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手术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29 03:00: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子宫肌瘤手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子宫肌瘤手术

篇(1)

那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呢?单个肌瘤直径在5厘米以下的,需定期复查,可暂不考虑手术。但如果有任何以下情况者,可以考虑手术。

首先是症状,也就是女性患者的自我感觉。如果长了肌瘤以后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长期流血过多,导致贫血,严重到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而药物无法根治的,则建议尽早手术,不要拖延。

其次,子宫肌瘤长到拳头大小,造成骨盆中的其他器官受到压迫,出现腹部不适及一系列症状如尿急、尿频、大小便困难,输尿管、肾盂出现积水(腰背酸胀不适)等。需要强调的是,有上述症状的朋友不一定同时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的表现。手术切除可解除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也建议适时手术。手术切除可解除症状,而且大的肌瘤发生恶化的几率比小肌瘤要大。

再次,如果突然出现下腹剧烈疼痛,可能是肌瘤蒂扭转,由于扭转坏死的肌瘤会继发感染,这时应紧急手术。有些肌瘤会引起不孕或流产,因为子宫肌瘤影响子宫内膜的增生和受精卵的着床发育以及胚胎的着床。因为肌瘤的存在,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容易造成流产。妇女不孕而其他一切检查正常,原因则可能就是子宫肌瘤。

篇(2)

关键词:子宫肌瘤;保留子宫;改良手术;常规手术;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时间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41-02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女性疾病, 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治疗。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分别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和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均准确诊断为子宫肌瘤,同时在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下进行麻醉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100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5.50±3.00)岁,单发性子宫肌瘤患者67例,多发性子宫肌瘤33例;乙组患者100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45.00±3.50)岁,单发性子宫肌瘤患者6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发病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重症心脑血管疾病、手术禁忌症和麻醉禁忌症等情况发生。

1.2 治疗方法V

甲组患者100例,依据患者的子宫肌瘤发病情况给予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仰卧位,成功麻醉后,常规消毒手术区域皮肤,常规手术切口进行子宫全切除手术治疗。

乙组患者100例,麻醉方法和术前准备工作同甲组患者,患者取平仰卧位,采用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打开腹腔后切开子宫肌层,将子宫肌瘤剥脱出来,良好止血无活动出血后进行严密缝合,观察2-3分钟后进行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在手术企鹅就缝合过程中注意静脉滴注20万单位缩宫素,促进宫缩止血。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和处理。

1.3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 结果

乙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16.50±4.00)d对比甲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15.50±4.50)d,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40.64±14.84)min、术后患者满意度94(94.00%)均明显优越于甲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55.87±20.64)min、术后满意度82(82.00%),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改良后保留子宫手术治疗,术中保留子宫角部浆肌层及子宫侧壁浆肌层 ,未切断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圆韧带及子宫动脉上行支。 不需要充分分离膀胱,对膀胱功能影响小,减少了主韧带、骶韧带及宫旁组织的处理,避免了输尿管损伤,维持了盆底支撑结构。 子宫动脉下行支未切断,盆底神经丛损伤小,有利于阴道残端愈合,保障阴道完整供血,对性机能影响小。 保留的子宫角部及子宫两侧壁浆肌层对应缝合后,形成一肌性实体,有完整的子宫角,使保留卵巢在盆腔中保持正常位置,有利于维持卵巢正常功能及减少术后残留卵巢综合征的发生。改良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意义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内分泌器官,正常卵巢功能的维持依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及丰富的血供和血中含氧量。卵巢血供来自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卵巢支,末梢在子宫角附近吻合。文献报道,子宫侧供给卵巢的血液占,术中测定子宫切除后供应卵巢的血液减少,更有 的人其卵巢的血液主要由子宫动脉供应。传统子宫全切术中须断扎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及子宫动脉,虽然切除了病灶,但影响了卵巢正常血液循环,使保留卵巢萎缩及功能衰退。

常规手术切除子宫对可导致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受到影响导致卵巢的体积缩小,功能降低,更年期时间提前和临床症状加重,性生活质量降低,同时子宫全切除手术对卵巢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加快卵巢的衰竭。同时子宫是女性特有的器官之一,失去子宫对患者精神上受到一定的影响,常导致患者术后发生抑郁情绪,不利于术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分别进行常规手术治疗和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治疗结果显示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后良好,可依据患者的情况应用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杜琼英.子宫肌瘤保留子宫改良手术治疗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2):184-185.

[2] 郭志,倪虹,刘方等.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6):427-428.

