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合同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6 15:55: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集体经济合同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集体经济合同管理

篇(1)

随着国家加大对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体系逐渐健全,医院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医院对外经济多元化运行的过程中,经济合同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加强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就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意在通过对当前医院经济合同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改进措施,以加强经济合同的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1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在签署经济合同时,签署授权不够清晰明确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这个问题很常见,一般来说,在对外签订合同时,若医院并没有明确授权,则将由经办人员或者相关负责人来代表法人完成经济合同的签订。但是一些医院对合同用章就没有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导致一些部门虽然本身不具有代表法人的资格,却能直接越过医院专用的合同章,用自己部门的瑟氰来完成经济合同的签订。这种行为若是为不法分子所利用就很有可能给医院的对外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发生这样的行为不仅体现出医院的经济管理存在缺陷,也表明经济合同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因此加强医院的经济合同管理刻不容缓。

1.2医院经济合同的签署流程不够规范也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对于医院来说,一般对审批资金的支付都是相当重视的,且整个流程也是比较严密的。授权批准制度是目前多数医院都在采用的,在实施过程中,严格的审核及审批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若支付金额较大还需要通过医院上层领导的讨论方可施行。但是同样也存在少数医院缺乏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将经济合同的签署与资金审批划分开来,认为二者毫无联系,因此也就对合同的签署减少了关注。其实经济合同在签署之后就产生了法律效力,合同规定的内容是医院必须执行的,若因当初的管理不重视导致经济合同上出现不利于医院的规定,那么医院也必须执行并且要承担其带来的不良后果。除此之外,经济合同签订的流程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完善的话,也会对医院的经济活动带来不良影响l[]。

1.3在经济合同签订及执行的过程中管理不到位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传统的医院职能部门分配中,经济合同会具体划分到不同的部门来管理,一般而言,医院办公室的责任就在于盖章和进行存档,对于经济合同就没有其他更多方面的管理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各部门的合同管理都有专门的负责人,但对于医院总体把握所有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还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1.4医院经济合同的管理混乱,没有明确章法可依也是暴露出来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不是最近才浮现出来的,而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普遍说来,我们国家很多公立医院都没有正确认识至合同管理在医院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更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在整个经济合同的谈判、签约及履行过程中,多数医院都缺乏一个规范、有效的控制程序和管理标准。虽然有部分医院已然建立起了合同管理制度,但是并不完善,并且操作性不强,往往也只是形式般的存在,没有真正起到任何作用。

1.5对经济合同进行管理的手段相对落后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这个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多数医院仍旧采用的是手工方式来管理经济合同,这种方式已然不够科学有效,在现实的冲击下越来越显得落后。医院拥有种类繁多、数据庞大的经济合同,这样会很容易加大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量,效率低下,造成工作执行中的混乱,这些情况的产生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对经济合同管理的手段过于落后。

1.6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衔接不到位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经济合同的管理涉及到多个不同部门不同的方面,从资信调查到合同的签订备案都囊括其中,同样经济合同的管理也离不开合同的履行和纠纷处理、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和考核检查等各个方面。在医院的经济合同管理中,如果流程不规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责任和分工不明确,就容易导致部门间工作不协调,甚至产生矛盾,这样经济合同的管理环节就不流通,整个管理工作也只是体现在表面上,在实际中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最终影响管理的效果z[]。

2针对经济合同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加强并完善对医院的经济合同归口管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总的说来,那些与经济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应该将归口管理部门明确规定出来,并且明确归口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比如统一加盖经济合同的印章,统一对所有的经济合同进行编号,并且对经济合同进行统一归档管理。此外,执行合同的部门应及时地向归口管理部门报告已拟好的经济合同并进行审核。而归口管理部门也需要全方面地参与监督医院的各种经济活动,比如对合同项目招标、文本审核以及合同执行的监督,并且将合同的签订及履行状况定期回馈到医院的领导层。

2.2改进经济合同的管理也需要建立一个事前控制制度并且完善合同会签制度。这一点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非常重要,体现在具体层面上也就是经办部门拟定好经济合同后,还需将经济合同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而且为了保险起见一些重大的经济合同还需经手法律顾问;另外关于一些重大的经济项目,还需由领导班子对相关事宜作出讨论,最终形成书面意见。总之就是一切的程序都该在相应的制度内进行,明确整个合同的管理流程,便于控制管理,也就相应地减少了风险和危害。

2.3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改进经济合同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完善制度是一切改进措施中的先行环节,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切实可行决定了能不能对经济合同进行规范的、科学的管理。基于这一点,医院应根据国家、卫生部及医院的相关法律制度来制定一个真正有效的关于经济合同管理的办法,将合同的签订审查、合同变更解约和纠纷处理、合同管理及合同管理部门等内容纳人其中,并且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经济合同的管理效率。

2.4改进经济合同管理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对合同付款的实时控制。一般情况下,经济合同付款都是这样一个过程:由相关的科室首先通过网络发起申请,经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以后进行付款,而且系统中会记录下每次的付款交易信息,这样一来,领导层和相关的部门就能及时了解掌握经济合同的付款进度和支付情况,就有利于掌控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减少在医院经济发展中的风险。

2.5改进经济合同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合同信息管理系统。此时,要对经济合同进行一个全过程的管理就可以通过OA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来实现,整个过程将会是经办科室通过该系统首先发起申请,待相关部「丁审核通过后再交由总会计师来进行二审。在这个过程中,关于经济合同的签署信息和执行过程都非常清晰,让人一目了然,这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经济合同的透明度及管理效率s[]。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合同是医院对外经济的重要命脉,而经济合同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要高度重视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中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暂时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大大不利于医院经济的发展。医院必须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只有将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减少医院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保障医院的基本利益,促进医院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伟,胡守惠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D]中国卫生资源,2013,(价

篇(2)

通过研究发现, 要想促使资本流通和资本循环得到实现,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实体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经济发展迅速,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那么对我国来讲,就需要扩大内需,以便促使我国经济能够获得稳定的发展。要想对内部需求进行扩大,就需要对流通经济管理进行优化。

一、目前流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流动经济管理界限模糊不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控制着经济的发展,政府严格控制着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等问题。在1978年,为了大力发展,我国开始改革开放,逐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流通经济管理理论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流动经济管理理论滞后性较强,这样就导致我国流通经济管理没有明确的界限。

