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体系优化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6 15:55: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绩效体系优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绩效体系优化

篇(1)

高校辅导员是连接大学生和学校的桥梁,是最贴近大学生的教师群体, 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主力军,因此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学习、大学生活以及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辅导员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也对大学生群体有重要且直接的影响。由于大学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因此现在高校都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和建设。

1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现状

辅导员工作存在着工作对象特殊、工作内容复杂、工作时间无界性和工作价值无限性等特点,并且大学辅导员绩效考核不同于传统人事考核,它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工程,现阶段许多高校在辅导员的绩效管理和考核中仍存在着考核方法过于简单、考核过于定性化、考核指标不合理、缺乏绩效管理过程、重考核轻反馈等问题。许多高校从上至下对辅导员绩效管理缺乏科学认识,没有形成统一全面的绩效观,更没有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和体系,没有形成规定或文件性的制度,难以系统开展大学辅导员的绩效管理。

辅导员的绩效管理是辅导员队伍管理中的核心环节,辅导员绩效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辅导员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成长,但辅导员的绩效管理特别是考核又是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很多高校在辅导员的绩效管理与考评中仍然存在大量问题。

2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受关注的环节,绩效考核体系是否科学健全决定了其绩效管理水平和成效。目前,部分高校存在着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的现象,绩效考核体系的不健全体现在很多方面:缺乏考核制度体系,考核随意性大,考核过程不规范,考核结果公正性不够;考核方法不科学,没有根据组织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考核方法,导致绩效考核适得其反;考核指标体系不合理,考核指标的选取不科学;考核过于定性化,如写评语、等级评定式的方法,不够客观。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绩效管理制度的灵魂,缺乏之将严重影响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

2.2 考评体系缺乏有效管理

目前多数大学在绩效管理的概念上还不够清晰,不少高校直接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而忽略了绩效管理过程的其他环节。绩效管理是组织内部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其本身就是组织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过程,它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和结果应用等五个坏节,绩效管理的目的是绩效提升,实现组织战略。部分高校只进行单纯的绩效考核,忽略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使绩效考核陷入孤立的位置,没有其他环节作支撑,考核难以达到既定目标,更难以实现绩效提升。

2.3 缺乏科学管理理念

高校由于缺乏对科学绩效管理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使辅导员普遍难以形成科学的绩效观,部分辅导员对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有抵触情绪,对其过程和结果持质疑态度,认为考核会破坏同事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关系,更不愿直面自身工作的不足,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大学辅导员绩效考评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收到应有的成效。

3 优化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的对策

3.1 梳理和提炼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

对辅导员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工作分析工具和方法对辅导员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根据大学辅导员岗位说明书,梳理和提炼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大学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库;确定辅导员绩效考核方法、周期和参与者,选取关键绩效指标,确定绩效考核标准,构建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绩效考核评分表等;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人绩效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引导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战略相匹配完善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的设置和实施。

3.2 收集必要的绩效信息,及时修正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辅导能帮助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实时修正绩效行为,引导其实现绩效提升,而非帮助其事后修补,这与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相吻合。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应持续定期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辅导,总结其阶段性工作,指出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其工作绩效表现;对辅导员的绩效辅导应列入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的日常工作内容,并作为学校和院系考核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的指标;同时,应注重绩效辅导的效率,绩效辅导不是简单的形式化表扬或批评,而是在总结优异绩效的同时,也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与辅导员通过沟通共同商定解决问题,改善绩效的方式方法 ,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3.3 制定明确的绩效体系考评计划

根据绩效管理体系,在绩效考核周期初始,首先应由辅导员的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和辅导员本人根据所在高校、所在院系的发展战略、办学宗旨、考核周期内(一般以学年为考核周期单位)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等,结合辅导员岗位本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共同制定其绩效计划。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办学宗旨是制定绩效计划的核心原则,是决定高校发展走向,全校教职员工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所有绩效计划期望达到的目标,因此绩效计划的制定必须服务于发展战略与办学宗旨。其次,绩效计划必须紧密围绕所在院系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院系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是学校发展战略、工作总计划的分解,是更为明确和可操作的工作内容,院系层面的工作目标和计划继续分解,形成辅导员个体的绩效计划。

3.4 注重有效的绩效辅导体系

绩效辅导是管理者对组织成员进行绩效沟通和指导,帮助和掌握其绩效表现,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人绩效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引导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战略相匹配;同时收集必要的绩效信息,为绩效考核做准备。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复杂琐碎,具有不固定性,除了常规工作以外,还需处理大量临时性的工作,辅导员的大部分工作内容并不直接产出可量化的工作成果,但其岗位工作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以上实际情况,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应采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主要考核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态度、能力等方面内容,结果考核主要是针对可量化的工作成果及相关量化指标的考核。构建实用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大学辅导员绩效管理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中考核指标的选取确定是重中之重。

3.5 落实考核结果的应用,进行及时的绩效反馈

考核结果如果仅停留在数据上,就失去了管理的意义,也难以达到提升组织和个体绩效的目标,因此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同样非常重要。绩效反馈是将评估考核的结果通过绩效面谈、书面反馈等方式,传递给绩效个体,肯定绩效优良的部分,分析绩效不良的原因并帮助其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制定下一个周期的绩效计划。在大学辅导员的管理中,考核周期结束之后,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根据对辅导员的考核结果,及时对辅导员进行绩效反馈,绩效反馈中应着重注意两点:(下转第131页)(上接第108页)一是紧扣考核结果,就考核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二是反馈须及时,一旦反馈与考核时间相隔太长,则会失去反馈的时效性,也削弱了反馈的作用。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绩效辅导和绩效反馈机制至关重要,这两个环节在现行的绩效管理活动中很容易被忽视,但它们是使绩效管理活起来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绩效考核是手段而非目的,所以考核结果不能束之高阁,更不能流于单纯的考核数据,必须使其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和杠杆作用。绩效考核的结果不仅要应用,而且要及时应用、公平应用,应通过制度或规定的形式形成明确的考核结果应用规则,这是保证考核结果公平应用的基本前提。现在高校对辅导员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大多停留在一次性物质奖励或荣誉奖励的层面,实际上考核结果应与绩效工资、奖金、人动、职业生涯发展、培训开发等多方面紧密挂钩,所以高校和院系应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明确的考核结果应用规则,用制度规范考核结果应用,保证绩效管理的公平公正。考核结果须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相关制度得以应用,及时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杠杆作用,真正实现绩效管理过程效应与结果效应的并行,构建科学、有效的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148-02

公立医院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因此绩效的综合评价尤为重要。而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将有力地促进绩效审计工作,进而有助于公立医院合理安排和分配财务资金,提高财务资金运行效果,最终实现公立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者认为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加强对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审核上。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优化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1完善绩效审计相关规范

第一,要加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相关制度建设,制定相适应绩效制度。

一方面要加大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突出绩效管理的预算制度,为绩效审计带来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探讨和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绩效管理理论框架、方法体系及操作程序,从而使绩效管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如“增收节支”方面的相关细则有《医疗项目利用考核细则》、《开展项目奖励条例若干规定》或《预算对绩效的考核办法》。它们规范了收入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流程,按照制度进行医疗服务行为,实行医疗收入积累;支出进行了合规性和合理性操作流程规范,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另外,加强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利用率管理,调整医药结构比例,实现药品的“零差价”,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都需要完善的制度与之相匹配。制度是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支撑,在完善的制度体制和环境下,关注重视指标分析,进行预算核定,实施指标分析,落实跟踪考核,才能真正发挥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作用。

