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55: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全科医学的发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6-0019-03
全科医学(generalpracticemedicine)是近40年发展起来的、全世界范围的初级卫生保健领域内的新学科,其宗旨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长期负责式照顾[1-2]。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的概念正式引入我国,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尽管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全科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3],但全科医学的宗旨仍无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得到完全实现。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缓解卫生保健的供需矛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卫生服务需求,提升初级卫生保健能力,实现全科医学的宗旨,成为当前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以及我国医学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加强中医全科建设是提升初级卫生保健能力、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实现全科医学宗旨的一种积极探索。
1我国全科医疗发展现况
我国的全科医学发展起步较晚,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建成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全科医学的概念正式引入了中国内地。1993年,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是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的诞生。1999年,卫生部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全面启动[4]。2000年,中华医学会与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制定的全科医生任职资格和晋升条例,使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逐步正规化[5]。20余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政策和文件,全科医学领域的先驱们也为全科医学的发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环境、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不容乐观,依然存在诸多问题[6]。
1.1全科医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如果按照每2000~3000人拥有1名全科医生的最低标准计算,我国需要16万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实际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0%~60.0%的平均水平[7]。
1.2全科医师质量的持续性令人堪忧
全科医师的医疗技能水平应维持及不断提高,这种质量持续性是建立一支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的重要保证。但质量持续性受到自我发展能力、工作环境、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等因素的影响。当全科医师进入社区工作后,工作环境的变化,继续教育和相关培训可及性的影响,使全科医师的质量可持续性充满了变数。
1.3民众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加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初级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人们逐步意识到不仅要治病,更要保健预防;在延长生命的同时,还要提高生活质量;生理上的疾病需要治疗,心理上同样需要关心。这些观念的变化引导着民众对卫生保健需求的增加。最近的卫生服务总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不论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量明显增加[8]。此外,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基数增大、慢性疾病患病率的升高,也使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加[9]。
2加强中医全科建设是提升初级卫生保健能力的一种积极探索
中医全科医学是整合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中医学临床二级学科。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具有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应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医生,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10]。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中医全科建设,符合基层卫生保健的需要,有利于全科医学宗旨的实现。
2.1加强中医全科建设,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病种的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疾病谱以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为主,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后遗症、肿瘤、慢性腰腿痛、颈椎病等,这些疾病都包含在中医全科治疗的范畴内,且疗效显著。
2.2加强中医全科建设,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条件的限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足于社区,硬件无法与三级医院相比。而中医是个性化治疗,中医全科医生采用西医的视、触、扣、听,中医的望、闻、问、切。通过这种与患者互动式的问诊收集资料,经过辨证论治,即可确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治疗过程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依赖性低。这些互动式收集资料的方式,比一般的全科医生要多,更明显高于对医疗仪器高度依赖的其他医生。因此,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治疗,使医生能关注到患者疾病以外的其他方面,而医生的聆听和对疾病以外其他困扰患者问题的关注,也无疑是对患者的情感支持和精神慰籍。因此,这种个性化的疾病和心理的治疗方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限的条件下,对治疗疾病更为有效。
2.3加强中医全科建设,符合全科医疗特点的要求
全科医疗强调持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照顾,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病,强调预防疾病与维持健康。而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以及“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愈后防复”加之“食药并重的营养观”和“形神并调的养生观”,使中医全科形成预防、治疗、调理一条龙的疾病处理模式。不但符合全科医疗的特点,还延伸了全科医疗的内涵[11]。2.4加强中医全科建设,是缓解全科医师需求的有益尝试
当前,全科医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中医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如能正确引导这些大学生进行中医全科培训,下沉到社区,势必在人员数量上缓解全科医师不足的燃眉之急,缓解供需矛盾。
2.5加强中医全科建设,是促进中医发展的新途径
From actu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general medical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the direction of thinking/ ZHANG Yan-yun,LIU Qi-gui,LI Yue-ying,et 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23):159-161
【Abstract】 Combining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through to the general medic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analysis, and present to public health care reform in the backdrop, for China to enhance the general medic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to better develop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probing based medical function really effective reform direction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ce; General practitioner; Status of develop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11604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1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科学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全科医学作为现代医学发展的新趋势,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经过近三十年的风雨兼程,成为了卫生保健领域的新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近几年来,全科医学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和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以全科医学为理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正以燎原之势在全国普遍推行。发展全科医学、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强要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的政策,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达到2~3人,为全科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1]。而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和对其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平衡。那怎样满足国家和百姓对全科医学的发展要求,促进全科医学的科学发展和学科建设,了解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基础和前提,故进行如下综述,为将来全科医学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思路。
1 全科医学的概念和内涵
1.1 全科医学的概念 对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从我国国情出发,对全科医学的定义较为赞同梁万年教授[2]的界定,全科医学作为综合性的临床二级学科,它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社会行为科学的相关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各种健康问题。学科以“以人为本”为宗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相适应,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长期的、连续的、负责式的照护,反映了全科医学工作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英格尔斯讲道:“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标志的科学技术,移植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工业管理方式、政府机构形成等等。然而,如果其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与技术以真实生命力广泛的现代文化基础,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业,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我们中国人笨吗?