篇(3)

2次全子宫切除术亦称阴道上子宫切除术、宫颈上子宫切除术

在20世纪早期,子宫切除均是保留宫颈,因为手术较简单,可避免输尿管损伤及预防上行感染。(1)术中所保留的宫颈1%~2%都可能发生病变导致宫颈癌,会给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同时患者也遭受痛苦;(2)由于切除了阴道上的子宫支撑点的各族韧带,宫颈会冲击阴道穹窿,导致“残留宫颈—阴道穹窿脱垂”及阴道排液。

3子宫肌瘤挖除术:

(1)适应证。①子宫肌瘤有手术指征而年龄小于35岁。②可能因肌瘤原因所致的不孕。③粘膜下肌瘤或突向阴道的宫颈肌瘤可经宫腔镜或经阴道摘除。(2)优点。①不影响女性内分泌功能(保持了H-P-0-U轴的完整性)。②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4子宫肌瘤的内镜手术:

(1)官腔镜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适应证:①患者出现粘膜下肌瘤、宫颈肌瘤和内突壁间肌瘤的临床症状。②患者体内肌瘤直径≤5cm,肌瘤数量不超过2个。对体内肌瘤≥3cm的患者,术前治疗应使用缩宫药剂GnRHa或丹那唑等药物缩小肌瘤的体积和子宫体积,不仅避免子宫内膜增生和血管再生,还可使术中出血量降低,视野清晰,降低灌流液的再次吸收。优点为:①无需开腹手术,大大的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②子宫无切口创伤,对未生育患者,大大减少了日后进行剖宫产生育的几率。③对于出血严重同时患者不要求再次生育的患者,也可进行子宫内膜切除术。

5保留部分宫体及子宫内膜的手术:

95年刘新民等专家首次提出了“保留子宫内膜的手术”方法,手术明确指出在一定范围可切除存在大部分良性病变的宫体,保留患者2cm的子宫内膜。手术特点是:(1)不仅为患者保留下来宫颈,而且还保留了患者性激素的重要靶组织,从而尽量保持了患者H-P-O-U轴的完整性;(2)虽然术中暂时将卵巢固有韧带和圆韧带切断,但在小宫体形成过程中将上述韧带与宫体对应缝合,不仅保证各韧带整体对宫体的支撑作用,还可以防止术后子宫脱垂的后继症;(3)为患者保留的2cm的子宫内膜,使患者在术后仍可维持定期的少量经血。这点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伤害;(4)手术切除患者宫内大部分好发肌瘤的工体,因此,即使术中存在疏漏导致患者肌瘤复发的可能性也极小。(1)手术方法:①双侧阔韧带无血管区打洞安放止血带。②自宫角两侧纵行切开双侧子宫侧壁避开子宫动脉上行支达子宫峡部上3cm处,中部子宫前后壁肌层作楔切,保留内膜2~2.5cm。③0/1进口肠线连续或间断褥式缝合粘膜下肌层,不穿透内膜,关闭宫腔。④手术者可进行间断缝合子宫的前后壁肌肌肉层,半荷包缝合子宫侧壁创面使创面缩小达到止血,成型子宫。安放止血带时间不超过30分钟,若30分钟内未完成子宫成型,则放松止血带1分钟。(2)此术的优点:①与全子宫切除手术相比,此术相对简单,手术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大出血、邻近器官损伤等几无发生。②对患者膀胱功能影响少。手术不需分离膀胱子宫间隙和处理主韧带,对膀胱的解剖位置和神经支配无影响。③对影响少。手术在宫体进行,对下生殖道无影响。④与肌瘤挖除术比,此术切除好发肌瘤的大部分宫体,可能解决日后的肌瘤高复发问题。⑤此术切除大部分宫体及子宫内膜,保留的内膜仅为正常的1/2~1/3,同时由于AUA血流量的减少,能很好地解决肌瘤及相关病变引起的月经过多,切除局限性腺肌病的病灶,解除痛经症状。

篇(4)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一般情况下的子宫肌瘤不需要治疗,那多大的子宫肌瘤需要治疗?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妇产科主任王沂峰说,我们一般以5厘米为界限。子宫肌瘤小于5厘米,没有出血、疼痛等异常症状,可以继续观察不做处理,一般3-6个月做一次B超,观察病情变化。

一般来说,子宫肌瘤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就可能需要治疗:

一是有临床表现,比如月经过多。此外,就是有压迫症状,比如说压迫到直肠,有便秘感或者压迫到膀胱,导致尿频。

二是子m肌瘤出现变性。子宫肌瘤的变性往往发生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妊娠期的子宫肌瘤会增大,对于胎儿的血供就显得相对不够了,就会发生红色变性。当发生红色变性时,病人会表现为发热、腹痛甚至引起流产,这种情况需要治疗。

手术治疗微创成首选

在以前,很多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害怕手术,往往采取药物治疗。王沂峰说,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有很多,比如一些雌激素、孕激素受体拮抗药物能够抑制肌瘤生长,对子宫肌瘤有一定效果,但必须要长期吃,当不吃药的时候,子宫肌瘤又会长起来,甚至比原来更大,所以是不能根治子宫肌瘤的。因此,不建议长期进行药物治疗,要么手术治疗,要么观察。

