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7 15:44: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管理

篇(1)

(一)信息化程度和水平不高。我国经济得到了很快的进步,信息化的时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作用,它的范围很广,涉及到各大领域。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在对人才市场的管理上可以看出,经济的发达的状况还是现代技术的发展都比较低,所以管理人员在这方面的意识不是很强,也导致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人才场市场的资金的投入量不是比较少,大多数学生的档案在小学初中等文化程度上,这样管理起来相对来说很困难,也难以保障信息化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二)被弃档案管理难度大。在当代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才市场的管理中应该有很多的要求来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没有找到可以接受档案的单位,都会把档案放回到出生地,其中还有一些没有及时来人才交流中心进行报道,所以就导致档案都丢弃的情况,还有一些原因是把档案放在了人才中心,就不会再去管它,这样做会出现档案不能很好的得到更改,出现了人才中心档案可能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没有了。这样对保管人员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影响,希望做出合理的方法来改善。

(三)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对档案管理员的制度是很清楚明了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就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没有足够的人员去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这样也增加了人员在工作中的人物量过大。也随着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的情况,档案员的工作内容就比较的繁重,人员缺少,对工作中都会出现影响等问题,要得到合理的解决。

(四)档案流转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在档案转接过程中可能由于某些学校对学生的档案没有做好合理的保管,对学生的档案也没有做好明确的说明,所以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还有一些是已经放在人才市场的,但是在转接过程中没有规范性,所以也影响了档案不合理的现象,这样也导致一定要是档案的本人就解决,才能进行报道等环节的落实。

二、加强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策略

人才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在接收毕业生档案的时候,应将这些档案中的信息一一录入到计算机中,同时,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对于毕业生提取档案以及递交后续的档案资料等新的内容,也应在计算机上面认真、细致地进行记录,并对于档案管理的各个流程都严格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当然人才交流中心的主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必须重视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加大经费上的投入,进行硬件和软件上的建设,能够满足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加便捷以及优质服务。

(一)适当增加管理人员,提高其素质。应积极引进人才,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足和实际需求配备足够的专职人员,切实解决目前人才中心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其次,为了更快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我们应该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提高工作,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又懂得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同时,注重人才引进和其岗前培训工作,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办法。对档案管理的办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是提高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且为了更好实现档案的规范管理管理人员应该将管理办法统一化,通过统一归类的力、法来实现档案的规范管理和办法的一致性,具体来讲可以以时间为依据进行归类管理,也可以采取分级分类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对于数量很大的档案管理较为有效,具体就是档案管理人员对这些档案可按地区先进行一次归类,再根据寄存时间进行二次归类等。在档案管理办法得到完善并创新的情况下,能极大地让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篇(2)

关键词:档案管理;社会化;发展

一、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社会化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的不断推进发展,社会人才流动的情况也就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改变人才流动性更加的便捷,就要不断优化发展相应的人才档案管理。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发展优化,现有的人才档案管理形式也形成一定的模式,不再像之前的杂乱化。在国家的干涉管理下。相关的人才档案管理条例不断出现,使得管理成效有较大的提升,通过与相关单位的协调,人事部门的介入管理,使人才档案被统一进行管理,并相应的划分出不同的管理区块。这种新的变革使得人才档案管理更加有序,使档案保护更安全,让档案的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专门人员对于人事档案进行管控,会将档案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才流动性加大,相应的档案管理能够以优化的相应程序管理,会更加的促进人员更合理的流动,使得人员档案管理社会化管理更加鲜明,所以,人才档案管理的趋势大体上来说就是社会化的进程。现今,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完善。信息时代的产物无一不在便捷人们的生活,相应的信息化手段在人才档案社会化管理方面也存在相当大的建树,信息化使得人才档案管理社会化富有系统性,相应管理信息化的软件系统的出现,促进了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发展,社会化人才档案管理经过相应软件系统优化后,更加简单高效,无论是相应的检索还是辅助管理,都为社会化档案管理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更好的被社会发展所利用,促进了人员的合理流动,为社会不断积极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社会化的必要性

