕刻、插接、编织、拼摆、镶嵌、扎捆等,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家乡的这些别具一格的有特点的物产资源,培养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之方便,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着亲切感,所以,对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商及求知欲有着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5)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们中学美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依据现代中学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各种资源和方法,激发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6)毕加索的概括是精彩的:“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是如何在他的成长的过程中去保持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品质。”高雅艺术进校园,把艺术教育渗透到学生中,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万花筒很好看,因为它多变,对学生来说,充满好奇,才能用心去观察,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能燃放出五颜六色七彩烟花的礼炮,而不是可以填实的容器,作为艺术教师,首先需要开放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像一个孩子一样,用心去体验和获得我们周围新奇与具有魅力的一切。
参考文献:
中学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基础的一门教育门类,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美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与美术教育的初衷仍然存在差距。
(一)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无法走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阴影对素质教育并未形成真正的认识,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没对美术课重视,甚至把它作为简单的副科,美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好转,在社会和家庭中也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和支持。所以,中学美术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要发展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过程。
(二)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先说美术师资的缺乏,这在乡镇上的中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即便是有师资的学校,专业人才也是屈指可数,甚至多数都不是配备的专业美术人才,而是由其他任课老师兼任。一般一个乡镇中小校仅有一名专、兼职美术教师,有的偏僻小学甚至没有美术教师。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师是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美术情操的引路人。然而目前中学美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素质偏低,文化修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都处于低水平线上,这使得中学美术教育很难有质有量的向前进行,这是当下我们值得深思的。
(三)美术教育设备不健全
由于现阶段美术教育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和重视,美术教育投入的很少,几乎无配套学具,以致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进行专业的美术技法训练,难以达到基本的课堂教学要求和效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培养中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能陶冶情操、丰富人性、提高审美情趣,美术既可以表现世俗情感,也可以表达人类的普遍情感,它可以唤起人的生活亲切感。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能领悟到一种符号语言无法企及的异常微妙、崇高和独特的情感氛围,进而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然而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人的审美情趣,进而增强人的审美修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中学生此时处在心智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们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很强,他们渴望美、追求美,所以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美育是促进中学生审美发展的需要。审美发展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审美发展是指个体的审美认同能力的发展,包括欣赏艺术风格、感知艺术形式美、品味艺术蕴味、展开艺术联想、实施审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实施中学生美育,正是为了有效的促进中学生审美认同能力的生成和发展。同时,中学生此时正处在审美发展的决定性转折阶段,其审美感觉和审美趣味都总是在变化与发展中,而中学生发展的特点例如不稳定性、过渡性等同样体现在这种审美发展当中,这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品德、智力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换言之,青少年审美能力、审美需要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反映的是情感表达与交流、创作性表达的能力与兴趣、审美趣味与理想诸方面发展情况,都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与众不同的表现,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美育通过促进审美发展,也将最终作用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许多运动都离不开运动器材,比如单双杠、篮球架等,许多男孩子喜欢篮球运动,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交了朋友。要知道,许多人都是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才成为朋友的。对于教师,也应该端正对体育课的态度,正确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性,据了解,许多教师会占用体育课的时间用来做题,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加以锻炼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端正对体育课的态度,这样在体育课上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新课标要求教师既要发挥主导性,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留白教育中,要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又不完全越俎代庖,而是留下适当的空间,激发学生愉悦地投入到学习和创造之中,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留白艺术呢?以下就此问题做了一些分析。
一、中学语文留白教育的重要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讲究一点留白艺术,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中学语文的留白教育有哪些重要性呢?