目前,腹腔镜、宫腔镜治疗子宫肌瘤是主流的微创手术模式。王沂峰说,宫腔镜下对子宫肌瘤进行剔除术是治疗黏膜下肌瘤的最理想的手术方式,但是子宫肌瘤直径大于3厘米,浸润肌层超过50%,宫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此时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有可能会出现子宫穿孔、水中毒、子宫粘连等并发症。可见,宫腔镜手术是微创,但把握不好的话,也可能变成巨创!通常,比较大的黏膜下肌瘤,就不考虑做宫腔镜手术,但可用腹腔镜来做,腹腔镜下把子宫壁切开,将肌瘤挖出来,再缝补。

篇(5)

[中图分类号]R7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6(a)-010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y and lapar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myoma of uterus.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4 to June 2015,70 patients with myoma of uterus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traditional laparotomy was used,while in the research group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y was adopted.Operation time,exhaust time,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s,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surgery,menstrual cycle and duration were observated.Results Operation time,exhaust time,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rea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

[Key words]Myoma of uterus;Laparoscope;Laparoscopic hysteromyomectomy;Laparotomy

子宫肌瘤以40~50岁妇女较为多见,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其病理机制为子宫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目前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仍以介入性治疗为主。传统开腹手术操作存在诸多缺点,如创口较大、出血量多、恢复慢、预后瘢痕大并且可发生粘连、疼痛等并发症,因此子宫肌瘤剔除术也逐渐由传统开腹向微创腹腔镜技术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1],患者存在以下临床症状:子宫出血,诉有下腹坠胀感、腰背酸痛、白带增多,并经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和腹腔镜检查确诊。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肝、肾、肺疾病。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病变特点、部位、程度(按轻中重分级)以及持续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6.4±3.8)岁,子宫肌瘤平均大小为(5.4±1.7)cm,与对照组的(37.1±3.7)岁和(6.7±2.1)c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采用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或腹膜外麻醉。常规开腹,切口位置可选择为下腹正中纵向切口或耻骨联合上方横切口,进入腹腔后可在肌瘤突出位置切开子宫浆肌层,剔除子宫肌瘤后缝合肌层残端。

②研究组:我院应用腹腔镜技术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其适应证选择为子宫肌瘤数目应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3-4]。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计时。排气时间:手术结束后,患者第一次排气的时间。术后病率:因此次手术而导致的患者脏器损伤、尿潴留或术后感染的几率。术后每月均定期门诊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3次月经周期与月经天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3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等情况发生。但研究组术后用药剂量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情况的比较

对患者术后月经周期的随访时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但研究组出现1例术后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出现2例背部酸痛,2例切口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3讨论

子宫肌瘤又称为纤维肌瘤或子宫纤维瘤,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生殖器官肿瘤,其发生率为20%~30%。其病理机制为子宫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只作为一种支持组织少量存在,因此称之为平滑肌瘤较为准确。患有子宫肌瘤的大部分患者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少部分可出现腹痛、月经量增多、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有临床治疗表明,早期、积极治疗子宫肌瘤(以手术为主),不仅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还能维持子宫生理功能,对女性患者的健康及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5-7]。在传统开腹手术操作中,因为手术人员可通过手指直接触摸肌瘤,直视下实施操作,故手术适应证可不受肌瘤大小、位置和特点等限制。另外,传统开腹手术操作后,子宫腔闭合较为彻底,止血效果较好。但开腹操作缺点较多,如创口较大、出血量多、恢复慢、预后瘢痕大并且可发生粘连、疼痛等并发症,因此子宫肌瘤剔除术也逐渐由传统开腹向微创腹腔镜技术发展。

与传统开腹手术操作相比,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排气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8-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短,首次排气时间间隔较短,安全性较好。但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笔者推测其原因大概与手术人员使用腹腔镜的熟练程度有关。相信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逐步发展以及手术人员操作技术的逐步熟练,将会大幅度缩短手术时间。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关键在于术中出血量的控制。为尽量减少术中出血,术中我院采用如下方法。①缩宫素的使用:将缩宫素注入到假包膜层,迫使肌瘤内部的血管收缩;②创口切开的位置:手术人员在视野清晰情况下分离假包膜可使子宫切口处出血量和剥离面的渗血量显著性减少;③肌瘤基底部的处理:电凝后切断子宫基底部,可阻断子宫肌瘤重要的血液供给途径;④缝合创口的方法:恰当的缝合技术和方法是术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止血方法。尽管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点较多,但由于适应证选择的局限,尚不能代替传统开腹手术方法[11-13]。笔者查阅文献[14-15]发现,在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中转开腹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可能与适应证的选择不当以及术者临床经验不足有关。我院由于对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证选择较为谨慎,中转开腹的情况尚未发生。我院适应证选择为子宫肌瘤数目应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量较少、恢复较快、预后瘢痕小并且不易发生术后并发症等较多优点,因此只要恰当选择适应证,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拥有更广阔的临床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庆云,张小燕.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12):950-952.

[2]李龙,王月玲.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19(4):363-364.