社会快速的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综合性得到简单有效的管理,档案的管理相对来说,是冗杂的,所以,理应交由相关机构进行单独合理的管理。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社会化管理也就应运而生,社会化管理档案模式是符合社会发展出现的,自然也就有着其独特的存在方法。社会化档案管理的优势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所渐渐展示出来,首先,单独进行管理时,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专门负责,对档案管理起到一定程度的督促监督作用,使得档案管理更有针对性,在专业人员心中,档案也有着相应的重要程度,他们重视对档案的合理化管理,从而档案被更加安全的得到保护,档案也相应的被保存得更加完整完善。其次,社会化档案管理专门人员的保护使得档案在具体的调用中,更加人性化,专业管理人员的应用,自然在档案管理体系上会做得更加完善,专业管理人员能够真正有效的发现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加以更正,可以从档案管理最根本的层面杜绝档案管理的不足。专业社会化档案管理机构的介入,可以使档案管理行之有效更加具有全面性,很好的保障了流动人才的各项权益,真正将社会发展的进程加快。具有完整体系的社会化档案管理,相关专业人员会为档案专业管理提供更多便捷途径,例如专业信息检索工具的研发投入,设备的优化更新,这些都会促使档案管理变得便捷高效,这些新式工具的出现减少了档案管理的繁琐,系统的完善对于档案管理的进程具有推动作用,对于档案管理资源来说也是最大程度避免了管理资源的浪费能够将所有管理资源集中利用,简单高效的进行档案管理,同时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集中利用,避免了多方面的浪费。所以,总的来说人才档案社会化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资源最合理的运用方法,社会化管理的存在,在档案管理层次很有必要,社会化档案管理的优势是众人有所共睹的。

三、高效进行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高效利用人才管理职能,保障社会化管理的进行

社会化人才档案管理需要有专门的人才进行管理维护,所以,应该引进培训相关管理人员,使其具有一定的能力进行档案管理。促使他能够更好的进行档案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有效解决企业对于人才档案的查找,真正的达到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化分配,解决企业与人才之间的链接断档,充分调用管理人员的职能,维护保障社会人才档案管理工作。

(二)顺应社会发展将社会档案管理机制充分调用,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价值

人才交流中心社会化管理机构不单单只是服务于单一的档案管理工作,作为连接社会企业与人才之间的一座桥梁。要充分发挥管理档案机构的中心枢纽的价值,只要具备一定的相关职能,就能够搭建适当的平台,给企业调用人才打开大门,同时也为社会人才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机会,实现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三)完善相关管理机制,拓展新型管理体制,加速新服务运用

在不断的管理发展中,根据不同时期的管理方式进行合理的管理改变,以适应新时期的档案管理需求。改变现有管理方式,渐渐开始新型社会管理中心转型,改变原有的以管理档案为主要方式的体系,加速管理体制转变,将死板的管理体制内容转化为更加积极主动的服务,以管理人才档案为核心,转向服务于企业和人才的新理念,以服务企业提供给人才更多的机会为目标。主动地进行企业人才推荐,与人才向企业的推送。提升现有人才档案的利用效率,增大服务价值,让人才档案不在被动化的流转,变为主动的档案推荐,依据企业所要求的人才策略,逐一的对现有社会人才档案管理方法进行优化整改,提高档案管理利用效率。其次,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创新变革动力,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市场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更好地对人才档案进行管理,管理机构应该使用市场化管理机制,调用管理人员的能动性,提高档案管理服务,从而使得档案管理机构更加有效地运转。最终实现,合理高效的进行档案管理,为人力资源的合理投送提供坚实的基础服务,推动社会发展。

四、社会化档案管理建议

首先,社会化档案管理相关机构要有自己的原则性。档案管理必须要有硬性的条件要求,真正的发挥社会化管理人力资源档案的价值。档案的管理要实施特有的条例,如收发积极性,及时性,保护档案完整等。为了达成相关的要求,相关管理机构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为档案的隔离安全管理提供保障条件,其次,要加强档案管理机构内部的交流积极性。及时发现具体管理中发生的问题,通过交流积极转变,为积极高效的管理档案作为助推力。解决实施中的档案管理矛盾,明确各个管理人员之间的责任,充分调用管理实施的积极性,为社会化档案管理的实施产生帮助。最后,就是要求管理部分认真负责的进行规范管理。相关机构应该发挥信息时代的价值,将信息科技利用到档案的规范管理制度中,由于n案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的不全面,带给档案管理工作一些比较繁琐的困难,所以相关管理机构应该积极对现有的管理方法进行升级改造,让档案管理真正顺应时展潮流,为人才交流提供真正的便捷。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作为现代事业单位与人才之间的桥梁,社会化管理档案的方式是更加高效便捷的,所以,对于社会化管理档案的方式应该加以推动普及完善,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加速社会化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这些都会对社会化档案管理方式产生促进作用,同时也为社会的良好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新明.新时期人才交流中心档案的社会化管理[J].兰台内外,2016,04:74.

