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信息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6 15:55: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字与信息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字与信息教案

篇(1)

中图分类号:P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123-01

1.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整体情况

1.1 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概述

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是“数字成都”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标准和数据分发、交换和服务机制,实现全市范围内地理数据的广泛共享,实现成都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在各委办局及行业单位的应用。

1.2 平台标准及规范体系

标准与规范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空间数据标准体系、空间数据管理制度体系、空间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规范体系(具体标准略)。

1.3 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功能

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主要应用功能包括资源展示功能及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功能。

资源展示功能包括: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展示、遥感影像数字展示、三维地理信息展示、政务专题空间数据展示、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功能;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功能包括:安全认证、元数据服务、共享服务、交换服务;

2.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技术体系与数据架构分析

2.1 平台总体构架

2.2 构架模式

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的构建主要是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

3.成都公安技术侦察信息化建设情况

侦察信息化建设是随着公安机关的信息化也即“金盾工程”建设而共生的。公安机关的“金盾工程”建设从提出到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总体看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4.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与成都公安技术侦察信息化结合应用分析

4.1 空间地理信息应用

以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为基础,提供包含房屋、水系、道路、桥梁、山体、地名、地址等要素的全市统一地理底图以及精确的地理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为公安技侦信息化侦察提供空间分析、最短路径分析、空间布点分析、空间量测等辅助决策手段。

4.2 社会综合情报资源应用

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融合政府各委办局如建设、规划、国土、房管、公安、城管、文化、医疗、劳动、公共交通等,为公安技侦信息化侦察提供如人口数据信息、房管数据信息、交通数据信息、规划数据信息等社会综合信息资源,为技侦情报分析、情报研判提供信息支持。

5.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与成都公安技术侦察信息化结合应用建设目的、原则与目标

5.1 建设目的

充分利用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信息资源,对现有技侦信息化平台融合、创新;搭建系统运行的软件环境;建设组件式应用体系,实现技侦GIS平台在“数字成都”、房管、各委办局内纵向贯通;与现有的技术系统、业务系统、PKI/PMI横向集成,为行动技术支队开展业务应用、实战应用提供服务。

5.2 建设原则

为了工程建设能够更加合理、科学,系统必须安全、可靠、稳定,具备很强的综合分析、服务能力。建设原则包括: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一致性和可管理性原则;智能性和高效性原则;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扩展性和开放性原则;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

5.3 建设目标

1)实现专用光纤与数字成都实现保密条件下的数据连接

2)建设针对数字成都交换共享服务技术接口体系技术研发,制定软件部署、进度安排、联调和方案,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与

3)建设满足行动技术支队业务支撑的基础空间地理信息中心服务平台

6.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与成都公安技术侦察信息化结合应用工程情况

6.1 系统构架

6.2 功能构架

平台的网络架构采用B/S方式为主,C/S为辅的混合体系结构,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发性和易扩展性。

7.功能体系介绍

7.1 应用服务功能服务

应用服务功能是在遵循平台建设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行动技术大队具体情况,实现针对技侦GIS的智能分析、辅助决策功能的手段。

7.2 地理信息资源展示

资源展示为公安技侦部门提供一个电子地图功能及空间地理资源展示的平台,用户通过查看并操作各类电子地图,能对空间地理信息有更直观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7.3 认证授权服务

通过向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提出对数据的使用请求,即针对各个图层的可读、可地址匹配、可下载、可元数据编辑等权限。

7.4 数据访问服务

Web地图服务能够根据用户的请求返回相应的地图,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形式,包含PNG、GIF或JPEG等栅格形式,或者可缩放矢量图形SVG和网络电脑图形文件WebCGM等矢量形式。

7.5 地址匹配服务

地址匹配服务是通过将写法各异的行业地址名称批量解析成标准地址名称,转换成标准地址编码,在标准地址数据库中进行精确和模糊匹配,然后将处理后的行业地址标记到电子地图相应图层的一种GIS行业服务。

7.6 针对技术侦察GIS功能服务

包括地图查询、查找最近、周边查询、地图标会、路径分析、轨迹分析等主要针对技侦部门的强GIS功能。

7.7 应用系统综合集成

1)专业GIS软件集成

平台在应用传统的4D数据(矢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栅格地图数据)的基础上,也需紧跟地理空间技术的发展潮流,应用一些新型的地理信息数据及其他软件,以丰富技侦地理空间平台应用的数据种类和应用效果。

2)定位系统集成

集成各种定位系统,包括:各种报警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和350M、固定及移动通信定位系统。协调各营运商提供定位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定位数据的适时接收、显示,并能依托上述数据开展应用。

3) PKI/PMI系统集成

集成PKI/PMI系统提供认证和权限控制接口。

7.8 应用系统扩展与通联

1)适应性调整开发

平台适应性调整开发包括与技术支撑系统的适应性调整,完成技侦独立地理信息平台与技术支撑系统的适应性调整;运行维护适应性调整,按照行对技术支队要求调整组织机构、用户、数据、功能权限等。

2)与全市范围各委办局逐步共享互通互连

随着应用系统与“数字成都”共享交换平台逐步推进,逐步实现与全市范围各委办局空间地理数据,社会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

参考文献

篇(2)

如何进行课程整合?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模式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知识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但也强调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的学习是指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利用数字化资源,采用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必须要能提供一种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诸多要素。而情境则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能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为保证课程整合能常规化、日常化,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同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应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1)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必须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要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参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充分互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教学媒体的功能以生动的形象呈现给学生。为此要保证信息技术工具的易用性,不能让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软件开发上,忽视整合过程的设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要保证数字化学习,使整合得以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庞大的教学资源为师生的教与学过程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二、“学与教”软件平台的研制

在福州、厦门等地的学校具有万兆主干的校园网络和上千台的计算机终端设备,初步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硬件基础,而选择一个合适的网络软件平台,将“教学―学习―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评价观贯彻在教学设计中,解决整合带来的问题成为研究的主攻方向,在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前期调研中发现:

(1)要让学生上网聊天或进入论坛,就很难再找到“差生”了。学生们积极参与,几乎不用老师教,他们不仅主动学习,而且还能互相帮助,协作学习,很快就学会操作了,聊天室和论坛可以解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充分互动。

(2)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大部分是OFFICE软件制作的课件,所以他们的现有资源和习惯要给予保留。

(3)新教学平台应能给学生、教师带来方便,它要既是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只有得到师生的支持,才能有生命力。在调研基础上及时与软件公司合作研制。在校园网上创设一个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其几个主要模块应具有以下功能如图1所示:

(一)备课系统:

网页和WORD是教师们所熟悉电子教案形式,为此备课系统将word的编辑和网页的展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实现电子教案编辑的便利性和展示的美观。

1.资源无缝集成。电子备课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资源的问题。学校原有一些教学资源,包括自有的和购买的。以往都是通过复制、粘帖的方式将资源移植到电子教案中。现在要求该备课系统和我校的资源应用平台无缝集成。备课系统随时可以调用资源库的资源,通过全文检索、分类检索、收藏夹等方式快速寻找、定位资源。需要说明的是该资源应用平全采用国家标准和元数据规范,所以只要符合该标准的教学资源都可以纳入该平台的管理。从而为备课系统服务。