[3]王瑞敏,侯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43(7):852-853.

[4]冷金花,李雷.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关临床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8(12):895-898.

[5]Donnez J,Tomaszewski J,Vázquez F,et al.Ulipristal acetate versus leuprolide acetate for uterine fibroids[J].New Engl J Med,2012,366(5):421-432.

[6]张建红,杨宝珍,胡玉玲,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16):3066-3068.

[7]陈聃,刘毅智.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82-183.

[8]姚恒,李静文.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和妊娠结局的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3,15(7):8-9.

[9]游柳婵,罗笑卿,叶菀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2, 19(18):44-45.

[10]王秀兰,刘静,邸晓君.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7(3):308-310.

[11]魏骞,许军,邹俐爱.开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3):238-240.

[12]Donnez J,Hudecek R,Donnez O,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peated use of ulipristal acetate in uterine fibroids[J].Fertil Steril,2015,103(2):519-527.

[13]Bulun SE.Uterine fibroids[J].New Engl J Med,2013,369(14):1344-1355.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22-02

子宫肌瘤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同时也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1]。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是目前用来治疗子宫肌瘤主要的、有效的、安全的手段之一。该手术的不良反应会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理、心理状态,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加之疾病本身所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负性心理反应,都会给治疗和康复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对病人进行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过程中除了对症治疗躯体疾病外,还要关心体贴患者,解除其心理障碍,增加其安全感及对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现将对2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34-53岁,平均43岁 。本组所有病例均存在焦虑、恐惧感,经心理护理后能积极配合手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注意事项,给予心理安慰,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紧张。介绍手术及麻醉医生的资历和技术水平,说明手术方式的选择会充分考虑对其以后生活的影响,让病人感到受重视,增强对医院的信任感;介绍同种疾病获得成功治疗的病人,用榜样的力量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针对病人的不同顾虑,正确评估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术前宣教,如讲解手术治疗的优点、方法,手术治疗的意义,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对年龄偏大和接受能力差的病人反复讲解、耐心解释;针对性地加强心理护理,对病人要关心、同情,讲解保持情绪稳定对疾病的重要性,动员家属给与心理上的支持。多巡视病房,对病人语言亲切,善于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实施关爱性抚触护理,让病人感到温暖和被关怀。使病人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避免剧烈活动,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争取家属、亲友的合作和配合,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2.1.2 一般护理:加强生活护理,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限制探视。术前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术后康复过程,护士要注意指导病人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低脂肪全营养饮食。安排合理的食谱,以保证机体处于术前最佳的营养状况。术前要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为减轻病人的焦虑程度,保证充分睡眠,做完术前治疗后,可给病人适量镇静剂,但应在术前4小时以上用药,以减少药物的协同作用,防止出现呼吸抑制现象。

2.1.3 手术野准备:术前一日准备,以顺毛、短刮的方式进行手术区剃毛备皮,上自剑突下,下至两大腿下1/3,包括外,两侧至腋中线。备皮完毕用温水洗净、拭干,以消毒治疗巾包裹手术野。避免术后切口感染。

2.1.4 消化道准备:清洁肠道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清洁肠道内积粪,使肠道空虚,最大限度地降低肠道内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可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3]。一般手术前一日灌肠1-2次,使病人能排便3次以上;手术可能涉及肠道时,术前口服番泻叶水,少量试服,以防造成水泻致脱水。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以减少术中因牵拉内脏引起恶心、呕吐反应。

2.1.5 留置导尿管:子宫及附件区离膀胱较近,为避免损伤膀胱,术前半小时留置导尿管,插管动作应较柔,对精神过度紧张而致尿管括约肌痉挛,应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后再插管。

2.1.6 做好药敏试验:术前按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并记录于病历上。

2.2 术后护理

2.2.1 :患者安返病房后应去枕平卧6小时,待麻醉清醒后,病情稳定者可改为半卧位,以利于引流。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协助病人定时翻身、拍背、咳痰,特殊情况下,配合雾化吸入,促进呼吸道痰液排出,减少肺部的并发症。

2.2.2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严密监测患者T、P、R、BP等生命体征变化。15~30min测量P、R、BP一次,待病情平稳后,延长间歇时间。维持稳定的血压和尿量。

2.2.3 留置尿管的护理:患者术后常带有导尿管、阴道引流管,应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脱出。因此护士应注意在术后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尿液和阴道引流液的颜色和数量,保持管道的通畅,记录尿液和引流液的颜色、若发现尿少、无尿、血尿及引流液异常等现象,立即报告医生。

2.2.4 饮食护理:患者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6小时后可流质饮食,排气后,可进软食,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逐渐增量,以高蛋白、低脂肪、同时少食多餐水果蔬菜,以保证维生素及无机盐的供应,对进食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及电解质。