篇(3)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14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1

1 充分发挥人才管理服务职能,为人才社会化管理提供保证

我国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档案实施社会化管理,主要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为各界的人才以及更多的企业、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便利,这不仅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改变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现状,还在很大程度上为各个企业提供的人才档案做出了保障,针对人才入职后的后续工作也能得到有效的管理,真正实现了我国人力资源具有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分配特点。

1.1 积极有效地发挥政府人事部门的作用

我国现有的、与之相关的法律明确规定,一个企业的人事部门是隶属于政府人才服务交流机构下的,这也就表示,企业的人事部门在对档案管理上的职位职能也是直接由国家政府中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所赋予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保证每个人才的个人档案不会被更改,才能最大限度上保证人才档案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而人才服务交流中心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当作为人才与企业之间重要的共同交流途径,也能很好地为企业与人才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当然,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也是作为两者之间的重要交流媒介。

1.2 转变原有职能,创新完善相关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与进步,21世纪以来,在多种方面都显示着人才才是重要的资源,而现代社会的人才管理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人才市场中的重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人才的就业概率。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要想实现社会化管理,就一定要突破原有的管理理念,并以实际的情况为主要出发点,不断寻找全新有效的管理措施,并充分地将自身原本的管理理念与服务意识做到积极的完善与创新,逐渐增加新的服务范围以及内容。而在以往的人才档案管理模式当中,通常对人才档案管理都是处于被动状态,只是有企业在有需求时,才进行相对应的管理工作,只有真正改变这一状态,将被动变为主动,积极拓展人才服务的内容与领域,并将人才与企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只要是有企业需要人才档案时,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可以马上对其进行人才配置,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才档案的管理水平。

1.3 提升人才档案的管理水平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科技信息的时代,并主要以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为主要代表,我国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这个充满科学技术的时代,更应加大对人才档案管理的科学性,Y合当前的MIS或ERP等管理模式,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对人才档案的管理质量水平,此外,还要实现人才档案管理与企业需求之间产生联动性,能够按照各个企业所提出的不同要求,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对应的人才,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

2 营造社会化的人才管理环境

2.1 以具体代表整体,完善社会化服务的功能

我国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人才档案管理,一定要充分结合起各个企业不同的需求,再提供准确、快捷、高效的人才档案,在做好已有的服务基础上,对新的服务内容进行积极探索,以人才档案管理为主要的核心目标,以此提供便捷化的管理内容,并根据不同企业提出的不同类型的人才要求,为其提供不同的人才档案管理服务,充分地将人才的特点以及基本情况与企业所提出的要求相匹配。

2.2 以政策为主要导向,为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打下基础

篇(4)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是人才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市场需要人才,人才需要伯乐。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就是为市场和人才提供各取所需的一个场所。为了加快人才的战略性转移,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问题,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应该充分做好“中间人”的服务角色。

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概述

人才服务交流中心是认真贯彻国家有关促进人才就业,做好人才和市场之间的合理调配而应运而生的一个部门,它是为企事业单位、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各类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各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服务的机构。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职责主要有:1)开展人才交流政策的咨询服务;2)收集、整理、储存和人才的供求信息;3)管理人才市场,举办各种人才交流会,并负责调解、仲裁人才流动争议;4)开展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集体业务;5)负责办理大中专毕业生的毕业档案接收和人事手续;6)保留流动人员人事的管理档案及行政工资等关系;7)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组织或申报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等。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落实各项就业政策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高校毕业学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就业咨询指导为实现就业信息的资源共享服务,更加便于的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增加开展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对于贫困的毕业生提供各项援助措施:1)免费办理贫困家庭毕业生的办理求职登记和录入人才库服务;2)提供具有针对方向的技能和创业培训,建立专门的贫困家庭毕业生援助服务窗口;3)举办以贫困毕业生为专门对象的招聘现场,组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家进行双向选择;4)免费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人才网站和招聘信息的网络服务,有针对性的彻底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再就业问题。

人才交流中心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就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发展规划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随之不断增加,大部分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等工作均由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组织和整理,但是大部分的人才中心又隶属于政府部门,这就给人才招聘和培训方面受到了限制,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其次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人才交流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方面缺乏可以的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低,导致了效率低下,影响了人才交流中心整体效率的提升。