2.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活动按时间顺序通过大家所熟悉的树形结构展现出来(图2)。

3.丰富的媒体样式。平台应支持图像、音频、视频、Flash等多媒体信息。可以引用远程资源库和本地的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实现Intemet资源的调用。

4.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将提问、讨论、作业、考试等传统课堂活动在电子教案中实现。其中提问:如下图所示,可以通过点击问号和灯泡图标,随意控制提问和答案的顺序,实现一问一答、多问多答等(图3)。

5.共享。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共享给某个组,或者某个人,也可以浏览别人共享给自己的教案,这样可以优势互补、促进交流、共同提高教案水平。

6、打印。可以将制作好的电子教案导出成学校教案模板的WORD文档,打印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教案。

7.数学公式。支持任意的数学公式、部分化学公式、物理公式的录入适应教学的需要。

8.个人文件夹。自己收集的教学资源可以上传到个人文件夹,并随时引用到教案中。个人文件夹的管理界面和资源管理器完全类似,轻松实现个人资源的管理。

9.可以自定义教案界面,保存成模板,以便随时调用,保持教案界面的一致性,实现个性化风格。

(二)授课系统

电子教案制作好以后,教师可以随时调用。考虑到大家对于PowerPoint的演示方式比较熟悉,所以电子教案的展示方法也和PowerPoint类似,不过赋予了更多教学功能。比如可以直接播放视频、展示课件;也可以直接跳转到作业、论坛等;同时还可以将教案结构树形展示,方便老师随意跳转授课内容(图4)。

(三)学习论坛

论坛(图5)(图6)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及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从教学规律出发,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普通论坛功能进行改造,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增加教师评语栏。老师可以随时对每一帖子进行短语评价,也可打分或给评价图标。学生立即得到激励和指导,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2.增加公式输入功能。适应理科教学工作的需要。

3.普通论坛只显示昵称。改造后的学习论坛让真名与昵称可由管理者来决定是否同时出现,让参加学习的人都知道是谁在发言,我与谁交谈,有利学习的深入交流。同时,要求显示学号(或班级座号)有利于老师的登记和管理。

4.构造论坛的多种模式。如在某论坛中分设小组讨论,由学生(小组长)管理小组论坛,不允许乱窜;又如,在某一空间只许每人发表一次议论,然后,再让全班同学来评判。进行这些改造,有利于在网上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老师创造性的发挥。

5.对老师的操作要求简单可行。许多操作可设计为批量操作。在学校里网速快,可以让老师一次性调入学生100个帖子,以提供阅览和评判的效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6.增加一些附属功能。如放大指定帖子的字体,适合老师将其内容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中展示,有利于老师将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

(四)考试与作业系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为组织题目、批改作业、成绩统计、作业分析等发愁。利用软件平台的作业系统,可以全面解决以上问题:

1.与题库无缝集成。与学校的同方思科的题库集成,系统可以随意调用该题库的试题。

2.题型多样化。支持客观题、主观题所有题型,例如: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连线题等。还支持自定义题型。

3.自录题目。允许录入包含公式、图像、视频、音频、flash等媒体信息的题目,从而突破传统试题的局限,提高出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每一道题都有题目解析,方便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

4.组卷灵活。根据组卷策略,可以快速从题库中挑选出符合难度、知识点等要求的题目,组成一份试卷。考虑到学生掌握程度不同,可以为不同学生不同难度的作业和试卷,做到个别化教学。组卷时可选中“学生答题结束后立即展示答案”的选项,满足自测要求。

5.半自动化批改。对于客观题,系统根据标准答案自动批改。这些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连线题等。

对于填空题等半客观题,系统实施智能批改:对于符合标准答案的,系统自动批改;教师只需要批改不符合标准答案的作业。批改时,对第一个学生进行评分,系统自动对和该学生答案一致的学生进行同样的评分,这样可以加快批改速度,减轻教师负担。

对于主观题,系统会在学生答题中用颜色标出关键字(该关键字在录入题目时设定)。根据关键字,教师在批改时,可以快速批改。

6.试题分析。系统可以给出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的答题情况、如答题人数、正确率,凭借这个功能,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检验自己教学效果。

7.错题库。在教师批改并讲评过后,学生可以对错题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保存。系统完整保存各个学生的错题,便于学生在期末回顾错题,了解自己的在哪些方面掌握不够。

8.成绩统计查询。提供成绩统计查询、成绩册、考生成绩查询、正确率汇总统计等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公布成绩。

(五)网上答疑

教师可以在网上一些常见的、经典的,或者往届同学经常提问的问题和答案。学生在家里自习时,如果有问题想在线咨询教师,可以先进入网上答疑,看是否有公布自己想问的问题。如果有,可以直接参考答案;如果没有,可以在线提出问题。教师在线反馈。这样的好处是同学的提问和教师的回答面向所有同学,教师等于在向全部学生讲解,从而免去教师重复解答之艰辛(图7)。

此外,可以请一些名师在线答疑,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名师的指点。

(六)评价系统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全面,包括数字化的和非数字化的、结果和过程的、自评和被评的。对于结果的、数字化的评价比较容易。大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对一个学生的过程评价。而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导性地位加强。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评价体系的一个部分。软件公司根据这些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考试成绩编辑和导入功能。可以在线录入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从EXCEL中导入。

过程评价:系统自动采集学生在使用教学平台过程中的所有评价信息,并分门别类进行汇总。系统支持评价追溯,可以针对某个过程评价,回溯当时学生参与的情况。

2.在线测试考试汇总自动汇总。在该教学平台上进行的作业、考试,系统可以自动统计出各个学生历次的成绩。

3.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同时可以对同班同学进行评价,实现互评。教师可以评价所教授的班级的学生。

三、探索实践

“学与教”平台研制后,我们在部分学科和班级中进行教学实验,利用该平台创设一个数字化学习的氛围,进行了一种新型的学与教方式的探索,从而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

篇(3)

信息技术时代改变了教育理念与思想,也改善了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信息资源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我们教育教学资源,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教学已逐渐深入了教学过程,成为的重要辅助手段,同时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到教学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也是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能力的集中表现。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的最终宗旨是优化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概述

新课程理念需要高质量教育资源来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什么是教学资源?概括起来讲,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是指教材、课例、课件、视频、图片等,还可以包括信息技术、教具、教师资源、基础设施等内容。而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投影、多媒体课件、数字化音频和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数据分析软件、数字化实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软件、仿真实验模拟软件、图像图形处理软件等。

二、数字化高中物理教学与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对比

在过去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是绝对的,教师把学生当做灌输的对象和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掌握老师课堂上所讲的概念和公式,在课后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训练,使学生可以应对高考。这种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思维启发,重习题训练、轻方法渗透,评价时重分数高低、轻能力考核,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相违背,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培养。