2.2.5 术后活动:手术6小时后,病人可在床上适当活动,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适量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增加肠道的蠕动,提前排气。另一方面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2.2.6 切口护理:术后切口应加压包扎,及时观察敷料是否清洁,检查有无渗血及脂肪液化等,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一般术后第七天拆线。

2.3 术后专科护理

护士要完成好妇科的一些专业护理,比如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做好尿管护理,尿管拔除后协助督促及时小便。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根据阴道分泌物的改变判断妇科疾病的变化,阴道填塞纱条者,于术后24h内取出,切口有引流条者,外敷湿透时随时换药,保持敷料清洁。双侧腹股沟部有负压引流管时,应观察引流量、性质,每日局部伤口换药一次。根据医嘱及时完成治疗及输液。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患者发生尿潴留时,利用条件反射,让病人听流水声或用温开水冲洗会阴,引起排尿反应,或用热水袋敷下腹部,轻轻按摩下腹部刺激膀胱肌肉收缩排尿;也可用针刺三阴交等。经以上处理无效,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

2.4 出院指导

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平衡营养,适当锻炼,合理用药,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注意阴道有无异常的流液,如有异常,及时就医。禁止盆浴两个月,禁止阴道冲洗,注意外阴清洁,防止盆腔感染。按医嘱如期复诊、接受追踪检查。

3 结果

通过周密细致的护理,本组病例治疗效果满意,均顺利康复出院,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4 结论

子宫肌瘤是妇产科常见的肿瘤,手术有一定的创伤,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忧郁、烦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3]。其围术期的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度过手术期, 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指导患者适应术后生活、工作,而且提高手术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4]。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耐心讲解手术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沟通,给患者以宾至如归的感觉,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同时列举周围病友成功的例子,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并说明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其日后的生活、工作不会有太大影响,帮助患者放下心理包袱。子宫肌瘤为消耗性疾病,患者往往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创伤后,患者自身耐受能力较低,常会发生伤口感染和发热,应及时给予有效的降温和抗感染治疗。手术必然会有创伤,有效的疼痛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痛阈,主观上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本研究通过对20例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实施有效护理,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喻晓丽.32例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0,23(3):740-741.

篇(7)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复发及剔除术后妊娠期发生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福建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 例患者诊治经过。结果:本病例先后3 次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1 次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后足月剖宫产1 子。结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临床医师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剔除尽可能多的肌瘤,以期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

1 病例资料

患者,22 岁, 乘务员,2011 年8 月因B 超发现子宫肌瘤半月, 月经量增多为平时2 倍入院。查彩超示: 子宫底右前壁囊实性混合性肿物( 大小约9.36cm×6.13cm×8.69cm),宫颈潴留囊肿,右卵巢偏大。平素体健,0-0-2-0,人流1 次,孕中期引产1 次。入院诊断:子宫肌瘤。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右卵巢黄体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报告: 子宫平滑肌瘤,细胞生长活跃,富于胶原;(右卵巢)囊性黄体。术中出血约50ml,术后30h 排气,术后住院4 天出院。

患者2012 年8 月自觉下腹部疼痛再发肌瘤2 月再次入院,查彩超示:子宫多发低回声团块(肌瘤?大者约4.2cm×3.5cm,3.0cm×2.7cm);左附件区囊性肿物;右附件区不规则无回声区。入院诊断:子宫肌瘤、双附件区肿物、双侧卵巢囊肿。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 子宫肿物剔除术+ 盆腔各处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示:(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子宫)平滑肌瘤。(3)(盆腔)平滑肌瘤,输卵管粘膜慢性炎症。(4)(右输卵管系膜)平滑肌瘤伴灶性出血、坏死。

患者2013 年5 月因“子宫肌瘤复发”在“福州总院”行“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子宫粘膜下平滑肌瘤,局部细胞生长活跃。

患者2013 年8 月因子宫肌瘤再发20天入院,查彩超示:子宫内膜增厚(约1.45cm);子宫壁混合回声结节;左附件区无回声区。入院诊断:(1)子宫肌瘤。(2)子宫内膜增厚待查。(3)复发性子宫多发肌瘤术后。患者有生育要求强烈要求手术治疗,行腹腔镜盆腔粘连松解术+ 子宫肿物剔除术+ 盆腔各处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示:(1)(子宫底后壁、子宫)平滑肌瘤。(2)(附件赘生物)平滑肌瘤。(3)卵巢囊性滤泡。

患者末次月经2014 年6 月22 日,预产期2015 年3 月29 日。孕4 月自觉胎动,孕中期行唐氏筛查提示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风险,未行羊水染色体检查。停经38+2周于省立医院产检查彩超示:宫内单活胎,头位,Ⅱ - Ⅲ级胎盘,孕妇子宫肌层多发肌瘤声像,双侧髂静脉腔内低回声,考虑静脉平滑肌瘤,于2015 年3 月19 日门诊拟:① G3P0 孕39+4 周宫内妊娠LOA。 ②瘢痕子宫。③子宫肌瘤剔除术后。④子宫多发平滑肌瘤。⑤双侧髂静脉腔内平滑肌瘤。收住福建省立医院。产科检查宫高38cm,腹围98cm,胎位LOA,胎心142 次/ 分,头先露,定,胎儿估计体重:3000g,肛查工口未开,S-3,未破膜,骨盆外测量为25cm-27cm-20cm-9cm。