第二,构建科学审计方法,积极推进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获得正确统计分析结论的重要前提。绩效审计目前的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评价难,评价实绩效果的标准难以确定,审计评价缺乏一套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规范统一、便于操作的科学方法。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目标管理法、360度考核法、平衡计分卡法等。针对绩效审计覆盖层次多、审计内容广的特点,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对较为模糊或较为复杂的问题使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作出科学决策的分析方法,是分析多目标、多因素、多准则复杂大系统的有力工具。

2提升审计结果利用价值

第一,加强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诸如有的医院提出的“项目的利用率”。只有充分利用政策,才能证明政府出台政策有用。如医改方案中,调整诊疗手术劳务收费标准,实行药品零差价等,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讲究社会和谐,如全额拨款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老弱病残者就近看病、上门服务等便民举措,实行大病医保、少儿医保、特殊疾病政府埋单等,让患者病有所医有依靠。医生技术提升。如临床、医技、护理服务项目开展全面,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利更多。

医院发展方面,如扩大医院发展规模、开展医院课题研究、促进医院人才竞争。做到政府放心、社会满意、医院发展,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利用计算、统计、分析等技术方法获得真实数据,使其评价体系更加体现经济性、效率性,根据医疗行业特殊性需求,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应结合实际,加强绩效审计报告质量控制,推行绩效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对绩效审计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以督促其进一步提高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效率性和效果性。

第二,加强对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管理活动的全程跟踪和评估。

(1)强化督导复核。提高审计人员自我复核、自我矫正的质量意识,使绩效审计的全过程都重视质量。实施内部交叉互查制度,查找各自在审计质量上的漏洞和不足。引入社会审计的三级复核制度,相互监督,层层把关,对具体审计项目履行情况进行逐级审查。

(2)建立审计项目评估制,有效利用审计成果。绩效审计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审计成果运用最大化,更好地为领导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提供审计支持。评估制度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和有效性。为此,一要提升审计成果的层次,改变当前审计成果侧重于微观应用,缺少透彻的原因分析,成果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的状况,提升审计成果的宏观性,为完善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二要加强信息合并、提升,通过审计报告、审计信息等多种形式反映审计成果,扩大审计的影响力,满足审计成果使用者的需求。

(3)健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现实条件下,由于责任不明,设定的确认标准和惩罚措施,缺位、错位的审计责任在审计中的模糊性,审计结果未发挥应有的威慑作用。审计机关应建立并完善审计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对在审计实施不同环节中的过失行为和故意行为,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责任追究制度能促进审计人员增强责任意识,保证审计行为的客观公正,对审计人员是一种制约。

(4)公示绩效审计报告。我国绩效审计作为独立的审计类型的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绩效审计项目选择、审计方案制订与实施还是到审计报告的出炉,与英美两国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应借鉴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努力推进我国绩效审计制度化与规范化的进程。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加强审计成果运用的管理,建立审计成果的需求导向机制。因此,审计成果是否符合成果使用者的需求,则成为检验审计工作成效的重要体现。

3加强医院审计的内部改革

首先,要改善审计人员结构,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绩效审计质量的高低。但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现今审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中符合绩效审计需要的不到20%,距离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复合知识结构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绩效审计需要创新和多样化,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除需具备传统财务审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其他方面的才能,需要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即要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计算机、工程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对审计项目形成深刻而中肯的判断。

建立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解水平,既要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又要把握微观经济政策,从而把握审计工作的方向;使他们具备管理知识水平,把握现代管理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加强理论修养,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审计技术水平,还要能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驾驭能力。

其次,要强化医院绩效管理,完善考核体系。

在各类项目考核中,加大对绩效审计的考核力度,逐步扩大绩效审计在考核评比中所占的比重,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的探索和实践。要充分发挥项目考核“指挥棒”在推动绩效审计实践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现有的考核制度。绩是业绩,效是效果,绩效不等于效益,绩效包括医院依法经营、经济收益、资产质量、社会效果、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等多方面。贯彻落实医改方案,进行医院绩效审计,还要把握好绩效审计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之间的关系,绩效审计是与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审计相统一的,绩效审计是着力从体制、机制和管理上解决真实、合法性问题,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责任只是经济责任的一个方面,效率、效果和效益才是更重要的经济责任。把握好绩效审计与医院监督部门对医院绩效考评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以外部独立者身份出现的监督者,医院绩效审计除了评价医院经营业绩和管理业绩外,还可以对医院的监管部门绩效考评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揭示考评体制上存在的不足,督促医院监管部门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考核,推动医院又快又好发展。把握好绩效审计与医院自审审计的关系,绩效审计侧重于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医院绩效审计更多关注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存在在制度上和体制上的漏洞,并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医院管理体制上总体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有效建议。

最后,要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审计机关应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高度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审计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技术成果,把现代科学技术与审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质量把关、成本控制、审计方法和审计成果运用等方面的信息化,实现审计管理工作的全面化、系统化。此外,注意研究包括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审计目标、审计结果、专家经验等信息在内的各种审计数据库,做好审计成果的综合开发、综合利用。

总之,改进外部审计条件,改进审计内部管理体制,开展绩效审计,使得各项制度得到相应完善,为其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完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同时,加强审计规范建设、绩效审计准则体系建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依据审计项目评价对象的不同,审计技术、方法的不同,采用不同绩效审计方式,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要有—定的前瞻性的规范,才能更好开展各项绩效审计。

参考文献

[1]徐政旦.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张进.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11).

[3]张艳.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施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2):21-23.

篇(3)

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依次运作的系统。而多数医院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基础性弊端。绩效计划阶段: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的不协调;绩效实施阶段:管理实质与管理形式的失衡;绩效考核阶段:考核指标与考核结果无差异;绩效反馈阶段:沟通形式与面谈技巧的缺乏。

(二)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往往重视对直接成本管理,缺乏对间接成本的管理,重视事后成本管理,忽略对事前成本进行分析,从而导致了业务科室成本在医院里占据着整个成本管理的主要地位。现行医院主要是实行奖金分配形式,这种简单的分配形式容易忽视对其职能部门的管理成本,这使得绩效评估标准缺乏科学依据。

(三)薪酬制度对外缺乏竞争力,对内缺乏公平性。

绩效管理理论说明,绩效管理的结果不应该只是以工种和资历作为分配的主要指标,也应该把薪酬体系中的动态工资部分作为重要指标。但是我国公立医院实行的是传统的等级工资制,这种工资制不能真正反映出医务人员的能力、业绩、贡献,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因为存在着平均分配的现象,再加上工资体制的僵化和工资标准的低水平,极易造成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和整体的工资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问题,公立医院应该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及薪酬分配体系,最大限度的激励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

(一)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优化管理体系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度化—考核制度要公开、透明、稳定,考核要定期进行;程序化—执行考核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有章可循,遵循一定的流程,防止暗箱操作或领导个人化评定;系统化—绩效考核标准的设计要科学、系统、全面。

(二)以平衡计分卡构建绩效管理系统

公立医院是非营利和公益的医院,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时要注意考虑到非财务性指标,包括社会效益、 医疗品质、病人满意度、 学习与成长等。 这些指标比盈利指标更能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和成长前景。平衡记分卡是绩效管理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评价体系,它主要从顾客、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和社会效益五个层面来评估,因此公立医院构建绩效管理系统时应以平衡计分卡构建绩效管理系统,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在五个层面赋予不同的权重。以“社会公益”和“ 达成组织使命和目标” 为原则,根据医院的总体战略和阶段性目标,合理确立各层面权重以过程管理为保证,覆盖管理全程。

