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7 15:44: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

篇(1)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迅猛发展,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区域环境审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区域环境审计对推进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引导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对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进行阐述,并回顾相关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区域环境审计的内容,为推动我国区域环境审计研究提供参考。

一、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及其研究现状

(一)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

依据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环境审计的相关理论,本文提出了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度,审计部门以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为导向,结合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治理的区域特征,通过检查区域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性及其执行情况,分析环保资金的收缴与管理使用情况,评价区域环境绩效,最终形成区域环境审计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此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环境保护政策制度,解决环境治理问题,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我国区域环境审计的研究现状

1.湖泊流域环境审计。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2004)对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问题进行环境审计调查研究,并从审计机构体制、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会计等多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黄溶冰等(2010)依据复杂适应系统相关理论,探索了适合我国太湖流域水污染审计的治理模式。伍金条等(2010)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切入点,认为应对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等方面加强环境审计力度。宋莎莎等(2010)对滇池水污染治理的环境审计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2.江河流域环境审计。严飞(2004)对江苏淮河流域的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和污染源的控制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审前调查,发现区域体制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导致环境保护政策未能有效执行,认为应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中进行资金、项目、污染源治理等多方面环境审计。李芳(2011)在对渭河流域水污染的特点以及工程绩效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绩效审计模式。厦门市审计学会课题组(2013)结合地方审计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应以环境政策评价为目标、以环保项目与环保资金为基础、以环保法规执行为重点,有效开展九龙江流域环境审计。

3.理论体系方面的环境审计。杨肃昌等(2013)对区域环境审计进行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与产业发展动态,以区域环境承载力为导向,联系环境问题与治理的区域特征,拓宽研究领域并创新研究方法等建议。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2013)提出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阐述区域环境审计的总体目标与思路。

综合上述研究文献,从研究视角来看,大部分文献是基于审计领域进行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偏少;从研究内容来看,我国区域环境审计大多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对环境绩效审计与环境责任审计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来看,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所占的比重较大,对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管理学等理论运用较少。总体而言,我国区域环境审计研究主要集中于扩大研究视角、完善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研究。

二、区域环境审计的内容

(一)区域环境“免疫力”审计

1.总体承载能力。区域环境“免疫力”是指某一区域内环境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承受能力,例如大气、水、动植物等都有各自的承受能力限度,环境污染超过最大限度,这一生态平衡就会遭受破坏。近年来,我国关于重要流域水污染的防治规划,其根本依据就是相关重要流域所能承载污染的最大限度。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是确立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条件,也是建立区域环境审计目标和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当地环保部门取得区域环境的最大承载能力。具体来说,审计人员应对区域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确定区域内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而探寻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所适合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环境污染评价标准,制定相应的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制度。

2.当前环境污染状况。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上级监管部门的检查结果,以及专业监测部门所收集的数据获知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状况。根据区域环境的总体承载能力,判断该区域内环境污染是否超标,检查区域内各个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是否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标准的限度范围内。

(二)区域环境管理审计

1.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性。某一区域内的环境保护政策对生态环境保护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环境质量的高低,审计人员应通过一系列的程序与方法对环境保护政策的总体目标、具体措施、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相关建议。

2.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审计主要包括:是否建立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建设项目是否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区域内重污染行业落实环境保护政策的情况。

3.环境保护的规划情况。对环境保护规划的战略目标、具体内容及其指标体系的制定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审查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过程与结果;区域内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会计制度与环境保护规划是否充分有效。

(三)区域环保资金审计

1.环保资金的收缴情况。主要审查排污费、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等环保资金的征收是否及时、足额,有无应征未征、违规减免的情况;分析收缴核算的真实性、合规性,以及环保资金增减变动的原因。

2.环保资金的管理使用。主要包括:评价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性、有效性;监管部门是否及时、足额拨付环保资金,有无弄虚作假,以及挪用、贪污等问题;资金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投向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战略,资金使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有无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可行性研究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环保资金浪费等问题。

(四)区域环境绩效审计

区域环境审计的关键是基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区域特征,对区域内环境保护状况与环境治理进行环境绩效审计,从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审计部门应从动态与静态两个层面,分析区域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未来的影响。建立合理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对区域环境保护进行有效评价,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最终形成区域环境审计报告,提出区域环境保护的相关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推进区域环境审计的相关建议

(一)深化区域环境审计的理论体系研究

我国区域环境审计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深化研究相关理论体系。区域环境审计的理论体系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生态经济学、环境治理学、政府公共管理理论、受托环保责任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是正确认识区域环境审计、形成区域环境审计基本理论的前提;二是基本理论,包括区域环境审计的涵义、本质特征、目标、内容以及报告等方面,是创新区域环境审计制度、正确指导区域环境审计实践的理论基础(李璐等,2012)。此外,要加快制定操作性强的区域环境审计细则、执业标准和评价指标,解决好怎么审、审什么、怎么衡量等实际问题,使区域环境审计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二)结合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区域性特征

当前,我国已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现已开发程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统筹规划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国土开发格局,这为深化区域环境审计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指导。同时,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现状存在较大差异,环境治理问题也呈现出区域性差异。因此,区域环境审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特征、环境质量现状与环境治理问题的区域性特征,制定出区域环境审计的差异化审计策略。

(三)加强区域环境审计跨部门的组织协调

区域环境审计的难点在于其区域性、专业性与协同性。因此,审计人员应当注重联合审计机制,借助当地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和农业部门的专业条件,了解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应当制定跨部门、多领域合作的环境审计法律制度,由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构建联合环境审计主体,加强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力度,推动区域环境审计跨部门的组织协调与统筹安排,促进经验交流与信息共享,积极有效的开展环境审计。

(四)组建区域环境审计专业队伍

审计部门开展区域环境审计最需要解决的是专业人才缺乏问题。拥有一支专业化程度高,胜任能力强的审计队伍是至关重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复杂、跨领域性导致区域环境审计涉及很多不同领域的专业问题。审计部门可以借区域环境审计的契机,吸引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出审计部门自己的专家人才;同时,审计部门可以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审计人员在环境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学习,提升区域环境审计的技术性、专业性与综合性。此外,可以设置环境审计的外部专家机制,形成区域环境审计的专家队伍,提高区域环境审计的效率和效果。J

篇(2)

1、市民对目前环境质量状况满意度评价。调查显示,3/4的被调查者对我区目前的环境质量状况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满意率达到76.72,但也有18.3的市民对环境质量现状表示不满意,还有4.99的人表示很不满意。

2、市民对生态区建设的了解情况。通过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组织开展生态区建设宣传周、创建生态街道、创建“绿色社区”、环保知识家庭竞赛等主题活动,使生态区建设逐渐深入民心。从调查结果看,有64.32的市民对我区正在开展的生态区建设活动表示了解或基本了解,20.54的市民表示听说过,但具体情况不太了解,有15.15的市民表示不了解。

3、市民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评价。在“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当前环保宣传力度”两个问题上,市民的满意率分别为76.76和65.47,市民普遍对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但也有7.16的市民提出当前政府在环保宣传工作方面脱离实际,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

二、市民对我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评价

1、大气污染——老百姓最头疼的问题。在被问及“目前我区污染较重的问题有哪些?(按污染程度依次选择)”时,53.74的市民认为大气污染是各类污染源中的“第一杀手”,次选比例也达到15.63。其中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污染最为严重,分别占大气污染的48.71和30.3,道路扬尘、饭店油烟等也是市民反映较多的问题,仙林社区一些居民对无证摊贩的煤烟污染表示强烈不满,要求环保、城管等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2、工业废水和白色污染——影响城市环境两大公害。市民反映的其他污染较重的问题依次是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首选比例分别为18.5、17.84、9.91,少数市民还特别提到了琉璃幕墙的光污染问题。调查显示,市民认为最严重的水污染是工业废水,比重高达54.3,其次是河道源头污染,占32.17,家庭排放污水及其他占13.52。在固体废弃物污染中,有47.58的市民认为最严重的是塑料包装、容器的泛滥,28.02的市民认为是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还有22.38的市民认为是废旧电池、电瓶未能有效回收。