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改革与发展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并在为大学生等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它是新时期下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才交流中心也应该与时俱进,着重加强社会服务和协调劳动就业关系,促进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整合,为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一)档案管理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针对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存在的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方法:1)加强服务中心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人才服务中心应该转变思维方式,从态度上转变对文书类档案管理的认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解,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在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保证档案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档案类管理人员的素质。档案的管理需要进行一定的电脑操作,运用一定的软件来进行,这就对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进行积极的学习,补充自己欠缺的专业知识,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档案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3)增强管理档案的利用率。在之前档案工作的管理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一位档案管理只“管”不“理”,不能充分的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因此好多档案“有名无实”,对档案的“理”就是能够让进入人才交流中心的档案记录的信息材料能够对单位的招聘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使档案真正发挥它的作用。4)加强档案管理的保密性。人才交流中心的档案分为保密档案和非保密档案,对于保密档案的处理应该加强它的保密性,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制度进行办理。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应该加强保密处理,要不定时的修改密钥和加强监控而对于纸质的档案文件应该注意其原始性的完整,保证不被损坏。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多项部门和领域,还涉及多种知识领域,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未来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才能不断的进行创新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而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又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做好每一步才能是人事档案的管理环节不断发展。总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的管理应该实现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的同步发展,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二)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细则

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一项最主要的任务,各个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应该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分配工作: 1)在每年的毕业季举办应届毕业生的专场就业招聘会,并且对进入招聘现场的用人单位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用人单位的质量。2)利用网络在网上同时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招聘信息。3)在招聘的现场为毕业生提供专门专家对毕业生的就职情况进行指导,或给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就业测评服务,使毕业生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了解自己的就业潜能,找准就业方向,保证毕业生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职业规划。4)在招聘会的现场设置综合咨询专区和“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办理专区,让毕业生有更大余地的进行职业的选择。

(三)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细节改革

人才交流中心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就要在一定的细节上下工夫,为就业人员提供便民服务。1)开通咨询热线,为就业人员提供方便。每年的招聘旺季,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都要接待上万的人次,为了给招聘和应聘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应该开通咨询热线,接受每一位人员的来电。2)开通网上服务。现在的网络服务方便快捷安全,在人才交流中心网站上进行招聘企业和应聘人员信息的,投递简历、互动交流,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服务,更好的服务于双方人员。3)精简办理程序,缩短办事周期。如以前需要好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各种职称考试的报名、拍照、取证、打印准考证等,现在全压缩在一天进行,大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4)延长服务周期。作为一些需要招聘的企业和需要应聘的人员,优势他们只有除工作日的双休才有时间,所以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应该在周末的时候也为他们服务,方便服务对象合理安排时间。这一些细节上的改变就能促进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发展与改革。

三、结语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作为人才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它肩负着国家就业问题的重大责任,尤其是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各地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应该树立自己的诚信和品牌,以良好的品牌和信誉赢得待就业人员和社会的肯定,相信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一定会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 颜丙峰,宋晓慧.教育中介组织:解决高校两难困境的组织创新[J].埔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05).

篇(5)

随着毕业生的增加,存放于人才中心高校毕业生档案逐年增加。毕业生档案是记载个人学生时代学习经历、学习成绩、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及个人特长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是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因此,要高度重视对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

档案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毕业后没有好好地管理自己的档案将可能会丢失自己的干部身份,在校的时候,我们的档案是属于学籍档案,如果在超过规定的时间没有转走学校内的档案,那么我们的档案将会打回户籍所在的劳动局,一旦档案打回户籍所在的劳动局,那么我们将丢失了自己的干部身份,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只能是工人身份,在社保各个方面,工人的待遇是比干部身份的差的。所以,为了避免我们丢失干部身份,我们在毕业的时候就可以将自己的档案寄存在人才交流中心,从而确保自己的干部身份。

人才交流中心应适合新形势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毕业生对档案的认识。通过各种媒体向毕业生们宣传档案收集、转递、管理等档案知识。让毕业生们充分识到档案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今后就业、养老保险转移、职称评定、户口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

重视人才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机制健全,法规配套,指导及时,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体系。要强化信息交流服务功能,发挥人才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开拓就业信息渠道,扩大信息量和规模,努力提高服务的覆盖面,满足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要积极推进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人事部门、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的联系,建立固定渠道,增进三方了解,加强彼此合作,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要建立电子信息管理档案,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电子信息管理档案,及时掌握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积极主动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供和创造机会。一是通过加强与高校、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比如可以在学校开展招聘会,人才交流中心通过自己所掌握到的招聘信息,邀请一些企业来高校开展招聘会;二是通过召开人才交流洽谈会形式促进就业。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为毕业生了解市场需求,实现网上求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前培训