二是流通经济管理方式较为单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还没有多少的年份,在市场机制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那么在管理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就需要依靠国家机器,制定一系列的行政政策。但是,经济状况日趋复杂,结合具体问题,要采取差异化的解决措施,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依然采用单一的行政手段来管理流通经济,为了管理政策经济流通秩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例如,我国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农超对接的政策颁布出来,在管理流通经济时,采用单一的行政手段,逐渐暴露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三是流通经济管理缺乏整体效率:在经济流通中,自古以来等价交换的原则都被贯彻了下来,商品之间的流通才得以出现,之后为了保证可以正常有序的发展流通经济,开始管理流通经济。我国有着十分辽阔的地域,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并且不同地区的政府,为了获得自身局部利益,就会导致较大的差异出现于流通经济管理中,无法协调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流通,就会对我国整体的流通经济管理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实体经济耦合联动对流通经济管理的内在要求

流通经济管理,需要将流通产业作为载体。结合流通产业的资本循环公式,流通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生产资料采购阶段和产成品售卖阶段。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作用下,已经由独立经济主体来完成这两个阶段,但是却没有改变其中的内在要求。也就是说,内在经济需要与实体经济在耦合联动下,处于共生态势。

一是应该与实体经济形成稳定的价值链:马克思曾经说过,商业资本仍然需要对产业资本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分享,理由是商业资本将自身的流通功能利用了起来,促使产业资本所创造产品的售卖速度得到了提高,这样产业资本的资金回笼效率就得到了增强。结合这个经济学原理,对于我国的经济市场,依然可以应用,也就是说需要与实体经济形成稳定的价值链。通过构建稳定的价值链,在利益因素的驱动作用下,流通经济主体就会自觉地对自身管理进行优化,对成本控制以及运营效率等方面充分的重视,只有这样,在市场竞争中,超额剩余价值才能够被有效获取到。

二是应该与实体经济形成稳定的供应链:通过构建供应链,可以从实物形态上来优化流通经济的管理。素体经济主体为了促使自身资本循环得到实现,就需要将流通主体给利用起来。如今,我做开始大力扩大内需,那么就需要经济主体扇面分布自己的销售网点。从供应链架构角度上来讲, 则需要与实体经济主体形成稳定的供应链。这种关系的维持,可以促使流通经济主体的管理能力得到强化,商品周转速度加快,那么流通主体的获利能力也可以得到强化。

三、如何提升流通经济管理效率

一是将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集群化流通产业: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人们对规模经济产生了足够的重视,那么在管理流通经济的过程中,就需要采用集群化的产业路径,以便促使流通经济的管理绩效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就需要大力发挥政府职能,将经济产业的集群化路线给深入贯彻落实下去,政府可以通过区域规划,也可以对监管措施进行科学制定,构建产业集群。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方面需要特别重视,首先,政府在对产业集群化进行引导的过程中,需要将市场调节的规律严格遵循下去,之后方可以进行区域规划,以便促使产业集群化中的空间规划得到实现;其次,在制度供给方面,政府需要将税收手段的调节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收税需要禁止出现重复问题。最后,要将监管机制给实行下去,对过去传统的行政监管模式进行改变,在监督管理企业的过程中,需要对声誉、信誉等方面充分的重视。

二是提升流通企业销售能力的合理性:通过调查我们的市场需求我们可以得知,企业需要对销售能力和潜力的弹性进行大力提升,结合差异化的需求,可以促使销售能力空间得到扩大;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市场商品的流通性可以得到提升,促使我国市场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是要大力控制市场导向下的流通成本: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细化了社会分工,很多企业都是向第三方直接外包货物的运输等方面,那么在商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中,企业就可以投入更大的精力。另外一方面,第三方可以更加快捷和专业地进行货物运输。在这个环境下,企业需要明确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需要与物流公司保持一个稳定的合作关系,促使流通成本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如今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那么为了获得持续发展,就需要对流通经济的管理绩效进行提升。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需要将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将多元化的流通经济管理措施给应用过来,不能够单单依靠行政手段来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方可以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与实体经济耦合联动下流通经济管理,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何伟.探索流通经济理论,总结流通经济实践[J].中国流通经

济,2011,2(5):123-125.

[2] 李俊阳.我国流通经济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

理,2008,2(3):55-57.

[3] 刘颖.与实体经济耦合联动下流通经济管理探究[J].科学与财

篇(3)

中图分类号:F7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对本企业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以及合同纠纷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调解、诉讼和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贯穿于企业合同实现的全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自身通过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对本企业订立、履行合同的活动进行必要的管理,使本单位的合同依法订立并依法履行,对于提高合同履约率,减少合同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进而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组织体系,是加强和改善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保证。建立企业合同管理组织体系,应遵守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力求精干高效的原则和既合理分工又相互协作配合的原则。具体说来,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合同管理机构和企业各业务部门等。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需要在企业内部实行合理分权,建立一整套由法定代表人亲自主管、专职合同管理机构统管、各职能部门分管、具体承办人专管的,上下成线、纵横成网、相互协调配合的企业内部合同管理体系,使合同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落到实处。

三、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是由企业制定用以调整企业内部在合同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保证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1.合同归口管理制度

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即对企业合同实行由企业合同管理机构全面、统一管理的制度,内容包括:确定合同管理机构及其职责;规定合同管理的原则和基本内容;规定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的程序和要求;规定合同管理人员和合同承办人员的岗位资格需求以及对合同管理人员和合同承办人员的考核和奖惩等。

2.合同管理人员资格制度

合同管理是一项法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因此,为了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应该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资格,或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或通过企业法律顾问资格等。

3.合同授权委托制度

企业对外签订合同,应由其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人进行。未经授权,其他人员不得以企业名义对外签订合同,法定代表人授权人签订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由法定代表人签发授权委托书,规定明确的授权范围、限和有效期限。合同授权委托制度一般应明确规定企业法人委托人的条件、办理委托的程序、委托的原则范围,对授权委托书的管理等。

4.合同审查制度

合同的专业性、法律性很强,内容复杂,特别是一些重大合同,能否正确地签订履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关系极大。因此,合同必须经过审慎、严密的审查,才能正式签订。合同的审查制度就是规定企业各有关部门在合同审查中的职责、审查程序、审查内容、审查标准、审查时限,保证合同正确签订和履行的制度。

5.合同会签和审批制度

建立企业合同会签、审批制度,有利于企业签订的合同建立在牢固可靠的基础上,尽量防止合同纠纷的发生。会签与审批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企业签订合同过程中有权机构或负责人员的最后把关,因此是相当重要的。

6.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

合同专用章是企业签订合同时专门使用的印章。合同专用章使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签订合同都必须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由专人使用、保管;合同专用章应由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编号、备案;合同专用章刻制的申请、审批手续;对滥用合同专用章或合同专用章管理不善的责任者的处理等。