1.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堂高效率的课不是两头无剩的满堂灌,而是要在知识的衔接处适当留白,充分发动学生去思考、去解决,教师的作用是适时地加以点拨,给予引导。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欲望的激发,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提高了课堂效率。由于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是“全息”,这样就形成一种“潜伏着的信息”。留白,从表面看来,相对减少了传递的信息,但客观上却促使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并逐步学会获得更多信息的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来看,留白可启发学生借助自己的认知结构去探索、发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主动地构造知识。例如在讲课时,可以根据中学生有好奇心的心理特性,切合课文内容,适时地在讲解中给学生介绍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引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授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我们可以在讲解课文时顺便讲些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2.让学生有时间去领会和体验
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都需要课堂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去反刍、去领会、去体验。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问题一提出,就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只重视学生给出的答案。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又能有如何好的结果呢?这种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的结果是,把学生培养成“试题库”,造成大批学生暴饮暴食、消化不良,猴子掰玉米,到头来一无所获。因此,学生的知、情、意、行,都得有个悟的过程,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留下悟的空间和时间。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中的“空白”,可引起学生心理上追求完整的倾向,这种对“完美”的追求一旦实现便给人以愉快的感受,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其想象力、思维力,更好地体会文中的妙境。例如笔者曾上过一节语文课,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课前,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括动,如参观莲塘荷池,搜集有关莲的资料,在组内讨论,甚至争辩有关莲的各种问题,进行关于莲的诗文朗诵。课堂上,由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有读(搜集到的古今作家诗人对莲描写的片段、诗句);说(介绍莲的种类、习性、色彩、用途);听(听配乐咏荷诗文章,倾听其他同学讲述荷花的传说或发表自己的看法等);在说、听、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写自己的感受,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二、中学语文留白教育的措施分析
留白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那么,如何有效地激活课堂,巧妙留设空白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1.创设情境,启发提问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或者出现“满堂问”这种弊病,没有关注到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的事实;或者很少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及独立思考。这种不“思”只“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当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独立思考,放飞思维,特别是鼓励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是见解不成熟或有缺陷。因为每个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性,我们不必追求圆满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若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因此,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
2.开阔视野,预设活动
在绘画中学生全神贯注,完全被色彩的美所吸引,而眼睛传递给大脑的冲动越多,大脑的兴奋程度越高,表现出人的情绪就会高涨。美术活动之所以能有效地调节人的情绪,就遵循了这一规律。美术的绘画可以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心情平和,紧张程度得到松弛,情绪趋向稳定,关键在于美术能净化人的心灵,能把烦躁不安的心情平静下来,再教他们发现美在身边。再通过缓慢地输入美术的艺术性,改变他们扭曲的心理,使他们看到美好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教育他们改变反生活的心理,从身边熟悉的人和物爱起,为郁积在心中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公开的、合理化的肌体,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扭曲的心理通过对美术的艺术稀释,最终看到外界的物象都是美好的,从而消除心理的障碍,使其心理得到艺术的净化。
二、美术对学生心理的调节
美术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活动艺术过程,它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美的行为方式,促进人体健康。有绘画天赋的儿童适应能力较强,活动表现积极,处理问题冷静、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很和谐,比较容易与人合作,而绘画天赋一般的儿童,则适应能力平平,做事胆怯畏缩,紧张消极,不能很好地融入群体活动。一些研究者对初高中以及大学生所做的调查,得出的结果大致相似,绘画天赋好的学生在集体中有自信,比较容易得到伙伴们的承认和尊敬。我们认为美术活动之所以能促进心理健康,主要是因为:
在美术活动中进行的手脑眼结合的活动,具有和人的日常生活不同的特点,不必牵涉更多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和利益,不必借助更多的语言为媒介进行交流,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少有戒心,彼此容易接近,产生亲近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美术的艺术活动可以转化、消除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的内心得到净化,消除轻微的情绪障碍,减轻抑郁等心理症状,特别是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更能让学生融入自然之美,心胸变得更宽广,所有的烦恼都随之消失。
三、心理参与美术
人们对美术活动中的体验功能认识较深,但对其心智功能道德品质的影响却认识不很清楚。实际上,美术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为它蕴涵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只有融心理教育于美术教育中,即教育专家们讲的美育,美育在潜移默化中育人才更符合我国现代教育的需求。
1 教师的素质要提高
教学活动中,美术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美术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对中华美德要认清做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勇于表现自我,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2 师生的关系要融洽
