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市场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6 15:55: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技术创新市场前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技术创新市场前景

篇(1)

1、绿色技术创新系统主体。目前贵州省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政府、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环境、生态问题,在课题的名义下从事绿色技术创新,其目标是开发—中试—产业化。贵州省科技技术目前重点支持农业、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中药现代化、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这些重点支持产业大多数属于绿色产业的范围。目前贵州省的绿色创新主体主要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由高校和企业合作,通过课题形式由政府或企业出资,从事绿色技术创新,其目标是开发单一绿色技术,或解决企业具体的清洁生产问题。第三层次,企业根据市场前景预测,自筹资金,开发新的环保设备或绿色产品,其目标是进入市场。或者是高校(研究院所)接受社会其他组织委托,开发新的绿色技术或绿色产品。第四层次,企业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对传统产品进行“染绿”。

2、绿色技术创新系统制度。绿色技术创新制度是一个系统,包括与绿色技术创新有着直接与间接影响的各种制度,比如产权制度、技术市场制度、政府促进技术新制度、企业制度、保制度等。贵州省目前从绿色技术创新制度上来看主要是遵循着国家的相关的制度。而从我国来看,我国目已初步建立了一些绿色制度、规划、法规,比如《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规。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绿色经济立法还处于初步阶段,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实质性内容也并不是很多。

3、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历来是贵州省企业发展的软肋所在,而在绿色技术创新这一块也不例外。由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周期长,费用昂贵,贵州省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不具备基础研究和绿色技术成果转化的实力,很少将绿色技术创新的观念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同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性难以内化,多数企业缺乏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目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本处于被动、被迫的状态,许多企业关注直接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益,市场投机性强,短期行为严重,主观上对采用绿色技术缺乏积极性。同时,由于绿色环保产业起步较晚,经济基础较弱,应用于环境保护和绿色技术开发的各种投资总量明显不足,导致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4、绿色技术创新市场。从全国整体市场前景来看,绿色技术创新面临巨大的机遇,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前景广阔。一是国家实施《绿色工程规划》,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二是国家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列为投资重点,以此扩大内需。三是随着市场竞争的“绿色化”,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实行清洁生产,以减少排放、节约资源和能源。四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理性度与成熟度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有了更高的消费需求。近几年,消费者环保意识虽有提高但是总体上水平偏低,而且仅仅停留在绿色意识的启蒙阶段,对于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标识没有明确和系统的认识,而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严重,消费者需求对于形成绿色技术的市场需求的拉动力还略显不足。

二、建立与完善贵州绿色技术创新系统对策和建议

《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对中国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探索性地提出了“引导转型、支撑转型、适应转型、合作转型、调控转型”的转型框架。贵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后发展地区,应该抓住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机遇,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1、推出绿色采购体系。政府绿色采购,是指在政府采购中着意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务绿色采购主要包括办公用品采购、绿色服务采购和绿色工程采购。贵州地方可以借鉴相关法规出台相应的《绿色采购条例》,推进公共部门采购环保型产品、促进需求向绿色产品转移。比如日本于200年5月制定的《绿色采购法》就值得借鉴。

2、引入绿色会计、绿色技术创新审计制度以及相关评估制度。绿色会计制度旨在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会计核算体系。一方面,可以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促进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和对绿色新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企业的环境保护形象,增加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相关的经济效益。绿色技术创新审计是指通过自身或第三方利用审计方法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评估定位,从而为提高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提供必要的信息,审计的作用在于企业内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便于对各企业或各产业进行比较,从而宏观管理(陈劲,刘景江,杨发明2002)。全面的技术创新评估体系包括生态环境评估制度、公平性评估制度、文化评估制度和经济评估制度等。

篇(2)

现在企业已进入了全面创新的时代,企业的竞争也转变为创新能力的对抗。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得长足而稳健发展的最有力的武器,技术创新是企业探寻未来利润源泉的法宝,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

一、熊彼得的“创新理论”

世界经济学家熊彼得在他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学理论――“创新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的涉及范围很广,但“创新理论”可以说是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认为,创新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五种情况。

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理论是从50年代以后,逐步从熊彼得的创新理论中分化出来的。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的盈利机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重组生产条件和要素,推出市场认可的新产品的过程。作为一个企业来讲,要想在未来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获取未来的利润空间,积累资本,不断的技术创新是其必备的法宝。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建设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由一定的群体(人才),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环境因素与人才团素,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两个基本条件。

1.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活跃创新思维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首先要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形式和潜能的发挥,与企业组织文化有很大的关联度。所谓企业组织文化,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充分体现本企业的价值理念、总体目标、管理哲学和价值观的文化体系,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组织文化是动态的,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能否充分激发组织员工的创新思维是现代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1)“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塑造

尊重每一位员工,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充分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从而调动每一位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LG公司提出的“尊重人格”的经营理念。

(2)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潜能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员工不断感受到,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物质到精神。为此企业要有组织有秩序的采用各种形式做好宣传和学习。如海尔集团通过《海尔企业文化手册》等企业内部刊物,通过对新员工的教育,日常案例教学、漫画教学等形式,向员工灌输海尔文化,让员工真正融入到公司中去,激发员工创新思维的活跃和发挥。

2.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吸引创新人才

未来企业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更多的优秀人才,谁就在竞争中胜出。为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订详细的人力资源规划,不断吸收优秀人才到自己的企业中来,为企业将来的竞争做好人才储备,奠定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辨证关系

技术创新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及其管理下进行的,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变化发展,曾经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会渐渐变得无法适应技术创新的步伐,这时,组织创新就成为必然,否则就会严重阻碍技术创新的发展。这种阻碍作用有时表现为技术创新的停滞;有时表现为达不到应有的规模和速度,潜力得不到发展。可见,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是企业内部创新系统的共同体。因此,要通过不断变革创新组织来保障技术创新的进步。

四、技术创新过程是不确定的,多风险的,技术突破是技术创新的关键

技术创新是企业把科技进步和市场要求结合起来,以提高企业效益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产生、创造和应用的进化过程,更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是打破原有技术模式下的一种技术突破,促使资源从低效率、低附加值利用的方面向高效率、高附加值利用的方面转变。这一过程往往是不确定的,通常伴随着创新――失败――再创新的反复循环。因此,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做好风险控制。