随着现代教育的需要,以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流,为了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教W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投影、课件、音频和视频、网上教学资源和支持教学过程开展的数据分析软件、数字化实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软件、仿真实验模拟软件、图像图形处理软件等功能,制作各种的小课件、设计出各种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的、单一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比较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运用新知去解决问题,应用的活,迁移的快,提高课堂实用效果。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活动的对接

(一)数字化高中物理教学与物理实验的对接

数字化实验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平台,它可以将传感器和计算机组成多功能的测量系统,还能够与传统的仪器结合起来进行实验,通过传感器传感器多通道的快速、高精度地实时采集数据,通过接口与计算机连接,使计算机完成数据的采集、计算、分析并展示真实的实验结果。从而实现了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音频、视频、图像等信息生成为数字编码,把力、热、光、电、声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用于传输与分析处理的过程。它可以将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特定的手段以图像和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数据的处理上更加严谨规范。以真实实验为载体,实现了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使得物理实验延续传统的同时并超越传统。

物理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最有效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好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途径。由于实验仪器的限制,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而数字化实验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实验探究平台,这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从繁琐的数据读取记录,数据处理和图线描绘中解脱出来,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足够的时间对物理现象进行全方面的探究。数字化实验是传统实验的拓展和延伸,并实现了与传统实验的完美对接,从而能够服务于物理学科的教学和适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发挥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精编教案、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是一节好课成功的关键。以前的物理教案无非是学生预习、课堂讲解、课堂示例、课后巩固,使得课堂平淡乏味,但网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最新的科技资料可以运用到课堂上,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了解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网上优秀教师的教案课例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为优化教案、教学提供了依据。

在现代化教育实施的环境下,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已成为主流,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网上备课和教研都为我们更好的交流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片段,下载现成的课件,选择合适部分应用到备课中来,为精编教案、制作课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四、结束语

所以,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数字化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而且做到了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也为我们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后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如何驾驭新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这个手段更好达到教学目标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总结。

作者简介:张欣,女,民族:汉,籍贯:皖,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全日制本科,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篇(4)

1 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实需求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教师如果只教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远远达不到学生的需求,教师再怎么仔细备课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个知识点到学生那里可能会发散出无数个知识点,教师不是百度,不可能什么能知到,这时如何能实时、准确、快速的获得相关信息成了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中对一些景色、事物及很多抽象概念的人工讲述很难使学生理解其内在的本质,如何能真实、生动、真观、形象的演示这些东西又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近几年校园恶性事件的不断发生,你是否想到过如何能更好的保护师生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或者合法权益被侵害后,如何举证说法成了我们现在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个班级40多名学生,如果每个家长每天都想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状况,身为班主任的你该怎么办?如何能第一时间把学校的各种信息出去,让社会及家长能更好的了解学校的各方面动态信息,以及社会家长如何反馈信息给学校也是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除了以上诸多问题,其实在农村小学还有像校园广播系统能否实现一对一广播、教师学生的签到能否实现数字化管理、各种考试能否实现数字化监控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其实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来解决,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为农村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描绘了一个基本方案,可供大家参考借鉴。

2 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施.

可能有很多人一听校园数字化建设这几个字就会想起一个字“钱”,特别是农村小学。但我想说什么建设不需要钱,而且在这方面的建设,付出总会是有回报的。并且我的这套方案是通过长时间研究专门为农村小学而定制的,可以说投入少,实现简单方便,交互性强,易维护。看到这些宣传你是不是已经心动了呢?那就让我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方案吧。

2.1 基础设备

2.1.1 数字宽带:数字校园宽带是必不可少的,我建议学校的宽带最少为8M;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越多越好。并配有最低网吧级路由器(多WAN口更好,以后容易升级),可以合理分配带宽;交换机最低百兆级(有条件千兆级更好,以后方便升级),端口数按现有能接入最大数加10为宜;散热条件好的机柜是必须的,因为这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这里所提到的最低是最基本的,就是不能再低于此标准,否则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

2.1.2 服务器:在这个方案中,我需要两台服务器,一台需要配备大容量的硬盘,最少2T(当然越多越好),这台用做教学所用的各种音、视频、课件及相关资料的文件共享服务器,以及校园网监控数据存储服务器。另一台是工作服务器,用于校园广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学校的各种文件及活动的影像资料备份、学生教师考勤服务等。两台服务器均需通过路由器接入互联网。

2.1.3 教室相关设备:电脑一套必不可少(配置够用即可),需接入校园网;高清摄像头一个,用于校园网视频会议和室内、考试监控;音频输入输出即麦克风和音箱要有,用于教学多媒体演示和校园络视频会议;频视输出系统要有,最低32寸液晶电视,有条件的也可是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2.2 功能实现

2.2.1 会议功能:以前传统的会议发起是这样的,用广播喇叭通知全体教师到XX室开会,然后所有老师必须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会议记录走向XX 室开会。事情多的时候一天可能要开好几次会,这样的会开多了,所有人都会觉得很麻烦。为了解决开会的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其实很简单,利用当今比较流行的QQ群组功能就可以实现。首先,组建校级教师QQ群,每位教师用自己的QQ号实名加入本群,每天实时在线。当有会议的时候,只需广播通知开会,教师只需在群内表情举手签到,并实时关注群中的会议信息即可。会议发启人需要把会议所要传达的主要内容发到群中或群共享中就可以了,会议期间如果有什么问题,教师可以当场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解决。而且教师可以通过QQ的消息记录功能把整个会议过程复制到指定的电子会议记录中,这样是不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呢?

2.2.2 教学功能: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这样的,教师提前一天或几天需要把一天或几天的课备出来,并手工填写到教案中,如果一节课中涉及的知识很多,需要教师把大量信息都记录在教案中,备课、写教案成了教师一项很重的负担。有了校园网以后,一方面用电子教案完全可以取代传统手工教案。同样是教案,电子教案的好处是它可以一次生成后反复使用,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并且后用的人可以不断修改和完善原来的教案,而且操作很简单。与传统教案相比电子教案最关键的是它可以是一份多媒体教案,以PPT型式做成的电子教案可以包括音频、视频、动画、网络链接等多种媒体形式,做的好的电子教案直接可以当做课件用。这种教案的携带与储存都很方便,而且有很好的共享性,最主要的是它能把教师从繁重的写教案工作中解脱出来,我想这一定会深受老师们欢迎的。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文件共享功能,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文件可以说是形形,层出不穷,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各种媒体文件便会向潮水一样涌入课堂教学活动中,那么如何能管理并合理的利用好这些文件就成为一个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在文件共享服务器的指定空间中建立共享文件夹,文件夹中以X学年组―X班级―X科目―X学期―XX课―XX教师―XX媒体类别等分门别类储存各种媒体文件,课前教师需要把上课时需要用到的各种文件存放到相对应的文件夹中,以便在课中能方便调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文件的存取要有严格的规定,存蓄文件要到指定的机器由专人负责,教室的终端机只有读取的权限,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文件存畜混乱以及避免误删除等操作。

