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笔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6 15:55: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学设计笔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学设计笔记

篇(1)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7021202

作者简介:吴咏花(197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教学、应用文体翻译 。

1笔译教学计算机机辅设备使用利弊分析

1.1机辅设备使用之利

1.1.1渲染气氛,加深理解

英语笔译课中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双语语料、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及翻译技巧,大量信息集中在单位时间内呈现出来,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著名的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做过实验证明,如果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交流、讨论表达出来,其保持知识的效果就会大大加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机辅设备的功能,利用一些先进的文字、图面或动画视频和声音设备将语料呈现给学生,如电影翻译的讲授可以直接播放有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电影翻译的时空限制、人物表情动作对译文遣词造句的影响等。

1.1.2提高语料呈现的质量

英语专业笔译课的特点在于:在呈现给学生的大量语料中,有些语料涉及到文字的读音、文字结构及文本格式特色等等,而这些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源文本的精妙之处是必不可缺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单靠教师手写,呈现语料的速度及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利用机辅设备,教师可以事先对文字格式进行设置,同时英汉语文本的对比也更加方便快捷,便于学生领略译文的精妙之处或发现译文的缺陷所在。机辅设备可以极大地提高笔译课堂语料呈现的质量。

1.1.3加大课堂容量

笔译课教学需要将大量语料在一定的时间内呈现给学生,如果单靠教师上课时间写板书,势必浪费大量的时间,课堂结构松散。使用机辅设备可以节省上课写板书的时间,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将语料展示给学生们,每堂课所讲的内容也要比传统课堂多。学生可以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1.2机辅设备使用之弊

1.2.1催生教师的依赖性,束缚教学思路

机辅设备在各大高校的普及,使得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依赖性。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误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仅仅是利用课件讲课,忽视对语言教和学规律的研究,忽略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限制了多媒体技术的开放性。尤其是对于笔译课,不仅仅是信息的呈现和知识的传授,更涉及到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如果仅仅按照课件内容,亦步亦趋,则极大地束缚了教师教学技巧的发挥,教师不需要也不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进一步的关心和发掘,从而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多媒体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还是在人,而不是电脑;教师的基本功能不能忽视并且无可替代。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只是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特尔公司克瑞特博士说:“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可见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永远是首要的。如果教师忽视了自身的主导作用,一味地依赖机辅设备,虽然可以轻松且毫不费心地将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然而整个教学过程则可能如一潭死水,缺乏亮点和吸引人之处。 

1.2.2培养学生的惰性,不利于思考

机辅设备在笔译课堂的使用使得信息的输出量大大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思考时间的减少。教师方便快捷地点击鼠标,学生则成为了一个自动接收器,但是输出的信息太多,学生无法接收,更谈不上消化、吸收。一节课下来,学生身心疲惫,脑子里一片混乱,长期下去会对英语课堂产生恐惧,形成课堂焦虑症。而且在短时间内给予学生的信息量太大,思考的时间相对会减少,这样就成了教师忙着放课件,学生忙着记笔记,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2.3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运用机辅设备的笔译课堂中,师生的交流绝大部分被屏幕与学生的交流所代替。师生的双边活动受制于课件内容:一方面是学生忙于阅读课件内容或者记笔记,忽视了教师声情并茂、充满活力和情感的讲解及个性化的语言;对教师而言,由于学生们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电脑屏幕,因此教师也会不自觉地减少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忽视语言的节奏和抑扬顿挫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笔译课常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将源文本呈现出来,经过一定的提示和讲解之后,点击鼠标将译文呈现给学生。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一规律,就会下意识地等待讲授内容被点击出现后再理解,并作笔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而不是通过自己动脑筋产生自己的译本。这种心理上的懈怠自然引起了行为上的慵懒,进而造成课堂气氛的压抑和沉闷。

2机辅设备使用技巧

篇(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事件运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准备:

1.黄色、白色乒乓球若干,摸球袋子若干;摸球情况记录单。

2.每人准备1个硬币、8个红圆片、8个白圆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古代欧洲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大臣冒犯了国王,国王很生气,决定将大臣处死。但是他又不能马上把这位大臣处死,为什么呢?因为按照这个国家当时的法律,这位大臣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片,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让这位大臣来摸。如果摸到“生”则“生”,如果摸到“死”则“死”。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大臣会摸到什么呢?