(三)应当以质量和社会效益为根本实施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新医改《意见》别提出对医务人员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医院应该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把医护人员的能力、贡献和工作量进行综合考虑,作为评定综合绩效考核的标准。同时要营造优秀医院文化,把绩效作为核心价值观导向,建立以绩效为特征的优秀医院文化。为医院提供长效激励机制,最终实现医院的发展战略。公立医院应使绩效管理作为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运用创新的制度,对员工及其部门进行有效的工作考核,来进行薪酬的合理分配。要提高医护人员的薪酬,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的薪酬。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将质量和公益效果作为科学考核的根本。把资金更多的用于“简单再生产”,资金的来源有医疗收入和政府给予的免税、药品加价等。

(五)完善成本核算机制

成本核算关系到整个医院的效率和资本运作,是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部分。首先要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医院应当统一科室代码。并采取内部结算的形式进行管理和成本核算。对各科室物资的流动和相互提供的劳务采取内部结算的方式。其次,应当在财务成本上积极推行全成本核算方式。将全部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如所有科室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最后要加强医院职工对绩效成本核算的管理意识。使医院医护人员及全体管理人员意识到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实施全成本核算,这是涉及医院及工作人员切身利益的机制,因此要充实财务科人员,提高人员的素质,做好培训工作。对各科室应配备核算员,专职的或者兼职的,搞好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组成科室医院两级核算网。

(四)医院管理去行政化,建立新型的监管关系。

政府作为公立医院的监管机构应该进一步明确职责,把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结合,进一步区分宏观管理医院与医院自主管理。具体而言,政府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应该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有效手段管理和引导医疗服务市场,解决好例如医疗与行政职能不分、医疗与行政职能错位等弊端;制定不同医院不同的收费标准、费用、税收以及不同的政策调控措施;建立由政府、专业协会与中介机构组成的监管机制,并制定监管标准,分类指导,分类管理;要制定发展卫生事业的中长期规划,提高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我国目前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特别要提高偏远地区及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医疗水平,提高疾病预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渠巍.非营利性医院绩效及薪酬管理研究[D].贵州大学,2006.

[2]李卫平,黄二丹.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J].卫生经济研究.2009(5).

篇(4)

慈溪市颖光制衣有限公司(Cixi Yingguang Garment Co.,Ltd.),以下简称YG公司,成立于1990年,总公司坐落在中国服装名城——宁波,紧邻杭州湾大桥,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公司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壮大,现已经拥有厂房10000平方米,在职员工1500余人。公司巨资引进日本、欧美先进的设备,年成衣生产能力达100万打。

公司实力雄厚,集织造、染整、成衣为一体,是一家大型针织休闲服装制造企业,浙江服装行业中的佼佼者。公司视信誉和产品质量为企业的命脉,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的认可。始终以“质量为本,诚信经营”的理念,努力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

公司组织紧密,企业管理及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引入国际标准管理体系ISO9000,实现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公司重视人才,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各专业人员来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及公司产品的含金量,研发部门人数近百人,已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公司拥有注册品牌——“颖光”(YINGGUANG)、“依村”(YICUN),其品牌服装在国内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颖光”品牌服装畅销意大利市场,并在其他国家市场也被看好。公司提供OEM服务,其主营产品或服务为各类针织服装生产,月生产能力为600000件,年出口额能力约为10000 万, 年营业额约为15000万。

针对公司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公司也正在征求更多的著名针织品牌的合作开发生产项目,共同开拓双方的市场。如果能同更多的著名针织服装品牌合作,就可以减少双方在生产管理、成品的生产开发、原材料的的储存等各项环节的工作量及各项人力、物力的大副投入。目前,公司已具备先进的生产管理队伍,一流的进口设备,资深的设计师,广泛的市场分析来源,及时的国外市场信息来源,提供的成品以质量为先,已具备了服务于多家品牌的各项实力。

公司组织结构情况:

组织结构说明:

篇(5)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使自身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行业都在不断优化组织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使个人与组织目标更趋一致,促进组织发展。而事业单位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生事业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同样需要满足市场及民众需求,为确保公共服务能够更加优质,优化事业单位职工绩效考核保证职工工作目标与事业单位公益性质及职能更趋一致十分必要。

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的综述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弥补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方面不足的特殊组织,正是由于事业单位在民生建设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事业单位在稳定社会和谐发展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事业单位具有经济型、公益型以及行政型,后者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构进行管理的,为保证事业单位的政策指令能够快速的落实,对事业单位内的员工进行一定的绩效考核。所谓的绩效考核就是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业绩进行综合的评定,并通过这种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为社会服务做出更多的贡献。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十分不明朗,使得员工的工作懈怠,所以必须优化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三、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现状

1.认知缺乏

由于事业单位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组织,为保证社会公共服务能够有效落实、更好的管理事业单位的所有在编人员,事业单位往往选择通过考核的方式,对职工进行奖惩。但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仍处于摸索阶段,这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认知的缺乏,主要体现在:首先,“大锅饭”平均主义思想的长期盛行,一方面考核者不愿意“得罪人”来拉开考核等次;另一方面被考核者不能接受“低人一等”的感受。其次,很多人认为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扣个人工资,抵触心理严重。另外,很多人不能清楚的区分事业单位职工绩效考核与企业绩效考核之间的区别,进而造成了绩效考核推行的难度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步伐踌躇不前。

2.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当前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的推进情况不一致,大多数事业单位员工考核还停留在“德、能、勤、绩、廉” 的主观评价上,考核依据不明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考核评价标准不足以令员工信服,考核过程敷衍了事。很多事业单位仍然采用着传统的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并没有对被考核对象的具体工作情况等方面进行更为细致的考核,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内的员工工作时的动力不足,从而事业单位为国家公益事业做贡献的建立初衷与职工个人工作目标不尽相同。

3.其他问题

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使得事业单位数目众多,而为了保证公益事业的正常推进,事业单位内的员工数量很多,这也就导致在进行员工绩效考核时,可能存在不公平的情况,这不仅是由于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详尽程度不同,也是由于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的考核不规范导致的。换句话说,之所以当前的事业单位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主要是由于考核体系设计不合理,考核度量不好掌握以及考核机制设置不灵活所导致的。

四、优化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所出现的问题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瓶颈,所以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能更好的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必须结合绩效考核体系中不合理的地方,优化事业单位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1.强化认知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能按照预期一样充分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对公益事业服务的责任心,就必须强化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认知,一方面加强宣传工作,从而令事业单位的干职工能明确的了解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对于组织及职工本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调动各个部门之间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说,强化对于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体系重要性的认知,就应该明确事业单位考核的独特性,使上下一致接受绩效考核的推行。

2.科学制定评价标准

明确了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能更好的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员工升职、加薪等一切关乎员工自身发展的措施能够公平的进行,就必须科学的制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评价标准,尽可能的细化分解组织目标,变主观评价为更多客观指标的添加。不同地区之间的事业单位的着重建设点不同,所以在设立评价标准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除此之外,对于员工的考核原则不变,必须国家下发详细的考核评定等级,避免地区不同所造成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考核不合理的情况出现。

