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55: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师性格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曾经有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来我国考察。一位特级教师给他们上了一节课,教学设计严谨有度,学生对答精彩纷逞、气氛活跃。我们认为这堂课上得极为成功,可是美国专家却说:既然学生都知道了,那还有什么必要教他们呢?
其实,真正沉下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来一个深思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课堂常常只是优生的活动天地。而大部分学生成了听众或看客,存在与否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求他们的答案能配合我们的教案,一个对不上再叫一个,直到对上为止,才算达到了目标要求。
但笔者以前曾经听过一位老师讲《项链》一文,这位老师设置了一个问题,“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在情节发展中有没有变化?”
有学生说,玛蒂尔德的性格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课文写她成了粗壮耐劳的妇女,完全是为遭遇所逼迫,而不是她性格的改变;也有学生认为她有改变,因为十年前她从没有想过自己劳动是应该的,但十年的艰辛使她懂得了穷人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她看清楚自己应该干杂事粗活,这对她来说是个了不起的转变。
这时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现在出现了不同意见,还有谁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一个女生说“她的性格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当初她有很强的虚荣心,觉得自己应当过上流社会的生活,丢了项链之后,经过偿还债务的奋斗,她整个人回到现实中,说明她变了。但有时她还要回想,那是存在虚荣的一面,她没变。”老师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无论读书什么书都要独立思考,不迷信、不盲从,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
这位老师不期待答案,学生反而收获很多。
当然,强调个性化阅读并不等于可以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阅读中学生难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对此,教师要给予指导纠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中学生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这时正是人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时机。
课堂上,如果你多倾听学生的意见,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特级教师魏书生正是采取这样的教法。他上课的时候自己几乎总是“闲”着,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自己只在适当的时候点拨几句,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己去做。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例如《江南的冬景》一文,欣赏语言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个性化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能形成独到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读书效率也高了。
3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教师要规避单一的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也可以和同桌、前后位的同学交流,还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
三、努力营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传统的阅读课上,教师喜欢喋喋不休的讲,掰开来揉碎了,不厌其详,生怕学生不懂。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成了看客,长此以往,学生课上倒是基本不用思考了,可是阅读理解能力又从哪里得到提升呢?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将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性化教育概述
(一)个性化教育含义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这样说,个性化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而进行的教育,为了让学生的个性能够获得发展,就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出来。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白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人天生就是存在差异性的。我国著名学者钱志良教授将人出现的先天差异原因归为三种,第一种是由遗传导致的差异;第二种是由于生命孕育导致的差异;第三种是产程导致的差异。而先天差异在后天的学习中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一是能力方面的差异;二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三是兴趣的差异;四是性格和气质的差异。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并且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差异为孩子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达到缩小差异的目的。其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在我国的教育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恰当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确定学生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度
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而学生坐在台下听讲。或者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然后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课程当中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扮演主导角色,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对物理知识理解能力水平都不同,物理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同时这种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思维都得不到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于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与理解,物理教师在一旁发挥辅助作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及时地进行答疑解惑就可以了。其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最后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编写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开展小组学习,彰显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在开展物理小组学习之前,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通过仔细观察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长短处。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将其进行分组。在分组之后,每一小组要选出一个小组代表,其他小组成员分别被安排不同的角色,并根据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变化,适当对角色进行调整,力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都能够在小组学习中彰显出来。初中学生在物理小组学习中,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个性能得到张扬。
(三)合理分层,实施个性化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层就是为了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物理水平采取的不同物理教学措施。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对于物理较差的学生而言,其学习目标只要能够达到对物理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并能够运用其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物理问题就可以了。同时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让他们不再对物理学习充满恐惧感。而对于物理比较好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并且要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式的物理学习,同时还要为他们布置一些难度系数比较大的初中物理习题,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水平。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满足初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实施个性化物理教学模式,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承认存在客观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制定出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物理教学方法。