生1:可能会摸到“生”,也可能会摸到“死”。

生2:两种可能都有。

师: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知道这个大臣究竟是生还是死。同学们,其实这个故事里面就蕴藏着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板书:可能性)。这个大臣的命运到底如何呢?学完这节课你们就会知道了。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在抛硬币中——感知“可能性”

1.师抛硬币。

教师示范抛硬币,让学生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揭示课题——抛硬币。

2.生抛硬币。

(1)出示游戏规则: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抛一人猜,每人轮流抛5次,在抛硬币前先让同桌猜一猜然后再抛。

(2)学生同桌抛硬币。

(3)全班交流:你在游戏中猜对了吗?想一想为什么有时猜对?有时猜错呢?

(4)师小结并板书。

(5)说一说:用“可能”这个词语说一说刚才抛硬币的情况。

活动二:在摸球中——体验“可能性”

1.体验“一定”和“不可能”。

(1)体验“一定”。

①师把6个白球装到空袋子,请同学猜一猜,如果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

②把这个球放回去,再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呢?

③学生验证继续往下摸,会摸到什么球?

④为什么一定是白球呢?

⑤板书:一定

(2)体验“不可能”。

①老师把6个黄球装到另一个空袋子,猜一猜,如果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

②从这个袋子里面可能摸出白色的球吗?为什么?

③板书:不可能

④除了不可能摸出白球,还有什么不可能?

2.体验“可能”。

(1)小组活动。

老师往这个袋子里装3个白色的球和3个黄色的球,如果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球呢?

学生体验摸球。

先出示比赛规则:①四人一小组,轮流摸球,每人摸2次后,第二个同学接着摸。②组长记录摸球结果。(是什么颜色就在什么颜色那里打“√”)③观察记录表,小组每个成员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按规则摸球,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交流。

师:从各组汇报的摸球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3)小结。

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三个词语来说一说刚才的摸球活动。

活动三:在摆圆片中——运用“可能性”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色、白色两种圆片。

1.怎样摆一定能摸到红圆片?

2.怎样摆不可能摸到红圆片?

3.怎样摆可能摸到白圆片?也可能摸到红圆片?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行间巡视,最后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话提升

1.连一连。

数学书第93页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反馈,课件展示结果。

2.选一选。

请选择“可能”、“一定”、“不可能”来填一填。

(1)太阳( )从东边升起。(2)公鸡( )下蛋。(3)老师( )是女老师。(4)爸爸( )比我大。(5)明天( )会下雨。

3.说一说。

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可能会发生的?哪些一定事情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4.揭示故事结尾,渗透思想教育。

刚才故事中那个大臣的命运到底怎样呢?如果是一生一死让他摸,结果可能是生也可能是死。可是,狠毒的国王偏偏想让这个大臣死,于是派人悄悄地把盒中的“生”字拿掉,换成“死”字。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下大臣是生还是死呢?

生:这个大臣不管摸到哪张纸片都是“死”字,所以这位大臣一定得死。

有个好心人悄悄地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大臣,这个大臣想了一夜,终于想了一个好办法。

临刑前,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要大臣选择生死时,这个大臣拿起盒中的一张纸片,看也不看,猛地吞进肚子里。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因为不知道他究竟拿了哪张纸,大法官只好命人看盒中的另一张纸,只见另一张纸上写着“死”字。大法官便说:“大臣吞下的一定是‘生’字,他不该死。”于是便把大臣给放了。这个大臣用他的智慧把不可能活下来变成了一定可以活下来,从而赢得了生命。

篇(3)

The teaching plan on Money

Feng Yan

【Abstract】This paper is about the teaching plan on Money of the moral education lesson. The writer applie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cluding four links such as the scene introduction, cooperative research, rational sublimation and prolongation after class and five activities such as analog performance, questions and answers game, production show, improvisational lecture and questionnaire. The content designed is suitable for students’ reality, shows students’ individuality, pays attention to students’ feeling experience, makes students actualize the knowledge, ability, feeling attitude, the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of the value view through the independent, cooperative and exploratory learning style.