3.其他优化措施

为了确保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就必须解决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潜在隐患,因此除却加深社会对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体系重要性的认知,同样也要加强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尤其是专业素质,因为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十分复杂,专业性较强,并且要合理的设置各个不同阶段的绩效考核比重,并借鉴其他地区的考核体系构成,保证考核体系的科学性以及公平性,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员工绩效考核能够挖掘出事业单位的市场潜力。

五、结语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绩效考核对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公益性只能影响深远,优化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仍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篇(6)

绩效考核体系是A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体系的最短板,基本上处于流于形式的状态。笔者抽查了280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在关于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一项中,其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得知A集团考核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在对A集团目前考核方案及运行状况的进一步分析基础上,笔者认为其考核体系主要有以下不足:(1)缺乏贯穿部门和岗位工作目标的主线,各部门、子分公司各自为政,与集团总体目标脱离,难以形成合力。(2)缺乏对部门间协作的考核机制,造成集团整体运作效率低下。(3)缺乏有效客观的评价标准,考核多出于主观评价,造成员工不公平感增加。

一、A集团绩效考核体系优化建议

1.优化原则

(1)可操作性,即注重考核体系的实效和可操作性,以易于执行为基本设计思路。

(2)可延展性,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3)业绩相关性,即新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应以奖惩为考核惟一目的,而是强调对员工的绩效改进和提升。

2.A集团绩效考核内容

(1)KPI绩效考核。即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是考核于业绩产生关键影响力的那部分指标,而不是一般的绩效指标。如何界定绩效指标里头哪些是属于关键性的绩效指标,哪些是属于一般性的指标,必需对集团公司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

(2)基于目标的绩效考核。即由集团最高领导层制定出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子分公司和个人,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部门和个人考核的依据。这种考核方法主要是针对有些工作成果和工作行为难以量化,则运用此方法比较合适。

(3)态度、能力。①态度考核工作态度是对某项工作的认知程度及为此付出的努力程度,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业绩转换的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力向业绩的转化效果。员工的态度考核主要针对该岗位所需的主要态度指标,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态度指标不同,指标的权重也应有所不同。根据考核可操作性原则,A集团的态度考核以由直接上级作为考核者为宜;考核指标可采用组织性、对客户的关注程度、进取心、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和合作性为主。②能力考核。能力考核是根据被考核者表现的工作能力,参照能力考核标准,由考核者对被考核者所担当的职务与其能力匹配程度做出的评定。员工要胜任岗位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对员工的能力考核主要针对该岗位所需的主要能力指标,不同岗位的能力指标及其权重分配可以不同。A集团工作能力考核指标可主要采用:领导和影响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能力。

3.A集团绩效考核方式

(1)高层管理人员。主要包括集团副总裁、总裁助理,考核周期为半年和年度,考核内容为个人业绩,考核办法采用KPI绩效考核。

(2)中层管理人员。主要包括集团一级部门总经理、副总经理,项目部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考核周期为季度和年度,由分管高层管理人员根据被考核人的业绩,采用KPI和MBO方法进行考核。

(3)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集团除上述人员以外的其余所有人,采用月度考核个人业绩,季度考核态度、能力为主要考核的内容,由部门第一责任人根据KPI和主观评价进行考核。

4.集团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种反馈机制,帮助组织增强竞争优势,因而必须充分有效地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因为绩效考核体系的改革是推进员工行为改变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A集团绩效考核结果应主要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季度绩效奖发放、集团中长期激励、员工薪酬和岗位调整、培训。

二、A集团新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

1.实施原则

(1)高层领导推动原则,体现高层领导对推行新绩效考核体系的决心和支持;

(2)公开性原则,让被考核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及考核结果等事宜,使考核有透明度;

(3)客观性原则:以设定的考核指标或工作表现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4)常规性原则:将考核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管理组织机构,明确权责

(1)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由集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绩效考核委员会,主要担负领导、监督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2)绩效考核执行小组。绩效考核执行小组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及其他各部门第一责任人和绩效考核专员组成,主要负责集团绩效考核的日常管理和实际操作。

三、建立绩效考核申诉机制

1.申诉受理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员工如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或对考核结果感到不满意,有权在考核期间或考核结束一定时间内直接向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申诉。

2.申诉处理

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根据员工所提交的申诉资料进行调查,如果申诉属实,绩效考核管理委员会需按绩效考核流程安排对申诉人重新进行绩效考核。同时,委员会还需确定考核者对员工绩效考核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公平现象,如果确有不公平行为,应对考核者采取处罚。

参考文献:

篇(7)

伴随新理念的建立和推广,公务员绩效考核已然成为公务员管理的主要环节。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公务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整个队伍具有较高素质、较强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有关公务员考核特别是有关基层公务员考核的问题也涌现出来,如考核主管领导权力过大,权限过于集中;重形式,轻过程;无视结果;结果不真实等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建立优化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塑造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核的绩效管理系统,科学合理地发挥绩效考核结果所能产生的激励作用,促进公务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论文在研究文献和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管理理论,充分利用公务员管理各个方面的理论,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公务员绩效考核理论。 

2、现实意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文通过深刻剖析该委现行的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提高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操作性和有效度,从而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机关整体效能。 

二、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已经明确指出,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国家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为公务员的晋升、奖惩、培训、辞退以及工资的调整提供依据”。然而考核的真正功能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却得不到有效的实现,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对考核的真正目的都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考核工作变得敷衍、应付、走过场,只是在形式上没问题,没有起到绩效考核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与工作积极性的目的。部门领导大多时候更是搞中庸之道,不是通过考核来激励大家认真负责的完成工作,而是谁也不得罪,不求实际绩效。这种流于形式的考核降低了行政效率,降低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绩效考核的内容定性有余、定量不足 

基层公务员考核内容以“德、能、勤、绩、廉”为要求,它规定了绩效考核的大方向,但是考核内容细节则缺少进一步的明确,不能与考核指标相结合,考核内容得不到具体指标的明确,公务员考核就会出现指向不清,考核结果定性成分大,存在人情分。考核指标设置笼统,部门不分,岗位不分,统一标准,就会导致无法区分不同工作性质与特点,在实际考核中用一成不变的标准衡量存在差异的人员,就容易造成考核结果的失真,这种忽视了被考核者客观存在的差异性的考核指标,必然会影响到考核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三)绩效考核理念偏差 

部分基层公务员在考核工作的理念上存在偏差,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与重视程度还不够,所以就产生了对考核指标设计、取值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持无所谓的态度。考核主体对于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没有充分的将考核工作视为管理公务员的重要手段和对公务员工作能力科学评估的重要内容,在思想觉悟上的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的具体操作上也是走过场,没有把考核与选人、用人的关系处理好,没有将提升公务员的行政效率等功能发挥出来并加以利用。理念偏差主要表现为:考核被当作无用额外的工作,以为绩效考核就是到考核时间了,随便填几张表,敷衍了事就可以了; 绩效考核每年的形式、内容、模式都差不多,导致被考核者产生厌烦情绪;认为过于认真的考核会得罪人、引发内部矛盾;认为考核就是浪费时间,增加了工作负担还影响了工作效率。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一些公务员对考核工作消极对待,敷衍对付走过场,导致考核的结果不能公平公正合理有效地反映基层公务员的实际绩效实况,考核工作的敷衍进行,使得考核结果难以取得成效,考核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因此出现了基层公务员绩效考核并未真正起到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水平、从而缩小差距,努力进取的作用。 