五、企业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灵魂

企业技术创新实际上包括两个层次,即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也称过程创新,它是产品的生产技术革命,工艺创新与产品质量的提高,原材料能源的消耗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密切关系,它会便企业的利润空间增长。产品创新是指为了给用户提供新的或更好的服务而发生的产品技术的变化,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活动。如:从收音机产品到组合音响的发展,就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是低层次的,产品创新是高层次的。工艺创新往往使企业使用有限的生产元素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产品创新则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市场前景。

改革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但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了吗?我想只能是在某些领域得到了发展。因为经济发展靠的是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如果经济仅仅是由人口或资本的积累而引起的“增长”,不能算作“发展”。

我国现在提倡“自主创新”,就是要求我们的企业摆脱“核心技术”的对外依赖性,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使企业得到持续发展,实现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

张瑞敏在《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跨国竞争》中讲到,海尔的白色家电在国际上排名第五,要想实现目标前三强,“要靠创新来追”。

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许多企业举步维艰,有的被迫关门停业。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企业要走出困境,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辟新市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资料

篇(3)

汉王先后与多家PC、PDA、手机厂商展开合作,尤其在手机市场上更是大获成功,国内外几乎所有手机厂商,包括诺基亚、三星、索爱、联想、LG、NEC、TCL、中兴、多普达、CECT、酷派、东信、首信等都在采用汉王的手写识别技术,即使没有直接在手机上采用汉王手写技术的摩托罗拉,也在和汉王积极合作。可以说,手机市场95%以上的占有率,缔造了汉王手写技术的一个神话。

汉王副总裁徐冬坚认为,汉王不会在一个行业里等待别人的挑战,而是主动扮演挑战者;如果在这个行业没有对手,汉王就会进入其它行业,只要有新的市场、新的对手,汉王就不会绕行。

手写无处不在

汉王能够在斩获一个行业之后,迅速进入一个新行业,这主要是因为汉王有一个重要理念――手写无处不在。有了这个理念,汉王就不会一个行业里唱“独角戏”,而是受其激发不断开拓新行业。

但是,汉王不会轻易做出进军新行业的决策。汉王自主创新的成功,不仅是技术的成功,还有市场的成功。汉王对于行业拓展,有着很严格的五问:是不是主业?有没有空间?是不是长线?有没有聚焦?能不能第一?

正因为有了这“五问”,才保持了汉王在每进入一个新行业都有必胜的信心,也保证了今年汉王进入EIP、导航仪、电子白板行业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酝酿新神话

由于多行业应用的业务布局,大多数情况下,汉王都是多个行业齐头并进。

现在,汉王的ELP、导航仪、电子白板等几个新行业都是在齐头并进,特别是在导航仪方面进展颇为迅速。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车载导航仪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比日本50~60%、欧盟12%、北美5%的市场渗透率,我国车载导航仪的市场渗透率不到1%;对比汽车保有量,截止到2005年年底,中国拥有车载导航设备的车辆不足10万辆,相对于3000万辆总数来说,普及率非常低。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预计到2015年车载导航市场将达到260万部的规模。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市场将迅速发展成为继日本、欧盟和北美之后的又一大的导航产品市场。这又为手写技术开拓了新市场。

篇(4)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3-0044-03

[作者简介] 李永锋,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技术与创新管理。(湖南 长沙 410076)

一、品牌合作模式

在战略生态环境下,品牌联盟(Brand Alliances)或品牌合作(Co-Branding)是市场竞争中常见的合作营销策略。品牌合作的条件之一就是目标市场一致,但由于合作双方(只考虑两家合作的情形)的现有消费群体的关系以及品牌关系上有所不同,可以分为品牌互动、品牌拖带、品牌强化三种不同的模式。

1.品牌互动。品牌互动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通过品牌合作,互相利用对方品牌资源,通过交换消费群体,扩大各自消费群体的一种策略。假设A、B两家企业进行品牌合作。首先两家企业必须取得目标市场的认同。如果目标市场不同,双方就失去了品牌互动的基础。然后对各自的消费群体进行分析。也就是考察两个品牌现有的消费者群体的关系。如果两个消费者群体处于同一个目标市场且重合不多(如图1所示),显然通过品牌互动,可以扩大各自品牌的影响力,扩大各自的消费群体。

2004年国内生产食用油的嘉里粮油公司和制造炊具的苏泊尔公司开展了两大知名品牌金龙鱼―苏泊尔的联合推广活动。此次品牌联合营销的主题是“好锅好油,健康美食”,两家公司投入费用达到2000多万元,双方在市场和品牌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度的合作。两家公司的产品都将贴上金龙鱼―苏泊尔品牌,在全国数千家商场和超市销售。在他们看来,食用油和炊具两大领导品牌的联合促销合作,双方均可在推广时节省成本,实现双方品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为双方拥有类似的目标消费群,可以借助于品牌的合作在销售渠道实现互补。最终各得其所,共同获得或巩固各自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

2.品牌拖带。品牌拖带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其中一家为在市场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另一家为弱势品牌,由于有相同的目标市场,进行品牌合作,弱势品牌借助强势品牌来提高品牌影响力,强势品牌通过弱势品牌做出的利益让步强化现有消费群体的忠诚度的一种策略。

品牌拖带策略多用于跨行业的强势品牌带弱势品牌、老品牌拖带新品牌,成功案例屡见不鲜,例如KONKA彩电和手机、TCL彩电和电脑捆绑销售。弱势品牌新产品的推广将会付出较大的代价,风险很大。联合促销是多元化企业的常用的营销策略。弱势品牌如果能与强势品牌联合促销,可借对方的知名度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带动销售。美国知名餐饮集团百胜公司和健身领域的倍力公司,从2005年l月l日起推出一项全新的联合促销活动:“吃快餐+免费健身”,顾客只要在2005年l月份光顾百胜集团下属五大连锁店的任何一家,不论金额多少,只要凭有效消费收据,就能获得倍力健身公司提供的为期四周的免费健身服务,活动使两家企业的利润创新高。企业间的合作营销能产生品牌的叠加效应,达到双赢目的。