【Keywords】Teaching plan on Money Experimental teaching

1.教材内容。劳动版《德育》第二册第一课《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第一节《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的第一学时。

2.设计思路。青春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正确地看待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人生极为重要的问题。正处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对钱的感性认识较多,也比较感兴趣,但理性认识不够充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年龄心理特征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完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体验中掌握知识。

本节课运用体验式方法,“情景导入、合作探究、理性升华、课后延伸”四个环节以及“模拟表演、问答大赛、成果展示、即兴演讲、问卷调查”等五个活动有机结合,设计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充分彰显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的感觉体验,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学习方式,使课程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得以实现。

3.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让学生识记货币的3种形式和5种职能及本质等。

3.2 能力目标:从分析货币的起源到概括、总结货币的本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

3.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正确看待货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

4.教学重点、难点。货币的职能。

5.学生课前准备。①阅读教材,设计有关问题;②运用网络信息,查询、收集现实生活中对“货币”的称呼和历

史上曾有过货币的名称,以及各种有关金钱的说法。

6.教学过程。

6.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活动一:模拟表演《物物交换》

演员:甲、乙、丙、丁

道具:用纸板制作的鸡、大米、衣服、镰刀

剧情:四人各是一件商品持有者,彼此进行物物交换,有时需要交换2~3次或更多次方可换回所需物品。

活动思考:①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②货币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它是为何而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点评:通过情景重现货币产生过程,了解物物交换的局限性,认识货币的本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6.2 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货币的职能

活动二:寻找货币的职能

活动要求:

①阅读课本第2~5页。

②全班分4组讨论,设计相关问题并思考。

③以组为单位开展比赛,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如甲提出问题,乙、丙、丁组均可抢答,答对加分,答不出则甲得分。

教师选择几个针对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归纳、讲解。

点评:通过阅读教材,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而问答竞赛则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同时也提高学生设计问题的质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货币形式的演变

活动三:展示成果

①让学生展示课前搜索到现实生活中对“货币”的称呼及历史上曾出现过的货币的名称。

学生的展示五花八门,古人对钱的别称有“孔方兄”、“阿堵物”、“泉”等等。历史上曾做过货币的有贝壳、粮食、牲畜、布帛、皮革、石块、盐巴、动物和鱼类的牙齿和生产工具金条、银元、铜钱、铁钱,现在有人民币、美元等等。

②把上述展示出的货币归类,分别纳入三种货币形式中(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点评:此活动让学生学会面对丰富、快捷的网络资源,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6.3 理性升华――正确地看待金钱。

活动四:即兴演讲

以“我的金钱观”为主题,学生代表发表即兴演讲,三言两语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既要承认金钱的重要性,还要看到取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更要看到金钱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

点评:此环节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6.4 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课后活动:结合教学内容,拟好问卷调查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进行调查,亲身感受并在调查中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回到班上进行交流。

篇(4)

1.学生的思维易被束缚毕业设计是对本科生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和测评,是将四年里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毕业设计的作品里。这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作为基础,娴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依托,更需要综合而全面的系统化的知识架构作为后盾。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会与时下热点、企业项目、命题研究项目等相结合,这对毕业生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将专业方向划分的过细,设置的学科之间交叉性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专业理论知识仅限于本专业。即使有些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但大多都是泛泛而谈,不能使学生很好的吸收并加以综合应用。所以在毕业设计中经常会出现学生选题困难,思维发散不开,理论知识不足,理解发生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既制约着毕业设计的进度,也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

2.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较差在大学阶段,上课主要是以老师授课为主,其教学方式又与中学相差较大,课程时间安排相对比较零散,课业压力不大。这种改变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差,往往会到结课时才开始赶作业;另外,在校上课期间,课程内容的安排主要以书本和理论性的教学为主,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比较少,导致一些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这些平时积累起来的学习习惯,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学生会让导师直接选择毕业设计的命题,但因为不是自己所思考出来的,导致学生在对命题的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和错误;其次,学生自己定好设计题目后,在与老师在意见相左时,会习惯于听从老师的意见,而忽略甚至放弃自己的设计想法;最后,在实现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因为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不过硬,学生往往不能将自己的设计想法很好的表现出来,如:由于软件运用的能力差,动手制作成品模型时,往往会产生与效果图不一致等问题。

3.教师资源不足,整体协调性低一般来说,大学毕业设计都是由一名老师带多名学生做毕业设计,在做毕业设计前,基本上都是先选导师,再定选题内容;所谓“术业有专攻”,每名老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但是毕业生的选题,往往五花八门,什么样的内容都有,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选题不在导师擅长的范围类,就会发生两种状况,一方面,尊重学生的选题方向,但是因为不是导师擅长的领域,毕业设计可能做得不够到位,会出现理论和实践的不统一,导致一些误差的出现,对于学生答辩比较不利;另一方面,学生为了能得高分,选择导师擅长领域的选题,这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束缚,不能灵活运用学科间的穿插知识。有些高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同意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做毕业设计,配备一到两名导师做指导。这在资源上做到了很好的补充,但是,也是会有一些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会有意见和建议不统一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影响毕业设计进程的矛盾,如果不能很好的协调解决,会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实现。