(四)绩效考核的制度影响 

我国公务员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强调公务员“政治中立”、坚持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实行功绩晋升制等原则,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调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并且把政治立场和思想品德放在绩效考核的首要位置等管理原则。高度集权的党管干部体制和考核标准在一定得环境下有其特别的成功之处及优越性,但是错综复杂的党政关系、政企关系、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等在公务员管理方式、管理内容和权限上存在权限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给有效管理公务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给绩效考核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考核指标不能有效地制定导致考核双方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了绩效考核的有效执行。 

三、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 

(一)实质重于形式的绩效考核 

考核不再只流于形式,为了实现考核制度的目的就应该不断地增加被考核者在考核过程中有关的思想教育,让这些被考核者真正认识到考核的目的和考核的重要性,这样被考核者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考核队伍中;最后,在考核过程中要不断地强调考核的公平和公正性,实现优胜劣汰的观念。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各级被考核的公务员都要根据考核的目的完成自身的工作职责,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考核的目的。这样考核才能实现考核的真正意义。 

(二)绩效考核量化细化 

考核指标的制定应该尽量做到量化、细化、简明、具有可操作性。除确定通用的考核指标外,还要设计出适合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根据设定的目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尽可能的做到内容具体明确、可量化,即对每一项工作任务提出质数量、进度、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不能量化的,可在细化后对内容提出明确的具体的定性要求。对经过细化分解、目标明确的,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办法。为便于操作,要确定一个固定统一的基础分,作为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要求,完成目标任务,得基础分;超额完成任务、工作有创新或取得显著成绩的,根据考核办法给予表扬加分;未按要求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根据考核办法进行相应的惩罚扣分。从而使考核工作有“事”可考、有“量”可核、有“绩”可估、有“效”可评。 

(三)绩效考核主体多元化 

考核不仅仅只在内部进行,除了上级、同级、下级外,更应该走群众路线,公务员本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民群众对服务的满意度理应纳入考核的指标,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能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赏罚分明的考核结果也能促进公务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多元主体的考核增加了被考核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也拉近了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篇(8)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19

1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的特点与难点

事业单位考核的目的在于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积极性和组织绩效、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质量,无论是采用哪种绩效考核方法或者考核标准都要求可操作性强、科学合理、有激励作用、有一定的系统化和全面性。其难点在于:第一,从事业单位的性质来看,由于是承担了一定行政任务的行政部门,其工作内容、工作目标以及单位职能都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并对上级负责,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缺乏一定的自主性。第二,事业单位利益分配模式和绩效考核目标有一定的冲突和矛盾。绩效考核的重要功能在于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而事业单位的利益分配要服从国家财政状况、人力资源主管部门的审批等,其利益分配方法比较单一固定,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难以发挥。第三,管理状况差。市场化、科学化、动态化的绩效考核措施必须服从于行政管理,独立人力资源管理权和人事管理权的缺失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缺乏科学管理的问题。

2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21缺乏激励,动态性差

绩效考核作为评价工作人员劳动成果、反映工作人员一定时期内劳动价值与成效的重要方式,其功能之一就是激励和导向作用,只有对工作态度好、工作成果丰富的职工进行一定的奖励以及物质回报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和价值导向作用,然而由于行政体制或者行政管理因素的影响,许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不完善的,没有与职称晋升制度、物质奖励制度、工作表彰制度、薪酬激励制度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只评价不激励、不重视激励的问题比较突出,考核体系的功能也就不能发挥出来。同时许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存在单一固定、权重设置不合理、动态性差的问题,没有与单位整体的工作目标、组织目标、部门差异、社会和公众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事业单位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行政部门,其绩效考核体系的设置必须与整体社会需求、功能定位、发展定位、组织目标有效结合并不断调整,其动态性是由事业单位本身性质和功能决定的。

22考核定位与考核目标不协调

绩效考核体系的定位是由事业单位的组织目标和科学管理目标决定的,同时也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以及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许多事业单位对业务工作、科技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却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与定位,在开展、规划以及设置考核目标时容易产生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绩效考核目标与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不一致、考核项目的设计和设置没有依据组织目标具体展开、绩效考核的管理效益难以发挥、缺乏一定的绩效考核反馈等。例如:许多事业单位只强调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利益分配和晋升职称的依据,而对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发挥组织绩效目标缺乏一定的认识。

23主体单一,缺乏针对性

考核主体是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者,考核主体的确定与明确是绩效考核体系设置的基本内容与目标之一,同时也会对考核方法具体实施以及考核结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建立的绩效考核模式比较单一,考核主体通常是事业单位的主管上级部门、直属上级领导或者本部门的主管领导,评估模式也大多限于上级评估或者单位内自我评估。事业单位内的工作人员通过工作汇报、劳动成果汇总、自我报告等形式将绩效考核资料交由上级进行评价和考核,这种模式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容易产生事业单位内部的不正之风。例如:一些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结果是与工作薪酬、晋升职称挂钩,工作人员为了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绩效考核结果常常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干扰正常的绩效考核秩序。

3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措施

31长效激励,优化考核程序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是主要功能之一,因此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是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首先,优化考核项目设置的程序。绩效考核目标和内容的设置应该保证职工的积极主动参与,在考核主体和被考核主体保持双向沟通的基础上,依据本单位的组织目标、管理目标和发展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通过不同部门的有效参与确保考核计划、考核标准、考核项目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其次,绩效考核体系的激励制度不应该仅仅包括短期的物质激励措施,还要包括长期性的薪酬激励方案、职称晋升方案等,体现激励作用和价值导向作用。最后,绩效考核的激励体系应该根据实际的财政状况、管理制度变化情况、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对激励项目和激励目标进行动态的调整,体现长效性和动态性。

32科学定位,增强考核内容体系的合理性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有比较科学的定位和合理的内容设计。第一,科学的功能定位。绩效考核的功能应该包括激励和价值导向功能、绩效反馈功能、体现组织管理目标功能、实现绩效管理功能、单位上下沟通功能等。第二,合理的设计定位。包括系统管理(绩效规划、绩效实施和完善、绩效反馈)、分类分层(部门差别、岗位差别、层级差别)、科学有效(公平性、可操作性、主动性、针对性)。第三,绩效考核的内容定位。包括依据单位的组织目标对绩效考核目标具体细化、绩效考核要包含单位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管理规划、管理组织、管理协调和有效控制)、绩效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利用(提升组织绩效)等。

33创新考核方式,促进考核主体的多元化

考核方式是考核目标的具体实施和操作,有效的考核方式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实施,同时也有利于增强考核的效率和效益。包括“打分评分法”在内的传统绩效考核方式往往存在效度差、可操作差等缺点。而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广泛采用的“目标管理法”“平衡积分卡”等方法有全面性强、上下沟通效果好、评价方式多样、公平性好、能发挥管理和监督作用等优点,也有利于摆脱传统考核方式中考核主体过于单一的弊端,同时包含了上级考核、单位自我评价、同级和下级考核等多种考核模式和考核主体,考核结果有效性非常强。例如:采用“目标管理法”可以实现个人工作目标、考核目标、单位组织目标的协调统一以及实现绩效管理等功能,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较高。

4结论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制度具有形成对工作人员的激励和价值导向、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上下沟通、对工作状况和工作成绩进行评价、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提升组织绩效等功能。本文主要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特点与难点、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进行了简要探讨,希望对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黄英天心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篇(9)