3.品牌强化。品牌强化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品牌地位相当的企业为了扩大消费群体,提高现有消费群体的忠诚度和品牌美誉度,保持目前各自市场地位的一种品牌合作策略。首先分析A、B两企业的目标市场是否相同(如图2所示)。

A、B两个品牌的消费者群体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与品牌互动的策略不同,A、B品牌不仅仅是扩大消费者群体,更重要地是提高品牌地位和消费者的忠诚度。采用品牌强化策略一般都是直接对产品进行打包,而不是采用赠品方式,以避免品牌压制之嫌疑。

综上所述,无论是几家合作,品牌合作的前提是进行合作定位,合作定位的前提是处理好目标市场现有消费群体、品牌地位等几个关系。企业在选择品牌合作模式时,应对自己的品牌和合作伙伴的品牌进行定位。但在实践中,任何一个品牌联合都有可能是品牌互动、品牌拖带和品牌强化的综合。无论是强势品牌还是弱势品牌,都存在推广或强化的空间。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会使不同的顾客产生不同的印象、感受和评价。在品牌合作过程中,可通过共享双方品牌资源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增加品牌的影响力。

二、企业品牌合作的经济效应

企业品牌合作的经济效应是指企业由于合作所带来的企业效益的增加。品牌合作能带来经济效益,使得企业有品牌合作的动机。经济效应是导致企业进行品牌合作的根本原因。企业品牌合作追求的是品牌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达到1+1>2的效果。品牌合作的经济效应有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知识经济效应。

1.品牌合作的规模经济效应。品牌合作规模经济是指伴随着企业品牌合作的规模扩大而导致产品销售成本下降、销售量增大、收益上升的现象。从理论上说,规模经济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品牌规模经济效应主要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

(1)品牌资源之间的互补性。每个品牌都有其特定的市场、消费者群体、营销渠道等。这些都是品牌独有的资源。品牌之间的互动传播,可以很好地利用合作方的通路向对方客户群体渗透本品牌的信息。两种(或多种)品牌资源的互补,不但可以扩大本品牌认知的范围,降低营销传播成本,而且能强化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2)消费群体的一致性。品牌双方是否具备相同的消费群体是决定合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消费群体的一致性并不意味着产品必须是相关产品。只要存在消费群体的一致性,两类非相关产品也能进行品牌合作。

(3)消费者利益。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占据绝对主导的今天。品牌的合作都会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并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各项策略。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利益,使消费者以更小的努力和代价获得其需求的更大满足。

2.品牌合作的范围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潘泽(John Panzar)和罗伯特・维立格(Robert willing)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范畴,它是指通过扩大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种类而引起的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它描述了产品或服务种类的数量与经济结果之间的关系。范围经济的存在是以比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产品或服务种类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在给定的产品种类及其销售服务水平下,同一企业销售一定的品种、种类及其销量所花的成本比分别在不同的企业销售低的情况下,范围经济才有可能存在。范围经济效益意味着追加新的物品和服务进行联合生产要比单独生产的成本低。如果用数学公式表示,范围经济可以表示为:C(QA,QB)

企业在追求范围经济效应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最好能经营与本企业核心产品有关联的其他产品。企业通过品牌合作则克服了企业进行多样化经营时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借助合作伙伴的品牌资源和能力,企业就可以降低进入新产品和新市场领域时的不确定性,有目的地向其他新产品和新领域迈进。品牌合作伙伴可以为多样化经营企业提供管理上、资源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弥补它在范围经济经营中品牌资源的不足。具体来说,企业品牌联盟的范围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品牌合作企业互补的核心竞争力为开拓新市场提供了能力上的支持。企业必须通过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跟随或超越技术创新的跃进曲线,才能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品牌联盟不仅可以克服和降低开拓新领域的巨大不确定性,而且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更快地生产出新的产品、进入新的领域。

(2)品牌合作可以降低企业进入新市场的门槛。企业在进入新领域时将面临着种种进入壁垒,如技术专利、新产品的原料供应渠道和销售渠道,人们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以及国家政策和法规的限制等等。而通过企业品牌联盟,可充分利用联盟成员的力量突破种种现实的和人为的进入障碍,迅速进入新领域、占领新市场。

(3)品牌合作可以降低企业进入新市场的风险。企业在获取范围经济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通过合作可以大大降低投资、技术和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竞争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单个企业在发展时遇到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而依靠品牌联盟可以有效地降低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3.品牌合作的知识经济效应。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不但不会随着使用过程消耗掉,相反它可以反复使用,而且在使用扩散过程中,它的价值可以进一步增加和扩展。知识经济要求以知识和信息为增殖的主体和对象,要求知识和信息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如今企业竞争致胜的关键不在于它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而在于它拥有的知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品牌合作的动机之一就是获取品牌知识,知识经济效应已成为企业品牌合作的主要效益源泉。导致知识经济效应的原因如下:

(1)品牌知识含量增加。企业品牌资源的联合,使联盟企业的知识含量增加,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前景预测和判断的准确性,提高企业战略决策水平。实施品牌合作,可以有效地聚集合作伙伴之间的各种智力资源优势,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提高企业品牌被社会和市场认可的程度。

(2)品牌能力提升。由于每个企业的能力不同,通过知识联盟的扩展能力和转换能力,企业间相互学习,创造新的交叉知识,从而提升各自的能力和技能。即使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也要建立知识联盟以弥补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因为它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3)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要求。当代的科学技术已是各学科知识的相互交融,如自动化技术就是由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机械技术相融合产生的,如今许多新兴产业更是不同行业技术的结晶。如计算机的推新换代需要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及设备技术等行业内不同技术领域的配套开发,为了开发新型计算机产品,IBM公司就与微软公司建立了WINTEL品牌合作联盟,与佳能等公司在激光打印技术方而缔结技术联盟。

三、结语

我国企业在选择品牌合作时不能盲目,需注意品牌合作具有两面性。要做到克服它的负面效应,发挥积极效应,应注意以下问题:

1.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选择在品牌合作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企业合作目标的实现。合作伙伴的品牌资源贡献能力是企业进行品牌合作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合作双方共享资源的差异性越大,合作得到的利益就越大。其次,合作关系确立后,双方共同发展目标要与各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一致,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损失。