作者:刘海涛 单位:梅河口实验中学
个性化教学是当代教育改革重点关注的内容,它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关注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更好地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对个性化教学模式设计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尝试和应用进行探究,进一步思考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一、个性化教学设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明确美术的个性化考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根据不同学生的美术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习天赋,教师可以将美术知识的学习目标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低级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低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而对于中级的学生,教师不仅要要求他们对美术作品有一个基本的审美意识,更要要求他们对不同的审美对象做出恰当的审美评价;而对于高级目标的学生,教师要要求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进行鉴赏和分析,拥有较为丰富的美术知识以及较为开阔的审美视野。在给学生做好目标分层之后,学生就能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热情,在美术课堂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而成为一个有基本审美趣味的人。这对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美术潜能,全面提升学生审美品位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多样化美术课堂开展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能够使个性化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感受不同形式的美术课堂开展形式,从而产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最终推动美术课堂高效开展。在体验式个性化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实现情境演绎等形式有效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如在进行《向日葵》这幅名作的赏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演绎画家创作的情境,充分发散学生的个性思维,通过创设情境剧本,生动地再现当时的创作环境以及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对情境的再现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画家在创作时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名画背后的情感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客观地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评价,不仅要客观地指出学生表现不足、理解不够的地方,加以引导,帮助其改正,还要加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也要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在课堂中充分地展现出来,促进学生一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化差异,实现个性化针对教学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等,并且要将学生的基础信息做一个整理以及归纳总结,这有利于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美术感知与课堂表现,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都能够在美术课堂中更加了解自己,并不断发展完善自己,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此外,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同样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有利于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行因材施教,进而将学生的个性差异逐步培养成为自身的个性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容纳不同学生的表现形式,比如在进行《我们身边的体育活动》这一单元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利用不同的个性化形式进行表现,比如水彩、铅笔、卡通、国画,等等,此外,摄影也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表现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值得关注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展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最终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
四、发挥美术的素质教育功能,改善学生的德育表现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我展示。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课堂秩序混乱、学生自我表达有缺陷等问题,但是这种自由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将学生的优点充分地展现出来。如在进行《父亲》这幅美术作品的赏析时,教师让学生对这幅画展开想象和联想。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劳苦的农民,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个渴望文化的父亲,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支持论据、不同的思维在课堂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且产生碰撞,这有利于让学生感受画作背后深沉的含义,对学生的德育思想建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的展开。
作者:李利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O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78-02 收稿日期:2016-09-22
作者简介:杨青梅(1993―),女,四川广元人,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学生。
高等教育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主体,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职能。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与优化,各高校更加注重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因此,就需要充分考虑教师与学生的合理配置,以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持续进行了量的扩张而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然而人才培养质量却日益成为一个饱受社会各界诟病的热点论题,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即是对这一问题的集中反映。[1]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素质,首先需转变教育模式,实施有效的方略与对策。
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和探索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形态等重要的化学信息的自然科学。它渗透于工农学、医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并随着分析化学进一步发展及仪器分析快速更新[2],社会对分析人才的要求会愈发苛刻。如何通过分析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合格的专业创新型人才,下面我将结合具体实例从三个方面阐述课堂自主性教学方针。