一、引言

随着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演变为人才的竞争,作为企业人才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地位不断突显。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决定着企业的整体绩效,而要提升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必须有科学的绩效考核。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不仅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巨大支持,而且也加深了高层管理人员对自身职责和目标的了解,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但由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所处的岗位和承担的职责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不可比性,许多工作甚至无法直接量化,工作涉及的因素多且复杂,因此其绩效具有多层性、多因性、多变性和模糊性等特点。而且判断式绩效考核必然会有考核者主观因素的介入,各种各样的考核误差也随之产生,使得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难以设计和操作,考核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也令人质疑。因此,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既重要又困难。绩效考核体系是由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评价要求的考核指标组成的评价系统,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评价员工工作状况,是进行员工考核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考核结果准确、合理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江西电信下属的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目标管理法、平衡记分卡(BSC)法、关键业绩指标(KPI)法和360度绩效考核法的综合运用,提出了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体系优化思路。

二、相关理论

所谓绩效考核方法,是指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德等进行评价,并用之判断员工与岗位的要求是否相称的考核方法。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常用的绩效考核评价的方法有四种: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绩效考核法、平衡计分卡方法。以下对这四种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由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7年提出,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管理理念和应用成熟的绩效考核模式,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目标管理法的实施可通过首先设定目标绩效,然后明确完成此项目标的时间,之后将实际绩效与目标绩效进行对比,对其差距进行弥补后再重新设计新的绩效目标这一过程来完成。目标绩效考核指标必须遵循SMART原则。S:(Specific)——明确具体。指标要清晰、明确,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地理解目标。M:(Measurable)——可量化。目标、考核指标要量化,比较好、还不错这种词都不具备可量化性,将导致标准的模糊,一定要数字化。没有数字化的指标,是不能随意考核的,一考核就容易出现误差。A:(Attainable)——可实现。目标、考核指标,都必须是付出努力能够实现的,既不过高也不偏低。指标的目标值设定应结合个人情况、岗位情况、过往历史情况来设定。R:(Relevant)——现实性。考核指标是实际性的、现实性的,而不是假设性的。现实性的定义是具备现有的资源,且存在客观性、实实在在。T:(Time bound)——有时限性。目标、指标都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

2、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也称KPI法,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指标考核方法,是一种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绩效考核工具。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关键绩效指标法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建立KPI体系应遵循以下几点:一是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二是关键绩效指标是对绩效构成中可控部分的衡量,三是关键绩效指标是对重点经营活动的衡量,而不是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四是关键绩效指标是组织上下的共同认识。

此外,关键绩效指标法符合 “八二原理”。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八二”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了企业80%的价值,在每一位员工身上“八二原理”同样适用,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

3、360度绩效考核法

“360度绩效考核法”又称为“全方位考核法”,最早是由被誉为“美国力量象征”的典范企业英特尔首先提出并加以实施的。360度绩效考核法是指由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仁同事甚至顾客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来了解个人绩效的一种考核方法,通过360度绩效考核法的绩效评估,被评估者不仅可以从自己、上司、部属、同事甚至顾客处获得多种角度的反馈,也可从这些不同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使以后的职业发展更为顺畅。

360度绩效反馈法的优点。一是打破了由上级考核下属的传统考核制度,可以避免传统考核中考核者极容易发生的“光环效应”、“居中趋势”、“偏紧或偏松”、“个人偏见”和“考核盲点”等现象。二是可以反映出不同考核者对于同一被考核者不同的看法,可以使管理层获得的信息更准确。三是可以防止被考核者急功近利的行为(如仅仅致力于与薪金密切相关的业绩指标)。四是较为全面的反馈信息有助于被考核者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五是加大了员工参与管理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自主性和对工作的控制,员工的积极性会更高,对组织会更忠诚,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4、平衡计分卡方法

平衡计分卡,源自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的David Norton教授于1990年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的绩效评价体系,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以使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平衡计分卡已经发展为集团战略管理的工具,在集团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平衡计分卡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落后的结果因素),但无法评估组织前瞻性的投资(领先的驱动因素)。在工业时代,注重财务指标的管理方法还是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顾客、财务。

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其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组织长期发展。平衡计分卡方法因为突破了财务作为唯一指标的衡量工具,做到了多个方面的平衡。

三、优化思路

1、通过目标管理法确保绩效考核的正确性

在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中通过目标管理法,落实公司的战略导向,确保绩效考核方向的正确性。在进行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时,首先应明确该考核体系是为实现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整体战略而服务的。绩效考核如果不能和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将使得考核的应用和结果难以对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的发展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设计考核指标时,需要将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并落实到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指标上。这样才能保障绩效考核的达标,使公司朝战略目标又近一步。

在具体考核指标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的战略目标来进行分解设置,这样可以避免指标设计过于短视。考核时只考虑短期的财务或者业务完成指标,会导致考核指标和公司战略发展相脱离,使得被考核的市级分公司高层过于关注眼前的指标,严重的会使得市级分公司高层的目标偏离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导致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被架空,将大大影响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了合理的建立能充分体现战略目标的考核指标,必须从自身的战略目标出发,结合具体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管理结构,将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分解到每个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考核指标中去。

与此同时,从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出发,某些当前不能产生较好效益但是符合公司长期发展目标的业务,需要将其指标的权重设得高些,以使它们能得到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更多的重视,通过绩效指标的导向,使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的战略目标得到更好的贯彻。在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和规划上,首先要确保其与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战略目标一致,在对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发展战略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绩效计划制定流程,明确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的年度总体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指标。

2、综合运用BSC与KPI方法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

为了使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科学准确,在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中,采用以平衡记分卡(BSC)为主要手段,结合关键业绩指标(KPI)方法来开展指标的设计。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析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设计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直接相关的考核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包含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两类。平衡计分卡在战略管理上可以起到阐释企业战略、连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指标、制定目标值、反馈与改进等作用。对于企业绩效考核来说,平衡记分卡可使企业更加合理地调动和配置企业的资源来为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服务。据了解,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在未来几年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努力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目标,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领先的区域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未来三年,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的经营收入要实现稳步增长,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收入市场份额将稳步提升,各项经营收入指标逐渐好转”。在设计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BSC的考核指标时,我们要以这个中长期战略目标为核心,从财务绩效、客户业绩、内部运营及学习成长四个方面着手设计。

在采用平衡记分卡对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的基础上,我们同时应用关键业绩指标方法(KPI)来对关键指标进行筛选和确认,关键业绩指标方法使上下级对职位工作职责和关键绩效要求有了清晰的共识,确保大家的努力方向的一致性。同时关键业绩指标方法为绩效管理提供了透明、客观、可衡量的基础,帮助被考核者集中精力处理对公司战略有最大驱动力的方面。通过定期计算和回顾关键业绩指标执行结果,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能清晰了解经营领域中的关键绩效参数,并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动予以改进。

3、借助360度法提高考核的客观性

在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中,通过借助360度绩效考核法可提高考核的客观性,可以避免上级考核下属的传统考核制度中考核者极容易发生的个人偏见和考核盲点等现象,可以反映出不同考核者对于同一被考核者不同的看法,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被考核者的真实业绩结果和行为表现,较好地提高了绩效考核的客观性。江西电信市级分公司高层管理者360度绩效考核考核者有:省公司领导、省公司部门负责人、本市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本市分公司中层干部和员工代表。