2.2.3 家校互动功能: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教师想把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告诉给家长,传统的互动是这样的,家长偶然遇到了老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家长对老师总是有提不完的问题,有时让有事想走又不好意思走的老师十分尴尬。或者是老师给家长打电话反馈孩子的情况,这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完的,最好的情况就是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来为家校互动提供条件,但短短的一二个小时时间又怎么能把全班所有学生的近况一一概述呢。随着生活条件的逐年提高,现在计算机在农村家庭中的普及已经是相当广泛了,农村现在有了互联网,这种家校互动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家校互动提供一个行而有效的沟通渠道。同样,还是利用QQ的群组功能,但这次是班主任教师发起组建XX班级交流群,学生家长以实名方式加入群中,教师规定每天的指定时间为群组交流时间(一般是放学后或晚餐后),在指定时间段家长可以和教师互相交流(可以群内交流,也可以私聊),不能在指定时间相互交流的,可以把问题以QQ邮件的形式发给教师,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解答回复。所以这是一种自由的交互方式,教师和家长都会感觉特别好。还有就是教师可以把当天所学的内容及作业上传到群共享中,以便为家长能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提供可能,也为请病事假不能来上学的学生提供了当天所学的内容,以方便自学,不致于落课跟不上。

2.2.4 学校管理功能:以前学校想搞一个大型活动,需要家长配合在指定的时间内接送孩子到学校,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是不可能的,传统办法就是印制《致家长一封信》来通知家长。再比如学校每年都会召收一年级学生,想把今年的召生通知传播出去,传统办法只能通过印致传单到处粘贴来实现,而且有的家长看不懂的话还会有大量的咨询电话打到学校来,有时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有很多诸如所此类的事情,传统的方法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迫切需要新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有人说你可以建学校网站,把所有东西都到网站上就可以了,但话说回来,建网站专业性太强,而且维护起来也不容易,好像不适合农村学校。其实我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就是建立学校博客。博客大家可能都知道,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1]。通过博客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它也是一种网站,博客这种网站虽然和那种专业网站在功能上有很大差别,但是要知道博客的建立与维护要比专业网站简单容易的得多,象我所在的农村小学要通过学校博客来解决以上所提的问题可以说是绰绰有余的。学校再有活动时,只需要把活动要求到博客上,然后通知家长查看博客信息即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博客留言提出,然后由学校专门的博客负责人来尽快回复解答。同时,学校还可以申请公共邮箱,通过公共邮箱,社会和学生家长对学校有什么见意或要求可以通过发邮件的方式反映给学校,学校由专人负责定期查阅邮件,把各种不同的事件分类交由专人处理。通过博客和邮箱的方式,社会和家长可以很好的饯行他们的监督职能,学校也可以真正的实现政务公开。

2.2.5 其他功能:首先是它的考勤功能,传统的教师考勤办法是到校后在考勤簿上签字,如果漏签或忘签,在后面补上就行,所以管理很不规范。而学生的考勤则是每个班的班主任每天向学校报告本班今日来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没来,是什么原因没来,或者是当天值班教师挨班口问笔记调查,这里面有很多的人为因素会造成当天学生出勤数据的不准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在网上下载一个视频认证纲络签到软件即可,通过校门口的终端计算机,你只需要在摄像头前站一下就可以清楚的记录某人几点几分来到学校,这对教师考勤的公平合理性起到了致关重要的做用。对学生的考勤可以在服务器的指定共享文件夹中做一个EXCEL的学生考勤表,并启用此表的共享编辑功能,教师只要在班级的终端机上打开此表,并输入相应的项目即可,并且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随时修改数据,这样就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是它的监控功能,通过软件可以使教室终端机的每个摄像头都成为一个监控点,我想有了这个监控点,在上自习的时候老师在与不在将会没有太大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我们的考试监控实施成为可能。通过这个考试监控功能,校长或教导主任在考试期间不用挨班走巡查,你只需要坐在电脑前就可以轻松巡视每个班的考试情况,对考试的公平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还有就是通过校园网可以最大发挥校园广播系统的功能,通过计算机控制软件可以实践校园广播的一对全、一对多或一对一功能,对有针对性的播发通知和点对点呼叫的实现也启到了重要作用。

3 农村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步预算

我以上讲了这么多,但其实你最关心的还是需要花多钱能建成校园网的问题,想进步要提高,不花钱是不可能的,但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好,如何用最少的钱来组建最合理的网络,这是我多年来一直的追求,所以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我制定出下面这样一个组网预算表(如表1所示):

表中我没有具体列出各种设备的具体型号和详细配置,只列出了各种设备的数量及价格,考虑这只是一个建网的初步预算,每个学校由于资金情况、校园建设情况和使用倾向性不同等诸多因素,校园网组建的整体预算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表中很可能会增加新设备或减少老设备,所以这只是给大家做一个参考,要想使这张表更加完美合理还有待于您的参与与改进。

篇(5)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务实创新,带领全校教师研发出以“一屏操作,分屏播放,所见不同”为特色的演示型电子教案,真正将教案与课件、备课和上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改革备课模式,实现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数字化校园建设、花园式校园创建、村小均衡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开发与应用

多年来,苏密沟中心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准,始终做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在全市兄弟学校中闻名遐迩。学校在硬件建设、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软件建设等项目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率先在乡镇农村中小学中实现“互联网络校校通、局域网络班班通、办公教学数字化”的目标。截止到2010年8月,全乡95%以上的教师都能制作PPT(幻灯片)式电子课件,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和上课,语文、数学等学科已经在尝试WORD电子教案。此时,如何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的现代技术水平,解决全乡课堂教学均衡发展的实际问题,使网络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教学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突显备课与上课的实效,促进村小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学生享受教育的公平,已成为他们日思夜想的问题。最终,他们把教案改革做为应用资源解决均衡问题的突破口,采取一种将文本教案和电子课件融为一体的新型备课和教学模式,实现上课要像用课件一样使用教案,使教案成为教和学共用的一种手段。以特长创特色,打造苏密教学的新品牌。在不断的思考和研究之中,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开发和构想逐渐清晰并完善起来。

2010年12月,经过多次商榷与论证,在桦甸市教育局庄庆臻副局长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实行“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开发与应用。教导处首先出台“演示型电子教案实施方案”与“演示型电子教案督导细则”,然后由信息处牵头,创建并成立“苏密资源创作团队”――团队成员全部由学校一线教师组成――并对团队成员进行“演示型电子教案创作技能”的系列培训。随后,首批培训结业的十七位团队成员利用假期时间,按照人员分工创作了语文与数学学科的“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下册)”。期间,教导主任与信息主任全程跟踪了此次创作过程,并给予大力的指导与监督,确保了此次创作工作的顺利达成。

2011年3月,演示型电子教案进入试行、应用与论证阶段。学校在全乡37个教学班(中心校、村完小和教学点)全面推行演示型电子教案。

4月,信息处组建以“演示型电子教案”为主的“苏密资源”教育教学网站,旨在“打造农村小学最适用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教案共赏”的开放性教研氛围,为“演示型电子教案”的运作和推广提供了最广泛的交流平台。

5月,学校将此项工程申立为《农村小学学科中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开发与应用》省级科研课题,并报请吉林市与桦甸市科研所对其进行论证与认定,最终得到一致好评,被誉为“以简单操作呈现巨大效能”的工程。