7.合同监督检查制度

企业合同监督检查制度,是指企业合同主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对合同的签订、履行及其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企业按期履行合同。同时,通过对合同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还有利于促进企业各有关部门、业务人员及合同管理人员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建立企业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应明确企业合同监督检查的职能、机构专业人员、检查内容等。

8.合同台账及统计报表制度

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及有关统计报表,对合同编号、合同名称、合同额等情况进行登记,以便随时掌握合同订立及履行情况。

9.合同归档制度

必须制定严格的归档制度,妥善保管合同。合同依法签订后,合同承办人员要将合同正本交本单位合同管理人员保管,合同副本留承办人员备用,必要时抄送、抄报有关部门;合同管理人员对已经生效的合同要编号登记,逐个建立档案,与合同有关的文书也要附在合同卷内归档;履行完毕的合同,按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保管。

篇(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依法办事和自由竞争。通过合同来进行规范市场行为同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这两项重要特点。订立合同最基本的依据就是《合同法》,此外还有其他法律来约束合同的订立,如《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因此合同管理体现了依法治企理念。同时,合同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不违反强制性规范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因此,合同管理是企业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依法治企的大趋势。

现代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合同管理贯穿项目管理的始终,是业主、承包商与市场连接的桥梁与纽带,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的重要法律依据。强化合同管理,有利于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有利于提高业主与承包商的履约率,同时实现双方当事人利益,促进企业、行业发展。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需要

合同管理的全过程都明确界定了市场主体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各方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正确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约与索赔等纠纷的重要依据。市场活动中不断涌现诚信危机、不正当竞争等危害市场经济发展,主要是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管理弱化的结果。强化合同管理,使市场主体时刻受到合同管理的约束,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处理纠纷,起到规范市场主体和整顿市场的积极作用。

合同管理体系的构建

合同管理体系是指以相关法律为基础,以合同为管理对象,以合同管理组织为管理主体,依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建立严格履行合同职责和义务的评审、实施、履约评价和持续改进的体系。

(一)确定合同管理组织及其职责

合同管理贯穿项目的全过程,包括从项目的前期调研、谈判、合同评审和签订,到中期的合同履行、变更和监督,再到后期的项目总结与评价等全部工作。因此,必须是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有两层含义:一是全体员工都应该具备合同意识,具备按照合同办事的意识;二是各业务部门都应参与合同管理的分工协作。全员参与要求明确企业内部合同管理的各参与方,包括各职能部门和专业负责人的权责,打破条块分割,清晰划分工作界面,确保各部门发挥优势、分工合作、紧密结合,协力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合同管理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有归口管理部门。企业应建立独立的、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合同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在实践中,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已经建立了法律事务机构,因合同以法律为基础,因此将合同管理集中于法律事务部门,一般称为合同部。合同部的重要职能就是推进合同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与信息化。

(二)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1、前期参与制度

在签署合同前,合同管理人员要参与到项目的招标投标、合同谈判等工作,就合同相关事宜提供专业支持并进行合规审查。合规审查包括营业范围、资质审查、履约能力调研、招标投标文件的审核、权利义务划分,风险分析等诸多内容。

对于招标文件的审核是承包商应进行的工作。审核招标文件,首先要审核招标文件是否符合签订合同的各项原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投标单位在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前提下进行投标。其次要审核其内容,确保企业自身条件能满足招标文件的需要,确保招标文件响应招标要求。对于模糊不不清的地方要进行澄清。招标单位的澄清文件、会议纪要、其他补充文件以及后来的中标通知书都将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但最重要的是进行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件的审核和分析。

权利义务的划分在合同管理的前期谈判工作中至关重要。任何一方主体都要预防相对方凭借自身优势或市场地位,在合同中明显加重对方责任、免除自身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显失公平条款。

分析风险、明确风险承担责任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这些风险,既不能完全预见和把握,也不能在执行中完全避免。为了尽量减少风险,避免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和争执,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应尽可能提供充足的资料,制定明确的合同条款和规范,承包方则应认真研究招标文件,仔细地分析和估计可能出现的风险,谨慎编制投标文件。

2、合同范本编制与管理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合同范本库,每个项目都要临时编写将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还可能耽误工程进度。

由此可见,通过编制企业自己的合同范本,可以大大提高合同草拟和合同谈判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全面防范风险制度的构建,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并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拟定合同文本的内容时,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工程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使拟定合同具有预见性,并且要对合同进行细致分析,避免所拟定的条款出现歧义。拟定合同文本要把握以下要点:明确订立时间和优先顺序;约定价款和工作时限;明确组成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重视索赔条款的拟定。合同初稿拟定后,要进行合法性分析及完备性分析。同时要确保构成合同的各种文件齐全、合同条款齐全、合同用词准确、对项目可能出现的不清情况有足够的预见性。

3、合同的评审、审批、签订管理

合同的评审是指合同审查人员对合同初稿进行全面审阅和审查,提出修改建议的过程。合同评审要坚持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风险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合同的审批是由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和负责人按照一定的流程,在各自的权限与职责范围内对合同进行审核与批准。任何合同都必须经过合同部的评审,未经评审的合同不得提交审批。合同的审批流程具体包括:(1)具体业务负责人审批;(2)企业职能部门审批;(3)项目主任审批;(4)企业领导审批。

合同经过合同部的评审、负责人的审批就进入签订阶段,也就是进行合同的正式签署。合同的签订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合同审批表,合同审批表是合同评审与审批流程形成的纸质痕迹,是确认合同经过评审和审批的依据;二是授权委托书,是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代表企业签署合同。合同审批表和授权委托书都是后期进行合同归档的内容。

4、合同的履行与动态管理

合同的履行跟踪与动态管理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项目管理的关键点,因此在合同签订后,要及时跟踪合同的履行,进行动态管理,合同的履行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重视现场签证。签证必须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如果发生变更,要格外谨慎,尤其要重视设计和施工图变更,此类签证只需对变更或修正的项目进行签认,未发生变更的图纸无需重复签认。

(2)及时记录、收集、和整理各种文件资料。一是现场记录,包括现场施工日志、施工报告、业主和工程师的指令和往来信件、出勤情况、设备材料使用报表、中间验收记录、事故记录、现场会议记录、施工进度记录等;二是财务报表,包括施工进度款报表、会计总账、财务审批报告等。

(3)进度动态管理。在合同履行中,要随时把握进度的变化,运用图标、线路等编制方法编制出实际工期。将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进行比较对照,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及时更正,加强控制措施,确保最终的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偏离不是太大。同时,根据偏差原因做好索赔工作。

(4)质量动态分析。工程质量是关键,质量管理也应该是动态管理,时刻跟踪质量变化,避免偏离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