2000-2001年中国学生蝉联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两年团体冠军,其它年份也硕果累累。有人比较了中美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上的得分,结果发现,中国青少年在算术、词汇和译码测验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美国青少年。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这种落后局面呢?世界上没有落后的民族,只有愚昧的民族。因此,我认为:“问题就出在教育!”
人们看一件事物的本质常常采用比较的方法。美国的学生什么样?让我们看看下面几条有趣的比较,我们也许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1、美国学生受教育的方式是“放羊”,轻松得要命,因此他们大多数喜欢异想天开,想象力很丰富;中国学生受教育的方式是“填鸭”,辛苦得很,题海战术他们不怕,怕就怕那种“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因为大多数的时候他们确实转不过弯来。
2、课堂上,中国学生为了装懂而不向教师提问,美国学生则为了装懂故意向教师发问,有时教师也被问得瞠目结舌;中国学生认为坐得端端正正是对教师的尊敬,美国学生则认为坐得横七竖八才能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交流。
3、中国学生为能考上大学而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那么辛苦地学习;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而拼命学习,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
4、如果教师给出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刚好重合在一起,请问,要经过多长时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次重合”,那么教师的话音刚落,在场的所有中国学生肯定会拿出笔和纸,埋头列一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而美国学生的反应则是不约而同地拨动腕上手表的指针,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办法”看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再次重合。
5、中国学生都是数学天才,口算和心算水平一流;美国学生一向不太有数学头脑,不得不长期依赖电子计算器。如果中国学生告诉美国学生“我们能够不用计算器做四位数的乘除法,甚至还能心算开平方根”,美国学生会怀疑中国学生在撒谎。
6、美国学生喜欢夸耀自己:“瞧,这辆新赛车是我自己组装的!”中国学生则喜欢夸耀自己的祖宗;“看!这是我爷爷、爸爸给我买的新赛车!”
7、中国学生的父母说:“零用钱花完了吗?没钱了就自己到书房的抽屉里去取。”美国学生的父母则说:“我们不得不通知你,你这个月的零花钱已经快要超出预算了!去,把车库打扫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者把花园里的草割了,我们就可以再给你一些钱花。”
8、美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已经攒够了钱,我要去旅游了!”中国学生则对父母说:“我要去旅游,请给我一笔钱。”
9、美国学生的父母会对他们说:“亲爱的,你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主了!不要老是依赖我们给你提供意见。”中国学生的父母则会对他们吼道:“放肆!翅膀硬了是不是?敢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了?告诉你,无论你多大年纪,你还是老子的孩子!还得听我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从《美国的学生》这则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个发达国家所持的一种现代教育功能观。这则案例通过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比较,折射出来的正是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先进的教育功能观;他们重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重视自我学习能力的获得,重视实践能力的掌握,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些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与之相比反差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岂能还用“阿Q精神”来搪塞?应试教育不进行彻底改革,还有什么出路?