6月,吉林市网络教学工作研讨会在该校召开,学校以现场会的形式向吉林地区的领导专家与同仁汇报了“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原理与运行情况,并全程展示了“演示型电子教案”课堂运用过程。现场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演示型电子教案”被评为“以最简陋的设备,实现最高效的应用”的教学改革工程。演示型电子教案正式得到学者专家的认可。

7月,教导处与信息处将“演示型电子教案”进行了升级与创新,由最初的“流水式”页面更改为“交互式”页面,规范并完善了“演示型电子教案”的格式与内涵,使其更具可塑性与实用性,并组织苏密资源创作团队完成了“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上册)”的创作。同时,英语、音乐、美术、科学、幼儿等各个学科的“演示型电子教案”也陆续进入创作或策划阶段。

二、演示型电子教案原理

1. 什么是演示型电子教案。传统意义上的电子教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PPT(即幻灯片式)式电子教案和Word(即文本式)式电子教案,两者各有优缺点。演示型电子教案是将PPT式电子教案与Word式电子教案进行合理整合,进行优缺点互补――即将Word文本式电子教案整合到PPT电子教案的备注栏中去,上课时利用技术手段实现“一屏操作,分屏播放,所见不同”的效果。这样做一是能显示教师的教案流程,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师的导语和结束语等标注到备注栏中去;二是能显示上课时学生学习所用的学习资源,把教学的声像资源、背景资源、知识点、训练题、课件等呈现在幻灯片上。其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运用科学的管理机制,使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成为教师备课过程,教师使用教案时的自我修改成为教师个性化备课的过程,达到备课与上课真正地整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缺点是对创作者的软件操作技能水平要求较高。

2. 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创作流程。(1)培训:①信息处对苏密资源创作团队成员进行创作技能的培训;信息处对全体教师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②教导处对苏密资源创作团队成员教案设计技能的培训。

(2)创作:①创作团队成员创作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②教导处与信息处对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进行检审。

(3)使用:①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创作人员对此母版进行解读;②使用者根据使用需要对母版进行二次创作;③教导处与信息处对使用者修改后的演示型电子教案进行检审。

(4)汇总:①信息处按学期收集所有演示型电子教案版本;②分类别存放在“苏密资源”教育教学网站上;③信息处每年对演示型电子教案进行汇总和更新。

3. 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基本原理。(1)制作原理:制作原理可分为三个层次,演示区的资源堆栈、备注区的教案串连和演示形式的按钮链接。演示区的资源堆栈是指将收集或制作的教育教学资源按照一定的顺序、门类存放在不同的幻灯片演示区域上,并设置各类幻灯片变幻形式;备注区的教案串连是指将一节完整的教案按照教育教学程序分段落插放在不同的幻灯片备注区里面,其所表述的内容与演示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正相吻合;演示形式的按钮链接是指将演示区的资源按照门类进行划分,并用按钮将其链接起来,以达到其立体互连的效果,最大程度地呈现其动态性和可选择性。

(2)应用原理:分为集体应用、个体应用和应用管理三个层次。集体应用是指相同学科同年段的教师针对“演示型电子教案”所进行的集体备课。除常规备课内容以外,新增了诸如“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创作意图阐释”、“教学资料演示与说明”等内容;个体应用是指个体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演示型电子教案”而进行的二次备课,即按照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来完成个体应用;应用管理是指教导处与信息处约束和管理“演示型电子教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制订和出台的一系列办法。

(3)硬件设置原理:信息处对电脑的输出方式进行特殊处理,使幻灯片在播放的时候可以同时投影到两个屏幕上:一个是主屏幕,显示的是演示区域和备注区域两个部分的内容,观看者是教师;另一个是副屏幕,显示的只是演示区域的内容,观看者是学生。两个屏幕并连在同一台电脑上,由授课教师操控。

4. 演示型电子教案的监管机制。对演示型电子教案的有效监管,是演示型电子教案得以施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学校采取以“集中培训,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全员过关为流程,以“三检一测、分头管理”的模式来保证电子教案的实效应用。三检:即每周必检二次备课的进度,每月抽检二次备课的质量,每月末检查二次备课流程和教学手记;一测即每次随堂听课必进行当堂教学效果检测,对三率进行分析,指导教师备课与教案的应用;分头管理:各村小校长分别管理自己学校教师的电子教案,中心校教务处查教师的使用与校长的指导。科学的监测管理与评价机制调动了教师的热情,强化了教师的应用意识。教师对演示型电子教案的认可与教务处科学的监管,使电子教案在该校语文数学课堂上的使用率达到100%。

实践证明,演示型电子教案资源丰富,节省了教师查找资料、重复书写的繁琐过程;优秀的导语、多样化的习题和准确的目标及科学的教学流程,是对素质差的教师的专业引领,教案成为村小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平台;应用学科模板可以进行二次备课,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可修改性彰显了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全乡同步利用网络资源上课,真正实现了共享教育资源和共同提高质量的均衡。

目前,该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务实效,出精品,创特色”是他们提出的更响的口号,也是他们更高的追求。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增强了教师工作的自信心,消除了职业倦怠,他们感受到了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为乡村孩子的人生公平起步奠基,为实现每一名乡村学生教育的公平,他们迈出了改革创新的第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继续为缩短中心校与村小教育的差距,推进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实现全市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期待着他们的备课改革能为传统的教案书写弊端带来一缕春风。

篇(6)

(1)高效率

(2)便交流

(3)多媒体

2.电子教案的制作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

(2)逐步引入原则

(3)简洁实用原则

3.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

(1)制作教案演示稿

(2)输入幻灯片的备注

(3)将演示文稿发送到Word中进行编辑

所谓电子教案,是将传统教案中的内容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信息格式后存储子记录介质(如磁盘、磁带、光盘等)中的一种形态。因此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不是通过普通的纸和笔,而是将教案内容经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利用适当的工具软件编辑存储而成的,其最终的形式是计算机能读取的文件。

二、电子教案的主要特点

1.高效率

有经验的教师都要经常修改和订正教案,特别是在新的一轮课开始,更要对原有教案仔细推敲,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案的部分内容加以调整,甚至重写教案。因此,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能会有很多内容相近的教案。

而电子教案,对于内容的插入、删除、复制和改写非常方便,尤其是对文字块的编辑操作。对占有资料较多的教师来说,更是提供了方便。原本要几个小时来准备的教案,只要几分钟便可完成了,从而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真正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2.方便交流

磁盘、光盘与纸张相比,存贮信息的容量要大得多。一张1.44 MB、

3.5英寸大小的软磁盘可存储汉字(纯文本)大约75万字,相当于500页的16开书籍的文本内容,光盘就更大了。

因此,在进行教学研讨或学术交流时,携带存储于磁盘上的电子教案,显然要比携带纸张幻灯胶片形式的资料更方便,而且可以在与会者需要时,方便地进行拷贝,大大方便了教师间的交流学习。