据上述诊断:① G3P0 孕39+4 周宫内妊娠LOA。②瘢痕子宫。③子宫肌瘤剔除术后。④子宫多发平滑肌瘤。⑤双侧髂静脉腔内平滑肌瘤。诊断依据:停经史,早孕反应,胎动感,子宫增大与孕周相符,B超提示,结合既往史。处理: 做好术前准备后,于2015 年3 月23 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病理诊断报告(子宫体部):子宫平滑肌瘤,细胞密度中等,核分裂象罕见,未见坏死,伴玻璃样变性及间质出血。随访两个月母子二人一切正常。

2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该术式5 年累积复发率高达62%,其中9%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相关文献报道肌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是术前接受GnRH-a治疗、多发肌瘤、无生产史、术前子宫大小> 孕10 周、肌瘤伴有红色变性和随访时间长等。该患者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与体内致瘤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肌瘤的一再复发。患者盆腔子宫平滑肌瘤,可能源于腹腔镜剔除肌瘤时肌瘤的粉碎播散导致的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但粉碎术相关的平滑肌瘤风险需要根据开腹手术操作相关的合并症(包括死亡)进行平衡。然而子宫的存在对妇女的心理及生理有特定的作用,不应轻易切除,尤其对于未生育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保留了子宫、切口小、出血较少、疼痛程度轻、排气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现已作为一种常规术式广泛运用于临床。

对于合并肌瘤的生育期妇女来说,在排查了输卵管、排卵等因素导致的不孕可以考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帮助其受孕。剔除肌瘤的数目、大小、类型并非术后妊娠期发生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肌瘤的位置(子宫后壁、宫底、宫角或与输卵管相隔1 ~ 2cm 的肌瘤)、术者的操作方法(单纯电凝止血未缝合)、术者的手术经验不足和术后妊娠时间(<3 个月)与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高风险相关。临床医师术前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剔除尽可能多的肌瘤,以期降低复发率,更好地保留患者的生殖功能和维护生殖健康。

篇(8)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1],近年有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虽然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但却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可导致不孕、自然流产、早产及难产。这些年来,随着妇科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逐渐向保留子宫、保留生育功能的宫、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方向发展,且生育前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增加,因而使得术后再妊娠的女性增多。

1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指征

子宫肌瘤的手术应有严格指征,即子宫大于妊娠10周,月经过多继发贫血,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肌瘤生长较快且保守治疗无效。对于尚未生育的女性,在排除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等的其他因素后,应手术治疗。

2 子宫肌瘤的术式

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主要包括:(1)腹腔镜子宫切除术;(2)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3)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4)阻断子宫肌瘤血供的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肌瘤的大小、位置、数目、患者年龄、症状、有无生育要求和意愿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这里主要讨论与围产医学相关的后3种术式。

2.1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2.1.1 LM的开创及改进:1979年Semm[2]首次报道了浆膜下子宫肌瘤的LM手术,开创了LM的先河。该手术在腹腔镜下剥出肌瘤,修复子宫创面,用手动或电动粉碎机粉碎肌瘤,经腹部套管取出。此术应用于临床已20余年,但至今仍有争议。LM术保留了子宫,不影响卵巢血运,保留了生育功能。其优点为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和粘连减少。LM是需要有缝合和取出组织等专门技术的高级腹腔镜手术,尽管理论上LM是微创手术,但对于子宫本身仍是高度侵入性的操作,切开包膜暴露肌瘤、取出肌瘤、修复肌壁三步均有难度,术后的高病率、高输血率、产前和产时子宫破裂等无一不是对手术医师技术的挑战。所以,LM要求由有经验、熟练掌握内镜缝合技巧的术者完成。为减少LM的难度,1994年Nezhat报道了结合腹腔镜手术和腹部小切口操作的腹腔镜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LAM),该手术便于取出大的肌瘤和进行多层肌壁缝合,关闭瘤床,是用辅助的腹部小切口安全替代LM的方法。其操作难度低于LM,子宫切口缝合较好,可防止愈合缺陷,手术时间可能缩短。但LAM不是微创手术,腹部切口很难限于4cm。

2.1.2 LM切口与术中出血:Sizzi等前瞻性研究了2050例LM。37%用血管收缩剂,纵切口,用0~1号Poglactin缝合1~2层。并发症发生率11.0%(225/2050),其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出血(14例,6.8%)。有学者指出子宫内血管为水平方向分布,子宫的切口不宜纵切,横行切口出血少,而且便于体内缝合。