未来国力的竞争就是今天教育的竞争,未来民族的命运就掌握在今天的教育者手中。有些学校,提的是素质教育,搞的是应试教育,我们又怎能掉以轻心?教育改革确已刻不容缓,而要革新,就必须先革心,拥有先进的教育功能观,这是根本之根本。
教育是什么?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准备。
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素质向有利于个体和社会健康方向发展,即在促进个体自然成长的基础上,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教育是关于人生活发展的个体事情,目的又是关于社会交流和延续共同经验的工具,是公共的事情。
美国的教育目标是:“面向21世纪去开发人的才能,意味着培养人们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在变化的环境中会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高度适应能力,具有创造意识,并能不断获得新知,而且有能力不断克服自身的局限。”
总之,教育的目标更加超越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个人谋生服务的工具作用,而转变为人自身的发展。为丰富人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服务,教育的内在魅力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
教育就是要促进生命的全面、自主成长。教育的过程是满足完善人本性的过程,要从谋生的教育走向发展的教育。人性诸多方面的发展,在学校教育的计划中一个也不能被遗漏。教育要适应作为肉体的、智力的、情感的、性别的、社会的以及精神存在的,个人的各个方面发展和成长的需要。
近期,学校组织学习了李局长的讲话,通过学习,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备感振奋,也深感责任更加重大。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文化校园”的和谐学校,构建和谐教育,主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出更多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做为一名党员教师,通过学习,我还认识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一,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二,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活动。党员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党员教师首先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其次党员教师要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四,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
我们要时刻按照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有新进展,使学校的教育有新起色,使我区的教育迈上新台阶。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教育而言,就是要坚持教学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创造环境条件,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教学以学生为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办学以教师为本,必须落实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更加重视教师尊严、情感和权益的维护,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创造,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之更好地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要求创造环境条件,必须不断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条件、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营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不断发展的环境。
三要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必须进一步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山区教育发展的关系,在政策制定、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更多地向农村山区倾斜,确保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的政策得到落实,确保新增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就学工作。必须进一步抓好城市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抓好城乡教师的双向交流,完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制度,加快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四要统筹教育结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教育只有适应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才具有生机和活力。越是加快教育发展,越要加强对教育结构的统筹。必须加强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的统筹;必须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统筹;必须加强对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统筹;必须加强对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的统筹;必须加强对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统筹,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82-0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沃土,理当担负起这样的重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序而高质量的教学固然必不可少,但有效的学生管理同样是强有力的保证。
我们面临的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可谓是困惑与困难并存。高校扩招带来的压力、学校管理人员精简带来的挑战、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带来的不良影响、网络普及提出的挑战、学生对学生管理不认同等等。高校学生管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答案只有一个高校学生管理要创新。根据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职能和任务,学生管理创新系统由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目标创新、管理组织创新、管理内容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组成。其中,管理理念创新是核心,管理目标创新是方向,管理组织创新是支撑,管理内容创新是基础,管理方法创新是手段,五部分相互作用和促进。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这份责任让我们必须将工作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实践的探索中,发现高校学生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管理过程,每一个相关职能部门或班级都是其的管理模式。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高校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直到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2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与周围环境的管理目标
高校学生管理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要想取得好的管理成效,仅靠完善自身是不够的,而是要努力塑造周围整个大环境与之相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值增加、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这些都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新的变化,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学生管理要想发挥良好的管理效果,就必须与校内其他系统、校外系统建立起共同协作的关系。
我们把学校学生管理内部和外部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同外部的环境协调发展。加强校内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把对学生的思政工作和管理工作联合起来这样做,使得教育的合力效应得到体现。教育的声势加大,对学生的震撼也加大,教育的实际效果更加明显。
3实行导师制和专职辅导员制管理模式
在对学生班级管理中,我们使用普通的管理模式,即一位老师当一个或几个班的班主任。对于班主任的选定有两种方式:专职班主任和兼职班主任。通过两年工作的实践,我感到这种普通的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不利。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他们既要有思想、生活方面的辅导员,又要有专业学习上的导师。
导师制中的导师是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是指专门从事学生管理的专业老师。二元化的管理模式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充分发挥专业老师和辅导员的所长,专业老师作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对于他们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科研水平起到示范、指导的作用。专职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党团建设、集体建设、学生生活、心理健康上把握方向、提供指导和帮助。要想充分发挥二元化班级管理的优势,关键在于导师和专职班主任的选拔、考核上。导师和辅导员的选聘,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规范,其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第三热爱学生,第四雄厚的专业素养。强化考核,将班级管理实效作为老师业绩考评的重要部分,与老师的晋级相连。
4从问题管理向自我管理过渡
学生管理工作常常给人一种“救火队”的印象,学生中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活跃着学生工作者的身影。作为学生工作者本身而言,也感到疲于奔命,往往是事倍功半。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提出在学生中加强自我管理,让我们逐步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学生工作者帮助学生树立好目标,目标好比是汽车的方向盘,一个人如果失去目标,无异于迷失了前进方向。有相当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有一种革命到头的观念,更多的是想享受,奋斗意识淡薄,表现出目标不明确,这就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在树立目标时强调以下几个原则:清晰性原则、挑战性原则、变动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可评量原则。也要突出对自我管理的评定工作加强评定,可以更好的发挥自我管理的积极作用。通过评定,使得同学们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继而能够设立更高的目标,并在实现过程中加以自觉地努力获得成功,得到认可和表彰。
5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具有爱心的管理方法
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投入真情实感,以我们的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对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关怀,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沟通,表现出融洽的师生感情,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
学生需要被人尊重。尊重学生,就是教师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不是居高临下;尊重学生,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尊重学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需求,尽可能为学生的成长搭建良好的舞台。作为学生管理者,只有善于欣赏学生,才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才能更好地体现教育管理的积极成果。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值得深入探讨和实践,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人民日报,第一版,2003-10-15.