3.多媒体

一般的教案或板书,主要通过一维方式,依靠语言、文字、数据来表示、传递和处理信息,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电子教案由于可以借助一些使用方便的软件工具,很容易编辑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平的动画图形、图像,并且可以配上语言和音乐,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形式,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自然思维习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突破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电子教案的制作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

电子教案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文字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文字内容应尽量简明扼要,以提纲式为主。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合理,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以暗色为主。对于文字内容中关键性的标题、结论、总结等,要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加以区别。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可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以增强感染力。

2.逐步引入原则

对于一屏文字资料,应该随着讲课过程逐步显示,引入时,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动画效果,也可伴有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较复杂的图形,如果一下子显示全貌,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便于教师讲解。应随着教师的讲解,分步显示图形,直到最后显示出全图,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循序渐进。

3.简洁实用原则

名词解释、数据资料、图表等文字资料,可采用交互形式提供,阅读完后自行消失。对于动画和视频图像,应具有重复演示功能,学生可能一次没看清时,可重复播放,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进行控制操作。

四、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

1.制作教案演示文稿

运行PowerPoint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在“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的“常用”选项卡中,选择“空白文稿”选项。当“新幻灯片”对话框出现时,为文稿中的幻灯片选择一种适当的教案版式,并单击“确定”按钮,按课程设置将相关内容输入到每一张幻灯片中,便可获得该课程的演示文稿。 .

2.输入幻灯片的备注

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需要通过投影机,显示其内容。因此,这种演示文稿还不为真正的电子教案,要制作真正的电子教案,必须加入一些注释内容,如重点提示、教学方式和时间安排等,供讲解时参考。这些内容可输入PowerPoint备注页视图的“演讲者备注”中。

具体做法是:在PowerPoint中显示要输入备注的幻灯片,“视图”

菜单选择“备注页”,输入注释内容,然后更换幻灯片,继续输入相应的注释内容。

3.将演示文稿发送到Word中进行编辑

由于PowerPoint的备注功能不能进行字、段落等格式设置,因此,如果想将演示文稿及其备注打印出来,可将其发送到Word中进行编辑。

篇(7)

今天,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平台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这对人类的知识传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发生了变化。

为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导入了数字化网络教学。而建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是教学中采用数字化网络教学的基础工作和基本要素。

一、建设艺术设计教学资料库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艺术设计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渗透。全新的教学服务设备使教学的方式、内容和教学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方式。这些为建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和能力训练的专业性很强,讲究实用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于各种不同的资料来帮助教学。尤其是这几年,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已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多媒体教学课件往往是由教员个人结合备课自行开发的,不易共享、不规范,质量得不到保证,内容不全、无法涵盖一个专业的全部教学内容。二是这些教学软件、课件一般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自成体系。不同的教师无法根据自己的课程、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应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中。所以,就必须开发建设高质量的、可以共享的教学资料库。

教学资料库的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建设好教学资料库就找到了在信息化时代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改革相一致的途径。因此我们要把教学资料库的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学资料库也是教学管理的需要。教学资料库有利于课程大纲、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的管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和信息的反馈;也为加强教学检查和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了条件。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的组成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是本专业教学资料的集合,它包括大量的知识、信息素材,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任意组合、调用。教学资料库中保存的是本学科的一个个教学资料“标准件”或知识、信息“元素”;而且资料库中的素材内容全面、丰富,基本涵盖本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创意,调用或“引用”这些知识、信息“元素”。

教学资料库系统是通过网络技术把学生用机、教师授课用机、教研室用机、多媒体用机、教学管理用机等连到一起。教学资料库安装在服务器中,主要包括下面内容:

1.教学基本资料库:该库是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规则组织素材资料,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日历、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等。以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文本等形式储存。所储存的是本专业中的知识信息素材,是有关专业知识的集合。分门别类,对知识信息加以整理、加工,再存储在资料库中。资料库具有可扩充性,教师将自己收集、加工的素材方便地添加到资料库中。教学基本资料库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a 将现有教学的素材重新分离、整理、还原,或按指定格式重新整理、存储;b 将现有纸张载体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扫描、拍照或录入等);c 从软件公司和出版社发行的各种素材光盘中查找、收集、整理出与专业有关的各种资料;d 从互联网下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信息资源。

2.课程资料库:该库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供授课所需的资料。以《电脑效果图》课程为例,其资料库包括:观摩作品、示范作品、学生优秀作品、模型库、材质库、设计制作过程与技巧等。课程资料库的扩充与维护由担任本课程的教师负责。

3.学生资料库:该库主要保存学生作业,任课教师负责整理和保存。

为保证教学资料库正常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定期对教学资料库进行整理,删除累赘部分、补充欠缺材料,并调整好资料库的内在结构。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应用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是在边建设边使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资料库的应用方面,教师主要开展下列工作:

1.教师课前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组合教学基本资料库中的素材,完成具有个性化的电子教案,并具备网上教学功能。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的同时,收集、整理出与专业有关的各种资料补充到资料库中。

2.利用资料库中的素材,相关教师共同参与开发各门课程的课件。课件可以作为教学的“基准教材”,既可以供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时调用,也可以供教师编撰该门课程的电子教案时参考。将与该门课程相关的资料(如:观摩作品、示范作品、学生优秀作品、制作过程与技巧等)进行整理入库,从而形成课程资料库。

3.开展多向互动的授课。即学生与计算机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4.整理和保存好学生作业,对作业进行评定。

学生应用教学资料库的主要工作:

1.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浏览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观摩作品、示范作品、学生优秀作品等。

2.老师、同学多向互动,协同学习,共同探索。

3.学生资料库使学生的学习与作业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如:数码图形图像设计课程的作业可在二维形态构成和图形设计课程中使用;而二维形态构成和图形设计课程的作业又可作为卡通设计、标识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以上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建设的一些实践。时代在不断发展,应用在不断拓展,技术在不断进步,因此,设计专业教学资料库建设只是开始,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朱华光 .谈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作用[J]. 太原科技2002 年第 6 期,P 56—57

[2]纪平.现代教育技术的系统模式、建模方法及关键技术的新发展[J]. 西安:电化教育研究. 2001(5)

篇(8)

为此,我校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将打造一流的数字校园环境和管理体系作为长期目标。以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为载体,在应用中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数字校园办公平台让管理更便捷、高效

新建的数字校园办公平台无疑是学校管理的指挥中心,给学校的管理和教研等日常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例如,我们利用办公平台的“信息公告”和“信件中心”各类通知公告。教师在校内即时通信系统――小乐通讯的提示下,第一时间就能查看这些信息。这有效避免了办公室逐个完小、逐个教研组打电话通知的烦琐劳动。学校重大信息则直接推送到门户网站,便于上级主管部门、学生以及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其中,日程协同系统便于本部门管理人员做好工作规划和日程安排,促进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此外,我校还利用平台中的校园电视对学校重大活动进行视频转播,学生在教室、家里都可以同步观看学校主会场的活动全程,受到师生和家长好评。

利用小乐通讯还能建立班主任、数学核心组、学校管理等研究群组,开展中心小学与完小、教研组与教研组间的网上交流与研讨。在这里,大家不仅可以开心地敲击键盘进行文字交流,还可以使用音频直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这种沟通更方便、快捷,减轻了教师们在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之苦,提高了教研的效率。