篇(6)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将人的智慧、知识、才干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发掘、培养,以便促进人才本身素质的提高和更加合理的使用。人才交流中心作为努力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机构,担负着善于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为企业配置高素质人才的职责。现阶段,我国已将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推上快车道,这无疑给人力资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积极探索人才交流中心的职能,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流动和需求的新情况、新机制,并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来推进中心工作是人力资源工作者应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发挥档案管理职能,扩大人力资源信息开发空间

人才开发的第一步即要获取人才信息。人事档案是人才资源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记载人员个人经历、思想状况、道德水准、工作业绩、奖惩情况、专业技术水平和一生行为轨迹的重要资料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情况下,人事档案对人才交流中心了解人才、培育人才、配置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心实施人才开发的重要信息来源和依据。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才交流中心职能开发与职能转变提供有力支持。人才交流中心应在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各地区、各层次的人才市场接轨,推动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上一个新台阶。首先,明确人事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提高领导认识着手,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逐步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分清人事档案工作者的职责,重新明确人事档案归档范围,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及时做好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审查与归档。并积极主动地了解领导及组织、人事部门的意图和选拔、培养人才的计划,创造性地为开发人才提供信息,出谋献策,使人事档案真正起到"开发人才参谋部"的作用。其次,建立各类人才信息数据库,实现人才市场服务信息化和网络化。根据人事档案中的人才资源信息,开展网上招聘应聘、人才推荐及远程面试等服务项目,推进人才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要研究按照市场规律,鼓励人才中心建立信息共享和利益分享机制,开展网上人才信息服务合作。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人才开发空间。

二、发挥人才培训职能,加强人力资源素质培育力度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作为人事部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素质的人才具有极其复杂性和隐含性,而且用人单位环境的不同和人才个性差异也决定了人才发挥作用的高低。因此,开展岗前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等,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前瞻性的培训体系,不断提高人才素质是人才中心人力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的重要职能。中心在加强人力资源素质培育方面,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素质开发的基本构想。中心要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针对期望培训的人员自身知识技能现状、兴趣爱好以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结合中心人才开发战略的战略设计、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由主管部门、培训部门的有关人员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中心和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分析,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并制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说明书,列出个体成功地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能力或特征,如知识、技能、态度、绩效标准等。

二是完善培训制度,建立配套的培训运作机制。中心应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完善条块结合、集中培训与自我提高相结合、在岗锻炼和脱产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专业培训相结台的培训制度,本着"精、深、实、新"的原则,着力提升学员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谋当前、谋长远、谋大局、谋发展的工作能力,最终使其转化为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具体行动,把能力素质开发作为检验培训成果的唯一标尺,把取得实际成效作为衡量培训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三是建立考核体系,评价培训绩效。在考核内容方法上可按照要素分解法,对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考核内容进行要素分解,并细化、量化。可将考核分为"德能考核"与"勤绩考核"两个大项进行,将德、能考核放在年终进行,勤、绩考核放在平日。最后将德、能、勤、绩四项得分相加,得出其考核总成绩。

篇(7)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49-01

人事档案是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的,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历史记录。人事档案曾一度是人员甄选的重要依据。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弱化,很难发挥其参考价值。

一、人事档案作用弱化的原因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蓬勃发展,促使人事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用人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人员流动的桎梏,使人员流动成为一种常态。与之相适应,人事档案管理也由以前的单位管理转变为单位管理和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两种方式并存:即由有人事管理权的单位独立管理本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由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对于有人事管理权的单位而言,档案在人员的录用甄选等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是人事档案现阶段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但是也存在不少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相关人事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整理不规范,缺乏对档案资料的有效鉴别等情况,使人事档案的价值降低。

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而言,现阶段主要特征是人档分离。对于寄放在人才交流中心的档案,由于人才交流中心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信息数据的交换,致使档案内容缺乏延续性。人才交流中心仅仅是一个保管单位,对档案资料没有实现及时更新,使档案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和以备查考的实践意义。

二、现阶段人员甄选的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人员甄选主要采取的方式有:初步筛选、面试、笔试、评价中心、背景调查等。一般而言只有初步筛选通过的,才会进入面试、笔试、评价中心等环节,有时在确定录用人选后还要进行背景调查,进一步确认其是否符合公司要求。由此可见初步筛选是人员甄选的首要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对甄选后续环节产生影响,并由此影响整个招聘录用效果。