2.1.3 LM术的妊娠子宫破裂:无手术创伤的子宫在妊娠期、产时、产后的发生破裂和穿孔的发生率为1/2500~1/1200。LM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约0.5%~1.5%,远高于非LM者,也高于TARM。在2004年以前,文献曾有15例LM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报道。2004年意大利Malbert等报道了第16例。此后自2005年到2009年Medline中又检索到7例LM术后孕20~35周妊娠子宫破裂的报道。这一现象已引起学界高度关注。

2.1.4 建议LM术后的避孕时间:术后近期妊娠,瘢痕组织愈合时间短,局部组织弹性差、炎细胞浸润。多数学者认为术后应避孕半年到1年。

2.2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2.2.1 TCRM的术前预处理和适应证: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发生率约占子宫肌瘤的30%。宫腔镜除可切除黏膜下肌瘤外,还可以切除壁间内凸肌瘤和接近黏膜的肌瘤。黏膜下肌瘤常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恶性变(平滑肌肉瘤)的危险性较大,或有出血倾向。术前应常规进行宫腔镜检查,除外恶性病变,必要时需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确定,为预防宫腔镜手术特有的并发症――体液超负荷和低钠血症性脑病,手术时间应严格限制在1h以内。所以,TCRM手术的子宫肌瘤不可过大,一般直径≤5cm为宜。对直径>5cm的黏膜下肌瘤,可口服孕三烯酮或肌注GnRH-a类药物进行预处理,使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宫腔空间增大,血管再生减少,以减少TCRM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

2.2.2 TCRM术后妊娠子宫破裂:TCRM术为微创手术,如术时未发生子宫穿孔,术后2个月即可妊娠。

此类手术指阻断给子宫肌瘤供血的子宫动脉,必要时同时阻断卵巢动脉吻合支,使肌瘤因缺血而萎缩、变性、发育停滞、症状缓解,达到治疗目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2.2.2.1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UAE具有临床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特点。UAE治疗后3个月可见肌瘤缩小,6个月明显缩小,术后5年平均肌瘤缩小率40%~89%,复发率10%~20%。有生育要求者自然受孕率27%~52%。

2.2.2.2 UAO:用于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可使肌瘤体积缩小,有效改善月经过多和痛经症状。其治疗效果与UAE相同,但患者不会出现UAE时的腹部剧痛。

随着妇科微创技术的发展,有症状子宫肌瘤的剔除方法有了开腹、腹腔镜、宫腔镜、UAO和UAE等多种选择。肌瘤剔除是简单的手术,剔除肌瘤有利于生育,但手术措施不安全,可导致术后粘连和疼痛,甚至不孕;术后再次妊娠如发生子宫破裂,可导致失去子宫,甚至患者生命,术者必须审慎行事。

篇(9)

在妇科疾病中, 子宫肌瘤的发病率较高, 多为良性肿瘤。对于该症,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临床更倾向于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1]。在手术期间, 做好手术配合工作也非常重要。本院对本次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并进行了密切的手术配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14年1~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子宫肌瘤患者。患者年龄25~45岁, 平均年龄(34.2±4.3)岁;20例单发肌瘤, 16例多发肌瘤,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经改变、不育、腹部包块等症状。肌瘤类型属于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 位置处在子宫前壁、后壁或宫底部。且术前进行了常规检查, 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1. 2 手术方法 建立CO2气腹, 在脐部取一个长度为1 cm的切口, 将腹腔镜置入盆腹腔探查;下腹部另取2个下切口, 长度在0.5~1.0 cm左右。为了减少切口出血, 可用注射器抽取6 U垂体后叶素加20 ml生理盐水注射在子宫肌层, 使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减少出血。在子宫肌瘤最突出部位用单级电凝钩切开子宫肌层, 使肌瘤分离, 完整剥离出肌瘤, 用1-0薇乔线连续缝合子宫浆肌层创面。用电动肌瘤粉碎装置将肌瘤粉碎变条状后经腹壁套管取出。检查无肌瘤残留后, 对盆腔进行清洗, 将体内CO2气体排空, 缝合切口手术结束。

1. 3 手术配合

1. 3. 1 手术前的准备 ①术前访视:术前1 d, 对患者进行访视。针对患者术前出现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主动向其讲解手术方式及其优势、麻醉方式、注意事项、手术效果等知识, 增加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知识的了解, 减轻心理负担[2]。同时, 充分了解患者的各种辅助检查结果, 对手术耐受性作出初步评估。②器械及物品准备:术前准备各种手术器械, 包括气腹机、storz摄像头及系统、冷光源、吸引器、电刀及肌瘤粉碎装置等[3]。注意检查好各种器械的完整性及其性能, 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1. 3. 2 巡回护士的手术配合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先对患者进行核查, 尤其是手术部位有无标识及有无戴腕带等。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帮助患者取平卧位, 将固定好, 以免患者术中变化对手术产生影响。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 并将腹腔镜仪器各种线连接好, 调节好参数。术中, 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 并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通畅。留意患者的受压肢体情况, 防止过度受压而导致神经或血管受损。术毕, 及时将仪器开关关闭, 将仪器归位。