实现教学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作为北京市数字校园第二批实验校,我们在制订、修改、完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的过程中,关注了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尤其是其中协同备课、协同评课的环节,有效弥补了原有平台的不足,实现了教学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学期初,由教研组长率先将本年级、本学科的教案上传至协同备课平台的主备模板。同一年级的其他教师则在主备模板中对教案进行复备。教学管理平台也允许教师上传自己的教案后邀请同伴批注。当有教师发出邀请时,收到邀请的教师可在其教案上随时添加批注,还可以对其进行星级评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教师们将日常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适用性的教案、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资源上传,并对其动态分类,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与流失,丰富了校本资源库。资源的集中汇集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还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彼此了解、切磋的平台与机会,使教师的授课能力、业务水平在交流中得到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针对教师备课的数量、质量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学校的评价标准进行打分,提出意见和建议;每次听课后,管理人员及时将反馈意见和等级录入系统,期末时还可以提取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存档,计入过程性评价和学期考核,这些成绩和评语,教师在进入本系统后也可以随时查看。

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数字校园的改建工作,最大限度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学科、科研发展相结合,从而提高师生在数字校园中的参与能力、反馈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师生成长

比尔・盖茨曾预言:“在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科技的发展,学校的形态最终会发生改变。”而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型的教育教学形态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比尔・盖茨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围绕“践行体验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一办学理念,开展体验教育课题研究。作为北京唯一一所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之旅的营地学校,我们不断反思我们的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探究发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实施体验教学,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014年9月,利用北京市数字校园第二批实验校项目以及“班班通”项目的支持,我校建设了两个智慧教室,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引入课堂。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努力,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与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结合,利用平板电脑进行互动教学,不仅有效进行课堂的展示,而且反馈更及时,增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凸显了我校的体验教育的思想。

2. 增加新的学习方式,为课堂学习方式做有益的补充

我们的学生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互联网和手机的世界里,是在网络和数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网络就像空气,弥漫在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每个角落,因此,教育和引导使用电脑如呼吸般自如的学生,是挑战,更是契机。我们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

为此,我们利用班级广场,为学校专题教育活动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实践成果、感悟反思、读书心得等以日志形式“晒”出来,与大家交流展示,老师和学生参与评价,调动了学生应用网络的热情。

在以“科学种子计划”专区为代表的体验学习平台,学科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源,包括制作标本、植物图鉴等的学习支架,供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实践体验。学生在对植物进行多样化研究的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展示。我校以此为窗口,促进体验学习平台的建设。

楼道体验大屏是学生喜爱的自主学习天地。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我校在楼道安装了12块触摸体验大屏,其中不仅有对学校环境、历史以及各项活动的展示,还有体现学科自主学习的“知识库”。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争相到这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在“玩中学”板块,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书法、陶艺等虚拟体验;尤其是陶艺,孩子们在这里进行制作、煅烧、装饰、拍卖等虚拟体验。

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有不懂的问题到百度去搜索。利用计算机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PPT,将梳理后的知识利用Word做成“海报”在楼道展示。课前、假期在北京市数字学校观看同步课堂“BDS”录像课进行预习。以此形式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上网还有比玩游戏更有意思的事情。教师不仅教给了学生如何健康上网,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字校园是融合了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有机平台,其核心作用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水平,创新与变革师生的互动和学习方式。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等新技术的出现,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日益丰富多彩、方便快捷,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加快脚步,不断探索、创新,让数字校园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篇(9)

1.引言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与高等数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等前续课程关系紧密,同时对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后续专业课程有重要影响。知识点丰富,理论性强,对数学知识要求高是本课程的特点,教师觉得难教,学生感到难学,这是师生常常面临的困惑。为提高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在通信方面的综合素养,着重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尝试。

2.备学生、备课堂、备教法

2.1 写教案、写学案

在备课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准备教学内容,写好教案。教案要侧重于如何针对学情准备教学内容,用什么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前要琢磨课堂中对不同的问题如何进行设问引思、启发。除写好教案,还要组织好学案。站在学生的角度,协助学生写学案,引导学生写学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与学生思维接口

在教学中,为让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多的知识,要注意与学生的思维接口。用通信的术语来讲,就是“接口匹配”,这样传输的能量最大,才能达到“最佳接收”。与学生思维接口,就是换位思考,体会学生的困惑。备课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既要考虑教师如何“教”,也要考虑学生如何“学”,而且是依据学生如何“学”来设计教师如何“教”。

3.改革教学内容

3.1 精心选择授课内容

通信原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目前数字通信系统凭着其性能的绝对优势正逐渐取代模拟通信系统,如手机早已全部数字化。在这种形势下,以数字通信为重点,精心选择讲课内容,牢固掌握数字通信的原理及工作方式。尤其通信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原理及相互关系,使学生具有深入研究和掌握现代高新通信技术与理论分析的能力。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适当增加一些先进的通信技术内容,如目前较热门技术有WCDMA、OFDM[1]等技术,使学生对它们有初步了解,为新技术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3.2精心提炼授课内容

精心提炼的关键是如何体现讲课内容的“少而精”来提高上课效率,其前提当然是精选讲课内容,充分地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传授更多有用的知识。例如,将第六章“正弦载波数字系统”中的第2、3、4节进行有机组合,用比较的形式,从三种数字调制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与波形、三种数字调制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方法、功率谱密度及抗噪声性能等方面对ASK信号、FSK信号和PSK信号进行阐述。一方面提炼了所讲的知识内容,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三种数字调制信号的特点及区别。当然,有了精选的内容,还必须有精炼的语言来配合。因此,每堂课都应精心设计,包括布置的作业也得精心选择。

4.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1 善于比喻引证

通信原理课程涉及众多的数学公式、概念,如果就事论事进行讲解,学生不爱听,理解起来很困难。结合物理意义、应用背景进行比喻引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述出来,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例如,讲述通信方式时,把单工比喻成单行道,半双工比喻成独木桥,全双工比喻成新干线。讲述调制解调的概念时,把基带信号比喻成货物,高频载波比喻成火车,“调制发射传播调制解调”就是“装货出站运行进站卸货”。用心琢磨教学方法,善用比喻和引证,可以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地讲授,让学生在笑声中不经意地掌握枯燥的内容。

4.2 多维立体教学

“黑板+ 粉笔”的单一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多媒体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优化教学手段,使用“黑板+ 多媒体+ 网络”的教学模式,在图、文、声、像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直观感受,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的信息。多维立体教学,就是“灵活使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方法展现抽象的知识点” [3]。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放映幻灯片、图片、Flash 动画和录像,用数码展台展示硬件实物。课后,学生可以登录教学网站下载学习资料,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验课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观摩通信基站、机房等教学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多维立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认知感受,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加深对概念、细节的理解。

4.3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的需要,启发式、讨论式教育才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后,要进行反思、总结,除了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授课技巧,还可以帮助学生[4]。这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例如,讲述模拟调制系统时,要介绍AMDSB- SCSSBVSBFM的演变过程,比较它们的调制方法、解调方法、调制效率、信号带宽(有效性)、制度增益(可靠性)及用途,并结合香农公式,说明有效性与可靠性能够互换。讲述二进制数字调制时,可以把2ASK 看成单极性NRZ码进行DSB- SC 调制、把2FSK看成两个2ASK 的叠加、把2PSK 看成双极性NRZ码进行DSB- SC调制,可对比模拟调制系统,比较2ASK、2FSK 和2PSK 的调制方法、解调方法、信号带宽及误码率,这样温故而知新,学生可以触类旁通,较快地掌握新知识。

5.总结

本次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在教学内容上与实际的通信系统相结合;在教学模式上把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且改革方案已经逐步在实施,在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教学质量和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有益,获到了学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樊昌信等.《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第6版.