3、噪声污染——市民关注的焦点。由于环保、行政执法等部门采取夜间噪声监测,控制施工建筑噪音,加大降噪材料投入等有效措

施,市民在此次调查中普遍反映“这两年耳根清静了许多”,所以有53.47的市民将噪音放在各类污染中的最后一位,但其受关注程度却

大大超出预期想象。(见下图)

三、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保护环境需要政府的决策行动,更多的是需要全民的参与。此次调查发现,我区开展的打造“绿色城区”活动,扩大了环保声势,宣传了环保知识,市民环保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有49.8的市民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间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37.89的市民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关键是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还有8.79的市民则认为要以经济建设为先。

有59.67的市民表示愿意参加义务环境监督管理和相关的联席会、听证会,希望通过这些形式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显示了很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其中高学历人群参与热情尤为强烈。有27.03的市民表示无所谓,还有13.31的市民不愿意参加。

有67.16的市民明确表示若提供机会则愿意植树,绿化意识普遍较好。但由于现实中真正的机会不多,市民希望有关部门包括相关社会团体能够多提供机会,以调动公众的绿化积极性。

有45.36的市民在餐馆就餐时会使用餐馆的消毒餐具,同时让我们惊喜的是有32.7的市民愿意就餐时自己携带餐具,有21.94的市民选择使用一次性木筷。一些小餐馆由于顾客量小,从成本考虑而放弃使用多次消毒餐具,加上坚决拒绝一次性木筷的顾客并不多,造成了“店家购买,顾客使用”的恶性循环。

有67.86的市民完全支持对出租车、公交车进行“油改气手术”,希望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有8.88的市民持不支持态度,认为只要维持现状即可,一则因为“油改气手术”费用太高,二则如果配套改革跟不上,比如加气站不足,很容易造成交通瘫痪。

四、市民的期望及意见建议

本次调查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收集到许多有关生态区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意见,这些意见建议饱含了广大市民对我区的深切热爱之情,也表达出对“绿色城市、居住天堂”的追求与向往。

1、最希望居住的社区是花园式社区。调查显示,40.54的市民最希望其所居住的社区创建成花园式社区。35.76的市民最希望其所居住的社区创建成安静社区,其中以朝晖街道塘南、华联社区,长庆街道吴牙社区以及天水街道环北新村社区呼声最为强烈。16.84的市民最希望其所居住的社区创建成油烟达标社区,其中武林街道的中北、仙林社区支持率最高。6.86的市民最希望其所居住的社区创建成无违章建筑社区,潮鸣街道东河社区和朝晖街道虹园社区的居民对此反映相对较多。

2、最感兴趣的活动是社区绿地保护行动。在被问及“您认为我区的环保工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时,市民对“城市绿化”、“污染防治”、“环保投入”、“严格执法”等选项的点击率都比较高,分别占53.31、50.62、49.38、46.07。在众多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中,有46.28的市民选择了与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社区绿地保护行动,45.87的市民钟爱于生态考察,42.56的市民希望参观污水、垃圾的处理过程,41.74的市民则对垃圾分类回收活动很感兴趣。

3、调查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见、建议。

(1)长庆街道吴牙社区居民提出,①住宅小区的污水及路面破损后造成的积水对环境造成影响,低洼处要填平。②居民住宅区生活垃圾处理还有盲点、死角,社区要作为卫生的重要问题来抓。③对城市污水管理出口进行清查,严防污水流入住宅区造成污染。④实行环保责任制,做好垃圾分装和废旧电池回收(特别是电瓶车的电瓶应定期实行回收)。⑤要求解决小区汽车废气污染问题。⑥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开展环保志愿活动,加强生态区建设的科普知识宣传,持之以恒,在中小学开展生态建设知识教育,从娃娃抓起。

(2)朝晖街道虹园社区居民提出,运河两岸的环境整治需要长效管理。

(3)朝晖街道华联社区居民提出,要在充分分析生态系统的支撑能力及瓶颈的基础上,编制一份能充分体现城区特色,探索创新,规划理念领先,操作性强的生态区建设规划。以景观生态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生态型的中央商务区,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人文生态环境。

(4)朝晖街道塘南社区居民提出,可以学一学东南亚的做法,以法律为后盾,用强制措施保证自然人、法人的行为符合环保要求,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脱离这个前提说环保等于空话一句。

(5)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居民提出,①应控制玻璃幕墙,减少光污染。②加强执法力度,马路上经常能看到冒黑烟的助动车、公交车,尾气污染厉害。

(6)天水街道环北新村社区居民提出,①目前电瓶车已大量投入使用,而一年后的废电瓶回收再利用却没有跟上,希望早日有地方可回收利用。②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一个市民都能提高环保意识,政府要多创造必要条件(如植树、绿化),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③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投入较少,如果环保基础设施长期跟不上,要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是不可能的。

篇(3)

文 郭鸿鹏 刘春霞

日益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成为我国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信息不对称、产权界定困难等原因,以政府强制力为基础的“命令一控制”治理方案和基于所有权的市场环境主义方案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出现“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尴尬局面。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生态环境自主治理模式中,其中,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织载体的自治模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尽管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成长,但专注于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农村环保合作社数量极少,且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荷兰农村环保合作社在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中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成为荷兰农民参与农业环境政策制定的桥梁,重塑了当地农场、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其实践经验为我国农村环保合作社的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补偿支付:环保合作社的政策依据

荷兰政府为了保护农场草地鸟类和草地植物物种而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农业环境方案——与环境产出相关的补偿支付,充分调动了农场周围农民参与农业环境管理规划的积极性。该方案主要依据农民参与农业环境管理的结果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偿支付,即保护物种越稀缺,产出水平越高,农民得到的补偿支付也就越高;相反,如果申请农业环境管理规划的农民在六年内未达到合同规定的目标,其相应的补偿支付将会减少30%。农民申请农业环境管理规划补贴项目具有严格的要求,比如,申请范围至少覆盖100公顷土地。荷兰农民平均农场规模大约为18公顷,因此,申请此项目的农民大多选择和邻近者联合提交申请。与环境管理产出相关的补偿支付方案对荷兰农民并不陌生,该方案最初应用于荷兰矿物系统环境管理中,即通过分配农民污染配额及未使用配额交易制度,根据每个农场污染水平赋予市场价值。与可交易配额制相比,与环境管理产出相关的补偿支付方案应用于农场生物物种的保护存在一些潜在困难。荷兰农业部仍把该方案融合于环境管理政策中,部分原因是农村环保合作社发挥的关键作用。

首先,农村环保合作社在组织社员联合申请和协调社员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环保合作社通过影响和改变农民的态度,提供明确可信的选择信息,详细解释农业环境管理规划条款,帮助社员联合申请农业环境管理规划,克服了个人申请中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以此提高了农业环境管理规划中农民的参与率,并且一定程度上给未参与者施加了压力。其次,除了联合申请活动,农村环保合作社在帮助社员接收和重新分配补偿支付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荷兰政府引入了农业环境管理中的组织补贴支付,该补偿支付由环保合作社直接接收,且该支付项目中包含了环保合作社的管理成本,从而保障了支付信息公开透明。同时,为了支持组织发展,环保合作社还可以得到额外的补贴。为了保障补偿支付在参与农民之间的重新分配公平进行,环保合作社建立了内部重新分配系统比例池,根据参与农民签订的环境管理合同,环境管理输出结果较大的农民将获得较高比例的支付资金池。另外,参与农民如果未完成合同规定的环境管理目标,其补偿支付将会减少。因此,农民非常注重对环境管理结果的实时监控。环保合作社通过直接参与或邀请感兴趣的群体参与的方式帮助合作社成员进行监测。为了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荷兰环保监测机构每年以5%的比例从联合申请合同中随机抽查。