一、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伴随科学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提升教学质量,需优化教学方案,合理设计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正如叶澜教授所描述的“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不过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是‘听众’与‘观众’而已”。教育的深刻改革意味着教师不再做撒播甚至臆造真理者,而做一个有思想的“产婆”,有效地引导学生“学思并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适当地创设情境,并积极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合作意识。课堂上,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尽可能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培养适应当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合作型和创新型人才。课后,教师多与学生交流并反馈意见,并根据学生的意见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做相应调整,促进教学有效开展。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
分析化学分为两部分内容: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今天,我主要探讨分析化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教法。学习理论在于运用实践或为其他理论作铺垫,所以,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务必体现其专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培养创新型、自主型人才,就需要实施创新型教学,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
(1)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良师益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教法中具有足够的专业性、新颖性,不能一堂课一股脑地自我“表演”,而学生只能默默地看着。因此,教学互动是极其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提前安排学生预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难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再在课堂上讨论,这样既有助于师生的交流与情感互融,又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与同学沟通的能力,课后想一想如何将该理论合理地应用于实际生产或对改善当前生产试验操作有怎样的提示意义。另一方面,对于难度不是很大的知识点及一些简单公式的推导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幻灯片进行课堂讲解,然后学生评价,教师再肯定讲得好的地方,指出改进之处,并对相应的知识点加以补充与强调,形成双重的教学相长,师生间形成知识与情感的共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一般而言,学生不喜欢纯粹理论的学习,幸而化学本身是实验科学,为减缓学生疲倦,提高了兴趣,除了实验课程外,课堂上教师可演示实验或让学生向同学演示,这样神奇的化学反应和现象会引发学生的兴趣,给课堂增添活泼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他们就会自发地思考和提出疑虑之处,故而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而四大基本滴定分析方法之一――酸碱滴定法(中和滴定法)是分析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多元酸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及滴定突跃范围的求算,实验演示不能观察到突跃的每一个过程,因此可以借助Flas为大家演示整个滴定过程中颜色的变化及滴定突跃过程的形成,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突跃”。
(3) 因材施教。每人会因生长环境或遗传显示不同的性格特征,当然也有不同的认知水平,思维和智力能力。因此,在培养创新型、科技型人才时,学校教育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对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弱势或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需予以肯定,课堂上可以经常让这些学生有在公共场合讲话的机会,让他们更自信;对聪明又比较调皮的孩子,教师可以充分肯定他,并交给他特殊的任务,这样他就会努力钻研。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较多,信息量大,但学时数又因教学改革的实施而大大缩减,加上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抽象枯燥的理论,如果仍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进行讲授,难以虏获学生兴趣,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益。那么,可将多媒体与传统板书式教学结合起来,对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比如多元弱酸(碱)溶液型体分布分数,络合物逐级解离(形成)常数的计算,便需要教师逐一书写与讲解。而对分析试样的采取与预处理部分内容,就可以结合合适的视频进行大概讲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的测评方式
对大学生的测评一般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60%,各部分比例或细节在一定教学原则与要求下教师可做相应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发展。为了适应教育改革,需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会进入新的阶段,而不再是为了敷衍或赶教学进度,而在于保障质量。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卷面题型结构可综合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试卷结构,尤其可以适当选择安排一些主观题。
顺应时代先进教育思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中来,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进而学生会从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主动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再解决问题,对新事物也会有一种天然的敏感。但要达到主体性化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仅凭让学生主体参与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因素,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充实专业功底,掌握教学辅助媒体,并熟练加以恰当应用;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结合专业知识特点,合理优化整合教学方式与手段,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达到创新型教学效果,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国英语教学在网络课程、移动学习、智能测评等方面近年来发展迅猛。结合我国实际的教学环境以及新近发展起来的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模型,探索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更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改善学习成绩,培养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
一、中国英语教育的规模与社会需求
全球化进程和频繁的国际交流推动着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同时也导致外语类教学消费的泡沫现象。针对高校英语专业和英语增长和英语类考试泛滥的现状,导致了学生数量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我国高校英语教育规模和社会需求的快速发展,但也随之带来了师资不足、教材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理论和实际脱离等一系列问题。在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在保障英语教育规模的同时,建设英语专业教材、深化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确保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大数据分析模型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大数据概念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体现在:开创教育理念的新思维新视角的同时,也给教育实践探索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数据记录学生学习的能力、效果、时间、水平、成绩、思维流程等,能够直接、具象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大数据系统,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统计、分析,使得教师能更科学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也使得学生和家长能及时客观地了解个体发展情况。