二、跨学科实践教学的优势

在现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所需要的决定性因素。这就意味着,高校必须对在校学生进行全面且有效的培养。如何做到这一点,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不少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开始在与国内整体教学体系不冲突的情况下,进行跨专业教学实践研究。但是“跨学科”一词的概念非常模糊,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以及国家卫生研究院指出,“跨学科研究是团队或者个人整合来自多学科的信息、数据、技术、工具、视角、概念和理论,解决某一学科和研究领域内不能解决的问题。”[1]我国跨学科研究专家刘忠林则认为,“跨学科研究是科研主体在科学划分的基础上,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跨越不同研究领域而进行的一种科学创造活动,是解决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达到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2]跨学科教学实践是今后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因为跨学科教学实践有着诸多的优势。一是,跨学科教学实践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将各学科之间的精华加以提炼,再进行加工,往往能有着1+1≥2的思维效果;跨学科教学是一种衍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新生命,跨学科教学实践更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这点解决了毕业设计中学生思维局限的问题,加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跨学科教学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灵活性很强,能够有效地针对不同问题、不同项目进行自由组合,这样可以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的主动性差和资源不足的问题。三是,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对时下热点问题,企业难题,研究项目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巩固了团队做毕业设计的协调性问题,有主有次,让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都得以发挥。综上所述,如果将跨学科教学实践运用到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将能有效解决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三、跨学科实践教学法的实施

在我国,综合性大学占绝大多数,相较于工学类、农学类的大学,在资源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这就给跨学科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跨学科教学实践的方式比较自由,组合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有些教育学者经过研究,将跨学科教学实践的形式大致分为三种:单交叉跨学科教学,多交叉跨学科教学,以及研究性跨学科教学。单交叉跨学科教学一般指两种学科之间的交叉,或者是一种学科内的两种不同方向、类别之间的互相交叉。多交叉跨学科教学指的是多种学科之间的自由交叉,可以是一次交叉也可以是多次交叉,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立体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结构。研究性跨学科教学,一般指的是,在一个项目里总是包含着一些重大的社会性问题,这种命题的面非常的广,不是一种学科就能全面的分析和解决的,这就需要跨学科教学实践合作,共同研究,共同分析,共同解决。所以跨学科教学实践在毕业设计中至关重要,也是未来教学事业发展的趋势。

1.努力开拓学生思维,设置跨学科公开课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并使学生不再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学习到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会宏观的把握毕业设计方向;全面、多视角地运用理论知识和锻炼实践能力。以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设计为例,在灯具的设计中,灯具的造型可以是形态各异的,一般来说,灯具的使用是要在一定的环境之下的。有些灯的功能是照明,有些是渲染环境的,有些是起到装饰效果的;灯具是在一个大背景下进行设计,要根据环境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功能,这就需要环境艺术设计的原理和实践方法进行支持。不论是工业设计还是环境艺术设计,都是属于艺术类学科下的两种不同方向,所以这属于单交叉跨学科教学。当学生将灯具所处的环境设定为室内客厅吊顶照明灯时,得到的有效信息是,室内用灯,功能是照明。通过得到的信息,设计完灯具造型后,就要开始制作模型,学生要选取适合室内照明灯制作的材料,要了解制作材料的属性,以及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灯具最后是要能够使用的,其中照明电路等问题就要用到机械理论知识。这些内容可能在课堂上有专门学过,但是因为没有亲身实践,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理论的部分,这时就需要材料学院以及机械学院的老师进行跨学科教学实践的辅导,来完成灯具的毕业设计。艺术类,材料类,机械类是多门学科间的跨学科辅导毕业设计,这就属于多交叉跨学科教学。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毕业设计不仅仅局限在本专业,它需要很多跨学科的知识进行辅助。所以学校可以设置一些跨专业的公开课,让有兴趣或者有需要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或者可以请相关专业的老师担任客座讲师,为学生讲解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开拓了设计思路,全面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为后期的实践奠定基础。