农业部:环保合作社的政府支持

荷兰农业部并没有直接参与农村环保合作社的微观管理。正是由于缺乏中央政府机构的直接参与,才使得荷兰农村环保合作社遵循不同的发展轨迹。农业部为环保合作社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用于合作社初期筹建和开展活动,并承认合作社的管理地位。此外,为了保障农村环保合作社在政府环境政策委员会中的话语权,农业部协助环保合作社成立了一个中间保护组织——荷兰乡村生态协会(Natuurli jk PlattelandNeder land,NPN),并给予财政支持。NPN通过介绍需要环境合作社参与的农业环保创新方案提高环保合作社地位,赋予环保合作社联合申请优先权。环保合作社提出了农业环境政策改革方面的诸多意见,推动了农村发展和农业环境保护,提高了农民参与农业环境管理的积极性,这些积极效应推动了农业部对环保合作社的进一步支持。一方面,合作社参与农业环境管理行政成本较低,从而节约了农业部参与环境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农业部支持发展环保合作社可以更积极有效地传达农业环境政策,进而影响农民参与环境管理行为。

环保合作社代替农业部角色成为农业环境政策的推行者,为合作社成员提供建议,建立信息获取渠道,重新定义农民在农业环境管理中的角色,为改善农业环境出谋划策。农业部为环保合作社发展提供资源支持,成立服务支持部门NPN,吸收合作社实践经验,并将其用于农业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中。农业部赋予合作社更多的环保任务和环保政策建议权,展示出其对环保合作社的高度信任。

多个参与主体:环保合作社合作伙伴

当前,环保合作社在荷兰农业环境保护领域享有重要的话语权和组织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离不开合作社社员的知识和实际能力,同时也与其他参与主体的积极响应密切相关。这些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传统农业利益组织、农业企业、自然环境机构以及科研院校。

最初,传统农业利益组织在响应环保合作社提议方面是犹豫的,它们担心自己的农业地位遭到威胁。同时,环保合作社也担心被卷入专门提高农业生产力为主的行为模式中。然而事实上,环保合作社直接受益于传统农业利益组织已经建立的沟通渠道;而传统农业组织的利益实现与环保合作社鼓励农民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传统农业组织乐意把这项环保任务交给环保合作社,并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农业企业不仅为环保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而且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知识服务,这些信息有助于环境友好型农产品准确找到合适市场。农业的再定位对农业企业无疑很重要,如服务于农业的牲畜饲料制造商已经认识到农业未来规划的重要性,并对从事这项活动的环保合作社提供资助。事实上,环保合作社已经收到约20家农业企业的资金支持。合作社与环境管理机构的关系因地而异,但寻求与环境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目的是一样的。以德皮尔环保合作社(Milieu CooperatieDe Peel,MCP)为例,多年来,当地农民与地方环境机构的关系充满了矛盾。MCP实施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环境保护政策得到了农业部的认可和支持,从而迫使当地环境机构必须沿着环保合作社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计划,由以前的矛盾关系转为合作关系。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为环保合作社提供可靠的专业意见,比如,在制定农业环境规划方面,瓦格宁根大学与多个环保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

环境和经济双赢:环保合作社的运营结果

农村环保合作社参与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了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既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减轻了政府监管成本。以伊斯特玛兰斯协会(VerenigingEastermar’s Lansdouwe, VEL)和阿赫特卡斯佩伦农业自然和景观管理协会(Vereniging AgrarischNatuur en LandschapbeheerAchtkarspelen,VANLA)合作社为例,与环境效益有关的两项主要活动是“环境记录”和“自然追踪”。“环境记录”涉及一系列合作社社员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外部投入减少和内部资源有效利用策略。“自然追踪”项目主要包括合作社社员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景观管理方面的活动。“环境记录”项目显示,与地区平均水平相比,VEL和VANLA合作社社员土地氮流失处于较低水平,表明环保合作社可以有效管理现代农业生产活动,并与当地生态承载力相适应。“自然追踪”项目显示,当地自然景观管理项目参与率明显提高,保护边界明显延伸。当前,在保护农场草地鸟类和草地植物物种项目中,农场社员把保护边界延伸到了270公顷,事实上,达到80公顷的保护规模就可得到相应的补偿支付。毫无疑问,环保合作社已对农业生态环境管理项目的范围和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交易成本低和额外收益是农民加入环保合作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荷兰政府为了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给予环境保护质量较好的合作社社员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同时该政策也鼓励了非合作社社员的积极加入。此外,环保合作社的组织机构便于社员采取新的农村发展方案,从而实现新的农业收入,这方面在自然景观管理方案中最为明显。VEL和VANLA合作社社员,关于自然景观管理的补偿支付平均为5500欧元。有些合作社社员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和农业旅游项目增加收入。另外,合作社帮助社员简化项目操作中不必要的程序,减少社员了解官方环境规划方面的支出,降低了交易成本。与一般政策框架相比,基于农民和政府信任关系组建的环保合作社还减少了政府监控成本。环保合作社联合其他参与主体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低外部投入方案,既减轻了环境负荷,又增加了农业收入。研究表明,相关成本减少约为每公顷135欧元,一个30公顷的农场意味着每年额外收益达4000欧元。

对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启示

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着“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不能将单一的政府或者市场视为治理农村环境的灵丹妙药,需要特殊力量或者制度来解决。随着奥斯特罗姆自治理论与制度分析框架的出现,不少学者纷纷提出需要实行自主治理的制度安排才能有效地治理农村环境问题。荷兰的农村环保合作社正是这样一种农业环境自治组织,它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我国要积极借鉴荷兰成功经验,从以下方面努力,充分调动农村环保合作社解决农村内源性污染的积极性。

实施补偿激励措施调动环保合作社积极性

随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断深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环境问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但未能调动农民的环保积极性,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补偿激励措施。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分布广、来源分散的特点决定了实施污染治理补偿措施的困难。因此,我国要借鉴荷兰补偿支付经验,实施与环境管理产出相关的补偿支付方案,调动农民的环保积极性。以环保合作社为监管主体,对实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行为和环境管理输出结果较大的合作社成员给予补偿奖励;对未完成合同规定的环境管理目标的成员,减少其补偿支付。环保合作社要积极帮助社员联合申请环保项目,设立补偿支付重新分配比例池,确保重新分配公平合理。此外,对于合作社中环境保护质量较好的社员给予贷款利率优惠政策,鼓励非合作社农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转变政府环保角色发挥环保合作社主要作用

一直以来,在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实践中较多地强调了政府的主体作用,实施的是“自上而下”的环保政策,尽管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环保效果甚微。以农作物秸秆燃烧为例,每年秋收季节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秸秆燃烧问题,派遣基层人员驻村蹲点,但仍然避免不了秸秆燃烧的局面。因此,政府要转变“一手抓”的环保角色,借鉴荷兰经验,赋予合作社更多的环保任务和环保政策建议权,充分发挥环保合作社的主体作用,为环保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保障农村环保合作社在政府环境政策制定中的话语权。此外,政府环保部门应以一定的比例对环保合作社的环保效果进行抽样检测,避免农村环保监管“真空”出现。

篇(4)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012-02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作为国家首都,北京市着眼于构建“和谐宜居”之都,全面推进“绿色北京”战略,通过加强污染源头防控、控制生产型污染、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扬尘污染、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及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对垃圾进行分类管理、提高垃圾资源化水平、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治污防污,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洁的生态环境。门头沟区作为素有“绿色生态氧吧”之称的京西重要生态屏障,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5个生态涵养发展区之一,并居于首位。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未来五年,门头沟区将全力打造“和谐宜居滨水山城,全域景区化百里画廊”。要实现目标,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是必须加大区域内环境整治力度,完善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建设。