5、合同的归档制度

合同管理不只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合同的归档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合同管理归档制度不仅使企业文件资料的保管与归档工作统一管理,而且是处理经济纠纷、切实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凭证。

合同文本、有关合同的修改、补充、变更、中止、解除的协议、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合同审批表等合同文件都应列入合同归档的范畴。各项文件内容都应确保其完整性,其中合同文本的完整性应包括:合同中约定的“合同文件”范围以及合同附件、合同附录等。

合同归档不止是所有合同文件的简单整理,每一份合同都应当独立建档并编号,并做好合同归档的台帐工作,确保合同归档制度意义的充分实现。

篇(5)

[中图分类号] F2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2-0190-03

[作者简介] 国英,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市场营销。(浙江 杭州 310053)

在市场经济中合同管理是经济手段法律化的形式之一,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因此,实行合同管理应成为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与关键所在。企业经济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内部为了保证合同得以完全实现的、贯穿于从签约开始全过程的控制、协调和监督。它是微观管理,但确实又是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证国民经济顺利运转和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因为任何一个经济合同对于当事人来说,都有一个约定权利和义务一一履行义务一一取得权利,即签约一一生产(作为、服务)一一清结的过程。只要这个过程的任何一链出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纠纷。

一、目前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在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制度不落实。主要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并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也没有把经济合同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工作来抓,致使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无法渗透到企业生产――销售全过程中去。

2.经济合同签约率不高。有的认为是老关系,碍于情面搞口头的“君子协议”,而不签订书面经济合同;有的怕麻烦,图简单或只签内容条款不全的合同;有的则为偷逃国税(如印花税),故意不签书面合同。

3.经济合同签订把关不严,签约随便,解约自由。视经济合同为儿戏,不依法签订经济合同,高兴就履约,不高兴就不履约。需要变更或解除的经济合同,不按法定条件、法定期限和法定形式办理,打个电话或口头打个招呼,简单了事。经济合同纠纷的隐患很大。

4.不懂法,不依法办事,违约不究,自我保护能力差。

存在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

1.企业领导对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经济合同法律意识淡化。只关注企业经济效益,忽视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合同经济,忽视了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尤其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合同与合同法律这三对关系缺乏认识。

2.外部经济、法制环境不完善,影响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长期的计划价格制度使得不少企业时至今日仍对市场销势、市场价格缺乏应有的敏感与准确判断,不适应突然出现在经济关系中的市场价格波动与变化,更难形成根据市价变动而及时调整经营计划的能力。这就导致经济合同的订立、履行受制于市场销势和价格,合同纠纷大量产生,合同管理难度大。

我国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力结构,使得有些领域形成了人为的行业垄断。不少大中型企业对某些行业的生产、经营存在着实际上的封锁、垄断,支配着其他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垄断的结果必然导致地区封锁,商品流通不畅,经济合同无法签订、履行,纠纷难于解决。

合同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在处理契约纠纷时,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在计算违约金与赔偿金时忽视间接损失,违约方只承担有限的直接损失责任:二是过份强调调解结案,而大量的调解是以和稀泥式的折衷调和为特点,其后果不仅是使一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更严重的是使违约人的违约心理得不到应有的警醒,进而产生敢于进一步违约的潜在侥幸心理,有时候,即便是公平合理的判决书、调解书,其实际执行也是多费周折,极不容易。这些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现象,无疑挫伤了企业合同管理的积极性。

另外,印花税的实施也给企业的签约率带来一定的影响。

3.多层次的经济合同管理网络尚未形成,使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缺乏推动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金融机构还没有形成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又相互配合的多层次经济合同管理网络,使企业缺乏外部推动力。

4.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缺乏激励机制。现在除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大面积推行“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明确有力的奖惩措施。

二、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对策

1.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只有正确地处理好了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合同与合同法律这三对关系,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

企业领导要熟悉经济合同法律知识。为此,要对在职的企业领导,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培训,要把经济合同管理列为企业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使企业树立起依法签约、依法履行为前导的依法经营思想,把抓经济合同管理放到企业抓质量管理和产品开发一样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合同管理列入企业管理的议事日程。

2.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体系。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能无章可循,否则,就会使经济合同管理处于自流失控的状态。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制订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体系,这是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搞好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保证和前提。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体系包括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

组织网络,是指企业要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包括专职机构和兼职机构),使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大中型企业,一般地说,由于经济业务往来多,且数额大,应建立有权威的合同管理小组(或委员会),其成员可由供、产、销、技术、财务负责人、法律顾问以及分管经营的企业负责人或企业法定代表人组成,由企业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合同管理领导小组(或委员会)还应设立具体的日常办事机构――合同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企业日常的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经济合同管理体系在运作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人员落实,应配有经济合同管理员,这是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主要力量。经济合同管理员的配置,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来进行:一般除在公司一级配置外,各职能科室部门,根据经济业务往来的需要,也应配备本部门的经济合同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经济合同管理工作。公司一级的合同管理员,应专职为好,否则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大型企业还可以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分工,由几名合同管理员分别管理各类合同管理中某一类或某一方面的工作。作为科室职能部门一级的合同管理员,因经济业务往来少,可兼职。凡是新从事经济合同管理工作和合同签订的承办人员必须事前接受严格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试用。

企业设立二级合同管理员,专兼职结合,条块相连,就能形成完整的合同管理体系,使企业在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上的合同都有人把关,使各类合同处在有序的监控管理范围内。

制度网络,一是指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二是指企业各层次都应有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包括合同审查会签制度:明确经济合同的签约权,即洽谈权、审查权、会签权、批准权,并划为四道关口,由四种人员分别行使这四项权能;授权委托制度:由于法定代表人不可能事事都参与每一项经营活动,签订每一份合同,因而企业必须建立这一制度,使业务承办人取得签订合同的合法资格,在授权范围和期限内依法签订合同;