2.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加强跨学科互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总是处于比较被动的角色,习惯性的依赖于老师,无论是上课还是完成作业,都需要老师的督促,这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为薄弱;在校期间,基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实际能参与实践的机会相对比较少,所以在毕业设计后期的模型制作环节,大多数的学生会选择模型制作公司,花钱进行最后的模型制作。跨学科教学实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毕业设计中,跨学科教学实践,更多的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导师作为辅助指导参与毕业设计。一是,在做毕业设计时,不再是先选导师,再定选题,而是根据学生做得选题,配备相关领域的老师来进行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指导;另外,学生应该从聆听的角色转化为主动论述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让导师了解毕业设计的构思和创意,能够及时纠正错误,指出不足。例如,每年毕业设计,都有学生做关于车辆类的设计,但都仅限于表面,不能对细节进行深度推敲,否则就会出现很多不合理的问题。运用角色转换,让学生讲解车辆的设计思想、制作环节、材料的选择、人机工程、机械构造等原理,通过学生的讲解,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质疑,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够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更有主动性的去了解汽车设计中要用到的各种原理和实践方法。这种跨学科教学实践的互动模式,将学生和老师的地位进行互换,有助于调动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3.打破学院和专业壁垒,实现资源互补资源的不足是毕业设计中最突出的问题,如师资资源,选题资源等。毕业设计一般是采取“一师多生制”,这样会导致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狭隘。其实,可以在学生选定题目后,配合一位本专业的老师和多名辅助老师,辅助老师不用参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只需在毕业设计的某个环节给予指导,而主要的老师要全程参与毕业设计,并且帮助学生掌控毕业设计的各项环节。例如,家具的设计,本专业的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造型方面的建议,但是像材料的选择和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本专业的老师可能研究的不够深入,我们就可以请材料学院的老师做指导,这样在最后答辩环节,就不会出现“虚有其表,没有内涵”的产品。另外,学校也可以与一些加工厂或者相关的设计公司进行合作,让学生进行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一个产品,从构思到实物成型的过程,不仅加强了理论学习,还能增强实践参与性。课题项目性的毕业设计也是在近几年出现的比较频繁,这种类型的毕业设计往往涵盖了一些社会热点,企业难题等,涉及面广,需要运用到综合性学科知识较多,这就体现出跨学科教学实践在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种毕业选题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出现,既能全面地对项目进行研究,又能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艺术学院申请的“新能源汽车的设计”项目就涵盖了设计、材料、机械等学科,可以由这几个跨学科专业的学生老师来共同做毕业设计,共同进行答辩,不仅可以取长补短,更能使毕业设计变得丰富、系统、全面。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213-02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的讲述比,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想象力。

2、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3、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加深理解《彼得与狼》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4、使学生懂得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勇敢机制的斗争,就能战胜凶恶的敌人。教学难点与重点:

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1.直观法。

2.听、讲、演、想相结合。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音乐教室。

二、复习学过的乐器知识

1、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西洋乐器中的木管乐器,请同学们想一想,木管乐器中都包括那些乐器?

(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

教师用大屏出示木管乐器的图片。

师: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点?

(管状按键的吹奏乐器,长笛、短笛为金属制,单簧管、双簧管、大管为木制)

2、总结乐器的音色特点

师:在音色上都有哪些特点?

(长笛音色甜美,高音轻快活泼,人们把它比作乐队中的女高音;短笛、双簧管音色柔和、清悠的音色最适合表现田园风光的旋律;单簧管音色光辉华丽,表现力极为丰满,善于演奏流畅、快速的乐曲;大管是低音乐器,适合表现诙谐、滑稽,塑造丑角形象。)

三、教师小结引出新授课程

同学们说得很准确,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表现力。在管弦乐队中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代表不同的人物,也是根据它们的属性来表现的。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用乐器表现性格特征的故事——《彼得与狼》。

1、理解交响童话的定义,简单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文学上把植物、动物拟人化手法的故事叫什么形式?(童话)音乐上把用乐器表现人物的故事叫交响童话。

交响童话:就是通过管弦乐器演奏音乐来叙述的童话故事。《彼得与狼》是一部小型管弦乐队演奏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前苏联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普罗柯菲耶夫对儿童有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专为儿童写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歌曲《丑小鸭》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春天,是世界上第一部交响通话。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都是用乐器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欣赏一下这首音乐童话故事

2、教师放乐曲(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并提出问题:

A.小鸟为什么要用长笛而不用大管哪?

B.猫为什么用单簧管而不用提琴?

C.鸭子走路用什么特点?