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着重阐述了如何对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切面横向的评价,同时进行分析研究,查缺补漏,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教师实行定制化的施教方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指导和教授知识点,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讲,以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变动数据为根据,横向细分考察点(听说读写译的子考察点)为依托,这样可以绘制出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变化模型,制作出来评分图,对比以前的评分图,可以实现对该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可视化研究,并随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施教方案,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点的学习,掌控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前面所述一样可以绘制出学生的学习水平评价表,可以清晰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制定学习记录档案,这不仅能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指引工具,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
三、大数据分析法在英语教学当中的应用
1.大数据分析模型在学习群体中的分类应用。对一个学习群体来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研究,考查点分别是基础综合水平、学生学习目标要求、英语学习薄弱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等。该四个考查点每个以满分100分计,基础综合水平时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做个全面客观的测试,可以从听说读写译等五个基础点进行测试,为考虑英语教学是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故每个基础点满分为20分,进行考察统计;学生学习目标要求是指根据学生当前状况,同时结合学生家长、学生本人以及学校的期望和要求,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英语学习薄弱点主要通过综合水平的考查就可得出学生学习的评估结论;性格特点是指在英语学习过程当中该学生适合的一种学习方法,以上四个方面具体参考下面表格进行分类:
通过基础综合水平(从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学习薄弱点、性格特点、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自己的学习水平,学生家长、学生本人以及学校的期望和要求)这四个方面,将学生群体分成几类,清楚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针对性地进行施教,同时对学习过程进行图表追踪,可以直观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和大数据的评价模式有较大的差别,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更加注重ρ生多方面的考核,对学生的了解更具有针对性,施教方法和教材的选用都能体现个性化,会更客观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学生群体从以上四个大方向的了解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教,前三个方面是从学生当前自身的了解,后一项是对其学习目标的确认,首先,在了解以上各方面的状态下,结合学生的基础综合水平高低将其目标分段实现,同时,结合其学习薄弱点,进行重点练习和学习,巩固以前基础,提升重点知识水平,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和练习方法,比如性格开朗具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更能在听说应用中提高知识水平,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读写和记忆知识方面更能发挥他们的优势。
2.大数据分析模型在学生个性化英语学习中应用。
(1)英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以单个学生为例,由评价老师组成评价小组,取平均值对学生进行横向切面的英语水平数据分析,评价表设计为:听(词0.2、句0.2、文0.2、逻辑关系0.3、习语0.1)说(发音0.5、断句0.3、语气语调0.2)、读(词汇0.3、句型0.3、语法0.4)写(词汇0.5、格式行文0.2、组织结构0.3)译(口译0.4、笔译0.4、速记0.2)。
通过以上表格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需要说明的是评分等级可以是上面模糊指标,也可以是精确的得分,通过建立科学准确的数学模型,可以轻而易举的展现出某一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上表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目标要求拆开来用,针对某一或几个大类进行评价分析,最终可视化地得出学生英语水平表,之后针对学生的不足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和施教方案。按照英语水平数据分析评价模型表,就某一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考查得分用柱状图进行可视化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该学生的能力水平中等偏上,但是翻译水平很差,读写水平良好,听说能力一般,总体水平都有待提高,特别是翻译水平需要特别注意。经过分析,针对该学生教师首先着重从锻炼其翻译能力为重,制定专门能够提高翻译水平的施教方案和策略,同时注意对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学习和提高。
下面再听力水平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哪些细分方面能力水低而导致该生的听力水平一般。以听力水平考查得分为例,
由上图可以轻松看出来该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一般,具体原因除在词汇方面表现良好以外,其他细分能力点的水平都很普通,在全文听力理解表现较差,对语句理解一般,全文逻辑关系掌握较差,英语习语的了解水平低,说明该生需要着重训练语句及全文的听力理解逻辑关系和英语习语的学习,结合英语听力能力的不足点,制定个性化学习和施教方案,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同时从时间维度来看,可以隔一段时间对该学生的水平进行评价,做出评分图,对比以前的评分图可以看出该学生的提升幅度和当前的能力水平,适时调整学习方法和侧重点,优化调整施教方案。
四、结束语
“数据驱动社会,分析变革教育”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改变和优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时代所趋,更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所需。教育数据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分析模型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降低学习成本,实现大数据分析方法的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鹏.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11-17.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54-01
1 实施军事地形学课程改革的前提
军事斗争准备对军事地形学的现实需求也日益清晰,集中体现在指挥人员对战场环境的认知能力培养、运用测绘导航信息系统提高分析和利用地形的能力等方面,要贯穿到指挥机关筹备谋划和指挥作战的全过程。未来军事斗争准备检验评估要突出6个方面的内容,其中3项归属于军事地形学业务范畴。具体的说就是对战场环境的分析、判断要在三个方面实现转变:
①是利用军事地理信息系统勘察地形;
②是运用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研究地理信息;
③是运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组织侦察。
所以说,未来训练对初级生长指挥军官军事地形学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发生了根本变化。
2 军事地形学课程改革的四个目标
2.1 第一个目标:实现课堂理论教学和野外实践训练的信息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构建信息化条件下与作战需求相适应的军事地形学训练内容体系,通过深化训练内容改革,解决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地形学“训什么、怎么训”的问题。将逐步运用于地形分析和辅助决策的测绘导航信息系统和具备导航定位功能的测绘装备应用性训练纳入军事地形学教学内容体系之中。
2.1.1 建设军事地形学理论教学新平台,实现室内教学信息化,提高学员对地图信息的理解和分析 纸质地图是学员训练的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训练是发展的方向,建设纸质地图和地理系统相结合的教学新平台,能实现多视角、形象、直观的对地图的理解和地形信息的把握,高质量地完成各种图上量测、标图的作业,能有效解决直观感受和空间想象的距离问题,促进课堂的师生互动环节,能够直观的完成某一地域的地域分析和局部地形分析。依托军事地形学理论教学平台,能实现军事地形学教学的信息化和形式多样化,对于打牢识图用图基本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1.2 实现野外作业教学信息化,提高学员对地图信息的理解和分析 使用地图和指北针是按地形图行进的的基本方法,是学员要掌握的基本功,但是,也应看到GPS定位系统已经成为部队行动用来确定坐标,实施侦查的主要手段。地图和指北针能对方位、行进方向进行训练,也能完成站立点和目标点的确定,GPS辅助定位系统能迅速确定站立点,使用地图和指北针与GPS辅助定位系统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能促进训练质量逐步提高。
2.2 第二个目标:完善考核方案,强化识图、用图能力的提升 确定站立点和确定目标点的技能掌握,应该在综合院校军事地形学教学中完成。经过深入反思,我们认为学员确定站立点、目标点技能不强这和我们的考核思路、方案有关系。我们在历年的毕业考核和学年考核中都是组织按地形图行进,忽略了对站立点和目标点的强化。因此,从一年级学员开始,在实践考核中增加这一内容的考核,确定站立点、目标点和按地形图行进三项成绩综合评定不合格,为实践成绩不合格。实践成绩和理论成绩有一项不合格,评定总成绩不合格。补考只进行不合格项。