函电登记回复制度:来函,来电往往涉及合同具体实质性的内容,甚至引起合同权利义务的变化转移,如不建立这一制度,就有可能在合同发生纠纷后变为被动,甚至败诉;资信调查制度:也就是在正式签订合同前,由合同承办人就对方当事人的资金信用,主体资格、权利能力、履行偿付能力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合同变更、解除制度:如企业不依法变更或解除原订合同,就会导致违约而承担违约责任。合同变更、解除必须以书面形式,并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合同台帐登记、统计制度:是指企业对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情况单独设立帐簿,进行系统、全面、连续地记载和汇总,以反映合同履行过程的全貌;鉴印保管制度:加盖企业合同专用章、法人公章的空白合同文本以及法人授权委托书是企业藉以对外签订合同时代表企业、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因此不能滥用,必须由合同管理员统一编号、保管、使用;合同档案保管制度:对已生效的合同文本、变更、解除或修改后的协议、洽谈纪要、往来书信电函、邮寄凭证、货单、运单、产品说明书、质保书、合格证、以及其它各种相关的凭证、原件或复印件等资料进行全面的搜集、汇总,统一保管,切实做到“一份合同,一份档案”;合同传递制度:其目的是使合同规定的内容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需要履行合同义务的有关职能部门,以便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及时、实际、全面地履行合同;合同自查制度:企业必须对各部门签订的合同进行必要的检查。可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开展,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的问题;奖惩考核制度:合同的奖惩制度必须与内部经济责任制相挂勾。凡忠于职守,认真工作,严格执行积各项合同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绩的,应及时表彰,予以奖励。反之,则根据情节轻重、责任大小和后果,分别给予处罚。

同时在运作过程中也应对合同管理体系进行动态控制,检查该体系是否适应合同管理的需要和市场需要,对不适应部分应进行及时调整,不断完善。

3.把好经济合同的签订关和审查关。在经济合同的管理中,把好经济合同的签订关和审查关是一个关键问题,它是提高经济合同履约率的重要保证,应对合同业务人员提出“六要”“六防”的签约要求。

六要:主要条款要完备,合同内容要合法,权力义务要对等,经济责任要明确,文字表达要清楚,签约手续要齐全。

六防:防止草率签约,不订“扯皮合同”;防止强加于人,不订“霸王合同”;防止越权,不订“衙门合同”;防止资信不明,不订“空头合同”;防止不正之风,不订“后门合同”;防止投机钻营,不订“违法合同”。

企业经济合同的审查部门和企业法律顾问在审查经济合同中,应从合同当事人的资格合格性;意思表示真实性;合同内容合法性三个方面进行审查,以确保经济合同符合法律要求,减少纠纷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当事人资格合法性是指签订合同的人必须具有法律规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超越法人权限或者违反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签订的经济合同,法律不予保护。

意思表示真实性是指当事人为实现自己的经济目的,出于自己的真实意志,愿意同对方签订合同的一种表示。如果当事人在危难之中,受胁迫,欺诈,不能表示自己真实意志,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合同法律不予保护。

合同内容合法性是指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合同的各项条款,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现行政策的规定,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不侵害他人的利益。

4.积极参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命名活动。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企业在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中是否重合同守信用,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并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法律角度看,依法签约和依法履约是法律要求企业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是企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所以,我们应当围绕“重合同、守信用”和提高履约率开展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企业应当自觉地参加这项活动,接受合同管理机关的检查和考核,争创“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的荣誉。

5.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快企业局域网建设,创造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努力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一些合同,尤其是需要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合同,可以在局域网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监督合同的时效性和履约率。

6.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几年颁布和修订的一些重要的关于商品经济与市场的立法,如《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企业法》等法律尽管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起了极到重要的作用,但其立法宗旨、立法内容之弊端与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而很多有关市场秩序和市场培育的立法目前还是空白,如民法中的物权法、担保法等,商法中的公司法、信托法、合伙法等,经济行政法中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这些立法的滞后与不严密、执法的随意与不严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合同纠纷的产生,导致了经济合同管理困难重重。因此,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必须重视立法和完善现有的法制制度,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相应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使企业按照市场规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各专业银行要通过信贷管理和结算管理,加强对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监督,要避免不正当的竞争,杜绝企业多头开户;对企业间的托收承付,必须审查合同,以免乱拒付、乱支持,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要实行“倾斜”政策,对“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给予优先贷款,优惠利率。

7.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宣传经济合同法,定期培训企业领导、专兼职经济合同管理员和业务人员,要帮助企业搞好经济合同管理“三落实”,搞好经济合同法律咨询服务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

8.依靠法律保障经济合同的履行。作为市场运行秩序基础的法律尊严和契约约束力的强化,是通过处理和解决合同纠纷而实现的。因此,执法部门必须加强执法,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保护和支持企业依法办事,起到法律为企业依法生产和经营护航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合同履行率的提高。

总之,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这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加强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也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立法的完善和运作,促进市场体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篇(6)

中图分类号:DF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25-01

一、当前我国基层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基层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有些合同未签订合同

在基层事业单位里,有些领导只抓所谓的大事,对一些细小的经济合同看成是琐事,认为签不签合同无所谓,都是自家人,出不了大事,熟不知这细小的琐事却造成日后的重大隐患,引起的经济纠纷不断,后患无穷,如随意让人将多年的栗树山由自家亲戚看管、随意将公路“口头”包给无资制的某施工队,这些空口无凭的所谓“口头”合同,在日后的领导换届、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纠纷难以解决,同时也影响了基层政府的形象,更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应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2、 合同的基本要素填写不全,导致经济责任不能落实到人

《合同法》规定,合同双方的当事人必须按照严格的规定权限和程序签署合同,详细地填写合同的基本要素,但现实生活中因为许多基层事业单位都是与当地村大队或村民签订合同,所以基本要素的内容很少有填写详细的,如租赁合同中,租赁期限不确定,房屋漏水由哪方维修,维修到什么程度等等没有详细地说明,这就引起日后双方纠纷不断,影响政府的正常办公秩序,同时也影响政府为民服务的形象。

3、 合同的后期管理十分混乱,导致合同丢失严重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白纸黑字”,其实这就是说的合同,它是双方当事人行为的准则,否则对方有权要求当事人承担应尽的责任,必要时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当合同无处可找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造成这样的后果主要原因是合同无专人看管,发生丢失和损坏的现象也没有人过问,合同期满也无人进行处理,在这样的经济合同管理体制下,有无合同一个样,但是一旦发生经济纠纷给基层事业单位乃至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给有关当事人造成无法计量的损失,更让有关当事人感到无奈和寒心。

4、 经济合同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经济合同管理流于形式

上述这些现象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基层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经济合同监督机制,各个部位之间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如财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合同双方的当事人之间没有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有章不依、有规不守,上述各方都彼此孤立、互不沟通。再加上领导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仅靠事后挽救和弥补这是老百姓所不能容忍的,这种管理方式实在是令人担忧。

二、针对当前我国基层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应采用的措施

1、 完善合同的签订制度,杜绝“口头”合同

首先应该加强有关领导对合同的重视,从领导做起,杜绝“口头”合同。其次应加强有关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让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岗位责任制,当出现“口头”合同时,相关管理人员有权拒绝。这样才能从合同管理的源头把关,使经济合同不至于一开始就出现混乱状态,也使日后当事人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和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是做好合同管理的第一步。