一、加大环保考核力度,严肃问责追责

环境污染控制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各级政府和组织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对于门头沟区来讲,也要立足区域定位和污染源分布及防控情况,完善实施《门头沟区生态损害及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完善环境保护区、镇(街)、村三级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强化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理念和意识。要健全和完善《门头沟区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作考核验收办法》,逐步加大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中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环境保护相关指标的权重,将其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要通过采取挂牌督办、约谈、区域限批、“一票否决”及表彰奖励等措施加大奖惩力度。对考核优秀的镇(街)、村或相关的单位,给予表彰或物质奖励,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环保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示范企业、示范园区等,发挥典型引领和激励作用。

二、加强人员设施建设,提高环保监察和监测能力

一流的专业设施和一流的专业队伍,是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设备设施的陈旧、人员队伍的短缺和不专业,成为很多地区应对环境事件时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环保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和设施设备等条件建设,刻不容缓。对于门头沟区来讲,要按照环境监察和监测标准化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大环境污染监察、监测设施设备条件建设,强化交通、取证、通讯、办公和信息化等必备的执法装备配置,购置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全面提升环境监察和监测机构的工作能力和标准化建设水平。要扩大环境监察、监测人员编制数量,大力补充专业监察人员,加大路检路查、入户抽查、路检夜查、进京路口检查等的监察力度。同时加强监察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执法水平。要完善区、镇(街)、村三级监察、监测机制,点面结合、重心下移,依托现有城市网格化监管平台,加强镇街环保队伍建设,在乡镇(街)一级设立环保所,完善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落实2~3名人员编制,赋予一定的执法权。每个村设置1~2名环境污染监察员、监测员(网格环保监督员),配置相应监察、监测设备,适当给予一定财物补贴,调动积极性;区、镇(街)统筹,通过专门培训、警示教育等方式加强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

三、打造政、企、学、研合作平台,强化环保人才和科技支撑

环境污染治理不仅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情,既要加强区域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包括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规划部门、住建部门、公安部门、安监部门等,联防联控,形成联动新机制;也要注重与区域系统外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合作,打造政、企、学、研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环境保护中的优势。基于此,建议由政府主导、统筹,主动与涉及环境污染具体领域防治、生态建设等相关领域及专业的在京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组建环保类研究所、实验室、研究院等实验平台,有针对性加强对门头沟区域内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促进不断创新环保工作机制、模式、技术和手段。例如,2015年北京农学院蒋林树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成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主要研究的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获得了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此类技术可以通过区、校合作予以引进和应用。要通过打造政、企、学、研合作平台,有利于定期邀请合作单位的专家进区、进镇、进村指导和开展培训;也可以在重点镇、重点村建立关于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每年开展1~2次青年教师和学生专业实习实践,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也有利于区里招聘和引进专门人才。要通过打造政、企、学、研合作平台,尝试在重点镇、重点村、重点片区探索建立专家“一对一”的环境污染防治指导帮扶机制。

四、发挥“互联网+”优势,提升环保信息数字化水平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互联网+”不仅指互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的完美结合,也意味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结合。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互联网+环保”成为当前潮流产业之一。基于此,建议门头沟区依托北京比较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优势,努力打造“互联网+环保”平台。通过不断推出小的应用和服务,积累庞大的用户群,最终实现利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方法推动建立线上线下互动,上下左右联动的环保全员宣传和参与机制,增强环保体验性、互动性,使得区域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更加多元、自主和开放,实现“影响一个、带动一批”的扩大效应。依托“互联网+环保”平台,助力环保执法,通过开通环保微信、微博举报,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环保投诉渠道,促使环保执法力度越来越大。通过“互联网+环保”平台,还可以充分发挥环保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势,将重复的、固化的流程提炼出来,使人为流程数字化,从而提高效率;也可以促进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建立集污染源数据、空间地理数据、环境质量数据、电子政务数据及环境相关资源数据于一体的环境资源中心,提升环境数据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在环保业务中的作用。例如,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公司与IBM公司合作,联合打造“互联网+环保”,利用IBM的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了环保产业的物联网、涉污企业数据模型与移动互联平台;通过大数据模型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环保预警、主动排查、智能监管等功能。当然,“互联网+”在环保和生态领域应用的博大空间,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五、立足区域特征,发挥农合组织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

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门头沟总面积1448.9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8.5%,是典型的小城市、大郊区、纯山区的区域特征,189个行政村分布较为分散,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较困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率低、运行率低。如何把一家一户的农民集中起来,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调动其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基于此,建议门头沟区持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人才、科技、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做大做强一批典型合作社、示范社,涉及农村污染防控治理、生态建设的相关财政项目,优先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要积极引导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扩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食品的种植。积极应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施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贴;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整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通过合作、并购、收购等方式缩减散户养殖比例,鼓励养殖专业户、散养户向集约饲养方式转变,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统一收集和处理污染物,统一做好污水、粪便的收集、贮存和处理工作,减轻和避免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生态旅游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分类分步地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要针对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指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联合生产的方式将村民(社员)土地进行集中使用、集中管理,增强预防土壤污染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合作社,购置和配备土壤检测、土壤修复等相关技术仪器设备,提升土壤分析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六、注重环保舆论和生态文化建设,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环保宣传的目的,在于普及全民环保知识、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更有效地调动民众参与、践行环保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区、镇(街)两级宣传部门的舆论优势,注重前期舆论营造。建议成立由区领导任组长的环保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环保宣传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环保宣传工作规划。要建立环境污染防治区、镇(街)、村三级宣传体系,每个村可设置1~2名专兼职结合的环保宣传员,大学生村官兼任村环保宣传员,发挥其知识和文化优势,强化环保工作的宣传教育。要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各种现代媒介,以及民众日常生活关注和喜闻乐见的有奖问答、知识竞赛以及春节挂历、特色扑克牌、条幅标语等载体,加大对典型案例以及环境污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民间舆论监督优势。要健全完善环保听证、社会公示、环境、环境举报、市民检查团、环保义务监督员和“12369”环保热线等制度,鼓励社会各界依法有序监督环保工作。

生态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文化载体。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文化必将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基于此,要进一步加快推进环保和生态文化教育和推广、环保与生态文化重点工程、环保与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环保与生态环境教育,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建立环保与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区域内大中小学生开展实习、夏令营活动,进行环保和生态知识和道德教育。在全区乡镇(街)一级,每个乡镇(街)建设1个环保与生态文化活动中心。发挥好门头沟区221个村居文化室平台作用,重点做好农村、农民环保与生态环境教育,制作环保与生态全民教育读本,确定和推出一批环保与生态文化名镇、名村、名户、名园。要依托区域特色产品和资源禀赋,有针对性地定期举办特色鲜明的主题文化节会,诸如永定河文化节、玫瑰文化节、山茶文化节、樱桃文化节、戒台寺丁香文化节和山茶文化节、举人文化节、古村落文化节,寓绿色、环保、生态于文化节中,打造生态文化特色品牌。要加强区域内企业环保与生态文化建设,积极推广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引导企业按照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产品质量持续改善循环模式建立环境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有效地开展污染预防。树立一批模范环保与生态企业,从企业形象策划、产品开发、商标设计、广告等商务活动中体现企业环保和生态理念。加强对企业环保与生态文化的教育培训,把环保与生态行为准则纳入员工考核指标体系,作为企业奖惩依据。

参考文献:

[1] 樊宏宇,陈均红.首都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现状分析及打击整治对策.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6(4)

[2] 刘超.管制、互动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

[3] 何明辉.治理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的五大举措.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4)