[2]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第一版,2003-12-21.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0-0094-02
工会是维护工人权利的社会组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责任。当前,虽然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发展模式问题。我们过去盲目推崇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忽视了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和谐发展,对于普通劳动者的权益的保护也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仍然存在着大量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科学发展观提倡一种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发展。在劳动领域,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体面劳动的口号,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科学发展观、体面劳动与工会根本责任――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紧密相连的,也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使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是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劳动者不仅是社会的普通公民,而且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他们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他们又作为被雇佣者,在资本占强势的社会中,又存在着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所以有必要在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来理解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首先,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决定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对劳动者人权的保障就体现在劳动者就业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上,体现对劳动者的尊重。其次,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也是发展的需要。我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前提。而要发展,必须保证劳动者的发展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只有充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才能保证劳动力的可持续的供给,保证劳动者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再次,保障劳动者权益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这种发展才是正义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进步,这种发展的成果也应该由劳动者来享有,我们应该改进劳动者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科学发展的价值和要求。
二、体面劳动及其内涵
国际劳工组织局长胡安・索马维亚在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体面的劳动”新概念,明确指出:所谓“体面的劳动”,意味着生产性的劳动,包括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充分的社会保护和足够的工作岗位。“体面劳动是战胜贫困、消除社会不平等、确保民主法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条件。”也是全世界工会和劳动者的奋斗目标,但由于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总量的发展,追求利润的增长,对于劳动者的保护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离体面劳动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为了保证“体面劳动”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从整体上平衡而统一地推进“促进工作中的权利”、“就业”、“社会保护”、“社会对话”等四个目标。
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体面劳动目标中的“就业”的体现,是指要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提供给社会中的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只有这样,人们才能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提高经济收入,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因为从事劳动既是人的一种经济需要,也是人个性得以发展的需要,只有在一个可以从事劳动的环境中,人才可以发展个性,实现发展,同时也获得经济上的满足。
2.最低工资。有了就业岗位后,还存在着工资收入的问题,因为只有有了一定的工资后,劳动者的经济状况才能改善,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全社会消费水平的需要。世界上各国都存在着最低工资标准这一制度,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可以改变劳动者在与企业主进行工资谈判中的不利地位,从而保证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安全环境。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享有安全的劳动环境,雇主应采取一切措施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这也是体面劳动的要求,然而,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却是十分严峻,如接二连三的各种矿难就是最好的说明。我国的劳动者的安全保障还是存在着巨大的隐患的。而生命安全是体面劳动,垒筑“尊严”大厦的基石,基石不牢,大厦则易坍塌。
4.劳动条件。体面劳动也体现在劳动者应具备在一定的劳动环境中从事劳动的权利,由于劳动条件对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关乎劳动者的尊严,雇主应充分保障和改进劳动者的劳动环境,提供良好的环境。
但在我国,这一要求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我国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有调查显示:“当代中国工人,尤其是受雇于非公企业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之恶劣,令人担忧。许多工厂企业,特别是那些私有、港台、外资企业,厂房、工作场院地不合标准,狭小拥挤,通风、照明、降温、保暖等设施不全;车间、仓库、宿舍混处;通道不畅、门窗锁闭,消防设备不达要求;机器缺少应有的安全防护装置;生产使用有害有毒物质,而不采取保健防护措施。许多工厂企业对后勤供应极不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报告各类急、慢性职业中毒人数千人,死亡数百人;重大恶性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对发生职业中毒企业的调查显示,有28.91%的作业场所没有卫生防护措施;有47.69%的企业工人没有个人防护用品;也只有19.69%的企业工人设有个人防护用品;工人缺乏自我保护和个人防护意识,只有19.57%的工人接受了职业卫生培训。”
5.人性管理。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资本在社会中的作用在增强,劳动者的地位在下降,但无论如何,劳动者在社会劳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资本所有者的雇主,应尊重劳动者的人格,强调劳动者对企业事务的参与。即国际劳工局的报告中所提出的,“体面劳动的所有政策完全适用成年时期,包括尊重工作中的权利和性别平等,组织、代表和对话,有关工作条件、安全和卫生的适当政策,应有针对诸如患病和失业等工作生涯中意外事件的社会保障。体面劳动事关实现工作渴望,在性别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人性管理主要包括在对劳动者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在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问题上的劳动者的参与。只有尊重和参与才能增强劳动者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从而感觉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单位里的地位。