2.3 第三个目标:军事地形学理论教学实现精讲多练、野外教学实现集中训练
2.3.1 军事地形学理论教学实现精讲多练的教学目标 军事地形学理论知识部分内容很多,知识点很多,多年来是按部就班、全面具体的实施讲解,重点不突出,课堂练习不够,学员理解欠缺火候,整个课程延伸时间较长,最后的理论考试又缺少量测等技能考核,因此实实在在学员存在基础不牢固的问题。
把握精讲多练,就是把每一课、每一节的内容分成预习、课堂讲解、课下复习三部分,课堂主要讲解重点内容,拿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课后再布置课后作业,下次课的时候对复习、预习和作业内容进行检查。精讲的、多练的就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就是将来运用的重点。
2.3.2 军事地形学野外作业实现集中训练的教学目标 野外训练时间是二十学时,五次课,按照现在的课程安排,是五周的时间内完成,由于每周一次课,相距时间较长,不利于学员印象的加深。建议连续实施,一个教学班连续在两天半内完成,对于学员的理解、练习、体会、掌握、提高都是连续加深的过程,一周可以开两个教学班,不存在器材、车辆、场地冲突的情况。
2.4 第四个目标:积极开展定向越野、无线测向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学员军事地形学综合应用能力的养成氛围 定向越野、无线测向是军事地形学的拓展训练内容,已经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开展,协作区也在郑州组织了首届定向越野邀请赛。定向越野、无线测向具有趣味性、竞技性、技能性的特点,既能调动学员学习军事地形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学员巩固、拓展识图、用图能力。
参考文献:
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现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增长较快。2001年-2007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4.03%。根据H•钱纳里等人关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理论,珠三角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成熟阶段,第二产业占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左右。由此可见,珠三角发展好工业,并根据各地工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进行明确分工,对整个珠三角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珠三角工业比较优势分析
1.工业比较优势的测定方法
优势产业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是一个地区的经济特色产业,更是区域经济的规模增长点。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是评价区域优势产业基本的分析方法。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优劣势,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L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LQ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其计算公式为:
结合本文对珠三角地区各市的工业各行业的分析,表中j地区I 产业区位商;为j地区I 产业的产值;为j区域的总产值;为珠三角I 产业的产值;则为珠三角整体的工业总产值。
2.工业比较优势的测定
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选取了2009年广东统计年鉴中各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的珠三角九市统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计算了2008年珠三角九市37个工业行业的区位商。具体统计如下:
(1)数量分析,从数量上看,2008年珠三角工业行业区位商大于1的优势产业共有123个,其中中山市的优势工业产业最多,达18个;而惠州市最少,仅为7个。
(2)各市的主要优势产业。为了重点突出各市的主要优势工业产业,本文选取各市区位商排名前五位的行业进行重点分析,在各市的主要优势产业中,广州的烟草制造(4.05),江门的化学纤维制造业(10.36)、非金属矿采选业(8.52),以及肇庆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5.5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3.53)、非金属矿采选业(12.44)、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8.8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28),其区位商都大于4有些甚至超过10,表明其专业化程度非常高。
根据九个城市的主要优势产业的分布特称,将其工业结构分为两种类型:
高度加工型:资源要素贫乏,主要优势产业集中在高加工产业领域,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这类产业主要有通信设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器机械、设备制造业等等。通常这类地区的资本和技术供给能力较强,因而有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属于这一类型的城市有深圳、珠海、佛山。
资源主导型:资源绝对优势,发展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如金属采选业、冶炼加工、农副产品等等。归为这一类型的地区有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
综合型:同时发展高度加工型及资源主导型的产业。如广州。
(3)优劣势产业互补分析。理论上说,区位商的值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则该地区对这一行业的相对吸引力也就越大;区位商越小,比较劣势则越明显,其产业分工的能力越弱。因此,可以从区位商值的大小判定一个地区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以及互补程度。对珠三角地区九市分别采取LQ>2及LQ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各市相对优势劣势的产业差别还是较大的。首先深圳的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具有绝对的区位优势,这与深圳充裕的资金和大量优秀的人才是分不开的。但是由于深圳在珠三角的定位还是主要以发展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为主,所以具有相对劣势的产业最多;其次,肇庆的资源主导型产业最为发达,尤其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在珠三角甚至全省都具有绝对优势。这是因为肇庆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60多个矿种,主要金属矿种有铁、金、银、铌、钽、锡、钨、铋、钼等;非金属矿种有石膏、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瓷土、钾长石、端砚石和绿玉石等。金矿储量100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80%以上。自然资源的丰富决定了肇庆发展以矿产资源为主的工业;第三,珠海、佛山同样以发展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为主,由于这两地的矿产资源等不够丰富,但经济总量水平高,比起其他除广州深圳外的城市更易吸引资金与人才,所以其制造业相对比较发达。第四,东莞、中山、惠州、江门则相对于在纺织服装、化学纤维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等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由于这些地区劳动力比较丰富且人力资源成本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因此劳动密集型类的轻工业较容易在这类地区发展;第五,由于广州作为省会城市,且处于珠三角的中部,其产业发展比较均衡,两大类产业在广州均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从产业互补的角度讲,深圳与肇庆的优势与劣势产业互补程度最为明显,其次珠海、佛山可以同东莞、中山、惠州、江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互补。但是,从整体来看,整个珠三角具有的优势产业还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重工业发展水平落后,随着国内原材料成本上升、政策环境日趋严厉,金融风暴的袭击更是加剧了工业的生存危机。因此,珠三角有关产业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例如,香港政府为了支持在珠三角港企的转型,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深圳政府在一面提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当地重工业的发展;广东省则在“十一五”期间将致力于打造重工业强省作为发展目标。
三、珠三角工业发展对策
第一,加强区域内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产业结构转移。区域经济规律表明,先进的生产力首先在少数条件好的地点生长和发展,形成增长极。目前,广州、深圳是带动珠三角第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同时江门肇庆等地区总体经济仍然需要靠其自然资源的优势的来发展,技术水平低下,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了制约珠三角发展的瓶颈。将部分高薪产业转移到这类地区去,这样既可以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又能够进一步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各地区要选取自己的准确定位,要确立好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关联产业等相关性产业,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避免重复建设。