[4] 杨学聪.北京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经济日报,2015.12.2

[5] 江泽慧.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人民日报,2013.1.11

篇(5)

2环保措施落实过程存在的资金保障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水利和水电工程立项审批程序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水利项目立项实行审批制,水电项目实行核准制,水利项目审查环节相对更多一些。本节以国家审查的大型水利项目为例重点讨论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过程的资金保障机制。尽管水利部门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方面,为环境保护措施设计与实施建立了较完善的基本保障体系。但是,较突出的问题是环境保护投资难以得到完全保障,其主要原因如下。

2.1技术因素对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的影响

2.1.1工程设计深度不够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各阶段环境保护设计深度均要求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一致,但一般设计深度与要求有一定差距,表现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深浅不一。

(1)项目建议书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设计深度不够主要表现为,这一阶段仅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没有独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开展环境现状的实际调查。因此,环境影响篇章中环境保护目标不明确、环境保护措施针对性差,甚至漏项。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往往类比其它工程或按工程总投资比例计列环保投资。现状情况是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一般偏少,“包不住”可行研究阶段的环保投资。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提高本阶段的设计水平;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开展环境现状调查,基本明确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初拟环境保护措施。

(2)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要求,但环境影响评价人员不掌握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也不能正确估算环保投资。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人员采用较多的方法也是照搬其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保投资,这样即便环保措施合适,投资不一定合理,同样会在审查或评估时被取消或大幅核减。

(3)初步设计阶段。本阶段环保工程选址大部分落实不了,无法进行工程布置,设计方案空泛。初步设计阶段环保设计仍停留在可研阶段深度,致使工程量和投资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概算投资以照搬可行性研究阶段估算投资的情况较多,这就不能将可研阶段漏计的投资找补回来,也就失去了在初步设计阶段进一步落实环保投资的作用。工程设计深度不够,导致环境保护措施空泛,投资误差大。设计深度不够的问题直接影响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2.1.2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体系不完善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的依据是《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规程划分的环境保护费用包括工程措施费、非工程措施费、独立费用、预备费、建设期融资利息,但是没有相应的概算定额,使得投资编制人员仍然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一规程。此外,无论是水利水电设计院的环境保护设计人员,还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的专业人员,大部分人缺乏概预算方面的专门知识,不熟悉投资概估算的编制方法。也正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环境保护投资估算过程中常常采用类比方法,类比其他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而得到相应的环保投资概估算。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具有因工程建设位置不同,环境影响也不同的特点,类比的环保措施和投资往往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按主体工程总投资的比例估算环境保护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拍脑袋”性质,更加不切合实际。由于环保投资编制中存在的这些技术问题,在工程管理部门评估及批复时,很容易误导评估及批复人员,认为措施必要性不大,或投资不合理而被大幅度削减或砍掉,进而导致环境保护措施无法完全落实。另外,过鱼设施和分层取水的投资通常列入主体工程投资中容易被忽视而不利于落实。

2.2管理部门审批对环境保护投资的影响

根据我国的管理体制,水利部门承担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管理与审查工作;环保部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和环境保护设施的监督管理;而发改委负责环境保护措施设计评估与投资的批复。这种管理体制意味着经水利管理部门审查认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境保护措施,都要经过发改委的批复。在三部门的审查中,不同的审查部门聘请不同的专家,不同专家对环境保护措施的认识不完全相同,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审查为例,有的工程在水利部门预审后,环保部审查时认为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还不够,而发改委审查时又认为不必要。表2列出了近年来不同部门审查的部分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变化情况,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部门审查对环境保护投资有一定的影响,投资的变化反映了不同部门管理职责的差异。这种不同部门审查影响环保投资的现象是由我国管理体制所决定,也是必然和客观存在的。

3环保措施落实的保障机制

3.1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加强环保投资编制人员的培训

水利部于2007年2月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11年1月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49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经修订后也即将。但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概算定额,尽快完善概估算编制体系,将SL359规程纳入概预算范畴,首先让各部门都认同该规定。三阶段编制规程是规范各阶段设计深度的标准,建议尽快实施。同时要加强环保投资编制人员的培训,使得专业人员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和规范。针对目前环境保护设计深度普遍达不到相应阶段的技术要求,重点培训环保设计人员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三阶段的环境保护部分内容和深度。通过培训让工程设计人员提高环保意识,了解项目建议书阶段环境影响篇章重要性,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开展环境现状调查的必要性。对于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和环保设计人员,还应宣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程规范主要内容和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概估算编制,重点培训环保投资项目划分、费用组成、基础单价和工程单价及独立费用编制方法等。鉴于部分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人员不属于水利水电行业,环境保护投资编制的培训可委托水利工程环境专业委员会组织实施。要提高设计质量,水利工程设计单位还需加强环境保护设计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各设计阶段的深度进行设计,准确计算工程量和投资,为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批复提供依据。

3.2过鱼与分层取水设施投资

从主体工程中分离投资较大的鱼道及分层取水设施从主体工程投资中分离出来,列为环保投资,有利于其投资的批复。首先,鱼道及分层取水设施作为环境保护措施按规定其投资应该纳入环保投资,这样做也可提升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其次,对于主体工程而言,鱼道及分层取水设施为小规模措施,隐藏在庞大的主体工程中,在进行投资审查时,容易被忽视而被砍去。

3.3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保障措施的落实

鉴于目前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多部门分管制度,水利部、环保部、发改委在加强本部门的职责外,需要建立沟通机制,相互信任,共同促进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发改委在评估与批复过程中充分吸纳水利与环保部门的意见,保障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的批复和落实,使水利水电工程以最小的环境和生态代价而健康发展。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在提倡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形势下,建设鱼道、鱼类增殖放流站,分层取水等环保措施,已成为闸、坝等拦河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的必备措施。

篇(6)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更加的突出。智慧环保通过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项环境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有助于环境数据的研发使用,能强化对环境的管理。智慧环保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运用,有助于不断的完善环保相关管理制度,有助于节省能源、资源,促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2智慧环保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生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更加的突出,环境保护的压力更大,需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要推动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环保防控治理体系已经不太适应现代环保监管的需求,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不断的创新环保防控、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政府部门也逐渐的将其运用到环境管理当中,构建城市智慧环保系统[1]。

2.1有助于强化生态城市建设

智慧环保通过科学的运用物联网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环境监测的数据和信息,然后利用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深入的挖掘各类环境保护数据信息的价值,通过利用虚拟化等技术进行模型化分析,促使对环境污染状况、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变化趋势、影响环境的潜在因素和潜在威胁等有更加全面的、准确地了解,从而为环境保护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促使采用的环保措施更加的合理。而且,还可以在环境危机发生之前,对各种传感器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实时监测环境变化趋势,对有可能出现的环境危机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降低环境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此外,在环境危机发生后,智慧环保可以更快的分析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危机的现状、发展趋势,方便及时的、快速的处理好环境危机事件。

2.2对城市生态状况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

一方面,科研部门利用智慧环保可以更加全面地、更加系统化地、动态地、及时地获取所需要的第一手相关数据和信息,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全面的、准确地数据依据。通过利用智慧环保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由于信息收集过程受到的限制条件和主观因素等的影响相对比较小,能确保收集到的信息更加的准确,能有效的减少调查结果偏差。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利用智慧环保的数据分析系统,利用各种模型分析和预测环境发展的趋势,能更加科学的预测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方便制定合理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管理。

2.3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减少环境的污染,提高环境的整体质量,有助于确保民众的健康。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更高。民众通过利用智慧环保云平台、官方网站、环保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可以更方便的了解环保方面的信息和资讯,了解城市生态建设的情况。民众也可以反馈身边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表达自身的需求,提供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等,共同参与到城市生态建设当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节能减排的意识等[2]。