2.消除合作中的隔阂,创新企业文化。在品牌合作特别是实现战略合作中,各方文化的差异容易引发矛盾冲突,各方如不能进行企业文化的沟通和整合,合作将受到威胁。企业品牌合作协议达成后,各企业都应对内部的企业文化作相应的调整,以形成新的文化氛围,才能相互学习、相互依存、共同开发,实现合作目标。

3.提高自身能力,争取独立面对市场。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实施品牌合作时,对大企业的依赖比较强,比较被动,这对中小企业长期发展不利。在合作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注意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争取主动,逐渐摆脱对大企业的过度依赖,独立面对市场,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4.赢得合作企业的信任。在品牌合作的过程中,基于信任的合作是关键。在品牌合作实施之初,成员企业之间合作的实现和维持,遵循的是相互之间的协议和约束机制。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关系的品牌合作中,企业要灵活地适应环境,在依赖性与独立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彼此的依赖就要求企业相互信任,为企业的共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胥晓莺.国际合作牵引自主品牌[J].商务周刊,2006,(3).

[2] 王兴元.名牌生态系统的竞争与合作研究[J].南开评论,2003,(6).

[3]张勇,丁惠. 中国质量与品牌[J].经营天地,2006,(8).

[4]彭星阁. 我国企业合作竞争战略模式的形成[J]. 市场营销,2003,(8).

[5]照翔. 营销策略[J]. 经营天地,2006,(4).

[6] 宁昌会.品牌联合的前置因素和溢出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6,(6).

篇(5)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是指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的企业。本文对“创新型”的界定为有新技术发明和技术改进能力,有新产品、新工艺、新流程等开发、推广和应用能力,有新商业模式创造和实施能力。我国12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国家贡献了超过50%的创新成果,涉及的产业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我国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托举起来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要走出危机的阴影必须立足于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而非“比较优势”,必须立足于经济转型,而经济转型离不开民间投资的启动和中小企业的真正复苏。融资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直接影响到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融资结构优化是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尝试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优化问题进行分析。

二、相关理论回顾与评析

按研究方式划分,企业融资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体系:以杜兰特为主的早期企业融资理论学派、以MM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学派和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中心的新资本结构理论。现代企业融资理论承接杜兰特等人的观点形成两个主要分支:税差学派(主要研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本利得税之间的税差与企业融资结构的关系)和破产成本学派(主要研究企业破产成本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问题),这两个分支又归结为以梅耶斯等人为代表的平衡理论(主要研究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取决于各种税收收益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问题)。新资本结构理论出现于20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非对称信息理论研究的发展,诸多学者开始从不对称信息角度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新优序理论、成本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等。

上述融资结构理论尽管分析视角有较大差别,但暗含着共同的假设前提:研究对象为成熟企业。成熟企业未来现金流可预期且相对稳定,有可预期的公司治理结构、信息传导机制、激励机制等,可以作为企业融资决策的依据。融资结构分析的出发点是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融资结构分析的路径为寻求财务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的最优均衡点。一般分析路径为:企业拟订若干方案,分别计算出各方案的投资收益率或平均成本率及风险水平,选择收益率大于加权平均成本率的方案,相同加权平均成本率下风险水平最低的方案或相同风险水平下加权平均成本率最低的方案为最优。根据财务杠杆原理计算各融资方案的财务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的最优均衡点,以确定企业最优融资结构。

三、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理论分析

(一)融资假设条件

1、严重的信息非均衡与信息不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通常较外部投资者掌握更多关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推广前景的内部信息(外部投资者很难清楚了解),对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倾向于内部融资,而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则倾向于外部融资。信息非均衡条件下,作为博弈对象的投资者可预见外部融资项目一般风险较高,因此倾向于不向该项目投资。信息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对项目未来盈利水平并没有相对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优势。

2、风险水平高。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普遍高于传统企业,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风险主要源于信息不完善,未来盈利能力的高度不确定导致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外部投资者都难以有效评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第二个层面的风险主要源于严重的信息非均衡。不对称的风险收益关系更加重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3、对企业控制权有强烈的偏好。创新具有连贯性,依赖于有效的内部控制保障实施。研发管理团队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决策和控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企业与外部投资人对未来风险、收益的预期不一致时,分散企业控制权将导致内部协调成本大幅度提高,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决策效率,增大企业经营风险。

(二)融资特征。与传统企业相比,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具有以下特征:

1、重视现金和现金流。新产品、新工艺、新流程的开发、推广,新商业模式的创造和实施通常以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为先导,因此创新型中小企业较传统企业对资金的依赖程度更高。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外部投资者更加注重项目建成后的净现金流和项目本身的资产能否具备充分的还款能力,更加关注项目及企业的未来收益而非目前的资信状况。

2、对融资时机和时间敏感度高。创新型中小企业一般不具备市场垄断地位,对市场变化敏感度高,融资需求时效性强,最佳融资时机变化快,关键资金需求时间短,资金需求量往往呈现震荡性变动。

3、注重创造长期最大价值。创新型中小企业通常将财务目标设定为创造长期战略价值,并以牺牲短期收入为代价。

(三)融资结构优化分析的逻辑起点。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研究给定投资机会时,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目标函数和收益成本约束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确定最佳融资结构,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战略目标?它以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组合比例作为融资结构优化的核心问题,认为该比例直接决定企业的财务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的控制权结构,并成为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控制手段。

然而,独特的融资特征决定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分析范式不同于传统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开发过程中,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尚未启动,投资收益率、平均成本率、风险水平难以测算,企业市场价值无法有效评估。传统的融资结构成本收益分析法因缺乏有效的计量工具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结论。

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一旦开发成功,其投资利润率将远远高于一般项目,并可在一定时期内垄断市场,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战略目标。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能力及速度、新产品的技术独特性、新商业模式的市场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因此,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关注的焦点不应是各种融资工具的成本收益,而应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化成功的速度,是企业能够将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快速整合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优化分析应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化成功的概率为研究的出发点。

(四)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优化分析。企业能力理论定义融资结构优化为企业通过成功融入非同质资本经初始产权重组完成资源优化整合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而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融资结构优化实质上是对上述过程的管理调控,其核心要素为:资本的非同质性、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优化分析的路径可表述为:资本市场融入非同质资本初始产权优化重组构建新的企业内部控制权结构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创造持续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战略目标。