2、 严格合同书写规范

合同是一种契约,具有法律效力,所以经济合同的书写应该规范,特别是经济内容不是儿戏,所以一定要求其书写规范,内容完整、严谨,不能笼统、含糊其辞。因为今天的一时马虎大意,就是明天的终身大错。这样的经验我们过去有好多,如签订合同的当事人都不存在了,但是合同的纠纷还没有“落地”,这样的惨痛教训应该引起我们基层事业单位有关领导的注意,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

3、 加强经济合同的后期管理

基层事业单位经济合同前期签订、执行出现的错误不少,但大多数问题还是出现在经济合同的后期管理上。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差,工作疏忽,合同的各种管理制度不健全,如借阅制度、保管制度、存档制度等等不健全,导致后期经济合同的无处可查找,给合同双方当事人带来了困窘,给哪些“损公肥私”的人也带来了机遇。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派专人管理,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与指导,使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有序。

4、 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工作

监管是基层事业单位经济合同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同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阶段,也是一项新的经济合同管理的起点,监督管理在整个合同管理工作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合同管理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它需要全员的重视,共同的参与,集体的努力。它更需要外部老百姓的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从而使基层事业单位真正地做到服务于民、有力于民、受益于民。

三、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今天,经济合同的管理在基层事业单位乃至社会具有着长远的意义。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强法制教育,树立牢固的经济合同法律管理意识,全方位建立有效的经济合同管理体制并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使合同真正地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篇(7)

中图分类号:U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953(2009)04003204

Overall Scheme Design on the Navig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f Huai'an Segment of the Grand Canal

MAO Lina,ZHOU Guiliang

(Faculty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223003,China)

Abstract: Basing on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navig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f Huai'an segment of the Grand Canal, the paper has designed the overall scheme on the navig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f Huai'an segment of the Grand Canal, which includ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general goal and overall framework, etc.. It has positive meaning in promoting the stead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navig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f Huai'an segment of the Grand Canal.

Key words: huai'an segment of the grand canal;information navigation management;scheme design

目前淮安正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淮安建成能够辐射周边地区2000万人口的苏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的目标,按照“东扩南连、海河相通、城水相依、人文相融”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构筑大交通。淮安大交通的构筑需要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而淮安的水路运输尤为发达,作为水路运输主

骨架的京杭运河无疑成了淮安构筑大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京杭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航管理部门运用了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实现安全畅通的核心目标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信息资源共享有限、信息提供渠道不畅、信息规范标准不全、信息整合应用不够等问题,制约了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信息化效果难以充分体现[1]。本文正是基于此思想构建多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设计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总体方案,建设各相关部门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京杭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稳步长远发展,为京杭运河其它段的通航管理信息化建设作参考,同时也为整个京杭运河实现通航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1 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从历史上的漕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及防洪灌溉干流,运河一直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运河淮安境内的航线为56.08km,南至楚州区与宝应县交界的黄浦, 北至淮阴区与泗阳县交界处。淮安20%左右的重点物资通过运河运输,淮安运河2007年货物通过量1.18亿吨,船舶通过量1.9亿吨,它是苏北运河中货运量最大、船舶运输最繁忙、经济社会效益最显著的航段,为淮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为了进一步加强运河淮安段的通航管理,苏北航务管理处全面协调指挥和统筹安排信息化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全局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与论证,施工组织与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信息化工作以快速起步和加快发展为重点,以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要任务,抢抓机遇,搭建框架。通过苏北航务管理处与淮安地方海事局内各部门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经过几年的建设,京杭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信息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服务水平逐年提高。使信息化工作初显成效,信息系统初具规模,有力地促进了京杭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与发展。但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苏北航务管理处、淮安市地方海事局、淮安市运输管理处等部门之间并没有构建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这阻碍了各部门之间遇到突发事件时的有效沟通,也阻碍了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构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平台,设计信息化总体方案对京杭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 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总体方案设计

2.1 总体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保障通航安全、提高通航能力和服务质量为宗旨,坚持“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平台公用,资源共享;急用先建,务求实效”的方针,建设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京杭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稳步发展。

2.2 总体方案设计的总目标

在充分应用先进的指挥、控制、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通航管理流程,整合各种资源,形成以通航指挥中心为核心,集船舶监控、锚泊管理、智能调度、网络申报和通航信息服务为一体,建立信息高度共享、充分利用的集约化通航管理模式,实现运河淮安段的智能通航。具体目标内容包括:①研究发展方向,建立信息化管理长效机制。完善组织机构、抓好队伍建设,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系统运行与维护体系和信息与应用服务体系,形成长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保障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②强化运行保障,充分发挥系统的服务功效[2]。建立京杭运河水上智能交通数据中心,确立在“数字运河,智能航运”中的中心地位,发挥辐射作用,创建运河淮安段智能通航品牌。通过各种信息交互方式,为船舶、航运企业、航运管理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③实施系统管理,实现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建立运河淮安段智能通航管理资源数据库。为运河淮安段通航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管理手段。

2.3 总体方案的框架设计

苏北航务管理处信息化以政务管理、业务协同和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统一规划和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关注信息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动态平衡,打造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电子商务,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科学、和谐发展。

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总体应用框架如图1所示,即在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以信息资源和应用支撑环境建设为主体,以信息应用和公共服务为核心,以法律法规和安全基础设施及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以信息标准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打造数字化服务社会的智能航运业。实现对外提供快捷、方便的通航业务公共服务;对内建立统一协调、高效一致的通航生产与运行管理信息化环境。

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业务数据流程(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业务数据流程图如图2所示)是依托信息技术规范、信息标准以及安全、备份和灾难恢复系统的保障,以平台为基础搭建的三层体系架构。主要由基础平台、应用平台、用户平台三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平台包含信息采集平台、技术支撑平台两部分;应用平台主要是由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组成;用户平台包含智能通航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以及苏北航务管理处等部门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三个平台通过数据和信息的交互沟通,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全过程、多手段监控、自动优化管理的综合应用,实现京杭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

3 京杭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实施保障建议

为了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适应京杭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组织建设,建立有效机制。主要表现为:①充分发挥苏北航务管理处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通过制度和保障手段,充分发挥网络管理员的作用,确保局内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工作良性推进。②积极协调相关各部门,齐心协力,针对信息技术发展较快的特点,优化信息化建设、管理流程,尽可能合理地缩短相关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周期。同时,综合利用多种宏观经济手段以及行政手段,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的建设。③加强信息管理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强化各种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有效使用以保证业务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的有效协作,重要数据和辅助决策信息及时提供到位[3]。④完善用人机制。信息化工作是高新技术工作,在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同时,引导行业相关单位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培育良好的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⑤树立信息化应用先进典型部门,强化示范效应,使所有部门受到启发,从而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全局范围内创建一个信息化发展良好环境。