2.4更好地为生态产业发展服务

智慧环保可以为生态园区的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的相关调查和研究活动提供更加全面的、更加客观的数据信息,科学合理的构建生态建设的模型,并不断的修正、不断的完善相关的信息数据。通过真实的、直观的模拟现实情景,对生态产业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分析其是否科学合理、分析其可行性等。通过不断的调整,通过合理的利用智慧环保云计算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各项数据资源的共享,促使生态产业园区内的各产业更加合理的配合、更加的协调,进而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增加生态工业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更好的发挥智慧环保对生态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的措施

3.1智慧环保的建设要有高定位

智慧环保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升级原有的数字环保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智慧城市云计算平台等信息化系统促使全社会参与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城市生态建设当中,其作为一项综合性的、长效性的事情开展。智慧环保建设、相关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数据库的构建需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相一致,要严格的依照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标准进行。要强化智慧环保与智慧城市其他的模块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程度,确保交流和沟通更加的顺畅,从而更好的为城市生态建设服务。要努力的构建更加开放的、更加系统的、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的智慧环保系统,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生态建设当中的促进作用。

3.2设立统一的标准进行环境管理

智慧环保利用大数据、云计算、GIS等信息技术分析和挖掘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信息资源,准确的反应城市生态建设的状况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促使所制定的生态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更加的科学,辅助城市生态建设,不断的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平,提高环保的工作效率。在智慧环保系统建设的时候,需要有效的将信息化的建设和传统的人管理有效的结合,要设立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规范全国范围内的智慧环保的建设、实施和运营、维护,促使各项资源信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的利用,更好的为城市生态建设服务,更好地完成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的目标。

3.3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篇(7)

中图分类号 P427.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251-02

自2008年以来,由于大城市宿住人口的逐年大量增加,再加上轿车进入家庭市场使用等多方面原因,人们的活动范围已经超出了城市中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交通等多方面的承载力。具体地讲,全国一线大城市的北京、上海,二线各省会大城市的石家庄、太原、天津、济南、南京、杭州等其他一些大城市,自当年的10月中旬至翌年3月常出现雾霾天气。

雾霾天气是指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 μm的微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废气、建筑扬尘、垃圾焚烧及农作物收获后秸秆焚烧产生烟灰等,雾霾天气通常是由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从目前医学临床上的诊断来看,雾霾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危害主要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如重金属等有害颗粒物一旦进入呼吸道并附着在肺泡上,轻则会造成鼻炎等鼻腔疾病,重则会造成肺部硬化等。

从国家和民族整体长远利益的大局出发,本文在了解和提高对雾霾天气的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索研究治理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性及紧迫性,旨在帮助人们认识到雾霾天气的发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雾霾天气概述

1.1 雾和霾的概念与区别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霾天气是指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 μm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是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废气、建筑扬尘、垃圾焚烧、农田中的农作物收获后秸秆焚烧等,雾霾天气通常是由多种污染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在全国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

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霾狭义上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H2SO4)、硝酸(HNO3)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叫霾[1]。霾就是灰霾(烟霾)。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而雾中的相对湿度达到饱和(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霾广义上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它也能使大气浑蚀,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

1.2 雾霾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

雾霾形成的“源头”包括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等,而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等则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主要是指无风状态)的气象条件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SO2)、氮氧化合物(NO、NO2、N2O4、N2O5等,下同)和可吸入颗粒物等3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上海监测的是细颗粉物(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2.5 μm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城市有毒颗粒物的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机动车是排放细颗粒的“重犯”;其次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包括轿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合物等,但碰上雾天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的发生。

1.3 雾霾天气的成因

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分析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并且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10 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无大的变化且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甚至可持续10 d以上。由于雾霾、轻雾、沙尘暴、浮尘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有时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以区分,所以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此外,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

2 雾与霾的主要区别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蚀,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蚀、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时的大气混蚀,视野模糊导致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 km。霾与雾、云不相同,与晴空区之间无明显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直径比较小,为0.001~10.000 μm,平均直径在1~2 μm,因此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3 雾霾天气实况

自2008年以来,由于大城市宿住人口的逐年大量增加,再加上轿车进入家庭市场使用等方面的原因,人们的活动范围超出了大城市中原有的生态环境条件、交通等多方面的承载力。因而从2010年以来的数年中,自当年的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从北方地区的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北京、天津、山东济南直至长江以南的南京、上海 、杭州等城市频频出现雾霾天气。具体地讲,全国一线大城市的北京、上海,二线的各省省会大城市的石家庄、太原、天津、济南、南京、杭州等其他大城市及省会大城市以下中小城市雾霾天气的发生日趋频繁。

4 雾霾天气治理建议

4.1 种植较强吸收SO2的植物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较大的叶面积系数,所以对SO2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型园林公园内或草坪禾草绿地内空气中的SO2含量要比非绿化区少10%~50%。悬铃木、垂柳、银杏、柳杉、红豆树等树木都有较强的吸收SO2的能力。如柳杉种植3~5年以后,每年能从大气层吸收SO2 720 kg/hm2。种植紫花苜蓿1年内也可使空气中的SO2减少10.3 kg/hm2。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如工业技术开发区、园林公园及公路两侧大量种植能够有效吸收大气中SO2的植物,以逐年改善生态环境。另外,建议市民逢年过节,尤其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并长期在全国各地的省会城市、省会以下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坚持落实,可有效避免重大灾(火)害事故的发生,同时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4.2 严禁焚烧秸秆

全国各地粮食作物主产区小麦等作物的收获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即5月11日至6月10日),水稻等作物的收获季节一般在当年的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止(即10月1日至11月20日)。建议在全国各地粮食作物主产区的地区严禁秸秆焚烧,甚少有3个方面的益处:一是秸秆直接还田,相当于给后茬水稻作物增施1次基肥,既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和改进土壤的理化性质,又可以培育田间有益的天敌昆虫,抑制害虫在水稻生育期为害,如卵期寄生性天敌有稻螟赤眼蜂的幼虫可抑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为害[2]。二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支持旅游航空事业的发展。民用飞机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可以免受地面秸秆焚烧后烟雾的干扰而顺利到达目的地。如上海某国际旅行社(公司)在2014年5月下旬组建好一支约有30名市民的旅行团到海南省三亚市进行7 d左右的观光旅游,于5月24日11:40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登机起飞,在飞行过程中因未受地面烟雾的干扰影响,3 h后于当日15:00顺利到达三亚市凤凰国际机场。三是粮食主产区在此方圆数十千米范围内可以不受烟雾的干扰影响,绿色植物可以照常进行光合作用,且可以起到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的作用[3]。

2000年以来,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如粮食补贴制度直接付给种粮户本人等政策)连续贯彻的前提下,笔者建议粮食作物主产区的各省市政府在地方财政允许的情况下,筹集一定资金向种粮农民倾斜,对其给予补助,促进秸秆焚烧。这样对国家、社会及种粮农民三者均有好处。

4.3 推广环保型机动车的使用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投放(推广)环保型大型公交客车及小轿车进入家庭市场使用。

国家从2010年以来重新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新的治理环保方面的政策法令,并纳入全国各地省会城市的考核指标。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即5月1日至10月31日长达184 d的世博会园区的参展时期,上海市政府花大力气在园区全部采用环保型大型客车(充电式的公交车,即新能源车,下同)作为交通车辆。此举措有利于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有害气体,在全国范围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一个表率作用。2011年起,一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两地车辆公交公司率先投放(推广)环保型大型公交客车,以方便市民的出行。2012年下半年起,北京、上海两地环保型小轿车进入家庭市场使用。2013年3月,杭州市环保型小轿车也进入了家庭市场使用行列。这对向大气中停止排放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于2007年下半年开始研究气象学专业中有关雾霾天气的发生。从国家和民族整体长远利益的大局出发,建议针对雾霾天气的发生,探索研究治理当前生态环境的措施,最重要的是推广环保型机动车的使用,应放在国家主要的战略位置来看待和考虑[4]。

5 结语

针对雾霾天气的发生,治理生态环境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应由国家层面出台环保方面政策法令或具体措施,如对单位或个人积极种植能有效吸收SO2的植物(树木)实行物质奖励制度;对购买环保型小轿车进入家庭市场使用的市民(包括农民),以当地政府对小轿车市场价优惠25%~35%比例来计算。力争用10~20年时间,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的努力,减少或杜绝雾霾天气的发生[5-6]。

6 参考文献

[1] 王润清.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7):44.