D.老爷爷讲话有什么特征?用什么乐曲表现老爷爷性格最好?

E.小彼得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听到这段音乐以后你的情绪怎样?

F.狼的本性是什么?为什么用圆号的不和谐和弦表现?

G.听了用圆号的不和谐和弦你的感觉怎样?

H_这首交响童话给了你哪些启示?

欣赏完音乐童话故事后,请同学们回答,学生通过观看童话故事,(由于是音乐童话故事并且是动画的形式播放的)所以对乐曲也很感兴趣,从而积极踊跃的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3、教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填写他们的性格特点:

小鸟…

轻快、活泼

鸭子

摇摇摆摆

机智

老爷爷

严肃、唠叨

彼得

勇敢、聪明

阴险、凶恶

猎人

坚定

学生们做得非常好,最后教师小结:只要团结起来,勇敢机智的斗争,就能战胜敌人。少先队员应该不怕苦困难,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

四、讲演故事

1、听音乐讲故事

通过音乐欣赏和对动画的观看,教师再次播放音乐请学生边听音乐边讲述故事,使学生更深入的体会音乐童话的有趣之处。

篇(6)

2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塑料模具类项目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塑料模具类毕业设计项目,从工艺方案设计到模具结构设计,到模具制造工艺性评价,再到功能零部件结构设计计算,再到零件图绘制,到模具零件制造工艺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经验。传统的手工设计和制造无法满足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CAD/CAE/CAM技术的运用,在设计和制造上取代传统的手工设计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图2所示CAD/CAE/CAM技术在注射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第一,塑料制品的设计:三维CAD软件的实体和曲面造型功能,为塑料制品的结构设计和设计改进提供了强大的功能,使设计过程直观、准确。所获得的三维数据模型,为后续模具设计和成型工艺分析提供了良好数据来源。第二,塑料制品成型工艺性分析:采用CAE可以模拟塑料熔体在型腔中的流动、保压、冷却、收缩过程,其结果可事前评价制品的质量及成型工艺性,提高模具设计制造成功率。第三,模具结构设计:三维模具设计CAD软件系统,可以根据制件材料收缩率自动计算制件三维数据模型的收缩量,经放大获得成型零部件工作部分尺寸,通过布尔运算获得模具型腔形状,还可辅助获得需电火花成型零件的电极实体数模,并提供了将三维数模转为二维工程图的功能,辅助完成工程图绘制[4]。第四,模具运动功能结构检查:可对已装配好的模具按照预定运动方向和位置,实现模具开合模运动及制品被推出的模具工作过程,辅助检验模具开合模和制件脱模功能设计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减少修模时间。第五,数控加工:利用CAM数控自动编程软件,读取模具结构设计结果,以模具零件三维数模为输入,自动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可模拟刀具在三维曲面上的实时加工过程并显示有关曲面的形状数据,同时还可以自动生成数控机床加工程序代码。图2基于项目塑料模具类毕业设计流程将先进CAD/CAE/CAM技术应用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方向学生基于项目的塑料模具类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掌握并提高模具先进CAD/CAE/CAM技术,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能利用其独立完成制件的工艺分析、模具的结构设计、模具制造数控程序生成,基本达到模具设计师及模具工艺员的技术水平。如图3所示,为2014届毕业生以MINTH集团企业课题立项的项目式塑料模具设计类毕业设计项目[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制件造型的需要,该学生自学了UG实体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图纸,完成了制件实体造型。为了设计制件成型方案,该学生又学习了塑料成型模拟软件MOLDFLOW,分析并制定了该制件成型方案。为了完成模具结构设计,该学生系统学习了UG装配及工程图绘制软件。为了编制模具制件数控加工程序,该学生又认真学习了UG数控编程软件。通过该项目的毕业设计,该学生详细地掌握了塑料模具设计流程,系统实践了塑料模具设计制造相关先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使学生到企业工作半年即成为技术骨干。

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40页.

教学目标:

1..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熟练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能根据不同要求,正确的列出比例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什么叫做比?如何求比值?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     求比值

12∶16               10∶6            4.5∶2.7      34∶18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导学目标:

1.两个比组成比例需要什么条件?

2.如何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成比例?