2.现阶段人员甄选存在的问题:个人简历缺乏有效证明材料,真伪难以鉴别。

现阶段对人员进行初步筛选的依据主要是应聘人员填写的求职申请表或个人简历。由于求职申请表和简历由求职者个人填写,求职者在趋利性诱导下,对其个人职业经历、能力和过往表现往往会有夸大润色倾向,甚至出现伪造学历、工作经历等现象,而用人单位由于缺乏有效的个人简历证明资料进行参考,因此很难鉴别简历内容的真伪。

在人力资源实践中,个人简历容易出现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文过饰非,简历中只突出自己以往学习工作中的成绩,对工作中曾经出现的事故或过错避而不谈,从而给有效招聘甄选带来一定的障碍。

第二,简历往往突出其业绩、能力部分,而无法体现其职业道德。尽管其能力和业绩是真实有效的,同时也能辅以相关的能力业绩支撑证明材料,但是简历中却无法体现应聘者的道德品质,有可能使企业招聘到有能力但缺乏职业道德的员工,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第三,伪造经历。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对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实行电子注册制度。一般来说,只要在网上能通过姓名、毕业证编号查到毕业证信息,就能证明存在其学历,因此学历造假现象相对减少。然而工作经历伪造现象依然存在,并且缺乏有限的监管方式。

3.失败的招聘甄选对企业的影响。由于缺乏有效的证明材料对个人简历进行鉴别参考,招聘甄选的有效性大多时候只能通过实际聘用以后才能检验,如果招聘的仅是能岗不符的人员,企业损失的主要是招聘成本。如果招聘的是欠缺职业道德的人员,则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当然现阶段招聘甄选中背景调查对简历真伪鉴别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但背景调查本身具有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招聘甄选的成本,从而影响用人单位招聘甄选的有效性。

三、改变现有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是提高人员甄选有效性的途径

从第二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从源头上确保个人简历的真实性是提高人员甄选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人员招聘甄选亟需可供鉴别人事档案真伪的参考材料,而人事档案就成了不二之选。

从人事档案的本质意义来说,它应该是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和工作表现的。只是由于现阶段人事档案多头管理以及人档分离的管理方式,造成了人事档案内容和个人实际情况的脱节,从而使人事档案丧失了以备查考的实践意义,因此,需要改变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发挥人事档案应有的价值。

改变现有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的具体思路是:建立起社会化、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1.实行人事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由各地人才服务机构承担管理责任,实现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从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来看,自1996年我国确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制度以来,全国县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中普遍设立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和设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各地人才中心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也有了长足发展,无论是从技术、管理还是人员上,都具备了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的基础。因此应该改变现有人事档案多头管理的局面,将所有人员的人事档案都集中交由各地人才中心统一管理。

2.管理方式上,建立人事档案信息采集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和人才交流中心的数据交互传输,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在人事档案管理上,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可以借鉴社会保险的管理方式。允许个人根据户籍或工作地选择人才交流中心托管其人事档案。人才交流中心依据个人身份证号,为个人建立终身唯一的人事档案账号。同时人才交流中心应该搭建全国联网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

在人事档案数据交换方面应该建立起人事档案信息收集制度,要求各用人单位按规定定期向当地人才交流中心传递人事档案数据,人才交流中心负责进行数据收集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3.提供利用上,建立人事档案开放查询平台,实现档案信息查询和信息监督功能。通过简历人事档案开放查询平台,针对企业的利用需求,在保护个人隐私和审核企业利用需求的基础上,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及时的信息帮助。

同时个人也可以输入自己的档案账号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通过人事档案信息的公开透明,避免档案暗箱操作及无中生有现象。同时建立人事档案申诉机制,当个人查询到单位档案信息与事实不符时,可以进行申诉,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

综上,通过建立社会化、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人事档案内容的不断更新,充分反映个人的德能勤绩,确保人员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为企业进行人员甄选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人员甄选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君辰,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孙静.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1 聘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1.1 管理的体制相对落后,对聘用人员人事档案重视程度不够:努力提升各方面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精湛的医疗服务是医院的中心工作。所以大部分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其他方面却相对轻视,包括人事档案管理,这就导致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始终处于采集、整理及保存等这些基础层面上,无法真正发挥人事档案的积极作用[1]。与此同时,许多医院在聘用制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也存有误解,认为外聘人员只是医院的临时工,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档案可有可无,单位只管用人即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再加上管理欠缺,导致医院聘用人员的档案资料缺失和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