[2] 毛艺林.雾霾环境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河南农业科学,2014(7):76-79.

[3] 赵秀娟,蒲维维,孟伟,等.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13(2):416-423.

篇(8)

对于那些想在高速公路附近建立商业网点、郊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发展商来讲,高速公路的建设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但对生态学家来讲,却意味着新的灾难的产生,从生态观点来看,高速公路至少造成以下三方面的负面影响:

1.1自然特征的丧失

高速公路的建设会直接造成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栖息地、地质暴露带或一个地貌特征的丧失。由于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这样会导致一个栖息整体分割为难于交流的两半,因光照、湿度、温度和土壤营养成分等生态因子的变化而叠加作用产生的影响,导致生物物种的繁衍和组成成分发生变化,生物数量成倍减少。

1.2水文条件的变化

高速公路的建设会导致所在地区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地上、地下水流与数量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路边甚至较远地区的动植物,并会产生水污染和地下水位的变化。

1.3对野生生物的其他影响

根据研究表明:鸟类在高速公路1.6~1.8km范围内繁殖不兴旺;高速公路对哺乳动物(蝙蝠除外)、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不会飞的无脊椎动物来讲,是个难于逾越的障碍带;活动能力大的动植物沿公路走廊带状栖息而侵人其它生物群落等等。

2高速公路的环保对策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环保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环保管理体制已基本建立,而且,高速公路在设计时也都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然而在执行中真正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的却少之又少,加上监管的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路的环保质量。为此,我们认为必须:

2.1将环保设计纳人工程总体设计

高速公路工程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将环保设计纳人工程的总体设计,并做好各阶段的环保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拟定环境保护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论证;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审定意见作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通过系统设计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环境质量。

2.2制定与环境相协调的行动计划

环境不但包括空气、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和景观等自然环境,而且还包括人口、住房、生活、生产、社会活动、宗教、犯罪等社会环境。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运营,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占地、拆迁房屋、噪声、废气、污水、植物破坏、水土流失、铅污染、振动、公路两侧人员交流阻碍、动物栖息地破坏与活动阻碍、景观与文化遗产破坏等等。在公路建设的前期、施工和运营3个阶段,都必须制定与环境相协调的行动计划。

2.2.1建设前期与环境的协调

每一个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必须完成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EnviromnmentalIm?pactStatement,简写为EIS),从项目实施可能对周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生态、水、大气、噪声等多方面)的影响出发,筛选出多项具体的重要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环境影响的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在公路的设计中,则继续贯彻EIS所提出的各项环保建议措施,从线路走向选择到路面路基结构形式设计和施工材料的要求,从道路景观设计到交通安全保障和道路使用者舒适程度的满足以及保护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要在体现出环保的前提下突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

2.2.2建设阶段与环境的协调

在深挖高路堤路段路基施工时,要建立独立的污水排放系统,使防止污染和净化水源一举两得;穿越林区的公路,要在施工地界内勘察每一棵树上有无野生动物栖息,有则移植,无则才可砍,施工须穿越野生植物繁殖区,必须避免其繁殖季节,在施工区域周围布设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动物误闯工地受伤或死亡,此外,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动物穿越公路的动物通道;工程取土,不用熟土,必须利用弃土;采用隧道形式保护景观,不破坏生态环境;同一断面车道依据地形错位设置;设置隔声墙等等。

2.2.3运营阶段与环境的协调

公路通过噪声敏感区域时,应建设高标准的防噪隔声墙;监督机动车的废气排气量;以经济手段鼓励使用无铅汽油;制定严密的危险品运输规程;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标线清晰、醒目、齐全,既利于交通畅通,也可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率;在水资源、动植物保护区设立醒目的警示标牌等等。

3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

3.1严格执行汽车废气排放标准

强制使用无铅汽油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德国,无铅汽油的销售比例已达95%,并通过采用净化废气的三通调节催化器使]\02、HC和C0对空气的污染日益减少,今天在欧盟范围内,所有带汽油发动机的新汽车都必须使用这种废气净化装置,方能达到标准废气值。

3.2制定持续利用自然的制度

遏制野生动物和植物种类及其生存空间的减退和动植物基因资源的损失。在自然保护方面,主要应保住尚存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地区,如有困难则必须通过自然化措施恢复此类地区,将它们联成一片并减少有害物质损害的影响;在动植物保护方面,要实施全方位保护品种法,要对全部土地进行承受能力评估,有限开垦,同时在规划和实施阶段时刻不忘保护自然、保留自然。

3.3建立废料责任制度

借鉴德国制定循环经济法。所谓循环经济法就是从清除废料的路子回归循环经济,其目的是有效保护原料资源,其核心是着眼于对产品承担的肇事者原则,扶持开发废料少的产品。

4建议

4.1建立公众的参与制度

要求业主必须在前期工作的规划、工可、设计等各个环节,广泛吸收项目所在地区居民、社会团体及其他有关部门、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在德国,公众参与是其特色之一,其法律规定,公众有权得到其关心项目的EIS,《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必须至少公开公布4周以上,以便了解项目对其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参与讨论并提出其合理的要求和建议,没有公众的参与,项目不可能得到实施。

4.2建立公路环境保护后评估制度

建议对所有工程项目,在运营后的规定时间内,必须就EIS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后评价,检查环保工程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以便后续项目继承发扬有效措施,改进抵消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公路的环保质量。

4.3引人生态设计的概念

要从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始,引人生态设计的概念,重点分析生态环境对该公路项目的忍受程度,作出响应的环境评价,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和补偿方案’并在招标文件中将环境缓解、补偿、替代措施列人其中,以便施工中付诸实施。

篇(9)

重庆市环保局政民互动平台依托重庆市政府公开信箱平台,在详细公布了指南、环境污染问题投诉指南、12369投诉举报、法规等指南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线上市政府公开信箱、投诉、咨询建议等网络窗口,和线下接访、局长接待等实体窗口联动,受理了各类咨询建议、投诉、求助申请、来信来访等,办理完成后及时以网上结果反馈、邮件回复、电话、传真等形式向公众告知反馈办理情况,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声。真正建立起各类案件的线上接收、线下处理和线上反馈机制,实现了对投诉举报、咨询建议等各类案件的统一受理、统一分派、统一督办、统一答复。

集成“双微”服务,打造永不离线的环保发言人

在网站政民互动建设中积极创新形式,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优势,将“双微”功能集成到政民互动平台中。

建成了全国首个“环保微博广场”。重庆市环保系统于2011年建立了由市环保局政务微博“重庆环保”和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经开区环保局政务微博共同组成的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广场,各单位均在新浪网和腾讯网开通政务微博,建成了“1+40”的环保政务微博群,形成了环保舆论场,在网上集聚正能量,打造“永不离线的重庆环保网络新闻发言人”。“重庆环保”微博紧密围绕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了政务微博在信息、舆论引导、服务民生、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截止到今年5月31日,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广场开办1487天,累计信息7.28万条,吸引“博粉”261万。其中重庆市环保局微博及时办理群众投诉和咨询3100余件,网民转发、评论34万余次,同网民开展互动交流74万余次,开展微直播27场,应对突发事件8次。