2)建立完善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制度体系。主要表现为:①信息化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深远。但苏北航务管理处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充分利用网络渠道,使全局进一步深化认识,配合信息化的工作,为信息系统深入运河淮安段通航业务创造有利条件。②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积极筹措资金并稳定资金来源,设立行业信息化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通过项目扶持、人才培养、信息共享机制培育等多种方式,组织引导所有航运主体共同推进行业信息化的发展。③加强资金使用的引导。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进行相关设备的购置,防止“硬件先行”、“形象工程”等现象出现,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④加强信息化工程的后期投入,信息资源后继开发和系统维护费用应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保障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运河淮安段通航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主要表现为:①与人事部门加强联系,加强普通员工和专业队伍的培训,在信息化建设和引导过程中,支持各单位以应用推广的形式,提高全体业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基本应用技能,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增强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业务人员尤其是相关领导的信息化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的信息化意识,培育业务活动中的信息思维。 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的基础上,鼓励航运各方重点以相关信息化工程为依托,采取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航运业务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和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178-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出现在我们的城市中,电力被超负荷的使用,但是企业的生产离不开电能,电能的大量使用占据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的大部分,那么这些耗电量大的企业要如何才能充分地利用电能,提高用电的效率,从而达到节约能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

1 当前社会电力使用现状

电力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能源之一,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民生活的基础性产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也处于重要的地位。电力行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电力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用电需求上不断增加,电力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电力行业以较快的速度向大规模发展,电源和电网建设也是有所发展,同时我们要注意到,电力行业的的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的允许下进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电力事业将要面临国际市场的挑战,我国的电力行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的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能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对我国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对电网进行建设和改造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2 无功补偿的定义及其使用的形式

城市中使用的变压器、发动机等运转的时候,电力电网需要向这些设备输入一定的无用功率,这些无用功率属于感性负荷。如果我们在电网之中安装一种无功补偿装置来就地抵消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停止无功功率的流动,这样就能降低传输设备因运输无功功率所造成的电能的损耗,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这就是无功补偿装置。无功补偿把并联电容器安装在变电站、高压线、低压线、配电变压器以及单个的发电站这种方式达到提高用电使用率、节约能源的效果。

电网输出的功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有功功率,令一方面是无功功率。有功功率就是将直接消耗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热能,并利用这些能作功的过程。无功功率指的是,不必消耗电能,仅仅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无功补偿技术就是

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缩小,进而提高电能作功的能力,这是无功补偿技术的基本原理。在电网的运行中,功率因数越大,电路中的功率将大部分用来供给有功功率,这样便可大大的减少无功功率的消耗。用户功率因数的高低,对用电设备是否充分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恰到好处的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可以充分的发挥供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减少线路损失,可以提高用户用电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为用户本身节约电能。因此,对于供用电企业而言,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无功补偿,能够有效地降低电能损失,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无功补偿要坚持的原则

由于无功补偿的重要特性,国家对企业使用无功补偿做了明确的规定,企业使用武功补偿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无功补偿的配置应按照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集中补偿相结合,主要以分散补偿为主的方式,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进行补充,以低压补偿为主,降损与调压相结合,以降损为主的原则。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应按照“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合理布局。

4 通过无功补偿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各项投资都进行着有效的经济效益评估。无功补偿对提高电压水平、增强系统稳定作用明显,同时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电力企业使用无功补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代用电企业中,在数量众多、容量大小不一的感性设备连接于电力系统中,导致电网传输功率既有功功率,还有无功功率。由于减少了电网无功功率的输入,会给用电企业带来效益。(1)无功补偿有利于电力企业节省电费支出。提高功率因数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在国家电价制度中,对不同企业的功率因数规定了要求达到的不同数值,低于规定的数值,需要多收电费,高于规定数值,可相应地减少电费。因此,提高功率因数对电力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无功补偿有利于电力企业设备利用率的提高。对于现有的供电设备来说,在相同的有功功率下,功率因数越高,负荷电流越少,向负荷传送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和导线等供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进而满足了负荷增长的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功率因数可以使所选变压器容量降低,这样无功补偿不仅减少初次投资费用,同时降低了运行后的基本电费。(3)无功补偿有利于电力企业降低系统的消耗,改善电压的质量。减少无功功率,有利于线路电压的稳定,加强大电动机的起动。无功补偿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功率因数,减少线损,调压只是一个辅助功能。

5 结语

无功补偿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通过无功补偿的作用,电力输送的效果更为显著,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电能,同时降低了整条线路系统的损耗,降低了用电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将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提高了供用电设备的使用效率,将用电设备的功能去哪不发挥出来。随然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我国电力行业一定会有一个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荣芳.浅谈配电网动态无功补偿新技术STATCOM[J].电气应用,2009(13)

[2]刘瑞云,许伟.功率因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36)

[3]李熙.无功补偿现状及分析探讨[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2)

篇(9)

1. 联合办学合同。即高等学校与有关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签订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合同。主要涉及学费、培训费、住宿费的收入分成,收入分配时点,违约责任等。

2. 资产租赁合同。即高校将闲置的教育教学设备以及教室、食堂、超市、房产、车辆等资产对外租赁取得收入签订的合同。

3. 对外投资合同。即高校利用货币资金、实务资产和无形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签订的合同。

4. 国有资产处置合同。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资产占有单位转移、变更和核销其占有、使用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改变资产性质或用途的行为。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有:调拨、变卖、报损、报废以及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等。资产处置应逐级申报,分级审批。资产处置行为应和购买方或接收方签订经济合同,借以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5. 接受捐赠合同。学校接受校友、有关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捐赠均应签订捐赠协议。以证明资产产权转移和作为财务入账业务依据。

以上各类经济合同的履行时点高校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财务报销、审核、入账又需要一定过程和时间。故高校基本上不能即时汇总出所有经济合同的履行情况和结果,也不方便跟踪管理。

(二) 财务审核和合同管理脱节。高校财务部门岗位设置有的合同管理人员和报销审核人员不一致,报销审核人员不了解和掌握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约情况,也就不能科学、准确地办理款项支付业务。比如:某一时点,某基建工程款应付对方工程款的总金额?应挂往来科目的款项金额?第二次付款时点?第二次应付金额?留取质保金多少?等。在工程款中还应扣取多少租赁校产款项、水电费等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往来控制要素。如经办部门或者经办人员出现遗漏,财务部门再不精准地掌握合同内容,就容易造成多付款,少收款等问题的出现。