第二,以科技带动经济发展,特别是要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加快珠三角地区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向劳动力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转移。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各种优势,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珠三角地区要摆脱产业升级的尴尬,真正走出困境、迈向国际,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三,加大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人口剧增相对照的是,珠三角地区高层次、高素质人才远低于京沪,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仅为7.26%。每10万人拥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例仅为北京的36%,上海的近50%,这种状况难以适应珠三角地区未来的发展需求。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科技产品,将研发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应用,带动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产品制造模式和制造方法的创新,从而全面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进程。
参考文献:
[1]陈计旺: 地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课堂与社会互动不够
平面设计专业是社会实践性非常强,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然而目前的学校教育仍然被束缚在一种孤立的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学校很难提供给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学校教学在面对平面设计这个不断变化,重视市场规律和团队合作的综合学科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国平面设计教育从形成到发展不过十几年的时间,本土培养的平面设计教师一直缺乏更加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本身就有些先天不足,后天又因为教学资源紧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授课任务繁重,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造成许多教师自身难以继续提高,又远离设计实践,再加上课程安排时间的限制,最终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标准的综合型平面设计专业学生。
平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内涵
(一)以创新能力为主要培养方向
创造力是一种高级、复杂的技能。平面设计的创新体现在设计思维的独特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设计技巧的熟练性、工艺水平的先进性、展示效果的独特性等设计的方方面面。对于学习平面设计的本科生来说,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它能更直接地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形成一种创新能力。
(二)培养创新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我国平面设计教育初期,我们对西方平面设计教育是不加思索的全盘接受,缺乏一种系统和整体的了解和把握,缺乏对各种教育思想和经验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研究。这就要求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在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之前充分了解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再根据中国的特点批判地吸收,并且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和调整,建立有本国特色的平面设计教育体系。平面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越是实践性强的科目越是不能忽视理论研究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会促进,相互提升的。不接触市场、不实践,难以从现实的层面了解设计;不重视理论建设,又难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设计对现实的意义和对社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改革实践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理论研究。
(三)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实践教学改革强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这就需要教师之间的充分沟通和协调。教学环节包括备课、讲授、作业、辅导等等,通过教师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具体的项目取代以前重复,零碎的作业,不同的科目老师根据不同科目的重点去辅导和评析,使学生能全面理解项目,又能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像《企业形象设计》这门课程,涉及的相关课程包括《包装设计》《印刷设计》《书籍设计》等,那么在课程的辅导和点评过程中让各科老师们都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在学一门课程的时候,他的收获是更为立体和全面的。而老师们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和思考。
(四)课堂积极走向社会
课堂贴近社会,一方面参加社会上的高层次比赛,以赛带练,做一些实战课题,充分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利用寒暑假到公司实习,邀请设计公司或知名设计师来学校讲座或者交流等。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老师们鼎力支持和辅导学生课外的实践活动,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平面设计比赛,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紧密合作之下,同学们在全国各类设计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先后邀请了重量级的设计大师像靳埭强先生、吕敬人先生等来学校讲座,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平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一)实践课程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实践以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为主,主要把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这一层次上,主要强调课堂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结合,一般把技能训练分为:造型训练、操作技能和电脑技能三种基本技能。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本科一、二年级。例如《企业形象设计》就有很多的先修课程是在一、二年纪必需完成的,像《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图案设计》《电脑制作》等,而且你在低年级掌握的相关课程情况和深入的程度将直接体现在后期企业形象设计作品的质量上。
第二层次——应用实践以创新实践和创意实践教学为主,主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这个时期需要学生开始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熟悉各种设计和制作技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在这个阶段我们安排的更多的是一些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有些课看似没有具体的结果,但是能让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想。
第三层次——综合实践以社会实践的实训为主。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四主要是关注行业动态,进行就业体验和社会考察,带着实际项目参与到公司行为中去,完整地参与企业咨询、市场调研、文案撰写、项目设计等整个过程,为今后就业、创业提供综合实践能力。《企业形象设计》的毕业设计我们会积极联系企业的实战项目,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的创作。例如我们为王佐镇政府的“王佐旅游”项目设计了整套的视觉形象,学生们首先倾听了王佐政府相关部门主管领导的讲话,然后亲临王佐镇作实地考察,最后回来进行创作。学生们感受很深,做得非常投入,多份作品受到对方的好评。这样的实际设计项目比起关在教室里闭门造车的虚拟题目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日后走向社会作为职业设计师的专业性和职业自豪感。
(二)学科整合,加强交流
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人员认为,综合性的专业和课程,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各种素质和思维能力以及组织、交际和实际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的平面设计教育,应该突出它的整体观念和综合思维。打破平面设计作为设计专业一个短期阶段性课程的惯例,打破同一所学校中不同院系的界限,甚至学校间的界限,各院、各系都是可以相互协作、相互推动的。