1、从资本市场融入具有互补性、先进性、相容性的非同质资本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化成功的前提。资本所有权代表着非同质的企业资源要素。创新型中小企业原有股权代表的资源要素为无形资产(技术与创新能力),资本市场的风险资本股权代表的资源要素为资金和风险管理经验,两者具有突出的非同质性。为促进资源有效整合,非同质资本还需具备“互补性”、“先进性”和“相容性”。“互补性”是指风险资本的附加价值(如风险管理经验、市场咨询等)与企业技术优势及原有治理结构形成互补。“先进性”是指创新型中小企业与风险资本各自代表的资源要素在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相容性”是指创新型中小企业与风险资本的经营战略、价值观及文化的相容或能有效沟通(如都拥有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宽容背叛、专家至上及敢于冒险的价值取向)。融入资本的相容性是构建新的企业内部控制权结构的基础。

2、产权清晰和未来利益分享主体确定是融资结构优化的保障。风险资本有效融入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基本保障是产权清晰。如果创新型中小企业或风险资本的产权不清晰,引入风险资本后,产权重组和资源优化整合的难度和进度都将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内部协调成本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过高的内部调控成本将直接制约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产生的高风险也要求企业未来利益分享主体相对确定。因此,严格界定企业未来利益分享主体,有利于企业资源优化整合形成新的内部控制权结构,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3、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是融资结构优化的核心。“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够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整合资源,为顾客提供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替代的特殊价值、附加价值的能力。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的核心不仅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在于创造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持续竞争力必须依赖一个有效的过程管理体系创造出来。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引入资金及科学管理方法和市场竞争机制,经整合形成新的企业内部控制权结构和高效的过程管理体系,按照过程管理程序实施企业动态控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持续竞争力,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4、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是融资结构优化的目标。这里衡量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未采用传统财务管理中比较分析融资方案的平均成本率和收益率等基本分析工具,而是考察创新型中小企业与风险资本能否发挥各自资源功能优势、促进资源有效整合,保持密切合作与有效共同控制,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

(作者单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广西梧州三鹤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70年,于2005年10月改制为港方独资企业,是一家以生产中成药为主的制药生产企业。

公司生产厂区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0万平方米,其中洁净厂房面积1248平方米,一般生产区面积7216平方米,检测中心工作室面积600.46平方米,公司绿化总面积为2500平方米。

企业现有员工总数253人,大中专学历以上66人;其中中层管理人员12人,占员工总数的4.7%;工程技术人员 25人,占员工人数9.8%;生产人员118人,占员工人数 46.6%,销售人员30人,占员工人数11.8%,管理及辅助人员68人,占26.9%。

公司有丸剂、搽剂、散剂、片剂、糖浆剂、合剂、颗粒剂、胶囊剂等生产车间,已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是国家GMP认证企业。公司现有固定资产2024万元,拥有国药准字批文产品79个,其中主导产品有五淋化石丸、花蛇解痒胶囊、伤科万花油、蛇胆追风丸等。

公司主导产品五淋化石丸、花蛇解痒胶囊、伤科万花油,年产值占公司生产总产值的60%以上。其中五淋化石丸年生产能力可达到亿元,2010年产销量为2000多万元;花蛇解痒胶囊年生产能力可达5000万元,2010年产销量为500万元。

产品五淋化石丸于1998年获广西优质产品奖,1999年及2000年两次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花蛇解痒胶囊2000年获广西新产品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获梧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伤科万花油1998年获广西优质产品奖;公司连续多年被列为梧州市重点扶持工业企业。

二、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过小,抗风险能力差。无论从企业的占地面积,还是企业的产品产量、销售额等等,三鹤药业与其他药业企业相比,规模太小,缺乏竞争力,这与梧州的中药市场不匹配,与本企业的生产能力也不匹配。规模小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个,一是管理发展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二是缺乏融资能力。

(二)缺少新产品的研发资金。该企业生产的几种主要产品,都是改制前的产品,因为资金紧张,没有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三)销售渠道不畅。以企业现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2个亿。但这几年的产值只有3000多万元,只占生产能力的15-20%。其原因之一,就是产品市场份额占有率低,市场开拓能力弱。

三、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异地搬迁,扩大规模。企业现在的生产用地已经不适应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该厂周边都是商住区,面积太小,无法向周边扩宽。同时,对企业的环保问题,周边居民也有看法。在规划上,该区域已经明确为商住区。就全市来说,未实行退城进郊的企业只有那么几家,三鹤药业就是其中的一家,异地搬迁逼在眉睫。

(二)更新观念,理清企业发展思路。可以通过融资扩股、合作等形式,完善企业发展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产品的销售上,通过中国一东盟贸易区,把产品打入东南亚市场。可以考虑采取更为大胆的思路,借鉴别人的经验,将产品销售交给更专业的公司,本企业只管生产。待产品销售渠道畅通后,再考虑企业自己销售。在产品的宣传上,更多利用现代媒体,多渠道、多覆盖进行产品宣传,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三)研发新产品。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应加强对研发的投入,优待科研人员,优化产品研究及技术创新,实现药物的研发创新,建设药品研发主力军。

(四)争取更多优惠扶持政策。尽快争取列入民族特需品生产企业、医保目录等方式,争取更多支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增加企业发展活力。

(五)加快推进GMP认证。药品行业实施GMP认证,药品GMP认证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GMP监督检查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是国际药品贸易和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药品质量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GMP认证将极大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充分发挥联社行业服务指导职能,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

篇(7)

部分专家也表示,虽然这些领域都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要真正开发,还将面临很多问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选择何种产品、什么样的产能规模等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调查。

据悉,百草枯是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除草剂品种。目前全球60%~70%的吡啶都用于生产百草枯,而世界上60%的百草枯需求量在中国。因此我国百草枯的发展对吡啶行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近几年来,百草枯安全和误服事故频出,且误服后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根治。因此,三部门决定联合采取禁限措施。

上海农药研究所冷阳教授表示:“水剂是百草枯目前唯一的产业化剂型。因此,能否开发出百草枯水剂新型替代制剂关乎百草枯的命运。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畜误服或制毒的可能性是替代制剂研发的核心。”