开通“重庆环保政务微信”,与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双微合璧”、互为补充,共同打造全方位的环境宣传互动窗口。截止到今年5月31日,重庆环保政务微信开办431天,累计信息1700余条,关注网民4400余人,及时办理群众投诉和咨询300余件,信息阅读量150余万次,网民转发30万余次。通过及时重要环境信息,积极回应网民的环境关切,广泛开展互动交流,重庆市环保局开通的政务“双微”已成为公众网络问政的新途径,沟通民意的新桥梁、服务民生的新举措。

创新服务模式,集人气近民生

在网站开设在线访谈、视频报道、网上调查、民意征集等传统互动栏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胆创新,以网站、“双微”为载体,以创设话题、分类传播等方式,不仅制作了环保网络直报晚会,还积极开展了微直播、微分享、微竞答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制作了重庆首台环保网络直播晚会。在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当天,“点击六五、环保有法”――2015重庆环保大型多媒体网络直播晚会在重庆市各大主流网站上首次与市民们见面。晚会时长65分钟,以生动精彩的环境监管执法案例等方式诠释了新《环保法》的亮点,以线下网友真人秀方式体验了12369热线投诉,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电磁辐射监测、抽烟对环境危害等环保科普常识,此外,还有诸如“孕妇防辐射服管用吗”等很多市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问题都能在晚会中找到答案,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好评。

利用“双微”平台开展活动集聚人气。重庆环保政务微信开通之初,便策划开展了“关注微信,赢取话费”活动;为共同记录重庆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启动了“我眼中的重庆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活动信息吸引网民转发、评论1万余次,信息阅读量达200万余次;为配合做好新《环保法》实施,启动了“学好环境保护法,争做生态文明践行者――新《环保法》有奖竞答”活动,共吸引1.7万余人参与竞答,信息阅读量达1300万余次;为共同见证重庆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新变化,运用新媒体加强公众参与互动,启动了“发现巴渝美丽乡村”随手拍活动,网民转发评论相关消息7000余次,话题阅读量达60万余人次。

主动创设微话题开展微采访主题宣传。主动设置“生态文明,美丽重庆”、“重庆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重庆环保世纪行”等微话题,开展微采访,累计相关信息4000余条,吸引网民转发、评论5万余次,信息阅读量达2000万余次。

联动合作,建立互动“同盟军”

通过整合优势资源、畅通沟通协调机制等措施,跨部门、跨领域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建立了环保政民互动工作“同盟军”,形成了工作合力。

深化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重庆环保“六件大事”和“五大行动”,以及社会关注热点和网络舆情热点,一方面加强与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站等本地权威媒体联动,多次举办环保局长网络访谈等媒体宣传活动,做客重庆市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阳光重庆”等,实现了访谈栏目的回顾、直播、预告和环境重点工作、热点问题信息的良性互动交流,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还在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华龙网、大渝网等知名新闻网站同步开设重点工作专题栏目,主动把环保重点信息介绍好、传播好、阐释好,让公众从多个渠道更好地了解环保相关政策、举措。

强化与环保NGO和微博大V的合作。通过邀请参加座谈、调研、培训及活动等方式加强与环保NGO和微博大V的沟通。鼓励、支持其官方和负责人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与重庆环保政务微博、微信关注互粉,在传播官方信息的同时引导其有序参与、监督环境保护。围绕公众关切的环保问题,形成了以特聘网评员撰写评论文章,网络名人、NGO积极发声,微博大V传播支持的多维度回应场,构建起环境宣传、公众参与工作统一战线。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改革开放以来,“made in china” 席卷全球的同时,也带来各种生态环境问题,近年的紫金矿业污染事故便是一例。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两大战略的提出,企业旧有的以利润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必须转变,新型的企业与自然、企业内人与人相对和谐的新型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健全。

一、我国企业生态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环境伦理的缺乏

生态伦理就是要增强企业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力图通过反思企业对自然的实践行为而产生的负面效应,从深层次上来约束企业的环境责任。在当今生态破坏非常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的情况下,生态伦理道德的缺失的确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巨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生态伦理建设,从生态道德上来规范企业的行为。让更多的企业家树立为社会尽责的自觉意识显得十分重要。紫金矿业重大事故的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相关生态责任意识不强,吝啬于在环保领域的投入,坚持低成本但环境破坏风险巨大的氯化钠黄金提取法,最终造成了此次事故。[1]

(二)政府监督职责的失责

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及时转变发展思路,仍旧以GDP为纲,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当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冲突时,往往选择环境保护为经济发展让路,没有履行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尽的职责,甚至授意企业瞒报、谎报、迟报,能捂则捂。紫金矿业重大污染事件中长达九天的瞒报和之中破朔迷离的封口费事件向我们揭示了部分地方政府和当地往往是纳税大户的污染企业之间的暧昧关系。 [2]

(三)社会监管体系的缺失

当地居民,社会媒体及相关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是企业生态责任方面重要的监督力量。在此次事件中,部分媒体对此次污染事故坚持不懈的关注促进了整个事故的曝光,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紫金矿业集团的相关污染问题能够一直隐而不发,也证实了社会监督体系依然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够。

二、推进中国企业生态责任建设的若干建议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行为体,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责任主体。新时期,企业能否切实履行起应负的生态责任,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转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据此,笔者认为,推进中国企业生态责任建设需要坚持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哲学观点。

(一)企业内部

1.加强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来大力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知识,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激发企业员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尤为关键的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生态环保意识,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以及重视程度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走向。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教育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在整个企业树立起环保意识,使企业承担起社会生态责任。

2.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建设

ISO26000除了明确社会责任主体和社会责任概念外,它还明确了一个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履行社会责任的七大原则(担责、透明度、道德行为、尊重利益相关方利益、尊重法律规范、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尊重人权7项原则),履行社会责任的七大核心主题(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并提供了将社会责任融入整个组织的操作指南。

3.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和责任报告制度

一般企业只有较明确的经济责任指标,而对于企业环境责任的指标还不熟悉,或者不重视。如何加强对员工参与、员工待遇、生产安全、产品安全、资源利用率、排放等指标的关注,特别是在管理模式上全面融入环保理念,建立清洁生产的环保经济和节约资源与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并依此制定具体目标,以及绩效考核、年报以及与利益相关者保持密切的决策和管理体系,将影响到企业对环境责任的承担。

(二)企业外部

1.健全政府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监督机制

法律是企业生态责任监督机制的根本保障,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要从大众利益出发,通过国家立法和相关行政法规的制定来建立完善的企业生态责任法律法规监督体系。要加大对企业生态环保责任的追究力度,通过政府的权威性和法律的威慑作用来迫使企业治理污染。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循环经济立法进程,立法趋向是加重企业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生态环保责任,以及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2.引导投资者对更具生态责任的企业进行投资

银行、投资公司等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非常重要。随着相关投资者对企业在境保护领域关注的持续加强,投资者对环保形象好的企业的青睐使承担生态责任的企业更具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承担生态责任的主动性和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3.重视消费者对于环境声誉良好产品产生偏好的积极效应

根据相关研究,企业的品牌形象会影响消费者在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之间的选择。企业是否履行生态责任所形成的企业生态责任形象作为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一部分会极大影响消费者的偏好。企业产品最终必须在市场上接受消费者选择, 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企业产品需求, 进而影响企业利润实现。因此,如果广大消费者抵制破坏生态环境企业的产品,将迫使企业加大环保领域的投资,促进企业履行生态责任。[3]

4.倡导公众参与督促企业履行生态责任

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会员义务之中;建立切实有效地企业生态责任评价体系。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主体的第三方,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或者代表群众对企业的污染行为提讼,捍卫公众的环境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力量。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宣传教育等形式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进而对企业施加影响,促使企业更好地承担和履行生态责任。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多媒体课堂教学 下一篇: 审查调查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