四、结论及展望

绩效考核一直是众多企业关心的一个话题,管理者如何通过这个风向标、这根指挥棒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能够紧紧围绕企业既定战略目标努力工作,在成就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绩效考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是要围绕企业战略和现状来制定具体考核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二是绩效考核不仅需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共同参与,而且要求两者之间相互沟通,只有通过沟通,才能确保绩效考核设计者与员工思想产生交点,从而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完美统一。绩效考核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它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摸索、不断完善。无论绩效考核怎样制订、如何修改,核心只有一个,就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绩效考核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 葛玉辉、许学军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作者简介:张世慧(1954-),女,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宋 艳 (196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王 俊 (1983-),男,审计师,研究方向为政府预算、财政管理。

摘要:以四川省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目标为出发点,依据财政投入的绩效特点和绩效主要表现形式,确定了优化设计原则及思路,围绕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类别特征构建了创新环境与能力建设和创新活动资助两大类别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实施评价流程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8-0136-05

一、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理论界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些著名观点并指导着政府实践。国外Kerssens和Cook指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早期应该更多地关注对战略方面的绩效评价,中后期则应该更多地关注运营方面的绩效评价[1];Brown和Avension提出了用来评价R&D实验室的科研活动的分析框架和方法[2];在基础研究的绩效评价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较为深入[3~5]。在这一系列研究基础上,发达国家建立了系统的政府科技投入绩效管理制度,将科技投入绩效分析和评估作为科技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以追求投入-产出的最大效率。如:美国国会在1993年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6];欧盟则于2001年9月颁布了14项国家科技评价基准指标[7];日本主要是由一些归政府直接管理的事业评估机构和专业性评估机构来进行财政R&D项目的投入产出绩效评价的[8],基本建立了开放型的科技资金研究评价体制,使科技评估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9]。

国内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包括国家和地区),研究主要分析财政科技投入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赵红光[10]、师萍等[11]、李石柱等[12]、张玉赋等[13]、罗卫平等[14]、张青等[15]、谢虹等[16]做了有益的探索,他们主要探讨如何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并用典型地区的实践数据进行了实证。二是针对具体的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研究财政科技投入的评估思路、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谢福泉等从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协调程度三个方面,将财政科技投入评估指标分为目标层、要素层和指标层三层[17];邓向荣、刘乃辉和周密以我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为例,在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有效性分析的同时针对影响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成因进行了对策研究[18];余振乾和余小方构建了创新性研究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科技产业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以及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三类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系统的构成和流程对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19];胡兴旺从过程管理的角度对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20];赵丽娟从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产生与发展、评估方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评估结果的利用方面评述了目前基础研究的绩效评估方法,并提出了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改进思路[21]。

以上研究对本文的探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基于项目层面的评价思想、方法及部分评价指标体系将会被引用,但由于区域和科技投入项目的特点不一样,目前没有一套指标体系是被公认的、直接可用于操作,因此有必要选准具体区域和特定项目做深入研究。

二、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问题与优化目标

(一) 指标体系通用化,体现不出科技项目绩效特点

目前,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考评指标并未真正建立,而是建立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的通用指标体系上,该通用指标体系主要将项目归集为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基础设施、行政运行四大支出类,对于指标权重的确定、定性指标计分等也缺乏有针对性的方法,没有体现出科技项目的侧重点和特性,仍处于粗放状态,导致考评结果在后期一定程度上难以利用,横向也欠缺可比性,这是由科技支出多样性、专业性与财政部门作为考评组织实施行为主体间的矛盾所决定的。因此,下一步的优化工作应重在“细化”,按照突出重点与全面系统相结合、相对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出不同支出类型、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科技财政投入绩效指标。

(二)科技主管部门对目前绩效评价工作参与度不高

由于目前的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主要是财政部门组织开展,科技主管部门在其中主要是扮演协助和配合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并未真正融入到绩效评价工作和运用绩效评价成果的工作中。若能够由科技部门牵头,从自身管理需要出发形成一套有序、规范、完整的考评制度,将对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开展和监管起到一定的完善作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系统内部对资金效益和项目运行的关注,及时调整偏差,对科学申报项目、项目流程控制和科技资金管理都大有裨益。

(三)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资金核算管理制度不衔接

由于科技主管部门在整个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并没有与财政考评方建立一种完善的对接机制来共同管理科技资金,使财政资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不用说主动运用财政绩效考评的结果对于以后年度的部门预算安排具体指导和调整,由此时常会造成资金效益统计口径不一致、资金核算管理制度不衔接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科技系统内部形成一套参照财政绩效考评制度,在实质上能与该制度相匹配的更细化、更有针对性的科技资金绩效考评体系。

(四)评价结果的运用缺乏制度约束和保障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考评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利益,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和保障将很难开展下去,即便得到考评结果,也无法从制度层面进行规范和运用成果。当前的制度规范主要由财政部门制定,无法切实落实在对科技项目的考评过程中。同时,由于科技项目本身就可细分为多类具有不同特点的项目,当前由财政部门作为考评主体,难以在考评范围、内容、指标体系、考评方法等方面进行平衡、规范,导致随意性很大,模糊评价内容多,影响考评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必须在科技行业内建立体现项目特色的评价体系,将考评工作制度化,并明确其在整个财政资金使用、监督过程中的作用,增强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考评工作的权威性。

如果不改变目前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现状,很有可能导致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绩效考评工作流于形式,无法为科技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提供切实有力的决策依据,影响科技工作大局。为进一步做好绩效评价工作,就需要从科技主管部门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财政科技投入的主要类别,不同类别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标准,并对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和体系,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和使用效益提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

三、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特征及主要表现形式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是指财政科技投入在一定时期内与其目标相比的实现程度、产出成果、经济效益[22]以及对科技发展产生的主导性和带动性等社会效益及影响效果。因此,科技投入的产出不完全体现在投入带来的直接经济产出上,而是以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显示在不同的时间、方面和领域。具体来说,财政科技投入的产出不仅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利税总额、出口创汇等;还包括在科技成果方面的产出,如专利申请及授权、科研成果及获奖、人才培养等;也包括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带来的间接影响,如带动社会科技资金投入金额、派生的新项目数量、签订的技术合同收入、新增就业人数、节能减排指标、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改善等等。因此,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呈现出如下基本特点:①公共性;②间接性;③时滞性;④差异性和多样性;⑤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⑥难以准确度量性。

由于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具有上述诸多特点,为科学有效地评估带来了较大困难。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四川省财政科技投入现状拟定优化原则,并对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类别进行划分,再按照财政科技投入绩效产出的递进关系,从①科技成果方面的产出: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水平;②资金的间接影响:财政科技投入的带动效应;③资金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④资金带来的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加上项目的执行完成情况(管理绩效),共计5个方面来考量其绩效,对每一个方面选取一些公认的统计数据或专家评测来获取数据。

四、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和构建

(一)财政科技投入指标体系优化的主要原则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除了遵循指标选取科学性、指标之间避免相关性、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等通用原则外,还应重点突出以下原则:①系统性原则;②层次性原则;③针对性原则;④可操作性原则;⑤导向性原则;⑥体现间接绩效原则。

(二)财政科技投入类别划分及指标体系优化思路

1 财政科技投入的类别划分

财政科技投入的类别划分有不同的标准,典型的归类方法包括:①根据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向可划分为创新性研究类、科技产业化类和创新能力建设类;②根据科技活动的属性可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发成果转化、科技服务5大类[23];③根据财政科技投入支出功能可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科研条件建设等4大类。