据了解,目前百草枯企业及相关院所正加大力度对安全的替代制剂产品进行研发。研发主要集中在制备水溶性胶剂、喷雾干燥法制可溶粒剂、挤压法制可溶粒剂三种技术方案。但这些技术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制备水溶性胶剂技术方面,高黏度制剂在水中必须要呈现较好的自动分散性,还需要考虑设备选型、产品包装设计、废弃包装的管理等问题;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可溶粒剂面临清洁生产问题;挤压法制可溶粒剂技术还要考虑母液浓缩工艺实施、造粒过程的连接等问题。

冷阳强调,“百草枯替代制剂通往产业化、商品化的道路上还需过三关。一是产品安全评价、评审关,包括生产过程的安全、使用过程的安全等;二是产品生产经济关,这就要求成本价格不能过高;三是要通过用户的使用惯性关,在药效、价格、使用等方面与原水剂比较要有优势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农药技术中心胡笑形教授则认为,“虽然剂型改进都在努力之中,但从工艺、配方复杂性、使用的方便性以及农民的接受度方面都难以与原来的水剂进行竞争,百草枯进入了夕阳时代。”她指出,吡啶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放在含吡啶的其他高附加值、高效的新农药上。目前含吡啶的农药产品有50~60种,很多含吡啶农药已不再受专利保护,这也为发展吡啶类农药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杨卫兰认为,吡啶产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加紧开拓新市场,特别是重视发展小吨位高附加值的专用化学品,关注吡啶在锂离子电池和新材料领域的应用

篇(8)

关键词 装备制造 竞争 技术

一、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搬迁改造、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改制上市的十年发展,成为重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企业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紧抓机遇,大力实施“三改一加强”,企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经营规模、技术水平、产业结构、机制体制以及综合实力和地位等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实现了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重大转变。

但是从根本上看,大连华锐重工的技术创新能力依然不够强,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张,尤其是面向未来的产业转型和国际化发展,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内涵式增长不足,与国际一流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主要核心技术还依赖国外,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滞后;重大装备国产化不强;制约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必须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

(一)坚持技术创新,是企业调整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

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体系,不仅能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这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坚持技术创新,是企业解决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历史使命

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大连乃至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必须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通过自主创新,锻造具有各自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内外部优势资源向东北地区增值流动,建立起一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构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平台,带动我国民族装备制造业的快速繁荣。华锐重工作为我国重机行业龙头企业,不仅获得了国家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性机遇,更肩负着站在中国装备制造发展的角度和站在民族工业振兴的角度,解决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历史性使命。企业必须要以重大装备国产化为己任,用战略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从低端向高端发展,从低层次的生产要素累加向高附加值发展,从传统机械产品向与新技术与机械产品结合发展,为国家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装备制造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管理内涵和主要做法

大连华锐重工始终把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构建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牵引的有机结合,推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式”的升级和战略性新产业的拓展,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一)实施技术创新和改造,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是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大胆引进先进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设计技术、核心零部件批量化制造能力和工程成套能力;依托风力发电设备、TBM/盾构机、大型船用曲轴等新拓展项目,本着“引进一个人才,搭建一个平台,开发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原则,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型人才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引智工作;依托产品开发,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锐意实施自主创新,填补国内空白;加强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构筑产品设计“三化”、研发数字化、试验科学化、工艺规范化等“四大”技术平台并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三室、三所”(机械传动实验室、电气自动化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焊接技术研究所、热工技术研究所、硬面技术研究所)。

二是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企业工艺制造水平。出资引进具有国际当代先进水平技术,并新增大型减速机试验台、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建设了风电增速机、偏航系统、轮毂、主框架、控制系统五大部件和总装调试批量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线,建成了国家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研制基地;在泉水基地填海6万平方米,新建厂房1.6万平方米,购置曲轴精加工车床、数控龙门铣床、数控曲拐立式车床等设备45台套,形成曲轴批量化生产能力;对泉水基地实施改造,新增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新增了数控滚齿机、数控插齿机、数控磨齿机、弧齿锥齿轮刮齿机、试验台、焊接机、运输设备等近50台关键设备;在大连开发区“双D”港新建了偏航偏桨批量化研制基地,新增了数控磨床、磨齿机、滚齿机、数控滚齿机生产线等共近60台先进设备;通过华锐铸钢上市融资渠道,投资建设大型水电铸件设备制造基地,将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三是对产品生产流程进行再造,提高企业组织经济能力。重点是将产品铸锻件、一般零部件等技术含量低的部件采取社会化协作,改进和淘汰一般性技术和低水平铆焊、粗加工工序,而企业自身从事大型结构件生产、关键件机械加工、产品装备和整机发运。

(二)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升级

大连华锐重工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风云中,始终围绕产品结构和新产品开发,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使企业成功的走上了发展型良性运行轨道,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企业运行效率明显提高,为企业走向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迈出了关键一步。但是,市场瞬息万变,产品升级换代速度不断刷新,企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及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迟早会淹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公司高层的目光时刻停留在市场变化、竞争对手的身上,解放思想,超前思维,随势而动,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提高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1.打造热加工能力,拓展新的市场领域

重组搬迁后,大连华锐重工的热加工能力,通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在规模和能力上并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与企业的整体发展不相匹配。因此,从2006年开始,企业从整体发展角度提出大力发展热加工能力,对下属子公司铸钢公司进行扩容,调整产品结构,由内配套和小型铸钢件,重点发展大型铸钢件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产品市场由传统的重机市场向电站市场方向转变,经过几年发展,公司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的大型铸件等铸造领域的先进技术已通过自主努力完全掌握,在国内水轮机和蒸汽的汽缸铸造领域占据领导地位。

2.发展有市场前景、技术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瞄准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坚持“高起点、差异化、专业化、快回报”的发展理念,淘汰落后产品,发展有市场前景、大型、技术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产品从单一的传统重机市场、起重市场向电力等拓展性市场、替代进口市场进行重大调整转变。重点在传统优势产品上进行升级换代,集中发展“港口机械、冶金机械及起重机、散料装卸机械”等传统主导拳头产品,加速发展以电控减速机为代表的控制和传动核心零部件产业。通过对传统产品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保证了企业在传统产品领域、在更新、更高的市场竞争平台上取得竞争优势。