1.2 各方对聘用制人员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只顾着找工作,很少人知道人事档案的作用,于是大部分毕业生不理不顾其人事档案的去向。为了省却到人才交流中心办理麻烦的人事手续和缴交高额的人事费,很多毕业生毕业后一走了之,甚至学校将其档案转回生源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也不去办理相关的手续;更甚者,有些学校竟然毕业时就把档案交由学生个人带走,根本不指导学生该如何正确处理,造成有的学生自携档案,有些还私自拆阅自己的档案;有些单位招聘聘用制员工,也只是管“用人”,至于其人事关系在哪里,人事档案在哪里,一概不管,反正是合同管理。

1.3 存在多方面的材料收集问题:通过对医院外聘人员的档案资料进行调阅后发现,他们的原始档案资料不完整甚至遗失,这样在确定这些人的工作时间及工作经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就给人事审核及工资审批带来了麻烦。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档案资料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从档案材料收集来看,大部分人事档案资料中很少有真正反映个人特点的,且对档案资料描述缺乏科学性[2]。因为用人单位和档案管理单位是两个独立的单位,用人单位如果不及时的对这些外聘人员的档案资料归集到其档案所在的人才交流中心,对于反映个人信息的资料,收集往往都是不完善的,因而也就无法对个人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完整地评价。

1.4 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医疗设备及器械等方面,医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投资数额却相去甚远。

2 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作为人事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其加强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于外聘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人员既要认真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与人事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本部门的工作制度进行规范和细化,制定出完善的外聘人员档案资料收集、检查核对及保密保管等制度。目前,医院外聘人员的人事档案是由市人才交流中心保管,而这些人员的个人业务档案则由用人单位保管,这就要求用人单位要及时的把外聘人员的业务档案存归集到人才交流中心,这样,不但可以确保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也能给员工档案资料的完整管理和查阅带来方便。

2.2 各方均要提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意识:首先各地的人才交流中心相应部门要规范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完善档案机要转递程序的管理,注重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建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要充分认识到员工个人人事档案是双方劳动关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聘用前必须严格查档,对没有人事档案或不按政策进行人事档案的人员不予录用,既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劳资纠纷,也提醒应聘者必须重视个人档案。再者,学校更要切实担负起学生的教育和指导的职责,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档案观念,了解档案管理知识,避免“弃档”、“自揣档”现象发生。

2.3 科学、规范地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和归档工作:在进行档案资料收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标准,严把档案资料质量关,确保收集的资料真实、可靠、有效。在进行个人档案资料收集时,必须全面、详实地对其不同时期的工作经历进行真实的记录。另外,对于不同岗位人员的档案管理,要有针对性地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档案管理模式。

2.4 引进新型网络设备,实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当今社会是网络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及保管等工作,能够大量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能大幅度地提升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构建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对数量巨大的档案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预测,从而及时准确地为医院提供符合其招聘要求的专业人才及其详细资料[3]。

3 结论

对于医院来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基础性工作。对医院聘用人员实施科学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是医院选人、用人的主要参考依据,它有助于医院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也有助于医院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人才发展规划。与此同时,科学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也有利于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医院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赢得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9)

    第三条  非国有制单位接收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全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和服务范围。

    第四条  省人事厅负责全省非国有制单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各地(州、市)人事部门负责辖区内非国有制单位接收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就业管理工作包括用人单位需求方案确认、就业合同(协议)书签章、毕业生资格审核、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手续办理、人事纠纷调解等。

    第五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负责非国有制单位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工作。人事包括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户粮关系代(办)理;档案工资记载、转正定级手续办理;医疗和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基金代办;党(团)员组织关系管理;出国(境)手续办理;职称资格考评管理等。在省工商局注册的单位,由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单位,由开发区人才资源管理处;在地(州、市)及县(市、区)工商局注册的单位,由地(州、市)或县(市、区)人才交流中心;有人事管理机构且具备人事档案管理条件的单位,由用人单位或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办理。

    第六条  需委托代(管)理人事档案等业务的用人单位,应与所属人才交流中心签订人事档案等代(管)理委托合同书。各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按《甘肃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甘人事〔1990〕47号)规定代(管)理人事档案。

    到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单位就业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等代(管)理,按《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事委托管理试行办法》(甘人事〔1991〕80号)和《甘肃省外商投资企业中方干部管理暂行办法》(甘人事〔1992〕10号)规定办理。

    第七条  非国有制单位毕业生需求方案由所在地(州、市)人事部门汇总,报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在省工商局注册的单位,由省人才交流中心汇总,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单位通过开发区人才资源管理处汇总,有人事管理机构且具备人事档案管理条件的在兰单位,直接报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第八条  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和毕业生择业,通过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或大中专院校主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及各级毕业生择业指导部门推荐,毕业生直接与用人单位洽谈,进行双向选择,实现自主选人和自主择业。