[2] 赵树平.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22-24。

篇(10)

一 前言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倡要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在教室或家中,学习的载体也不仅仅局限于纸质书本上了。

开放式的学习平台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新理念,确立了“激发兴趣、夯实基础、增强能力、探索创新”的教学方针和“加强建设、锐意改革、注重特色、不断创新”的指导思想,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构建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型教育模式。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的发展,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已达3893 万人,高居各行业之首。因此,市场需要大量建筑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建筑类人才势在必行,这也对我们的建筑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培养模式局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二 国内外数字出版物的发展

美国威廉・E・卡斯多夫(William E. Kasdorf)在《哥伦比亚数字出版导论》中指出,在教材领域,数字出版仍然处于实验阶段。但在出版巨头云集的英美两国,对数字化教材的探索已经成果初现。

从2005年开始,美国各大出版商逐渐意识到开发教材数字市场的巨大潜力,2009年美国的高等教育教材市场总值为82.12亿美元,每年以2%~3%的速度递增,到2014年将达90亿美元。而电子教材销售将以100%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美国高教及职教市场,电子教材销售收入占新教材销售的比例,将从目前的0.5%增长到18%,达10亿英镑。

2009年,在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达到795亿元人民币电子图书读者的总数突破了1亿人,首度超越传统书报刊出版物。

从2008年开始,数字化战略在我国各大出版社被进一步推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等,都相继建立了电子出版相关部门,从加强认识到实际运营、从图书配套到平台构建,数字化教材与传统教材正呈现出融合共生、互补互动的发展趋势。我国著名的图书网站――当当网也率先开辟了电子图书一栏,其中涉及科普读物以及电子教材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我们应该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教材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力图在资源库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以实现传统教材的数字化转型。

三 建筑类教材的特点

数字化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它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互动性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数字化教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等优势,能为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性。

建筑类专业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理工科中比较传统的专业,在设计和施工部门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类教材具有图形多、三维空间立体感强、色彩丰富、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这些恰恰是传统纸质教材所不具备的。

同时,随着建筑技术的飞跃发展和更新,纸质教材的出版周期远远赶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

四 建筑构造数字化教学光盘

(一)建筑构造课程特点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组成与构建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技术科学,它涉及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以及建筑经济等有关方面的知识。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以后能否胜任建筑师的工作就取决于他真正掌握和理解了多少建筑构造方面的内容。

目前,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仅凭一张嘴、两只手很难把本应形象具体生动的构造节点描述清楚。例如,在讲述“屋顶构造”时,虽然教材上有不少例图,对于有一定现场经验的人而言不难理解,但对于没下过工地、生活中也很少上到屋顶,即使上到屋顶也很少注意到排水、保温、隔热等构造的学生来说,仅凭那些黑白线条图、文字加上教师的口头讲述就能弄清其构造做法,实属不易。往往是书背得熟,一到设计,就问题一大堆,更谈不上创造新的构造形式。而此时,若能带学生到现场上亲眼看看,或展示一些工地照片,或以动画演示屋顶的生成过程以及其构造组成,那么效果将会大不一样。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和课下自学不同步,仅仅依靠老师的课件来自学与复习往往达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

为了缓解和改善上述状况,课题组成员结合多年讲授《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Authorware、Powerpoint、Photoshop和Flash等软件相结合的手段编制成了《建筑构造》数字化教学光盘,已于2012年5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二)数字化教学光盘的内容

《建筑构造》数字化的教学光盘不是唯技术而技术,也不是从看书到看电脑,它是一种模式、一种理念。数字化教材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学习平台,使教学和管理、课堂和网络等各方面紧密结合,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动态的、及时的交互学习模式转变。

《建筑构造》数字化教学光盘的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特色、课件与教案、互动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五大模块。在“课件与教案”中包括授课的文本教案和授课课件PPT两部分,课件以大量性民用建筑构造为主要内容。在“互动教学”中包括学生自测题和构造设计题目两大部分,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学和复习的能力。在“立体化教学资源”中包括动画视频演示、建筑设计规范和参考文献三个部分。动画视频演示利用CAD、FLASH等软件,将重要的、较难理解的构件详图,从不同角度分层次表达它的构造层次,详细展示它的各种构造特点。

(三)数字化教学光盘的特点

1.教学性

在教学光盘中,我们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手段设计了“电子教案”和“授课课件”两个单元(如图1 所示)。“电子教案”和“授课课件”基本上满足了教师课堂授课和学生课下自学的需要,满足了教与学的需求。

不管是传统的教材模式还是信息时代的数字化教材,它们的根本是离不开教与学的,也就是说教学光盘首先应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

2.形象化

在教学光盘中我们充分利用CAD、3DMAX、PHOTO、FLASH等软件的优势,将常见的、重要的、较难理解的、新的建筑构件详图,从不同角度分层次表达它的构造层次,详细展示它的各种构造特点。

3.开放式的交互学习平台

在教学光盘中我们将建筑学及相关学科中所涉及到的常用的相关建筑名词给以准确的定义,按照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分类制作成“建筑名词释义”单元,对学生牢固掌握建筑基本概念有很大的帮助(如图2所示)。

在教学光盘中为了体现学习内容的交互性,课题组制作了“自测题”单元(如图3所示)。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课程内容,题型分为 “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作图题”五大题型,同时相配以各题的答案,以便于学生的自学。

(四)教学应用效果

建筑构造数字化的教学光盘内容全面、讲解清晰、实例丰富、动画生动、演示流畅,既有利于教师授课又便于学生自学。我院2007级、2008级、2009级建筑学本科、城市规划本科将建筑构造数字化教学光盘作为辅助教材试用,通过三学年的试验教学,发现这种教材模式和学习模式能够更高层面地教授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从放羊式的自习转变到多媒体规范化的学习,从失控到监控。

五 结语

数字化的教学光盘从根本上继承了传统纸质教材的文字类内容,同时又将较为复杂、难为理解的图形以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教与学的互动方面,采取人机交互式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习题的自测。

在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下,如何既能为教师提供资源,满足课堂要求,又能为学生提供互动终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这是我们进行数字化教学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字化教材研究与应用.蔡雪峰,赵湘慧.中国大学教学[J].2009,(1):95-96

上一篇: 企业税务管理实施 下一篇: 小学安全事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