一是从单机向成套方向发展。重机行业的传统生产模式是单件小批的生产组织,而从国外的同行企业发展阶段以及国内重机行业的企业不断扩大的能力来看,工程成套、机电液一体的项目成套将是发展方向。公司在重组时就提出产品要由单机生产向工程成套、项目成套总包方向转变,并因此在泉水基地设置了三大事业部,定位为成套产品的生产、总装和发运基地。公司承包了大连粮食储运码头“北良港”项目,马迹山港30万吨矿石码头、秦皇岛港煤四期和煤五期工程、山东莱钢1500热轧机电液系统集成、内蒙古亿利电石炉项目等重大工程成套总承包项目,企业的工程总包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是巩固整机市场的同时发展高精零部件市场。冶金机械的整机产品一直是大连华锐重工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但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企业在巩固整机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冶金机械的高精零部件市场,发展轧辊、特焊辊、高效连铸结晶器、扇形段等冶金用特殊零部件专业化、规模化的制造能力,向全球配套方向发展。

三是发展新产品、新市场、新产业。大连华锐重工在不断对传统产品进行技术和结构升级的同时,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国家的振兴装备制造业意见》中提出的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的方向,以积极拓展“能够尽快扩大自主装备市场占有率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作为大连华锐重工重点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泉水某地的临海优势,大力发展港口机械产业、隧道掘进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风力发电、船用曲轴等高新产业,在满足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由传统的重机企业向装备制造“大通用”的制造中心方向转变。

(三)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从课题选择到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过程管理体系没建立包括技术及人才的引进、合作、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科级创新能力体系。大连华锐重工多年一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传统产品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发速度。

三、装备制造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管理效果

大连华锐重工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为企业发展的“引擎”,创新驱动战略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创新驱动以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强力支撑,发挥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推动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综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依靠高端技术、高端制造和高端管理,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发展新路。

(一)技术工艺水平显著提升

通过瞄准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实施三轮技术改造,形成了五大标志性能力:一是以占地面积2.28平方公里的“五大基地”为标志的持续扩充发展能力;二是以2座5000吨级码头、260吨门座起重机和28.4万平方米露天装配场地为标志的临海临港超大型产品总装发运能力;三是以5.5米数控龙门铣床等100余台大型数控加工设备为标志的大型产品机加工能力;四是以60吨电弧炉、100吨VOD炉、100吨LF炉和11米×13米热处理炉为标志的大型铸造和热处理能力;五是以磨齿机等几十台大型数控齿轮加工设备为标志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加工能力。这为企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形成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传统主导产品实现升级换代

篇(9)

1.1产业链更长相对于传统能源产业种类仅仅只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种类来说,新能源的种类繁多,样式齐全。开发利用新能源所需要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与开发传统能源的技术与设备截然不同,其相对于开发传统能源的技术设备来说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开发技术、心神以及新方法。因此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的投资包括了开发、开采、管理、销售、服务等一系列产业链区域,并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该产业链投资不会达到饱和的状态,新能源投资拥有更长的产业链。

1.2获得政府支持由于新能源的特殊性导致新能源产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控制与管理,使得传统的资本无法十分容易的进入新能源产业当中。这一情况导致政府成为了新能源产业获得投资的主要来源[1]。石油、电力等行业为了实现资本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目的也会对新能源产业进行一定的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新能源产业最终将会摆脱市场化经营。

1.3投资国际性传统的能源产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充分饱和,导致国际贸易争端不断显现。相对于问题不断地传统能源产业来说新能源产业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容易被国际公众所接受。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与资本在国际上进行流通也相对于传统产业更加容易。因此,新能源产业自从形成之时就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使得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的国际性也更加明显[2]。

2.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动因

2.1获得经济利润新能源产业被归纳于高新技术产业中,其产业的开发、设备的研制、工艺的优化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产品的是否能够成功问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新能源产业投资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高风险,高回报。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最大的利润。其利用选择项目、减少初期投资、分段投入、管理监督等方式来实现最大化的利润目标。ChinaVenture2009新能源调查问卷显示,57%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的平均净利润可以达到10%-20%,36%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的平均净利润可以达到30-50%,仅仅有7%的认为新能源产业平均净利润处于10%以下。

2.2开拓新市场从ChinaVenture2009新能源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64%的人认为新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可以达到10%-30%;27%的人认为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可以达到30%-50%;只有9%的人认为能源产业在未来的3-5年内年增长率只能达到10%或以下。大多数人都对新能源产业的未来的发展十分乐观,市场前景广阔。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动因之一就是新能源产业能够开拓新的市场。虽然当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传统能源占据了84.8%,总量为新能源的5.6倍,但是新能源消费平均增长速度为2.05%,传统能源的评价消费增长速度仅为0.47%。因此可以看出,新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远高于传统能源的消费增长速度。

2.3履行社会责任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现状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思路股权基金投资,需要其充分发挥社会责任性的投资[3]。在兼顾自身投资利益同时实现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是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其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防止全球环境变暖;其是可再生资源,能够有利于国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的作用

3.1推动技术创新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给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给予了新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新能源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难题。满足了新能源企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提升了资本的实际供给。新能源企业在获得足够的资金后可以快速成长,进而增加社会技术创新总量[4]。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会偏向于投资高科技含量企业,企业在获得经济投资后创新能力与力度会显著提升,企业产品的研发会更加顺利的进行,导致其技术会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市场环境中企业价值得到提升,私募股权资本也可以获得高收益的回报。

3.2优化产业结构新能源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难以保持稳定。可以说高风险是新能源产业的本质特征。私募股权投资相对银行来说更加具有市场性,其将企业的成长潜力与收益作为投资的第一原则。私募股权基金不单单给新能源产业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还给予了新能源企业更加有效的管理与监控。新能源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一般都代表着产业的发展方向,展示着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最高水平,因此可以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5]。

3.3平衡区域经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能够将社会闲散的资金高的集中起来,让专业的投资机构来开展专业化的运行,见资金投入给最需要投资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效益最高的地区,以辅助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减少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不同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

3.4构建和谐社会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发展。新能源产业更加满足当前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低碳经济需求,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所以,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新能源产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惠安县中小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2012年全县企业2万多家,中小企业占1.8万家,其中生产性中小企业占95%,这些中小企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存在问题