(二)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断诊断

1.(                                    )叫做比例。

2.求比值并填空:

因为4.5:2.5=(     ) 9:5=(      ) ,所以4.5:2.5和

9:5可以组成(          ),即可以写成(                          )或(                       )。

3.要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是要看这两个比的(                      ) 。

4.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三、合作探究

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 : 14  和  6 : 12                       13 : 14和16 : 18

5 : 7  和  1 : 14                        0.4 : 1.6  和  3 : 12

四、展示交流

1.写出比值是     的两个比,再组成一个比例。

2.用5、40、8、1组成两个比例式。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篇(8)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波浪滔天、自不量力……”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善用计谋,善借自然,善启智慧。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自学、分析概括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2.培养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富有聪明智慧,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培养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四)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五)难点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古词激趣

1.课件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并呈现歌词。

师:听了歌曲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2.导入:《三国演义》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书中给我们讲述了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三国故事,刻画了一个个极富个性的英雄人物。本节课,就让我们在快乐中走进大家喜爱的《三国》,共同笑谈其中的一个故事。

3.学生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读好课题)

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解题:“赤壁之战”是什么意思?(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完整: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把握重点

1.快速浏览全文,想想火攻的计策是谁提出来的,他为什么要提出用火攻的计策。勾画出有关的句子。(第三自然段黄盖对周瑜说话的句子)你从黄盖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认识黄盖是怎样一个人)你认为怎样读黄盖的话?(引导学生读出“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的语气)

2.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从哪里到哪里是描写火攻的。(5至11自然段)

3.(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细读5-11自然段,说说“火攻”这一仗具体是怎么做的,借助了什么条件。(出示: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A.学生按提示的问题自学,教师进行巡视;B.分成四人小组进行汇报交流;C.抽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引导,并归纳板书:写信诈降、借风驶船、火烧曹营、乘胜追杀。D.这四个顺序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能不能调换呢?(引导学生弄清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的写作方法)

(四)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写信诈降”(第五自然段)(课件出示本段内容)

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

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他此时的心情怎样?(高兴、麻痹大意)

过渡:除了这封诈降信以外,还有哪一个条件是战役取得的胜利的保证?(东南风)

2.“借风驶船”(6、7、8自然段)

快速浏览课文6、7、8自然段,勾画出描写东南风的句子,并说说东南风与“火攻”有什么关系。

引导朗读,读出东南风的急,读出行船的快,读出曹操即将失败的危急。

(课件出示句子: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说明曹操此时的心情怎样?(高兴,完全相信,放松了警惕)

3.“火烧曹营”(9、10自然段)

过渡:黄盖是怎样火烧曹营的?请同学们自由读9、10自然段。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抽生回答)

师:熊熊的大火借助东南风,很快地烧燃了曹操的战船和营房,顿时,火光照得满天通红,哭声喊声混成一片,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读出那惊心动魄的火烧场面。齐读10自然段。

4.“乘胜追杀”(11自然段)

师:事情的结果怎样呢?指名读11自然段。

哪个词可以看出曹操败得很惨?(丢盔弃甲)

“丢盔弃甲”是什么意思?(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五)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学了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篇(9)

关键词:

壁画设计;互动式教学;教学研究

在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壁画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完成模拟壁画设计作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跨度一般在60天左右。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理论课程的分布、壁画设计类型的侧重面、学生对壁画设计的应用情况。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将壁画设计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解决壁画设计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壁画设计知识。

一、壁画设计教学的重点问题分析

在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本文结合了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壁画设计教学工作进行了探究总结。在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内容进行深刻思考,并能够对学生学习的特征进行把握。针对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文提出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摸清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有效把握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1]。一般来说,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通常以移动桌椅设置活动场景,以促进教学的灵活性。在具体环节上,可以让学生自由入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安排座位,也可以分组就坐。例如,本班的学生为40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将学生按兴趣与特长分组,能够强化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中,可以相互探讨,对设计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2]。壁画设计教学通常有以下一些重要环节需要认真把握:第一,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如何对课程理论部分进行定量,把握好时间与内容的关系,根据时间对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壁画设计的规律和相关理论进行详细介绍,为学生在进行实践壁画设计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十分重要。第二,在进行壁画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辩证地对壁画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壁画设计时,能够大胆创新,不断突破自我。壁画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比如绘画技能、光学知识等,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对壁画设计进行创作,否则就会影响壁画设计的效果[3]。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着其规律涉及壁画,才能使自身的设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第三,在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实践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地给学生以帮助,使学生明确壁画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克服学习中的障碍,这样能够进行有质量的壁画设计。总之,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最优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针对实际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壁画设计质量的提升良方。