美术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这样才能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内心所有的想法,学生喜欢老师才有兴趣学习美术技法,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真正做到学而思、思而学。尤其对于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要给予他们细心的关心和及时帮助,与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在和谐氛围中,更能增加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3 美术绘画净化学生心灵
2. 学生素质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如果将上述学生素质逐步地培养起来,那么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首先毋庸置疑的是教学方法不能够再用灌输式的教育进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部分,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计算能力直接决定教师所教授的方法和引导的方向与出题难度。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后,那学习的进步也完全可以实现。所以,高中数学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时时想到学生数学素质的问题,不仅在教学的开始将此问题引入,更应该体现在每一堂数学课上。只有这样师生的数学素质才可以逐渐形成。
二、培养学生形成有助于数学教学的素质
1. 数学课堂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首先,教师是占有课堂的主导地位。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讲授数学的知识与解题的一些方法技巧,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的教学中首要的就是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素养。那么,教师就需要将之前应试的教育方式改变,不能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接受多少、理解多少、思维改变多少都不顾。把握住每节课的关键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科实质,彻底转变教学观念,从备课到授课、课后始终贯穿着以培养数学思维为重点的主题。像数学技能、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是要在自己课堂教学中明确的目标,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其次,在课堂上教师授课前应该彻底考虑清楚这一堂课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思考学生面对这样教学后的接受程度是怎么样的,是否对提升学生学习素质有帮助的问题。
一、美术教育在中学的现状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美术教育比较薄弱,中学生的美术素质不高,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能充分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本身就不重视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作为不重要的课程,并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随意停开美术课,为追求片面的升学率,挤掉美术课,使部分中小学校美术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美术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不负责任、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学校表面上抓素质教育,而实质上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还依然存在,美术教学存在着大面积“空白”,再加上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培养多向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学生进入更高学校以后,又主要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美术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
二、全社会应高度重视艺术教育
在中学发展美术教育事业,重要的一点是要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让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美术教育,首先解决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可以唤醒和激活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就不能不重视美术教育;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需要,美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都离不开美术,凡是人的衣、食、住、行及眼光触及到的人造物象,几乎都是需要经过美术设计。
三、进行中学美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1)首先,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美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美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美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建立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中小学美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在中小学实行趣味手工、趣味绘画教育,积极开展社会美术实践活动,在学校内部和校与校之间定期举行绘画比赛,开展校园手工创作活动等;坚持学以致用是原则,使学生能把自己学习到的美的法则,以美的视觉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还要把美术教学同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同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使美术教育不仅成为教育事业,而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这样,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术课时,又能使有限的美术教学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4)进行乡土实用美术课教学。乡土实用美术课主要是针对本地方特殊性进行的一种课堂美术教学,是一种展示能力素质型的教学。在乡土课中,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粘贴、拼贴、小雕刻、插接、编织、拼摆、镶嵌、扎捆等,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家乡的这些别具一格的有特点的物产资源,培养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之方便,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着亲切感,所以,对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商及求知欲有着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5)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们中学美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依据现代中学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各种资源和方法,激发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6)毕加索的概括是精彩的:“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是如何在他的成长的过程中去保持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品质。”高雅艺术进校园,把艺术教育渗透到学生中,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万花筒很好看,因为它多变,对学生来说,充满好奇,才能用心去观察,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能燃放出五颜六色七彩烟花的礼炮,而不是可以填实的容器,作为艺术教师,首先需要开放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像一个孩子一样,用心去体验和获得我们周围新奇与具有魅力的一切。
参考文献:
[1]阎增武.美学原理导论.黄河出版社,1999.