(三)加强师资力量
首先作为平面设计教育者来说要认识更新,知识更新则是认识更新的具体工作。没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具体的教学则无从谈起。仅是“过去”的知识,也只能“生活在历史中”,还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讯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一定的实践经验也是必要的,实践不但是学生同时也是老师加深对平面设计的理解,深化理论并运用于教学的途径。
另外,师资结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师资队伍老中青良性分布固然是必要的;师资来源多样化自然是更可取的。师资尽数全职和传统做法的定编补缺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笔者认为:借鉴美国和德国经验,全职教师只需编制数的三分之一;社会行业专家聘为兼职教师,也可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客座教师,聘请学术专家和其他高校的教授等。这样的师资组构更利于资源的优化和积极性的调动。例如邀请顶极的设计师来担任某一门课程的教授;定期举办讲座,让学生得以与社会上的专业精英交流沟通;老师们有组织的走出去交流访问,都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和举措。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20世纪80年代,Bass提出了变革型领导理论,该理论的提出被西方学者认为是领导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变革型领导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能,使员工从“要我做”提升到“我主动要做”的境界。近些年中国学者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变革型领导的结构和领导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目前大多数关于变革型领导的研究都着眼于变革型领导在某种特定情境下的有效性,尚未有研究关注性别这一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变革型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关于变革型领导的评价
本文采用了李超平等2003年提出的中国变革型领导结构。他们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变革型领导是一个四因素的结构,包括领导魅力、愿景激励、个性化关怀和德行垂范。
(二)关于领导有效性的评价
领导有效性是显现领导行为结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要想评价某种领导行为的优劣时,通常是对领导行为有效性进行评估。在衡量领导有效性时,大部分的研究者是以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影响下属后所产生的结果作为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指标。因此本文采取了三个使用最广泛的指标,即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领导满意度。
组织承诺指的是员工对组织的一种态度,可以解释为什么员工愿意留在组织中。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某个人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有感受的心理状态。领导满意度指的是员工对领导者的态度,即员工对领导者是否满意。
根据上述内容,本文提出了变革型领导的有效性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在评估变革型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时,本文的重点是研究性别对有效性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只会把下属的性别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研究,本文不仅仅研究了下属性别对有效性的影响,更进一步的考察了领导性别以及领导-下属性别组合对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针对上述概念模型,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变革型领导与领导有效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H2:领导性别对变革型领导行为和领导有效性之间的正向关系有调节作用,其中女领导者的调节作用要强于男领导者。
H3:下属性别对变革型领导和领导有效性之间的正向关系有调节作用,女下属的调节作用要强于男下属。
H4:领导-下属二元关系的性别组成对变革型领导行为与领导有效性之间的正向关系有调节作用,其中,男领导-男下属和女领导-女下属这两种组合的调节作用要强于男领导-女下属和女领导-男下属这两种组合。
(三)样本的选取
为了保证抽样调查的代表性,确保研究的结果也具有代表性,本文从广西省桂林市选取了三家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分别是一家大型国企、一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和一家研究所,同时选取普通基层员工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问卷以纸质问卷为主,电子问卷为辅,共发放纸质版问卷300份,电子版问卷150份,共450份问卷,回收410份,问卷回收率为91.1%;剔除残缺以及无效问卷18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1%。
实证分析
(一)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根据Wortzel(1977)的建议,只要Cronbach α系数介于0.7至0.98之间,则可判定为高信度,若低于0.35便需予以拒绝。本文各个分量表的标准Cronbach α系数都在0.7以上,Item-Total相关系数也均在0.35以上。因此,可以认为本文的三个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水平。
2.效度分析。通过使用Amos软件对变革型领导和领导有效性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效果均达到CFA模型拟合检验参考值,因此,可以认为本文的三个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
(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根据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设计了初始的SEM模型。经过AMOS的模拟计算后,得到SEM估计的各个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对初始的SEM模型进行修改,增加残差间协方差关系和变量间的路径关系,使得结果能吻合拟合参考标准的各个指标值。修正后的SEM模型标准化路径图如图2所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验证理论假设H1:变革型领导与领导有效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成立。此外通过分析还得到了额外的几条路径,分别是德行垂范与领导魅力之间、愿景规划与领导魅力之间、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之间、领导满意度与组织承诺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进一步揭示了各个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控制变量的研究
1.领导性别作为控制变量。通过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ANOVA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分析结果来看,领导性别对组织承诺影响并不显著。领导性别对工作满意度的单因子ANOVA分析P值为0.038,具有显著性差异;领导性别对领导满意度的单因子ANOVA分析P值为0.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于工作满意度和领导满意度,女领导组的平均值都大于男领导组的平均值,同时女领导组的标准差都小于男领导组的标准差,由此可认为女领导的调节作用要大于男领导的调节作用,可得出假设H2成立。
2.下属性别作为控制变量。通过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ANOVA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分析结果来看,下属性别对组织承诺、领导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下属性别对工作满意度的单因子ANOVA分析P值为0.017,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于工作满意度,女下属组的平均值大于男下属组的平均值,同时女下属组的标准差小于男下属组的标准差,由此可认为女下属的调节作用要大于男下属的调节作用,可得出假设H3成立。
3.领导-下属性别组合作为控制变量。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分析结果来看,领导-下属性别组合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并不显著。领导-下属性别组合对工作满意度的单因子ANOVA分析P值为0.014,具有显著性差异。领导-下属性别组合对领导满意度的单因子ANOVA分析P值为0.025,具有显著性差异。
对于工作满意度和领导满意度,男领导-男下属性别组合和女领导-女下属性别组合的平均值都大于男领导-女下属性别组合和女领导-男下属性别组合的平均值,同时男领导-男下属性别组合和女领导-女下属性别组合的标准差要小于男领导-女下属性别组合和女领导-男下属性别组合的标准差。由此可以认为同性别的领导-下属组合的调节作用要小于不同性别的领导-下属组合的调节作用,可得出假设H4成立。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所提出的几个假设进行了验证,理论假设H1成立,关于性别有关的理论假设H2、H3、H4也成立。通过之前的数据和分析可知,变革型领导行为与领导有效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本文重点采用性别这一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领导有效性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分析,除了考察领导性别以外,还创造性地把下属性别、领导-下属性别组合纳入考察范围。结果显示,领导性别、下属性别、领导-下属性别组合在某种程度上对领导有效性的某个指标有着一定的影响。