对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类别的划分应该既能体现财政科技投入的投向特点又要包含功能特征,更要使操作具有可行性。本文以四川省情况为例,依据近年来专项资金支出情况,并结合其他省市的项目归类划分情况,将四川省科技项目划分为两大类:

(1)创新环境与能力建设项目。创新环境与能力建设这类财政科技投入的目标是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引导科技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四川省整体创新能力,具体包括:①科技培训计划;②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③国际合作计划;④技术市场及成果交易计划;⑤成果转化平台;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此类项目财政资金起到的引导性、带动性作用较强。

(2)创新活动资助项目。创新活动资助类财政科技投入,包括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具体包括:①科技支撑计划;②软科学计划;③青年基金;④重点新产品计划;⑤应用基础计划;⑥战略性新兴产品计划。此类项目的特点是政府将资金拨付(包含补贴)给企事业单位专款专用,财政资金主要起到支持、奖励、补贴的作用。

2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对财政科技项目分类的划分,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体系按层次进行构建,可分为目标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其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1)目标层(一级指标):是针对不同类别的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绩效的总体评价目标。

(2)要素层(二级指标):是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主要体现。选择项目计划执行(完成)情况、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的带动效应、直接经济效益、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5个方面构成二级指标。

(3)指标层(三级指标):由可以具体反映评价目标特点及要素层含义的定量或定性指标组成。三级指标中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且权重不尽相同,主要以准确反映不同评价目标和不同项目类别的绩效为准,具体指标选取和权重赋值是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关键所在。

(三)财政科技投入指标体系的设计

1.创新环境与能力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

创新环境与能力建设类项目是由政府主导的,以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提供科技服务、引导科技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目的。它是整合、利用及共享社会、经济、科研条件资源,使得地方、企业及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支撑地方科技创新与进步,提升科技实力、改善科技环境等,但这种项目的直接效益难以立即体现并得到合理测量,因此其测量指标要侧重间接效益,更要体现其服务特性、引导性、带动和影响力,以及在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环境改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其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创新活动资助的评估指标体系

创新活动资助类项目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科技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涉及到技术创新链上的各个环节。客观地说,要对这样一大类项目建立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的数量必然要多,体系势必会变得庞大,但对具体项目评价的操作性就有所降低。因此,本文考虑一个相对繁简适中的指标体系来提高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如表2。在实际评价时,还可根据项目的创新属性和特点进行取舍。

五、绩效评价的实施流程设计

鉴于全国各地(包括四川省在内)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估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绩效评估的原始数据均相对匮乏,绩效的实现过程、作用机理尚未完全被揭示的现实情况,因此在项目层面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的方法选取上,推荐选用专家评价综合计算法。该方法适用于历史资料不足或不可测因素较多的情形,对目前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的绩效评估较为适用。本文的评估程序设计如下:

1.确定评估对象。并非每一项财政科技投入都必须评估,可根据投入额度、关注重点、战略规划等有选择地进行评估。

注:由于这一类别的科技项目种类较多,具体针对某一评价对象,可能22个三级指标会出现不适合项目特点的情况,届时评价组织可决定不做考核,将该指标的权重按比例分配给其他指标 2.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评估要求。为了让项目承担单位明确绩效评估的意义和要求,科技管理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文件,对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程序、评价依据、目标分解及数据填报内容等给予明确规定和要求,以引导和规范项目承担单位顺利开展绩效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

3.项目承担单位自评。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相关文件和合同要求,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做好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在项目完成三个月内完成自评报告(含项目评价指标表)。

4.数据核实。科技管理部门在收到项目单位自评报告后,需组织核实填报数据,对照绩效评估要求检查数据是否完备、合理,需要时可要求项目承担单位进行补充和完善。

5.绩效评分。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根据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求进行评分,由管理部门进行综合计算得出评估分值。

6.得出评估结论。在综合有关专家的意见基础上得出初步评估结论,初步评估结论反馈给项目承担单位征求意见,无异议或无充分理由要求修改评估结论,则评估结论成立。若项目承担单位有新的补充材料(限于自评后直接与项目相关的材料),科技管理部门可酌情根据评价标准对相应指标的分值进行修改,并重新计算出绩效分值,得出评估结论。

7.评估总结。每年完成评估工作后,建议都对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对评估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对重点项目可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对评估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为今后开展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工作积累经验。评估总结材料发至相关接受评估的单位,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8.结果应用。绩效评估的结果应用将对以下科技管理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一是提高科技统计数据管理水平,有利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二是作为对相关项目主管部门、承担单位和项目相关人员信誉与能力评价的重

六、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四川省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目标为出发点,依据财政投入的绩效特点和绩效主要表现形式相关研究,确定了优化设计原则及思路,围绕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类别特征构建了创新环境与能力建设和创新活动资助两大类别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实施评价流程进行了设计。该设计相对目前四川省通用型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有一定程度的优化,针对科技类项目特点有具体体现。而且,本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财政科技投入评价的不同对象、内容和要求具有开放性,可针对绩效评价实际合理增减三级指标,以构成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准确性的项目评价指标。

但本文的评价体系并未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具体的确定,这需要结合具体评价项目,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经验判断法等予以确定,按其重要性程度直接给出权重分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本文尚未对一个具体项目做出具体实际评价,这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加以实践,使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目标更具体,指标更量化,体系更完善且具操作性。

参考文献:

[1]Kerssens CookDesign Principles for the Developing of Measurement Systems for R&D Proeesses[J]R&D Management,1997(4):345-357

[2]Brown AvensionMeasuring R&D Productivity[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1988(6):30-35

[3]Ben Martin , Ammon Salter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ly Funded Basic Research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R]Report to HM Treasury , Brighton:SPRU,1996

[4]Martin B, Irvine JAssessing Basic Research: Some Partial Indicators of Scientific Progress in Radio Astronomy[J] Research Policy,1983,12

[5]Salter A J, Martin B R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Publicly Funded Basic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J]Research Policy,2001(30):3

[6]曹展,田大山美国科技评估立法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6):57-61

[7]林涛欧盟的14项科技评价指标[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12):7-9

[8]张 平日本科技评估及对我国的借鉴[J]中国科技论坛,2005(2):142-144

[9]Freeman CTechnology Policy and Eeonomic Performance: Lessons from Japan[M]London: Printer Publishers,1998(8):50-55

[10]赵红光建立我国政府有组织科技活动绩效评价制度初探[J]中国软科学,2003(5):110-112

[11]师 萍,许 治,张炳南我国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6):125-129.

[12]李石柱,李冬梅,唐五湘影响我国区域科技产出单指标效率要素的定量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3):14-18

[13]张玉赋,张 华江苏省科技投入的绩效模型分析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5):135-138

[14]罗卫平,陈志坚基于DEA的广东省21地市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 2007(03):38-41

[15]张 青,王桂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以上海市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04):62-69

[16]谢 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科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4):12-16

[17]谢福泉,任浩,张军果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科技项目后评价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06(6):25-28

[18]邓向荣,刘乃辉,周 密转型期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绩效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10):38-42

[19]余振乾,余小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实施[J]中国软科学,2005(4):63-69

[20]胡兴旺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管理研究[J]财政研究,2007(7):63-65

上一篇: 股票投资分析的主要方法 下一篇: 公共经济与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