三、工会在科学发展、体面劳动中的责任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在中国坚持科学发展、保证体面劳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需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他们的权益。在这一历史时期,工会工作应紧紧围绕着科学发展和体面劳动来维护职工的权益,做职工的坚强后盾。为了保证这一任务的完成,工会工作应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深入认识科学发展、体面劳动和职工权益的关系。科学发展的前提是要发展,而不是停滞不前,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经过一定的发展时期才能解决,但我们的发展是科学发展,是一种兼顾各方面需要的全面发展,而这些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广大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在发展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广大劳动者的权益,让劳动者享受到体面劳动,享有到全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就会损害到用人单位的利益,就会损害到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
2.坚持以科学发展和体面劳动来作为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劳动者的体面劳动,强调劳动者的充分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和人格尊严,在这一点上,工会应该是理直气壮地加强坚持。只有坚持了科学发展和体面劳动这样的指导思想,才能坚决地同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做斗争,彻底地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3.坚决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前所述,我国目前劳动者权益受损害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作为劳动者的“娘家人”,工会应该坚决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首先是针对现实中存在的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整体社会环境,向国家和社会提出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获得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并提出存在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存在的危害,以引起社会的重视。其次,是针对个别地区和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干预和指导;再次是积极地参与到劳动者的维权活动中,运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和知识优势支持劳动者的维权活动。
只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工会积极地去做维权活动,才能得到劳动者的理解和支持,工会也才能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全社会的劳动环境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佘云霞.实现体面劳动是时代赋予工会的重要使命[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2).
[2]邵云华.关于实现体面劳动的几点思考[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3]高明青,赵夫鑫.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面劳动[J].党史文苑,2010(16).
二、做好安全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人,而安全工作本身又要靠人来做,必须高度重视调动员本文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员工的主体地位,尊重员工的创造精神。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心加强,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聪明才智发挥出来,落实持续安全理念就有了可靠保证,保证持续安全就有了扎实基础。
【关键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 职称论文投稿 职称
【正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是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使所有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之上获得全面发展,并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根据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新课标精神及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在化学课教学中探索出几条教学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 培养化学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1.1 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而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1.2 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使其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1.3 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号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4 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单位,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很关心学生是否“学会”知识,而对学生是否“会学”知识思考很少。因此,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一直是依赖教师的灌输,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学习,而且思维得不到发展。因此,我们在教改实验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就要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方法和学习方法,以及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2.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探索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2.2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教学中老师演示实验多,而学生实验少。过去教师教学时大都按“教师演示——— 学生观看———教师讲结论———学生记结论”这种模式教学,这样学生学会了应试,但学生的能力却不得到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就要突出学生动手。笔者设计了以下学生实验操作流程:“ 提出问题———给出反应原理———学生选择器材药品———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学生做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得出结论”。实验中即使有学生的实验失败,教师也要及时引导学生查找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的严密的研究问题的态度。2.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在教学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多向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见解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学生对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引导他们对待科学要有严谨的态度;在解题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寻找多种解题方法。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崇高,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认为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把好每堂课45分钟的质量关。因为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老师们要时刻以学生为本,把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是紧密地联系起来,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把职业事业化,把职业延伸到对事业的追求。
教师是人类文化创造历史中的重要角色,牵动着国家民族的脉搏,左右着社会的今天明天。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孩子,他是一个比那种虽读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好一些;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
教师素养的提高重要,学生素质的提高更重要。在讨论中,我们认识到,我校在挫折教育和对学生科技素养的提高上还要加大力度,敢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