1. 3. 3 器械护士的手术配合 器械护士提前15 min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整理无菌台, 检查器械的完好度。护士要熟悉腹腔镜器械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器械用途, 并根据手术步骤将器械摆放好, 以免管线缠绕而影响手术操作。妥善固定好腹腔镜连线、气腹管。配合术者建立CO2气腹, 镜头进入腹腔镜前, 要预先用温水预热, 并备好温热湿纱布, 随时擦拭镜头, 以保证镜头的清晰。术中, 准确、快速地为操作者递送手术器械, 准备好持针器、可吸收缝线, 以便缝合残腔时使用。盆腔无出血后可彻底冲洗, 并放入透明质酸纳, 以免盆腔粘连。排空CO2气体后, 及时为术者传递缝线、持针器, 缝合切口, 贴上敷贴, 手术结束。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未出现因仪器故障、器械性能不佳、患者不配合而中止手术的情况, 术中出血少, 且术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患者给予了较高评价。

3 小结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多为良性肿瘤, 但若未能及时得到治疗, 也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4]。近年来, 微创技术进步较快, 也凭借其自身优势在临床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 由于技术要求较高, 故术中严密的手术配合, 也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在围手术期认真做好手术配合工作[5]。

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对36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实施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并在围手术期给予了高度的手术配合。比如, 术前访视, 充分了解患者情况, 正确评估患者手术耐受性, 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物品及药物, 并按手术顺序摆放好各种手术所需用品;术中, 协助患者取手术;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 准确、及时传递手术器械等。在护士的熟练配合下, 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 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 并辅以护士的熟练配合, 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帆, 林英, 罗秀珍.舒适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西部医学, 2013, 25(8):1266-1267.

[2] 齐竹俊, 朱建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配合.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9):155.

[3] 孙利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配合.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2):71-72.

篇(1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049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肿瘤病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岁的中年妇女,有研究表明,至少有20%的育龄期妇女患有此病[1]。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68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68例,年龄21~50岁,平均352岁。瘤体直径15~127cm,其中肌瘤单发82例(488%)。子宫肌瘤的部位包括壁间肌瘤50例,浆膜下肌瘤26个,黏膜下肌瘤6例。多发86例(512%)。所有病例术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均正常,且均无凝血功能障碍,无心肝肾疾病,无生殖道急性炎症等手术禁忌证。患者入院时存在主要明显的临床症状79例(470%);另外伴有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47例(280%),其中有5例患者伴重度贫血;伴有下腹部疼痛32例(190%);伴有白带增多20例(119%)。

方法:①术前准备:B超检查肌瘤的位置、大小,常规检查血常规、白带常规、支原体、衣原体、凝血、心电图、肝肾功能,均正常才可以进行手术,手术时间选择在月经流净3~6天内。②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肌瘤大小以及是否合并卵巢其他病变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中,年龄≥40岁,无生育要求,肌瘤较大患者,原则上选用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年龄35~40岁之间,无生育要求,肌瘤较大患者,可以进行保留宫颈的子宫次全切除术,但需经刮宫检查以排除癌变的可能;对于≤35岁的年轻女性,根据意愿,有生育要求,且肌瘤较小、较少,可以选择保全子宫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样需经刮宫检查以排除癌变的可能。在手术过程中,若未合并卵巢其他病变,术中仔细探查卵巢情况,原则上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最终,手术方式选择全子宫切除术88例,次全子宫切除术4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7例。③术后处理:术后常规抗生素处理3~5天。另外予缩宫素及止血药以防止术后出血。术后3~6个月内行妇科超声复查,观察子宫肌瘤的变化。

观察指标:⑴手术质量标准:根据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指标评判手术完成质量。⑵疗效判断标准[2]:①治愈:子宫肌瘤B超下完全消失,原有临床床症状恢复正常。②显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50%,临床症状明显好转。③有效:肌瘤体积缩小20%~50%,临床症状有少许好转。④无效:肌瘤体积缩小≤20%或肌瘤未见缩小甚至长大,临床症状无改善。其中,肌瘤体积变化为判断疗效标准的主要指征。

结 果

手术质量:术后根据手术质量标准统计分析发现,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相比,明显发现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但术后并发症比例以及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反而优于后两者。见表1。

疗效:手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所有168例患者中,治愈63例,显效47例,有效30例,临床有效率83.3%。对比发现三类手术方式的临床有效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应该注意的是,手术过程可能对子宫造成器质性的损伤,且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打击是持久的。目前的医学观点认为,原则上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3]。卵巢对于女性不光是生殖器官,同时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卵巢紊乱影响新陈代谢,可能造成心血管及其他方面的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168例,细致分析针对不同情况下子宫肌瘤手术的选择,为今后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做出指导。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旅游业发展制度 下一篇: 地税工作思路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