和大多数地区一样,我县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延续传统家庭式、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在设备、技术、人才、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且其产业链处于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低,“低”、“小”“散”现象突出,生产力水平不高,竞争力低,难于适应现阶段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发展要求。

1.1 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意识

中小企业在资金的投入看中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一些企业只注重现有的生产组织、生产规模的扩大,加上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担心投资风险,轻视技术创新,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缺乏应有的勇气和激情。从目前,全县民营科研机构仅33家,从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少之又少可以看出,技术创新意识严重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

1.2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研发经费是衡量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全县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0.8%,按企业发展的要求,所投入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不低于3%,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要在8%以上,可见,惠安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经费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远低于这个比例,由于重视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以及削弱企业发展的后劲的主要瓶颈之一。

1.3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品牌往往会成为中小企业战胜竞争脱颖而出战据新市场的重要法宝,很显然,对于这些“新成果”的所有保护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用技术的公开换取保护的方式很多企业未能重视,更谈不上使用专利了。据统计,我县中小企业近三年来申请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仅有上百件,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创新成果未能得到有效保护。

1.4 企业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匮乏

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对于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产品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难以与时俱进,对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不够重视,一方面缺乏自主研发的激励机制,那些有能力的人才即使引进了,也大多不会留下来,另一方面又怕培育的人才被人挖走,很多企业不肯花本钱培育人才,因此在企业中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比率很低,缺少优秀的团队技术创新是无从谈起,因此,高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使得惠安中小企业难予形成有水平的技术创新。

1.5 企业的技术创新外部环境有等改善

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工商、税务、财政、科技与业务主管部门协调不够,企业的技术创新融资渠道不畅比较突出,一些社会化的科技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服务机构不多,不够规范,未能满足企业对技术信息、人才流动、市场能力分析、管理咨询等技术创新方面的实际需求,还没有形成关心科技进步,支持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

2 政府在增强惠安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几点对策

进入以知识化、信息化、技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相比与大企业,中小企业由于相对简易的决策程序,以及企业结构的活力与效率,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全球很多技术创新及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像苹果、索尼、松下很多知名的大企业只是围绕产业链条,对具有独特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实施高价收购,并利用自身强大的技术力量进行完善补漏或改进,然后依靠自身强大的营销网络和企业优势迅速推出技术创新产品去占领市场。因此,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管理者的政府,应克服以往的“扶大不扶小”、“扶强不扶弱”的观念,转变思想,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激活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成为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突破发展困境的背后推动者。

2.1 营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通过出台并落实好《惠安县鼓励技术创新暂行规定》及《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等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施激励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如对企业有关研发的费用实行税收减免和抵扣,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抵免企业所得税,按照企业年度研发支出的平均额实行优惠税率,加速研发设备的折旧,缩短折旧期限。实施支持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如开展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试点,推进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信用担保。

2.2 组织中小企业搞联合创新

作为县级中小企业,因资金、人才的欠缺,对于企业的技术应用创新,特别是针对行业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单靠单个企业单打独斗搞技术创新,投入的资金技术是很有限的。所以政府应牵头,通过联合创新的形式,引导行业内企业与高校进行联合技术创新。如:(1)引导中小企业采取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对接。可直接应用高校的成果,或将技术创新的难题,提供经费,委托高校进行,技术创新成果直接归企业或与高校共同拥有。与高校建立实体的科技创新载体,如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等。(2)组建或加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种形式主要是通过协议的形式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对现有的创新资源的进行分工,开展技术合作,共享知识产权,共同推进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的突破,实现产业内部进行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3)建立新型科研机构。这是一种有实体支撑的科研机构,区别于传统科研机构,它主要由民间资金举办,像泉州荣广雕刻研究所,由惠安县荣发石业和广州美术学院共建,由于运行机制灵活多样,重视成果转化,大部分从事源头性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引领行业和产业技术创新。

2.3 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桥梁,是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提供社会化、产业化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所组成的科技组织系统。目前在惠安主要由惠安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惠安县高新孵化基地、惠安县绿谷高新技术孵化基地、技术市场等政府举办的公共服务体系。这种单一的政府运作方式不能适应现阶段惠安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特别是面对很多中小企业很难配备专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对于许多的科技政策享受,项目的管理、与政府进行沟通等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政府应通过政府引导资金与政策,鼓励成立由政府、企业、金融保险、民间资金等共同介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探索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绩效评估机制,提高平台的专业化水平和专业服务质量。

2.4 鼓励企业柔性使用人才

由于县域中小企业,受生活、交通,人文、技术创新氛围的限制,很多中高端人才都往大企业、大城市发展,中小企业很难招到,即使招到也很难留住人才。因此政府可通过引导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的形式,引导企业柔性使用人才,达到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2.5 倾斜技术创新投入

由于技术创新的高投资和高风险性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小企业受其自身条件的限制,一次技术创新的成败可能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承担的技术创新项目应财政投入应当适当给以倾斜,降低中小微企业科技研发投入风险。政府可以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和中小企业技术创风险担保资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培育和扶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项目,引导社会生产要素的聚集,加快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政府还可以设立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政府购买的竞争性科技项目,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开展技术创新。

2.6 加强公平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

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大企业大规模生产先进工艺设备的优势,在经济实力及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群体,在同质低价的竞争是没有优势,必须走“制造差别化”,通过靠自已独特的技术创新赢得市场逐步发展。因此,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最关键是创造公平竞争的外境,政府履行职责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特别在县域中小企业本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有些中小企业通过恶性竞争的挖走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占有对方的创新成果屡见不鲜。这种政府应当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应监督企业约束自身,不要通过不公平竞争来带动企业的一时发展。

3 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对现阶段中小企业的“二次创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我们应针对当前惠安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继续做好“五清零,六提升”专项行动,分批分年对没有研发机构及人员、没有设立研发专帐及投入研发经费、没有开展研发活动、没有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没有享受科技政策支持的规模以上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清零”行动,对已经具备一定创新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企业,着重从企业研发机构、项目带动、产学研结合、知识产权、信息化运用和创新示范等方面加以引导“提升”,推动中小企业“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何玉卿.论地方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6).

上一篇: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 下一篇: 灰姑娘读后感受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