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壁画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法的根本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师生的良性互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激烈的讨论,阐释各自的见解,才能加深对壁画设计的理解,并能使教师发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加深对壁画设计的理解[4]。

(一)构建有效的师生对应关系从上文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在密切的沟通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教师对学生不能对学生搞“一刀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盘了解,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传统壁画设计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填鸭式”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行壁画设计的教学效果。而“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壁画设计学习当中[5]。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更有助于学生的进步。并且在沟通和讨论过程中,许多难点和疑点都能得到解决。

(二)坚持全方位探索把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壁画设计教学,切忌生搬硬套,要结合学生、班级的实际,进行全方位探索,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一教学模式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课题进行优化设计,以“课题”将学生带入情景,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进行壁画设计。壁画设计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利用适宜的课题,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壁画设计水平的提升。第二,在壁画设计过程中,应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辅。壁画设计关键在于“设计”,而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6]。因此说,实践是第一位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不要理论了,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实践少走弯路,才能使学生进行更好的壁画设计。第三,授课过程中,要注重从多个层面对壁画内容进行分析[7]。壁画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壁画设计作品的欣赏能力,对名家设计的作品进行分析,弄明白优秀的作品“优”在哪里。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了,设计壁画作品也就有了品味了,壁画设计水平也就不一样了[8]。

(三)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沟通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互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壁画设计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壁画设计[9]。为了进行更好的沟通,就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掌握了学生的特性,沟通也就水到渠成。当代大学生有朝气,自主性强,但心理年龄普遍偏低,针对这些实际,教师可以采取“鼓励式”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进行壁画设计学习中。总之,在进行壁画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建立有效地沟通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对壁画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得到发展,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童道琴.互动式教学探索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67-69.

〔2〕张军,吴荻,肖晓强,周丽涛.改进互动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论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改革[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1):191-194.

〔3〕夏松超.试论短期壁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5,(07):177,179.

〔4〕沈剑良,张帆,宋克,吕平,张丽.面向实践的现代SoC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8):143-144.

〔5〕张旭伟,兰图,陈波.基于互动式教学和多元式评价相结合的工科设计类课程教改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2):186-187.

〔6〕张蕾蕾.网页设计中色彩视觉元素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3):105-106.

〔7〕张如画.论设计色彩的符号特征[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3):102-104.

篇(10)

课题:六年级上册P68―70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 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

目标预设: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一、激活经验,激发学生内需

(一)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比”的知识(板书:认识比)。你认为我们生活中哪些知识是和比有关的?

(二)教师迁移: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有效互动,构建生态课堂

(一)课件出示例:今天大家吃早饭了吗?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1.利用旧知感知新知。提供2个数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根据这两个数量,我们从相差关系上怎样来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从倍数关系怎样进行比较?

小结:同学们,我们已经会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除法或分数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表示,这就是“比”。

1.初步认识“比”。

谈话:“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还可以怎样说?(出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3.“比”的读写。

谈话:2比3、3比2怎样读写呢?比的各部分名称又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学第68页。(自学1分钟。)

教师让学生合上书本,让一名学生写出2比3写作2∶3,3比2写作3∶2。

4.比是有序概念。2∶3和3∶2一样不一样?为什么?

(二)小组合作交流。

谈话:比有意思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呈现“试一试”)

提问:图中都是表示谁与谁的比?这里的蓝色部分与白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1.把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洗洁液与水的比是多少?水与洗洁液的比是多少?

2.把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分,水可以看作几份?溶液可看作几份?你可以得出几种不同意义的比?

(三)应用比的认识,探究比的意义。

导入语:刚才我们研究了两个数之间的比,下面我们研究一下两个量之间的比。

1.学习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出示例题,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多少?如何求小军和小伟的速度?(课件出示:速度=路程÷时间)

谈话:我们也可以用比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你能说出小军所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课件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比,仔细观察一下例1中的2 ∶3,3 ∶2和例2中的900 ∶15,900 ∶20等,你觉得比可以说成两个数的什么关系?(出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强调相除关系)

2.提问:900 ∶15说成是 和 的比?路程与时间比的结果是 ?小军的速度是 ?60是怎么得来的?那么这里的前项是 ,后项是 。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3.课外延伸。

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7:1,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男人肩宽与头长的比大约是2:1。

头长与身高的比。先让学生看夸张的漫画,在笑的过程中回味、探索人体的比例,此时相机介绍不同时期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

上一篇: 创业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 股票投资分析的主要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