    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须向毕业生提供以下资料及有关情况:单位有效生产(经营)许可证和法人资格证(复印件),生产(经营)项目(产品)范围,单位所在地址(联系人及电话),所需专业、学历层次、人数、就业去向或岗位,工资待遇、食宿条件及其它福利方面的情况等。

    毕业生求职择业,应向用人单位提供择业推荐表、本人身份证、学历证及其它有效证件。

    经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须签定就业合同(协议)书,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条件的单位,由相应人事部门签章,具备人事档案管理条件的单位,由用人单位或单位主管部门签章,分别经省、地(州、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确认后,办理就业手续。

    第九条  经双向选择落实就业单位,并签定有效就业合同(协议)书的毕业生,按本办法第四、五条规定,分别到省、地(州、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就业报到手续后,到相应人事部门报到。不需要人事的毕业生,直接到用人单位或单位主管部门报到。

    第十条  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须严格履行就业合同(协议)。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过程中,如双方发生合同(协议)纠纷,由各级人事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协商调解。经调解仍不履行就业合同(协议)者,按甘财综发〔1999〕27号文件规定,由违约方交纳合同(协议)违约金500元人民币。双方履行就业合同(协议)后,毕业生在工作期间(含试用期),劳资双方发生劳务纠纷时,依据《劳动法》,由各级劳动部门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按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22号)《甘肃省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予以仲裁调解。

    双方应服从人事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合法裁决。对不执行人事调解或劳动争议仲裁意见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一条  到省外非国有制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其就业报到手续、档案和户粮关系,由生源地(州、市)、县(市、区)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不得在非生源地“空挂”。需办出省就业证明的,按甘财综发〔1999〕27号文件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毕业生报到后,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毕业生所学专业及时安排工作岗位。

    第十三条  毕业生自办理就业报到证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三个月不到就业单位或人事部门报到的,不再办理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严禁用人单位向毕业生收取不合理费用。

    第十五条  到非国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工资待遇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但原则上应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六条  到非国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符合报考国家公务员条件的,经协商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后,可按程序报名参加国家各级公务员考试。考试合格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其在非国有制单位工作的年限可计算连续工龄。

    第十七条  兰外非国有制单位从省外院校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毕业生,可按甘财综发〔1999〕27号文件规定享受我省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办理程序按甘人事〔2000〕25号文件要求办理。

篇(10)

二、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保留档案身份。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人事关系,从报到之日起,比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资标准确定一次档案定级工资,以后录用到机关或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工龄连续计算,并比照同类人员工资标准套改工资。在民营企业工作每满7年的高套一档职务工资。

三、部队转业干部到民营企业就业或自谋职业的,保留档案身份,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人事关系,比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同等条件人员套改一次档案工资,在两年内因企业破产、被兼并而下岗的,如本人要求另行安排工作,可由安置部门负责介绍工作。以后录用到机关或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工龄连续计算,比照同类人员工资标准套改工资。在民营企业工作每满7年的,高套一档职务工资。

四、民营企业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不受指标数额限制。评审可按国家制定的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和省制定的破格晋升条件执行,也可按照《河北省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职称评审暂行办法》执行,放宽学历、资历的要求。中级以上评审工作统一由市职改办负责。申报评审牵头单位,民营科技企业,由各级科委牵头;工商联会员企业,由各级工商联牵头;个体、私营企业,由各级工商局牵头;委托人事业务的企业,由各级人才交流中心牵头。

五、在民营企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的人员,可以不受资历、学历限制,直接报名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执业资格全国统考。

六、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并创造可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可按规定通过人事机构申报政府特殊津贴,参与中青年专家和各级拔尖人才的评选,享受相应的待遇。

七、参照冀人干〔1992〕24号、冀人才〔1994〕94号和邯人〔1997〕12号文件精神,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向各级人才交流中心申报家属子女户口“农转非”。

八、民营企业进入人才市场招聘人才,涉及人员聘用、人员流动等事宜,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负责办理手续,并提供相关服务。

九、民营企业从外地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负责进行人才测评,并办理审核等手续。

十、各级人才交流机构作为民营企业的人事机构,为其提供政策咨询、人事策划服务,人事档案管理、档案调资、职称申报,出境出国审查、社会保险、人才招聘、推荐、测评、培训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聘用、辞职、辞退手续等有关人事业务。

十一、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负责对被民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考核。

上一篇: 投资股票的基本知识 下一篇: 经济学经济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