领导有效性的评估涉及到领导的上级和领导的下属两个方面,由于资源和能力的限制,本文仅从领导下属的角度来研究领导有效性,缺少领导的上级角度的研究,以后的研究可以将领导的上级对领导的评估作为领导有效性测量的一个维度。
参考文献:
在以往的教学中,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通常按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来完成教学。笔者通过对大庆地区小学教师的听课结果进行总结,认为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应用性和参考性,学生对于如何把美术形式应用在具体的课程讲解中存在诸多困难,应加强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故此笔者尝试采用练习法来改进教学。
一、运用练习法改进教学
在讲授完毕简笔画课程后,教师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让学生在讲台上模拟课堂教学进行简笔画教学练习。运用一边写板书,一边绘图、一边讲解授课内容的方法,简称为“书绘结合法”。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花”的简笔画绘制方法,在安排5分钟的手绘练习后,让学生们采用练习法来练习模拟课堂应用,并根据所学“花”的简笔画的绘制来讲解小学语文三年级《荷花》这篇课文。然后,根据学生们练习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教师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在练习中,可选三位学生在讲台上模拟讲解过程。笔者的观察总结为:学生A与学生B绘画形象性与美感较好,学生C绘画形象性和美感稍弱,学生A能够很好地运用“书绘结合法”来讲解,但讲解时绘图用时稍长,讲解节奏有待调整。学生B在讲解时,采用先绘图后讲解的方法,因此绘图用时较长,没有照顾到台下学生,也是不可取的;学生C在讲解时能够较好利用了“书绘结合法”,对书、绘、讲的节奏掌控很好,只要再提高绘制质量和美感就可以了。对学生整体练习情况进行讲评后,笔者为每一位学生提出改进方案,最后针对学生们的共性问题,笔者重新进行示范演示讲解过程提供参考。
二、运用任务驱动法改进教学
学生兴趣各有不同,应根据所学内容因人而异进行任务安排。任务驱动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按照自我的兴趣方向去自主选择练习课题。同时,对多个学科进行交叉练习的反馈情况,能对学生们相互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例如,课程学习了简笔画动物的画法,设定任务为以动物为形象的课堂教学模拟。课堂训练后,笔者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备讲,选3位学生上讲台模拟:学生A运用蜗牛的画法来讲解小学数学问题,运用“书绘结合法”边绘制边讲解蜗牛从井底向上爬3米下滑1米的问题。学生A的绘制能力较强、美感较好,但节奏把握较差,原因是对于这种问题的讲解,完全采用绘制方法不太妥当,用时较长,而选择结合教具的方法来讲解更为恰当。学生B讲解课文《小松鼠找花生》,绘制形象感和美感都较好,课堂节奏把握也恰当,由于很好掌握了“书绘结合法”,课程讲解得生动有趣,但在图和文字的排版上略有冲突。学生C尝试运用绘制动物形象讲解英语字母,造型选择也较为恰当,美感和节奏感都较好,讲解直观很生动,但对于动物形象的选择缺乏典型性和概括性。在学生讲解完毕后,根据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的不同问题,笔者分别提出改进意见,并对关键步骤重新进行讲解示范演示。
三、运用模拟训练改进教学
(一)模拟方法探究
模拟训练内容分为模拟“书绘结合法”、模拟教具制作、模拟教具应用、模拟多媒体演示制作这四个方面。“书绘结合法”是根据授课内容来安排的,这种方法主要研究根据课程应选用何种绘图方式、绘图的速度与绘图的步骤、如何“边写边绘”、绘图的安排和板书的关系、哪些课程内容适合此种方法等。模拟教具的制作,主要研究怎样根据授课内容来准备和制作教具,包括如何利用简易材料制作主体、如何增强教具的美感、如何把握教具的实用性、如何增加教具的可操作性等。模拟教具的应用,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教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具体研究教具应用的适时性、教具的展示和操作规范性,以及如何利用教具进行互动演示等。多媒体演示制作,具体研究为如何确定设计风格、如何增强制作的美感、如何增强操作性等。例如,小学教材科学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通过示范制作不同溶液溶解盐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溶解盐的过程,最后结合真实的实验来了解一杯水溶解盐的过程。在演示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定位学科风格,如何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图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不但增强了授课的趣味性,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授课效率。通过模拟练习后,把学生分组,用任务驱动法分配给学生不同的任务,根据所给题目课下练习制作多媒体课件,在下节课进行展示反馈。最后,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改进训练内容
模拟教学内容即为训练内容,即“书绘结合法”模拟训练、教具制作模拟训练、教具应用模拟训练、多媒体演示模拟训练四大内容。训练方式从易到难,从训练单一内容训练直到多种模拟内容的综合应用训练。利用“书绘结合法”改进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在绘图与板书书写交叉应用的协调性方面得到加强。从绘制手段、不同绘制方法达到的不同绘制效果、绘制步骤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训练,根据教学的不同需要来进行具体的选择。对于板书的书写布局安排、绘图与板书文字的组织方法、文字书写与绘图的操作节奏与合理性安排进行针对性训练。利用模拟教具的制作方法改进训练,使学生能够独立制作操作性和说明性强的教具,让教具既具实用性又具趣味性。从制作教具的材料选择、加工方法、安装和固定方法、艺术效果的渲染、趣味性的表现方法等方面逐一进行指导训练,并加入了声、光、影、风等特殊效果。同时,对市场上已有的教具进行解析学习,让学生们提出改进设想。此外,可以安排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应用需要和授课者需要,分析开发制作新型教具。利用多媒体演示制作法改进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多媒体的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教师应利用PPT进行课件制作的风格设定方法、增强设计美感的方法、图片布局安排的合理性、图片与视频资料的整合利用方法、讲解与演示教学的操作规范进行分别训练。安排学生对于操作性展示视频课下自己录制短片并剪辑后回到课堂播放。在课程结束前每节课给出固定时间进行模拟训练的综合应用,即综合利用以上方法进行模拟课堂教学练习。
(三)改进训练评价
对于训练评价,增加了模拟训练得分占总分60%的评分模式。分别从绘制应用能力、教具制作质量、教具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用能力等四方面来考察。对绘制能力应用能力进行评价,从绘制手段选择是否合理、绘制方法是否规范准确、绘制步骤的科学性、“书绘结合”操作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教具制作质量进行评价,从教具材料选择是否合理、加工方法选择是否恰当、安装和固定方法是否科学、教具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教具的制作美感表现、教具的趣味性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教具的应用能力进行评价,主要对于教具的应用时机选择的恰当性、教具展示的合理性、教具操作能力与讲解结合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用能力进行评价,主要对PPT课件的风格定位、图片的布局安排的合理性、讲解与示范教学操作规范性进行评价。
四、实践评价
此次教学实践更加贴合时展需求,对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学中的美术实践应用更具指导性。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在模拟课堂教学练习中有了实质性的收获与提高。
首先,学生在板书和绘图的综合能力应用方面得到了提升。之前学生对于绘图手段的选择有时还不够恰当,但是经过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后,学生对于“书绘结合”方法有了很好的掌握,真正做到了板书与绘图较为恰当的结合。并对不同学科特点能够采用不同的“书绘结合”方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第二,学生们在模拟教具的制作中,端正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对于教具制作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制作中激起了学生们对趣味性的表现欲,对教具操作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加深了理解和认识。在模拟利用教具的互动演示教学中,学生对受教者的操作效率也提出了新的想法。
第三,在模拟教具应用和训练方法中,学生更切实地体会到了受教者的需要。了解怎么样利用教具启发学生兴趣,怎样操作教具才更具直观性和说明性。在模拟教学中对板书的书写与教具操作,有了更加合理的结合,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第四,在利用多媒体制作改进教学和训练方面,学生的从教能力明显得到了提升。对于不同学科的PPT课件的设计风格的把握有了很大提高,对于图片的筛选与板式的合理布局有了正确的表现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采用互动演示的方法和结合教具演示操作法使课堂效果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