(二)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由于是职业教育所以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造成学生社会意识差、法律观念淡薄、思想单纯、行动自由,具有极强的个人主义的“自我”中心意识。
(三)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或者是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以及家长的意愿他们自觉不自觉的选择了中职学校。这些学生一般来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没有经历过困难的考验,缺乏群众意识,以为世界是他们的,妄自尊大,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加之辨析事物的能力有限,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给社会带来危害,成为社会的不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更应该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的教育。因为面对教育对象大多数都是90后的青年学生,作为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应该:
第一、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就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剖析,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现实贴近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另一方面法律课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意将教材的内容加以拓展——譬如“计算机犯罪”,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法律与他们的现实很近,就能较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性,知道法律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三、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是事实上,我们大部分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采用了 “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地“讲”,以致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力,丧失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此导致,学生认为上课只要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记好课堂笔记,记住老师对问题解答的答案就可以了。时间一久,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更失去了对文本的理解。殊不知,文本是学习的基本,失去了文本,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是无源之水了。
中学音乐课既担负着常规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同时也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现今音乐教学,尤其是音乐欣赏环节中却出现了“学生不爱学,教师不爱教”的怪现象:学生不爱上欣赏课,很难主动走进音乐欣赏课堂中,而教师只是一味的在高雅音乐殿堂中游走。音乐欣赏的地位,岌岌可危!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来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如何解决音乐欣赏日落西山的危机?本文将通过以下几点,对这些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但现今在很多学生的眼中,仍有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要知道音乐教育发展至今,这种制度和观念早已落后了。
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中。
现实生活中这一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人都喜欢听流行音乐,而对古典音乐却拒之门外。究其原因就在于:流行音乐旋律流畅、通俗易懂,没有高高在上的门槛;而所谓的高雅音乐都有着较为复杂深刻的思想内容,结构曲式等,让人感觉要听懂这些音乐还需要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等内容,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因此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从根部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而音乐欣赏这一环节正是将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格调和欣赏水平。因此,要正确认识到音乐欣赏学习具有题材广、体裁多、容量大的特点,就像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小百科全书,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音乐欣赏的广阔领域,深入了解到音乐欣赏的艺术价值,才能为上好音乐欣赏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灵活选用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目前,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1.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音乐作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对于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渐渐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情感表述。因此,可以将一些耳熟能详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聆听作品时能够有熟悉感、更容易对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在理解作品、解析作品时也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根据所选音乐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了解音乐作品
音乐欣赏是一门听觉艺术,学生通过听赏、想象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学习。我们可以借用“通感”的手法,用视觉或其他的感官感受来辅助教学。如配图、视频、服装、乐器以及各种影音资料,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音乐欣赏由抽象艺术变为直观的体验。
3.运用多种教学手法
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转变,不对教材进行生搬硬套的讲解,而是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来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并且可以携带真实乐器到课堂,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乐器,之后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改,也会对课堂学习效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如讨论法、提问法、示范法等等,根据作品种类的不同,因势利导,目的就是为了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情况下自觉自动的学习了解音乐。
三、加强情感体验,理解音乐共鸣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在我们农村地区,教师和学生以前知道的只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材”。而现代信息技术被引入后,课堂教学融入了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讲“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够演示点的坐标移动过程这一优势,使学生在动与静的对比中、在理性与感情的交流中、在抽象与形象的转换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有利于学生把数学知识用于实际情境
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用,但当学生把数学应用于实际时,学生常常因过于繁杂的运算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应用的范围。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实际问题直接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去解决,这样避免了繁杂的运算,既节约了时间,也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现在,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利用多媒体讲到异面直线时,可以这样引入:先在多媒体中呈现同在一面墙角上的各组直线,问学生各组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学生都能轻易作答;然后取异面的一组直线,问他们是什么关系,学生会回答是异面直线关系。这样,在多媒体上利用墙角提出问题,直观地解决了问题。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
问题有了,但如何解决?这是数学教学的实际问题,也正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平台。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可以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条件,可以提供足够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量大面宽的学习材料,总结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具有极其丰富的智慧和活跃的思维,教师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坚信自己能够将问题解决好。可以让广大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可以让单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形成集体观点,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张扬个性,激发自学兴趣,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数学源于生活,但又抽象于生活和高于生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用生活资料和生活材料引出数学概念并加以分析,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接受并能升华知识,这一点,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一个平台。例如,我在教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时,用多媒体制作了一张旋转桌子,并展示问题:现在要请一位木工师傅做一张桌子,要求长比宽多50厘米,面积为600平方厘米,第一问:应求哪些量?第二问:怎么求呢?这样,同学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思考解决问题之中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展示这些实际问题,把本来抽象的方程问题给简单化了,而且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数学生活化了,更使生活理论化了。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教学资源,打破了以书本为死板的唯一教学资源的限制,利用这一平台能使学生合作的机会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
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都离不开思考。在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引导时,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开展启发教学,鼓励学生,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二是从现代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溯源的思索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三是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推断能力,使学生学会猜想,体验善思在数学活动中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四是利用一题多解、合作学习等多种集体学习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从而达到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目的。五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真正体现出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想在问题的疑难处,虑在矛盾的解决上,用在方法的探索中。所有这些东西,现代信息技术都可以提供一个平台,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和思维的机会,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提供一个契机,从而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
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