(三) 提供给决策层的数据滞后,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最新、最准确的数据。高校决策层在对学校整体运行情况作宏观部署时,要审议高校的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量情况,收入负债情况。其中,分析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款项的依据就是经济合同。由于财务账套确认应收、应付往来科目受对方单位开具发票,本校各部门、各级次签字审核报销程序的制约,故财务确认应收、应付资金情况有滞后性。高校决策层需要审议经济合同整体履行情况,只能发动各部门将繁多的经济合同按收、付款情况分成两种类型分析,故牵扯面广、周期长,比较繁琐,不能为决策层提供即时、最新数据。

(四) 目前的经济合同管理中环节较多,容易出现人为缺失给高校造成损失。目前,大部分高校签订经济合同的程序是部门或处室牵头法律顾问审核分管领导审阅学校决策层会议通过合同签订经办部门交办公室存档编号办公室编号后转交财务备案纪检审计部门存档。如果以上几个环节出现某个纰漏,会给经济合同的执行带来实质性损失。

(五) 合同管理较为粗放。一是高校的每个处室或部门出于职能需要,都会牵头与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签订经济合同。高校财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纪检审计部门有时拿不到经济合同,或者拿到经济合同时间比较滞后,也容易在有关款项催收,支付过程中出现纰漏。

(六) 合同管理意识不强,合同签订部门和人员作为经济合同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缺失。经济合同签订的重点部门是学校的后勤基建部门,招生培训部门等。以上部门容易出现摸不清自己的家底,管不好自己的合同台帐,尽不到合同执行第一责任人的义务,不能第一时间催收催办。

二、抓好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建议

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要求。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要求高等学校切实转变发展观念,积极推进内涵管理。这就要求高校将经济合同管理纳入智能化、规范化、精准化的管理轨道。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建议高校开发经济合同动态管理平台,基本功能设想如下:

(一) 网络会签功能。各处室、部门按照职能设立各初始登记入口。合同签订经办部门经办人在签订经济合同之后,将合同的名称、标的物数量、金额、质量要求、付款期限、违约责任等登记到系统中合同签订部门的部门负责人在网上审核法律顾问网络审核财务处网络审核上报分管校领导网络审核校长网络审核(重大合同的签订需经高校领导集体研究签订)法人代表签字、验印经济合同专用章、签订纸质正式合同办公室档案管理员网上编号后收集纸质文档纪检审计部门存档。此功能,相比传统合同会签流程,网络会签能实现无纸化办公,更方便、快捷,而且能实现异地会签,避免传统方式因某一节点人员离校耽误合同签订的缺陷。

(二) 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动态化管理功能。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构建最关键的一个功能就是要实现财务数据动态化录入。财务部门要设定录入端口,由主管会计根据各项收入和支出的动态情况,依据合同目录及时录入收入和支出金额。实现此功能的前提是财务数据要及时更新,对已经收付的款项,在记账软件下账后,要同时在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中登记。

(三) 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系统要设定合同履行节点自动预警功能。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运行时,到关键时点时要实现红字预警功能,及时提醒经办部门及时催收或者办理相关财务报销手续。同时,财务、纪检审计部门和分管校领导都能收到合同到期预警信号。

篇(10)

1、引言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是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好的经济效益,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合同,企业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所以通过签订合同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不可避免的行为,因此,合同管理对企业的成败非常重要,是一项重要管理内容,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防止出现合同纠纷,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就要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

2、 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说合同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合同是企业信誉的主要载体,那么加强合同管理就是企业信誉、权益和效益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加强合同管理对于企业依法订立并履行合同,提高合同履约率,减少合同纠纷,合同管理为维护企业权利和利益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有利于完善合同条款和对合同履行进行实时控制,一旦对方违约,可以及时把握并对对方违约责任进行及时追究和处理,做到尽可能减少损失。进而促进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合同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而且影响到经济秩序的稳定,切实加强经济合同管理,从长远看,它必将为企业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护市场秩序,活跃流通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加强自身合同管理,可以保障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不受侵蚀或免受侵害,确实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得到最大的发挥,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

3、加强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有效对策研究

3.1加强企业领导对合同管理的认识

企业领导统管各项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企业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只有正确地处理好了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合同与合同法律这三对关系,合同管理才能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

企业领导不仅要在工作中支持,而且领导本人要熟悉经济合同法律相关知识。为此,要对在职的企业领导,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要把掌握经济合同管理列为企业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使企业树立起依法签约、依法履行为前导的依法经营思想,把抓经济合同管理放到企业抓质量管理和产品开发一样的重要位置,只有这样,真正把经济合同管理列入现代企业管理的议事日程,才能对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大有力的领导保障,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应是动态的柔性的,需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变化而有所改变、取舍或彻底变革。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能无章可循,否则,就会使合同管理处于失控的状态。企业合同管理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结合自身的实际,制订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体系,这是企业合同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搞好企业合同管理的保证和前提。

要使合同管理统一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必须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制度、委托制度、合同文本、台账、档案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签订、审批、审查、登记、备案制度、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制度、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合同管理奖惩制度等。建立和健全单位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有效的制定各种制度,从而防范和控制合同风险,做到管理有制度,签约有约束,履行有检查,有效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3.3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全社会都在积极践行终身学习,合同管理人员的学习也不例外,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首先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合同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者和决策者要积极主动转变思维和模糊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然后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单位的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相关工作人员确定之后,要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参加短期培训或进行相关学习深造。同时从管理人性化角度出发,对合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领域和合同管理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以上积极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3.4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些年,国家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积极颁布和修订了一些重要的关于商品经济与市场的立法,如《经济合同法》、《企业法》等法律尽管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而很多有关市场秩序和市场培育的立法目前还是不完善。这些立法的滞后与不严密、执法的随意与不严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合同纠纷的产生,导致了经济合同管理困难重重。因此,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必须重视立法和完善现有的法制制度,为企业合同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相应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使企业按照市场规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各种金融机构要通过有效管理,加强对企业合同管理的监督,要避免恶性、不正当的竞争,杜绝企业多头开户;对企业间的付款,必须审查合同,以免乱拒付、乱支持,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要实行差别化政策,对“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给予积极支持,如给予优先贷款,优惠利率,优惠期限等措施。

4、结束语

总之,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合同管理,逐步增强企业的自我管理意识,实施全方位管理,实行全过程控制,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这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加强企业合同管理也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立法的完善和运作,促进市场体制的完善,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先民,加强合同管理 规避经营风险,财会研究,2011.9

[2]马敏香,浅谈如何加强合同管理,经营管理者,2012.3

[3]吴长清,加强合同管理 有效控制造价,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3

上一篇: 虚拟网络的实现 下一篇: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